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怎樣提高高中語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師生互動
課堂的閱讀教學應當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活動,是兩者共同參與、協(xié)調(diào)完成溝通交流的信息傳遞過程。教師只有充分發(fā)揚教學民主,才能增強學生的課堂“主人翁”意識,鍛煉他們積極思維的能力和勇于質(zhì)疑的膽量,讓他們嘗到“跳一跳就能夠得到”的甜頭,讓學生不僅主動參與學,也參與教。如果教師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訴學生標準答案,那就難以把教學任務落到實處,也很難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意識的接受,更何況學生對老師的依賴思想也會一如既往,因此,學生的主體意識就不會被激發(fā)出來,他們就永遠是臣服于知識的“奴隸”,是知識的“記事本”。
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嘗試著讓學生參與教學,體現(xiàn)真正的學。在教學中,可以這樣讓學生民主地參與教學:教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業(yè),題目是“讀書的好點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對本學期的閱讀教學有何建議,請?zhí)岢鰜?,越多越好?!蓖ㄟ^對學生的建議一一閱讀及認真分析,從中選取可行的建議,辦一墻報,命名為“大家的金點子”,并將這些點子逐步運用于閱讀教學中,這種方法受到了學生的大力支持,這樣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就能充分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和參與教學實踐的快樂。當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建議被教師采納,這種自主的權力和被激發(fā)的興趣成為課堂教學的前奏,也成為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的一種動力,教師通過對學生“點子”的調(diào)查,可了解哪些內(nèi)容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方法是學生最易接受的,那些話題是學生最歡迎的,通過教學、教法的改進,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分層教學
高中生面對的是高考,所以其閱讀就不免帶有很強的功利性。學生要實現(xiàn)高考的理想,光靠個性閱讀是不夠的,還必須建立閱讀層次序列。所以,教師的規(guī)定閱讀是非常必要的。教師要借助學生個性閱讀已經(jīng)形成的探究習慣和方法,促使學生的閱讀成為自覺閱讀;要讓學生的視線收縮到老師制定的體裁上,并要求他們把興趣愛好閱讀的經(jīng)驗自覺地加以運用;并且要引導學生基本定型對各類文體的閱讀技法,盡量使學生參差不齊的感悟能力、認識能力趨于統(tǒng)一。
閱讀的對象是文章,閱讀的主要目標是讀懂,這里的讀懂是層次分明的能力系統(tǒng)。它包括閱讀主體對語言的認知,對文本負載的重要信息的提取與整合,對文章內(nèi)容與表達方式準確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簡單的說就是認讀與解讀這兩個環(huán)節(jié)。
認讀,鑒賞認讀雖簡單,但也會受學生選擇不一的干擾,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歸納,將學生的疑惑歸結到一個焦點上,然后順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層次的問題,并加以解決。
解讀,必須做到準確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達的內(nèi)容。閱讀應該有一個整體思路,這個思路即由整體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體。在這一輪回環(huán)中,教學要從學生的差異性出發(fā),設計不同層次的活動內(nèi)容, 由認讀到鑒賞,甚至到評價與創(chuàng)新,應體現(xiàn)出梯度。每一個閱讀者都可以在其中發(fā)揮盡可能多的專長:善于組織的就去組織,善于觀察的多談觀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積極表述思想,善于辯論的要讓他暢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勵他表現(xiàn)自我。每個閱讀者都能懷有奮發(fā)向上的情緒的話,最終會產(chǎn)生強大的整合效應。在教學設計的梯度化中,每個學生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處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積極性的發(fā)揮程度、專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問題解決問題的滿意度都趨于最佳狀態(tài),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培養(yǎng)閱讀能力
語文閱讀能力的訓練必須遵循其由低到高的發(fā)展順序而進行,同時又必須以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力和想象力為中心,中學語文閱讀能力一般可分為下面幾個發(fā)展階段:
1.積累。它是發(fā)展的基礎。積累的內(nèi)容包括語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義的基礎知識要打牢,能夠準確地判斷單復句并能分析其結構,要熟練地把握文體特征、語言表達的特點,同時還要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生活經(jīng)驗,以及寫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對學生的閱讀作用很大。教師應結
