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

第1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關鍵詞】 高職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5-00-01

一、高校女生的心理特點

女生進入大學階段已進入青春期,她們具有旺盛的精力、蓬勃的朝氣,能較好地適應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這個時期由于內分泌活動發(fā)生了變化,性腺活動加強,使神經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受到影響。在心理方面女大學生的心理特征處于不穩(wěn)定和不成熟的時期,他們的情感比較內向、含蓄敏感、自尊心強。在意志上表現(xiàn)為畏難,經受不起失敗的考驗。在體能上個別表現(xiàn)為情感內傾、懶動、對疲勞的耐受力差,自我表達與自我表現(xiàn)欲不強,對不喜歡的事物情緒反映強烈,表現(xiàn)為膽小、怕苦、怕累、怕別人嘲笑等等。大量的研究與統(tǒng)計表明:大學生已成為心理健康的弱勢群體,大學生的抑郁、焦慮、強迫、人際關系和適應不良、人格障礙、精神病等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在21-30%之間,女生比例比男生要大。

二、高職院校女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1、適應能力不強,獨立意識不高。經歷了激烈的高考競爭后,進入大學開始全新的生活和學習,在各方面都發(fā)生了改變。面對新的學校環(huán)境、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特點,由于個體適應能力的差異,一些女生不能適應這些變化,進而情緒低落,出現(xiàn)心理問題。面對當前多種文化、多種價值體系的抉擇及激烈競爭,高職院校女生往往會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甚至誤入歧途。很多女生受到“找工作靠關系”、“工作好不如嫁得好”等思想的影響,只想混個文憑,缺乏獨立奮斗的意識,由此產生煩悶、空虛等不良情緒。

2、自信心不足,學習方法不當。其一,來自理想的學校與現(xiàn)實的學校之間的矛盾。其二,很多高職女生認為高職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就業(yè)競爭力不強,由此產生自卑。其三,一些高職女生與家庭富裕的同學相比時,日常生活壓力較大,自卑感油然而生。另外,對自己的身高、長相不滿,學習成績不好,等都會導致高職女生的自信心不足。一些女生對所學專業(yè)沒有興趣,甚至有厭學情緒,學習成績低下。有的女生雖然學習刻苦,但由于學習方法不當,考試結果總不理想。面對學習成績不好甚至不及格,需要補考、重修、考慮到今后的畢業(yè)、就業(yè)等問題就會產生焦慮、自卑、抑郁等不良情緒,影響正常生活。

3、人際關系不良,感情處理不當。由于種種原因,如害羞、恐懼、自卑,交際能力不夠,交往技巧缺乏,言辭表達較差等,導致高職女生不知道如何與人交往。大學生正處于性發(fā)育成熟期,在面對單戀、三角戀、失戀等感情問題時,會有幼稚、任性、悲觀、焦慮、抑郁等表現(xiàn),影響情緒,進而影響日常的學習和生活。有的女生接受不了失戀的打擊選擇自殺作,有的女生對性的態(tài)度不正確,性心理不夠成熟,因此,對產生的不良后果擔心、焦慮、恐懼,這些都會引起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甚至導致心理障礙。

三、高職女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

高職女生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xiàn)為:①生活越不規(guī)律,心理健康問題越多。上網(wǎng)、睡眠不足、不吃早餐、不按時進餐和無體育鍛煉等現(xiàn)象在女生中比較普遍。另外,女生的身體發(fā)育已經成熟,渴望與異往,如不能正確處理與異往時出現(xiàn)的一些矛盾和沖突,則會導致焦慮、抑郁,影響心理健康。②家庭成員之間關系不和睦、意見分歧或者家庭不完整,會使高職女生的情感受到傷害,形成抑郁、孤僻等消極心理。③高職院校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與中學有顯著的不同,她們要獨立面對學業(yè)上的壓力、生活上的瑣事,還要面對來自不同地方、性格各異的同學,協(xié)調各方面的人際關系等。這些壓力使有些高職女生感到很不適應,長此以往,必將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③新的社會環(huán)境中的一些格調低下、觀念錯誤的影視報刊、網(wǎng)絡資訊,對高職女生的思想和行為帶來了消極影響,嚴重阻礙了她們的心理健康成長。

四、加強高職院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機構。為有效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高職院校要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這一機構的職能范圍較廣,主要有:進行心理健康評估并建立學生檔案,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積極開展心理課程、講座之類的教育活動;成立學生心理健康協(xié)會等學生社團并組織活動;開展心理咨詢咨詢活動;組織心理輔導人員的培訓工作,開展學術研究和對外交流活動,提高心理輔導隊伍的整體水平。形成有效的危機預警機制,防止惡性事件發(fā)生。

2、設置并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高校應設置并逐步完善相關課程,通過專門的選修課進行系統(tǒng)指導,加強對女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挫折教育,使大學生明確心理素質在現(xiàn)代社會的重要性,掌握心理調節(jié)的方法,緩解心理沖突,克服心理的缺陷,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抗干擾能力,形成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加強專兼結合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保證高職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順利進行。

3、準確地把握女生的真實思想狀態(tài)。作為女生的輔導員,要針對她們的這些不同情況,充分挖掘其內心世界,引導她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步入正常的學習軌道。要掌握她們的個性特點、真實的思想狀況和學習情況,建立詳細的個人檔案。當女生中出現(xiàn)偶發(fā)事件時,輔導員要在第一時間內趕到,并迅速地拿出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

4、幫助女大學生發(fā)展健康的自我意識。要幫助女大學生加強對自身角色的理解與明確,把握女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了解自己的期望與追求。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激發(fā)她們的成才欲望與進取意識,樹立真正的自尊、自愛、自強的精神,使更多的女大學生立志成才。同時,也要使女大學生認識到,未來的發(fā)展道路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女大學生要成就事業(yè),必須付出更多的艱辛與努力,引導他們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幫助她們正確認識自我,善于肯定自己,消除自卑心理,克服自我價值的危機感,確立生活的信心,勇敢地面向現(xiàn)實。

5、根據(jù)高職女生的特點,開展具有女性特色的活動。要開展針對高職女生的專題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開設相關選修課程,擴大高職女生的知識面,引導高職女生樹立正確的性觀念、戀愛觀、世界觀和人生觀。還要激發(fā)高職女生的參與積極性,開展健康向上、符合女生心理特點的活動,如女生健康演講比賽、情景劇表演、女性風采大賽等,培養(yǎng)高職女生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其自信心,使她們在活動中了解自我,發(fā)展自我,學會與他人相互合作。

參考文獻

[1]常小莉.高校女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甘肅教育,2008(2):13.1

第2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關鍵詞 財經類 本科 ??啤PI 比較

1 對象

廣西財經學院2011級財經類本科新生1844人(其中男生564人,女生1280人),專科新生1234人(其中男生389人,女生845人)。

2 理論工具

(1)工具:大學生人格調查問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簡稱UPI)。它是為早期發(fā)現(xiàn)、治療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編制的大學生精神健康調查表。具有簡便易行、信息量大及篩查效果好等特點,能較好地評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2)篩選標準:UPI。具體包括:Ⅰ類(滿足下列條件之一):①UPI總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②第25題做肯定回答者(想輕生);③輔助題中同時至少有兩題作肯定回答者;④明確提出咨詢要求且屬于心理問題者。這類學生可能有較明顯的嚴重心理問題,需要盡快得到咨詢與指導;Ⅱ類(滿足下列條件之一):①UPI總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間者;②第8、16、26題中有一題做肯定選擇者;③輔助題中只有一題作肯定選擇者。此類學生可能有某種心理問題,應引起關注;Ⅲ類:不屬于第Ⅰ類和Ⅱ類者應歸為Ⅲ類。此類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

(3)方法: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3 結果分析

3.1 本科新生和專科新生三類篩選率比較

據(jù)調查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顯示,財經類本科新生Ⅰ類的篩選率(22.29%)高于專科的(17.99%);而Ⅱ類和Ⅲ類的比率分別為33.24%和44.47%,低于??菩律?3.39%和48.62%。

3.2 本科和專科男女新生篩選率差異比較

財經類本科新生和??菩律牟町惓尸F(xiàn)較明顯的特點。Ⅰ類上本科男生、女生都比??坡愿撸究颇信謩e為6.40%、15.56%,??茷?.38%、13.05%。Ⅱ類上本科男生低于??颇猩?,分別為10.68%、11.51%,但本科女生高于專科女生,分別為22.56%、21.8%;Ⅲ類本科男生、女生都低于??疲究颇信謩e為13.5%、31.29%,??颇信謩e為15.64%、33.63%。

