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物教學論范文

生物教學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物教學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物教學論

第1篇:生物教學論范文

首先,確定教學目標,設置疑難。對于實際生物教學活動,教師必須確定教學目標,方可有序開展實踐與探究教學??梢哉f,教學過程也是一個設置疑難與解決疑難的過程。在課前,教師必須精心設置實踐疑難,在課堂教學時,積極拋出疑難問題,讓學生去自由想象、創(chuàng)造。對于生物教學,盡可能挖掘學生的思維潛能。對學生來說,因個體好奇心較強,答疑解惑的能力就是潛在思維能力。在生物教學時,根據新教材目標與內容,在實踐與探究環(huán)節(jié),科學設置教學環(huán)境,促進教學過程的合理發(fā)展,指導學生如何去思考與解答問題。在該過程中,教師承擔輔助角色,讓學生個性思維得以充分發(fā)揮,使學生能夠主動去想,在實踐中探究,進而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創(chuàng)造力。其次,緊密結合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對于實踐與探究環(huán)節(jié),作為課本教材的重要內容,在教學時,不能脫離課本知識,與教材知識相貼合,開展實踐性、探究性活動,以提高學生的學科認同感。例如,在實踐與探究教學中,必須重視案例教學法與情境教學法的運用。設計實際案例,與課本知識相結合,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選擇和學生息息相關的事件,以構成知識系統(tǒng),建立政治教學數據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案例篩選與對比,圍繞課本知識開展教學,合理編制教學案例。利用案例教學法,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制定科學教學計劃,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科認同感。例如,通過講述遺傳關系,利用雜交技術,所生產的雜交水稻,如何增加糧食產量,解決人類糧食問題。在臨床上,分子學與細胞學的應用,是如何確保人類健康等。通過介紹這些案例,使學生感受到生物科學與自身息息相關,進而提升學習興趣。

二、注重實驗教學

第一,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興趣。生物科學作為實驗、觀察相結合的基礎性科學,實驗是生物學習的重要手段。對于學生而言,實驗技能較為貧乏,因好奇心、新鮮感,對生物實驗課的興趣十分濃厚。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學生好奇心理,在生物教學中,多開展實驗教學活動,立足實驗目標教育角度,培養(yǎng)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避免灌輸式、空洞式說教。第二,提升學生觀察力。在實驗課教學中,觀察十分重要。若觀察不佳,便會影響實驗教學效果。因此,必須明確觀察目的,防止學生盲目觀察。在實驗觀察中,要求學生完成既定觀察目標,還要引導學生如何去發(fā)現新現象。同時,指導學生有序觀察,按照順序觀察,提升實驗觀察效果,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樹立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第三,提升學生操作技能。對于實驗教學而言,實驗操作極為關鍵。若操作不得當,對實驗效果具有直接影響,也會影響學生學習心理,阻礙學生做實驗,難以形成良好科學素養(yǎng)。在培養(yǎng)學生操作技能時,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動手實驗。對于某些懼怕實驗的學生,必須給予適當幫助,指導學生如何消除恐懼心理。增加學生動手實踐頻率,多技術標本、儀器,學生操作技能必然得到明顯提升。第四,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就是為解決實際問題。在實驗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問題的能力。例如,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教學中,筆者向學生拋出問題,我們開展這個實驗的目的,為達到實驗目的,需要解決什么問題,注意哪些實驗事項。接著,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筆者再給予指導。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分析問題能力自然得以充分提高,使生物實驗設計能力明顯增強。同時,學生解決問題、操作技能得以培養(yǎng),進而為培養(yǎng)學生生物科學素養(yǎng)奠定了基礎。

三、結束語

第2篇:生物教學論范文

心理學研究表明,目的是人們行動或預期的結果,動機是行動的直接推力,明確的目的能對行為人的行動產生巨大的動力。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好動,這有利于實驗教學法的開展,但他們由于是初見實驗,雖好奇,但搞不清目的,更缺乏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只是抱著好玩的心理,更有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初中生物教學方法白凌雁河北省武邑縣職教中心河北衡水053400學生知道中考根本不考,學不學無所謂,實驗就更沒有意義了。這時你說課標的教學目的基本上是隔靴搔癢,無關緊要。我們教師可以把生物實驗的實際用處告訴學生,比如發(fā)燒時是體內的白細胞在與病毒作斗爭,適當的發(fā)燒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再比如,在科學家的努力之下,幾十年后就會攻克癌癥這一世界難題,這都與生物學息息相關。這樣學生就會覺得學生物真的很有用,不光是為了考試,其積極性自然就來了。

2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步驟或先后順序,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

實驗課是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的,而我們的初中學生因受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影響,在這一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好動手而不得要領,這是他們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我們在保護他們好奇心的前提下就要規(guī)范學生的操作步驟和方法,只有正確的步驟與方法才能保證實驗的成功。觀察切片是經常做的一個實驗,我就以此為例來說明。讓學生用一只眼來觀察,另一只眼一定要閉合,轉動轉換器時不要扳物鏡。先是在低倍鏡下觀察,用粗準焦螺旋進行調節(jié),在找到所要觀察的材料后把它移到視野的中央,然后轉為用高倍鏡觀察,這時要用細準焦螺旋進行調節(jié),找到所要觀察的物象。

