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

第1篇: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汽車營銷;營銷網格;神經網絡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2)15-0082-02

一、引言

營銷已經成為企業(yè)獲取核心競爭力的戰(zhàn)略性因素。傳統的營銷管理方式存在以下弊端:職能分割、數據冗余、信息內閉等。網格理論是以資源共享為指導原則的先進思想理念,目前已經應用于生物醫(yī)藥、交通運輸、資源勘探、電子商務、金融、城市管理與規(guī)劃[1]等領域。陳平認為,網格是按照精細化管理的需要,將所有的管理區(qū)域劃分為若干個單元格[2]。姜愛林認為,網格是按一定規(guī)則將連續(xù)的空間區(qū)域離散化,形成眾多多邊形,并賦予標識符[3]。網格作為新興的計算平臺,具有分布性和異構性、共享性和集成性、自治性和動態(tài)性、抽象性和虛擬性等特征,能夠將各種計算資源整合起來[4~5]。

二、汽車營銷網格劃分的維度

汽車營銷網格的劃分可以從四個維度進行分析,分別是汽車客戶基本特征、汽車客戶行為、汽車客戶價值和汽車客戶生命周期。

(1)汽車客戶基本特征。汽車客戶基本特征涵蓋的內容很多,通常包括地理因素、人口統計因素和客戶心理特征因素。地理因素是指客戶所在的區(qū)域位置、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地域環(huán)境按照國內大區(qū)可將客戶的地域劃分為華南、華東、華中、華北、西南、西北,也可將居住區(qū)域粒度更加細化。氣候環(huán)境是指客戶居住地的氣候狀況,在我國主要有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原高山氣候;人口統計因素包括民族、性別、年齡、職業(yè)、家庭環(huán)境、受教育水平、等;心理特征指標與客戶對企業(yè)產品、包裝、廣告、公關行為等活動產生的反應具有相當密切的關系。

(2)汽車客戶行為。汽車客戶行為是客戶購買、使用、處置汽車產品或服務所采取的各種活動,包括先于且決定這些行動的決策過程。每位汽車客戶的行為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若干汽車客戶在規(guī)律上表現出一定的相似性,基于這種相似性,可以依據汽車客戶行為對汽車營銷進行網格化劃分。依據汽車客戶行為劃分汽車營銷網格是以汽車客戶過去重復或習慣性購買、使用記錄為基礎進行定量分析,通過反映汽車客戶行為的各個變量的統計分析,挖掘出客戶的使用習慣和特征,可以從保養(yǎng)頻率、維修頻率、使用頻率、車輛用途、車輛使用地域環(huán)境、車輛使用道路環(huán)境六個方面來衡量汽車客戶行為。

(3)汽車客戶價值??蛻魞r值包含客戶方面和企業(yè)方面,在客戶方面,肖恩·米漢教授認為客戶價值是客戶從某種產品或服務中所能獲得的總利益與在購買和擁有時所付出的總代價的比較,也即顧客從企業(yè)為其提供的產品和服務中所得到的滿足。即客戶價值、客戶感知利得、客戶感知成本)。從企業(yè)方面來說,客戶價值即企業(yè)從客戶的購買中所實現的企業(yè)收益,是企業(yè)從與其具有長期穩(wěn)定關系的并愿意為企業(y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承擔合適價格的客戶中獲得的利潤,也即顧客為企業(yè)的利潤貢獻。

(4)汽車客戶生命周期??蛻艟哂袃r值和生命周期,是企業(yè)的重要資源??蛻羯芷谑侵笍目蛻襞c企業(yè)建立業(yè)務關系開始到完全終止業(yè)務關系的整個過程,包括考察期、形成期、穩(wěn)定器和退化期四個階段。它同樣也是客戶關系水平隨時間發(fā)展和變化的軌跡,它動態(tài)描述了客戶關系在不同階段呈現出來的總體特征。考察期是客戶關系的孕育期,形成期是客戶關系的快速發(fā)展階段,穩(wěn)定期是客戶關系的成熟期和理想階段,退化期是客戶關系水平發(fā)生逆轉的階段。

三、汽車營銷網格的構建流程

構建汽車營銷網格首先要充分理解營銷網格的構建目的以及劃分后要達到什么樣的預期效果,然后依據構建目的篩選營銷網格劃分依據,確定各劃分依據所對應的客戶信息,并對客戶信息進行選擇、清洗,在數據準備完成之后選擇營銷網格劃分算法,并利用模型對營銷網格進行劃分,建立網格并設置網格粒度。營銷網格構建流程如圖1所示。

(1)確定劃分目標及預期效果。汽車企業(yè)在對營銷網格進行劃分時,必須明確對目標市場進行劃分的原因,以及通過汽車網格營銷能為企業(yè)帶來怎樣的效果,因此汽車營銷網格的劃分必須以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和營銷戰(zhàn)略為前提,要把汽車網格化營銷置于企業(yè)發(fā)展戰(zhàn)略的高度,以企業(yè)經營目標為網格化營銷目標,確定在網格化營銷過程中營銷部門所擔任的角色,以及與生產部門、售后服務部門、市場部門、財務部門、物流倉儲部門應該如何協同運作。

(2)篩選劃分依據。在劃分網格時,可以依據四個維度客戶基本特征(A)、客戶行為(B)、客戶價值(C)、客戶生命周期(D)來進行劃分,根據營銷網點的實際情況分析,按照四個維度逐步對營銷網格進行細化,例如首先按照a1:地理因素進行網格劃分,然后依據b4:車輛用途來對網格進一步細化,再次依據c1:客戶當前價值來對網格進行第三維的細化,直至滿意為止。從而實現營銷網格的多維度可變粒劃分。

(3)數據準備。在選取了營銷網格劃分依據后,就要開始對客戶數據進行有針對性的采集,要在收集大量客戶信息的基礎上對目標市場進行細分,而不是根據劃分指標進行主觀判斷。數據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將直接影響營銷網格的劃分結果,因此在營銷網格劃分前,必須采集客戶數據并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預處理。

(4)建立營銷網格。營銷網格粒度需要考慮企業(yè)現有營銷資源狀況,要保證在營銷網格劃分的基礎上,企業(yè)有充足的營銷資源分配給各營銷網格,在企業(yè)營銷資源一定的情況下。根據營銷網格粒度和企業(yè)營銷資源五等級劃分,繪制如圖2[1]所示的營銷資源網格粒度與企業(yè)營銷資源關系矩陣圖,該圖共有25個單元格,表示在企業(yè)營銷資源狀況與營銷網格粒度的對應關系。如單元格5表示在營銷資源充分充足的情況下,企業(yè)可以為每一個客戶提供一對一的營銷服務,每一位客戶即為一個營銷網格,此時營銷網格的粒度最細;單元格21表示當企業(yè)的營銷資源非常匱乏,要盡節(jié)省營銷支出時,企業(yè)對整個目標市場進行廣播式的營銷服務,此時營銷網格的粒度為1。在左上三角的10個單元格中,營銷網格的粒度過細,此時營銷資源表現不足,在右下角的10個單元格中,營銷資源沒有得到有效利用,營銷網格劃分過粗。因此營銷網格粒度應依據對角線上的五個區(qū)域來設定,確保有限的營銷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在劃分網格時,首先依據企業(yè)營銷資源的實際情況確定網格粒度,然后依據客戶基本特征(A)、客戶行為(B)、客戶價值(C)、客戶生命周期(D)四個維度來進行劃分,如果粒度很大,則只能從四個維度中選擇一兩個關鍵維度來進行劃分,如果粒度很細,就可以從三個或四個維度來進行劃分。網格劃分的過程如圖2[2]所示。

四、結語

營銷網格的構建是服務營銷下營銷資源有效配置的基本前提,總結本文,營銷網格劃分的一般步驟為:在劃分營銷網格時首先要明確營銷網格劃分的目的與原則,然后有目的地選擇有效的網格劃分依據,并對各指標數據進行清洗處理,在數據確定的情況下,選擇合適的劃分算法,并依據數據特征和企業(yè)營銷資源狀況確定營銷網格劃分粒度,在此基礎上確定營銷網格,但是營銷網格的劃分并不是一勞永逸的,需要適時對營銷網格進行調整。

參考文獻:

[1] 王喜,范況生,楊華,張超.現代城市管理新模式:城市網格化管理綜述[J].人文地理2007,95(3):116-119.

