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反思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深入吃透教材和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確定的,它對一節(jié)課的成敗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教學目標就是教師想讓自己的學生到哪里去。如果目標設定的不準確,不全面、不細致,那這堂課肯定達不到預想的效果。就是因為教學目標影響一節(jié)課的成敗,所以,教師在反思時首先應反思教學目標。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反思目標是否準確
在制定教學目標前,教師一定要了解所教內容應達到的學段目標,同時深入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情。這些都是教師準確制定教學目標的前提。
(二)反思目標是否全面
在新課程下,教師要確定目標必須從“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數學思考”、“問題解決”四個方面進行確立?,F在的課堂,每一節(jié)課都要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只有制定的目標全面了,才能更好的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如果目標有缺失,教學環(huán)節(jié)必定有疏漏,也就難以達到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三)反思目標是否精細
如果在制定目標時,內容是泛泛的,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拿到另一節(jié)課中仍然適用,那就說明這個目標是不合適的。就拿語文教學為例,課文后面總有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師用什么方法才能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呢?當然方法是多樣的,但要根據課文內容,確定出最合適的方法指導學生做到有感情的朗讀,在目標中就要就要把這個方法寫進去。只有在制定目標時更細致一些,就更便于教師的課堂操作了,課堂的時效性才更強。。所以,反思的制定目標是否做到準確、全面、具體,是反思教學首先要做的。
二、反思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共同的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方式與手段的總稱。教學方法選擇是否得當,對教學效果的影響也較大。每一節(jié)課,都有學生應該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有提升、拓展學生認知和能力的重、難點。教師教學技能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能運用否科學、合理、巧妙的方法突破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方法找的好,就會讓一節(jié)課生輝不少。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方法進行比較充分的設計與預設,俗話說:“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蓖瑫r,在課堂上還要能及時的根據生成,隨時調整好自己的教學方法,來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所以,課后就要認真分析哪種教學方法在本節(jié)課中發(fā)揮了作用,實效性強,哪種方法運用的不恰當,應當進行怎樣的改進。所以,反思每節(jié)課教學方法方面的得失,對以后教學水平提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反思教學環(huán)節(jié)
我們在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時,往往是這三部分,即導入、新授和練習。從形式上來說,這是一節(jié)比較完整的課了,可是從實際操作來看,它就像是我們寫作文時列的寫作提綱一樣,只是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而我們真實的課堂是是難以預料的,是隨機性比較強的。有時需要補充,有時需要刪減,有時需要調整順序。不管是哪一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它都會影響整節(jié)課的完美程度。因此,我們要反思教學環(huán)節(jié)時不僅要關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的內容是什么,更要關注這個設計是否合理、科學,同時還要反思每個環(huán)節(jié)中的預設是否充分,反思上下過渡是否自然,反思教師的總結語是否放在了恰到好處的地方,反思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認真反思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才能發(fā)現真正的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及時解決問題。
四、反思習題設計
一、教學反思的現狀
當前教師的教學反思,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敷衍應付。一些教師把寫教學反思(課后記、教學隨筆等)當作教學任務來完成,為應付常規(guī)檢查而寫反思。這樣的“反思”僅僅是一種形式而已,其內容要么與課堂教學風馬牛不相及;要么詞不達意,東拉西扯;要么摘抄文稿,權當“反思”。
(二)隔靴搔癢。有部分教師的教學反思表層化,反思不深刻,只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而從根本上忽視了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作深層次反思。例如“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很好,除少數同學外,一般掌握得還可以”,“本節(jié)課基本完成了教學任務,除個別環(huán)節(jié)外,其余都實現了教學目標”,如此等等。這類“反思”不痛不癢,它只停留在發(fā)現問題(“少數學生”“個別環(huán)節(jié)”存有缺憾)這一層面上,而對產生這一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未作理性化的思考。
(三)等同于教學總結。一部分教師的教學反思與教學總結別無兩樣,把教學反思完全寫成了教學總結,呈現出的內容是對某一個教學階段(一個教學單元或一周)的教學情況進行回顧與總結,肯定這一階段的教學成績,尋找不足。這類“反思”的主體成分主要是檢討階段性教學的得與失,是對教學工作的自我評價。
