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網絡安全教育的困境與策略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安全教育的困境與策略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網絡安全教育的困境與策略

[摘要]國內高校在網絡安全教育方面面臨著一定的困境,有諸多新的網絡安全隱患出現(xiàn),如惡意軟件、虛假信息等。在這種局面下,高校要迎接挑戰(zhàn),不斷強化網絡安全教育,加強人才的培育。

[關鍵詞]網絡時代;高校網絡安全教育;困境與策略

一、新時代高校網絡安全教育背景

(一)加強網絡安全教育是“網絡強國”戰(zhàn)略的途徑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不斷強調建設良好的網絡空間,網絡安全是國家和政府非常重視的問題[1]。要做好網絡輿論的正確引導,培養(yǎng)信息化人才,構建安全、開放的網絡空間。高等教育的實際發(fā)展關系到國家的發(fā)展以及民族復興。大學生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動力以及中堅力量,也是網絡人才的重要后備力量。高校要對大學生開展網絡安全教育,加強網絡思想引領以及意識形態(tài)建構,讓大學生形成良好的網絡認知,并具備加強網絡安全維護的思想。

(二)維護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必然選擇

網絡安全的維護是全社會的責任。政府、企業(yè)、各個社會組織以及每個網民都要積極參與,建立網絡安全防線,促進網絡安全環(huán)境的營造。青年網民是國內網民的主體,其安全意識直接關系到網絡生態(tài)環(huán)境[2]。因此,高校要強化對青年的網絡安全教育,讓大學生具備更好的安全意識以及網絡素養(yǎng),為網絡安全的維護提供教育和人才支持。

(三)保障學生健康成長的手段

網絡問題威脅著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3]。高校開展網絡安全教育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客觀需求。網絡是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渠道,影響著學生的價值取向以及行為方式。大學生沒有足夠的防范意識以及信息甄別的能力,容易出現(xiàn)網絡道德問題。因而,大學生要不斷強化自身的網絡素養(yǎng),加強對網絡信息的有效甄別,并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

二、新時代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的困境

(一)網絡安全教育制度體系不健全

現(xiàn)階段高校開展的網絡安全教育沒有建立適合新時代趨勢的管理體系,沒有建立安全教育機制,僅成立了個別的安全教育隊伍以及督導小組[4]。這些機構掛靠在保衛(wèi)處、學生會以及管理中心等部門,非常松散,難以進行橫向的協(xié)同。高校在推行安全教育時沒有形成凝聚力,不具備全局性的人力、財力資源。

(二)網絡安全教育的協(xié)調機制不足

網絡安全教育理論研究及實踐不足,師生之間的互動缺乏長效的協(xié)調機制,使網絡安全教育的開展面臨著一定的落實難度。隨著傳播技術的變革以及媒體格局的擴大、輿論生態(tài)的蔓延,教育者已經不再對教育信息以及資源持有絕對的支配權。教學模式的轉變進程難以跟進教學需求的升級,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未得到全面凸顯,師生之間的主要模式仍局限于單向的灌輸[5]。院校和社會之間的合作機制構建工作仍處于初期階段,相互之間協(xié)調性不足,對院校網絡素養(yǎng)教育產生的積極影響相對有限。院校在開展網絡安全教育的過程中,往往忽視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參與。要想實現(xiàn)高效的教育,還是需要多元化的教育力量共同參與。在協(xié)調機制不足的前提下,社會資源利用率不足,導致學生的學習成效難以得到質的提升,與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需求脫節(jié)。

(三)網絡安全教育的能力有待提升

院校開展的網絡安全教育主要是為了強化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建立起正確的網絡安全意識,讓學生對網絡安全層面的一些知識和技能加強學習,為社會的信息化發(fā)展提供助力。從目前高校網絡安全教育水平上看,專業(yè)師資有限,院校教授的網絡知識比較單一,各個院校之間在培養(yǎng)目標以及培養(yǎng)計劃上有區(qū)別,難以滿足網絡安全教育所涉及的多重教學需求。同時,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效能難以發(fā)揮。網絡安全教育課程的設計與計算機專業(yè)、軟件技術以及通信工程的課程是有重疊的。目前開設的課程主要集中于安全防護的操作技術,很少涉及網絡管理、相關法律以及網絡信息認知等,沒有對網絡安全面臨的新問題展開全方位的考慮[6]。在教學技術層面,大部分院校所采用的教學技術仍趨于傳統(tǒng)。網絡安全教育的變化情況具有動態(tài)性特征,所對應的教學手段應當保持實時更新狀態(tài)。當教學技術遠落后于網絡技術發(fā)展時,學生容易陷入忽略安全漏洞的誤區(qū)。

