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介紹物品的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 開展游戲活動,在玩中學習
少年兒童是一群比較活潑愛動的個體,因此我在課的安排上想方設法地變換新思路。比如,在學生第一次接觸學寫留言條時,我就采取了一種比較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辦法。
留言條是一種簡單的應用文,但這對于二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還是較難的,如果只是練寫,是對是錯學生無法體驗,更不能領會寫好留言條的重要性。根據這一情況,我設計一項活動,讓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留言條的正確寫法。
1. 教師先講留言條的寫法,講清基本要求和基本格式。我舉的例子也比較貼近生活。我以自己要馬上到教育局開會為例,給數學老師寫留言條,請他幫助我代課。我邊講、邊說明寫留言條時應該注意的規(guī)則,特別是把主要的事情敘述清楚,板書也一目了然。
2. 讓每人給同桌寫一張留言條,要求同桌把自己書包或教室中的某一東西轉交給班上的另一位同學。學生們便開始興奮地寫起來,他們在板書的指導下很快就完成了留言條,而且敘事也比較清楚。
3. 同桌互看留言條,在班上舉行轉交留言條內容的活動。這樣,本來比較死板生硬的作文課便上活了。
4. 活動結束時,老師根據學生轉交的對錯,各選一個例子進行分析,指出正誤,再修改抄正。
這種玩中學、學中玩的活動,學生興趣濃,印象深,效果好。而且,學生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能非常直觀地接受那種很抽象的東西。
二、 開展學用結合活動,在用中掌握
在四年級下冊寫信的教學中,讓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學習,學生興趣很高,掌握的也比較快。學生通過實踐操作,使寫信的復雜程序變得簡單了。我在教學中的具體的方法是:
1. 首先學習寫信知識,確定好信的內容。這里,我也是采取和實踐相結合的辦法,讓學生比較直觀地接受寫信的方法。
2. 接著讓學生動手寫信封,貼郵票,寄給本班同學。
3. 收信后在班上讓學生把信的內容自愿讀出來,在全班舉行最佳信件的評選?!靶拧币詢热菥唧w、格式正確、抄寫工整為依據;“信封”以字跡美觀、格式正確為依據。
4. 以給親友回信為作業(yè),交給老師評定。
5.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除了寫信之外,更為先進的辦法是發(fā)送電子郵件。我在查找了大量資料之后,也將這一先進的通信手段向學生作以簡單的介紹,學生們十分感興趣。課后,我還邀請家里有電腦的同學回家之后和我一起給某地發(fā)送一個電子郵件,同學們的興致可高了。
三、進行直觀演示活動,在實踐中有感而發(fā)
描寫實物缺乏具體性和準備性,而且思路不夠清晰,這些往往成為學生作文的主要通病。針對這些問題,我在班上開展“請看我的小寶貝”的介紹活動,通過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們對事物的觀察更細致了,而且也掌握了不少新的方法。
1. 課前準備。在寫作之前,老師提前備好幾件小物品,如文具盒等,讓學生帶好各自最喜愛的物件。
2. 課上示范。老師引導學生按照從外到內、由表及里的觀察順序觀察手中的物品,注意強調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同時按一定的順序進行介紹,并指出實用功能;對于能夠拆裝的物品,鼓勵學生拆裝一遍。
3. 鼓勵參與。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內介紹或拆裝自己的小物品。
4. 總結提升。老師根據學生觀察和介紹的情況進行總結、補充和引導。
這樣的觀察活動形象直觀,操作簡單,有效解決了學生在事物描寫中無話可說、表達無序的問題,提高了學生在聽、說、看、想、寫等方面的素質。
四、舉辦信息交流會,提供寫作素材
1. 引路。抓住信息及時引導,幫助不知情者了解情況,掌握寫作要領。
2. 交流。以小組為單位開信息交流會。最好讓每一個學生都說,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3. 實踐。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引出作文題。
這種活動,對于指導學生寫“一件你聽到的或看到的表現社會新風尚的事”之類的作文是很合適的。
五、開展當“小老師”活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當老師是大多數學生的愿望,我抓住這一心理特點,在作文教學中采取當小老師的做法,效果是不錯的。
1. 拜師。讓學生在同學中選一位做自己的老師,自己的作文交給他批改。
2. 為師。被選中的“老師”,對自己的“學生”的作文進行認真閱讀、修改,提出見解,使學生有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
3. 質疑。“學生”拿到改好的作文,可以向“老師”質疑,展開辯論,激勵學生主動鉆研。
4. 評師。作文評改后,每次可以讓學生選出幾位最好的學生作品,提高學生的成就感,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
? 敘事作文
敘事文怎樣寫:1.首先介紹時間、地點、人物。
2.