3指導學生對觀察的現象進行總結

不要以為學生們明確了實驗目的,規(guī)范了操作步驟,掌握了實驗方法,看到了實驗結果就萬事大吉了,最重要的是對實驗觀察的結果進行分析總結,將之理論化。比如我們地進行了蝗蟲的解剖實驗后,我制作了一份實驗結果表,讓學生們對實驗觀察結果進行描述和總結,如蝗蟲的翅膀、足、頸等部位的功能,由此我讓學生總結了節(jié)肢動物門的特點,把學生的感性認識提升為理性認識。

4利用多媒體進行必要的補充

由于經濟、技術等各種條件的限制,有許多實驗我們是無法完成的,也是我們不必去做的。比如生物學上最著名的DNA雙螺旋結構,這種實驗我們是無法完成的,既使你告訴學生們這種結構,去讓他們做模型也有很大的難度。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或制作DNA動畫模型,或下載相關課件,在多媒體上演示它的結構及遺傳動畫,直觀、形象,易于理解,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第二種教學方法是探究式教學。這種方法并不新奇,但是我把探究式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融會貫通,合二為一,這樣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探究式教學中需要注意做到以下幾點:一、用身邊的事例培養(yǎng)探究思維。學生們對身邊的事物熟悉,也感興趣,用這些事例來培養(yǎng)他們的探究思維是手到擒來的事。如在冬天如何貯藏才能讓蘋果保持光鮮和水分呢?為什么用這種方法呢?我們可以先引導學生,蘋果保持光鮮和水分的前提是什么?是蘋果內部的水分不丟失,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呢?就是盡量減少這種水分的流失。所以人們一般用沙土貯存:沙土要比較濕潤,以手握成團即可,先鋪一層沙土,然后放一層蘋果,再在上面撒一層沙土,放一層蘋果,以此類推,在最后的一層上再撒上一層沙土。用此種方法貯藏蘋果可保證果實不萎蔫、皺縮,而且色澤鮮艷,爛果少,還能延長貯藏期。

5引導學生掌握探究學習的方法或模式

第3篇:生物教學論范文

一、探究式教學模式在新課教授中的應用

探究式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其在新課程教授中的作用不僅是提高課堂效率,更重要的是打破灌輸式教學模式造成的課堂沉悶的現象,是為了促使學生真正成為生物課堂的主人。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問題思考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問題的意識,同時,也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成功學習帶來的喜悅之情。例如:在教學“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也為了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導入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①初中生物教學中我們都聽過“膝跳反射”,思考回憶,起跳反射屬于條件反射還是非條件反射?②我們都知道盲人如果讀書的話,都是借助手指進行閱讀的,思考:盲人為什么能夠閱讀?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幾個問題,并相互討論,接著引導學生進入正文的學習過程中。這樣的過程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對課堂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探究式教學模式在開放試題中的應用

開放性試題是相對于封閉式試題而言的,學生大部分時間練習的試題都是選項、答案固定的問題,這樣既方便判斷正誤,又能檢測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但是,并不利于學生思維的拓展,也不利于學生健全的發(fā)展。再加上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開放性試題不論是在高考中還是其他的檢測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所以,我們要借助探究式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意識,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例如:某同學由溫度能影響酶的活性聯(lián)想到溫度能否影響甲狀腺素的活性。為了探究這一問題,自主設計實驗,并寫出實驗步驟。該題是一道開放性試題,實驗器材、實驗原理以及實驗過程都需要學生自己設定。所以,在解答該題時,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不要局限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識??傊?,在生物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要有效地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活動中,進而在確保課堂效率高效實現的同時,也為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作出相應的貢獻。

作者:陳立冬 單位:福建省德化第三中學

第4篇:生物教學論范文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取本校2014級中醫(yī)八年制專業(yè)的138名學生作為PBL教學研究對象,授課教材使用中醫(yī)藥出版社《生物化學》第7版唐炳華主編教材,

1.2教學方法

目前我校針對中醫(yī)專業(yè)特點,將中醫(yī)專業(yè)生物化學授課內容整體優(yōu)化后劃分為三大版塊,即物質化學、物質代謝和肝膽生化與疾病。物質代謝版塊包括生物氧化、糖代謝、脂類代謝、氨基酸代謝四個部分。肝膽生化與疾病是第三版塊。在有限的學時內,全程展開PBL教學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們結合中醫(yī)專業(yè)特點,精選適合PBL教學的物質代謝版塊和肝膽生化與疾病版塊內容,選擇合適的臨床病例,在課堂中以微視頻形式播放并講解相關的具體臨床病例情況并提供患者資料,要求學生針對此患者基本情況,利用網絡查閱相關資料,分組討論疾病的可能發(fā)病機制、目前中、西醫(yī)臨床治療方案,并比較不同臨床治療方案之間的優(yōu)劣,以促進學生從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角度理解生物化學物質代謝和肝膽生化版塊授課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例如:采用微課小視頻在課堂展示以物質代謝紊亂引起的疾病如脂肪肝、多并發(fā)癥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膽結石和黃疸等疾病相關的臨床病例,要求學生針對上述疾病從生物化學知識角度討論疾病發(fā)生的機制及目前中、西醫(yī)臨床治療方案,促進中醫(yī)八年制學生從物質代謝角度理解并討論疾病發(fā)生的具體機制以及中西醫(yī)治療差異,培養(yǎng)他們分析、解決臨床問題的能力。

