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山水田園詩人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guān)鍵詞: 王維 田園詩 意境
王維的詩歌創(chuàng)作,以山水田園詩的成就最高,也最為后人所關(guān)注和稱贊,所以后世稱王維為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王維的山水詩的主要特色是“詩中有畫”,關(guān)于這一點,人們常引用蘇軾的一段話:“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讀王維的山水田園詩,在頭腦中能夠喚起對于光、色、態(tài)的豐富聯(lián)想和想象,組成一幅幅生動的圖畫。
王維能夠從紛繁復(fù)雜、千變?nèi)f化的事物中,抓住最主要的特征,攝取最鮮明的一段和最引人入勝的一剎那,加以突出表現(xiàn),并且總是突出自己最鮮明的印象和最強烈的感受,以喚起讀者類似的體驗,使之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請看《輞川集》中的一首《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fā)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边@首詩描繪了一幅寧靜美麗的畫面,寫出了一片寧靜的環(huán)境,使人體味出一種寧靜之美。辛夷花處發(fā)紅萼,像芙蓉一樣美麗;然而它生長在絕無人跡的山澗旁,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只好自開自落。美麗的辛夷花在明媚的春光中綻放開來,點綴著靜謐的山谷,這是一幅多么美妙的山水畫,讀來美景即在眼前。
王維對自然的觀察極為細致,感受非常敏銳,像畫家一樣,善于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詩里對于色彩的描寫豐富而有層次。如:“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保ā端托瞎鹬荨罚叭曆饰J?,日色冷青松?!保ā哆^香積寺》)“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保ā渡街小罚鞍自苹赝?,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暗眾壑殊?!保ā督K南山》)日落昏暗,愈顯江湖之白色;潮來鋪天,仿佛天地也彌漫潮水之青色。一是色彩的相襯,一是色彩的相生。日色本暖色調(diào),因松林青濃綠重的冷色調(diào)而產(chǎn)生寒冷的感覺,這是條件色的作用。紅葉凋零,常綠的林木更顯蒼翠,這翠色充滿空間,空朦欲滴,無雨而有濕人衣之感,這也是條件色的作用。至于“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則淡遠迷離,煙云變滅,如水墨暈染的畫面。王維以他畫家的眼睛和詩人的情思,寫出了物態(tài)天趣、寧靜優(yōu)美的神韻。
王維的山水田園詩,運用動靜相生的手法,把恬靜寫得有聲有色,在空寂中有流動,在靜態(tài)中有動感,在沉寂的山水中有無限的生趣。如《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边@是一幅秋山落照圖。“空山”、“深林”、“青苔”等景物,構(gòu)成了一幅寂靜無聲、色調(diào)冷暗的圖畫;但詩人給這幅畫面著意點燃了聲和色,冷寂之境頓時溫暖起來,洋溢著生機?!渡骄忧镱ā罚骸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边@首詩描寫秋天雨后山林傍晚的幽清景色。詩人通過靜態(tài)和動態(tài)和諧配置,喧鬧與靜謐的巧妙安排,將“明月”、“松林”、“清泉”、“浣女”、“漁舟”等美好意象交錯連綴,組成了一幅淡雅、清麗、恬美的山居秋暝圖。在清新寧靜而生機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萬物生生不息的生之樂趣,精神升華到了空明無滯礙的境界,自然的美與心境的美完全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如鏡花水月般的純美詩境。
王維山水田園詩的另一重要特色是濃重的禪意。佛禪思想對于王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無生”的觀念。王維早年有詩云:“憶昔君在日,問我學(xué)無生?!保ā犊抟筮b》)至晚年,他在《秋夜獨坐》中還說:“欲知除老病,惟有學(xué)無生?!?/p>
晚風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際夜轉(zhuǎn)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
綦母潛是盛唐時期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一生有三次隱居的經(jīng)歷,這首詩很可能是他最后一次歸隱后的作品,只須把首尾四句整合起來,“幽意元斷絕,此去隨所偶。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從中你就可以捕獲到一些這方面的信息。
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東南,今名平水江,源頭在若耶山,全長約23.5公里。溪畔青山疊翠,溪內(nèi)流水澄碧,兩岸風光如畫。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禹得天書,歐治鑄劍、西子采蓮、西子浣紗、秦皇望海等等,融自然景觀與人文風光于一體。很多詩人慕名而至,徜徉其間,不忍離去。王籍、謝靈運捷足先登;隨后而來的是唐朝的崔顥、李白、綦母潛、孟浩然、杜甫、元稹、劉長卿、獨孤及;及至宋明兩代,王安石、坡、陸游、王守仁、徐渭、王思任等,也踏著前人的足跡,賞景吊古,揮灑才情。如果說敬亭山是江南的一座當之無愧的“詩山”,那么若耶溪就是江東的一條名副其實的“詩溪”。這里流淌著的不僅僅是不舍晝夜澄澈如練的溪水,也是綿亙不斷才華絕代的詩情畫意。
