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歷史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課外閱讀歷史課學習實踐與構想
如何讓學生真正地感到歷史課既好聽又好懂,既好學又好用呢?我經(jīng)過長時期的思考與實踐發(fā)現(xiàn):將高中生課外閱讀引進歷史課學習中來,拓寬中學生課外閱讀,把高中生課外閱讀與歷史課學習結合起來,不失為當前高中歷史課學習的有效途徑。閱讀(自覺的或非自覺的、文本的或非文本形式的)作為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在今天和在可以預見的將來仍然是我們最主要的獲取信息方式,有人說:“閱讀幾乎如同我們的呼吸一般,是我們的基本功能。”然而,現(xiàn)今中學生課內外的閱讀量小而面窄,是眾所周知的事實,過去那種“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景象已經(jīng)難得一見。
歷史高考越來越傾向于考查能力,這抽象的能力培養(yǎng)使中學歷史課不僅面臨不斷更新知識的挑戰(zhàn),重要的是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的考驗。傳統(tǒng)做法為提高能力,在高三階段大搞題海戰(zhàn)術,試圖通過集中訓練獲得能力,但效果往往不佳。原因非常簡單,能力內涵豐富,絕非短時間內能夠形成。因此有必要將高中生課外閱讀與歷史課學習結合起來,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分析、綜合、歸納、評價等高層次的能力。
而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現(xiàn)狀,不能不引起我們歷史教師的憂思。結合對新課程標準的解讀,本文擬就高中生課外閱讀與歷史課學習作一些粗淺探討。
一、新課程標準重視歷史學習資源的開發(fā)利用
既要減輕學生負擔,又要提高學生學習質量、學習水平,特別是提高學習能力,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之一。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關于“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中強調:改變課程內容“難、繁、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xiàn)代社會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jīng)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經(jīng)過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查批準出版和實驗的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編寫的歷史課教材,在知識容量上,新教材從中學生認知心理規(guī)律出發(fā),改變了舊教科書難度大、內容多、小而全的狀況,新教材的“少、精、易、新”特點十分明顯。
文史哲等人文學科與數(shù)理化等自然學科相比有不同學科的特點,我們常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更多的是人文學科的要求。在課程內容相對減少,甚至不再注重學科知識體系的是否完整的情況下,歷史課教師如何實現(xiàn)新課標的三大“課程目標”: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僅僅通過課堂教學,顯然是不夠的或者根本是不可能的了。這是一個挑戰(zhàn)。
我們看到,新課標特別引入了一個“課程資源”的概念,專門用了一章的篇幅來闡述“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甚至“海量”的各種歷史課程資源中,中學生只能“取其一杯羹”,抓住那些重要的內容、掌握那些重要的能力、體驗那些最重要的過程。新課標把“文字資料”認定為一種最主要的課程資源,是符合實際情況的。關鍵是我們對這部分課程資源怎么進行開發(fā)和利用?除了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教輔資料外,更需要我們用兩只眼睛來看教學,兩只手來抓教學:課內和課外都要重視,把教學過程延伸到45分鐘以外。因此,在現(xiàn)有歷史課程主體教材(課堂教學用書)之外,有意識、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構建一個中學歷史學科課外閱讀體系,正是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歷史學習資源的一個重要途徑,也完全符合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和設計思路。
二、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初步實踐與構想
新課程標準和新教材目前已經(jīng)在筆者所在地區(qū)(江蘇?。嵤┮荒甓嗔?,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認為應自覺以新課程標準來指導教學,自覺根據(jù)新課標理念和教學建議,嘗試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探索開展課外閱讀活動的形式方式,提高歷史課學習的效益。
新課標有關歷史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的基本理念和思路,對于改進高中歷史課教學,我認為也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我有一種強烈的感受:要讓學生體會到獨特的歷史責任感,認識真正的歷史是什么、在哪里、怎么來?只有真正將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以指導學生歷史課外閱讀作為一個突破口,才能開拓歷史教學的新天地,才能達到歷史教學的最高境界:歷史學習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自覺行為和發(fā)展需要——我相信這也就是新課標三個層次“課程目標”中最高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自發(fā)的課外閱讀,對學生來說,并不欠缺,但是,其盲目性、偶然性、隨意性必然制約課外閱讀的效果和意義。因此,就有了高中生課外閱讀與中學歷史學習相結合的必要性。
在實踐中我們了解到,在指導學生課外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上,教師對“讀什么”、“怎么讀”這兩個主要問題把握不夠準確,所以相當一部分學生覺得,在課外閱讀方面雖然下了很多功夫,而仍然于能力的培養(yǎng)無甚裨益。造成課外閱讀這種“高投入、低效益”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然而主要癥結所在,還是由于這些學生在課外閱讀活動中,不知不覺陷進了某一“閱讀死角”,以致徘徊、困惑,從而制約了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那么,如何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指導?高中生在課外閱讀中應該“讀什么”、“怎么讀”?聯(lián)系平時的教學經(jīng)歷,我有一些不成熟的設想:
1.歷史課外閱讀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閱讀雜志
我國有很多與歷史科有關的雜志,如《歷史學習》、《中學歷史課教學參考》、《中學政史地》、《歷史月刊》等。閱讀這些雜志可以獲取很多有用資料,我在教學中就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去查閱。歷史學習中經(jīng)常需要對歷史上的人或事進行評價,如在評價新航路的開辟時,我就把《歷史學習》上的《新航路開辟的兩種作用》印發(fā)給學生,讓他們去讀,讀完再進行交流,最后表述成文。結果同學們都踴躍發(fā)言,而且?guī)缀趺總€人都有自己的發(fā)現(xiàn)??梢姡喿x的力量是無限的。
(2)閱讀史書
我國有大量的與歷史相關的書籍。像二十四史以及國內外人物傳記,還有近現(xiàn)代史資料匯編等等。學習《走向‘大一統(tǒng)’的秦漢政治》時,我采用以人帶事的方法,把《史記》中秦始皇的部分印發(fā)給學生去讀。并且要求他們在讀的過程中自己翻譯并歸納出政治方面的內容,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還提高了概括歸納能力。經(jīng)常這樣訓練,學生在做最頭疼的材料解析題時就不會手忙腳亂了。
(3)進行網(wǎng)上資料的閱讀
21世紀是一個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學生可以利用計算機網(wǎng)絡,上網(wǎng)閱讀資料,中國教育網(wǎng)、中學歷史學習園地、K12等網(wǎng)站上都可以找到歷史學習需要的相關材料。指導學生去查閱既可以開闊其眼界,又能獲取最新資料。
2.歷史課外閱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歷史課外閱讀與其它學科(語文、政治)課內外閱讀體系的關系,一方面應突出各學科特點,一方面應避免重復,發(fā)揮互相配合的總體優(yōu)勢。
(2)要處理好與學校圖書館、學生家庭讀書環(huán)境、社會圖書資源(如互聯(lián)網(wǎng))等各種環(huán)境因素的關系,形成一個開放性的、多渠道的、大綜合的體系。