[2] 姜愛林,任志儒.網格化城市管理模式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7,(2):4-14.

[3] Foster I.Grid Technologies&Applications:Architecture&Achieve- ments[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ing in High Energyand Nuclear Physics.2001.

第2篇: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信息化測繪是當前測繪事業(yè)發(fā)展和地理資源共享中的熱點問題和重點問題,其建設主要體現在技術和服務。我國的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和國防建設都離不開測繪和地理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電力勘測設計企業(yè)作為市場主體之一,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fā)展也離不開信息化測繪。發(fā)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發(fā)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發(fā)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電力勘測企業(yè)中信息化測繪的發(fā)展也同樣如此,其需要一個長期過程進行開發(fā)、規(guī)劃、建設和完善。

一、信息化測繪的內涵及基本特征

(一)內涵

信息化測繪是以數字化的測繪體系作為基礎,并且是由多個學科交叉融合發(fā)展而來的。信息化測繪能夠快速地獲取和更新地理空間數據,能夠實現一體化和智能化的管理,并且還能夠實現地理空間數據資源的整合和增值。信息化測繪是一個整體,包含許多部分,如:虛擬現實技術、衛(wèi)星重力檢測技術、地理信息攝取技術和衛(wèi)星定位導航技術等。

(二)基本特征

信息化測繪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五點:(1)存在功能取向,即從測繪產品生產為主轉變?yōu)榈乩砜臻g數據綜合服務為主。(2)在不違反國家相關法律的基礎上,可以將以往傳統測繪工作中的原始可測量圖像作為產品在網絡上進行,使得用戶可以真正成為自主創(chuàng)造的大眾測量員。(3)需要利用海陸空等一切能夠進行快速觀測的技術和運作方式,以實現數據和動態(tài)的實時更新。(4)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即由于當前IT網絡的發(fā)展和無線通訊技術的普及使得社會的空間信息傳播概念越來越小,測繪服務的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變化,能夠通過互聯網的應用,實現任何人只需訪問一個界面就能夠在任何地點和任何時間享受到信息數據的服務。(5)改變以往信息化測繪中專業(yè)化生產供給專業(yè)用戶使用的情形,而是滿足社會大眾使用,擁有廣泛的大眾用戶使用群體,實現了真正的社會化應用。

二、信息化測繪條件下的電力勘測設計

(一)信息化測繪條件下電力勘測設計的特點

信息化測繪條件下電力勘測設計存在其自身獨有的特點,第一是信息內容廣泛,即電力設施與空間信息和非空間信息均有所交織;第二是空間分辨率和幾何精度均較高,即信息化測繪條件下的電力勘測設計能夠滿足電力勘測空間分辨率米級、分米級甚至厘米級的要求和幾何精度幾分米、幾厘米甚至幾毫米的要求,能夠滿足地形圖的比例尺為1:2000或1:500;第三是信息老化速度較快,即當前我國處于快速發(fā)展的時期,基礎建設的變化發(fā)展較快,作業(yè)區(qū)的空間形態(tài)和屬性信息的變化都非常迅速,并且要求分辨率較高,導致作業(yè)區(qū)域的空間信息老化速度較快,信息需求大使得信息更新的壓力巨大;第四是任務繁重但時間緊迫,即隨著當前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人們對電力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且需求迫切。

(二)信息化測繪條件下電力勘測設計存在的問題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承認矛盾、分析矛盾和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來解決矛盾。信息化測繪條件下的電力勘測設計由于其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和完善,因此存在一定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應承認、分析并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信息化測繪條件下電力勘測設計存在的問題有以下三個:(1)保障服務層次低。多數情況下信息化測繪只是發(fā)揮基本的輔助作用,而支撐作用和提升作用發(fā)揮則極少,尤其是提升作用。(2)電力勘測設計企業(yè)內部管理不到位導致集成化程度低。電力勘測設計缺乏統一平臺,其只能夠滿足局部需求。此外,各個內部系統之間還存在升級狀況不齊等問題,使得許多數據無法實現共享,更無法實現整合,造成了企業(yè)人員在工作過程中的重復輸入等問題,嚴重降低工作效率。(3)企業(yè)信息系統之間協調管理不合理。協調管理不合理導致各專業(yè)間的信息資料同步不夠及時,嚴重影響電力勘測設計的進度。此外,企業(yè)所使用的設計軟件不盡相同,且軟件開發(fā)商也不同,導致最終無法達到統一接口的標準,造成信息交換費用浪費、信息交換周期的延長和信息交換效率的低下。

(三)信息化測繪條件下電力勘測設計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

發(fā)展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要求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問題。要實現信息化測繪條件下電力勘測設計的發(fā)展,其中信息化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將全新的信息技術應用到電力勘測設計的外業(yè)勘測中,將原有的成熟技術和現有的新興技術相結合,實現繼承和發(fā)展,達到提高電力勘測數據采集率和加快電力勘測數據數字化、智能化進程的目標。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二是將一體化的勘測設計體現于電力勘測設計的內業(yè)設計中,使標準的工作模式成為綜合信息的載體,提升電力勘測的質量和效率。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三是提升電力測繪服務保障的層次,增加電力產品的內在附加值,提高其信息化管理的能力。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之四是加快信息化發(fā)展步伐,統一電力勘測設計業(yè)務管理的軟件,并支持異地分布式的電力管理設計,實現電力工程文檔的自動化管理。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五是積極建立電力勘測企業(yè)的公共資源庫,共享重復使用的業(yè)務環(huán)節(jié),避免電力資源的重復開發(fā),達到提升電力資源利用率的目的。

第3篇: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大數據;測繪檔案;管理

一、大數據時代背景

麥肯錫全球研究機構對于“大數據(Big data)”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guī)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數據庫軟件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guī)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征?!贝髷祿夹g的戰(zhàn)略意義不在于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于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yè)化處理。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測繪地理信息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當前,海量的地理信息數據還遠遠沒有被充分利用起來,只有充分挖掘數據,加大對地理信息數據的開發(fā)應用研究,才能更好地提供多元化的地理信息服務。

二、測繪地理信息數據的大數據特征

測繪地理信息檔案是指在測繪生產、科學研究、基本建設等活動中形成的應當歸檔保存的各種技術文件、技術標準、原始記錄、計算資料、成果、成圖、航空照片、衛(wèi)星照片、磁帶、磁盤、圖紙、圖表等。大數據的基本特征可以用4個V來總結,即國際數據公司(IDC)提出的海量的數據規(guī)模(Volume)、快速的數據流轉和動態(tài)的數據體系(Velocity)、多樣的數據類型(Variety)、數據價值密度低(Value)。