3.思想感情。
1切合題意,圍繞中心 請注意:如何選事:
2選擇自己熟悉的事物
1如何敘事:
2
3
? 寫人作文
人事不分家,通過事來表達人物的品質
寫人作文怎樣寫:1.描寫人物外貌,突出外貌特點。
2.與她/他發(fā)生的事情,或者是她/他獨立完成的事情。可主要寫一件
事情,也可詳寫一件事略寫一至兩件事情(重點在人物上)。
3.她/他對你的印象以及你對他/她的思想感情。
請注意:如何刻畫人物:1方面對人物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特點。
2中心思想。
3物寫“活”,表現人物性格。
4人物內心活動有助于更深刻的刻畫人物形象。
? 寫景作文
寫景作文怎樣寫:1.對景物進行描寫,突出其特點。
2.進一步細致的描寫景物,可運用想象與聯想贊美它,也可寫與它有
關的故事等。
3.通過對景物的描寫,抒發(fā)自己內心的情感(例如贊美,喜愛,敬仰
等)。
? 狀物作文
狀物作文怎樣寫:
1動物:1.
2.習性、生活習慣。
3 .思想感情(喜愛等)
2植物:1.外部特征。
2.生長過程,生長習性。
3.思想感情。
3物品:1.外觀描寫,抓特征(大小、顏色形狀等)
2.他與我之間發(fā)生的故事。
3.思想感情。
? 看圖作文
看圖作文怎樣寫:1.看懂圖,把握中心。
2.進口畫面,合理想象。
3.抓住重點,突出中心。
? 想象類作文 請注意:想象需合理
? 童話寓言類作文 請注意:想象需合理
? 日記
請注意:1.描寫時注意時間順序。
2.
? 讀后感
請注意:1.寫作緊緊繞觀看材料。
2.真情實感。
另:
?
?
?
?
關鍵詞: 校本教研課例反思
學校成功的內在機制在于建立一個高水平的教學教研集體。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研活動,把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與教學研究、培訓有機地融為一體,是提升學校的教研水平,促進教師持續(xù)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我校開展了校本教研的新思路,探尋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點,引導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實踐和周圍發(fā)生的教育現象進行反思,使校本教研根植于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又服務于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形成了自我發(fā)展、自我提升、自我創(chuàng)新的學習型校本教研機制。
一、以教師需求為立足點,尋求專業(yè)引領。
校本教研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理論指導、專業(yè)引領是校本教研得以深化發(fā)展的支撐。我校按照需求層次理論,根據實際情況為青年教師提供有針對性地培訓或指導。如師帶徒、課堂演練……實現青年教師與高級教師間零距離的交流與互動。
案例1:我在剛接觸《品德與生活》時,課前沒做充分準備就試教了《和小樹一起長大》,。我在課前帶領學生參觀校園的植樹后,根據教材開展教學,講解和討論了植樹的過程,教學兒歌,做植樹標語牌。上完課,我將該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與老教師進行了交流。老教師提出:過程老套,不夠開放,不能體現出新課程的特點。他建議把課堂搬出教室,還可以聯絡一個另有植樹經驗的教師來作有關植樹的介紹。我便聯系了老教師王老師,選定了場地、準備了工具、材料,并誠懇邀請他到我的課上作指導。第二次試教時,我是這樣教學的:參觀校園,沿途請王老師介紹校園種植情況,安排學生和王老討論種樹的意義及步驟,最后到室外安排學生在王老師的指點下種植樹苗。課后,許多教師肯定了我這種開放式活動化教學。課上得很成功,學生情緒激昂,并堅持在課后很長一段時間去觀察樹苗,記錄生長情況,部分學生還帶家長去看自己的勞動成果??吹贸?他們對這樣的品德課是非常歡迎的。經過老教師的大力指導,在同事的幫助下,那次課成了我一次寶貴的成長經歷。
二、以教師對話為生長點,實現同伴互助
校本教研強調自我反思的同時也要開放自我,倡導同伴間的交流與互助。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放式的有效途徑。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對話,進行專業(yè)的切磋、協(xié)調、合作,尤其是同伴的對話,可以無拘無束,共通共補。教師再結合課例進行“教學診斷”,分析問題,實現觀念的碰撞與交流,陳述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這樣獲得專業(yè)理論和專業(yè)成長的機會。
案例2:我曾聽過三位教師講授同一內容的課,如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的《翠鳥》一課,他們的板書設計和運用中,很好地體現了教師之間交流和同伴互助。第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時,設計了填量詞和形容詞的練習,課堂上通過學生閱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在括號中填量詞和形容詞,并根據板書連起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感到新鮮有趣,領會了文中語言文字的準確性,豐富了語言積累。課后三位教師進行了交流討論,認為這一板書設計很有新意,但這一板書似乎只能作為練習,缺少了后面的“翠鳥捕魚”這一內容。于是他們設計了第二種方案,由第二位教師執(zhí)教。
一(根)桅桿一(只)〔小巧玲瓏的〕翠鳥=貼水疾飛
一(個)氣泡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很快發(fā)現
一(條)小魚一(張)〔又細又長的〕小嘴=迅速叼起