關鍵詞: 新課標 農(nóng)村高中歷史教學 創(chuàng)新能力
歷史教育不僅傳授知識,而且強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這對一個人的成長具有很重要意義。通過歷史教育,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使他們自覺投身國家建設。歷史教育還能提高認識問題的能力。學好歷史對一個學生來說,十分重要。因此如何上好農(nóng)村高中歷史課,是不得不探討的問題。
一、努力提升農(nóng)村高中歷史教師自身素質。
首先,鼓勵歷史教師自學,提高層次。只有不斷更新歷史教師的專業(yè)知識,防止知識老化,才能夠使課堂教學有一定理論深度,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其次,重視對青年歷史教師的培養(yǎng)和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培訓。引入競爭機制和推行“結對幫教”、開展講課比賽、觀摩研討等,促進青年教師的提高和成熟。
再次,加強教研組活動。教研組是學校落實教學工作、改革教學手段、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的重要基地,是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重要組織。要對歷史教師展開地毯式的聽課,在聽課后指出每位教師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幫助教師認識自己教學上的欠缺。同時,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結合他們的自身素質,提出不同要求。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是要依靠教研組落實的。
二、補齊農(nóng)村高中歷史教學短板,著力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閱讀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的智能發(fā)展,則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彼貜娬{了閱讀對智能發(fā)展的決定性作用,指明了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意義。那么,當前農(nóng)村高中歷史教學又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1.開設閱讀方法指導課。利用新學期導言課或專門開設學法指導課指導閱讀方法,學法指導課應介紹歷史學科特點,把記憶歷史事件的“四部分”、“四要素”教給學生。使學生對歷史結構有初步認識,然后結合教學內容反復強化認識。
學法指導課的另一重要任務是介紹學習歷史的基本理論武器,即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觀點,并指導學生運用理論武器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2.加強教師的導讀示范活動。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一個過程。因此導讀活動必須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并要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因勢利導,循序漸進。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作導讀示范,通過反復強調和不斷實踐,逐步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方法。
3.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閱讀能力。要使教師傳授的閱讀方法轉變?yōu)閷W生的閱讀能力,還需通過大量的思維訓練活動完成。導讀必須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課堂內外的教學活動。
在歷史課堂中,用活潑多樣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在思維訓練中提高閱讀能力。筆者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具體做法有:①強調歷史課的預習作用。學生依照教師的預習思考題預習課文,通過預習,認識課文內容的基本結構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②發(fā)動學生設計板書標題,教師對他們設計的小標題進行評論、評比。③講授完某個歷史事件后,要求學生根據(jù)“四部分”、“四要素”,用簡練的語言概述歷史事件,培養(yǎng)歸納、概括能力。④對歷史事件的評價,開展課堂討論,發(fā)動學生,拓寬思路,根據(jù)歷史的客觀情況,作合情合理的分析。這樣,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得到閱讀能力訓練的機會。
三、積極轉變觀念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全力打造激情課堂、高效課堂。
當前農(nóng)村高中歷史教師中,對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居第一位的仍是以講授法為主的教學方式,然而最受學生歡迎的課堂形式是“活潑生動開放式”。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進:
1.更新陳舊教學觀念。要善于學習,不斷接受新觀念、新思想,用新的、科學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思想指導教育教學活動。只有敢于接收新觀念,才能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2.高度重視并改革課堂教學方法。我們應有選擇地運用新教學方法,積極實行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3.探索和創(chuàng)建符合實際的教學模式。作為輔助教學手段的多媒體教學,使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顯得更加豐富多彩,可以使學生多種感官得到延伸,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領會知識。
四、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史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睦韺W認為:興趣是一種激烈而持久的動機。激發(fā)學史興趣,農(nóng)村高中教師不得不重視,其手段有:
1.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增加史料。教師應該注重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學習。教師如果對教材缺乏應有的補充,教學語言多是教材的簡單重復,則學生聽課時必然會興味索然。
2.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能夠把視聽完美結合,則教學效果將會事半功倍。課前點評歷史事件或人物、參觀歷史名勝古跡、小品表演;課堂上穿插圖片或播放音樂、講述歷史故事等,這些教學手段的恰當運用,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
3.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開放式的課堂。教師要善于營造一種民主平等的氛圍,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濃厚興趣,敢說、敢問、敢辯,體驗到創(chuàng)造性學習的樂趣。
五、加強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
歷史與現(xiàn)實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lián)系。歷史是現(xiàn)實的過去,現(xiàn)實是歷史的未來?,F(xiàn)實中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現(xiàn)象,客觀上總會打上歷史的烙??;現(xiàn)實中的政策制定,總會借鑒和吸取歷史的經(jīng)驗教訓。加強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是激發(fā)學生學史興趣的有效途徑。
農(nóng)村高中歷史教學應廣泛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歷史。我們可以從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經(jīng)驗教訓中得到現(xiàn)實的啟示:批判地繼承歷史上的道德傳統(tǒng),從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規(guī)范??茖W的、具體的、有說服力的史實,能幫助學生糾正對現(xiàn)實問題的某些片面認識。
參考文獻:
【關鍵詞】歷史高效課堂;有效教學;轉變教學觀念