1200多年前的一個春江花月之夜,一個詩人泛舟于若耶溪上,無限幽美的情趣自胸次蕩出,揮灑成篇――《春泛若耶溪》。
開頭“幽意無斷絕”,以“幽意”二字點明全詩的主旨?!坝囊狻奔从木营毺帲c世無爭,任情自適的意趣。這種意趣一直就導(dǎo)引和支配著詩人的人生,不曾“斷絕”。盛唐另一位田園詩人儲光羲曾在一首酬詩中說他的好友綦母潛是“每有滄洲心”, “每”是常常的意思,“滄洲心”即隱逸之心。兩次做官三次歸隱,且做官的時間十分短暫,那么可以說,這份幽意,這顆“滄洲心”,也就始終存留于詩人的靈魂深處?!按巳ルS所偶”,“偶”即“遇”,“隨所偶”就是隨遇而安的意思?!按巳ァ笨赡苡袃蓪雍x:一是表示這次掛印而去,從今以后隨遇而安,隨心所欲,嘯傲林泉,終身隱居;二是表示這一次出游,前往若耶溪,“縱一葦之所如”,任意東西。這份自在,這份淡然,非心與自然神會者不可得之。
以下六句寫泛舟的時間和路線,具體描繪了沿岸之景?!巴盹L吹行舟,花路入溪口”。一個“晚”字點明時間,“花”字暗合題目中的“春”字,似信筆寫來,實則周到細致。晚風習習,吹拂游船,船兒任憑輕風吹送,轉(zhuǎn)入春花夾岸的溪口,仿佛飄進了武陵桃源勝境;風有情,花有意,一路相伴,香氣襲人?!半H夜轉(zhuǎn)西壑,隔山望南斗”,寫出游程中時間的推移和景致的變換。“際夜”,是夜已很深了,說明泛舟時間之長,游興之濃?!拔髹帧保侵坌兴恋牧硪挥撵o之地。詩人置身于其間,正心曠神怡之時,抬頭遙望南天斗宿,不覺已經(jīng)“隔山”了,猶如隔世。
“潭煙飛溶溶,林月低向后”二句,用淡墨描繪朦朧的夜景?!疤稛煛?,是溪上氤氳的水霧;“溶溶”,是夜月之下霧氣朦朧、生騰的景狀,著一“飛”字,把水色的閃耀、霧氣的飄流、月華的流瀉,都寫活了,具有迷人的動感?!傲衷碌拖蚝蟆保諔?yīng)“際夜”,夜已深,月正斜,舟行向前,兩岸樹木伴著月亮悄悄地向后退去。
詩人以春江、月夜、花路、扁舟、南斗、潭煙以及林月的高低遠近,構(gòu)成了一幅春夜泛舟圖。久懷“幽意”的泛舟人,面對這樣的美景,怎能不滋生出“生事且彌漫,愿為持竿叟”的人生感慨呢?人生世事難以把握,就像溪上彌漫無邊的煙霧,縹緲迷茫;我愿永做若耶溪邊一位持竿而釣的隱者,像莊周,像姜太公,像嚴子陵,或者就像一位普普通通的漁夫,“青箬笠,綠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枕于清流,嘯傲山林。由夜景的清雅更覺得世事的喧囂,這就更加堅定了詩人尋幽歸隱的信心和決心。末二句與前六句一寫景一抒情,可謂情景交融;末二句與首二句首尾呼應(yīng),反復(fù)強調(diào),突出主旨。全詩呈現(xiàn)出渾然的面貌是因為詩人最大限度地從心靈中接近了自然,與自然產(chǎn)生共鳴并融為一體。
《全唐詩》收綦母潛詩共26首,其中有10首直接歌詠佛寺道觀,另外16首全是山水田園之作,數(shù)量不多,但成就很高。殷在《河岳英靈集》中評贊他“善寫方外之情,歷代未有,荊南分野,數(shù)百年來,獨秀斯人”??梢娫娙艘回灣怀鍪赖乃枷敫星橐步o若耶溪的景色抹上了一層孤清、幽邃的色彩。但是,由于作者描寫的是一個春江花月之夜的浪漫之旅,因而這夜景寫得清幽而不荒寂,迷蒙而生趣盎然,也如殷所評:“舉體清秀,蕭蕭跨俗”。其實,在詩人筆下,無論是佛寺道觀,無論是山水田園,還是送別懷遠,都浸染著隱逸生活的思想投影和情緒烙印,但它們又是恬淡閑靜的,不似中唐詩人的憤激與焦灼,也不似晚唐詩人的無奈與愁怨,而是盛唐詩人所特有的沉穩(wěn)與融和。
這首詩在寫法上也很有特色。全詩緊扣題中的“泛”字,隨著時間的推移,移步換景?;虼?,或船后;或水面,或岸邊,或空中;靜中有動,聲色兼?zhèn)?。描寫又純用白描,語言明白如話,“以最平常的語言說出人人共有的體會”(林庚《中國文學(xué)簡史》)。詩格用簡練質(zhì)樸的古體。凡此種種,都給人以輕松舒適的美感和元氣淋漓的快意。
我的家鄉(xiāng)在襄樊,它是一座古老而又繁華的城市,歷史悠久,出了很多歷史名人。襄樊的秋日別具一番風韻,秋風喚醒了古樸典雅的古城。
襄樊的秋天隨處可聞見一股清香。走進米公祠的后花園,一陣帶有墨香的風吹入鼻中,仿佛能看見米芾豪邁地站在桌前,水墨淋漓、煙云掩映、樹木簡略、妙于熏染,字與墨香融為一體,載著秋風勾起了你無限的遐想……
襄陽城的“三顧茅廬”是《三國演義》的開始,在秋日的隆中里有著牛耕石像,仿佛又能看見諸葛亮躬耕苦讀,在這時,他已從一名普通的青少年脫穎而出成長為一名識時務(wù)的“俊杰”。在隆中有著淡淡的香,但最為濃烈的就是桂花香了,在隆中山間若隱若現(xiàn)……
在襄陽這塊土地上,有著無數(shù)文人墨客游覽過襄陽。在眾多詩人中我們和孟浩然這位山水田園詩人是老鄉(xiāng),他隱居在鹿門山。秋風瑟爽,鹿門山總能帶給人們煥然一新的意境,看來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可能就是孟浩然的內(nèi)心感受吧:對山水的熱愛,對人間萬事的感慨。字里行間流露出孟浩然對自然的憧憬及對自由的向往。如今的鹿門山屹立在襄陽城,秋風帶去了孟浩然對自然熱愛的想念。
過 故 人 莊
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
【作者】
孟浩然,唐代襄州襄陽(今屬湖北)人,他與王維并稱“王孟”,是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后世有“王孟詩派”之稱。
孟浩然的詩多寫隱居的閑適和旅途的景色,他的詩似即興而發(fā),信手拈來,卻韻致深厚,妙趣無窮。寫景歷歷如畫,筆調(diào)優(yōu)美;寫田園風光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現(xiàn)存詩二百余首,其中大量的山水詩在當時很負盛名。
【意譯】
老朋友準備了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的田莊去。一到莊外,只見樹木濃密,在村子的外邊連成一片,一抹青山斜立在城外。到了他家,擺起酒席,面對著窗外的打谷場和菜園,我們舉杯對飲,談?wù)撧r(nóng)作物生長的情形。告別時我告訴他:等到重陽節(jié)那天,我還要再來欣賞。
