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聲學設計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聲學設計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聲學設計方案

第1篇: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1基礎知識和實驗技能是化學實驗設計的基本要求

1.1在化學教學中要讓學生深刻理解化學基本理論是實驗設計的基礎。任何理論(或假設)的提出、發(fā)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實驗事實作根據,如原電池原理的實驗根據是銅—鋅原電池實驗;某些有機物之間反應機理的確定是在實驗中利用了示蹤原子等。類似的實例道出了以下規(guī)律:實驗事實理論的建立(或假設的提出)再實驗理論的發(fā)展和完善。

1.2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常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實驗事實以及中學階段典型單質、化合物的制備原理和方法。化學實驗是證實某物質是否具有某種性質的唯一手段。中學階段的大部分化學實驗都是定性實驗,這些實驗雖然簡單,但確實可以培養(yǎng)學生透過實驗現象看清反應實質,進而推斷物質的微觀組成、結構與實驗結果的相互關系。物質的制備原理是以物質的性質為基礎的,某一物質的制備方法不止一種,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則是實驗室中最常見的最好方法,熟悉了這些實驗,在設計實驗時就能夠靈活選擇實驗原理。

1.3要讓學生掌握中學化學常規(guī)實驗手段,熟悉常見儀器的規(guī)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項。常規(guī)實驗手段是化學實驗的基礎,綜合實驗是常規(guī)實驗的綜合運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實驗也離不開常規(guī)實驗,因而教材中所有實驗都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在課內或課外一絲不茍地完成。通過動手,一方面達到對常規(guī)實驗操作的熟練掌握,同時熟悉常見儀器的應用范圍和使用注意事項。

2設計實驗必須有化學實驗總體觀

任何一個化學實驗都包含以下內容: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設計、實驗藥品、儀器、裝置、實驗操作及操作規(guī)程和實驗結果的處理。這就是化學實驗的六要素。中學階段一般一個實驗的整套裝置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發(fā)生裝置,根據物質本身的性質來決定;凈化裝置,根據實驗中可能出現的雜質進行分析,選擇合適的除雜試劑;干燥裝置,根據制備氣體本身的性質選擇合適的干燥劑;收集裝置,根據氣體的密度和溶解性來判斷采用什么收集方法;尾氣處理裝置,

如果制備氣體是有毒氣體,必須進行尾氣處理,一般采取洗氣法或者點燃的方法。實驗目的是核心,實驗原理是達到實驗目的的理論根據。實驗程序是能否完成實驗的關鍵,它的設計以實驗原理為基礎。藥品、儀器、裝置是物質保證,這些物質條件的選擇是由實驗原理和實驗程序決定的,同時對實驗程序也起著制約作用。實驗操作及注意事項是實驗得以順利、安全進行的保證,它的制定要由實驗程序和實驗用品來決定。實驗結果的處理是對實驗是否達到預期目的所進行的檢驗,在解釋實驗現象、處理所測得的數據、分析實驗誤差等項工作中必須對各要素進行綜合分析。

3創(chuàng)造性是實驗設計的靈魂

學生在設計時,首先要學會通過模仿、移植現有的實驗方案,然后通過獨立思考、探索逐漸在設計中體現自己的個性,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性。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時,可引導學生閱讀、查找一些實驗小竅門、實驗藥品及儀器的代用品、實驗裝置的改進等有關資料,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啟迪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時也應經常提出一些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欲望和創(chuàng)造興趣的問題,盡量給學生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手腦并用的活動中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的火花。

4培養(yǎng)學生設計實驗能力教師起主導作用

化學實驗教學中的實驗設計練習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但如果缺乏教師的主導作用,仍不會有好的教學效果。在以“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思想指導下,要充分發(fā)揮

教師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具體來說,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4.1精心設計實驗計劃

要使實驗教學中獲得較好的效果就必須在事前進行精心計劃。教師應制定明確的探究目標,使學生既能掌握教學大綱所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又能發(fā)展各種探究能力,形成探究精神和態(tài)度。教師要選擇或補充恰當的教學內容,使它們適應學生的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等。對于哪些內容讓學生探究,開展哪些探究活動,教師要心中有數,而不能盲目或隨意而為。

4.2做好教學組織安排

教學組織的成功與否決定著教學所取得效果的好壞。教師必須學會確定在什么時候進行演示實驗,什么時候進行學生實驗,什么時候進行討論,什么時候讓學生個人發(fā)表意見,什么時候進行結論總結等等。并且教師要根據教學進程及時調整教學組織形式。

4.3指導教學過程

第2篇: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寫作畢業(yè)論文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重要實踐環(huán)節(jié)之一,是實施財務管理專業(yè)教學計劃,實現培養(yǎng)目標的必不可少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是對學生學業(yè)水平和研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檢驗;也是學生在校期間,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獲得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訓練。這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和保證合格畢業(yè)生的培養(yǎng)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畢業(yè)生必須十分重視畢業(yè)論文(設計)的寫作,確保畢業(yè)論文寫作任務的完成。

二、畢業(yè)論文(設計)可選擇三種類型:

1、畢業(yè)論文:結合專業(yè)特點和實際工作內容選擇適當題目,進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得出結論或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建議。

2、方案設計:對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某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較完善解決方案或制度設計。

3、調研報告:對與本專業(yè)相關的某一社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說明。

注意:無論哪種類型,都必須結合自己所學專業(yè)知識和實習工作崗位,最后成果要求對本單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或對某一領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論指導作用。

三、可選擇的指導老師信息教師姓名

聯(lián)系電話

五、提醒

1、項目、提綱和文稿完成后及時以電子文檔發(fā)給指導教師,接受指導教師的指導并在指導教師要求的時間內補充、完善。畢業(yè)論文(設計)(字數在3000字以上),要求結合實習單位和實習工作實際,主題突出,思路清晰,觀點明確,語言流暢,結構嚴謹,分析現象探索實質,發(fā)現問題找出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改進措施。

2、學生與指導老師雙向選擇;

3、論文題目僅供參考,具體請與指導老師商量溝通后定題;題目選定后,報經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動一次。

4、選定指導老師后,非報經系上同意,不得隨意變動;

5、請每位同學積極按時完成各階段任務,凡有未及時完成的,警告一次,相應成績降低一個等級,但仍需在15日內補齊;出現第二次,取消成績。

6、如果不按規(guī)定時間完成論文寫作步驟,或者在論文寫作中不認真寫作、敷衍了事,指導老師可以拒絕繼續(xù)指導論文寫作。

7、超過論文定稿時間一周,仍未定稿者,視為論文未通過,畢業(yè)論文(設計)成績?yōu)椴患案瘛?/p>

六、參考題目

(一)畢業(yè)論文參考題目:

接合工作實際與指導老師共同確定,也可參考以下題:

會計部分

1、 會計假設的歷史演變及其未來發(fā)展

2、 談談會計國際化問題

3、 略論我國會計模式的構建

4、 論知識經濟時代會計重心的轉移

5、 淺談人力資源的計量方法

6、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yè)會計職能的轉變

7、 淺談市場經濟與會計的服務職能

8、 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特殊性

9、 從虛擬公司的興起談會計主體假設

10、 論環(huán)境會計主體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11、 從會計環(huán)境的變化看我國實證會計范式的發(fā)展

12、 淺析實證會計理論

13、 論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本質特征及管理

14、 淺論人力資源會計

15、 論21世紀經濟環(huán)境的變化會計面臨新的挑戰(zhàn)

16、 論會計控制對象──受托責任的完成過程和結果

17、 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及其確認與計量

18、 試論會計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19、 構建宏觀會計與戰(zhàn)略會計的初步設想

20、 論穩(wěn)健性原則在會計中的運用

21、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

22、 淺談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核算方法

23、 切實加快傳統(tǒng)會計教學模式改革

24、 中國傳統(tǒng)會計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淺析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的確定

26、 知識經濟與會計創(chuàng)新--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會計理論的探討

