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

第1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片斷一】

師:同學們,本節(jié)課老師想和大家探討一下這個主題――幸福(板書:幸福)??吹竭@個詞,你會想到什么情景?

生:我覺得幸福就是天天都不用寫作業(yè),可以隨便玩,老師、爸媽也不吵我。

生:幸福就是放假的時候和爸爸媽媽出去玩,他們還給我買很多好吃的、好玩的。

生:我最大的幸福是能有一臺自己的電腦。

【看似簡單的交流,其實學生在思考、回答問題時情感已被激發(fā),并且為后面更深刻地理解“幸?!钡暮x奠定了基礎?!?/p>

師:大家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老師想問問,你們覺得自己幸福嗎?為什么?

生:我覺得我挺幸福的。爸爸媽媽很疼我,有好吃的都讓我吃。

生:我不幸福。每天在學校上課就夠累了,可我媽媽還給我報了好幾個培訓班,什么美術啦、拉丁舞啦、英語啦,連周六、周日也不能休息,我都快煩死了。

生:我覺得我也不幸福。爸爸媽媽天天吵我,怪我不好好學習,他們一吵架還拿我撒氣。

【片斷二】

師:通過又一次讀課文,你認為這個賣火柴小女孩生活得怎么樣?

生:她是個可憐的小女孩。

師:能說得再明白點嗎?

生:她受了很多的苦。光著頭、赤著腳在冰天雪地里走了一天,還沒有飯吃,真可憐!

師:能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嗎?

(該生找出文中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師:讀得很好。我能從你的讀書聲中感受到你對小女孩的同情。

生:我認為這個小女孩很孤獨,都要過年了,她還孤零零地在街上走,也沒有人理她。我要是這個小女孩,肯定很傷心。

生:她雖然有爸爸,可她爸爸天天打她,再說,她家里和街上一樣冷。

生:小女孩很可憐。過圣誕節(jié)的時候,像火爐、烤鵝、圣誕樹等對于其他孩子來說是非常平常的,可小女孩只有在幻想中才能擁有。

(師相機板書:可憐、孤獨)

師:這個小女孩真可憐,這是我們大家共同的感覺??勺髡邊s不這么認為。讀課文最后一段,看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作者在最后用了“幸?!眮韺戇@個小女孩。

師:能把這段話讀一讀嗎?

師:“她曾經(jīng)多么幸?!敝械摹靶腋!敝傅氖鞘裁?

生:她劃著火柴后的幻想。

師:是真的嗎?

生:不是。

師:噢,是假的,不真實的。可是就連這不真實的也讓小女孩覺得幸福,對嗎?

生:對。

師:那說明了什么?

生:說明了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幸福。

師:“跟著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了”指什么?

生:小女孩死了。

師:為什么把小女孩被凍死說成她很幸福?

生:小女孩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幸福,而死亡對她來說是最幸福的了。

師:這樣一個小女孩,一個飽受饑餓、寒冷與孤獨的小女孩,就這樣離開了殘酷的世界。同這個小女孩相比,你覺得自己幸福嗎?為什么?

【很多孩子在最初對自己生活的定位是不幸福的,老師對他們的回答也不給予任何評價,只是抓住課文最后的兩個“幸?!弊寣W生反復讀,反復理解。在充分理解之后,老師又一次提出了這個問題:“你覺得自己幸福嗎?”由于孩子們在學習中已經(jīng)在潛意識里將自己與小女孩的生活狀況進行了對比,他們的思想也受到了強烈震撼,感情自然會有較大的升華,對“幸?!钡睦斫庖矔兴淖?。】

生:我覺得自己很幸福,因為我有疼愛我的爸爸媽媽。

生:原來我覺得自己不幸福,現(xiàn)在想想,自己也很幸福。爸爸媽媽對我要求嚴格也是為我好呀!

師:很多同學的思想都有了轉(zhuǎn)變,那么在覺得自己幸福的同時,我們應該怎么做?

生:好好學習,報答父母。

生:我要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

生:要好好學習,長大找一份好工作,讓父母也過上好生活。

【至此,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幸?!钡睦斫庥诌M一層,他們不僅感受到了幸福,還懂得了感謝幸福與守護幸福,使本課的主題再一次深化?!?/p>

師: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自己有多么幸福,也表示要好好珍惜這“幸?!?。可是,在我們這個世界上,并非每個孩子都能像大家一樣幸福。

【這一過渡既是對上一環(huán)節(jié)的總結,又是本課中心的深刻詮釋?!?/p>

(師邊說邊出示圖片:中東戰(zhàn)場上被炮彈炸殘的孩子、自然災害后失去雙親的孤兒、我國一些地區(qū)因貧窮而輟學的孩子等。)

師:孩子們,看到這些,你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世界上還有許許多多不幸福的孩子,與他們相比,我們實在是太幸福了。

生:我想說,我的幸福生活都是爸爸媽媽給的,我要珍惜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以后不惹爸爸媽媽生氣了。

生:我認為,我們的幸福除了是爸爸媽媽給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和平的世界。

生:我知道我們國家有一個“希望工程是專門幫助那些上不起學的孩子的,我以后要節(jié)約一點,把零花錢捐給“希望工程”。

師:是呀,同那些孩子相比,我們是非常幸福的。我想,在我們享受幸福的同時,對那些不幸福的人,除了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同情外,我還能做的還有很多。我們也要向社會奉獻自已的愛心,盡力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幫助別人關愛弱者未嘗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這一環(huán)節(jié),把“幸?!痹忈尩搅俗钌顚莹D―幸福不僅僅是自己過得開心,不僅僅是要懂得幸福、珍惜幸福、守護幸福,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奉獻,在奉獻自己的愛心的同時,體會到幸福的滋味?!?/p>

第2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案例]

4A Unit 7 I’m late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主要句型What’s the time? It’s... 和What time do you...? I... at...進行一系列復習后,繼續(xù)提問,激活學生的英語思維。

T: Hi, A. What’s this?