【賞析】
這首詩之所以能具有這樣強烈的藝術(shù)感染力,是因為全詩清新如話,既不用典,也不生澀,讀起來讓人感到自然而又真摯,一種古道熱腸的友情躍然紙上。
詩人以喜悅的感情,寫出了農(nóng)村平和的生活、美麗恬靜的景色。既無名山勝水,也無異草奇花,有的是一片場圃、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樸感情的農(nóng)家朋友,令人感到輕松愜意。
【關(guān)鍵詞】淺析 藝術(shù) 特色
《山居秋瞑》是唐代大詩人王維山水詩的代表作之一,是天寶年間作者隱居輞川時所作,《山居秋瞑》頗能代表王維后期山水詩創(chuàng)作的特色,是山水詩中的上品佳作。
我國詩史上,為數(shù)眾多的詩人創(chuàng)作了浩如煙海的山水詩,但由于個人的經(jīng)歷、地位、美學(xué)理想和政治抱負不同,詩歌的意境也不盡相同,有的熱烈雄奇、氣勢恢宏;有的優(yōu)雅嫻靜、秀美恬淡,如果說李白的山水詩多屬前者,王維后期的山水詩則屬于后者。王維早年寫過一些格調(diào)昂揚的邊塞詩,避世隱居后,其作品多以描寫山水寄書情懷為主。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鼻〉胶锰幍狞c出了王維這位山水田園詩人的藝術(shù)特色。作者在《山居秋瞑》中,以素描的手法,清晰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靜優(yōu)美的山村畫面,流露出作者棄官隱逸,潔身自好的那種飽染桃源風味的志趣。詩歌所表現(xiàn)的思想內(nèi)容固然不凡,但是其藝術(shù)手法更為人所稱道,有三種感受讀來特別讓人回味無窮,給人以清淑之氣,使人神恬意適、悠然陶醉,致使不同時代的讀者,可以不去探詢作者的寫作動機而直接獲得藝術(shù)滿足,這不能不說是王維的獨特本領(lǐng)。
一、層次感――錯落有致、物潔情真
美是一種和諧,即一種整體關(guān)系,并不是有了形象要素就能得到美,只有當這些要素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組合成某種完整的意境時,才能獲得美。王維深得此理,他不但注意形象的個性特征,而且總是把它置于一定的聯(lián)系之中,以高度提煉強化的藝術(shù)手法,選擇最富有概括力、最具有個性特征的形象要素,以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形象要素在描繪意境中的藝術(shù)效益。王維的山水田園詩,感受敏銳,觀察細致,善于通過對生活的深切領(lǐng)悟合體察,使畫面形象錯落有致、物潔情真,得到最突出、最集中、最明豁的視覺、聽覺效果?!渡骄忧镱ā愤@首詩的第一特點就是將個別分散的景物巧妙的組成一幅有機和諧的完整畫面。首聯(lián)開門見山,以淡墨素描,勾畫出清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村景色,字里行間潤透出作者飄逸閑怡的心情,鋪就了整個畫面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由所見引出所聞,兩個“主――狀――謂”的句子將山村夜景點綴得惟妙惟肖,引人神往。在頸聯(lián)中又由所聞引出所見,聞“竹喧”見浣女歸,見“蓮動”而知漁舟下,“竹”“蓮”相映,給人以具體的美感,而竹中浣女、船上漁人卻在若有若無、若即若離之間,寄托了作者對天曠地空,超俗拔塵的桃源世界的追求。最后筆鋒一轉(zhuǎn),把摹景之筆一齊收攏,凝落在抒情上,內(nèi)外物轉(zhuǎn)向內(nèi)心,以“春芳”反照“秋瞑”,使隱居者未惜春芳已逝,猶喜秋瞑迷人那種隨意成趣的心情昭然紙上。正因為作者給每一部分材料都找到了最合適的位置,從而達到了有如兵家所說的:“常山蛇陣,擊首則尾應(yīng),擊尾則首應(yīng),擊腹則首尾俱應(yīng)?!钡木辰?,多層次的形式使景致和情感得到了充分的表述。正由于王維筆下的形象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又在一定的聯(lián)系中結(jié)成一定的藝術(shù)組合,所以,他才能靠著簡約的形象繪出完整的意境,于物趣中透出天趣,透出神韻
二、動態(tài)感――以動牽靜,筆落奇生
許多詩人雖然有時創(chuàng)作出有聲的動態(tài)畫,但以熱烈活潑場面的居多,以幽靜場面的常常缺少生動的氣息,王維的山水詩則不然,雖然表現(xiàn)幽靜嫻雅的意境,但卻常常通過景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中發(fā)生的音響和動態(tài)來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使畫面富于動態(tài)特征和音響效果,而很少停滯的靜物寫生。在《山居秋瞑》的頷聯(lián)中,“松間明月”和“石上清泉”都是靜景,作者獨具匠心,在句尾字上“照”和“流”牽出了動態(tài)。不僅作者置身妙境,逸興橫生,連讀者的思緒也不由隨著飛瀉的清泉去追想明月與白練相映的夜景,去遐思飛泉之下,必有深潭的哲理。這里之所以筆落奇生,妙就妙在將“照”和“流”兩動詞置于句尾,形成“主――狀――謂”句式,而使動態(tài)獲得了持續(xù)性。試想,倘若僅是一般地以“明月照松間,清泉流石上”來描述,固然也有那么一點意思,但與原句型相比,就顯得語平意淺,韻味太遜色了。到了中下聯(lián),作者又筆法一變,由“竹喧”而見“蓮動”,既襯托了靜景,又引出了人物。使人油然地產(chǎn)生聯(lián)想:浣女嬉笑著穿行在竹間小徑上,驚得夜鶯撲翅飛起;漁船碰擊著與月光相映的水面,蕩起萬縷波粼……整個畫面動而不亂,靜而不寂。動靜相銜,相得益彰,殷評王維詩:“在泉為珠,著壁成繪。”的確,在關(guān)鍵性的句子中,點上一個巧妙的軸心詞,就會產(chǎn)生“用巧一字,全句生輝”的效果。所謂語不在多,點到即止,這不能不說是王維的高明之處了。
三、聲息感――聲光色態(tài),相映成趣