27、 芻議權責發(fā)生制

28、 試論會計信息的失真

29、 論商譽及其會計處理

第3篇: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本文通過對國內家長接送孩子上學、放學這一現象進行調查和研究,發(fā)現接送小孩現在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并且催生出了一系列后遺癥。本文通過對不同人物在接送小孩上學放學這個活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產生的作用進行闡述和探討,挖掘出了場景和用戶痛點。通過智能終端構建基于地理位置的熟人社交互助平臺,以此最大限度地優(yōu)化家長的時間調配,增加人與人之間的親密度與信任度,并且將個人誠信機制引入其中,以提升社會人際活動的次數,將小家變?yōu)榇蠹摇?/p>

關鍵詞:

智能終端;深度訪談;社交;接送;和諧社會

1背景

當下有一種獨特的現象———“校門堵車”,引發(fā)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幾乎每個家庭都會接送孩子上下學。“上班前先送孩子去學校,下班后急著去學校接孩子”這種情況現在已經越來越普遍,學校放學時間一般都早于家長下班時間,很多人因此影響到正常的工作。有人選擇由家里的老人接送,但老人一般不會開車,這就讓接送孩子的交通安全和便利性存在隱患。還有一些人選擇“晚托班”等家政機構,但從業(yè)人員素質和機構的良莠不齊使得家長也難以放心。在現有的方式之中,并沒有一個令人較為滿意的解決方案。因此,我們嘗試利用智能終端,通過基于地理位置的熟人社交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并希望借此來恢復人與人之間原本應該存在的信任,逐漸構筑一種良性的社交生態(tài)。

2用戶洞察

2.1定量研究

研究對象:通過發(fā)放互聯(lián)網問卷的定量研究的方式,回收到286份有效問卷。圖1為設計方案進展規(guī)劃。將學齡前兒童的家長分離出來單獨分析發(fā)現,這部分父母一般沒有與孩子聯(lián)絡的需求,因為孩子身邊一般都有大人陪伴,或者家長可直接聯(lián)系孩子的老師,其中有部分家長表示聯(lián)系孩子的老師會有不好意思的感覺,而這部分家長中僅有極少數的人給孩子配置了手機或者智能手表來保持聯(lián)系,沒有人表示沒有和孩子聯(lián)絡的需求。由此分析,這部分家長是比較關注自己孩子的動態(tài)的,但是他們的孩子通常是有家里大人看護或者是在學校有老師照看,因此,他們更愿意直接與孩子的當時監(jiān)護人取得聯(lián)系。將適齡兒童的家長分離出來單獨分析發(fā)現,這部分的父母與學齡前兒童的父母最大的差別在于手機和手表已經成為他們之間聯(lián)系的重要工具,有32%的手機使用率和11%的智能手表使用率,而有這方面訴求的家長占28%。由此可知,希望建立和已經建立起與孩子行之有效的聯(lián)系方式的家長占71%,而聯(lián)絡老師和聯(lián)系其身邊看護人的比率則明顯低于學齡前兒童的家長,6%的家長沒有和孩子的聯(lián)絡需求。本次調研發(fā)現,學齡前兒童的家長認為智能手表可以幫助他們確定孩子所在的位置、監(jiān)聽孩子的環(huán)境、檢測孩子的健康數據,但是還有35%的人認為智能手表華而不實,沒什么實際用途。由此可見,學齡前兒童的父母更關注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如孩子身體發(fā)育、是否被欺負等情況,對聯(lián)系功能方面并不在意。通過本次調研發(fā)現,適齡兒童的家長理解的智能手表排在前四位的功能是定位、聯(lián)系、監(jiān)聽和路徑復查,由此也可以發(fā)現他們更關注孩子在什么地方,以及孩子去了什么地方,因為這部分孩子相對具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放學通常是自己回家或者有自己的活動安排,如去同學家玩、春游等,因此實時通信和定位、監(jiān)控成為父母關注的焦點,而由于目前多數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上課,智能手表開始成為家長關注的新產品。

2.2定性研究

通過本次網絡定量調研發(fā)現,被接送孩子的年齡段主要集中在6~10歲,主要為小學生群體。因此,我們的智能終端和產品針對的人群鎖定了這個群體。此后,我們針對該群體的生活行為習慣及日常生活場景設計了深入訪談的大綱。該產品在用戶研究階段將采用定性結合定量的方法進行用戶日常行為場景的挖掘及需求的判定,然后通過定量問卷調研的方式對需求痛點和問題的解決方式進行驗證。由于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存在差異,因此采用半結構深度訪談的形式進行實地深度訪談調研。調研地點:上海用戶研究概要:(1)深訪6~10歲小學生的家長,了解家長的接送行為及習慣,針對家長在接送孩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家庭狀況從多維度進行洞察。(2)深訪6~10歲的小學生,針對小朋友日常生活、上學放學的場景,探索其行為及心理活動的軌跡,探索其需求及痛點。(3)通過深訪的方式了解家長對智能手表及其他電子產品的認知及接受情況。在設計階段,我們會根據調研的結果進行需求的梳理和規(guī)劃,并以概念草圖、界面流程圖及原型制作的方式展開產品的設計。同時,在DEMO階段再次引入用戶的參與,進行可用性測試,驗證我們設計的行為方式是否與用戶的思維模型相一致,進一步提出需要改進的地方。通過本次調研我們發(fā)現,目前家長接送孩子上學、放學主要有四種方式:15%的家長選擇自己接送,夫妻雙方輪流協(xié)調時間接送孩子,或者是家中由全職媽媽負責孩子的接送;8%的家長選擇找人代接送或者臨時有事情會選擇找人幫忙;45%的家長選擇讓自己的父母幫忙接送孩子,這部分人群當中僅有42.3%的老人有自己的獨立住房,不與子女合住;32%的家長選擇了用晚托班來解決接孩子放學的問題。

2.3多維度用戶洞察研究

在調研問題設計環(huán)節(jié),我們針對產品的功能、交互方式、使用態(tài)度三個維度設計了半結構性的大綱,并且進行了深訪調研。

2.3.1功能維度

2.3.1.1痛點梳理

(1)孩子上學沒人送。因為上學時間和家長的上班時間沖突,目前大部分小學生都是就近上學,然而家長的尷尬在于單位不是就近分配的,所以大人一般只能在早走的時候把孩子送到學校,孩子也得和大人一起早早出門。(2)全職母親的出現。部分收入相對豐腴的家庭的母親選擇了辭職,當全職太太,她們負責孩子日常生活的一切問題。然而她們非??鄲赖氖强沼鄷r間相對較多,長期保持這樣的生活使她們感到無趣,因為這部分家庭的全職太太基本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除了幾個比較集中的時間段有相對明確的事情要做外,其余時間經常處于漫無目的的狀態(tài),也缺乏一個正常的社交環(huán)境。(3)放學時間與下班時間沖突。放學時間一般都在下午15:30—16:00,而大人一般要17:30才會下班,且到學校仍需要至少2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常有些大人會先去接孩子,接到單位后再加班一會兒,把工作做完再回家。(4)找人幫忙接送。這樣的情況并不普遍,主要因素為找人不容易,同時也不好意思經常讓某個人幫自己接送孩子。(5)父母與子女觀念上的差異帶來的痛苦。有些家庭會選擇讓家中老人接送孩子,但兩代人經常在生活習慣和教子方法上發(fā)生沖突。父母喜歡對子女指手畫腳,而且父輩相對溺愛孫輩,這讓子女感到苦惱。(6)老人沒有自己的社交環(huán)境。幫自己子女接送孩子的老人不遠千里來到大城市,然而他們卻要面臨生活環(huán)境的不獨立、社交圈子的局限,造成很多老人在家庭中也表現出一定的負面情緒。(7)晚托班引發(fā)新問題。目前也有人選擇付費給晚托班,讓其幫助自己接送孩子。然而目前市面上的晚托班缺少正規(guī)機構的資質認證,開設存在諸多問題,例如,南通、上海、西安多地的晚托班出現過大面積學生食物中毒的惡性事件。此外,晚托班人多,難免照顧不周,聚集后就會出現管理問題,增加意外發(fā)生的風險。例如,杭州等地的晚托班就發(fā)生過小孩之間發(fā)生糾紛造成有的孩子受到傷害,但是由于晚托班的不作為,造成兩家家長大動干戈,最終鬧上法庭。與此同時,許多晚托班打著輔導功課的幌子,其實促使了孩子大面積抄作業(yè)行為的發(fā)生,而這些非正規(guī)的晚托班為了保證表面上的穩(wěn)定和安全,放棄了對學生學習的管理。