可以說,上述形式的“反思”其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反思,它存在著諸多值得我們反思和需要糾正的問題。
二、教學反思的內涵
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學活動所關涉的種種問題進行多視角、多層面,反復、深入、認真地審視與思考的過程與行為。在教學反思中,教師通過不斷反省教學行為、澄清教學理念、變革教學方式、塑造教學風格,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個人的教學能力。因此,教學反思既是教師教學生活的重要方面,也是教師教學能力提高的重要策略。
三、教學反思的特征
教學反思具有四個基本特征:
(一)批判性,即用批判的眼光去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當某一教學活動告一段落后,在一定的理念指導下,用“不滿”的心態(tài),對教學進行冷靜的思考、分析,去發(fā)現和研究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或者對有效的經驗進行理性的總結與提升。當教學反思具有很強的批判性時,我們的反思才深刻。
(二)創(chuàng)造性,即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反思自己的教學,尋找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理論的支持與指導下形成自己獨特的見解與觀點,以此來解決在教學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解決問題的有效辦法?!敖虒W反思”若無創(chuàng)造性、不能“更新”自己的教學,那就是無效的反思。
(三)自主性,即用自主、自覺的態(tài)度去反思。教學反思對教師而言,是一種高度自覺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為,是一種積極的精神活動,是一種高層次的工作方式。反思教學是教師的職業(yè)的內需,而不僅是外來任務。教學反思所具有的內在品質,決定著教師的教學反思必須自覺地、自主地進行才有收獲,靠外力作用、被動的“反思”是達不到反思目的的。
(四)發(fā)展性,即能使教師得到發(fā)展。反思是一種手段,其目的是促使教師尋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并在其中得到提升與發(fā)展。教學反思的真諦應該是教師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挑自己的刺,敢于正視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反思突破自我、突破自身封閉,在反思中不斷地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高境界邁進。這也正是教學反思的目的所在。筆者認為,符合以上特性的反思,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反思,才能真正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發(fā)揮作用。
四、教學反思的內容
課堂教學是教學實踐的主渠道。因此,在作教學反思時,我們的思維不能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否則反思就容易無的放矢。以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為對象的反思,一般針對三個方面:對教材的理解、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一)對教材(教學內容)理解的反思。其具體內容應該包括:對教材編者的意圖、教材所體現的課程價值及教育功能理解得是否透徹、到位?教學目標界定得是否準確、具體?教學內容的重、難點確定得是否恰當?對教材的調整、挖掘是否科學合理?
(二)對教師教的反思。其具體內容應該包括:教學策略是否科學?教學理念是否體現教材的本質?教學方法是否合理?教學手段是否符合教材的需要?教學環(huán)節(jié)(過程)安排(預設)是否優(yōu)化并得以實現?
教師經歷教學實踐后,總會產生一些難忘的感受,或多或少,或“得”或“失”。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問”來梳理。
(三)對學生學的反思。其具體內容應該包括:作為互動的一方,學生是否真正投入到了教學活動當中(即學生的積極性及參與程度怎樣)?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與教學內容聯(lián)系得是否緊密(如自主探究、分組合作有無必要)?學生對于教學目標的實現程度狀況如何(即課堂教學效果怎樣)?學生學習狀況的自我認識是否清楚明白(即“我”學得怎樣)?學生自我評價是否到位?
學生在課堂上主體地位的確立,是以一定的參與度做保證的,學生沒有參與,或參與得不夠,就算不上“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既要看參與的廣度,又要看參與的深度。就廣度而言,學生是否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就深度而言,學生是被動地、應付地學習,還是積極地、主動地探究。從這一點上來講,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沒有引起學生多少認知沖突的課不是好課。
五、教學反思的策略
如何進行教學反思是教學反思理念的核心,也是一線教師關注的焦點。我們將有助于促進、優(yōu)化教師教學反思行為,有利于提升、完善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方法稱為教學反思的策略。
教學反思要“思”之有據。這里暫不談對教學中成功之處的反思,主要談對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或困惑的反思。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產生的困惑,有些是個別的現象,有些則屬共性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采取“四個策略”找根源。
策略之一:對教材質疑。出于穩(wěn)妥,有時的教學是“照葫蘆畫瓢”:鋪墊是教材的“復習題”,新授內容是教材的“原例題”,反饋是教材
的“做一做”,鞏固是教材的“練習題”……這在事理上本無可非議,可教學下來總感覺心里不是滋味。這是為什么?我們不妨對教材質質疑:復習的知識是否有利于新知的展開?例題的內容是否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反饋的練習是否具有反饋的功能?鞏固的習題是否靈活有趣?如果“沒有”,就當跳出教材用教材,將學生生活中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內容融入例題與習題之中,體現教學的生活化,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展現教學的價值觀。