創(chuàng)作山水詩只有把畫面、音響、動態(tài)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有聲的動態(tài)畫,才是難以企及的,而這正是王維山水詩的獨具特色,王維山水詩的獨具特色不在于他做到了一般的畫面、音響、動態(tài)的融合,而在于他描寫寂靜環(huán)境卻靜中有動、寂處有音,動與靜、寂與聲對立統(tǒng)一、相映成趣,使其絕不是呆板停滯的“死”象,而是富于生氣的活“畫”?!渡骄忧镱ā芬辉娛茁?lián)起筆于“空山新雨后”,“空”“新”二字,巧妙地將明凈曠野與間適雅趣相柔和,爾后落筆于“晚來秋”,倍添清新涼爽。頷聯(lián)中明月“由斂到放”,照出玲瓏之色;清泉 “由脆到圓”,流出了清冷之音,溢發(fā)出優(yōu)美的樂感。緊接著,頸聯(lián)以“竹”“蓮”的色彩對比,定下了秋景的基調(diào)。并以浣女“嘻嘻”笑語、行船“嘩嘩”擊水聲與前文的溶溶月色,淙淙流泉相渲染,以金秋佳景與勞作人們的淳樸勤勞相映襯,賦予了畫面生氣盎然的氣息。秋色為人物的出現(xiàn)作了鋪墊,人物出現(xiàn)又使空曠的山野頓添生機。這里寫出“松”、 “月”“泉”“石”“竹”“蓮”,色彩相依; “照”“流”“喧”“動”“歸”“下”聲韻相和。這十二個字使聲光色態(tài)相融合,色彩鮮而不艷,聲光喧而不嘯,宛如渾成天然??梢姡瑥V泛的裁剪旁枝末葉,精心篩選,找出有個性、有特點的材料為主題著色添彩,這也可以說是這首詩所以產(chǎn)生極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的因素之一吧!
文學(xué)作品常常需要用凝練的筆墨來描繪場景,同時又要把作者自己的感情、態(tài)度融匯進去,這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弄不好往往顧此失彼,求簡潔而意淺,溶情境而語煩。那么,怎樣才能達到文短而意深,樸實而味醇呢?讀了《山居秋瞑》后,會給我們有所啟發(fā)的。
《山居秋瞑》雖然是一首短小的五言律詩,但其清晰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靜優(yōu)美的山村畫面,流露出作者棄官隱逸,潔身自好的那種飽染桃源風味的志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高超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完美的結(jié)合起來,使其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經(jīng)典之作,王維作為一個詩人,同時又是畫家和音樂家,這種一身而三任的條件使他能更深刻地理解詩、畫、音樂等幾種藝術(shù)之間的異同,更深入地探索美的規(guī)律,更巧妙地融合幾種藝術(shù)表現(xiàn)生活的特長于一爐。因此,他在把握形象與形象、形象與動態(tài)、音響等方面的關(guān)系上總有比別人高超之處,這大概就是他的山水詩兼有繪畫、音樂之美,比其他許多人的山水詩更富有詩味和神韻的奧秘。
【參考文獻】
[1]蕭滌非等著. 唐詩鑒賞辭典. 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唐)劉方平(開元天寶年間人)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詩詞導(dǎo)入:劉方平,生卒年不詳,唐代詩人,河南洛陽人。天寶前期曾應(yīng)進士試,未考取,從此隱居潁水、汝河之濱,終生未仕。寄情山水、書畫,詩亦有名,擅長絕句。詩風清新自然,質(zhì)厚淳樸。其詩多詠物寫景之作,尤擅絕句,有較高藝術(shù)性,善于寓情于景,意蘊無窮?!度圃姟反嫫湓娨痪?。一曲《夜月》使他千古留名。詩的前半部:“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描寫了夏夜的星空,清澈明亮,更深夜半,星光璀璨,其深邃幽靜之美,動人心魄。詩人的筆觸從月色寫到星光,從星光寫到人家,讓寧靜的氛圍彌漫在蒼穹宇宙之中,更深夜半之家。從更深月色的“靜”字入手,寫景狀物,出手便高人_籌。詩的下半部:“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由景入情,由靜至動,將春氣回暖,蟲聲新透,融融暖意和美妙的聲韻,都帶給了夜半人家,溫馨祥和,嫻雅曼妙。詩人以平實無華的筆觸,為我們描述了月夜、星空、鳴蟲、綠窗紗,交織著光與彩,聲與色的音樂般的流動著的韻律。清新可人,率真質(zhì)樸,放佛帶領(lǐng)我們回到了那個春氣回暖,靜謐安詳?shù)囊雇?,絲絲情懷牽動著夜宿之人浪漫而遙遠的遐思。好一個“透”字,恁般迷人,恁般洞徹明亮,穿越了千古詩壇,將劉方平的名字深深鐫刻在每一位熱愛這首詩的讀者心中。
木子畫評:這幅《秋聲媚幽圖》有名款黔章,是何涵宇先生(1913-2003)所作,筆墨細致溫婉,構(gòu)圖精致,設(shè)色清雅,幾莖湘竹,一叢素菊,襯托著翠綠色、姿態(tài)優(yōu)雅的紡織娘,使畫面中透出了秋夜有的百蟲爭鳴的美的韻律。靜中有動,動中有鳴,深遠悠長的蟲聲仿佛透過紙面,傳送到讀者的心扉之中。何涵宇先生,青年時代即師從雪濤大師,勤奮努力,工于繪事。深得乃師口授身傳,加之本人勤于躬耕,數(shù)十年苦心鉆研,其花鳥畫筆墨技巧已漸入王派花鳥畫堂奧,并融入了個人的繪畫風格。這幅作于70年代末期的畫作,之所以珍貴,是因為它繪于1978年,正是“”之后,撥亂反正,冷澀嚴峻的政治氛圍,冰雪融化之際,這時書畫作品可以落款簽章了,所以這張作品是見證中國傳統(tǒng)繪畫歷盡劫難后,逐步恢復(fù)正常創(chuàng)作的起步作品。
畫家介紹:何涵宇(1910―2003),原名建平,字涵宇,號寒竽,后以字行。1910年1月出生于北京,原籍浙江上虞。自幼喜愛繪畫,曾自學(xué)惲派花卉。18歲師從王雪濤,為王先生之入室大弟子。同年加入中國最早、最有影響的美術(shù)社團之一中國畫學(xué)研究會,為當時該會最年輕的會員之一。得與當時名家切磋技藝,繪事大進。解放后加入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任齊白石藝術(shù)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書畫函授大學(xué)特聘教授等職。
(《華子崗》
唐?裴迪(716-?)