2.3.1.2從場景到切入點

(1)下班后家長不能夠準時接孩子放學。(2)上班前希望孩子多睡一會,但自己又要早起去單位,無人送孩子上學。(3)放學后家長在門口找不到自己的孩子。(4)臨時約定需要提前告知孩子。(5)想知道放學后孩子為何還沒出來。(6)了解孩子的當前狀態(tài)。(7)孩子出去郊游或上培訓班時帶個智能手表方便聯(lián)絡,以防萬一,適當時候可以告訴家長自己的位置,幾點來接,以及臨時事件的應急處理。(8)被老師留堂后(次數很多),家長只能被動等待,不能對等待時間有一個大概了解。

2.3.1.3家長主要關注的內容

(1)準點接送孩子上學、放學,能夠合理地安置孩子。(2)歷史活動軌跡。家長想在空余時間看看孩子當日有沒有去一些不安全的地方,孩子回家路上是否貪玩,有沒按時回家等。(3)孩子實時定位。①家長接孩子時,人太多,找不到孩子,需要借助定位工具的幫助。②家長不在孩子身邊時,想看看孩子在哪,例如,家長在上班,想看看孩子是否已經到家;孩子出去郊游,想知道孩子到什么地方了。(4)孩子外出活動,接送時間不確定,能夠及時溝通,合理安排。(5)安全性及認證方式是否可靠。

2.3.2交互方式維度

結合用戶的類型和情景,提煉出以下典型用戶場景。場景一:陳莉今早突然接到通知,晚上有緊急項目必須要加班,而老公此時又在外地出差。她想到孩子沒有人接,只好拿起電話想找個熟人幫她接一下孩子,但找了很久也不知道誰能幫她這個忙。她想到近期用的專車軟件似乎也能接送孩子,她就想通過這個軟件試試,可是有些不放心專車司機。另外,為了能實時看到孩子的情況,陳莉想給孩子買個手機或者智能手表,以幫助她監(jiān)控孩子的行蹤。場景二:小明平時都由媽媽接送,最近媽媽由于工作忙,不能送他了。媽媽找了一個專職的車送他上、下學,陌生人的接送讓小明有些害怕。而且每次到學校,小明的媽媽都會給他打來電話問自己是不是平安到達。從上述場景來看,可以挖掘到以下幾點:用戶在突然有事時需要快速找到一個能幫助自己接送孩子的人,而且最好是用戶已經熟知的模式?;诖?,在接送孩子時應向一定數量的人發(fā)起請求,而發(fā)出請求和得到響應這個過程也應該簡單并被用戶所熟知。因此可以參考現有打車軟件的基本模式進行設計,將請求和響應設計為發(fā)送訂單和搶單。用戶對于安全非常重視,其深層需求是希望建立以熟人為核心的社交群,因此軟件的業(yè)務功能最好是建立在熟人圈上。但此功能應該是為業(yè)務服務的,不應以社交為主,其層級不能暴露在前端。對于產品的另一個使用者兒童來說,軟件的載體是智能手表或手機。智能手表的操作必須簡單且有效,避免冗余的操作、不輕易引起誤操作。

2.3.3使用態(tài)度維度

目前,目標群體的家長都聽說過智能手表,他們最基本的認識是:這是一個通話產品,可以定位,可以互發(fā)短信,對一些亮點功能并不知曉。46%的家長對智能終端解決孩子的接送問題表示很感興趣,但比較質疑產品的易用性和安全性。我們基于熟人及同小區(qū)、同學校的信息構建的社交平臺,正是針對其安全性所做出的設計。

3設計呈現

3.1產品信息架構設計

接送寶建立在臨近社群的基礎上,在這個社群中,所有的使用者都有共同的特點:孩子在同一校區(qū),家住得很近。這樣在天然上就保證了使用者屬于同一族群,安全性較一般的打車軟件高。在使用時是一對多或者多對多的關系,這樣可以實現在有需求時向多人求助,以便得到幫助;而軟件又設計了獎勵機制———幫助別人后可以免費且優(yōu)先得到別人的幫助,這可以保證每個家長充分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主動幫助他人,從而提高產品使用率。產品的定位基于“熟人”,這一“熟人”并非一開始就熟悉,只是位置和關系的“熟”,比如有可能是同一學校的家長或同一小區(qū)的鄰居。接送寶希望通過接送這一互相幫助的業(yè)務,來恢復人與人之間本該有的信任和理解。這樣,小到產品來說可以提高用戶黏性,大到社會來說可以構建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最終達到無須接送寶,孩子也可以安全上、下學。

3.2用戶界面設計

(1)A先生因有急事需要在次日找人送孩子上學,他打開了接送寶App,由于以前幫其他人送過孩子,所以他有一些“愛心點”可以免費使用。A先生選擇了接送地點和時間就下了單。等待了片刻,有位王先生愿意幫助A先生送孩子,A先生聯(lián)系王先生確認了明天送孩子的事宜。(3)第二天,A先生將孩子送到王先生的車上。王先生按照約定的時間把孩子送到學校,一路上A先生都可以通過App和孩子手上的智能手表來跟蹤孩子的行程。(4)王先生把孩子送到后,孩子通過智能手表向爸爸報了平安,王先生也收到了相應的獎勵。(5)A先生加王先生為好友,他們通過這個小社群進行了一些簡單的互動。

3.3可用性測試

作為用戶體驗設計師,在整個產品設計周期內我們都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但是產品是否真的代表了用戶最真實的訴求仍然需要通過可用性測試對結果進行驗證。因此,該階段我們需要再次招募目標用戶來完成我們的案例,以發(fā)現產品的不足,從而進行優(yōu)化。在可用性測試部分,主要分4個維度:①造型的美觀度;②造型的舒適度;③UI(用戶界面)的易用性;④UI的美觀度,力求在發(fā)貨前讓產品能夠到達最佳的狀態(tài)。其中關于造型的測試應當在樣機模型制作時就展開,因為量產的硬件產品生產成本較高,該過程需要提前在正式版本前進行,為后續(xù)的產品開模、加工預留好時間。后續(xù)進行產品測試版本會時,我們會組織用戶進行發(fā)貨前的可用性測試,針對產品的實際場景與解決方案的匹配度、產品的易用性、界面的視覺效果,招募9組家庭進行驗證。

4結語

本研究關注孩子處在上小學階段的都市家庭的需求,幫助他們以更高效、更具有人性關懷的方式接送孩子上學、放學。通過用戶研究和產品設計,遵循以用戶為中心的原則,用產品設計改變人際關系;不僅能為忙碌的上班族提供和諧、美好、穩(wěn)定的人際交往平臺,還能協(xié)調配置每個人的時間,利用閑暇時間、順道時間等不同的碎片化時間來形成新的社交方式,盤活熟人間的關系,增進和諧社會。

作者:王向榮 林勝師 徐磊 余珺 姬曉紅 單位: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丹尼爾•卡尼曼.思考,快與慢[M].胡曉姣,李愛民,何夢瑩,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第4篇: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關鍵詞:高校建筑;學習食堂;平面布局;立面設計;豎面設計

中圖分類號:F12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fā)展、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高校規(guī)模日趨擴大,全國高校建設蒸蒸日上, 各高校紛紛擴大招生, 大興土木; 新建、擴建校舍, 改善校園現有育人環(huán)境。與此同時, 高校也開始了后勤社會化的改革進程, 學生食堂也紛紛引進了竟爭機制, 經營品種和經營類型層出不窮。相對20 世紀90 年代以前, 學生食堂已經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與2 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大學校園學生食堂更不能同日而語: 不僅經營的品種更加豐富多樣、就餐的環(huán)境更加優(yōu)美. 食堂的功能也更加多元化, 逐漸發(fā)展成集就餐、商業(yè)、文化休閑、學生活動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建筑。面積從原來的一千多平方米發(fā)展到目前的萬余多平方米, 層數從單層發(fā)展到多層; 學生怪廳的種類也由原來單一的大眾菜肴發(fā)展成目前類型多樣的學生風味餐廳、快餐廳、自選餐廳等等。不難看出, 學生食堂的發(fā)展變化可謂日新月異,翻天筱地。

