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多層建筑結構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多層建筑;結構;設計;框架結構;問題
一、前言
多層建筑的設計相比較于單層建筑的設計,其設計的難度更大,特別是其中的框架結構設計更是一個難點和重點。所以,必須嚴格控制框架結構的設計過程,提高框架結構設計的質量。
二、框架結構設計原則
1.剛柔相濟
建筑物框架結構不宜太柔,太柔的結構由于變形能力強,可以很好的抵御和削減外力,但是如果外力持續(xù)襲來,則會導致變形過大而使全體傾覆;也不宜太剛,太剛會導致結構變形能力差,如果承受瞬間巨大破壞力,容易使局部受損進而導致全部毀壞。
2.層層設防
結構安全體系需要層層設防,當強大的外力襲來,所有抵抗外力的結構通力合作抵御外力。如果把抵御外力的任務寄托在一個結構上,是非常危險的。如土建結構中多肢墻比單片墻好,框架剪力墻比純框架好等等,就是體現(xiàn)了多道防線的設計思路。
3.抓大放小
絕對安全的結構是沒有的。各個構件擔任的角色不盡相同,按照其重要性也就有輕重之分,他們共同構成協(xié)調統(tǒng)一的整體。一旦巨大的破壞力量突然襲來,各個構件協(xié)作抵抗的目的,就是為了保住最重要的構件免遭摧毀。例如,在鋼框架結構中,柱承擔的責任比梁大,柱不能先倒。為了保證柱是在最后失效,我們故意把梁設計成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使其破壞在先,以最大限度減少可能出現(xiàn)的損失。
三、多層建筑結構設計的框架結構問題
1.在框架結構設計中,忽視縱向框架設計。根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要求,水平的地震作用應該按照兩個主軸方向的抗側力構件來承擔。但是在一些結構設計中設計人員只對縱向普通的連續(xù)梁進行設計,導致框架中的縱筋配置和梁柱的節(jié)點無法滿足框架抗震的構架要求。因此常出現(xiàn)梁的支座負筋,跨中縱筋配筋配置不足的現(xiàn)象。也就是說,在進行框架結構設計時,設計者要將縱向框架與橫向框架放于同等重要的位置。
2.設計時因為對板受力狀態(tài)認識不全面,或者為了計算方便,簡單的將雙向板按照單向板來進行計算,使得計算假定與實際受力情況不符,從而導致了長方向上配筋過大,短方向上僅按構造配筋,造成了配筋嚴重不足,導致了板出現(xiàn)裂縫。
3.施工圖達不到規(guī)定要求
一些設計人員制作施工圖時,制作圖紙“偷工減料”設計粗糙簡單,漏缺施工圖中應有的大樣圖、系統(tǒng)圖等相關剖視圖;施工圖設計表述不全面,細節(jié)大樣不詳細,不能完全反應工程的全貌;還有一些重要的設計依據(jù)、設計參數(shù)、安全等級、工程類別、耐火等級以及防火校方處理等在設計施工圖總說明中沒有交代清楚或沒有標明。
4.結構設計工作中態(tài)度問題
在現(xiàn)階段由于各級單位設計工作量較大,任務比較繁重,加上甲方要求比較急等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建筑工程的結構設計往往變成了速成品。另外,設計人員的業(yè)務設計水品也是參差不齊,致使建筑工程的結構設計質量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建筑物既要實現(xiàn)其本身的使用價值、商業(yè)價值,還有實現(xiàn)其重要的社會功能。建筑結構設計本身就是一項關乎人民財產安全的大事,與建設單位投資大小以及經濟效益息息相關。因此,進行建筑工程結構設計的設計人員必須要有強大的責任感,應該在設計工作中精心設計,認真負責。不光是為了工作,為了企業(yè),更是為了大家,為了自己。另外,還要求建筑結構設計人員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功底和靈活創(chuàng)新的思維,加強對房屋建筑結構設計中常見問題的探索與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結構設計水平,從而設計出更高水準、更經濟、更合理的建筑結構形式。
四、多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要點
多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過程中要特別注重對基礎、柱、梁、板等部分的設計。
1、基礎部分的設計要點
柱下擴展基礎寬度較寬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采用柱下條基,并應考慮節(jié)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建筑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于3m時,結構工程師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當?shù)鼗休d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地下室底板可不再外伸以利于防水。每隔30~40m設一后澆帶,兩個月后再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設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應力,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減少地震作用對上部結構的影響。在設計過程中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拐鹂p、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連接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墻體基礎一定要分開。新建建筑物基礎不宜深于周嗣已有基礎,如深于原有基礎,其基礎間的凈距應不少于基礎高差的2倍,否則應打抗滑移樁,防止原有建筑的破壞。
2、短柱部分設計要點
在框架結構中,如果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小于等于4或剪跨比小于等于2,那么該柱為短柱。短柱在地震作用下,容易發(fā)生脆性破壞。因為短柱的受剪承載力及變形能力不足,會引起建筑物的嚴重破壞,設計上應盡可能避免。短柱的形成主要有兩種原因:一是由于樓梯間半休息平臺或結構局部錯層造成兩個框架梁之間的框架柱凈高較小引起的;二是填充墻設置不當,造成某層的框架柱兩側一部分無填充墻,一部分有填充墻,無填充墻的柱凈高與柱截面之比往往小于等于4,形成短柱。處理短柱主要是增加柱的抗剪承載力及改善其變形能力,一般采用復合箍筋,箍筋沿全高加密;保證短柱的縱向鋼筋對稱布置.且每側的縱向鋼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的方式處理,也可以采用外包鋼板、配x形鋼筋等方式處理。
3、梁部分的設計要點
梁上有次梁處應附加箍筋和吊筋,采用附加箍筋。附加筋一般要有,但不應絕對。當主次梁截面相差不大,次梁荷載較大時,應加附加筋。當主梁高度很高,次梁截面很小、荷載很小時,如快接近板上附加暗梁,主梁可不加附加筋。當主次梁截面均很大,工藝要求形成的主次深梁,而荷載相對不大,主梁也可不加附加筋。當外部梁跨度相差不大時,梁高宜等高,尤其是外部的框架梁。當梁底距外窗頂尺寸較小時,宜加大梁高做至窗頂。外部框架梁盡量做成外皮與柱外皮平齊。梁也可偏出柱邊一較小尺寸。梁與柱的偏心可大于1/4柱寬,并宜小于1/3柱寬。
4、板部分的設計要點
板的鋼筋宜采用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于200,間距盡量用200。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相連幾個房間的同型號同間距板底鋼筋宜連通。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減系數(shù),將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數(shù)。支承在外圈框架梁上的板負筋不宜過大,否則將對梁產生過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時采用準10@200;否則用準8@200。當厚板與薄板相接時,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慮是適當?shù)?,但厚板就不合適,宜減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非矩形板宜減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室內輕隔墻下一般不應加粗鋼筋:
(一)輕隔墻有可能移位;
(二)板整體受力,應整體提高板的配筋。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多層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要重視框架結構設計的重點問題,及時收集設計過程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在設計過程中,將這些易出現(xiàn)問題的環(huán)節(jié)作為設計的重點,從而盡可能的降低設計中問題的出現(xiàn),提高多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提高建筑物竣工后的使用效果。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多層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brick houses in China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an architectural form. But because the masonry buildings of the brittle material,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is poore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seismic performance, inline often use the architectural layout design, change the structure. Seismic design of the house is application and hygiene, mainly is prevented, and make the building in the small epicenter not bad, the epicenter in repairable, not the epicenter. So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in order to ensure construction project with reasonable seismic capability, engineering the seismic fortification, seismic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must conform to the standard. This articl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multi-storey building structure stability of some common yet overlooked analyzed, points out the errors of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and gives some design Suggestions requirements and construction,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of multilayer house is analyzed.