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唏。
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
詩詞導(dǎo)入:裴迪(716-?),唐代詩人,河?xùn)|(今山西)人。官蜀州刺史及尚書省郎。其一生以詩文見稱,是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之一。與大詩人王維、杜甫關(guān)系密切。晚年居輞川、終南山,與王維來往更為頻繁,故其詩多是與王維的唱和應(yīng)酬之作?!昂睫D(zhuǎn)蒼翠,秋水日潺諼。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這首號稱“詩中有畫”的詩篇就是閑居輞川時王維答贈裴迪的。這首詩是裴迪與王維詩詞唱和之作,華子崗是輞川一帶有名的風景名勝。青山蒼翠,松濤連綿,日影山光,飛瀑流泉,裴迪隱居在此,與王維時相往來。詩的前兩句“日落松風起,還家草露唏”描寫了空山落日,松濤起伏,詩人在還家的路上,看到了滾動在小草上的亮閃閃的露珠。詩句率真自然,平實工致,無雕琢之痕,而意趣天成。后兩句“云光侵履跡,山翠拂人衣”則進一步描繪了高寒之處的山嵐霧氣變化無常,有“霧從腳跟起,云傍馬頭升”之意。末一句則是寓景于情,以翠色拂人衣,將人與自然的相互依存,情感的相互交流,描寫的真實動人。詩人到此,已是物我兩忘,將自己完全融入到美麗的自然景色中去了。
此等做法完全背離教育家葉圣陶的主張,即“詩歌的講授,重在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處,指導(dǎo)一二句話,也許就夠了,不一定要繁復(fù)冗長的講說”。其結(jié)果自然事與愿違。既不利于培植學(xué)生的想象力,更不能涵養(yǎng)學(xué)生的詩情。
本人主張尊重詩詞鑒賞循序漸進的客觀規(guī)律,引導(dǎo)學(xué)生探尋古詩詞鑒賞之正道。
一.觸類旁通,從題材類別角度解讀古詩詞
面對卷帙浩繁的古詩詞,如何能做到“讀一首詩,知一類詩”?語文教師可嘗試引導(dǎo)學(xué)生觸類旁通,從題材類別角度解讀古詩詞。據(jù)題材分類,我國古詩詞大體有相對明晰的界限,可分成羈旅行役詩、邊塞征戍詩、送別懷人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詠史詩、托物言志詩、即事抒懷詩等常規(guī)題材類型。有不少詩歌,題目就點明了題材類別,而詩歌的意象則能幫助強化對題材類別的判斷。盡管作者構(gòu)造的個人意象群,一定程度上跟作者獨特個性及獨創(chuàng)風格有關(guān),但某種題材類別的詩歌大體上還是有一些特定的典型意象的。
譬如山水田園詩的典型意象常見溪水、山石、松杉、閑花、野老、牛羊、雞狗、谷鳥、白鷺、柴扉、村舍、草稼、炊煙、桑麻、南畝、五柳、浮云、明月、漁歌等。邊塞征戍詩的典型意象有大漠、烽煙、長城、黃沙、塞草、金鼓、旌旗、烽火、羽書、戈矛、劍戟、斧鉞、刀鎩、橫笛、羌管等。抓住這些典型意象深入揣摩意境,易于窺見作品意旨,鑒賞便可事半功倍。
蘇教版初中語文的編寫者較注重兼顧選擇不同題材類別的詩歌及代表作。如王維、孟浩然、陶淵明等是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李頎等是唐代邊塞征戍詩的代表。我們可引導(dǎo)學(xué)生從代表詩人著手,把握某類題材的詩歌特征。比如,我們可從領(lǐng)唱盛唐“好聲音”的高適、岑參入手,從宏觀角度把握邊塞詩的特點。生在盛世的高適、岑參,分別追隨軍功卓著的哥舒翰、深得朝廷器重的封常清,盡管邊地風沙嚴酷異常,甚至“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但他們豪氣干云,用烈烈雄風書寫“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一首首高亢激越的邊塞詩篇,將尚武任俠之風、豪邁慷慨之氣、進取建功之心發(fā)揮到淋漓盡致。這些詩折射出盛唐邊塞詩雄壯豪邁的特點,從中可明顯感受到“盛唐之音”奏出的盎然旋律。
二.知人論世,觀照詩人別樣的精神世界
“知人論世”的最早提出者孟子,在《孟子?萬章下》中主張,“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劉勰在《文心雕龍》中的闡述更清晰,“然才有庸侑,氣有剛?cè)?,學(xué)有淺深,習有雅鄭,并情性所鑠,陶染所凝,是以筆區(qū)云譎,文苑波詭者矣。故辭理庸偏,莫能翻其才;風趣剛?cè)幔瑢幓蚋钠錃?事義淺深,未聞乖其學(xué);體式雅鄭,鮮有反其習;各師成心,其異如面。”縱觀源遠流長的古典詩詞評論史,各種公認的詩話、詞話及其他文學(xué)批評,均有知人論世精神的實際運用和演變,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豈容忽視?
