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

第1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CDIO教育理念 項目風險管理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7(a)-0185-02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市場化、信息化的加快,項目風險呈現出復雜、多變、趨大的特點,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技能,在項目風險管理教育中進行課程改成已成為必然。因此,必須進行項目風險管理課程改革,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的工程科技和管理人才,本文引入CDIO這一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進行教學改革。

CDIO代表構思(Conceive)、設計(Design)、實現(Implement)和運作(Operate),它以構思、設計、實施及運作全過程為載體來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能力,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學習工程。CDIO培養(yǎng)大綱將工程畢業(yè)生的能力分為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tǒng)能力四個層面,大綱要求以綜合的培養(yǎng)方式使學生在這四個層面達到預定目標。因而,研究CDIO在項目風險管理這門課程改革中的應用對提高專業(yè)教學水平、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工程管理專業(yè)人才具有極大的理論基礎和現實意義[1]。

1 CDIO教學理念的理論基礎

1.1 CDIO起源及內涵

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來國際工程教育改革最新成果。從2000年起,麻省理工學院和瑞典皇家工學院等四所大學組成的跨國研究獲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會近2000萬美元巨額資助,經過4年的探索研究,創(chuàng)立了CDIO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CDIO命名的國際合作組織。CDIO的理念不僅繼承和發(fā)展了歐美20多年來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統(tǒng)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養(yǎng)、全面實施以及檢驗測評的12條標準[2]。

CDIO中,“構思”讓學生掌握風險基礎知識,確定學習目標;“設計”以產品設計與規(guī)劃為核心,通過研發(fā),擬解決某一具體的問題;“實現”特指將項目設計方案轉化為產品的過程,以制造、建造為核心,組織一體化的課程實踐;“運作”是指通過投入產出的成品對前期過程進行評估的環(huán)節(jié),包括對前期系統(tǒng)的修正、改進和刪除等[3]。

1.2 CDIO教學理念的優(yōu)越性

國內外的經驗表明CDIO的理念和方法是先進可行的,適合工科教育教學過程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改革。面對工程教育改革的緊迫性與必要性的現狀,研究國際工程教育改革情況和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及做法極為重要。從2005年起,汕頭大學工學院開始學習研討CDIO工程教育模式并加以實施,現在已經取得明顯的效果。他們注重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工程技術能力,尤其是項目的構思、設計、開發(fā)和實施能力,以及較強的自學能力、組織溝通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吸收世界先進的工程教育理念,建立符合國際工程教育共識的課程體系。并經過5年左右的改革實踐,到2011年取得華盛頓協(xié)議的認證,使得畢業(yè)生同國際知名大學的畢業(yè)生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此外,清華大學工業(yè)工程系顧學雍副教授曾在美國擔任過10多年軟件工程師,他在課程中采用CDIO方法教學,取得突出成果。

1.3 基于CDIO教學模式項目風險管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項目風險管理課程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單獨的課堂理論講述比較枯燥,這門課程與實踐結合緊密。目前,項目風險管理課程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之處。

(1)理論無法聯系實際。

項目風險管理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很強,而講授方法卻只能通過課堂講解,更多地是注重理論,實踐環(huán)節(jié)很少。這使得學生們對理論知識能很好掌握,但是卻無法聯系實際,對項目管理的具體操作等實踐內容無從入手。

(2)靈活性較差。

在項目風險管理教學工程中,主要是根據課本內容進行講解,由于課本中的內容不能全面地描述項目管理過程中發(fā)生的各種情況,因而學生們掌握地也只是課本中涉及的范圍,致使無法靈活運用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解決各種問題。

(3)師生之間互動較少。

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師生只通過課堂進行接觸,老師和學生之間探討交流較少,使得學生在課后學習過程中無法即使解決各種問題,從而致使問題推積,對后面的學習內容產生心理畏懼。

CDIO模式強調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與社會大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同時更關注工程實踐,加強培養(yǎng)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系的方式進行學習,使學生獲得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tǒng)能力。

2 通過CDIO理念進行教學改革

項目風險管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要具有理論和實踐綜合應用能力的學生。自從金融危機的爆發(fā)以來,世界市場越來越不穩(wěn)定,風險發(fā)生的可能性亦越來越大。因此,增強高校畢業(yè)生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能力迫在眉睫。通過學習借鑒CDIO工程教育培養(yǎng)理念,不斷改革舊的教學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培養(yǎng)符合現代工程建設需要,并且在國際競爭環(huán)境中,具有較強創(chuàng)新及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國際化工程管理人才。

第2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CDIO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9682(2012)11-0024-02

隨著我國制造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與革新,模具行業(yè)在制造業(yè)中的作用和地位也不斷得到提升。電子、汽車、航空等各個行業(yè)對模具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從而模具企業(yè)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這一現狀導致對模具設計、制造人才的需求激增。沖壓模是模具行業(yè)中重要的模具類型之一,約占整個行業(yè)比重的三分之一,所以在模具專業(yè)中,《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是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而《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又是一門與工程實際結合十分緊密的一門專業(yè)技術理論課,如何突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資源與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及實際動手能力,成為培養(yǎng)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應用型模具專業(yè)人才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CDIO教育模式

CDIO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瑞典皇家工學院、查爾摩斯工學院、林雪平大學四所高校于2000年向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申請一千六百多萬美元巨額資助經過四年的探索研究后創(chuàng)立的工程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其基本理念是以構思、設計、實施及運作全過程為載體來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能力。

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的發(fā)展使現代企業(yè)對高素質應用型工程類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也對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即構思-設計-實施-運行)理念作為一種工程教育新方法,能很好地使畢業(yè)生達到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tǒng)能力四個層面的預定目標,滿足當前企業(yè)對于應用型工程類人才的要求。因此,研究CDIO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中的應用對提高專業(yè)教學效果、培養(yǎng)社會所需要的模具專業(yè)人才具有極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二、基于CDIO教學模式的課程改革

1.傳統(tǒng)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的必要性

《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yè)基礎課之一,該課程主要講授沖壓工藝的基本原理及模具設計的基本方法,內容比較繁雜,知識涵蓋面寬,實踐性、綜合性強,授課與學習難度較大。隨著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發(fā)展,模具行業(yè)對模具技術人員的素質和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而我校目前在《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培養(yǎng)模式上存在三大誤區(qū):①課程內容體系存在學科化傾向。過于強調課程自身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與相關課程的聯系、配合較差。②重視理論知識的培養(yǎng),輕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訓,導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強。③教學與生產崗位脫節(jié),導致學生無法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工程問題。因此,為了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企業(yè)需要的高素質模具方向的專業(yè)技能人才,必須對《沖壓工藝與模具設計》課程進行教學改革。

2.基于CDIO的課程改革與實踐

《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是模具專業(yè)的主干專業(yè)課,也是理論與實際結合最緊密的一門專業(yè)課,以往教學中偏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及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這就導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不足,到了生產一線感覺理論與實際偏離,面對實際工程問題無從下手。因此,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引入CDIO教學理念,理論聯系實際,注重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又不乏理論知識的指導,進而提高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

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課程功能的改革(構思)。將原有理論課程進行知識的整合并與《沖壓工藝課程設計》、《模具拆裝綜合實踐》、《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等實踐性教學內容緊密聯系起來。教學組織形式上,將原來的單純理論教學,改革為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一體化教學,合理安排相關課程的開設順序,通過《認識實習》實踐課程的提前開設讓學生深入企業(yè)了解當前模具行業(yè)的發(fā)展方向以及模具行業(yè)的技術人才所需具備的專業(yè)技術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從單純注重教師主動傳授知識和技能轉變?yōu)閷W生產生學習興趣而主動學習知識與技能,并同時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

(2)課程內容的改革(設計)。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調整該課程的授課內容,由原來的理論知識為主改變?yōu)橐岳碚撝R做支撐以沖壓工藝分析及模具結構設計的實際應用為主的教學內容,優(yōu)化學時結構,由原來的36學時增加到48學時,增大實驗學時的比例,通過相關實驗課程的開設以及后續(xù)的《沖壓工藝課程設計》、《模具拆裝綜合實踐》等實踐課程的開設改變原來的學生被動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課程教學方法改革(實施與運作)。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需要,改革教學方法,引入現代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采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現場教學、互動教學等多種方法:

計算機輔助教學。目前我國的教育領域也已經開始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育教學?;脽簟浵窈碗娔X等現代多媒體手段的作用越來越顯示出其無可比擬的優(yōu)點。在《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的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引入,將大量的模具三維結構Flas以及二維模具結構圖充實到課堂上來,不斷更新授課教案(PPT),老師容易講解,每次課的內容也能比以前更加豐富和充實,學生接受起來也容易。

現場教學。在《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中開設了4學時的《模具結構拆裝》實驗,主要是在現場對不同類型、不同結構的模具進行拆裝并現場講解每一套模具的結構優(yōu)缺點及應用場合,這種現場教學的方式能夠充分調動教師和學員的積極性,有效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啟迪學員思維的同時拓展視野、提升能力。變單一“灌輸式”教學為現場教學、案例式教學。使學生對所講述內容有完全的了解和真正的認識,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現場經驗,為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互動教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教學就要設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師要圍繞授課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采用相宜的互動教學模式?;拥摹皠印保粦獌H僅是課上的“動”,也應包括課下的“動”。在《沖壓工藝及模具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建立了電子版的三維及二維的模具結構圖庫以及老師的授課計劃、授課大綱、授課教案(PPT)并充分利用學校的網絡課堂的電子資源上傳到網絡課堂供學生參考,同時老師通過學生進行交流不斷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從而提高授課水平,形成良性循環(huán),真正實現了師生的課上與課下的“互動”。

三、課程改革的效果

在2012年7月我系T9級模具專業(yè)學生的生產實習過程中,學生面對實際工程問題中所展現出來的扎實的理論知識及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多實習單位的好評,尤其是東風科爾模具標準件有限公司已經和部分實習學生提前簽訂了就業(yè)協(xié)議,這充分體現了通過CDIO理念的課程教學改革,能很好地提高教學效果,使學生達到工程基礎知識、個人能力、人際團隊能力和工程系統(tǒng)能力四個層面培養(yǎng)的預定目標。

參考文獻

第3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課程改革

目前,在高中新一輪課改中,教育界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于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筆者對高中教育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現狀進行了調研,并提出了幾點個人建議。

1.研究方法及研究對象

1.1研究對象

鶴崗市下轄主要高中:鶴崗市第一中學、鶴崗市第二中學、鶴崗市第三中學、蘿北縣高級中學、鶴北高中、綏濱縣第一中學、綏濱縣綜合高中、鶴崗市育才高中。

1.2研究方法

(1)觀察法。筆者對市屬幾所高中進行了抽樣聽課,對高中體育課程的教學情況進行了觀察與記錄。

(2)訪談法。筆者對市屬幾所高中的體育老師進行了抽樣訪談,對各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情況、特別是課改情況進行了調研。

(3)問卷調查法。筆者對市屬幾所高中的在校生發(fā)放了調研問卷,調研高中生對體育課程學習的意見與建議。

(4)文獻資料法。利用知網和市圖書館查詢了大量的相關文獻資料,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2.高中體育課程教學現狀

從抽樣聽課效果來看,高中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還是走的傳統(tǒng)路線,課程改革未見成效。

從訪談來看,各高中體育老師反應出目前體育課程的受重視程度是制約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瓶頸。在高中階段學生以及學校的主要精力是放在高考涉及到的“數、語、外、理、化、生”六門課程的學習與教學,因此這幾門“主課”備受關注,而對于體育課程則是持有可有可無、因為國家要求才不得不開的觀念。在高三階段,一些高中為了提高升學率,有時體育課程還經常要給主課讓路。

從問卷調查數據上可見,高一高二的低年級學生還是對體育課興趣較大,喜歡體育課程的占86%;但是對體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成效的滿意度并不高,僅為64%。高三學生,因為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明顯下降,喜歡體育課程的僅為52%;對體育課程學習的滿意度為36%。

在問卷調查最后的“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問答中,反饋出當代高中生的體育運動愛好比較多元化,男生喜歡的體育項目主要有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散打、跆拳道、雙節(jié)棍、滑冰、游泳、輪滑;女生喜歡的體育項目主要有排球、乒乓球、游泳、健美操、交誼舞。

3.對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建議

3.1在高中體育課程教學中實行選修項目

為了滿足高中生對體育運動項目的學習興趣個性需要,可以在有條件的高中實行體育課程選修項目。由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課程學習項目。提倡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強調體育素質教育和運動意識、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選修改革,能夠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高中生對體育課程的學習興趣和滿意度。對此,需要高中學校具備足夠的專業(yè)師資隊伍和場地、運動器材作為改革硬件條件保障。

此外,應該結合學校的地域特色和實際硬件條件,設計好體育課程運動項目,并據此項目結合國家的中學體育教學大綱合理的制定出符合區(qū)域特色、學校特點的體育課程教學計劃與標準。

3.2實行男女生分班教學

女生和男生在體制上的差異,決定了其在運動強度和難度上的必然差異,因此有必要在高中體育課程實行分班教學,這樣教師可以更好的貫徹中學體育教學大綱中對男女生體育運動項目的不同要求與規(guī)定。此外,青少年學生在高中階段具備典型的青春期特點,在以往傳統(tǒng)的體育課教學中,女生通常因為害羞,在參加體育運動項目學習的過程中不積極、不認真,而通過男女生分班教學則可以很好的回避這一問題。并且,鑒于目前已經在媒體報道過一些教育界師德師風敗壞的丑惡現象,建議在分班教學中,男體育老師教男生班級,女體育老師教女生班級。

4.其他

高中體育課程改革,首先需要學校和學生對高中體育課程正確的認識。高中體育課程,是國家基礎教育中貫穿始終的必修課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高中學校,應該高度認識到體育課程在基礎教育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不能將體育課程教學和高考升學率之間對立來看待,學校領導重視是高中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前提。作為學生,也應該充分認識到體育運動和課堂文化課學習之間的辯證關系,從自身出發(fā)主觀上樹立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思想和意識。

5.結束語

高中教育需要回歸教育本位,回歸素質教育本質。從高中體育課程來看,應該推進教學改革,著重培養(yǎng)高中生學習體育與健康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愛好,學會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養(yǎng)成鍛煉身體的習慣,達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和體育運動水平以及陶冶文化情操的基本目的。

參考文獻

[1] 宋振鎮(zhèn),張劍珍;用健康第一的理念構建籃球課程的實踐[J];遼寧體育科技;2004年03期

第4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金屬材料與熱處理 課程教學 改革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1-0226-01

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課程教學改革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重要力量。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強調教學的多元化,以實現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理論知識的掌握。所以,強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的教學改革,強調學生主體地位的提出、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已成為該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同時,強化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以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呈現考核機制,更有助于教學的改革發(fā)展。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對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改革,提出以下改革的看法。

1.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能力為導向,強化教學改革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技術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強調以培養(yǎng)學生實際能力為導向,將所學的學科知識轉變?yōu)閷嵺`的能力,這是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而教學改革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強化,是踐行學生能力培養(yǎng)目標的有力支撐。特別是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整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基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是培養(yǎng)與提高學生實際能力的重要體現。

1.1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體現“學生為主、教師為導”的教學思想,強化學生主體地位下的主動學習。對于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這就強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生活實際、生產,將理論性強的知識放置于具體內容之中,并提出相關的問題,以“設問”的方式呈現教學過程。相比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強化了師生間的互動交流,符合大學生的求知、探索與獨立的個性發(fā)展需求,有效的提高教學效果。

1.2啟發(fā)式教學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的知識系統(tǒng)較強,知識銜接緊密,強調新舊知識的有效授課。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舊知識的溫故知新,順暢學生所習知識的內部聯系,以便于學生系統(tǒng)的學習。所以,教師以啟發(fā)式的教學開展教學活動,循循善誘,幫助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有效的鞏固舊知識。例如,教師在“鋼的熱處理加熱和冷卻的轉變”教學中,可以先及時地對相關的舊知識進行復習,如復習Fe-Fe3C相圖,講解Al、Acm是鋼在極緩慢加熱與冷卻條件下的臨界點。而從實際情況拉看,鋼在加熱與冷卻的條件下,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并以此作為教學的啟發(fā)點,引導學生進行多元化思考。

