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勞動教育的含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勞動教育的含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勞動教育的含義

第1篇: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思政教育;勞動教育;服裝設計專業(yè)

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因此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通過將思政教育融入勞動教育中,能夠將知識與實踐進行結合,鼓勵學生更加積極地開展勞動。

1勞動教育的意義

(1)加強合作交流。在集體勞動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學生為了完成集體的勞動目標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因此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合作交流意識,并且嚴格按照課堂秩序完成學習任務。例如,在展開導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不同學生具備的特征進行合理分組,并且確定每一組的組長,學生在接受課堂反饋的過程中,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和提出疑問。學生在這種小組學習合作中更積極投入,更樂意地參與其中,更珍惜這樣的小組學習合作方式,通過小組協(xié)作進行小組學習,并徹底檢查問題,以解決現(xiàn)有的教學問題。學生在反復的問題討論和實驗過程中,充分利用科學知識和材料,建立有序的合作分工,在相互激勵中不斷完善相應的知識體系結構,最終追求驕傲和榮譽,克服問題解決中的困難,以促進自主學習,從而提高學習質量[1]。(2)促進動手實踐。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如果缺失了勞動教育,也就失去了實踐的重要含義,一些學生參與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知識形成的過程,能夠促進學生開展動手實踐。值得教師注意的是,在開展勞動教育時需要推進高階思維的形成,而不是一味地將實踐作為勞動教育的唯一途徑,否則會失去實踐學習的重要價值。因此,在開展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運用勞動實踐來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折射到學習中。例如,在進行教學分類的過程中,一些學生不知道如何劃分不同的知識點,也不知道分類背后的依據(jù)是什么。因此,教師在合理分類時可以增加一些實踐性的模擬情境,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科學分類的意識[2]。(3)累計問題經(jīng)驗。勞動教育涵蓋了很多方面,在進行高校勞動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開展動手實踐不是為了實踐而實踐,而是希望學生通過實踐產(chǎn)生價值。開展勞動教育能夠幫助學生結合自身的勞動經(jīng)驗更好地學習,充分發(fā)揮教育的真正價值,使得學生意識到勞動的過程其實也是解決問題及經(jīng)驗累積的過程。學生在勞動教育活動中,通過經(jīng)歷和學習形成經(jīng)驗、技巧、方法等,最終能夠解決各類問題,確保學習的多樣性,培養(yǎng)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意義認知建構能力[3]。

2思政教育元素在勞動教育中的融入與創(chuàng)新應用

(1)創(chuàng)設勞動情景。作為高校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師,應當注重教材的重要作用,而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依據(jù)及重要資源,在文化傳承及知識傳遞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尊重教材,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深入挖掘教材中所蘊含的有關勞動教育及思政的相關資源,充分發(fā)揮當下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存在的價值。通過圍繞教材例題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境,除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充分落實高校服裝設計專業(yè)的教學功能。同時,教師應從勞動教育這一角度出發(fā),對教材進行探索,并且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學資源展開利用和挖掘,延伸課堂教學內容,確保課堂教學質量[4]。在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服裝設計專業(yè)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專業(yè)特征,將軍隊文化及企業(yè)文化貫穿于專業(yè)教學中,以校企合作項目、畢業(yè)設計項目的各項措施作為重要的載體,最終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深度融合,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理想信念。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對宇航服、戰(zhàn)訓服等類型的服裝進行項目探究,最終融入愛國教育及勞動教育。(2)打造師資隊伍。想要推動服裝設計專業(yè)勞動教育更加專業(yè)化,應當建立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及教學水平的師資隊伍。在個性全面和諧發(fā)展的背景下開展服裝設計專業(yè)勞動教育,應當結合服裝設計專業(yè)的教學特點,采用“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作用。在為學生傳授專業(yè)技能的同時,也應當加強理論實踐教學,增強學生對勞動的責任感及使命感。同時,服裝設計專業(yè)可以在校內選擇一些具有相關教學背景的教師擔任課程講師,也可以對外聘請一些具有較高職業(yè)素養(yǎng)及實踐經(jīng)驗的勞動教育傳遞者,如勞動模范等,通過這種方式能夠構建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從而確保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設計多媒體課程,收集數(shù)據(jù),逐步完善學生的思維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思維、練習等教學聯(lián)想,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正逐漸從被動傾聽轉變?yōu)橹鲃訉W習,在校企合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深入挖掘勞動教育及思政教育元素,圍繞品牌文化及畢業(yè)生案例等多項內容出發(fā),使得服裝設計專業(yè)課程教學融入文化教育,強化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3)開展教學評價。首先,素質教育要求服裝設計專業(yè)勞動評價機制更加關注對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從而達到服裝設計專業(yè)學生綜合素養(yǎng)得以提升的最終目的。故而,服裝設計專業(yè)勞動教學評價的目標構建不能過分依賴傳統(tǒng)評價體系,而是應敢于挑戰(zhàn),突破原有評價體系的桎梏,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合作與共享等目標設定其中,立足“教”和“學”兩個基本點制定綜合性評價目標體系。其次,教師主導下的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不能只拘泥于勞動知識的建構,應充分了解學生勞動學情,預設教學目標,并預測教學目標達成度[5]。教育事業(yè)是人的事業(yè),有著強烈的人文關懷底蘊。因此,服裝設計專業(yè)勞動教學評價的建立也應是動態(tài)發(fā)展、有機生成的。服裝設計專業(yè)勞動教學評價應從對服裝設計專業(yè)的人文關懷和美育情感培育出發(fā),從服裝設計專業(yè)學生在課堂的參與度出發(fā),把美育能力視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因子設計到教學評價中,構建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評價體系。首先,評價的因子設計必須體現(xiàn)學生持續(xù)發(fā)展的特征,如合作、自我管理、美育創(chuàng)造力等內容;其次,評價措詞要彰顯服裝設計專業(yè)學生持續(xù)提高的特點,如“不斷改進”“學會使用”“持續(xù)提升”;最后,評價的標準要符合服裝設計專業(yè)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美育培養(yǎng)規(guī)律,不能出現(xiàn)“揠苗助長”式標準[6]。(4)開展提問教學。高校勞動學科內容具備較強的綜合性,蘊含豐富的知識量,其教學的有效性對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思政課堂上實現(xiàn)有效提問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教師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在教學問題的設計中,教師需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等合理設置相應的問題,使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得以發(fā)揮其積極作用,為后續(xù)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起到有效推動作用。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需要深入發(fā)掘教材內容并圍繞重難知識點作相應的知識延伸,根據(jù)學生整體的學習水平及知識理解能力,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并設計相應的問題,促進師生共同思考、共同進步。此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還需要注重連貫性,問題的設計要注意前后的密切聯(lián)系,實現(xiàn)由淺入深,引導學生逐漸理解問題背后所揭示的課程內容。此外,教師需要關注思政學科所具備的較強抽象性而給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記憶帶來較大難度,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學習活動,教師設置問題內容時可從現(xiàn)實生活入手,引導學生在回答問題時結合現(xiàn)實生活展開深入思考,加強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感知力。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服裝設計專業(yè)勞動項目,并且自覺維護勞動的成果,在專業(yè)教育推進的過程中,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使專業(yè)教育能夠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同時,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勞動教育,能夠堅定學生的專業(yè)志向及勞動信念,努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特教中專學校課程思政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以服裝設計與工藝專業(yè)為例[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1,50(6):138-139.

