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語文教學理論筆記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初中語文;“三四五”課堂教學;應用
一、“三四五”課堂教學的概念
“三四五”課堂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是一種建立在新型師生關系基礎之上的教學模式,其宗旨是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主、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環(huán)境,以語文學科特點為基準,具體分解細化了“三步驟”、“四環(huán)節(jié)”、“五課型”的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流程。其中,“三步驟”主要包括:課前延伸、課內探究、課后提升;“四環(huán)節(jié)”具體有: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拓展;“五課型”主要涵蓋課型有:閱讀教學課、寫作教學課、專題復習課、測試講評課、專題探究課?!叭奈濉闭n堂教學獨具特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該教學理念可以發(fā)揮其獨特的教學功能,進而獲得最優(yōu)化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二、“三四五”課堂教學在初中語文中的應用
1.閱讀教學課
“三四五”課堂教學應用的具體教學流程如下:
(1)課前延伸。課前延伸是教師與學生都需要做好的充足準備工作。對于教師來說,需根據學生的特點與學習水平、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來編寫預習學案,從而為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有效預習及順利開展課堂教學奠定基礎。教師需要明確制定出學生的預習目標、內容、方式、時間,并收集與整理出預習中存在的疑難問題,便于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探討。而對于學生來說,他們需要在課前延伸環(huán)節(jié)中完成自主有效預習,獨立做好預習筆記,梳理預習中的難點問題。
(2)課內探究。課內探究環(huán)節(jié)是“三四五”課堂教學中的重點環(huán)節(jié),結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精講點撥、鞏固擴展”四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在該環(huán)節(jié)中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性。
(3)課后提升。課后提升主要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布置作業(yè)、主題學習。學生在閱讀教學課中通過“課前延伸”與“課內探究”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學習能力,所以教師需要布置適量具有鞏固性、實踐性、拓展性的作業(yè),以及布置學生完成主題學習任務。如此,通過課后提升教學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與鞏固學生的閱讀能力。
2.寫作教學課
寫作一直是中學生的一大困擾,許多中學生厭煩寫作,甚至是害怕寫作,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課已然成為重中之重。如此可見,將“三四五”課堂教學應用在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課中十分必要。
(1)課前預置文題。在初中語文的寫作教學課中,課前預置文題環(huán)節(jié)是關鍵,具體劃分為五個小環(huán)節(jié):任務目標、指導提示、文章鏈接、選材構思、疑難困惑。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預習學案,其中任務目標就是教師為學生提供不同命題方式的寫作選題,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并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寫作任務。指導提示,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審題、如何選材與組材等多方面的寫作要點,從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能,不至于盲目與不知所措。文章鏈接,是指教師在預習學案中為學生提供任務目標中所涉及的相關課外預讀資料,以便利于學生借鑒學習,打開寫作思路。選材構思,學生通過自主學習過程已然有了一定的想法,具有初步的構思與布局,通過寫作提綱能夠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疑難困惑這一小環(huán)節(jié)便于學生梳理遇到的問題,學生可以自行解決或在教師的指點下解決在前面環(huán)節(jié)中的疑難困惑。
(2)課內寫作評改。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寫作提綱,從而幫助學生開拓寫作視野,理順腹稿思路,獲得更多的寫作靈感,之后教師給予學生一定時間進行自主寫作。教師當堂檢查學生的寫作,一方面讓學生進行互閱互批,另一方教師對學生上交的作文進行評改,發(fā)現(xiàn)學生的寫作優(yōu)點,提出學生的寫作不足。隨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自我修改及相互修改,從而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3)課后展示提升。每一次寫作教學課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定出優(yōu)秀的作文,設立班級墻報展示,或建立班級網站,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展示平臺。如此,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讓學生在寫作中獲得肯定與表揚,從而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增強學生的寫作信心。同時,教師還需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留心觀察身邊中的事情,堅持每天練筆,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以每天進步一小點,最終逐步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三四五”課堂教學理念進行教學設計,采取“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實踐教學,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這樣既利于培養(yǎng)中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又利于引導中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且還利于提高初中語文的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一.教學反思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反思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huán)境中更加深入地研究語文教學。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xiàn)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jié),使整個教學活動日趨優(yōu)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教學反思有助于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能彌補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使課堂教學不斷優(yōu)化成熟。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xiàn)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xiàn)過程。