大數據的技術路徑和分析方法為測繪地理信息檔案資源的規(guī)劃、整合、管理和利用提供了更有效的方式,測繪地理信息檔案與大數據同樣具有數據體量大、數據種類多、數據價值有待挖掘等特點:

(一)數據體量大。人類的社會活動與地理空間位置密不可分,地理信息是整合集成社會經濟和自然人文信息的公共基底,隨著測繪技術、傳感器技術的發(fā)展,測繪數據的獲取能力快速提高,隨之而來的便是檔案數據的快速增長。這些測繪地理信息數據不僅可以有效揭示經濟社會發(fā)展與資源環(huán)境的內在關系和演變規(guī)律,還可以綜合反映人地關系的協調程度。

(二)數據種類多。檔案包含了文字、數據、圖件、圖表、聲像等多樣化數據,還有數據庫、三維地理信息產品等類型的數據。按照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與國家檔案局在2015年聯合下發(fā)的《測繪地理信息檔案業(yè)務管理規(guī)定》,測繪地理信息檔案共分為14類:⑴航空、航天遙感影像獲??;⑵大地測量;⑶測繪地理信息采集與更新;⑷地理信息數據庫建庫與維護;⑸地理國情監(jiān)測(普查);⑹應急測繪保障服務;⑺測繪成果與地理信息應用;⑻工程測量;⑼海洋測繪與江河湖水下測量;⑽界線測繪;⑾不動產測繪;⑿地圖制作;⒀測繪科學技術研究;⒁其他。

(三)數據價值有待挖掘。近年來,測繪地理信息數據在輔助政府決策、公共應急救急、規(guī)劃管理、基礎設施建設等多個領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技術成果類檔案的利用率較高。但是在地理信息數據量和數據類型上還有巨大的拓展?jié)摿Γ乩硇畔祿绕涫菤v史檔案數據的價值并未充分發(fā)揮,這就需要密切結合實際發(fā)展需要,研究測繪地理信息檔案資源的建設和應用,充分挖掘檔案資源的數據價值,才能更好地為國民經濟發(fā)展服務。

三、大數據條件下的測繪檔案管理

(一)構建時空地理信息數據。大數據進行數據挖掘分析的基礎是數據,目前,測繪地理信息檔案還有相當數量的紙質文檔,要應對大數據時代的快速變革,迅速完成檔案資料的數字化勢在必行。在數字化的同時,實現信息化,也就是添加測繪地理信息自身的屬性信息,除了常規(guī)的元數據信息,還要注意采集其歷史檔案的時空屬性,包括檔案產生及入庫的相關時間、多年來的檔案利用情況、用戶信息等,形成時空地理信息數據。通過分析各類地理要素時間維度的變化情況,能夠極大地豐富地理信息的數據量,這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加減法,而是指數級的變化,所形成的龐大數據源,將有助于對地理要素的變化規(guī)律做出質變分析和科學判斷。

(二)豐富和擴展測繪地理信息檔案資源。通過收集歷年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氣候以及政府的各種統計信息,與時空地理信息數據進行融合處理,可以統計出基于地理信息諸如農作物產量和品種變化、城鄉(xiāng)邊界變化、城鎮(zhèn)人口密度變化、生產力布局變化等,在統計數據的基礎上采用科學的方法建立數學模型,探尋發(fā)展規(guī)律,為政府的決策、各行業(yè)的智慧發(fā)展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和參考。

(三)深入挖掘測繪地理信息檔案的信息價值。在時空地理信息數據基礎上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的數據資源進行聚類、分類、相關性分析,找到數據之間的關系,建立各種數據模型,將“死檔案”變?yōu)椤盎钚畔ⅰ?,把檔案資源轉化為有價值的生產力。在分析統計地理信息的利用情況時,如各區(qū)域利用率和用戶行業(yè)分布,對測繪地理信息的社會需求情況做出精確的判斷,對于指導測繪地理信息生產、地理信息數據的充分利用、擴大社會服務面等有極大的幫助。而在結合了其他行業(yè)統計數據后,深入分析這些數據與地理信息數據的關系,找出規(guī)律,建立聯系,就能基于地理空間分析功能提煉出各種高價值含量的信息和知識,促進各領域、各方面的智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閻曉峰.大數據與檔案資源開發(fā)利用[J].中國檔案,2015(11):16-19.

第4篇: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地理信息系統(GIS)城市規(guī)劃數據層

中圖分類號:G32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GIS簡介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是一種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間信息系統,是用于輸入、存儲、查詢、分析和顯示地理數據的計算機系統。GIS 技術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廣泛地應用在不同的領域。GIS主要處理的數據信息包括兩類:反映地理位置的空間數據處理和描述空間特征的屬性數據??臻g數據是指確定目標的空間位置、幾何形態(tài)以及與其他目標的空間關系的數據。屬性數據是指描述空間目標的社會或自然屬性的數據。目前GIS技術多應用于與地理空間問題有關的資源管理、環(huán)境監(jiān)測、災害評估、城市與區(qū)域規(guī)劃等方面。

2.城市規(guī)劃特點

城市規(guī)劃是—項復雜的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數據信息,除了基本的自然環(huán)境信息(地形、水系、植被等),還包括大量的人工環(huán)境信息(如路網、境界、市政建設、建筑物等)。城市數據信息具有如下的特點:①數據量大。城市信息涉及城市社會的方方面面,種類繁多,來源廣,數量龐大。既有反映地理位置的空間數據,也有描述空間特征的屬性數據。②分析性強。城市信息處理需要進行大量的分析性工作,不僅需要定性和靜態(tài)的分析,而且需要定量、定位和動態(tài)的綜合分析和評價。③突出的現勢性。城市信息更新的速度隨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不斷加快,規(guī)劃的制定與修編周期大大縮短。這就要求城市信息具有良好的現勢性,對信息的處理具有實時性。

3.GIS在城市規(guī)劃中應用

從城市規(guī)劃數據信息特點來看,城市信息與GIS處理的數據信息是相一致的,同時由于GIS系統支持空間數據的獲取、管理、分析、建模等功能,它處理的對象主要是附有地理坐標的空間數據,其核心在于它的數據綜合、地理模型和空間分析能力。GIS根據數據來源的不同,可以通過地理編碼驅動技術解決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的連接問題。因此它不但能夠處理城市規(guī)劃的空間數據包括城市基礎地理信息(如地形圖、正射影像、衛(wèi)星圖片、地下管線、勘測數據等),城市規(guī)劃圖形信息(如總體規(guī)劃、分區(qū)規(guī)劃,詳細規(guī)劃產生的成果圖等)等。還能夠處理城市規(guī)劃屬性數據包括建設用地面積、性質、政策法規(guī)、審批周期等。它能夠很好地克服常規(guī)的城市規(guī)劃設計單純在測繪人員提供的測繪圖件、資料基礎上進行設計,避免封閉的、靜態(tài)的規(guī)劃模式,可以實現動態(tài)監(jiān)控和動態(tài)設計,以保證城市快速發(fā)展的需要。