1.3精講多練 精講多練是依托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課程內容特點,強調以學生實際出發(fā),注重教材內容價值的。教師精講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突出教學重點,并將課程難點進行巧妙的分散,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與理解。同時,課堂教學是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下進行,要讓學生在有限的維度中獲取最多的知識,需要教師將重點講透、將課程內容主次分明的呈現,并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對于多練,是知識鞏固與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教師應強化金屬材料、熱處理工藝等內容的實際應用,并在多練的強化模式下,促使學生在鞏固知識的同時,習得良好的動手能力。

2.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依托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改革教學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改革評價方式,突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的,已成為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強調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不斷強化,這就需要在評價方式上進行轉變,以適應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在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中,側重理論知識的考核,這就造成學生為應付考試,考前突擊的死記硬背,對知識的應用方面十分欠缺,以至于無法形成技能,與《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目標相脫節(jié)。

對此,在課程教學改革中,評價方式要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切合課程教學目標,這樣才能實現教學改革的有效性。在評價方式上,要體現“教考分離”的形式,這樣可以促使師生在無壓力的前提下,教師積極提高自身教學質量,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同時,對于實踐教學的考核,應該強調評價的多元化。例如,將考核成績分為兩個部分,平時成績和期末實踐考核,且各站50%。其中,平時成績包括:出勤情況、學習態(tài)度、課外作業(yè)等;期末實踐考核主要針對實際生產,對典型材料的設置、實用型零件的熱處理等實踐內容進行考核。通過科學系統(tǒng)的考核方式,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的并重開展,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3.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建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對教師的專業(yè)知識、實踐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學改革不斷前行的過程中,強化教師隊伍建設,無疑是推動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有力支撐。教師隊伍應該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知識過硬、技能精湛,這樣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能力,符合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的教學需求。

3.1強化教師實踐培訓,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這就強調教師自身需要具備良好的實踐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課程教學的全面開展。通過相關的教師實踐培訓,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并形成教師良好的實踐素養(yǎng),這樣更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開展實踐訓練,提高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

3.2強化教師教學技能,培養(yǎng)教師良好的職業(yè)素養(yǎng)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改革,關鍵在于教師隊伍的建設。其中,教師教學技能的強化,無疑是強化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支撐點。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教學技能,并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這樣更有助于教學改革的推進。

結束語

綜上所述,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的教學改革,立足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并通過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教師隊伍的建設為依托,強化教學改革的有效。這樣,才能促使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改革的有序開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展菊. 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的改革探索[J].成才之路,2012(23)

[2]沈敏.《金屬材料與熱處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3(04)

第5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一體化 課程教學改革 教師角色 轉變

為了進一步深化技工院校教學改革,加快技能人才培養(yǎng),推動技工教育可持續(xù)發(fā)展,人社部于2009年正式啟動了技工院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邢臺技師學院緊跟人社部的改革步伐,積極推進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不但在汽車維修、數控加工等專業(yè)探索、實施一體化教學改革,還積極承擔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廣告制作兩個專業(yè)的一體化課程開發(fā)及課程試驗工作。歷經三年多的實踐,我們深深感悟到: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首先是對教師的改革,教師作為一體化課程開發(fā)的承擔者和一體化教學實施的主體,其教育教學觀念能否及時更新,角色能否及時轉變,是一體化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對一體化改革的推進及成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下教師角色轉變的必要性

1.教師角色轉變是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不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教學改革,主要是圍繞我國新型工業(yè)化對技能人才的要求,建立以職業(yè)活動為導向、以校企合作為基礎、以綜合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理論教學與技能操作融會貫通的課程體系,提高技能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一體化課程體系打破了原有的學科式教學體系,一體化課程理念與傳統(tǒng)教學理念相比,具有顛覆性的變化。理念的變化必然導致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改變。作為在技工院校專門從事教育教學活動的教師,其行為也要發(fā)生根本的轉變,教師的行為決定了他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行為的轉變也就必然導致角色的轉變。

2.教師角色轉變是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關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報告中指出:“教師作為變革的因素,其重要性不僅體現在教師是改革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時也來自于變革的時代導致教師本身也已經成為改革的對象”。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需要開發(fā)制定一體化課程教學標準、組織開發(fā)一體化課程教材、探索建設一體化課程教學場地等工作,所有這些都離不開教師。因此,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首先是教師的改革,教師觀念的更新,教師角色的轉變。如果教師的觀念更新了、角色轉變了,則改革的實施就會真正發(fā)生。否則,就會出現“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的問題,最后導致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二、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下教師角色的轉變方向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不僅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而且還要求教師的角色要進行根本的轉變。這無疑是每一個實施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學校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在結合學院實施一體化改革全過程的基礎上,借鑒學習了一些兄弟學校在實施一體化改革中的經驗,本人認為要想順利實施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收到較好的效果,教師的角色需要從以下幾方面完成根本的轉變。

1.由教育教學的貫徹者轉變?yōu)榻虒W研究的探索者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任務只是教學,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教育教學的貫徹者和忠實的執(zhí)行者。一體化改革則要求教師轉變成為一個研究者和探索者,不但要認真研究一體化改革的理念和內涵、一體化教學的方法和模式,而且還要全面而深入地對企業(yè)和行業(yè)進行調研,訪談實踐專家,進行企業(yè)分析、行業(yè)分析,探索、開發(fā)、制定一體化課程標準。在一體化教學實施過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態(tài)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一體化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使其形成規(guī)律性的認識。這是教師由教育教學的貫徹者轉變?yōu)榻虒W研究的探索者的前提條件,是教師持續(xù)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也是一體化改革成功的保證。

2.由課程的執(zhí)行者轉變?yōu)檎n程的開發(fā)者、學習任務的策劃者

在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不再只是“教書匠”,也不再只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教材的傳授者。實際上,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需要課程改革與教學改革相互整合,達到一體化。因此,教師要在課程教學改革中發(fā)揮主體作用,不但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更應成為課程的開發(fā)者。第一,教師必須掌握一體化課程開發(fā)技術規(guī)程,熟悉國家職業(yè)標準,深入企業(yè)了解企業(yè)生產技術發(fā)展狀況和工作流程;在企業(yè)、行業(yè)實踐專家的協(xié)助下,提煉典型工作任務;明確典型工作任務的基本內容和工作的流程和方法,要圍繞典型工作任務確定課程標準。第二,選擇課程標準,對課程中的學習目標和主要學習內容進行設計,形成學習任務,編寫一體化課程教材。第三,對學生學習方式進行設計,制定一體化課程中的教學方法,實現工作過程導向的教學模式,實現理論知識與技能訓練的有機結合。

3.由具備單一專業(yè)知識轉變?yōu)橥瑫r具備專業(yè)知識和企業(yè)實際工作經驗的“雙師型”教師

在人社部啟動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之前,大部分學校的理論教學和操作教學是分離的,即先理論知識,后實踐操作。專業(yè)理論是由理論教師講,實踐操作是由技能教師講。由于教師是單一的,就造成了專業(yè)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在整個教學上的脫節(jié),造成教學效果不佳,教學質量不高。實施一體化教學后,要求教師轉變教學觀念,掌握新技術、新工藝,不斷鉆研業(yè)務,更新知識。不但掌握專業(yè)理論知識,還必須掌握專業(yè)操作技能和企業(yè)實際工作經驗。只具有專業(yè)理論知識的教師必須自動自發(fā)地深入企業(yè),了解企業(yè)生產工具及組織,熟練掌握操作技能和實際工作經驗;具有操作技能而缺乏專業(yè)理論知識的要去進修、深造。因此,教師的工作場所不會只是在教室、實訓室,可能會在工廠、企業(yè)、公司或某高校的課堂上。教師的角色也不會永遠是教師,可能會變成“工人”“技術人員”或“學生”,但最終的目的是成為既懂專業(yè)知識又掌握操作技能的“雙師型”老師。因此,一體化教學需要的是雙師型教師,沒有雙師型教師,理論和實踐就不能真正實現一體化。