課堂教學是個動態(tài)的、師生互動的過程,而師生對話是完成互動的一個重要形式。有資料表明,多達80%的課堂時間被用于提問和回答,而且很多時候為了使學生弄懂弄通某一內容,教師在一次次的發(fā)問中實現(xiàn)。教學有效性的實現(xiàn),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課堂提問的有效實施。教師一個恰當?shù)奶釂柨梢约ぐl(fā)學生的思考,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夠有效的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教師必須根據(jù)學生答問、討論等學習活動的情況,實施提問策略,對學生思維行為作即時的點撥和有效的控制,讓提問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的平臺,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作為一門學科,“歷史學從事的是一門富有社會價值的學科。從社會整體看,學史以‘通古今之變’,有助于人們認識世界發(fā)展潮流,推動社會進步。從個人方面看,讀史有助于培養(yǎng)‘真善美’的思想品德和情操,而個人的進步正是社會整體進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睙o論從個人的發(fā)展還是從社會的進步看,學好歷史都是非常重要的。但目前學生對歷史學習卻普遍缺乏興趣,具體體現(xiàn)在:教學理念滯后;教學方法單一;學習激情不足;學習效率低下。解決方法如下:
1.認真分析、有效研讀課標、考綱和教材,進行有效備課
對課程標準和考綱的深刻理解、全面把握是用好教材、上好課的基礎。教學設計的成效如何,完全取決于教師對課程標準和考綱的理解、對教材的把握及對學生情況的了解。備課時,教師明確該塊知識在整個專題中的作用、地位;明確重點、難點及關鍵,全面把握,整體了解,使自己站在一個戰(zhàn)略制高點上認識和把握學生。我們實行“個人說課――集體研討――個人調整”的備課流程和“教材分析――學情分析――設計理念――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流程――教后反思”的教案模式開展備課活動。集體備課,既充分發(fā)揮了教師集體和個人的智慧,又體現(xiàn)了同伴互助、資源共創(chuàng)、信息共享的新課程理念,有利于形成校本教研的濃厚氛圍,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進而提高教師解讀課標、考綱,研讀教材,讀懂學生的能力。
2.注重過程,選擇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
教無定法,學無常規(guī)。人們對教育已從獲得知識為首要目標轉變?yōu)槭紫汝P注人的發(fā)展。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歷史教學已不再是以“傳授歷史知識”為目的了,而是更加關注在歷史教學過程讓學生獲得對歷史知識理解的同時,體驗探索知識、解決問題的感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精心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只要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還能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歷史活動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形成有效地學習方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獲得成功體驗,充分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感染作用,達到改變學生學習方式之目的的方法都有好的、有效的方法。學生只要能在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提高能力,得到情感教育,收獲學習的快樂,不管什么方法都是好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從觀念上糾正歷史是“副”課的錯誤觀念,在新情境下靈活運用知識;培養(yǎng)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多維的思考方式:整理好筆記,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答題的規(guī)范化。
3.模擬創(chuàng)新,有效設計練習
把所學知識融入學生個體知識體系,并積極啟發(fā)、鼓勵學生思維有新意,對知識有新領悟,逐步學會思維的方法,形成能力。每個年級都采用學案制,教師在編寫學案時安排一定的練習,當堂完成,編寫原則有:(1)練習的內容要“求活”,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材料,或是同一材料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幫助學生挖掘材料中的信息。(2)要充分挖掘知識內涵,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意識。通過對材料的國家連環(huán)問,激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形成刨根問底的鉆研精神。(3)練習設計要少而精。新高考方案的同臺,對于選修只要達B,許多學生和教師思想上并不重視歷史學科的學習,而且語、數(shù)、外的學習任務重,歷史學科不可能也不能占用學生過多的課后時間,這就要求練習必須少而精,以最少的練習,達到效果的最大化。(4)觸類旁通。力求以數(shù)量相對較少的練習獲得知識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從而達到練習的優(yōu)化,以少勝多的目的。(5)易混知識對比練。可以是同一材料的不同設問,也可以是不同材料但是考查的是同一知識點而設問等。(6)設計一題多變或多問,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觀察和分析問題,溝通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訓練學生思維的多向性。
有效課堂教學設計策略首先是要找準切入點,即施教者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通過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教學方式的改變諸方面作深層次的研究,使課堂上教師的教向“民主型”轉變,學生的學習向“自主型”轉變,教學過程向“多元型”“開放型”轉變。然后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核心,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體現(xiàn)發(fā)展性、開放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等基本特征。在實際教學中,采用教學目標明確化、知識呈現(xiàn)情境化、學習方式多樣化、解題訓練建?;驼n堂小結圖示化的教學設計策略,由此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認知、思維、能力、情感全面發(fā)展的主陣地,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何偉生.如何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考試周刊,2011年35期
[2]陳軍花.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實效,學苑教育,2009年12期
[3]王文娟.談談歷史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科教文匯,2007年11期
【關鍵詞】學案;學案教學;高效課堂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成為必要課題之一。但是,在多年的應試教育背景下,課堂上,教師只注重“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造成學生喜歡歷史卻不喜歡上歷史課的現(xiàn)象。因此,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必須全面貫徹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斷改進歷史教學模式和手段,采用更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策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學案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正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它是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教學鏈,將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融入到實際的教學中去,進一步發(fā)揮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在輕松的、主動的、積極的氛圍中探究知識、體驗知識和感悟情感。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際談談在學案教學方面的一些實踐和思考。
