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生物化學背景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化學背景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化學背景

第1篇: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關鍵詞】新背景 初中物理 生活化教學

初中物理是學生接觸科學的前提,其教學情況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對物理、甚至對科學探究的態(tài)度,有著非凡的意義。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物理課程應以學生生活為主,積極發(fā)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在生活中的物理規(guī)律,并不斷地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得學生對物理產生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彼^生活化教學指的是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將物理知識與生活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經驗探究物理知識或者嘗試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等等,是知識與生活相互轉化的一種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物理技能和素養(yǎng)。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新背景下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

一、運用生活導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欲望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在課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效的導入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打開學生的思維。我們知道,初中物理理論性較強,里邊涉及許多的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無味,學生也很難了解其中的奧妙,學習起來往往找不到頭緒,久而久之就會物理學習失去了興趣。初中物理教學內容有著諸多的生活常識內容,諸如:家用電器中涉及到物理知識的串聯、并聯;日常生活中的樹木的成長涉及的光合作用等等。恰當的運用生活導入能夠以生活的常識內容吸引學生的關注,進而以生活的經驗來刺激學生想要學習物理的欲望。對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運用生活常識進行導入,刺激學生的感官。如:在學習“壓強”教學內容時,筆者以生活中的一個常識性問題進行導入,即:冬天河水結冰,小孩子在河面溜冰不小心踩破冰面時,旁邊的人馬上趴在冰面上,之后爬過去營救小孩,為什么不能跑過去呢?打開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之后,筆者引出壓強的概念,有效的將知識與生活相融合,增強初中物理知識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為有效初中物理教學奠定基礎。

二、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促使學生自主探究

教學內容的設置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性內容,關系著整個課堂教學的教學質量。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大都采取灌輸式教學,讓學生硬性的掌握相關的物理概念,死記硬背物理原理等,不能夠真正的了解物理的科學意義和作用,一直處于被動的位置,甚至記住了所有的物理知識卻不知道如何運用等。對此,筆者在教學中,設置生活化的教學內容,一方面豐富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通過生活經驗去主動探究,在探究中了解物理原理,找到問題的答案等等,真正意義上的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質量。如:在學習“光的色散”教學內容時,鑒于其中物理知識點的理論性,筆者將其與生活相聯系,將其轉化成為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即:在大雨過后,太陽出來,空中會出現彩虹,這是為什么呢?讓學生就自己的經驗進行討論,諸如:有的說出現彩虹是太陽光遇到雨水的一個映射;有的學生則說;是太陽光的反射等等。之后,筆者引導學生結合這一生活現象,去物理知識中尋求答案,很快學生找到真正的原因:太陽出來之后,陽光過空氣中殘留的水珠時候出現的色散現象。這樣,通過生活化的內容,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步步深入的探究物理知識。

三、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

實驗是初中物理知識中必不可少的內容。然而,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有限,教師不可能逐一的引導學生進行實踐,感受物理與生活之間的內在關聯性。因此,教師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因素來輔助教學,拓寬教學的范疇,延伸課堂教學的質量。筆者在教學中,鑒于物理知識與生活的密切性,嘗試開展生活化的課外活動,借以來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即:筆者改變傳統物理教學課下安排作業(yè)練習的形式,而是結合教學內容,設置一些生活化的物理實驗來讓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親手制作實驗,實踐實驗,親身的體驗物理的科學性、生活性等,感悟物理的實用性,進而增強自我學習物理的信念。如:學習“聲現象”內容之后,筆者開展“制作簡易樂器的課外活動”;學習“光現象”之后,筆者開展“萬花筒制作活動”;學習“物質的物理屬性”內容之后,筆者開展“天平制作活動”;學習“電路初探”教學內容后,筆者開展“我愛發(fā)明”的課外活動等等。根據不同的內容設置多元化的課外活動,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習與生活融合在一起,深化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傊?,生活化教學是基于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的,能夠有效的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作為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適當的引入生活內容,促使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究物理,運用物理去解決生活中的常識等等,從根本升華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白秀英、王較過.初中物理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第2篇: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1 傳統物理教學法

1.1 講授法

講授法是依靠教師的語言,并輔以演示實驗和各種直觀教具,使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方法[1]。演示講授法是物理教學中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既用于傳授新知識,也用于鞏固舊知識;既可以描述物理現象、敘述物理事實、解釋物理概念,又可以論證原理、闡明規(guī)律。

1.2 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事先提出問題,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包括課本、教學參考、其他閱讀文獻、網上查閱,或親自進行各種觀察、實驗,獲取與問題有關的各種資料,然后在課堂上展開討論,以獲得知識、發(fā)展能力的教學方法[1]。討論能促進學生口頭言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在討論過程中能夠集思廣益,相互啟發(fā),擴大信息和思維的容量。討論還能充分暴露學生在認知中存在的問題,使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以增加教學的針對性。

1.3 實驗法

實驗方法是物理學習的基本方法。通過實驗能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實驗設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歸納演繹能力,并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素養(yǎng)[1]。把觀察、實驗這種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方法與物理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就構成了物理教學中常用的實驗方法。

1.4 練習法

練習是教學方法中最普遍的構成因素[1]。它對于學生知識的鞏固、深化和遷移有著重要作用。練習通常有兩類:一類是鞏固性練習。為了鞏固某一知識而設計的練習。另一類是發(fā)展性練習。這類練習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的某種智力或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某種科學思維方法。

2 新課程改革特點和意義

課程內容的生成性。隨著課程改革的進行,課程的內容也從封閉走向開放、由專家走向教師、由學科走向學生。課程不再只是“文本課程”,而更是“體驗課程”即被教師和學生實實在在體驗到的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新知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并作為相互作用的主體,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和課程的主體[2]。新課改就是要把教學看成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

新課程改革是推進素質教育的歷史性必然選擇,新課程改革依據國際課程發(fā)展趨勢、課程現代化的要求以及我國的國情和教育傳統,重建新的課程結構,是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場廣泛而深入的教育創(chuàng)新,同時促進了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和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3]。

3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基本原則

3.1 符合學科知識

“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理念在新課程教材中得到很好的體現。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特別注重聯系實際,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與自然現象開始,揭示物理世界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熱情與興趣,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遵循學科知識,只有教師在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嚴格遵守自然規(guī)律以及物理學科知識,這樣的物理教學生活化才能真真正正對學生學習物理起到促進作用[4]。

3.2 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只有學生對物理事實、物理現象和物理變化有了清晰、明確的印象,積累了一定的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和一定量的數據,才能發(fā)掘出有待探索的問題,為概念的形成和知識的掌握提供線索和依據,完成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轉變。

3.3 符合學生心理特點

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恰當的運用生活情境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學必須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設計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各種教學活動,注重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以現實生活具體生動的現象、生活事例為中介來進行思考,順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4 初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4.1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成功的引入是打造高效課堂的第一步,引入要有亮點,還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高效的物理課堂教學奠定生動有趣的基調[5]。結合生活現象,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簡單而真實的生活現象最具有說服力,學生在熟悉的實例中增強對物理學習的熱情。

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有些生活經驗與實際的物理理論是相悖的,這就需要教師注意學生的物理前概念,將生活性和科學性素材進行加工和重組,運用多媒體技術,將物理現象直觀、真實地展示給學生。

利用生活實驗,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物理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材料和物品作為實驗材料資源,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生活化的實驗,能夠加深學生對生活與物理的理解,更容易自發(fā)地發(fā)現和解決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4.2 用生活實例理解物理規(guī)律