3.1 GIS技術可以應用在總體規(guī)劃中分析自然條件。做城市規(guī)劃設計時,需要計算規(guī)劃地塊的開發(fā)強度、建筑密度、建筑面積,綠化率、人口密度、容積率等規(guī)劃指標。按照常規(guī)方法,需要在CAD軟件中用手工方法量取圖形的面積.手工計算數量。這種方法效率低、費時間、錯誤率高,直接影響規(guī)劃設計的質量。GIS技術將這種局面徹底改觀。它以數據庫技術為支持,在建庫時分層處理。也就是根據數據的性質分類,性質相同或相近的歸并在一起,形成一個數據層。這樣可以對圖形數據及其屬性數據進行分析和指標量算,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規(guī)劃設計人員的體力勞動。

3.2其次在GIS的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出它包含有基本比例尺的地形圖、各種正射影像圖和航空照片、衛(wèi)星照片,以及各種文本資料、圖片資料、聲頻信息、統計數據等社會信息。GIS中的各種數據主要以 “層”來分別存貯和組織,根據使用方便來組成“層”或者根據數據代表的專題性質來組成“層”。按“層”組織的數據,有利于信息查詢檢索和分析疊加。通過各種資料數據信息的分層疊加,城市規(guī)劃設計人員對各種客觀實際信息,以及對各模型模擬產生的預測數據一目了然, 規(guī)劃設計人員就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提取各種分層信息疊合成各種所需綜合信息,為自己的設計服務。例如:在舊城改造規(guī)劃中就可以以地形數據為底層,疊合航空照片以及人文歷史、房產數據、城建檔案等資料,這樣可以非常方便快速地做好文物保護、道路交通、管線等城市基礎設施的規(guī)劃;快速預算出拆遷費用,做好拆遷安置方案、用地規(guī)劃等。

3.3利用GIS實施城市三維可視化。在平面上設計和繪制規(guī)劃圖紙存在許多局限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不能給設計人員和用戶提供真實、直觀、富于真實感的場景;2、不利于規(guī)劃方案的展示;3、設計方案可能存在著不易發(fā)現的設計缺陷,隱藏著規(guī)劃風險;4、設計過程周期長,效率低、資金高;5、由于規(guī)劃設計專業(yè)性強,非專業(yè)人員和設計人員之間的溝通可能出現障礙,最終可能影響項目的實施。

3.4利用三維GIS技術.規(guī)劃設計人員和管理人員可以實時,交互地觀察不同方案在城市環(huán)境中的效果,可以從任意角度、方向,沿任意路線對不同方案加以比較,從而為從空間角度評價建筑提供了更加直接,有效的手段,而這些是以往的平面圖和建筑縮微模型所難以實現的。同時,還可以將空間數據與屬性數據結合到一起。規(guī)劃管理人員可以很容易的查詢虛擬城市中建筑物的相關信息,結合對建筑物的空間分析,對方案的優(yōu)劣進行評估,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

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地理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我們可以利用計算機具有高速運算和極強的邏輯判斷功能以及較為詳實的數據資料,應用GIS技術在較短時間內提供多方案比選,增加了規(guī)劃設計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自動生成各種規(guī)劃用圖、表格和報告,利用數據庫易于更新、修改等優(yōu)點,還可以實現對城市規(guī)劃的動態(tài)監(jiān)控和動態(tài)設計管理。

4.結束語

目前我國已經進入城市化的快速發(fā)展階段。城市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中的地位日益增強,隨著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空間結構和生態(tài)結構都將發(fā)生重大變化。城市發(fā)展將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如何為城市編制出一個保持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長遠規(guī)劃是擺在每一個城市規(guī)劃工作者面前的嚴峻課題。構建一個高質量的城市地理信息系統并有效地應用在城市規(guī)劃中,充分有效地實現動態(tài)城市規(guī)劃設計和管理將是我們規(guī)劃設計人員努力實踐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喬相飛 周宏偉.城市規(guī)劃中的GIS應用分析[J].測繪工程.2005(12)

[2] 柳玲 艾及熙.GIS技術在城市規(guī)劃領域的應用及發(fā)展[J].重慶建筑大學學報,2001(6)

第5篇: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字:地圖,地圖概括,編繪,方法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opographic map and topographic map scale, described topographic map compiling technology by the three aspects of topographic maps contents, cartographic generalization and topographic maps Compiling method.Key words: map, maps, outlines, compilation methods

中圖分類號:P283.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地形圖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一種正投影圖。地形圖是在一定的數學法則和綜合法則基礎上繪制的,用符號表示地物和地貌,表示的內容是經過一定的取舍后的地物和地貌,既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又是信息傳遞的通道。

所謂地形圖編繪就是按“編圖大綱”、“編輯指示”等設計文件的規(guī)定進行地圖編繪作業(yè)。

一、地形圖的基本特征

1、以大地測量成果作為平面和高程的控制基礎,并印有經緯網和直角坐標系,能準確表示地形要素的地理位置,便于目標定位和圖上量算;

2、以航空攝影測量為主要手段進行實地測繪或者根據實測地圖編繪而成,內容詳細準確;

3、地貌一般用等高線表示,能反映地面的實際高度、起伏狀態(tài),具有一定的立體感,能滿足圖上分析研究地形的需要;

4、有規(guī)定的比例尺系列,可以基本滿足國家經濟建設和軍隊作戰(zhàn)指揮的不同需要;

5、有統一的圖式符號,便于識別使用。

二、地形圖比例尺

圖上任一線段d與地上相應線段水平距離D之比,稱為圖的比例尺。

1、比例尺的意義與作用

① 比例尺精度與比例尺大小的關系:比例尺精度越高,比例尺就越大,利用比例尺精度,根據比例尺可以推算出測圖時量距應準確到什么程度。例如,11 000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為0.1 m,測圖時量距的精度只需0.1m,小于0.1 m的距離在圖上表示不出來。反之,根據圖上表示實地的最短長度,可以推算測圖比例尺。例如,欲表示實地最短線段長度為0.5 m,則測圖比例尺不得小于15000。

② 根據地圖的用途和想要達到的使用效果,可以通過設定不同的比例尺來確定實測內容的取舍。比例尺愈小,地圖的概括程度越高。比例尺是實現地圖概括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③ 根據使用要求確定比例尺大小和精度要求。比例尺愈大,采集的數據信息愈詳細,精度要求就愈高,測圖工作量和投資往往成倍增加,因此使用何種比例尺測圖,應從實際需要出發(fā),不應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圖。

2、比例尺的分類

① 數字比例尺:直接用數字表示的比例尺用分子為1的分數式來表示的比例尺,稱為數字比例尺,即式中M稱為比例尺分母,表示縮小的倍數。M愈小,比例尺愈大,圖上表示的地物地貌愈詳盡。通常把1500,11 000,12 000,15 000的比例尺稱為大比例尺,110 000,125 000,150 000,1100 000的稱為中比例尺,小于1100 000的稱為小比例尺。

② 圖式比例尺:直線比例尺和復式比例尺。

③ 工具比例尺:分劃板、三棱尺。

三、地形圖編繪技術

1、地形圖編繪工作內容

1)按設計的投影公式或選定的現成投影表格與比例尺計算圖廓與經緯線交點坐標,展繪地圖的數學基礎;

2)轉繪資料內容:把各種經過處理加工的地圖 資料轉至已展繪好數學基礎的繪圖版上;

3)地圖內容編繪:用規(guī)定的編繪符號和色彩按地圖概括原則方法與指標,對新編地圖內容進行取舍,完成編繪原圖。

2、地圖概括

地圖概括是地圖編繪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地圖概括又稱制圖綜合,是地圖編制中地圖內容的取舍和簡化的原理和方法。通過有目的的取舍和簡化,表示制圖區(qū)域或者制圖對象最主要的、實質性的特征和分布規(guī)律。地圖的取舍內容包括根據地圖用途確定地圖上所需要表示的內容和指標,也包括地圖上的點狀、線狀地物與面狀細小圖斑的舍棄。