Keywords: multi-storey building; Structure; stability
中圖分類號:G26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住房建設作為民生重要依據(jù),得到政府和國家高度重視,改革開放后國家更重視人員、資金、技術等投資,使住房條件得到改善。由于人口增長,人民對住房條件需求的提高等因素影響,住房成為消費熱點,為此又產生了住房制度改革,住宅商品化等全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磚混結構的房屋在我國使用最廣泛的一種建筑形式,這是由于磚混結構的房屋建造時取材便利、施工簡單、造價低廉,且施工工期短。
但是磚混結構的房屋存在自身一些缺點,磚混結構房屋的材料和不同組件之間的連接非常脆弱,砌體結構的抗震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進行工程建設時,有必要改善砌體結構的延展性,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一、多層建筑結構的概述
住宅建筑按其層數(shù)分為:低層(1~3層)、多層(4~6層)、中高層(7~9層)、高層(l0層以上)四類。
從80年代開始至今,是我國多層房屋建筑在設計使用及施工建筑等各方面得到迅速發(fā)展的階段,各中等城市以及廣大農村都普遍興起建造以框架結構、磚混結構、磚木結構、加筋砌體等多層建筑。
多層住宅為4~6層高的住宅,借助公共樓梯解決垂直交通,其優(yōu)點在于:①它比低層住宅占地少,比高層住宅建設工期短,一般開工一年內即可竣工;②公攤面積少,無需像高層住宅需要增加公共走道、電梯、高壓水泵等方面的投資,物業(yè)費也較低,整體的性能價格比高;③結構設計成熟,建材可就地大量工業(yè)化、標準化地生產。因此,多層住宅造價較低,售價適中,易于被普通消費者接受。
二、設計失誤對結構穩(wěn)定性的影響
1.多層建筑的基礎
多層房屋建筑無地質詳勘報告,僅僅依據(jù)建設單位口頭或籠統(tǒng)參照附近建筑物的基礎設計資料就進行施工圖設計;采用換土墊層進行軟弱地基處理,不進行換土墊層設計,只憑經驗處置,沒有進行墊層寬度和厚度計算,既不安全,又不經濟。
2.多層建筑的磚混結構房屋中構
造柱兼作承重柱用
在磚混結構中,構造柱不但能夠提高墻體的坑剪能力,而且構造柱與圈梁聯(lián)結在一起,形成對砌體的約束,這對于限制墻體裂縫的開展,維持豎向承載力,提高結構的抗震性能有著重要的作用。
在當前結構設計中,構造柱經常被作為承重柱使用,這種做法使得構造柱提前受力,柱底基礎的抗沖切、抗彎曲及局部承壓強度必然不能滿足要求,降低了構造柱的拉結和約束作用,一旦遭遇地震,構造柱位置因應力集中首先破壞。
3.多層建筑在框架結構設計中,只注意橫向框架而忽視縱向框架
現(xiàn)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要求水平地震作用應按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計算,縱向框架與橫向框架同等重要。一些結構設計者對于非抗震設計,沒有考慮地震的縱向作用,在實際設計中經常出現(xiàn)梁的支座負筋,跨中縱筋及箍筋的配筋置均不足的現(xiàn)象。
4.多層建筑的懸挑梁的梁高選用過小
設計者往往只注意了對梁的強度和傾覆進行驗算,而忽略了對梁撓度的驗算。梁高選用過小,引起梁截面的受壓區(qū)應力過高,梁的延性減小,在豎向地震作用下易發(fā)生脆性破壞,失去承載力。
5.多層建筑的連續(xù)梁按單梁進行設計
這種情況多發(fā)在陽臺邊梁的設計中。由于邊梁上的荷重一般較小,沒有引起設計者的重視,為圖受力分析方便,設計者把實際應為連續(xù)梁的邊梁按簡支梁進行設計,致使邊梁在支座處上部負筋配置量過少,加載后梁支座上部受拉區(qū)出現(xiàn)豎向裂縫,引起梁上的攔板出現(xiàn)豎向裂縫。
三、抗震設計對穩(wěn)定性的影響
1.抗震措施
當前,在抗震設計中,從概念設計、抗震驗算及構造措施等三方面入手,在將抗震與消震(結構延性)結合的基礎上,建立設計地震力與結構延性要求相互影響的雙重設計指標和方法,直至進一步通過一些結構措施(隔震措施,消能減震措施)來減震,即減小結構上的地震作用使得建筑在地震中有良好而經濟的抗震性能是當代抗震設計規(guī)范發(fā)展的方向。而且,強柱弱梁、強剪弱彎和強節(jié)點弱構件在提高結構延性方面的作用己得到普遍的認可。
2.多層建筑的抗震設計理念我國
《建筑抗震規(guī)范》(GB50011-2001)對建筑的抗震設防提出“三水準、兩階段”的要求?!叭疁省奔础靶≌鸩粔?,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對建筑抗震的三個水準設防要求,是通過“兩階段”設計來實現(xiàn)的。第一階段:第一步采用與第一水準烈度相應的地震動參數(shù),先計算出結構在彈性狀態(tài)下的地震作用效應,與風、重力荷載效應組合,并引入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進行構件截面設計,從而滿足第一水準的強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動參數(shù)計算出結構的層間位移角,使其不超過抗震規(guī)范所規(guī)定的限值;同時采用相應的抗震構造措施,保證結構具有足夠的延性、變形能力和塑性耗能,從而自動滿足第二水準的變形要求。第二階段:采用與第三水準相對應的地震動參數(shù),計算出結構(特別是柔弱樓層和抗震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彈塑性層間位移角,使之小于抗震規(guī)范的限值,并采用必要的抗震構造措施,從而滿足第三水準的防倒塌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衛(wèi)東,王勇.淺議多層磚混結構房屋的抗震設計[J].山西建筑,2005.
關鍵詞:民用建筑;多層框架;結構設計;問題;
中圖分類號:TS958文獻標識碼: A
一、計算機輔助設計的結構可能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一)截面積尺寸大小的選擇
尺寸大小的選擇,需要在規(guī)范的要求取值范圍之內進行選擇,還應考慮要使柱和梁的線剛度比值大于1,來應對可能發(fā)生的地震災害時,梁不至于從柱子上脫落下來,也就是節(jié)點處于彈性工作的階段。但是計算機是不可能變通的,很從而造成截面尺寸選擇會偏離實際尺寸的大小,也就是規(guī)范中所要求的“強柱弱梁強節(jié)點“。因此需要對梁,、柱截面尺寸進行調整。首先,部分梁、柱僅為構造配筋。此時,可根據(jù)電算顯示的梁的裂縫寬度和柱的軸壓比大小適當減小梁、柱的截面尺寸再試算。其次,部分梁顯示超筋或裂縫寬度>0.3mm,部分柱的軸壓比超限或配筋率過大。此時,可適當放大此部分梁和柱的截面尺寸,然后再試算。最后,梁和柱的截面尺寸如果適宜的話,可以不進行調整。但是需要進一步對梁和柱的配筋率的大小進行觀察。
(二)框架計算簡圖不合理
多層框架結構,一般用于不帶地下室的,低于8層的樓房,其框架一般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其獨立基礎(也就是地基)埋置較深,并且在地表以下0.05m左右設有我們俗稱的圈梁。以一棟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樓為例,此樓為內類建筑,要蓋在II類場地上,設計層高位3.3m,地基埋深度是4m,基礎(圈梁)高度是0.8m,室內比室外高0.4m如果首層框架鑲嵌在0.05m處基礎拉梁頂面內,那么層高會增加0.05m也就是到3.35m.基礎拉梁的截面、配筋、構造設計都需要考慮防震,這是計算機軟件小易做到的?;A(地基)應力計算以中心柱來計算,顯然有失妥當,原因如下:
1、柱腳彎矩如果按構造來設計拉梁,那么么無法得到平衡;
2、按照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底柱的高度是基礎的頂面到首層樓蓋頂面之間的距離。也就是說將底層的圈梁按照地下一層,連同地上3層,整體按照4層進行框架結構分析計算,當然如果梁上有載荷的話,應將載荷一同考慮進行計算。
解決上面問題,首先需要對框架柱配筋進行調整。地震時作用在框架柱特別是角柱上最大的應力就是扭轉剪力,另外,也要考慮到它會受到雙向彎矩的作用,這與正常上作狀態(tài)受到的雙向偏心受壓狀態(tài)是不同的。對從縱橫兩個方向計算機評估分析,對電算的結果取最大值要根據(jù)一定的比例放大來進行配筋,則配筋需要采用對稱配筋的原則,盡量滿足框架柱承受多種內力合成的強度要求。其次,框架梁裂縫寬度和斜截面配筋的調整??蚣芰旱牡尿炈闩c梁端配筋進行調整,來滿足梁端斜截面“強剪弱彎”的要求:其一,一般影響裂縫寬度因素包括構件混凝土強度的等級與鋼筋的級別,以及直徑改進的相應措施,要放大梁的配筋率或者擴大梁的截面尺寸。其二,梁端攔截面的配筋調整。就是放大梁中受力鋼筋的直徑,同時加大箍筋的直徑尺寸。最后,梁端彎矩進行調整。先調幅后分配力矩,另外理論計算的結果可與調幅系數(shù)直接相乘。
二、民用建筑多層框架結構的設計中的問題及措施
(一)基礎聯(lián)系梁的設計質量問題
基礎聯(lián)系梁在整個多層建筑的框架結構中,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多層建筑的設計要求,做好對基礎聯(lián)系梁的底層柱的長度的計算,即根據(jù)現(xiàn)有的多層建筑的強度設計要求,以及特殊的抗震和剛度要求,對基礎聯(lián)系梁的受力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然后對基礎進行合理的結構設計,以滿足多層建筑的使用要求。另外,由于基礎聯(lián)系梁的施工過程中會使用到大量的混凝土材料的基礎,所以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考慮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性質對于梁體的受力作用的影響,因為樁基基礎在施工的過程中,對于混凝土的澆筑的質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如果澆筑材料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和標準,就會導致在工程的施工過程中受力不均導致的沉降問題的產生,也嚴重的影響了工程的施工質量。所以,有關部門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重視對于擴展基礎的設計,并且實現(xiàn)對于結構中的基本框架的穩(wěn)定性的保持。
(二)結構薄弱層的設計問題
