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馬來西亞宗教問題研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馬來西亞宗教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馬來西亞宗教問題研究

為什么大家都關心宗教包容呢?在一個擁有多種信仰和教義的國家里,國家的穩(wěn)定從一定意義上講取決于其公民之間的和諧程度。團結是一個強大和偉大的國家的基石。對馬來人來說,宗教問題是很敏感的。穆斯林一出生就有其信仰,伊斯蘭教是他們生活的核心,必須鄭重對待。[5]在當今言論自由與尊重權利并舉的時代,某些人或者政黨散布一些不當言論將會擾亂和威脅到人們之間的關系。盡管,馬來西亞允許他的國民信仰任何宗教和文化,但歷史上穆斯林法律和文化是形成今天馬來西亞的社會基礎的至關重要因素。然而,把宗教問題視為一種恐慌和噤若寒蟬之舉既不利于相互理解也不利于相互包容。把重要問題的厲害關系說清楚,以便使世界上的所有國家能夠理解,并且愿意共同抵制族群的差異,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分析宗教包容在馬來西亞宗教關系中所處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基督徒和穆斯林在使用“阿拉”一詞的問題時(穆斯林使用“阿拉”是指真主)。雖然宗教包容已經得到極大地推動,但是有一點是必須要明確的,那就是馬來西亞人必須遵守國家法律,任何可能導致國民危害和給人們造成傷害的法令條文,比如招致斗毆與民族仇視的條文是不應該出現(xiàn)的。

馬來西亞政府系統(tǒng)中的伊斯蘭教背景

我們有必要分析馬來西亞的歷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看清當前宗教情況。馬來西亞獨立前曾被英國統(tǒng)治了將近200多年。當英國人第一次踏上馬來西亞的土地的時候,馬來西亞大多數(shù)人已經是馬來穆斯林,尤其是在西馬來西亞,而沙巴、沙撈越這些地方被認為是非馬來土著,屬不同的族群。在英國的統(tǒng)治下,19世紀后半葉,許多中國人為了采錫礦移民至馬來西亞。隨后,19世紀20年代的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農業(yè)使印度南部的印度人大量向馬來西亞移民。中國人和印度人定居在馬來西亞,并且逐漸開始在各地建立他們自己的社區(qū),修建學校、廟宇等。[6]為了保護不同種族、不同文化和不同宗教信仰的所有國民的權利,國家制定了馬來西亞憲法。馬來西亞憲法第3條規(guī)定伊斯蘭教為聯(lián)邦的國教;同時也規(guī)定,其他宗教也可以以和平與和諧的方式在聯(lián)邦境內任何地方活動。這也表明了盡管伊斯蘭教被定為國教,但是,其他宗教也有信仰的自由。此外,第11條規(guī)定了人人都有信奉其宗教的權利。[7]這些規(guī)定保障了宗教信仰者不必擔心宗教歧視,尤其對于生活在穆斯林國家中的非穆斯林人。這樣,所有國民的權利就都得到法律的保護。在馬來西亞當前社會環(huán)境里,宗教在絕大多數(shù)人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如果分析一下這個國家領導人的執(zhí)政綱領,就不難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把伊斯蘭教溶入到國家政策之中了,并且是一直在這樣做。[8]比如,敦•馬哈蒂爾總理倡導伊斯蘭現(xiàn)代化的理念,即,通過貫徹伊斯蘭價值觀,建立諸如伊斯蘭銀行、大學等伊斯蘭機構來構建國家。安瓦爾•易卜拉欣是馬來西亞非政府組織———馬來西亞伊斯蘭青年運動(NGO)的領導人。他是伊斯蘭教政府化過程中最有前途的一位人物。[8]1983年他被委任為文化、青年及體育部長;1986年出任教育部長,1991年,他出任財政部部長。兩年后,1993年他被任命為馬來西亞副總理,成功地推動了伊斯蘭教政府化。但是不久后,1998年他成為政治犧牲品,被解除馬來西亞副總理職務以及馬來西亞執(zhí)政黨馬來民族統(tǒng)一機構副主席職務。[9]在后馬哈蒂爾時代,馬來西亞第5任總理阿部都拉•巴達威倡導“文明回教”。他認為建立在10條基本原則之上的“文明回教”可以把所有馬來西亞人團結在一起?!拔拿骰亟獭钡睦砟畹玫搅藝鴥韧鈽O大地關注,這也是2004年3月舉行大選中,執(zhí)政聯(lián)盟能夠壓倒性勝利的因素之一。然而“,文明回教”的理念并沒有給執(zhí)政聯(lián)盟在2008年的大選帶來成功,在這次大選中,執(zhí)政黨失去了在國會的2/3絕對多數(shù)。在最近的發(fā)展變化中,現(xiàn)任首相拿督•斯里•納吉(DatukSeriNajibTunRazak)倡導“一個馬來西亞”的理念,強調“中和”,即,“節(jié)制與包容”。[10]他認為,一個更加符合伊斯蘭教要求的整體的理念是必要的,這有利于用“一個馬來西亞”的理念來處理社會問題。然而,到目前為止,這個理念的宣傳與推廣力度還不夠。所謂的“文明回教”幾乎又回到了巴達維時代。這些領導者在治理國家過程中所采取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這些國家也包括伊斯蘭國家,如馬來西亞。在一個穆斯林統(tǒng)治的國家中,它的國民幾乎一半是非穆斯林,那么它的國民必須具有包容的胸懷與理念。為此,許多穆斯林學者回顧了先知穆罕默德時代,默罕默德領導了一個多元文化的麥地那。在那個時代,默罕默德是麥地那的領袖,為了確保麥地那的穆斯林和非穆斯林能夠和諧相處而建立了麥地那憲法。因此,世界和諧的理念早已有之。