二.教學中如何進行反思
首先,要對教學理論和專業(yè)基礎進行反思。語文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于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教學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語文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yè)學識為基礎。這就需要:1.轉變語文教學理念。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為,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為,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著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的特色。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體現(xiàn)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2.豐富語文專業(yè)學識。學科專業(yè)知識對于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教師如何提高專業(yè)修養(yǎng)、豐富專業(yè)學識呢?建議多研讀語文學科方面的學術論文、著作等。這些專業(yè)的文著能讓你扎實基礎,廣開思路,獲得更加靈活的研究方法。
其次,要教學基本策略進行反思。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yè)基礎上,新課程下語文教師主要以課堂為中心進行教學反思。1.語文課案例研究?!八^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例,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并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搜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2.語文課的聽課活動。聽課作為一種教育研究范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于提高教學水平。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并做了評課。課后,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語文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3.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課后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核自己的教學行為。新課程下,以語文學科來說,其實平常語文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后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三.寫好教學反思的方法
1.從懷疑處反思:從懷疑處尋求問題,至少產生兩個角度以上的思考。如:教學方法的使用是否科學。從“是”與“否”兩個角度,還可以延生出怎么“更科學”,怎么才能避免“不科學”等舉一反三的思考。
2.從轉換立場處反思:一個教學細節(jié),從教師、學生、家長的角度來看也會不同,細究之,從學生的不同層次來看也是如此。因此,反思中,要有機地尋求轉換立場,多角度來“包圍”反思主題,才能增強反思的深度與客觀性。
3.從轉換知識系統(tǒng)、學科領域處反思:綜合實踐、跨學科教學實踐是課程標準的新理念。因此,反思有時也應從轉換知識系統(tǒng)、學科領域來尋求不同的答案。
4.轉換時空處反思:環(huán)境、時間的變化影響了人們的認知。每個教學細節(jié)都有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空特性,一堂課、一個教育教學過程的成功與失敗都有諸多偶然因素,不要因為成功或失敗就放過或忽略潛藏其中的問題。
5.從假設性問題處反思:注重思維的設計性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要點。假設是邏輯思考的重要方式。一種假設就代表一種新思維、新概念,甚至能產生與已有的問題相悖的結果。反思中提出一個假設,就可能是在發(fā)現(xiàn)問題后尋找到的解決問題的一把鑰匙。
摘要: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模式培養(yǎng)的是僵化的思維定勢,它桎梏著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而多媒體在語文課堂的運用,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動覺,多層次地引導思維發(fā)散、拓寬思維境界、引發(fā)發(fā)散性思維,使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獨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訓練,從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出良好的學生素質,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把現(xiàn)代信息技術引進中學語文課堂,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革新,只要在語文課堂中把握多媒體使用的科學性、合理性,就一定能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現(xiàn)代技術; 語文教學; 應用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對象(學生)等各方面的特點,通過教師精心備課,設計、探索、合理選擇和運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并與教學方法相結合,共同運用于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yōu)化的教學效果。多媒體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視頻為一體,容量大,形象性和趣味性比較強,而且可以幫助教師合理地調控課堂教學時間,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提供互動空間,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確立,使自主學習、探索學習、協(xié)作學習得以真正實現(xiàn),使終身教育和學習社會化成為可能,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多媒體技術和初中語文課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層面上,應深入探究教學設計、教學策略,以形成教學模式,結合教學理論和實踐,推進語文教學的徹底變革。
1 充分發(fā)揮多媒體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藝術再創(chuàng)作來完成教學任務。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可以使課堂教學聲情并茂、化難為易,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教學效率,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認識能力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利用錄音、幻燈、投影、電腦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能夠形象表現(xiàn)許多教師“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學內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師的口頭表達所不能企及的。多媒體教學用大屏幕基本取代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黑板,省卻了用粉筆書寫的時間,更重要的是,多媒體教學過程中的多屏信息的展示,信息量之大,轉變速度之快,清晰度之高,更是黑板教學所無法比擬的。在課堂上運用多媒體還可以實現(xiàn)學生動手操作直接參與學習過程,在“做”中學,以“做”求發(fā)展,從根本上打破了課堂教學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