[2]葛彥,傅海洪,呂冬云,等.“服裝結構與工藝”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紡織科技進展,2021(6):63-64.

[3]李仙娥,劉躍強.勞動教育融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16):66-68.

[4]王新剛,郭宏洋.中高校思政課中勞動教育的教學效果提升問題研究:以統(tǒng)編人教版教材為例[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21(6):102-107.

[5]梁杰,肖揚偉.新時代紅色家書文化資源融入高校思政課堂的邏輯與路徑[J].新疆職業(yè)教育研究,2021,12(3):1-6.

第2篇: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良好勞動習慣;小學生

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因為濃厚的人文氛圍是養(yǎng)成好習慣的關鍵。而良好的勞動習慣的養(yǎng)成是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就如何在校內和校外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習慣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勞動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在校內

(一)提課間餐

我校的特點是之一是早上第二節(jié)課后,孩子們都要吃課間餐,孩子們可以由老師分組或自由組合,輪流去食堂提課間餐,發(fā)放給教室里面的同學們。以前這事由老師去完成,孩子們都養(yǎng)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現(xiàn)在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去體驗為人民服務的真實含義,體會勞動的快樂。老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提示和指導,如注意安全等等。

(二)整理校園

讓同學們動手美化校園,動手設計校園文化建設、校園衛(wèi)生、校園環(huán)境以及特色校園的創(chuàng)建,當然他們的許多思想和創(chuàng)意可能不符合實際,但是營造這種動手、動腦的氛圍,十分重要,要讓學生學會整理書包、整理床鋪、整理自己的桌凳等。

(三)開展迎新活動

迎新活動即為每年的元旦活動,學校開展迎新活動形式多樣,一般以文藝娛樂為主。但是,為了讓更多孩子能參與,我們不妨可以營造一些讓孩子動手、動腦的迎新氛圍,如開展水果拼盤大比拼活動、餃子宴、捏湯圓等一些同學們喜聞樂見,樂于參與的活動。這樣,既豐富了生活,又鍛煉了自己。

二、勞動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在校外

(一)開辟勞動基地在家里

現(xiàn)在的小“懶蟲”越來越多。為此,必須注意從小培養(yǎng)學生愛勞動,養(yǎng)成勞動習慣。首先應該養(yǎng)成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要持之以恒地學習做事情,不能因學得慢或做不好而著急,更不能半途而廢。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如掃地、收拾碗筷、擇菜、洗菜等。有針對性地認識一些工具、蔬菜和生活常識等,同時通過自身的勞動來體會勞動的辛苦,學會體諒和關心他人。

(二)開辟勞動基地在街道,在鄉(xiāng)村

孩子還可以適當?shù)貐⒓右恍┕鎰趧?,如打掃公共衛(wèi)生、幫鄰居拿報紙、植樹、種花等。農(nóng)忙季節(jié),有機會可以讓孩子親自體驗播種與收獲的感受,讓孩子更多了解比如育秧苗、插秧、稻子成熟、收割稻子、把晾干或烘干的稻子用打米機制成大米等。因為現(xiàn)在的好多孩子見到玉米桿總愛問“媽媽,那是什么樹呀?”等問題。

三、老師、家長的做法

(一)鼓勵孩子主動勞動

我國一位教育專家也對中國孩子進行過調查,在學校和家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孩子,情緒較為穩(wěn)定,心理問題較少,學習自覺性與責任感較強。因此,老師與家長要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讓孩子從小就自然而然地參與并熱愛勞動。根據(jù)孩子的性別和年齡,讓孩子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比如,可以愉快完成的事,或者是在老師,家長的指導、幫助下可以順利完成的勞務活兒。原則是讓孩子能夠看到這項勞動的成果,并對勞動產(chǎn)生興趣。

(二)讓勞動變成快樂的游戲

老師讓孩子勞動時,孩子可能正在玩。既然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師就要巧妙利用這一點,讓勞動和游戲相結合,喚起孩子對勞動的興趣。對于上小學的孩子,老師可以讓孩子玩“角色扮演”的游戲,比如在迎新活動中,老師不妨對孩子們說:“老師來當廚師,你們來當服務生,各就各位?!?/p>

總之,培養(yǎng)孩子的勞動觀念和勞動熱情離不開家庭、學校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小學生進行勞動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加強勞動教育可培養(yǎng)小學生的勞動意識、勞動興趣和勞動習慣,也能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我服務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同時也能讓小學生更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靠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讓小學生從心底尊敬勞動者,珍惜勞動成果。只有那些有助于人們去認識世界和開拓世界的多種多樣的勞動,只有在進行創(chuàng)造的進程中實現(xiàn)人的個性自我表現(xiàn)和自我肯定的勞動,只有用使精神生活不斷豐富的勞動去充實空余時間,才能使人幸福。

參考文獻:

[1]唐西勝.大師談兒童習慣的培養(yǎng)[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5.

