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地理學科知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中職生 “工作室制”第二課堂 學生管理
目前,在社會的發(fā)展和經濟增長的快速發(fā)展,對人才的要求也是與日俱增。中職生面對巨大的就業(yè)市場,用人單位嚴格的挑選,要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就必須有過硬的專業(yè)技能,更強的實際操作能力,不然就會被社會無情的淘汰。這是一個現實的情況。那么目前的中職生實際情況又是如何的呢?
一 、中職生現狀分析
目前中職生的情況不容樂觀。他們在思想上不求進取,對前途悲觀失望,認為上中職是走投無路的選擇;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動力,厭學情緒嚴重。很多學生在初中就不好好學習,大部分學生都有厭學情緒。在學習方式上,職業(yè)技術學校講究動手、實踐,靈活運用。那些已經習慣了中學由老師安排一切的學習方式的同學,對學習較難適應,有的同學開始對學習感到無所適從。行為的典型表現:紀律懶散、自卑心理嚴重。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不難發(fā)現,我們中職校教師也面臨許多的挑戰(zhàn)。如何讓我們的課堂更實際,讓學生更容易的接受我們教授的內容,讓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深深的思考。
我們學校是眾多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其中之一,學科專業(yè)很多,有特色東盟語種、信息技術、商務類專業(yè)。面對這三大科,二十一個專業(yè),可以說是教學軟件資源豐富。如何更好的整合我們教師的資源,讓學生動起手來,同時思維更加的開闊起來?如何讓學生愛上學習,同時更愛上創(chuàng)作呢?如何讓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更加符合用人單位的需要,或者更能適應社會的生活呢?
二、在大教育背景下,建立“工作室”制第二課堂
在這樣大的背景下,我有幸參加的《“工作室”制第二課堂育人模式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這個教改立項,并在這個項目中負責文書、信息搜集、聯絡教師及學生管理等工作。
首先我們在開展第二課堂之前還必須了解第二課堂。第二課堂是指課堂教學以外的一切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鍛造人格的活動, 是對第一課堂學習的延伸、補充和發(fā)展;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拓展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暗诙n堂”是一種綜合理念,即現實政治思想道德教育和職業(yè)教育相結合的理念,國家與社會的價值目標和個體的理想相融合的理念,建立教學與交付科學關聯,發(fā)揮交付工作的積極作用;“第二課堂”是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或溝通機制,實現教與學的交流互動,教與學共同參與,共同設計來推進學生工作;“第二課堂”又是一種學生成才標準和人才培養(yǎng)導向,培養(yǎng)符合社會需要的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第二課堂”又是一個文明、健康、科學、結構開放的個人成長空間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光利于服務的綜合制度結合體。
“工作室”制第二課堂是指,學校在有形的空間里建立企業(yè)管理模式下的課堂,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學習與實踐進行指導。其建立原則主要有四方面:一是拓展性:“工作室”制第二課堂結合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課程和實踐環(huán)節(jié),是第一課堂常規(guī)教學和實踐活動的引申與延續(xù);二是規(guī)范性:“工作室”制第二課堂引入和執(zhí)行了企業(yè)管理的制度,又保留了充足的教學空間,為學生潛移默化成長為“職業(yè)人”提供了充足的時間與空間;三是規(guī)劃性:“工作室”制第二課堂配備相對穩(wěn)定的導師或者技術專家(高手)領路,活動側重于計劃性、針對性與實效性;四是實踐性:“工作室”制第二課堂的運行模式以導師指導與自我實踐相結合,以自我實踐為主;技師示范與團隊合作相結合,以團隊合作為主。
目前,項目一共開設了兩個“工作室”制第二課堂:一個是cosplay形象設計工作室;另外一個是動漫衍生品設計制作工作室。主要涉及動漫設計與制作專業(yè)。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根據工作室的守則,及工作室的各項工作任務,認真完成工作。教師在其中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合理地、有效地利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動手完成一件成品,有效的輔助課堂教學,使教學具有延展性,并且合理的整個了各個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也讓學生在團隊協(xié)作中交流,更增強了學生的溝通技能。作為中職校的學生,他們的業(yè)余生活豐富的同時,也鞏固了知識、技能。例如cosplay形象設計工作室便是結合了動漫知識、化妝技巧的一個典型工作室,除了對已有動畫角色的扮演之外,甚至可以讓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新的動畫角色,有助于他們思維的發(fā)展。
三、對“工作室”制第二課堂中學生的管理
那么如何管理“工作室”制第二課堂的學生呢?