2 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在備課時要注重教材與學生的實際相結合,注重選用不同的教學媒體和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給他們提供更多直觀形象的審美對象,幫助學生更快捷地掌握學習方法,讓他們尋找到正確的學習途徑。備課的方法和形式也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備課”中走了出來,它更注意改變備課本身的方式,注意從改革課堂教學的目的出發(fā)改變備課的方式。多媒體備課就是結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備課改革的一種。如在課堂教學中播放錄音或影視圖像,播放前、播放中、播放后要進行哪些工作,或什么時候播放什么,放在哪個環(huán)節(jié)播放,以及要綜合運用哪些媒體,使其有機結合,教師都要事先精心設計安排,全面考慮,恰當組合,以保證教學效果。特別是所采用的電教媒體,應是整體性、科學性、藝術性和技術性的統(tǒng)一結合。另外,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教師要給學生留下創(chuàng)造思維發(fā)展的空間。為了使多媒體教學不束縛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還要設計一些開放性的問題供學生探討,啟發(fā)學生積極地思考,開拓思維空間,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語文教師更加重視備課,因為只有精心備課,精心設計教學過程,才能發(fā)揮多媒體的教學效果,才能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
3 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
關鍵詞:時代步伐 學習習慣 試卷結構
農村中學由于受到自然環(huán)境、經濟發(fā)展、信息交通、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如何提高教學質量方面也應有獨到之處。
在教學質量就是學校的生命的今天,每個教師思考的不僅僅是如何扎實地把書本知識教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養(yǎng)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能力,適應時代對個人素質的要求。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語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更要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還要抓好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能力的培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這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學第一次把學生當作發(fā)展的人來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時代的需要。
影響教學質量的還應該有教師這個因素,作為教育教學工作者,面對接受教育的學生,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與教師本身的個人素養(yǎng)有著很大的關系。社會把教師比作園丁,在這里我私自把教師比作一株蘭草,散發(fā)著淡淡清香,讓教師本身人性美的芬芳散發(fā)出來,使學生感同身受,接受香氣的沐浴、美的熏陶。
結合本人的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我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談:
一、跟上時代步伐
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語文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跟上時代的步伐,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我認為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更新觀念。我們必須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認真學習現(xiàn)代教育理念,掌握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努力探索研究性學習、創(chuàng)新學習,實踐自主、合作、探索學習模式,否則,我們將落后于時代。所以,我們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業(yè)務素質學習,要不斷更新舊知,做永不枯竭的泉源。
2.上好課、備好課。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上好課,讓課堂教學落到實處。既要有所創(chuàng)新,又要課堂教學輕松,教師必須備好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以我個人的體驗,我認為備好課主要備以下內容:備教材,掌握教材編排體系,編者意圖,根據單元目標及課時目標來設計教法。備教學法,為了達到目標,采用什么方法來教學,學生如何學。備學生,了解學生已有知識情況,設計問題要難易適度,課堂教學中學生會提出些什么要求和問題,這些教師都要有所準備。備自己,想想自己對教材、學生的掌握情況,還要做些什么準備工作,還有沒有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我們每一節(jié)課都做到了這幾點,我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生動,教師上課一定輕松自如。
3.確立教師的主體地位。我們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確立學生主體地位,首先應該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我對教師的主導地位的理解是:認真學習,深入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結合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吸取先進的教學模式之精華進行個性化處理,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達到離開教案教參能收發(fā)自如地進行教學。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了對即將實施的《語文課程標準》有思想準備與嘗試,也為了讓初中學生到高中能更好適應新課程的需要。作為語文教師,我在接新班時都很重視培養(yǎng)他們學習語文的好習慣,從而提高他們語文的綜合能力。
1.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強烈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教育家孔子早就說過“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首先,學語文的興趣來自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例如我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遺產中,文學成就璀燦奪目。教師利用這些寶貴的文學成就開展五彩繽紛的語文活動,如課本劇的表演、朗誦比賽,班與班之間一爭高低,學生充分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還長了不少知識,學習語文的興趣大增。其次,興趣還來自成就感。語文不像理科那樣一道題就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因而語文老師不要吝嗇你的夸獎,用平等的眼光去欣賞學生的語文成果,讓贊揚在學生的成長中占有主導地位,為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喝彩,學生的成就感就會大增。