所謂結構薄弱層,就是指在多層建筑的設計過程中,一些強度較弱的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問題,這些位置的特點是在整個多層建筑結構設計的過程中,屬于一些彈性和塑形比較大的位置,所以要重視對這些位置的承載力的設計,即根據(jù)其抗震要求,實現(xiàn)對塑形的有效設計,避免在建筑的使用過程中無法達到理想的突發(fā)地質情況的應對。一般來說,多層建筑的結構的抗震能力的設計為七級,所以在對其薄弱層進行設計的過程中也應該以此為標準進行評價,即對現(xiàn)有的薄弱層的梁柱以及截面進行嚴格的計算和出圖設計,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對結構的規(guī)范深度的掌握,并且根據(jù)地震所產生的剪力,實現(xiàn)對相應的結構位置的加固和加強處理,以更好的應對地震情況下的結構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
(三)框架結構梁的設計問題
多層建筑中的框架結構梁,對于整個框架結構的穩(wěn)定性和強度,以及荷載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對其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的重視框架結構的框架梁的搭接方式的設計,并根據(jù)施工的主梁和次梁之間的結構設計情況,對其相交位置以及相交的形式進行合理設計,以實現(xiàn)對框架結構梁的結構處理。目前在對多層建筑的框架結構梁設計的過程中,常用的設計方法是對腰筋直徑進行加密,以實現(xiàn)對梁體的抗阻力的能力的增強和提高,這樣就可以實現(xiàn)梁體在施工的過程中,通過適當?shù)墓拷钸_到較為理想的抗震能力。另外,還應該注意的是在多層建筑的框架結構梁的設計過程中重視對梁體的高度的控制,目前我國的一些多層建筑的框架梁的設計過程中,梁體的高度同柱寬基本是一致的,這樣無法達到理想的跨度。
(四)框架結構柱的設計問題
多層建筑中的框架結構柱作為一種承重結構,其最大的設計問題體現(xiàn)在沒有能夠實現(xiàn)對地下部分的有效剛度的提升,也就導致了在其施工的過程中,縱筋的根數(shù)達不到理想的強度,因而降低了多層建筑的框架結構的性能。所以,在對現(xiàn)有的多層建筑的框架結構柱的設計進行改進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對箍筋的鋼筋數(shù)量的設計,并且要實現(xiàn)對框架柱的混凝土標號的嚴格控制,因為混凝土作為重要的強度結構形式,對于其箍筋的密度以及縱筋的長度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二、多層建筑框架結構的設計需要注意的要點
(一)盡量避免短柱的出現(xiàn)
所謂短柱,就是在多層建筑的框架結構設計過程中,使用的一些長度較短的梁柱,這種短柱不僅無法實現(xiàn)對既定的結構功能的實現(xiàn),還會導致對于一些荷載力的分散,從而不利于對現(xiàn)有的框架結構進行規(guī)范化的設計,所以在對多層建筑進行框架結構設計的過程中,應該對現(xiàn)有的結構梁柱的長度進行限定。
(二)中心線應該符合規(guī)定
所謂中心線設計,就是在多層建筑的框架結構的設計過程中,根據(jù)框架梁柱的設計結構計算出其結構的中心,并對其中心線的位置進行適當?shù)恼{整,以更好的滿足節(jié)點的平衡。在對多層建筑進行框架中心線設計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生了叫我嚴重的中心線的偏移,就會導致結構的柱寬產生較大的變化,必須要對柱體進行一定的加固處理,從而也會導致結構的不穩(wěn)定,所以應該重視在設計過程中對剪壓比的控制,避免其受彎過程中出現(xiàn)中心線的偏移。
(三)避免砌體墻的出現(xiàn)
所謂避免砌體墻,就是在多層框架結構設計的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對相應的梁柱以及其他構件的使用和組合開實現(xiàn)對結構的穩(wěn)定,而不是依靠本身較為穩(wěn)定和位置較為固定的砌體墻,因為這種墻體在實際的建筑使用過程中,比較容易受到來自外力的破壞,也就導致了在地震或者其他情況下,會首當其沖的收到結構穩(wěn)定性的威脅,所以為了實現(xiàn)對整個框架結構的穩(wěn)定性的保護,盡可能不適用砌體墻作為框架結構的組成部分。因此,此項建筑設計中還存在很多不良因素。以對大量震害建筑狀況分析來看,框架結構中的承重砌體,大都出現(xiàn)比較嚴重的開裂與破壞問題,一些出層頂?shù)臉呛碗娞蓍g,會因為砌體承重墻的原因,出現(xiàn)破壞的現(xiàn)象。因此,在多層框架結構民用建筑設計中,要盡量避免砌體承重墻的出現(xiàn)。
結束語:
總而言之,民用建筑多層框架結構是一個比較復雜的結構系統(tǒng),所以在對建筑進行施工的時候很多方法會出現(xiàn)問題,要想對該問題進行更好的解決,這就要求建筑設計師們時刻學習國外發(fā)達國家先進的設計經驗以及專業(yè)能力,并且在投入設計時應該做到全身心的不存在任何雜念的工作,只有這樣我國的建筑結構設計水平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民用建筑結構設計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文峰. 淺談民用建筑多層框架結構設計[J]. 河南科技,2010,16:256.
[2]任和雄. 多層框架民用建筑結構設計常見的問題[J]. 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3,13:243.
關鍵詞: 多層建筑;混凝土砌塊;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U3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近年來隨著工程項目的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對于工程項目的結構設計、材料選用、工程質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诨炷列⌒涂招钠鰤K所具有的眾多優(yōu)點, 如自重輕、造價低、 砌筑速度快、強度高等, 被廣泛的應用于多層建筑中。此外,多層砌塊在使用過程中能夠降低對環(huán)境的污染、節(jié)能環(huán)保、降低工程造價、縮短工程周期, 被眾多的工程作為墻體施工材料的首選。雖然砌塊建筑結構有很多優(yōu)點,但是在實際工程應用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整體工程質量。以下就多層砌塊建筑結構的應用進行深入分析。
一、工程的基本概況
本文主要結合某住宅建筑小區(qū)工程的具體設計概況進行研究,借以分析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結構在工程中的具體應用,該住宅小區(qū)采用了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結構,進行小區(qū)工程項目共有13棟,下面選取其中較為有代表性7層建筑住宅進行分析和研究:該建筑物整體平面為長,36.77m*10.37m 的矩形,建筑的總體高度為 20.295 米,建筑面積為 2783.1 平方米。建筑物的底層設為庫房,層高為2.4 米, 2到5層為層高2.8米的標準層,頂層設置為閣樓,主開間分別為4.4 m和3.4m。此建筑物的結構墻體采用的是配筋砌塊,這種建構的格局和構造屬于相對合理的建筑結構
1、設計計算
對于多層砌體建筑結構的設計,我們應當堅持概念設計的原則 , 主要涉及到以下幾點:
(1)對多層砌體建筑墻體的高寬比進行有效控制,確保較弱連梁和墻肢長度設計的科學性,因為連梁是抗震設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墻肢破壞受損的抵抗程度;(2)墻肢的設計要以彎曲變形為主,并兼顧到其在屈服后的塑性以及發(fā)展性能,(3)在多層砌塊建筑結構的墻肢內,平鋼筋的配置要嚴格遵守相關設計規(guī)范和原則,以降低墻肢發(fā)生剪切破壞的可能性;(4)為避免墻肢根部的受損程度,在轉角處和墻肢端部要設計塑性發(fā)展區(qū)和約束邊緣構件。以7層的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結構設計為例,在多層配筋砌塊砌體結構的具體設計中,要綜合考慮了配筋混凝土砌塊剪力墻結構的特點,在設計中注意以下幾點:(1)結構布置: 根據(jù)建筑結構的設計方案和具體要求,二道防震縫經過計算確定為每段45m,保證建筑結構平面的勻稱、規(guī)則,類似于現(xiàn)澆剪力墻的結構。開間為4.2、3.9、3.6和3.3 m,雙向剪力墻的分布保持連續(xù)和均勻,豎向與立面的布置非常規(guī)則,層高統(tǒng)一采用2.8 m,建筑結構的剛度沿建筑高度的改變而均勻分布。(2)結構計算: 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結構由于目前還沒有專門的結構計算軟件可供使用,本工程使用的廣廈軟件和 SATWE軟件的相互校核,經實踐證明,計算結果非常類似,具有可操作性。同時,經過計算與分析, 取灌孔混凝土砌塊的彈性模量 E=1700fg=1.9×104MPa,混凝土的彈性模量 E=3.0×104MPa。此外,按照砌體建筑結構的設計要求,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結構的位移和內力可以按彈性方法計算,結構阻尼比為0.05,混凝土結構的內力調整系數(shù)和地震內力調整系數(shù)相同。
2、建筑及節(jié)能設計
按照多層砌體建筑的結構設計的相關要求,尺寸設定為標準的390 mm(長)×190 mm(寬)×190 mm(高),加上10 mm的標準灰縫后,實際的尺寸為400 mm×200 mm×200 mm。所以這種砌塊的合理模數(shù)應該是2 M( M=100 mm),即墻段的豎向與平面尺寸需要是200 mm的倍數(shù),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結構也不例外。這樣設計的好處是,不僅能夠減少現(xiàn)場切割的高質量和異型砌塊的使用數(shù)量,對簡化建筑材料的生產和施工也是非常有幫助的,進而提高了生產工效,有效控制了施工成本,砌塊的高度當按90 mm進行設計時,應當拆除相應位置上的砌體強度,或者采用混凝土將灌孔填實,此外,對于多層砌塊砌體建筑的樓梯和門廳,需要對電管線用的管道井、表盒的位置以及豎向水進行科學設計,并保證表盒安裝后的樓梯及通道的尺寸符合有關規(guī)范要求。
二、混凝土空心砌塊的結構設計
