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病人康復訓練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病人康復訓練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病人康復訓練

第1篇: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關鍵詞】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康復訓練;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R156.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0051-01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是一種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發(fā)病高峰在30-50歲,多見于中年女性,男女之比為1:3,據(jù)統(tǒng)計我國患病率為0.32-0.6%。該病主要表現(xiàn)為慢性、對稱性、進行性多關節(jié)炎。關節(jié)滑膜的慢性炎癥、增生,形成血管翳,侵犯關節(jié)軟骨,軟骨下骨,韌帶和肌腱等,造成關節(jié)軟骨、骨和關節(jié)囊破壞,最終導致關節(jié)畸形和功能喪失。另外可伴有發(fā)熱,貧血,皮下結節(jié)及淋巴結腫大等關節(jié)外表現(xiàn),血清中可出現(xiàn)多種自身抗體,生命存活期往往縮短,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臨床治療分為外科手術和內科藥物治療。如何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康復訓練,幫助患者擺脫痛苦、恢復自信、達到生活自理,重返社會,是擺在護理人員面前的重要問題,自2005年至今收治類風濕病患者約500人次,通過對患者在住院期間進行分期康復訓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護理體會匯報如下:

1 急性期

1.1 急性期關節(jié)疼痛劇烈,應臥床休息,夜間睡眠要充足,臥床時要保證正確的,前臂保持旋后衛(wèi),髖關節(jié),膝關節(jié)盡量保持伸展為,踝關節(jié)保持零度位置,避免被褥壓迫。

1.2 保持關節(jié)功能位,避免負重、盡量制動。可使用護膝、彈力繃帶等固定和保護關節(jié),也可使用夾板來固定,但時間不要過長。滑膜炎早期階段的界定很重要,在這個階段讓患者知道如何正確使用關節(jié),以避免加重關節(jié)的破壞性。盡可能避免在承重和非承重關節(jié)施加過度的力量。因為抓起小物件時更需要力量,所以患有活動性滑膜炎的患者更適合使用具有較大周徑的工具,并盡量使用雙手。另一個基本的注意事項是盡可避免重復動作,因為那樣可以加重重力對關節(jié)的影響。

1.3 通過治療,關節(jié)疼痛減輕。恰當?shù)倪\動可以增強患者完成日?;顒拥哪芰?,減少疲勞的程度,改善對病情嚴重性的總體評估和心理狀態(tài),并且可以增加疼痛耐受性。可以做適當?shù)倪\動,以床上運動為主[如伸、屈],這些運動對于維持和改善關節(jié)肌肉的功能、防止關節(jié)畸形,具有重要的作用,每天堅持,以不引起全身癥狀為準。

1.4 進行局部按摩,對病變關節(jié)周圍組織進行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縮,提高肌力和耐力,減輕疼痛。

1.5 要關心體貼患者,時期增強自信心,詳細介紹關節(jié)紅腫熱痛嚴重時制動和癥狀減輕早期適當功能鍛煉的時間、方法、注意事項以及重要意義,鼓勵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 亞急性期

2.1每天常規(guī)的風濕治療儀進行理療后,自關節(jié)遠處向近處進行輕手法按摩、擠壓、推拿、再滑動病變關節(jié),最后做病變關節(jié)的被動和主動運動。

2.2急性期由于患者處于制動狀態(tài),亞急性期患者疼痛較急性期減輕,應及早進行床上運動,如長期患者保持制動,則很容易引起關節(jié)攣縮、肌肉、骨骼的萎縮和骨質疏松,所以要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做好治療與鍛煉相結合,使患者知道適當?shù)剡M行關節(jié)肌肉的主動和被動運動,是維護關節(jié)正常活動和基本措施。

3 慢性期[病情穩(wěn)定期]:

3.1 關節(jié)活動度的鍛煉:若受累關節(jié)無法充分運動時,要適當?shù)慕o予輔助運動和被動運動,也可作牽引,以增加關節(jié)的活動范圍。

3.2 保持和增加肌力訓練:可利用橡皮條、彈簧、沙袋等進行鍛煉;訓練前最好先進行溫熱療法,阻力要逐漸加大,次數(shù)不宜過多。

3.3 步行訓練:前期不可負重步行,再步行的基本動作能夠完成時,要注意糾正不良步態(tài)。

3.4 日常生活鍛煉:包括移動動作,飲食、更衣、整容、個人衛(wèi)生等各種基本動作和技巧,在臥床或睡眠時應使病變關節(jié)保持功能位,避免屈曲位,協(xié)助患者自病變關節(jié)遠處向近端按摩,然后向伸展方向牽伸關節(jié),最后進行關節(jié)的被動和曲伸運動以使關節(jié)達到最大活動范圍。另外要給患者以充分完成動作的時間,并努力創(chuàng)造鍛煉機會,要多指導少輔助,使患者盡量獨立完成,且提高熟練和技巧。

3.5 職業(yè)技能訓練:根據(jù)患者的技能、專長、具體功能情況,就其可能性等,制定切實可行的訓練計劃。

3.6 加強關節(jié)的保護:教育患者在變換時注意最佳身體獨立性關節(jié)保護,安全和省力,計劃和施行動作時應將關節(jié)的過久和過度使用減少到最小,同時應注意省力?;顒又斜M可能使用大且有力的關節(jié),減少小關節(jié)的磨損,避免長時間保持一種姿態(tài)或動作,注意正確姿位,但時間不宜過長。減少體力消耗,避免疲勞。