2.培養(yǎng)學生自學語文的習慣?!墩Z文課程標準》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的自主性。其中,課前的預習習慣非常重要,強化課前預習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學習經驗,它可以使你及時發(fā)現(xiàn)知識上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準備好聽新課必須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水平與筆記水平。有了課前預習,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就有心理優(yōu)勢,而且自己查工具書積累的知識不易忘記,它符合現(xiàn)代教學理論對學生主體性的要求。長期堅持自覺預習的學生,語文成績進步大。課后復習是記憶規(guī)律的要求,是對所學新知識的及時鞏固,及時復習,是學困生查漏補缺的良方,找到自己的問題,及時解疑,才會將知識中的負積累減少,才會減少進一步學習的障礙。
3.做生活的有心人,養(yǎng)成勤于觀察思考、勤練筆的習慣。做好這一點,能解決學生怕寫作文、作文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問題。羅丹說:“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敝挥凶錾畹挠行娜?才能觀察到別人熟視無睹的事物中的奧妙,也是發(fā)展智力的途徑之一。讓學生把平時觀察到的有新意的景、物、人、事都用隨筆記下來,思考整理,寫成周記或日記,日積月累,寫作的素材就多了,分析綜合能力也跟上了。課余練筆,源于生活這股活水,多寫真情實感,還防止了套式作文、抄襲作文的出現(xiàn),“多練筆生花”,所以新課標把學生的課內課外練筆規(guī)定得詳盡具體。優(yōu)秀的作文就是練出來的。
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足夠的時間訓練作保證,學生還應具備必要的工具書,這都與教師長期的督促密不可分。老師要利用近一年的時間在每堂新課之前抽查預習的情況,讓學生比較:預習了的上課效果和沒預習的上課效果的差別。課外閱讀,書多而雜,教師必須幫助學生篩選要讀的書,其中更要讀文質兼美、思想健康向上的好書。
三、從試卷結構來分析
綜觀近年來初中語文中考題中,試卷有三個部分,一是“積累和運用”。二是“閱讀理解”,三是“寫作”。那么根據這三部分的考試題型,我們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融匯在課堂教學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
1.重視文言文及課外古詩詞的積累、背誦及默寫。要考好此類的題型,必須要在教學別注重古詩詞的背誦及積累,爭取在這一題型上不要失分。另外還要在教學中注意對學生的語文知識的靈活掌握,這一部分教師要在平時的講課中注重練習,比如練習仿寫,練習歸納能力等。學生是以機械記憶為主,教師要注意培養(yǎng)他們有意識記的能力,通過讀讀背背,使所學的知識在腦子里反復出現(xiàn)。
2.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每次的考試中,閱讀理解往往是占很大的分值。它不僅有現(xiàn)代文的閱讀,而且有文言文閱讀。因此,教師必須要在平時的課堂中訓練學生現(xiàn)代文閱讀的能力和文言文的閱讀能力,不要包講或直接把答案告訴學生。那么要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呢?那就是要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認為做到四個字“三多三少”――多讀書少做題、多感悟少分析、多積累少講解。另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讀書興趣,要把讀書變成學生本身的一種需要.再加上我們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受條件的限制,勞動負擔重,見聞少,視野小,生活閱歷單調,在寫作文時無材料可寫,無話可說,在閱讀理解方面不能感同身受,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閱讀,不善于深入思考所讀東西的含義,沒有開動智慧的力量,缺乏真正的閱讀?!白x書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從某種程度上提示我們:提高學生的語感的基本方式是讀。另外在文言文的閱讀方面,要多讓學生積累文言詞語,了解其意思。還要加強文言文的背誦。
關鍵詞 語文創(chuàng)新實踐途徑
一、初中語文課堂的創(chuàng)新教學的實踐
心理學理論認為初中學生的思維一般是“經驗型”的,而不是“理論型的,即在進行抽象思維時,需要具體、直觀的感性經驗作支撐。而主要的感性認識和經驗是學生在主動參與、親自經歷的各種實踐活動等豐富多彩的感性活動中得來的。語文教學必須實行教與學民主、平等,師生彼此尊重。教學中教師要注重促進多向交流,讓學生在多種思想和觀點的碰撞下觸發(fā)思想火花,產生學習的最大興趣,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批判能力,勇于評價他人與自己,敢于發(fā)表不同的見解,發(fā)展獨立自主的個性和創(chuàng)新能力。語文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技巧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語言的藝術技巧,既包括運用話語策略的技巧,也包括語用的技巧。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疑或讓學生互相設疑,啟發(fā)學生多思解疑,誘導學生用逆向思維,獨辟蹊徑?,F(xiàn)代教學觀認為,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越來越成為衡量教學方法是否得當的一個重要標志,學生參與程度越高,課堂教學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語文教學是動態(tài)活動的互動過程,是一種互動交流的過程。教學中的互動是一種復合交叉的互動,教師必須通過一定的教學媒體,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傳輸教學信息。對問題的設置,一方面教師要盡可能將課文設計的問題放在課上完成,另一方面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探究。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通過交流培養(yǎng)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二、語文創(chuàng)新教學研究的途徑
1、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效率現(xiàn)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fā)展,要求具有新鮮活力的語文課堂不僅要有教學模式的轉變,學生思維的開啟,更要有引導學生學會學習,掌握豐富的語文知識并獲取叩開知識大門金鑰匙的課堂教學效果。這是新課標對語文課程的基本要求,也是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特點的集中體現(xiàn)。新課程要求課堂要以更新教學手段為重點,借助各種媒體和教學資源讓學生自主體驗、感受,使得師生在探索中經驗共享。信息時代多樣的媒體和無所不在的網絡正好為我們擴展課堂教學的領域,拓寬攝取知識的渠道,實現(xiàn)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開發(fā)學生的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了一個可操作的平臺。
