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生命意義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生命意義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生命意義研究

第1篇: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關鍵詞 自我超越生命意義;大學生;中學生;佛教哲學;道家哲學;儒家思想;本土化

1.引言

隨著物質繁榮,世界各國青少年卻出現了精神與信仰危機,心理疾病發(fā)病率不斷上升,在此背景下,弗蘭克爾創(chuàng)立的意義治療逐漸成為了繼弗洛伊德、阿德勒之后維也納精神治療法的第三學派,該學派關注的重點是生命意義(賈林祥,2006;林安梧,2010;Frankl,1992)。研究表明,生命意義能夠增加積極健康的行為(steger,FitchMartin,Donnelly,&Rickard,2015),負向預測焦慮和憂郁(彭霞,王鑫強,郭成,2011;王鑫強,2013;Shiah,Chang,Chiang,Lin,&Tam,2015;Wang&Zhang,2016),可減少壓力知覺,促進適應(蔣海飛,劉海驊,苗淼,甘怡群,2015;王鑫強,游雅媛,張大均,2016),正向預測學習成績(覃麗,王鑫強,張大均,2013)。然而,當前研究者多偏重于自我中心的生命意義研究,忽視了生命意義還包括自我超越的生命意義。

自我超越生命意義是生命意義中的重要研究取向,西方研究者對它有過詳細的論述(Frankl,1992;Wong,2014;Yalom,1980),它與自我中心的生命意義相區(qū)別,是個體能夠去除自我中心觀念,超越個人存在的更高生存境界的認知和信念(IJi,2002),即對超越自我生存境界的認同、信念和覺悟,在本質上屬于認知和信念系統(tǒng),體現為人們的生活態(tài)度,與東方佛教哲學和道家哲學有著天然的淵源(李虹,2006,2014),是生命意義研究本土化的重要方向。

東方的佛教哲學與道家哲學蘊涵著豐富的意義治療資源(程志華,2014)。佛教認為現實生活萬般皆苦,對現實人生持根本否定性態(tài)度(楊玉輝,2007),以出世視角看待世界,例如其經典典籍《中論》以“空”為中心來展開,強調舍離一切、掃蕩任何偏執(zhí)妄見的“中道”,邁向解脫和超脫(林建德,2015)。因此,根據佛教哲學的觀點,對自我執(zhí)著是所有痛苦的根源,而憂郁情緒是痛苦累積的結果,其意義治療學為“佛家型的般若治療學”。道家則不同,它對人的生命持一種積極的肯定態(tài)度(楊玉輝,2007),認為宇宙萬物都是同一元氣運動變化的不同表現(強昱,2004),例如其經典典籍《老子》重視兩兩關系問的動態(tài)變化、辯證及消長律,以順應和趨吉避兇為主要目的(林建德,2015),因此,道家哲學認為一切事物都是辯證的,得失也是辯證的,其意義治療學為“道家型的存有治療學”。李虹基于佛教哲學中的“去我執(zhí)”(減少或去除對自我的執(zhí)著)和道家哲學的辨證“得”“失”觀,以香港地區(qū)的大學生群體為被試,編制出了自我超越生命意義量表(Self-transcendence Meaning of Life Scale,SMLS)(李虹,2006,2014)。由于該量表是作為壓力應對源,與自我中心的生命意義相區(qū)別而提出(Li,2002),因此到目前為止尚未有研究者對SMLS量表進行因素探索,但從已有文獻中也可以清晰地發(fā)現,李虹一直強調自我超越的界定及該量表題目的編制都擁有佛教和道家哲學這兩個理論作為基礎(李虹,2006,2014;Li,2002)。其中,佛教強調“放下”,主張“緣起性空,證得涅”;道家強調“看開”,講究辯證的和合,“恢詭懦怪,道通為一”,兩者的理論原理不一樣,也不能完全相容(程志華,2014;林安梧,2010;楊玉輝,2007);同樣,基于佛教哲學和道家哲學形成的“佛家型的般若治療學”和“道家型的存有治療學”屬于東方文化傳統(tǒng)衍伸出來“意義治療學”的兩個向度,存在著重要區(qū)別(林安梧,2010)。因此,從理論上分析,SMLS量表可能存在一個基于佛教哲學和道家哲學的超越生命意義二維結構。

此外,中學生階段屬于發(fā)展的特殊時期,面臨諸多的心理社會問題,是辯證邏輯思維出現、形成和較快發(fā)展且逐漸占優(yōu)勢的時期,認知和信念表現出更加豐富而穩(wěn)定的特征(林崇德,2009),同時該階段也是個體生命意義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覃麗,王鑫強,張大均,2013;Steger,Oishi,&Kashdan,2009;Wang,He,Yang,&Zhang,2016),超越生命意義二維結構在中學生中也可能已經形成并穩(wěn)定存在。因此,本研究基于原有的兩個理論基礎,對李虹編制的SMLS量表結構進行再探索,并在中學生及大學群體中進行全面的信效度檢驗,以便為生命意義研究的自我超越生命意義取向及我國生命意義研究本土化的順利開展提供科學有效的測評工具。

2.對象和方法

2.1對象

2.1.1中學生樣本

在四川、重慶和湖北的三所完全中學中以班級為單位共抽取初高中生2200名,進行SMLS量表及所有效肆勘淼牡韃椋最后獲得有效問卷1987份。其中初一479人,初二472人,高一689人,高二347人;男生1004人,女生935人,性別信息不詳48人。平均年齡為14.34±1.72歲。全部中學生樣本用來進行項目分析和效標效度分析。

樣本1:1987名中學生中,使用SPSSl7.0隨機抽取976份問卷結果,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和Cronbach's a系數分析。

樣本2:除樣本1外,剩余的1011份中學生樣本數據,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和組合信度分析。

2.1.2大學生樣本

樣本3:在湖北和江西的兩所本科院校以班級為單位抽取大學生790名,進行SMLS量表的調查,獲得有效問卷726份。其中大一392人,大二184人,大三150人;男生266人,女生441人,性別信息不詳19人。平均年齡為19.82±1.34歲,此樣本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和信度分析。

樣本4:在進行了SMLS量表的調查后,從江西的一所本科院校以班級為單位方便抽取樣本3中的177名大學生緊接著完成所有效標量表的調查,考察效標效度。

2.2工具

2.2.1自我超越生命意義量表

該量表由李虹(2006,2014)編制,包括8道題,采用1~4四級計分方式,其中1表示“很不同意”,4表示“很同意”,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超越生命意義越強。

2.2.2流調用抑郁自評量表

該量表由美國國立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編制,共有20道項目,采用0~3四級計分,其中0表示“沒有或幾乎沒有,不足1天”,3表示“幾乎一直有,5~7天”,得分越高表示抑郁癥狀越嚴重(汪向東,王希林,馬弘,1999)。本次測試量表在中學生群體中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7,在大學生樣本4群體中為0.89。

2.2.3狀態(tài)一特質焦慮問卷

該量表由Charles和Spielberger等人編制,共有20道項目,1-4四級評分,其中1表示“完全沒有”,4表示“非常明顯”,得分越高表示釤焦慮越嚴重(汪向東,王希林,馬弘,1999)。本量表僅在中學生群體中測試,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9。

2.2.4焦慮自評量表(SAS)

該量表由Zung于1971年編制而成的,含有20道項目,1-4級評分,其中1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4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得分越高表示焦慮癥狀越嚴重(汪向東,王希林,馬弘,1999)。本量表僅在大學生樣本4群體中測試,其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0。

2.2.5主觀幸福感問卷

該問卷由總體生活滿意度量表(sWLS)和修訂后的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PANAS)組合而成,SWLS得分加上積極情感得分,再加上消極情感的反向計分之和為主觀幸福感的得分。SWLS量表由Diener開發(fā),5道項目,Likert 7點計分,其中1表示“非常不同意”,7表示“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示生活滿意度越高(丁新華,王極盛,2004),本次測試SWLS量表在中學生中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73,在大學生樣本4群體中為0.80。PANAS由邱林等人2008年修訂,包括積極和消極情感體驗描述詞各9個,Likea 5點計分,其中1表示“非常輕微或根本沒有”,5表示“非常強烈”,得分越高表示個體所體驗到的相應積極情感或消極情感越多(邱林,鄭雪,王雁飛,2008),本次測試PANAS量表在中學生群體中的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80,在大學生樣本4群體中為0.91。