1、構造柱加強的設計 。從構造結構來看,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結構和現(xiàn)澆剪力墻結構存在眾多相似的地方, 特別是在高抗震強度地區(qū),剪力墻結構的邊緣構件則應具有更高的強度。然而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結構在受力地方缺乏加強措施,因為砌塊和灌孔芯柱組成剪力墻體沒有達到應有的抗受強度,所以在安徽省某小區(qū)的試點工程設計中選用了構造柱加強做法。這種做法就是在剪力墻的拐角位置和墻體連接部位布設構造柱來加強邊緣構件的強度,這種加強的方式取代了一般的芯柱做法。
2、過梁和圈梁的結構設計 應依據(jù)模數(shù)具體高度的要求 , 將門窗的過梁和外墻圈梁進行合并設計 。 在進行抗震墻砌體的結構設計應采用連梁設計的方法。在設計時應確保內墻圈梁不小于150 mm的高度范圍,當內墻門、窗洞口小于1800 mm的寬度時,過梁可采用砌塊體進行砌筑,內部合理設置等量的鋼筋。在此工程中 , 地基具備基礎條件不是太強,應適當加強圈梁結構的剛度,并合理計算適當增加圈梁高度和配筋數(shù)量 。
3、抗裂、防震結構設計 在此建筑中,砌塊墻體門窗位置的過梁,應采用預制和支座處局部現(xiàn)澆混凝土的形式,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施工速度和保證了工程整體質量,過梁混凝土預制部分的寬度應大于80 mm,兩端預留鋼筋的長度不應大于150 mm。為增強整體建筑結構和砌體交接處的抗震、抗裂能力,應采用箍筋將甩筋的端部進行焊接,并確保甩筋錨固長度應大于300 mm。 并嚴格保證使用的混凝土高于 C20 的強度 。依據(jù)結構受力學分析,對構造柱和芯柱墻等結構體進行了綜合對比試驗證明加強構造柱和芯柱的結構受力強度得到較大的改善,尤其對于橫墻較少的結構建筑,應將外墻四根支撐柱、大房間四角支撐柱統(tǒng)一設置鋼筋混凝土構造柱進行加強,墻體構造柱位置統(tǒng)一砌成馬牙槎的形式,構造柱旁邊的砌筑孔洞利用混凝土填充灌實,在其它位置采用芯柱進行加強,嚴格確保芯柱之間以及芯柱和構造柱之間的距離,必須符合相關標準的規(guī)定,不應超過2 m的距離,進行抗裂防震設計,可采用采用橫墻承重的結構體系進行加強,在采用橫墻承重的方法時,坡屋面使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時,在依據(jù)合適的距離在適當?shù)奈恢迷O置分隔縫。
4、采用配筋砌體的結構設計。將某一墻段結構由無筋墻體設置為配筋砌體的形式,能極大提高墻段在多層砌體結構抗震檢驗時的不足, 對于烈度高和大開間砌塊的房屋砌塊結構,采用配筋砌塊砌體剪力墻結構,已解決承載力不足和抗震承載力驗算欠缺的問題,并根據(jù)需要將墻體結構的大部分或全部采用配筋砌體,應按《砌體規(guī)范》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設計,將抗震等級設置為四級。
三、結語
本文通過對實際的多層砌塊建筑設計的詳細的分析,客觀地證明了諸多科學合理的設計理念的應用的適用性。 伴隨著國家對新型墻體材料的大力推廣,該類型的建筑結構形式也會初步常態(tài)化,并且該建筑結構形式具有很好的市場推廣前景,對多層建筑以后的結構形式有改良意義,值得我們進行大力推廣與使用。
參考文獻:
1、林艾思多層建筑結構設計處理方法?中國建筑設計論壇?2011(11)
關鍵字:多層鋼筋混凝土;設計要求;問題;框架結構;
中圖分類號: TB21文獻標識碼:A
一、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設計要求
1.1 強柱弱梁節(jié)點設計
隨著近幾年世界各地地震的頻繁發(fā)生,人們在對建筑進行設計時,也更加注重對建筑物抗震作用的設計。建筑師在進行建筑設計時常常需要讓梁端和柱端處于非彈性工作狀態(tài),但這時的節(jié)點則需要處于能夠屈服的彈性工作狀態(tài)。在實施強柱弱梁措施時,要注意對梁端和柱端截面實際抗彎能力增強幅度進行研究和測量,我們要想方設法使柱端截面屈服后的塑性轉動不超過它的轉動能力,這樣才能夠在地震時不會因為出現(xiàn)層側移現(xiàn)象而使柱被壓潰。
頂端縱筋的構造超配程度決定了柱強于梁的幅度,同時柱強于梁的幅度還受結構梁端和柱端塑性鉸內的塑性內力重分布和動力特征變化的影響。我們在做結構時,盡可能使得柱截面的尺寸能夠在建筑承受的范圍內實現(xiàn)最大化,同時要使柱和梁的線剛度的比值在1以上,并且為了增加延性我們還要在規(guī)范要求內控制軸壓比。為了加強柱的配筋結構,我們在對截面的承接力進行驗算時要按照強柱弱梁原則將柱的設計彎矩調整放大。為了避免使梁端縱向受拉鋼筋在地震中屈服階段不能形成塑性鉸或塑性鉸轉移到立柱上,我們要注意合理設計梁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的強度。強柱弱梁節(jié)點設計要注意讓塑性鉸向梁跨內移。
1.2 強剪弱彎設計
我們在對結構進行設計中,要保證梁柱構件具有足夠的延性,其要害是防止構件過早的出現(xiàn)脆性剪切破壞,這就對梁柱的剪跨比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受彎構件剪跨比=a/h0;受壓構件剪跨比=m/Vh0,當框架柱反彎點在層高的范圍時,柱剪跨比=hh/2h0,盡量使柱剪跨比大于等于2,若小于2既為短柱,柱子將發(fā)生以剪切破壞為主的脆性破壞,延性低。
為了保證構件延性防止脆性破壞,我們在設計時要人為加大各承重構件相對于其抗彎能力的抗剪承載,這樣就能夠為部件在結構經歷罕遇地震的過程中以足夠的保證率不出現(xiàn)脆性剪切失效。強剪弱彎要求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中的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梁注意抗剪驗算和構造,使其滿足相關規(guī)范要求。
二、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
2.1 獨立基礎設計的荷載取值
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的基礎形式多采用的是柱下獨立基礎?;A結構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是合理地選取荷載設計值,我們在實際基礎設計工作中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當?shù)鼗饕芰臃秶鷥炔淮嬖谲浫跽承酝翆?,八層以下且高度不超過二十五米的一般框架房屋或基礎荷載相當?shù)亩鄬涌蚣軓S房,可以不要求對天然地基和基礎的抗震承載力驗算同時要對風荷載的影響進行忽略。第二種情況是對于獨立基礎的設計,在計算基礎頂面上的外荷載時不考慮剪力設計值,只取軸力設計值或只取軸力設計和彎矩設計值。但是在實際工程進行時這些設計結果都會導致基礎尺寸偏小、配筋偏少,為了保持基礎本身及其上部結構的安全我們在涉及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的整體計算分析中要讓軸力設計值、彎矩設計值和剪力設計值共同作用于柱腳,并且要輸入風荷載。
2.2 基礎拉梁層計算模型的選定
用電算程序進行框架整體計算時,如果基礎拉梁層無樓板那么樓板厚度應取0,這時要用總綱分析方法進行分析計算并定義彈性節(jié)點。當房屋平面不規(guī)則時,不用采用總綱分析,但是雖然樓板厚度要取0,彈性節(jié)點也定義,設計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程序分析時自動按剛性樓面假定進行計算與實際情況不符。
2.3 結構的抗震等級
在工程設計中,民用住宅、辦公樓及一般工業(yè)建筑按其抗震設防分類屬于丙類建筑,這類建筑,其地震作用要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計算;電訊、交通、能源、消防和醫(yī)療等類建筑以及大型體育場館、大型零售商場等公共建筑大部分屬于乙類建筑,這類建筑,大多數(shù)情況下,當抗震設防烈度為Ⅵ~Ⅷ度時,抗震措施應符合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I度的要求,例如:位于Ⅷ度地震區(qū)的乙類建筑,應按Ⅸ度由《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表6.1.2確定其抗震等級為一級;當Ⅷ度乙類建筑的高度超過表6.1.2規(guī)定的范圍時,還應經專門研究,采取比一級抗震等級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2.4 地震力的振型組合數(shù)
對多層建筑,當不考慮扭轉耦聯(lián)計算時,地震力的振型組合數(shù)至少要取三,當振型數(shù)多于三時,不應多于層數(shù)但宜取三的倍數(shù);當房屋層數(shù)小于等于二時,振型數(shù)可取層數(shù)。不規(guī)則的結構考慮扭轉耦聯(lián)時,對于一些層數(shù)較高的建筑,它們的振型數(shù)應取大于九:對于一些結構層數(shù)較多或結構剛度突變較大的建筑其振型數(shù)也應多取。倘若結構有轉換層、頂部有小塔樓、多塔結構等,振型數(shù)應取不多于十二層房屋或房屋層數(shù)的三倍尚可,只有當定義彈性樓板,且采用總剛分析,必要時振型數(shù)才可以取得較少。《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指出,合適的振型個數(shù)一般可以取振型參與質量達到總質量的百分之九十所需的振型數(shù)。許多電算程序已可以很方便地輸出這種參與質量的比值。有些設計人員不大重視電算程序使用手冊的應用,選取振型數(shù)時比較隨意,這是應當改進的。此外,對于耦聯(lián)計算,可在必要時補充非耦聯(lián)計算。
三、框架計算簡圖問題及處理措施
當無地下室的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獨立基礎埋置較深,在-0.06m左右設有基礎拉梁時,應將基礎拉梁按一層輸入。以某辦公樓為例,該項目為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丙類建筑,建筑場地為Ⅱ類;層高為3.6m,基礎埋深4.0m,基礎高度0,8m.室內外高差為0.3m。根據(jù)《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6.1.2條,在8度地震區(qū)該工程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二級。有的設計者按3層框架房屋計算,首層層高取為3.56m,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6m處的基礎拉梁頂面;基礎拉梁的斷面和配筋按構造設計;基礎按中心受壓計算。顯然,選取這樣的計算簡圖是不妥當?shù)?。因為,第一,按構造設計的拉梁無法平衡柱腳彎矩;第二,《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以下簡稱《混凝土規(guī)范》第7.3.1l條規(guī)定.框架結構的底層柱的高度應取基礎頂面至一層樓蓋頂面的高度。工程的設計經驗表明,這樣的框架結構宜按4層進行整體分析計算,即將基礎拉梁層按一層輸入,拉梁上如有作用的荷載。應將荷載一并輸入。這樣.計算簡圖的首層層高為H1 =4-0.8-0.06=3.14m,2層層高3.66m,3、4層層高3.6m。根據(jù)《抗震設計規(guī)范》第6.2.3條,框架拄底層柱腳彎矩設計值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1.25。當設拉梁層時,一般情況下,要比較底層柱的配筋是由基礎頂面處的截面控制還是由基礎拉梁頂面處的截面控制??紤]到地基土的約束作用,在進行電算程序(指PKPM中SATWE)的總信息輸人中,可填寫地下層數(shù)為1,在復算一次。按兩次計算結果的包絡圖進行框架結構底層柱的配筋。