2評價和分析

PBL教學效果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固定的時間內對課堂中提到的問題,每組出一名學生代表回答問題。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如電子版教材、網絡精品課程視頻、網絡微課、慕課教學平臺、手機移動百度搜索等搜集資料,進行分組討論并在課堂中搶答積極討論。鑒于課時的關系,有些復雜問題留給學生放在課后討論。授課老師針對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帶有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解,并結合授課內容強調重點、難點。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把控課堂討論氣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在學生回答問題方面,結合目前我校實施的形成性評價考核進行評價。學生的形成性評價考核成分由期末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20%)和實驗成績(10%)三部分構成。平時成績占20分(由課堂討論回答問題情況構成)。在PBL教學模式中,每組學生在回答問題方面的表現是平時成績的組成部分。對于回答問題較好的每組同學給予更高的平時成績。同時,教師對學生回答問題情況(問題回答的正確性,問題回答的深度和廣度)進行點評,引導學生反思在解決和分析問題的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反思做出總結,鞏固自己學到的知識。同時,也可讓學生在課后整理自己以及本組在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錯誤。教師根據學生在討論中的表現做出客觀的評定。當然,在PBL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根據學生的反饋發(fā)現自己的不足,從而進一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作出及時而有效的調整,使教和學雙方面同時得到提高。采用PBL教學方法實施教學后,筆者對參加PBL教學的中醫(yī)班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進行效果評價。調查內容包括臨床問題分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對生物化學授課內容的理解能力,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師生互動、課堂氣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思路開拓、知識的記憶能力等方面。此問卷主要評測中醫(yī)八年制學生對生物化學課程物質代謝相關知識的掌握及對PBL教學方法在中醫(yī)八年制生物化學課堂教學中實施的合適度等,共發(fā)放調查問卷138份,回收138份,應答率100%。調查的具體結果見表1。從以上問卷調查結果看出,在中醫(yī)八年制生物化學教學中實施PBL教學法,82.60%學生認為提高了他們對生物化學課程的學習興趣,85.50%學生認為PBL教學增強了他們對生物化學授課內容的理解,80.43%學生認為PBL教學提高了他們對生物化學授課內容的記憶能力。此外,調查結果還顯示PBL教學活躍了中醫(yī)班生物化學課堂氣氛,在結合臨床疾病發(fā)病機制和治療方案基礎上提高了中醫(yī)八年制學生分析和解決臨床問題能力。PBL教學開拓了學生思維,使學生在分析主觀題時思路更廣闊,能夠引用其他學科知識,體現出較強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在培養(yǎng)中醫(y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探索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

3討論

PBL教學法的特色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以具體病例為切入點提出問題,以討論這些問題為手段來激發(fā)和啟迪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臨床思維能力[3-4]。在中醫(yī)八年制生物化學PBL教學模式中,教師在課堂中采用微視頻展示相關病例情況,介紹患者的具體情況并提出問題,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問題,利用當今發(fā)達的網絡資源進行深入思考并展開討論。針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程度和準確度,以給予平時成績的形式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表現情況進行形成性評價。通過結合PBL教學方式,在中醫(yī)八年制班級中以討論形式講授物質代謝與疾病相關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在中醫(yī)班形成了輕松愉悅的生物化學學習氛圍。調查報告結果還顯示,PBL教學促進中醫(yī)專業(yè)學生對物質代謝中復雜代謝途徑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學生臨床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適應新時代的創(chuàng)新性的卓越中醫(yī)人才。例如:教師通過以臨床真實病例為出發(fā)點引導中醫(yī)八年制學生對“不同類型糖尿病發(fā)病機制和中醫(yī)臨床治療策略”和“肝性腦病的發(fā)病機制和中醫(yī)臨床治療策略”等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從分析臨床問題角度充分挖掘中醫(yī)八年制學生臨床思維潛能。盡管PBL教學提高了中醫(yī)八年制學生臨床思維和生物化學教學效果,但是在順利開展需要解決以下問題。首先,教師應結合理論知識精選臨床病例,學生應對物質代謝授課內容十分熟練,并配合老師積極查閱相關資料熟悉臨床疾病發(fā)病機制和臨床治療方案,才具備解決和分析臨床問題能力。其次,在中醫(yī)八年制班級生物化學中實施PBL教學,要求教師掌握豐富的中醫(yī)中藥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具備一定的中醫(yī)中藥知識背景,憑臨床和教學經驗來分析教學內容,密切聯(lián)系臨床病例。再次,教師還應掌握醫(yī)學最新發(fā)展動態(tài),密切關注臨床疾病發(fā)病動態(tài)和各種臨床治療方案,將生物化學代謝知識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中醫(yī)臨床疾病防治緊密結合,才能對學生給予正確引導,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作者:陶懷 張波 周賽男 宋嵐 胡梅 單位:湖南中醫(yī)藥大學醫(yī)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教研室

參考文獻

[1]宋嵐,胡梅,張波,等.在中醫(yī)學臨床拔尖班生物化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科研素質的探討[J].科教文匯,2016(19):73-74.

[2]張麗娜,金國琴,張學禮,等.提高中醫(yī)藥院校生物化學教學質量有效途徑的探索[J].上海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5,29(2):8-10.