參加我們“工作室”制第二課堂的學生來自我們實驗的四個對象專業(yè),但前提是自愿參加我們的項目,并且了解、遵守我們工作室的工作守則。作為項目中這一內容的主要負責人,我也在實踐中摸索到一些經驗:
1、 企業(yè)式管理責任人
我們“工作室”制第二課堂參加對象是在校的中職學生,對他們的管理最基本的,也是較有效的管理方式就是灌輸團隊概念,讓他們把工作室當成自己的家,認識到自己也是工作室的成員之一,要熱愛這個集體。同時,他們也是工作者之一,逐漸建立工作角色。那么在這個集體中,同樣有一個責任人,管理他們的日常工作。但是這非常有別于我們意義上的“中職班主任”。 中職班主任的工作繁瑣,也常被稱為“保姆式”的工作。在這個團隊中,要求學生更獨立,更自覺的完成工作?!肮ぷ魇摇敝频诙n堂中的責任人,必須讓學生意識到,他們在工作室中不再單純是一個學生,更扮演著一個工作者的角色,身上更帶有一種使命感。讓學生在“工作室”制第二課堂有種社會責任感。提前幫助他們適應社會的生活。
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工作室”制第二課堂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從根本上作出對學生的要求。我們所建立的兩個工作室中,都參照企業(yè)的管理制度,從紀律、產品品質要求、操作章程、安全等眾多方面建立起來。讓學生更有身在企業(yè)的感覺,也讓他們更適應這個工作環(huán)境。
關于建立具體的工作室制度,我們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選人標準工作室崗位設置工作室日常管理準則工作流程標準
(1) 選人標準 參考企業(yè)用人的標準,從學生進入工作室前就做好挑選工作,讓學生提前知道優(yōu)勝劣汰,也讓他們知道單位對用人是有選擇,只有變得更出色,才能讓用人單位滿意;
(2) 工作室崗位設置 根據工作室需要設置日常崗位,崗位有明確的職責。一是我們更好的管理學生,讓學生更好的管理自己,二是讓學生在其崗位上模擬角色,真正的融入這個工作室。例如我們的cosplay形象設計工作室就設有技術總監(jiān),設計部,演示部,會計部等,每個部門都分工、協(xié)作完成每一個任務。每個部門也設有部長等職務,讓學生“身在其位,謀其職”,管理好本部門;
(3) 工作室日常管理準則 為了讓工作更有效率,讓團隊氣氛更為和諧、積極,我們隊工作室有日常的管理準則,加強成員的日常管理;
(4) 工作流程標準 一個工作從策劃,設計,完成演示都需要工作室成員的參與。工作流水線上的每一步都要有工作的具體要求。例如設計部討論設計角色時要有演示部、會計部的工作人員參與,以便對角色的造型實際操作有所了解,對不能完成的操作進行修改處理;會計部的主要核算成本、預算并做控制成本。設計部完成設計圖紙之后,交由演示部完成cosplay角色造型。演示部的工作人員的在完成造型的后,上交開支清單到會計部門,由會計部門統(tǒng)一記賬。
3、 完成“工作室”制第二課堂的工作記錄
在“工作室”制第二課堂的學生管理中,要堅持做各項工作記錄,作為研究的重要憑據之一,包括工作室工作人員花名冊、任務內容、任務時間,工作流程完成情況等(具體圖表參照表一、表二示例)。為了突出研究的目的,工作室負責人要對成員的思想情況有了解、跟蹤。積極應用心理學知識分析,了解學生參加“工作室”制第二課堂的感受,并能及時對項目實施計劃作出相應的調整。
4、積極了解社會一線資訊
作為工作室負責人,同時也是立項的參與者之一,也是學生的指導教師之一,應該積極了解各種資訊,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的資訊。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用人單位的管理模式是什么?我們學生到企業(yè)之后的感受是什么,對什么方面特別不能適應的,我們結合我們下企業(yè)的經驗,積極對教改項目做實際經驗積累。針對這些寶貴的經驗,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心理引導做有方向的引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也真正的完成教改。
四、總結
在我們項目開展的一年多期間,兩個“工作室”制第二課堂從無到有,并且到今天的正常運作,學生完成多個任務,并且在任務中迅速的成長起來,動手實踐能力有所提高,也逐漸有了“職業(yè)人”的思維。學生有的提高,是我們愿意看到的。目前,“工作室”制第二課堂還在起步階段,所以在“工作室”制第二課堂中學生管理方向還是初步嘗試和實踐階段。如果有一天“工作室”制第二課堂得以推廣,推出更多不同的工作室,到時候的管理方式應該有新的改進。
參考文獻:
一、目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缺失的表現及原因
1.從教師層面上分析
(1)分數至上。在績效、考評等因素引導下,教師的價值往往取決于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許多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滿堂灌”“滿堂問”,教師主宰整個課堂,忽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開發(fā),一味追求分數。
(2)教師權威論的影響。教師采用壓迫式的教學,訓斥、挖苦、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師生之間缺乏溝通。
(3)教師教學手段落后。許多教師不積極進行自己的專業(yè)化發(fā)展,教學理念跟不上新課程發(fā)展的需要。
2.從學生層面上分析
(1)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沒有地理學習的情趣。原因很多,如:對地理課程的認識不夠,地理知識的應用較少等。
(2)地理評價方式以終結性評價為主,以考試成績作為主要參考,學生有一定的壓力,面對枯燥的知識點和習題,學生容易產生對地理的疲憊感。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落實
在地理教學活動中可以感覺到,在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驅動下,學生對教學充滿熱情,積極參與。而消極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對教學活動缺乏熱情,勉強參與,顯得被動,自信不足。如何在教學活動中落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以下幾個方面
論述。
1.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地理教學內容的廣泛性和學生原有的興趣、學習動機掛鉤,充分挖掘地理素材,讓學生喜歡上地理。利用地理學科可探索性較強的特征,將獵奇求異的心理轉化為渴求知識,積極探索的學習興趣。利用地理學科綜合性強的特征,將分散、低級的學習興趣轉化為綜合、高級的學習動機。如綜合運用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利用地理學科實用性強的特征,讓學生體驗、運用地理,增強實踐?!皩W習生活中的地理”和“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初中地理課程的兩個基本理念。