一、什么是“學案教學”
“學案”是相對教案而言的,但與教案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學案是根據(jù)課程標準或教材以及學習資源、學生實際(如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法特點和心理特征等)編制的,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訓練和發(fā)展學生學習能力的校本課程。編制學案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學案有紙質學案和多媒體學案兩種方式。
“學案教學”是指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以學案為載體,以教師調控為手段,注重學法指導,突出學生自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學習能力,有效地發(fā)展學生個體素質結構,提高教學效益的教學體系。它以“學案”為載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依據(jù)學案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以此構建了師生“互動―探究”的良好課堂氛圍,確保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落實,從而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對學案教學的一些思考
任何形式的教學改革都必須把高效課堂作為最終目的和永恒追求。學案教學之所以被許多教師所認可,并長盛不衰地被創(chuàng)造性運用,就是因為它能高效率地提高教學質量,大幅度地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但有些時候我們教師在運用學案教學時,由于對這一模式認識不深,導致出現(xiàn)了一些誤區(qū),從而大大降低了學案教學的實際效果。現(xiàn)結合實際總結如下:
1.學案不要與教案相混淆
在學案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把歷史教案當做“救命稻草”,而是通過自己的教學智慧發(fā)揮教師的主觀能動性,將歷史知識進行整合。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在備課時就不用備教材,不用備課,也不意味著要拋棄教案教學模式,而是要相互補充,發(fā)揮各自長處。學案不是教案的“翻版”或“粗加工”,要有針對性,要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2.學案不要成為習題集
有些教師在設計學案時將“知識問題化”誤解為“知識習題化”。把教材內容簡單地設計成一個個的習題,甚至機械照搬教輔資料,把有著豐富內涵的學案異化成練習題的堆砌,完全喪失了學案的功能。其結果就是導致了學生對照課本抄答案,學生合作找答案,課堂成了師生對答案的過程,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毫無用處。在學案設計中,要注重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重視問題的探究,同時,更要重視學生閱讀中問題的發(fā)現(xiàn)感悟、學法的指導與實踐。
3.學案內容要合理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之間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合作交流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爭取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而歷史學案設計要根據(jù)學生學習水平的不同,根據(jù)歷史學科的特點來合理、科學地設計問題。在內容設計上應更多地體現(xiàn)生活性、研究性、趣味性。
教師采用學案進行導學,從學生身邊的熱點問題設計問題,引入歷史學習內容,突出教學重點,抓住歷史知識內在邏輯關系,以減輕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記憶負擔;通過不斷的自主預習、共同探討和課后強化,加深學生對系統(tǒng)知識的記憶,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4.教學活動不要形式化
學案教學模式是一種自主高效課堂,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構成了課堂的主體部分。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合作交流、互相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對知識的理解,適時的開展有效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自主、合作、探究”的實效性。然而,一些教師在學案的具體使用中,過分拘泥于學案設計的要求和內容,固定、僵死的固守預設的學案,不能根據(jù)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具體情況而變化,缺乏一種智慧生成的意識,使一些可貴的生成內容得不到重視,影響了學案教學的實際效果,使學案教學模式更多走向了形式化道路。因此,要樹立學案為課堂服務、為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服務的意識,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具體情況和需要,教師要靈活運用學案,補充和完善學案,讓學案在生成和完善中成為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媒介。
總之,學案教學是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舉措,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先學后教、以學定教、以教促學的先進教學理念。在實踐中,學案教學模式還需不斷的完善,從而真正發(fā)揮它的最大功效。
【參考文獻】
[1]趙加琛,張成菊.學案教學設計[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9.8
【關鍵詞】生本理念;高中歷史;高效課堂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生本教育實驗在國內百多所中小學學校開展后產(chǎn)生巨大的效果和社會影響,引起了教育界的強烈回響。然而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傳統(tǒng)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生本教育是一種嶄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實踐中充分體會到教育的真諦。本人在教學實踐中對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打造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有所思考。
一、生本理念下高中歷史課堂的特點
1.平等性。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的關系上。這樣的歷史課堂應該是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平等交往的一個平臺。課堂中呈現(xiàn)的是和諧的生生關系和師生關系。
2.開放性。集中體現(xiàn)在學習過程的討論和交流上。只要學習需要,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沒有什么不可以討論的,可以是生生之間的討論,也可以是師生之間的討論,任何學生有權提出自己的問題和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3.自主性。體現(xiàn)在高中歷史課堂中的問題的提出者和問題的解決者都應該是學生。學生的求知需求是課堂教與學的依據(jù)。求知欲旺盛、充滿著好奇心的高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4.合作性。主要體現(xiàn)在高中歷史日常教學中始終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小組成員之間在每堂歷史課里都有探究、交流、討論活動。每一個組員都有管理別人的責任和接受同伴管理和監(jiān)督的義務。
5.生成性。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在課堂探究、討論、展示過程中會產(chǎn)生許多新的問題,甚至是錯誤。這些問題和錯誤中的一部分會成為教師組織教學的優(yōu)質資源。
二、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策略