從男女生比較中可知,財經類本科生“可能有較明顯的嚴重心理問題,需要立即約談咨詢”的人數(shù)高于專科生,而“可能有某種心理問題,但能夠維持正常學習和生活”的本科男生低于??颇猩究婆哂趯?婆?,“Ⅲ類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的本科生要低于??粕?傮w而言,專科生的心理狀況相對本科生來說更良好些。

3.3 本科新生和專科新生四個關鍵題篩選率比較

UPI問卷共有60個題項,表1中的四個關鍵題被公認為要引起重視的重點題項,它可能反映神經癥狀及自殺傾向。從測查結果來看,??粕乃膫€關鍵題中有三題的比率均高于本科。

3.4 本科新生和??菩律饕睦韱栴}表現(xiàn)

對UPI問卷的60個題項選擇率進行排序,前十位的心理問題表現(xiàn)如表二,從中可知,本科新生和專科新生的主要心理問題表現(xiàn)大體一致,主要表現(xiàn)在:①人際交往障礙:在乎別人視線,總注意周圍的人等;②強迫癥狀傾向:對臟很在乎,對任何事情不反復確認就不放心;③氣質性格問題:愛操心,缺乏耐性,缺乏決斷能力,過于擔心將來的事情;④認知思維障礙:思想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父母期望過高。

4 討論

此次調查結果表明,20.58%的財經類新生“可能存在較明顯的嚴重心理問題,需盡快約談咨詢,進一步排查確認”, 33.30%的學生“可能有某種心理問題,應引起關注”,46.13%的學生心理健康狀態(tài)良好。財經類??粕男睦斫】禒顟B(tài)總體上比本科生稍好,兩個培養(yǎng)層次的學生主要心理問題表現(xiàn)基本相同,主要集中在強迫傾向、人際交往障礙、氣質性格問題和認知思維障礙,在“關鍵問題”上??粕谋嚷室哂诒究粕?。

財經類本科生和專科生呈現(xiàn)的心理特點及差異,一方面由于入學要求不同。本科生的錄取分數(shù)比??粕叩枚?,他們在學業(yè)的基礎和期望不同;另一方面因為本科生的自我要求和自我期望較高,因此自感壓力較大。

5 措施建議

(1)樹立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服務。發(fā)展性教育的對象是正常大學生,任務是使他們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原已存在的潛能,形成更強的素質和能力,最終成長成才。校園中大部分屬于健康人群,樹立發(fā)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為大多數(shù)學生提供成長成才所需的教育資源,為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服務。

(2)構建教學、科研、第二課堂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一要進一步完善課程教學體系,在努力實現(xiàn)面向全體學生普及基礎心理知識的基礎上豐富課程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二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專題研究,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專業(yè)化水平。三是完善校園活動體系,開展新穎活潑、寓教于樂的校園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進來;四是開展女生教育,幫助女大學生完善自我、珍愛自我,樹立健康的性別角色、社會角色。

第3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平遠縣職業(yè)技術學校廣東梅州514600

摘要 近些年來,伴隨著我國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我國的職業(yè)教育開始面向群眾發(fā)展。與此同時,由于低分學生成為中職學生的主力,傳統(tǒng)意義上的“問題學生”幾乎統(tǒng)治了中職院校。中職生在求學的過程是生理、心理不斷發(fā)育與成熟的過程,隨著社會閱歷的不斷增長及以不斷面臨的擇業(yè)、就業(yè)的壓力,這些孩子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心理問題。與男生相比,中職女生們的心理矛盾更多、更復雜。

關鍵詞 體育鍛煉;中職女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中職女生們的健康成長,女生作為一個思想情緒起伏都比較大的特殊群體,比男生們更容易遇到心理問題。因此借助中職體育教育來促進中職女生心理健康發(fā)展是一條值得探索的可行之路。

1 中職女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1.1 人際關系問題人際關系問題是中職女生最大的心理問題,包括了與同學、父母、教師三個方面的人際關系。

與同學交往時,處于青春期的中職女生是渴望交友的,但人際關系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并不是所有的女生都能擁有好人緣。自卑和心胸狹隘的中職女生存在著交友問題。

中職女生多處于叛逆的青春期,那么一旦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理解不夠時,就會導致難以調和的沖突。一部分中職女生認為父母對自己管教的太嚴,總是不信任自己,這些想法常常給她們帶來消極情緒。對于中職教師而言,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是緩和師生關系的良藥。

中職女生相對男生而言內心比較脆弱,如果教師以冷漠、不屑的態(tài)度來對待,可能會傷害到學生的心理。

1.2 早戀問題早戀問題是青少年群體經常出現(xiàn)的問題,不僅僅是中職女生,普通高中學生中也存在著很普遍的早戀現(xiàn)象。在這個年紀,青少年們開始對異性感到好奇,如果心理疏導沒有及時跟上的話,早戀很容易發(fā)生。早戀問題是一個影響范圍很廣的問題,在早戀開始前,可能出現(xiàn)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過度注重外表等問題;早戀時,可能出現(xiàn)夜不歸宿、懷孕等問題;而早戀失敗后,又可能面臨著抑郁、自殺等消極事件。

1.3 學習就業(yè)問題在學習上,中職生似乎有一種與普通高中生截然不同的超強自卑感。他們對待課堂的態(tài)度十分消極,課堂表現(xiàn)因教師而異,考試也以及格為終極目標。在就業(yè)上,學歷的限制和部分行業(yè)對女性的不公平對待給中職女生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2 造成中職女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

2.1 性格因素在目前中職女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的情況來看,性格因素是一個重要原因。天生內向、憂郁的人比開朗、外向的人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進入中職院校學習,一方面遠離父母和親人,容易滋生孤獨感;另一方面,很有可能面臨外界的輿論壓力,加之十五六歲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較弱,種種因素結合可能會發(fā)酵出焦慮、苦悶等負面情緒。

2.2 家庭因素在高中教育廣泛普及的今天,選擇中職教育的學生們大多數(shù)家庭條件有限。在脫離了父母控制的學校,女生們的攀比心理日漸滋生,她們渴望變得光鮮亮麗,父母又無法給予足夠的經濟支持,這也是中職女生心理走向極端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學生的成績不符合家長的期望時,家長采用訓斥打罵的方式會對學生已經存在的心理沖突造成雪上加霜的局面。學生們在享受家長關心的同時又抗拒家長的過度干涉。

2.3 青春期心理中職女生大都仍處于青春期,對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身心都處于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因此心理普遍存在著復雜的矛盾,她們情感豐富卻又難以自控,容易沖動行事,有強烈的交友心理卻又封閉自己。在青春期,中職女生們開始對異性產生了朦朧的好奇感,她們渴望接觸異性的同時又有一種羞澀的抗拒。她們的愛情觀還處于懵懂狀態(tài),充滿著無限美好的憧憬,擁有愛情等于擁有一切,為了愛情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這種情況下,如果缺乏及時有效的引導很容易誤入歧途,留下無盡悔恨。

3 在體育鍛煉中解決中職女生心理健康問題

3.1 認識體育鍛煉的重要作用體育鍛煉對學生心理影響的作用是最直接的,體育以其特有的形式在給參與者帶來充分的滿足感和成就感的同時,也為學生的情緒發(fā)泄提供了一條有效途徑。團體項目的進行還能有效的促進學生們相互接觸,增加彼此的了解,增強團隊凝聚力。學生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享受運動的快樂、品嘗成功的喜悅、體會團隊的力量。體育鍛煉的過程也是學生們個性塑造的過程,學生們在鍛煉中忘記煩惱,在鍛煉中激發(fā)潛能,在鍛煉中樹立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

3.2 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對于一些存在著一定心理健康問題的中職女生而言,她們有一個共性,就是不愛鍛煉,她們寧愿整整一天都待在屋子里而不愿出門走動。對于體育鍛煉,她們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甚至有點排斥。眾所周知,人在鍛煉中排汗的過程也是排毒的過程,身體是良好情緒的根本,體質增強精神才會抖擻,精神好了才會有積極的心態(tài)。因此,督促中職女生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是促進中職女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3.3 兼顧體育鍛煉中的集體性體育項目種類繁多,在體育項目的選擇上要特別注意要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女生們的體育項目,比如體育舞蹈、健美操等。女生們在這類項目中更容易融入進去,在運動中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忘記生活和學習上的痛苦和煩惱。而這些對團隊合作有要求的體育項目也能讓中職女生們迅速熟悉集體,感受到集體帶來的溫暖和同學們之間純粹的友誼。對那些存在著人際關系問題的學生來說,這一點非常有效。

此外,中職學校應當對學生們的心理健康問題給予高度的重視,定期給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測試,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按測試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按照分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 結語

越來越多關于中職女生的負面報道是一種警示,中職女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本文從中職女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出發(fā),分析中職女生產生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并就如何借助體育鍛煉來促進中職女生心理健康發(fā)展進行了探討,以期能為中職女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妥善解決提供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古海翔.淺談中職女生參加體育鍛煉對身心健康的影響[J].科技信息,2012(22).