3.結果

3.1項目分析

采用臨界比、校正題目總分相關對SMLS原量表8道題的區(qū)分度進行分析,中學生樣本的臨界比結果顯示,8道題的臨界比值在28.22至34.81之間(p

3.2結構效度

3.2.1探索性因子分析

使用樣本1對SMLS原量表的8道題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7.0的主成分分析法,不限制因子數最大方差正交旋轉,結果顯示,KMO值為0.87,Bartlett球度檢驗x2為2818.76,p

3.2.2驗證性因子分析

使用樣本2和樣本3分別在中學生和大學生中做驗證性因子分析,考察SMLS原量表的單維結構模型和探索性因子分析獲得的二維結構模型的適配度指標。統(tǒng)計軟件AMOS 17.0的分析結果發(fā)現,無論大學生還是中學生,單維結構模型的x2/df大于5,RMSEA大于0.08,相對擬合指數TLI、CFI、RFI、NFI都小于0.90,這些適配度指標均低于最低擬合標準的要求(黃芳銘,2005);而二維結構模型的X2/df小于5,RMSEA小于0.08,相對擬合指數TLI、CFI、RFI、NFI都大于0.90,這些適配度指標均達標且較為優(yōu)良,具體參見表2。中學生樣本二維結構模型的各因子標準化負荷系數均在0.58至0.77之間,大學生樣本二維結構模型的各因子標準化負荷系數在0.50至0.73之間,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

3.3效標效度

基于心理健康雙因素模型關于心理健康包括抑郁焦慮等消極指標和幸福感等積極指標的觀點(王鑫強,張大均,2011),在中學生及大學生樣本中全面考察SMLS量表的效標關聯(lián)效度,結果顯示,自我超越生命意義總分及失敗意義獲得、成敗意義超然兩因子分別與抑郁、焦慮呈現顯著負相關,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說明SMLS量表具有較好的效標關聯(lián)效度。失敗意義獲得因子與心理健康的各個指標的相關系數均大于相應指標與成敗意義超然因子的相關系數,其與中學生和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更為緊密。

3.4信度檢驗

使用樣本1計算SMLS量表在中學生樣本中的Cronbach's a系數,使用樣本2的標準化因子負荷系數計算SMLS量表在中學生樣本中的組合信度,使用樣本3計算SMLS量表在大學生樣本中的Cronbach's a系數和組合信度,結果如表4所示。無論大學生樣本還是中學生樣本,SMLS量表及其各因子的Cronbach's a系數大于或者接近0.70,組合信度大于0.70,這些綜合說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4.討論

自我超越生命意義是一個西方學者關注且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內涵的研究主題,但目前國內受測評工具的制約,相關研究很少。本研究在大學生和中學生樣本中對SMLS量表的結構及信效度進行了全面考察,發(fā)掘其編制的兩個理論根源,成功地在原有量表中提取了“失敗意義獲得”和“成敗意義超然”兩個因子,符合原量表構建的道家哲學辨證“得”“失”觀和佛教哲學“去我執(zhí)”的兩個理論基礎(李虹,2006,2014;Li,2002),可更加精確地評估中學生及大學生的自我超越生命意義,拓展了SMLS量表的使用范圍及使用價值,有利于推動相關研究的深入開展。

道家哲W與佛教哲學存在重要區(qū)別(程志華,2014;林安梧,2010;林建德,2015),兩者在超越生命意義上并不完全相容。本研究的探索性因素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以及信效度檢驗的結果都表明自我超越生命意義的二維結構在中學生及大學生中相比單維結構更能體現SMLS量表的內在結構。生命中伴隨著得失,對成敗得失的態(tài)度是個體生命價值追尋的映照。失敗對人來說是消極的,但是道家并不為現實生活中既有的話語系統(tǒng)形成的價值所限制(林安梧,2002),主張從辯證的角度看到對立雙方的相互轉化,“面對挫折的辯證思維”是道家應對思想的重要內容(李曉紅,2011),例如“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個體應善于從失敗、喪失中得到積極的內容,獲得意義,這種觀念要求個體突破已有期望的限制,實現自我超越。本研究在SMLS量表中提取的“失敗意義獲得”因子指個體對失敗意義的獲得感,正是反映了道家哲學的辨證“得”“失”觀。佛教則認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世間并無實在的“我”存在,生命“內執(zhí)我而外向取物”,以超越有無、苦樂、愛憎的“中道”來破除“我執(zhí)”,成敗得失是虛妄無實,以泯滅成敗問的對立成就自我的超越,不像道家那樣注重對立雙方的轉換關系,對失敗、成功以超脫的“平常心”體驗生命的意義,“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舍、無斷常、無凡無圣”即是對此說(道原,2010)。本研究在SMLS量表中提取的“成敗意義超然”因子指個體對成敗的超然態(tài)度,人生無所謂成敗,著重在過程中體驗意義,符合佛教哲學的“去我執(zhí)”理念。因此,本研究認為SMLS量表的二維結構具有強有力的理論基礎支持,是我國生命意義研究本土化的重要方向。

效標效度檢驗結果進一步為SMLS量表的運用價值提供了實證依據。在中學生及大學生群體中,自我超越生命意義的總分及兩個因子均與抑郁、焦慮呈顯著負相關,均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與已有的研究結果較為一致(李虹,2006;許思安,張積家,2007)。我們認為失敗意義獲得是道家“面對挫折的辯證思維”的重要體現,李曉紅(2011)的研究就曾表明高道家辯證思維者的抑郁、焦慮得分顯著低于低道家辯證思維者,而生活滿意度顯著高于低辯證焦慮者,張亞林等人(2000)使用干預實驗研究也表明長久的道家認知療法能有效地治療焦慮癥狀。成敗意義超然反映了佛“中道”、“無我”思想,佛教認為人對自我執(zhí)著,不能以超然的平常心對待成敗得失,將導致“貪”、“嗔”、“慢”等煩惱,進而導致“忿”、“惱”、“昏沉”等不良心理(李尚全,2008),這些都是焦慮、抑郁的來源,并使得生活幸福感降低。

自我超越生命意義的兩個因子均與心理健康存在重要關聯(lián),但其相關系數屬于小的效應量。其原因,首先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未篩選應激條件下的被試,而自我超越生命意義主要在應激壓力條件下對心理健康發(fā)揮作用,該特點也是自我超越生命意義與自我中心的生命意義的主要區(qū)別(李虹,2006)。其次,失敗意義獲得因子與心理健康各指標的相關系數都大于相應指標與成敗意義超然因子的相關系數,可能表明在中學生及大學生階段“立業(yè)”這一人生發(fā)展任務面前,成敗意義超然這個以解脫和超脫為目的的佛教哲學,固然有助于心態(tài)健康與情緒緩解,但可能仍不及失敗意義獲得這個順應和趨吉避兇為主要目標的道家哲學,從而凸顯了兩者在作用機制上的區(qū)別。同時,人的命運都是其所屬文化的產物,具有年齡階段特征,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佛教、道家以及儒家三者的哲學思想可能有其最為適合的人生階段,即我們推測主張積極人世的儒家生命意義思想可能相比佛教和道家的生命意義思想對青少年的發(fā)展更具有現實價值,因為青少年需要為日后做好知識、技能、價值觀等各方面的準備,這是其無法回避的中心發(fā)展任務,已有的實證研究也表明儒家式應對思想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呈中等程度的正相關(景懷斌,2006;彭霞,王鑫強,2011);而道家辨證“得”“失”觀下的生命意義思想可能更適合正經歷人生成功或坎坷的中年人:佛教“去我執(zhí)”理念下的生命意義思想可能更適合需要避免懷著絕望邁向死亡的老年人。因此,自我超越生命意義的兩個因子與中學生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相關系數屬于小的效應量,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挖掘佛教哲學、道家哲學以及儒家哲學中的生命意義思想,探討它們在不同應激條件、不同年齡階段下對中國人心理健康維護及治療的價值及規(guī)律,尤其值得探究失敗意義獲得對處于挫折狀態(tài)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治療意義。

第2篇: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的研究》

開 題 報 告

泗洪縣第四中學《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的研究》課題組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⒈課題提出的背景