4.由專業(yè)技術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樘岣邔W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專職教練員

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為目標的。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單純注重學生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出現學生專業(yè)能力強、基本能力差、關鍵能力缺乏、社會能力欠缺的現象。首先,教師在開發(fā)課程、設計任務、實施一體化教學時,除了加強學生專業(yè)能力外,還要特別注重學生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提升。第二,要根據學習任務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綜合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的演講、交往、表達等綜合能力。第三,在教學中要結合本專業(yè)特點,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專業(yè)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之中,進一步突出職業(yè)道德、職業(yè)精神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第四,要定期帶領學生到合作企業(yè)參觀學習,增加與企業(yè)技術人員的交流與溝通,了解企業(yè)技術人員在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典型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和措施,以加強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5.由傳統(tǒng)的課堂主角轉變?yōu)榻虒W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

一體化教學打破了原有的學科式教學體系,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等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形式,學生學習形式的改變必然導致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一體化教學組織形式多采用分組實施,合作學習。教師要組織小組的劃分、分派職責、布置學習任務、指揮組間合作、監(jiān)督學生的學習,并積極參與。以講授為主的教學轉變?yōu)閷W生根據教師布置的任務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加以引導、參與學生探討,參與到任務完成過程中去,成為學生學習知識的一員。教師從主宰課堂的絕對權威變成組織者,同時他們又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隨時對學生提供咨詢與幫助。

6.由考試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者以及學習績效的評估和改善者

傳統(tǒng)學科課程體系下的考試模式主要是教師通過考試評定成績。這種考試成績很顯然是靠學生對教學內容“死記硬背”得來的,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沒有什么幫助。一體化教學下,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是綜合職業(yè)能力,關注的重點是職業(yè)的工作以及工作所包含的各種能力。考核重點的變化必然要求教師考核學生的方式發(fā)生變化。因此,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考核方式,采用多元考核評價方式。第一,在學生任務實施過程中,對學習任務的評價可以采用小組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教師在評價過程中進行引導和監(jiān)督;第二,針對學生對本課程所涉及各學習任務的相關知識和典型工作任務的操作技能進行考核;第三,對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專業(yè)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等進行綜合考核。在考核評價方式上可采用筆試、口答、實際操作、展示、PPT匯報等多種方式??傊?,教師應運用發(fā)展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等方法給予綜合性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的提升。

綜而述之,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tǒng)性、持久性工程,教師角色的轉變也是一個從適應新角色到發(fā)展新角色的過程,是教師教育觀念、專業(yè)意識和專業(yè)水平同步提升的過程。教師角色的轉變除需自身努力外,還要有適宜的教育環(huán)境和充足的滋養(yǎng)條件。因此,各技工院校要采取多種措施促使教師及時更新觀念、盡快完成角色的轉變,為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小蔓.關于教師創(chuàng)造性的再認識[J].中國教育學刊,2001(3).

[2]葉瀾等.教師角色與教師發(fā)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第6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自2010年3月起,安徽省廣播電視大學開展了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JAVA技術”課程參與了試點。本文基于安徽省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課程教學模式實踐框架,闡述了“Java技術”直通課程教學實踐模型,對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通過開展直通課程教學改革,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網上教學效果和整體教學質量都有了較大幅度提高。

【關鍵詞】 遠程開放教育;教學模式;建構主義;混合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458x(2011)12―0059―05

一、引言

遠程開放教育的特點是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在教學上采用多種媒體教材和信息技術手段。2004年7月,安徽省廣播電視大學總結提煉出“雙主為綱,兩個課堂,多元互動,立體評價”的開放教育課程教學模式實踐框架,但是該框架所要求完成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較多,比如面授輔導、期中考試、課程實踐、學生自主學習、網上教學、小組討論和網上答疑等。自2010年3月起,在上述教學模式基本框架指導下,安徽省廣播電視大學開展了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的“Java技術”課程參與了試點。本文以“Java技術”課程為例,探討直通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模型,并對改革的效果進行分析。

二、開展直通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 解決部分分校師資力量的不足。電大開放教育經過十多年的發(fā)展,師資力量有了明顯的加強,但在有些分校,一位教師管理多個專業(yè)和十多門課程、有些課程沒人管理的現象仍然存在。開展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全省學生可以實時或非實時點播課程責任教師的直播課程進行學習,有助于切實解決部分課程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2. 解決學生的工學矛盾。電大開放教育學生來自各行各業(yè),工學矛盾比較突出。部分學生因工作原因,無法按時參加學校組織的面授輔導。開展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學生可以非實時點播課程責任教師的直播課程進行學習,有助于切實解決部分學生不能參加面授輔導的現實問題。

3. 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遠程開放教育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多種媒體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這種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多年來,電大系統(tǒng)開放教育課程教學仍然采用網上教學加面授輔導的形式,雖然電大在線在實施網上教學和促進學生交互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但教師的主要精力還是集中在提高課堂面授輔導效果方面。同時,很多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自主學習能力不高,在面授輔導過程中提不出問題、不敢提問題,在課程網上答疑時所提問題針對性不強、質量不高。開展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教師可以采用建構主義教學思想,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4. 進一步做好課程資源建設。在遠程教育中,教學資源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最主要的依賴。實施開放教育以來,教學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在不斷擴大,但是大多數資源的表現形式較為單一,學生普遍認為資源不好用,所以也不愿意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教學資源激發(fā)不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如課程實踐和網上答疑等的教學效果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

5. 進一步推進網上教學。遠程開放教育強調兩個課堂,即面授輔導這一傳統(tǒng)課堂和網上教學這一虛擬課堂。實踐中,網上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主動利用網上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并不高,在課程討論區(qū)中和教師互動的積極性也不高,即便有所互動,所提問題的數量和質量也都有待進一步提高。開展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有助于教師加強對教學資源的教學設計,加強對討論和交流過程中活動內容和主題的設計,加強對網上教學過程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參與網上教學的積極性。

三、基于混合學習的直通課程教學改革

我國各級各類學校采用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1]。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普遍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九十年代后期,隨著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遠程開放教育試點項目的實施,遠程開放教育開始倡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利用多種媒體資源進行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其主要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為中心,教師主要起組織者和指導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xié)作、會話等學習環(huán)境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終使學生達到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2]。目前較成熟的建構主義教學方法主要有:支架式教學,拋錨式教學和隨機進入教學。拋錨式教學也稱為“實例式教學”,要求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計算機語言課程教學比較適合采用拋錨式教學法。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為建構主義倡導的學習環(huán)境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而建構主義則為多媒體和網絡教學提供了最有效的理論指導[3]。

所謂混合學習,就是結合傳統(tǒng)學習的優(yōu)勢和在線學習的優(yōu)勢,既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4]。隨著國際教育技術界對于混合學習思想的逐步認同,對初期以“學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教學思想的反思,進入本世紀以來,混合學習教學思想得到了越來越多的建構主義學者的認可,在各級各類教育,特別是以網絡技術為支撐的遠程開放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安徽省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課程教學模式的實踐框架“雙主為綱,兩個課堂,多元互動,立體評價”就是這種教學思想的最好體現。自2010年3月起,在上述教學模式基本框架指導下,安徽省廣播電視大學開展了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截至目前,有10門課程參與了該試點。直通課程要求全省學生實時或非實時點播課程責任教師的IP課件進行自主學習,這就要求課程責任教師要加強對教學資源的設計,制作出適合并能夠吸引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課程教學資源。省校課程責任教師負責進行課程教學資源建設,進行課程考核方式整體設計,定期開展面向全省的課程網上教學答疑,批閱全省學生的課程形成性作業(yè)等。分校和教學點的教師負責進行教學組織,教學答疑,教學過程監(jiān)控和網上教學行為的督促和檢查。

四、“Java技術”直通課程

教學改革實踐模型

自2010年春季開始,筆者負責的“Java技術”課程參與了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在試點過程中,筆者基于混合學習的教學思想,明確教師、學生、教材和媒體等四要素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它們完全不同的作用,發(fā)揮教師意義建構的指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達到了學習過程即學生完成對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的最終目的。