2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fā)課堂活力應試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儲存繼承前人積累下來的經驗和體驗,但忽視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如何激活所需的先前經驗,萌動求智欲望呢?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yǎng)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為此,我們仔細研究教育心理,準確把握初一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維特點,積極探索有利于激發(fā)興趣、激活思維、激勵探討的課堂教學方法。
3、用扎實多樣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授之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識的累積,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發(fā)育。學生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所學的知識也受時代的局限,他們要在未來有所作為,要在未來跟上時代,就一定要不斷地學習,終身學習,去吸收新東西,更新知識結構。
可見,方法的確比知識更為重要,教授方法才是教學的根本。那么,學生對于傳授的方法是否能夠靈活運用,對初中一年級的學生而言,則需要一個較長時間的反復的訓練過程。為此,我針對不同的知識版塊,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夯實基礎——硬筆書法每日一頁,字詞聽寫“循環(huán)放映”;擴大積累——課外閱讀每日一段,讀書筆記(摘記)天天都寫;訓練能力——閱讀理解,從總體方法到解題技巧,系統(tǒng)指導,反復錘煉;作文訓練——循序漸進,小作文依課文內容隨堂布置,借“題”發(fā)揮,大作文緊扣課標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創(chuàng)新,鼓勵學生放飛思想,大膽發(fā)揮??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從基礎人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學以致用,生動、活潑、扎實、系統(tǒng)、有序、有恒的訓練,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習效率,初步獲得了一些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
一、指導思想
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實施課程改革為契機,立足校本,狠抓實效,大力促進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以“注重積累,培養(yǎng)習慣,指導學法,訓練思維,滲透德育”新課改理念為基礎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強化教師隊伍建設,轉化教師的教學行為。積極貫徹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課堂教學以精講、互動、高效為指導,教研工作以校本為中心,努力提高語文學科的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開拓創(chuàng)新、更新觀念、與時俱進、真抓實干,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工作目標,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積極、穩(wěn)妥、有效地深化語文課程改革實驗,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規(guī)范教學常規(guī)管理,強化語文教學工作中的研究、服務、指導等功能,積極推進名師工程,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要加強隊伍建設和學科建設,向創(chuàng)新和效率要質量,全面提高我校語文教學的效益,全面開展成長型教師群體建設活動,以推
進課程教學為中心,課題研究為重點,促進師生成長為根本,抓好教師培訓工作,做好評析報告,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同時結合語文教研組全體教師的教研實際,為教師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和展示舞臺,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及業(yè)務能力,為全體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服務。
二、學好理論,更新觀念,提高素質
1、教研組每位成員應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新的《課程標準》,通讀一本理論專著,圍繞“輕負高效”“素質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等熱點問題,結合語文教學實踐,通過專題學習和討論,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和學生觀。
2、教研組每位成員至少閱訂一份語文報刊。平時,語文教師要堅持通讀兩種語文教學研究刊物,及時了解語文教學的動態(tài)和語文教改趨向,開拓視野,拓寬語文改革思路;同時,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吸收并消化他人的先進的教育經驗,不斷練好自身的語文教學“內功”,從而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對語文教師所提出的更高要求。
3、教研組每位成員要緊密結合教育教學實際和課題研究,并根據自身的需要,確定學習
重點,講究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做到:自覺學習理論,深入研究探索,認真總結經驗,積極撰寫論文,使理論學習落到實處,卓有成效。
三、狠抓常規(guī),改革教學,提高效率
1、落實學科教學常規(guī),重點是抓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語文學科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關鍵是落實常規(guī),改革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本學期,在對照新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牢固樹立教師的服務意識,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革陳舊、呆板、單調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和設計科學、新穎、活潑、開放型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語文課堂教學應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重視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活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突出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堅決做到面向全體學生,照顧不同程度,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需要,研究和實施分層分類教學;努力促使課堂教學結構的最優(yōu)化,大大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加強常規(guī)調研,確保減負增效。本學期,教研組將配合學校通過聽課、抽查備課、作業(yè)批改等多種方式,檢查常規(guī)落實情況。
3、加強集體備課。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提高備課質量
,保證課堂教學質量。
4、做好年青教師的傳、幫、帶工作。
5、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
6、扎實有效地開展興趣小組活動,拓寬學生視野。
7、全心全意為九年級學生服務,打好中考這一仗。
8、成就學生,成就自己。
四、主要工作
(一)加強教研常規(guī)管理,進一步形成語文教學的研究氛圍
1、每月兩次的教研活動。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重點研究,比如怎樣把握新教材,新教材的單元安排體系怎樣與教學進度統(tǒng)一起來,怎樣對學生進行漢語言基礎知識的教學,怎樣利用現(xiàn)有資源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教學等。