1.歷史學習小組的組建。傳統(tǒng)的師本課堂是一言堂式的,教師講,學生記,很難使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歷史課堂自然會轉變?yōu)樾〗M方式的活動,根據(jù)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性別、性格、是否住宿等因素,按照“互補互助、協(xié)調發(fā)展、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表面上似乎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發(fā)生的變化僅僅是課桌的移動,但實際上卻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教學改革,無論對學生還是教師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關鍵是引領小組活動,并且把它變成生本課堂的正常的秩序。
2.歷史前置性作業(yè)的設計。 “生本”不僅僅是一種理念,它更是實在的教學活動,它必須而且一定要接受過硬的檢測。任何嘩眾取寵的教學表演都無法逃遁實實在在的科學檢測。高質量的檢測是隨機的檢測、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檢測。一般而言我們常見的是單元檢測、階段檢測、學段檢測等水平性質測試;當然,選拔考試才是社會評價教學水平的無形標桿,是檢測“高質量”教學的真正硬通貨。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教學活動還得從平時的細節(jié)做起。
生本教育課堂上小組討論和交流是建立在課前小組成員自主學習教材的基礎之上,所以生本課堂前置性作業(yè)的布置是必需的。布置前置性作業(yè)時的一般性任務是要求每個學生閱讀新課基本內容,形成感性認識;思考自己學到了什么,對哪些內容還有疑惑;在課前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初步交流,小組共同對新課內容構建知識體系并在小組記錄本上列出提綱;對小組成員共同認為有價值但尚未弄清的疑問用有條理的文字記錄下來形成問題供課堂上全班討論;對小組共同感興趣的內容作探究;小組把認為在完成前置性作業(yè)過程中好的做法作總結,供課堂上展示、同學共享。
3.歷史課堂教學的教學設計?!敖讨獭笔菫榱恕安唤讨獭?,教的根本目標是為了學。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的選擇是由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法來制約和決定的。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從實際出發(fā),既要符合學生實際,又要符合科學的規(guī)律,因此我們必須尋找符合教學實際的方法。
生本教育理念下,學生是教學過程的終端,是課堂的主體,因此教學設計必須遵循學生歷史學習的實際需要。在設定教學目標時,學生前置性作業(yè)完成情況是最重要的依據(jù)。通過檢查各小組對完成前置性作業(yè)的情況記錄本,我可以了解學生對將要學習內容的知識體系框架建立到什么程度,收集了哪些材料,提出了哪些問題,哪些問題已經(jīng)有小組解決,哪些問題尚未解決,哪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卻未提出來等等。把握學情后,就根據(jù)各學習小組先學的情況來組織教學。課堂上學生會的都由各學習小組派代表展示、交流、補充、完善,這個過程很迅速,學生表現(xiàn)非常自信。教師在課堂上穿針引線,組織各小組交流討論,引導各學習小組提出在先學過程中生成的、尚未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歷史;微課應用;策略
高中歷史課堂中微課的使用,就展現(xiàn)了微課與傳統(tǒng)教學結合的優(yōu)勢和優(yōu)越性。雖然微課是新興起的教學手段,但微課在教學中的應用已經(jīng)顯示出了自身的魅力和特點,不但滿足了老師教學的需求,更受到了學生的喜愛,越來越成為老師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輔助教學手段。那么微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該如何加以科學合理的應用的呢?本文給出了應用的策略研究。
一、微課的內涵應用分析
1.傳授學習方法
微課作為新的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手段,微課主要的應用特點是怎樣的呢?根據(jù)應用的實踐和對微課的了解和認識我們可知,在我們應用微課前,一定要先理解和掌握微課的概念和本質。每節(jié)微課就是對一個知識點的講解,而對知識點的講解不是微課的價值所在,微課的真正價值在于使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學習掌握知識的學習方法和理解老師的授課方法,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和老師的授課方法,就會在以后的學習中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高中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如果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不但學習歷史可以提高效率,就是學習其他學科也會把這種能力遷移過去,并能掌握解題的技巧和解題的思路,從而自然而然地提高各科的學習成績。
2.分享與傳授經(jīng)驗
高中的歷史老師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形成了各自的教學優(yōu)勢和特色,歸納和總結出了寶貴和有效的教學經(jīng)驗。而高中歷史老師的教學經(jīng)驗的談論與交流,是提高老師自身教學水平和促進歷史教學高效的有效和必要的途徑。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使得高中歷史的教學手段、高中老師的教學交流平臺越來越多,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課產(chǎn)生了。老師可把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錄制成微課上傳到公共微課平臺,隨著各個老師錄制的微課增多和上傳到微課平臺上的微課的增加,更多的老師可以看到具有不同教學特色的微課,經(jīng)過不斷的學習和教學實踐,從而提高高中老師的教學效率,特別是能夠很快提高新歷史老師的教學質量。
高中歷史老師可以把高中教材中的知識點錄制成微課,錄制好后可以上傳到學校的微課平臺。學生學習歷史的時候,就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且有針對性的微課內容進行學習。對于自己的薄弱歷史知識可以反復的多看幾遍,以提高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在沒有微課輔助的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在學習歷史的時候,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就的在課堂上問老師,如果老師不在,這個問題就不能順利的解決,久而久之不理解的問題會越來越多,這樣的結果就會降低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就會降低學生學習的效果。但是有了微課,學生就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不但沒有了空間的限制,時間的限制也沒有了,只要學生有需要就會得到滿足。
二、微課的應用策略探索
微課是新型的教學手段,在中學的教學中應用的時間還不長,但卻能得到快速地發(fā)展,并受到老師和學生的歡迎與喜愛,說明微課是非常適合應用于中學教學的。經(jīng)過微課的錄制和實踐應用,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微課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們學習歷史的興趣,提高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更能促進歷史課堂教學形式的變革和發(fā)展。其應用的策略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
1.微課與教材內容結合
高中歷史老師在應用微課教學時,要注意根據(jù)課堂教學的需要和學生學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錄制微課,微課錄制的內容僅僅和教材相符合,學生看到微課的內容就能熟悉教材中的知識點,而不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而錄制一些與教材不相關的內容。例如在學習“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時候,歷史老師可去互聯(lián)網(wǎng)上收集一些與一戰(zhàn)相關的素材,根據(jù)教材的內容錄制成微課,學生看過微課后就能大概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相關知識。如果能把教材中提到的戰(zhàn)爭場面再現(xiàn),就能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從更深層次上理解一戰(zhàn),理解戰(zhàn)爭的本質。
2.利用微課構設教學情景