第5篇:生物教學論范文

一、生物學教學的特點和要求

由于自然界生物的龐大體系和多樣性,以及同時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廣泛性,人們往往不能僅通過自己生活中所積累的那點常識來認識世界,而僅就書本上的文字和圖像來認識又缺乏對生物認識的實感,這就要求在生物學的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的運用電化教學手段來加以展示,特別對微觀的生物世界更需要如此。因而在生物教學中,筆者多年來積極使用電化教學手段,從投影的文字處理,到圖像的單片直至復片應用,從錄音、錄像生物資料的整體介紹,到裁定、編輯聲像資料專題輔助教學,都曾運用到生物學課堂教學中。但是,在不斷的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中,在不斷發(fā)展的現代教學技術中,運用多媒體進行生物學課堂教學,更能夠充分發(fā)揮生物學教學的特點,更能滿足生物學教學的要求。

二、生物學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和要求

多媒體教學,就是運用多媒體技術,把有關教學內容的文字、圖形、視頻圖像以及動畫、聲音等運載信息結合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進行綜合處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將多媒體各個要素進行有機組合,并完成一系列隨機交互操作的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其用在課堂上教學,與任何一種教學手段相比,具有較為優(yōu)異的性能——集成性、控制性和交互性。正是這些獨特的性能,提高了它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力、自主性和參與度,形成了多媒體教學的特點:

1.集成性增強了表現力

多媒體技術既把文字、圖形、圖像、動畫和聲音等多種信息集成,又把計算機與音響、電視、通信技術等結合在一起,在教學應用中,避免了單一計算機所呈現的圖形和聲音只能是一種模擬,而缺乏真實感的缺點。而電視錄像雖然圖文并茂,集教材和方法于一體,但缺乏交互性。多媒體系統(tǒng)把它們有機地組合在一起,使得各種媒體互補,傳遞信息具有很強的真實感和表現力。

2.控制性擴大了自主性

多媒體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綜合處理和控制多種媒體信息,使之按照學習者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程序,自由選擇自主控制的條件。同時,教師還可方便地對教學內容進行檢索、增加、刪除等編輯操作,容易調整其先后順序、出現頻數、重復次數、節(jié)奏快慢等。多媒體系統(tǒng)大大提高了教學內容的重現性和自主性,有利于實施因材施教和個別教學。

3.交互性提高了參與度

多媒體技術利用圖文交互界面,窗互操作和觸摸屏,使人們通過十分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來操縱控制多媒體信息的顯示,它正好彌補了音響設備在教學上的最大缺點——缺乏交互性。因此,多媒體系統(tǒng)大大提高了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能引起學習者的注意和興趣,既使學生在感情上和行為上積極參與媒體的活動,又同時調動了眼、耳、嘴、手、腦等多種感官,使學習者積極思維,主動記憶、聯(lián)想、詢問、操作、探討、發(fā)現和總結,及時反饋修正,達到傳授知識、開發(fā)智力的目的。

多媒體教學在教學設備上有一定的要求,最簡單的要有一套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系統(tǒng),主要由主機、輸入和輸出設備、控制設備以及各種功能卡和軟件組成。另外,還有投影儀、大屏幕等。最好建立設施完善的多媒體教室,每個學生一臺計算機,這樣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模式就可以在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擴展到小組互組合作學習模式、個別學習模式、開放學習模式,甚至擴展為網絡學習模式。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容上,要求直觀,要安裝配套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

三、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

從上面分析生物學和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和要求來看,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較為適宜而且效果明顯的。那么,怎樣才能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作用呢?筆者通過一定的實踐嘗試和比較,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

1.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及某種活動的傾向,積極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其鮮明的圖像、生動的形象和靈活多樣的程序,展現生物百態(tài),使呈現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富有感染力,創(chuàng)設出教學情境,較易引起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求知欲望,甚至在不知不覺中把知識的學習融入新穎別致的娛樂形式中,發(fā)揮寓教于樂的學習優(yōu)勢,使枯燥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把學生的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表現有機地統(tǒng)一于教學過程之中。例如,在教學“原生動物門”這一課時,就可用多媒體教育軟件進行教學。將教學內容分為概況、形態(tài)、結構、生理特征、生殖方式、應激性、小結、與人類關系、主要特征等一級菜單,并在生理特征中給出運動方式、攝食和消化、呼吸、排泄的二級菜單,有的在菜單下還設有若干分屏,使得教學內容的層次分明、圖像逼真、動態(tài)演示栩栩如生,圖表分級分色給出,再輔助有情感的解說,重點突出、特征鮮明,而且可以不斷調整次序和反復演示,這種形聲化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一定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征及其認知特點,精心選擇、合理使用多媒體技術,通過設疑激思、創(chuàng)設懸念,把學生的興趣引導到教學情趣中,使學生的注意力和教學內容構成一種最佳組合狀態(tài)。

2.提供直觀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

生物學科的教學應以直觀材料為主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局限性,往往不易達到這種要求,如何解決這種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實際與理論的矛盾,利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使學生獲得極為豐富的、生動形象的感性知識。例如,教學“花的結構”,在設計的多媒體教學軟件中除提供簡介、花柄、花托、花被、花蕊、其它結構的菜單外,還可以在簡介中直觀的給出白色、黃色、紅色、藍色、紫色、橙色的多種花的形象,并解剖性地給出花柄、花托、花被、花蕊的直觀剖面圖,使學生從不同角度豐富了感性知識,為學生準確地了解花的結構內容奠定了基礎。再如,在講授青蛙的結構時,可以利用AUTHORWARE6.0軟件制作課件,形象地展示解剖青蛙的全過程。