① 地圖概括的意義

地圖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是以縮小的形式表達地面事物的空間結構,這個特征表明,地圖不可能把地面全部事物毫無遺漏的表示出來。地圖上所表示的地面狀況是經過概括后的結果。地圖概括在地圖繪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無論是編制普通地圖或者專題地圖,也不論是內業(yè)編圖還是外業(yè)測圖,都少不了地圖概括的過程。正確的概括能使地圖上恰當的反映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分布規(guī)律與相互聯系,提高地圖質量。

② 地圖概括流程

地圖概括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過程,是科學抽象的過程,可以解決由于圖畫縮小而產生的各種矛盾,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地圖內容并非均能按比例尺機械縮小。地圖概括的方法主要有資格法和定額法,操作流程包括分類、化簡、夸張、符號化。

分類是指根據地理信息的異同,依照地物的屬性,對空間數據進行排序和分組,將相同屬性的地物數據信息歸并,同時將歸并的每一類信息,進行功能的進一步拆分。例如“河流”的定義,指沿地表低凹部分呈線形分布經常性或周期性水流,凡是滿足以上屬性特征的都可以歸納為“河流”,而河流又分為常流河和季節(jié)性河,其中常流河又分中心通航河段和不通航河段。所以在分類時,不僅要將“河流”歸并,還需要將“河流”拆分。分類的劃分由地圖圖解限度決定,地圖的使用目的、地圖的比例尺都會限制分類的詳細程度。同樣以河流分類為例,在小比例尺地圖的編繪中,河流的分類可以表示到常流河和季節(jié)性河的分類級別,而在大比例尺地圖的繪制中,河流的分類可以表示到中心通航河段和不通航河段的分類級別。

簡化是指根據地圖比例尺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將空間數據的特征進行取舍,顯示重要的特征,將不影響地圖使用功能的數據特征刪除。簡化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的取舍和圖形簡化兩個方面。假定有一組河流,長度分別為10Km,20Km,50Km,在1:10萬的地形圖上,相應的長度為100mm,200mm,500mm。在我國的西北部地區(qū),由于水資源比較缺乏,在地圖的繪制中,他們會被全部的選取,而在我國的東南部省區(qū),水資源豐富,如果全部選擇有可能會使河流的分布過于稠密,影響其他重要信息的表達,所以要做出一些取舍,會將長度較短的河流舍棄。

地圖編繪的過程中,為了強調重要特征,會使用夸張的表示方法,以顯示其重要性。例如,在小比例尺圖中,中國東部海岸線的長江口以南的海岸線形狀就是夸大的,以此強調其巖質海岸多彎曲的特征。但是,夸張要慎用,雖然這種信息表達方式可以突出地理事物的特征,但是也破壞了信息表達的精確性。

空間數據在地圖中的表達不是以事物真實特性表示的,而是根據不同的空間數據用相對應的符號進行表示,方便,快捷,明了。地圖上的一切都體現出它是符號的模型,使空間數據的每個概念,以及地理分布實現符號化,使空間數據成為視覺可見的圖形。因此,符號化的過程也就是地圖可視化的過程。

3、地圖編繪方法

①單編稿法。在轉繪好內容的裱版藍圖上用綠、棕、紅、黑等彩色線劃符號繪制編繪原圖;

②連編帶繪法。將編繪和清繪合為一個工序,獲得的既是編繪原圖又是出版原圖。此法能減少工序,降低成本,縮短成圖周期,提高地圖精度,但對作業(yè)人員要求較高,比較適合于內容簡單,地圖概括難度不大,比例尺較大或新編地圖比例尺與資料比例尺接近的地圖的編繪;

③連編帶刻法。使編繪和刻圖同時進行,可得到印刷原圖的陰象;

④接邊與審校。在進行專題地圖編繪時,必須分別進行底圖和專業(yè)內容的編繪,再把專業(yè)內容轉繪到底圖上,照后再進行專題內容的編繪。

參考文獻:

第6篇: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論文摘要:地理信息系統,它能把各種信息用地理和相關的視圖結合起來,利用計算機圖形與數據庫技術來采集,分析數據,從而為土地利用,城市規(guī)劃以及政府部門管理提供新知識為工程設計和規(guī)劃,管理決策服務。作為基礎測繪測量,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更新技術,學好用好地理信息系統,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數字產品。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在中國的出現和發(fā)展已經經過了近20年的歷程,國內外著名的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在中國的各個行業(yè)均得到了廣泛應用,在所有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建設的應用系統中,地理信息系統的一個最基本職能就是管理數字地形圖,讓用戶能夠輕松地利用它快速地檢索所需要地區(qū)的地形數據,并按照用戶需要的格式進行輸出。我們目前接觸過的地理信息系統有多種,但對其數據管理方式有所了解的并不多。

1、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管理方式

1 .1地理信息系統定義

地理信息系統是近十幾年來發(fā)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應用系統,它能把各種信息同地理位置和有關的視圖結合起來,并把地理學、幾何學、計算機科學及各種應用對象、CAD技術、遙感、GPS技術、Internte、多媒體技術及虛擬現實技術等融為一體,利用計算機圖形與數據庫技術來采集、存儲、管理、處理、檢索、分析和輸出地理圖形及其屬性數據,從而為土地利用、資源評價與管理、環(huán)境監(jiān)測、交通運輸、經濟建設、城市規(guī)劃以及政府部門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識,為工程設計和規(guī)劃、管理決策服務。此多種應用系統應用到地質測繪業(yè),就可以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管理水平,同時也是地質測繪服務業(yè)的重大創(chuàng)新和革命。

1.2空間數據的描述方式和特征

測量工作的土要成果是與地理位置相關的信息,這種信息稱為空間信息或空間信息的描述信息。如果這些空間信息是以一系列X. Y. Z點串表現的點、線或多邊形,這種形式為矢量形式;還有一種以像素陣列方式表現的點、線或多邊形,如圖片、圖像等,這種方式稱為柵格形式。現在測量的成果多為矢量形式,矢量形式是空間數據的主要表達方式之一,矢量數據庫的管理方法與空間數據的特征密切相關。空間數據主要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1)每個空間對象都具有空間坐標,即空間對象隱含了空間分布特征;

(2)非結構化特征使它不滿足關系數據模型的范式要求,因而空間圖形數據難以直接采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

(3)空間關系特征要求記錄拓撲信息以表達多種空間關系,因而增加了問題的復雜性;

(4)分類編碼特征,明確每一個、每組空間對象;

(5)海量數據特征等都對矢量數據的管理方法大大增加了難度。

1.3地理信息系統的數據管理方式

基于空間數據具有自身的上述特殊特征,國內外對空間數據的管理進行了大量研究和開發(fā),長期以來,地理信息系統空間數據的管理方法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

(1)文件與關系數據庫混合管理系統

由于空間數據具有其自身的上述特殊特征,這種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難以滿足要求,囚而大部分CIS軟件采用混合管理的模式。即用文件系統管理幾何圖形數據,用商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管理屬性數據,它們之間的聯系通過目標標識或者內部連接碼進行連接。

(2)全關系型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

全關系型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是指圖形和屬性數據都用現有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管理。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的軟件不作任何擴展,由CIS軟件在此基礎上進行開發(fā),使之不僅能管理結構化的屬性數據,也能管理非結構化的圖形數據。