有些物理規(guī)律是很難理解的,教師如果僅僅講授和分析規(guī)律,學生很容易感覺到晦澀難懂。但是,如果能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就會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加深對物理規(guī)律的認識和理解。

4.3 用生活語言豐富物理教學

為了讓物理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教師可以經常使用生活中的一些包含物理知識的諺語、詩句以及成語等。例如,在“運動和力”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中的諺語:一個巴掌拍不響; 磨刀不誤砍柴工;四兩撥千斤;坐地日行八萬里等。通過學生日常接觸的成語中理解物理現象和規(guī)律。

第3篇: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關鍵詞:就業(yè)觀; 大學生; 高等大眾化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2)04-0122-03

自1999年高校連續(xù)擴大招生規(guī)模,我國高等教育逐漸由“精英教育”邁向了“大眾化教育”的新時期。2010年7月29日國家教育部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達到40%”。隨著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大學生的就業(yè)也不再是“精英就業(yè)”。然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一些大學生仍然固守“精英就業(yè)”時期的思維習慣,新舊就業(yè)觀念的劇烈沖撞和價值觀的重新定向,使得大學生就業(yè)觀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因此,在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應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yè)觀教育,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就業(yè)觀。

一、當代大學生就業(yè)觀念的誤區(qū)

就業(yè)觀是人生觀在就業(yè)方面的具體體現,大學生的就業(yè)觀是大學生在知識學習和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職業(yè)選擇與職業(yè)發(fā)展的意義、目的、途徑等比較穩(wěn)定的根本看法和態(tài)度。就業(yè)觀在大學生就業(yè)過程中起著基礎性和全面性的作用。當前大學生的就業(yè)觀主要存在以下誤區(qū)。

1.“學而優(yōu)則仕”的就業(yè)觀念

眾所周知,中國具有幾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歷史,“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是歷史上長期以來崇尚權力、推行人治的封建思想殘余影響的結果。它作為歷史的蓄積,十分穩(wěn)定,至今仍頑固的存留于人們的頭腦之中,深深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對大學生的就業(yè)觀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的大學生仍固守“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近年來,大學生報考公務員的熱情持續(xù)不減,很大程度上是受傳統的“學而優(yōu)則仕”和“官本位”思想的影響。公務員優(yōu)厚的待遇及走上仕途所帶來的權勢,更是使人趨之若鶩。有些大學生認為經過大學的鑄煉就理應當國家干部,享有優(yōu)厚的待遇,而不愿意去一些普通的工作崗位。他們認為只有在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就業(yè)才有身份和地位,才能光宗耀祖。認為到私營企業(yè)等非國有單位就業(yè)不穩(wěn)定、不可靠、不保險。

2.“急功近利”的就業(yè)觀念

大學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期望值普遍偏高,就業(yè)期望與社會需求錯位,在擇業(yè)時只注重眼前的經濟利益,而不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能力的發(fā)揮。表現在就業(yè)地區(qū)的選擇上,普遍希望留在大中城市,而不愿意到急需人才的基層或欠發(fā)達地區(qū)工作,導致大城市就業(yè)競爭激烈,偏遠落后地區(qū)求不到人才。在行業(yè)選擇方面,傾向于在熱門行業(yè)就業(yè),而不考慮社會的需求和發(fā)展,導致大學生擇業(yè)愿望與社會實際需求錯位,使得就業(yè)市場中出現了“有人沒事干,有事沒人干”的怪現象。一方面,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些負面影響還無法完全克服,市場經濟的“趨利性”使得大學生的就業(yè)觀也呈現了“急功近利”的傾向;另一方面,為了實現教育成本的預期回報,大學生在職業(yè)選擇時只好尋找待遇高、福利好的工作來彌補高昂的大學教育成本。教育部有關人士曾算過,按照現在的日常運行成本粗略計算,理工科人均培養(yǎng)費一年約1.5萬元,文科每年1.2萬元至1.3萬元。粗略計算大學生接受大學教育(按四年學制)的總成本約5~6萬元。

3.“盲目從眾”的就業(yè)觀念

從眾心理在心理學上是指在群體壓力影響下,放棄個人意愿,采取順從行為的心理傾向。在就業(yè)問題上,表現為缺乏主見,就業(yè)觀為他人或輿論所左右,不顧主客觀事實,隨波逐流。別人找什么工作,自己也找什么工作,什么工作熱門找什么工作。如目前的“公務員熱”、“考研熱”等,就是大學生從眾心理的反映。從眾心理主要是由于有的大學生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認識不足,對市場經濟條件下“自主擇業(yè),雙向選擇”的就業(yè)制度了解不深刻造成的。

4.“消極悲觀”的就業(yè)觀念

后金融危機時期的陰影對大學生的就業(yè)觀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有的大學生無法適應“大眾化就業(yè)”形勢下的挑戰(zhàn),被嚴峻的就業(yè)形勢嚇倒,缺乏主動就業(yè)意識和開拓精神。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有八成大學生認為目前就業(yè)的形勢非常嚴峻,他們對目前的就業(yè)形勢比較悲觀,對前途迷茫和缺乏信心。

二、大學生就業(yè)觀念誤區(qū)的成因

大學生就業(yè)觀的形成與發(fā)展并不是孤立的,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既有社會環(huán)境、高校教育等外在因素的影響,也有學生自身的價值追求和心理方面等內在因素的影響。

1.社會經濟環(huán)境因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西方各種社會思潮對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和沖擊。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一方面促進了大學生就業(yè)競爭意識、風險意識的形成;另一方面也使大學生產生了各種錯誤的就業(yè)觀念,如有些大學生的就業(yè)觀帶有濃厚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實用主義色彩。

國家政策和制度是人才資源市場配置的具體準則,也是大學生在就業(yè)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規(guī)范。國家政策和制度對大學生的就業(yè)觀也產生了深刻影響。目前我國影響大學生就業(yè)的重大戰(zhàn)略決策主要體現在:國家機構改革進一步深化,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和振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戰(zhàn)略的實施。國家現行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戶籍、編制、各種指標和檔案管理等,在二元制結構依舊存在的情況下繼續(xù)發(fā)揮作用,與大學生就業(yè)市場化機制不協調,嚴重制約著大學畢業(yè)生的合理、自由流動。

2.高校教育因素

高校的教育環(huán)境對大學生就業(yè)觀的形成與發(fā)展影響至關重要。如我國現行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仍然源于計劃經濟時代,雖幾經改革,仍然帶有明顯的計劃經濟的痕跡。高校學科專業(yè)結構、產業(yè)結構和社會需求矛盾突出。高校的教育定位、培養(yǎng)目標、專業(yè)設置以及就業(yè)指導體系滯后,由于我國的高等教育大眾化基本是在原有學科專業(yè)結構框架內發(fā)展起來的,幾乎所有高校的學科專業(yè)隨著大眾化規(guī)模的擴張同步增長,未能很好地考慮到未來經濟、科技和社會產業(yè)結構發(fā)展及人才市場的預期需要,專業(yè)設置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能很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方面,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仍然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模式的主流。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很難得以發(fā)揮。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訓練和培養(yǎng)。根據一項調查顯示,應屆大學生到崗工作后,其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實際應用率不到40%。