3.7 心理護理:該病是一種慢性疾病,并且可以涉及到全身多個器官,系統(tǒng),治療比較困難,常常遷延不愈。不但在生理上而且在心理上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心理因素可通過N-內分泌系統(tǒng)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統(tǒng)導致其功能紊亂,引起風濕性疾病,也可以通過認知,行為情緒影響疾病的癥狀變化,疾病的轉歸,影響治療和愈后。因此要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況作出細致的分析、正確對待,與患者親切交流,溝通護患感情,告知患者堅持治療和功能鍛煉,完全可以控制病情的發(fā)展,這樣可以緩解患者的壓力,增強其心理抵抗力,使患者感覺到自己也可以積極控制疾病,并參與到治療中。幫助患者恢復自信心,反復強調堅持康復鍛煉的重要性,使患者增強信心,戰(zhàn)勝疾病。

體會:主動和耐力、運動康復訓練可以疏通經絡、行氣止痛、消炎消腫,保持關節(jié)功能位和適當活動度,防止關節(jié)畸形,保持關節(jié)正常的活動范圍??祻陀柧氝€防止了廢用性萎縮,可增強肌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實施康復訓練,能縮短康復時間,提高康復度。護理人員給以具體指導,由家屬配合,以利出院后繼續(xù)堅持治療訓練。

第2篇: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摘 要 目的:運用非語言交流形式的訓練,與喉癌術后暫時性失語病人進行交流和溝通。方法:喉癌患者30例分成兩組,對其中一組應用自制圖片、自編手語、寫字板及發(fā)音訓練等手段進行圍手術期的指導。結果:經臨床觀察統(tǒng)計,兩組在提高溝通滿意度上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結論:非語言交流形式訓練在喉癌病人手術康復中有顯著意義,可提高暫時性失語病人的生活質量,擴展護士的知識內涵。

關鍵詞 交流 喉癌 暫時性失語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220

為了增強病人術后適應能力,探討喉癌術后病人適合的非語言交流形式和溝通技巧,對30例喉癌病人進行非語言交流指導和訓練,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介紹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喉癌患者30例,前15例為對照組,后15例為訓練組。訓練組男12例,女3例;年齡47~70歲,平均59.6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5例,初中以下7例,文盲3例;施行半喉切除術,均康復出院。對照組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齡58.3歲;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例,初中以下10例,文盲1例;按常規(guī)護理。兩組病人年齡、性別比例,文化程度等條件相匹配。

心理護理:多和病人及家屬溝通,介紹成功的病例,建立互相信任、開放的良好護患關系,這是有效訓練的根本保證。與病人進行有目的與特定專業(yè)內容的交談、傾聽他的敘述,表示同情、關心,使病人產生親切、安全感,同時了解他的情感所需。

圖片介紹:提供自制的圖文并茂的圖片,簡便實用、內容豐富,包括生活、治療、飲食等方面,分類排放,易于查找,即使文化程度較低的病人也能看懂、表達他的所需,而且半喉切除術后病人均留置氣管套管,不能發(fā)音、點頭,術后6小時內因取平臥位而不便寫字,通過提供圖片,他們可以用眼神溝通、用手勢表示自己的需求。

自編手語:針對吃癌病人術后常出現(xiàn)的護理,護理對于較年輕、接受能力強的病人,教會用簡單的手勢及啞語對話。如“氣管有痰”-用手指向氣管套管;“切口疼痛-雙眉緊鎖”;“表示同意”-豎起大拇指;“不愿意”-伸出食示;“感到饑餓”-撫摸上腹部;“需上廁所”-示指彎向拇指,與其他三個手指形成“WC”的形狀。對于病情危重、體重虛弱的病人,我們只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其只需點頭、搖頭或睜眼、閉眼,我們就能領會他的意圖[1]。

寫字板的應用:適用于具備一定文化程度、術后病情相對穩(wěn)定而又善于表達的病人,他們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及要求直接寫在寫字板上,讓我們一目了然,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該方法能表達較復雜的信息內容,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比擬的。

發(fā)音功能的訓練:半喉切除術后常留置氣管套管,病人對暫時性失語顧慮較大,我們在術前就先用成功病例現(xiàn)身說法,即讓病人對術后的自我形象及溝通方式有所了解。術后7~10天鼓勵病人堵管說話。以食管代替正常語音,讓患者深吸氣,按住氣管造瘺口,此時咽肌收縮,隨后氣體擠向喉腔,呈噯氣的方式擠送氣體,使咽喉皺襞震動而發(fā)出咽食管音,然后經咽腔、口腔、舌齒、唇、鼻腔等參與呈現(xiàn)語音聲[2]。發(fā)“咿”或“啊”的音,或數(shù)“1”、“2”音,使之逐步適應發(fā)音模式和語言功能的變化。拔除氣管套管后由于存在氣管瘺口,氣道漏氣,而且受手術操作的影響,發(fā)音仍受障礙,應鼓勵病人克服困難,樹立信心和勇氣,放松頸部,頭略前傾,使氣管內的氣流順利送入下咽腔,應先易后難,先發(fā)單字,再練雙音與語句,本組病人均順利掌握發(fā)音技巧。