2、開設組內教研課,通過年級內、語文組內、校內的互聽互學,通過匯報課、示范課、研究課的觀摩學習探討,促進語文教研工作的開展。擬定由周正高老師執(zhí)教一節(jié)公開課。
3、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主要以本學科的課為主,認真填寫好聽課筆記,做好評課。
4、備課要適應新要求新形式,不但教學過程設計理念要新、教學手段和方法要新,而且教學目標要新,教后反思要不走過場。
教科研 教師 專業(yè)成長“科研”二字十幾年前對我來說是那么陌生,那么深奧,而今它已成為我的知已,成為我教育教學的法寶。使我在工作中充滿活力;使我明白了成功的道理和失敗的原因;使我更具熱情、遠見和行動,促使我不斷地成長起來。
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錢偉長說“學習是終身的職業(yè)。在學習的道路上,誰想停下來就要落伍?!辈粩鄬W習,成了我開辟教育科研之路的有力武器。每學年我都訂閱《語文教學通訊》《語文教學與研究》等多種雜志,及時了解教育科研熱點問題和最鮮活理論及實踐。專業(yè)的理論知識,先進的教育理念逐漸使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也隨之得到了轉變。
我還利用課余時間購買和閱讀了大量的教育教學專著,并做了大量的筆記。還利用一切機會參加各種培訓班、研討會,不斷充實自己,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論水平。
網絡發(fā)展的日新月異,必將成為教育科研的有利武器。我為此自學了多種多媒體制作平臺,為開展相關課題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保障。隨著課題研究及學習的不斷深入,我掌握了主體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及多元智能等理論。這些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響了我的教育思想,并指導我的教學工作,成為我參加教科研的內驅力。
在理論到實踐、實踐到理論的循環(huán)往復的探索過程中,我的教科研意識有了質的飛躍。使我逐漸無懼教育科研工作的煩累,變得更加熱愛教育科研工作。
二、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教科研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p>
作為教研組長,只重視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這顯然不是一名合格的組長。于是我?guī)颖窘M老師和我一起熱愛語文教學,共同提高教學科研的水平,做名副其實的教育家,而不是教書匠。
我們采取群體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的方式,每周兩次集體學習、座談、交流學習心得,檢查學習筆記、讀書卡片,并布置學習任務及下一次討論題。
我?guī)ьI課題組成員深入到教學第一線,與教師談話,了解教學中存在的疑難。走進課堂聽課、診課、議課。通過實際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大部分青年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較差,他們急需想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才能上好課。針對這一現(xiàn)象,我們研究分析,向專家請教:為什么要教?教什么?怎樣教?好課的標準是什么?
馬卡連柯曾指出:“應該有這樣的教師集體:有共同的見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間相互幫助,彼此間沒有猜忌”。我力求在語文組范圍內,甚至在所有教師中,建立這樣的集體,使教師得到關懷、幫助、熏陶和提攜。在我們充滿科研、團結向上的集體中,青年教師的道德素質、教育教學水平都有較大提高,特別是我們的青年教師:相彬、于光榮、劉相菊、丁靜老師,一年中他們經歷三次評估,互相交流每一個經驗,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同時,我給予他們耐心的指導,如:教態(tài)、語言、問題的創(chuàng)設等等。他們現(xiàn)在已成為青年教師的佼佼者。區(qū)語文教研員這樣說:“從相彬老師的授課中可以看出她真是鉆研進去了,進步幅度太大了,真是今非昔比呀!”她為了今天,付出了多少個帶燈的夜晚;而她一個人的成功,又凝聚了多少人的努力?。?/p>
青年教師的熱情深深地打動了我,“李老師,你什么時候來聽聽我的課?”“李老師,你看我這篇論文怎么樣?”我聽到這樣的請求,感到非常高興。我會把我的經驗告訴給他們,我會擠時間一次又一次地去聽課,我會為他們論文中的某一現(xiàn)象查找資料。為他們做了這一切,我感到疲憊,但我更加感到欣慰。
三、關山初度,路猶長
在實踐中,逐步認識到教育科研不只是讀讀教育科研專著,看看教育科研文章,寫寫論文,而是要運用科學理論與方法,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的對教育現(xiàn)象與問題進行研究。教育科研不是專家學者的專利,第一線廣大的教師才是主力軍。
于是開始了點滴的嘗試,2009年7月,撰寫的《羅布泊,消失的仙湖》教學案例,在全市初中語文學科教學案例評選中獲貳等獎。2010年5月,撰寫的《語文閱讀教學要做到“三境”》教學論文,在《語文學習報》發(fā)表。這只是一點心得,零碎地寫一些案例、總結、論文,其實還不是真正意義的教育科研。
直到2010年,在市區(qū)教研室有關領導和一些課題研究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參與并實驗了山東省教育科科學規(guī)劃“十一五”重點課題《學案導學在語文教學中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才算是真正開始了教育科研。課題主要研究:①學案導學準備策略的研究。主要是指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資源的利用、開發(fā)與整合、教學行為的選擇、作業(yè)設計等,以語文課程標準為總綱,以語文課本為主線,以本校學生可接受水平為標準,按教學計劃設計編寫的一套教路、學路、作業(yè)設計等內容的學習方案的研究。②學案導學實施策略的研究,主要是指對實施過程中的教學活動程序、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媒體的運用等策略的研究。③學案導學反思策略的研究,主要是指對教學案例、教后反思、教學小記、教前反思等的研究。
2012年12月該課題,通過了專家的評審,順利結題。(編號:2010JZ052),通過這次課題研究的嘗試,熟悉了課題研究的操作過程,積累了研究經驗。
有了這次經驗,更加深了我對課題研究的熱愛。我感到值得探討研究的東西還有很多。2014年8月,課題成果《學案導學在初中語文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獲嵐山區(qū)科學技術進步叁等獎。(編號:JB2013-3-6-2)。2014年9月,申報的《初中語文作業(yè)優(yōu)化設計策略的研究》課題,被日照市教科研中心列為2014年度日照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編號:PT2014118)。2014年9月申報的《挖掘鄉(xiāng)土資源,研發(fā)卓越課程》課題,被市教科所列為2014年度新教育實驗專項課題。(編號:XJYZX2014024)。
關鍵詞:作文 難點 成因 策略
在語文教學中,作文是衡量學生語文學習是否過關的重要標志,是學生認知水平和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作文不是生活的點綴,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說話完全一個樣?!?可以說,作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離不開作文?!墩Z文課程標準》把作文教學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這是符合歷史發(fā)展趨勢和要求的遠見卓識。因此,作文教學成了語文教學中的重點。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作文教學又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和弱點。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呢?筆者作了如下概括。