微課是被教師提前錄制的微視頻課堂教學,無論是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還是在課堂的教學中,歷史老師都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進度和課堂的需要錄制成微課。例如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有大概的了解,可事先根據(jù)教學內容錄制成微課,而微課的內容可構設出一定的教學情景,學生通過觀看微課的內容就能了解課堂將要講授什么,從而從心理上做好上課的準備。
3.強化微課的方法教學
傳統(tǒng)教學中歷史的學習緊靠死記硬背,學生對此確實不感興趣。因此在應用微課的過程中,應該突出微課的優(yōu)勢和特點,多利用微課講解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學生只有掌握了歷史學科的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習歷史的效率,也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例如,可把歷史材料解析題的解題方法制作成微課,然后讓學生認真觀看,學生掌握了這個解題方法后,經(jīng)過解題實踐,就能很快地提高這類題的得分率。
總之,微課是新興起的課堂教學方式,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歷史老師應把微課應用到高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來,通過微課的教學輔助作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微課的應用要做到科學合理,要以學生的方便使用和有效使用為前提,要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感受到歷史學科的魅力和價值所在,并能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樂趣。這樣的微課應用必將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生的歷史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俞月麗.例談微課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教師,2015年16期
【關鍵詞】高效課堂;高中歷史;對策;措施
前言
學習歷史知識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它是一門考試科目,對于高中學生而言,不僅可以增加人文知識修養(yǎng),還能樹立唯物史觀、提升個人思想境界,同時還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但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很多高中生反映歷史老師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很乏味、枯燥,導致了他們學習效率的低下。歷史作為小科,課余時間多被語數(shù)外作業(yè)擠占,所以,要提升歷史教學質量,首先必須把控好課堂教學的有限時間,將歷史課堂打造成高效課堂,才能現(xiàn)減負增效的功用。
一、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準確定位和把握教學目標
要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歷史教師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內容,把握重難點,制定教學目標,科學選擇教學方法。在深入了解學情的基礎上,要求高中生哪些知識點需要識記的,哪些需要理解的,哪些需要概括歸納與分析的,然后在教學設計中要努力體現(xiàn)新課改精神,需要老師講解的詳解,需要學生分組討論進行互動探討,哪一部分需要認真思考的,要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蓪v史章節(jié)內容中的歷史知識點、教學目標、過程與方法等有機地整合在一起,先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在了解教材中文本中的關鍵人物、歷史事件、重要影響的基礎上,同時要強化高中生的研學與探究能力,發(fā)動學生探討歷史事件對當時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和社會進步所起到的推動作用。
二、激發(fā)高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興趣濃厚時,注意力才能集中,思維也活躍敏捷,識記效果才會更好。為此,構建高效歷史課堂,必須以注重激發(fā)高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為前提。歷史課堂上盡可能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歷史故事、用學生感興趣的歷史背景材料進行精彩導入,在學生注意力集中之時,將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一一闡述,提示他們記住考點,并在理解的基礎上會靈活運用。歷史課堂,還應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人文性,拓寬高中生的歷史知識面,切忌單純地宣讀教材與劃重點,這樣高中不容易理解,也難以儲存重要歷史文化信息。為此要更新教學理念,激發(fā)高中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設法調動高中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這就要求歷史教師本學科功底深厚、見多識廣,還要考慮到高中生的興趣愛好,一方面將與課本知識相關連的背景材料,靈活運用到老師課堂上來,用幽默風趣的言語講授給高中生聽,營造一種生動、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俗話說的好“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與守其規(guī)。”高中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fā)之后,他們就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求知欲,此時,倘若歷史教師能在成功地預設問題,然后引導高中生探求新知,就能輕松駕馭課堂,順利完成教學目標。
三、教師轉換角色,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標進一步指出: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所承擔的角色是引導學生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參與者,教學過程就是師生交流互動,動態(tài)生成與教學相長的統(tǒng)一過程。教師應按新課程標準要求重新定位自己、轉換角色,摒棄傳統(tǒng)一節(jié)課由教師一人主導“一言堂”的傳統(tǒng)授課模式,轉換角色,成為學歷史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啟發(fā)者,教師為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做好引路人。例如在教學“”這一部分內容時,歷史教師結合后教材介紹的背景之后,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組織學生分組開展搜集材料、展開討論,期間,歷史老師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的看法和見解,不足之處再和藹地予以糾正,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學習共同體,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從知識的傳播者到學生個性發(fā)展的促進者之角色轉換。
四、革新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所采用的一種教學手段與措施。歷史教師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構建出一種高效課堂。不僅要研究學情、深挖教材,最為重要的還必須革新教學方法。在走訪調研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生反映,歷史教師常用的“講練結合”方法,雖然有很多優(yōu)點,但會導致課堂缺乏活力,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思維空間受到擠壓,教師在講臺上講的津津有味,可部分學生容易走神,甚至打瞌睡,這樣以來就制約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為此,歷史老師要依據(jù)高中生朝氣蓬勃、活潑好動的特點,革新教學方法,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可運用“班班通”,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信息承載量大,能增加學生感官的視聽效果,學生注意力集中,印象深刻,思維活躍,在此基礎上,很容易完成預設的既定目標。實踐證明,此法要比歷史教師一人單純的講授效果好的多??傊瑲v史教師要依據(jù)教材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來構建一種高效課堂,提升高中生的歷史學習效果。