雖說可“讀一首詩,知一類詩”,但要準確解讀,還需運用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披文入情,進入詩(詞)人的精神世界,以期產(chǎn)生感情共鳴。不斷衍變發(fā)展的知人論世的鑒賞方法,在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批評中的地位異常重要。因為任何一首詩詞都不可避免地會打上作者的生活烙印,甚至是鮮明的時代印跡?!爸恕本褪强疾熳髡叩募沂?、經(jīng)歷、行蹤、處境、性格、個性氣質(zhì)、思想意識、藝術(shù)修養(yǎng)、審美情趣及創(chuàng)作意圖等?!罢撌馈眲t是考察社會歷史面貌,特別是作者所處的時代風貌、社會環(huán)境等。
試想,如果不熟悉蘇軾的《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作于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期間;如果不清楚在近四十年的官宦生涯中,他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貶謫中度過,卻是一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如果不知曉他的人生哲學(xué)(老了又何妨),依然可以左牽黃右擎蒼,老當益壯;如果不明白他于熙寧六年(1073)當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深發(fā)感慨:“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又怎能讀透《浣溪沙》“門前流水尚能西”中樂觀曠達、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三.咬文嚼字,是立體讀懂古詩詞之關(guān)鍵
宋代阮閱編選的《詩話總龜》載有一段被古今傳為美談的文字因緣: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于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庇钟巴啤弊郑瑹捴炊?,于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quán)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第三節(jié),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彼觳⑥\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究竟“推”好,“敲”好?卻是各有其說,各有其理。這就是該典故無窮魅力所在吧?古今許多人往往認為“敲”比“推”字好,因為“敲”是詩眼,敲破了原來的靜謐氛圍,響中寓靜、以動襯靜,使詩歌形象更豐滿而生動,意境更幽深而明晰??礈省巴啤焙玫闹旃鉂撓壬J為,寺院中只有一個和尚,乘興步月,獨自幽步后興盡而返,自掩自推;且“推”可無聲,更契合前句“鳥宿池邊樹”的幽靜環(huán)境。本人也認為“推”更好,因為“推”除了更契合前句意境外,還更契合此詩主旨。本詩是卒章顯志,“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將詩人對隱逸生活無比神往的心跡表露無遺,詩人只是暫且離開,且身離心未離,不久會前來共同歸隱。僧“敲”雖說禮貌,能帶來些許驚喜,但較拘謹,倒彼此顯得有點隔膜,不能充分體現(xiàn)悠閑自得之趣。
詩詞本來就是語言的藝術(shù)。元好問在《與張仲杰郎中論文》中道:“文須字字作,亦須字字讀。咀嚼有余味,百過良未足?!惫磐駚淼膭?chuàng)作者和鑒賞者耗費心血地咬文嚼字,經(jīng)歷了大量語言材料的篩選錘煉,以及思想與情感的反復(fù)調(diào)整,我們師生哪能不咬文嚼字?否則,談何立體讀懂詩歌?師生共同咀嚼“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詞語,如詩眼或詞眼,然后引導(dǎo)學(xué)生合理聯(lián)想和想象,將它在原句中構(gòu)成的畫面化為自己的感官,進一步探究其中烘托的意境,體悟思想情感。如蘇教版七年級王灣的《次北固山下》中一個“闊”字,表現(xiàn)出春潮上涌,江水與岸齊平時浩渺廣闊之景,既寫出江水之勢,又寫出春回大地、冰雪消融、春意已濃的景象,還折射出詩人放眼山川的博襟。
四.神游冥想,以“己意”揣度作者之“志”
客觀講,讀者對古詩詞的鑒賞一直存在著審美差異。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錢鐘書在《也是集》中說:“吾詩中之意,惟人所寓。吾所寓意,o為己設(shè);他人異解,并行不悖。”其實我國古代就有“詩無達詁”之說,這與西方文學(xué)批評所主張的“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神似,但“詩無達詁”更強調(diào)讀者不能僅僅看到語言文字與事物之間有形的直接聯(lián)系,還要看到無形的間接聯(lián)系,不能機械呆板地照字面直解詩的語言,不能望文生義而“以辭害志”。正如《孟子?萬章上》所云:“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p>
比如蘇教版八年級編選了被稱為“如天馬行空,神龍出?!钡摹缎葜xx樓餞別校書叔云》,開篇是破空而來的“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我們知道合理的解讀是:“棄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擾亂我心緒的今天使我極為煩憂?!钡P者教學(xué)時發(fā)現(xiàn)有部分學(xué)生理解成:無情地拋棄我而去的人兒,昨天就無法挽留;擾亂我心緒的人兒,今天就活該有很多煩惱!這樣的解釋真是讓人啼笑皆非?!熬迫牒滥c,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的李白竟被誤讀成了棄婦形象!幾乎完全偏離這首送別詩的“志”。類似例子卻并不鮮見!
怎樣才能真正實現(xiàn)神游冥想?其實,無論圣人與凡人,古人與今人,都有心理的同構(gòu)性,可以彼此遙相契合。陳寅恪在《馮友蘭中國哲學(xué)史上冊審查報告》中寫道:“所謂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與立說之古人,處于同一境界,而對于其持論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詣,表一種之同情,始能批評其學(xué)說之是非得失,而無隔閡膚廓之論?!睂W(xué)生雖不能與作者處于完全一致的境界,但能有相似的境界,從而隔空產(chǎn)生共鳴。如范仲淹《漁家傲》中寫道:“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對于很多背井離鄉(xiāng)的學(xué)生而言,雖然他們禁酒,但異鄉(xiāng)感觸深入骨髓,對故土及親人魂牽夢縈,甚至也有“歸無計”與“人不寐”之時,所以他們很能神會“酒”這個意象掩飾下的相思情、相思苦。
當然,以上方法不是彼此割裂的教學(xué)和鑒賞古詩詞之道。作為語文教師,須引導(dǎo)學(xué)生綜合運用這些方法,并適當結(jié)合其它詩歌鑒賞方法,如結(jié)合“因聲求氣”,體味古人的人格美并獲得一定的美感教育。總之,教師要增加自身駕馭古詩詞的理論厚度,重視學(xué)生具有個性色彩的情感體悟,引導(dǎo)學(xué)生不斷提高自身鑒賞古詩詞的藝術(shù)功底,引導(dǎo)學(xué)生切實重視對古詩詞本身的審美,引領(lǐng)學(xué)生真正進入古詩詞的意境,視野得以不斷拓寬,詩情得以漸漸充盈。
參考文獻:
[1]孟軻q孟子[M]q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2]魯迅q且介亭雜文[M]q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2006.