策略之二:與學生換位。出于責任心,有時的教學已盡了全力:該講的講了,該問的問了,該做的做了,該練的練了……這在常規(guī)上無可挑剔,可教學下來總感覺效果不很明顯。這是為什么?我們不妨與學生換換位:如果我是學生會怎樣?如果學生是這樣,我該怎么樣?是不是不該講的也講了,不該問的也問了,不該做的也做了,不該練的也練了?如果“是”,就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去審視這一切,讓教學的內容、形式、方法和手段更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
策略之三:和他人比較。有些教師的教學像“趕鴨子上架”:直觀、談話、操作、演示、驗證、歸納等多種手段并用。這在經驗上無可厚非,可教學下來總感覺沒有起色。這是為什么?我們不妨和他人比較一下:在學校里聽一聽同行的課,在刊物上看一看他人的設計,在錄像中觀一觀名家的課例。然后反思他人的教學好在哪里?自己的教學弱在何處?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改進,在改進中提高。
策略之四:請名師指點。為了創(chuàng)新,有些教師追求“前沿”:創(chuàng)設貼近生活的實際,營造平等交流的氛圍,安排充足時間的實踐,組織雙向互動的合作……這種精神無可指責,可教學下來總感覺特色不夠鮮明。這是為什么?我們不妨請名師指點一下,或邀同行聽一聽自己的教學,評一評得失,在“聽”與“評”中“把脈”,還可請名師改一改自己的典型教案,做一做公開課展示,在“改”與“做”中“會診”,從而使自己由“當事者迷”向“當局者清”的目標邁進。
關鍵詞:教學反思;重要性;內容;載體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7-0076
教學反思是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觀念、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進行創(chuàng)造性勞動和超越自我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上海教育研究所顧泠沅老師也說過:“反思三年成名師”。教師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讓教學感悟、研究反思成為教師的職業(yè)習慣和生存方式,從而提高教師的專業(yè)特質和職業(yè)尊嚴。
一、教學反思的重要性
1. 可促進教師成為學習者、研究者、實踐者,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yè)水平
教師必須成為研究者才能實現專業(yè)化,反思是教師成為研究者的起點和有效途徑。正是作為個體的教師,通過分析和評價自己講課中的心路歷程,在反思中發(fā)現自己內隱的教育觀念,進而能更為清楚地看到自我成長的軌跡和內在專業(yè)結構的發(fā)展過程,進而為更好地實行專業(yè)發(fā)展的自控和調節(jié)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正是通過課后反思,才能在教師已有的案例知識中凝煉出教學智慧,不斷提升教學專業(yè)能力,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和教師個體的不斷發(fā)展。
教學反思并不僅僅是一個人的單獨活動,集體的反思性活動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集體進行教學反思還可以促進同伴互助的開展,教師主動與同行溝通、有針對性開展專題討論,在交流中分享教育心得,利用教研活動時間,圍繞自己備課中的某一問題,進行聚焦式研討,促進教研水平的提升。
2. 教學反思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建構知識,并推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教學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系統(tǒng),教學過程中常會出現新情況、新問題。反思發(fā)生于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始終,是教學過程的糾偏矯正和完善,反思作為教學變革與創(chuàng)新的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對教學中的熱點問題進行再思考,諸如如何改變角色、教學方式的新變化、課堂教學課程資源的發(fā)掘和有效利用,引導和促進學生探究、自主、合作的學習等,推進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
二、教學反思的基本內容
教師在開展反思活動時,注意形成教學反思的框架和基本切入點,教學反思的內容框架如下:
三、教學反思的載體
教師可以撰寫反思文本,如教育日記、教后隨記、教學課例、教學隨筆等,作為體會、回憶、感想、比較、分析自身教育教學行為的載體。
1. 教育日記
教育日記是以專門的日記形式簡單記載、如實反映每天的教育觀察、思考、總結、反思等,理論要求不高。對教育疑惑的或已經證實的一兩個事件進行深入、詳細的記錄與分析。包括對事件的所有可能性解釋、事件的意義、已經學會的內容、提出的問題、自己的看法等。
2. 教后隨記
教后隨記是指在課后及時記載、總結教學得失、感想等,它的記載靈活多樣,或插寫在教案上,或寫在課本的邊角,或稱課后筆記或課后分析。教后感具有即時性特點,因此反思的框架和反思點不易丟失,但由于時間緊,因此容易丟掉細節(jié),也不易系統(tǒng)性、理性地分析,所以需結合其他反思形式進行補充。
3. 教學課例
教學課例針對某一節(jié)具體課的整體或某一片斷進行深入細致的反思,由于有一定理性分析和認識,它不同于課堂實錄或教案。鄭金洲教授提出教學課例有如下三種基本結構:結構一,“教學設計總體思路+教學情景細致描述+專題教學反思”;結構二,“教學設計說明+提煉后的教學場景+總體教學反思”;結構三,“教學設計+教學片斷+教學反思”。
具體內容包括:對教學設計的背景、思路與意圖進行說明;描述課堂教學的實際進程;對授課過程及效果的反思與討論,重點說明課堂教學的實際進程與教學設計有何差異,哪些地方超出了預期的范圍,超出的部分是否具有教育意義;描述自己的授課感受與體驗,找出令人感到興奮和激動、沮喪和困惑的地方,對成功的地方進行總結,對失敗的地方進行診斷、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與建議。
4. 教學隨筆
關鍵詞:初中數學 反思 解題