1 工程概況

重慶工程技術學院江津校區(qū)第二食堂位于重慶工程技術學院的西側,居于教學區(qū)與學生宿舍區(qū)之間。根據建設要求,需提供8000學生就餐使用。總面積 9921平方米,建筑首、二層為普通學生食堂,三層為點餐餐廳,并設有包房7間,四層為茶室。如圖1所示。

圖1 重慶工程技術學院江津校區(qū)第二食堂圖

2 總平面布局

重慶工程技術學院江津校區(qū)第二食堂位于重慶工程技術學院的西側,中心水景蜿蜒曲折至食堂的東側,使食堂形成中心景觀的對景建筑。這條件一方面使建筑擁有良好的景觀面,另一方面對建筑造型相應有較高要求。

設計中充分考慮各種有利及限制條件。將餐廳布置在北側臨湖面及學生主要出入口的一面。 廚房就布置在東南側。為避免餐廳的轉角正對入口的景觀走廊,將餐廳的向湖面旋轉一個角度,消減角的感覺,增加餐廳迎湖面。在設計過程中, 除組織好各種功能流線外, 盡量在有限的用地范圍內, 于食堂的周邊留出足夠的綠化及交通面積。并且利用屋頂進行綠化布置, 力爭改善外部空間環(huán)境, 使食堂布局在經濟合理的基礎上,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食堂總平面采取集中式建筑設計,體型緊湊,節(jié)約用地,并且根據周邊道路的實際情況及需要,靈活地布置食堂兩側的出入口,方便學生的使用。如圖2所示。

圖2 重慶工程技術學院江津校區(qū)第二食堂景觀圖

3 工程設計

3.1 單體平面設計

目前高校食堂通常在每層都有主副食加工間、庫房、備餐間、餐廳和相關設施,每層都是相對獨立、完整的“食堂單元”。因層層“食堂單元”布局相似、功能相同,重復設崗現象比較嚴重。且由于廚房擠占了大量空間,餐廳被迫向更高層發(fā)展,增加了就餐者的豎向交通量,不符合人性化設計的要求。這種食堂實際上是由多個“食堂單元”簡單合并而成的“大”食堂,相互之間缺乏有機的聯(lián)系。本食堂主要功能包括廚房及餐廳兩個部分如表1所示。

表1飯?zhí)弥饕δ馨◤N房及餐廳兩個部分

食堂三層的北面設計成集約化的廚房空間,根據需要教工廚房與學生廚房可相對獨立,教工廚房為同層供應教工餐廳,學生廚房則是成品向下供應首二層學生餐廳,減少廚房人力的同時相應減少廚具設備并節(jié)省建筑空間,達到了資源共享,規(guī)模化經營,最終降低飯菜成本的目的。

3.2 立面造型設計

面臨食堂前廣場的南立面采用貫穿兩層高的通透玻璃幕墻,其簡潔造型融洽了與二環(huán)道路的關系,就餐者從廣場可以清楚地看到主入口的多功能共享大廳及通往二層學生餐廳的大樓梯,共享大廳內兼設一些輔助功能。

(1)采用斜屋頂的形式與校園內的其他坡屋頂建筑風格協(xié)調,同時又滿足大空間建筑的要求,形成大氣的建筑特點

(2)采用豎向百葉的裝飾手法加強建筑的層次,使整棟建筑顯得精致而有個性,利用廣場、臺階、交往平臺之間一氣呵成的過渡,創(chuàng)造了不同尺度、層層滲透的空間序列;交往平臺作為活躍元素,與主體部分規(guī)整有序的體量靈活穿插咬合,既具規(guī)律性又豐富多變,為整體建筑群帶來生機與活力。

3.3 豎向設計

(1)食堂用地位于兩條規(guī)劃路相交的轉角處,用地呈梯形 。兩條規(guī)劃路都有高差。西側規(guī)劃路由南至北逐漸升高約3.8米;南側規(guī)劃路由西至東逐漸升高約4.0米。結合地形高差,設置一層吊層。建筑的各面均與道路關系呼應,讓建筑與地塊聯(lián)系更有機。

(2)交通組織遵循功能分區(qū)的原則,各使用功能區(qū)均有獨立的出入口 。建筑西側道路為學生主要活動路線,故在西側組織了學生進入餐廳的主要出入口; 南側靠東設置了廚房的出入口。

(3)建筑內部每層設置了五部樓梯,其中餐廳三部,廚房兩部。保證大流量人流及時快捷疏散。

3.4 細部設計

對于食堂來講, 餐廳設計應當作為內部空間設計的重點內容之一加以考慮. 因此在餐廳設計過程中, 充分研究內部空間的功能使用要求. 分析學生在內部空間就餐的行為與心理需求, 以人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為依據. 將空間與實體形態(tài)以及外部體量構成進行了恰當的銜接與組合。通過彼此間的過渡、延伸和滲透, 以及色彩、材質等的精心處理, 結合燈光設計、綠化設置, 創(chuàng)造出良好的就餐環(huán)境。

(1)為了更好地聯(lián)系上層餐廳和地下超市和活動中心等各樓層之間的關系,在食堂主入口處設有共享大廳,大廳還兼有一些輔助功能(如各類售賣處和提款機等)。實踐證明它們是食堂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2)就餐環(huán)境的園林化和舒適化。為了營造良好的就餐區(qū),整個就餐區(qū)設有背景音樂,并配以綠色植物、旱橋、枯山水和裝飾小品等。

(3)下沉綠化坡地的設計。為使地下一層學生超市和活動中心擁有陽光,在建筑物南北兩側設有下沉式綠化坡地,既美化了環(huán)境又提升了地下一層的使用品質。實際使用中,地下一層的采光和通風效果非常好。

(5)滿足班級就餐集會的需求??紤]到目前高校每班編制人數通常為30~40人,特設可容納40人的大包間以滿足班級就餐、集會的要求。

4 綠化景觀設計 

南側入口廣場結合主入口形成立體動態(tài)空間。并與綠化結合,以 寬敞平坦為特征,以便人流快速疏散。西面與道路之間通過綠化進 行遮擋,既解決功能問題又不破壞景觀效果。食堂周邊的綠化景觀 以點帶結合為主,形成尺度宜人的校園景觀,設計時以喬木外加綠 化帶使之與校園其它建筑很好的綰結起來,形成一個整體,同時在食堂一側密植樹木,配以灌木、草地、植被自由穿插,使植被、建筑 達到疏密相間的精致宜人的境界,食堂周邊景觀設計注重邊緣與空間節(jié)點的人性化設計,入口廣場、綠地面以及食堂建筑空間的位置、尺度完全與校園食堂的規(guī)模使用相協(xié)調,使行走在教學樓至食堂的 校園道路上,讓人時刻感受到綠地帶給人的愉悅心情, 發(fā)揮自然要素的作用。改善食堂環(huán)境品質,營造令人輕松愉悅的就餐環(huán)境,這 無疑會使大學生們感受到食堂空間的親切感,緩解校園學習生活的壓力,無形中也增強就餐的食欲和樂趣,也充分體現出了現代校園 環(huán)境育人的設計理念。

第5篇: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摘要:為了增強大學新生班級凝聚力,促進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以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人際關系理論、社會心理學理論和團體心理咨詢理論為指導,設計了大學新生班級凝聚力團體心理輔導方案,包括理念、目標、設置、具體方案設計、活動效果評價反饋和活動亮點展示幾部分。

關鍵詞:大學新生;班級凝聚力;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

一、方案設計背景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了集體,團結了集體,加強了集體,以后,集體自身就能成為很大的教育力?!边@種力量就是班級的凝聚力。強大的班級凝聚力對于整個集體的建構以及學生本身的發(fā)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班級凝聚力對集體的作用

