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微電子電路分析與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此次2012電子電路系列本科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制定經過了我校多級領導和專家學者的嚴謹指導,廣大教員的積極參與,可謂集思廣益,精心研討,最終提出了此初步方案,形成了以下特點:
(一)基礎理論為根本,思維培養(yǎng)為目標
電子電路系列課程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中電路與系統(tǒng)等多個學科方向的核心基礎課程,其最大的特點即為“基礎性”。但基礎并不意味著“一成不變”,當前,半導體集成工藝的發(fā)展迅猛,但已趨極限,各種新工藝、新器件亟待研究,各類新的思維方式亟需提倡。鑒于這樣一種背景,此次2012方案中,我們在參照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在09本科培養(yǎng)方案[3]和MIT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系[4]等多所國內外著名高校課程設置方案的基礎上,結合目前電子技術發(fā)展的新技術、新工藝,對09方案中原有“微電子導論”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更新,新增了“電子器件導論”這門限選課程,以使學生了解半導體及各種新型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技術參數(shù)、主要應用領域和發(fā)展趨勢,為將來從事科學裝備的研制、應用和管理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課程前四章引入了對半導體器件物理、PN結和晶體二極管、雙極型晶體管、MOS場效應管等內容的講解,這些知識模塊在原電路系列核心課程“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技術”、“數(shù)字電子技術”、“高頻電子線路”等課程中均有講解,但內容分散,部分內容多門課程重復講述。由于缺乏系統(tǒng)性,學生總無法很好地理解,建立正確的概念,現(xiàn)將這四章內容組成核心章節(jié)進行連續(xù)講解,不但可以形成系統(tǒng)概念,而且通過統(tǒng)一對比可以讓學生充分理解知識點,為后續(xù)電路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課程后四章從集成角度和MEMS(微電子機械系統(tǒng))、生物芯片、量子器件、納米電子器件等新型電子器件技術角度對課程進行了較深的拓展,具有很強的前沿性和啟發(fā)性。總之,課程從“分立元件”到“集成器件”,從半導體工藝到新型工藝,形成了一張完整的底層器件MAP圖,具有很好的系統(tǒng)性,從而可以更好的完善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的知識體系。
(二)著眼系統(tǒng)講技術,圍繞功能講原理
2012培養(yǎng)方案制定過程中,我們提出了“著眼系統(tǒng)講技術、圍繞功能講原理、注重創(chuàng)新強實踐”的總體指導思想,其中“著眼系統(tǒng)講技術”在“射頻電子線路”課程中得到了重要體現(xiàn)。該課程將結合典型的雷達系統(tǒng)或通信系統(tǒng),按系統(tǒng)模塊來組織教學,分章節(jié)講解各模塊中包含的技術,如:收發(fā)前端技術、頻率變換技術、頻率合成技術、高速AD/DA技術、數(shù)字調制解調技術、寬帶高功率放大器;與這些技術相對應的模塊或器件講解包括:射頻前端匹配電路、低噪放、混頻器、鎖相環(huán)、高速AD(DA)器件;與這些技術相對應的算法講解包括:數(shù)字變頻、數(shù)字濾波;與實際應用緊密相關的一些重要概念講解包括:如噪聲抑制、高穩(wěn)定度時鐘產生和分配、同步、頻率基準等。從內容安排不難看出,“射頻電子線路”課程經過這樣的改革,不僅融合了原高頻、微波、通信、信號等多方面的知識,有利于學生建立系統(tǒng)工程的概念,同時也可做到“學以致用”,知道這些知識模塊可以用在哪些實際系統(tǒng)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掌握課程知識。
(三)教學實踐相融合,能力培養(yǎng)為牽引
此次12方案制定過程中,特別突出了能力培養(yǎng)和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具體體現(xiàn)在:首先,對“電子線路基礎”和“數(shù)字邏輯設計”等核心課程的實驗進行單獨設課,由原來與理論課程捆綁分離成兩門課程,且實驗內容由先期的“基礎型”、“驗證型”轉變到“課程設計”、“綜合實驗”及大型設計與制作,以期加強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增設了“電子設計與制作”課程,鼓勵全校學有余力、對電子技術很感興趣的同學選修該門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和工程創(chuàng)新能力。此次實驗教學改革,我們在強調學生參與的同時,也摒棄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僅僅充當“管理員”的陳舊印象,加大了教師在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指導作用,具體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電子器件與應用電路”選修課程的增設上。該課程結合現(xiàn)代傳感器、功率輸出、強電輸出等器件,分專題重點講解多種實用性非常強的電子電路和接口電路的工作原理與具體電路,內容涉及信號處理、通信和電子等多學科,與電子科學與技術學科科研背景和實際裝備研制結合非常緊密,為學生架構了理論學習與實際工程實踐的有力橋梁,突顯了教師在實驗教學中的指導地位。
