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鐵路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探究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鐵路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探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鐵路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探究

摘要:為改善我國列車內公共圖形缺乏文化地域性的現狀,以川藏鐵路為例進行設計改進研究。進行實地調研,提煉文化元素,從造型和色彩兩方面提出了:造型層面的意象化形法及色彩層面的“色彩調和法”和“局部施色法”。將這些方法應用于設計實例中。該方法對未來我國沿線地域文化融入到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中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川藏鐵路;地域性;文化性

引言

一片區(qū)域的地域文化是這片區(qū)域歷史進程的積淀,有其獨特的文化傳承。隨著科技的發(fā)展,高速列車已成為旅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列車內公共圖形貫穿旅客與列車接觸的始終,構建一套融入沿線地域文化特征的公共圖形系統(tǒng),既能達到文化宣傳和地域引導的目的,也是提升列車視覺識別系統(tǒng)整體性、文脈性的一個重要渠道。川藏鐵路作為國家規(guī)劃建設的四條進藏鐵路之一,在“十三五”規(guī)劃中被列為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它以成都為起點,途經雅安、康定、林芝等地到達終點站——拉薩[1]。全長1850公里,投資約2166億元,目前已開通運營路段為成都到雅安的成雅段。川藏鐵路的建設不僅能推進藏區(qū)旅游資源開發(fā),便利鐵路沿線群眾出行。同時對推動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以川藏鐵路為例,基于鐵路沿線地域文化特征對川藏線上列車內公共圖形進行設計改進研究。旨在從歷史文脈出發(fā),將區(qū)域文化性,民族地域性融到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中去,讓旅客在到達目的地之前就有文化親近感和地域代入感[2],以起到加強各民族文化融合和促進地方旅游宣傳的目的。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一)國內研究現狀我國的列車內公共圖形標識整體缺乏自主設計,多以國外列車為參考,很大一部分甚至直接采用國外的設計標識,只是將文字部分進行了直譯[3]。通過對川藏鐵路目前唯一開通的成雅路段CRH6A列車的內部公共圖形標識設計進行實地調研,發(fā)現其存在較多問題:(1)公共圖形標識設計不統(tǒng)一。一部分標識使用的是國家制定的通用公共信息標識(如:“禁止倚靠”、“禁止入內”等)(見圖1),另一部分標識未使用普遍通用的公共信息標識(如:“衛(wèi)生間”、“大件行李”、“請放水沖洗”等)(見圖2),二者的設計在線條粗細和風格特征上有較明顯的差異,設計上缺乏系統(tǒng)性、整體性。并且,非普遍通用的那一類公共信息標識本身,在設計上也不具備統(tǒng)一性,例如:“衛(wèi)生間”與“請放水沖洗”標識在設計風格上并不一致。(2)成雅路段列車內部公共圖形標識設計單調、無特色,沒有很好地把握住川藏旅游文化優(yōu)勢,將川藏線上豐富的地域文化融入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之中。

(二)國外研究現狀

相比國內列車公共圖形系統(tǒng),其他高速列車發(fā)達國家大都非常重視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3]。法國的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色彩豐富,造型大膽活潑,將法國的浪漫文化氣息表現得淋漓盡致。德國的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則秉承了德國傳統(tǒng)的理性主義特征,顏色造型相對統(tǒng)一,造型設計上以嚴謹的矩形運用最為廣泛,充分彰顯了德國整體性、標準化的文化審美特征。在日本,不同路線上列車內部公共圖形設計也不同,根據列車風格和線路特征進行設計,求同存異,富于變化。由此可見,發(fā)達國家的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都充分體現了本身的民族特色,在有較高識別性的基礎上,融入了各自的民族、文化地域特征。

二、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概念及川藏鐵路沿線地域文化分析

(一)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概念

公共信息導向系統(tǒng)是引導人們在公共場所進行活動的信息系統(tǒng)[4]。公共信息導向系統(tǒng)的主要構成要素有文字符號、圖形符號、信息板以及平面示意圖等。其中,公共信息圖形符號是適用于某些公共信息載體之上(如:公共場所、運輸工具、服務設施等),以圖形為主要特征,用圖形符號、幾何形狀、顏色等來傳遞某種信息的視覺符號[5]。其簡明直觀、通俗易懂的特點,使不同年齡、不同語言及不同文化水平的人都容易接受和使用,被專家稱之為無聲的通用“世界語”。列車內公共圖形,就是專門用于列車車內環(huán)境中的公共圖形符號。其作用及特點是跨越語言障礙,通過圖形符號直觀地向乘客傳達列車內的公共標識信息,引導乘客了解列車內各分區(qū)的功能及獲得相關的警示信息。