班集體是班級群體的高級形式。群體的凝聚力是指對群體成員發(fā)生作用的各種力量的集合,主要表現在成員的認同感、歸屬感和力量感。良好的班集體能最大限度地調動集體中每個成員的主動性,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進每個成員全面發(fā)展,而班集體的維持和發(fā)展則依賴于班級群體的凝聚力。[1]班級凝聚力的增強有利于保持集體的和諧穩(wěn)定。

(二)班級凝聚力對學生的作用

凡是凝聚力強的集體,成員步調一致,活動極富效率,對成員的影響也大。人不能脫離他人與社會而存在,都有尋求歸屬與認同的需要。班級凝聚力的增強有利于學生獲得對于歸屬與認同需要的滿足,有利于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各方面均衡健康的發(fā)展。

二、大學新生班級凝聚力建設團體心理輔導方案設計的理論基礎

(一)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該理論揭示每個人都渴望被他人接受、尊重和欣賞。團體可以滿足人社交的需要、歸屬的需要和愛的需要。針對剛升入大學的新生這個特殊群體,由于新環(huán)境帶來的陌生感使得這種歸屬的需要、愛的需要提到更高的意識水平,成為亟待滿足的需要。

(二)人際關系理論

人際關系理論表明,要信任他人必須學會先開放自己,接納他人,袒露自己的情感、思想、情緒、感覺和意見,愿意和別人分享資源和觀念;[3]我們在相識和了解階段的設計活動中很好地運用了這些原則,并且“分享”是貫穿整個團體輔導設計的核心理念之一,它不僅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更是團體成員收獲最大的保障之一。此外,人際交往理論還表明,要能與他人有效溝通、建立親密的關系,自己應先令人覺得可信、值得信賴、靠得住。[4]在信任訓練部分活動設計中,我們注重體驗式教育和分享。讓成員從體驗信任他人與被他人信任的過程中,發(fā)展深度信任并發(fā)展出真心的關愛他人以獲得友誼和得到愛與歸屬需要的滿足。

(三)社會心理學關于群體的研究

社會心理學關于群體的研究證明,在一個團體中,如果成員之間有了互信,團體的凝聚力會更強,也將能更有效地發(fā)揮團體的效能。該理論強調信任在合作交往中的作用,真誠可信然后才可能更好的合作。[5]據此,我們在設計中加強對信任板塊的訓練,并在時間上,將其安排在合作訓練之前,從淺層次信任逐漸過渡到深層次信任,最后再上升到合作。

(四)霍爾姆茲(Holmes)和瑞赫(Rahe)編制的生活事件量表

量表指出,重要人際關系的喪失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很大,比如喪偶、離婚、子女離家等。在人一生中的每個特定階段,重要喪失的內容有所不同。大學新生最重要的喪失是喪失了對家庭的完整的依賴,其次是對教師的依賴減少,然后是朋友的分離。他們在新的成長階段,急需面對的有環(huán)境適應、生活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關系適應和心理適應。[6]因此,幫助新生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培養(yǎng)獨立與合作意識極為必要。

三、方案設計

(一)理念

在1961年,社會心理學家謝里夫(M.Sherif)進行過一場兒童夏令營實地實驗。[7]實驗告訴我們,要形成一個群體非常簡單,只要這個群體有共同的活動目標;要讓一個群體有凝聚力也很簡單,只要讓這個群體有共同的活動目標,而且這個活動目標的達成,需要群體成員一起努力,共同對外。有效的活動能夠增加群體成員對群體的認同感,從而使群體的凝聚力更強。集體活動還可以幫助班級成員更好地認識班級目標,體驗班級責任感,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集體活動也可以檢驗班干部團隊的工作效率。

(二)目標

1.總目標:培養(yǎng)班級成員團體信任感與團體凝聚力,增強成員的合作意識。

2.具體目標:促進成員間相互認識,凝聚團體的共識;加深成員彼此間的了解,促進成員的互動;培養(yǎng)團體的默契,增強成員的互信基礎;強調成員間互助合作的精神;透過活動的特殊設計,激發(fā)成員的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設置

1.時間:共3天,每天上下午各1次,共6次,每次2-3小時。

2.場地:封閉的、安靜的、帶音響的教室或團體活動室。

3.人數:以班級為單位,32-68人為宜。

(四)具體方案設計

第一單元:

(1)單元名稱:相逢是首歌。

(2)單元目標:簽訂契約,建立規(guī)則;促成成員之間的相互認識和了解;讓成員對自我進行反思;成員分享自己的感受;成員對他人的分享做有效的回饋。

(3)單元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訂立契約(成員要簽訂保密和承諾協(xié)議,目的是為了團體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協(xié)議內容有:我保證將注意力集中在活動中;我保證對別人的觀點暫停評價;我保證對所有的成員坦誠開放;我保證做到絕對保密嚴格守時;我保證表現最高品質注意傾聽。時間:5min)第二環(huán)節(jié)。找到你的另一半(事先準備與成員人數對應數量的成對卡片,隨機分發(fā)給成員,由成員自行尋找能與自己卡片配對的另一半。并播放音樂《青蘋果樂園》。時間:30min)第三環(huán)節(jié):大樹與松鼠。(時間:20min)第四環(huán)節(jié):傳遞姓名。(成員圍成一圈,按順時針方向依次報出自己的姓名與籍貫并傳遞手中的信物。所有成員報完之后,改變規(guī)則,手持信物的成員要說出他所記得的某位成員的信息,并且傳信物給他。時間:40min)第五環(huán)節(jié):撲克分組。(時間:30min)

(4)所需材料:卡片紙、筆、布偶、撲克牌。

第二單元:

(1)單元名稱:唯你懂我心。

(2)單元目標:增進成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培養(yǎng)默契;營造一種良好的班級氛圍;成員分享自己的感受。

(3)單元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微笑握手。(播放音樂《手握手》,時間:20min)第二環(huán)節(jié):偵探007。(時間:40min)第三環(huán)節(jié):猜數字。(時間:40min)第四環(huán)節(jié):X-MAN。(主持人告訴大家在活動前有些成員被選為臥底,負責設立障礙,稱其為X-MAN,大家需要在活動過程中找出這些臥底,但不能說出來,以便后面揭秘。但是實際上只有主持人知道并不存在臥底,是為了考驗成員間的相互信任。時間:20min)

(4)所需材料:便簽紙、筆、箱子

第三單元:

(1)單元名稱:I believe.

(2)單元目標:促進成員互動、建立初級信任。在彼此的肢體接觸中,進一步化解組員間尷尬的氣氛,讓大家體驗到信任別人與被別人信任的快樂。

(3)單元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信任圈。(時間:40min)第二環(huán)節(jié):解開千千結。(時間:40min)第三環(huán)節(jié):對不起,我錯了(每組成員相隔一臂站成一排,當主持人喊“一”時,所有成員全體向右轉;喊“二”時,向左轉;喊“三”時,向后轉;喊“四”時,向前跨一步;喊“五”時,原地不動。若有人做錯,需站出來向大家鞠躬并大聲說“對不起,我錯了”,且全組成員要集體受罰。時間:40min)

第四單元:

(1)單元名稱:無條件為你。

(2)單元目標:鼓勵相互信任、建立深度信任。加深組員之間的信任關系,體驗信任別人與被別人信任的快樂。在活動中讓組員學會承擔責任,學會保護其他成員的安全與利益,為接下來的團隊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3)單元活動:

第一環(huán)節(jié):瞎子走路。(時間:50min)第二環(huán)節(jié):信任背摔。(時間:50min)第三環(huán)節(jié):揭秘X―MAN。(繼第二單元的X―MAN活動,主持人讓大家閉上雙眼回想整個活動中自己認為的X―MAN,同時命令所有X―MAN向前走一步。與此同時向大家宣布實際并不存在真正的臥底,讓大家明白相互之間的信任關系是牢固的。播放音樂《I believe》。時間:20min)

(4)所需材料:桌子、椅子、繩子。

第五單元:

(1)單元名稱:幸福合作社。

(2)單元目標:認識合作的重要,培養(yǎng)團體意識;增強班級凝聚力,學會團體合作。

(3)單元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共同分擔。(先讓成員自行找尋另一個成員配成組,然后背對背手臂相互扣住的坐在地上,當主持人發(fā)令之后,他們用背部的力量站起來,活動中手臂不可以松開。如果成功,則相鄰組合并,再按同樣的方式進行,組數合并到成員無法站起來為止?;顒咏Y束后,讓所有成員進行反思討論。時間:60min)第二環(huán)節(jié):同舟共濟。(時間:60min)

(4)所需材料:報紙。

第六單元:

(1)單元名稱:一路上有你。

(2)單元目標:分享心得、表達祝福。協(xié)助團體成員自己分享參加團體的心得與感受。評估團體輔導的效果,團體成員之間相互反饋和祝福表達對班級的期望和祝福,在溫馨的氣氛中安全友好地結束團體。

(3)單元活動:第一環(huán)節(jié):回首來時路。(在一個環(huán)境良好的房間內,讓成員卸去讓他們有壓迫感的物品,尋找一個最舒適的姿勢,在舒緩音樂的彌漫下放松自己,播放《鋼琴曲》。在主持人的引導下去回想整個活動并輪圈發(fā)言,比如:我印象最深刻的團體活動是……因為……;我覺得在這個團體中最大的收獲是……主持人鼓勵成員將在團體活動中學到的技巧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中。時間:40min)第二環(huán)節(jié):許愿樹。(事先準備一顆畫有樹的海報,代表班集體。給每位成員分發(fā)一支彩筆和一張便簽紙,并播放音樂《許愿》,讓成員寫下自己對班級的美好愿望、期待以及對某個同學的祝福等,然后自己動手貼在許愿樹上。時間:15min)第三環(huán)節(jié):愛在指尖。(播放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時間:40min)

(五)活動效果評價反饋

1.在第六單元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回首來時路》中,成員在舒緩的音樂下回想整個過程,并且就此次活動發(fā)言。

2.在第六單元的第三環(huán)節(jié)《愛在指尖》中,主持人通過觀察大家的表現,如擁抱、握手的次數來評估活動效果。

3.問卷調查,給每個成員發(fā)放一張效果評價調查表,讓成員根據自己的真實感受作答。

(六)活動亮點

1.主題及各單元名稱均以大家熟知并朗朗上口的歌曲命名。

2.宣傳紀念手冊,包含團輔簡介、團輔規(guī)則、時間、地點、青春寄語。

3.活動“X-MAN”和“揭秘X-MAN”,兩個活動前后呼應,突出強調信任在人際交往與班級凝聚力建設中的重要性。

4.催眠式回顧,即《回首來時路》,串起所有版塊,并以此作為效果評估的一種手段。

5.視頻播放,喚起更多回憶和紀念,并為最后的結尾做鋪墊。

作為大一新生,難免有“心理失衡”的一段時間,害怕與大家接觸,害怕變化,害怕孤獨。此次新生班級凝聚力建設的團體輔導活動,分為六個單元:相識――了解――初級信任――高級信任――合作――告別。各個單元層層遞進,逐步加深同學們彼此間的感情,讓他們漸漸打開心胸,接受新的一切,幫助他們快速地適應環(huán)境。此次活動是以班級為單位開展的,在整個活動中,增加彼此的信任與合作意識,對增強班級凝聚力的作用十分顯著。

參考文獻:

[1] 侯秋霞.班級凝聚力形成的心理學分析[J].廣東教育學

院學報,2000,20(6):63-66.

[2] 黃希庭.心理學導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88-193.

[3] 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7-79.

[4] 陸衛(wèi)明,李紅.人際關系心理學[M].西安:西安交通大

學出版社,2006.

[5] 金盛華.社會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80-381.

[6] 大學生入學適應心理衛(wèi)生[EB/OL]..

第6篇: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關鍵詞: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方法

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為了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筆者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設計了本教學方案。本教學方案包括:教學目的與對象、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時間的分配、教學活動的組織與調控、教學方法的選擇與應用、教學評價方式與手段的應用等。

一、單元教學設計流程

課程的單元教學設計是所有課程教學的基礎,具體流程包括教學目標的確定、學習者分析、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與策略、教學媒體與手段、教學環(huán)境與情境及教學評價與反思。

二、教學案例的設計

1.教案

(1)設計思想。電子產品生產工藝與管理是電子技術應用專業(yè)學生從事電子行業(yè)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在課程設計理念上,要充分體現職業(yè)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為此,在課程教學思路設計上,部分內容通過案例分析討論、現場教學和情境教學法幫助學生解決共性的理論認知問題,更多的則是通過在校內的電工電子綜合實訓中心和校外建立的實訓基地進行強化實踐教學學習,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實訓體系由單元化實訓任務和綜合性實訓項目構成。

(2)教學內容分析。通過學習電子元器件引線加工成型與插裝技術,掌握電阻、電容、晶體管、導線、開關、接插件等元器件的引線成型工藝,掌握電子元器件的插裝工藝。

(3)教學內容處理。學生需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自主參與的主動性。所有任務實施計劃、人員分配、材料配置都將由學生獨立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起指導、咨詢作用,讓學生有充分的機會自行處理任務實施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教學目標為:①知識與技能目標:初步具有查閱電子元器件手冊并合理選用元器件的能力,會使用常用電工工具,初步具有制作元器件引線的加工成形的能力,初步具有進行元器件插裝的能力。②過程與方法目標:了解電子產品生產工藝的認知方法,培養(yǎng)學習興趣,形成正確的學習方法,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精神。

(4)學情分析。本課程主要針對電子技術應用專業(yè)一年級學生。學生在學習該課程之前要熟悉常用電工工具的使用,基本電子元器件的識別與檢測,基本電工電子知識與技能等。

(5)重點和難點分析。重點:掌握電子元器件的加工工藝和插裝要求。難點:電路的整體安裝、安裝時人員的配合、工具的使用、異常情況的排除等。

(6)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學生進行自由分組組合,原則上每組人員在3~5人。學生分工角色有組長、檢驗員、物料員、作業(yè)員等。

(7)教學環(huán)境及資源準備。教學環(huán)境:具有多媒體教學條件的實訓場地。實訓工具:尖嘴鉗、鑷子、電子元器件若干。

2.教學設計

(1)情境創(chuàng)設。職業(yè)崗位角色:技術工人;行動虛擬情境:模擬電子產品生產線;設備與工具:尖嘴鉗、斜口鉗、鑷子等。

第7篇: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化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科學。分析歷年各省市高考化學實驗試題,不難發(fā)現,有機化學實驗題的比重越來越大,其中的一些實驗題就需要學生自主設計完整的實驗方案或其中的某些部分。這就要求教師通過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來訓練學生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使學生掌握教材上介紹的有機實驗方法,并了解常見有機物的制備和合成方法及其實驗方案的設計,從而進一步加深對有機化學理論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下面就如何引導學生設計有機化學實驗方案談談本人的觀點。

一、要設計一個有機實驗方案就必須了解有機化學反應的特點

1."慢"。有機反應往往是緩慢的,需要一定的時間。當然,有些有機反應也可進行得相當快,如有機炸藥的爆炸。但有些有機反應則需要幾十小時或幾十天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在實驗室進行有機反應時,我們常采用加熱、加催化劑或光照等手段,以加速反應。

2."雜"。在有機化學反應進行時,常伴隨有副反應發(fā)生,反應后產生復雜的混合物(個別的還難以分離),使主要的反應產物大大地降低。因此,與一般無機化學反應不同,有機反應往往并不是按照某一反應式定量地進行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控制反應條件,使用不同的試劑,選擇最有利的反應,以提高目的產物的生成率。

3."變"。每一個化學反應的發(fā)生都要在一定的條件下進行,反應條件的變更往往會導致完全不同的產物。因而有機化學反應的條件控制要求十分嚴格。所以,要掌握一個有機化學反應,需特別注意反應發(fā)生時的外部條件,比如溫度的控制、反應介質的控制等等。