二、方案實施建議
此次2012方案的改革思路好,力度大,但如果不能有效實施,無非是“紙上談兵”而已。下面提出以下幾點實施建議:
(一)積極合理安排課程,確保系列課程的體系性
此次2012電子電路系列培養(yǎng)方案最大特點是體系性相當強,體現(xiàn)在理論由基礎到核心,實驗由基本到綜合,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因而課程安排方面不能有一絲疏漏,而且部分課程的并行性被加強,如大一選修“電子器件導論”課程后,“電子線路基礎”和“數(shù)字邏輯電路”課程可在大二同一學期進行開設,這不但可使同學們盡早掌握基礎知識體系,而且兩門課程同時學習,對比增強,有助于對課程內容的深入理解,因而在課程編排時可充分考慮課程的總體體系性,并行實施。
(二)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分離,確保實踐課程的獨立
有效2012電子電路系列培養(yǎng)方案中部分核心基礎課程的實驗教學由09方案的嵌入理論課程中實施變?yōu)閱为氃O課,不但實驗課時大幅增加,相對集中,而且實驗的綜合性大大增強,實驗內容設置取材于平時的科研任務和歷屆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試題,實驗平臺也由MSI芯片集成向EDA、單片機、嵌入式系統(tǒng)等前沿專業(yè)設計平臺過渡,這就要求實踐教學管理嚴謹有序,保障有力,能切實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設計資源和強大的設計工具,真正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有利條件。
(三)大膽改革課程評價機制,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在09方案中,系列課程中各主干課程的考核仍以理論考試為主,部分課程雖加強了實驗考核的比例,并規(guī)定實驗課程不合格整門考試即不合格[5],但在具體操作時基本流于形式。12方案中,我們擬對各門課程的考核進行更為深入的改革,加大研討和平時表現(xiàn)的分值比,尤其對獨立設課的實驗課程,我們將按照“項目式管理”的方式,依據(jù)項目選題、方案制定、項目實施、項目驗收和項目總結等環(huán)節(jié)依次計分,強調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以切實培養(yǎng)學生嚴謹踏實的科研作風和高超扎實的科研技能。
三、結束語
關鍵詞:集成電路EDA 課程改革 教學內容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0-0029-01
1 引言
高職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獲得從事某個職業(yè)所需的實際技能和知識,具備進入崗位所需的能力與資格,并且應當具備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熟練的職業(yè)技能,走上職業(yè)崗位之后能夠勝任崗位,并有后續(xù)發(fā)展能力。然而,鑒于多方面因素,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不斷下降,高職學生職業(yè)能力的欠缺直接影響了就業(yè)。因此,高職院校必須進行課程改革,構建符合高職教育規(guī)律、適應高職課程的教學模式。下面,筆者就簡單談談我院集成電路EDA課程改革的情況。
2 課程定位
集成電路EDA技術是集成電路及電子系統(tǒng)設計的綜合技術,是現(xiàn)代科技創(chuàng)新和IC產業(yè)發(fā)展的關鍵技術。該課程作為高等職業(yè)院校微電子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主干專業(yè)課程,緊扣專業(yè)理論和生產實踐需求,具有較強的崗位實踐操作技能,是電子類專業(yè)畢業(yè)生必須具備的專業(yè)技能之一;而且該課程能貫穿整個專業(yè)教學環(huán)節(jié),掌握本課程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其他專業(yè)課程。
3 課程設計理念
按照“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開發(fā)體系進行課改,重視職業(yè)技能的訓練,充分體現(xiàn)以應用型技術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形成以行業(yè)需求為導向,以職業(yè)實踐為主線,“教、學、做一體化”的專業(yè)課程體系;構建工學結合的高職課程開發(fā)模式,落實“強化實踐、重在應用”,著重 “職業(yè)能力” 培養(yǎng)的指導思想。通過典型的實踐項目課題,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形成實踐教學和工作過程一體化、課堂與生產線一體化、實踐教學與培養(yǎng)崗位能力一體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中,加強課程知識點的連接,充分體現(xiàn)EDA技術在電子電路實際設計中的應用,使課程教學真正體現(xiàn)實踐性、應用性。
4 改革目標
目前,集成電路EDA設計工具主要市場份額為美國的Cadence、Synopsys和Mentor等少數(shù)企業(yè)所壟斷。我院該課程采用的是Tanner Pro 軟件,在教學過程中,以職業(yè)實踐為主線,通過課程改革,逐步實現(xiàn)“教、學、做一體化”的專業(yè)課程體系。通過對實用電路的設計,激發(fā)學生學習先進的電子電路設計技術的興趣,使學生掌握集成電路設計和布局圖設計的基本方法,了解IC組件庫的電路模型、符號模型的設計方法;能熟練創(chuàng)建電路文件、版圖文件,生成網表文件,進行電路仿真模擬,并熟悉電路與版圖對比方法;養(yǎng)成按規(guī)范進行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并按照企業(yè)規(guī)范設計版圖的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了學生使用現(xiàn)代先進設計工具的能力和團隊溝通能力,為以后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