(二)川藏鐵路沿線地域文化分析

川藏鐵路沿線多為高原地區(qū),生活著多種少數民族,其中以藏族居多。沿線的地域文化包含自然和人文兩個方面。自然方面包括很多頗具特色的自然風光,如圣湖、雪嶺、草原、牦牛及藍天白云等。人文方面則更為五彩紛呈,如藏式民居、佛塔廟宇、藏族服飾、神秘藏文、潔白哈達、五彩經幡、多彩邦典等。通過對川藏鐵路沿線人文和環(huán)境的綜合分析,發(fā)現沿線的地域文化尤以藏民聚居地區(qū)的藏文化最為豐富多彩。因此,筆者將地域文化元素的選取定位在藏族人文的大方向。獨特的高原氣候及多樣的自然環(huán)境,造就了長期生活在這里的藏族人民非凡的審美藝術,也逐漸形成了蘊含著原始文化韻味及質樸審美觀念的藏族裝飾元素,這些元素來自于高原上的山川湖泊、飛禽走獸、日月星辰......它們經過藏族人民特殊的想象、奇妙的組合,形成了異想天開的圖案藝術[6]。這些圖案藝術在他們的服裝配飾,民居建筑及生活器具中都有非常豐富的體現,尤其體現在他們的服飾之中。而一個民族的服飾是這個民族生活環(huán)境及文化風尚的表征,是當地文化最易被人察覺、最具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以民族風情為旅游特色的風景區(qū)成為抓住游客眼球的關鍵。對于充滿獨特人文、自然、宗教色彩的川藏地區(qū)來說,藏族服飾更是對其地域文化最好的詮釋——藏族服飾色彩對比強烈,形態(tài)追求變化,表達出了藏族人愛憎分明,熱情奔放的性格特征。藏服在艷麗明快的同時,又飽含自然、質樸的特質,整體顯現出雄渾的陽剛之美和樸實的自然之美。這一風格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是其他民族和地區(qū)不可復制的。因而,通過對川藏鐵路沿線藏族人文特征進行分析,最終選擇將特點最為鮮明,最能直觀表達獨特沿線文化的藏族服飾作為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到川藏鐵路列車內公共圖形的改進設計之中。

三、基于地域文化的川藏鐵路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方法

要將藏族服飾作為地域性文化元素融入到列車內公共圖形中,首先需要對藏族服飾的整體及圖案特征進行詳細解析,然后從造型和色彩兩個方面對元素進行具象到意象的精簡提煉,最終將提煉出來的造型元素及色彩元素共同運用到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之中,使公共圖形在實現所必須的公共信息傳遞和功能引導的同時,又能充分體現鐵路沿線的地域文化。具體內容如下:

(一)藏族服飾及圖案分析

由于藏區(qū)氣候鮮明及長期封閉,藏族服飾縱向差異不大,基調變化很小。其質地、形制較大程度地取決于藏族人民所處生態(tài)環(huán)境及生活方式。藏族服飾男裝雄健豪放,女裝典雅瀟灑[7]。男性藏服分勞動服飾勒規(guī)、禮服贅規(guī)和武士服扎規(guī),在形制上各有特色。女性藏服冬季為較厚的長袖長袍,夏季則為花紋襯衣加無袖長袍,一年四季腰前都會系一塊色彩豐富的橫條紋幫典,或艷麗強烈,或素雅嫻靜。通過對藏族服飾分類提煉,得出藏服最有代表性的特征為:長袖、寬腰、大襟、右衽、長裙、長靴[8]。另外,藏族人民喜歡戴藏帽,或編發(fā)后飾以珠寶。藏帽形制多樣,質地不一,常見的有工布帽、金花帽等;而珠寶配飾無論是項鏈還是發(fā)飾,材料都較為紛繁,常見材料有瑪瑙、蜜蠟、綠松石、天珠等[9]。藏族傳統(tǒng)服飾中的圖案可分為幾何圖案、植物圖案、動物圖案、文字圖案等幾大類[10]。幾何圖案有回形紋、鋸齒紋、長城紋、渦旋紋等。常用于嘎烏、發(fā)卡、巴珠等裝飾物的條狀區(qū)域,或以連續(xù)排列形式編織于氆氌等布料中。動物圖案分三類,一是藏區(qū)當地的動物圖案,如:牦牛、龜、羊等;二是漢文化影響下的吉祥圖案,如:龍、鳳、麟麟等;三是藏傳佛教中的動物圖案,如:孔雀、獅、象等。植物圖案有寶相花、忍冬紋、卷草紋、纏枝紋等。寶相花作為佛教吉祥圖案之一常以四方連續(xù)的形式見于藏袍之上。文字圖案有“六字真言”等藏文圖案,還有融合漢及宗教文化的其他文字圖案,如:“回”字紋、“十”字紋、“?!弊旨y、“雍仲”紋等。雍仲紋(“卍”)作為重要的藏文化符號在藏族服飾中最為典型,常在藏服的襟邊、領口、配飾上出現,或與其他圖案組合構成吉祥符號。除此之外,藏族服飾中還會出現很多佛教專屬圖案,較為典型的有吉樣八寶圖等[11]。這些別具一格的藏族服飾及圖案藝術都為公共圖形設計提供了豐富的參考。

(二)藏元素造型的提取與應用

藏服元素造型的提煉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整體形象上的元素提煉;二是對服飾配件及圖案元素的提煉。二者均采用具象物的意象化形法。具體方法如下:(1)將服飾整體、配件及圖案元素進行精簡化。對整體而言就是服裝的去紋樣化:將藏族服裝上的細小裝飾紋樣全部去除,適當保留較大紋樣,保留下來的紋樣再進行意象簡化處理;對裝飾物及圖案而言,則進行幾何簡化:將帽子、珠寶配飾等裝飾物及服裝圖案進行外形上的精簡化和幾何化,構成意象圖形。(2)將精簡后的圖形結合具體公共信息轉化為造型圖案。該運用要求將提煉出的藏服元素與圖形標識融合統(tǒng)一,最基本的就是要保持圖形標識功能信息的較強傳達性。這一步驟需要通過設計對比和以用戶體驗為依據進行調整優(yōu)化完成。以天珠造型融入“大件行李”標識為例,將天珠進行幾何簡化后得到的造型元素分別融入到“手提行李”和“拉桿式行李箱”的造型中,用以作為“大件行李”圖形標識。通過對多名用戶進行詢問調研后發(fā)現,部分用戶會將融入天珠元素后的“手提行李”標識誤判為“老式收音機”造型,而對“拉桿式行李箱”造型則能夠普遍識別,因此,最終選擇后者作為“大件行李”標識,見圖3。筆者通過意象化形法將列車內主要使用的15個公共圖形進行了融入藏族服飾元素的造型改進設計。元素提取及運用的實例如下(見圖4),分別為:將藏服整體形象融入“衛(wèi)生間”標識;將天珠造型融入“大件行李”標識;將回形紋圖案融入“工具柜”標識;將藏靴造型融入“禁止入內”標識;將雍仲紋(“卍”字紋)及回形紋融入“禁止吸煙”標識;將藏族手串造型運用于“小心夾手”標識;將寶相花圖案融入“滅火器”標識;將壽字紋融入到“安全錘”標識;將工布帽造型融入到“主故障顯示燈”標識。