結 果

15例參與適應行為訓練的病人應用溝通方式的情況,見表1、2。

討 論

通過表1所示,對照組與訓練組比較,在用體態(tài)語言、手語、暗語、圖片等方式上有顯著差異,而在文字的使用上無顯著差異。文字方式只要求病人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便可使用,因此有無訓練并不影響該方法的使用。而日常生活中極少單純使用體態(tài)語言、手語來溝通,如未經訓練,一般無法應用,但經過非語言交流方式的訓練,病人一旦掌握,就能更簡單快捷地表達自己的意愿,滿足需求,并增強自信心,縮短病人與醫(yī)護人員、親人之間的距離。

通過表2所示,經統(tǒng)計學分析P<0.05,說明兩組在溝通滿意度上差異顯著,通過訓練,對于提高喉癌病人手術后的溝通能力有顯著意義。同時應該看到訓練組中感覺非常滿意僅1例,甚至有1例在溝通方面還是感覺不滿意,這是由于護理人員的經驗不足,同時也受病人的諸多因素影響。

非語言交流訓練中應注意的問題:因人、因病情而異,在訓練中應有所側重,如果病人接受能力較強,病情較輕,就可增加手語、體態(tài)語言等方面訓練。

參考文獻

1 曹佩珍.適應行為訓練在喉癌病人手術后康復中的運用研究.中國基層醫(yī)藥,2003,10(6):488.

2 王萍.喉癌喉切除后發(fā)聲和吞咽功能訓練及康復護理體會.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19(10):787.

表1 各種溝通方式的應用情況[例(%)]

第3篇: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摘要】目的觀察言語康復訓練方法對腦卒中致語言障礙的療效。方法對72例腦卒中致語言障礙病人進行系統(tǒng)訓練,在治療前后運用改良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BDAE)評估其語言功能,評估標準提高2度者定為明顯好轉,評估標準提高1度者為好轉,并進行比較。結果運動性失語的Ⅱ度以上病人經過3~4周訓練后,明顯好轉31例,好轉7例;感覺性失語的23例病人經6周訓練后明顯好轉17例,好轉6例,總有效率均達到100%。但完全性失語的病人,康復治療效果較差,其中仍有4例經康復訓練后并無明顯改善。結論開展語言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語言功能的恢復有積極療效。

【關鍵詞】腦卒中;失語;康復訓練

腦卒中致殘病人出現(xiàn)失語癥的比率高達20%~30%[1]。失語癥病人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聽理解障礙、口語表達障礙、閱讀、計算、寫字能力下降。因此,嚴重影響與他人的交流。自2004年以來,筆者對經頭顱CT、核磁掃描證實為腦卒中后致言語障礙的病人,進行了語言訓練,病人語言功能康復明顯?,F(xiàn)將訓練方法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組住院病人72例,男50例,女22例。年齡最大82歲,最小41歲,平均68歲。其中腦出血26例,腦梗死46例,均經CT或MRI確診。病前均智力正常,言語流利,閱讀、書寫能力正常。按失語癥分類診斷為運動性失語38例,感覺性失語23例,完全性失語11例。失語程度采用改良波士頓診斷性失語癥檢查法(BDAE)檢查。言語障礙的評估標準:0度,不能用言語進行實際的思想交流或言語不能使人理解;Ⅰ度,能說極少量詞匯及短語;Ⅱ度,能說單詞或短句,對日常用語可理解,表達中存在語法上錯誤;Ⅲ度,對日常熟悉的事物或經歷能較快地領悟或表達,對不熟悉的事物或經歷則表達困難;Ⅳ度,多數(shù)情況下無言語障礙,但有時有理解障礙,言語欠流暢;Ⅴ度,言語障礙極輕,不易被他人察覺,僅病人自己有所體會[2]。根據(jù)評估標準,其中0度的有11例,Ⅰ度的有28例,Ⅱ度的有21例,Ⅲ度的有12例。筆者把經康復護理后評估標準提高2度者定為明顯好轉(如由Ⅰ度提高到Ⅲ度),評估標準提高Ⅰ度者為好轉。

1.2方法

1.2.1運動性失語的康復訓練運動性失語以語音訓練為主。先做好心理行為干預,運動性失語病人最初多表現(xiàn)為抑郁、煩躁、易怒等,此時護士應給予耐心開導,并與家屬一起制定訓練計劃。(1)發(fā)音訓練:先要進行舌肌、面肌、軟腭和聲帶運動的訓練,以使語言肌肉的功能得以恢復。(2)詞、句單音訓練:發(fā)音訓練1周后逐步訓練病人說出單詞-詞組-短句。從簡單的單詞開始,逐漸加大難度。0~Ⅰ度病人以單詞訓練為主,Ⅱ~Ⅲ度的病人以詞組、短句為主。(3)閱讀訓練:將適合病人發(fā)音的生活用語錄制成磁帶,讓病人跟讀,反復進行語言刺激。