5 教學內容
隨著IC 技術的發(fā)展,對集成電路EDA課程教學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次為適應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我們走訪企業(yè)、征求用人單位意見,特別聘請企業(yè)專家進行技術指導,結合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和就業(yè)崗位群,我們對EDA課程的教學進行了修訂,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充實。
為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將EDA技術理論和實訓課單獨開設,促進了對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和分析、設計能力的培養(yǎng)。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我們加重了設計性實驗、綜合實驗的分量,加強各種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通過理論課程的學習和實訓課程的實踐,基本掌握EDA技術,再通過相應的課程設計將理論用于實踐,將理論與設計融為一體,使學生在畢業(yè)設計中,既能提高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設計的能力,又能在這一過程中體會到理論設計與實際實現(xiàn)中的距離,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6 課程改革中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課改的重點:“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式課程開發(fā)
難點:項目式教學內容的確定,教材、教學設備的準備,學生對實際生產環(huán)境和生產過程的體驗和學習,工程實際應用的系統(tǒng)設計。
解決方法:(1)采用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以“必須”“夠用”的原則組織教學內容,將教學與EDA工程技術有機結合,設計由淺入深的實驗項目,以實現(xiàn)良好的教學效果。(2)根據(jù)課程實踐性強的特點,加強實驗室建設,提倡學生進行自主教學活動。(3)多方面綜合考慮,全面優(yōu)化教學效果。(4)加強校企合作,提高授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工程實踐能力,讓學生進入企業(yè)進行生產實習,將教學、實驗和科研緊密結合。
7 教學方法與手段
EDA技術涉及面廣、實踐性強,對教師和學生的要求較高。在EDA技術教學方法上,我們改變了過去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講授為主、以傳授知識為基本目的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采用教師講授與學生實踐相結合,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工程問題相結合的靈活的教學方式,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實踐時間,鼓勵學生勤于思考,把握問題實質,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把“教、學、做”一體化,體現(xiàn)到實處。
講課時突出重點、難點,注重知識點重組。教學中引入大量的EDA實際例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實踐表明,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多元化教學方法包括:(1)交互討論教學法;(2)目標驅動教學法;(3)開放式自主實踐;(4)課外興趣小組;(5) 鼓勵學生參與大學生創(chuàng)新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多實踐,多動腦、勤思考,才能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8 結語
通過課程改革,改變了常規(guī)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再結合多種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動性,并且重視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能力,使學生深切感受到學有所用,大大提高了集成電路EDA課程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第三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項目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15-0040-02