A: It’s a football.

T: Do you like football?

A: Yes, I do.

T: Me, too. Do you play football in the afternoon?

A: Yes, I do.

T: What time do you play football?

A: I play football at three fifteen.

T: I see. Let’s play football together next time.

A: OK.

[反思]

句型What time do you...? Do you like...?是4A教材中的重點學習內(nèi)容,play football, play the violin為3B教材教學內(nèi)容,兩者混合運用把舊的知識變“活”了。不僅活躍了學生思維,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意識,又發(fā)展了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老師在復習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將分散的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歸納和對比,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縱向、橫向串聯(lián),做到學一點,懂一片,學一片,會一面。

二、合理拓展引申,讓舊的知識“新”起來

[案例]

本課復習的內(nèi)容是4A Unit 9 What’s the matter?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一系列熱身運動后,操練了What’s the matter? I’m... Here’s ... for you.等句型。

T: Just we ate a lot and drank a lot. Are you hungry and thirsty?

Ss: No, we’re not.

T: Are you happy?

Ss: Yes, we’re happy.

T: But there is a little girl, she is not happy. Look, who is she?

Ss: She is 賣火柴的小女孩。

T: Yes, she’s Little Match Girl. Why isn’t she happy? Let’s ask her.(課件出現(xiàn)小女孩餓的圖片,學生與電腦進行人機對話。)

Ss: What’s the matter?

Computer: I’m hungry.

Ss: Here’s a hamburger for you.

Computer: Thank you.

T: Thank you, children. You’re so kind. But Little Match Girl is still not happy. Look, 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課件出現(xiàn)小女孩冷的圖片。)

新授句型What’s the matter with her? She’s...

T: Look at this boy.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課件出示三毛圖片,引導學生用He’s ...來表達。課件繼續(xù)出示其他圖片,學習What’s the matter with them? They’re...的表達方式,學生跟老師朗讀句型。

He’s...

She’s...

They’re...

[反思]

第3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語文課堂 旁逸斜出 動態(tài)生成

語文課堂教學因其具有動態(tài)生成性而被人們廣泛關注,在語文教學中,實際的課堂教學情境具有變化性及教學內(nèi)容的靈活性,通常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未可知因素,影響教學的正常運行,所以,教師在對課堂內(nèi)容進行具體教學時,不僅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充分的課前預設,還應從實際教學出發(fā),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相應轉(zhuǎn)換,從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

一、結合傳統(tǒng)課堂教學,重視學生的別樣認知對課堂教學的積極影響

在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對課堂教學教案的提前設計,過分注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性,使教師成為課堂教學問題的主要提問者,而理想狀態(tài)下的課堂內(nèi)容,應該在師生課堂教學的隨機互動中產(chǎn)生。學生在學習中對知識的認知以及問題的產(chǎn)生具有差異性,因而問題產(chǎn)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具體呈現(xiàn),教師雖然可以在課前對其進行相應預測,但卻不能對問題進行具體的規(guī)定。因而,在這一前提下,教師應該將靜態(tài)的課案教學模式轉(zhuǎn)變?yōu)閯討B(tài)關注教學模式,這樣不僅可以使教學內(nèi)容更切合課堂實際,還可以改變教學重點,實現(xiàn)課堂高效教學。

教師在對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與開發(fā)時,應重視學生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別樣認知。在同一問題中,教師對學生進行答案的直接灌輸與學生對問題進行自主思考的價值,具有非常明顯的差別,學生對知識的別樣認知是一種難得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學生與自身之間的教學互動,這樣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師生的教學認知。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別樣認知,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教師課堂預案范圍,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課堂旁逸斜出的可能性。

二、以六年級語文教學中的精彩環(huán)節(jié)為例,分析教師采取的教學機智處理

案例:《賣火柴的小女孩》

教師對本課的教學重點進行預案制定時,主要針對賣火柴的小女孩在舉國歡慶的大年夜凍死街頭的悲慘遭遇進行分析,從而為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感到惋惜,對窮苦人民的悲慘遭遇深表同情,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但是在課堂中,學生提出資本主義的相關問題,如資本主義是什么制度形式等,雖然文中是以資本主義社會作為文章展開的背景,但是這種教學范疇不屬于語文教學,但是卻由學生在學習課程內(nèi)容之后提出的問題,因而教師也必須對其進行相應解答。

在學生都為小女孩的悲慘遭遇惋惜,對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和罪惡痛恨的同時,還有同學提出一些其他的問題,例如“人們都說好人有好報,但是為什么善良的人最后都是以悲劇結尾”?其他同學聽到這一問題開始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認為悲劇更能打動讀者的心,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憂傷與愁苦,而小說中的主人公角色設定,就正好表現(xiàn)了人的普遍哀愁,還有學生認為結局如果設定為大團圓的結局,雖然在心理上滿足了讀者的需求,但是卻影響文章對人們閱讀的吸引力。

因而,教師可以根據(jù)以上兩個問題,結合自身的知識儲備對其進行解決,首先,教師可以對資本主義基本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簡單灌輸,使學生理解知識點并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吸收,同時教師對文章的悲劇結尾進行深度探討,順著學生的討論思維進行對話,解釋作者把悲劇貫穿全文是為了使主人公的身體創(chuàng)傷與靈魂偉大進行比較,襯托出主人公心靈的純凈,最終使其升華。