(四)網絡安全教育平臺的搭建需要強化

健全的教育平臺是院校開展網絡教育的重要基礎,現(xiàn)階段院校面臨著基礎不足以及平臺缺乏的現(xiàn)象。沿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難以激發(fā)教學驅動力,網絡安全教育的開展往往收效甚微。網絡安全的維護與院校、學生兩大主體息息相關,呈相輔相成狀態(tài)。例如,當院校對學生網絡安全意識缺乏正確認知時,時常出現(xiàn)引導力度不足等問題,也難以使學生建立對校方的信任,進而無法讓學生積極地投入網絡安全學習當中。網絡安全教育還應以社會實踐為主要依托。在教學方案缺乏協(xié)同性以及全局性設計的情況下,學生的網絡素養(yǎng)以及網絡應用技術難以得到有效強化。這要求院校在搭建網絡安全教育平臺的過程中高度關注整體性的設計與規(guī)劃,以學生實際需求為落點展開教學。另外,部分院校在搭建網絡安全教育平臺時忽略其交互性及社會性功能的利用,導致學生難以建立起與他人之間的共享式聯(lián)系。

三、新時代高校網絡安全教育的新路徑

(一)建立網絡安全教育聯(lián)動教育體系

體系的建設是教育工作開展的基本引擎,也是網絡安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實踐脈絡。一方面,院??山Y合具體教學需求,建立完善的組織體系,同時結合實際教學現(xiàn)狀,組建網絡安全教育的工作小組,由校領導擔任組長,各部門以及辦公室的負責人共同參與,對教育工作開展頂層設計,對各自的分工進行明確規(guī)劃,并定期組織聯(lián)席會議,對教育開展的情況進行總結和匯報。另一方面,可通過完善保障體系來滿足網絡安全教育開展的長期要求,如加強教育師資建設、人才培養(yǎng)、資金以及各類物力資源的投入,保證前期規(guī)劃有序落實,讓教育更加規(guī)范化以及科學化。另外,院校需要結合新的形勢,對教育的政策進行實時更新,制定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政策、管理制度以及教學手段。

(二)建立完善的協(xié)同教育機制

教師、學生以及社會作為教育工作的三方主體,需要建立合理的協(xié)同教育機制,以維護三方有序配合與運轉。師生之間屬于校內協(xié)同,兩者之間的機制應確認教育的開展要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進行引導,幫助學生主動適應新的形勢,并積極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以及綜合素養(yǎng),主動轉變以往灌入式的教學形態(tài),采取多樣化的教育形式。院校和社會之間要加強互動和合作,尤其是院校與政府部門以及教研機構的合作,集合所有的社會力量營造出積極和諧的網絡安全教育氛圍,彌補院校在網絡安全教育資源、教育水平方面的不足。

(三)提升網絡安全教育的整體能力

現(xiàn)階段網絡安全教育內容主要包括知識、技術以及素養(yǎng)三個方面,對網絡安全教育能力的提升也可由這三個方向著手。從知識的層面上看,院校需要將基礎知識的傳輸作為重點建設方向,對網絡安全的本質、規(guī)律、法律以及安全標準進行系統(tǒng)性架構。從技術上看,院校強調人機交互的重要性,對校內技術教學的內容進行及時更新,同時輔以先進的師資培訓手段,對教師的網絡安全技術進行優(yōu)化升級。從素養(yǎng)上看,應結合學生的年齡差距以及性別差距,從多個方面對網絡安全教育的領域進行劃分,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并逐步強化學生對網絡信息的應用能力,從根源上促使學生整體網絡安全素養(yǎng)的提升。

(四)建立完善的教育平臺

首先,可建立網絡安全課堂,以系統(tǒng)性的課堂教學作為網絡安全教育開展的根本渠道,通過開設相關專業(yè)課程、利用社會資源等形式,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水平的雙重遞進。其次,可建立基于網絡風險防范的實訓平臺,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推動網絡安全教育實效性的提升。最后,可積極利用新媒體技術,建立以新媒體平臺為支撐的教育渠道,開設網絡安全教育數(shù)據庫,實現(xiàn)教育資源的覆蓋和完善。

四、結語

移動互聯(lián)的時代,高等院校需積極響應“網絡強國”的戰(zhàn)略,加強網絡安全的教育,讓大學生參與維護網絡環(huán)境安全的具體行動,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可靠助力。

[參考文獻]

[1]張克宇.論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評《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10):119.

[2]陳強,蒲子涵.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安全教育思考———以綿陽師范學院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17(50):173.

[3]陳志堯.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對策研究———以踐行文明修身為視角[J].才智,2017(21):54.

[4]周昕,白杉杉.高職院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對策研究———以踐行文明修身為視角[J].教育教學論壇,2016(52):264-265.

[5]白天宇,陳龍濤,張曉光.“互聯(lián)網+”與大數(shù)據背景下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初探[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110-112,116.

[6]常旭青,雙維,黨生煥.構建高校網絡信息安全教育合力機制的探析———基于中北大學學生網絡使用狀況的數(shù)據調查[J].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21-25.

作者:黃焱 單位:安徽城市管理職業(yè)學院信息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