3.自身價值取向及心理因素

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是在多年的讀書學習和社會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安煌纳瞽h(huán)境、教育背景、思想觀念以及個人修養(yǎng)等決定了大學生不同的價值取向,形成了個體就業(yè)價值取向的不同?!贝髮W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但對自我與社會的認識依然比較片面。尤其是在面臨畢業(yè)即將步入社會這一人生關鍵時刻,對自我和社會的認識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同時,由于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育還不成熟,市場經濟下西方資產階級各種思潮對大學生的就業(yè)觀也產生負面影響。許多大學生在擇業(yè)時存在著急功近利心理和“攀比”心理,“重物質,輕精神”,不是從自身實際出發(fā),而是一味地謀求高薪高酬職位。由于目標不切合實際,在擇業(yè)過程中也屢屢碰壁。

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yè)觀的途徑

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是大學生成功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很多大學生在擇業(yè)過程中屢屢碰壁,甚至畢業(yè)后的一段時間內仍無法落實就業(yè)單位,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yè)、就業(yè)觀。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應當充分發(fā)揮社會、學校教育的引導作用,同時大學生自身也要積極調整,切實的轉變就業(yè)觀念。

1.以積極的就業(yè)政策和措施為保障,引導大學生樹立“面向基層”的就業(yè)觀

大學生就業(yè)觀的轉變,僅僅靠學校的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政策措施來進行引導和鼓勵。為了促進大學生面向基層就業(yè),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大學生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2009年1月19日,國務院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的通知》,引導大學生到中小企業(yè)、西部、農村和基層就業(yè),鼓勵大學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通知中指出,“中央有關部門將組織實施‘選聘高校畢業(yè)生到村任職’、‘三支一扶’(支教、支農、支醫(yī)和扶貧)、‘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等項目,對參加項目的高校畢業(yè)生給予生活補貼,所需資金按現行資金渠道解決,同時按規(guī)定參加有關社會保險。對高校畢業(yè)生從事個體經營符合條件的,免收行政事業(yè)性收費,在當地公共就業(yè)服務機構登記失業(yè)的自主創(chuàng)業(yè)高校畢業(yè)生,自籌資金不足的,可申請不超過5萬元的小額擔保貸款?!边@些政策和措施對于引導大學生認清就業(yè)形勢、積極調整就業(yè)心態(tài)、降低就業(yè)期望值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就整體而言,大學生就業(yè)政策和制度與目前我國飛速發(fā)展的經濟躍進和日趨嚴峻的就業(yè)前景還不完全相適應。因此要建立公正、公平、公開的競爭機制,打破地區(qū)壁壘和行業(yè)壁壘,為高校畢業(yè)生自主就業(yè)開拓更大的空間。同時,還要加強大學生就業(yè)的法律法規(guī)建設,規(guī)范畢業(yè)生就業(yè)市場,把大學生就業(yè)納入法制化軌道。把法制的約束與國家政策指導有效結合起來,保護學生的合法權利,為學生就業(yè)提供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就業(yè)環(huán)境。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線,引導大學生樹立“敬業(yè)奉獻”的就業(yè)觀

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大學生的就業(yè)觀念也受到市場經濟逐利性的影響,呈現明顯功利化的傾向,在就業(yè)選擇上,以自我為中心,好高鶩遠、追求物質主義享受,而缺乏“敬業(yè)奉獻”的職業(yè)精神。職業(yè)對人來講,并非只有工具的意義,還具有目的性,它是奉獻社會、完善自身的必要條件。因此,對大學生的就業(yè)觀教育要貫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這一主旋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堅持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教育學生從自身條件出發(fā),根據自身的條件來確定自己的人生價值目標,實現完善自身與貢獻社會相統一;教育學生樹立愛崗敬業(yè)、奉獻社會的職業(yè)精神,通過兢兢業(yè)業(yè)的工作,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實現個人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3.以“全程化”的就業(yè)指導為重點,引導學生樹立“先就業(yè),后擇業(yè),積極主動創(chuàng)業(yè)”的就業(yè)觀

高校的就業(yè)指導應針對大學不同年級的特點,開展“全程化”的就業(yè)指導工作。如一年級學生側重引導學生適應大學生活,了解專業(yè)特點以及專業(yè)和可以從事職業(yè)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摒棄從眾、攀比、依賴等心理,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和科學崇高的就業(yè)觀;二年級要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社會和認識自我,破除“盲目從眾”的思想,在充分發(fā)掘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長的基礎上,學好專業(yè)知識,并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三年級時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就業(yè)信心,破除“消極悲觀”的觀念,充分發(fā)掘自身特點,拓寬知識面,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四年級主要進行就業(yè)形勢、就業(yè)政策、擇業(yè)技巧、應變能力等教育,鼓勵學生從基層做起,樹立艱苦奮斗、敢于競爭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樹立“先就業(yè),后擇業(yè),積極主動創(chuàng)業(yè)”的就業(yè)觀,破除“急功近利”的思想。通過“全程化”的就業(yè)指導,不僅幫助學生準確認識自己,合理定位,確立與自己能力相適應的擇業(yè)目標,而且?guī)椭鷮W生樹立了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理念和科學的就業(yè)觀。

4.以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為背景,教育學生樹立“大眾化”的就業(yè)觀

在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我們一方面要通過分析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特點和形勢,指導大學畢業(yè)生全面了解我國的社會經濟狀況就業(yè)形勢,根據現實社會經濟環(huán)境及就業(yè)形勢,適時調整自己的擇業(yè)方向和就業(yè)期望。在充分了解就業(yè)政策、廣泛收集就業(yè)信息的基礎上,做好就業(yè)形勢的預測,進而制定出符合自己實際的個人擇業(yè)標準;另一方面,我們要教育學生及時調整自己的職業(yè)理想和價值取向,拓寬就業(yè)范圍,更新對就業(yè)的理解:只要通過合法勞動取得合法收入即為就業(yè),只要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相對穩(wěn)定的收入即為就業(yè)。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R].2008-07.

[2] 徐偉東.新形勢下大學生擇業(yè)觀的理性分析與思考[D].東北師范大學,2005.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工作的通知[R].2009.

[4] 王 蕾,張延平.淺談大學生就業(yè)觀教育[J].中國大學生就業(yè),2006(15):37-38.

[5] 張曉青.論孔子“學而優(yōu)則仕”的教育價值取向[J].衡水學院學報,2006(9):12.

[6] 楊寶珠.當代大學生就業(yè)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7] 余 彬.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初級階段大學生就業(yè)觀問題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

第4篇: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 基于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高級生物化學課程改革 基于科研能力培養(yǎng)的高級生物化學研究生平臺課教學 生物化學課程群的建設與改革 互聯網+背景下的生物化學實驗改革初探 基于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生物化學課程改革探析 高職高專臨床專業(yè)生物化學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生物化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高職護理生物化學課程改革 地方高校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高職檢驗專業(y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生物化學課程與實驗教學方法改革初探 護理本科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生物化學課程體系改革研究 高職衛(wèi)生院校藥學專業(yè)生物化學課程的改革實踐與探索 生物化學課程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 淺談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地方院校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PBL法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中應用調查與研究 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方式的探索與實踐 食品專業(yè)生物化學課程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信息技術與臨床生物化學課程整合的教學模式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3]鄧小霞.微信公眾平臺輔助課堂教學實證研究[J].現代計算機,2014,02(中):41-45.

[4]Yu-Liang Ting.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to Creat Interwoven Learning Interactions:An Intuitive Design and its Evaluation[J]. Computers & Education,2013,(1):1-13.

[5]淺談基于微信平臺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DB/OL]..

[6]倪禮豪.微信公眾平臺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2015,36(4):114-118.

[7]汪曉東.“翻轉課堂”的實踐困惑如何應對[N].中國教育報,2014,24(6).