(三)藏元素色彩的提煉與運用

1.藏元素色彩的提煉藏族服飾的色彩豐富多樣,通過對不同形制的男女藏族服飾(如:扎規(guī)、贅規(guī)等)進行比較研究。發(fā)現藏服飾中色彩搭配上最為獨特且最具代表性的莫過于豐富多彩的藏族女性圍裙——邦典,因此,在列車內公共圖形的色彩提取上,筆者主要提取了邦典的色彩元素特征進行設計運用。邦典的色彩運用豐富,主要有同色系邦典和對比色邦典兩種色彩搭配方式:同色系邦典是在同一色相范圍內,不同橫條間通過純度及明度的變化形成對比,從而構成圖案,這種邦典具有色彩統(tǒng)一、圖案雅致的特點。而對比色系的邦典則更加豐富多彩,圖案效果富于變化性[12],其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形式:(1)大膽運用對比色(如:紅、紫紅與綠色系的對比,藍紫、天藍與玫紅色系的對比)同時加入金銀灰、藏藍、土黃等顏色來達到均衡整體色彩,減弱對比色“怯”感的效果;(2)沉穩(wěn)的大面積彩色為主(如:湖藍、草綠、醬紅等色彩),小面積中性色為輔(黑、銀灰、白等);(3)大面積無彩色(銀灰、灰白色等)與細條紋彩色配比,達到既有一定層次感又穩(wěn)重內斂的效果。相比于同色系,對比色系的邦典搭配巧妙而富有特色。另外,在對比色系邦典中,第一類在搭配上大膽撞色的同時,又能達到均衡協調的效果,將藏族人民熱情奔放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因此,在列車內公共圖形的色彩提取上,筆者以邦典大膽的對比色作為設計考慮,提煉出幾個典型的色彩元素進行組合,作為公共圖形設計的色彩基礎,詳見圖5。2.藏元素色彩的運用藏元素色彩的運用包括兩種方式:一種是將邦典色彩運用于圖形背景中,另一種是將邦典色彩運用于圖形符號上。這兩種方式都要以把握邦典本身的色彩特征,“較多不同色相色彩同時運用,各不同色塊面積大小均衡,無明顯的主次差別”。為基礎。針對該特征,提出邦典色彩運用于圖形背景的方法——色彩調和法;運用于圖形符號本身的方法——局部施色法。(1)將邦典色彩運用于圖形背景中:色彩調和法邦典色彩運用到圖形背景上可以對圖形標識進行襯托,提高公共圖形整體的活潑性,將邦典色彩運用于圖形背景中時,公共圖形標識本身采用簡潔易識別的黑白中性色搭配。初步提取出的邦典色彩元素并不能直接作為圖形標識的背景:一方面,邦典提取色條的顏色較為艷麗,容易搶圖形標識本身的視覺主導功能;另一方面,邦典色彩豐富,對比性強,視覺上給人“很花”的效果。因此,邦典色彩運用于背景中時,需要運用色彩調和法:首先,作為背景,要降低色彩的視覺沖擊力,通過降低色彩的明度、純度來達到弱化色彩的效果;之后,為均衡不同色相色彩搭配的“跳”感,需要用到色彩的對比調和,在對比強烈的色彩搭配中尋求“異中有同”、變化之中的內在統(tǒng)一,具體調和方法是在對比各色中加入同一色彩,使各色間的對比減弱,達到均衡和諧。因此,在設計實例上,筆者運用暖黃色和淺藍色對降低了明度和純度后的邦典提取色進行了色彩調和,作為公共圖形標識的背景,見圖6。(2)將邦典色彩運用于圖形符號上:局部施色法因為邦典色彩較多且不分主色輔色,無法直接完全運用于圖形符號上,只能通過局部施色法進行色彩的運用:施色部分為圖形符號的主體部位,主體適合施色部分進行邦典的原色塊填充,如:主體造型符號的塊面部分,其余較細部分,如:主體造型符號的線條部分則保持原有的黑白中性色彩。這樣,在形成邦典色彩與中性色的均衡搭配效果,增添圖形符號民族文化性和色彩活潑性的同時,又不會因色彩的完全運用而顯得雜亂無章,見圖7。

四、結語

近年來,隨著國家“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人民對于各地區(qū)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更加關注和重視。地域文化元素也被廣泛應用于平面、服裝、產品、建筑等設計領域中,這些運用不僅傳承和弘揚了地域文化,還賦予了設計本身更深的視覺韻味。在導視設計領域,地域文化的應用值得設計師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基于地域文化的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是地域文化在設計表達上的又一創(chuàng)新性拓展。本文以川藏鐵路列車內公共圖形設計為例,結合設計實踐闡述了如何將川藏鐵路沿線地域文化特征元素融入到了公共圖形設計中,旨在既讓旅客有文化親近感和地域代入感,促進川藏線旅游文化的宣傳,又對今后相關的設計提供可供借鑒的參考。

作者:段沁妤 陳立民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