[2]潘月芹.中職校女生心理健康調適策略[J].文理導航(上旬),2010(12).

第4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關鍵詞〕溫州地區(qū); 高二學生;性心理健康;現(xiàn)狀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1)06-0020-04

一、引言

羅素講過:一切的無知都是令人遺憾的,但是對性這樣的事無知,則是嚴重的危險。這些年來,許多青少年極端事件的發(fā)生究其原因都與性問題有關。

雖然當前青春期的性問題、性健康教育已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但有關青春期性心理的研究大多數(shù)都是經驗性的描述和采用自編問卷小范圍地對青春期性心理的狀況進行調查,其科學性不夠高。同時,性心理健康狀態(tài)具有較強的時代性和地域性,而高中生處于青春期性心理發(fā)展的后期,研究高中生能全面地了解性心理健康狀況。

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研究其根本目的是要通過考察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特點及其影響因素,尋找有效的干預措施、制定相應的教育策略來促進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從而提高其一生的生活質量。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 對象

采用分層抽樣和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對溫州地區(qū)內3所高中,包括重點高中、普通高中和職業(yè)高中,共計510名在校高二學生進行調查。樣本分布于溫州的市區(qū)、平陽和蒼南,重點高中162人,普通高中129人,職業(yè)學校180人,其中男生222人,女生249人。共發(fā)放份問卷510,剔除回答不完整的和隨意作答(4對測謊題得分不一致)的問卷,剩余471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92.3%。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高中生性心理健康調查包含兩個問卷,問卷1采用西南師范大學駱一編制的《青春期性心理健康問卷》,該問卷把青春期性心理健康分為三個維度:性認識方面(生理知識、性知識)、性價值觀方面(性觀點、性態(tài)度)、性適應方面(社會適應、性控制力、自身適應)。問卷包括46個項目,其中有4對測謊題,17個反向記分題。問卷采用5點評定量表,從“完全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不確定”“基本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別給予1到5分的評定,反向記分題相反,該問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問卷2是圍繞上述青春期性心理健康的三個維度設計的自編問卷。

3. 研究程序

采用男女生分開的大團體施測方法,由校外專職心理老師擔任主試。發(fā)下問卷后,主試先指導學生正確填寫量表,強調測驗以不記名方式進行,僅用于科學研究。主試在確認被試理解施測要求后開始施測,并當場收回問卷。

4.數(shù)據(jù)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1.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管理和分析,統(tǒng)計方法有描述統(tǒng)計、T檢驗和F方差分析。

三、 研究結果與分析

1. 溫州地區(qū)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總體現(xiàn)狀

表1 溫州地區(qū)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總體特征

對溫州地區(qū)的高中生性心理健康問卷結果進行總體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見表1。從中可見,三個問卷的平均分大小的順序依次為:性價值觀>性適應>性認知。各分問卷平均分大小次序為:性認知問卷:生理知識>性知識,而性知識得分低于3分;性價值觀:性觀點>性態(tài)度;性適應分問卷:自身適應>社會適應>性控制力。

2. 溫州地區(qū)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具體特點

表2 不同性別、不同生源地和

不同子女數(shù)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差異分析

注:*P

經T檢驗分析發(fā)現(xiàn),除性價值觀維度外,溫州地區(qū)高中男生和女生性心理健康的各維度都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其中男生的性態(tài)度和性控制力低于女生,其余維度得分均高于女生;同時,高中生性心理健康不存在生源地差異;獨生子女和非獨生子女的性心理健康水平在性觀點和性控制力上存在差異,自身適應、性適應和總體水平存在差異非常顯著,且都是獨生子女好于非獨生子女。(見表2)

表3 不同學校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差異分析

注:*P

經F方差分析發(fā)現(xiàn),溫州地區(qū)高中不同學校類型學生的性心理健康狀況,除了性知識和性認知兩個維度沒有差異外,其余維度都有顯著差異。運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重點高中學生的性觀點、性價值觀、社會適應、性控制力、自身適應、性適應和性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均高于普通高中和職業(yè)高中的學生,且差異非常明顯;重點高中學生的生理知識好于普通高中;重點高中的性態(tài)度好于職業(yè)高中的學生;普通高中學生的性態(tài)度、性價值觀和社會適應明顯得分都高于職業(yè)高中的學生。(見表3)

表4 不同學業(yè)成績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差異分析

注:*P

在學習成績這一因素中,根據(jù)學生的平時成績劃分為中等偏上、中等和中等偏下3組,對這3組學生的性心理健康進行方差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成績在性認知、自身適應、性適應和性心理健康總體水平上的主效應顯著。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學習成績偏下學生的性認知高于學習成績偏上和成績中等的學生;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自身適應得分低于學習成績偏上和學習成績偏下的學生;在性適應維度中,學習成績偏上的學生高于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生;學習偏下學生的性心理健康總體水平高于學習中等的學生。

四、討論

1.溫州地區(qū)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總體現(xiàn)狀

本調查表明,溫州地區(qū)高二學生性心理健康狀況處于中等水平。學生對性的問題有自己的看法和態(tài)度,基本能夠適應由性引發(fā)的變化并表現(xiàn)出基本恰當?shù)男袨?;學生對有關性問題的各種知識的認識很一般,尤其表現(xiàn)出對性知識缺乏科學的認識,性認識滯后于性適應、性價值觀;雖說性價值觀可以指導性認知、提升適應,但如果沒有科學的性認知為基礎,性價值觀也可能是無水之源,這也提醒我們要對現(xiàn)在高中生性價值觀的成熟度有一個理性的思考。

這可能與以下幾個原因有關: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所獲得的性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豐富,就慢慢形成了一些對性問題的看法,而且這些對性問題的看法也會不斷地發(fā)展、調整;其次,受性傳統(tǒng)觀念和性開放態(tài)度兩種思想矛盾沖突的影響,高中生對性問題的態(tài)度傾向和性適應也常常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tài)中,學生在面對外界探問時也可能表現(xiàn)出防御機制,傾向于“標準答案”;再者,由于家庭性知識教育的缺失和學校性教育的回避態(tài)度,使得學生性認知發(fā)展緩慢,遠遠不能滿足其發(fā)展需要。

2.溫州地區(qū)高中生性心理健康的具體特征

(1)性認知

研究發(fā)現(xiàn),溫州地區(qū)高二學生性認知水平偏低且表現(xiàn)出性別角色、學業(yè)成績差異,其中男生性認知水平高于女生,尤其女生對性的各種問題的認知水平偏低;成績偏下的學生性認知水平高于成績中等和成績偏上的學生。同時,農村和城市高中生的性認知水平的差距在縮小,性認知水平不受生源地、學校和家庭子女數(shù)的影響。

在生理知識方面,男生對生理結構、生理功能等了解多于女生,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好于普通高中的學生;高二學生的性知識水平偏低,其中男生對有關避孕、性病、性騷擾、性心理等的認識好于女生。

原因分析:

其一:溫州地區(qū)城鄉(xiāng)一體化進程較快,學校的硬件設施基本上沒有差別,學生獲得性信息的渠道基本上沒有差別,在性認知上就不存在很大的差異。

其二: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還影響著性認識水平。認為女生應是被動、順從、依賴的;男生應是主動、有支配力的。傳統(tǒng)文化對女生性方面的限制要比男生嚴格得多,應加強對女生性認知的教育。

其三:成績偏下的學生性認知水平最高,可能是這部分學生精力轉移并擁有更多的時間關注性知識所致。這也提醒我們應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關注并積極引導,不然他們將更容易成為“危險”群體。

(2)性價值觀

研究結果表明,從整個性價值觀看,溫州地區(qū)高二學生處于中等水平且存在學校差異,職業(yè)高中學生性價值觀水平最低;從性觀點上看,男生性觀點較女生準確,重點高中學生性觀點較職業(yè)中學和普通高中學生準確,非獨生子女學生性觀點好于獨生子女;而女生性態(tài)度好于男生, 職業(yè)學校學生的性態(tài)度最差,所以教育者應特別加強職業(yè)學校和女生的性價值觀引導;同時現(xiàn)在一部分男生和女生存在功利型性價值觀,近 9%的學生認為愛戀是為了尋求刺激或性可以作為換取自身利益的一種手段,這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原因分析:

其一:以往性教育偏重于性知識方面,它使青少年對自身生理變化有了正確的理解,對青少年的性觀念和看法也產生了某些積極的影響,尤其對男生的影響較大。

其二:高中生對性問題雖有了一些看法但還正處在不斷的發(fā)展、調整中,自編問卷的調查結果表明同伴觀念、社會環(huán)境和媒體信息等是其中重要的影響因素,而職業(yè)高中學生關注這些因素的時間和精力最多,加之高中生思維的片面性和極端性特點,可能導致職業(yè)高中生性觀點和性態(tài)度更容易產生偏差,重點高中生則相反;還有可能是在保守性觀念和開放性觀念共同影響下,女性仍然比男性在性問題方面受到更多的限制,而且保守的性觀念對女性的影響更大一些,這可能是性問題的態(tài)度傾向上出現(xiàn)性別差異的原因,而女生對愛戀、性解放等的態(tài)度相對比較理想化,較注重感情,態(tài)度也更加積極,相反男生的性價值觀有待提高。

(3)性適應

研究發(fā)現(xiàn),溫州地區(qū)高二學生性適應水平處于中等程度,男生性適應水平好于女生,重點高中學生性適應水平好于其他兩類學校的學生。在自身適應方面男生好于女生,獨生子女學生對自身變化的適應要好于非獨生子女,重點高中學生和成績偏上的學生的自身適應也要分別好于其他兩類情況的學生;在社會適應方面男生好于女生,重點高中學生對社會文化道德的適應好于其他兩類學校的學生;在性控制力方面女生好于男生,重點高中學生對有關性活動的控制和調節(jié)要強于其他兩類學生;其中有10%左右的學生不大認同自己的性別角色,近11%的學生缺乏對性沖動的控制能力,這些都提醒我們要采取相應的對策。

分析其原因:

其一:由于自我意識的迅速發(fā)展并趨于穩(wěn)定,高中生對自身身體的變化有一定的統(tǒng)合能力,對社會道德也形成了自己的觀念,同時也能夠對自己的進行一定程度的監(jiān)控。

其二:青春期女生的生理變化要大于男生,這就對女生的角色認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三:由于兩性社會化過程中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男性被要求是獨立、果斷、自控力強的,而女性則被要求是服從、謙和的,性別角色的刻板化對男女心理差異、行為差異都有著廣泛、深遠的影響,這也會對性控制力產生影響。

其四:青春期產生性沖動和渴望接近異性是很自然的,不受成績、地域等因素的影響。但重點高中學生當出現(xiàn)性沖動、望的時候,可能更多地能將精力轉移到學習中去,從而使能量得到宣泄或升華,說明性的好奇心與其他各種好奇心一樣,一旦滿足或者找到恰當?shù)某隹?,很快就會消失。因此,防止青少年出現(xiàn)性問題的最好辦法就是盡量按其要求,告訴他們關于性的一切事情并提供支持、引導是關鍵。

參考文獻:

[1]駱一.青春期性心理健康問卷的初步編制[J].心理科學.2006,3.

[2]王慧遐等.浙江省中小學生青春衛(wèi)生課狀況調查 [J].預防醫(yī)學情報雜志,2010.

[3]李曉天.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探究[J].中國知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2006,5.

[4]冷劍麗.瑞典中學性教育的實踐及啟示[J].中國知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2006,6.

[5]謝己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青少年德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J]. 中國知網(wǎng)全文數(shù)據(jù)庫,2000.

第5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

一、引言

農村大量的勞動力外出務工,在給農村經濟帶來發(fā)展的同時,也導致了一個龐大的弱勢群體――“留守兒童”產生。我國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數(shù)研究是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高中階段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如何,此方面的研究相對較少。鑒于此,本研究范圍限定農村高中階段的“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以定西市通渭縣馬營中學為例來研究“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

二、對象與方法

1.對象

用方便取樣法抽取了定西市通渭縣馬營中學6個班280名學生。其中抽中男生137名,抽中女生143名,發(fā)放問卷280份,回收問卷271份,剔除其中信息缺失及年齡≥18周歲的和按規(guī)律作答的無效問卷32份,最終有效問卷239份,回收率85%,其中男生127人,女生112人。根據(jù)全國婦聯(lián)對“留守兒童”的界定“父母雙方或一方從農村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農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雙方共同生活的17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篩選出農村“留守兒童”共有123人,達到了被試總體的51%。在農村“留守兒童”中,男生55人,女生68人。

2.方法

采取自陳格式,按照測試規(guī)定,用統(tǒng)一書面指導語,在規(guī)定時間內答題,提交問卷。

測量工具:采用王極盛教授編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該量表由60個問題組成,分為10個因子,分別評價心理健康的強迫癥狀、偏執(zhí)、敵對、人際關系緊張和敏感、抑郁、焦慮、學習壓力、適應不良、情緒不平衡、心理不平衡,內容涉及情緒、思維、意識、人際關系等方面。該量表采用5級評分制,1、2、3、4、5分別表示“從無”“輕度”“中度”“偏重”“嚴重”,一次評定約需20分鐘。量表總分或分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狀況越差或在某方面的心理問題越嚴重。

數(shù)據(jù)分析工具:用SPSS15.0軟件包等對數(shù)據(jù)進行錄入和統(tǒng)計處理。

三、結果與分析

1.農村中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狀況描述及分析

表1 “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差異比較

注:P

從表1可知,馬營中學學生(包括“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比較樂觀(M3)。問卷的計分標準為得分在2分以下的表明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得分在2~3分之間的說明存在輕度心理不適。總體而說,“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狀況比較樂觀,這剛好支持了我國學者肖善香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抽樣與思考》中的研究結論:“留守兒童”并非“問題兒童”,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總體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

2.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比較和分析

從表1可知,馬營中學“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相比較,在敵對和情緒不平衡兩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P

3.農村“留守兒童”中男生與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差異比較和分析

表2 “留守兒童”中男生與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差異比較

從表2可得出,在“留守兒童”中,男生和女生相比較,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現(xiàn)得比女生穩(wěn)定。其中,在抑郁、焦慮及心理不平衡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

四、討論與結論

根據(jù)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來分析,選擇外出打工是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由于情感上缺乏溝通與交流,將導致父母與子女之間產生心理上的隔閡,使兒童喪失基本的心理歸屬和心理依戀,失去了兒童正常生活的心理環(huán)境,很多時候都會產生情緒不平衡,對教師、同學的態(tài)度多變,學習熱情忽冷忽熱,情緒不穩(wěn)定。家庭結構完整性的缺失,使得“留守兒童”的心理安全感喪失,常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不能對周圍的人做客觀的評價。很多時候,他們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容易激動。在學習方面壓力較大,他們想用更好的成績來回報父母,以便引起父母的關注,同時外出打工的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值更高,也是“留守兒童”學習壓力大的原因。在人際交往方面,他們覺得別人不理解自己,對自己不友好,感情易受傷害,不信任別人,多疑。

總之,定西市“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比較樂觀;與“非留守兒童”相比,在敵對和情緒不平衡兩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在偏執(zhí)和心理不平衡兩因子上存在非常顯著性差異,在人際關系緊張和敏感因子和學習壓力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在“留守兒童”中,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現(xiàn)得比女生穩(wěn)定,其中,在抑郁、焦慮及心理不平衡因子上存在顯著性差異。這樣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表明,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是值得學校、家庭和社會關注的。

參考文獻:

[1](美)詹姆斯?莫瑞,主編.關注留守兒童――中國西部農村地區(qū)勞動力外出務工對留守兒童的影響[M].葉敬忠,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第6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關鍵詞】精神衛(wèi)生;壓力;因素分析,統(tǒng)計學;學生

【中圖分類號】R 179 R 39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0-9817(2006)09-0777-02

心理壓力(簡稱壓力)指內外刺激事件對人在心理上所構成的困惑或威脅,表現(xiàn)為心理緊張或不適。當壓力長期不能解除或緩解時,健康就會受到損害。為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狀況,分析其影響因素,以便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措施,筆者于2003年對杭州市9所中學的學生及部分家長進行了相關內容的調查,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采用分層隨機整群抽樣方法,按照所屬地區(qū)等級、學校等級的好、中、差3層,抽取杭州市3個區(qū)9所中學,其中初中18個班,高中18個班,職業(yè)中學6個班;共1902名中學生(男生929名,女生973名)及中學生家長2957名。