三、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動態(tài)生成

(一)栽花不發(fā),索性插柳成蔭

語文課堂的教學特點,使得教學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很多意想不到的狀況,教師在對課堂主要教學內(nèi)容進行備課時,應對課堂中所會產(chǎn)生的問題進行相應預測。在教學中,教師并不一定要遵循既定路線進行課堂教學,對于教學中學生所提出的其他具有教學意義的問題,教師應當根據(jù)當時具體的教學情況,進行相應的內(nèi)容變動,發(fā)揮課堂教學的積極作用,使旁逸斜出的“節(jié)外生枝”變得更加有意義。

(二)善待錯誤,促使變廢為寶

語文課堂中的旁逸斜出,對語文教師具有很大的教學挑戰(zhàn)性。學生在課堂中提出的問題或者是理解有偏差的地方,都需要教師進行相應引導,善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不斷地將錯誤認知改變?yōu)榱硪环N形式的有效知識,這樣可以促使教師加強課后的反思與研究,拓寬其知識境界,增強其專業(yè)水平,實現(xiàn)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

(三)善于捕捉,留住精彩一幕

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應對其進行考慮,對于學生提出的有討論價值的問題,教師應抓住契機,及時捕捉課堂中意外情況的產(chǎn)生,對教學的情境進行及時的記錄并對其進行回放,反思自己教學中的對與錯,同時還可以為之后的教學工作的應對,積累經(jīng)驗,在教學中不斷地體會教學魅力。

四、結語

語文課堂教學的旁逸斜出,可以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促進師生間的交流,對教師的職業(yè)能力和知識儲備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教師要想在實踐中捕捉教學意外,衍生精彩,就必須尊重學生自主思維意識的發(fā)展,同時還要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提升教學機制,培養(yǎng)自身問題的應變能力,這樣才能不斷地促進旁逸斜出在語文課堂中的作用,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板書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4.

[2]張龍.小學科學游戲化教學研究[D].渤海大學,2014.

[3]張紅.小學生語文課堂注意分散現(xiàn)象及其策略研究[D].魯東大學,2014.

[4]關星.小學低年級語文游戲教學設計與實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5]韓佳佳.游戲精神視野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研究[D].湖北大學,2013.

第4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目標;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1-0150-02

目標教學是改善教學過程的一種模式,是把教學目標融入到教與學的每一個細節(jié),最終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運用目標教學上好一節(jié)小學語文課呢?現(xiàn)就此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

1 要重視目標的制定

教學目標,是指通過教學過程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標準。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指南和歸宿,是一節(jié)課的靈魂所在。然而,當前不少語文課教學目標的制定存在太隨意、太單一、太含糊等問題。許多教師認為教材內(nèi)容講完了,就是完成了教學任務,達到了教學目標。我認為目標制定應遵循以下的原則:

1.1 目標要來源于教材:要制定實際有效的課堂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必須根據(jù)教材形成基本成熟的課時目標,然后再把課時目標分解成幾個小目標,轉(zhuǎn)化成相應的問題。課時教學目標的具體化,要以熟悉教材及《課標》為前提。教師要善于質(zhì)疑,善于設疑,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逐步理解內(nèi)容,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識。

1.2 目標要切實可行:具體的目標,可以讓學生知道該節(jié)課會獲得一點什么知識,掌握一種什么方法,培養(yǎng)一種什么情感。因此,每個教學目標要具體落到一個點上,絕對不能面面俱到、籠統(tǒng)、模糊。

語文學科的性質(zhì)決定,語文課的兼容性很強,這讓很多的語文老師感到困惑,認為擔任的教學任務很重。因而,每節(jié)課想達到的目標也很多,什么培養(yǎng)愛國情感、培養(yǎng)人文精神、培養(yǎng)想象能力等等,認為這樣的課堂才是一節(jié)好課。

1.3 目標要考慮學情:學情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對所教學生的基礎和能力不了解,單憑教師對課標和教材的理解,制定幾條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硬讓學生去接受,是注定不能實現(xiàn)的,是一節(jié)失敗的課。

當前在目標設計中,學情是最易被忽視的一個問題。年輕的老師往往囿于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以自己的經(jīng)驗代替學生的經(jīng)驗;而年長的老師又往往盯住往屆學生,以往屆生經(jīng)驗代替本屆生的經(jīng)驗。這兩種做法都忽視了眼前學生的真實情況,缺乏對學情現(xiàn)實的準確握好。

在教第五冊22課《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我對學情進行了如下的分析:學生都生長在城市,遠離海域,對西沙群島一帶海水顏色異常美麗,學生缺乏實際的感受;對海里魚的品種、數(shù)量之多,以及其它豐富的海域物產(chǎn),也都缺乏感性的認識。這就需要學生課前做好資料搜集,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也要重點來講。于是我制定了其中一個目標:“能通過資料,說出西沙群島給你的印象,并能從課文中找出相關語句來支持你的說法?!?/p>

這樣,學生通過上網(wǎng)搜集資料,問周圍的前輩,把不懂的知識提前預習了,學起來有興趣了,學習的效果也就更好了。

2 要重視目標的落實

課堂40分鐘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過程,應合理地進行每一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與形式安排。在教學目標落實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2.1 認定目標:一節(jié)課的目標,通常由多個小目標組成,要想充分發(fā)揮教學目標的導學作用,就要分清主次,突出重點目標。在認定目標的方式中,“課前認定重點目標,其它目標在堂上認定”這種方式挺好。因為課前認定目標可以強化學生的記憶,使學生對目標系列有一個完整、深刻的認識,也有利于學生對教材中重點內(nèi)容的理解和把握。