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筆者在課程資源建設過程中,積極嘗試運用拋錨式教學法。在認真梳理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知識點,運用拋錨式教學法精心制作了40講IP課件,并通過安徽電大影音在線平臺。IP課件包括了課程導學,課本知識講解和期末復習指導等內容。為解決學生平時學習中的疑問,每月安排一次實時網上答疑,通過安徽電大在線課程討論區(qū)進行答疑。為鞏固學生平時學習效果,編制了本課程的紙質作業(yè),作業(yè)共分四次,按照課程的教學進度進行編排。在課程的一體化教學設計方案中,對課程在線學習和如何完成作業(yè)等給予具體指導。為確保學生的學習效果,加強對虛擬課堂特別是網上教學的過程監(jiān)控,對課程的考核方案進行了設計。具體做法如下:

1. “雙主為綱”。即學生以自主學習為主,教師以導學為主。建構主義強調學生是認知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是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強調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而非“教”。為此,筆者在課程內容的IP課件制作過程中,改革面授輔導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梳理教材、透析教材重點和難點的基礎上,采用建構主義的拋錨式教學法。教師不再是直接介紹某個知識點,而是先拋出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或實例,讓學生感受現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從而創(chuàng)設情境并確定問題。圍繞解決問題所需要的知識點,教師再進行講授,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有關線索,最終解決問題。例如,在介紹Java數據庫編程接口內容時,不再是先描述基本概念再解釋原理,而是先拋出一個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如完成一個職工數據表的增刪查改操作,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先演示實際問題的運行界面和結果,接下來通過操作示范完成職工數據表的設計和實現,然后再介紹增刪查改操作的SQL語句、利用JDBC訪問數據庫的基本步驟、通過JDBC訪問數據庫的常用類與接口的功能,最后通過操作示范編寫代碼完成功能。采用拋錨式教學法制作的課程教學資源,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達到訓練學生技能的目的。學生利用這些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式探索。對于信息資源應如何獲取、從哪里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問題,是學生在主動探索過程中迫切需要教師提供幫助的內容。為此,在課程的IP課件中,第一節(jié)課安排了導學課,根據課程一體化設計方案,介紹課程的基本要求和多種媒體資源情況,幫助學生制定適合自身特點的課程學習計劃。

2.“多元交互”。即師生之間,省校與分校之間,省校與中央電大之間,三級平臺之間交流互動。建構主義認為,教師應組織開展協(xié)作學習,對協(xié)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如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等。教學媒體不再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手段和方法,而是用來創(chuàng)設情境、進行協(xié)作學習的認知工具。為此,筆者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除了通過IP課件進行教學輔導以外,還開展多樣化和交互式的教學活動,如積極開展網上實時答疑、在線討論和電話答疑等交互活動。以網上答疑為例,課程每學期安排四次實時答疑。答疑活動中,事先確定多個活動主題,將活動主題分解為具體的活動內容,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協(xié)作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介紹接口內容時,設計的活動主題為“類和接口的區(qū)別與聯系”,活動過程中,先提出“如何定義類和接口”,進而提出“如何繼承類和實現接口”,繼而再提出“實現接口是否要實現其中的所有抽象方法”等。近年來,參加網上答疑的人數逐漸增多,學生參加課程網上答疑的積極性和所發(fā)帖的有效性有所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兩個課堂”。即傳統(tǒng)課堂和虛擬課堂。傳統(tǒng)課堂中的集中面授輔導要求教師主要是梳理教材,透析每章重點和難點。在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中,傳統(tǒng)課堂中的集中面授輔導也采用了IP課件。教學點可以安排少量的集中面授輔導,主要解決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解決這些問題也可以通過網上答疑和討論進行,地點可以是電大在線的課程討論區(qū)。建構主義認為,教師要成為學生建構知識的積極幫助者和引導者,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所以,教師在組織協(xié)作學習、開展討論和交流時,要事先設計好活動主題和內容,并對協(xié)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fā)展。筆者認為,本課程如果在資源建設過程中,切實做好了課程教學設計,切實采用了建構主義的拋錨式教學法,就一定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基于此,集中面授輔導這種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就可以通過虛擬課堂進行,這既可以解決當下學生工學矛盾比較突出的問題,也可以解決部分分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

4. “立體評價”。主要指對學生學習效果評價、對教師教學效果評價和對教學資源應用評價等。課程試點中,對課程的考核方案進行了設計,采用了終結性考試與形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主要視平時作業(yè)(20%)和網上學習行為(20%)而定,占總成績的40%;終結性考試采用書面方式進行,占總成績的60%。網上學習行為主要包括學生的在線學習時間、參加網上教學活動次數、在課程論壇上的有效發(fā)帖數等。對教學資源和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以問卷調查法為主,將問卷調查表附在紙質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冊的后面,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對教師面授輔導的滿意程度、教師是否能及時進行網上答疑以及對本課程多種媒體教學資源是否滿意等。由于形成性考核作業(yè)冊是省校課程責任教師統(tǒng)一批改,所以每學期對問卷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有助于更好地做好課程試點工作。

五、“JAVA技術”直通課程

教學改革效果分析

截至目前,“JAVA技術”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已經開展了三個學期,本文選取最近六個學期的相關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2010年春季試點之前,課程的考核方式也采用終結性考試與形成性考核相結合的方式,但是形成性考核主要視平時作業(yè)(20%)而定,占總成績的20%,和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的考核要求相比,對網上學習行為沒有做出要求。開展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以來,網上學習行為占20%,主要考核學生的上線次數、在線時間、在課程論壇上的有效發(fā)帖數等指標。近六個學期學生在電大在線上線次數總計、平均在線時間、有效發(fā)帖總數和網上學習行為成績均值統(tǒng)計圖表分別如圖1、圖2、圖3、圖4所示。

從這些統(tǒng)計圖可以看出,學生上線次數、平均在線時間、有效發(fā)帖總數和網上學習行為成績均值正相關,和選修人數無關。由于自2010年春季開展了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明確提出將學生的網上學習行為納入課程形成性考核的一部分,使得上述各項指標和試點以前相比有了明顯增長,近兩個學期各項指標也比較穩(wěn)定。筆者認為,這些指標的增長,表面上看是因為提出了網上學習行為的要求,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一方面采取了拋錨式教學法進行課程教學資源建設,使課程教學資源對學生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在進行課程答疑等交互性教學活動時,加強了對活動主題的設計和對活動過程的引導,激發(fā)了學生參加協(xié)作學習的積極性。這兩方面的原因可以從問卷調查中學生對教學資源和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數據得到佐證,限于篇幅,問卷調查的統(tǒng)計結果不再列出。

根據直通課程考核方案的設計,形成性考核主要視紙質形成性作業(yè)(20%)和網上學習行為(20%)而定,占總成績的40%。課程紙質形成性作業(yè)成績占20%,由省校課程責任教師統(tǒng)一批改,統(tǒng)一核定成績。近六個學期形成性考核成績均值和合格率統(tǒng)計結果如圖5所示。

從圖5可以看出,形成性考核成績均值和合格率在2010年春季處于波谷。究其原因,是因為前三個學期形成性考核只有紙質形成性作業(yè)一個部分,作業(yè)的批改由分校的責任教師完成,大部分教師給定的形成性考核成績是偏高的。自2010年春季開展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以來,形成性考核增加了網上學習行為考核,因很多學生還不適應這種考核方式,造成了2010年春季形成性考核成績均值和合格率處于波谷。從圖5可以明顯看出,自2010年秋季學期開始,由于學生逐漸適應了這種考核方式,加上學生自主學習和參與網上學習的意識有所增強,后兩個學期的形成性考核成績均值和合格率較試點之前不相上下,表面上看只是在數據上不相上下,但背后隱含的是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增強和參與網上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從這個層面看,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根據直通課程考核方案的設計,課程的最終成績由形成性考核成績(40%)和終結性考核成績(60%)加權合成得到。終結性考核由省校統(tǒng)一批改試卷,統(tǒng)一核定成績。近六個學期終結性考核成績均值和合格率,以及課程的最終成績均值和合格率統(tǒng)計結果分別如圖6和圖7所示。