1.2方法采用中國7城市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合作控制吸煙項目組編制的調查問卷,問卷在預試調查中,采用2次調查所得分數(shù)的組內相關系數(shù)衡量其重測信度,計算重測信度ICC為0.712,屬良好。中學生問卷內容包括基本情況、父母的管教程度、中學生心理壓力及處理、中學生身體和學習狀況、家庭經濟狀況等,其中心理壓力及處理包括15個問題;家長問卷包括基本情況、工作情況、心理壓力狀況等,其中心理壓力狀況包括15個問題。2種問卷除基本情況外,其余項目均采用量化方式,即每一項內容包括若干相關問題,每一問題的選項采用等級有序形式編排,且方向一致,并以1,2,3……表示程度的漸進。每一項內容得分由其包括的所有相關問題的總平均分構成,得分越高表示該項內容程度越深。學生問卷在班主任監(jiān)督下隨堂完成,家長問卷由學生周末帶回填寫后周一上交。

1.3統(tǒng)計分析用EPI DATA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調查數(shù)據(jù)采用雙輸法錄入,數(shù)據(jù)轉換后,以SAS 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影響因素的分析采用多元回歸法,檢驗水準為0.10。

2結果

2.1 中學生心理壓力影響因素分析共線性診斷,條件數(shù)為16.853 2l,提示宜采用多元回歸分析方法。以中學生心理壓力得分為因變量(得分越高表示心理壓力越大),性別(1為女生,2為男生)、年齡、父母管教程度、學習成績、家庭經濟水平、自感健康不佳、學業(yè)負擔、生活負擔、父母親的心理壓力、父母親的文化水平等項目得分為自變量(得分越高相應程度越高)進行逐步回歸。回歸方程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 337.85,P=0.000 1),R2=0.962 3。性別、父母管教程度、學習成績、家庭經濟水平、學業(yè)負擔、生活負擔、母親的心理壓力、父親的文化水平、自感健康不佳等變量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1);除性別外,其余變量與中學生心理壓力均為正向關系。

2.2 男、女生心理壓力影響因素分析。男、女生的心理影響因素不完全相同,家庭經濟水平、學業(yè)負擔、生活負擔、自感健康不佳是他們共同的心理影響因素。父母的心理壓力越大、父親的文化水平越高的家庭,女生心理壓力越大,并且母親的心理壓力比父親的心理壓力對女生的心理影響更大;對于男生則除了4個共同的影響因素之外,家庭管教越嚴、學習成績越好的男生心理壓力越大。

3討論

調查結果表明,學業(yè)壓力是杭州市中學生產生心理壓力的最主要因素,與我國其他城市的調查結果一致。因此在中學教育中,如何營造一個寬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如何開辟有效途徑減緩學生心理壓力,是關系到中學生心身健康發(fā)展的關鍵。

女生的心理壓力較男生更大,與北京、成都、濟寧等城市及國外有關心理學研究結果一致,可能與女生生理成熟早于男生,以及女生情感更豐富有關,也可能與社會和家庭對男、女生的不同態(tài)度及要求有關。提示在實施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應充分考慮性別的差異,因人施教。

此次研究表明,女生更容易受家庭的影響,尤其是母親自身的心理狀況會對女兒的心理狀況有較大影響,其原因可能與我國傳統(tǒng)的家庭觀念有關。在我國,通常母親擔任著“相夫教子”的角色,母親對子女的關心與子女對母親的心理依賴程度往往超過父親,從而造成母親對子女的心理影響力比父親更強。國內關于單親家庭學生心理狀況調查的研究顯示,單親家庭中學生隨父親生活者更少地體驗到溫暖,而隨母親生活者與雙親家庭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李晶等也證實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母親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正向相關關系,而與父親的心理健康水平無相關關系。因此,重視母親的心理健康維護,是促進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尤其是促進女生心理健康發(fā)展不容忽視的因素。

第7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關鍵詞:女大學生;心理健康;保健芻議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04-0091-02

女性心理學是女性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又是心理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它所揭示的女性心理現(xiàn)象及其產生發(fā)展的規(guī)律,不僅對完善女性心理學的學科體系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而且對女性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也有著廣泛的指導意義[1]。關愛女生,做女生的心理保健是大學教育的重要課題之一。在校女生一般年齡在18周歲至24周歲之間,已是成年。青年時期是女性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是學習和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時期。也正是女性求學,充分展示自身魅力和走向社會、開創(chuàng)事業(yè)的重要階段。作為一個高校教育工作者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女大學生心理健康保健。

一、了解女生青年期的生理特征

青年時期女性的身體發(fā)育已基本完成,身高的增長已基本停止,體重和各器官的生長發(fā)育速度基本穩(wěn)定下來,由于第二性征已發(fā)育成熟并發(fā)生身體的變化,加上女性激素對身體的影響,使女性的形體逐漸變得豐滿而富有曲線美,表現(xiàn)出女性所特有的體態(tài),隨著性意識的萌芽和成熟,青年女性為兩性生活和生育子女做好了生理準備。

二、明確女生青年期的心理特征

心理過程可分為認知過程、情緒過程和意志過程[2]。女生在青年期的心理現(xiàn)象中具備以下的心理特征。

1.比較成熟的內心世界。青年期女生比少女更能夠正確地看待自己,剖析自己。她們較注重自己的內心世界,當學習、生活和工作出現(xiàn)問題時,能夠靜下心來思考。隨著學習的提高,知識經驗的累積,青年女生的理想則已逐步現(xiàn)實,如果說少女的理想還帶有夢幻色彩的話,那么青年女生的理想就更加務實,她們對自己的生活、將來從事的職業(yè)和未來規(guī)劃都能與實際相聯(lián)系,并付諸實踐。

2.比較堅定的意志和豐富情感。隨著生理的逐漸成熟,她們心理上的特點也逐漸明朗化。她們情感豐富,愛憎分明,對家人、朋友和同學都能友好相待;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追求高級的社會性情感。青年女生的意志力較之少女也有進一步的發(fā)展。她們能注意鍛煉自己的意志,對生活、學習和未來的工作有明確的奮斗目標、能夠在理想的支配下克服各種困難,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各種活動,表現(xiàn)出較為頑強的毅力。

3.比較高峰的智力發(fā)展階段。青年期的女生,已經具備良好的智商(IQ),一般都能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在素質,思維迅捷,反應靈敏,所謂“心靈手巧”。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在思維活動中占了明顯的優(yōu)勢,而且正在從經驗型向理論型急劇轉化,尤其在語言能力上比男性更具優(yōu)勢。女性在一般學習中掌握語言較快,語言表達清晰、流暢,另外,在外語、閱讀、精巧手工制作等方面也比男生略高一籌。思維的獨立性明顯增強,不再輕信于人,喜歡“三思而后行”,喜歡發(fā)出疑問,并追根朔源。隨著知識經驗的豐富,青年女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和創(chuàng)造想象能力急劇發(fā)展起來,并且在思維中占了主導地位,為她們而后的學習、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剖析女生青年期戀愛心理特征

隨著女性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意味著性機能的逐漸成熟。生理的變化也帶來了心理的變化,在戀愛方面表現(xiàn)為:

1.戀愛沖動盲目,動機簡單

許多女生只是需要愛和被愛,沒有考慮到戀愛的對象是否適合自己,不清楚自己應選擇怎樣一個終身伴侶,一旦發(fā)現(xiàn)心目中的“白馬王子”便不顧一切敞開心懷,追求當今時尚的“閃婚”。

2.自主意思較強

表現(xiàn)在個性突出,重感情、易沖動,不受傳統(tǒng)習俗的局限,部分女生在確定戀愛關系前,或在確定戀愛關系后,一般都不征求雙方父母的意見。

3.自控力與受挫力較弱

女生一旦陷入熱戀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隨意放縱,缺乏理智的駕馭能力,對戀愛對象過分依賴,稍有波折就痛苦萬分。一旦戀愛受挫,即會情緒失控,無法自拔,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4.情感豐富,情緒不穩(wěn)定性

當前女大學生的戀愛,人數(shù)呈上升趨勢。一年級就開始談戀愛的已不是個別現(xiàn)象,有的學生甚至一進校就談戀愛。由于社會閱歷淺,思想單純,很多學生對于自己的人生目標和需要,還沒有一個很清楚的概念。在擇偶標準上,只重外表,輕內在;在戀愛方式上,只重形式,輕內容;在戀愛行為中,只重過程,輕責任。她們富于幻想,易于被感動,被吸引。常常會為某一個人、某一段感情而悲傷哭泣。她們的情緒常常表現(xiàn)為不穩(wěn)定,不成熟,容易激動,造成在戀愛問題上簡單、幼稚不穩(wěn)定。這種戀愛問題上的不成熟,加之在就學期間經濟上尚未獨立,戀愛過程中感情和思想易變,缺乏妥善處理戀愛中情感糾葛的能力,極易造成戀愛的周期性中斷,或對戀愛對象的選擇漂泊不定,戀愛只是一種形式,成功率很低。