[3]阮閱q詩話總龜[M]q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
[4]王運熙,周鋒q文心雕龍譯注[M]q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關(guān)鍵詞】詩歌;語言風格;鑒賞
詩歌的語言“風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藝術(shù)素養(yǎng)等造成的不同的創(chuàng)作特色。所謂語言風格,是指詩人在長期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獨特的語言藝術(shù)個性,是詩人的個人氣質(zhì)、詩歌美學(xué)觀念在作品中的凝結(jié),是具有恒定性的區(qū)別于其他詩人的藝術(shù)特色。風格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詩人、同一詩人的不同作品往往表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我們在這里選幾種常見的語言風格加以分析。
一、清新明麗
這種風格往往用清麗的語言來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怡然喜悅的感情。其特點是用語新穎,不落俗套。清新一般是用在寫景詩中,一般詩風比較亮麗,語言比較通俗,比喻新穎獨到,包含著作者的喜悅之情。清新之風常見于山水田園詩人,如陶潛的詩的特點主要是平淡,有時候也不乏清新,而王維,孟浩然的詩則相對比較清新。如杜甫的《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彼木鋵懥怂姆N景色,有動景,有靜景,色彩絢麗,語言清新生動。這種風格的詩歌往往用清麗的語言來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表達怡然喜悅的感情。其藝術(shù)境界形如大雨過后的清清柳色、荷葉上顫動著的晶瑩水珠。詩詞用語新穎別致,景致清新明麗,不落俗套,給人一種清新美的愉悅感。
二、婉約細膩
這種風格往往體現(xiàn)出“曲、細、柔”的特點,曲徑通幽,情調(diào)纏綿,表達感情細如抽絲。如朱慶馀的《閨意獻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眉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字里行間留著啟人聯(lián)想、開人悟性的“空白”。詩貴有靈氣,詩的靈氣在于雋永,在于“字短情長”,其深意藏而不露。這種風格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說出來,而是藏在形象中,讓讀者自己展開想象,思而得之。
三、豪邁雄奇
此種風格的詩,多用具有氣勢和節(jié)奏奔放的語言來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營造恢弘闊遠的意境,表現(xiàn)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如《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夸張手法不無關(guān)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shù)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xiàn)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實深厚的內(nèi)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其詩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刻能學(xué),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節(jié)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
四、悲壯慷慨
此風格的作品,含思悲壯,出語高昂,充滿著對時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時,或時感時傷亂,憂國憂民,心中郁結(jié),憤慨不平。如王昌齡的邊塞詩《從軍行(其四)》:“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guān)。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本詩雖然是“戰(zhàn)地進行曲”,但所表現(xiàn)的并非好戰(zhàn)的意識,而是體現(xiàn)深沉悲壯的生存力的較量,他對于英雄主題的發(fā)掘,達到了無人能及的高度。詩作首先將讀者帶進了綿延數(shù)千里的祁連山脈和青海湖之間,絕域的蒼茫又通過連天的沉沉陰云表現(xiàn)出來。畫面顯得壯闊而蒼涼。當時“青海”地區(qū)正是吐蕃與唐軍多次作戰(zhàn)的場,而“玉門關(guān)”外,則是突厥的勢力范圍。所以前兩句的這兩層渲染,使絕域深處的“孤城”之危令人膽寒。而“遙望”則含了無數(shù)期待。于是,戍邊生活的孤寂、艱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壯、開闊而又暗淡蒼茫的景色里。
五、沉郁頓挫
沉郁就是深沉蘊藉。沉郁的詩作者似乎有千言萬語積壓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發(fā)于筆端。如,處于盛世末期的杜甫,少時有雄心壯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后來安史之亂爆發(fā),國運衰微,加之仕途不濟命途多舛,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詩詩風大有轉(zhuǎn)變,趨近現(xiàn)實主義。而杜詩對意象選擇的個性化,是杜詩語言的基礎(chǔ)。常在杜詩中出現(xiàn)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嘯、殘炬、急峽、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觀,以及織女、老婦、老農(nóng)、嫠婦等普通百姓,還有官吏、將軍、惡少等權(quán)貴勢力,都表現(xiàn)了杜甫對“中興濟世的熱切,對淆亂乾坤的指斥,對橫行霸道的憤慨,對漂泊流離的悲傷,對生靈涂炭的悲憫,對物力衰竭的惋惜,對博施濟眾的贊美”,而正是這些沉重情感的表達,使得杜詩的語言趨于“沉郁頓挫”。
另外,古代詩歌的語言還有樸素自然、含蓄委婉、幽默諷刺等等,這些也是近年高考中常常出現(xiàn)的題目之一,因篇幅的原因,我們不再一一詳述。
參考文獻:
關(guān)鍵詞:認知意象;明析意境;探尋詩意
我國古典詩歌,從源頭上就講究“詩言志”?!爸尽本褪恰扒橹尽⒅救ぁ?,即思想感情。而詩歌的語言又以簡約、凝練、雋永見長。詩人可謂惜字如金,煉字佳話廣為流傳,當如此精煉的詩句呈現(xiàn)在學(xué)生面前,我們應(yīng)如何引領(lǐng)學(xué)生真實可感地解讀詩歌,提高鑒賞能力呢?