一、教材建設的背景及目標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是電類各專業(yè)極其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和技術基礎課,隨著市場經濟對高等學校人才素質的要求,它也成為部分非電類專業(yè)的必修課。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有兩個任務:一是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電子技術方面的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二是培養(yǎng)學生兩方面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今后進一步學習、研究、應用電子技術打下基礎。
中北大學(以下簡稱“我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2007年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2013年該課程中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申請為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項目,同時,數(shù)字電子技術申請為山西省精品課程資源共享課。按照教育部頒布的高等學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多年來,教學內容不斷更新,采用的基本原則是:保證基礎、加強集成、聯(lián)系實際、體現(xiàn)先進、便于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內容相比,主要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都有很大的更新,教師教學經驗的積累,迫切希望對教材進行改革和建設。教材建設目標:以現(xiàn)代教育思想為指導,借鑒國內外高校編寫教材的精華,結合實際,吸收更新的科技與教學成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果,以及本校教學改革的經驗,借助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打造一套系列化、立體化的教材。為學生提供一套系列化的教材、一個立體化的自主學習空間,使以往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或者學習方式向多方式、多途徑發(fā)展。目前,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1]
二、教材體系與結構
本教材的特點是系列化、立體化。教材結構如表1所示,它是教學實踐改革的產物,也是教學實踐改革的載體。
表1 教材結構
紙質教材 電子教案或者課件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模擬電子技術電子教案與課件
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 數(shù)字電子技術電子教案與課件
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學習指導及習題詳解 電子教案
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學習指導及習題詳解 電子教案
電子技術實驗與課程設計 教學課件、實踐課件與EDA軟件
1.系列化
如表1所示,本教材共有5本紙質教材,自成體系。基本上包含了本課程的所有教學環(huán)節(jié)、實踐環(huán)節(jié)和教學內容,與模塊化、層次化的教學體系相配套,其中:
(1)本教材的第一層次分為兩個主模塊編寫:《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和《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編寫時,在保證傳統(tǒng)內容的基礎上,做了如下改進:1)教材內容以集成電路為主,適當保留作為電子電路基礎的分立元件電路內容。模擬電子技術的重點放在討論各種基本放大電路及分析方法、放大電路中的反饋、模擬集成電路及其應用;數(shù)字電子技術的重點放在討論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及設計方法、脈沖信號的產生與整形、大規(guī)模集成電路的分析應用、ADC和DAC的分析及應用、VHDL語言及其應用;2)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與所學專業(yè)相結合,引入了工程方面的內容,如信號檢測中的儀表放大器、精密整流電路、以及采樣保持電路等;3)增加了MEMS等新器件和微電子等新技術的教學內容,適當引入新概念、新技術,新器件,做到了經典與現(xiàn)代融合,與實驗融合,與工程應用融合,與EDA仿真融合,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分析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大學生創(chuàng)新和卓越工程師培養(yǎng)計劃的實施;4)為解決學生學習電子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技術基礎入門難的問題,在教學內容安排上,先介紹章節(jié)內容、要討論的主要問題以及要達到的目的,然后進行正文敘述、對本章內容進行小結、最后對應章節(jié)內容列出自測題和習題。在內容編寫上,做到知識點與例題有機結合,自測題、習題便于學生通過練習鞏固本章所學知識。內容安排上,達到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前后呼應的目的。