這一板書增加了翠鳥從“貼水疾飛”到“很快發(fā)現”再到“迅速叼起”的捕魚過程,顯然更加完整,同時將翠鳥的外形與它的本領聯系在了一起,但這位教師的教學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課后他們討論,認為問題并非出在板書設計上,而恰恰出在如何利用板書的問題上。于是他們又討論如何用好板書,發(fā)揮效應。從語文實踐的角度,他們首先讓學生來填寫量詞和形容詞,帶領學生進入課文,熟悉翠鳥的外形及特點;其次讓學生根據板書用自己的話介紹課文內容,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最后通過翠鳥捕魚過程與翠鳥外形特點的聯系,揭示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由表及里,層層深入。三次教學,三種不同的方案,是對課例持續(xù)深入的探討與對話,也是對教師自我的超越與提升。
三、以教學敘事為切入點,進行自我反思
校本教研強調教師通過自己不斷的反思來改善教學行為,它是教師自我發(fā)展的前提條件。校本教研還要求教師對教學進行階段性地反思,每人每課寫一個“教學故事”,寫出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還要求進行單元反思,把某一節(jié)或某一單元中的亮點重述或重寫出來,使之成為一份相對完整的課例。用這種方式來對教師經驗化的處理方式進行審視與反思,分析判斷教育教學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教師及時地進行調整與校正。
案例3:進入三年級后,要進行寫作教學,但學生一直害怕寫作文,總是比較被動。我曾聽過一節(jié)《小青蛙找家》的音樂課,課上學生思想活躍,想象豐富,暢所欲言。于是,我把作文課與音樂課聯系在一起,這樣,教學的環(huán)境從平日里的語數課堂移到了音樂課堂。課堂上學生又唱又跳,沉浸在音樂課堂的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完全沒有了平日的拘束。隨后,我便讓學生在音樂感染下進行寫小青蛙找家的過程。這一招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寫作文的興趣,開闊了學生的思維空間,啟發(fā)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就連平時討厭作文課的學生也寫下近300字,還在全班宣讀了自己的作文。
為什么平時的作文課學生沒有興趣,缺乏感情投入,而在這堂課上,學生卻積極參與,思路開闊呢?這節(jié)課學生在放松的狀態(tài)下寫作文,音樂又喚起學生頭腦中儲備的有關表象,開啟他們的思想大門,為他們提供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語文課和音樂課結合在了一起,音樂的藝術美帶動了語文的文學美。
四、以教學問題為出發(fā)點,開展問題研究
當前的校本教研,我們從學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從問題到課題,自下而上地形成課題。因此,我們提出“課題”源自“問題”。問題的產生、探析、實施、化解都與課堂是分不開的。當教師持續(xù)地關注某個有意義的教學問題,比較細地“設計”解決問題的思路之后,日常的教學“問題”才可能轉化為研究“課題”,教師的“問題意識”才上升為“課題意識”。校本教研致力于探索和解決自身教育教學實際中的問題,從而達到改進教育教學實踐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
案例4:在第一冊語文《自選商場》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由于空間所限,盡管教師與學生都準備了大量的教具與學具,用來輔助教學,但學生對于物品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初步感知的基礎上,如果學生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的地步,就缺少對貨幣流通過程的真實感受,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對一年級的兩個班作了對比教學,一班采用傳統(tǒng)的方法授課,教師拿來許多的物品,讓學生去認識物品,并對物品的標簽作了一一介紹;另一班則將課堂搬入由教師創(chuàng)辦的“小能人超市”,進行現場教學,將練習鞏固環(huán)節(jié)設計成學生的模擬購物過程,收款員與顧客都由學生擔任,在購物過程中體驗貨幣在流通過程中的復雜性與多變性。整堂課學生學習興趣高漲,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該節(jié)課轉變了以往從書本再到書本、脫離實際生活的教學,加深了對貨幣流通價值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商品意識、消費意識和綜合實踐能力。那么,為什么同樣的教學內容,會有截然不同的教學效果?經教師討論,我們認為后一種教法將抽象的物品名稱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了一起。生活離不開物品,物品離不開貨幣的交易與流通。
校本教研實施以來,為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無限生機,它使日常教學工作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形成了以反思為基礎,以研究狀態(tài)為推進的工作方式,為教師搭建了專業(yè)成長的平臺,使教研活動成為學校的一個新亮點。
參考文獻:
(2011年高考語文江西卷)參照下面魯迅先生的畫像,結合你對魯迅的了解,刻畫你心目中魯迅的形象。(15分)
要求:(1)使用第二人稱,側重肖像描寫。(2)運用比喻、排比兩種修辭手法。(3)結構相對完整,語言簡明、連貫、得體。(4)不少于200字。
【命題解讀】
從內容和結構等方面看,小作文是作文;而從其語言運用如修辭、連貫得體、簡短等方面看,小作文其實又是一種語言運用題。其命題特點非常明確:字數在200到500字,注重單項訓練,比如說明訓練、描寫訓練、對話訓練、想象訓練等。具體來說,高考小作文的種類大概有如下幾種:
一、說明類。就是要求考生能寫簡短的說明文,能夠采用說明的表達方式對事物進行簡單說明和介紹。如介紹一種物品、一部影視作品、一處場所或一種建筑等。
二、描寫類。就是要求考生能夠進行各種各樣的描寫、描述、描繪、描摹等,能夠進行各種各樣的想象和對想象作出描繪等,包括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對話描寫、想象聯想描寫、場景描寫等。
三、賞析評價類。就是要求考生能夠對某一事物、某種現象、某篇文章等發(fā)表評論或加以賞析。如詩文漫畫等的賞析、思想評價等。
四、應用類。就是要求考生熟悉各種應用文體,能夠擬寫各種應用文。如請柬、書信、消息、廣告、通知、解說詞、申請書、講話稿、留言條、歡迎詞等。
五、擴寫、縮寫、改寫類。就是要求考生能夠對一些文字或文段進行擴展或壓縮,或改寫成其他形式的短文等。
這道小作文題側重肖像描寫,是對單項能力的考查。具體寫作的時候,考生一定要注意題目中規(guī)定的四點要求:必須用“你”或“您”(第二人稱)寫;必須側重肖像描寫,如寫其發(fā)、眼、嘴、耳、面、衣著等特征;必須用到比喻和排比兩種修辭手法;不少于200字。下面是兩則不同得分的示例文,由此,考生對小作文考查會有直觀的認識。
示例一:你冷峻的臉龐,經歷的是滄桑;你深邃的眼睛,看透的是年代的戰(zhàn)火與政府的腐??;你那堅挺的肩身,象征的是中國人不屈的脊梁。
面對祖國的淪落,你選擇的是棄醫(yī)從文,從拯救中國人的身體到拯救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你就像一位獵人,鞭打著這只昏睡的雄獅,讓它從睡眠中醒來。面對侵略中國的列強,你用筆墨告訴它,中國人是勇(永)不言敗的。(包括標點符號共計156字)
點評:這段描寫使用了第二人稱,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語言簡明連貫,但字數差了47個,還有錯別字以及語病,對魯迅形象的描寫也未達到100字,因此扣7分。得分:8分。
示例二:你怒發(fā)沖冠,反映著對這現實的不滿情緒;你雙目炯然,窺視著這社會的黑暗色彩;你嘴唇緊抿,控訴著對這人間的滿腔憤怒。你的眉總是那么的濃黑,凝聚著你內心的熱血。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期望用你的熱血灑出希望,拯救民族危亡。通過你那雙頰之間的消瘦,我能看出你對這個社會的憂慮與控訴。你總是冷眼地看這個世界,你的目光有時像一把利劍,尖銳地刺痛黑暗的心臟,讓世人既敬仰又畏懼。你總是一襲長袍,乍一看,似乎是對封建社會的留戀,其實是你對現實的另一種批判。你就是這樣的獨特而鮮明。(包括標點符號共計232字)
介紹家鄉(xiāng)的一種產品。它可以是農副產品,如水果、水產品等;也可以是工業(yè)產品、工藝品等。確定習作內容以后,自定一個題目。
寫的時候,可以先介紹它的外部特征,再寫出它的價值或用途等,讓別人讀了你的習作,能對你介紹的產品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腦洞大開
生活即作文,作文就是寫人們的生活。同學們如果留心平時的生活,就會發(fā)現豐盛的美味佳肴來自于豐富的農產品;遠方的親朋好友最喜歡的禮品常常是家鄉(xiāng)的土特產品;我們走進旅游景區(qū),看到沿街擺放出售的大多是富有地方傳統(tǒng)藝術的工藝品。說到農副產品,人們就會提起山東的富士蘋果,安徽的碭山梨,陜西的蜜棗,東北的黑木耳等;談到特產,就想到東北三寶:人參、貂皮與鹿茸以及分布在高寒地帶和雪山草原的冬蟲夏草等;聊到工藝品,不得不說北京的景泰藍、杭州的紙傘、無錫的泥人等。這是影響大的,而影響小的也可列舉許多。就農產品說,因水土氣候等原因,各地生產不同的農產品:東北大豆和甜玉米受人喜歡,江南的大米遠銷國外,桂圓、香蕉只能在熱帶生長,新疆的哈密瓜特別甜。同是茶,有的地方茶香濃,有的地方茶香清,有的地方茶味淡。只要同學們留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心收集,潛心研究,不僅能獲得豐富的習作素材,還能寫出獨具特色、賞心悅目的習作來。
【關鍵詞】作文;生活化;內容;過程;手段
作文教學與生活聯系的途徑是多樣化的,那我們應該搭建什么橋梁來融洽兩者的關系呢?下面也從四個方面來談實施策略。
一、作文教學內容生活化
葉圣陶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边@句比喻形象地點出了作文內容與生活的關系,作文內容的“新鮮血液”得于生活的供應。
1.關注社會,體驗生活
教師必須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多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同時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在體驗中升華感情。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是神奇美妙的,我們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是日新月異的,幾乎每天所有東西都在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即使每天在往返于家庭、學校的路上,別人的,自己的,只要留心觀察,寫作素材就在身邊。大自然的花開花落,社會的人情冷暖,個人的興趣愛好,俯拾之間都是寫作素材。要想積累這些生活素材,學生就得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用自己的“慧眼”細心觀察,善于發(fā)現,學會思考,同時學生可以組織多種校園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其中的快樂。
2.學科整合,拓寬視野
新課程標準提出:“應拓寬語文學習和應用領域,注意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睂W科之間都是相輔相成的,作文教學可以通過學科整合拓寬學生寫作視野,多體驗多感受。如在校運會上,讓學生都做做班里的通訊員;美術課后,讓學生寫寫想象作文;數學課后,讓學生談談游戲過程;實驗課后,讓學生介紹實驗步驟。這些作文素材都是可以隨手從生活中拈來的,學科的整合,為學生開辟了一片廣闊的天空。