馬來西亞的宗教問題:非穆斯林使用“阿拉”字眼

馬來西亞的許多問題都涉及到宗教。然而,在這個國家里,同其他社會問題相比,與宗教相關的問題就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它們常常與宗教、種族、政治與經濟等多種因素緊密地交織在一起。一些諸如宗教自由、宗教平等、宗教皈依、宗教多元主義及其他許多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審視與爭論。其中一些問題已經公開和正在積極的討論,但是多數(shù)問題沒有給出明確的結果,其中之一就是關于非穆斯林使用“阿拉”一詞的問題。這給本已脆弱的社會平衡增添了一些更加脆弱的原由。

允許非穆斯林使用“阿拉”字眼的裁決

2007年,內政部指示《先驅報》停止在出版物上使用“阿拉”,“Baitullah”(真主之家)、“Solat”(祈禱)以及“Kaabah”(回教麥加圣堂)這4個詞語。天主教會則要求內政部予以撤銷。2008年,吉隆坡高等法院允許《先驅報》使用“阿拉”的裁定引發(fā)了穆斯林和社會各界精英的廣泛爭議。這一裁定是由最高法院大法官羅碧蘭(LauBeeLan)遵從吉隆坡羅馬天主教教區(qū)大主教默菲巴吉安(TanSriMurphyPaki-am)的呼吁而做的。他要求法院對此予以審查,其結果是“阿拉”一詞并非伊斯蘭教專屬,于是要求內政部對這一禁令予以撤銷。2007年12月24日天主教教會在《太陽報》上列出了他們繼續(xù)使用“阿拉”一詞的原由。他們給出了五個主要理由。盡管他們認為他們的理由充分,但實際上,無論從學術上還是宗教方面,他們的理由很容易遭到反駁。[11]這一爭論的結局是:不幸的事情發(fā)生了,造成了可怕的一幕。一方面,馬來西亞發(fā)生了針對教堂襲擊的縱火事件,2010年1月10日在吉隆坡蒂沙美拉瓦蒂(DesaMelawati)和惹坦普勒(JalanTem-pler)相繼發(fā)生教堂縱火襲擊事件。隨后,其他地方的一些教堂也成為被襲擊對象;另一方面,穆斯林也從這一事件中受到傷害,他們做禮拜的清真寺也成為沖突的一部分。八大靈再也(PetalingJaya)和舊巴生路(JalanKlangLama)兩地的清真寺被扔進豬頭。這些縱火襲擊清真寺及將豬頭扔進清真寺的事件引起了國內外人士的廣泛關注。馬來西亞政府告誡國民要保持頭腦冷靜,襲擊其中一所清真寺的兄弟倆也因此逮捕,被判5年監(jiān)禁。一個是24歲的拉惹莫哈末法依沙(RajaMohamadFaizalRajaIbrahim)和另一個是22歲的拉惹莫哈末依占(RajaMohamadIdzhamMohdIbrahim。)兄弟倆辯稱無罪,聲稱事件發(fā)生時他們正在一家餐館吃飯:拉惹莫哈末法依沙的手傷是由于烤肉事故造成的。