四、做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師益友

高度重視當代女大學生心理健康,做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良師益友,讓她們懂得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不但沒有身體的缺陷和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tài)及社會適應能力”。因此,每個社會人都應當講心理健康,注意個人心理衛(wèi)生。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心理保健。

1.充分認識心理疾患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心理疾病是生物、心理、社會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而對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應同時兼顧心理、身體、社會等多方面。在治療的過程中讓患者懂得心理疾病與多方面的關系,改變對疾病的態(tài)度,樹立對生活的信心,遇事保持樂觀并早日求醫(yī)、配合治療,就能降低個體心理疾病的發(fā)生率。懂得心理疾病或者有可能“不醫(yī)而愈”;或者經過醫(yī)治,根除疾患而恢復原有的適應行為和健康心態(tài)。

2.充分面對現(xiàn)實,認識現(xiàn)實

一個人的思想和行為必須與現(xiàn)實保持一致,才是正常的表現(xiàn),才不至于脫離和逃避現(xiàn)實。一個女生在她的青年期充滿了理想和幻想,但人的理想和幻想,必須以現(xiàn)實為基礎才能實現(xiàn)。這就必須認識現(xiàn)實,了解和分析自己的理想是否適應社會需要,是否具備取得成功的主觀條件和客觀環(huán)境。如果不認識現(xiàn)實,只是做些脫離實際的空想,結果就會一無所成,這便會給自己心理上帶來創(chuàng)傷。同時,人生活在現(xiàn)實中,挫折和困難是在所難免的。最近,江蘇衛(wèi)視臺推出一檔節(jié)目:職來職往。每一位應聘者必須面對十八位優(yōu)秀的企業(yè)達人,并回答他們提出的關于職業(yè)技能各種犀利的問題。其中有一位碩士畢業(yè)于英國某大學電子商務專業(yè)的漂亮的女生,最后被所有企業(yè)拒絕,這就是社會現(xiàn)實。面對現(xiàn)實,正確對待挫折和困難,以堅定的意志去克服困難,才是健康的心理。那位女生我看見她求職失敗后仍然從容淡定,坦然接受各位老師的意見,微笑離開招聘現(xiàn)場。所以,改變受挫情境,不在挫折和困難面前悲觀失望,消極逃避,把握好心理落差,才能創(chuàng)造更好的未來。

3.開展自身心理的行為訓練,鍛煉意志

女性的心理健康是女端正的保證。人的行為是在心理調節(jié)下進行的。所謂行為端正,就是適度的行為反應。而適度的行為反應來自健康的心理。因此,只有女性的心理是健康的,才可能有端正的行為。正確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優(yōu)點、缺點、能力、興趣等,這樣就會在任職、擇友、成家的過程中,做出正確的選擇,并且增加成功的機會。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不能正確認識自己,就會在現(xiàn)實生活中感到懷才不遇,因而憤世嫉俗,狂妄自大,給自己帶來煩惱和悲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曾報道的鋼鐵戰(zhàn)士—劉琦為搶救戰(zhàn)友的孩子而不幸被大面積燒傷,五官俱失,雙手殘廢仍以驚人的毅力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寫出了震撼人心的作品——《去意徊徨》。從中,我們不難感受到劉琦意志的美麗!我們還可以進一步讓女生明白,奮斗是美,拼搏是美,堅強的意志是美,成功是美,甚至問心無愧的的失敗也是一種美。接受自己,承認現(xiàn)實對自己的不利,即使自己在某些方面有些缺陷,甚至這種缺陷可能是無法改變的,但也不要自卑,因為除了有缺陷外,還有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鍛煉自己的意志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和優(yōu)勢同樣會取得成功。

4.積極參加社交活動,協(xié)調人際關系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身心健康已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社會支持作為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社會因素,從20世紀60年代起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濃厚興趣[3]。因此,正常的人際溝通,在身心疲憊之時,取得社會的支持,對于個體來說,也是生活中不能缺少的行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保持人與人之間充分的思想交流是保證個人心理健康成長所必需的。樂于交友,朋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支柱。真正的朋友使人感到安全,能夠歡樂同享;苦悶同訴,消除積存心中的郁結。所以應該積極參與社會交往活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擁有更多的朋友,以溝通思想,交流感情,使自己擁有樂觀的心境,健康的心理。自然,也就是心理健康的人。

5.引導性心理健康發(fā)展,正確對待戀愛、婚姻

正確認識獲得科學的性知識,能促進性心理的健康發(fā)展,改變對性的愚昧無知狀態(tài),破除對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為生理和心理的成熟打下良好的基礎。伴隨著女生身體形態(tài)的變化和第二性特征的迅速發(fā)育,她們的獨立意識、性意識和性情感開始萌發(fā),她們渴望與異往,希望了解性知識,但又惟恐被別人發(fā)現(xiàn)或譏嘲。身處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青春期性教育往往被忽視,學生們常常會因為得不到科學的指導而陷于迷惑、焦慮甚至沖動之中。近年來頗為世人關注的青年犯罪案件中,性犯罪案件占18-25%,并呈現(xiàn)出繼續(xù)上升的態(tài)勢。青春期性教育已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嚴峻課題,不能有效開展性教育,將為大學校園男女學生的心理品質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所以作為高校教育者在女生青年時期注意將性科學知識教育與倫理道德教育結合起來傳授。引導男女同學正常相處。在著裝上,女大學生應避免皮膚大面積暴露而給男同學帶來視覺上的感官刺激;要正確對待性刺激,增強心理的承受能力。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交往常識,提倡男女同學廣泛接觸,友好相處,不能首先把性別作為可否接觸的前提,更不能人為地設置影響男女同學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心理障礙。廣泛開展集體活動,如研究性學習、社會調查、文體活動等,讓男女同學在集體活動中互相了解,溝通情感,避免因互不接觸,互不理解而造成的隔閡。引導男女同學建立親如兄弟姐妹的友誼關系,男女同學單獨相處時,一定要冷靜理智,光明磊落,女生尤其要自尊自愛,自重自強,慎重對待戀愛、婚姻,使她們的性意識發(fā)展走向健康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宋巖,崔紅麗,王麗.男女有別的心理觀察[M].湖北.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第8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關鍵詞]寄宿生活;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研究述評

[中圖分類號]G84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4 — 0139 — 03

隨著中國教育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學校布局的規(guī)劃調整,寄宿制學校的數(shù)量快速增加,以寄宿方式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寄宿生的成長尤其是心理健康問題成為教育和心理學界研究的焦點之一。綜觀已有研究,承認寄宿生活對學生成長有一定積極作用的報道相對較少,且主要集中在提高學生自立意識、生活自理能力和學習成績等與應試教育有關的外在目標方面;大部分研究則關注寄宿生活對學生心理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的影響,考察這些差異的表現(xiàn)和造成差異的原因。對處于8-14歲年齡段的中小學生來說,正處于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安全意識尚未基本形成。這一時期學生對家庭、父母的生理和心理依賴很強,離開家庭的寄宿生活,對學生成長的消極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深入研究寄宿生活對學生成長尤其是心理發(fā)展的影響,對于確保學生健康成長,促進義務教育模式的改善和提高,顯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擬就寄宿生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為核心對已有相關研究進行梳理,為從學校社會工作方面解決這問題提供研究鋪墊。

一、關于寄宿生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寄宿生活在對學生成長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但主要還是消極影響。近些年來這些研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五個方面:

1.學生的社會化及社會適應

通過對低齡寄宿對農村小學生社會化影響的研究,劉先麗(2007)發(fā)現(xiàn),低齡寄宿對農村小學生的社會化有積極影響,但也存在著不容人們忽視的問題,寄宿生活使學生離開了家庭,他們在性格培養(yǎng)、行為習慣養(yǎng)成和價值觀形成等方面受父母的指導很少,他們的社會化更容易產生偏差。王芳、楊培(2008)借助青少年社會適應性問卷對寄宿制與非寄宿制高中社會適應性調查顯示,寄宿制與非寄宿制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在總分上存在顯著差異,非寄宿制學生得分顯著高于寄宿制學生,寄宿學生在社交性、內抑性和人際信任方面得分均顯著高于非寄宿學生。