2.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判斷、分析,綜合的思維力和聯(lián)想、想象力,它們在理解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一是判斷力的培養(yǎng)。判斷力是指讀者理解事物的本質(zhì),明確概念。可以利用文本中的判斷旬或“限制和修飾成分、來訓練,如“錯誤常常是正確的先導”這句話,如果把“常常”一詞去掉,這個判斷就絕對化了。因為生活中錯誤之后并不一定就產(chǎn)生“正確”。加上“常常”,對“錯誤”現(xiàn)象的本質(zhì)特點揭示就準確。二是分析、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分析、綜合能力構成了人類基本的思維過程,也是閱讀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將事物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分解出來的能力。只有通過分析,對課文的整體認識才能深入。綜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個別特征或個別方面綜臺起來考慮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訓練離不開綜合的指導,綜合能力的訓練必須以分析為基礎。如必須在熟悉全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給文章分段,給段分層,給句子劃分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必須在分析文章的基礎上讓學生概括層義、段義、題旨,以訓練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給文章列寫內(nèi)容提綱是訓練學生分析綜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三是聯(lián)想能力的培養(yǎng)。聯(lián)想能力指曲一事物的印象、觀念聯(lián)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觀念的能力。有了聯(lián)想,可以將有形文字的意義空間拓展到最大,從而使理解更準確、合理。在閱讀活動中應鼓勵學生主動去聯(lián)想。教師還可根據(jù)聯(lián)想的類型,結合教材對學生進行聯(lián)想力的訓練。
1. 高考是衡量學生作文能力與水平的綜合性考試 近幾年來的高考作文評改中也的確存在著高中生作文語言弱化的傾向。如主題不突出,甚至無中心;思路混亂,表達條理不清;用語不得體,羅嗦;空話、套話連篇;病句錯字多;作文語言低幼化、網(wǎng)絡化等。因此,高中生作文語言及表達能力弱化的趨勢應引起中學作文教學的高度關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qū)е铝烁咧猩魑恼Z言的弱化?筆者試圖以調(diào)查問卷的方式,再次深入調(diào)查高中生作文語言運用的現(xiàn)狀,并從各方面深入分析導致高中生作文語言弱化的原因,尋求有效對策。
2. 調(diào)查結果 本次調(diào)查一共設計了八個方面的問題,涉及高三學生的課外閱讀、寫作現(xiàn)狀及課堂寫作指導、語法知識的掌握等諸多方面,以問卷的形式,對高三文理班級(兩文兩理)進行調(diào)查,共收到問卷100份。調(diào)查結果顯示:
(1)高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極為有限。
(2)課外閱讀娛樂化、功利化,快餐式閱讀受青睞。
(3)中學作文指導效果并不明顯。
(4)高三學生語法基礎普遍較薄弱。
3. 病因分析
3.1 快餐式閱讀、“淺閱讀”等功利性閱讀帶來的負面影響。淺閱讀與深度閱讀最大的區(qū)別是,淺閱讀不需要思考文本背后的深層含義,帶有明顯的娛樂性與功利性?!皽\閱讀”受學生青睞,最大的問題在于會導致中小學生語言能力的弱化,缺少對于文字的關注。缺少深度的閱讀,勢必影響對語言的運用,影響高中生準確利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情感的能力。
3.2 滿分作文的誤導,使高中生作文語言華麗化、文言化。功利性思想,使學生急需找到一種“又快又好”的“終南捷徑”來達到得高分的目的,而滿分作文恰好為之提供了可仿效的對象。這些滿分作文文采飛揚,形式新穎,使高中生誤以為只要擁有了華麗的語言即可唬住閱卷老師,贏得高分甚至滿分,于是排比鋪陳接踵而來,動輒引經(jīng)據(jù)典,不僅追求語言的奢華化,更追求語言文言化。殊不知,注重語言華麗的結果是忽視了語言的本色,結果只能造成真情的缺失。
3.3 輕視中學語法知識的講授,可能會影響作文語言的規(guī)范表達。語法,是語言組織和運用中要依據(jù)的規(guī)定和準則,對高中生寫作語言的規(guī)范運用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4. 對策
4.1 正確定位高中作文教學目標在我們的中學作文指導中,存在好高騖遠的現(xiàn)象。作文指導目標定位過高,傷害的恰恰是處于中下層學生的寫作愉悅感和自我成就感,對學生整體作文水平的提高極為不利。為此,高中作文教學的目標設定要有一個正確的、切合學生實際的定位,即作文教學指導要面向大多數(shù)語言水平處于中等的學生,指導處于這一層面學生的作文語言運用能力達到準確、貼切、規(guī)范的要求,再在規(guī)范表達的基礎上積極鼓勵學生追求高品位的語言表達,追求語言的個性化。
4.2 課外閱讀先行,提高學生遣詞造句能力課外閱讀不應該與高考復習構成一對矛盾,兩者應該是共生共榮的和諧關系。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語言的積累,語言的積累應是課外閱讀先行。在高三第一學期,要切實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不僅要增加閱讀時問,更要增加閱讀量,即使是快餐式閱讀也要鼓勵,哪怕看一幅圖片,一則新聞,抄一首歌詞,看一段錄象,也是課外閱讀。當然形式也可以是多樣的。教師也可以利用課題的形式開展課外閱讀,如李白詩歌鑒賞、古代詩歌意象舉要等,發(fā)動全班學生開展古詩詞的閱讀與鑒賞,或者利用課前五分娩鐘引入優(yōu)美的散文、微型小說等。
一、詞義的理解
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能否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對確認語句蘊含的深層意義,對準確地概括段落大意,對正確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都有直接的影響。把握文中的詞義,特別是處在重要位置上的詞義,也是從局部到整體理解文章主旨的關鍵。
怎樣才能正確理解詞語在文中的含義呢?