二、作文教學過程生活
1.準備階段生活化
生活化作文與傳統(tǒng)作文的區(qū)別之一,也就在于寫作前的準備。傳統(tǒng)作文根本就沒有準備階段,全憑平時積累,生活化作文則重視寫作前的素材積累,在寫作之前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寫作時間和空間,這樣學生就有了充足的時間去觀察去實踐,體驗,感悟。帶著任務,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觀察所要尋找的事物,摒棄了平時對周圍事物熟視無睹的心態(tài),帶著好奇,帶著憧憬,他們會為自己的無意的發(fā)現而驚喜,這往往又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望,不斷去探索,那么在寫作的時候他們就能對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有感而發(fā)。如寫關于動物的文章,在寫作前一段時間,教師就應告訴學生習作的要求,范圍,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對動物進行觀察,條件允許的話,教師還可以把些小動物帶進教室,讓沒養(yǎng)動物的同學也親自養(yǎng)養(yǎng),觀察他們的外型、吃相、習慣、愛好等,體驗這種親近大自然的樂趣。準備前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作文的源泉,有了第一手真實的生活素材,加上豐富的感情的沉淀,學生就有了強烈的寫作愿望,有一吐為快的需要了。
2.指導過程生活化
小學生正處于非常崇拜,依賴大人的年齡階段,這種心理導致他們對事物懶于思考,當出現問題就把希望寄托在大人身上。如在寫作過程中,學生常常遇到一些困難,或思路阻塞或材料短缺而覺得無話可說,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就會把目光轉移到可以幫自己解決問題的物體上,不是抄襲范文就是向家長和教師求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善于分析困難癥結所在,通過旁敲側擊的點撥,引導他們自行克服困難。作文指導生活化主要通過活動實現:
(1)社會活動。優(yōu)秀的作者不是在教室里就可以培養(yǎng)出來的,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學必須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能讓學生感知人間冷暖,悲歡離合。社會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主,提倡個人主動參與,讓學生在習作過程中感知,體驗,積累素材,教師在這過程中充當帶頭人,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栽花種草,參觀訪問,這些活動過程都可以給學生帶來不同程度的體驗。
(2)家庭活動。今天的小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過著衣來身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庭的過分溺愛,使他們體會不到父母生存的艱辛,體會不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因此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教師可以進行家校聯合活動,給學生適當安排一些家務活動,如寫作文《第一次……》就可以鼓勵學生回去做生活的小主人,親自參加勞動,在鍛煉自己能力的同時感受勞動的快樂。如第一次洗碗、煮飯、釘紐扣等小事,都可以從小培養(yǎng)。
三、作文教學手段生活化
要想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師在作文教學時最好能使用一些工具,給學生一個驚喜,或者再現生活畫面,使學生如臨其境,激發(fā)回憶,創(chuàng)造想象。
1.利用圖片、簡筆畫或生活物品來進行教學這個方法既通用又實用,它適合所有地區(qū)的作文教學,簡單又方便,利用這些工具多少都能激發(fā)學生好奇、探索欲,同時也能起到定格生活瞬間的作用,能激發(fā)學生對物品和已有生活的對比,形成不同的感受,誘發(fā)習作興趣。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習作能力;養(yǎng)成;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16-0078-02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漸成潮流。其中,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合理開發(fā)與有效應用,為小學生習作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提供的補益,更具典型性。
一、激發(fā)習作興趣的持久性,為習作能力發(fā)展提供驅力
多數小學生而言,作文課的到來總會讓他們多多少少地產生一些困惑與厭倦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抓住作文教學的初始環(huán)節(jié)――揭題導入新課這一時機,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讓他們迸發(fā)出高度的熱情,積極投入到習作活動中。如在指導《我喜愛的玩具》習作時,我在精心設計多媒體教學課件后進行了有效的應用。