(3)對象——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

由于直接采用通用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的效率不高,而非結構化空間數據對GIS來說又十分重要,所以人們在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中進行擴展,通過定義操縱各種空間對象的API函數,使之能直接存儲和管理非結構化的空間數據。

(4)面向對象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

目前,面向對象數據模型是最適應于空間數據的表達和管理,因為它不僅支持變長記錄,而且支持對象嵌套、信息的繼承與聚集。面向對象的空間數據庫管理系統允許用戶定義對象的數據結構以及它的操作。因而可以將空間對象根據GIS的需求,定義出合適的數據結構和一組操作。 2、空間數據的無線管理

現在的測量均是將測區(qū)按某種比例尺劃分成若干圖幅進行,在測區(qū)表現和瀏覽方面不直觀。地理信息系統可以管理多種測量數據之后,通過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數據的無縫管理,也就是將測量的成果成片的管理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提供作體系,在地質測繪的工作中,使我們可以直觀的了解整個測區(qū),以達到最為理想的工作效果。

實現無縫空間數據庫有兩個不同的階段:

一是在邏輯概念上的“無縫”組織階段。所謂邏輯要領上的“無縫”組織,只是從用戶的視角來看待空間數據庫,它基于Morton碼的瓦片式大型地理空間數據庫設計思想,并建立了一個“無縫”GIS數據庫。然而,它們仍然只是一種邏輯概念上的“無縫”組織,能夠完成地理數據的幾何接邊和邏輯接邊,但物理上仍然按照圖幅的概念進行存儲管理,對同一地物實體在多個幾何標識和同一地物標識間進行后臺關聯處理,對用戶來說是不可見的,因而說是邏輯上的“無縫”組織。

優(yōu)點:在用戶視點上,系統便于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傳統地理空間數據庫的組織弱點。

缺點:因為其物理底層依然是分幅方式管理地圖,其分割地理實體的機制依舊,通過多個幾何標識進行后臺關聯處理使系統的靈活性降低;查詢檢索依然不便(通過關聯涉及多圖幅或多專題):地理實體的完整性與一致性維護;數據分步管理等對“關聯機制”的“壓力”;插入或修改數據庫會使“關聯機制”不得不作相應的變動。所以邏輯上的“無縫”在本質上依然沒有解決問題。

二是在邏輯上和物理概念上真正的地理空間數據庫無縫組織階段。物理概念上真正的地理數據無縫組織是從底層、從設計者的視角解決了傳統GIS的分幅管理的問題使客觀對象在地理數據庫中以唯一的幾何和物理標識被記錄,這樣從本質上(物理結構)使客觀世界中的完整地物對象得以在計算機中被存貯。這樣,不但從用戶視角看,其在邏輯上是無縫的,同時從設計者視角看,其物理地層結構也是無縫的。

優(yōu)點:從內到外統一了邏輯與物理的“無縫”概念,從本質上解決了GIS數據組織上的弱點問題。

缺點:數據的入庫要求過于嚴格,在現實情況下有一定的難度;對己有GIS數據庫的改造工作量較大。

第7篇: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 航空攝影測量數據; 生產流程;技術

Abstract: the author based on many years engaged in air photography measurement space data production experience, studies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its related involved in key technology, the spatial data model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ducts were introduced, and then the electricity is given based on the spatial data production processes,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process involved in key technologies, with the hope of engaging in relevant work colleagues to have practical referenc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aerial photography measurement data; Production process;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F20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一、 產品

1、基本產品

根據目前基礎地理空間數據生產技術發(fā)展和用戶的需要,基礎地理空間數據產品主要包括以下四種基本模式:數字線劃圖、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柵格地圖、數字高程模型。這些產品可根據需要以數字和模擬二種形式提供。根據用戶的需要可形成復合產品,如數字線劃圖與數字正射影像圖疊加可形成數字影像地形圖。(1)數字線劃圖;(2)數字正射影像圖;(3)數字高程模型;(4)數字柵格地圖。

2、復合產品

(1) 數字影像地形圖。以數字正射影像圖(單色或彩色)為基礎,疊加相關的數字線劃圖而產生的復合數字地圖產品。

(2)數字影像地面模型。以數字正射影像圖(單色或彩色)為基礎,疊加相關的數字高程模型數據而產生的復合數字模型產品。

(3)數字影像專題圖。以數字正射影像圖(單色或彩色)為基礎,疊加相關的專題矢量數據而產生的復合數字地圖產品。

二、特征

1、數據格式基礎地理空間數據的數據格式主要分為矢量和柵格二種,數字線劃圖為矢量數據集,每一地理要素分別采用點、線、面描述其幾何特征,并賦予屬性,同時按要素分類:分為若干數據層,提供地理信息系統做空間檢索、空間分析使用。數字正射影像圖、數字高程模型和數字柵格地圖為柵格數據集,數據結構就是像元陣列,每個像元由行列號確定它的位置,且具有表達實體屬性的類型或值的編碼。矢量數據能全面地描述地表目標,可隨機的進行數據選取和顯示,與其它信息疊加,可進行空間分析、決策。具有嚴密的數據結構,數據量小,可完整地描述數據的拓撲關系,便于深層次分析,輸出質量好,數據精度高,但其數據結構復雜、技術要求高。柵格數據具有數據結構簡單,空間數據的疊加簡便,易于進行空間分析,相對來說圖形數據量大,數據和信息量受像元大小的限制。

2、基本內容

考慮到基礎地理空間數據采集時間和產品的提供周期,基礎地理矢量數據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分為核心地形要素;第二層次為在核心地形要素的基礎上,根據各地不同的需要,選取更多的其它要素(可選要素);第三層次為全部地形圖要素(全要素)。矢量數據的基本內容:大地控制測量數據(包括平面控制點、高程控制點、天文點、重力點)、水系及附屬設施、建筑物及附屬設施、交通運輸與管線設施、境界、地表覆蓋、地貌。柵格數據:DEM格網數據,格網間距5米或12.5米;DOM影像數據,地面分辨率為1米;DRG圖形數據,分辨率不低于250dpi。文本數據:地名數據,含地名位置、類型、行政區(qū)劃、經濟信息等;元數據,說明數據內容、質量、狀況和其他有關特征的背景信息,是數據自身的描述信息。

三、數據生產流程及關鍵技術

1、資料準備

航攝資料如航攝底片、控制點資料、相關的地形圖、航攝機鑒定表、航攝驗收報告等應收集齊全;對影像質量、飛行質量和控制點質量應進行分析,檢查航攝儀參數是否完整等。

2、影像掃描

根據航攝底片的具體情況,設置與調整掃描參數,使反差適中、色調飽滿、框標清晰,灰度直方圖基本呈正態(tài)分布,掃描范圍應在保證影像完整(包括框標影像)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小,以減少數據量。影像掃描分辨率根據下面公式確定:影像掃描分辨率R=地面分辨率/航攝比例尺分母。

3、圖像匹配

攝影測量中雙像(立體像對)的量測是提取物體三維信息的基礎。數字攝影測量中用影像的自動匹配代替?zhèn)鹘y的人工觀測來確定同名像點。影像的匹配按其利用圖像信息的不同可劃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基于圖像灰度信息的匹配定位方法,另一類是基于圖像特征信息的匹配定位方法。