2.寄宿與學生的焦慮、抑郁情緒

王春平(2011)通過農村小學寄宿生和走讀生的焦慮對比研究表明,農村小學寄宿生焦慮狀況不容樂觀,焦慮水平和焦慮障礙篩出率都顯著高于走讀生,焦慮水平在性別方面未呈現(xiàn)顯著差異,但年級間差異顯著,私立學校寄宿生焦慮水平顯著高于公立學校。走讀生焦慮整體水平較好,但也呈現(xiàn)出顯著的年級差異。肖利敏、陶芳標等(2008)使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安徽省農村小學五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3834名學生進行了調查研究,結果寄宿生抑郁癥狀檢出率(52.7%)高于走讀生(46.2%),寄宿生焦慮癥狀檢出率(27.7%)也高于走讀(21.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寄宿是抑郁和焦慮癥狀的危險因素〔1〕。

3.寄宿與學生的孤獨感

關于這一議題,昝旻(2011)通過對寄宿與非寄宿制小學生自尊和孤獨感差異研究發(fā)現(xiàn),寄宿制與非寄宿制的小學生的孤獨感差異顯著(T=2.419,P=0.016

4.寄宿與學生的人際交往

劉朝軍、田素英等(2004)使用SCL—90量表對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進行了測評,發(fā)現(xiàn)寄宿制學校男生人際關系、敵對因子得分高于非寄宿制學校男生,女生人際關系因子得分也高于非寄宿制學校女生〔4〕。李宇青(2006)通過對寄宿制高中學生人際交往現(xiàn)狀的研究發(fā)現(xiàn):97.6%的寄宿生認為生活的寢室有矛盾,55.2%的學生認為是生活習慣的差異導致,42.4%的學生認為是個人言行不當,37.6%的學生認為是生活瑣事所致〔5〕。

5.寄宿與學生行為偏離

李璧、羅昭遜等(2003)使用Rutter兒童行為問卷(父母用)對貴陽市789名學齡寄宿兒童和普通兒童進行測評,結果顯示:寄宿兒童的問題行為檢出率為27.55%,明顯高于普通兒童的17.37%;寄宿兒童的違紀行為、行為與神經質行為問題檢出率均高于普通小學兒童〔6〕。王玲、李崇勇等(2008)采用Achenbach兒童行為量表對3-5年級寄宿兒童和普通兒童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寄宿女生在活動情況上較非寄宿女生差,在社交退縮、體訴、多動、違紀因子分以及總量表分比非寄宿生有相對多的問題〔7〕。唐慧琴、杜亞松等(1999)用 YSR 對上海市某寄宿制重點中學 765 名初中生進行測試,行為問題總檢出率為9.8%,其中男生有行為問題者 47 例,行為問題檢出率占 13% ,女生有行為問題者 28 例,行為問題檢出率占 6.9%,男生行為問題檢出率大于女生〔8〕。

二、關于影響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關于寄宿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這一問題,現(xiàn)有研究主要圍繞家庭、學校和寄宿生自身三個方面,其中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是影響寄宿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 家庭因素

董樹梅(2006)在其《影響城市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家庭原因探析》一文中指出,家庭原因對寄宿生心理健康影響的主要表現(xiàn)是:親子溝通缺乏,導致寄宿生情感缺失;父母期望值過高,導致孩子壓力過大;特殊結構家庭,導致孩子遭受心靈創(chuàng)傷 〔9〕。

王玲、李崇勇(2008)對寄宿制小學生行為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表明,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男生的影響不顯著,對女生的行為有顯著影響,父親的過分干涉、嚴厲懲罰與寄宿女生的抑郁、多動、社交退縮、違紀、攻擊等均成正相關〔7〕。

儲小慶(2009)通過對農村寄宿小學生學校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發(fā)現(xiàn),重慶市31個縣區(qū)的農村寄宿制學校中,家長與孩子交流時,關心學習情況的家長占97%,關心孩子生活情況的為77%,關心孩子身體狀況的有65%,只有23%的家長關心孩子的內心煩惱,2%的家長關心孩子的業(yè)余愛好,沒有家長關心孩子的課余活動〔10〕。

2. 學校因素

學校因素對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表明,寄宿制學校重視學習成績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安全管理的管理理念,忽視學生情感發(fā)展和心理健康發(fā)展,使得學生長期處于緊張的學習狀態(tài),缺乏豐富的課余生活。

葉敬忠、潘璐(2007)在農村寄宿制小學生的情感世界研究中發(fā)現(xiàn),農村寄宿制小學的管理還處于看管為主的低水平,“不出事為原則”的低要求,對學生的心理狀況缺少關注和引導,加之封閉式的嚴格管理,容易造成學生性格內向和封閉〔3〕。

吳霓、廉恒鼎(2010)在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課余活動綜述中指出,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課余生活比較貧乏。主要表現(xiàn)為:課余生活以學業(yè)為主,存在超負荷學習的現(xiàn)象;學校組織的課余生活形式單調,以體育活動為主;學生自主開展課余活動的能力不夠,主要內容都與學校有關;寄宿制學校學生課余生活缺乏有效管理;寄宿制學校缺乏組織學生課余生活的軟硬件設施〔11〕。

楊潤勇(2009)通過對中部地區(qū)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調查發(fā)現(xiàn),寄宿制學校教師普遍存在“身兼數(shù)職”——除了教學,還要承擔保障寄宿生人身安全和照顧其生活起居的重要責任。超負荷工作的教師往往難以把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寄宿制學校生活十分沒意思”;相當一部分學生反映“除了課本、練習冊之外,既沒有課外書,也沒有課外活動”。這些情況均會對寄宿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12〕。

3. 寄宿生自身的因素

寄宿生自身因素對其心理健康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人格特質、自我意識、性別方面。神經質人格特質者,容易產生心理問題;自我意識水平較低者,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寄宿女生心理問題的檢出率高于寄宿男生。

從人格特質來看,申自力、陳力(2012)在寄宿與非寄宿初中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一文中指出,神經質人格傾向的個體,其心理特征表現(xiàn)為焦慮、擔心,常常郁郁不樂、憂心忡忡,有強烈的情緒反應和不理智的行為。正是神經質人格傾向的個體因其在情緒管理、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的這些缺陷,導致其在應對學校生活壓力時會比他人有更多的困難〔13〕。

從自我意識方面來看,唐慧琴、杜亞松(1999)對寄宿制重點初中學生自我意識、情緒狀態(tài)與行為問題的研究發(fā)現(xiàn):765名寄宿制中學生中,11.6%的學生自我意識水平降低,9%的學生有抑郁情況,行為問題的檢出率為9.8%,學生中自我意識水平降低者,有情緒抑郁者,他們的行為問題各因子得分都高于正常組,因此應該加強中學生自我意識評價的辨證性,防止和減少學生抑郁情緒,提高心理素質〔8〕。

從性別差異看,董樹梅(2006)在分析影響寄宿制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家庭原因時指出,寄宿女生中60%在心理健康測評中至少有一項因素出現(xiàn)焦慮傾向;在總量表標準分最高的10人中,女生占8人;各因素的檢出率除沖動傾向外,寄宿女生均高于寄宿男生〔9〕。杜亞松、唐慧琴等(2001)對寄宿制重點中學男女生心理衛(wèi)生狀況比較研究表明男女生行為問題存在極顯著差異,男生在抑郁、攻擊、違紀和不受歡迎五個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女生在思維障礙和軀體訴述這兩個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

三、關于解決寄宿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梳理文獻發(fā)現(xiàn),已有研究主要從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來探討解決寄宿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1.學校方面

要改善寄宿生的成長環(huán)境,就學校方面學者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要完善學校設施,保障后勤生活,加強制度建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二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寄宿制學校老師必須真誠關懷、充分理解學生,用真誠的情感促進學生的身心發(fā)展〔14〕。三是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文化活動,讓學生在不同領域達到自我實現(xiàn),獲得贊賞與肯定,使其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15〕。四是構建心理咨詢、疏導平臺,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挖掘學生潛能,滿足學生多樣化的心理需要,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休閑中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控制自我〔16〕。

2.家庭方面

關于改善寄宿學生的家庭教育和成長條件,研究認為:一是家長應不斷學習,形成正確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正確的人才觀,對學生的期望值應符合學生實際〔16〕。二是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加強與孩子的交流,了解其心理狀況,認識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會對其未來發(fā)展產生舉足輕重的作用〔15〕。三是要加強家校溝通,讓家長和教師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發(fā)展成長。