第5篇: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邵陽學院體育系,湖南 邵陽 422000)

【摘 要】當前,各高校體育院系對運動生物化學課程的教學時數進行了調整,減少了運動生物化學的理論課時,對教材內容也進行了壓縮,在這種背景下,勢必也要對運動生物化學考試進行改革與探索,傳統的運動生物化學考試形式單一,成績構成略顯呆板,面對大容量的教學內容,僅靠期末的閉卷考試已不能體現新時代下學生學習的要求,對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新性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與創(chuàng)新時代下素質教育格格不入,且考試內容僅局限于教材,無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與中小學時代的應試教育大同小異,而運動生物化學是一門運動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這樣做的后果無疑割裂了理論與實踐間的聯系,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生物化學意識的培養(yǎng)不利,且此種僵化的考試模式在當前許多高校體育院系中比較普遍,因此,對運動生物化學考試改革的內容與途徑進行探討,以促進運動生物化學在高校體育院系中的發(fā)展。

關鍵詞 高校;運動生物化學;考試改革;探討

通過運動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來拓寬體育院系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深化改革運動生物化學的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已成為當前各高校體育院系的重要責任之一。但檢查學生對運動生物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仍離不開考試,考試作為一種傳統的檢驗手段,可了解學生某個階段學習的效果和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情況,據此可知,考試仍在老師與學生間起重要作用,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但選擇怎樣的考試方法才能真正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積極性,突出運動生物化學的學科特點等,這似乎是當前各高校體育院系面臨的教育難題之一。當前, 各體育院系趨向于“典型知識點考試 ”,圍繞教材中的典型知識點出題,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此種考核方法不適合新時期下對高校體育教學發(fā)展的要求,不能滿足當下素質教育時代大學生學習的期望,所以,對運動生物化學考試內容與方式進行改革已勢在必行,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對運動生物化學考試改革的內容與途徑進行有益的探索。

1 運動生物化學考試內容的改革

1.1 考試成績比例的優(yōu)化

以前,很多高校體育院系的運動生物化學成績比例較為單一,期末成績僅憑最后的運動生物化學考試試卷成績,即只依靠筆試成績對學生整學年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定,這存在嚴重的不合理性。因此,除了筆試成績,還應對學生在課堂中考勤、回答問題和實驗操作中的表現等進行綜合評定。即學生的最終考試成績應包含多方面內容,以提高學生學習本課程的興趣。此外,應合理優(yōu)化期末考試成績的比例,以邵陽學院體育系為例,運動生物化學的期末成績分成三部分,分別為考勤成績、實驗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所占比例為2:2:6, 此種設置在很多高校體育院系中廣泛應用,優(yōu)點是迫使學生重視運動生物化學整體過程的學習,不能僅靠期末突擊理論知識而一舉過關。但此種方式也有明顯的弊端,考勤成績主要是指學生的出勤率,少數學生會鉆空子,在老師不熟悉學生的情況下,找人代替,使考勤偏離了原來的出發(fā)點。而實驗課中很多學生不思進取,等別人做出結果后才動手,存在偷懶現象。所以,高校體育院系老師要在課余時間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消除學生的不良習慣和心態(tài),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1.2 考試內容的合理設置

運動生物化學考試改革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積極主動地學,而考試內容的選擇是決定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的關鍵所在。因此,考試內容不僅要包含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運動生物化學基礎知識,還要包含學生在課外進行運動實踐中所獲得的知識,還要包括學生在實驗中所學習的實踐知識,只有將各方面進行綜合,才能體現學生學習的整體效果,才會取得好的考試成績,對學生的評價才較為客觀公正。此外,教師應糾正學生的一些認識誤區(qū),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考勤率高,上課掌握好教材的主要知識點,課后認真完成習題,通過期末考試就沒問題。其實不然,學生還應掌握一些課外熱點知識,對實驗操作也必須進行量化考核。如生物化學教師可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類考試,將考試分成實驗性考試與理論性筆試,通過這種創(chuàng)新性的考試方法,使學生享受到運動生物化學學習的樂趣。

2 運動生物化學考試方式的改革

2.1 考試時間的多階段化

所有考試的終極目標是檢查學生對運動生物化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所以,生物化學教師應根據本門課程教學的開展情況,在一學期或一學年中增加課堂當堂檢測和階段化考試(如月考和期中考試)的次數,特別要注重期中考試的效用,因為期中考試對一學期所學知識起著連貫的作用,對期中考試成績的分析,可使學生對此時間段的學習情況進行自我評估,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而教師可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綜合分析,以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尋找學生的自身原因,有的放矢地為學生進行補救,以提高后期的學習效果,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

2.2 把握出題難度

生物化學教師在試題的選擇上,應與學生的學習水平保持基本一致,既不能隨意拔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出難題、怪題,使大多數人掛科,也不能對學生過于心慈手軟,出小學生水平題,試題過于容易,使大家過關,皆大歡喜。在選題過程中,教師應把握好試題的難易度,科學認識考試的功能,對自己平時講授的運動生物化學知識要了然在胸,重點難點一清二楚,使學生能跟著老師的方向跑,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就感。

3 結束語

運動生物化學考試改革是高校體育院系運動生物化學教育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既要調整生物化學的考試內容,也要改革生物化學的考試方式。但由于改革是對當前教學的改進,其涉及的時間較長、受到的影響較多,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就完成,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出謀劃策,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運動生物化學的教學內容,不斷改革本課程的考核方式,不斷進行相關的改革探索,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更為緊密,而對運動生物化學考試內容與方式的改革進行探討,將為促進運動生物化學在高校體育院系中的發(fā)展,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孫錦茹.考試改革與學習方式轉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04).

[2]王志紅.高等醫(yī)學院??荚嚫母锏膶嵺`與思考[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2005(05).

第6篇: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關鍵詞:“雙一流”建設;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

在我國出現“985工程”“211工程”之后,相關部門也出臺了一系列關于建設一流院校和一流學科的方案。那么何為“雙一流”呢?“雙一流”是指建設一流的學科、建設一流的院校,這是“雙一流”學校最為基本的職能,也是為了培養(yǎng)出更為優(yōu)秀的人才。一流學科是一所高等院校教學水平的重要體現。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類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其不僅需要基礎知識,還需要較強的實驗操作性。在理論教學當中,學生除了需要學習基礎知識外,還應該掌握生物化學實驗的一些內容,這些內容的學習可以使學生了解生物化學實驗。在實驗教學課程中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在實驗當中驗證所學的生物化學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可以加深基礎理論的理解。在最近幾年的教學改革中,課程性質、課程目標等都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并且起到了一定的成效。

1當前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

在當前的教學課程中,生物化學不僅是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也是醫(yī)藥學類專業(yè)需要選修的課程是教學人數比較多的課程,因此這樣的教學模式就存在一定的缺點。1.1學生水平和上課積極性參差不齊。因為選課人數的眾多,因此學生的專業(yè)水平就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學生大部分也是因為學分被迫無奈選的課程,所以學生對于課程的態(tài)度就存在一定的問題,他不會像選擇專業(yè)課一樣會比較認真的學習專業(yè)知識,掌握專業(yè)知識,而是為了拿到分順利畢業(yè),因此就會表現得不是那么積極。除了一部分人是抱著為拿到學分的態(tài)度之外還是有一些想要認真對待這個課程的,他們也會樂于學習理論課程,樂于去動手操作生物化學實驗。1.2教學實驗課時與基礎課時不符。開設生物化學實驗課程是為了讓生命科學專業(yè)的學生能夠學會實驗技能以及儀器的使用方法、實驗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生物化學實驗涉及基礎知識是比較廣泛的,還有選課的人數也特別的多,對于教學內容而言,課時相對來說就顯得比較少,因此要想使得教學課程和實驗相符,就需要任課教師和實驗人員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在做實驗的時候能夠將知識更好地傳授給學生。