2.2 克服隨意性:平時,有些教師由于教學的隨意性大,講課時東扯西拉……經(jīng)常還沒完成該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下課鈴就響了,學生聽得一塌糊涂。日積月累,好的學生沒得到提升,差生卻越來越多。主要的原因是教師制定了太多的教學目標,又或者制定的目標難以達到,學生不明白了,用的時間自然就多。

3 要重視目標落實情況的反饋

目標教學不僅應制定合理具體的目標,還應提倡“一課一得”,因此達標檢測是不可缺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這樣方便檢測教師的教學情況,更重要的是方便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達標檢測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必須重視反饋和矯正。

3.1 反饋:檢測題必須著眼于學生認知、情感、能力協(xié)調(diào)發(fā)展,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多樣性。必須是全員參與、梯度明顯、容量恰當、有充分的時間保證。

例如小學語文12冊《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內(nèi)容看似簡單,但其中有幾句話是難以理解的。所以,在教第二課時的時候,除了定好目標、落實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本人在課堂還預留了15分鐘來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三道檢測題分別是:(1)表格:小女孩擦燃火柴的次數(shù)和幻想到的事物和原因(此題只填詞語,費時不多)。(2)選擇題:課文最后的兩個幸福的含義(選擇的難度沒這么大)。(3)你想對賣火柴的小女孩說點什么?寫幾句話。

第5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在一堂課中,對學生的答問進行適時中肯的評價也很重要,及時引導學生學會體驗成功的喜悅,體驗學習中的快樂。比如:語文課中朗讀的快樂,探索的快樂,創(chuàng)造中的快樂.從而把“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把“學會了”轉(zhuǎn)變?yōu)椤皶W了”,這也有利于學生在學習中發(fā)揮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認知能力、情感態(tài)度、行為習慣等的全面提高.

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成功的體驗。

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景,學生看著大屏幕上漸漸黑下來的天,聽著凄慘的音樂,感受著在一個又黑又冷的夜晚,一個光著頭、赤這兒腳的小女孩獨自一人坐在冰冷的墻角里,看著別人熱熱鬧鬧的過大年,而她有家都不能回,北風戶呼呼的刮過,雪花還在飄落。在這樣的一種情境中,我請了一個平時上課不是很認真的學生給我們讀課文,他讀著、讀著,語氣語調(diào)不自然的隨著文章的內(nèi)容在變,聲情并茂,把聽的學生也帶到了當時的環(huán)境中,讀到傷心處有的學生眼淚都在眼睛里打轉(zhuǎn)。當這位學生讀完,孩子們都沉浸在哀傷的氣氛圍中,接下來的學習就不用說了,入情入境。在那堂課中,我表揚了這位平時朗讀能力不是很好的學生,感謝他給我們這么精彩的朗讀,學生們不約而同的為那位學生鼓掌,掌聲最終淹沒了我贊許的話語。不言而喻,學生用心讀書了,走進了文本,與小女孩同喜同悲,學習也就不是一種壓力了。而這位不怎么愛學習的學生也因為這次成功的朗讀體驗,喜歡上了朗讀,愛上了語文,這就是學習的真正樂趣。

理解寬容,引起學生反思的體驗。

我班有位各方面都不錯的學生,他一向都對自己嚴格要求,但是近來,他把老師的好評,同學的羨慕看作是自己驕傲的資本,在其他同學面前自鳴得意,有些瞧不起其他同學,甚至挖苦其他同學,這是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長的。于是在學習《兩小兒辯日》一課時,我抓住他也不理解的地方,讓他回答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他果然回答不出來。我沒有批評他,只是告訴孩子們,孔子這樣的大學問家都有不懂的問題,被兩個小孩子難住了,但是孔子沒有隨便應付這兩個小孩子,而是承認自己的不足,何況是我們這些平常人呢?三人行必有我?guī)?,不管是誰都有他的閃光點,也有他的不足。我一邊說,一邊注意看那個學生,他臉有些紅了,低下了頭,后來再也沒有看見他那種高傲的樣子。語文課堂中的幾句話,引導他從這種偏頗的認知中走出來,敲響了學生心靈之鐘,起到了罩一發(fā)而動全身的功效。

誠摯和入微,引起學生對信任的體驗。

第6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一、品味性解讀——指向單一文本

解讀文本的關鍵是要細細地品味,如同欣賞自然美景一樣,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細細地看,才能從中享受到閱讀的美,品味到文學的美,欣賞到別人不曾領略的風景“慢慢走,欣賞啊!”( 朱光潛語)

⒈沉入詞句,品味語言魅力

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大部分文本,總有那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點”?;蛞辉~,或一句,或一段;或文題,或開篇,或結尾。找準關鍵詞句,突破一點,就可以從整體上感知文本,從而對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如解讀《窮人》,抓住關鍵詞“窮”,雖然全篇不著一個“窮”字,但可以從桑娜家的屋內(nèi)裝飾、吃穿、桑娜和漁夫的忙碌中讀出桑娜一家在物質(zhì)上的“窮困”。以一“窮”字引開來,從桑娜家的整潔與溫馨、夫妻的恩愛、關心生病的女鄰居、不顧生活困難收養(yǎng)孤兒中,讀出桑娜一家在精神上的“富有”,讀出的是“窮人”不窮,這就是文本語言的魅力所在。