1.2.2感覺性失語的康復訓練感覺性失語以提高理解能力訓練為主。(1)聽覺訓練:護士與病人采取一對一的形式,通過病人以往所熟悉的聲音,如平常最喜歡的音樂等,刺激病人的聽覺,強化應答能力,刺激思維,增加語言的理解力。(2)手勢訓練:通過病人較熟悉的手勢激發(fā)其理解能力。如梳頭,護士做梳頭動作,讓病人模仿、重復。(3)實物刺激:讓病人說出所看到的實物的名字,護士可適當提醒,反復練習。(4)圖片刺激:護士用圖片邊讀邊示意,并提出一些簡單的問題,讓病人思考后回答,以鍛煉病人對問題的理解能力。

1.2.3完全性失語的康復訓練完全性失語康復訓練時不應該過于著急,一般選用適當?shù)碾y度,使病人基本能完成為宜。因部分病人的情緒常不穩(wěn)定,連續(xù)生硬的語言可使病人失去信心而不能配合治療??烧埐∪吮M可能多地進行自我介紹,家庭成員介紹和自己的病史述說等,訓練病人的表達能力,同時指導病人家屬配合訓練,可以互相促進效果??祻陀柧殤蛉硕?,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2結果

本組病人采用BDAE檢查法評價效果。在總共38例運動性失語的病人中,Ⅱ度以上病人或經過3~4周時間訓練,掌握一般的詞組、短句即能接受跟讀或閱讀短文的訓練。有31例由Ⅰ度恢復到Ⅲ度,屬明顯好轉,另有7例語言能力提高1度,總有效率達到100%。經康復鍛煉后,感覺性失語的23例病人經6周訓練有6例病人的恢復不穩(wěn)定,只提高了1度,而其他17例病人效果較為明顯,由Ⅰ度恢復到了Ⅲ度,不但對常用的語句能夠理解,對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能較快地表達,對于感覺性失語,康復療效也滿意,總有效率達到100%。但完全性失語的病人,經過語言康復治療7周后,效果均沒有運動性失語和感覺性失語恢復得好,有7例由0度恢復到Ⅲ度,仍有4例經康復后并無明顯改善。見表1。

表1腦卒中康復鍛煉效果(略)

3討論

病人一旦確診為失語,應立即進行語言訓練,可加快代償活動,幫助病人盡早恢復語言理解能力及表達能力。護理人員要根據(jù)病人的臨床表現(xiàn),科學地評估失語的類型和程度,根據(jù)其類型和程度采取相應的訓練方法,充分調動病人語言訓練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進行語言訓練,大多數(shù)病人是可以恢復語言功能的。為取得好的訓練效果,在訓練過程中要教會家屬語言訓練的方法,使家屬能夠主動協(xié)助醫(yī)護人員對病人實施康復訓練。實踐證明,家屬的支持幫助是病人語言功能恢復的重要保證。

良好的心理準備是語言康復訓練成功的基礎和保障。運動性失語病人能理解別人的語言,但不能用口語表達自己的情感,因此常表現(xiàn)煩躁、易怒、情緒抑郁。而語言康復又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實現(xiàn)的。因此,幫助病人建立和鞏固語言康復的信心和決心非常重要。完全性失語癥較難治愈,對于此類病人來說進行系統(tǒng)的、頻繁的語言康復治療才能得出最好的療效。而對于運動性失語癥和感覺性失語癥病人來說進行系統(tǒng)的、頻繁的語言康復訓練是肯定有效的,通過詞匯的反復再現(xiàn)和再積累使病人重新能夠與他人交流,使之回歸社會、回歸家庭、降低致殘率。病人家屬的積極配合可使病人達到語言恢復最好程度的必要條件。要根據(jù)病人不同時期的進步和表現(xiàn)改變訓練計劃,逐漸增加訓練難度,并根據(jù)病人的職業(yè)和興趣愛好,及時調整訓練內容,使病人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下進行語言訓練,以改善交流能力,充分發(fā)揮殘存功能,才能使失語癥病人語言能力的康復達到最佳水平。

【參考文獻】

第4篇: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關鍵詞】腦梗塞;偏癱;康復治療;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0)18-160-1

急性腦梗塞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的“三高”特點,約6O-8O%的病人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15%的患者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給社會和家庭造成極大的精神負擔和經濟壓力[1]。近年來國內學者主張在發(fā)病后,應盡早進行功能康復訓練,最大程度地促進功能恢復,減少后遺癥。我科自2008年以來,對急性腦梗塞患者進行了早期康復訓練,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神經內科住院,經CT確診為腦梗塞伴偏癱、失語且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齡42-78歲;癱瘓肌力O-I級的39例,Ⅱ-Ⅲ級的36例,Ⅲ-Ⅳ級的5例。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病人在年齡、性別、病情、肌力等方面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組病人在接受常規(guī)中西藥物治療及護理的基礎上,對照組在入院后14d即疾病進入恢復期后開始實施康復訓練,觀察組在入院2-5d開始實施康復訓練,分別在2個月、4個月后觀察兩組的療效。早期康復訓練的方法如下:

①患者入院后即給予肢體功能位擺放,訓練病人在床上翻身,對患側肢體軟組織進行每日按摩2次。

②患者生命體征平穩(wěn),神經系統(tǒng)癥狀體征不再進展48h后,給予患者床上被動運動訓練和主動運動訓練。如屈曲肘關節(jié),手指的屈伸、并攏、分開,還包括更衣、漱口、梳頭、接物等。