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也許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講解例題,解后并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層,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怪了。本文擬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些探究。
一、在解題的方法規(guī)律處反思
“例題千萬道,解后拋九霄”難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發(fā)展思維的目的。善于作解題后的反思、方法的歸類、規(guī)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fā)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4,底長為6;求周長。我們可以將此例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長為4,周長為14,求底邊長。(這是考查逆向思維能力)
變式2已等腰三角形一邊長為4;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前兩題相比,需要改變思維策略,進行分類討論)
變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顯然“3只能為底”否則與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相矛盾,這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嚴密性)
變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求底邊長y的取值范圍。
變式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底邊長為y,周長是14。請先寫出二者的函數關系式,再在平面直角坐標內畫出二者的圖象。(與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別是對條件0﹤y﹤2x的理解運用,是完成此問的關鍵)
再比如:已知:AB為O的直徑,C為O上的一點,AD和過C點的切線互相垂直,垂足為D。求證:AC平分∠DAB
通過例題的層層變式,學生對三邊關系定理的認識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例題解法多變的教學則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定勢,而又打破思維定勢;有利于培養(yǎng)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二,在學生易錯處反思
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這就難免有“錯”。例題教學若能從此切入,進行解后反思,則往往能找到“病根”,進而對癥下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曾刊載于《中小學數學》初中(教師)版的案例:一位七年級的老師在講完負負得正的規(guī)則后,出了這樣一道題:—3×(—4)=?,A學生的答案是“9”,老師一看:錯了!于是馬上請B同學回答,這位同學的答案是“12”,老師便請他講一講算法:……,下課后聽課的老師對給出錯誤的答案的學生進行訪談,那位學生說:站在—3這個點上,因為乘以—4,所以要沿著數軸向相反方向移動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為9。他的答案的確錯了,怎么錯的?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又怎樣糾正呢?如果我們的例題教學能抓住這一契機,并就此展開討論、反思,無疑比講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題來鞏固法則要好得多,而這一點恰恰容易被我們所忽視。
計算是七年級代數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如何把握這一重點,突破這一難點?各老師在例題教學方面可謂“千方百計”。例如在上完有關冪的性質,而進入下一階段——單項式、多項式的乘除法時,筆者就設計了如下的兩個例題:
(1)請分別指出(—2)2,—22,—2-2,2-2的意義;
(2)請辨析下列各式:
①a2+a2=a4②a4÷a2=a4÷2=a2
③-a3·(-a)2=(-a)3+2=-a5
④(-a)0÷a3=0⑤(a-2)3·a=a-2+3+1=a2
解后筆者便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小結:
(1)計算常出現哪些方面的錯誤?(2)出現這些錯誤的原因有哪些?(3)怎樣克服這些錯誤呢?同學們各抒己見,針對各種“病因”開出了有效的“方子”。實踐證明,這樣的例題教學是成功的,學生在計算的準確率、計算的速度兩個方面都有極大的提高。
三、在情感體驗處反思
因為整個的解題過程并非僅僅只是一個知識運用、技能訓練的過程,而是一個伴隨著交往、創(chuàng)造、追求和喜、怒、哀、樂的綜合過程,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參與。其間他既品嘗了失敗的苦澀,又收獲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悅,他可能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過合作協(xié)同解決,既體現了個人努力的價值,又無不折射出集體智慧的光芒。在此處引導學生進行解后反思,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動機;有利于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探究學習;還有利于鍛煉學生的學習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認為:“自主、合作、探究”這三個詞語并不是并列關系,自主是合作與探究的根本前提,合作是探究的某種方式。如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合作與探究?我們先來看看下面的案例。
[案例一]
出示爬山虎的全景圖,引導觀察。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通過研讀課文,了解了爬山虎生長的位置和它生長茂密的樣子。請大家仔細看圖,在這郁郁蔥蔥的葉子下面,隱藏著什么?
生:葉子下面隱藏著爬山虎的腳。
師:同學們想知道爬山虎的腳是什么樣的嗎?請找出描寫腳特點的語句讀讀。
師:請同學說說爬山虎有哪些特點?
學生紛紛匯報自己的發(fā)現。
生1:我知道爬山虎的腳顏色是……
生2:我知道爬山虎的腳樣子是……
生3:我知道爬山虎的腳是這樣一腳一腳向上爬的……
……
然后老師讓學生畫爬山虎的腳,共同糾正出現的錯誤。讓學生合作演示爬山虎“一腳一腳”向上爬的的過程,理解體會“一腳一腳”?!?/p>
[案例二]
師出示課題——《爬山虎的腳》,指導審題。
師:請同學們反復讀題。課題中哪個詞最能引起你的注意?