五、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課堂上的強行灌輸不如學生的自主學習,要打造高效課堂,就要設法激發(fā)高中生的自主參與意識,要激發(fā)高中生的參與意識就要設法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為此,歷史教師在授課前就要精心備課。教學過程也要推陳出新、新穎別致、生動有趣,能吸引高中生的眼球,使學生感到歷史學習很輕松、和諧、且富有情趣,而不是一種備戰(zhàn)高考的緊張心緒。要實現(xiàn)這一點,歷史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說教模式,深入學習和領會新課改精神,然后根據(jù)教材,采用能調動高中學生積極性的新穎教學模式,例如小組合作模式、自主探究模式等,面向全體學生,擴大學生的參與面,采用激勵性原則,抓住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重點表揚那些偏科、文科基礎比較差的、自信心不足而不敢開口的高中生,以鼓勵為主,在傳授學習方法的同時并指明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讓這一部分學生逐漸喜歡上歷史課,不再將歷史學習看成一種心理重負。另一方面,對于文科基礎較好的高中生,可以因材施教,引導他們成立歷史學科學習興趣小組,每周抽空安排學習與探究任務,引導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參考文獻】
[1]張敏.高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探究[J].新課程學習,2011.11
【關鍵詞】高中歷史 課堂教學 教學反思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024
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在廣大教師的努力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都得到了極大的改進,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發(fā)生了可喜的變化。但是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學生對歷史教學不感興趣、成績提高慢的問題。反思原因,主要是因為課堂教學缺乏活力,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學的主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注重提高課堂效率,要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關于這一點,很多教師做的還不夠,教學過程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教學目標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不適用等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發(fā)展,也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針對這個情況,教師應該對課堂教學進行反思,探索新方法、新方式,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一、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都是把教材知識看作是全部的教學內容,導致教學內容單一,課堂教學毫無新意,自然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引入一些課外Y源,既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史實,理解問題的本質。
首先,教師可以把一些史實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來。歷史教材中多是對事件發(fā)生的敘述,形式比較單一。教師可以增加一些史實來豐富教學內容,特別是引入一些課本上沒有的或者沒有展開的故事。例如,在講解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等人用白話詩的事例,幫助學生理解的實質?;蛘呖梢韵驅W生詳細介紹歷史上一些重要任務人物,其性格特征、生活經(jīng)歷等等,都會對其人后來的事跡有所影響。
其次,教師可以穿插講解歷史上的趣事,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愛聽故事是學生的天性,歷史上有很多趣事都是學生所不知道的,但往往又是他們感興趣的。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穿插這些內容,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又能活躍課堂氣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分清主次,避免學生過分關注趣事,忽視了教學內容,教師應當加強引導,在適當?shù)沫h(huán)節(jié)穿插,讓課堂充滿趣味,又能讓學生在感受歷史課有趣的基礎上學習到相關知識。
二、豐富教學形式
教學形式單一,也是高中歷史課堂學生興趣不高、教學效率低的重要原因。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下,很多教師都是采用上講下聽的教學方式,注重知識的傳授。高中歷史需要記憶的內容很多,教學任務重,講授法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的傳輸,但是長時間這樣會使學生厭煩,沒有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會逐漸下降。因此,教師應當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首先,教師要注重問題教學法的運用。教材上的知識都是靜態(tài)的,平鋪直敘的,學生容易找不到重點,教師可以把知識系統(tǒng)化、問題化,使知識呈現(xiàn)更加清晰和明確。教師要從教材中提出問題,也就是把知識問題化,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課堂提問是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應該積極進行運用。例如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集中學生注意力,把學生的關注點引入到教學內容上來,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設置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展示問題。學生為了提出問題,肯定會認真閱讀教材,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也提高學生的表達和交流能力。
其次,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教學。情境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是新課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教師通過多種手段,營造相關的情境,吸引學生到這個情境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知識。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語言、圖片等營造歷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情感,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最后,教師要加強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討論和交流。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是互動的過程。如果只有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就不能構成完整的課堂教學。有活力的課堂、學生積極參與的課堂,才是成功的課堂。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應當加強課堂上的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參與,促進學生發(fā)展。如教師可以設置專門的討論環(huán)節(jié),組織全體學生針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展開討論。這樣的討論必然帶有很大的主觀性,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不用于拘泥于教材的束縛。這樣能夠有助于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并且,通過討論能夠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表達與交流的能力。討論的應該有很大的開放性,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參與。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確定討論的主題,根據(jù)學生的興趣進行討論。這樣能夠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學生之所以對歷史課堂沒有興趣,還有一個原因是歷史知識枯燥乏味,識記起來很困難并且容易遺忘。教師可以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記憶知識,培養(yǎng)能力。