四、結束語
本文主要闡述了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設計要求和多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但是我們在實際工程中可能會遇到更多問題,對于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我們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設計多層框架結構,建筑設計師應首先判斷結構方案的可行性,對可能碰到的問題,應該提前采取措施予以解決,對所有計算結果設計師要進行認真分析、判斷,確準準確無誤后方可應用于實際工程,以避免出現(xiàn)危機情況時給我們生命或財產安全帶來隱患。
參考文獻
[1] 李二平,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房屋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城市建筑理論研究,2011.03
關鍵詞:多層建筑;異形柱的計算;結構設計;梁柱節(jié)點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al-shaped column frame with rectangle columns frame structure in the design of the difference, and the design of special-shaped column frame structure on certain issu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 to carry on the discussion,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 and peer exchange.
Key words:Multilayer building Special shaped column calculationStructure design Beam column joints
中圖分類號:TU972+.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現(xiàn)如今,人們對房屋平面與空間布置的要求越來越高 ,跟隨著對建筑設計布局也有了新的要求。普通框架結構的露梁露柱對建筑平面與空間的分隔會直接影響到室內家具的布置及空間的使用,故越來越不能被房屋使用者所接納。有一種全新的結構體系為異形柱框架結構,它能解決普通矩形柱框架結構在房間內露柱造成的使用上不便的問題,其使用面積將會相應增加,同時也可解決磚混結構超高和大開間要求存在的技術問題,故被大多建筑師推廣并應用。
1異形柱結構特點
1.1“一”形截面柱及“Z”形截面柱
在《規(guī)范》中未采用“一”形截面柱及“Z”形截面柱。 “一”形柱正截面承載力方面兩主軸方向抗彎能力相差甚大,不論是在風荷載作用下還是在地震作用下結構中的柱一般都是受到兩個方向的彎矩同時作用,其受力后果可想而知;同時“一”形柱在雙向剪力作用下性能也不好,由《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柱雙向受剪承載力計算公式可知,柱截面相鄰兩邊邊長相差越多,其斜向受剪承載力越低 。“Z”形截面柱與“一”形截面柱類似,即兩主軸方向抗彎能力相差甚大。
在工程設計中應避免采用“一”字形截面柱,可采用部分普通矩形截面柱代替。而對于工程中經常遇到需要做“Z”形柱的情況,在設計計算時較好的方法是在PMCAD 輸入時將其按兩個“L”形柱來輸入并進行內力及配筋計算。因為“Z”形柱受力較大時易在中間肢劈開,劈開后(極限狀態(tài))其受力接近于兩個“L”形柱,按兩個“L”形柱處理較為合理。
1.2 異形柱各肢肢長
異形柱各肢肢長,可能相等 ,或不相等 ,但是提倡采用等肢異形柱。 抗震設計時宜采用等肢異形柱,當不得不采用不等肢異形柱時,柱兩肢的肢高比不宜超過 1.6,大于 50 mm。為編制江蘇省地方標準(DB32/512-2002)東南大學進行的肢高不等的試件雙向受剪試驗表明,當異形截面柱兩肢肢高相近時,其受剪承載力亦大致服從梅花瓣形規(guī)律,但當兩肢肢高相差較大時,則服從橢圓規(guī)律。 因此,具有一定的翼緣也是保證異形柱抵御斜向受剪破壞能力的需要。
1.3 異形柱截面的肢高肢厚比
在《規(guī)范》中指出異形柱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不大于4。 研究表明,即使是同一種異型截面柱,當柱截面肢高肢厚比不同時,柱的性能會出現(xiàn)不同的差異,若異形柱截面各肢的肢高肢厚比控制在不大于4 的范圍,則異形柱在偏心受壓狀態(tài)下的應變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其力學性能符合柱的特性。需要指出的是,當截面肢高肢厚比在5~8 范圍時,根據(jù)現(xiàn)行行業(yè)標準《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的有關規(guī)定,此時應劃分為短肢剪力墻進行設計。
2異形柱計算
受力性能、抗震性能與矩形柱結構的不同是由異形柱結構自身的特點決定的。由于異形柱截面不對稱,在水平力作用下產生的雙向偏心受壓給承載力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因此,對異形柱結構應按空間體系考慮,宜優(yōu)先采用具有異形柱單元的計算程序進行內力與位移分析。因異形柱和剪力墻受力不同,所以計算時不應將異形柱按剪力墻建模計算。當采用不具有異形柱單元的空間分析程序(如TBSA 5.0)計算異形柱結構時,可按薄壁桿件模型進行內力分析。
對異形柱框架結構,一般宜按剛度等效折算成普通框架進行內力與位移分析。當剛度相等時,矩形柱比異形柱的截面面積大。一般,比值(A矩/A異)約在1.10-1.30之間。因此,用矩形柱替換后計算出的軸壓比數(shù)值不能直接應用于異形柱,建議用比值(A矩/A異)對軸壓比計算值加以放大后再用于異形柱。 3異形柱設計
3.1 縱筋的布置
對“L”形、“T”形和“十”字形截面雙向偏心受壓柱截面上的應變及應力分析表明:在不同的彎矩作用方向角時,截面任一肢端部的鋼筋均可能受力最大,為適應彎矩作用方向角的任意性,縱向受力鋼筋宜采用相同直徑;當軸壓比較大 ,受壓破壞時,在諸多彎矩作用方向角情形,內折角處鋼筋的壓應變可達到甚至超過屈服應變,受力也很大,同時還考慮此處應力集中的不利影響,所以內折角處也應設置相同直徑的縱向受力鋼筋。
異形柱肢厚有限,當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太大 (d>25 mm),會造成粘結強度不足及節(jié)點核心區(qū)鋼筋的設置的困難。當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太小時(d
3.2 縱筋的配筋率
異形柱肢端的配筋百分率按異形柱全截面面積計算。異形柱肢厚有限,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的粘結強度較差,因此將縱向受力鋼筋的總配筋率由對矩形柱不大于5%降為不應大于4%(非抗震設計 )和 3%(抗震設計 ),以減少粘結破壞和節(jié)點處鋼筋設置的困難。
3.3 梁柱節(jié)點
節(jié)點是框架的梁柱相交區(qū),需要承受上層柱柱端及本層梁梁端傳來的荷載并有效地傳遞到下柱中去。從而作用于節(jié)點區(qū)的邊界力-外力是梁端和柱端的彎矩 、剪力 、軸力有時甚至還有扭矩。因此,節(jié)點核心區(qū)處于十分復雜的受力狀態(tài)。而對于異形柱框架梁柱節(jié)點,則還有另一正交外伸柱肢對核心區(qū)受剪作用的影響,更為錯綜復雜。
試驗研究和計算分析表明,節(jié)點是異形柱框架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其受剪承載力遠低于截面面積相同的矩形柱框架梁柱節(jié)點。為確保安全,《規(guī)范》中要求,異形柱框架應進行梁柱節(jié)點核心區(qū)受剪承載力計算,同時應滿足相應的構造規(guī)定。
研究表明,梁端和柱端的彎矩、剪力、軸力、扭矩是通過鋼筋受拉及受壓傳遞到節(jié)點區(qū)的,通過混凝土受壓的力的傳遞,較易實現(xiàn),但通過鋼筋受拉及受壓的力的傳遞,則必須依賴梁柱的縱向受力鋼筋的可靠錨固和粘結才能實現(xiàn)。所以保證梁柱縱向受力鋼筋在節(jié)點核心區(qū)中的可靠錨固和粘結分外重要。
4工程實例
某市住宅樓長28.3 m,寬 12.9 m,建筑面積 1 015 m2左右,住宅4 層 ,層高 3.0 m,最大建筑高度為 15.4 m。 該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為7 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為 0.10g,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二組,場地類別為三類。 采用異形柱框架結構,異形柱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 采用 SATWE 程序分析,各層間位移角見圖1,滿足規(guī)范對層間位移的規(guī)定;同時重視抗震概念設計,加強構造措施。 目前已竣工驗收交付使用 ,經觀察結構整體狀況良好。
5結術語
異形柱框架結構樓板在框架整體協(xié)同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較矩形柱框架結構強,故建議采用整體現(xiàn)澆樓面結構,在樓梯間及開較大洞口部位設置矩形柱,角柱為異形柱時角柱邊樓板不宜開洞。對結構薄弱部位的樓板還應加厚并配置雙層鋼筋。
參考文獻
[1] 孫超,姚堯.淺析異形柱框架結構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J].山西建筑,2010,(13).