生:爬山虎的“腳”。
師:請找出描寫爬山虎的腳的有關段落,朗讀文段,邊讀邊想,跟同學交流你的發(fā)現。
接著,老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匯報自己的發(fā)現,如讀一讀、畫一畫、演一演、議一議等等,課堂氣氛比較活躍……
[反思]
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有所區(qū)別的,前者遵循文章的思路,步步引導,通過對課文詞句的理解,體會爬山虎的腳的特點;后者則用直奔重點的方法,引導學生先研讀自己最感興趣的段落,并在讀中發(fā)現。他們的共同點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力量學習課文,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然而,這樣設計能體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嗎?顯然,這樣的設計過于簡單了,未能真正觸動學生內部的探究欲望。因為,教師仍未完全顧及學生的心理需要。這種自主也只能是淺層次的。
我們不妨可以這樣設計:
在學生以圖文結合的方法學習課文的一和二自然段后,教師讓學生展示有關爬山虎的彩色圖片。正當學生被爬山虎碧綠、濃密、生機盎然所深深吸引,由衷贊賞,聯(lián)想翩翩的時候,教師出示爬山虎的仿真枝條……
師:是啊,陽光曬不蔫它,風雨撼不動它,爬山虎以它那盎然的生機,給我們的城市、鄉(xiāng)村增添了無數綠色,給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好心情。請看,這就是“爬山虎”,我們讓它也長在我們教室的墻壁上……(師請學生演示爬山虎長在墻上的樣子。學生很快發(fā)現它很難“長”在墻上,一臉疑惑)
師(也一臉疑惑):咦,爬山虎顧名思義會爬,而且它一旦爬了上去,就很難能把它扯下來。是什么東西在幫了它的忙?
生:是爬山虎的腳!
師(拿著那根仿真爬山虎):假如這跟爬山虎是真的,它的腳一定能幫它爬上這塊墻壁了。
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師:正因為有了腳,爬山虎才能很快地爬上好幾米的高墻;正因為有了腳,爬山虎才不怕風吹雨打,牢牢地在高墻上扎根。此時此刻,你感受到了爬山虎的腳的什么?你想用什么詞語贊一贊它?
除了“厲害”、“不簡單”等等詞語,學生大多會說到“神奇”一詞。教師可借此詞進一步引導。
師:爬山虎的腳為什么能這么神奇?我們可以用什么辦法了解它的神奇?
生紛紛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如:實地考察,以便距離接觸;查找課外資料,以研究它的生長原理;鉆研課文,因為作者的觀察與描寫都很細致……
師(商量的口吻):看來,最快的辦法就是借助我們收集到的小資料深入地研讀課文了。我們就八仙過?!黠@神通,到課文當中“尋寶”吧。
學生興致勃勃地讀書、畫圖、寫旁注……教師來到學生身邊,與學生一起研讀,也發(fā)表一些自己的見解(引導性的,幫助學生疏通思路的話語)。在學生不斷地有所發(fā)現,急于得到別人認同的情況下,合作探究的時機成熟,師于是鼓勵學生大膽與同學交流看法,通過多種途徑(抓住關鍵的詞句說,畫,演等等),達成共識,如有不同見解,要以充分的根據說服對方。在合作探究逐漸成熟之際,教師及時讓出講臺和投影儀,讓它們成為學生的展示臺,從各個角度展示爬山虎腳的“神奇”……
……
有所進步的地方:
1、 在設計中體現了綜合性和多樣性,在美術教學中融入了音樂,還準備在以后教學中融入電腦教學,運用計算機的繪圖軟件繪畫。
2、 在課件的制作中對音樂和圖片的選擇有較強的視覺和聽覺沖擊力。
3、 在語言講解上較以前精練簡潔。
4、 在教學儀態(tài)上較以前少了些隨便的感覺,多了些親切的感覺。
有待改進的地方:
1、 有些知識點設計不夠深入,如在色彩的運用中的搭配服裝里,感受對比色紅配綠的搭配時,對學生有些誤導,應對對比色搭配協(xié)調的方法知識進一步引導學習。
2、不注意總結,使課堂設計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主題不明確。
3、對學生的評價沒有達到全面性,未能關注全體學生,如在結束時后排有兩個學生很積極地想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但是未能關注到。
4、對學生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反饋學生的回答應變能力不強。
引身邊的事例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平安里小學姜燕【教例】一天,我到五(4)去上課,看到門口圍著一堆小朋友,聽見一位女學生的哭聲。我走近一看,“嘩”不得了,流了那么多鼻血。我連忙將她的頭仰起來,叫學生拿了冷水沾在她的額頭上輕拍。過了一會兒,這位女生的鼻血才止了。圍觀的學生從驚慌、害怕中回過神來,露出驚訝、佩服的眼神,并開始指責這件事是誰引起的,誰、誰、誰不對。上課了,他們還是難以平靜下來,而且還展開了類似的話題。我看到這種情景,靈機一動,放棄準備上的課程,而改上由此事引發(fā)的課題。我先引導學生說出剛才發(fā)生事情的原因,為什么不幫助同學止血呢?接著導出主題:課間安全活動、學會自救常識。小朋友們不僅紛紛舉手發(fā)表看法,而且還針對用水沾在額頭上為什么會快速止血展開爭論。我對這方面的知識也只知道些皮毛,勉強地給學生說點兒,叫學生回去叫爸爸媽媽幫助找找看,到底怎么講,才更有科學性。然后引導學生說說課間還要注意哪些活動安全,假如膝蓋碰破了,腳扭傷應該怎樣及時自救……最后擴展到校外的一些活動安全。
【反思】上完這節(jié)課讓我對思想品德課有了更深的認識。