從圖6和圖7可以看出,盡管形成性考核成績均值和合格率在2010年春季處于波谷,但是終結性考核成績和合格率在2010年春季并沒有處于波谷,而且終結性考核成績和課程最終成績這兩項指標都是總體向上的。自試點以來,由于在進行課程資源建設時,采用了建構主義的拋錨式教學法,在進行直通課程教學改革時,采用了混合學習的教學思想,因此,盡管試點增加了網上學習行為考核,但學生的學習成績還是比較良好的。筆者認為,有上述兩點作為保障,開展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有助于解決部分分校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解決面授輔導的到課率普遍偏低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課程教學資源質量,推進網上教學,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六、反思與小結

盡管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是在試點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全省各分校對直通課程教學改革試點的認識還不統(tǒng)一,學生的網上學習行為差距還較大,直通課程網上教學模式的推廣在全省還不平衡,學生對直通課程教學改革還沒有完全適應。在虛擬課堂的學習和教學過程中,如何保證學生不再是簡單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動地建構知識的意義;教師能夠更有效地采用建構主義的拋錨式教學法,充分發(fā)揮意義建構的幫助者和促進者作用,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求知欲,讓學生成為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等等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眼參考文獻?演

[1] 何克抗等. “主導-主體”教學模式的理論基礎[J]. 電化教育研究,

2000,(2):3-9.

[2] 余勝泉. 基于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模式[J]. 電化教育研究,2000,

(12):7-13.

[3] 何克抗. 21世紀以來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的新發(fā)展 [J]. 現代教

育技術,2009,(10):5-14.

[4] 何克抗. 從Blending Learning 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J]. 電化

教育研究,2004,(3):1-6.

第7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教學改革 課程建設

十以來,多次強調,軍隊要“能打仗、打勝仗”,牢固確立戰(zhàn)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隨著部隊武器裝備更新和實戰(zhàn)化訓練不斷深入,培養(yǎng)更多能夠遂行多種通信任務、技術嫻熟的技能型人才,對基地化教學訓練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yè)課程教學應按照“部隊訓練向實戰(zhàn)靠攏、院校(訓練機構)教育向部隊靠攏”的要求,遵循“繼承、調整、精簡、優(yōu)化、創(chuàng)新”的原則,理順與相關聯專業(yè)教學內容的關系,適應專業(yè)裝備更新情況及實戰(zhàn)化訓練改革進程,推動教學內容、組訓方法和配套建設創(chuàng)新發(fā)展。

一、遵循技能生成內在規(guī)律,突出部隊崗位任職合格要求

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必須著眼部隊崗位任職需求,圍繞教學實踐,抓好與《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中規(guī)定的訓練科目、部隊承擔作戰(zhàn)訓練任務、裝備更新發(fā)展的結合,增強教學的指向性和內容的針對性,提高參訓人員的崗位任職能力,實現訓練機構教育與部隊訓練內容的有機銜接。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應按照“理論-實踐-理論”、“考核-分析-評估-糾偏”的組訓方式反復實踐,確保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和訓練效益。

一要堅持調研論證,確定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的正確方向。當前,基地訓練承訓的專業(yè)技術人員普遍生活閱歷較淺、個體文化差異較大、服役時間較短,但他們成長成才愿望迫切、比學趕幫超的意識強烈。隨著部隊新裝備、新網系和戰(zhàn)場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裝備組訓模式、能力素質生成的著力點也隨著發(fā)生變化。以部隊作戰(zhàn)任務、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突出參訓人員能力素質基礎、基地現有培訓內容的調查研究,有利于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確立,有利于理清教學改革的思路,有利于規(guī)范教學活動的組織,確保課程教學的順利實施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有效提升。

二要立足教學實際,正確處理好兩個關系。教學活動的組織實施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受組織人、參與人、學習氛圍、裝備器材等多方面的條件制約。推動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必須要正確處理好兩個關系。一是正確處理立足當前需求與著眼長遠發(fā)展的關系。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專業(yè)訓練效益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教學之初要講清抓好專業(yè)學習對部隊建設、參訓人員個人發(fā)展和部隊崗位任職的重要性,明確課程教學組織的方法、要求,裝備配備和技能考核的標準,增強參訓人員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正確處理好部隊裝備更新與基地現有裝備差異、大綱規(guī)定訓練內容與現有裝備訓練、訓練教材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系。在依據《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按照“增新刪舊、調整完善、并簡優(yōu)化”的思路,適時調整專業(yè)課程教學內容,確保訓練內容適應部隊訓練實際和裝備更新需求,訓練標準達到并適當高于大綱考核標準,使培訓的專業(yè)技術人才到部隊后能順利走上崗位、戰(zhàn)位。

三要改革研究并舉,推動教學活動深入開展。教學中要堅持“研為教用、研改結合、以研促教”的指導思想,結合承擔的課程教學任務、實戰(zhàn)化訓練組織、通信綜合演練,總結研究專業(yè)課程建設配套改革內容,及時把研究成果和補充的新裝備運用到教學之中,按照難易程度分級梳理專業(yè)課程教學內容的知識要點,制定相應的課程實施計劃、實踐操作流程、值勤值機規(guī)范、技能評定指標、考核驗收標準,按照起步和補差訓練、基本技能訓練和應用提高訓練三個階段進行教學改革檢驗,有效促進教學改革的持久開展。

二、適應崗位任職要求,突出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

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參訓人員未來專業(yè)技術崗位任職能力,訓練內容和標準要依據《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并著眼部隊裝備不斷更新現狀,訓練組織依據大綱又要高于大綱。目前,基地承訓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培訓周期縮短,但技能要求隨著裝備的更新和軍事斗爭準備的推進卻相應的提高,這就要求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的著力點應放在精選教學內容、精練裝備操作、精細技能培養(yǎng)上來。依據參訓人員知識能力結構、專業(yè)教學和技能生成規(guī)律、理論實踐相互嵌入原則,堅持理論講解、實踐操作、考核評估、理論強化不斷線的培訓方法,按照教學內容分模塊、技能訓練分階梯、組訓方式分層級的思路,大力推進組訓方式、方法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訓練效益。

一是合理確定專業(yè)課程培訓內容。依據《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著眼“能打仗、打勝仗”能力要求,突出訓練中最實用的裝備及儀器儀表操作使用,重點訓練最管用的值機值勤、故障排除和日常維護內容,強化訓練通信保障手段綜合運用等內容。適應參訓人員學歷層次、知識結構,把專業(yè)課程教學內容按基礎知識、必須學會,基本技能、必須掌握,專業(yè)重點、訓練強化,拓展知識、了解補充的思路,使專業(yè)課程教學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以遂行通信保障任務為牽引,以提高參訓人員專業(yè)技能和組織指揮能力為核心,按照單裝操作重技能,多裝訓練重聯通,專業(yè)要素聯合重組網,實戰(zhàn)化演練重運用的思路,確定專業(yè)課程教學內容和實踐組訓方式方法。

二是訓練階段劃分采取階梯遞進。專業(yè)課程教學應結合裝備訓練特點,遵循由基礎到應用、由低級到高級的實踐原則,可將專業(yè)教學培訓周期分為起步訓練、基本訓練、應用訓練和綜合訓練四個階段,形成階梯逐步遞進的態(tài)勢。起步訓練階段主要針對參訓人員學歷層次較低、文化基礎參差不齊的實際,以統(tǒng)一的理論講解和裝備儀表操作使用為重點,解決專業(yè)知識“入門”問題;基本訓練階段主要針對專業(yè)知識及相關領域知識的深入學習,熟悉專業(yè)教學內容組訓方法、基本技能、儀表使用,探索技能快速形成的途徑和方法;應用訓練階段主要采用想定作業(yè)、室外現地教學等方式,根據實踐課操作實施流程,規(guī)范訓練的組織、檢驗訓練的效果;綜合訓練階段主要結合裝備全功能運用、多要素聯合訓練、實戰(zhàn)化訓練和綜合演練,在近似實戰(zhàn)的條件下全面鍛煉和提高參訓人員的戰(zhàn)斗作風、戰(zhàn)場意識、裝備操作和功能運用,進一步鞏固和強化理論學習和基本訓練成果,盡快提高參訓人員的未來崗位任職能力。