首先,要從整體上去把握,必須聯(lián)系上下文,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上下文,就是指語言環(huán)境,可以說,語境確定了詞義。
其次,還可以從一些具體的細節(jié)上去把握。一個詞語,除了一般通常具有的含義外,往往還要考慮它的色彩含義。如感彩,決定了詞性的褒貶,語體色彩,決定了詞語運用的得體與否。除此之外,詞義的輕重,范圍的大小,適應的對象,搭配的習慣等,以及看它是口語還是書面語,是普通用語還是特殊用語,這些都可以幫助我們正確理解詞義。
上述的這些方面,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有時單就其中的某個因素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綜合起來,全盤考慮。
二、解釋文中含蓄的語句
解釋含蓄的語句,是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中的重點內(nèi)容。正確理解句意,是理解段和篇的基礎。把文中那些內(nèi)涵豐富、結構復雜、作用特殊、意在言外的詞句理解清了,才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準確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其一,含蓄的語句并不是不可捉摸的,有了一定的語境,句子的含義也就被牢牢地固定下來了。
只要我們在一定的語境中反復閱讀,尋找語感,句子的隱義是可以“自現(xiàn)”的。
其二,前后關照,仔細推敲。特別要注意關聯(lián)詞所連接的內(nèi)容,若文中出現(xiàn)了“首先”,就要注意“其次”;看到了“一方面”,就不能忽略“另一方面”,否則就會顧此失彼。另外,那些傳達時間、地點、場合等重要信息的關鍵詞句也不能忽略。
其三,觸發(fā)聯(lián)想,品出言外之意。這一點指的就是不能單單局限于閱讀材料本身,而應拓開思維:或覺得材料與自己的生活有關,可用生活體驗來補充認識;或發(fā)現(xiàn)材料與平時所讀的某書有關,可以觸類旁通;或從語法角度去領悟話語的機鋒;或從情感、風格等方面,甚至是語言的空白省略上,去獲得多種認識,體味無言之美。
三、概括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
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高考現(xiàn)代文閱讀考查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墩Z文科考試說明》就明確要求考生對“具體的內(nèi)容,能加以概括”,要能把握“文中表現(xiàn)的觀點”,“能正確把握文意”,“能把握說明文的特征”,這些都是高考對學生概括能力的具體要求。
首先,要想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正確概括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第一要通覽全文,抓住“文眼”進行概括。所謂“文眼”,就是作者的立意之所在,也是文章構思布局的關鍵。在文中,它具體表現(xiàn)為能瞻前顧后、領挈全文的某一關鍵詞語或句子。抓住了“文眼”,等于掌握了理解文章的鑰匙。例如,吳伯簫的散文《難老泉》中的“難老”二字,反復出現(xiàn),充分利用“難老”這個特點來表現(xiàn)“江山不老人不老,民族精神不老”的主題思想。“難老”就是這篇散文的文眼,也正是它的“神”。巴金散文《燈》的“文眼”,是結尾處道出全文主旨的一句話:“在這人間,燈光是不會滅的?!弊プ×诉@一點,那么其他關于“燈”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
其次,一般說來,抓住“文眼”進行概括,多適用于散文。而對于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則往往是抓住關鍵的詞、句、段。這是概括具體內(nèi)容的方法之二。文章的關鍵詞、句、段猶如文章的“窗口”,通過它可以窺見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通常,那些在文中起著承上啟下、過渡作用的句和段,亦有很強的概括力,或者能給我們提供豐富的概括信息和依據(jù),讓我們答題時能準確有效,事半功倍。
第三,還可以根據(jù)標題含義、段意、層意進行概括。
在議論文中,有時標題往往就是中心論點。如的《反對黨八股》、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承和發(fā)揚愛國主義傳統(tǒng)》等。有的時候,試題會用相反的形式進行考查:沒有題目,要求考生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給它命一個合適的標題,看考生是否掌握了主要內(nèi)容,是否能以一個題目高度概括全篇。
一、教學過程要把握“感受語言——感悟思想——運用語言”過程
我國著名美學家朱光潛先生認為,語言與思想是同時成就的,“思想是實體,語文是投影。語文有了完整的形式,思想決不會都是模糊不清的”。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從語言入手,感悟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然后再體會作者表達主題的語言技巧,并能靈活運用語言。
從語言入手,感悟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 “空言無實,不濟事。”(朱熹)先有語,后有文。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恪守語文姓“語”不動搖,抓住語言文字這一本體。對于文本中那些該抓的詞句,要腳踏實地地旗幟鮮明地抓;該品味的地方,要引導學生細細地咀嚼品味;該落實的地方,要腳踏實地地要求落實,讓文本語言哺育學生。對語言的品味,咀嚼使得學生對文本的思想內(nèi)涵感悟的更深刻,從而學生的語文能力也就得到了有序有效的提高。
從感悟文本內(nèi)涵的過程中體會語言技巧并學會運用:學習、積累、應用語言是語文的根本,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落實“語言教育”的方法很多,但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認為主要是比較揣摩。比如《天上的街市》中“天上的明星現(xiàn)了”?!艾F(xiàn)”是一個非常普通的詞語,如果不是教師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很可能讓它輕易滑過去。把它換成“亮”讓學生加以對比揣摩。便可顯出三個層面的意蘊來:1.從詩歌情境角度看,“現(xiàn)”更能體現(xiàn)出夜幕的慢慢降臨;2.從事實層面上看,“現(xiàn)”字更符合實際情況:因為星星沒有從暗到亮的過程,只有由隱到現(xiàn)的過程;3.從語言運用角度看,既然稱為明星,再用“亮”字就重復了。在這一對比中,學生發(fā)現(xiàn)了文本措辭的嚴密性:詞語的運用不僅要注意符合客觀實際、符合文本語境、還要講究句子內(nèi)部的搭配。
二、優(yōu)化教學過程,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及歷史遺留問題,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負責教,學生負責學,教學就是教師對學生單向的“培養(yǎng)”活動,它表現(xiàn)為:一是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zhuǎn)。教師是知識的占有者和傳授者,對于求知的學生來說,教師就是知識寶庫,是活的教科書,是有學問的人,沒有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學生就無法學到知識。所以教師是課堂的主宰者。二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后學。學生只能跟著教師學,復制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先教后學,教了再學,教多少、學多少,怎么教、怎么學,不教不學。教支配、控制學,學無條件地服從于教,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學的獨立性、獨立品格消失了,教也走向了其反面,最終成為遏制學的“力量”。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傊瑐鹘y(tǒng)教學只是教與學兩方面的機械疊加。很顯然這已違背了教學的本質(zhì)——教學是為了更好地促進人的發(fā)展。