成因一:教師作文教學思想令人擔憂
有一部分教師不注意引導學生寫他們喜歡的人和事,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讓學生寫作文是為了應付學校和上級教育部門的檢查。不少教師的作文教學沒有任何計劃,到了作文課,隨便找一個作文題,講幾句或一句不講,就讓學生進行寫作。更有甚者,學生寫了也不認真批改,只寫“閱”和日期了事。
還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學生的作文水平靠教師教是很難提高的,費力不討好,并認為在正規(guī)考試乃至在中考中,作文閱卷教師看順眼打的分數就高,不順眼分數就低,學生只要把字寫得工整美觀,卷面整潔,得分一定不會低。
另外,在作文教學中,也有一些教師教學是認真的,但是他們往往在技巧層面強調的多,對作文的謀篇布局、開頭結尾、中心安排、虛實詳略等有關寫作的知識和行文的要領講了不少,卻忽視了平時的作文訓練。
成因二:學生寫作態(tài)度讓人費解
一方面,現(xiàn)在孩子的生活空間比較小,生活比較單調,總感到沒什么可寫,寫出的作文很難表達他們內心的真實感受,只能是一些空洞單調的流水賬,無情無趣。教師過高的作文要求讓學生感覺永遠達不到教師的要求,永遠寫不出所謂的“好作文”。
另一方面,學生中真正喜歡作文的人不太多,懼怕作文的不乏其人。遇到各級語文考試,其中的作文題,敷衍了事,抄襲套作的學生大有人在。相當多的學生認為,誰都會寫幾段應付交上去,只要能夠及格就行。有的學生寫作隨意性較大,頭腦中很少顧及文章結構,內容順序,開頭結尾方法。
還有一些學生公然抄襲課文里的內容,讓教師哭笑不得。在考試前,語文教師往往三令五申地強調,作文要認真寫,因為作文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可考試時偏偏有些學生把試卷上的閱讀文章抄上去。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認為,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采用以下策略。
策略一:從生活中積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教學的源頭活水。葉圣陶先生曾說過:“生活充實,才會表達出、抒發(fā)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寫作是生活的再現(xiàn)。朱熹所說的“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也是這個道理。只有走進生活,才能有真切的體驗;只有對生活有深刻體驗,才能寫出有生活味、有人情味的好文章。我們作文教學都應該把“愛生活”作為一項基本的教育目標,教會學生如何去愛生活,愛自然,愛人類。教師應有意識地安排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然后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描述生活、欣賞生活。
策略二:從閱讀中積累素材
由于受時間、地點等條件的限制,我們不可能對萬事萬物都去直接觀察、經歷。怎么辦?這就需要我們借助于間接觀察、經歷,即通過閱讀等多種方式來了解認識事物,彌補直接觀察、經歷的不足,充實我們的作文素材。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閱讀的基本訓練不行,寫作能力是不會提高的。從閱讀中,我們可以獲取寫作的材料和方法。尤其是農村中學的學生,更有必要通過廣泛閱讀來彌補感性知識的不足,擴大知識面。閱讀是生活積累、情感積累的一部分。但我們的學生閱讀盲目性和隨意性大,針對性和有效性小。這是當前中學生閱讀的一大毛病,需要我們對他們進行有效性閱讀的指導。清人方東樹說:“平時讀書考道,胸中積累至多,及臨事臨文,舉而書之,若泉之達,火之燃,江河之決,沛然無所不注?!眻猿钟行ч喿x,學生不僅可以從中積累詞匯,鍛煉語文,還可以提高審美水平,逐步學習寫作技巧。我們應盡可能地讓學生多讀一些文章。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讀書就是觀察生活,認識社會。高爾基在回答“你是怎樣學習寫作的”這個問題時說:“我既直接從生活中得到印象,也從書本中得到印象……書本具有一種能給我一種在人的身上所沒有看見和不知道的能力。”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魯迅也曾指出:“此后如要創(chuàng)作,第一須觀察,第二要看別人的作品?!币蚤喿x增積淀,以積淀促提高,這樣才能更好提高作文水平。 “讀書破萬卷”,又學會從閱讀中積累素材的人,才能“下筆如有神”。積累的具體方法有:(1)寫讀書筆記。(2)作剪報。(3)作讀書卡片等。
策略三:從寫作實踐中積累素材
作文活動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實踐活動。要寫出美文,光有生活和閱讀的積累是不夠的。正如游泳一樣,光看別人游,聽教練講是不行的,還要親自下水試試,才能成為游泳高手。因此,教師要從兩個方面抓好寫作實踐活動。
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相應的知識,在語文學習中有目的地引入實踐。訓練的次數要適宜,既要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又要恰到好處,適可而止。
訓練的內容要全盤考慮,整體計劃,梯度推進。每學期涉及哪些文體,各文體要達到什么目標,通過哪些訓練逐步達成,教師要心中有數,最好要有書面計劃,以定期對照檢查。這樣就能克服作文教學中的隨意性、走過場、搞形式主義。有些教師作文無計劃,上到哪里算哪里,題目隨意出;批改“看兩頭,瞥中間”,僅改幾個錯別字;講評是無的放矢,敷衍了事。長此以往,學生興趣盡失,教師的作文教學水平也不會提高。
陶行知說:“行動是老人,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上述生活積累和寫作實踐即為“行動”,閱讀積累和技巧積累即為“知識”。唯有行動和知識具備,學生作文才有創(chuàng)新的可能。中學作文教學應使學生在觀察生活的基礎上,在大量的閱讀和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學會思考、學會生活、學會創(chuàng)造、學會做人。這就是我們的語文寫作教學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巢宗祺,雷實,陸志平.語文課程標準解讀.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張曉梅,張英宏.初中語文新課程教學法.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一、創(chuàng)設讀書氛圍,合理選擇閱讀內容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于閱讀教學的要求為“養(yǎng)成默讀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xiàn)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對于閱讀的教學建議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很少有孩子會主動喜歡上閱讀,通常都必須有某個人引領他們進入書中奇妙的世界。所以創(chuàng)設家庭的讀書氛圍、學校的讀書氛圍,指導學生合理選擇閱讀內容尤為重要。
我按初中三年羅列書目,讓每個學生每一個學期到圖書館選定一部文學作品和一本文化教育書籍閱讀,同時擁有一種期刊讀物,充分利用好圖書。讀名著、讀國學經典、讀詩歌、讀歷史、讀哲學文學理論、讀時事,從書中汲取營養(yǎng)。自讀本須同步閱讀,閱讀時要做圈點批注。名著可以互相借閱,按照《課程標準》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閱讀,看后寫出讀后感,每兩星期做階段性檢查與交流,學期結束總結評比,評出“閱讀之星”,并給以獎勵。“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閱讀教學不應是“深挖洞”,而應是“廣積糧”,閱讀量不夠,感性認識不足,哪來理性的飛躍?閱讀本質不是技能訓練,而是通過在大量的以了解內容或獲取信息為中心的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和語言水平,“點燃學生的感知想象,思考創(chuàng)造之火,照亮學生的心靈、釋放生命的力量”。同時,合理利用電子媒介,現(xiàn)在的孩子也喜歡玩微信,我指導家長和學生關注一些有關課外閱讀的公眾號,比如 “有書共讀”“聽周國平”“蘭亭朗誦書院”“為你讀詩”等等都是很經典的聽讀平臺,可以引導學生每天堅持用零碎的時間聽讀。