3.展示知識脈絡,構建學生的認知結構

生物學教學必須改變只著手學生知識的積累,以掌握知識的“量”的多少來判斷教學質量的高低,而忽視使學生從生物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上把握生物學知識結構的現狀。在教學時,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通過自制軟件來展示知識脈絡,這樣就能較有效地幫助學生構建生物學知識結構。

第6篇:生物教學論范文

文科生和理科生基礎不同,生物化學相關知識不能很好地銜接,因此,學校主要采取小班式教學。將文科生放在一個班,教師可以放慢進度,將與授課內容有關的高中基礎知識補充講解,方便學生理解后續(xù)授課內容,然而目前大學生物化學課普遍存在內容多但課時少的矛盾,使一些教師不注重教法探討和學法研究,往往忽視學生主體,大多利用多媒體技術,以講授法為主,實施灌注式、填鴨式教學策略[5]。對于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教學內容方法區(qū)別不大,雖然教學任務完成了,但是教學效果差,學生短時間無法掌握,學習難度大,每次上課感覺在聽“天書”,久而久之便產生厭學情緒,逆反心理,沒有信心學好生物化學,因此,在有限的學時內,如何積極開展輕松愉快的課堂教學,形成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需要生物化學教師共同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2生物化學教學策略的改進

2.1幫助學生陪養(yǎng)興趣,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態(tài)度決定一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從這些耳熟能詳的名言錦句可以得到啟示,做好一件事,態(tài)度是關鍵、興趣是動力、信心必不可少。要想學好生物化學這門課,這三要素同樣不可或缺。首先,學生要明確學科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緒論課是一門課程的縮影和向導,是引發(fā)學生習興趣、明確學科重要性、樹立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的重要開端,第一節(jié)課學生好奇心都較強,應利用這一特點,精心設計有效引導,使學生從“要我學”的被動狀態(tài)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主動狀態(tài)。隨著多媒體的普及,利用網絡開拓生物化學知識領域成為提高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教師可利用課間播放一些生物化學的影視資料,學生可在課后充分利用網絡查閱資料,觀看生物化學相關視頻。另外,學生可利用圖書館資料讀一些相關的課外書籍。從多個方面讓學生感受生物化學的神奇與奧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6-7]。生物化學教材中的物質代謝部分是重點也是難點,涉及多步化學反應以及多種酶,內容較為抽象,難懂易忘,若僅用化學結構式和反應方程式來講解內容難免枯燥乏味,如何讓學生易于接受呢?首先,概述三大物質代謝,其次章分節(jié)詳細講解,最后總結三大物質之間的代謝聯(lián)系。整個教學采取總-分-總的教學策略,注重理論和實際結合,例如:講解糖代謝時可結合學生體內1d的糖代謝變化分析,掌握血糖的三大來源四大去路。講解三大物質代謝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時,以高糖高脂高蛋白飲食、肥胖患者、三高人群為例。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密切結合學科前沿知識、最新研究進展、科學家趣事、臨床實例、日常生活實例等,來增加講解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8-9]。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的“掌握學習”理論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該理論告訴教師一定要對自己的教學充滿信心,并努力創(chuàng)設條件和機會促進每位學生增強自信心,引導文科生從心理上消除畏難情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文科生的接受能力,由簡到難、由淺到深的授課,精選教學內容,減輕學生負擔,切不可“滿堂灌”。另外,通過情感教育激勵學生,關愛學生,引導學生敢想、敢說、敢問,逐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10]。

2.2布置課前預習,提高教學質量,考察學習效果

教師應要求學生課前預習,通過圖書館、網絡等渠道查閱相關資料,了解背景資料及熟悉一些專有名詞,不求深入,初步做到課前心里有底,這樣才能跟上老師的“節(jié)奏”,課堂上,學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核酸的結構和功能這一章,涉及核糖核酸、脫氧核糖核酸、核苷酸、堿基、戊糖、磷酸等名詞術語和它們之間的包含關系,學生通過多讀多查,熟悉定義,理順關系,那么聽課過程中會很輕松,克服了生物化學教學課時少但內容多的矛盾。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將內容分為了解、熟悉、掌握三個層次。授課層次清晰,重難點突出,利于學生把握生物化學的主線[11]。教學大綱要求了解的內容,教師可將該內容布置為課后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要求熟悉和掌握的教學內容,教師需注重學習思路、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的講授。生物化學教學中,教師通常利用多媒體與黑板相結合的手段授課,多媒體教學既能將抽象的內容、復雜的代謝過程直觀生動地表達出來,動畫、視頻等元素又能增加生物化學教學的趣味性,同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可以縮短教師板書的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講授DNA的復制過程時可通過動畫短片,生動地展現各種酶、引物、底物及其他蛋白質因子的動態(tài)變化,從而使枯燥乏味的課堂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多媒體在當代教學中發(fā)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這種手段有一定的缺點,使用不當反而效果大打折扣。教師一定要在幻燈片制作上下功夫,在教學中掌握技巧,不能完全依賴于多媒體。要將多媒體與板書、教材有機結合,才能提高教學效果[12-13]。生物化學教學方式種類繁多,如講解式、引導式、啟發(fā)式、舉例式、探究式等[14]。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或教學章節(jié)靈活選用,一堂高質量的生物化學課往往運用了多種教學法。生物化學知識點繁多、大多需要理解識記,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無意識記和有意識記巧妙地結合起來,對于需要記憶的內容不要“死記”,而要“巧記”。利用諧音、順口溜、小詩歌記憶法幫助學生記憶[15]。例如可以利用諧音:“假設來借一兩本書”,記憶8種必需氨基酸———甲硫即蛋氨酸、色氨酸、賴氨酸、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另外以理解為基礎才能記得牢記得準。文科生大多具有思維活躍、理解力強、擅長記憶等優(yōu)點,因此,利用文科生的長處,方法得當,肯下功夫,相信每個文科生都能學好生物化學。為了督促學生學習,教師可通過課間提問、組織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實踐表明,課堂提問可增進師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集中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習興趣、開拓學生思路、啟迪學生思維、獲得信息反饋、提高教學質量。開設討論課不僅有助于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而且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課后,布置作業(yè),督促學生鞏固已學內容,鼓勵學生利用郵件、QQ、微信等現代通訊手段,相互討論,共同學習[16]。