1.要讓思品課成為學生們所關心的一門課。上課的內容要與學生的生活密切關聯(lián),使生活成為重要的教育素材。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空洞說教。使課程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關聯(lián),縮小與學生的距離,為學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橋梁。發(fā)揮時間上的近距離效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思想品德課的最大特點,當今世界的社會現象千變萬化,學生生活在充滿各種信息的社會里,適當引入一些社會熱點問題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助于目標的有效達成??臻g上舍遠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課教材選的例子都是些“常識性”的例子,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fā)揮,因此我們不妨舉一些身邊的例子。思想上避虛求實。信息時代的學生見多識廣,思維活躍,開放社會里的各種社會現象,如腐敗問題,拜金主義,分配不公等問題盡收眼底。學生希望老師給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師講大話、空話、套話。課堂上就要允許學生暴露真實的思想。先讓學生說出陰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產生危害);再讓學生例舉光明的一面(老實人吃虧是暫時的,社會上誠實的人是主流)。在這種真實的心靈撞擊中樹立正確的觀念,激起學生對弄虛作假的憎惡。
2。應將思想品德教學與生活的隨機教育相結合。思想品德課,有系統(tǒng)性知識教學是不夠的,學?,F實生活中的各種生活事件隨時發(fā)生,因此,教師要注意把握時機,抓住教育的切入點、結合點,針對學生的思想和具體表現找準時機,然后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有目的地滲透,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課“回歸生活”,立足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主體性思想;立足于課內外結合,課堂與生活聯(lián)系,促進知情意行統(tǒng)一的整體性思想;立足于學生社會活動的實踐性思想的合理教學思路。是力求教學目標、教育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實施符合學生的生活邏輯,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基礎上的,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動的開放性教學。這種教學思路既為廣大教師所認可,又為全體學生所接受。讓思想品德課真正成為一切學生喜歡的、真實有效的生活課程。
3.教師應該要有淵博的知識,開闊的視野,能敏銳地捕捉思想教育信息,創(chuàng)造性地生成活動主題。新課程提倡教師要有選擇地運用教材,不但可以對教材進行篩選、調整和重組,而且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間,教師要進行有地區(qū)特色,有針對性的補充。本節(jié)課,我從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例出發(fā),從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提煉教育活動主題。這種主題由于是學生耳聞目睹的,或自己體驗的、感悟的,學生感到親切,覺得有話可說。因此,課堂上學生討論起來也顯得游刃有余,發(fā)表看法也是條條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見,課堂的上學生提得為什么也特別多,氣氛也特別濃,連平時最不愛講話的學生此刻也按捺不住地舉手發(fā)言。這節(jié)課學生在輕松、自主、交流中學習,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的同時,品德與行為的收獲也是可想而知的。道德存在與兒童的生活之中。教師平時要注意捕捉教育信息,對課程進行大膽補充。捕捉教育信息,教師一方面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密切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多了解學生的興趣、行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留意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引入課堂,讓學生去判斷,去討論,懂得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現象值得發(fā)揚,哪些現象要批評,及時地進行教育,形成正確的品德行為與習慣。我想只有對學生補充進這樣的資源,思想品德課程才會煥發(fā)出更強的生命力。這節(jié)課,學生不斷地向我提出問題,提出為什么。有的我回答得不全面,有的回答得模棱兩可,雖然課堂當時能用教學技巧勉強過關,但是心中總覺得對不起學生,總覺得有礙教師的形象,課后難免耿耿于懷?;叵胱约旱睦蠋?,印象最深的不就是那幾位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老師嗎?難怪有人提議基礎教育階段要有最好的老師。我覺得教師要言傳身教,要給學生人格榜樣的同時,還要以淵博的科學知識去影響學生,才能使自己的教師形象更合格,更具魅力。
【關鍵詞】小學教師 教學反思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1-0086-01
從古至今我們人類就有自我反省,有自己認識自己的一種意識,也就是一種反思的寫照。而作為教師這個特殊的職業(yè),教學反思是極其重要的,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至今,教師的教學反思是一個常提不衰的觀點,在各種期刊和碩博論文上每年都會出現有關教師教學反思的文章。美國的心理學家波斯納曾經提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從這個公式中不難看出,反思對一個教師成長的作用。
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反思更是不可或缺的,作為小學教師如何開展教學,如何進行班級管理,如何引導小學生正確人生觀的形成都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時段的孩子身心發(fā)展是比較快的,是成長的重要時期。教師只有不斷總結,不斷反思,才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
一、有關反思的相關概念