興趣的主陣地在課堂,教師要把握課堂45分鐘。要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年齡特征和學校條件,選擇地理教學的方式方法。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方法,幫助學生掌握基本地理事實、概念和技能,增強地理學習能力,形成正確的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引導和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體驗解決問題的過程,逐步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利用地理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手段優(yōu)化和豐富地理教學,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增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和祖國的情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挖掘情感因素,增強學生熱愛家鄉(xiāng)和祖國的情感,關心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與發(fā)展,關心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梢詮淖院栏?、危機感、責任感三方面進行滲透。
增強學生對家鄉(xiāng)和祖國的自豪感。如在講述家鄉(xiāng)和祖國的地理位置、自然環(huán)境、自然資源、河流湖泊、自然風光、經濟發(fā)展的要素時,探討有利的方面,有哪些優(yōu)勢因地制宜地促進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發(fā)展。也要和其他的區(qū)域進行對比,進一步體現出其優(yōu)
越性。在存在的問題中學生要有危機意識。例如,在講述中國的土地資源時,針對土地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亂占耕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結合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學生要有危機意識。在講述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與發(fā)展時,看看有哪些制約家鄉(xiāng)環(huán)境與發(fā)展的不利因素,使所學內容對學生產生一定的思考和反思。
在自豪感、危機感的基礎上樹立責任感的意識。發(fā)展是家鄉(xiāng)和祖國的永恒主題,在分析家鄉(xiāng)與祖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的優(yōu)勢與劣勢后,如何因勢利導,克服不足,又快又好的發(fā)展,讓學生出謀劃策,爭當小主人,樹立責任感。在教學情境中可設置如果你是當地行政官員的話,你認為應當怎樣促進當地的發(fā)展,通過這樣的話題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
3.培養(yǎng)學生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
可持續(xù)發(fā)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發(fā)展,又能滿足子孫后代的發(fā)展。社會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一方面給人類帶來了巨大財富,另一方面也帶來了日益嚴峻的環(huán)境和資源問題。在地理教學中,要讓學生增強對環(huán)境、資源的保護意識和法制意識,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養(yǎng)成關心和愛護環(huán)境的行為習慣。在講述相關內容時,要讓學生樹立法制意識,還要使所學內容對學生現有的生活和學習有用,促進學生的生存能力培養(yǎng),對他們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有用,使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念滲透到學生的行為和意識中來。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實施,會使課堂效率提高,學生的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關注,學生會全面發(fā)展,從而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根本需求。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一、讓高一學生對地理學科有正確的看法和學法
1.轉變高一學生對地理學科不重視的思想
初中地理由于所占分值較少,因此在學生的心中只是一門“副科”,有些學校也不重視地理學科,上課時老師把大概的內容一講,學生在教材上一畫,課下學生一背,中考前臨時突擊就可以了。等到上高中的時候,初中學的地理知識也忘得差不多了。有些學校對地理學科的忽視,再加上學生本身也很不重視。因此,學生的思想轉變迫在眉睫。
2.轉變高一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
初中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學習知識喜歡死記硬背,不注重理解、分析、推理和歸納。初中的教材在編寫時,側重于地理現象的描述或直接給出結論讓學生去記憶,學生在學習時,往往記住就行了。進入高中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歸納能力都有所增強。高中教材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出發(fā),在問題設計和知識傳授上與初中有了很大的區(qū)別,高中地理教學更注重學生的思維、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以及學生在學法上的引導,教學中大力倡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和現代信息技術的地理課程。
作為高一的地理教師,要讓學生意識到初高中學習方法的差異,高中地理學習更注重規(guī)律、原理及應用方面的學習,在教學中慢慢滲透地理的學習方法,介紹地理的學科特點。讓學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到地理學習之中,進而增強學習地理的信心!
二、明確銜接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銜接計劃
1.制定銜接計劃
在第一節(jié)地理課時,教師應通過測驗、提問及課下找學生了解等形式,多方面掌握學生學情。教師經仔細研究找出學生初中地理學習時的難點及普遍反映的問題,將其全面記錄下來,從而有針對性的制定銜接計劃,做到“有的放矢”。另外,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回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tǒng)地理與初中區(qū)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tǒng)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qū)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qū)域中,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fā)展變化趨勢。如學習“地球運動”時,就應把初中的“時區(qū)和日界線”融入其中,學習“山地的形成”時應一并復習初中“大陸漂移與板塊運動”等等, 做到適時補充,以彌補學生知識的不足。讓學生逐步建立起地理學科系統(tǒng)的學習思想,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能力!