3結束語

第7篇:生物教學論范文

1.教學內容必須充分體現科學性與思想性的相互統(tǒng)一

科學性是對生物學教學的基本要求,生物課教師講授的內容必須正確無誤,語言表達要準確、清晰,實驗操作要規(guī)范、合理。只有這樣,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工作作風。例如:在講授細胞的有關知識時,不能把細胞的“立體”結構描述成“平面”構型,把“洋蔥表皮細胞”的形態(tài)說成是所有細胞的形態(tài),把“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混為一談。又如:不能把大米說成是植物的種子,把蓮的“根狀莖”說成“根”,把蘿卜的“貯藏根”說成“莖”,等等。在生物學教學過程中,也不能作一些不恰當的比喻,把有生命特征的組織與非生物相比,把植物體的某種組織與人體的某種器官相比,都是不準確、不科學的。生物學教學的思想性要力求貫徹在生物學知識的教學中,要以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指導教學,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思想因素。如在講授《植物學》、《動物學》時,應結合生命起源及生物進化的知識,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地大物博、生物物種豐富多樣,從而激勵學生努力學習生物科學知識,為合理開發(fā)、利用生物資源和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服務。

2.采用直觀、形象化教學手段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實驗、模型、掛圖、標本、投影、錄像等各種直觀手段,可以使理論知識具體化,間接知識直接化,抽象知識形象化,給學生識記、理解創(chuàng)造條件。各種直觀手段都有其不同的特點,因此,要根據教學目的合理選擇和正確使用,以收到最佳效果。例如:在講《原生動物》一章時,由于原生動物身體微小,教材內容抽象難懂,可先采用掛圖講解其身體形態(tài)、結構、生殖等知識,然后根據草履蟲個體相對較大、結構典型、繁殖快、觀察方便、容易采集培養(yǎng)等特點,讓學生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這兩種直觀教學手段相互結合,可促使學生較快地掌握原生動物的主要特征。在講《兩棲綱》一節(jié)時,教師可利用活青蛙,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其形態(tài)、體色,然后將青蛙進行解剖,觀察其皮膚、心臟、肺、腦等構造。在講《人體神經系統(tǒng)》一章時,可采用掛圖、投影、模型等多種直觀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在運用直觀手段時,要說明觀察的目的和重點,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按不同層次進行觀察;要善于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并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上升為概念和理論。

3.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

教學中重視理論聯(lián)系實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并上升為理性認識,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及創(chuàng)新發(fā)明的意識和能力。例如:在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生物課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植物園,也可以考察植被豐富、物種多樣的地區(qū),給他們講授藻類、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有關知識,以及雙子葉植物與單子葉植物的主要特征和區(qū)別,教他們正確區(qū)分植物類型。同時,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作業(yè),讓他們采集不同種類的植物,并制作成蠟葉標本。又如:在講授《種子的萌發(fā)條件和過程》一節(jié)時,可讓學生回家設計四種實驗類型并進行觀察:①將種子埋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使外界溫度較低,但與空氣隔絕;②將種子埋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使外界溫度適宜,不與空氣隔絕;③將種子埋在水分充足的土壤中,使外界溫度較低,不與空氣隔絕;④將種子埋在水分缺乏的土壤中,使外界溫度適宜,不與空氣隔絕。學生通過觀察哪種實驗中有種子萌發(fā),從而能夠把握領會種子萌發(fā)必不可少的三個外界條件是: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在學習《基因重組》內容時,可聯(lián)系我國施行的優(yōu)生優(yōu)育、禁止近親結婚的計劃生育政策,通過基因重組原理的講解,使學生真正理解此政策的科學依據。同時,還可以給學生講一些目前國際上有關基因重組的最新科技動態(tài)等。