因而,我們應倡導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是: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豐富教學內(nèi)容,求得新的發(fā)現(xiàn),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
三、正確對待學生的“插嘴”
學生的插嘴是課堂上師生交流的一種常見現(xiàn)象。有的教師認為是“耍小聰明”、“出風頭”,甚至是“目無師長”“破壞課堂紀律,擾亂正常的教學秩序”,往往惱羞成怒,加以斥責、諷刺,有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其不知,這可能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資源,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新起點。面對千變?nèi)f化的課堂情境,教師的職責就要善于發(fā)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獨特之處及其背后所蘊藏的潛力和天份,而不是扼殺和毀滅。我們要打破陳規(guī),允許學生“插嘴”,自覺參與討論,暢所欲言,讓課堂教學多一點民主,少一點“紀律”,多一點活躍,少一點沉悶。教師要保護這種“插嘴”,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教師、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處于和諧的交互活動狀態(tài),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促使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一、強化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預習能力培養(yǎng)
預習能力培養(yǎng)是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重視的問題。長期以來,許多語文教師忽視對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小學階段,許多教師認為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完全將語文教學局限于課堂之中,直接導致了學生這一能力的嚴重匱乏。由于缺乏良好的基礎,許多學生在進入初中階段以后,也沒有能夠在語文學習中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利于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針對這樣的狀況,筆者立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語文教學工作實際,強化了對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教育學生養(yǎng)成學習必先預習的理念,讓學生明白課前開展有效的預習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重要基礎,只有在課前將基礎性內(nèi)容解決,并清楚地了解自己在學習中還有哪些需要強化的難點,才能保證語文教學活動更加高效。其次,筆者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要求,針對教學目標提出基礎知識、教材內(nèi)容兩個方面的預習要求,對學生布置明確的任務,讓他們在整個預習活動中具有鮮明的導向。另外,筆者在對學生進行預習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還循序漸進地進行預習技巧指點,授人以漁,通過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養(yǎng)成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并且在預習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科學預習、高效預習的能力,為語文教學成效提升和學生能力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強化語文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
作為初中生,在思維能力發(fā)展方面具有了長足進步,教師在教學中如果忽略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還是簡單地按照滿堂灌輸?shù)姆绞竭M行教學,對于教學成效提升將會產(chǎn)生限制作用。針對教學的這一狀況,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將原本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轉(zhuǎn)變?yōu)閷W生思考探究為主,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更加活躍,提高他們的思維積極性與深入性。筆者將原本直接講解的教學知識點,轉(zhuǎn)而設計為具有啟發(fā)性和引導性的思考題,組成一組對學生思維具有線索引領和推動作用的探究提綱。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都聚集在以學習小組為載體的單位中,按照探究提綱為線索,進行獨立的思考和相互的合作研究,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開展點撥引導。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筆者欣喜地發(fā)現(xiàn),學生以往在語文學習中被動等待教師給予答案,現(xiàn)在是主動思考、主動發(fā)現(xiàn)、主動研究,相互之間開展激烈的討論,對問題答案進行完善與補充,這樣的教學模式更加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同時也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辨析能力。
三、強化語文教學中學生的遷移能力培養(yǎng)
它山之石,為己所用,這是初中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一種較高境界。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尤其是閱讀學習中的收獲,要能夠有效轉(zhuǎn)化為內(nèi)在的理解、掌握和有效運用,實現(xiàn)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在學生的理解掌握與運用能力之間搭起一座連通的橋梁,提高學生學習中的遷移能力。例如在閱讀教學中,筆者有意識地出示探究題,引導學生分析這篇文章是怎樣選題、怎樣布局謀篇、怎樣表達思想、怎樣運用修辭手法的等等,從整體感知印象到逐步分析細化,讓學生對這一類型文章的寫作手法、技巧具有更加直觀、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分析,表達對本文以及這一類文章寫作的心得體會,一位同學發(fā)言,其他同學可以進行完善補充,從而集中大家的智慧提高對這一類型文章寫作技巧的掌握效果。在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礎上,筆者還要求學生進行這一類型文章的仿寫,通過模仿再現(xiàn)的方式,將學生在閱讀分析教學中的收獲內(nèi)化為對這一類型文章寫作的技巧,有效地實現(xiàn)了學習成果的遷移。