第3篇: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一、談心時以誠待人。

陶行知指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fā)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闭勑木褪且环N心心相印的真教育,是班主任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的重要方法。談心時,必須盡自己關心之情。筆者所帶的班中有位姓李的學生,上課時注意力不夠集中,思想“開小差”,完成作業(yè)敷衍了事,恨不得下課鈴一響,就跑到乒乓球桌邊操練。筆者選擇在一個晴朗的課外活動后找他談心。結合他樂于的“乒乓球”,讓他了解了世界冠軍鄧亞萍等幾位名將后,讓他明白“要學就學個踏實,要玩就玩?zhèn)€痛快”的道理,希望他更好提高球技的同時,要把像面對乒乓球一樣的熱情放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學科上,并肯定他將會取得很大的進步。果不然,在后來的兩周,他的語文、數(shù)學測驗直接提高了9個和7個名次,但是英語仍然沒有上升。掐準事時機,我給他及時的表揚,同時為他解決急切上進的心理,并在思想上進行開導,進一步解決他偏科的狀況。筆者同時借助他的進步分別找班上存在此類情況的同學談心,給予他們在精神上鼓勵和希望,在身邊的實例和社會典型人物事例的教育感化中,他們實現(xiàn)了邁進。以誠待人,用時間和誠心讓學生感受老師的關心和重視,最終會實現(xiàn)談心的目標,誠心贏得信心,實現(xiàn)師生互助生生互助,在有效的談心中實現(xiàn)班集體的整體進步。

二、思想上以行為展現(xiàn)

行為是思想的表現(xiàn),學生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學階段有著重要的地位。有這樣一個事例“獨生子女趙某,小時候父母嬌生慣養(yǎng),放任自由。在校做錯事,跟其家長反映,家長當作耳邊風,對其管教不嚴。進入初中后,該生花銷逐日放大,騙、偷、搶等屢屢出現(xiàn),最后走上犯罪的道路?!边@是學生和家長引以為戒班主任科任教師值得重視的案例。言語上的獲得,知識考試上的優(yōu)良,永遠不能真正體現(xiàn)一個人的思想道德境界。于學生來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同等重要。班主任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用實際的行動,常以家訪、課后交流、談心等方式實現(xiàn)對學生的行為監(jiān)督、輔導和教育,不能姑息低劣或者趨向庸俗低劣方向的思想行為出現(xiàn)或者存在,及時教育和家校及時溝通顯得極其重要。在很多情形之下,班主任和科任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日常行為進行跟蹤了解,及時提示和斧正不好的苗頭,這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些許不良行為出現(xiàn)的時候,家校扮演的角色處在嚴謹?shù)慕逃恢蒙?,操之過急,或讓學生感覺小題大做,不聞不問會助長負面行為的不斷滋生。小學階段是屬于“在小不育大來育不起”的關鍵時期,小學生猶如小樹苗,不能在容易修枝打葉讓其茁壯高挑成長的時期選擇放任自流的態(tài)度,需要融進關注、愛心,需要付出時間、大量精力的教育階段,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修品正德,品行結合的一貫性顯得尤為重要。

三、勞動教育以德為先

勞動,在哲學角度,是人類直立行走和制造工具的基本,在教育中,勞動依然不能改變其重要的教育學習地位。由于學生的品質教育和知識學習在一些情況之下處理出現(xiàn)矛盾,我們往往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學生的在考試上的追求體現(xiàn)得幾乎畸形。這是脫離勞動、工作實際的怪胎。只抓統(tǒng)考科目所謂的主科的學習,忽視學生的勞動教育,或只傳授勞動的理論知識,而忽視勞動技能的指導,乃至在勞動、動手之時指手畫腳發(fā)號施令,都會抹殺勞動的學習提高本意。小學生的模仿能力較強,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指手畫腳,只會衍生被利用的心理,在精神境界上師生存在從屬的階級思想,學生歧視勞動就是指手畫腳頻繁出現(xiàn)的結果。在勞動中,班主任親自動手是重要的,更關鍵的是,征求學生的觀點和看法,教師在安全上考慮的更多之外,還勞動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給學生與課堂中師生的角色變換一樣重要。重視勞動,就是重視學習知識的運用,重視學習的本質。勞動需要道德,避免強權和急切的心理在其過程中的出現(xiàn),這就是勞動中的“以德為先”。

四、家訪中以善待人。

家訪須融洽與家長聯(lián)系。家訪是了解學生,熟悉學生洞悉繁多個性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在交談時,要實事求是向家長匯報,虛心聽取家長意見等。家訪需要的更是班主任、科任教師的觀察力和洞察力,基本掌握學生家庭的大體歷史狀況,教育狀況。鼓勵學生和家長的進一步協(xié)調和正常交流,實現(xiàn)隔代思想理解的基礎。在大量的家訪中,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家長尚是“夫為妻綱 父為子綱”的思想狀態(tài)之中,抵觸和逃避便是學生常常采取的辦法,這是所謂的“好刀不切把”的重要寫照。家訪時,教師需要做的是幫助學生借鑒學習長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良好習慣,多以業(yè)界名人,身邊典型為例子,幫助他們認識“青出于藍”的本質含義。對于家長,需要溝通家庭影響和父母思想行為對孩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盡力拉近學生與家長的認識理解的距離并付諸實際的行動,使之實現(xiàn)學生家庭中的長幼笑顏,就是教師家訪的善。善待學生,善待家長,善于做好長幼關系的進一步融洽,這是家訪中急需的教育情節(jié)。

情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中的更適用、更有價值的理念,重視以誠待人、重視行為展現(xiàn)、重視以德為先和以善待人,多方面全方位對學生進行愛心的關注和愛心行為的付出,在長期堅持的深入細致的工作中,在當下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注中,學生得到的關愛會在他們的內心深處得到感化,并在感化中有自信、堅毅等品質為動力,學生不斷成長之時,必將催開美麗的情感教育奇葩,接出豐碩的果實。

第4篇: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體育課程;體育意識;體育心理

體育課程是以發(fā)展學生體能、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的一種特殊的教學課程,它與德育課程、智育課程、美育課程和勞動教育課程相配合,共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是整個學校教育的一個方面的課程。學生應該了解體育的真正含義,學校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體育意識,而社會則應該加大體育意識宣傳力度,并且組織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

眾所周知,科學的體育活動有利于促進人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有利于增強我國國民體質。中小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優(yōu)秀接班人,有義務也有責任增強體質,對于這個群體而言,體育運動有以下幾方面的優(yōu)點:能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提高,為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能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品質,增強自尊和自信;能預防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等等,總而言之,增強中小學生的體育鍛煉,加強他們的體育意識,在學校教育階段頗為重要。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快速有效全面地加強學生的體育意識,改變我國中學體育教育現(xiàn)狀呢?在我看來,這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學生本身體育意識的轉變