[2] 楊紀紅.有抗震要求的多層住宅異形柱框架結構設計及優(yōu)化措施分析探討[J].中外建筑,2010,(04).
關鍵詞:多層建筑;框架結構;結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U318文獻標識碼: A
一、多層框架房屋地基基礎設計要點
(一)要正確地閱讀和使用地質報告。熟悉勘察報告的主要內容,了解勘察結論和計算指標的可靠程度,進而判斷報告中的建議對該項工程的適用性。這里,要把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與擬建建筑物的具體情況和要求聯(lián)系起來進行綜合分析。
(二)在滿足承載力和變形的基本要求下,盡量采用比較經濟的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地基持力層的選擇應從地基基礎和上部結構的整體性出發(fā),綜合考慮場地土層的分布情況及穩(wěn)定性,土層的物理力學性質,建筑物的體型、結構類型和荷載性質與大小,還要考慮地下水的影響。
(三)多層房屋一般采用條形基礎或獨立基礎。一般先由地基承載力和變形確定基礎底面尺寸,然后再進行基礎截面設計驗算?;A高度由混凝土抗沖切和剪切條件確定,基礎配筋則由基礎驗算截面的抗彎能力確定。除滿足計算要求以外,還要滿足一些規(guī)范規(guī)定的構造要求。要注意的是,在確定基礎底面尺寸或計算基礎沉降時,應考慮設計地面以下基礎及其上覆土重力的作用;而在進行基礎截面設計中,應采用不計基礎與上覆土重力作用時的地基凈反力進行計算。
(四)在地基處理時,要針對地質報告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選用合適的地基處理方法。要特別注意所選的方法必須符合土力學的基本原理和重視當?shù)氐膶嶋H工程經驗。要有長期荷載重心和基礎形心盡量相重合的概念。要有基礎整體性的概念,通過增設基礎連系梁和基礎圈梁等措施來保證。
二、多層建筑框架結構配筋設計的要點
(一)框架柱配筋的調整
框架柱的配筋率一般都很低,有時電算結果為構造配筋,但是實際工程中均不會按此配筋,因為在地震作用下的框架柱,尤其是角柱,所受的扭轉剪力最大,同時又受雙向彎矩作用,而橫梁的約束又較小,工作狀態(tài)下又處于雙向偏心受壓狀態(tài),所以其震害重于內柱,對于質量分布不均勻的框架尤為明顯,因此應選擇最不利的方向進行框架計算,另外也可分別從縱、橫兩個方向計算后比較同一側面的配筋,取其較大值,并采用對稱配筋的原則,為了滿足框架柱在多種內力組合作用下其強度要求,在配筋計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角柱、邊柱及抗震墻端柱在地震作用組合下會產生偏心受拉時,其柱內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大25%;框架柱的配筋可放大1.2~1.6倍,其中角柱1.4倍,邊柱1.3倍,中柱1.2倍;框架柱的箍筋形式應選用菱形或井字形,以增強箍筋對混凝土的約束;對于二、三級框架的底層柱底和底部加強部位縱筋宜采用焊接,且當柱縱向鋼筋的總配筋率超過3%時,箍筋的直徑不應小于8,并應焊接。
另外多層框架電算時常不考慮溫度應力和基礎的不均勻沉降,當多層框架水平尺寸和垂直尺寸較大以及地基軟弱土層較厚或地基土質不均勻時,可以適當放大框架柱的配筋,且宜在縱、橫兩個方向設置基礎梁,其配筋不宜按構造設置,應按框架梁進行設計,并按規(guī)范要求設置箍筋加密區(qū)。
(二)框架外挑梁配筋
由于占地面積的限制、使用功能的要求或結構上的原因,工程上常在框架的梁端設計挑梁。由于框架梁的荷載與外挑梁的實際荷載值不同,因而框架梁與外挑梁的斷面尺寸會有所不同,而有的設計人員在繪圖時只是將框架梁上的某些主筋向外挑梁延伸了事,殊不知有些主筋根本無法伸進挑梁,這些差錯一般在施工時才會暴露出來,但為時已晚,許多鋼筋已截斷成型,這不僅影響了施工進度,而且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蚣芰和馓袅合鲁TO置鋼筋混凝土柱。在柱的內力和配筋計算中,有些設計人員對其受力概念不清,誤認為此為構造柱,并且其配筋為構造配筋,懸臂梁也未按計算配筋,這樣有可能導致水平荷載作用下承載力不足,為事故的發(fā)生埋下隱患。
(三)框架邊柱柱頂配筋
對于框架結構的高層建筑,水平荷載對結構的傾覆力矩以及由此在豎向構件中所引起的軸力與建筑高度的平方成正比;頂點位移與建筑高度的4次方成正比。水平荷載是結構設計中的控制因素。框架頂
層的風荷載較大,而屋面結構荷重傳給邊柱的軸向總力比樓層邊柱總力要小,顯然柱頂有大偏心問題,頂層邊柱節(jié)點出現(xiàn)軸向力對截面重心的偏心距大于0.5倍的柱截面高度。根據(jù)框架結構的構造要求,橫梁上部鋼筋應全部伸人柱內,且伸過橫梁下邊;柱內一部分鋼筋伸到頂端,另一部分鋼筋伸到橫梁內,其根數(shù)依據(jù)計算確定且不少于2根。設計人員在圖中經常容易將邊柱柱角的鋼筋彎入梁內,對這類問題,缺乏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不易立即發(fā)現(xiàn),而要等施工時才會察覺。問題的癥結在于柱寬大于梁寬,柱角的縱筋要完全伸人梁內是辦不到的,對這種差錯應引起設計人員的重視。
三、樓板開大洞結構計算注意問題
樓板開洞的結構比較普通,如果開洞面積大于該層樓面面積30%,就屬于平面不規(guī)則了,計算時必須進行處理以PKPM軟件為例來說,TAT和SAT、IVE分別采用了兩種方式進行處理。TAT軟件是將無樓板的節(jié)點定義為彈性節(jié)點,也就是表明該節(jié)點不受剮性樓板假定的限制,其平動自由度獨立(在這里所指的節(jié)點為梁柱交點);SAT—WE軟件是將所有樓板定義為彈IS膜,由軟件真實地計算樓板的平面內剛度,忽略樓板的片面外剛度。
建議如果某層洞口面積大于樓層面積的30%以上時,應將全樓所有樓板定義為彈性膜比較符合實際,也可以將該層洞口邊緣節(jié)點定義為彈性節(jié)點(即不考慮樓板的剛度);如果屋面為剛網架時,應輸入~板厚,定義為彈性膜。真實計算樓板的平面內剛度,比較符合實際。在正確定義了彈性節(jié)點或彈性膜后,在后續(xù)計算中必須采用總剛計算法,否則側剛度計算法仍按剛性樓板計算結構內力和配筋,計算時應特別注意這一點。
四、在多層框架抗震設計要點
為滿足抗震規(guī)范要求的“梁鉸型”側移框架,在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
1、在進行框架內分析時,梁的剛度取值應客觀、準確。當不易取準時,寧可取值略大些,且勿偏小。由于非地震區(qū)的設計習慣影響,在進行框架的內力分析時,往往易使梁的剛度取值偏小,導致內力分析時,梁剛度取值偏低。對此,過去的習慣認識介偏于安全的,只是多用一點材料。在實際中,我們通過對框架計算結果的分析比較,認識到,內力分析時梁剛度取值低,在垂直荷載作用下,對框架邊節(jié)點、將使梁端負彎矩的計算結果比實際偏大;對中間節(jié)點,也會使跨度大的一側的梁端負彎矩配筋量偏大。這樣一來導致了梁端負率矩配筋量偏大,抗彎安全儲備偏高,對于地震區(qū)的設計,將影響梁端鉸的優(yōu)先產生,影響框架的延性,是與設計的初衷相悖的。大震時,可能導致其余部位優(yōu)先成鉸,是抗震設計中不可忽視的不安全因素,再者,由于梁端抗彎能力的偏高,可能導致抗剪強度反而偏低。達不到強剪弱彎的要求,易產生剪切形脆性破壞.這也是抗震設計中應盡量避免的。鑒于上述討論,可以看出,在計算時,梁剛度取值比實際偏低,對抗震設計可能存在潛在不安全因素。