首先,教師可以教給學生一些記憶的方法。例如對于有些重要的年份、事件等,教師可以編成口訣,幫助學生進行記憶。例如中日《》內容可編為一廠、二億、三島,四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解這些口訣時,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記憶,并且還能達到活躍課堂氣氛,讓課堂充滿活力的目的。
關鍵詞:歷史課堂 教學方法 現(xiàn)實生活 結合運用
教育與生活的關系問題,一直是教育發(fā)展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命題。我國知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曾經(jīng)說過:“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弊阋姮F(xiàn)實生活對于教育教學的重要性,圍繞它所展開的爭論也一直是推動世界教育改革運動的一條主線。無論從外國教育學者夸美紐斯到盧梭,還是我國的教育大師陶行知先生,都針對這個問題做過深入的研究,以探究到最為恰當?shù)姆绞綖榻逃虒W服務。
陶行知先生對于歷史課堂教學曾說:高中歷史教學在讓學生了解歷史的同時,還要“以史為鑒”,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民族精神。讓高中歷史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在接下來的發(fā)展中,教育教學模式逐步發(fā)展到: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使高中歷史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融合,在新課程改革的教育模式下展開關于教育與生活的關系討論,是教育學者們共同致力于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圍繞它所展開的爭論也構成了推動全世界教育改革運動的一條主線。
在新形勢下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尤其是在歷史教學中,使高中歷史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相融合,作為新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教學發(fā)展的一個基本方向,既能順應時代的要求,還能避免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教學中因為教育觀念、教材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的偏差或者局限性導致的教學誤區(qū),如教學內容嚴重脫離學生生活、填鴨式教學、滿堂灌、照本宣科等現(xiàn)象使本來鮮活的歷史變得呆板、苦悶、無趣。在素質教育的大潮和新時期的課程教學改革影響下,面對上述教學中的現(xiàn)狀,只有改善這些弊端,才能真正給歷史“形象生動、活起來”,才能讓學生接受和理解學習歷史知識,才能激發(fā)學生們的自主求知的興趣,讓歷史承載的民族與文化得以真正的傳承。
一、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大多數(shù)的教師一般是按部就班地進行課程的講解,他們總是認為歷史課堂要尊重歷史,所以在對于教材和教案都深信不疑。他們往往形成了連貫性的教學思維,很難照顧到學生們的學習立場,也不能很好的向學生們展示情景模擬,促進學生們加強印象記憶。整體分析是要教師在教學模式中多進行自我反思,不但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還能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要點。另外,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多注意學生們的反饋信息,在教學中增設舉例、拓展、提問等環(huán)節(jié),促進歷史知識的點、線、面的交流。
二、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結合的意義
實現(xiàn)高中歷史教學生活化,有利于新教學理念的樹立,并且不僅對歷史學科本身,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教師的專業(yè)成長都有很重要的意義。在現(xiàn)實主題與高中歷史課程相聯(lián)系的教學實踐中,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或老師、同學提供的各種現(xiàn)實主題材料,從不同的角度提出現(xiàn)實主題與高中歷史相聯(lián)系的問題,并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問題。這種求異的創(chuàng)新思維,不但是為了解決課本歷史知識的問題,而且使學生參與對現(xiàn)實問題的理解,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和想象,鍛煉學生的發(fā)散性、輻合性等多種思維方式。由于學生們受經(jīng)歷和知識等種種原因的影響,對現(xiàn)實和歷史問題的解決也會提出不同的見解。這樣,學生求異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得到了培養(yǎng)。
三、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融合的策略
現(xiàn)行高中歷史教學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新理念、新形式、新評價,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根深蒂固,又束縛了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的進行。面對這樣一種局面,如何找到恰當?shù)姆椒▉韺崿F(xiàn)教學和學習的有效恰接是值得思考的。
1.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多嘗試實施反思性教學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不但可以讓教師們不斷探究自身存在的教學問題,還能將“教”和“學”統(tǒng)一起來,提升自身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拓展自身教學的深度和寬度,豐富教學內容和豐滿自身知識儲備,更好的立足于教育學界,幫助更多的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難點,帶領他們實現(xiàn)學習歷史的跨度上的飛躍。
2.構建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模式。歷史課素質教育教學模式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激發(fā)興趣,激發(fā)興趣的方式有很多種,如歷史題材的詩詞以動人心弦的力量和富于韻律的美感給歷史以藝術的概括,而具有史學家的著述和政治家的訓導則是有著不可取代的教育魅力等現(xiàn)象。把這些難以理解的內容結合生活中常見的或者描述的現(xiàn)象加載到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上去,就能實現(xiàn)構建生活化課堂的模式創(chuàng)新。
四、結語
老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要在生活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充分的課時備課,在教學過程中多進行生活化探索,同時課堂作業(yè)也要突破傳統(tǒng)走向多樣、走向開放的參與模式。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教學評價內容不斷綜合化,評價方法也日趨多樣化。現(xiàn)行的高中歷史教學在生活化過程中雖然仍存在種種困難,但在種種改善之后,通過教學質量就能驗證效果。實踐表明,教學與生活結合的方式還是有很好的發(fā)展前景的。在當今的課程改革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盡管還需突破多種困難,但是總體發(fā)展趨勢是良好的。
參考文獻:
[1]張碩.試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的結合[J].中學時代,2014,(20):115.
[2]王琦河.淺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的結合[J].新課程,2011,(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