(一)反思。通過查閱新華字典得知:反思是思考過去的經驗,從中總結經驗教訓。筆者認為反思就是思考過去的事件,自己當時的表現,是一種思維活動,在這種思維活動中總結經驗,批判錯誤,得出新的解決方案的過程。
(二)教學反思。關于教學反思,我國學者給出了很多不同的觀點,通過對學者觀點的總結。筆者認為教學反思是大腦把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作為思考的對象,審視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手段的運用,課堂教學實施的情況,學生在教師組織的教學中的反應,以及對教學評價等整體性的回顧,并從中總結自己的經驗與不足,在下一次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和提升的循環(huán)往復的一種行為。
二、小學教師教學反思存在的問題
(一)思想意識里不接受反思。有些教師對反思的認識不足,少數教師認為反思沒有必要性,只要教學取得相應的效果,反思對于教師來說并不是很重要。在教學設計關于反思的部分有些是應付檢查,寥寥寫上幾筆,有些甚至檢查時才會補寫,在實習過程中就聽見有教師說“最不愿意寫的就是反思,課還沒教‘熱乎’,就開始反思”等一些不愿反思的類似話語,從這個事例中可以看出,教師對反思的認識非常淡薄,存在不愿意反思的教學情緒。反思對于小學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學組成部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教師對反思的認識不清晰,思想上沒有達到一種認同,沒有形成反思意識。
(二)教師不會反思,反思層面淺顯。反思僅僅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沒有對為什么要反思,如何進行反思,反思將要達到什么效果形成清醒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大多都有反思活動,只是有些教師對自己行為和反思沒有一定的意識,沒有發(fā)現反思這種隱性資源。反思方式比較單一淺顯,雖對課堂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但是沒有改進的意見;對學生出現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糾正,但是沒有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在嘗試解決無果的情況下,從而放棄某些促使學生改進的行為出現,沒有對問題進行深入反思。
(三)被動反思,缺少自我提升的意識。一個人的成長,發(fā)展與進步是心理內在的一種需要,具備這種自我要求進步的內在驅力才能使自己具有不斷發(fā)展的動力。小學教師的成長,應該是自身要有發(fā)展的意識。在教學中會出現一些有悖于自己教學初衷的情況,這時教師應該抓住反思的良好契機。有些教師認為小學教師無非是備好課,組織好課堂教學,年復一年的重復著機械的勞動,這種思想上不求進步的現象,自然會影響到反思意識的形成。而為了完成學校的任務,課改的要求,進行的反思勢必會流于形式,從而降低教師教學反思的實效性。
三、小學教師教學反思改進策略
(一)自覺養(yǎng)成反思意識,不斷強化。小學教師應該具有反思的意識,在心理上應該對反思形成一種認同,進而自覺養(yǎng)成反思意識,并且將這種反思意識內化為一種教學素養(yǎng)。在教學行為發(fā)生前,教學行為進行時,教學行為結束后時刻有一種反思自己教學行為的心理意識。
1.認識反思的重要性。教師自我不斷進行反思的過程,實際上是教師成長的過程。教師要認識到,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思考,不是為完成某項教學規(guī)定,某種教學的任務,而是不斷提升自己的過程。有了心理上的認同,在開展的反思活動中,才能更有效。反思是自己站在一個比原來更高的層次上反觀自己教學中的某些行為,能對自己所發(fā)生的教學活動有新的認識。
2.將反思行為深化。教師在上課時或課后寫反思隨筆,在有這種行為的基礎上,把隨筆謄寫在一個固定的反思本子上,并對一個或者幾個問題進行持續(xù)的反思,將多次反思的結果整合深化,并且在相關學科,例如心理學、哲學、教育學的理論支撐下進行整合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觀點,達到一種深層次的反思。
(二)多讀書,間接經驗的運用。作為教師應該多讀書,書籍對于教師來說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小學教師多讀書,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學生,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其一生都是有益處的。在讀書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有經驗人的一些關于教學經驗的總結,教師讀書之后,會不自覺地反觀自己教學中類似的情況,反思自己的行為并和書中作者的觀點進行對比,無形中促進反思意識的形成。
(三) 教師教學反思應學會合作借鑒。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會反思的教師首先是一個善于學習他人優(yōu)點、勇于接受他人批評、心胸豁達的人,我們要有開闊的胸襟向專家、其他同行的人開放自己的課堂。聽取專家的指導,同行的意見,走進同行的課堂,用旁觀者的眼睛去審視一節(jié)課,從而遷移到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教學;接受別人走進自己的課堂,不應固步自封地將自己的教室關的緊緊的,能夠及時地向同行請教自己教學的優(yōu)點與不足,并且用平和批判的心情去看待他人提出的建議,做到更好的改進。教師的教學反思要形成一種反思意思,內化為自己的教學品質。
參考文獻: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P7-35.
[2]閆艷.對小學教師有效教學反思的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 2006(02),P31-35.
[3]陳曉娟.教師教學反思的價值探討[J].教育探索2004(10),P111-113.
[4]吳永凱.試論反思理論與反思型教師的培養(yǎng)[J].教育與管理.2011(06),P40-42.