⒉揣摩細節(jié),品味表達藝術

很多文本的動人魅力大多隱藏在細節(jié)里,若能關注這些細節(jié),便可迅速進入文本語言并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與文本融為一體。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有三次魯迅先生“笑”的細節(jié)描寫。第一次是談《水滸》:“伯父摸著胡子,笑了笑,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是伯父委婉地批評“我”讀書時囫圇吞棗,是一種幽默、寬容的笑,有關愛之意。第二次是伯父與“我”談碰壁之前的拉家常:“‘哪一點不像呢?’伯父轉(zhuǎn)過頭來,微笑著問我?!笔且环N隨和、慈祥的笑,有舔犢之情。第三次是笑談碰壁:“……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著說,‘……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边@是一種無畏、意味深長的笑,有蔑視之意。通過對三次“笑”的揣摩和分析,一個豐滿的魯迅形象就展現(xiàn)在了我們的面前。

⒊把握結構,品味精妙構思

我們要善于從文本脈絡著眼梳理關鍵處,把握文本整體結構,剖析言語內(nèi)在的組織形式,進而品味文本的匠心獨運、精妙構思。如《有的人》,詩的第一節(jié)寫了兩種“生”和“死”,是全詩的總綱,與后面各節(jié)是總分關系;第二、三、四節(jié)寫了兩種人對人民的不同態(tài)度,它們之間是并列關系;第五、六、七節(jié)分別與上面三節(jié)對應,形成對應關系,寫出了兩種人的不同結局,這三節(jié)之間是并列關系。而在每一節(jié)之內(nèi),以兩種人的不同態(tài)度、不同結局形成對比關系。這樣的結構,使全詩層次清晰、渾然一體,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構思的精妙。有了合理的結構,文本就能以最短的篇幅表達出最豐富的內(nèi)涵。

二、互文性解讀——指向多個文本

互文性理論認為,任何一個單獨的文本都是不自足的,其意義是在與其他文本交互參照、交互指涉的過程中產(chǎn)生。所以,有效建構文本意義的一個重要策略就是進行互文性解讀,用舊的文本解讀新的文本,用熟悉的文本解讀陌生的文本,“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保▌③恼Z)

⒈抓住細節(jié),抓住意象,理解文本主題

為了表達主題,很多文本在意象、細節(jié)的刻畫上會不謀而合,這就為引進互文文本提供了一個切入點。例如《凡卡》結尾:“過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著了。他在夢里看到一鋪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搭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正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解讀時,可以《賣火柴的小女孩》結尾進行互文性解讀:“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墻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辟u火柴的小女孩“嘴上帶著微笑”死了,而一個帶著不可能成為現(xiàn)實的“甜蜜的希望”的凡卡卻還活著,這不是生不如死嗎?我們對小女孩給予了太多的同情、憐憫、傷感,太多的對黑暗社會的憎恨,而《凡卡》里,我們能夠想象到的是,活著的凡卡比死去的小女孩更悲慘。

⒉引進背景,引進評論,深化文本主題

文本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產(chǎn)生的,文學評論是文本產(chǎn)生后,歷代人們圍繞它進行的對話交流。背景和文學評論可以豐富我們對文本的認識,將我們與文本的對話引向深入。如《有的人》是作者參加紀念魯迅逝世十三周年之后有感而作,作于1949年11月1日,不是當年10月19日紀念魯迅的即席之作。因而這首詩并不是專為魯迅而作,“有的人”并不單指魯迅,是指和魯迅品質(zhì)相同的人,實際上是通過紀念魯迅,歌頌真善美,鞭撻假丑惡。這樣認識主題,就能更加深入地挖掘詩的廣度與深度。

⒊抓住結構,抓住修辭,學習表達藝術

文本結構是作者對作品立意布局方式的總體構想,是文本的“骨架”,是謀篇布局的手段,是動用材料反映文本主題的方法。將同一結構的文本進行互文閱讀,可以強化謀篇布局的意識,提高謀篇布局的能力。如《母雞》,可以與《貓》進行互文性解讀。《母雞》的第一部分以“我一向很討厭母雞”這句話為統(tǒng)領,用三個自然段寫了“我”討厭母雞的三個原由,是總分結構。而《貓》的第一部分則以“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為統(tǒng)領,同樣用三個自然段寫了貓在哪些方面有些古怪,也是總分結構。把這兩個文本的結構進行對比,就可以建立一個關于總分結構的模式。

三、創(chuàng)意性解讀——指向文本之外

解讀文本,不能簡單地接受他人的解讀結論,不能停留于自己以前的解讀,而能夠從新的視角、新的途徑,個性化地解讀方式,獲得對文本新穎、獨特的理解“同閱一卷書,各自領其奧?!保ㄚw翼語)

⒈選取新視角,獲得新理解

經(jīng)典常讀常新,魯迅關于《紅樓夢》的一段精辟的話:“經(jīng)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那是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對《紅樓夢》所作的解讀。而同一個人從不同的視角解讀同一作品,也會獲得不同的理解。比如對《晏子使楚》的解讀,過去我們總停留于感悟晏子的隨機應變這一淺顯層面的話題,孩子們只能用看笑話、瞧熱鬧的視角來看待文本,缺乏人與社會、國家尊嚴關系的思辯闡述。而竇桂梅老師則獨辟蹊徑,以對道德范疇的獨特審視和對人性的理性反思,挖掘出了對人的尊重、社會的尊重以及對國家尊重的社會命題,并把自己對文本的解讀融進了教學設計之中,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之下,不斷向文本的真義逼進。竇老師告訴我們的是:學生對文本的深層領會決不能缺失教師對文本內(nèi)蘊主體建構的作用,教師手中的文本猶如蘊藏在地下的油井,你挖掘得越深,學生的獲取量就會越大。

