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欣賞批評現(xiàn)象及文學批評的負作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欣賞批評現(xiàn)象及文學批評的負作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欣賞批評現(xiàn)象及文學批評的負作用

[摘要]回溯到兩千二百多年前,那段時間是我國歷史上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的時代,在那一時期,我國涌現(xiàn)出眾多學派,一時間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群星閃爍,各家族、流派之間,爭芳斗艷,積極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出現(xiàn)百家爭鳴的局面,這一歷史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思想文化的社會發(fā)展。思想上相互碰撞,猶如火星撞地球,總要生發(fā)出火花來紀念這一碰撞,文學批評,就是讀者與讀者之間、讀者與作者之間的思想的的碰撞,這樣的火花,時而絢爛,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社會各界的深思;時而作為一期的飯后談資;而大多時候只是過眼煙云,無甚影響。

[關(guān)鍵詞]欣賞批評現(xiàn)象文學欣賞與文學批評;讀者的心理

1“欣賞批評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欣賞批評現(xiàn)象”,什么是欣賞批評。通俗的解釋起來類似這個樣子,‘我炒了一盤菜,吃了的人談?wù)摰氖沁@盤菜的口味,沒吃的人則會去談?wù)摮粤瞬说娜藢@盤菜的評論。當一篇文章入世,它會迎來它的第一批讀者,這批讀者帶著最純潔的感情去閱讀它,只為文章而來,只看得見文章本身,思想上的浮動是文章本身帶來的,不關(guān)乎文章除外一切的人或事。而當這批讀者閱讀過后這篇文章后,這篇文章繼續(xù)被其他人閱讀,這些人大部分都不再單純了,他們或許是因為聽別人談起該文章中寫到了他們感興趣的話題或者事件,;或許是因為被第一批讀者讀后發(fā)表的感想所吸引。這后面的來的讀者對文章的品讀則更多了一份被動。本身閱讀是一項人類社會中特有的精神活動,閱讀作為社會生活的普遍現(xiàn)象,人們通過閱讀豐富精神世界,也通過這一活動進行靈魂層面的交流、互換。也因為各類讀者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文化水平、價值觀取向、審美等的異同,對文學的欣賞也會有不同,文學給他們帶來的體驗也是有千百種。羅蘭巴爾特曾說:"作品是所以是永恒的,不是因為它把單一的意義施加于不同的人,而是因為他向單個的人表明各種不同的意義"。每一篇文章都能夠給不同的人帶來不一樣的體驗、不一樣的意義,這種意義,由于個人的欣賞水平不同,而得到不同層次的意義,就會出現(xiàn)追捧一黨,和貶斥一黨,也有自由欣賞一黨,他們只停留在文章本身,分析文章的手法,句子優(yōu)美與否。所以才出現(xiàn)了文學批評這一文學活動,它構(gòu)成了文學理論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nèi)容以及文學活動整體中的一中動力性、引導性和建設(shè)性因素,文學批評不僅推動文學創(chuàng)造,影響文學思想和文學理論的發(fā)展,還能推動文學的傳播與接收。但是由于后面一批的讀者在接觸文學作品前,對該作品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當他們?nèi)テ纷x那篇文章時,難免的會帶入其他人的情感,甚至有的人已經(jīng)不再關(guān)心文章本身,而是直接去消化文章帶來的效應(yīng)或者是由該文章延伸出的言論,本該欣賞文學,卻變成了欣賞他人的批評,于是出現(xiàn)了"欣賞批評現(xiàn)象。