現(xiàn)代教育是弘揚學生主體性的教育,尊重學生的人格,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此現(xiàn)代學校體育必須符合學校體育主題的需要,必須適應和服務于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的需要興趣、愛好和特長。內因在事物的變化發(fā)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要想改變中小學體育現(xiàn)狀,首先要改變中小學生對于體育的認識,讓他們明白體育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1)主動接受關于體育的思想教育。德、智、體、美、勞是中學生要接受的必不可少的教育。要想培養(yǎng)中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就應當有意識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學校體育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在提高他們對體育認識的同時,激發(fā)他們對體育的興趣,提高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社會責任感。青少年學生活潑好動,他們的思想、興趣、意志、愛好、個性等等方面都容易在體育活動中真實地表現(xiàn)出來,我們應當要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教育和引導,讓他們主動并樂意接受關于體育的思想教育。

(2)積極主動參加體育鍛煉。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小學生有一定的體育鍛煉意識,長期的學校生活、有規(guī)律的體育課程使他們形成了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我們應該鼓勵他們積極主動參加他們感興趣的體育活動;而對于那些體育意識比較淡薄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尋找自己感興趣的體育活動,逐漸改變對于體育的看法。

二、學校方面應做的轉變與改善

學校對于體育方面的轉變與改善將會對中小學生對體育的認識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

(1)學校要改變對體育的傳統(tǒng)看法。目前,我國的學校出于升學壓力,應付教學,由于重智輕體,導致許多學校指導思想出現(xiàn)偏差,領導、教師和學生對體育多采取實用主義態(tài)度,過分強調學生的現(xiàn)實鍛煉,片面地將增強學生體質及教育目標只集中于在校期間學生的體育狀況上,體育課也因此變成了素質測驗課,缺乏對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興趣、愛好、意識和習慣以及獨立進行自覺鍛煉的能力方面的培養(yǎng)。正是在這種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部分學生都把體育當成了一門必須要考試的課程,而不是把它當成一種促進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培養(yǎng)個性、形成良好品質的有效方法。因此,學校有必要改變教育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學習,也要關注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為他們的成才提供一個良好的平臺。

(2)努力改變學校的體育設施?,F(xiàn)在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一切都需要以經(jīng)濟建設為中心,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去改善,大部分學校的體育設施就是如此,尤其是農(nóng)村的學校,學生沒有足夠的良好的設施去參加體育活動,因此就只能以學習為主,體育意識相當?shù) R虼?,我們應該從實際出發(fā),盡量去改變學校的基礎教育設施,滿足學生不同層面的需求。畢竟外因是事物變化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學校教育設施的完善與否,與這個學校的教育質量必然有一定的關系。

(3)教師方面的改善。在中國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所起的作用是無人可以替代的。教師的知識水平、職業(yè)素質及他對本職工作的看法和重視程度都將影響到學生對于這門課程的看法。

作為一個合格的體育教師,就應該端正態(tài)度,應該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學習動機;要充分重視和利用學生的各種需要,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樂趣、刺激和宣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學習目標定向和恰當?shù)卦O置目標,使他們以良好的心態(tài),朝著正確的方向,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zhàn),一步一步地提高體育能力,進而實現(xiàn)更高的目標;提高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活動的自我效能感;加強對學生體育學習和鍛煉結果正確歸因的指導等等。

三、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

一個人的成才,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培養(yǎng)教育,更離不開全社會的關注與支持。因此,要想好好發(fā)展我國的體育事業(yè),加強中小學生的體育意識,就需要我們的這個社會多理解,多支持。

面對嚴峻的升學壓力,很多家長和老師都只片面注重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忽視體育鍛煉的重要性,這些想法直接影響到中小學生的認識看法。根據(jù)調查表明,當代學生對體育學習的態(tài)度是比較好的,動機是正確的,但也應該看到,在很多的學生中存在上課無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萎縮情緒較大,借故請假較多,完成任務就勉強,考核只求及格,課外活動參加較少,很少有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這對正處在成長階段的青少年是沒有多大好處的。

總而言之,中小學生是最值得社會關注的一個群體之一。我們有義務幫助他們確立正確的三觀,樹立正確的目標。正因為這樣,社會各界應該隨著時代的進步,與時俱進,及時轉變不合時宜的傳統(tǒng)看法,為中小學生思想觀念的轉變提供一個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參考文獻:

第5篇: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幼兒;勤儉;美德

一、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

由于我們每天和幼兒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占一天的三分之一,教師的言談舉止,日常生活中哪怕極小慎微的動作也會成為幼兒模仿的對象,所以教師要當勤儉節(jié)約的模范。

(一)教師的一言一行。作為一名教師,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因此教師的一言一行也為幼兒提供了參考的范本,假如教師在班上對穿得漂亮的幼兒進行語言上的贊許,會對其他孩子無形中就形成了一種攀比的心理暗示。因此,老師不應對孩子的穿著太關注,自己也要穿著樸素大方,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

(二)語言巧妙的言傳。美國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活”,即教師在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幼兒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如可以把關緊龍頭編成一個小故事:“水龍頭啊這幾天很傷心,流了許多許多的眼淚,每當我聽到水龍頭傷心得哭時我就跑過去問它為什么傷心?它告訴我,原來是因為有小朋友沒把它的閥門擰緊,害得它很傷心的流了很多眼淚?!崩蠋熇煤⒆觽兯煜さ恼Z言,按照孩子們的思維來達到教育節(jié)水的目的。同時,老師可以尋找有關水資源污染的自然景觀和嚴重缺水圖片張貼于宣傳窗,讓孩子們深刻明白水資源的重要性。

(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竭@樣的現(xiàn)象:吃飯時,幼兒總是有挑食的現(xiàn)象;撕父母買的書卻從來不心疼;跟父母要這要那,稍不滿足就會大哭大叫……面對如此種種,要想讓幼兒有勤儉節(jié)約的正確態(tài)度,就得先讓幼兒明白勤儉節(jié)約的意義。我們主要通過童話故事和生活故事對幼兒進行教育,讓他們明白一粒米、一滴水都是人們辛勤勞動換來的,教育孩子盡量不用一次性的產(chǎn)品等,幫助孩子了解資源是可以反復利用的,反復使用可以大大節(jié)約有限資源。另外,針對幼兒吃飯時大部分有挑食、剩飯、剩菜等現(xiàn)象,我們在《愛惜糧食》的活動中,給幼兒講解糧食生長的過程,講勞動的辛苦,引導幼兒思考,真正體會一粒糧食一滴汗水的含義。平日里,還鼓勵幼兒收集家里的瓶瓶罐罐,利用廢舊材料和老師一起做教玩具,一起游戲,將節(jié)約的意識滲透到幼兒每日的生活中。