從世界范圍來看,人類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一方面,以技術革命為基礎的對自然的攫取所造成的“全球環(huán)境問題”,即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被嚴重破壞,人類在施展主體力量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往往發(fā)生異化,從而對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帶來危害。二十世紀以來,工業(yè)社會和物質文明的高度發(fā)展,給人類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與此同時,由于對自然資源的濫砍濫伐,無序開采,工業(yè)三廢,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失衡,生活垃圾等,給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直接涉及人類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能源危機,核戰(zhàn)爭,傳染病等一系列問題威脅著人生命的存在。人類在向外太空進軍尋找新的生存環(huán)境的同時,已對自身進行反思。另一方面,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工具主義使人染上了“時代分裂癥”,“人生意義”淡漠和浪費生命,自毀他毀生命的現象已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近年來,世界各國的青少年暴力;自殺,殺人現象十分嚴重,我國亦不例外。報載河南16歲少年劉某,因與女友吵架,竟喪心病狂地開著轎車朝行人一路碾軋,致使2死13傷。一位名叫小丹的14歲學生因成績不好,被老師認為是差生,感到辜負了父母的期望,活著沒有價值而自殺……這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事實都反映了學生對生命冷漠,甚至冷酷的現實。造成人類生存危機的原因從根本上看是因為人類自身缺乏生命意識。兒童少年是未來的希望,只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生物學科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具有獨特的優(yōu)勢。首先,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其次生物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從大氣污染到水體富營養(yǎng)化,從瘋牛病到艾滋病,從克隆羊到人類基因組計劃,生物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第三,二十一世紀生命科學涌現了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研究成果,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對人類自身的發(fā)展具有關鍵性的作用。生物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提高環(huán)境保護意識”。因此,我們提出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的研究。

⒉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⑴在生物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具有生命意識,即讓學生認識生命的偉大,樹立尊重生命的意識;讓學生理解人與它類生命的密切關系,樹立熱愛生命的意識;讓學生認識人個體生命的有限性,樹立珍惜生命的意識等等。

⑵探討在生物教學中進行生命意識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探索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探索引導學生開展關于增強生命意識的研究性學習的途徑;探索在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性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的途徑與方法。

二、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⒈生命教育是當前關系人類前途與發(fā)展的重大課題。美國的杰·唐納·華特士早1968年就倡導和踐行著生命教育思想;英國等西方國家從課程的角度提出了順乎學生生命生長規(guī)律的“呼應課程”。近年來,“生命”、“生命活力”和“生命教育”等詞語在我國論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中頻繁出現。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為教育應當尊重生命、關愛生命、回歸生命,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生命的生長性活動,是教育的實現機制。如葉瀾、錢巨波、楊四耕、劉慧、郭思樂等先生,都從生命視角對教育問題作出探討。網上顯示,近兩年我國臺灣、香港地區(qū)有關生命的論文論著也不斷涌現,并側重于教育實踐。目前與初中生物教育相結合,探索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的課題國內外尚未見研究。生命教育必將是二十一世紀一個激動人心的教育。

⒉本課題與之聯(lián)系與區(qū)別

聯(lián)系:本課題借鑒了生命教育研究的新成果。其主要觀點是:①人最根本的是“生命”,教育應當以生命規(guī)律作為理論基礎,依據生命規(guī)律施教;“生命教育”旨在使受教育者增強生命意識,構建生命意義,開發(fā)生命潛能,提高生命質量。實施生命教育,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自由和諧的發(fā)展,成為充滿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鮮明個性和創(chuàng)造智慧的一代新人。②生命教育是21世紀教育的必然走向,關愛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實施生命教育有助于解決當今人類的種種生存危機,有助于克服現存教育中唯理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傾向,克服現存教育的缺失和異化;有助于端正教育思想,科學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與高效。

區(qū)別:利用生命教育研究理論研究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問題,主要研究培養(yǎng)學生生命意識的內容、途徑和方法,重點是在生物教學中發(fā)揮生物學科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實踐和操作問題。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⑴通過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和開展培養(yǎng)學生命意識的課外相關活動,使學生認識生命的偉大與神圣,理解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密切關系,培養(yǎng)學生尊重、熱愛生命和愛護大自然的意識情感和習慣;使學生認識個人生命的有限性,培養(yǎng)珍惜時間的意識,從而努力學習生物和其它學科知識,充分發(fā)揮人的生命潛能,展示其才華,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實現人生的價值。

⑵此項課題探索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的內容、途徑與方法,有助于豐富生物教學內容,促進自然學科與德育的融合,更好地發(fā)揮生物教學的育人功能,從而豐富生物教育理論。

四、課題界定與支撐性理論

⒈課題界定

⑴本課題的含義:①利用生物學科優(yōu)勢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即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欣賞生命,使他們樹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識。②探討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的內容、途徑和方法。

⑵研究目標

①利用生物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即使學生尊重生命、關愛生命,珍惜生命。

②探索初中生物教學中實施生命意識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⒉課題支撐性理論

⑴生物教育理論。包括生物教學中關于生命發(fā)生、成長的知識、規(guī)律和生物教學理論。

⑵生命教育理論。生命是教育之本,教育應當按照生命規(guī)律施教;教育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生命意識,構建生命意義,開發(fā)生命潛能,提高生命質量。我們將與時俱進,把最新的生命教育理念滲透入生物教育教學之中。

⑶人學理論。人是主體的人,人的發(fā)展不僅依賴于人的先天素質和外部環(huán)境,而且依賴于人對自己發(fā)展的自覺意識和能動作用。

五、研究內容設計

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生物學科優(yōu)勢,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是最為奇妙、最富魅力的一種自然現象,認識人與他類生命必須和諧相處,認識人的生命是寶貴的,從而培養(yǎng)學生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尊重、關愛他類一切生命。

⑴初中學生生命意識現狀調查;

⑵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

①引導學生認識生命是偉大的,培養(yǎng)學生尊重生命。如在教學《生物的起源和進化》一節(jié)時,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生命起源的過程和生命進化的主要歷程,讓學生認識生命產生的艱難與漫長。

②引導學生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命。如在教學《生物與環(huán)境》和《生物圈中的人》時可以指導學生對周邊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調查,認識生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愛護生物的情感。

③引導學生認識人生命的短暫,要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如在教學《生物的生殖、發(fā)育和遺傳》一節(jié)時,可以讓學生體會生命來到世界上是一個極偶然的機會,這一生命過程是短暫的和寶貴的。

⑶引導學生開展關于增強生命意識的研究性學習。可以讓學生對周邊生態(tài)及自己感興趣的課題進行自主探究性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觀察、調查、寫出論文,將生物學知識與周邊生態(tài)緊密結合,逐步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意義。

⑷在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性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

①抓住社會廣泛關注的事件,激發(fā)學生熱愛生命。如“大學生傷熊事件”等,喚起學生的生命良知,激起他們對生命的關懷與熱愛。

②利用“3.12”植樹節(jié)、“4.22”地球日、“6.5”世界環(huán)境日以及“愛鳥周”等,對學生進行生態(tài)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護動植物的良好習慣。

六、研究方法設計

⒈調查法,對七年級實驗班、對照班的學生生命意識現狀進行調查分析。

⒉實驗法,隨機抽樣、確立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班實施滲透生命意識的教育要求,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可控性實驗。對照班進行常規(guī)教學。定期建立個體生命意識水平檔案,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生命意識水平進行對比分析。

⒊個案法,選擇部分學生的生命意識水平發(fā)展狀況進行跟蹤研究。

⒋行動研究法,對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內容、途徑進行研究,并根據具體情況,調整研究設計。

七、研究的對象和范圍

在泗洪縣第四中學和江蘇省淮北中學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班與對照班均系隨機抽樣組成。實驗班任課老師與對照班任課教師的工作能力,業(yè)務水平與對照班相當,在實驗班全面實施滲透生命意識教育方案,在對照班進行常規(guī)教育。

八、研究的步驟

⒈啟動階段:(2003.9——2004.1)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內容,確定課題研究人員,確定對照班及實驗班,制定課題研究方案;

⒉實施階段:(2004.2——2005.6)

⑴完成初中學生生命意識現狀調查。

⑵開展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研究。完成子課題:

①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熱愛動、植物生命的教育研究。

②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珍惜生命(人)的教育研究。

⒊總結階段(2005.7——2005.9)

整理分析研究資料,完成研究報告,總結論文。

九、預期研究成果

研究報告,系列研究論文,展示活動

十、課題組成員分工

組長:錢 維

第3篇: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生命對生命的呼喚:

兒子的歌聲拯救了媽媽

今年39歲的涂清輝家住貴州省遵義縣。1996年,她的大兒子王成云開始讀學前班。這個孩子學什么都很快,老師在學校教的兒歌,講的故事,他回家就能繪聲繪色地給母親和弟弟完整地重復一遍??粗斆髁胬膬鹤映钑r那純真的神情,涂清輝樂得合不攏嘴。

為了讓兒子更像一個歌唱家,涂清輝還學著電視里的樣子,把床讓給兒子作舞臺,讓他站在上面表演。每次等兒子唱完,涂清輝又學著電視里的樣子,拉著小兒子一起,使勁地給“臺上”的大兒子鼓掌。在母親的鼓勵下,王成云學習、唱歌兩不誤,每學期都能捧回“三好學生”的獎狀。

1998年6月,頭天剛下了一場大雨。吃過中午飯,涂清輝告訴王成云,她要去附近的那片原始森林旁邊采些蘑菇。當地一到夏天,常發(fā)生人被蛇咬傷的事故。已經上小學三年級的王成云很懂事,他叮囑媽媽:“別進森林深處,小心被蛇咬!”涂清輝聽后很欣慰。

下午4時,王成云放學回家,看到弟弟一個人在家餓得哇哇叫,卻沒看到母親像往常一樣在家忙碌著。王成云猜想媽媽肯定是采蘑菇還沒有回來?!拔胰ソ計寢專∧阍诩覄e亂跑!”說完,他就直奔森林方向。

可是,他四處找個遍都沒有看到媽媽?!半y道媽媽真的走進去了?”王成云禁不住著急起來。這片森林實在太大、太茂密了。幾番思忖,王成云還是決定試探性地進去找一找。王成云一邊大聲地喊著:“媽媽!”一邊不時回頭看看,他害怕走得太遠了忘記出去的路。走走停停,十幾分鐘過去了,王成云還是沒有看到媽媽。森林里陰森景象嚇得他膽戰(zhàn)心驚。

為了給自己壯膽,王成云輕聲唱起了歌。唱著唱著,他突然想到,平時媽媽那么愛聽他唱歌,現在大聲唱出來,說不定媽媽能聽到。這么一想,王成云就激動起來。他邊走邊大聲地唱著:“啦啦啦!我是賣報的小行家……”他一口氣唱了五六支平時經常唱給媽媽聽的歌。就在王成云剛唱完了那首《紅星閃閃》時,突然聽到前面?zhèn)鱽韹寢屛⑷醯穆曇簦骸霸仆?,媽媽在這里!”

王成云興奮極了,趕緊跑上去??裳矍暗膵寢寘s讓他嚇得目瞪口呆:只見涂清輝非常疲憊地躺在一棵樹下,腿上扎著一塊布,小腿肚上有個地方還滲出了黑色的血跡。王成云撲到媽媽身邊哭喊起來:“媽媽,你怎么了!”

原來,涂清輝看到森林外面的蘑菇已經被別人采得所剩無幾了。她只好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往森林里走,沒想到里面的蘑菇實在太多了……她正全神貫注地采著,突然感到小腿肚子上一痛,低頭一看,一條灰色的、足有胳膊粗的蛇飛快地竄進草叢中不見了。

“我被蛇咬了!”當涂清輝明白這一點后,一股巨大的恐懼感襲來,她頓時直冒冷汗。短暫的恐懼過后,她很快反應過來自己該怎么做了。她一邊撕下身上的衣服將傷口上面的部位緊緊包扎起來,防止蛇毒往上蔓延;一邊又用力擠壓傷口,希望將毒液擠出來。

做完這些工作后,涂清輝慢慢地往前走著??蓜傋吡藥撞骄透杏X到頭暈,兩條腿越來越沉重。憑直覺,她知道毒性開始發(fā)作了。她不敢繼續(xù)走了,只好就近靠在一棵樹旁躺著。她知道,身體動得越快,毒性就發(fā)作得越快。

涂清輝的腦海里交替出現死神那恐懼的面孔和兩個兒子那充滿期望的眼神!我還要等丈夫回來,我還要給兒子做飯啊!可漸漸地,她感覺到意識越來越模糊……

也不知過了多久,一陣歌聲像是從天邊傳來,使已經暈過去的涂清輝突然驚醒:“是兒子,是云娃在唱歌啊!”當辨明歌聲的來源后,涂清輝的精神奇跡般地又振作起來,同時嘴里發(fā)出了微弱的呼喚……

靠著兒子用歌聲傳遞給她的那股巨大的精神動力,涂清輝硬是從死神手中逃回到現實之中。在兒子的幫助下,涂清輝慢慢地往森林外面走去。剛走了不遠,正好遇到前來尋找他們的丈夫王東全。

涂清輝在當地一位老中醫(yī)的救助下終于轉危為安。這位老中醫(yī)告訴她,被毒蛇咬了后這么長時間,不但沒有死,還能蘇醒過來,這是他行醫(yī)幾十年,都沒有遇到過的奇跡!也許是母子間的那股神秘的血緣關系和親情力量,才使涂清輝聽到兒子的歌聲后能醒過來吧。

從鬼門關上走了一遭的涂清輝自那以后,對生死似乎有了全新的體驗。再看到兒子王成云唱歌時,她也干脆跟著兒子學唱起來,并且還開玩笑地說:“媽媽也來學唱歌,以后用歌聲找你們,你們聽到我唱歌要趕緊回家??!”

幾年過去了,涂清輝母子會唱歌、講故事的名聲傳了出去。有時一到晚上,有的鄰居還專門跑到他們家里看這對母子的表演。

歌聲對歌聲的回報:

母親要用歌唱救醒兒子

2005年5月30日,上初二的王成云放學回家時,在馬路邊上突然被一輛微型貨車撞倒在地,生命垂危,當即被送往遵義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搶救。經過CT檢查,醫(yī)生發(fā)現王成云頭部受創(chuàng)、顱內淤血,已經陷入昏迷狀態(tài)。

醫(yī)生沉重地告訴涂清輝說:“現在孩子的病情就相當于植物人,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很小?!蓖壳遢x聽完這句話后,大腦“轟”地一聲響,當即軟癱在地。

涂清輝知道,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兒子多交流,多說話,以此希望兒子醒來??墒?,該如何交流呢?涂清輝卻是一片茫然??粗稍诓〈采喜皇∪耸碌膬鹤?,此時此刻,這個做媽媽的,心里恨不得能和兒子換個位置,讓自己來承受兒子的那份痛苦?。?/p>

突然,涂清輝腦海中靈光一閃,想到了幾年前那次兒子用歌聲救了她的事?!凹热粌鹤幽苡酶杪暰任?,我為何不能再試試用這個辦法救兒子呢!”涂清輝在為這個想法激動之余,更是暗自慶幸自己跟著兒子學會了那么多歌。打定主意后,涂清輝又和丈夫商量,將兒子安排在一間單人病房里,這樣她在給兒子唱歌講故事時,不會影響別的病人休息。

最初對于涂清輝用歌聲唱醒兒子的想法,同醫(yī)院的許多病人和家屬都視之為笑話。“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可是,當他們看到涂清輝真的為兒子唱歌時那流淚的臉頰,專注的神情,聽著那充滿了母愛的歌聲時,大家都紛紛被感動,甚至被震憾了……

從涂清輝開始為兒子唱歌那天起,病房外面總會站著幾個病人或者家屬默默地看著這感人的場面。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了,兒子在媽媽的歌聲中沒有絲毫反應??磥砥孥E不是那么容易發(fā)生的??!那些表示理解和同情的醫(yī)生及病人都在心里暗暗嘆息??墒?,涂清輝沒有放棄。她下定決心,只要兒子還有一口氣在,我就絕不停止唱歌。

為了讓兒子聽到自己的歌唱,涂清輝不愿錯過每分每秒的時光。每天她除了吃飯,上衛(wèi)生間外,其余時間全部呆在兒子身邊。一首歌唱完了,她喝口水,然后又接著給兒子講故事。為了刺激兒子,她在講故事時,還故意模仿兒子當初給她講時的那般神情和語氣……

丈夫要掙錢給兒子治病,病房里就只有靠她來照顧。往往一天下來,涂清輝累得疲憊不堪,嗓子也像著火似的說不出地難受??傻搅艘估?,昏迷中的王成云時常流口水,喉嚨被痰堵住,涂清輝還得隨時留心聽著。一個晚上,她往往要被驚醒七八次。

有一天夜里,她起來上衛(wèi)生間,實在累得不行了,竟然就蹲在衛(wèi)生間里睡著了。一陣晚風吹來,令她一下子驚醒過來……第二天,這位母親又開始新的為兒子唱歌講故事的旅程。她不知道,這個旅程還要走多久??墒?,她知道自己必須走下去,因為躺在病床上的是自己的兒子!