2構建多層次實驗教學內容,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為了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建設一流的學科,生化實驗的課程不斷完善。為了滿足生命科學專業(yè)以及其他專業(yè)類人才的課程需求,需要構建多層次的教學內容。2.1提高實驗技能。生命科學類的專業(yè)課程基本上在大一的時候需必修的課程,是實驗儀器的基本原理與操作。其本意是為了讓學生在走進實驗室之前能夠了解儀器的各種使用指南、注意事項等。為了讓學生在實驗操作的時候能夠學會使用實驗儀器并且自己操作,也是為了學生在使用儀器的時候能夠注意安全,并且不損壞儀器等。其中儀器的教學包括電子天平、離心機等。這樣學生能夠自己在實驗課程中實際地去操作儀器,增強學生對實驗的興趣。2.2基礎課程的深入研究。大一的時候學生們對實驗器材有了深入的了解,具體的實際操作是在大二開始的。“生物實驗操作課程”是實驗課程開設的必修課程,必修課的設立一方面是學生在大一的時候所學的知識能夠靈活的運用,另一方面是自己能夠親手做實驗。為了幫助學生夯實實驗的基礎,課題組需要理論結合實際精心制作實驗內容,比如在研究DNA的酶切、IEF測定蛋白質等。為學生將來更好地深入性學習和研究做好鋪墊。2.3綜合性、開放性的生物化學實驗。為了響應國家的要求,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建設雙一流學科和雙一流院校是現在各高校勢在必行的任務。為此,面向各個年級開設了一些與生命科學類相關的開放性實驗課程。開設開放性課程實驗,是為了給國家和社會培養(yǎng)深層次的專業(yè)性人才,這些課程的設立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當前生命科學課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能讓學生了解生物化學實驗最為前沿的一些科研和項目等,便于學生能夠順利地與一些生命科學類工作或者學習接軌。

3強調學生為主體,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

現在教育部已經給各大高校了相關的改革文件,為了培養(yǎng)更高層次的專業(yè)性、高素質人才,就需要將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這就需要教師和課題組人員采用更多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做實驗過程中的主人。目前的教學實驗已經有了很大的變革,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的教學內容、實驗內容,讓學生在專業(yè)課程和公共課程中了解掌握更多的內容,也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3.1微視頻的教學方法。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與進步,各大高校都已經采用了先進的高科技教學手段。比如課堂微課,其主要是一個老師帶領幾名同學,利用計算機設備進行小型課目錄制。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微視頻等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其主要的優(yōu)點就是主題突出、內容精煉、生動形象。由于生命科學專業(yè)等所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而復雜,因此可以設置一些課下的小活動,讓學生們通過微視頻的形式將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展示,也可以自己查一些資料利用小視頻的形式將所查的資料展示出來,這樣就會有利于課后做一個鞏固和加深,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保證教學的成果,讓學生充分吸收所學知識點,也為反轉課堂做了一定的基礎。3.2鼓勵學生參加預實驗。什么是預實驗呢?預實驗就是為了保證在正式實驗的過程中能夠讓實驗的數據和過程萬無一失,以及實驗器材的準備、材料的準備等萬無一失而進行的一種準備工作。為了讓學生對整個實驗的前期、過程、結果都有一定的了解,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預實驗,讓學生主動加入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任何一個實驗的成功都少不了這些前期的準備,也讓學生提高自己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預實驗要本著自愿參加的原則,每個參加的人員可以自己制作一個小視頻,或者加上一些專業(yè)的老師指導,這樣學生在錄制視頻的時候可以自己進行思考,考慮自己存在著哪些不足,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3.3多樣的實驗方法。在目前的實驗操作中,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已經出現了很多的高新技術,而實驗的操作也不僅僅使用一種儀器,而是有了更多的選擇。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和拓寬自己的眼界,課題組的各種實驗手段可以引入到課堂當中,比如說在動物的肝臟勻漿的時候可以利用電動分散器,還可以選擇玻璃勻漿器。除此之外也可以為學生傳授教學當中重要的實驗理念和方法,也是課堂上有利的補充。

4完善教學管理模式,建設雙向評價模式

生物化學實驗在大學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而良好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好地學到知識,使教師在傳授知識的時候能夠使實驗或者理論得以延伸,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夠得到更為顯著的效果。“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已無法在現在的教學當中存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形成雙向教學模式,才能使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4.1學生激勵機制。基礎實驗課程中,在學期期末的時候可以安排競賽等,然后按照生物化學實驗競賽的結果進行頒獎或者給學生加分。比如說將實驗分配到各個小組,讓每個小組自由成立進行一個實驗,在這個實驗當中按照百分制原則。①實驗報告40%,實驗報告是否認真完成。②實驗結果是否正確40%,實驗的結果是否與實驗報告符合。③實驗綜合素質10%,按照實驗當中的綜合表現給出分數。④實驗過程10%,在實驗之中學生對實驗的掌握情況以及規(guī)范程度等。給出小組成員的分數,這樣就會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也會考察學生的綜合成績,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反饋教師的教學成果。4.2教師激勵機制。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本身的工作量就比較大,對于一流的院校來說,教師的任務會更多,因此為了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滿精力,就需要制定各種激勵機制使教師保持一種高漲的情緒投入到工作當中。對于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教師負責的工作量來選擇教師是否為期末競賽的總負責人。此外,對于實驗室內的實驗器材等化學類藥品要對教師免費開放,這樣既能鼓勵學生參加各類競賽,也能彰顯學校對教師的一定鼓勵。學校也可以組織一些小活動,讓教師們參加,這樣也可以調動教師們的積極興趣,才能為未來的發(fā)展提供助力。

5教學改革成效

在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這幾年里,生物化學一直沒有放棄過任何一種方法或者實踐,都是為了有更加明顯的教學效果。甚至是教育部也力求更為完美的教學效果,也要求各大高校建設“雙一流”的生物化學學科。在生物化學團隊實踐的這幾年當中,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也得到了專業(yè)的認可。比如在2013年的“挑戰(zhàn)杯”競賽當中,北京一所大學的生物專業(yè)學生團隊就獲得了一等獎。比如說,2017年的“挑戰(zhàn)杯”中也是獲得了特等獎。它從研究思路到實驗的相關過程都和所做的實驗數據高度吻合,也說明了在現在生物化學的教育改革下,學生們已經掌握了很多的基礎知識,并能夠將基礎知識學以致用,創(chuàng)造出全新的理論,這是多年來教育部和各大高校所要追求的,也是一流院校建立“一流學科”的重要成就。

6結束語

生物化學實驗不僅僅是一門課程而且還是學生們在未來的工作或者學習上非常重要的一門技能。生物化學作為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已經成為生命科學甚至醫(yī)藥學當中的重要工具。生物化學實驗在一開始到現在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在實驗教學任務當中,一直不斷地改變著教學管理模式,就是為了在“雙一流”的背景下,生物科學這門學科能夠為國家和社會貢獻一分力量。

參考文獻

[1]李欣,趙玉紅,石建黨,等.“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校生物學教學研究(電子版),2018,8(2):12-15.