二、家長具有榜樣的作用

有人說:“有什么樣的家長就有什么樣的孩子?!奔议L愛學習,孩子就愛學習,家長愛勞動,孩子就愛勞動,家長樂于助人,孩子就樂于助人。

(一)知道錢的來歷。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錢是怎么來的,有機會要讓孩子看看成人是怎樣勞動的,讓孩子知道勞動是很辛苦的,并且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他們懂得金錢的價值,并教會他們儲蓄,讓孩子養(yǎng)成儲蓄的習慣。

(二)引導孩子正確消費?,F(xiàn)在不少孩子大手大腳花錢的情況十分嚴重。他們挑吃挑穿,甚至為了想買的東西跟家長發(fā)脾氣,然而對買到的東西又不珍惜。家長應幫助孩子學會正確消費,如讓孩子將自己的壓歲錢用作新學期的學費,讓孩子有計劃地買書、買文具等。父母還可鼓勵孩子省吃儉用,把省下的零用錢捐獻災區(qū),捐獻希望工程等,或幫助幼兒園有困難的同伴,有助于培養(yǎng)教育孩子高尚的道德意識。

(三)營造節(jié)儉的家庭氛圍。孩子年齡雖小,但可塑性極強,家長只要探索勤儉節(jié)約習慣的方法和途徑,是能很快幫助幼兒勤儉節(jié)約習慣養(yǎng)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自己的節(jié)儉行為影響孩子,如:將洗衣服的水留下來拖地或充廁所,淘米水用來澆花等。孩子天長日久耳濡目然,自然就會習得,家中一切設施擺放整齊,勤收拾,常整理,那么孩子的心中也會埋下愛勞動、勤節(jié)約的種子。因此,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在節(jié)約方面為孩子做出榜樣。

三、家園配合 習慣成自然

不少幼兒在園表現(xiàn)良好,不吃零食,不浪費點心,能愛護圖書玩具等,甚至幫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到家里,往往就不行了。

(一)相互聯(lián)系,持之以恒。幼兒行為習慣是需要在持續(xù)的、耐心的、正確的引導下形成,畢竟幼兒園只是幼兒一日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孩子能否養(yǎng)成良好的節(jié)約習慣,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長的堅持。孩子年齡小,他們的自我評價往往依賴成人的評價,當你看到孩子出現(xiàn)節(jié)約行為時,家長一定要做出肯定和鼓勵,及時表揚支持孩子的節(jié)約行為,為了能使家園教育同步,除了日常通過電話、家訪、及面對面與家長交流外,我們還把一些資料通過家園聯(lián)系欄等向家長宣傳,家長也可以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或建議通過QQ群進行討論、共享,這樣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幼兒的節(jié)約表現(xiàn),有效地鞏固幼兒的節(jié)約意識。

(二)注重實踐,學會做人。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將勞動教育、消費教育與幼兒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采取多種形式,讓幼兒在主動活動中接受勤儉教育。并且幼兒期教育的特點是“養(yǎng)成教育”,因此,合理消費、愛惜物品、勤儉這些品質也應從孩子一具備獨立活動能力時就開始注意培養(yǎng)。應賦予他們一定的責任和義務,讓他們承擔力所能及的勞動,如自己穿脫衣服、整理玩具,逐步引導孩子養(yǎng)成熱愛勞動、勤儉節(jié)約、艱苦樸素的良好行為習慣,并使他們逐漸學會生活,學會自理,學會做人。

第6篇: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一、結合德育的基本內容,加強德育建設

1.加強對學生思想前途的教育,增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深入開展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的思想教育,近代史和國情教育,樹立正確的理想,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

2.增強道德意識,學校應以“五愛”為目的,以“五心”教育為中心,以《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位藍本,努力提高學生的道德水準,造就高尚的社會主義新人,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接班人。

3.強化紀律觀念。學校應通過嚴密的規(guī)章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紀律約束,增強學生的自覺意識和紀律觀念,勇于同違紀行為作斗爭。同時,向學生進行一定的民主、法制教育,以便培養(yǎng)他們成長為合格人才。

二、充分發(fā)揮學校的德育力量,努力開拓德育的多種渠道

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 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時,要聯(lián)系兒童的生活實際,從他們的現(xiàn)實出發(f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把握好德育生活化的實施途徑。

1、小學德育綜合課程教學是學校實施德育的主陣地。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作為教學的出發(fā)點,將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課程、教學與學生生活之間的通道。并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課程資源,恰當補充一些現(xiàn)實生活中的“活”教材,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2、校內延伸活動學校是開展品德教育的主要場所。小學德育綜合課程教學必須和學校其它德育工作、少先隊活動、班級活動、晨會等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提高生活德育的實效性。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在6—9歲期間處于他律的階段,在道德認識從他律到自律的過程中,影響其發(fā)展的兩個因素是認知能力和社會關系。因此,小學德育綜合課程教學可以結合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育,開展“行為規(guī)范示范班”和“執(zhí)勤中隊”(即“執(zhí)勤班級”)的雙向評比活動。通過設置“愛校、禮儀、節(jié)儉、衛(wèi)生、守時”等評比內容,由一個中隊擔任一周的執(zhí)勤任務,使全班學生人人都有醒目的執(zhí)勤標志,人人都是執(zhí)勤員,都有自己的崗位和檢查內容,都有機會體驗為學校服務、為同學老師服務的苦與樂。在執(zhí)勤中隊進行檢查的同時,各班也要相應地開展評比活動,班內同樣設班級執(zhí)勤員。一周執(zhí)勤結束,在莊嚴的升旗儀式上進行換崗交接,宣布下周執(zhí)勤中隊。此時,學生心中定然充滿:“我們終于可以為同學服務!”“我們一定要公正評比!”的快樂信念,也定然意識到正人先正己,以身作則的深刻含義。這能使學生自主意識增強,自我教育能力提高,道德認識提升。