四、強化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對于語文教學而言,教師不能禁錮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要努力創(chuàng)新,并在創(chuàng)新中得到進步。筆者在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對同一問題觀點不一致的狀況,許多教師遇到這一狀況時擔任了裁判員的角色,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判,或正確,或片面。筆者沒有采取這樣的方式,而是創(chuàng)造讓學生思維激起碰撞的載體,要求學生尤其是持有不同觀點的學生進行直接的辯論,不同觀點正面交鋒,各自引出自己的論點論據(jù),以辯論、論證的方式探究問題的真實答案。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寬廣度得到了有效拓展,不拘一格,暢所欲言,其他學生也可以進行點評和補充,在這樣一種充滿創(chuàng)新意識的教學氛圍中,學生不僅通過思維辨析的方式明確了正確的學習成果,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只有讓學生的思想進行創(chuàng)新,不再受傳統(tǒng)模式固有模式的禁錮,才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五、強化語文教學中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
當前在許多農(nóng)村中學中,語文閱讀教學仍然存在著嚴重的高耗低效、少慢差費等現(xiàn)象。語文閱讀教學過多局限在"積累"的層面上,忽略了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閱讀意識的培養(yǎng),忽視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忽視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實踐活動在認識發(fā)展中的作用。新課程改革若干個年頭了,語文閱讀教學雖發(fā)生了一些變化,然而,天馬行空的討論,天花亂墜的拓展,笑聲朗朗的表演,眼花繚亂的課件播放……看似轟轟烈烈,本質(zhì)卻是高耗低效,完全與新課程理念背道而馳,既失去昔日傳統(tǒng)教學扎扎實實的基礎教學,又達不到新課改注重情感體驗,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效果。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精心設計問題,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提高提高閱讀教學質(zhì)量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呢?主要是讓學生能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要做到這樣,教師必須解放思想,革除以往的那種"一言談"的教學方式,盡量以學生為主體,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法,盡可能地發(fā)揮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閱讀教學活動中來。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實際水平的差異,設計一些難易程度不一、詳略要求有別的問題,。問題的設置,應該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也要防止?jié)M堂問,一節(jié)課的時間,不可能去思考和回答很多問題。所以,提問必須要少而精,要能有效的促進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完成教學目標;問題提出后,要留給學生相應的閱讀和思考時間,在這個時候,教師要沉得住氣,對于不能很順利回答的問題,要予以相應的引導和點撥。必要的點撥猶如指路明燈,比如文字表達的異常處,就同在戰(zhàn)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zhàn)果就是從這里開始。這樣,學生對文章的閱讀才有興趣,對文章所表達的深刻內(nèi)涵就會有更好的領會,從而更貼切地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魯迅先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一個看似很明顯的矛盾:"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似乎確鑿"怎樣理解?它們是怎樣統(tǒng)一起來的?"似乎"表模糊,而"確鑿"則十分肯定,是他記不清了,還是記得很清楚呢?這大文豪怎么回事?這樣一來給學生設了一個很大的懸念,更能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來探求所以然了。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2.引導學生準確深入地解讀文本
準確解讀文本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閱讀教學要引導學生體會文本(作者)的體驗,要培養(yǎng)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語文與繪畫一樣,都來源于生活,都是美的生活的高度再現(xiàn)。然而,語文不同于繪畫,因為語文呈現(xiàn)于我們眼前的只有一個個抽象的文字符號,它的形象美則隱藏在這些文字里面,這就需要人運用各種方式去感受,而其中起最重要作用的就是朗讀。閱讀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感的重要途徑,教師要用抑揚頓挫、飽含深情的聲調(diào)把語文的聲音美充分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領略語文的感染力,或者借助錄音,讓學生領略語文的聲音美。同時引導學生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通過多遍的朗讀,與課文的語言文字反復接觸,能深刻領會字里行間的語音節(jié)律,受到直接、強烈的感染,進而感受語文的無窮美妙。美國學者布魯巴克認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問題。"學生提出問題本身就是積極思考的結果。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在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礎上,圍繞課文提出問題,通過朗讀-質(zhì)疑-朗讀-釋疑的方式閱讀,就能較為準確地理解文意。然后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閱讀創(chuàng)新,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仿照文本上的佳句進行仿寫,根據(jù)文本進行改寫,根據(jù)文本自行設計開頭和結尾,句段賞析,等等。日積月累,學生閱讀能力自然會有一個很大的提高。
3.力求簡約,有的放矢
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花大力氣去提煉教學主線,抓重點、輕一般,去枝葉、留主干,去粗取精,返璞歸真。要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讀書、寫字、說話、練筆,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因此,教學上既要"深入",又要"淺出",把繁瑣復雜的閱讀教學內(nèi)容以簡單明了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從課文找準切入口。否則,閱讀課就很容易上得空泛而無實效。
4.靈活機動地實施教學,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語文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設靈活多樣的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氣氛,努力營造一種輕松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在課堂上,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性格、語文能力,把握機會,及時進行激發(fā)和啟示,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的"思"和"言"提供機會,使他們產(chǎn)生"言"的愿望,讓多數(shù)學生都品嘗喜悅,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輕松與快樂,從而達到活躍課堂氣氛的效果。
5.將閱讀教學由課內(nèi)延伸到課外