第7篇: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教學效果;教學方法

生物化學是一門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體的組成、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調節(jié)以及生命本質的科學,是生命科學領域的重要基礎學科和前沿學科。而基礎生物化學是高等農業(yè)院校農學、植保、林學、園藝、食品、葡萄與葡萄酒工程等專業(yè)普遍開設的重要基礎必修課程。同時,它也是一門橋梁課程,和其它很多學科聯系緊密,學好基礎生物化學可以為進一步學好生理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專業(yè)課程打下基礎,對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重要。保證和提高基礎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是當前提高高等農業(yè)院校學生生物學基礎的關鍵之一。在農業(yè)院校,基礎生物化學一般設置在第三學期,而該課程安排的課時比較有限,以我校為例,只有48學時;內容卻比較抽象難懂,理論深奧,代謝反應錯綜復雜且相互聯系,理論點多且分散,講課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對于生物學基礎還停留在細胞結構水平上的大二學生來說,普遍感到難度較大,要記憶、理解的內容很多,因此學習負擔較重,往往從一開始就產生畏難心理和應付考試的潛在意識,降低了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師生普遍反映生物化學課程教學難度大,學習效果差。再者,現在高校在教學第一線的大多是一些青年教師,缺乏教學經驗,同時還面臨著科研等各種壓力,所以很多青年教師抱著應付教學任務,只要不出教學事故就行的心態(tài),使基礎生物化學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針對目前高校存在的普遍現象以及大多數學生認為基礎生物化學抽象、難學、難記的現實,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就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總結提出以下幾點具體措施,望同行指正。

1.提高教師的自身水平

1.1知識水平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要充分發(fā)揮其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1]。作為一名大學教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和扎實的基本功[2]。生物化學與生命領域的其他學科關系十分密切,如微生物學、免疫學、生理學、分子生物學、基因工程等。近年來,生命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新進展、新成果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及時了解該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和學科前沿以及與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和聯系,不斷更新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認真?zhèn)湔n,如此才能“胸有成竹”,將專業(yè)知識演繹得生動有趣,做好學生生物化學專業(yè)知識的啟蒙人。

1.2提高教學水平,改善教學方法

現在高校站在教學第一線的大多是一些青年教師,知道所教內容是一回事,在課堂上給學生簡單明了的講解清楚并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是另外一回事。“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就要求青年教師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改善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國家對教育投資力度的加大,高校的教學設施越來越好,基礎生物化學大多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生物化學多媒體課件,可以把單一的文字變成圖文并茂的生動語言,比傳統的板書教學更直觀,更生動,更容易理解,學生能看懂、能理解,學習興趣就產生了,也就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生物化學的學習中,逐漸對生物化學產生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有效的提高了基礎生物化學的教學效果和效率。但是,多媒體課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授課節(jié)奏較難把握、師生之間互動較少。由于減少了板書時間,教師授課節(jié)奏明顯加快,使得課堂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一般是傳統教學內容的2倍[3]。青年教師由于缺乏教學經驗,往往過度依賴多媒體課件,在課件中以文字形式大量堆砌教科書內容,變講課為“念課”,只顧低頭念課件,與學生沒有眼神的交流,學生也沒有停頓與思考的余地,影響了對知識的感知和理解。幾堂課下來,學生對學習生物化學就失去了興趣和信心。因此,青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具體情況不斷改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積極性。

首先,在教學中要避免“一言堂”,不能照著PPT課件“念課”?,F在的教學方法很多,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首先提出問題,巧設懸念,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帶著問題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感受逐層次解決問題的思路并獲得答案。同時,傳統的教具和板書教學不能完全拋棄。比如講到DNA的二級結構雙螺旋時,單靠PPT上的圖片學生很難將其和DNA的立體結構聯系起來,如果在課堂上給同學們展示DNA雙螺旋結構的教具模型,便可以將看不見、摸不著的DNA分子變成看得見、摸得著,直觀、形象的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此外,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加入適量的板書教學,不但可以調整教學節(jié)奏,而且可以使學生有思考和理解的時間。如糖酵解代謝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步反應,如果在利用PPT講解的同時將糖酵解過程的提綱板書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學習和理解記憶起來就比較系統和直觀了。由于基礎生物化學課程學時少,所以更要凝練重點、精華點,盡量在有限的時間內將重點、難點講清楚、講透徹,其余的時間可以讓學生自由討論、發(fā)揮,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主觀能動性并調動其積極性。

其次,課件的制作和視頻的引入。課件的制作一定要精美,讓學生從視覺上覺得賞心悅目,激發(fā)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這也是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方法。在制作PPT課件時,應使版面設計簡潔,背景顏色不要太花哨,同時,要保證文字的正確使用,盡量簡練但突出重點,使之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但如果多媒體課件中文字太少,學生無法對所學知識形成系統的理解;文字過多,可能會使學生疲于做筆記,無法跟上授課節(jié)奏,從而影響授課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對課件中文字、圖片、視頻所占的比例要有一個整體的規(guī)劃。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發(fā)現學生對動畫、視頻更感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制作生物化學課件時盡量減少大篇幅的文字內容,多增加圖片和視頻等直觀、易理解的內容,使學生對抽象的概念可以有一個直觀、感性的認識,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 DNA復制時滯后鏈的合成方式比較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如果播放相關視頻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學生對所學內容具有直接的認識,加深了對所學內容的了解和把握。

最后,在教學過程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學科進展。生物化學的發(fā)展日新月異,新的研究成果層出不窮。課本知識提供了基本的理論基礎,但與最新的科研成果有一定的時間差,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并不僅限于書本,他們還希望學到教材以外的很多東西。因此,在教學中要及時穿插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及熱點話題,開拓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所學知識能跟上時代步伐和需求。如在講授核酸化學時可以補充生物學的研究熱點如小RNA等。此外,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成就、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歷史背景及推動學科發(fā)展的現實意義,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啟迪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chuàng)造力[4]。比如,在講解真核細胞的端粒復制時,可以引入獲得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三位美國科學家,憑借“發(fā)現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護染色體的”這一成果,解開了人類衰老和罹患癌癥等嚴重疾病的奧秘。學生在了解這一科學界重大事件的同時,一方面加深了對端粒復制機理和機制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會激發(fā)他們學習科學知識的熱情。

2.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生化的主動性,克服畏難心理

2.1激勵學生,建立學生的信心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姆斯說過:“人類本性最深處的企圖之一是期望被贊美、欽佩和尊重。”希望得到尊重和贊美,是人類深處的一種愿望。對學生來說,老師的肯定、表揚和鼓勵,是學生產生巨大學習動力的源泉。在課堂教學、實驗教學、批改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中適時恰當地應用“激勵性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進行積極的評價,以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fā)展[5] 。作為一名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身上的長處,尤其在生物化學學習過程中,及時地對學生各個方面的細微進步并給予鼓勵,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克服生化學習中經常出現的畏難心理。實踐證明,使用激勵、贊美性的評價遠比批評、指責更加有效。這就要求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充分利用課前、課間休息和課后答疑時間與學生交流,也可利用QQ、短信等現代信息傳遞手段進行交流。充分的交流和恰當的激勵會縮短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感,使師生關系更加融洽,使學生具有“更上一層樓”的信心和力量。