3、加強家校聯(lián)合教育活動。小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和父母長輩生活在一起,家庭教育對兒童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請家長配合學校用各種方式指導兒童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也非常重要??梢园褜W生必須養(yǎng)成的良好行為習慣列在家長會上明示,讓家長明確,并根據(jù)每條要求,配合學校開展教育。如教師布置學生在父親節(jié)里用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給爸爸準備一份禮物,讓在家表現(xiàn)好的學生的家長給老師送喜報。這種鮮活的實情施教,把課堂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社會實踐活動是德育的有效途徑。課堂的組織教學要與課外的實踐活動結合進行,教師應有意識地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與社會服務等活動,讓學生走出學校這個小課堂,走進社會這個大課堂。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公益實踐活動中,加深了對“公益勞動”的理解,強化了勞動技能。以實際行動積極參加公益勞動,使學生在課外實踐中自我體驗,增強自我勞動教育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三 搞好校園文化建設,順利開展德育工作

校園文化建設是新時期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校園文化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展現(xiàn)校長教育理念、學校特色的重要平臺,是規(guī)范辦學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德育體系中亟待加強的重要方面。中小學校園文化通過校風教風學風、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人文和自然的校園環(huán)境等給學生潛移默化而深刻的影響。良好的校園文化以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鼓舞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規(guī)范學生。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對于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實施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這一重大而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7篇: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情感;音樂教學;教師;教育;學生

所謂情感,是指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觀點時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反應,它是一種復雜的心理活動,人們可以通過它來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進行相互的溝通。

教學活動的特點之一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是情感豐富的人,在教學活動中,不論是科學知識的傳授,還是道德品質的塑造,都充滿情感因素的作用,它影響著教育目的的實現(xiàn)。

音樂作為情感的藝術,它具有聲情并茂、以情動人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在流動的音樂中,可直接而自由地將情感通過音樂語言貫注于音樂形象之中,流溢在音樂中,而具有突出的情感感染性和情感陶冶性。所以,情境教學在音樂教學中地位更加突出,音樂課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也就成為音樂教師的熱門話題。以下,筆者結合自己初中音樂教學實踐談談個人見解。

一、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握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

教師在備課時,應深入了解教材的思想內容、藝術內容,認真分析教材特點,努力挖掘課文結構內在含義,做到條理分明、思路清晰。只有這樣,才能熟練把握全局,有的放矢地滲透情感教育。如教學初中音樂第二冊第一課時,可按以下思路有計劃地進行教學安排:

一年之計在于春―――《二月里來》;

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油田的早晨》;

只有辛勤的勞動才能換來豐收的果實―――《二月里來》《油田的早晨》《羊倌歌》。

從而引導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勞動人民的偉大及祖國大地的美麗,自然而然地滲透勞動教育、愛國主義教育。

二、加強情境渲染,營造音樂氛圍

情境是音樂教學情感化、審美化的前提和基礎。教師依據(jù)教學目的和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覺運用音樂教學的審美規(guī)律,精心創(chuàng)設音樂審美情境,是音樂教學得以成功和優(yōu)化的保證。

1.創(chuàng)設場景,以情寓景

常言道:“觸景生情”。創(chuàng)設良好的場景,能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在教學《保衛(wèi)黃河》時,筆者運用聲、像、情、景結合的藝術處理方法,創(chuàng)設了“三十年代黃河兩岸尸骨如山,血流成河,到處凄涼,滿眼血淚,華夏兒女前赴后繼,英勇抗日”的場景,之后播放音樂主題:

讓學生置身于創(chuàng)作背景中,從而主動感受作者寫作時的感情和立場,激發(fā)其愛國熱情和學唱的愿望。

2.運用圖景,以景解情

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是生動、形象的,但其表現(xiàn)形式卻又是高度抽象的,如何在內容和形式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呢?運用圖景是幫助學生理解音樂語言行之有效的手段。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在欣賞《卡門序曲》時,筆者設計了三幅圖景:A:斗牛場狂歡B:婦女、兒童齊歡唱C:斗牛士英勇形象,指導學生利用三幅圖演示作品的結構欣賞全曲。這樣既增添了欣賞教學的趣味,又加深了對“回旋曲式”的理解,可謂一舉兩得。

3.配樂談話,以聲傳情

音樂教師的語言美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起著熏陶、感受美感的作用,因此,教師講課時,務求語言準確生動,音色優(yōu)美動聽,語氣、語調自然流暢,有感情,有動感,有變化;并為自己的談話配上合適的樂曲,讓學生在如詩般的語言中感受美、感受情,從而進入音樂特有的情境,達到以聲傳情的目的。如在介紹國歌創(chuàng)作背景時,筆者采用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進行配樂。激情洋溢的語言結合急促強烈的音樂,仿佛讓人聽到了命運的叩門聲,看到了日寇鐵蹄的步步進逼,從而設身處地地感受當時中國人民的緊迫感和危機

感,以加深對歌曲的理解。

4.準確范唱,以歌激情

范唱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范唱時飽滿的熱情、生動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及范唱歌曲時的真情實感,能有效地激

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是激發(fā)學生歌唱愿望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師應從較高的審美角度去理解歌曲的體裁風格、情感,力求歌聲規(guī)范、流暢,含情傳神,從而深深打動學生,使之主動投入學習。

5.音舞結合,以動感情

奧爾夫認為:“原始的音樂,絕不是單獨的音樂,它是和動作、舞蹈、語言緊緊結合在一起的。”人們在聽音樂時,手舞之,腳蹈之是人之常情。把律動、舞蹈加入音樂教學中,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能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如,欣賞《卡門序曲》時,指導學生用拍手、捻指、拍腿、跺腳形式為作品創(chuàng)設“聲勢”;教學《采茶舞曲》時輔以江浙采茶歌的基本動作。

三、分析音樂元素,深化情感體驗

音樂語言是作者情感傳遞的媒體,作品的關鍵樂句和音樂之處,往往是作者熾熱情感噴發(fā)的“火山口”。正確分析、把握、強調音樂元素(音高、音速、節(jié)奏、旋律、調式……)在關鍵樂句和音樂處的表現(xiàn)作用,引導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感受和碰撞,是深化情感體驗的有效方法,它能使學生在內化和吸收中,迸發(fā)出情感的火花。如處理國歌時,筆者緊抓關鍵樂句,巧妙設問:“為什么‘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引導學生通過歌詞及掌握的歷史知識,理解當時中國人民那種憤怒的為國擔憂的期望抗戰(zhàn)的強烈感情;之后繼續(xù)深入,從歌曲表現(xiàn)手段著手分析“歌曲怎樣來表現(xiàn)這種感情?為什么用上漸強記號?”最后,指導學生在歌唱實踐中加深情感體驗,進一步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及愛國熱情。