閱讀教學僅僅局限在課堂還遠遠不夠,為了增大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認真閱讀、積極閱讀,教師可以適當組織閱讀復述比賽。為了使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閱讀,我們可以先在學習小組內(nèi)進行閱讀復述,然后由學習小組推薦閱讀復述優(yōu)勝者代表本組參加全班的閱讀復述比賽。也可利用學習園地,讓學生向同學推薦讀到的好文章,要求寫出書名或文章題目、作者、出處、主要內(nèi)容及推薦者姓名。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學習小組輪流主辦。
小學生對于學習的認知是單純的、無目的性的,在學習過程中注意力容易分散。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豐富的課堂情境,引導學生思維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不斷創(chuàng)新激趣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不同的識字情境,增加識字課堂的趣味性。
教師常用的方法有做游戲、唱兒歌、順口溜、講故事等方法來創(chuàng)設識字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木、林、森”三個字時,可以用順口溜:“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森林是動物的家”。這樣讀起來朗朗上口,趣味十足,能極大地提高識字教學效果。另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也給識字教學提供了較大的方便。它能為學生清晰地展示發(fā)音時各器官的運用狀態(tài),并播放標準的發(fā)音,同時動態(tài)地過程更加有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教學效果。
二、形式多樣,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
1.猜謎學字詞游戲。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活動環(huán)境。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趣的活動方式,是學生個性展現(xiàn)的綠地。學習的氛圍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教師在識字教學六中設計這樣一個片斷:一起來做游戲,《猜猜我是誰》?請小朋友來表演你喜歡的動物,讓大家猜猜他演的是誰?或者根據(jù)動物的特征出個謎語,讓大家來猜。同學們爭先恐后,即興說出:一頭亂發(fā)的萬獸之王(獅子)。它的尾巴像一把五彩折扇,高興的時候就會展開,向別人炫耀(孔雀)。同學們的動作表演,更是有趣:雙手抬起,雙腳合攏,連續(xù)用力向前蹦(袋鼠)?!恫虏挛沂钦l》的游戲中,學生愛說、愛表演,別具一格的活動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對動物也有更深的了解。
2.練中積累?!墩n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使學生有“較豐富的積累”。低年級的詞句積累,更是學生連詞成句、連句成段的基礎。教學中,要讓學生多默讀、朗讀、復述、背誦、填空、聽寫、默寫課文,直接感知、熟記課文的語言材料。
3.從課本、課堂中識字走向生活中識字。學生在課文的語境中初次認識了這些生字,初步了解了它的意義和用法,課后可以引導學生到生活環(huán)境中去找一找,在我們?nèi)粘I钪羞€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這些字。讓學生從身邊的日常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語文,隨時隨地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學生上學路上可以從店名中看到;到商店購物可以從商標、包裝盒上找到;外出游玩可以從名勝介紹、亭子石刻上見到;家庭休閑時可以從電視、廣告中聽到,從報刊、雜志上讀到……這對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驚喜。這些字在生活環(huán)境中的多次再現(xiàn),為學生提拱了學習的新語境,促進了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同學們在愉快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所學的字,認識的不再是一個個枯燥的符號,而是充滿生命力的活生生的字。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手段營造識字情境
信息技術可以把所要傳授的知識形象化、直觀化、具體化,使客觀事物的形、色、聲直接訴諸學生的感官,激發(fā)求知欲,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識字過程中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手段,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比如運用幻燈片、動畫形式等。信息技術與語文識字教學的整合,打破了過去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開放性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動識字的能力。
四、鞏固漢字記憶
1.及時鞏固,防止學生遺忘,一般學生在認字后的兩三天內(nèi)進行強化比較合適。以后,每隔一段時間再進行必要的復習,使學生與生字多次見面。否則,如果遺忘已經(jīng)開始,很多字詞學生忘記了,這樣的復習只是重新學習而已,無強化認識可言。
2.反復重現(xiàn),強化學生記憶。鞏固識字的最佳途徑是復現(xiàn),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抄、默,在熟讀的基礎上做到正確地抄寫并默出來。當然抄是不行的。因此教師應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比如說要抄三遍,第一遍可以讀著抄,第二遍則可以默寫,然后檢查一下再默第三遍。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多閱讀,把生字和以前學過的字組成詞語、句子,讓學生多讀,在語言環(huán)境中反復出現(xiàn),這樣既有趣味,又能幫助鞏固識字。
3.變式訓練,鞏固識字效果。通過變換形式進行訓練,使新字以不同形式在大腦再現(xiàn),可以鞏固識字的效果。如:用字卡出示帶拼音的生字詞,先自己拼讀,后小組學習,不會讀的互相幫助。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學生對新字的識記效果將可以獲得很大地提高。
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在當前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形式下,具有特別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肮噍斒健?、“滿堂講”和機械訓練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已經(jīng)成為影響素質(zhì)教育在課堂教學中推進的一大障礙。改變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有效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根本需要。傳統(tǒng)教學的最大弊端是不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學生參與的只是教師講學生被動地聽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的正確途徑應當是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作文、聽說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這樣,初了讓學生掌握知識外,還要培養(yǎng)其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從而得到更好的發(fā)展。要較好的完成這一教學過程,就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和濃厚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內(nèi)在動力,是一種長效的興奮劑。濃厚的興趣,還可以促進觀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聯(lián)想力和記憶力的發(fā)展,增強情感體驗,受到審美情趣的陶冶。所有這些,對于提高學習語文的質(zhì)量和效率,都是至關重要的。