這些方面的改進,既體現(xiàn)了基礎,又反映了電子技術的最新發(fā)展成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學習指導及習題詳解》和《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學習指導及習題詳解》是對應兩本主教材配套的輔導書,為更適合學生參考學習,做到了以下兩點:1)對《模擬電子基礎》和《數(shù)字電子基礎》兩本主教材中的全部自測題、習題給出了詳盡的全解。對學生來說,一冊在手,即可全面了解本課程知識結構,課程內容重點、難點和考點,通過詳細的習題分析和解答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直接起到檢查學習效果的作用;2)在選材上,力求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典型例題和考研試題解析”部分圍繞主要知識點、重點、難點來選材而非面面俱到,既與主教材有機結合,又對主要知識點進行了更加深入透徹的剖析。“自測題及解答、習題及解答”部分提供了大量豐富的題型及精解。“本科生和研究生試題及答案”部分給出了詳盡的參考答案,并在研究生試題保持原有風貌的前提下,在答案中也采用原題邏輯符號,既滿足了本科生復習和備考需求,又為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提供了一個復習平臺。
(3)《電子技術實驗與課程設計》是實驗指導教材、課程設計參考書兼各類電子設計競賽參考書。1)在實驗方面,引入仿真實驗內容。通過計算機仿真實驗,增強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以及電路分析、設計和測試能力。[2]模擬電子技術虛擬實驗用Multisim軟件實現(xiàn),數(shù)字電子技術虛擬實驗用QuarterⅡ軟件實現(xiàn)。硬件實驗保持傳統(tǒng)實驗的精華,分成驗證性、提高性、設計性和綜合性四個層次,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硬件電路中問題的能力;軟件實驗采用軟件測試仿真,提高學生編程、軟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進行研究開發(fā)性實驗打下良好的基礎。2)課程設計的 內容涵蓋了模擬電子系統(tǒng)設計、數(shù)字電子系統(tǒng)設計和綜合電子系統(tǒng)設計,做到了常規(guī)電路設計與EDA技術相結合的設計方法。設計題目新穎,具有實用性。題目給出了設計思路、原理框圖,有必做和選做內容。實現(xiàn)了課程設計與設計性實驗有機結合,既滿足了課程設計的需要,又為學生進行課外科技活動及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奠定了基礎。歷年來,我校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中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這本教材功不可沒。
2.立體化
對現(xiàn)代教學來說,過去那種“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教學模式早已不適用。我校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作為國家級精品課程、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和山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在教學中有多樣性的特色,體現(xiàn)在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和教學內容的多樣性。每本教材都制作了與之相配套的電子課件、網絡電子教案、多媒體資源庫等,并引入了現(xiàn)代化的網絡教學。
多媒體教材除具有直觀形象、信息量大、網絡教學便捷的特點外,更因為其趣味性濃、個性色彩強、互動效果好而吸引學生。因此,筆者充分利用多種媒體,建設網絡課堂,在已經完成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shù)字電子技術基礎”、“電子技術實驗”等課程的網絡電子教案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改革經驗和實踐教學經驗,不斷完善和更新,建立了多媒體資源庫,內容涵蓋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全程教學錄像、案例庫、學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科知識檢索、例題分析、試題庫、在線自測、考試系統(tǒng)、學習軟件、虛擬仿真、學生作品、專家講座等。
為了配合課堂教學,解決內容多、難度大、學時少的矛盾,筆者制作了一套網上學習輔導系統(tǒng)——電子技術學習系統(tǒng)。在該系統(tǒng)內,創(chuàng)建師生互動平臺,便于師生交流。
通過網絡教學,創(chuàng)建師生互動平臺,教師隨時可以答疑解惑,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和自主學習,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電子技術的熱情,培養(yǎng)學生在電子技術方面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通過網絡教學,實現(xiàn)優(yōu)質資源共享,緩解了教學資源不足的矛盾;通過網絡教學,便于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有利于中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通過網絡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管理效能。
三、電子課件的組織形式
由于與紙質教材配套的課件是教學型課件,要求課件文字簡練、條理清晰、提綱挈領、能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地位。[2]所以,為了設計出高質量的電子技術基礎多媒體課件,筆者做了如下努力:
第一,充分了解本課件在教學中適用的內容。設計者要熟悉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掌握知識結構,掌握各部分內容之間的內在關系及每個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規(guī)律。只有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了充分理解,才能設計出恰當?shù)亩嗝襟w課件。[3]為此,由教研室一位教師制作,其他教師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和教學風格進行多次修改,才得以在教學中展示應用。
第二,文字簡捷,采用文本分時顯示。如果在屏幕上出現(xiàn)大段的文字反而會降低講課效果,為此,制作過程中,多媒體課件上只出現(xiàn)標題、概念、定理、公式、知識點的結論等內容,采用文本分時顯示方式逐次顯示,用鼠標單擊對應參數(shù)或鍵盤控制響應的解釋部分。[4]
第三,圖形分解演示。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以分析設計電路圖為主,因而電路圖多、波形圖多。在課件制作中,對于基本電路和重要電路,筆者都對電路進行了拆分。對于最基本的簡單電路,一個一個元件加入,介紹各個元件的作用;對于新的重要電路,總是從已經熟知的簡單電路入手,采取“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刪除或者添加一個個元件,改動一條條線,直到得到目標電路。
第四,在電子課件中添加仿真軟件。“模擬電子技術”和“數(shù)字電子技術”兩門課程中分別選用Multisim和QuarterⅡ仿真軟件,對課程中的實例進行動態(tài)演示。只要參數(shù)設置適當,就可以得到幾乎與硬件電路實驗相同的結果,具有相當高的可信度。[5]為此,事先在軟件上編制調試好電路分析程序存入課件中。在需要演示時,點擊“仿真演示”鍵,即可鏈接進已調試好的相應軟件中,進而進行仿真演示。
例如在講RC橋式振蕩電路時,點擊“演示”鍵,就進入了用軟件編制好的對應電路,點擊“運行”鍵,即可看到起振、穩(wěn)幅的過程和波形。這種動態(tài)的模擬電路變化過程和仿真效果,使學生對電路的正常工作條件及變化過程有很清晰的理解,是任何動畫都不能比擬的。
四、教材的應用效果
該教材的紙質教材和電子課件已使用多年。電子課件在使用過程中,還在不斷地制作、改進。由于使用多媒體課件的種種優(yōu)勢,教師對課件制作積極性都很高。大家常常一邊討論、提意見和建議,一邊修改,使課件內容越來越完善,也越來越精美。課程組所有教師均采用多媒體上課,電子課件利用率100%。
紙質教材使用多年,受到了教師與學生的一直好評:第一,該教材在編寫過程中緊緊圍繞課程體系,各層次、各模塊都有配套教材與之對應,使用方便。第二,電子課件在制作過程中,講授內容、順序、思路等都與紙質教材保持一致。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只需要在老師講授的重點、難點內容上做標記即可,而不會在課堂專業(yè)提供論文寫作和寫作論文的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上因為記筆記影響專心聽講。第三,由于課件由一位教師為主制作,其他教師根據(jù)個人授課習慣和經驗進行修改、創(chuàng)作,之后才應用于教學,所以教研室教師人手一個課件,卻又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課件為教師提供一個廣闊的創(chuàng)作空間,減輕了教師的勞動強度,提高了教學效率,卻沒有限制老師,更沒有抹殺老師的講課特色,這正是筆者追求的課件存在的意義。第四,教材中,加強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與實踐,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的器件與技術反應到教材和教學當中,開闊了學生眼界,提高學生對電子設計的興趣和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素質。
這5本紙質教材均已由電子工業(yè)出版社和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其中,2005年出版的“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電子技術實驗與課程設計》(第三版),該書已被全國50多個高校使用,年出版量上萬冊。《模擬電子技術基礎》 被評為“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數(shù)字電子技術》被評為“十二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兩本教材均已多次印刷,均有1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使用,一致認為該教材是聯(lián)系實際、體現(xiàn)先進、指導創(chuàng)新、便于教學的優(yōu)秀教材。
五、結束語
立體化教材的建設對課程教學改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校電子技術基礎立體化教材的建設,雖然已取得較好的成績,但還有許多不足和不完善之處正在不斷改進,期待達到更滿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范愛平,周常森.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系列立體化教材建設[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3,25(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