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雅藝術現(xiàn)狀及思考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藝術教育作為美育教育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哪一學科,其共同目的都是不斷培養(yǎng)人們認識美、體驗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使之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以及美的素養(yǎng)。同樣,高雅的藝術之所以有高雅的前綴,并不是因為曲高和寡則雅,而是給予人潤物無聲的審美享受。放眼望去,不計其數(shù)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如日方升,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藝術文化素養(yǎng),促進全面發(fā)展。因此,本文將從現(xiàn)階段高雅藝術的現(xiàn)狀展開分析,闡述高雅藝術未來的橫向發(fā)展。
關鍵詞:通俗化;現(xiàn)狀;高雅藝術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二者都出自戰(zhàn)國•楚•宋玉《對楚王問》。陽春白雪原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一種比較高級的歌曲,因為高深難懂,國中能合唱的人少之又少。下里巴人則是楚國民間流行的音樂,國中屬而和者數(shù)千人。現(xiàn)如今二者皆可用來形容文藝作品,一個代表高雅的藝術作品,一個則是通俗易懂的藝術作品。
1高雅藝術現(xiàn)狀
在我們的慣性思維中,對于所欣賞的藝術作品早已進行自我劃分: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因為具有高尚風雅的審美觀念,且大多只為某一專業(yè)的人所能接受并喜歡的藝術作品,被稱之為高雅藝術。陽春白雪的高雅藝術,不一定為所有人欣賞和接受?,F(xiàn)階段,隨著高雅藝術越來越曲高和寡,受眾面也隨之越來越小,常常作品的對象是專家,觀眾是領導,歸宿是庫房。在什么都是藝術、誰都可以被稱之為藝術家的今天,更加促使觀眾們對于高雅藝術的望而卻步。法國人伊夫•克萊因搞了一個除了一間空屋子什么東西也沒有的畫展;美國人約翰•凱奇也搞了一個什么東西也沒有的音樂演奏,取名叫“4分33秒沉默”......等,舉不勝舉,“藝術”變得不需要技巧,甚至連作品也不需要了,只需要有主意,再加之“藝術”的幌子,人們就不敢表示懷疑,因為誰都害怕像19世紀歐洲藝術屆對于馬奈和印象派畫家一樣,被譏笑為不懂藝術。而此時觀眾們面對“藝術”二字,也會不知所云,對這件皇帝的新衣,觀看者在想,這也許就是“高雅藝術”吧。而對于真正的高雅藝術,觀眾們即使一時興起,興致勃勃買票入場。開場激動,中場神游,最后伴隨著呼呼大睡一場演出結(jié)束,從此給高雅藝術判了“死刑”,觀眾都睡著了怎么覺得精彩?過后討論起來也就人云亦云,只是覺得自己即使在睡夢中也“高雅”了一番。面對生機勃勃的“桑間濮上之樂”,被形容為經(jīng)典、嚴肅的高雅藝術面臨極大的挑戰(zhàn)。如同春秋戰(zhàn)國之際,那些曾經(jīng)浸透了原始先民強烈情感的圖騰舞蹈,相比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民間樂舞,即便是一些對雅樂抱有虔誠態(tài)度的人在聽雅樂是也難免“唯恐臥”。同樣,具有較強娛樂性和明顯時代特征的通俗藝術,總會給予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初級精神愉悅感,相比高貴典雅的高雅藝術,大眾對于通俗藝術的需求大大增加。即便是對于哈姆雷特這個有固定劇情的虛擬人物,也會出現(xiàn)“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審美觀念??上部少R的是,盡管被稱之為陽春白雪,高雅藝術作為一種歷史沉淀,還是會有愛好者去學習和研究。但是。學習者們?nèi)諒鸵蝗漳陱鸵荒甑挠柧?,面對的卻是門可羅雀的劇場,緊靠微薄的收入維持生存,即便是對于高雅藝術情有獨鐘,為了生計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內(nèi)外交困,高雅藝術的發(fā)展從何而來?
2高雅藝術通俗化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提供了一個心理學意義上的人格模式,將衣、食、住、行放在最低的層次上,之后依次是安全、尊重、愛、“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層級越向上,精神的分量就越加重,較高級的需要層次產(chǎn)生于滿足低級需要的基礎上。而在物質(zhì)水平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人們對于精神層面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來源于生活、表現(xiàn)著生活的藝術,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質(zhì)量,如同德國文化哲學家卡西爾所說:“藝術對人生來說并非僅僅為附加物,并不只是一種補充”。藝術所具有的認識功能、教育功能和審美功能,給予人們心靈的喜悅和精神層面的洗禮。作為屬于自我實現(xiàn)需求之一的藝術需求,無論是高雅藝術還是通俗藝術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通俗化,并不等同于低俗,是邁向淺顯易懂的過程。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二者盡管層次不同,但同屬于較高級別精神層面的需求,并非水火不相容。馬克思早就指出,在物質(zhì)生產(chǎn)和精神生產(chǎn)之間,常常有著不平衡的發(fā)展關系。藝術作為一種典型的精神生產(chǎn)方式,體現(xiàn)出一定的不平衡性,是十分自然的。長期用于宗廟祭祀,變成經(jīng)典的“先王之樂”,在遇到充滿藝術感染力的民間樂舞也會“禮崩樂壞”;歐洲16世紀意大利畫家喬爾喬納的《田園合奏》對于女性裸體的創(chuàng)作到了19世紀馬奈的油畫《草地上的午餐》中就被評論為“不知羞恥的作品”......;總之,在一定的歷史背景和時間范圍內(nèi),藝術作品的精神價值與市場價值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同現(xiàn)階段高雅藝術的發(fā)展,曲高和寡。但也并不是愛莫能助,兩種并存的藝術形式,可以相互滲透學習。對于通俗藝術作品,可以在創(chuàng)作和演出中加入高雅藝術的表演成分,使之豐富多彩。如歌曲中加以戲劇的唱法,或者廣場舞動作中加上少數(shù)民族舞蹈的律動和形態(tài)......等,讓觀眾們在對通俗藝術的觀看中進行高雅藝術的美的體驗和享受,對高雅藝術有定向和期待,使在日常生活中,開始注意、甚至接受高雅藝術作品。而對于高雅藝術,通俗化是必經(jīng)之路。正如現(xiàn)在不計其數(shù)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一樣,需要相關工作人員提供普及平臺,給予高雅藝術創(chuàng)作者和貢獻者表彰和獎勵。當然高雅藝術本身也需要在創(chuàng)作中提高藝術質(zhì)量的同時又學習通俗藝術的娛樂性,正確拿捏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間的關系,避免愈看不懂愈雅,面對服務對象,適應觀眾的審美需求,做到雅俗共賞,使藝術作品受到各個階級的歡迎和喜愛。
3結(jié)語
藝術審美是一種歷史積淀,前提是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的連續(xù)性,對個人而言,也是一種品質(zhì)和修養(yǎng)?,F(xiàn)階段對于藝術作品的劃分比比皆是,但其目的都是給予人美的享受和精神慰藉,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二者可相互學習借鑒,相互融合,通俗藝術的鋪墊,高雅藝術的加持,會呈現(xiàn)出獨具一格的藝術作品。因此,無論哪種藝術形式,都應面對不同階層的服務對象,著眼于觀眾需求。俗中雅,雅中俗。
參考文獻:
[1]黃宗賢.從原理到形態(tài)—普通藝術學[M].湖南美術出版社.
[2]袁禾.中國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音樂出版社.
[3]隆萌培.舞蹈奧秘探索———隆萌培舞蹈藝術文集上[M].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作者:邵子怡 單位: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