4.設計綜合化、系統(tǒng)化、全方位的教學模式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既應按教材體系系統(tǒng)講述,又應注意各部分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既要講授生物學知識,又要把物理、化學、數學等其它學科的知識加以滲透。例如:在學過藻類、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之后,可從生活環(huán)境、形態(tài)結構、生殖方式、生活史、配子體、孢子體等方面列表綜合所學過的知識,使學生認識到植物界的深化規(guī)律總是遵循著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水生到陸生,由營養(yǎng)繁殖、無性繁殖到有性繁殖,由無世代交替到有世代交替;配子體的結構由復雜到簡單、最后退化,而孢子體向著越來越發(fā)達的方向發(fā)展,植物界各種類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而不是相互孤立的。這有利于學生理解、掌握各植物種類的主要特征和發(fā)展趨勢。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生物學與物理、化學、數學等相關學科的聯(lián)系日益突出。在生物學教學中,通過物理、化學、數學等知識的講解滲透、有助于學生正確、高效、深入地理解生物學知識。例如:在講解《人體肺氣體交換》內容時可導入物理學公式P1V1/T1=P2V2/T2,即壓強與體積成反比;在講授《新陳代謝》一章時,可導入O2+2H2=2H2O,C6H12O6+6O2=6H2O+6CO2等化學公式,有助于讓學生真正理解生物體新陳代謝的過程;在講解基因三大規(guī)律時,可通過一些數學計算來強化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第8篇:生物教學論范文

生物化學是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過程的化學變化規(guī)律和生命本質的學科。我們特別重視第一堂課的教學,使學生在第一堂中了解此課程的主要內容和學習意義,特別要在第一堂課中激發(fā)學生對該門課程的興趣。在講授生物化學發(fā)展的歷史時,我們把歷代與生物化學有關的諾貝爾獲獎的圖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開動腦筋,放開思維,回味獲獎的輝煌;讓學生有信心在生物化學領域能做出成就。但是又不失時機地拋出“我能做什么?“”能做的、好做的前面的科學家都做了,我們接下來該做什么?”等問題,然后再把近年來出現的未解開的生命科學謎題講給大家,讓大家有信心:只要我努力,我也有希望是諾貝爾得主。例如1997年諾貝爾醫(yī)學或生理學獎的獲得者美國生物學家斯垣利•普魯辛納就是由于研究瘋牛病的病原朊病毒作出卓越貢獻而獲此殊榮的。但是至今朊病毒具體的活動和復制機制還不是很清楚。或者把20歲的女孩面容還似一歲多的娃娃的照片和20歲女子面容已衰老成老太太的照片放在一起,啟發(fā)學生思考,是什么原因導致發(fā)育停滯不前?又是什么原因導致早衰?如果找到“罪魁禍首”,是不是就解決了“青春永駐”的問題?愛美的女士也不用再去打肉毒素來防止皺紋的產生了。繼而告訴學生生命科學未知的領域還很多,科技發(fā)展到今天,研究清楚透徹的領域只是冰山一角,還有很多領域等待著大家去發(fā)現,去開發(fā),增加學生探索生命奧秘的信心和積極性。

二、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以學生為主體,創(chuàng)建自由輕松平等的教學環(huán)境

設計好每一節(jié)課,要求教師:一要認真?zhèn)湔n,吃透教材,將所要傳授的知識點,進行分析歸納,并且對教學中會涉及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考慮;二要了解學生的特點及本節(jié)課的知識中哪些知識學生了解一點,哪些知識一點都不了解,哪些知識學生易理解和接受,哪些知識難以理解和吸收,做到“知己知彼”,這樣,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實施啟發(fā)式教學法,教師成為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結合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引導學生進入“憤悱”狀態(tài)。所謂憤悱就是很想弄懂但又無法弄懂,很想說清但又無法說清。教學過程中寓教于樂,讓學生身心放松,在自由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到知識。例如糖酵解的講授,如果學生預習的話,他會發(fā)現在糖酵解中有很多反應、酶、產物。雖然反應是有條不紊地進行的,但是在他的思維中是紊亂的,搞不清誰前誰后,能量又是怎樣產生的,在課堂上就有畏難情緒。我們在本節(jié)課引入時這樣設計:首先問大家,平時不愛運動的人,在操場跑兩圈后,第二天大腿會有什么感覺?(又酸又疼)為什么?(這樣的問題對最討厭學習的學生也有誘惑力———他也有類似的經歷)很容易引入肌糖元的酵解產生乳酸;肌糖元又從哪來,又是怎樣酵解的?男生愛喝啤酒,女生愛喝葡萄酒,酒釀制的原材料是大米、高粱富含淀粉的糧食,淀粉是葡萄糖通過糖苷鍵形成的分枝狀的大分子物質,淀粉的降解可形成葡萄糖,葡萄糖又是怎樣變成乙醇的?糖酵解的學習,為大家提供這方面的知識,如果你課下DIY葡萄酒或酸奶,老師絕不反對。這樣既和學生的關系拉近,又引起了他們的興趣。在講授糖酵解過程中,告訴學生一共10步反應,不難記,首先記住反應的起始物和終止物,然后搞清糖酵解中的“三、二、一”,即搞清“三”指的是什么,“二”指的是什么,“一”指的是什么,糖酵解就學通了。在講課時強調“第一次不可逆反應,催化的酶是......”,“第二次不可逆反應,催化的酶是......”,“第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催化的酶是......”,在糖酵解中有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然后問糖酵解中的“二”指的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就答出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拔ㄒ坏囊淮蚊摎浞磻呋拿甘?.....”,接著加上糖酵解中的“一”指的是什么?學生也很容易就答出一次脫氫反應;“第三次不可逆反應,催化的酶是......”,糖酵解中的“三”指的是什么,學生很容易就答出三次不可逆反應。糖酵解過程講完,再總結一下糖酵解中的“三、二、一”。這樣學生在愉悅中基本把酵解過程理解了,并記住了關鍵內容。