對非穆斯林使用“阿拉”一詞的褒貶

雖然,一部分穆斯林擔心法院允許天主教會繼續(xù)使用“阿拉”一詞的裁定會導致可怕的后果,但另一些人主張審時度勢。馬來西亞的反對黨包括人民公正黨(PKR)、回教黨(PAS)和民主行動黨(DAP),他們認為非穆斯林使用“阿拉”一詞是一種積極的表現(xiàn),應該予以接受。他們認為,如果非穆斯林使用這個字眼,像穆斯林一樣也間接的賦予“阿拉”以含義,那么對于穆斯林和伊斯蘭教來說也是一件積極和有利的事情。然而,穆斯林應該明白同樣的“阿拉”給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帶來不同的含義,這也是為什么這個詞匯變得如此引人關注的原因?,F(xiàn)任政府的態(tài)度是既不支持公開討論這一問題,也不阻止任何人來討論這一問題。[12]因為這一問題不只是在穆斯林社區(qū),也會在所有馬來西亞的國民中造成不安。這一問題與馬來西亞不同宗教之間的關系相當密切,并在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的反應。2008年5月5至7日,馬來西亞全國伊斯蘭國家法特瓦委員會(NationalFatwaCouncil)召開第82屆理事會會議,會議一致認為,“阿拉”非常神圣,是伊斯蘭教和穆斯林的專屬,不能被非伊斯蘭教的其他宗教所引喻。穆斯林有權盡其所能保護該詞的使用。[13]馬來西亞全國伊斯蘭教法特瓦委員會成立于1978年,其建立的宗旨是協(xié)調宗教活動、有權對影響穆斯林的宗教事件裁決。穆斯林非政府組織馬來西亞回教宗教司協(xié)會(PUM),明確反對非穆斯林使用這一神圣字眼。認為穆斯林與非穆斯林對宗教問題同樣敏感。防止任何宗教之間的沖突和種族分裂是非常重要的;[14]另一非政府組織馬來西亞革新理事會(JIM)也認為社會應沉著應對宗教問題而不是感情用事或者訴諸于暴力。[15]

結語

盡管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享有信仰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他們應該明白他們之間應該或者說可能存在某些難以跨越的障礙。使用“阿拉”一詞也當屬此列,但它并不是考究使用“阿拉”合理不合理的問題,而是必須要同時考慮到其他因素的問題,比如:一個國家內部公民之間的和諧度。在基督教中使用“阿拉”一詞沒有什么宗教義務。然而在伊斯蘭教中“阿拉”一詞確有很神圣的含義,不容輕視。這實際上是宗教包容的本質,相互尊重和理解必須有充分依據(jù)。穆斯林并不是簡單的試圖顯示他們對這個詞的所有權,也不是試圖去贏得一個說法,他們是在保護他們自己的宗教權利,這是每個宗教信仰者都能夠理解的。與此同理,穆斯林也認為沒有什么理由禁止非穆斯林使用這個詞。盡管他們認為他們?yōu)榇蟊娝?,但是這種包容需要辯證地理解。至于那些對這一事件反應強烈的人,卻需要以理性的方式來對待,更不能感情用事,因為縱火襲擊只會造成更多的類似或者更糟糕的事件發(fā)生,無益于國家宗教團體之間的和平與和諧。(本文作者:穆哈穆德·羅斯蘭 單位:馬來亞大學、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