作者簡介:
《光的反射》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光的反射》這節(jié)課是上一節(jié)課的延續(xù),同樣是研究光的傳播,所不同的是這節(jié)課是研究光在傳播途中碰到障礙物會怎么樣。接下來是為大家?guī)淼墓獾姆瓷浣虒W反思,望大家喜歡。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范文一以前上《光的反射》時,現在白紙上畫上“法線”,然后通過教師演示入射光線射向平面鏡,平面鏡將入射光線反射出去,學生很容易得出光反射所遵循的規(guī)律,可節(jié)省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強化訓練,單從掌握知識角度來說效果可能要好,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學生只有被動地接受學習,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不活躍。
采用“探究式”教學后,通過給學生創(chuàng)設光發(fā)生反射的問題情景,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從猜想、設計實驗、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數據得出結論都由學生完成,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漲,并且通過對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探究,學會了一種研究問題的思維程序,以后遇到問題就知道該怎樣去探究了。
下面我把這節(jié)學生探究環(huán)節(jié)中出現的新穎的探究方法介紹一下。
我任教的三個班的物理課,做這節(jié)課,實驗時,學生大都是自己準備器材,然后按照書上的探究步驟逐步完成實驗。 本節(jié)書中光的反射實驗是這樣做的:把平面鏡平放在桌上,將兩塊紙板連接起來,垂直放在平面鏡上,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平面鏡上,經平面鏡的反射,沿另一方向射出,在紙板上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徑跡。取下紙板,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但在描光線的徑跡時,因為紙豎直放置,沒有依靠,畫的線的歪斜,影響到角度的測量,誤差會大一些,而學生在實驗時,想出了一個新穎的做法:把白紙平放在桌面上,平面鏡垂直豎放在白紙上,平面鏡較堅硬,比較好控制,然后用激光筆貼著白紙射出一束光線,射向平面鏡,經平面鏡反射后的光線沿著紙面射出,用刻度尺、筆畫出光線徑跡。光線筆直,不歪斜,再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誤差大大減少??吹竭@位同學的新穎的做法后,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他,同時對這種做法給予了肯定節(jié)實驗完成的很好
這位同學的成績屬中等水平,經過這次的經歷,他對物理實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以后每次做實驗時,都是最先完成,結論的得出也較準確,物理學科的成績提高的也很快,他學習的自信心也大增。
完成這次探究活動,我深刻體會到;教學的真正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知識的探究去獲得研究思維的方法,然后通過方法的獲得以及運用方法探索創(chuàng)造的過程,使學生產生熱愛大自然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具有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的科學精神。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范文二《光的反射》是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的內容?!豆獾姆瓷洹愤@節(jié)課是上一節(jié)課的延續(xù),同樣是研究光的傳播,所不同的是這節(jié)課是研究光在傳播途中碰到障礙物會怎么樣。對于本課,我把它的教學目標定位為:科學概念:光碰到鏡面會改變傳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現象。反射光也是直線傳播的。人們利用光反射原理發(fā)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過程與方法:按照說明正確進行實驗操作。學會畫光的傳播路線。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自然事物的變化是有規(guī)律的,人們掌握了自然規(guī)律就能更好地生產和生活。教學重點:認識光的反射及運用。教學難點:掌握光的傳播路線。
對于照亮三個目標的活動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學生都樂于參于其中,第一個活動用手電筒照亮書本,第二個活動是把書本立起來,讓學生思考如何照亮書本,第三個活動增加了難度,讓學生用手電筒照亮書本后面的橡皮,我并沒有多說什么,讓學生自己去實驗,去想辦法解決難題,并且讓學生自主選擇實驗材料。通過學生的探究,會發(fā)現,用兩面鏡子,經過兩次光的反射,可以照亮小球。通過照亮小球的三個活動,學生已然知道這是運用了光的反射的原理,但對于光的反射的概念他們了解的還不夠深,對于光的傳播的路線也不一定知道,故對于概念的講解,對于畫光的傳播路線的認真指導是必須的。必須讓學生掌握光的傳播是直線的,反射光和入射光是不能分離的,大致了解反射角和入射角是一樣的。
三個活動結束了,對于光的反射以及光的反射過程中的傳播路線掌握鞏固了之后,我們要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出示,讓學生更加掌握光的反射原理。通過額鏡和汽車后視鏡,通過看教室墻壁的比較,通過日光燈燈罩的觀察,讓學生了解光的反射原理對于生產生活的運用。
通過這幾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以及光的傳播路線,掌握了光的反射原理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本堂課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于光的傳播路線還可以讓學生在自己的草稿紙等地方多畫一些,然后反饋。而不是讓個別學生上臺演示下,然后講解,最后畫在課本上。對于由游戲導入的前兩個實驗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試一試,不一定只讓個別學生上來做一做。這就體現了是教師的思考不能夠與理論的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導致思考的膚淺。更提醒我要進一步學習,使自己的思考與倡導的理論結合起來,從而實現對理論認識的提升,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光的反射教學反思范文三在《光是怎樣傳播的》一課中研究了光的傳播特性,而《光的反射》這節(jié)課是上一節(jié)課的延續(xù),同樣是研究光的傳播,所不同的是這節(jié)課是研究光在傳播途中碰到障礙物會發(fā)生怎樣的事情。本課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照亮物體這個活動,認識光的反射,二是認識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