教學初始,播放視頻片斷,一只極其美麗的玻璃玩具熊被一只手托承著,轉動著,閃爍著迷人的光彩,突然,小熊從手中滑落,劃出一條銀亮的弧線……畫面戛然而止,沒有聽到聲音,沒有顯現結果。此時,正如教師事先所料,學生們不約而同地發(fā)出驚呼,表示極為惋惜。接著,教師趁勢請學生們回憶玻璃小熊的形狀、色彩等,并要求把回憶的結果表達出來。學生們紛紛發(fā)言,急于表達自己對小熊的喜愛。但由于當時觀察不夠仔細,當然無法準確具體地介紹了。于是教學課件中呈現包括不同顏色、不同幾何圖塊在內的畫板軟件,由學生根據自己原先的觀察不斷調整回憶,重新呈現小熊模樣。當一基本接近原狀的小熊出現在大家眼前的時候,教師因勢利導,指導學生按一定的方法、順序觀察和介紹小物品。
當學生們的表達欲被充分激發(fā)后,對發(fā)展自己的表達能力也就成了一種較為迫切的需求,習作活動自然達到了預定的目標。
二、保障理解命題的正確性,為習作能力發(fā)展降低坡度
小學生長于形象思維而弱于抽象思維,缺乏深刻細致的觀察力、分析力。他們求知心切,好奇心強。因此,如何將極具概括性的作文命題與習作要求進行細化、淺化,直接關系到小學生對作文要求的把握與理解,更對寫作能力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此時,選好切入點,適時地用新穎有趣、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來處理好學生的習作興趣及對習作要求的把握,就能更大程度地拓展學生的思維寬度,提高對命題理解的準確性與深刻性。
在指導對《難忘的童年趣事》(人教版六年制五下第二單元)這一常見命題的理解時,我就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對題目進行了分解講述,深入淺出,讓學生充分地領會了習作要求,準確地把握住了作品的素材范圍、中心任務。具體操作如下:
1.播放視頻剪輯《童年掠影》,欣賞班中各位同學小時候的照片、視頻等,激發(fā)興趣。
2.引導學生走進童年的美好記憶中:請大家細讀43頁的話題介紹和圖片,回憶難忘的童年。
3.仿照范例,簡述各自的童年趣事。(聯系文中場景和音像視頻剪輯《童年掠影》中有關自己的鏡頭)
4.呈示討論標準:怎樣才能把自己認為難忘的事也讓別人印象深刻?
5.選定材料,運用寫法。(課堂上寫場景)
6.出示評價標準,展示優(yōu)秀作品。
這種利用多媒體課件分解講述的過程,將一個本來對于小學中高年級學生來說較難掌握接受的命題,用小步子剖析法,無形中降低了理解的難度,提高了效度,保持了學生下步學習的積極性,為最后的好作品的出現打開了“芝麻之門”。
三、破解題材范圍的局限性,為習作能力發(fā)展拓展視角
由于受到年齡的制約,小學生的視野較狹窄,見識不多,思考問題的角度不大,選擇材料的廣度不寬,所以往往面對一個作文題目,絞盡腦汁,咬碎筆頭,卻無從下筆。很顯然,如果此時教師不采取合理的措施,給學生以聯想的驅動力,激發(fā)其思維的開放性,勢必影響作文的質量與效率,使寫作能力的發(fā)展滯后于目標要求。而多媒體教學課件卻能以自己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形式迅速為學生提供各種富有一定沖擊力的音像信息,解決了學生寫作時“無米之炊”的問題。
對《“世界遺產”的導游詞》(人教版四上第五單元)一文的寫作指導,我就在學生已準確把握了命題要求之后,充分運用視頻軟件,為學生提供形形的各類“世界遺產”:萬里長城、都江堰、黃山、大足石刻、九寨溝……在播放時,還有意識地將各個世界遺產的風光按一定的時空順序呈現,以體現出觀察的重點、要點與細點。如此一來,學生在寫作時,由于心中已擁有大量的素材,也就不會將自己的思路局限于課本中介紹的某一個“世界遺產”,一種觀察順序,一種寫作方法,從而拓開了寫作的寬度,提高了作品的質量,發(fā)展了寫作的能力。
四、發(fā)揮撰稿修改的多樣性,為習作能力發(fā)展豐滿手段
“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保ā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真正表現學生習作能力發(fā)展的程度應在撰稿修改時。由于小學生的想象都需要一定的客觀事物來支持,所以,習作時小學生的腦海中就會不斷浮現出大量直觀形象的事物,按一定的場景組合排列,像演播影視劇一般精彩生動,于是,他們就感到自己有許多的話要說要寫,而且肯定能寫出好文章來??商崞鸸P來,卻又不是這么一回事,好的內容無法用美妙的詞匯、生動的修辭來表現,滿肚子的話只擠出極為干癟的一段拙文。如果這時能恰當地推出多媒體教學課件,發(fā)揮其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詞匯、語法、修辭及修改方面的指導,就能化“腐朽”為“神奇”,解決了“有米難炊”的問題。
在教授《用符號修改作文》(人教版四上第七單元)一課前,我讓學生們事先將作文謄寫好,以備教學點評用。在初步教會學生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后,我利用實物投影儀出示學生的范文,讓學生們發(fā)表意見,運用符號進行修改。這樣一來,學生們幾乎百分之一百地掌握了正確的作文修改方法,提高了寫作的功力。實踐證明,實物投影儀雖然非教學媒體課件,但由于更原生態(tài)地呈現學生的習作,更有利于學生學習修改文稿的方法。
事實上,小學作文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教學課件的每一次利用,都蘊藏著大量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習作能力的因素,也為學生其他方面能力的發(fā)展提供了可能性的借鑒。
[ 參 考 文 獻 ]
[1] 孫素英.小學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2] 朱作仁.小學作文教學心理學[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一種求知的心理傾向,人們對感興趣的事物,會主動愉快地去追求嘗試和體驗,因而,興趣是推動人們獲得知識和從事某種活動的精神力量,可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推動學生學習最有效的內部動力,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力量源泉。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
趣呢?