(1)基于影像灰度信息的匹配定位方法。以左、右像片對應影像的目標區(qū)和搜索區(qū)中的像點灰度作為影像匹配的基礎,利用某種相關度量,來判定左右影像的相應像點是否匹配。影像匹配可以用二維窗口,也可用一維窗口的像點灰度參與計算。

(2)基于影像特征信息的匹配定位方法。在影像中利用特征邊緣提取技術提取出反映圖像中目標特性的符號或基元,然后確定兩幅圖像之中或圖像與模型之中的符號的對應關系。特征的提取技術包括點特征提取、線特征提取和區(qū)域分割。基于特征的影像匹配有較高的可靠性,但匹配的精度低于基于灰度的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算法。

航測影像中地面景物的情況比較復雜,不能使用單一的匹配定位方法,可以結合兩種方法共同完成匹配。對于邊界明顯的地物可先采用基于特征的影像進行粗匹配,然后采用基于灰度的最小二乘影像匹配獲得像點最終位置。對于灰度變化不劇烈的區(qū)域,則直接使用基于灰度信息匹配的方法。對于中心投影水平影像的灰度信息匹配,水平影像以飛行方向為 X 坐標時,縱坐標上沒有上下視差,可選擇采用一維窗口進行相關計算,這樣可以提高匹配速度。

4、定向建模

自動搜尋框標點,放大切準框標點進行內定向,對定向可由計算機自動完成,人機交互完成絕對定向如不符合要求,需重新定向,直至符合限差要求。檢查定向精度,需滿足要求,完成定向后需檢查坐標殘差。

5、數據采集

(1) 作業(yè)員在作業(yè)過程把握好質量是測繪產品質量控制的關鍵, 因此要求作業(yè)人員發(fā)揚“真實、準確、細致、及時”的業(yè)務作風,嚴格執(zhí)行規(guī)范、圖式以及有關技術規(guī)定,視地圖質量為自己的生命?!逗娇諗z影測量成果成圖檢查驗收規(guī)定》所制定的中隊、隊、大隊三級驗收管理制度要求各級檢查驗收人員做好作業(yè)前的計劃,檢查各種儀器設備規(guī)格、精度和資料的可靠程度,加強作業(yè)過程的全面跟蹤檢查。各級檢查中發(fā)現的問題作業(yè)員應及時修改,成果經檢查人員復查正確后方可交上級驗收。

(2)立測判讀采集,需嚴格切準目標點,要求按中心點、中心線采集的要素,其位置必須準確,點狀要素準確采集其定位點,線狀要素上點的密度以幾何形狀不失真為原則,密度應隨著曲率的增大而增加。每個像對的數據必須接邊,自動生成的匹配點、等視差曲線或大格網點、內插的小格網點均需漫游檢查,保證其準確性,為提高DEM精度,需人工加測地形特征點、線和水域等邊界線。

(3)采集的數據應分層,進行圖形和屬性編輯,矢量數據線條要光滑,關系合理,拓撲關系正確,屬性項、屬性值正確;利用DEM數據,采用微分糾正法對影像重采樣獲得DOM數據。

6、元數據制作

可由相應的專業(yè)軟件進行計算輸入各屬性項中,無法自動輸入的內容由人工輸入。

參考文獻

[1] 黃達藩.汕頭市區(qū)大比例尺航測成圖工程的組織實施與質量管理[J].城市勘測,2000(1):40~ 42.

[2] 楊光.基于CORS平臺的三維坐標在線轉換系統[J].測繪通報,2008(11).

第8篇: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關鍵詞】測繪技術;定位;框架結構

信息化測繪技術是目前測繪行業(yè)發(fā)展中最受關注的一項,也是信息資源共享中的重中之重。其關系到各個行業(yè)的發(fā)展需要,其被廣泛應用在軍事、地理、建筑等領域,因此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定位和其框架值得我們在工作中深入研究,尤其是面對新的市場需求和多元化服務對象,信息化測繪更是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

1.信息化測繪概念和基本特征

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建立是當前測繪事業(yè)發(fā)展的核心內容,是實現地理信息資源共享和數字中國的主要手段。和空間數據基礎設施相比較,信息測繪體系的研究主要體現在技術和服務工作上,其測繪和地理信心產業(yè)息息相關,也是整個工作體系中最受關注的環(huán)節(jié)。

1.1信息化測繪的概念

信息系統不同于數據庫系統,是存在于各個社會角落和工作環(huán)節(jié)的,而數據庫系統僅僅是一個實際操作和運行的工作模式,這種系統體系在應用中是一個實際的儲存系統,也是數據運行的軟件體系。而信息系統作為支持決策、控制的一種綜合性體系,其是從多個不同的方面歸納總結的環(huán)節(jié)。所謂的信息化測繪是在完全網絡環(huán)境下運行的,是利用數字化測繪技術為基礎為社會經濟發(fā)展做出有效的地理空間信息支持的一種測繪方式,是一種功能化、動態(tài)的工作形態(tài)。其在工作中是以快速準確獲取各種信息、合理發(fā)揮服務功能的一種綜合服務體系。

1.2信息化測繪的特征

數字化測繪最本質的內涵和特征就是以實現實施有效的地理信息綜合服務基礎,建立完善、全面的信息化測繪體系的一種綜合性工作流程,這也是我國測繪技術在信息化社會發(fā)展中得以實現的主要手段,是數字中國概念得以實現和落實的核心手段。在信息化測繪體系中,其主要的特征在于數據獲取的實時化、信息交流的網絡化、基礎設施公用化、信息服務社會化、信息共享法制化等。

2.信息測繪體系的發(fā)展

從古埃及的土地丈量技術到今天的衛(wèi)星定位系統,從傳統的手工描繪系統到現代的電腦編制激光噴繪技術,從傳統的模擬測繪技術體系到目前的信息測繪技術體系的發(fā)展是一個綜合、復雜、全面的發(fā)展模式,也是現代社會發(fā)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這種測繪技術的發(fā)展是基于智慧地球、低碳經濟、互聯網技術、無線電波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工作流程,其在工作中能夠有著測量標準,準確度高、效率快的優(yōu)勢。

從技術的角度進行分析,信息化測繪技術是現代社會多種不同學科交融和交織的產物,更是以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定位技術交叉的邊緣性學科,其依托傳統的數字化測量體系,實現地理空間信息的快速獲取和更新,從而實現智能化、自動化和全面化為一體的管理模式。信息化測繪技術主要包括全球衛(wèi)星定位導航技術、衛(wèi)星重力探測技術、衛(wèi)星測高、航空航天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技術、信息高速公路和計算機網絡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等。隨著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航天遙感、衛(wèi)星導航定位等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已經能夠實現自動化、智能化和實時地回答何時、何地、何目標、發(fā)生了何種變化,并且把這些時空信息隨時隨地提供給每一個人,服務于每一件事,傳達到每一個有需求的地方。

3.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定位

3.1測繪生產自動化

由于傳統模擬測繪生產技術體系實現了向數字化測繪生產技術體系的轉變,測繪儀器實現數字化,使控制測量由原來的三角測量和距離測量向衛(wèi)星定位測量轉變;野外測圖由平板儀紙質測圖向數字化自動化的野外測圖系統轉變;攝影測量由模擬航空攝影測量向無地面控制的全數字航空航天遙感數據獲取與處理系統轉變;地圖制圖由傳統的手工制圖向數字地圖設計與制作系統轉變;測繪產品由紙質形式向地理信息數據庫和地理信息數字化產品轉變等。因此,從地理信息獲取、處理到服務的測繪生產全過程實現了數字化和快速化。尤其是當三維數據獲取、地理信息實時更新采集的需求日益增長,技術上其相應過程的自動化便成為了進一步發(fā)展的必然。