2、明確銜接目標
近幾年初中地理的教材變化較大,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對學生的要求也在不斷的調整。在教學前,應對初、高中教材和課程標準、教學大綱進行對比分析,了解哪些知識在初中講過,哪些知識雖講過但學生不易掌握,哪些知識還得在高中加深和拓寬等,這些都要“心中有數”。然后,根據調查得到的學生情況和教材變化情況,具體分析,做到 “知己知彼”,結合高中教材的教學內容,確立初高中銜接的重點。
三、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很重要,我們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我認為,應該讓學生掌握地理學科的特點,了解地理學習的規(guī)律;讓學生從身邊的現象了解地理,學習地理知識;讓學生了解到學好地理,可以解決很多現實中的現象和問題,體驗到“有用”而學之。
1.豐富高中教學的教學案例
高中教材雖然經過了幾次改編,內容較貼近生活,但仍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書中有些內容是較枯燥乏味的。但現實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如果在教學中能注重把生活融入到教材中,定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學有所值。(例如:我們早晨6:00“按時”起床,時間是什么,它是如何規(guī)定的?為什么在湖邊,晚上風從陸地吹向水體,而白天風從水體吹向陸地等等。學生聽后發(fā)現原來我們身邊許多現象都能用地理知識來解釋,激發(fā)學習的興趣。)
2.加強地理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
教師可在講授新課時做適當的拓展延伸,這樣既可增加學生興趣,又有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提升。(例如:在學習地形對氣候的影響時,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可用來印證;地理上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可以用化學上的知識(喀斯特地貌巖石主要化學成分:CaCO3,涉及到的化學反應CaCO3+CO2+H2O=Ca(HCO3)2來解釋;數學上講球體知識的時候可以用地理上的經度和緯度的知識來分析;英語上的許多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都涉及到地理知識。)這些都讓同學們發(fā)現,原來各學科知識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地理知識有著如此豐富的內涵。
3.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作為導入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模式;學習積極性
一、聯系生活,讓地理學科生活化
1.眾所周知“藝術來源于生活”,那么地理學科知識也不例外,它的理論知識也是來源于生活的
初中地理課程相對還是比較淺顯易懂的,這就會讓學生對這門課程不重視。因此,教師就需要將簡單的問題生活化,才能讓學生不斷地對地理學科產生興趣。例如,在學習沿海地區(qū)的優(yōu)越性的課程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平時生活中見過、養(yǎng)過、吃過的水產品進行統(tǒng)計和歸類。通過分類再聯系這些魚類的分布情況,了解沿海地區(qū)漁民的生活情況,通過魚的生活條件和人們的生活條件,講解沿海地區(qū)豐富的資源和優(yōu)越的地理環(huán)境。這樣學生就非常好奇這樣的課題,激發(fā)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積極性。
2.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出去了解大自然,走山訪水,多多親近大自然
在暑期,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去周邊的地區(qū)進行采風,鼓勵學生對當地的氣候、地形、人文情況進行分析,互相討論,自學成才。或許有些學生對這些不是很感興趣,但是通過其他學生的激烈討論和講述,慢慢也會對這些產生濃厚的興趣,慢慢也會加入學習地理知識的隊伍中去。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注重與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才能更真實、更實際、更加貼近生活,才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好奇心和學習積極性。
二、緊抓地理學科特點,改進教學模式
1.運用地理學科的多樣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多樣化思維
地理學科的學習,涉及世界各地人文地理各式各樣的內容,這些內容瑣碎卻充滿著無限的奧妙。教師在進行地理學科的教學時,首先要給學生足夠的學習信心,讓學生不畏懼,能自如地應對今后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師就是要利用地理學科的多樣性,積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幻燈片技術,將地理學科中涉及的各種情景、地形、氣候用動態(tài)圖片展現出來,體現地理課程的多樣性,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思考討論,鍛煉地理思維能力。
2.運用地理學科的廣泛性,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地理學科知識無處不在,它廣泛的涉及面是毋庸置疑的。地理學科可以將一個地區(qū)劃分為多個方面進行透徹的分析。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能單純地僅靠課本知識的講解。否則是不利于學生全面地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在進行黃河流域地區(qū)的講解時,講述了黃河的流量、地理位置和分布情況等基本知識點后,要鼓勵學生再進行課外知識的搜集。搜集一下關于黃河流域當地居民的生活特點,黃河汛期和雨季的關系等等,不僅能增強學生思維能力,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三、教師要以學生為本,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1.課前提問,將課本知識系統(tǒng)化
教師在進行地理授課前,首先要將本課學習的內容系統(tǒng)地向學生闡述,讓學生對課堂有一個初步的了解,規(guī)劃出自己的學習路線。然后在教師的授課過程中不斷充實自己。所以說課堂設問是很重要的,一個充滿吸引力和簡潔明了的問題規(guī)劃,能讓學生有一個清晰有條理的學習頭腦,在后來的地理學習過程始終如一保持著學習的熱情和激情。例如,在學習某地區(qū)的氣候分布情況時,教師可以先將什么氣候下適宜種植的植物進行提問,然后描述出當地的植被情況,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始終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這樣有利于接下來課程的順利進行,還能提高教學質量。
2.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增強學生自信,提高自主學習的質量
在任何一個班級都有能力強的學生和能力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不能只關注好學生,而忽視了能力較弱學生的發(fā)展。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本,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在平時的學習中,肯定好學生的優(yōu)秀,也要鼓勵其他學生不斷積極上進。因材施教,根據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方案,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不怕犯錯,在生活中不斷積累地理素養(yǎng),要做到學有所用。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時刻關注學生動向,鼓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
總之,初中地理的應用是越來越廣泛的,教師和學生也開始逐漸重視起來。教師只有不斷地改進初中地理教學模式,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才能讓學生在地理課程的道路上更加一帆風順。
參考文獻:
[1]朱勇成.地理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新課程學習:綜合,2010(12).