③半月后,在護士協(xié)助下進行雙下肢垂在床邊的坐位訓練,最后進行步行訓練:由兩人扶著幫助患者進行站立,逐漸過渡到由一個人扶著病人或讓病人自己扶著床欄站立,當病人能保持平衡獨立站立后,開始進行跨步練習,如跨門檻、上下樓梯等。訓練過程中如出現(xiàn)頭昏、頭痛應立即停止。

④語言訓練:開始第l周鍛煉患者舌頭的伸縮,鼓勵發(fā)音,進行單音節(jié)字的訓練;第2周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訓練,而后可采取提問的方式,讓患者回答簡單的問題,之后應選擇有點難度的問題,要注意對患者及時給予鼓勵,增強自信心。

1.3療效評定標準[2]

參考1995年中華醫(yī)學會第4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訂的標準。基本痊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90%-100%,病殘程度0級;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46%一89%,病殘程度1級3級;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18%-45%;無效: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在18%以內;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18%以上。臨床觀察中無變化、惡化或死亡均歸于無效。

2結果

2.1康復訓練2個月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效果比較見表1

2.2康復訓練4個月康復組與對照組效果比較見表2

3小結

腦梗塞所致的偏癱為中樞性癱瘓,原因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破壞,大腦對低級中樞的調節(jié)失去控制,原始反射被釋放,正常運動的傳導受到干擾的結果[3]。急性腦梗塞患者康復潛力很大,主要表現(xiàn)為運動、認知、語言、心理及記憶障礙等。大量的臨床實踐證明,腦梗塞的康復應盡早進行科學、合理的康復訓練,有助于大腦梗塞灶產生良性刺激以喚醒大腦功能,促進大腦功能恢復,促進疾病康復。另一方面,對患者早期進行康復訓練,有利于患者從心理-生理-功能達到最大限度地恢復,有效降低致殘率。在康復訓練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制定切實可行,患者及家屬能夠接受的訓練計劃,并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康復知識教育,注重心理康復,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顯示,經過各種康復治療及護理2個月、4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四個月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達92.5%,生命質量大幅度提高。由此可見,早期采用康復訓練及護理有利于急性腦梗塞病人全面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秀珍.急性腦梗塞患者的早期康復護理[J].工企醫(yī)刊,2007,2O(6):

4-6.

第5篇: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急性期的偏癱病人,用些營養(yǎng)腦細胞,營養(yǎng)神經、活血化瘀的治療藥物很有必要。當偏癱病人進入平緩期時,除了繼續(xù)服用引起偏癱的原發(fā)病癥藥物外,其他藥物就沒有那么重要了。

康復訓練越早越好

康復訓練的時機首先要求病人病情穩(wěn)定,這主要包括血壓穩(wěn)定、呼吸穩(wěn)定、心跳穩(wěn)定,體溫穩(wěn)定。在穩(wěn)定的狀況下我們康復中心再給患者做一個評估:通常腦梗塞患者在病后兩天左右就可以進行康復治療,對于腦溢血患者時間可以往后延遲些,比如一周后。評估后就可以制訂一些早期的康復方案,如早期床上的擺放,還有關節(jié)的一些被動活動,可以通過健手帶動患手,這樣可以改善關節(jié)活動范圍。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一些鍛煉控制患者軀體,讓患者身體控制能力得到提高。這一時期還可以給患者進行一些心理疏導和擺放,也可以借助針灸、電刺激等來預防肌肉萎縮。

練習走路的時間,一般情況下,當患者“患肢”有一定負重能力,站位平衡達到三級(即病人站立,有人輕推而不倒),能很好地控制髖、膝關節(jié),即可下床練習走路。只有這樣,才能甩掉偏癱留下的不良姿態(tài)。如果腳步已經出現(xiàn)了畫圈步態(tài),應該注意鍛煉膝關節(jié)的彎曲。讓患者腳下踩著一個板,讓髖關節(jié)挺起來,按照正確的鍛煉方式就可以減輕患者的畫圈步態(tài)。

康復訓練需要患者積極參與

康復訓練需要病人積極主動地參與,這樣可以增強大腦的重組功能。如患者穿毛衣時先把左袖對準左手(患肢),用右手向上拉至肩關節(jié),然后再將衣袖穿到健側手臂上。穿褲子時同樣是先穿患側位然后穿健側位。用健側位手輔助將褲子拉起。穿鞋的原則也是先穿息側,可以做一些便于扣的鞋扣等。

有人患偏癱后,任憑別人怎樣勸說,也不接受康復訓練。家人幫他活動胳膊腿,他就說疼。這是長期不動引起的廢用綜合征,長期不動會造成軟組織攣縮和疼痛。這種情況下,家人可以告訴患者:雖然醫(yī)學界認為,壞死的腦細胞不能恢復功能,但是人的大腦還有很多沒有開發(fā)的區(qū)域,通過康復鍛煉,可以用開發(fā)出來的新區(qū)域代替壞死腦細胞的功能,從而恢復部分功能甚至完好如初。長期躺著不動疼痛不會消失而且癥狀也不會得到改善。如果疼痛比較明顯,可以用冰敷。將冰塊包在濕毛巾中,在疼痛處敷5―10分鐘,這樣可以明顯減輕疼痛。