三是教學內容配檔運用模塊集成。專業(yè)課程教學組織要打破專業(yè)間界限,立足現有裝備進行優(yōu)化組合和精簡調整,對專業(yè)教學課題進行集約處理、模塊配檔,各模塊之間可按照“積木”原理,優(yōu)化組合、有機串聯。著眼知識掌握和技能培養(yǎng),以專業(yè)裝備操作運用、專業(yè)綜合訓練為核心,抓好相關課題模塊教學和實踐環(huán)節(jié)的穿插組訓,形成橫向交叉組訓、內容銜接、專業(yè)互補,縱向突出重點、逐步深化、逐級提高的訓練體系。模塊化組訓方式的有效運用,可以大大減少各課題間的重復內容,節(jié)省訓練時間,便于查漏補缺,便于把同類型、相關聯的內容相對集中在一起進行教學,強化各知識間的交叉滲透,鞏固和消化專業(yè)知識。

四是專業(yè)技能訓練堅持滾動升級。專業(yè)知識掌握和裝備熟練運用要以部隊崗位任職需求為牽引,堅持不斷強化。專業(yè)課程教學中應按照參訓人員入學前專業(yè)知識掌握、專業(yè)培訓參與等不同情況進行分組,實行小教員幫帶制度,抓好有一定專業(yè)基礎學兵的優(yōu)先培養(yǎng),建立裝備操作、臺站組訓示教示訓小組。充分發(fā)揮專業(yè)骨干和小教員的作用,帶動其他人員的學習積極性。注重加強階段性考核講評的觸動作用,通過考核競賽,選拔技能合格人員進入下一個模塊升級深化專業(yè)學習,對不合格的人員進行補差強化訓練,直到達到訓練規(guī)定的考核標準,從而調動和激發(fā)參訓人員的榮譽感和自信心,提高參訓人員參與學習訓練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改善專業(yè)課程教學條件,抓好教學配套內容建設

深化專業(yè)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加強專業(yè)教學配套內容的建設,不斷完善專業(yè)課程教學條件,應堅持“統(tǒng)籌規(guī)劃、突出重點,專業(yè)急需、完善配套,挖潛改造、經濟實用,靈活組織、注重節(jié)約”的指導思想,不斷改善專業(yè)課程教學條件。

一要建章立制,推動專業(yè)課程教學規(guī)范開展。適應未來新裝備科技含量高、部隊崗位任職和實戰(zhàn)化訓練要求嚴等情況,應加強專業(yè)課程教學規(guī)范化運行,通過對裝備操作流程、值勤值機規(guī)范、考核評價標準等內容進行規(guī)范統(tǒng)一,使參訓人員樹立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養(yǎng)成優(yōu)良的機務作風、培養(yǎng)強烈的責任意識。

二要突出重點,優(yōu)化完善場地設施建設。隨著實戰(zhàn)化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新型裝備的不斷更新,原有的教學設施、場地不能很好地滿足教學要求,需要本著借用、改造、重建等思路,在充分發(fā)揮原有訓練場地作用的基礎上,利用好駐地周圍有利環(huán)境,構建和實現實戰(zhàn)化訓練想定作業(yè)內容和現地教學需要的場地,增強實踐性組訓的效果,提高參訓人員在復雜條件下實施通信保障的能力。

三要盤活資源,尋求專業(yè)建設持久深入。專業(yè)教學中應結合參訓人員技能掌握情況,充分發(fā)揮現有專業(yè)教學軟硬件平臺效能,為專業(yè)訓練創(chuàng)造單裝操作、多專業(yè)聯合、實戰(zhàn)化訓練的場所。加強維護和保養(yǎng)裝備器材,革新制作教學輔助用簡便器材,保持裝備儀表的完好率,廣泛開展多媒體教學應用,積極利用模擬器材、仿真軟件輔助開展模擬訓練,推動教學改革和學科專業(yè)建設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胡曉峰譯.美軍訓練模擬[M].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1

[2董愛國,方鑫.美軍基地化訓練的主要特點.國防科技,2002.12

第8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多媒體技術;教學改革;課程教學

1前言

教育部教高[2005]1號文件要求:“加大教學信息化建設力度,推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共享。國家重點建設的高等學校所開設的必修課程,使用多媒體授課的課時比例應達到30%以上,其他高等學校應達到15%以上”[1]。為此,全國各高校都在過去推行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致力于采用多媒體教學平臺進行《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并同時開展一些提升多媒體教學水平的相關研究,如多媒體教學課件制作、科學應用多媒體教學等[2-5]。在世界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政治經濟學》課程對于促進經濟類專業(yè)學生的經濟理論的知識掌握、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提高顯得尤為重要,面對未來社會的發(fā)展對經濟管理需求迅速增加的趨勢,許多相關聯的各類社會經濟問題都需要《政治經濟學》作為其研究的理論基礎[6]。

2《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現狀

文獻[7]認為《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應該堅持相對穩(wěn)定性和與時俱進的統(tǒng)一,既需要《政治經濟學》課程教材內容的新穎性,也需要教師能靈活講授《政治經濟學》課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應從教師“教”和學生“學”兩個方面入手,教師應該把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手段與現代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機結合起來,學生應該高度重視自學方法。文獻[8]運用建構主義理論進行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教學過程從引入情境開始,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設計學生自主學習方案,結合學習過程實施過程性考核,對學習情況實時進行評價反思,提高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文獻[9]從教師、學生的角度分析原因,進而探索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增強政治經濟學課堂教學活力、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為使學生形成一種科學的價值觀,文獻[10]對政治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文獻[11]認為,《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應在堅持政治經濟學的主流地位的基礎上,除了實現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外,還需要處理好基礎性與先進性的關系,促進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多元化,提倡經濟學的多學科交叉與融合,增強政治經濟學的定性定量分析與數理分析。文獻[12]在教學實踐中嘗試進行時空拓展教學模式探索,該模式融課堂教學、社會實踐、學科研究于一體,教學空間由課內向課外拓展,教學時間由一年級向大學階段延伸,學習主體能力由個體研學向協(xié)同探討發(fā)展,著力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文獻[13]認為,提升課堂教學學術含量是建設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需要,是不斷更新知識豐富政治經濟學教學內容的需要,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需要,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以上文獻綜述結果表明,把多媒體課件、課堂教學、教學管理等直接對接起來的研究尚未見文獻報道,而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監(jiān)控和管理不力問題則恰恰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因為多媒體課件與課堂教學實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制作再精美的課件,如果沒有具有精湛教學藝術的教師在課堂上展現,課件也會黯然失色;同樣,沒有現代的教學手段相配合,教師的滿腹經綸也難以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教師和學生就很難體驗到教學上那種特有的酣暢之美感。因此,對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加強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監(jiān)控和管理,對提升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質量的作用是不言而喻。

3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內容

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方案實施框圖如圖1所示。

3.1恰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突出《政治經濟學》課程特點

眾所周知,《政治經濟學》課程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實施,對《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是十分有利的。例如,可有機融合價值規(guī)律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或者將科學技術與生產力和科學社會主義經濟等《政治經濟學》課程內容,增加《政治經濟學》課堂教學信息量??紤]到《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目的是讓經濟管理類學生認識各階級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突出體現其地位和作用的價值規(guī)律或經濟規(guī)律。因此,經濟管理類學生在學習《政治經濟學》課程過程中尤其要注重學習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歸納總結能力的形成和邏輯推理能力培養(yǎng)。而目前《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往往呈現整屏展示“答案—結果”的教學模式,當然不利于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學習和分析能力的提升、歸納總結能力的形成和邏輯推理能力培養(yǎng)。因此,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多信息量傳播功能和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突出《政治經濟學》課程特點是指引《政治經濟學》課程多媒體教學方法提高的方向。此外,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主體是開設經濟、管理和貿易類專業(yè)的本科院校,針對經濟、管理和貿易類專業(yè)對政治經濟學知識的需要,充分考慮到學時、教學條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合理優(yōu)化課程內容。