一、教會學生積累材料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睕]有材料,再好的廚師也做不出菜來,因此,我讓學生每天做好積累,把課上學到的累記在筆記本上,同時,鼓勵他們課下多讀書,將一些好詞佳句也記錄在筆記本上,同時把平時觀察到的有趣的動物、植物、景物、人物和事情也記上,也可以將有些材料直接剪下來粘貼上,時間越長學生積累的素材就越多,內容也越豐富多彩。有了材料,寫起文章來就容易多了。不斷的成功使許多原來怕寫作文的學生也開始對作文產生了興趣。
二、抒真情,寫真意
《論語》中有句話“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講的是書的魅力和讀書的樂趣。作文呢,只要用心去寫,把生活中的故事加工整理并記錄下來,就是真實、快樂的作文,作文要真實,用真實的心情、真實的感受,寫真實的故事,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最真的一面,用筆把它表現出來,就會感受到寫作給予自己心靈的安慰,帶給自己精神上的愉悅。如,我在讓學生寫《我最難忘的一件事》時,我讓學生把自己最難忘的照片、日記或相關的物品帶到了教室,然后讓學生到前面來展示,并介紹自己難忘的原因,同學們的興致非常的高,有的在回憶中掉下了眼淚,有的回憶起來手舞足蹈,有的談得津津有味,還有的對自己頑皮的童年感到羞澀??傊瑢W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時候我讓同學們再動手去寫,學生寫起來也就很容易了,當然,這次學生的作文寫得都不錯,我也感到由衷地欣慰。
可見,作文有了真實的情感,就獲得了鮮活的生命,作文中的假話、空話、套話既隱蔽了自己,又欺騙了別人,即使滔滔不絕,那也是虛偽的。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不能再束縛學生,而要給他們一片自由飛翔的天空,讓他們把心靈深處那份難得的真實呈現出來,寫出自己的感知,從而獲得成功的愉悅。
三、讀寫結合,以讀助寫
寫作和閱讀密切相關,相輔相成。閱讀是寫作的借鑒,是讀者間接認識生活的途徑。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產生的情感共鳴,所獲得的思想認同等等,對于提高讀者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在閱讀過程中讀者不僅可以獲得對生活的感性體驗,也可以獲得對生活的理性認識。
因此,閱讀能力的提高必定有助于作文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繪聲繪色的朗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通過輕聲讀和默讀領會課文內容,或者通過教材中的“讀寫例話”“基本訓練”等內容,學習其中的寫作知識,在學習的基礎上將教材中零散的、片斷的寫作知識系統(tǒng)化成整體知識,這樣有利于在作文過程中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并且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還要加強課外閱讀,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課外閱讀并非遇文便讀,要將作文與課外閱讀結合起來,把閱讀材料作為寫作的對象,如
涉及日常生活、文化生活、國內外重大新聞的報刊時文。要求學生閱讀古今中外的名著,包括文學、哲學、歷史、科學著作等。這對提高學生的精神品質和文化修養(yǎng)是大有益處的。學生的精神品質和文化素質提高了,就會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想象力也會隨之提高。
四、讓學生合作批改作文
教師的批改是既費力又不討好的,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我認為如果放手讓學生去批改,學生的興趣就會更濃,他們在批改作文時也許見解還不夠成熟、語言還不夠老練,但是,他們的評語來的靈動,沒有居高臨下,也沒有故作深沉。如,在一次寫人的作文課上,我給學生分成了四人一組的學習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批改作文,學生拿過別人的作文都非常認真地批改起來,有的認為這句話不夠合適,但不知道該怎么改,就提了出來,其他同學就各抒己見,分別說出了自己的看法,最后,確定最好的,這樣,對所有學生都是一次提高。還有的時侯,學生發(fā)現了好的語句,也提了出來,大家也一致認同,這樣,在他們今后的寫作中,他們也會借鑒,這對他們今后的寫作也是一種提高。
這樣的學生互批方式,沒有呵斥,有的是交流,有的是對話,有的是熱情,有的是鼓勵,每一條評語都是心靈與心靈的碰撞,從而起到相互激勵、相互學習的作用。這樣的批改方法,進一步調動了學生寫作文的積極性,學生帶著激情在快樂中寫作,必能寫出快樂的心情,快樂的感受,好的作文必然躍然筆端。
【關鍵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
語文,作為—門基礎性的學科,它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語文知識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個人在生活中學到的知識比在課堂上學到的多。難怪有人說:生活是最好的教師。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轉變教學觀念,讓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摸索、探究,學習知識、掌握規(guī)律、認識事物,加深對書本知識的領會,從而歸納出學習知識的方法和規(guī)律。因此,我主張語文課走進生活。因為生活有多大的空間,語文教學就有多大的空間。不同體裁的文章在生活中都有體現。