康復訓練對任何時期患者都有幫助

正確的康復鍛煉對于任何時期的中風病人都是有幫助的,只要能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很多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6篇: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腦卒中是急性腦循環(huán)障礙,迅速導致局限性或彌漫性腦功能缺損的臨件。在腦卒中患者多數(shù)出現(xiàn)一側肢體偏癱,而偏癱患者都有一定的焦慮、恐懼心理,使之產生依賴、自卑、消極情緒。因此,腦卒中偏癱患者的康復護理是一個連續(xù)過程。開展康復護理并使之延續(xù),可以預防和控制繼發(fā)性障礙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應盡早進行功能的鍛煉,使肌力和關節(jié)活動度,語言障礙逐漸得到恢復,避免肌肉萎縮及關節(jié)僵硬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1 康復護理的重點

1.1 在病情平穩(wěn)期間進行功能訓練:應保持正確,防止肢體痙攣,防止錯錯誤代償,防止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內容包括:護理,關節(jié)被動活動訓練,患側肢體主動運動的訓練。轉換,功能協(xié)調性訓練,坐位耐力訓練,臥位起坐訓練,動態(tài)平衡,穩(wěn)定性訓練,步行訓練,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開始時運動的強度不宜過大,以免病人感到痛苦而拒絕訓練,應合理適度,循序漸進。主動與被動相結合。還要加強病人的意志鍛煉,要頑強堅持,持之以恒。

1.2 病房環(huán)境的管理和心疏導:偏癱患者因運動障礙而產生無無能感,抑郁心理。

1.2.1 在病情穩(wěn)定的條件下,通過耐心的引導,鼓勵幫助和訓練,告知病人和家屬康復訓練的重要性。同時鼓勵家屬積極參與充分發(fā)揮其作用和潛能,在康復訓練長要觀察患者是否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缺乏主動性,情感活動難以自制等現(xiàn)象,要幫助他們克服困難,使他們建立自信心,逐步的部分或全部地照顧自己。

1.2.2 采取保護性措施,改善周圍環(huán)境,完善訓練設施,在走廊廁所等活動場所裝上扶手,地面保持平整干燥,防濕防滑。各種警示標志清楚,清除活動范圍內的障礙物。不單獨居住,房間內溫度、濕度適宜,通風、光線良好。從生活上指導或幫助病人完成個人衛(wèi)生等日常生活需要保持床單位整潔。

1.2.3 注重心理護理及康復過程,了解學習健康教育相關知識,聽音樂、看電視、讀書報等情感交流。保持愉快心情,平常心,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護士應主動關心病人,開導病人,同時囑家屬給予病人物質上和精神上的支持,鼓勵病人正確對待疾病,消除憂郁、恐懼、悲觀情緒,擺脫對他人的依賴。關心病人,避免任何刺激和傷害病人的自尊的言行,多與病人交談,保持自尊,自強的良好心態(tài)。樹立病人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

2 積極控制誘發(fā)因素,合理安排飲食

2.1 注意保暖,寒冷刺激可誘發(fā)血壓升高,情緒激動,緊張可使心率增高,增加心肌耗氧,加重心臟負擔,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復發(fā)機率,和心絞痛,心肌梗塞發(fā)生的機率。呼吸道疾病如支氣管炎、肺心病、肺炎、哮喘等呼吸道感染也可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作。

2.2 合理飲食,勞逸結合,戒除煙酒,忌刺激性辛辣食物,避免暴飲暴食,指導病人進低脂,低膽固醇,低鹽,充足蛋白質和高維生素飲食,多食水果和蔬菜,每日限鹽6g以下,降低血液粘稠度保持血液循環(huán)的通暢。適當運動,堅持適當?shù)倪\動鍛煉,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在寒冷季節(jié)不宜早起,起床是動作應緩慢,最好安靜10分鐘后,緩慢起床,防止腦供血不足而出現(xiàn)暈厥,更換時,轉頭不宜過猛,動作要緩慢。

2.3 定期體檢,防控“三高”:保持血壓穩(wěn)定,有條件者可每日監(jiān)測血壓,一日兩次。高血脂患者在適當運動的前提下,可服用降脂藥。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應控制在6mmol|L以下,餐后血糖應控制在9mmol/L以下。服用藥物必須按醫(yī)囑用藥,不要隨意,減藥,加藥,停藥,并告知病人,藥物的作用,不良反應和用藥注意事項,如有不良癥狀或癥狀加重時,應及時就醫(yī)。

2.4 保持排便暢通:排便不暢,造成便秘,可使患者感到腹脹不適。引起燥動,用力排便增加心臟負擔,同時使血壓增高,進行排便訓練,防止便秘,讓患者感到舒適,保持情緒穩(wěn)定。應鼓勵患者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病情許可時,應盡早下床活動,多做腹部輕柔按摩運動,多飲水,多食水果蔬菜,定時排便。并給予充足的排便時間及隱蔽的排便環(huán)境,配合腹部按摩及熱敷,促進腸蠕動,也可輔以藥物通便如果導、硫酸鎂、番瀉葉,必要時可給予灌腸通便。

3 康復護理的出院后延續(xù)

第7篇: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上一講中我們指出根據(jù)出院后腦卒中病人復查自理能力的不同可以把病人分成兩大類,一類病人是出院后復查具有基本的運動(自理)能力,另一類病人是出院后復查不具有基本的運動(自理)能力。對這兩類病人的具體社區(qū)管理方法如下。