三、利用天盤記好課堂筆記,啟發(fā)學生做好歸納和總結

生物化學內容較多,每節(jié)課的知識容量很大,有的同學采用傳統(tǒng)的記筆記方法,忽視老師著重強調的內容;有的同學聽懂老師當時在講什么,但是來不及記筆記,一下課又忘了。簡潔高效地記筆記也是學好生物化學的關鍵。近年來,我們推廣天盤的方法記筆記,學生普遍反映效果不錯。天盤是起源于中國的奇門遁甲,用于梳理知識體系,效果極佳。上課時,學生以天盤的形式記筆記,簡單易學易記。圖1為糖酵解的天盤:十步反應,三個不可逆反應,二次底物水平的磷酸化,一次脫氫。每一步反應如天上的一個星球,每步反應的要點如星球上的衛(wèi)星,圍繞星球轉,要點的解釋猶如衛(wèi)星的衛(wèi)星,圍繞著衛(wèi)星轉,通俗易懂,易學易記。一般的,上課時畫一次天盤,下課時再重復畫一次,本節(jié)內容基本上就掌握了。

第9篇:生物教學論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理論;生物;教學模式;反思

隨著生物新課標的實施,廣大師生對新課標所提倡的“探究式學習”還處在探索階段,新課標在中學生物教材中增加了許多探究性實驗。但是,廣大師生對探究式教學理論和教學方式還是存在許多疑惑,就如何有效地開展探究式教育還是舉棋不定。文章將會從梳理探究式教學理論出發(fā),結合生物實驗來分析如何在教學中應用這一理論以及對一些實際運用的反思。

一、對探究式教學理論的認識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的獲取并不是通過老師傳授而獲得的,而是學生在學習情境下,借助別人的幫助,通過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和有效的學習方式主動獲得的。而在這一活動過程中,情境、協(xié)作、會話和意義建構是四大要素。情境是指某個有利于發(fā)揮學習者的研究能力的教育情境。而在這一探究過程中,小組協(xié)作和溝通是重要的交流方式,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要通過發(fā)揮自己的主動性找到問題的答案并在小組內形成統(tǒng)一的認知。探究式教學就是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素質教育是弘揚人的個性和主體性的教育方式,而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是素質教育的任務和特征。這種教學模式要求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積極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熱情,要改變傳統(tǒng)教育中老師講、學生聽,學生跟著老師的思維方式走的教育方式。

二、生物教學模式的探究

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以課本知識為依據,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和學習中。生物探究實驗是圍繞著一定的問題展開的,而這一問題或是日?,F象,或是通過觀察和思考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在這種情境教學下,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1)提出興趣點。教師在制訂教學計劃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學生對該實驗的興趣點。而不是從頭至尾地按順序教學。例如,在中學實驗“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中,面對肉眼看不到的生物組織、糖類等,學生對課本講授的定義興趣不大。所以在這個實驗中,教師應該避開學生反感的課本直接展示實驗成果:某些化學試劑能使生物組織中的有關有機化合物產生特定的顏色反應。這樣,學生更能從實驗的逐步探索中了解到自己應該具備哪些知識。(2)摒棄課本教學,采用活頁教學。課本教學致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采用活頁式教學方式。所謂“活頁式教學”指教師把實驗分為幾個部分,采用活頁的方式將教學內容分發(fā)給學生。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實驗中,教師可將實驗分為以下幾個部分:①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過程。②講授原理并指出實驗中的注意事項。③填寫實驗報告,分組點評。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在每個階段中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現象、發(fā)現的問題嚴格記錄,并以活頁形式提交老師。老師對每個實驗小組的活頁報告進行點評,最終由小組形成各自的實驗報告。在小組實驗中,教師要明確師生角色。教師是情境的創(chuàng)造者、問題的引領者、探究的指導者,學生才是探究的主體和主角。教師也應該注重觀察每位學生在小組中扮演的角色,以便在隨后的教學中能夠因材施教。在分組點評中,教師應該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心理活動。“羅森塔爾效應”在這個實驗階段要發(fā)揮效用。

三、探究式教學理論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體會

探究式教學理論對于發(fā)揮學生在求知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探究式教學理論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探究式學習和評價過程中,學生嘗試失敗,體味成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意識。但是,探究式教學理論在實際運用中還存在發(fā)展瓶頸。首先,有些實驗課題過難,實驗需要過長的教學時間,這阻礙了正常教學工作的進行。其次,探究式教學理論應用到中學生物中還是要經歷一個相對漫長的實驗期。傳統(tǒng)教育理論和探究式教育理論之間可謂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探究式教學理論在中學生物中的運用要通過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探究式實驗提高了學生的主動性,提升了學生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梢钥隙ǖ氖牵@一教學理論的運用對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團隊協(xié)作、經驗總結都具有重要影響。但是,當前應該深入考慮如何做好探究式教學理論在中學生物實驗中的運用以及和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銜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