四、簡單述評

在人們對寄宿制學校及寄宿生的高度關注下,在人們對寄宿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思考中,有關寄宿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研究已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這些成果對于指導寄宿制學校和寄宿生家長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改善辦學理念和教育模式發(fā)揮一定的指導作用,但對城鎮(zhèn)化迅速推進的中國社會尤其是農村的學校教育來說,現(xiàn)有研究的局限性仍然是明顯的。這些局限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就對象來看,現(xiàn)有研究大多只局限于對某一時期寄宿生心理特點的橫斷性研究,而缺少對該群體心理發(fā)展的縱向追蹤研究。

第二,從方法和內容來看,現(xiàn)有研究多運用國內外成熟的心理量表對寄宿生的心理特點進行調查分析,且多以描述性研究為主,研究方法單一;在內容方面,未考慮到中小學寄宿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忽略了家庭對學生成長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社會化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安全感的重要來源,關于寄宿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研究并未從學生安全感這一角度看待問題,僅從家庭結構、教養(yǎng)方式等方面尋找原因。

第三,從寄宿生活的影響方面看,既有積極影響又有消極影響,卻缺乏對這一對相反作用的量化分析,從而會產生莫衷一是的效果。吳拉、朱麗莎指出寄宿生活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而李宇青等人的研究則表明寄宿生容易產生人際交往問題。面對兩種互相矛盾的觀點,筆者認為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

第四,從解決對策方面來看,已有研究主要是從學校和家長兩個角度來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在寄宿生心理問題干預方面,多從心理學角度進行,而很少認識到寄宿生問題實際上是轉型時期中國社會問題的某種反映,需要從社會工作角度來解決。在寄宿制學校開展學校社會工作,不僅可以解決寄宿生心理問題,而且對這一問題的產生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更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以上僅僅是從社會工作的視角對寄宿生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所做的一個粗略的文獻梳理,目的在于厘清問題,更深入、更細致的工作有待新的研究來深化,并為社會工作的介入提供必要的證據(jù)支持。學校社會工作是以專業(yè)理論為指導,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運用專業(yè)方法和技巧,通過開展各種活動發(fā)掘學生潛能的專業(yè)活動。該工作可以為政府、學校和家長提供專業(yè)咨詢和指導,共同為寄宿生的健康成長服務。

〔參 考 文 獻〕

〔1〕肖利敏,陶芳標,等.安徽省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抑郁焦慮癥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8,

(09):785-787.

〔2〕 昝旻.寄宿與非寄宿制小學生自尊和孤獨感的現(xiàn)狀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1.

〔3〕 葉敬忠,潘璐.農村寄宿制小學生的情感世界研究〔J〕.教育科學研究,2007,(09):29-31.

〔4〕 劉朝軍,田素英,等.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學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狀況比較〔J〕.中國臨床康復,2004,(27):5782-

5784.

〔5〕 李宇青.寄宿制高中學生人際交往現(xiàn)狀的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6〕 李璧,羅昭遜,等.寄宿制小學兒童感覺統(tǒng)合及行為問題分析〔J〕.中國校醫(yī),2003,(01):16-18.

〔7〕 王玲,李崇勇,等.寄宿制小學生行為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8,(07):494-495.

〔8〕 唐慧琴,杜亞松,等.寄宿制重點初中學生自我意識、情緒狀態(tài)與行為問題〔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9,(04):228-230.

〔9〕 董樹梅.影響城市寄宿制小學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家庭原因探析〔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6,(04):38-40.

〔10〕 儲小慶.農村寄宿小學生學校適應問題及對策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11〕 吳霓,廉恒鼎.農村寄宿制學校學生課余生活研究綜述〔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0,(12):32-35.

〔12〕 楊潤勇.關于中部地區(qū)農村中小學寄宿制學校的調查與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08):32-36.

〔13〕 申自力,陳力,等.寄宿與非寄宿初中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2,(08):38-42.

〔14〕 陳泊蓉,李貴安,趙微.陜西省農村寄宿制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陜西教育,2011,(09):12-13.

第9篇:女生心理健康表現(xiàn)范文

關鍵詞:中學生 情緒智力 心理健康

中圖分類號: G6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1-0088-01

1 引言

近年來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受到普遍重視。有關研究表明我國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1],因此,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迫在眉睫。而查閱相關文獻可知,以往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多集中于對某一群體心理健康狀況的現(xiàn)狀調查[2-4]、影響因素及相應的培養(yǎng)措施的探索,也涉及到心理健康與自我概念、父母教養(yǎng)方式、社會適應、應對策略等因素的相關,但考慮到情緒智力的文獻很少。情緒智力最早由Mayer和Salovey于1990年提出[5],一般被定義為個體適應性地知覺、理解、調節(jié)和利用自己及他人的情緒的能力[6-7],是決定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響人的整個心理健康[8]。作為正處在青春期階段的中學生,他們具有很多特殊的生理、心理特點,對其進行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將有助于他們的學習和成長。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學生情緒智力的發(fā)展特點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以求為提升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供相關資料。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遵義地區(qū)四所學校的1200人進行調查。

2.2 研究工具

中學生情緒智力量表由黃辛隱教授編制,共有37個項目,包括八個因素。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由王極盛教授1997年所編制,由60個項目組成,分為10個分量表。

2.3 數(shù)據(jù)處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3 結果

3.1 遵義市中學生情緒智力的一般特點

經描述性統(tǒng)計可知,中學生情緒智力總分得分在46-115之間,平均數(shù)為83.66,標準差為12.05。對數(shù)據(jù)進行次數(shù)分布統(tǒng)計,中學生情緒智力的八個因素和兩個維度上的得分都近似正態(tài)分布,其總分也呈近似正態(tài)分布狀態(tài)。

3.2 中學生情緒智力在男女性別上的差異

經獨立樣本T檢驗,在性別維度上,中學生在情緒智力的八個因素、兩個維度和總分上都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并且所有的差異性都表現(xiàn)為女生得分要顯著高于男生得分。

3.3 中學生情緒智力在不同生源地上的差異

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在不同生源地維度上,中學生在情緒智力的八個因素、兩個維度和總分上都表現(xiàn)出顯著性差異,體現(xiàn)為城市學生得分顯著高于農村學生得分。

3.4 情緒智力不同水平下的心理健康差異分析

參照高低分組法,將情緒智力得分劃分為高、中、低三組,對其進行心理健康差異性的研究,經方差分析,不同的情緒智力水平對心理健康的影響非常顯著(F=32.78,p

4 討論

4.1遵義地區(qū)中學生情緒智力的一般特點

通過次數(shù)分布統(tǒng)計,中學生情緒智力的八個因素、兩個維度及總分上的得分都近似正態(tài)分布,說明遵義地區(qū)中學生的情緒智力及各因子的發(fā)展處于正常狀態(tài)。

4.2 性別差異

在性別維度上,女生的情緒智力總體好于男生,在處理“自我情緒”和“他人情緒”的各種能力要明顯好于男生。這是由于男女生自身心理發(fā)展的不同特點所決定的,女生的情感相對男生比較細膩,內部心理反應比較敏感,此外,女生的角色被社會要求更加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理解他人,注重生活細節(jié);最后,女生相對比較善于表達自己的內心的心理活動,情感上容易得到宣泄。

4.3 生源地差異

在生源地維度上,城市學生情緒智力得分顯著高于農村學生。原因在于,首先,城市學生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于農村,從事的職業(yè)的多樣性,對教育子女的方法也呈現(xiàn)多樣性,從而在提高子女情緒智力上提供了先決條件;其次,在家庭環(huán)境上,城市學生大多數(shù)處于良好的環(huán)境中;第三,在教育程度上,城市學生由于家庭經濟等因素的影響,所受到的重視程度高于農村,因此,城市中學生情緒智力的發(fā)展水平要優(yōu)于農村學生。

4.4 相關關系

由前文可知,情緒智力三個等級兩兩之間的心理健康水平差異很顯著,說明情緒智力的發(fā)展狀況,對心理健康水平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客觀上,情緒智力比較高的中學生,由于善于認知自己和對方,因而能很快適應環(huán)境,人際關系和諧;在主觀上,情緒智力高的人在情緒及情感上能自我認識,自我調節(jié),自我把握,能夠經常持平和心態(tài)。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有效的情緒處理,對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要想提高一個人心理健康水平,情緒智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重要的切入點,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景英.中學生社會適應與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山東大學學報,2007,(5).

[2]葉曼.湖南省農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的研究[J].湖南:中南大學學報,2008,(5).

[3]周春蘭等.寄宿制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廣東醫(yī)學,2009,(9).

[4]鄧厚才等.貴陽市城區(qū)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8).

[5]MAYEP·JD, GEHERG.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emotion [J].Intelligence.1996,(2).

[6]Salovey P, Mayer J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magination, Cogni-tion and Personality, 19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