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方法很多,如激活課堂,讓教學生動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激活語文課堂氣氛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重視導語。一個好的導語能把學生帶入一種心向往之的教學境界。導語要求新、求活,但不能故弄玄虛。好的導語像磁石,能把學生分散的思維一下子聚攏過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導語的設計需要教師的機智,有時也需要現(xiàn)場發(fā)揮,隨機應變。
2.巧妙提問。問題是課堂的靈魂。問題設計得好,加上課堂上老師運用得當,一堂課就能被充分激活。問題的設計需要老師精心的準備,設計出一些能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問題。問題是一把金鑰匙,它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和求知之門;它又是一座橋梁,架設在一個個充滿知識迷津的渡口。
3.增加文學欣賞?。?文學的魅力是無窮的,語文課上如不加以利用,豈不太可惜?語文課不能讓學生僅僅局限于那本語文教材。每周或間周上一節(jié)文學欣賞課,把平時看到收集到的優(yōu)秀作品,名著片段等讀給學生聽,讀完后師生共同做點欣賞、點評;也可以印發(fā)下去讓學生自己閱讀,但那會少了學生細心聆聽的樂趣。
4.收獲知識。教學生動有趣,固然是一種好方法,特別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效果顯著。但我認為讓學生從語文課中“有得”,感到學習語文“有用”,才是更高意義上的好辦法。如果每堂語文課都能使學生有明顯的收獲,在知識方法,語文技能、思想情感等方面得到充實和提高,學生還會不喜歡語文嗎?人的興趣,就像火花,它常常是因偶然的機緣被偶然的事物所撞擊而飛濺、閃耀的。如果時機和環(huán)境適當,或者遇到誘導,它就會熊熊燃燒。
所以語文老師應積極地、想方設法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二、改變教學方法,要達到真正會教
素質(zhì)教育下的語文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原有的以課程講授為主導的教學方式,把教學過程作為課程編制的過程來展開,這樣就需要師生之間的平等互動和積極對話,從而改變傳統(tǒng)的教與學的方式。新的教學方式要求教師必須積極探索并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讓自己會教,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好。會教,涉及的面很廣,我認為教師應當首先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首先,對語文教學要有幾點基本認識。一是語文學科的目的任務:概括地說就是讀、寫、聽、說、能、感。(能,是指掌握語文學習的各種能力;感,是指情感價值觀教育。)二是把握語文教材的特點。
語文教材是文選式的,教師要以教材為例文去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聽、說的能力。三是教學的基本途徑: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語文實踐活動。光是教師講,學生沒有實踐,提高不了能力。
其次,會教,首先是教師應有很強的吸引力,讓學生愛學。這不能靠笑話,幽默達到,還得從教學本身增加吸引力。如,讓學生感知課文,教師的設計首先是要吸引學生,讓學生不能不讀。
會教的關鍵是:講規(guī)律、教方法,傳習慣。講規(guī)律,講語文知識中規(guī)律性強的東西。?教方法,也就是對學生“授之以漁”。要把學習知識的方法,記憶知識的方法和運用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先概括事件,再結合事件中人物的歸納人物的性格。傳習慣,老師講的方法再多,學生沒有掌握也是沒用的。所以教給學生的方法要創(chuàng)造條件,使之反復運用。因此講完新知識、新方法后,精心選擇題目,讓學生練習鞏固(一般是與課堂所講方法相關的題目)知識就會比較長久地掌握了。讓學生反復運用知識,就會逐步形成習慣。習慣形成之日,就是能力提高之時。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真正主人。老師講得精彩,那畢竟是老師的理解。總是老師講,學生聽,時間一長,學生就會不動腦子,那些上課注意力差的學生就更容易走神。語文的聽、說、讀、寫能力,只有通過他自己的親自實踐才能獲得。所以在教學課文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思邊悟邊記,學習流程為“讀書——思考——討論——筆錄”。而教師在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的同時,或和學生一起讀書感悟,或巡視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予以個別點撥;學習完畢或抽查問詢,或收取學生課本(或筆記),全面了解學生情況。教師在這里只起到點撥、引導的作用。
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如下方面做好筆記:一是生字詞注音釋義。在讀書過程中,對遇到的那些不認識的生字、不理解的詞語,及時查閱相關的工具書或自己根據(jù)上下文理解,然后記在書上相應的地方;二是用一定的符號確定文章的結構,篩選相關的信息;三是讀書中閃現(xiàn)的靈感,快速地用筆鎖定在有關的文字旁;四是讀書中生發(fā)的疑惑以及自己對某些問題的思索,準確地筆錄在課本的空白處;五是產(chǎn)生的聯(lián)想、受到的啟迪,也要簡明扼要地予以記錄;六是由文字萌發(fā)的想象,用手中的筆給予生動形象的再現(xiàn);七是對作品在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語言運用等方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也可以在書上評頭論足,說優(yōu)道劣,不同層次的學生對此也可以有所取舍。
四、讓學生大量的閱讀,培養(yǎng)出色的語文能力
1.大量的閱讀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知識。語文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需要廣博的基礎知識作為支撐。大量自由的閱讀,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今中外的天文、地理、歷史、自然、社會、科技等方面的知識,這些依靠自由閱讀積淀在心靈深處的知識比老師在課堂上生硬灌輸?shù)闹R,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具有更大的支持作用。
2.大量的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人生視野。學生因年齡的關系,對于人生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大量的閱讀反映人間百態(tài)的文學名著可以深化學生對社會現(xiàn)實的認識,大量閱讀中外名家的傳記作品可以增加學生對人生歷程的體驗……總之,這一切對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豐富都有極大的益處。