對有基本運動能力病人的社區(qū)管理與康復

對病人肢體能力的評估在社區(qū)一般采用殘聯(lián)制定的肢體殘疾功能評估標準進行評估,并做好相應的社區(qū)康復前得分的記錄。該評估標準包括活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3大項的評估,而活動能力又包括翻身、坐等6個小項,生活自理能力又包括進食、穿衣等4個小項,社會適應能力又包括交流、做家務等3個小項,故共計有13個小項。對每1個小項,根據(jù)病人能完成相應動作的情況分別可得0~2分,詳見表1。

由表1可見,如果病人需完全依賴他人幫助才能完成評估標準13個小項中的任何1個小項,則得分是最低分0分;如果病人不需要他人幫助就能完成評估標準13個小項中的任何1個小項,則得分是最高分為26分。有基本運動能力腦卒中病人一般活動能力得分≥6分。

制定相應的社區(qū)康復方案由于有基本運動能力腦卒中病人一般都能自己下床并站立,所以對此類病人社區(qū)康復的重點是:①在原有基礎上提高活動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會適應能力3大項各項的得分;②提高精細運動能力。具體措施包括:①繼續(xù)服用一些能促進恢復神經功能的藥物,特別是一些中藥;②在護士和家人的監(jiān)護下,對得分

患者接受社區(qū)康復后,每個月月末都應再次用肢體殘疾功能評估標準進行評估并記錄得分。如果社區(qū)康復后患者得分比康復前提高≥8分,則說明康復顯效;如果提高1~7分,則說明康復有效,均可繼續(xù)以上康復治療。日常生活能力有明顯進步或基本能自理后,開始精細動作鍛煉和器械鍛煉(如撥算珠、搭積木等)。如果康復治療后患者得分達26分,說明已經完全康復則繼續(xù)控制血壓、血糖、血脂并軟化血管等基本治療,改變不良生活習慣,預防再次腦卒中。而如果患者得分比康復前提高0分,即無提高,則應請康復??漆t(yī)師進行會診。

對沒有基本運動能力病人的社區(qū)管理與康復

一般沒有基本自理能力腦卒中病人常常不能自主下床而需要長期臥床。這是除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針灸治療外,在家庭中的康復訓練尤為重要。其主要包括以下幾點:①對非偏癱的健康肢體盡量多做自理能力訓練,以防止廢用性退化;②在臥床時需做深呼吸以鍛煉呼吸肌;③著重做偏癱一側手腳的伸展運動,肩外展、上肢伸展、下肢彎曲等,運動間隙用枕墊、木架維持肢體功能位,防止上肢屈曲、足下垂等畸形;④偏癱一側手腳鍛煉以后逐漸開始床上轉身自理能力訓練;⑤偏癱患者坐位與平衡自理能力訓練;⑥同時開始訓練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進行大小便等。這里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家庭中的康復訓練雖然在社區(qū)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但是實施主要是由家屬或保姆完成的,因此對他們的健康宣教是非常重要的。健康宣教的內容既包括家庭康復訓練的基本技術又包括家庭康復訓練的重要意義,使家屬或保姆有耐心、恒心完成家庭康復訓練,這才有可能取得好的康復效果。

第8篇: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關鍵詞:  住院精神病人  康復護理

        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精神康復工作越來越受到臨床大多數(shù)醫(yī)務工作者的重視。醫(yī)院內采取各種康復措施,對精神病人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不僅能緩解精神癥狀,防止功能衰退,還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面貌和心境,使其心理與社會功能獲得明顯進步[1]?,F(xiàn)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對象選擇  入組標準:本文對象為隨機抽取能長期接受康復護理和堅持康復訓練的50例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50例均無軀體疾病,符合CCMD-3診斷標準。發(fā)病年齡、職業(yè)、文化、病程及發(fā)病次數(shù)情況無顯著性。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40.11±10.8歲,平均總病程19.10±8.56歲。

        1.2方法  采用IPROS評定量表,按量表的要求對每個患者進行評定,等級為5級。

        2  措施

        2.1改良對精神病患者的組織與管理:對病人實行家庭化管理  我國著名精神病學家伍正宜教授提出,精神病院應實施家庭化,其重要措施之一即是讓男女病人同住一病區(qū),即同一病區(qū)收住男女病人,分住男女病室,在病區(qū)公共場所可自由交往,適時互訪病室,但不能單獨于一病室,以免發(fā)生意外[2]。實踐證明,這是一種可行的康復治療措施。

        2.2精神康復技能訓練

        2.2.1工療情況  針對病人不同病情及特點有計劃、有措施地組織病人參加力所能及、形式各異的勞動,通過訓練轉移病人對病態(tài)體驗的注意力。病人在有報酬的勞動中享受樂趣,并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逐漸喚起和恢復病前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大腦活動平衡的建立,使病態(tài)行為得到改善,也增強了體質。

        2.2.2生活能力  我們協(xié)助他們合理、有計劃地用錢購物,教導他們飲食量合理,隨著氣候變化及時調整衣著,學會利用空余時間做對身體等方面有益的事情,提高他們對自身健康的關心,引導他們學會自我調節(jié),使生活趨于合理安排。 

        2.2.3社交能力  為使病人康復回歸社會、適應社會,經常鼓勵和培養(yǎng)病人在訓練活動中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提高社會活動技能,激勵病人對生活、工作、學習及社交活動的信心,進而把個人和社會的要求、責任聯(lián)系起來,逐漸克服孤獨感、自卑感,消除焦慮,從而提高康復訓練的效果。