3.2增加《政治經濟學》課程相應的實踐環(huán)節(jié)

(1)舉行《政治經濟學》課外研討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小型比賽,認識我國實行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客觀必然性,增強利用經濟規(guī)律的自覺性,減少經濟活動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2)組織《政治經濟學》的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重點把握運用的分析方法分析社會經濟問題的思路和技巧,提高運用經濟學方法分析和解決實際經濟問題的能力。

3.3提升經濟管理類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

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由于有關《政治經濟學》課程內容的文字、數據、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多種媒體信息的廣泛使用,可使有關《政治經濟學》課程內容具體化和生動化,有助于經濟管理類學生對《政治經濟學》課程內容的學習??紤]到目前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演示圖像僅為《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的簡單演繹,圖像背景音樂也僅為動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已,并不能真正有效訓練經濟管理類學生對《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思維能力和領悟能力,當然更談不上提升他們應用政治經濟學分析和解決具體社會經濟現象能力。顯然,形象地表示《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對于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顯得十分重要與迫切。在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加強語言文字表達《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理論知識,例如,教師可在播放剩余價值規(guī)律短片的同時采用富有情感色彩的語言對剩余價值產生、資本增值的規(guī)律進行形象生動的描述,啟發(fā)經濟管理類學生帶著剩余價值能不能作為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規(guī)律的問題進行思考地學習,這樣才能提高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效率,真正實現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目的,有效地提升經濟管理類學生在學習《政治經濟學》的形象思維能力。

3.4不斷提高《政治經濟學》多媒體教學軟件質量

在制作的《政治經濟學》多媒體輔助教學軟件時,教師可根據《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大綱,有效設置《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內容,突出《政治經濟學》課程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并在每章課程教學內容結束后,對該章所講授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并給經濟管理類學生提供一些判斷題、選擇題、辨析題和材料分析題,進一步強化他們對該章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講授《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教師也必須不斷提高Word2007、Powerpoint2007和Flash等計算機軟件的操作能力和應用水平,才能真正實現多媒體對《政治經濟學》理論的輔助教學的目的。

3.5有機融合現代教學手段應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

在《政治經濟學》課程多媒體教學中,應該將多媒體教學手段應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如黑板、圖片、畫片、幻燈、投影儀、電視錄像、電影等)相結合,并重新構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有機聯系,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進一步提高學生對《政治經濟學》課程學習的熱情。3.6建立多媒體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評價模型根據當前多媒體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特點,利用灰色模糊多層次評價理論構建多媒體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評價模型,加強多媒體教學的監(jiān)控和管理,提升多媒體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質量。

4結論

作為經濟類大學生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應積極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模式,讓學生置身于一定的實踐環(huán)境中,“在環(huán)境”中扮演角色,實現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將有利于推進素質教育,激勵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多媒體教學環(huán)境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本全,葉謙.高校多媒體教學評價模型及其應用[J].統(tǒng)計教育,2006,(1):35-38.

[2]趙玉華.政治經濟學課堂教學提升學術含量問題探索[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71-72.

[3]左紅艷,王濤生,葉菊華.應用型本科學院政治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輕工科技,2013,(10):162-163.

[4]趙南江.《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應注意的兩個問題[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4,1(4):80-81.

[5]李向宇.論探究式教學法在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運用[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14,30(7):57-59.

[6]劉紅霞.《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J].經濟研究導刊,2009,(19):235-236.

[7]韓金華,孫殿明.談《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8,(4):34-36.

[8]邱東博.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J].綏化學院學報,2014,34(12):113-115.

[9]陳婷.增強政治經濟學課堂教學活力的思考[J].高教論壇,2012,(10):89-91.

[10]郭洪濤.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J].廣東農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29(3):18-20.

[11]趙茂林.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的現狀、問題和應對[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11(2):187-189.

[12]韓留富.政治經濟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2,(5):1-2.

第9篇:課程教學改革的目的范文

 

一、高職醫(yī)藥院校《中醫(y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伴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變化,學科交叉融合的趨勢必將對中醫(yī)藥類相關學科的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同時也會加劇職業(yè)的變動性。[1]改革教學內容、構建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是高職醫(yī)藥教育中醫(yī)藥學相關專業(yè)亟待解決的問題。[2]《中醫(yī)學基礎》課程知識內容相當繁雜,與很多學科關聯度大,除了指導疾病治療和藥物開發(fā)外,還可以應用到綠色養(yǎng)生、預防保健、文化修養(yǎng)等諸多領域。高職醫(yī)藥院校的生源主要是應屆高中畢業(yè)生,學生都是被動地學習并進行知識積累,而《中醫(yī)學基礎》課程的理論體系辨證思維性強,需要學生通過理性的思維來主動地學習和積累知識。

 

二、高職醫(yī)藥院校《中醫(y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內容與方法

 

(一)以學生實際需求為導向,確定課程性質和教學目標

 

《中醫(yī)學基礎》課程的授課對象是中藥、中藥制藥技術、中醫(yī)保健康復技術、康復治療技術、醫(yī)學美容技術、護理等專業(yè)的學生,課程設置主要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在此基礎上確定各專業(yè)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其教學目的主要是向學生系統(tǒng)地介紹中醫(yī)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程奠定堅實的和必要的基礎。因此,《中醫(y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必須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既要把握中醫(yī)學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同時更要關注和竭盡全力地服務于學生所學的各個專業(yè),合理優(yōu)化學生的中醫(yī)學基礎課程的知識結構,進而滿足不同專業(yè)的學生學習其他相關專業(yè)知識的需求。

 

(二)把握課程整體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具體教學內容

 

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和學習平臺,長期以來,中醫(yī)學基礎課程一直選用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出版的規(guī)劃教材,有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有統(tǒng)一的授課時數。由于學生所學的專業(yè)不同,涉及的學科特點也不同,基于這種情況,必須結合專業(yè)的特殊實際需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合理恰當地選擇教材內容,變教材內容為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專業(yè)和專業(yè)涉及的相關課程,有序確定各章節(jié)之間的知識層次和邏輯關系,充分反映課程的整體性。同時還要以人為本,因材施教,不同專業(yè)的教學內容必須要有所側重。

 

(三)改革考核評價方式,提高教學效果

 

在總結傳統(tǒng)的《中醫(yī)學基礎》課程教育教學評價經驗的基礎上,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革,要注重課程教學的過程評價,改革以往期末的一次性評價和一卷定終身的不科學考試方法,要科學建立課程考核體系,依據不同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可采用課程論文、課堂發(fā)言、分組討論、階段性小測驗、課后作業(yè)、實驗課成績和期末考試相結合的考核體系,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程教學和課程考試改革中來,從而保證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能順利實施。這項考核方式改革徹底打破了千人一卷和千人一面的嚴重弊端。

 

三、高職醫(yī)藥院校《中醫(y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效果

 

(一)學生學習效果明顯,學業(yè)考試成績突出

 

在《中醫(yī)學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專業(yè),學生考試合格率明顯提升,優(yōu)秀率比重明顯提高,考試平均成績總體呈上升趨勢,這充分說明《中醫(yī)學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成效顯著,在期末學生評教對教師授課的滿意率測評中,《中醫(yī)學基礎》課程授課教師的優(yōu)秀率達到了95%以上。絕大多數學生對教學改革非常滿意,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學習,進而順利地完成了學業(yè)。

 

(二)改變傳統(tǒng)的學習模式結合專業(yè)學習中醫(yī)學基礎知識

 

由于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學生的學習模式也與時俱進,他們能夠結合所學專業(yè)多角度多維度地去領會知識、掌握技能,注重專業(yè)契合度,緊密圍繞專業(yè)積極撰寫《中醫(yī)學基礎》課程的論文,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加強動手實踐能力。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力求書寫認真、觀點明確、條理清晰、論據充分,在一定程度上充分反映了學生的良好寫作能力以及對一些問題上的靈活思辯能力。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