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接受美學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接受美學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接受美學在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應用

接受美學兒童文學翻譯中的應用

基于傳統(tǒng)翻譯理論的兒童文學翻譯,就是將原創(chuàng)作品所表達的意義翻譯出來提供給讀者。而接受美學視域下的翻譯,則沒有對原文文本的意義進行絕對的解釋,而是認為,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原文文本才可能更加具體化和現實化。讀者在文學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中對文學作品的意義以及美學價值等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2]。當讀者保留自身的期待視野,進入原文文本的世界之后,對其中的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判斷、總結,直到期待視野與文本視野相融合。從這個角度來看,讀者在文學作品的閱讀過程中具有較強的主觀性。在翻譯過程中,譯者既是原文文本的讀者,也是譯文文本的作者。由于對原文文本會有差異化的理解,所以不同的譯者會譯出不同的譯文文本。因此,譯者在翻譯之前對原文文本的理解就顯得尤為重要。通常,為了能夠盡量了解并反映原文文本的真實意義,譯者需要對原文文本中涉及的歷史、地理、風俗等有一個前期的學習。

如前所述,視野融合是接受美學的核心原則。在翻譯過程中,譯本是譯者與原文文本進行多次交流的成果,當然也是譯者的期待視野與文本視野相融合的結果。在整個過程中,譯者必須面對兩次接受與交流活動的影響:其一,譯者與原文文本的交流,這與譯者對原文文本的理解直接相關;其二,譯者還應該預測到譯文讀者通過譯文與作品進行的第二次交流,這一點對譯者的翻譯過程也有直接影響。而這兩次接受與交流活動都是以人的主觀能動性為參與因素的。

在翻譯過程中,原文文本中尚有很多空白需要譯者來填充、完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翻譯是譯者在閱讀和理解原文文本的基礎上進行的具體化的、積極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翻譯過程中譯者自身的期待視野同樣會影響到他的第二次交流活動,也就是譯文的生成過程。根據接受美學理論,文學作品的意義包括文學自身的意義以及讀者的理解兩個部分。在進行第一次交流的過程中,譯文的質量與譯者的接受水平直接相關,并使得譯者的期待視野和原文文本實現最大程限的融合[3]。顯然,這種融合會受到一些客觀條件的限制,如歷史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等,都會使得譯文的質量出現波動。不同的歷史時代或者是同一歷史時代的譯者對知識以及期待視野的理解都不盡相同。而第二次交流活動是譯文讀者與譯者之間的交流,因此譯者在追求自身期待視野與原文文本相融合的同時,還應該考慮譯文與譯文讀者視野相融合的問題,關注讀者的接受能力與期待視野,在原文文本和讀者之間發(fā)揮橋梁和媒介的作用。

基于接受美學理論的兒童文學翻譯原則

(一)準確估計兒童讀者的期待視野

基于接受美學理論的兒童文學翻譯對原文文本的意義沒有一個絕對的解釋,只有兒童讀者自身的閱讀才能使得文本的意義具體化。兒童讀者在期待視野下開始閱讀,對文本進行持續(xù)的分析與判斷,直到和文本視野相互融合。在兒童文學翻譯過程中,譯者應該充分調動其自身的知識儲備,盡量挖掘原文信息,只有這樣才能翻譯出更好的文本。兒童讀者和成人譯者在期待視野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兒童文學翻譯過程中,譯者必須注意到兩者之間的視野轉換問題,準確估計兒童讀者的期待視野。

(二)以兒童為本

在接受美學理論視域下,文學作品翻譯的重心應該從傳統(tǒng)的重作者、重文本向重讀者的方向轉移。接受美學理論認為,作品只有被讀者所理解與接受,才能真正實現其美學價值與文學意義。這個理論不但有效地拓展了文學作品的研究空間,同時也為文學作品的翻譯工作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方向。接受美學理論對傳統(tǒng)翻譯的“文本中心論”是一個極大的顛覆,有效地提高了譯文讀者與譯者的地位與價值。由于兒童文學作品的目標讀者是兒童,因此其翻譯應該以兒童為本,這個原則決定了兒童文學翻譯應該以兒童讀者的地位與作用為基礎。因此,在兒童文學的翻譯過程中,譯者要結合兒童自身的特點,對他們的期待視野進行分析與預測,分析其與成人接受能力的不同點,采取靈活的翻譯策略,盡量保證譯本能夠為兒童讀者所理解、所接受。

(三)注意原作的封閉性

接受美學視域下,原文作品是一個未知的、半開放式的統(tǒng)一體,它不但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同時也具有固有的封閉性。其開放或封閉的程度受到作品圖式化結構的影響。因此,面對眾多的譯本,除了從歷史環(huán)境以及譯者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進行合理解釋之外,還必須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標準對它們進行分析、比較和判斷,尋找各個譯本的優(yōu)點和不足之處[4]。否則,文學作品將失去其導讀、評價與引導等方面的作用,從而使得翻譯學習者、譯文讀者以及翻譯理論研究者失去方向。而這個評價的標準是什么呢?應該是原作,這是分析與比較的根本基準。雖然譯本可能由于歷史與環(huán)境的變化而出現一定的變化,但是其根本是原作,只是由于譯者的審美能力、個人經歷、語言能力及其所處的歷史時代不同,譯作才發(fā)生相應的變化。文學翻譯過程中的所有活動都是建立在原作之上的,這就需要譯者在一定程度上遵從原文,即考慮到原作的封閉性。

結語

接受美學注重讀者在整個翻譯過程中的主動地位和積極作用,使得譯者與譯文讀者的地位得到了重視。以此為原則,兒童文學譯者必將能在體現原作者基本寫作意圖的同時,使得譯本更加契合兒童讀者的思維方式。(本文作者:黃慧 單位:四川外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