10天,20天過去了,王成云還是沒有絲毫反應。

一轉眼,到了2005年6月末,距王成云變成“植物人”已經過去30多天了。涂清輝已經基本上把兒子熟悉的歌曲都唱了一遍,兒子還是沒有任何反應。下一步該怎么辦?是再重復唱,還是另想辦法?

涂清輝開始想方設法將以前給兒子講過的故事,編成歌來唱。比如《狼和小羊》的故事,涂清輝直接將內容當歌詞唱起來:“有一天,狼來到河邊喝水……”這個對樂理知識一竅不通的母親就是用這種笨辦法,不斷給兒子唱著他熟悉的歌,熟悉的故事。

當故事也被“唱”完了后,她又回憶起兒子剛升入初中時,學了英語回來就給她唱26個英語字母歌??墒牵幕潭炔桓叩乃?,當時雖然學會了,可時間一長,不唱就忘記了。為了再給兒子多唱一首他熟悉的歌,涂清輝又找到年輕的醫(yī)生,請他們再教一次那首英語字母歌。那些醫(yī)生感動之余,都盡心盡力地教她唱著:“ABCDEFG……”多日的勞累,涂清輝的記憶力已經不如以前。一次沒學會,醫(yī)生護士們又教她第二遍,第三遍,直到她學會為止。事后為了加深記憶,涂清輝連上衛(wèi)生間都在不斷地小聲哼唱著,以至于有一天撞到了墻,頭上鼓起了一個包。

有一天早上,她實在想不出該給兒子再唱什么歌了,突然看到外面不知哪個單位在做廣播體操。涂清輝又猛記起兒子平時喜歡給弟弟喊廣播體操的口令。于是,涂清輝又在病房里自己一邊喊廣播體操的口令,一邊做動作。此后,每天早上,只要一聽到外面單位開始做廣播體操,涂清輝就會和著廣播里的口令,自己在兒子跟前大聲地邊喊邊做。

奇跡對奇跡的傳遞:

媽媽的歌終于喚醒兒子

6月5日,是涂清輝小兒子12歲生日。可她哪里還顧得上這些?。‘斦煞驇е鹤忧皝磲t(yī)院看望他們時,丈夫王東全恰巧看到妻子正在給病床上的兒子做廣播體操。這個性格內向、老實的農村漢子想起自孩子出事以來,妻子所做的一切努力,心中一陣酸楚,頓時淚流滿面。他再也忍不住,急步上前,一把抱住妻子失聲痛哭起來,涂清輝也緊緊抱著丈夫淚水漣漣……

吃過了丈夫送來的兩個饅頭后,涂清輝喝了口水。對王成云說:“今天是你弟弟的生日,媽媽沒錢給他買蛋糕,就給他唱那首《生日歌》吧!希望你也和媽媽一起唱?。 苯又?,涂清輝就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樂……”唱著唱著,涂清輝似乎看到兒子的眼睛動了一下,接著又動了一下。

“兒子的眼睛動了!”丈夫也看到了,頓時,涂清輝喜極而泣。自兒子出事后,她已經唱了整整35天歌,今天終于看到兒子有所反應了。雖然兒子這個變化經醫(yī)生觀察后,認為只是一個微弱的小小變化,可對這位母親來說,卻是無比的驚喜??!那天,涂清輝深情地凝視著兒子說:“媽媽一直在等你醒來,不管你什么時候醒來,媽媽都會等著,你要和媽媽一樣有信心??!”

一天,涂清輝給兒子唱完了一支歌后,又開始給他講故事。當講完了一個關于釣魚的故事后,涂清輝突然想起,兒子出事以前就喜歡和弟弟釣魚,如果有一條真魚在這里,讓兒子聞到魚味,或許會增強故事的現場感。于是她又從很緊張的治療費中擠出錢來,托人買了一條1公斤多的鯉魚,將魚提到兒子面前,指著魚對兒子說:“這條魚是你弟弟今天釣起來的,好大喲!你要是不信,可以聞聞味道?!闭f完,她還將魚湊到兒子的嘴邊……

奇跡再次發(fā)生了,只見王成云的嘴竟然開始動了,不停地咂來咂去,好像在咬什么東西似的。涂清輝愣了愣,看看手中的魚,又看看兒子,大笑起來……醫(yī)生和其他病人都被這個母親獨特而又感人的救子方法感動得熱淚盈眶。

7月10日,住在100多公里外的“祖祖”(涂清輝的奶奶)來看王成云,已經90多歲的老人撫摸著孩子喃喃自語:“娃啊,你快醒來吧,你的媽媽為你吃了好多苦啊!”

老人說著說著,不禁老淚縱橫。站在旁邊的涂清輝發(fā)現,兒子眼睛轉動著看著“祖祖”,不知不覺也跟著流淚了!

目睹此情景的涂清輝高興得跑到病房外面大叫:“天啊,我的娃兒會哭了!”聞訊趕來的王成云的主治醫(yī)生、腦外科專家王玉玉在檢查后告訴涂清輝,王成云的眼睛有神,會轉動,會流淚,嘴巴也能主動喝下牛奶等液體食物了,只是喉管做了手術,暫時不能說話。從醫(yī)學上講,這些已經證明,病人成功地擺脫了“植物人”狀態(tài),如果后期治理得當,完全恢復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4篇: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摘 要: 生命化課堂遵循倡導關注生命完整性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生命成長規(guī)律,成全學生的學習目標追求,提升學生的語言意識境界,促進學生的生命全面發(fā)展。在此基礎上,本文嘗試通過教學更好地在生命化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意識:掌握表達的來源和主要內容、理解表達的聯(lián)想用法、揭示表達的類似信息、構建表達的實際運用。

關鍵詞: 語言意識 生命化 課堂教學

1968年,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Water J. Donald)首次提出“生命化”:“學校教育不應該只是訓練學生謀取職業(yè)或獲取知識,還應該引導他們體驗人生的意義,幫助他們做好準備,迎接人生的挑戰(zhàn)。這一教育目標只能通過‘為了生命的教育’來實現?!盵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于2010年首次把“生命化”納入國民教育的重大主題。本文所指的生命化課堂是以生命為教育的基本出發(fā)點,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其教育理念是尊重學生的生命成長規(guī)律,成全學生的學習目標追求,提升學生的語言意識境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洪堡特首先提出“語言意識”這一術語:語言按照精神發(fā)展規(guī)律,遵循人類意識規(guī)律,從而創(chuàng)建了民族的語言意識。英國國家語言教育委員會語言意識工作小組定義為:“語言意識是指,人們對于語言本質及語言在人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敏感和自覺的意識。評價語言意識有三個參數:認知參數如學生語言模式意識、情感參數如態(tài)度及社交參數如學生作為公民和消費者的能力等?!盵2]Tomlinson Brian認為,語言意識是一種逐步內在形成的、“動態(tài)的和直覺的”心理特征。它能使學習者通過關注語言的作用,逐漸掌握如何洞察語言本質,從而促進其語言的發(fā)展[3]。語言意識產生于學習者在語言習得過程中通過進行分析、思考及感知語言的詞匯、語法、語篇及文化,形成語感,直至形成語言思維。語言意識的形成是一個從直覺性到計劃性的發(fā)展過程,是一個從偶發(fā)性到整合性的發(fā)展過程,也是一個從符號識別到概念充實的發(fā)展過程。