地理學科知識的綜合性無可置疑。地理教學中,我們推進學生將其他學科習得的知識運用到地理學科學習中,能夠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知識與能力的運用。本文就其他學科的一些讀圖能力在初中地理讀圖中的運用做探討,以期在提高學生讀圖能力的基礎上,使學生獲得學習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初中地理 能力遷移 讀圖能力 途徑探討
在初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有效、合理利用其他學科中學生獲得的能力,推進地理教學活動的開展,能夠使學生學科知識之間進行融合,能將一些同性的知識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如此,我們能夠實現素質教育的共同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實現課程的設置能夠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達成時代賦予的中學地理教育的使命。在初中數理化學習中有圖數之間的轉換,語文學習中有圖形轉換題,可見對圖形、圖像的觀察、理解是較多學科研究的一個重點,地理也是如此。
一、提高地理讀圖能力重要性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也是學生學習地理的拐杖。大量圖文并茂的地理圖表是初中地理課改后的教材的一大特點。采用圖表可以形象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地理事物的現象,理解與認識地理方面的規(guī)律。而初中教材中、地圖冊中的地圖蘊含著大量的信息,如果學生能夠讀懂地圖與圖表,那么能夠提高地理知識的掌握與基本能力的形成,從而提高初中地理學科的學習效率。
提高學生讀圖、析圖能力,能讓他們形成多角度闡釋圖表內容與現象,形成一定的閱讀圖表的能力,豐富地理知識與運用能力;如能夠有效閱讀地圖、繪制地圖,就能形成觀察自然與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與地理意識,達成地理學科教學的目標。
因此,培養(yǎng)初中學生讀圖的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能力和探究意識,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使他們樹立確立正確的人口觀、資源觀、環(huán)境觀以及可持續(xù)發(fā)展等觀念。
二、加強能力遷移提高讀圖能力
圖表,都是通過形象直觀的圖像傳遞著一定的知識與道理。不管是什么樣的圖表,我們在閱讀時都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與技巧。
1.重視觀察,發(fā)現地圖中的“閃光點”
讀圖首先需要觀察。理科的圖表題暗含著數值、數量之間的關系,語文的看圖寫話、看圖擬題、分析含義都是需要通過觀察來達成的。也就是要通過觀察,透過圖像看“本質”。而這一“本質”的體現都在關鍵的點上。這在我們地理讀圖題中亦然。如在初二地理《我國東西干濕的差異、季風氣候顯著》這一教學內容學習時,我們要教會學生“冬季風的影響加劇了我國冬季南北溫差”的這一知識點,就要讓他們能夠讀懂《影響我國的冬季風》這一地圖。學生觀察的重點是高氣壓和低氣壓所在的區(qū)域,然后看這兩個區(qū)域之間盛行的兩種季風的風向與特點。如此,學生結合體驗,根據所學進行思考就能讀懂這一地圖。
找出問題的核心,依據規(guī)律讀出圖片中的含義,是我們各學科讀圖題都要落實的一種方法。注意觀察重點,不能浮光掠影是重要的,但是能夠發(fā)現問題的本質才能最重要的。如數學圖形題,注意線段的位置、交點是重要的,語文圖形轉換找出最能突出寓意、道理的或夸張、或凸顯的點是必須的。而地理讀圖首先要關注地理的比例尺、方向、圖例這類顯性的問題,從而知道這是哪個地理知識點的地圖,如此才能做到有方向的思考與作答。
可見,我們要讓學生能夠讀懂地圖,首先要讓他們明確閱讀的目的與重點,教會他們能夠進行知識遷移,精準地找到要觀察的點。如此,學生才能在比較、思考中精準讀圖。
2.教學方法,提升讀圖的“命中率”
各學科的讀圖題都有一定讀法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中的一些常規(guī)讀法和特殊讀法有些都可以運用到初中地理的讀圖題中。當然,不管是什么規(guī)律的掌握都是為了運用。因此,在調動學生讀圖積極性,有意識的培養(yǎng)他們讀圖的觀察點與角度的同時,我們要引導學生強化、深化一些重要的地理知識的掌握,使得一些方法能得以靈活運用。
地理讀圖要按照地理事物、現象的特征、分布規(guī)律以及分布的時間、地域、邏輯等方面的順序等來讀圖。平時學習中,引導學生注意分步讀圖,學會準確把握圖片的表現方法,根據所學知識思考、推斷圖片的要考查的重點。加強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和挖掘地圖中所包含的眾多信息,讓學生形成多角度觀察、思考、比較的習慣。
在地理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的運用。運用多媒體教學,現象直觀的帶領學生讀圖,能使不同類型地圖的解讀方法鮮明。注重地圖與課本內容的高效結合,通過地圖檢查學生地理知識,提高他們讀圖的能力與習慣。在相關內容學習后,讓學生完成《地圖冊》上的填圖、繪圖作業(yè),推進他們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學習的濃厚氛圍。
另外,我們要結合其他學科教師教學的一些長處。如有的數學教師在黑板板書圖形時,不用工具就能高效精準呈現圖形;這樣,無形中就讓學生敬服。如果我們地理教師也能做出較好的板圖,這也對學生的繪圖、讀圖有一定的影響和促動。
總之,初中生地理讀圖能力是地理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要放開視野,吸收其他學科類似內容教學的長處。這樣,推進學生學科間學習的融合,提高他們學習能力的綜合運用;這不但能夠提高他們地理學習的熱情與能力,還是推進他們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和提高,為其成為未來的綜合型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鐘史麗.初探初中學生地理讀圖能力培養(yǎng)【J】.考試周刊,2013(41)
【關鍵詞】:地理教學;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5
創(chuàng)新意識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不竭動力,時代在發(fā)展,對人才的各種需求也就越多。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錢學森院士提出地理科學是十大科學體系之一的觀點。由于地理學科具有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及因地理區(qū)域差異而有不同的聯系和制約的特點,在初中階段對地理的學習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重要學科之一。作為九年義務教育,我們應引起對地理學科的重視,在新的課程改革中改變傳統(tǒng)的地理教學模式,不斷培養(yǎng)初中地理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一、大膽打破應試教育的束縛,提高對地理學科的重視度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地理課程應突出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應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我國從1986年以來開始推行素質教育,但是由于特殊的國情和教學體制等原因,目前我國在地理教學模式上主要還是體現為應試教育。