二、發(fā)展學生設計有機化學實驗方案能力的策略

學生了解了有機反應的特點,教師才能用適當的教學策略加以引導,發(fā)展學生設計有機化學實驗方案的能力。

1.引導學生密切關注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特點,進行實驗設計。

如:很多有機化合物沸點低、易揮發(fā),為了防止損失,所以要使用冷凝回流裝置。又如:很多有機物是有毒性的,實驗中要盡量防止其揮發(fā)。又如:反應中生成的有毒和刺激性氣體(如鹵化氫)或反應時通入反應體系而沒有完全轉化的有毒氣體(如氯氣),進入空氣中會污染環(huán)境,此時應設計尾氣吸收裝置吸收有害氣體。

2.引導學生密切關注反應條件,進行實驗設計。因為有機反應往往速度緩慢,需要通過加熱、光照等手段提高反應速度;有的 反應為了減少副反應的發(fā)生,需要將溫度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對于某些反應,還需要加入催化劑使反應速度大幅度提高,這都屬于實驗條件的控制。

例如需要加熱提高反應速度的實驗:

(1)用酒精燈直接加熱的實驗有

①實驗室制甲烷;②實驗室制乙烯;③實驗室蒸餾石油;④煤的干餾;⑤含醛基物質與新制Cu(OH)2懸濁液反應;⑥制取乙酸乙酯。

(2)水浴加熱的實驗有

①苯的硝化反應(50℃~60℃水浴);②銀鏡反應(溫水浴);③酚醛樹脂的制取(沸水浴);④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水浴);⑤蔗糖的水解(熱水浴);⑥纖維素的水解(熱水浴)。

例如需要硫酸做催化劑的實驗:

(1)稀硫酸在其中只作催化劑的實驗有

①酯類的水解;②麥芽糖的水解;③淀粉的水解;④纖維素的水解(70%的硫酸);⑤蔗糖的水解。

(2)濃硫酸在其中既作催化劑,又作脫水劑和吸水劑的實驗有

①實驗室制乙烯;②苯的硝化反應;③乙酸乙酯的制??;④硝酸纖維的制取。

3.引導學生關注產物的處理,進行實驗設計。

有機化學反應極為復雜,常常有許多副產物和目的產物混在一起,因此,在有機化學實驗中必須使用各種方法把這些雜質除去。由于有機物多為分子晶體,沸點較低,因此常采用蒸餾(蒸餾燒瓶中)的方法進行分離,例如石油的分餾。又由于有機分子的極性較弱,多數難溶于水,因此萃取分液(分液漏斗中)也是常用的分離方法,而在無機物分離時應用廣泛的過濾、結晶等方法在有機物分離時則不常用。

(1)分離

常見不同狀態(tài)的有機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如下表:

有機混合物 分離方法 使用主要儀器

氣體混合物 洗氣 洗氣瓶

不相溶的液體混合物 分液 分液漏斗

相溶液體(沸點差距大) 蒸餾 蒸餾燒瓶

(2)除雜質

常見有機化合物中含有的雜質、除雜試劑和方法如下表:(括號內為雜質)

有機混合物 常用除雜試劑 方法

①CH4(C2H4) 溴水 洗氣

②CH3CH2Br(乙醇) 水 分液

③CH3CH2OH(H2O) 新制生石灰 蒸餾

④乙酸乙酯(乙酸) 飽和Na2CO3溶液 分液

⑤苯(甲苯) 高錳酸鉀溶液、氫氧化鈉溶液 蒸餾

⑥溴苯(溴) 氫氧化鈉溶液 分液

⑦苯(苯酚) 氫氧化鈉溶液 分液

第8篇: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關鍵詞: 大數據分析; 選課; 模型設計; 信息融合

中圖分類號: TN911?34; TP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373X(2017)14?0030?03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performance in students′course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 design method of a course selection model based on large data analysis is proposed. The overall structure model of student optimal course selection model is constructed firstly. A large data analysis method is used to conduct information fusion and optimal access design of student course resource database to get comprehensive decision model of student course selection by combining adaptive equilibrium with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program development is performed in Linux kernel. The cross compile environment for student elective syste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X86 architecture. A script menu is collocated in the virtual file system. HTTP server and telnet server functions are integrated in the network module to realize data sharing and remote transmission of the curriculum information. The system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debugging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urse selection scheme model has good data analysis ability and strong reliability, and can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and selection of courses.

Keywords: big data analysis; course selection; model design; information fusion

S著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和發(fā)展,為了更好地發(fā)揮高等院校的教學資源優(yōu)勢,結合學生的課程和專業(yè)的差異性,采用選課制進行課程搭配設計。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也更科學地搭配高校的教學資源。選課制,也稱課程選修制,允許學生對學校所開設的課程有一定的選擇自由,對任課教師、上課時間以及進度僅有一定組合的選課機制,采用選課制教學,更有利于擴充學生的知識面,更好地整合高等教育的教學資源。然而,學生在進行選課中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發(fā)性,需要有效的信息系統(tǒng)進行指導,設學生選課方案優(yōu)化信息管理系統(tǒng),在大數據信息時代,對更好地利用高校的教學資源具有積極重要的意義。

1 學生最優(yōu)選課方案設計總體構架

為了實現對大數據處理環(huán)境下的學生最優(yōu)選課方案模型的優(yōu)化設計,首先分析軟件系統(tǒng)的總體結構模型,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學生最優(yōu)選課方案模型是建立在學生選課資源數據庫的信息融合和優(yōu)化訪問設計基礎上的,結合數據信息處理模型進行學生最優(yōu)選課方案模型設計,采用LabWindows/CVI進行大數據處理環(huán)境的選課方案分析[1?2],結合均衡博弈思想進行選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學生最優(yōu)選課方案模型系統(tǒng)建立在嵌入式操作系統(tǒng)Linux基礎上,本文設計基于大數據分析的學生最優(yōu)選課方案模型主要元件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 最優(yōu)選課方案的特征采集計算元件(CE)。選課方案中對教育資源信息的采樣頻率大于200 Hz,寄存器基器件采用IEEE?488協(xié)議進行課程信息緩存和多線程輸出,在集成控制中樞單元對課程信息進行特征提取和網格計算[3]。

第9篇:聲學設計方案范文

一、認清形勢,科學定位,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長效機制

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要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當前的社會治安形勢,牢牢掌握社會治安防控的主動權。__街屬典型的城鄉(xiāng)結合部,轄內影響穩(wěn)定的因素多樣,治安環(huán)境復雜,主要表現在:一是地域形態(tài)多樣,矛盾糾紛隱患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難度突出。轄內地域形態(tài)多樣,既有__市最大的關閉國有企業(yè)—__氮肥廠,又有東圃最旺的商業(yè)地段;既有__區(qū)人口最多的城中村—__村,又有多個新型住宅小區(qū),潛在的矛盾糾紛隱患多,主要是勞資糾紛、物業(yè)糾紛、鄰里糾紛、醫(yī)患糾紛、經濟糾紛,還存在著國企遺留問題、房屋拆遷問題等隱患。各種社會矛盾糾紛隱患的存在,給轄區(qū)的穩(wěn)定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帶來很大的工作難度,要排查調處這些矛盾,既涉及到各種政策法規(guī),又要協(xié)調各職能部門和社會力量齊抓共管。二是流動人口多,平均素質偏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壓力突出。轄內有出租屋1.9萬套,近年來外來流動人口迅猛增加,據初步統(tǒng)計,__地區(qū)的外來流動人口超過8萬人,平均素質偏低,相當一部分外來人口為暫時找不到工作、打散工、從事體力工作等人員。從近年來對違法犯罪分子人員的分析來看,外來流動人口的作案比例大,每年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有80%以上是外來人員,其中,近90%以上的人落網前居住在出租屋,給__地區(qū)的治安帶來了嚴重的壓力。三是案件基數大,多發(fā)性案件典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挑戰(zhàn)突出。近年來,雖然我街每年刑事立案逐年下降,但基數仍然較大,其中盜竊、詐騙、搶劫、搶奪約占80%左右,壓案保平安的任務十分繁重。在源頭預防上,城中村內的治安防范工作由于受環(huán)境、居民意識、硬件設施等影響面臨很大挑戰(zhàn);在打擊管理上,基層民警工作量多,壓力大,如何發(fā)揮他們的主力軍作用,整合更多群防群治力量參與面臨著挑戰(zhàn);在教育宣傳上,面對居民群眾法律意識普遍不高、素質偏低的現狀,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爭取最大效果做好宣傳教育工作,提高群眾知法、懂法、守法、護法等意識面臨著挑戰(zhàn)。街黨工委、辦事處以“發(fā)展是第一要務,穩(wěn)定是第一責任”的觀念為指引,把保穩(wěn)定和促發(fā)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學地分析我街實際,從街道層面進行全局性、系統(tǒng)性考慮,探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建立健全街道層面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現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觀念、思路的轉變和突破。