一、回歸原點,認知意象
意者,心之音,即作者的思想感情;象,即盛載著思想感情的物象。意象即一個個具體的融合著詩人情感的物象,也就是作者為表情達意而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只有把握了作者為表達情感所借助的意象,我們才能透過它去感知傾注于詩句中的詩人的真情實感 。
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唐朝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看看這位才子用了哪些看似信手拈來的意象,精心渲染描繪出了怎樣的典型環(huán)境和詩情畫意來供我們品鑒。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深秋的夜晚,詩人所乘坐的船只停泊在蘇州城外楓橋下,這位滿腹惆悵、輾轉(zhuǎn)難眠的客子,被江南水鄉(xiāng)秋夜幽美的景色所深深吸引,即興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
簡潔的28個字,作者為我們展現(xiàn)了如下意象:漸漸西斜的月亮、啼叫的烏鴉、滿天的霜花、江邊的楓葉、點點的漁火、遠處寒山寺的鐘聲、孤舟上不眠的客子。
作者前兩句詩僅用14個字,寫出了6種意象;后兩句僅用了兩個意象寫了一件事:靜聽遠處傳來的寒山寺夜半鐘聲。
二、再現(xiàn)畫面,明析意境
中國詩歌歷來講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讀懂詩歌字面意義基礎(chǔ)上,再現(xiàn)畫面形象,感悟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畫面形象揣摩對了,情感內(nèi)涵就把握準了,也就拿到了鑒賞詩歌的鑰匙。
因此,鑒賞詩歌要身臨其境,方能“悟”境。重在領(lǐng)悟作者的境中“意”。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中指出:“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作者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充滿熱愛才能有感而發(fā),才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觀察的客觀事物中,才能創(chuàng)作出可觀可感的意境。
意即思想感情;境即藝術(shù)境界。作者所描繪的自然景物、生活圖景、人物形象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諧統(tǒng)一,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境界即意境,是情與景的和諧統(tǒng)一,是由一個或多個意象相互映襯共同形成的一個藝術(shù)氛圍。
《楓橋夜泊》中,張繼這位羈旅他鄉(xiāng)的游子,深夜獨立于夜泊的小舟頭(人物形象);看著一點點下落的月亮、江面閃爍的漁火、朦朧的江楓(視覺意象);聽著烏鴉的啼叫、遠寺的鐘聲(聽覺意象);感受到茫茫夜色中正彌漫著的滿天的霜花 (感性意象)。
詩人精心選擇和安排,把具體形象和具體畫面巧妙地組織,繪聲繪色地為我們描述了夜泊楓橋下的所見所思所想,把一幅深秋江南水鄉(xiāng)夜景圖立體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真可謂意境幽寂而清遠。
三、置身境中,探尋詩意
朱光潛《詩論》中認為 “詩的特殊功能就在以部分暗示全體,以片段情境喚起整個情境的意象和情趣?!彼宰x詩既要理解應(yīng)有之意,更不能放過言外之意。
秋夜水鄉(xiāng)舟頭,看著落月,聽著烏啼,使人落寞之感油然而生;茫茫夜色中漫天霜華圍向孤立小船的詩人,寒意陡然而起,羈旅他鄉(xiāng)孤舟客子的凄涼,感同身受;閃爍的漁火,朦朧的江楓,一動一靜,一明一暗,水鄉(xiāng)秋夜的幽寂清遠真實可感;對愁眠一個“愁”字,突出了作者在這樣一個夜晚的滿懷愁緒;夜半的鐘聲襯托出夜的靜謐深沉,升華全詩。
作者按時間順序和感覺過程把這些意象和諧地統(tǒng)一于水鄉(xiāng)寒夜這一大背景下,勾勒出一幅情味雋永、幽靜誘人的江南水鄉(xiāng)夜泊圖。
置身如此幽寂清遠的意境中,我們可以探知作者身處亂世、羈留他鄉(xiāng)的孤獨、寂寥、凄涼及滿懷的愁緒。
因此,鑒賞詩歌就是要:抓意象、析意境、揣摩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是唐代著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所作,又是一首由景創(chuàng)境、進而傳情的典范之作,詩人在創(chuàng)作中,風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體、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
唐 王維
寒山轉(zhuǎn)蒼翠,秋水日潺。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fù)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首聯(lián)寫正值寒秋,山間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響,隨著天色向晚山色變得更為蒼翠,“轉(zhuǎn)”寫出山色漸變的動態(tài);“日”賦予水永恒的特征,山、水兩個意象給人以時近黃昏之感,同時又融入了時間的永恒、人生的短暫。首聯(lián)作者便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聲音的風景畫面。其中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索。
頸聯(lián)寫出的暮色中原野鄉(xiāng)村景象,夕陽、炊煙、水面上落日的余暉等意象,寫出了美麗寧靜、恬然自樂的鄉(xiāng)村風景。
頷聯(lián)、尾聯(lián)刻畫詩人與裴迪兩個人物形象,寫人物時與景物密切結(jié)合,柴門、暮蟬鳴、晚風,又有五柳、接輿兩個典故,把人、景、情和諧完美地結(jié)合起來。
人物呼之欲出:柴門外,倚杖(年事已高)臨風,聽晚樹蟬鳴、泉水叮咚,看渡頭落日、墟里孤煙,一位神態(tài)安逸、瀟灑,閑賞美景的詩人如在面前。
詩人又以五柳(陶淵明)自況,把沉醉狂歌的裴迪與楚狂接輿相比,生動刻畫出了裴迪與世相悖、放蕩不羈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詩人對他由衷的好感和歡迎,詩題中“贈” 便有了著落。
暮色原野中寒山、秋水、落日、孤煙、柴門、暮蟬鳴、晚風等富有時間季節(jié)特征的景物,日落黃昏中倚杖看著田野鄉(xiāng)村景色的詩人和面前沉醉的友人,一幅和諧的隱居生活畫卷便如在眼前,親切可感!
意境和諧、自然、清新、明凈、充滿生機。人、景、情完美結(jié)合,詩中既有情趣,又蘊含哲理。詩人既賞佳景,更遇良朋,輞川閑居之樂躍然紙上,有山水相伴,能在靜謐和諧的大自然中參悟人生,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恰恰是詩人的真實寫照。
參考文獻:
[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 [M].北京: 中華書局,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