2.2鼓勵學生提高自學能力

基礎生物化學課程內容繁多,有很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而學時安排一般又比較少,因此我們強調區(qū)分內容,提倡預習與復習,鼓勵學生提高自學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可以明確即將學習的內容和要求,哪些是難點,哪些是重點就會有一個提前的把握,只要心中有數,聽課的時候就會集中注意力。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有一個很深的感觸,上節(jié)課的內容下節(jié)課再提問時很多同學都會露出茫然的表情,同學們也反映,很多知識點老師一提醒都知道,但就是想不起來。這種情況就是沒有進行課后復習的結果,所以要適量的布置課后作業(yè)。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對一些比較新穎、靈活同時又和課本知識相關的題目感興趣。比如在學習完整個糖代謝之后,給同學們留了一個作業(yè)[6],這是關于檸檬酸合酶提取的例題,題目中假設你是一個剛進實驗室的新手,如何提取,題目中設計了很多問題,比如如何選擇材料,如何一步步分離純化所要的目的酶并保持其活性,讓學生感覺就像是自己在做實驗一樣。這是一道綜合性很強的例題,學生不僅要將前面所學的蛋白質、酶以及代謝反應相關的內容聯系起來,還要查閱一定的資料才能解決問題,既復習了所學知識,又鍛煉了動手和思維能力。此外,對于生物化學課程而言,很多同學反映雖然掌握了課本知識,但是遇到習題就不知如何下手,因此習題課也不能忽視。所以,在每章內容結束后,我們一般用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將本章重點內容所涉及到的習題進行重點講解,以此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鞏固所學知識,鍛煉他們的思維深度和綜合分析能力。同時,就習題講解過程中學生所暴露出的問題及時改進教學方式方法。

現在互聯網上有很多生物化學的精品課程、視頻、動畫、圖片等,在上第一節(jié)課的時候,就把這些網址告訴學生,讓學生在課下自學,使學生能夠享受到其他高校優(yōu)質的生物化學教學資源,這對提高他們的生物化學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2.3引導學生認識身邊的生物化學現象

生物化學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工業(yè)、農業(yè)等領域,因而,教師教學可以從身邊的生物化學說起,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化學就在身邊,并不是只存在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容易使學生對生物化學產生親切感并消除學習上的畏難心理。如講授蛋白質的含氮量時,可例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又如講解糖代謝的無氧酵解時,可例舉劇烈運動時引起肌肉酸痛的原因等。

3.重視實驗

生物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沒有實驗,就沒有今天生物化學領域豐碩的理論成果,實驗課是生物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實驗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能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所以必須改變傳統的只重視理論而忽視實驗的教學方法。實驗內容除保留經典的驗證性實驗外,還要適量地增加綜合性、探索性的實驗。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知識,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科研創(chuàng)新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加強學生的動手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教師要從思想上要重視理論教學,不能把課堂教學當成是一種任務,認為上完一堂課,就完成一件任務,要從心底真正的熱愛教學、熱愛學生,要不斷地學習、研究、思考和總結,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克服教與學的難關,提高教學水平,改善課堂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yǎng)有知識、有素質的合格人才。

[參考文獻]

[1]李春洋.關于提高生物化學課堂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醫(yī)藥教育, 2010, 17(18):115-116.

[2]李小瓊,詹劍.醫(yī)學生物化學教學的體會[J].山西醫(y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yī)學教育版, 2010,12(7):694-695.

[3]劉永紅.淺談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和運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6,6:118-119.

[4]孔璐,孔林,于培蘭等.聯系諾貝爾獎進行醫(y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學的體會[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1-122.

第8篇: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關鍵詞:高師體育 運動生物化學 實驗教學 改革 工作坊模式

長期以來,運動人體科學實驗都是體育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高師體育院系普遍存在著教學內容與方法陳舊、儀器設備落后、資源配置不合理、考核體系缺失、教學效果不理想等問題[1]。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是運動人體科學實驗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在體育院系存在著教學模式落后和陳舊等問題。

工作坊(Workshop)是國際上流行和認可的一種學習方式,已應用于大部分領域,如建筑、銷售、培訓、高校教學等。但目前還未見到工作坊模式在體育院系實驗教學中應用的報道,筆者以工作坊模式為例,對高師體育院系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進行初探。

1 工作坊的概述

1.1工作坊產生的背景

團體是將每個相互聯系的個體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復雜的、相互依賴的系統,這個系統因個體有相同的目標而結合在一起,但在實現這個目標時,個體之間、個體和團體之間的動力是不相同的。一個良好的團體應具備個體成員所沒有的那種動力特性,將團體中每個成員通過一種民主的方式建立新的團體價值標準,進而優(yōu)化每個成員的心理環(huán)境,改變個體行為[2]。工作坊正是這樣一個團體,在團體動力學的背景下被大眾所接受,逐漸流行起來。

1.2 工作坊的定義及特點

工作坊在生活中是指工場、車間和作坊。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工作坊的定義發(fā)生了改變:在一個10~20人的小團體中,以一位經驗豐富的主持人為核心,運用成員參與、討論、演講、活動等方式來共同探討某個領域的事件或話題。

共同參與、共同探討、共同交流、共同學習是工作坊模式的核心。這種模式的特點非常鮮明,首先,參與成員規(guī)模較小,與“大鍋飯”相比,“開小灶”對個體成員的針對性更強,更易參與和體驗。其次,形式豐富多彩,應用性很強,在個體成員之間既可以互相探討某個話題,又可在主持人的引導下進行演講、游戲等活動,因此在建筑、銷售、培訓、教學等很多領域都有開展和應用。最后,工作坊模式組織靈活、便于管理,主持人可以根據情況將一個大團體(以80人為例)分成幾個小團體(10~20人),每個小團體又有一個負責人,將這些負責人聯系起來,使他們管理好自己的小團體,從整體上看可將80人的大團體組成一個有機的系統。

2 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的特點及目前存在的不足

高校實驗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特定的實驗環(huán)境中,通過自身努力完成教學目標的教學過程,它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實驗教學相對于理論教學更具有直觀性、實踐性、綜合性和創(chuàng)新性,它有著課堂理論教學所不可替代的作用[3]。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是在理論課教學的基礎上,通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過程,對于高師體育院系的學生,它是不可或缺的。體育院系的學生普遍對實驗的興趣較高,敢動手,但對實驗知識、技能、安全意識不足,結合體育院系學生的特點,從運動生物化學實驗的準備、實施、總結3個階段,將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特點及目前存在的不足歸納如下:

2.1 實驗的準備階段,需增強學生的“預熱”意識

體育課上課之前需要“熱身”活動,同理,在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需要使用一些儀器和設備,傳統的教學均由實驗技術人員或實驗教師準備實驗材料,學生只需上課直接使用,這種模式往往不能使學生全面了解整個實驗,如可見光分光光度計使用前需要預熱20分鐘,這一點無法在實驗中體現,導致學生沒有“預熱”意識,操作時開機即使用。

2.2 實驗的實施階段,重中之重是提高學生的動手參與能力

運動生物化學實驗的實施是按照實驗步驟一步步引導學生進行,實驗教師通過直觀性示范之后再讓學生操作,發(fā)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糾正;或者實驗教師一邊示范一邊讓學生同步實驗。前者在教學實際中應用較多,但對于步驟復雜的實驗往往時間不夠用,后者雖然時間夠用,但教師往往因自己作示范而忽略對學生的管理,致使部分學生在實驗課中并沒有動手參與,這對實驗教學很不利。

2.3 實驗的總結階段,分析結果,反思并引導學生查缺補漏,找出存在的問題

實驗結束之后得到數據,實驗教師應作出總結,使學生檢查自己的實驗數據是否正確,如不正確及時查找原因,這些過程都要寫入實驗報告,作為學生自己的實驗體會。

3 工作坊模式在高師體育院系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應用的探索

以可容納30人的實驗室為例,對工作坊模式在高師體育院系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實驗教師是本次運動生物化學實驗的主持人,按工作坊模式將30人分為6組,每組5人,每組選出一名小組長,共6位組長。