3.大量閱讀可以讓學生學到豐富的寫作知識和寫作技巧。寫作技巧第一要靠大量的練習,第二就要靠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學生能夠潛移默化地接受寫作藝術的熏陶,不知不覺地掌握寫作的規(guī)律。而寫作能力是語文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能力的提高無疑可以極大地促進語文能力的提高。蘇聯(lián)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曾指出:“如果一個學生廣泛地閱讀,那么在課堂上所講解的任何一個新概念、新現(xiàn)象,就會納入他從各種書籍里汲取到的知識體系里去?!?/p>
【關鍵詞】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1.前言
有效教學是西方教學科學化運動的產(chǎn)物,也是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新課程改革始,素質(zhì)教育、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等先進理念在教育領域的滲透,使教育工作者在教學觀念和教學實踐上都有所改觀,情景式教學、多媒體教學、合作探究學習等新型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同時,也提升了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率。但是在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下,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弊端仍舊沒有完全剔除,導致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仍存在低效或無效的問題,本文將就此問題作一簡要論述。
2.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2.1課堂教學的形式化嚴重
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高中生又面臨著嚴酷的高考,在高中教學中教師也片面重視語文知識的死記硬背,以便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對于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先進理念也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也不能完整順利的開展教學。從教學目標的設置、教學方法的選擇再到教師評價的開展上,生搬硬套新課程標準,不能從學校教學資源以及學生學習狀況出發(fā),從而導致課堂教學低效、課堂組織松散、課堂節(jié)奏失調(diào)。
2.2學生對新型教學模式的參與度不高
高中生的認知和思維逐漸走向成熟,已經(jīng)具有了自己對事物固有的看法和理解,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好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導。學生面臨著升學壓力,學習課業(yè)負擔比較重,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認識到新型教學方法的優(yōu)越性,鼓勵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的激情和興趣。但是,根據(jù)對當前高中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發(fā)現(xiàn),學生尚未充分了解新型學習模式的重要性,參與度普遍不高,直接導致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低效或無效?!?】
3.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策略
3.1做好有效的教學準備
語文學科集基礎性、知識性、工具性、人文性一體,相對于其他學科教學而言,語文教師付出的辛苦和汗水更多一些。要想開展有效的課堂教學,高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做好有效的教學準備。認清閱讀文本,做好對文本的取舍并對文本進行科學的定位。認清思考在課堂教學中選擇怎樣的切入點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3.2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使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組織有效的教學活動使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條件。語文教學一方面要提高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要明確活動的目標,例如開展文言文《離騷》的翻譯活動,教師要選擇恰當?shù)姆绞綄⒔虒W意圖傳達給學生,不要讓學生產(chǎn)生反感和抗擊心理。另外,還要注意課堂教學活動的強度,要從學生學習狀態(tài)出發(fā),制定合適的教學活動,適當?shù)膶ξ谋具M行深入的探析,避免因活動強度過大導致課堂尷尬的現(xiàn)象發(fā)生。
3.3抓好有效的教學調(diào)控
讓學生明確自身參與學習的責任是有效調(diào)控課堂教學的方法之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修養(yǎng),用自身的學識和修養(yǎng)感染吸引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和價值觀,幫助他們意識到自身作為學習主體的主人翁地位,并鼓勵他們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此外,還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平等的參與課堂教學。
3.4重視有效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體,因此,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從宏觀上建構、細節(jié)上重視優(yōu)化整個教學過程。例如《雷雨》一課的教學過程可以展示為一下幾個程序:一、采用啟發(fā)式教學、合作探討交流,優(yōu)化教學方式,理解《雷雨》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和社會意義;二、知識上教會學生理解戲劇的結構形式,情感上分析雷雨重點人物的心理變化;三、借用多媒體技術導入新課,優(yōu)化新課導入方式;四、師生共同參與進行分角色朗讀,注意語氣的抑揚頓挫,優(yōu)化教學語言;五、開展師生、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優(yōu)化交流方式。【2】
3.5豐富有效的教學評價
語文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一元化評價方式,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方法。根據(jù)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接受反應,將策略性評價、技巧性評級以及藝術性評價相互穿插、綜合運用,對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xiàn)全面的進行有效評價。另外,在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時也要因人而異,賞識性評價不等于一味的好評價,有效的評價最終還要落在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上來。
4.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一方面要改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還要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師要認清形勢,積極開展有效的教學準備、教學活動、教學調(diào)控、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評價,切實將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落實到實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