在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常常因為過于注重某一形式或內容,忽略語言的整體意識。如:在聽力訓練過程中,學習者常常過于注重語言形式與細節(jié)而忽略了對所聽內容的整體把握;在口語表達過程中,學習者常常過于糾結某一詞語或詞組的表達而導致語言表達不流暢;在閱讀訓練過程中,學習者常常過于注重語言形式而忽略了篇章大意;在寫作表達過程中,學習者常常過于糾結語法的用法而導致所寫內容不地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思考:如何在生命化課堂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意識。以《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4(第三版)》第七單元的B課文――An Open Letter to a Young Person with an Enemy為例[4],本文嘗試了以下教學步驟:

1.掌握表達的來源和主要內容

該課文的第15段有一句話:What has taken your goat?首先,教師在沒有任何提示的情形下,突然提問學生:Where is the goat?因為上下文中根本沒有提及goat,學生對于your goat必然是一片茫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句子結構判斷,在這一句話中,take sb.’s goat應該是一個固定的表達。學生可以通過上下文猜測該固定表達的意思。文章中,Hitler種族歧視的言行及Luz Long破紀錄的出色表現,讓Jesse Owens受到了雙重影響。他的第一跳和第二跳都失敗了。在決定性的第三跳前,Long主動找Owens進行了一場意義重大的談話。在What has taken your goat?這一句話中,Long必定是想對Owens的負面情緒進行緩解。雖然take sb.’s goat的字面意思是:帶走某人的山羊,但根據Owens的情緒和Long的意圖,學生可以判斷:該表達必定是一種貶義,是對Owens狀態(tài)的一種描述――一種情緒失控,氣憤的狀態(tài)。

學生通過英語詞典或是百度等方式,可以查詢到:take sb.’s goat等同于get sb.’s goat。據美國語言學家、新聞評論家H.L. Mencken推測,該表達源于英國賽馬比賽。“山羊”在賽馬比賽中居一席之地。早年,馴馬師在比賽前,常把山羊和性情暴躁的要比賽的馬關在一起。據說山羊和馬為伴,可以起到安撫烈馬的功效。不過,卑劣的賭徒為了贏得“馬彩”,會對未下賭注的馬匹做手腳,在比賽前夕偷偷把“安撫使者”山羊牽走,要比賽的馬就會心神不寧,影響第二天的比賽。卑劣的賭徒的這種手法使人十分惱火。因此,take / get sb’s goat原指“把山羊從馬的身邊牽走,惹馬生怒”,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成了make someone very annoyed或是annoy someone very much“惹人憤怒、使人生氣”。

2.理解表達的聯(lián)想用法

在掌握該表達來源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教師可以提醒學生關注該表達背后所反映的文化差異?!把颉痹谥腥A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深遠的影響??脊虐l(fā)現:距今約8000年前的河南新鄭裴李崗文化遺址中就出現了陶羊。在中國人眼中,“羊”是美好的化身,不僅外形漂亮、性格溫順,而且美味可口。在英美文化中,“羊”經常出現在《圣經》中,其意義可見一斑?!妒ソ洝返陌l(fā)源地是北非、西亞及地中海沿岸地區(qū),當時的人們是以游牧業(yè)為主。“羊”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物質需求,而且充實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以至于提到令基督教教徒頂禮膜拜的高度?!把颉北挥脕碇钙胀ǖ幕浇绦磐?,“羔羊”被用來指耶穌基督。但英語中的“羊”有goat和sheep的區(qū)別:在《圣經》中,sheep通常用來表示好人,goat通常用來表示壞人。英語中有一個明顯的表達:separate the sheep from the goats,意思就是“辨e好人壞人”。這一表達出自《圣經馬太福音》第25章:And before him shall be gathered all nations: and he shall separate them one from the other, as a shepherd divideth his sheep from the goats.

教師可以提醒學生關注,英語表達中,與goat相關的表達都有一定的貶義,如a scapegoat“替罪羊”,old goat“老色鬼”,play the goat“舉止輕浮”,act the goat“行為愚蠢”,等等。

3.揭示表達的類似信息

在掌握了該表達內容和理解了該表達用法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一些與“氣憤”相似的表達:a red rag to a bull,如If you criticize her, it’s like a red rag to a bull-she gets totally angry. get / put sb’s back up,如His attitude towards me really gets my back up! jumped down one’s throat,如The boss jumped down Tom’s throat when Tom said the customers were dismissed by him on purpose. make sb’s blood boil,如The way he treats his parents really makes their blood boil. push one’s buttons,如Don’t pay any attention to what she said. She’s just trying to push your buttons. take out on sb.,如I know you’ve suffered a lot these days but there is no need to take it out on me.

教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一些與goat相關的單詞:goatfish,goatsbeard,goateed,goat’s-wool,billy-goat,等等。

4.構建表達的實際運用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對該表達進行形式、內容的掌握,聯(lián)想信息的理解,以及文化內涵的加深,使學生對該表達形成一定的語言意識。這種語言意識可以通過幫助學生在一定語境中運用得到強化。如:學生可以用該表達造句,It really got my parents’goat when they received a phone from my teacher, who told them I did not finish my homework.學生可以進行對話操練,-It seems that something is praying heavy on you. What’s the matter? -I got my teacher’s goat yesterday.-What did you do to get his goat? -I missed his class.學生可以設計與該表達相關的練習題,考查對于該表達的形式或內涵的理解。另外,學生還可以針對該表達自行設計語境或是編寫故事。

語言意識的初級形式是語感,高級形式是語言思維。語感的形成、語言思維的培養(yǎng)都與語言習得有著直接關系,所以語言習得是語言意識形成的一個比較完整的導入途徑。若教師在尊重學生生命成長規(guī)律的基礎上,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意識,學生的語言習得過程必然順暢。

參考文獻:

[1]鄭曉江.生命困頓與生命教育[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

[2]Donmall, B. G.; Language Awareness: NCLE Papers and Reports[M]. London: CILT,1985.

[3]Tomlinson Brian. Ten Questions about Language Awareness[J]. ELT Journal,2003(5).

第5篇: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南京醫(yī)科大學2014年博士研究生報考條件(江蘇)

報名

(一)網報時間:2013年11月20日~12月10日;

第6篇: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關鍵詞:護生;責任意識;調查、培養(yǎng)

責任意識,又稱為責任心理、責任心或責任感,漢語大詞典中定義為“自覺做好分內事的心情”。認為責任意識是個體心理健康的內在要求,是構成心理健康標準的重要維度;強調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主題,它具體包括責任行為、責任認知和責任情感的培養(yǎng)三個方面。責任感作為一種基本的道德情感,建立在理性和理解的基礎之上,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個體對社會賦予的責任認識越是清楚和迫切,并且把責任牢記在心中,就越能夠把社會賦予的責任賦予的責任轉化為責任感。因此,責任認知是責任感形成的基礎。目前在醫(yī)學臨床中,醫(yī)、護患關系比較緊張,從湖北的“右腿骨折,左腿動刀”事件到南京一家醫(yī)院醫(yī)生因玩網游導致女嬰死亡的“徐寶寶”事件,還有來自北京法院的資料顯示,北京的醫(yī)、護患糾紛正在逐年增多。2006年,北京市法院受理的一審醫(yī)療損害賠償糾紛案件862件.2007年受理997件,2008年受理1020件[2]。值得注意的是,這類案件所反映的醫(yī)、護患矛盾較為激烈,很多糾紛并不是純技術原因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是責任心的問題,是一個醫(yī)務工作者能不能對自己負責、對技術負責、對病人負責、對風險負責的問題。根據專業(yè)特點,對1239名護生的責任意識進行調查與培養(yǎng),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責任意識茫然,甚至有的學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責任意識。針對學生的現象進行責任意識培養(yǎng),發(fā)現經過責任意識培養(yǎng)的學生較培養(yǎng)前明顯提高。調查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在校護理專業(yè)學生,共調查1356名,收回問卷1239份,應答率為 91.4%。其中女生1214名,男生25名,平均年齡(16.21±1.01)。

1.2問卷方法 自行設計責任意識問卷,問卷4個大項目組成,33個子項目,內容包括責任心、責任行為、責任認知、責任情感要求學生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填寫調查問卷。問卷采用4級評定。(圖1)