為了應付升學考試,老師、學生和家長在初中階段對地理的重視更多是關注會考的成績,而不是對地理學科知識的扎實掌握,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科知識的應用能力。因此在地理課堂中依然以傳統(tǒng)教學為主,老師教、學生記,“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依然是地理教學所存在的最大現象,對地理教學中的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非常有限,甚至是沒有。因此要實現地理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首先要從觀念上入手,只有大膽打破應試教育的束縛,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在課堂中逐步引入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真正的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和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才能真正發(fā)揮學習地理的作用。
二、地理教師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
隨著新課程改革提倡新的教學理念,地理教師將逐步改變粗糙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方法上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地理教師本身只有對地理學科擁有高度興趣,樂此不疲,在上課過程中充滿激情,才能有效的喚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在有了興趣之后配合地理本身的魅力,自然在上課過程就會主動的參與到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中來。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課上得感興趣,意味著學生在學習和思考的同時,還感到興奮和激動,對發(fā)現的真理不僅詫異,有時甚至驚訝,意識到和感覺到自己的智力,體會到創(chuàng)造的愉快,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自豪”。因此地理教師應認真?zhèn)浜谜n,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講究教學方法和教學藝術,努力把每堂課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讓學生回味無窮,從心底里喜歡上地理課,從而不知不覺中參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地理老師在創(chuàng)新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思維突破固定的書本模式,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有效的進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地理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提高學生的地理科學素養(yǎng),倡導探究性學習。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地圖、視聽工具、游戲性活動、地理故事與知識比賽等培養(yǎng)學習的直接興趣。如在講述地球運動時,先粗略介紹一下太陽系,用Athrware做九大行星模擬運行圖,這樣將抽象的物理分析過程動態(tài)化,有利于知識的剖析、深化,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本質,使那些枯燥的、難于理解的教學內容,也能讓學生順利接受,培養(yǎng)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初中地理教師應從教材實際出發(fā),根據初中學生年齡特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善于發(fā)掘學生思維創(chuàng)新的亮點,加以引導和發(fā)揮,使更多的學生參與到思維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中來。
三、以學生為中心,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必要的改革之一。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在課程中保持獨立的思想,擺脫傳統(tǒng)依附老師的習慣,才能對知識加以質疑,實現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地理老師也要很好的轉變自己地位角色,從傳統(tǒng)的授課者,變成合理的引導者,引導學生在質疑、調查、實驗、收集、分析和解讀數據、推理、判斷和反思等探究活動,使學生既能理解、掌握和應用知識,又發(fā)展了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特別是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初中階段的學生個性雖強,但是敢于叛逆老師的并不多,在地理的課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多用鼓勵的言語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如果學生有突出的獨立和創(chuàng)新思想,一定不要擔心自己的教師地位和形象,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要給予高度的肯定。堅定學生在地理課堂中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決心。只有讓老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在課堂上讓學生由“被動聽取知識”到“主動汲取知識”然后轉變?yōu)椤爸鲃訉ふ覇栴}”“主動尋找答案”。這樣,才能逐步促進學生在地理課堂中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例如:在進行“地殼運動”一節(jié)學習時,老師向學生提出兩個問題:1、地殼為什么運動?2、地殼怎樣運動?這兩個問題的提出,帶動學生思維,使學生很快進入了積極主動思維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在探知、討論和思考中實現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四、通過培養(yǎng)學習地理的間接興趣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一、調查問題及結果統(tǒng)計
調查問題1:教材在您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學資源的地位()
A教材是唯一的教學資源
B[JP3]教材只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應開發(fā)和利用其它的教學資源[JP]
調查問題2:你認為在日常教學中應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嗎?