⒉尋求新途徑,獲得新理解

不同的人解讀文章有不同的途徑,這樣的途徑可以提高我們文本解讀的效率,但長期采用這樣固定不變途徑也會僵化我們解讀文本的思維,使我們對文本的解讀很難有新的突破。比如《唐雎不辱使命》,一般把這篇文章看成歷史傳記,表現(xiàn)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的原因。但是,當代學者繆文遠先生在《戰(zhàn)國策考辨》一書中斷定,是出自秦末漢初縱橫家之“擬托”。中國古代文學專家朱東潤先生也認為:“本文情節(jié)當出于虛構,不能視為真實的歷史記載。”根據(jù)這些信息,浙江的徐中華老師把這篇文章當作小說進行解讀,解讀結果是這篇文章通過唐雎這個人物寄寓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樸素夢想——倚天之夢,即希望上天能派下一個英雄來制服殘暴的君王,給人帶來的是耳目一新的感覺。

⒊發(fā)現(xiàn)新問題,獲得新理解

創(chuàng)意性解讀,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的過程,在對問題的不斷追尋中,獲得對文本獨特的理解與感悟。當我們反復吟詠《送孟浩然之廣陵》時,一幅畫面會在我們的腦際慢慢展現(xiàn):在一個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李白與孟浩然在黃鶴樓對酒當歌,互訴衷腸。“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孟浩然起身向李白告別,去了揚州。李白站在江邊,一條孤零零的小船慢慢地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望著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沉思,久久不愿離去??蓡栴}是:農(nóng)歷三月應是長江航道最繁忙的時候,怎么可能是“孤”帆呢?是呀,這么多的船,李白為什么獨獨只看見了友人的一條小船呢?在這樣的反問中,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惜別之情,“孤”不正是作者此時內(nèi)心的寫照嗎?

第7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問題,只有少數(shù)的學生回答,未能達到預期的“全體參與,師生互動”的目標。由此,我們不得不陷入反思,為什么學生缺乏積極性?是學生不懂?還是學生害怕?其原因有許多,但都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的無效性。

一、質(zhì)疑引導

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愛問為什么。教師要在課堂上牢牢抓住小學生這個特點,在課堂上設置懸念,引導學生進入課堂,融入教學情境中,與老師在課堂上進行互動交流。

設置懸念可以滿足小學生的好奇心,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導入運用設置懸念的方法,并且加以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中提出自己的質(zhì)疑,對老師進行質(zhì)疑,要求老師解答,那么課堂教學就會活躍起來。在學生對一系列問題提出質(zhì)疑后,老師可以對其問題注意回答或者讓學生在課堂上分組討論,鼓勵他們積極進行探討。比如在講到《烏鴉喝水》的時候,老師可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提出問題:烏鴉還可以用其他什么辦法喝到瓶子里面的水呢?在學生自由討論之后,教師可以進行點評指正。通過在課堂上設置懸念和興趣引導等環(huán)節(jié)將學生帶入教學情境,并且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使學生在興趣驅(qū)趕下去學習語文,同時也將互動教學法運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

二、把握時機

師生互動教學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當教學理念更新與轉(zhuǎn)變后,第二個問題就是要把握好師生互動的時機,課堂教學中并非所有時間都適合進行互動,教師提問后,學生進入思考時間時,教師一定不能打斷學生思路,而是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不僅如此,互動不只是與學生語言交流,而是要融入教學內(nèi)容。例如,教師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課時,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并思考小女孩幾次擦火柴的原因,對幾次擦火柴有什么不同等,教師在教學中組織引導,組織學生討論,在學生進行討論時,教師便可以伙伴身份加入討論,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要注意態(tài)度親切,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同時拉近師生距離。

三、討論互動

(一)設計討論主題

在設置討論主題時,授課教師應該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具有一定難度的,有討論價值的、開放性問題來討論。只有結合文本內(nèi)容和課堂教學目標,選取那些適合討論,需要討論,有必要討論的問題進行討論,學生也才有可能參加討論、才愿意參與討論,才真正參與到討論中,討論也才有所收獲。

從討論的內(nèi)容來看,授課教師選取的討論內(nèi)容要符合文本內(nèi)容和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要求,來源于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nèi)容或難點內(nèi)容,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能為學生當前或后續(xù)的學習搭建平臺。

(二)選擇討論形式

從討論的形式來上看,分組討論法是大家常選的一種方式,分組討論的流程一般是先由小組討論;然后由各小組選出代表發(fā)言,大家針對各自不同的意?進行批駁,并不斷完善自己的發(fā)言;最后由授課教師做出點評。分組包括就近分組、求同分組和求異分組三種形式。就近分組是指同桌組成兩人小組或前后桌組成四人小組抑或一列為一個大組。求同分組是指把意見大體相同的同學分到一組進行討論。求異分組是指把意見不同的同學分到一組,讓小組成員內(nèi)部先進行激烈爭論,然后在大家彼此爭論的基礎上形成小組意見。具體選用何種分組方法,由教師根據(jù)討論主題的需要、討論的客觀條件來具體把握。

(三)引導討論過程

語文課堂討論互動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在進行討論時,任課教師不能置身事外,放手學生任意去討論。而要認真觀察,及時引導,全面監(jiān)控。教師引導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系著語文課堂討論的效果。

從討論過程來看,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要留心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對于積極發(fā)言的小組或個人及時給予鼓勵,對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要進行合理提醒。同時還要傾聽學生討論的內(nèi)容,當學生討論中出現(xiàn)“偏題”、“跑題”現(xiàn)象時,教師要及時加以引導。