總而言之,音樂課堂情感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本人。教師的教學風范、內在涵養(yǎng)、道德水平、業(yè)務素質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教師只有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在學生心目中樹立美好的形象,才能使教育作用深入人心。這就是我們平時講的“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

第8篇: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陶行知;生活教育;成人教育;啟示

收稿日期:2006―04―05

作者簡介:張成濤(1979-),男,漢族,山東省青島人,曲阜師范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成人教育基本理論研究。

陶行知是我國近現(xiàn)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探索中國教育出路的漫長過程中,綜合了當時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并結合實踐,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為當時中國教育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深入研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并挖掘其中的內涵,對當前成人教育的發(fā)展和改革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生活教育思想的內涵

生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陶行知教育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教育思想有著豐富的內涵: 生活決定教育;生活教育是賦予生活以教育的含義,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揮作用。“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65380;“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基本內容,三者互相聯(lián)系,統(tǒng)一于生活教育之中,揭示了生活教育的內涵。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其內容包括:首先,以生活為教育的中心,過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過好生活就是受好教育,過壞生活即是受壞教育,過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過糊里糊涂的生活便是受糊里糊涂的教育。其次,教育要以生活為基礎,要想受什么教育,便須過什么生活。如陶行知所說:“過的是少爺生活,雖天天讀勞動的書籍,不算是受著勞動教育;過的是迷信生活,雖天天聽科學的演講,不算是受著科學教育;過的是隨地吐痰的生活,雖天天寫衛(wèi)生筆記,不算是受著衛(wèi)生的教育;過的是開倒車的生活,雖天天談革命的行動,不算是受著革命的教育”。 再次,1935年陶行知在談到生活教育時又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yè)”。

“生活即教育”也就是生活決定教育,現(xiàn)實生活是教育的基礎和中心,教育是滿足人生的需要,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chǎn)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義在于生活的變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內容是伴隨人類生活的變化而發(fā)展的;生活教育是與人生相始終的終身教育。

2.“社會即學校”

“社會即學?!笔且陨鐣閷W校,以人民大眾廣闊的生活世界為教育場所,把教育從封閉的圍墻中解放出來,實現(xiàn)學校與社會、教育與生活的結合。所有社會活動都是我們的生活內容,整個社會環(huán)境都是我們的教育范圍,以此促進學生學習生活,增進知識,增長才干,增強信仰,改造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陶行知認為,“不運用社會的力量,便是無能的教育;不了解社會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社會即學校”的著眼點在于擴大教育的領域和內容,使廣大勞動群眾都有受教育的機會,把社會生活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陶行知的社會即學校的真義就是應當根據(jù)社會的需要辦學校,辦學校必須從社會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教育內容上說,人民需要什么教育就辦什么教育;從教育形式上說,適合辦什么形式的學校就辦什么形式的學校。

3.“教學做合一”

“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教學論和方法論。“在生活里,對事來說是做,對已之長進說是學,對人之影響說是教,教學做是生活的三個方面,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是根據(jù)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是根據(jù)做的方法。事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怎樣教”。“做”是這一理論的中心,因而陶行知特別強調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這里的做不是人們所理解的那種狹隘的“做”,而是指在勞心的基礎上勞力。從先生對學生的關系來說,“做”便是教;從學生對先生的關系來說,“做”便是學。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真學。“教學做合一”,以生活為中心,教與學都是為了“做",為了生活實踐的需要,教育要與生活實踐相結合。“教學做合一”既

強調了教與學都要服從于實際需要,在實踐中統(tǒng)一起來,又強調了教育要手腦并用,學用結合。

二、生活教育思想對當代成人教育的啟示

1.成人教育的教學內容仍需進一步豐富

陶行知早就明確指出,學習的含義就是學習人生之道,懂得人生,學會做人,學會做真正的人。陶行知將學會做人的教育擺在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從而使教育的內涵得到深化,外延得到拓展。

目前成人教育還主要是以課本為載體,其教學內容的廣度受到限制,同時也缺乏時代性和靈活性。雖然有些教學內容注重了實用性,在一定范圍內提高了成人素質,但離人全面發(fā)展的目標相差甚遠。這樣的教學內容不能充分發(fā)揮成人教育的作用,與社會所賦予成人教育的責任相背離,因此成人教育的教學內容必須走向多樣化、全面化,將成人教育完全融入生活,將生活與成人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成人教育應該著眼于生活的全部,應回歸到培養(yǎng)人的生活經(jīng)驗和能力上來,回歸到提高人的生活質量上來。這對成人教育的教學內容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2.成人教育的辦學空間仍需進一步拓寬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倡生活與教育的結合。與生活相結合的教育肯定是走出學校,走向社會的教育;這就使教育突破了學校教育時空的限制,使教育與廣闊的生活相銜接,將教育的范圍擴展到社會。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也是教育的場所,整個社會活動都是教育的范圍。

成人教育的對象來自社會不同的群體,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是追求生活質量的提高和個人的全面發(fā)展。現(xiàn)階段成人教育主要還是局限在學校里進行的,這樣的教育顯然沒有有效的利用社會上豐富的教育資源,不能充分發(fā)揮成人教育的潛力。因此,成人教育應該積極地走出學校單一的辦學場所,走進社會、融入生活,把社區(qū)、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文化宮等作為開辦成人教育的資源和進行教育的場所。社區(qū)成人教育是成人教育與社會生活結合方式的有益的探索。它將成人教育的場所融入人們生活的社區(qū),使成人教育與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在生活的同時接受教育,在受教育的同時學會提高生活質量。所以應該大力發(fā)展社區(qū)教育,并且要不斷探索成人教育與生活結合的新途徑。

3.成人教育的教學方法仍需進一步更新

生活教育思想具有實踐性。陶行知主張為行動而讀書,做的最高境界是創(chuàng)造,處處是創(chuàng)造之地,天天是創(chuàng)造之時,人人是創(chuàng)造之人。在當前成人教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陳舊單一,只注重知識的灌輸方法,忽視實踐的教學方法。造成了成人學員知識與實踐的脫節(jié),使成人教育教學效率低下,教學效果不理想。