居里夫人說:“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的社會,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人高尚?!币逃龑W生讀好書,使學生從好書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認識真、善、美,樹立正確的審美觀,為閱讀教學奠定厚實的基礎。
二、加強背誦記憶,積極存儲豐厚語料
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有重理解輕背誦的傾向,以為這是減輕學生的負擔。其實,語言能力的形成,“主要是依靠對前人的經驗的一種模仿;且基本是一種‘不求甚解’的模仿”。中國古代素來學習文章以強調“背誦”為主,“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一些在文學方面有所成就的人無不是加強誦讀的。白居易在求學讀書的時候,誦讀得口舌生瘡;坡把每天花兩個時辰誦讀《漢書》作為自己的必修課;曹雪芹詞匯量達8000多;英國的劇作家莎士比亞的詞匯量竟達12000多;巴金能背誦《古文觀止》里的200余篇古文;于丹從小就背四書五經,豐厚的語料語素為他們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妙筆生花的可能。先背課文,再背古詩,背經典片段,開展背誦比賽。我在所教的班級展開的“古詩文經典誦讀”活動已經兩年了,同學們在“考級”的刺激下,積累了大量經典詩文,寫作時,引經據典,信手拈來,讓同級教師贊不絕口。
堅持做讀書筆記。即使暑期同樣推薦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每天形成至少300字的讀書筆記,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同時在抄抄寫寫中積累語料,并學會思考,學會體悟,一個暑假下來,形成“我的讀書手冊”。鼓勵有條件的孩子在網上開通博客,把閱讀感受寫成博文。
《東坡志林》里提到,有人問歐陽修怎么寫文章,他說:“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迸囵B(yǎng)細水長流的讀書習慣,“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就水到渠成。
三、發(fā)揮情感效應,激活思維引發(fā)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充分發(fā)揮情感效應,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誦創(chuàng)設情境而讓學生達到“悟”的境界。這種感悟,有的可以通過語言表達出來,能夠深切領會文章的妙處;有的,也許是只可以意會不可言傳,作為一種情緒記憶在思維的深處。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人的頭腦裝進另一個人的思維?!彪m然學生智力因素不等,但是同一環(huán)境中的學生非智力因素相近。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抓住學生非智力因素施教,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吃飽”。然后提出一些能體現(xiàn)梯度的閱讀思考題,讓不同層次的同學都能“吃好”,并鼓勵思維敏捷的同學進行閱讀理解時敢于突發(fā)奇想。這樣,就能增強學生整體的閱讀教學活動參與意識,激發(fā)語言學習興趣。閱讀教學形式多樣,具有相對廣闊的抽象空間,為學生活躍思維提供了一個良好環(huán)境。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情感交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語文課文大多具有濃郁的感彩或嚴密的邏輯推理。有的或喜或悲,或褒或貶;有的氣勢磅礴一瀉千里,有的娓娓道來如話家常;有的洋溢著詩情畫意令人神往,有的說理有力無懈可擊。師生共同相融在強烈鮮明的情感意境中。一盆花草,一幅圖畫,一個謎語,一聲問好,一句比喻或笑話,一段誦讀或吟詠……只要是為具體的閱讀教學主題服務的,且運用得當,都能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情感意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為拓展課外閱讀做好準備。
四、引導概括復述,持續(xù)發(fā)展閱讀行為
把復述故事作為學生課外閱讀教學的輔助手段,以鞏固學生的閱讀效果,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考能力。因為學生的復述不是對原文一字一句不變的背誦,就是較詳細的復述也只能是較接近原文。所以,學生要在對原文的理解領會的基礎上,進行適當取舍、概括、改動。而這種取舍、概括、改動本身就是一個思考過程。有些復述還需帶有創(chuàng)造性。這樣通過復述,就能讓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想象力和思考力得以培養(yǎng)。通過復述,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因為復述要求在掌握課文思路、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領會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己的語言正確地表達出來。另外,復述還能使學生在吸收運用原文中的優(yōu)美語句、語言發(fā)展為自己的書面言語,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復述訓練,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循序漸進地進行。每節(jié)課的前五分鐘請一位學生復述讀過的主要情節(jié)、看過的電視節(jié)目、發(fā)生在身邊的故事。先讓學生復述故事中優(yōu)美的句子,訓練一階段后,再讓學生從頭到尾把故事講述一遍,再讓他有表情、有動作地復述一遍。最后,再學生談一談對這個故事的看法和閱讀感悟。這樣,學生就會變得愛思考、會思考,思維能力也能發(fā)展起來,從而達到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說到底,就是培養(yǎng)了擅長閱讀、思考與表達的讀書人。
北大教授陳平原說,語文教學的門檻很低,原因是“急不得也么哥”,像廣東人煲湯那樣,需要時間與耐心。三年的堅持與循序漸進,使學生的閱讀行為可能成為終生持續(xù)的行為。
五、重視朗讀訓練,自主構建樂學境界
葉圣陶先生指出“有很多地區(qū),讀語文課本是一字一拍的,這根本不成語言了。中學里也往往不注意讀。隨口念一下,就算是讀了,發(fā)音不講究,語調不揣摩,更不用說表出邏輯關系、傳出神情意態(tài)了。這是不能容忍的”。作家魏巍在他的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中,曾滿懷深情地提及小學老師蔡蕓芝先生的朗讀,他說:“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边@一點給我很大的啟示,在語文課堂上重視朗讀,對學生的閱讀能起到春風化雨、細雨潤物的良好作用。老師范讀、錄音聽讀、學生分角色朗讀、集體朗讀,形式不拘一格,總之就是讓朗朗讀書聲充盈課堂。老師對于晨讀內容必須加以推薦、指導。我每個學期自己準備了由王立根老師編選的《晨讀》,學生獲益匪淺。葉圣陶先生說:“令學生吟誦,要使他們看作一種享受,而不看作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親切,并不希望早一點能夠背誦,而自然達到純熟的境界。抱著這種享受的態(tài)度是最容易得益的途徑。”這里的“享受”,是指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鮮活而生動的樂趣。循著這種途徑進行朗讀,朗讀才可以進入更自覺的境界,學生也才能達到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的樂學境界。可以肯定地說,朗讀是達到樂學境界的一個重要橋梁,那么語文閱讀教學也就水到渠成了。
曹文軒說:“閱讀可以讓一個美麗的女孩更加美麗,閱讀可以讓一個英俊的男孩更加英俊?!薄斑@個世界上最優(yōu)美的動作就是閱讀。” 閱讀的魅力在于它是一個“無結論”的世界,常讀常新,給閱讀者帶來真正的創(chuàng)造,發(fā)現(xiàn)的喜悅。加強閱讀教學,引領學生暢游書海,無疑是激發(fā)閱讀興趣、培養(yǎng)閱讀習慣、增強閱讀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說:“一輩子的道路,取決于語文。”而只有閱讀才能使我們成為高貴的人。讀好書,好讀書,是一種要求,更是一種境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