A是B否
調查問題3:在日常教學中,您的教學過程是(可多選)
A幾乎完全按教材進行教學
B以教材為基礎,從生活中尋找話題擴大教學內容的范圍
C以教材為基礎,關注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D關注除了地理知識的部分,注重知識背后的文化內涵
“調查問題1”的調查結果,有78個老師選擇了A,認為“教材是唯一的教學資源”,還有92個老師選擇了B,認為“教材只是主要的教學資源,應開發(fā)和利用其它的教學資源”,這個比例和調查問題2中選擇A的人數相接近,說明了我們當前有相當一部分老師的教材觀存在著問題,用“教教材”的現象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還比較突出
對于調查卷問題2的調查結果,有103個老師選擇了A,有67個老師選擇了B,說明在問題3調研的78個老師“認為教材是唯一的教學資源”當中有11個老師認為是要進行二次開發(fā)的,這里面有些數據上的沖突,交流后發(fā)現,這部分老師對“教材二次開發(fā)”和“備課”的概念出現了混淆,為了進一步提高調查的教師使用教材和教材二次開發(fā)的力度,調查卷問題4,還就教師使用教材的情況進行了調研
“調查問題3”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50%的老師在教學中“幾乎完全按教材進行教學”,那么不到50%的老師又是如何拓展教學資源的呢?選擇了“以教材為基礎,從生活中尋找話題擴大教學內容的范圍”、“以教材為基礎,關注地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和“關注除了地理知識的部分,注重知識背后的文化內涵”的老師人數分別是27%、34%、5%,可見有人多選了,但是多選的人并不多,由此可見雖說有部分老師有教學內容的拓展,但是并不全面,尤其是缺失對文化內涵的挖掘
二、初中地理教材二次開發(fā)的具體策略
[HTK]1改變教學觀念――用教材教
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教學是“教教材”,其結果是學生學了幾年地理什么痕跡都沒能留下,新課程標準提出“用教材教”,將教科書視作為幫助學生有效達成三維學習目標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資源載體
新教師與專家型教師在教學觀念上是有很大差別的,越是經驗不足就越容易被教科書所框住,我們要改變教學觀念,要向專家型教師學習,就必須認真研讀課程標準和教材,然后將新課程的“用教材教”理念用于實踐中,以教科書為主線,靈活處理各種教材和其他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習得知識的同時滲透了創(chuàng)新意識
[HTK]2認真研讀教材、解析課程
我們在教學生之前,我們自己要非常清晰地了解到“地理學研究的是什么?”“地理課程有怎樣的特點?”只有對地理課程的性質有清晰的了解,我們在選擇和重組教學資源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地理學是一門科學,研究的是地理環(huán)境,及其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就課程的結構來看具有如下兩個特點:
(1)綜合性地理環(huán)境本身就是由各種自然、人文等元素有機組合而成的復雜系統(tǒng),因此地理學科是一門兼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性質的綜合性科學
(2)地域性對于初中學生而言,地理科學概念不是很全面,加上初中階段的重視程度也不是很高,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熟悉的地理環(huán)境出發(fā),引導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處理人類活動與地理環(huán)境關系的意識
與新課程標準變化同步推行了能夠充分體現課改理念的教科書,與傳統(tǒng)的教材相比,我們的新教材有了較大變化真實性和生活味濃了與傳統(tǒng)的教材相比,當前的教材更加注重選材的基礎性和時代性,教材中的案例大部分都是真實的,而且與生活聯系密切,整個結構既體現了學科的綜合性,又不是生活味內容少了,活動多了與傳統(tǒng)的教材相比,文字信息類知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活動”、“問題”,這樣的處理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的探究式學習理念,鼓勵學生體驗獲知的過程,通過自己的研究去發(fā)現規(guī)律和結論,同時學習活動具有延伸性,延伸到課堂外,延伸到生活中圖文并茂,跨學科滲透從教材的排版來看,圖、表變多了,呈現方式更符合初中生的學齡特點了,學生未學其中內容首先就被其外在呈現形式所吸引,一開始就喜歡上了地理學科此外,跨學科知識內容變多了,打破了學科本位的思想,與生物、歷史、物理等學科知識有機聯系,讓學生切身感受到地理學科的重要性
[HTK]3突破局限,提高教材整合的尺度
(1)不同版本教科書的整合
隨著新的課程改革而生的初中地理教材版本出現了“一標多本”的格局,不同的版本有著不同的特色和優(yōu)缺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照本宣科,可以利用當前信息傳播的高速化和大容量,我們的教學可以以學校安排的教科書為載體,結合所教班級學生的實際和教師自己的教學風格,將其他版本教科書中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內容整合到課堂教學中來
在不同版本教科書的整合過程中,不僅僅要關注知識,更要關注意識形態(tài)方面資源的整合,即關注教科書中的情感、價值,確保學生能夠更輕松、完整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思想,輸入正能量
(2)同一版本間的整合與重組
與不同版本教科書整合相比,同一本初中地理教科書不同單元、章節(jié)之間的整合這在教材二次開發(fā)過程中更為常用
[BP(]為什么要重新安排順?