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廣泛借鑒各種教學方法,取其之長為我所用。如藝友制是古代中外通過長期實踐的演變培養(yǎng)工匠藝人的通用方法。陶行知通過借鑒藝友制這種教學方法,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建立起共教共學共做的朋友式關系,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在成人教育中應廣泛地運用這種教學方法,使人人都可成為我們的老師、人人都可成為我們的同學、人人都可成為我們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共教共學共做的氣氛,將個人所掌握的知識和方法匯集到一起形成強大的學習資源,使師生都能平等地享有這種教育資源,以此促進師生的共同進步。同時還要廣泛地尋求更有效的新的教學方法。要根據(jù)教學的實際需要,積極的探索運用小組討論法、案例法、現(xiàn)場調查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以發(fā)揮成人教育最大的優(yōu)勢。

4.成人學員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需進一步轉變

陶行知認為最好的學習方法莫過于在做上學,在做上教。在成人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可能學到所需要的全部知識,所以成人學員必須學會學習,掌握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觀念,不僅把學習作為日常的活動,將學習活動徹底的融入生活,還要將其貫穿終生,并且每個階段都要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輔之以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將終身學習落到實處。

成人學員要突破被動的學習方法,施行主動的研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的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的是親自參與研究,培養(yǎng)探求的意識和掌握探求的方法,具有探求的精神,并形成探究的興趣。創(chuàng)新是探究的目的所在,成人學員應將一切的探究都建立在做的基礎上,不斷地超越、不斷創(chuàng)新。在探求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學會工作、學會生活,以此來培養(yǎng)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華興.民國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中國陶行知研究會.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論和實踐〔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3〕葉忠海.成人教育學通論〔M〕.上海:上??萍冀逃霭嫔?1997.

第9篇:勞動教育的含義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師;責任意識

前言:課程意識影響著教師對整個教育活動體系的認識與理解,也影響著教師對整個課程系統(tǒng)的認識、理解與處理方式。具有課程意識的體育教師往往以整合的理念和策略對待體育教育活動體系中的各個子系統(tǒng)和教育要素,不會僅僅把課程視為教學內容。如美國課程理論家平納和格魯梅特就認為,課程是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是個體“履歷經(jīng)驗”的重組,是學生生活世界獨有的東西。他主張不要從設計、教材、學程等角度來談論課程,而要從學生過去經(jīng)驗和未來精神解放的角度來討論課程。

一、體育課程的概念及內涵

(一)體育課程是一門學科

我國學者吳志超等人認為:“體育課程是以發(fā)展學生體能,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的一種特殊的教學課程,它與德育課程、智育課程、美育課程、勞動教育課程相配合,共同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是整個學校教育的一個方面的課程?!敝艿歉叩热苏J為:“體育課程是指與實現(xiàn)學校教育目標,配合德智美全面發(fā)展,并以發(fā)展學生體能,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的特殊課程。”他在評論說,“這一界定比較強調學習體育運動的知識與技能,但對學生的活動與體驗關注不夠。

(二)體育課程是活動

我國一些學者認為,體育課程主要是相關體育教育活動的組合,如于小霞認為:“體育課程是納入學校教育計劃的體育方面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泵衩鹘淌诘热苏J為:“體育課程是在學校指導下,為了使學生能在身體、運動認知、運動技能、情感和社會方面和諧發(fā)展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他在評論時說:“這一界定主要是強調了有計劃、有組織的體育活動,而對學生的體驗與經(jīng)驗關注不夠?!?/p>

(三)體育課程是諸課程的整合

根據(jù)他對上面體育課程含義總結和評說,他認為:“體育課程是整個學校教育課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體育課程’了一般的科學文化知識課程比較具有鮮明的運動認知性、生活教育、情意性等課程特點,它是綜合性課程?!北砻髁梭w育課程內涵的復雜性、區(qū)域性或情境性、辯證性和尊重不可一言喻性等后現(xiàn)代的課程特點。

二、課程意識概念及內涵

課程意識本質上是一種主體價值張揚的意識,是師生創(chuàng)造力彰顯的意識?!薄皬囊欢ㄒ饬x上來說,課程意識主要是指向教師教學觀念的,是教師從事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內在力量,直接影響教師的教學思路和行為方式,從而決定著教學的價值取向。因此,強化課程意識,把教學作為師生互動的過程、課程創(chuàng)生的過程,成為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共同關注的課題?!闭n程意識關注教學的價值問題,即關注人本身,關注教學究竟是為了什么的問題。人們的教育行為總是受一定教育思想或觀念支配,不同的教育行為,反映出不同的教育思想或觀念。不同的課程意識和課程觀念都會反映在每一個教師的具體教學行為之中。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質量和水平。同時,教師對課程系統(tǒng)的理解與把握乃至創(chuàng)造的程度,反映了教師的課程意識狀況和課程建設能力水平。

三、體育課程實施的忠實取向觀對體育課程意識影響

衡量課程實施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是課程實施過程實現(xiàn)預定課程計劃的程度。實現(xiàn)程度高,則成功,否則就是失敗。因此,量化研究成了主要方法,甚至是惟一方法。開發(fā)各類具有一定信效度的科學評價方法。因為,他們相信越是開發(fā)和利用在技術上高度復雜的方法,就越能準確測量課程實施的程度。課程變革的計劃的制定者與計劃的實施者之間是單向線性過程,強調課程變革的決策者和計劃制定者對課程實施者的控制。教師對課程知識的創(chuàng)造和選擇沒有真正的發(fā)言權。

四、學科觀念對體育教師課程資源開發(fā)影響

以前對課程的理解就是學科,而且是文本形式的,這種對課程的理解就導致了嚴格規(guī)范教學內容的準則,規(guī)范的是教師的教,而忽視了實際要學生學到什么。并且,按照學科組織內容,各學科之間具有明顯的界線。在教學上,按照學科分門別類地進行教學。這些,忽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導致體育教師與其他學科的教師之間,與班主任之間,以及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lián)系較少,有的甚至不聯(lián)系現(xiàn)象。忽視學生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需要以整體的教育思想,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相互協(xié)作,而是各自為政的浪費資源現(xiàn)象。

五、結語

體育教師要加強學習先進的課程理念,提高思想認識,把課程改革看作是一個自我發(fā)展的過程。通過學習,認識到課程不僅僅是文本、計劃,還有教師和學生在課程中創(chuàng)造的一個個鮮活的事件,而這正是體現(xiàn)教師和學生主體性解放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展示,這才是課程的靈魂。認識到課程的價值負載和體育健康課程的有機整體性、生成性,以便更好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藝。

參考文獻:

[1]季瀏主編,體育(與健康)課程與教學論[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