3.1 實驗的準備階段

實驗教師組織6位小組長提前5分鐘來到實驗室,按組領取儀器設備進行預熱,并由小組長告知組內其他4位成員實驗材料的準備情況。

3.2 實驗的實施階段

實驗教師主講實驗目的、材料、步驟、注意事項、應用,之后將各組組內成員進行合理分工,每位成員都有自己的職責:如負責采樣、量取試劑、計時等,組長負責組內成員的組織和管理,實驗教師一邊示范一邊以小組為單位按步驟進行實驗。

3.3 實驗的總結階段

在各個小組得到實驗數據之后,實驗教師組織各小組進行組內討論,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由各組組長對實驗結果做簡要的說明,包括實驗數據的準確性、實驗操作過程是否正確等,聽取反饋結果后,實驗教師進行總結,指出整個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以小組為單位分析實驗的成敗,最后做出中肯的評價,每組成員要寫出實驗報告作為本次實驗的記錄。

在實驗教學中,動手參與并掌握全部實驗流程是極其重要的,運用工作坊模式進行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既可將實驗教師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化,又可使體育院系的學生共同參與到團體之中,增加實驗興趣并提高他們的團隊協作意識,這對體育人才培養(yǎng)有著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4 結束語

工作坊模式在高師體育院系運動生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還未見報道,筆者對此模式進行了探索,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人去研究這一模式,將其應用于自己熟悉的領域。

參考文獻

[1] 周學蘭,張新定,吳華.高師院系運動人體科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5):75-77.

第9篇:生物化學背景范文

關鍵詞:生物化學;化學;人文精神;素質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2-0011-02

作為一門生命科學的前沿基礎課程,《生物化學》除了是生物學專業(yè)本科生的主干課程之外,目前在我校糧油、食品、環(huán)境、化工等專業(yè)也是必修課之一,對豐富和拓展這些專業(yè)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識層次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根據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理念,筆者在近幾年的授課過程中,有意識的增加對學生人文意識或精神的傳播,以求更好的體現課改“以人為本”的思想。下面對此做簡要闡述。

一、注重“生命”教育,激發(fā)學生夢想激情

《生物化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物有機體,所以一切大分子和代謝反應,歸根到底都要以生命為載體。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尊重人之為人的價值。與此相應,教育的根本使命就是要實現人之為人的價值。所謂的人文教育,第一就是要求學生學會對生命的尊重。在開篇緒論里我們就花費大量時間探討什么是生命,在將細胞、代謝、遺傳和變異、個體發(fā)育與系統進化等生命特征用《生物化學》的原理和語言解釋清楚之外,我們有意識的強調生命的意義,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存在,低等如單細胞生物,高等如具高智慧的人類,無不是生命的代表形式,對自然界來說都是必要的組成單位,形形的生命個體構成了這個瑰麗多彩的生物世界。學生在上某一門課之前都是對該門課程都有相當大的期待和夢想,我們在要求學生保持這種夢想的同時,堅定信心學好《生物化學》,為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礎。同時,適時的引入“中國夢”理念,將個人理想和國家前途命運結合起來,放眼未來,立足長遠,找到自己理想和社會需求的結合點,不斷努力成為有用之才。

二、滲透科學史教育,引導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在推進素質教育和通識教育方面,了解科學史能幫助學生獲得自然科學的整體形象、人性的形象,對全面理解科學及與人文的關系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被科學史科創(chuàng)始人喬治.薩頓比喻為“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之間的橋梁”。生物化學的發(fā)展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這期間一代代科學家在追求真理和實踐的過程中,譜寫了一部動人的生物化學發(fā)展史,展示了科學家多樣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課堂上,我們除了舉出物理學界的愛因斯坦除了在科學上成就巨大之外,還能拉一手好的小提琴。在生物化學歷史中,獨立建立了用于研究酶促反應動力學的Michaelis-Mentan方程的加拿大女科學家Mentan是另一個極好的例子。除了正常的生物化學科研工作之外,Mentan本人還是一位成功的音樂家和畫家,出版過個人音樂專輯并舉辦過個人畫展,具備了多方面的素質。我們以這些科學史中前輩科學家的例子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心門,理科學生多加強一些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鍛煉自身綜合能力的提高對專業(yè)的學習和應用是百益而無一害的。此外,我們針對學生死讀書和過于依賴課本的舊習,為提高學生勇于提出問題和敢于質疑的創(chuàng)新意識,課堂上在講授知識點的同時,適時介紹該知識點的發(fā)現歷史和漸進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科學上的每一個進步都是一代代學者不斷突破窠臼,推陳出新的結果。如DNA結構這一部分,我們首先介紹了加拿大科學家Avery通過肺炎球菌感染實驗證實DNA為生物體遺傳物質并最終獲得國際學界認可的曲折過程,讓學生體會堅持真理和敢于質疑權威的重要性,而在討論由Watson和Crick建立的DNA雙螺旋結構時,介紹了兩位科學家由開始的三螺旋逐步過渡到雙螺旋的發(fā)現背景,強調前期富蘭克林等科學家的X-射線衍射結果對他們構建DNA雙螺旋結構的支撐作用,讓學生感受到任何成果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不斷積累和創(chuàng)新的產物。

三、強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育,提升學生自信心

盡管生物化學以一門獨立的學科形式發(fā)端于西方國家,但并不意味著中國在這門科學上毫無建樹,相反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中積累了很多生物化學知識,且融入到日常飲食、營養(yǎng)、醫(yī)藥等領域的多個具體實踐中。在講到酶這一部分時,我們舉出,在我國河南信陽上世紀80年代出土的提梁卣,里面存放了三千多年前的美酒,讓學生理解我國人民早在夏商時期就可以利用酶進行發(fā)酵釀酒,《周禮》記載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公元前12世紀就能制作飴糖,且能將酒發(fā)酵為醋,表明我國上古時期已開始使用生物體內具有重要生物學活性的酶,做為日常飲食制作及加工的工具。這些實際應用作為現代生物化學中酶學的萌芽開端,顯然要比西方世界早得多。通過這些事例,讓學生了解我國勞動人民在生物化學發(fā)展上的貢獻。此外,我們還舉出在1965年由王應睞為首的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牛胰島素的化學人工合成,其結構、生物活力、物理化學性質和結晶形狀等都和天然的牛胰島素完全一樣。就近來,我們就舉出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馬繼延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驗證實了朊病毒導致瘋牛病的假說,在國際學術界產生了極大影響。這些例子無一例外都證明了我國學者在生物化學領域的研究地位和智慧,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感,堅定他們學好《生物化學》的信心。

學科整合的背景下在化工專業(yè)開設《生物化學》課程已成大勢所趨,對豐富化學學科的內涵和外延都是必要的。如何在兼顧課程教學內容完整性、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實際性的同時,真正讓化工專業(yè)學生從內心認可學習《生物化學》的必要性,筆者認為在課堂上適當滲透科學史教育、增強學生對積極的情感和價值觀認同等人文意識的傳播將能有力堅定學生學習《生物化學》的信心,拓展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夢姣.淺談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進展及其在社會發(fā)展中作用[J].陜西農業(yè)科學,2009,(5):112-114.

[2]張瓂,尹戰(zhàn)海.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滲透[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0,18(5):1006-1008.

[3]周廣舟.化學專業(yè)《生物化學》教學研究與實踐[J].中國科技信息,2011,(4):267-268.

[4]喬建軍,財音青格樂.化工學科分子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生物化學的教學體會[J].化工高等教育,2012,(4):69-72.

[5]任峻.實現基礎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轉變的幾點設想[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