【關鍵詞】初中地理;教學理念;教學策略;綜合分析
為適應時代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有利于21世紀人才的培養(yǎng),推進素質教育,國家、省、市對中考進行了重大改革。當今世界,知識飛速發(fā)展,學科間橫向聯系、相互滲透越加緊密。就地理學科而言,綜合性本來就是本學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對象――地理環(huán)境又是一個由自然、社會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綜合體,必然與其它學科之間有不少相互滲透、交叉之處。如環(huán)境問題就滲透了自然環(huán)境、人類活動、歷史因素、生態(tài)環(huán)境、人地關系、國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識。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對在地理課程中如何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將就地理課程中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的內容及教學策略問題進行探討。
一、利用感性材料,強化語言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初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實際出發(fā),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fā)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或提醒,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例如:在“黃河水系”的教學中,幻燈片上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縮小,這種一反常態(tài)的現象可以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訓練其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素材。我們都知道黃河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沉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干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出的結論)。而在講解黃河中游特點時,教師事實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學生,因而,這一要求對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難。
二、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誠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引發(fā)學習熱情,可以從郵票、旅游、動物世界等多種角度進行切入,以充分激發(fā)、活躍學生的思維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但一切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地理教學本身旨在通過這些載體,讓學生學會思考,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將看似繁雜、互不相關的地理事物與現象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揭示出來,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
三、注重基礎,培養(yǎng)學生地理綜合能力
重視基礎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科能力??荚囯m然不是考死記硬背的死知識,而是強調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強調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礎知識。因此,在地理復習中,一方面要重視基礎知識的復習,以“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為依據,以教材為基本內容,建立以章或單元的知識體系,注意知識的不斷深化,使學生逐步形成知識結構系統(tǒng),能在大腦記憶系統(tǒng)中構建“地理認知結構”,形成一個條理化、有序化、網絡化的有機體系,做到基礎知識扎實,并能融會貫通,靈活運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養(yǎng)。如對于教材中的陳述性知識,要經過師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識呈現給學生,要理清知識的層次脈絡,使之系統(tǒng)化;分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結構化;總結地理事物的分布、運動和變化規(guī)律,使之規(guī)律化;運用各種圖像、圖表、地圖,做到圖文結合,使之形象化;聯系有框圖、比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過這“五化”,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分析、比較分類、歸納演繹、概括推理等多種能力。
四、捕捉教學信息,關注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加強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
關鍵詞:素質教育;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8-0-01
隨著新課改的施行,素質教育成為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作為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科,如何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掌握地理學科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有效提高綜合素質,在此,筆者談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初中地理學科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
初中地理學科的素質教育由地理知識素質教育、地理能力素質教育、地理品德素質教育三部分構成。三者是相互聯系又相互統(tǒng)一的。
(一)地理知識素質教育的定義
通過地理教學,讓學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學知識體系中處在基礎地位的知識,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實、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規(guī)律等。
(二)地理能力素質教育
是指通過地理教學,掌握地理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等,能運用地理知識去處理和解決所遇到的地理問題,如小到看地圖、辨方向,大到城市規(guī)劃、環(huán)境保護、工業(yè)布局等。
(三)地理品德素質教育
是指讓學生在學習地理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準則,并用于規(guī)范其行為的教育。
二、基于素質教育的初中地理課堂教學
當前,素質教育的實施,給初中地理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要以轉變學生傳統(tǒng)的思維模式,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為提高教學質量的根本,這也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隨著我國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大綱的變革,我們教師要結合新大綱教材變革的精神,構建注重素質教育,順應形勢變化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設計探究性的問題
1.設疑性的提問
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如果教師巧設一些問題,就能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對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使被動的接受知識改變?yōu)橹鲃拥奶角笾R。
比如,筆者在上“地球的運動”一課的時候,就設計了這樣的疑問,課堂上,讓學生觀察地球儀在對著燈光,繞地軸自西向東旋轉,請問,地球上發(fā)生了什么現象呢?如果地球自東向西的方向旋轉時,需要多少小時為一個周期?又有什么現象發(fā)生?這些疑問,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這堂課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2.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的提問
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課本上沒有明確的答案的提問,鼓勵學生通過更多的閱讀地理知識的資料來開闊自己的視野,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比如,近幾年,我國很多城市沙塵暴現象嚴重,你知道沙塵暴是怎么產生的嗎?
你有什么好的辦法來治理沙塵暴呢?你認為怎樣才能增強人類的環(huán)保意識?怎樣保護森林資源呢?
3.利用多媒體技術,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
我們靠多媒體、圖像等等為教具,給學生提供觀察的材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來理解課本的知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實現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動發(fā)展
(二)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
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也表現出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狀態(tài),學生掌握了得力的學習方法,才能產生求知的動力,所以,在地理課堂教學中,老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比如,讀圖的方法、技巧;讀書、構圖的方法;總結歸納、探究問題的方法等等。
1.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老師要注意和學生的積極的交流溝通,使師生關系融洽,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能感受到一個民主、寬松、和諧、活潑的教學氛圍,老師要針對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控”好課堂的節(jié)奏和氣氛,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興趣。
2.通過對圖像的運用,使學生建立牢固的記憶
在教學中,地理老師要發(fā)揮好地圖對教學的作用,將地理知識落實在形象的地圖上來,化抽象為形象,為學生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提供了基礎,加強了對知識的記憶,運用圖像來為學生講解地理知識,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通過圖像的聯系,重新組合新的地圖,這樣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
老師還要通過對地圖的講解,幫助學生認識自己的祖國版圖,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有利的自然條件、豐富的物產,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