1.3培訓方法 以班級為單位分組進行:以生活事件歷練,責任歸因模擬演練等方式,使學生充分認識責任心、責任行為、責任認知、責任情感,從而增強責任意識。

責任意識調查圖1

表1 培訓前1239名護理專業(yè)學生責任意識(%),

表1 培訓后1239名護理專業(yè)學生責任意識(%),

2.結果

2.1培訓前1239名護生責任意識,有責任心的346名占27.9%,有責任行為216名占17.4%,有責任認知水平196占15.8%。有責任情感478名占38.6%。培訓后1239名護生責任意識,有責任心1213名占97.9%,有責任行為1211名占97.7%,有責任認知水平1228占99.1%。有責任情感1234名占99.6%。(表1-2)

2.2 調查結果前后對比,1234名護生培訓后責任意識明顯高于培訓前,有責任心提高70%,有責任行為提高80.3%,有責任認知水平提高83.3%。有責任情感提高61%。

3.討論

3.1分析結果 問卷由4個項目組成:①責任心包含10個子項目,主要涉及“對自己和他人,對家庭和集體,對國家和社會所負責任的認識、對遵守規(guī)范、承擔責任、履行義務的自覺態(tài)度”。②責任行為包含8個子項目,主要涉及“準確認識自身責任、對自己行為、專業(yè)、技術責任,對病人負責、風險負責”等內容。③責任認知包含7個子項目,主要涉及“能否自覺地承擔起自己應付的責任,對自己和他人心理狀態(tài)(如需要、信念、意圖、感覺等)的認識,與其心理狀態(tài)的關系的推理或認知”等內容。④責任情感包含6個子項目“能自覺承擔起自己生命的責任,有無愛心、同情心,有無服務和奉獻精神”等內容。

第7篇: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一)學校教育的和諧發(fā)展需要學生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

如今學校文化建設的和諧發(fā)展過程中,學生文明禮儀培養(yǎng)已經成為了重要學校重要教育內容。目前,學校已經成為了“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教育”基地。在一些前期的禮儀習慣培養(yǎng)中,雖然在學科中已加強了禮儀教育的滲透,但是這些做法都是零散的,不能使之系統(tǒng)化,因而我立足學生本位開展培養(yǎng)小學生文明禮儀的策略研究,這樣不僅可以豐富我校培養(yǎng)小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方法和途徑,而且對養(yǎng)成學生文明習慣、提高學生文明素養(yǎng),以此輻射家庭,帶動社會,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需要學校禮儀習慣的培養(yǎng)。

學生家長文化學歷低下,道德修養(yǎng)也不盡人意。學校地處城郊結合地,不少學生耳濡目染的是粗言穢語,受到社會不良風氣影響。還有些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文明禮儀教育相對薄弱。學生的文明禮儀修養(yǎng)與現代文明社會的要求存在著嚴重的脫節(jié)現象。家庭教育的嚴重失衡對學校培養(yǎng)文明禮儀習慣有強烈需求。

二、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文明禮儀的策略

(一)開發(fā)學生文明禮儀讀本

首先以禮儀教育作為切入點,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我編寫了《禮儀校本課程讀本》,低、中、高年級各一冊,每冊都分為四個篇章,分別為:知識篇、經典篇、感悟篇、體驗篇,知識篇內容按低中高的序列分別為:校園生活禮儀、家庭生活禮儀、社會生活禮儀,讓孩子在學習校園禮儀的基礎上,延伸至學習家庭禮儀,集會禮儀,場所禮儀等,使之形成一定的禮儀素養(yǎng);經典篇中引入了論語中的小故事,比如:《敬孝之禮》《處事之禮》《勵志之禮》《君子之禮》等,讓孩子在故事中明理。感悟篇中,通過生活中中外小故事,讓孩子去領悟故事中多蘊含的禮儀素養(yǎng)。在體驗篇中引入一些綜合實踐活動的元素,如“元宵節(jié)”“中秋節(jié)”等節(jié)日活動設計入手,例如重陽節(jié),讓高年級學生自主設計了感恩系列活動,他們有的來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為他們唱歌,講故事,幷送上自己設計的節(jié)日卡,表示慰問;有的給自己的爺爺奶奶送去溫情的祝福;有的給周圍的鄰居奶奶做好事,義務打掃衛(wèi)生......把所學的禮儀融進生活中,禮儀素養(yǎng)真正地內化到了每一個孩子的心田,化為了這充滿情意的行動中。整個讀本知識連貫,融會貫通,系統(tǒng)介紹禮儀知識,具有豐富性、可讀性、可視性和故事性。使學生在快樂中,從小樹立文明意識,成為有德性、會學習,會合作,身心健康的小公民。

(二)有效課堂培養(yǎng)學生禮儀習慣。

為了培養(yǎng)學生文明禮儀習慣,開發(fā)了一系列的讀本后,著力探索了禮儀有效課堂模式。低年級的教學我從孩子的身邊禮儀作為切入點,通過孩子喜歡的喜聞樂見動畫故事進行引入,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校園禮儀,當學生明白淺顯禮儀知識后,又以讀本為載體,設計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禮儀小活動中去演一演,親自去體驗角色,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了禮儀知識。讓禮儀內化成學生的一種行為習慣。中年級的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一些比較有哲理的故事入手,也或許拍攝一段生活中的不文明行為,這些不文明的行為都是學生平時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我精心設計切入點,適時點撥,激發(fā)學生討論,引領學生辨析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大膽質疑。從而內化成行為。高年級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根據社會上的一些現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自主設計談論活動,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自己文明禮儀的支點,提出自我看法,進行辨析,學習,從而生成新的感性空間,而內化成學生個人的道德品質、文化素養(yǎng)、教養(yǎng)良知等精神內涵。更加懂得學習禮儀是尊重他人,與人友善,表里如一,內外一致的精髓。

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文明禮儀的教育僅僅依靠禮儀課堂是不夠的。我還發(fā)掘學科教育資源,結合各學科特點把握禮儀滲透契機。

三、開展多元活動,深化禮儀教育

為了深化禮儀教育的思想,深入培養(yǎng)小學生文明禮儀的策略研究,我開展了一系列文明禮儀實踐活動。

1、開展每周一星的評選活動 這項活動促進了學生在禮儀認知、禮儀情感等方面的不斷提高。

2、舉行“禮儀之星”報告會 “禮儀在我心,文明伴我行”、“精彩人生,文明先行”的“禮儀之星”報告會。這兩場報告會激起了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的熱情,為學生在日常行為中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組織開展“感恩”主題系列活動 如:結合婦女節(jié)、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親情禮儀教育活動;結合教師節(jié)開展師生情禮儀教育活動。通過詩歌朗誦、小品、制作賀卡、講故事等,向父母、向老師表達最真摯的祝福。

4、創(chuàng)設禮儀講壇、開展知識競賽 通過禮儀講壇、禮儀知識競賽等活動,把“知榮辱、重禮儀、講文明”的風尚植入學生心田,讓學生的道德認識更上一個新的臺階。

5、啟動“禮儀志愿者”行動 今年評選出了20名禮儀志愿者活躍在校園里,開展同伴禮儀幫教,形成全校園的禮儀之風。

6、舉行感恩教育報告會 學校邀請一中的一位心理老師來我校做“學會感恩與愛同行”報告會,報告會還邀請家長參加,共同提高共同感受。

第8篇: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關鍵詞: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意識;生態(tài)文明行為

引言

自從進入到工業(yè)文明之后,人類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物質文明與技術文明空前提高。然而,因為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也引起了全球性的環(huán)境問題。因為社會公眾對于生態(tài)文明關系不夠,造成了雖然各個國家設置了專門機構進行環(huán)境保護,然而效果并不顯著。因此,本文基于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校大學生的生態(tài)文明的意識與行為,調查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大學生關于生態(tài)方面的基礎知識題,調查生態(tài)文明意識水平,調查生態(tài)行為實踐程度等,從而深入剖析當前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行為現狀與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措施,使得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得到提高,進而為中國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發(fā)展提供依據。