四、積極評價

第8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一、評價的主導作用

小學生尤其是是低年級學生,特別重視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應當特別慎重。清代教育家顏昊先生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ㄙM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苛求學生,不如用心去發(fā)現(xiàn)其優(yōu)點,并以此鼓勵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滋味。一句贊語比任何苦口婆心的說教和任何暴風驟雨般的責備和批評都更有力量。不容置疑,課堂是孩子學習的主要陣地,教師在課堂中針對學生表現(xiàn)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贊揚孩子的核心是讓每一個學生擁有成功的體驗,形成強有力的內(nèi)部動力機制。以激勵孩子不斷地去爭取機會,參與活動,取得成功。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對同一類型的評價語言不是很滿意,于是我因人而異,對評價對象的不同需求,從學習效果、學習態(tài)度、學生信心等各方面進行評價。對優(yōu)秀學生,我多給予啟迪。因為這部分學生已經(jīng)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他們的評價,不能停留在所學課本知識的層次上,要選擇獨特視角,開闊學生視野,激發(fā)深入探究的欲望。對班上中等生,我誠摯地欣賞??突f:“使一個人發(fā)揮最佳的方法是贊美和鼓勵?!眱和绕涮焐矚g鼓勵和贊美。評價時,我用豐富、生動的語言讓這些孩子處于一種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這時,他們會努力向優(yōu)秀的學生靠攏。對于后進生,我熱切地激勵。這部分學生通常理解能力、記憶能力及主動學習意識等各方面存在問題,他們共同特點是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勵。因此我細心地從他們身上發(fā)現(xiàn)優(yōu)點,進行評價;發(fā)現(xiàn)閃光點,打消他們自卑心理,樹立自信。課堂上我關注每一個學生,把愛心、耐心、信心貫穿于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用溫情的評價語言,適時給一個嘗試成功的學生以鼓舞,使每個學生都體會到喜悅,產(chǎn)生樂于求知,積極向上的情感。

二、評價應建立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

教師應承認學生的獨立性,個體性,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人際關系。尤其對語文學科來說,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師不必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學生,應該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在閱讀《猴子撈月》這個故事的時候,教師問孩子們“猴子撈月亮的做法好不好?”當孩子們說不好時,教師高興地評價:“對,小猴子的這個辦法不好,遇到事情不動腦子,我們可不能像他們那樣?!焙⒆觽冞吢犨咟c頭,這時還有小手舉起,教師趕緊讓他站起來發(fā)言:“小猴子的辦法好,他很勇敢,敢自己動手去做?!甭犓f完,教師馬上帶頭鼓掌,并給予這樣的評價:“這位小朋友說得棒極了!小猴子敢于實踐,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在閱讀教學評價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尊、自信的個性品質(zhì),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

一堂課是否精彩?是否成功?不是看教師的素質(zhì)怎樣,而是看學生在這節(jié)課中發(fā)展了多少。學生在這堂語文課中語言積累了多少,朗讀水平有沒有提高,語言形式有沒有解讀與運用等等。課堂是因?qū)W生而精彩的,課堂也因?qū)W生發(fā)展而成功。所以我們要利用各種教學形式促進學生充分參與,積極互動,有效生成,深化拓展。

學生互評在課堂教學中運用非常頻繁,小學生也喜歡模仿老師去評價別人,而這種互評的方式有利于學生互相學習優(yōu)點,改正不足,也可以鍛煉自己的判斷,不斷地發(fā)展和完善自己。學生的評價語言要適當、合理、明確、有針對性,而不要過于系統(tǒng)。在這一點上,需要教師耐心的指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和評價水平,而不能急于求成,要求學生一步到位。

三、學生的自我評價在自我語言的激勵下互助學習

在學習《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時,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寫作的目的和小女孩美好的心愿,分工合作完成記錄。在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小組活動開展得特別順利,合作學習很快就完成了。我就請這個小組的組長向大家介紹經(jīng)驗,他說:“我們小組有的負責說,有的負責寫,還有的專門幫助查書,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任務。我們都覺得這樣的方法特別好?!绷硪粋€組員補充道“你看我們組的同學,現(xiàn)在都在欣賞我們共同努力的成果,我們很高興!可是其他小組的同學都自己顧自己,誰也不聽誰的,這樣根本就合作不好?!甭犃怂麄儗ψ约簩W習情況的評價,我及時給予了鼓勵,并號召其他組的同學向他們學習。

可以看出,學會自評有利于學生對自己形成一個正確的認識,這也是最難以培養(yǎng)的一種能力。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在教學中,學生在朗讀、講故事、做小老師和合作學習等過程中,教師要引導他們對自己的表現(xiàn)作出判斷,逐步由概括性評價向具體、客觀的評價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平時鼓勵學生多做自我反思,進行自我比較,找出自己的進步和不足。評價的目的不在于評優(yōu)評劣,而在于由此形成改進計劃,促進學生自身的提高。學生可以通過在自我評價中認識到自己在課堂表現(xiàn)中的不足之處;可以在評價中進行自我反思,認識得失;也可以在他人評價中認識到自身不足之處。然后結合自己的優(yōu)勢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

第9篇:賣火柴的小女孩教學反思范文

新課程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提出課程目標。然而,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過去的教育實踐中一直未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體驗教育觀被越來越多的教育者所接受,教育開始關注教育對象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缺失帶來的后果也日益引發(fā)教育者的探索。實際上情感體驗的教育價值至少有三個方面:知識獲得的動力基礎;德育有效性的前提;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