3.2測繪成果數字化和多樣化

相對于傳統測繪成果的紙質形式,測繪成果數字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測繪成果的信息量更加豐富。由于數字成果沒有模擬成果對內容表示的局限性,因此,除了傳統地圖上所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外,未來的測繪成果還將包含大量的其他屬性信息。②測繪成果的現勢性。信息社會具有變化快的特點,因此,測繪成果必須準確反映現勢性的地理信息,而數字化將確保這一要求的實現。③測繪產品形式的多樣化。在測繪成果數字化的基礎上,可以派生出多種多樣的測繪產品。

3.3測繪服務網絡化

傳統的測繪服務方式和數字化測繪的服務方式基本上都是以提供為主導,即信息化測繪的服務真正以服務為主導,因此,服務方式必然要向買方市場即需求市場模式轉變。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Internet在全球迅速普及,使得人類社會空間在信息概念上逐步縮小,測繪服務的方式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測繪成果可分布式地存貯在各個地方,通過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務系統,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門戶網站。用戶只需訪問一個網站、一個查詢界面,就可以對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進行檢索、訪問和瀏覽,實現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享受地理信息服務的目標。

4.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框架結構

信息化測繪體系的層次結構主要是由技術層、數據層、管理層、服務層和應用層5個層次及技術的創(chuàng)新、支撐與保障體系,數據的獲取、建庫與更新體系,信息的整合、集成與導航體系,產業(yè)化和社會化信息應用服務體系4個體系組成。

5.結束語

信息化測繪是我國測繪實現由傳統測繪向數字化測繪轉化和跨越之后進入的又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它代表著我國測繪在進入新世紀后現代化建設總的戰(zhàn)略方向,走信息化測繪的道路,也是測繪行業(yè)由生產走向服務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第9篇:地理數據的基本特征范文

建立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就是要建立一個地理信息的數據庫,這個數據庫的內容要包含城市內所有的地理信息、空間位置,其數據相當多,因此這個數據庫的建立也是很難的一項工程,由于數據庫建立的復雜性和專業(yè)性的影響,直接影響著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推廣與使用。在現代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立的過程中首先要收集全整個城市的地理信息數據,并對其數據信息進行分類與規(guī)范,盡量完善信息,并分層次分類編入數據庫中,從而搭建起完整的數據平臺。數據庫平臺的建立,可以進一步促進城市信息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完善,同時,也進一步完善管理服務平臺的建設,從而促進整個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共享平臺的建設與完善。地理信息數據內容主要有:最主要的內容就是通過航天航空遙感衛(wèi)星進行正射糾正的的影象,這些影象表現的是地表物體的基本特征,采集地理信息數據的矢量信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這部分信息越來越精準,可以充分滿足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數據分辨要求;除衛(wèi)生影象信息外,地理信息數據記錄的其他信息還包括國家機關、政府部門的地理位置,城市內各街道、隧道、公園、橋染等的位置信息,各級政府所管轄的區(qū)域分界線及分界路標;整個區(qū)域的地表特征,例如高山、平原、湖水等的名稱、大小、所在區(qū)域等;各種工業(yè)、企業(yè)的位置信息,各種公共服務場所,包括商場、超市、大型娛樂場所的具體名稱及地理位置信息等等。這些信息相互補充,與衛(wèi)星影象信息共同組成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基礎信息。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總體框架是由基礎數據層、框架支撐層、系統應用層和平臺服務層綜合構成,整個平臺的設計開發(fā)的完整性都是由這些個不同的平臺共同決定的,每一個平臺都在各層次上獨立完成,不同的平臺間又互相補充與支撐,其功能的開發(fā)設計通過組件或服務方式來完成的,使各處理系統間的緊密程度降至最低,防止相互間有較大的影響。

2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意義

(1)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能夠匯集很多與地理位置、空間布置有關的信息,實現信息由內容到形式的轉化,為各種數據方面的傳播搭建一個傳播平臺或是媒介,這些信息再通過數據庫的轉換,轉化成地理信息系統中的相關數據,從此信息平臺中表現出來,以實現平臺上的數據達成信息共享的目標。(2)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能夠為居民、企事業(yè)單位、政府等各行各業(yè)和民眾提供優(yōu)質服務,同時,也拓展了測繪服務領域。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服務也多種多樣,包括有償服務、公益、專項服務、信息等等,主要是針對不同的服務群體采用不同的服務方式。在科技迅速發(fā)展的當今社會,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提供的服務經常通過網絡、光盤、多媒體電子地圖等形式進行,即提高了傳遞的速度,又做到了多樣化的傳遞方式,滿足人們的需求。(3)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了測繪由計劃型向服務型的轉變。在過去,測繪工作都是由專門的測繪部門及技術人員進行的,這樣能保證測繪數據的準確性,而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立,能夠將測繪信息直接面向使用者,更新速度快,而傳統的計劃型基礎測繪已滿足不了人們的實際使用需求,更新周期、測繪內容、范圍等都略顯滯后。同時,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也使地理空間信息更加精準,測繪服務質量也隨之提升,平臺的合理應用也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效益,這一點也是計劃型基礎測繪所不能滿足的。(4)地理信息平臺的建設解決了信息共享與測繪成果安全的矛盾。根據國民發(fā)展的需求,地理信息需要共享,但是測繪成果不可以共享,這個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全問題,而地理信息平臺的建設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矛盾,信息平臺設計對不同的用戶有不同的訪問權限,即滿足不同用戶的使用要求,又能防止他人非法使用地理信息數據,保障了國家的安全。同時,為了確保安全性,還要注意地理信息平臺的軟件應用系統都要使用國產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這一硬性條件的要求,也進一步推動了信息產業(yè)的發(fā)展。

3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的問題與對策

對于我國來說,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還是處在初級發(fā)展階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我們更應該看到存在的問題,以利于平臺的進一步發(fā)展。目前,主要的問題有:一是信息共享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建設,而用戶對于地理信息的需求還很迫切,這就造成了兩者間的矛盾不斷,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我們加強全社會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加速信息化建設步驟,建立健全共享機制,盡量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二是努力解決技術瓶頸,以實現地理信息數據的良好分布與管理,依靠成熟的應用技術解決存在的問題,并判斷技術發(fā)展趨勢,做好準備工作,以便于平臺建設工作的順利進行。具體措施如下:(1)整合系統與信息,將地理信息數據和應用系統的內容做全面的整合,從而解決我國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中地理信息數據資源不健全的問題,同時,做好合理的整合,并及時更新整合數據,還有利于平臺數據資源的更新,從而建設完整的數據庫資源,達到地理空間信息數據共享的目標。(2)在建設好地理信息數據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基礎測繪工作,測繪工作的質量直接影響著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數據建設的準確性,所以要加強測繪工作的開展,擴大測繪范圍,使測繪內容更全面。(3)加強對測繪行業(yè)的管理,提高測繪人員的技能,實現精準測繪的目標。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過去使用的老舊的測繪設備已逐漸被淘汰,測繪行業(yè)工作人員采用了更先進的、精密的測繪設備,由于設備先進,就需要操作人員不斷的學習,掌握更好的技術,確保測繪數據準確。同時,我們要結合全球定位系統、地理信息資源、遙感、攝影測量數據處理等技術,科學融合,確保提供實時的空間信息數據。

4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