2文學批評的力量

每一篇文學作品問世,都是作者對周身世界感知的結(jié)晶,有感而發(fā),為春天的第一片綠葉,為夏天的第一股熱浪,為秋天的第一片落葉,為冬天的第一片雪花,為無意中接收到的好意,為生活中與親朋好友發(fā)生的點滴.這些感想變成文字落在筆尖,經(jīng)傳閱,感動他人,但是作者想表達的情感不完全能傳達,讀者的閱歷,接受水平以及當時的閱讀環(huán)境,都會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有偏差,造成對文章中所發(fā)表的看法意見出現(xiàn)矛盾,不管是市井流傳的小說亦或是震撼文壇的大作,都有人對其內(nèi)容做出批評,舉個例子,朱自清的《背影》——它里面描寫過這樣一個場景‘作者即將踏上北上的火車,父親前來送行,臨行前,父親提出要去買一袋橘子,便翻越月臺,跨過鐵道還有柵欄,到達另一邊月臺買橘子,父親身形臃腫,步態(tài)略微蹣跚,望著這樣的背影,作者百感交集,頓時雙眼被淚水模糊’他用濃重的筆墨描寫了父親離去的背影,主觀上他想表達父愛如山,父親那份壓抑的深沉的愛,大批讀者也為之動容。但是有的人會忽略在這些感情,去探究這文章里其他的方面,比如,有的批評聲音提出朱自清這篇文章應(yīng)該退出小學初中課本,因為這文章里描寫了父親違反了交通法規(guī)的場景,會產(chǎn)生誤導作用。雖然看起來有些可笑,但是也并非是無理取鬧的,里面的確描寫了錯誤的示范,有可能會起到誤導作用。這多少也會對后來作者產(chǎn)生影響,在文章的細節(jié)上多加注意,不敢太肆意,否則容易被冠以誤導小學生的帽子。文學作品猶如一塊石頭,人們對他的看法言論等猶如雕刻的刀,有價值文學便能夠被雕刻的更精美,倘若無人問津,那它便永遠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正是那些對文章的批評的言論才使得一篇文章更加熠熠生輝,人與人之間的交相談?wù)?使這篇原本樸實的文章可能就被冠以無數(shù)的內(nèi)涵,各種一石二鳥啊,舉一反三。文學批評,對于文學作品以及作者時常起到非一般的作用,它不僅對作者的文學理解以及文學作品的發(fā)展有影響,而且還在讀者對于文學的鑒賞和文學社會功能方面起到影響。優(yōu)秀的文學批評有著許多的功能,其一,能夠支持、鼓勵和引導同時代的個別作家,其二,影響到同一時代的作家群體的創(chuàng)作思維方式和藝術(shù)取向,甚至是對一代文學風尚產(chǎn)生影響。在別的方面,文學批評還能提高眾多讀者的接受能力與藝術(shù)趣味,乃至于促進社會和時代的審美理想的形成。這樣子的形容的話,就好比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優(yōu)秀的文學批評,猶如鏡子,可以起到推動文學發(fā)展的作用。

3從讀者心理方面分析"欣賞批評"與文學批評的負作用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目送》,當初我愛上這本書就是因為偶然間看見了這段話,感覺隔著時空,感受到了龍應(yīng)臺想要表達的情感。后來我開始嘗試去了解龍應(yīng)臺,找到的資料是這么說她的——華人最犀利的一支筆。我原本認為她只是一個寫生活溫情,歲月往事的作家,看見這句話后,我改變想法,在我想象中,龍應(yīng)臺便成了一個涉身政治的女強人。以我為例,可以看出,有這么一群人對文學的看法會因為他人的評論翻身翻天覆地的變化,并不是因為我自己沒有主見,而是見過別人的看法后,自身的衡量標準會發(fā)生變化,對文學附帶的情感的嗅覺可能更加靈敏了,例如看見一張圖,上面畫著一只手上拿著面包,伸向一個瘦弱的小孩,用單純的想法去看,便感知到的是善意。但是有人拿出了一張補充圖,哪只手的主人帶著一張陰險的笑臉,那原來的想法便會完全改變,沒人知道原作者到底要表達的是善意還是惡意,可是二次加工者蓄意的‘挖掘’卻粗暴的將自己的看法定格了那作品寓意,連帶著影響了其他看官的看法。由此不難想象我想表達的東西,一篇文學作品問世,會有許多人去挖掘她深層的意思,加以批評,有的情況下,那些批評者挖掘出來的,只是她們主觀上臆想的,只為了嘩眾取寵,博眼球,消費群眾。如同中小學的課文,作者寫文章的目的也許只是單純的,可是到了課本上字字句句卻充滿著豐富的情感。

4總結(jié)

在這種層面上,文學批評助長了那些嗅出一點味道便可以捏造一個全新的故事的現(xiàn)象。"欣賞批評"即是文學批評的附屬品,猶如圍觀群眾,這類全體的目的早就從欣賞作品本身轉(zhuǎn)變成了欣賞他人對作品的二次加工了。猶如一個巧婦用長久的時間織就一件精美的衣裳,呈到人前,大家欣賞的卻是衣裳被撕碎的樣子,并且拍手叫好。這巧婦心里作何感想?那必須是創(chuàng)作的熱情被一把澆滅。同樣的道理,不正道的文學批評非但不能起到推動文學發(fā)展的作用,反而會反其道而行,澆滅創(chuàng)作者的熱情

[參考文獻]

[1]胡俊飛.民族是“個別與普遍之統(tǒng)一的相關(guān)物”——中國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的民族觀研究[J].內(nèi)蒙古社會科學,2017(04).

[2]馬金龍.“庶民”的意義之網(wǎng)——《庶民視角下的文學批評與文化研究》書評[J].東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7(04).

[3]李超.審美原則依然是文學批評的首要標準——評陳福民評論集《批評與閱讀的力量》[J].西部學刊,2017(09).

作者:楊豐收 單位:東營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