一.編制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問卷

為了對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現狀進行調查,以河南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涉及到關于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的各個方面,主要包括:①生態(tài)文明設施、綠色GDP、世界環(huán)境日時間、綠色消費方式、世界水日等有關生態(tài)方面的基礎知識題;②包括選擇單面打印還是雙面打印、就目前地球生態(tài)資源環(huán)境現狀的認知、就電視、報紙、網絡中針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內容的態(tài)度、在日常生活中有關生態(tài)的各種生活習慣等生態(tài)文明意識水平的調查;③調查大學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行為實踐程度,比如當發(fā)現工廠進行污水排放,對于人們的生活造成影響時,是否進行環(huán)保知識宣傳,對于仍垃圾時,附近沒有垃圾桶,會不會向遠處尋找垃圾桶等;④調查學校生態(tài)環(huán)境、學校人文環(huán)境、調查學校是否存在生態(tài)環(huán)保類的社團組織等,對大學生自身生態(tài)意識與行為認知情況進行調查,調查大學生的生態(tài)意識與行為的滿意度等。

二.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問卷調查對象與方法

為了使得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調查問卷的調查更加有針對性,以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在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從而全面了解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對于生態(tài)文明藝術與行為,全面分析當前在校學生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的現狀與水平,另外,為了使得調查結果具有普遍性,問卷調查的對象涉及到河南??漆t(y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護理系、醫(yī)學系、醫(yī)學技術系、檢驗系、藥學系、英語系等各個專業(yè)的學生,共計800名大學生。為了使得調查問卷真實可靠,調查過程中基于現場不記名的方式,并且要求大學生答卷過程中,對問題的回答實事求是,態(tài)度認真。發(fā)放調查問卷800份,有效回收756份,有效回收調查問卷為94.5%。

三.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與意識調查結果分析

第一,大學生關于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方面基礎知識掌握調查結果。根據對生態(tài)文明設施建設、綠色GDP、世界環(huán)境日時間、綠色消費方式、世界水日時間、中國森林覆蓋率等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的基礎常識性問題的調查,能夠正確回答的大學生占到85%左右,表明,河南醫(yī)學高等??茖W校的學生對于生態(tài)文明知識的具有一定了解,但是,就生態(tài)環(huán)境基礎知識延伸掌握情況還不夠,以綠色消費方式為例,大約80%的學生明白綠色消費指的是適度節(jié)制消費,這說明關于生態(tài)常識方面的問題,大學生的了解還是比較令人滿意,但是很多學生對于生態(tài)文明的范疇還不能夠清楚,大約50%的學生知道生態(tài)文明涵蓋了人與社會的和諧,有大約50%的學生并不清楚人與人的和諧是否屬于生態(tài)文明,人與自身和諧屬于生態(tài)文明的范疇,僅僅有38%的學生制度。就造成生態(tài)問題影響因素調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知道生活垃圾、廢水會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然而僅僅有45%的學生知道人口問題也直接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至于加油站影響環(huán)境,僅僅有26%的學生知道。

第二,關于大學生對生態(tài)文明的態(tài)度調查結果。大學生對生態(tài)文明關注的前提基礎是關注環(huán)境狀況?;诤幽厢t(yī)學高等??茖W校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調查的結果,有60.2%的大學生人們當前中國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了整體的破壞,認為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受嚴重破壞的有43%的學生。針對大學生更加關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相關問題進行調查,大部分學生對身邊的環(huán)境更加關注,被調查學生中有68%的學生關注大氣污染,有65%的學生關注水污染,然而,關注固體廢棄物的只有43%,有16%的學生關心生物多樣化的減少以及土地沙漠化,無疑表明,大學生越來越多的關注生態(tài)環(huán)境,然而,關注的重點是與自身有直接利益關系方面,所以,對于大多數的學生而言,其生態(tài)文明意識還停留在環(huán)境意識階段,比較少的關注與自身生活并不緊密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這也表明了大學生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的關注具有日常性特征,廣闊的生態(tài)意識還比較缺乏,這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意識具有自我保護性特點,其生態(tài)意識并不高。

四.提高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意識與行為的對策與建議

第一,通過多種途徑對大學生的生態(tài)文明教育進行強化。高?;趯ι鷳B(tài)文明必修課與選修課的設置,實現直接對大學生的課堂生態(tài)文明教育。在教學中融入生態(tài)文明建設課程,確保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收獲有關生態(tài)文明的正規(guī)的教育。一方面,基于設置生態(tài)環(huán)境類課程,使得學生生態(tài)文明知識得到普及,使得學生對于生態(tài)文明有全面的認識,在實踐中應用生態(tài)知識;另外一方面,通過對特定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的探討,學生提高生態(tài)文明行為技能。對生態(tài)文化建設選修課進行開設,通過對垃圾分類處理課程的開始,提高學生垃圾分類的方法,同時,由于源自于實踐,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第二,通過不同的途徑強化大學生的文明意識。首先,對學生生態(tài)文明與生態(tài)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給以強化。學者指出生態(tài)道德實現了人們關于善惡、有愛、正義等傳統(tǒng)道德觀念應用在人與自然的關系方面。生態(tài)道德品質包括了生態(tài)道德認知、生態(tài)道德意志、生態(tài)道德情感以及生態(tài)道德行為。上述幾個方面相互影響,當各方面實現統(tǒng)一時,那么具有相對穩(wěn)定的生態(tài)道德品質。大學生生態(tài)道德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責任感提供,同時,增加學生的責任感。其次,強化學生生態(tài)文明理論知識的學習。加強對大學生生態(tài)環(huán)境嘗試與基礎知識的教育。通過為學生生態(tài)常識與生態(tài)基礎知識的講解,提高學生對中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認識,使得學生生態(tài)意識提高。然后,強化對學生的生態(tài)文明法律法規(guī)的教育力度。通過良好的執(zhí)法環(huán)境,提高生態(tài)文明意識。通過法律法規(guī),使得學生能夠避免違法行為,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

第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多媒體等平臺。為了使得學生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識得到加深,需要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充分應用。和傳統(tǒng)的文字教學相比而言,多媒體教學可以將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生動、形象具體的展示,使得大學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從而使得教學的效果得到強化。

參考文獻:

[1] 陳新亮.王英.加強大學生生態(tài)文明教育芻議[J].中國成人教育.2010(19):72,73

第9篇:生命意義研究范文

 

“ 名校有名校的好處

   

1、師資強大

大家都知道,名校的教學環(huán)境、師資配備都是非常好的,一般名校配備的教師都是專業(yè)領域的專家教授,不僅如此,為了在職人員能學到實踐經驗,院校還會安排各企業(yè)的高層領導到校講課,使學員既能學到理論知識,又能掌握實踐經驗。

 

2、就業(yè)有保障

通常我們在應聘的時候,都會先投簡歷,而在簡歷篩選環(huán)節(jié),企業(yè)會更加看重名校畢業(yè)的學員。這是因為,985、211名校畢業(yè)的在職研究生學員更具有競爭力,掌握的知識也比較前沿,實踐能力也是比較強的,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就會更順利一些,薪酬自然也較高。

 

3、平臺高,學術氛圍濃厚

 

“平臺”就是指學校的起點和見識面。這方面對于在職研究生學員的提升不僅僅是紙面上的,甚至可以是終身的。另外,可以進入名校在職讀研的在職研究生學員,都是比較優(yōu)秀的,大家都非常有上進心,所以學術氛圍就比較濃厚,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下,在職學員會不自覺的努力奮斗學習。

 

“ 名校不好考

   

報考名校是有諸多益處的,但是能夠考上的難度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報考雙證在職研究生的學員,和本科應屆生一起競爭,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所以學員也可根據自己所要報考的專業(yè)和實力權衡一下院校的選擇。

 

還要考慮的是一個名校地域的問題,雖然有部分院校開設了遠程教學班,但是作為學生不能親臨教學現場總歸是有遺憾的,如果一定要去到院校參加課程學習,可能會耽誤正常工作,而且在經濟費用上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還有院校配置,學員可以參考報考院校專業(yè)的課程配置以及師資水平,不同的院?;蚴菍I(yè),配備的師資水平肯定不同,學員可以根據自己的了解,選擇更喜歡的院校。

 

 

   

 

如果學員就是以上名校為目的,而對學歷證書沒有要求的話,學員可以報考同等學力申碩,考試相對于一月聯(lián)考來說就簡單多了,滿足條件的學員可先進入院校參加在職研修班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