        2.2.4講究衛(wèi)生能力  督促病人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通過采用督促、相互檢查、評比、獎勵等措施,從而提高了病人對衛(wèi)生的料理能力。

2.2.5關心和興趣  我們在康復訓練中積極發(fā)揮病人潛在的主觀能動作用,活躍病人的精神生活,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和愛好。通過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啟發(fā)了病人的興趣,改變了單調枯燥的住院生活,病人關心時事,從而促進了病人的精神康復。

第9篇:病人康復訓練范文

骨科創(chuàng)傷與疾病不同程度的影響著病人的生活質量,對骨科病人進行及時正確的康復訓練有助于減少并發(fā)癥,增強病人的機能,幫助病人早日恢復健康,是骨科病人獲得良好功能恢復的關鍵[1]??祻陀柧毷莿?chuàng)傷與疾病治療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骨科的康復訓練是手術或非手術治療的延續(xù),是骨科病人獲得良好功能恢復的關鍵,是恢復各種功能必不可少的手段。骨科康復訓練通過預防功能障礙、促進功能恢復、進行功能代償或代替,達到恢復運動系統(tǒng)功能的目的。骨科康復訓煉中的護理活動是指護士為解決骨科病人的康復鍛煉所采取的具體方法,包括康復鍛煉評估、康復鍛煉指導、康復鍛煉相關知識宣教等方面的內容[2]。

2骨科護理康復鍛煉的發(fā)展現(xiàn)狀

2.1在思想認識方面

骨科護理人員對骨科疾病的病理、病癥十分清楚,很多輕癥根本不能引起注意,特別是一些骨科疾病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自然鍛煉后會逐漸恢復機能,所以就不太重視恢復期的康復鍛煉。而且康復鍛煉是極耗時間,又是起效緩慢的治療,很多醫(yī)院也沒有足夠的人力和足夠的精力去指導病人康復鍛煉。由于這些思想上的原因,導致很多醫(yī)院的骨科護理康復鍛煉擱淺,未能引起足夠的重視。

2.2在醫(yī)護配合方面

醫(yī)護配合是骨科病人早日恢復健康的必須保障,醫(yī)師根據(jù)護士護理過程中反饋的病情信息調整治療方案,護士則根據(jù)醫(yī)師的指導調整護理方法,并通過醫(yī)護之間的配合,使病人在治療方案及護理方法的調整中盡快恢復健康。但在醫(yī)院的護理實踐中,卻有很多醫(yī)護配合不協(xié)調的問題。如醫(yī)師對護士專業(yè)水平的不信任,護士對醫(yī)師指導方式的不理解,導致了骨科病人在恢復階段得不到最好的治療。

2.3在技能培訓方面

護理人員技能培訓分為兩個層次,一層是對護理業(yè)務的評價,另一層是對宣教質量的評價。目前,醫(yī)院的護理業(yè)務培訓質量較高,而宣教質量較差,護理人員只會做不會說的現(xiàn)象很突出,這與護理人員的專業(yè)素質有關。

2.4在進修提高素質方面

醫(yī)院的護理進修機會少,名額有限,而且多傾向心、腦、器官移植等科室,所以骨科護理的進修機會是少之又少,對于外界先進的管理技術、護理技巧以及護理科學掌握的不及時、不全面,造成了醫(yī)院的學科發(fā)展不均衡,骨科護理的護理活動質量發(fā)展不快。

3提高康復鍛煉護理活動質量的對策

3.1提高認識,加大投入

醫(yī)院及科室都要對骨科康復護理正確定位,培養(yǎng)良好的醫(yī)風、醫(yī)德,樹立醫(yī)護人員以人為本的從醫(yī)理念,提高醫(yī)護人員對病人負責、對健康負責、對生命負責的責任感。要建立良好教育機制,用正反兩方面的典型醫(yī)療案例來提高醫(yī)護人員對護理學科的重視。要建立學習響應機制,對醫(yī)護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好經驗及時的進行推廣,對醫(yī)護工作中的不良做法和不良后果及時的進行剖析,讓醫(yī)護人員真正認識到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要建立績效激勵機制,通過獎優(yōu)罰劣的手段來提高護理人員對護理康復鍛煉的重視,并不斷促進骨科康復鍛煉質量的提高[3]。

3.2醫(yī)護配合,共助康復

骨科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學科,護理人員必需努力學習骨科的基本知識,掌握常見病、多發(fā)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對術后病人進行康復時,了解手術的方法和過程。具備這些能力,就可以提高護理人員與骨科醫(yī)師的溝通,也利于取得醫(yī)師的信任。

3.3嚴密組織,系統(tǒng)培訓

骨科護理的專業(yè)性要求骨科護理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業(yè)務功底,因此,醫(yī)院應開辦各種有關康復訓練的培訓、講座、會議或學術交流活動等教育項目,為護理人員提供學習康復知識新理論、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改善護理人員的康復知識不足的現(xiàn)狀,轉變護理人員對病人實施康復訓練護理活動的態(tài)度,促進在康復訓練中的實踐行為,為病人提供優(yōu)質的護理活動,加強對骨科護理人員康復護理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和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