二、深入實踐,開拓創(chuàng)新,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基礎和架構

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要注重實踐,開拓思路,創(chuàng)新方法,在實踐中探索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突破點,解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根本問題。街黨工委、辦事處從20__年底開始,深入社區(qū)進行調研,召集研究討論,結合街道的實際情況,著手研究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工作。20__年3月份形成了《__街關于建立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工作意見》,并全面開始實施。治安防控體系主要包括以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安全防范、基層創(chuàng)安、流動人口管理、安置幫教、法律道德宣傳教育、執(zhí)法聯(lián)動、隊伍培訓管理、組織保障、檢查考核為內容的“十大機制”,形成了以打擊為重點、以預防為基礎、以控制為關鍵,以建設、管理為方法,以改造、教育為手段,綜合性、立體化、系統(tǒng)性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根據當前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特點,從轄區(qū)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了落實防控體系的三項工作原則:先易后難、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通盤考慮全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方方面面,是實現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一個完美的載體,將街道轄內可利用的資源充分整合起來,形成齊抓共管、人人參與的大綜治格局。

(一)以統(tǒng)一高效為方向,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運行機制。

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科學合理的運行模式,是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關鍵。以統(tǒng)一指揮、方便管理為原則,建立了由街維穩(wěn)及綜治委牽頭,以街道一級有關職能部門為主力,以社區(qū)居委會、轄內機構、單位和各類社會力量為基礎的縱向層級運行架構。在橫向聯(lián)動方面,主要分為三種模式:一是街道一級聯(lián)動,主要是職能部門之間的執(zhí)法聯(lián)動和矛盾糾紛聯(lián)調聯(lián)動;二是社區(qū)一級聯(lián)動,圍繞平安和諧,以社區(qū)黨支部為龍頭,以社區(qū)民警為骨干,以社區(qū)治保會為基礎,以出租屋管理員、__公司治保隊員、社區(qū)內各企事業(yè)單位、居民群眾為主要參與力量;三是基層治安力量聯(lián)動,以__地區(qū)治安聯(lián)防大隊為載體,整合社會各類治安力量,提高治安隊伍的凝聚力、遂行力、戰(zhàn)斗力。以縱向層級運行架構為主體,通過橫向聯(lián)動工作模式進行協(xié)調整合,構筑一個職責分工明確、團結協(xié)作、效率快速、效益明顯的綜合運行機制。

(二)以保障有力為核心,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指揮平臺。

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建設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指揮平臺,為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奠定堅實的基礎。以“綜治大格局,群眾得實惠,管理出實效,和諧又平安”為建設標準,建立街綜治工作中心,構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平臺。街綜治工作中心的功能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組織保障功能,表現為建立完善組織機構、工作制度、硬件設施,明確職責任務和部門分工;協(xié)調指揮功能,表現為通過制訂2人值班工作制度,建立日常工作流程,完善和落實聯(lián)調、聯(lián)防、聯(lián)勤、聯(lián)治、聯(lián)創(chuàng)的“五聯(lián)”運作機制;管理考核功能,表現為健全學習培訓制度、加強隊伍管理,進行工作績效評估、檢查考核。通過充分發(fā)揮綜治工作中心功能作用,強化基層管理,完善基層服務,優(yōu)化基層資源,夯實基層基礎。

(三)以整合統(tǒng)籌為準則,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精干隊伍。

貫徹落實科

學發(fā)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整合社會力量建立社會治安工作隊伍,為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以公安派出所為主力軍,以治保隊員等治安力量為骨干,以群防群治力量為補充,實行警民結合、專群結合,充分發(fā)揮隊伍最大的工作效益。以__地區(qū)治安聯(lián)防大隊為載體,將轄區(qū)保安員、治保員以及物業(yè)小區(qū)、工業(yè)區(qū)、大型企業(yè)的治安力量有效整合,完善了聯(lián)網基地指揮臺建設,實現了勤務指揮聯(lián)動。以義務平安巡邏隊伍為補充,在社區(qū)民警統(tǒng)一安排下協(xié)助開展社區(qū)治安巡邏工作。通過治安力量的整合,達到有效的管理,高速、可靠、準確、綜合性的合理安排,發(fā)揮最大作用。(四)以科技創(chuàng)新為指引,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防范網絡。

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市場機制運作,為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注入新鮮的血液。建立健全四個層面安全防范網絡:一是建設全街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現在街面主要路段設置了212個監(jiān)控點,城中村內街內巷設置了107個監(jiān)控點和5個監(jiān)控崗亭。二是發(fā)動轄內物業(yè)小區(qū)、企事業(yè)單位自建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現我街轄內主要小區(qū)、企事業(yè)單位安裝了1000多個攝像機。三是推進城中村單體出租屋視頻監(jiān)控小系統(tǒng)建設,由屋主自籌資金安裝,主要對出租屋內部進行實時監(jiān)控。四是推行家庭、商鋪內部技防建設,積極推行“手眼通”、億光安防、門禁系統(tǒng)等家庭、商鋪技防。通過建設四個層面安全防范網絡,動靜結合,人防、物防、技防結合,形成一張覆蓋全轄區(qū)范圍、解決重點治安問題、排除大部分治安隱患的安全防范網絡。

(五)以立體滲透為手段,建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宣傳教育模式。

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全方位的宣傳教育模式,為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營造良好的意識環(huán)境。構筑__街法制宣傳教育平臺,以最大程度地方便群眾、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為目標,打造室內法制宣傳教育服務、室外法制宣傳教育服務、網上法制宣傳服務三大宣傳陣地,不斷創(chuàng)新宣傳教育方式,拓寬宣傳教育途徑,從源頭上預防違法犯罪,增強轄內居民群眾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促進社會和諧。

三、以人為本,立足長遠,進一步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落實和發(fā)展

(一)從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出發(fā),促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落實和發(fā)展。

深入踐行科學發(fā)展觀,以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基本要求,使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落實緊緊配合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促進平安和諧社區(qū)建設?;鶎由鐣伟卜揽伢w系是一項長期性、復雜性、持續(xù)發(fā)展性的社會系統(tǒng)工程,其全面落實要始終堅持“三個結合”:一是要與上級綜治工作精神相結合,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推進要以省、市、區(qū)綜治工作精神為指導,落實上級部門的工作部署。二是要與經濟發(fā)展規(guī)律相結合,以經濟建設為基礎,從__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需求和趨勢出發(fā),繼續(xù)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才能使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具有科學性、長效性、穩(wěn)定性。三是要與社會矛盾發(fā)展態(tài)勢相結合,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將會不斷涌現出新的社會矛盾類型,如何排除矛盾糾紛隱患,將矛盾糾紛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將促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自身的不斷修正和完善。

(二)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fā),促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落實和發(fā)展。

深入踐行科學發(fā)展觀,以人為本是核心,提高群眾的安全感、對社會治安的參與度和滿意度,是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實施效果的最好詮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的全面推進,要立足實際,始終以群眾安不安全、滿不滿意為根本考慮,切實圍繞社會治安問題的重點、難點和盲點,實現社會治安狀況的明顯好轉。要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融入到群眾的日常工作生活中。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使群眾首先做好自身、自我的安全防范,增強防范意識,減少犯罪分子犯罪機會;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qū)活動,進一步引導和發(fā)揮群眾參與社會治安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群眾承擔一定的治安防范義務;通過及時公開與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治安信息,使群眾及時了解身邊的社會治安環(huán)境,采取相應地防范措施。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