一、情感體驗是知識獲得的動力之源

情感體驗是動機系統(tǒng)的基本成分,是人們接受信息渠道的閘門,在缺乏必須的“豐富激情”的情況下,人的理智處于昏迷狀態(tài),不可能進行正常的工作,甚至會產(chǎn)生嚴重的心理障礙。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特殊的群體,其情感體驗健康與否,對其學業(yè)影響很大。積極的情感體驗能夠有效的強化記憶過程,提高無意識記的效果,增加有意識記的效果,能夠激發(fā)兒童對過去知識的再認和再現(xiàn),把對過去知識的追憶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活動,還能提高活動效率,使身心處于活動的最佳狀態(tài),從而推動學生有效地完成學習任務。因此,情感體驗是知識獲得的動力之源。

二、情感體驗是德育有效性的橋梁,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條件

一切道德教育,都需要在學生的參與中體驗,在體驗中實現(xiàn)道德知識的內(nèi)化,從而與個體的價值系統(tǒng)有機地結合起來,并指導個體的行為。要使德育的內(nèi)容與形式真正融入生活,情感體驗是基本的橋梁和紐帶,德育只有在個體的心理過程中產(chǎn)生共鳴,成為個體的價值判斷和自我引導的依賴時,它才是有效的。

重視人的發(fā)展,強調(diào)教育以學生人格發(fā)展與社會性發(fā)展為核心已是世界各國比較公認的原則。而健全的人格必須依托于豐富的情感體驗,情感體驗缺失的青少年大多不能準確而深刻地體驗自己和體會他人的情緒、情感,不能積極主動地理解他人,不能有效地與別人進行溝通與合作。甚至與同學、老師、父母、長輩發(fā)生沖突,很難發(fā)展起健全的人格。

少年兒童正處在長身體、長知識、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他們大多數(shù)時間是在學校中度過,而在學校的大多數(shù)時間都在上課和學習,因而各門學科的教學對少年兒童人格的形成必然產(chǎn)生深遠影響。而小學語文課程既是主課,又是基礎課,占的時間最長,學的內(nèi)容最多,而它本身就有很多的人文因素,對學生的人格形成影響最大。因此教師應自覺地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做到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和健康人格形成的有機結合。

三、課改中的語文教學應促進學生情感體驗

(一)營造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給孩子一個情感課堂。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該通過各種途徑,去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營造寬松的教學氣氛,令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個個心馳神往。讓學生自由地學、思、疑、問,只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敢說敢想,潛能得到最大發(fā)揮,從而樹立自信心,在自信心的驅(qū)動下就會不斷努力而獲得成功。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曾經(jīng)說過:“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就如同池塘之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成其為池塘;沒有情感,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可見,一位沒有情感的老師不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點熱情,少點冷漠;多點鼓勵,少點責備,讓孩子在愛的氛圍中成長。要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教育”功能,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你富有“激情”,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陪伴學生走過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對學生的智慧、思維、習慣、情感、態(tài)度等諸多方面產(chǎn)生積極作用,讓他們的人格得到健全的發(fā)展,向著陶行知先生所說的“真人”邁進。

(二)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1.用情去感知。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用真情去感知文中的亮點,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內(nèi)容中去,用情去體會、去理解、去學習,這樣就會迸射出情感之花。如教學《桂林山水》一文,要求學生用真情去讀,用情去感受神奇而美麗的山水,當學生的情融入山水之中,還可要求學生用真情寫出自己對桂林山水的美及向往,從而使學生真正感受到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再如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要求學生帶著真情去閱讀,當讀到小女孩悲慘死去的過程時若學生情到由衷,則會流下悲傷的眼淚。而《理想的風箏》的教學過程中,要達到被劉老師身殘志堅的精神感動得流出熱淚,使情在淚中現(xiàn)。

2.用心去體驗。在小學語文課中,有好多文章都具有較強的感召力,學了以后小學生的心靈容易被感化,這必須讓學生用心去體驗,在體驗中讓學生學習語文的目的真正落到實處。例如《窮人》這篇課文就有一種人情美,漁夫一家有五口人,生活是靠漁夫一人打魚維持生活,非常貧困和艱難。但漁夫的妻子桑娜在發(fā)現(xiàn)鄰居的寡婦死后留下兩個幼小的孩子時,經(jīng)過復雜的思想斗爭后終于把兩個孩子抱到了自己家。教師上課時就應該抓住這一種人間最珍貴的人情美去分析,啟迪孩子們的心靈,懂得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這樣就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3.用情去悟理。語文教學要化理為情,融理入情,學生情感的培養(yǎng)應基于對“義理”的理解,情理是一體的,教師在教學時要緊緊把握住語文學科的文理合一這一特點。如教學《桃花新木》一文時要抓住植樹和育人是同一道理,讓當今的“小皇帝”、“小公主”們知道過多的溺愛反而害了自己,應該盡量自食其力。再如教學《金色的魚鉤》一文時,在途中吃草根、樹皮的情景,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嘗一嘗草根、樹皮的味道怎么樣?在教學《豐碑》一文時,可以讓學生體驗一下,在嚴寒的風雪中,穿著破舊單薄的衣裳,挨凍的滋味。知道在人生的道路上并非全是掌聲和鮮花,同樣會有荊棘叢生的曲折道路,要敢于面對困難、勇于克服困難,才能走出困境。

4.用心實踐去豐富體驗。學習了課本知識就應該付諸行動,這是當今培養(yǎng)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最好辦法。如學習《養(yǎng)花》一文后,使學生從老舍養(yǎng)花的過程中體驗到不但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還能得到更多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