2、在進行框架配筋時,梁端負筋寧低勿高。在我們已往的設計中,進行實際配筋時,習慣上略高于計算值,這在設計中是允許的。但在地震區(qū),對梁端負筋,為保證梁端朔性鉸的及時出現(xiàn),必須改變以往的作法,在我們設計的一些工程中,遵循的原則是梁端負筋配置量正好或略低于需要量,而跨中配筋略為放寬點,再則,對多層框架,為施工和用料方便,往往將幾層配筋相差在±5%以內的梁合為一種配筋,對此,如全按大者配置,會影響某些層的“梁鉸型”。對此,我們的作法是:梁端負筋隨小者配置,跨中鋼盤隨大者再略放寬配置。如此,即保證了強度要求,又滿足了“鉸梁型”的要求。三則,在施工中進行材料代換時,對梁鉸負筋應切實注意,決不可因代換而增加配置量。
參考文獻
關鍵字:框架結構;設計;柱
TB482.2
在現(xiàn)代建筑設計中,框架結構內力的分析計算大多都是通過計算機中的有關專業(yè)軟件來完成的,然而,不乏有些設計人員一味盲目的利用計算機,而不對其計算結果進行驗證是否合理可用,導致設計中各種問題的出現(xiàn),這就破壞了建筑設計的安全性原則。本文針對多層框架電算結果中的梁、柱的配筋調整和設計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解決或者改進方案。
1 截面尺寸的選擇
梁和柱的橫截面積的選定是整個框架結構設計的基礎,其選擇在滿足有關規(guī)范的設計要求的同時還應該考慮抗震作用,這就要求柱的線剛度比梁的線剛度要大,目的是在地震發(fā)生之時,當梁的一頭鋼筋屈服混凝土被壓碎形成塑性鉸時,柱端處于非彈性工作狀態(tài)而沒有屈服,節(jié)點仍然處于彈性工作階段,從而避免結構在地震時脆性斷裂。
2 框架計算簡圖不合理
當結構沒有地下室的時候,其基礎比較深,并且在0.05米左右設置有獨立基礎拉梁時,應該將基礎拉梁按層1輸入。
以某學生宿舍樓為例,此建筑為3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教學樓類型為丙,教學樓地為ll類:教學樓每層的高度為 3.3米,基礎埋深4.0米,基礎高度0.8米,室內外高差0.45米。根據(jù)《抗震規(guī)范》第6.12條,在8度地震區(qū)該工程框架結構的抗震等級為二級。設計人員將該教學樓按3層框架結構計算,一層高度按3.3+0.05=3.35米計算,即假定框架房屋嵌固在0.05米處的基礎拉梁頂面、基礎拉梁的斷面和配筋作為構造設計,并將基礎按中心受壓計算。這種計算簡圖是不合理的。首先,將獨立基礎的拉梁按照結構設計易使柱腳彎矩失衡。其次,這種設計違背了有關規(guī)范的“框架結構底柱的高度應取基礎頂面至首層樓蓋頂面的高度”的規(guī)定。而合理的設計則應該將該教學樓按4層框架結構計算,即基礎拉梁劃分為一層進行單獨計算,若拉梁負荷,在計算機軟件中要對其進行輸入。計算剪力的一層層高應為4-0.8-0.05=3.15米,層2層高應為3.35米,層3、4層高為3.3米。在設有拉梁層時,底層柱的配筋通常按照基礎頂面處的截面和基礎拉梁頂面處的截面中對配筋要求較高的進行設計。
3 框架柱配筋的調整
通??蚣苤呐浣盥时容^低,在用計算機有關軟件進行計算時甚至會出現(xiàn)按照最小配筋率配筋的情況,而在工程中配筋一般不會采用這種方法。由于地震作用下的腳柱在受較大的扭轉剪力的同時還受到正負彎矩作用,加上橫梁沒有較大的約束,且其一般為雙向偏心受力,因此它在地震作用下比內柱更容易遭到破壞,這種情況在質量分布不對稱的框架結構中更為突出,所以在對框架配筋計算時,要選取最不利的方向進行保守計算從而保證結構每個部分都能滿足抗震要求。此外,對同一側面可從縱橫兩個方向計算,選用計算結果中配筋率較高的并依據(jù)對稱配筋的原則對框架柱進行配筋。為了滿足框架柱在多種內力組合作用下其強度要求,在配筋計算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 如果角柱、邊柱和抗震墻端柱在地震中會出現(xiàn)由受力不均引起的偏心受壓的現(xiàn)象,則柱內縱筋的總截面面積設計值要比計算值增大1/4,角柱的配筋可增大至計算值的1.4倍,邊柱可增大至計算值的1.3倍,中柱增大至計算值的1.2倍。用菱形或者井字形的箍筋對框架柱進行箍定來增大對混凝土的約束。
② 由于在使用計算機專業(yè)軟件對多層框架進行計算的時候通常都會忽略溫度應力和基礎的不均勻沉降的影響,所以當框架結構長度和高度值都比較大的時候,或者是建筑地基中剛性很小的軟弱層過厚時,也或者是地基土質不均勻時,應該對框架柱的配筋適當?shù)脑龃?,以保證結構剛性。
4 框架梁裂縫寬度、斜截面配筋調整
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需對配筋效果進行裂縫寬度的驗算和滿足梁端斜截面“強剪弱彎”條件下的梁端配筋調整。
4.1 影響裂縫寬度的因素和調整的辦法
在實際工程中,設計人員往往不重視對框架梁裂縫寬度的驗算,從而導致結構設計不合理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對裂縫寬度的影響主要在于建筑框架結構所使用的混凝土和鋼筋的質量級別。混凝土和鋼筋的強度是相互依賴的,所以對于一般的混凝土構件,提高混凝土的等級并不能有效的減小裂縫寬度,通常減小裂縫寬度的方法是增大梁的配筋率或者增大其截面面積。此外,在使用計算機有關專業(yè)軟件進行計算時,恒荷載和活荷載由于性質不同需在計算時加以區(qū)分,以保證工程圖有效可用。
4.2 梁端斜面的配筋調整
框架梁端的設計必須達到有關抗震規(guī)范的要求。對梁端斜面進行配筋調整方法有如下幾種:①對結構中用來抵抗負彎矩的鋼筋不進行放大,而對用于將多肢的箍筋架起來的并且承重的跨中受力鋼筋可增大10%-30%。②梁端的箍筋使用比計算結果粗2毫米的鋼筋。③避免在框架支座處使用彎起鋼筋。
4.3在電算中合理、準確運用彎矩的調幅
根據(jù)整體彈性內力、構件塑性設計原理對豎向荷載下框架梁端負彎矩進行適當降低,在滿足安全的前提下人為控制內力重分布以達到設計要求,但是在豎向調幅之后,需將由水平荷載產生的梁彎矩疊加,疊加計算中無論是先進行彎矩調幅還是先進行力矩分配都是可行的。
5 框架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其他問題
整個框架結構中應使用同一種的結構類型進行設計,任何部位都不允許摻雜其他的結構類型,以磚墻承重結構為例,倘若框架結構中摻雜有磚墻結構,則由于磚墻結構本身的剛性會破壞框架結構的柔韌性,導致內部結構的失調,從而影響整個工程的質量。
在建筑施工中,有時需要對建筑房屋的頂棚進行裝修,此時為了減小工程的資金投入,框架柱間的填充墻通常距離屋頂有一段距離,這就形成了短柱。短柱的形成對建筑結構是十分不利的,但是在電算時,計算機是不能區(qū)分辨別的,這就要求設計人員人為設計:①最大限度的降低樓層對短柱的約束,如降低相連梁的高度、梁與柱采用鉸接等;②進行箍筋加密設計,短柱的任意兩根箍筋間的距離都不能超過l00毫米,同時加密柱的縱向配筋③選用諸如螺旋箍筋、復合螺旋箍筋、雙螺旋箍筋等效果較好的箍筋類型。
在建筑由于自身需求不得不出現(xiàn)框架梁外挑的情況下,梁下需構建鋼筋混凝土柱。在以往的設計中,很多設計人員都將此柱作為構造柱來進行構造配筋,這樣是不合理的。由于此構件在工作狀態(tài)下是局部受力,為偏心受壓,對于此柱應作為豎向構件參與結構的整體分析,并且柱與梁端交接處應按框架梁、柱的節(jié)點處理。
6 結語