一、記敘文——述生活中的“情”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感情是人們生活中的自然流露。親情、友情、愛情等等,這些豐富多彩的“情”就成了記敘文豐富糞彩的題材。我在上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就用于“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方式,請學生講述他與家里人之間發(fā)生的一種特別感人的事或一兩個片斷。大家深思了幾分鐘,一個女同學舉手,站起來向全班同學述說了與她父親的一個動人故事:“我爸爸是,“個地道的農民,沒多少文化知識,但他希望我們女兒倆認真學習,今后能上大學,所以他拼命攢錢,農閑時還到城里打工,早出晚歸??墒撬剂耸爸氐闹摊?,行動很不方便,每次我看見他痛苦的樣子,客說‘爸,你去找醫(yī)生看一下吧’!他總是搖頭??”此時她眼含熱淚,語音變調,全班鴉篩無聲,似乎都被這位高尚而偉大的父親感動了。然后我調整了學生的情緒,帶著學生從生活進入教材《背影》,品味作家筆下的父子情。由于課前有了情感醞釀,所以學生對課文中表現的情感把握得很準確。課后人人都寫了文章來表現他們心中的“情”。學生們的“情”與作家筆下的情有異曲同工之妙。教學記敘性的文章讓學生結合各自身邊的人與事去體會其中的“情”,這樣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學們就能用學到的知識去展示自己的生活,抒發(fā)自己的情感。
多寫片段,多記日記?!愕卣f,學生課外時間有限,過分要求寫整篇文章,會讓他們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中學生平時可以多練筆,多記日記。茅盾說:“應當時時刻刻身邊有一支鉛筆和—‘本草簿,把你所見所聞所為所感隨時記下來??”倘若我們中學生平時能按照這樣去做,平時多記日記,多寫片段,讓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精神享受和樂趣,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寫作水平。為此,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強調每位學生每天至少練筆一次,大至對時政國事的抨擊,小至遣詞造句,不——而足。學生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練習,筆頭熟了。素材也豐富了,有些內容還運用到作文中去,從而減輕了寫作的難度。
二、說明文——說生活中的“物”
說明文是客觀地說明事物的—種文體,它與學習、生活、生產、文化等都具有廣泛而密切的聯系,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文體。在生活中運用很廣,如電視節(jié)目《動物世界》,瀏覽名勝古跡的解說詞、產品說明書等等。這種文體的文章若教學形式單——的話就會使教學枯燥無味,不能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有位教師在上了《核舟記》之后,在班上開展了一次工藝品拍賣活動,同學們?yōu)榱俗尵始盒膼鄣奈锲焚u個好價錢,都仔細琢磨物品的外形、用途,絞盡腦汁地思考以怎樣的解說順序和語言介紹,才能讓自己心愛的物品能賣上個好價錢。這樣讓學生模擬生活,把課堂上學到的說明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實現了語文服務于生活的宗旨。
鼓勵創(chuàng)作,推薦發(fā)表。俗話說:“樂此不?!保獙W好一種東西,興趣是至關重要的。它是獲得知識進行創(chuàng)造的一種自覺動機,是鼓舞和推動學生創(chuàng)作的內在動力,也是提高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必須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作的興趣,而推薦發(fā)表文章是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的,一個好辦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學生認真對待,選出一‘些較佳習作,編寫作文???,名曰《綠萌》張貼出來,并在課堂上大加表揚,造成一種濃濃的文學氛圍,以點帶面,讓學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
三、議論文——明生活中的“理”
議論文是削發(fā)自己對某種問題的見解或主張的文章,這類文體生活中處處可見。但是,對于初學者,很難將議論文于記敘文分開,以至于要求寫作議論文時總是寫成記敘文。如果我們采用了以下方法就會很輕松地將兩種文體區(qū)別開來:上議論文之前,我們可在班上指出某種現象,讓大家淡談看法,然后把這些看法加以歸納整理。如我在上議論文之前,就設計了這樣—個生活問題:“你對隨地吐痰有什么看法?”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最后歸納為:1。隨地吐痰不對。(觀點即論點)2.為什么不對?(探究原因、分析)首先痰里有很多細菌,有的細菌傳播很快,易造成流行病,“非典”就給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教訓。此外,隨地,吐痰是一種不良習慣,是個人修養(yǎng)方面的問題。
3。怎樣避免這種現象?(總結得出結論)號召全民行動起來,遵守公共衛(wèi)生,減少疾病的傳播,增強健康意識。同學們把不能隨地吐痰的道理講得非常清楚,若將同學們討論的內容形成文字,就是—篇很好的議論文。如果將隨地吐痰寫成記敘文,則需寫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些在議論中則為概述),此外,還需通過(語言、動作、心理細節(jié)等)描寫來表現人們對這種作法的憎惡之情(這些在議論中沒有,它只是—種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