在對民用建筑多層框架結構進行設計時,設計人員不能一味的使用計算機,在使用計算機的基礎上,要結合自身的實踐經驗考慮設計是否合理,對不合理之處應做出人為的修改更正,從而設計出質量更好更符合建筑設計規(guī)范的建筑。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02: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陳風楊,趙琳.工程建筑抗震.東南大學出版社,1991
關鍵詞:多層框架結構 加固補強 粘鋼 加大截面
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現(xiàn)有多層框架結構,在梁柱、部分樓板以及剪力墻等部位出現(xiàn)很多裂縫或者是破損的情況,需要采取一定的加固措施來保證建筑結構使用的安全性。
1 工程概況
該工程全框架結構地上6層,地下1層。由于某些特定原因該工程施工到第四層的時候停工,期間相隔兩年時間,防護措施不到位?,F(xiàn)在準備重新開工,業(yè)主提出兩層西南角增設衛(wèi)生間、軸外雨棚板面能放置4只3匹空調室外柜機。二層局部結構如圖1。施工之前進行相關檢測發(fā)現(xiàn),混凝土強度基本符合規(guī)范要求,然而在2層、3層結構的部分梁底面出現(xiàn)了0.5~1mm間距不等的細小裂紋,結構存在著混凝土震搗不實,有脹模和跑模,還有局部鋼筋外露,有著銹蝕等現(xiàn)象,配筋也沒有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進行。
2 加固設計
在該工程中所采取的加固措施因部位不同而不同,本工程的加固處理主要有一般梁KL1,2,3、懸挑梁XL2以及柱KZ1錯位的加固處理:
2.1 梁的加固處理
對于KL1,2梁底部采取粘鋼處理,須確保粘貼鋼
板端部的錨固質量。錨固一般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在自身的端部進行錨固,另外一種是將其他構件與粘貼鋼板端部錨固在一起。對梁的兩端都布置箍板來加強錨固,不僅能起到錨固作用,還能使得梁端的抗剪能力有所提高。在加強錨固的同時,還需要將抗剪箍板增設在主次梁的交接處,同時配置少量的附加箍筋。對于梁上部的粘鋼加固,需要在沒有足夠負彎矩筋的部位采取粘鋼加固的措施,而在有柱子的情況下采取別的處理措施。KL3梁側面粘貼鋼板的加固處理,這部分的處理比較困難,因為這個時候墻體已經建筑完成,為了能夠不破壞已施工完成的墻體,對于這部分的梁體采用了圖2的加固方法來對側面進行粘鋼。
衛(wèi)生間隔墻板底L1,2梁,設計采用了15#槽鋼,且沿長用φ10@500膨脹螺栓與現(xiàn)澆樓板緊固,保證了其側向剛度穩(wěn)定;梁端用了4顆φ14膨脹螺栓分別植入在KL1,2梁上。
2.2 懸挑梁的加固處理
懸挑梁XL2荷載增加也需要進行加固處理,而這部分的加固處理不能采用梁上部的處理方法,因為這會出現(xiàn)超筋的情況。通過進行計算分析,為了改變其受力情況來進行加固,可以采取加腋方法來加固,其中鋼筋要與原梁柱進行錨固處理,最適合的方法就是鉆孔植筋方法,下圖3是具體的處理方法及尺寸情況。
2.3 柱“爛根”、錯位的加固處理
在框架底層中柱KZ1的柱腳(±0.00米)處堆有部分建筑垃圾及雜質,這個部位的混凝土略顯酥松,還有部分鋼筋外露且出現(xiàn)銹蝕,縱筋不貫通,柱截面還有上下錯位的情況。為了能夠保證施工的便利性及保證加固質量,需進行柱截面的加固。具體措施是先將柱根周圍疏松的混凝土清除掉,在露出主縱筋后配以同原框架柱的鋼筋,之后再澆水濕潤,構件表面無明水情況下,澆筑高出原混凝土一個強度等級的新混凝土。在新澆筑的混凝土中插入接長的鋼筋,柱下端采用化學植筋,上端采用焊接連接,鋼筋的錨固長度要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
3 加固后的結構驗算
在采取加固措施后,為保證加固后的框架結構滿足強度要求,需要進行驗算。具體的驗算方法也因部位及方法不同而不同,如果采取的是增大截面的方法進行加固,驗算的時候必須要按照加固后的尺寸來進行驗算;如果采用的是粘鋼加固的方法來進行加固,驗算的時候必須要堅持剛度等效的原則,具體驗算方程見公式(1),如果是采用碳纖維布來進行加固,其在剛度方面的提高必須要忽略掉,驗算還采用原來的尺寸來進行,混凝土強度的驗算公式按照公式(2)來進行,沒有采取加固措施的構件按原來的尺寸進行驗算。其中公式(1)由公式(3)、(4)推導出,(2)~(4)均出自混凝土的相關規(guī)范。
4 加固施工
4.1 碳纖維加固處理
對于工程中出現(xiàn)的細小裂紋,則灌縫處理后進行局部粘貼碳纖維布。在采用碳纖維進行加固的時候,一般最常用的材料是進口的30型碳纖維材料。膠水也要使用與其相配套的膠,對于碳纖維的要求也有相應的規(guī)定,寬度大概在100~200mm之間。為了保證其加固效果,在進行加固處理的時候還需要進行卸荷處理,這就需要借助數(shù)顯液壓千斤頂來卸除某些荷載。進行處理過后,還需要對構件的表面進行平整和清潔,有必要將構件表面的污垢以及雜質清除干凈,對于不平整的地方要進行修補或者打磨,使得結構粘貼面能夠保證平整。粘結施工的質量好壞對碳纖維加固的效果有著很直接的影響,其加固處理必須按照一定的流程來進行施工,也就是構件表面處理加固構件卸荷配制粘結劑涂敷結構膠粘貼碳纖維養(yǎng)護固化。
4.2 粘鋼加固處理
在粘鋼的選材方面要選擇6mm厚的鋼板,然后采用Q235鋼板進行加固,再用冀研牌SKY-I型粘鋼結構來將鋼板粘結在一起。在用粘鋼加固處理的過程中也需要進行卸荷處理,處理的方法與使用碳纖維加固的工藝相同。在卸荷處理后,也需要對黏貼面的平整度進行修整,避免進一步損壞原結構墻體,開鑿部位必須要用靜力水鉆密布切割,再清除掉表面的污垢和雜質,保證平整。
對于加固構件的卸荷處理,取設計荷載的1/3為卸荷量比較合適,卸荷過程要實時監(jiān)控,以避免在卸除荷載的過程中又使得構件出現(xiàn)一些新的損傷或者是裂縫。若梁是承受均勻荷載,則至少需要布置兩點以上的卸荷支點,保證其分布要均勻。而若是承受多次梁作用的主梁,則需要將卸荷支點設置在每個次梁下。為了避免出現(xiàn)支撐結構傳力不當?shù)那闆r而損傷結構其他部位,必須要使用傳力可靠合理的支撐結構來進行卸荷。
在配制粘接劑方面,秤量的時候要按照選定配比來進行配制,在配制粘結劑的時候,最好是在10~30℃的環(huán)境溫度下進行。攪拌的時候必須要保證不能有水進入容器,所以在雨期施工時要特別注意。在膠水配制完成后需要進行涂膠與固定加壓,之后再進行養(yǎng)護以及固化。用抹刀將配制好的粘結劑涂抹在經過處理的板面上,再用少量的膠來回刮抹,直到刮抹到規(guī)定的厚度,也就是在1~3mm之間,并且要保證邊緣薄而中間厚。完成涂抹膠之后,在預定的位置黏貼好鋼板。黏貼好之后,必須采取一定的支撐措施,輔以適度的加壓,使得混凝土表面與鋼板壓實。一天后待粘貼劑固化之后便可拆除支撐以及夾具,三天后便可使用。
5 總結
通過一系列的加固補強處理,該工程的結構強度有了顯著的提高,能夠確保其在日后的正常使用的安全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框架結構的耐久性,實現(xiàn)了設計的加固效果。這表明,對于出現(xiàn)裂縫或其它損傷的多層框架結構,采取適當?shù)募庸檀胧┦强梢赃_到補救目的的。同時,需要我們通過總結類似工程的先進經驗,以便更好地對現(xiàn)有的未完成加固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鑒。
參考文獻:
[1]劉凌云,王振玲.淺談混凝土結構加固設計[J].技術與市場,2009,32(1):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