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

第1篇: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基本要素范文

【關鍵詞】遠程教育;自主學習;網絡課件;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 (2008) 10―0080―05

一 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

在現(xiàn)代遠程教育中,網絡課件是一種最主要的教學資源。一般認為,網絡課件是在網絡環(huán)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它既可以與網絡教學環(huán)境相結合,也可以獨立運行,單獨使用。根據網絡課件在教學中的應用模式,可以分為三類:一是作為教師的輔助教學資源使用,稱為“面向傳遞教學”;二是作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資源使用,稱為“面向自主學習”;三是既作為教師的輔助教學資源,又作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資源,稱為“面向混合式教學”。

網絡課件與網絡課程不同,一般認為網絡課件是網絡課程的一部分,但具體屬于哪一部分則有不同理解。有學者提出網絡課件是按照一定的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具有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教學內容和學習資源[1],即認為網絡課件對應著靜態(tài)的課程內容及其擴展學習資源。在面向傳遞教學的網絡課件中顯然是成立的,但對于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則不夠充分。

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作為學生最主要的學習資源,它的使用目標是幫助學生完成課程的基本教學目標,也就是在缺少師生交互的情境下,學生只通過學習網絡課件就能夠掌握課程所要求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高級學習目標需要在以師生交互為特征的網絡學習活動中實現(xiàn))。因此,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不能僅僅局限于課程內容的系統(tǒng)化組織和呈現(xiàn),它必須為更好掌握這些內容以及培養(yǎng)相應能力提供必要的途徑,如學習指導、自測練習、虛擬實驗等。所以,從教學功能上看,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應具備以下特征:第一,為了使學生掌握基本教學內容,培養(yǎng)基本能力,網絡課件應提供系統(tǒng)的學習內容,采用合理的教學策略;第二,為了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提高學習效率,網絡課件應提供必要的學習指導,采用激勵性的學習評價;第三,為了幫助學生拓展視野,促進對課程的理解和能力提高,網絡課件應提供必要的擴展學習資源;第四,為了幫助學生維持或激發(fā)學習動機,促進自主學習,網絡課件應設計有效的動機策略。

綜上所述,在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中,學習內容(教學內容)、擴展學習資源、教學策略、動機策略、學習指導、學習評價是它的六個基本要素,它與網絡課程的根本區(qū)別在于,網絡課程不僅包含上述內容,還包含以師生交互為特征的網絡學習活動,這些活動內容及其過程在網絡課件中不需要重復體現(xiàn),而在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中也會包含一些交互活動(如自測評價、虛擬實驗等),但這些交互僅限于人機交互,而非師生交互。

二 網絡課件的教學設計

1 教學設計成分

對于網絡課件的教學設計,首先應確定網絡課件的教學設計成分。不同類別的網絡課件,其使用目標和應用模式不同,它所包含的教學成分或教學設計成分也會不同。對于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它的使用目標是幫助學生完成課程的基本教學目標,從這個使用目標出發(fā),可以確定該類網絡課件的六個基本要素:學習內容、擴展學習資源、教學策略、動機策略、學習指導、學習評價。實際上,這六個基本要素對面向自主學習網絡課件的教學功能起著決定性作用,它們完全可以作為這類課件的教學設計成分。

2 學習內容設計

學習內容是需要學生必須掌握的課程內容,學習內容的設計主要包括學習內容的選擇和組織。

(1) 學習內容的選擇

選擇學習內容的依據是課程的教學目標,在網絡課件中,應選擇那些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而必需的學習內容。每一門課程都有既定的教學目標,這些目標反映了課程本身的知識和技能體系,它們因課程的不同而不同。除此以外,教學目標也應當體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人才培養(yǎng)目標可以分為兩大類:精英人才培養(yǎng)和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代遠程教育作為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一種必要途徑,在網絡課件中也應反映這種要求,體現(xiàn)在學習內容的選擇上,就是從“重理論”向“重應用”傾斜,即:適當減少理論性學習內容,相應增加實踐性學習內容;提供具體案例以解釋原理,說明應用。

(2) 學習內容的組織

學習內容有三種典型的組織結構:章節(jié)結構、知識點結構和知識組塊結構。

章節(jié)結構是以教材中的“節(jié)”為單元,按照“章-節(jié)-標題”的順序組成一個線性結構。印刷教材一般都采用這種結構,目前在現(xiàn)代遠程教育中使用的網絡課件大多也都采用這種結構。

知識點結構打破了教材中“節(jié)”的限制,把每章內容以知識點為單元進行分解,然后按照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組織成一個網狀結構。每個知識點都是一個最小的知識單元,如一個概念、一個公式、一個算法、一步操作等。一門課程通??梢苑纸鉃槌砂偕锨€知識點。

知識組塊結構是以知識組塊為單元,形成一個線性的知識組塊序列。一個知識組塊就是一組相互關聯(lián)的知識點群,它可以用于解決一個實際的問題或者完成一項獨立的學習任務。一個知識組塊中包含多少知識點是靈活可變的,這取決于教學設計人員對問題或學習任務的定義。

比較而言,章節(jié)結構符合從簡單到復雜的邏輯順序,系統(tǒng)性強,但學習起來容易感到抽象和枯燥,難以促進知識的遷移。知識點結構突出了知識本身內在的邏輯關系,但忽視了知識的整體性,脫離知識應用的情境,也難以發(fā)生遷移。知識組塊結構則恰好彌補了上述兩種結構的不足,它把知識分解后又按照一定順序重新組織起來,相當于一系列“問題解決”的序列。這種結構方式以知識應用為目標,更加符合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guī)律,易于理解,也易于遷移。因此,在上述三種結構中,知識組塊結構更適于學生自主學習,它應當作為面向自主學習網絡課件的主要內容組織策略。

3 擴展學習資源設計

擴展學習資源是超出課程基本內容之外的各類學習資源,小到一段影片,大到一個學科資源庫,都可以作為課程的擴展學習資源。擴展學習資源主要用于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增加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等,它只作為課程學習的輔助內容。

擴展學習資源設計的關鍵問題是如何合理選擇擴展學習資源,通常來說,以下幾個維度可以作為選擇的參考依據:

(1) 與學習內容的符合度:凡是在課程學習內容中涉及,但又不方便展開陳述的內容都可以作為擴展學習資源,例如,對一些常識概念或歷史事件的解析。

(2) 資源內容的時效性:課程所屬學科領域的一些新觀點、新發(fā)現(xiàn)、新趨勢等通常都可以作為擴展學習資源。

(3) 與課件運行環(huán)境的關系:網絡課件總要在一定環(huán)境中運行,例如嵌入到學習管理系統(tǒng)或在Internet上獨立運行。對于小數據量的學習資源(如一個視頻片斷)可以直接加入到課件中,但對于數據規(guī)模龐大的學習資源(如學科資源庫、電子圖書館、虛擬實驗室等)就沒有必要直接加入到課件中,如果有必要,則可以通過概念圖映射的方法把它們間接集成到網絡課件中[2]。

4 教學策略設計

網絡課件中的教學策略屬于一種靜態(tài)策略,即所使用的方法、所選擇的媒體都已確定,不會隨機改變。在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中,教學策略的作用是把學習內容以一種更易于學習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幫助他們理解和掌握,以達到學習目標,因此,教學策略的設計主要包括教學方法和教學媒體兩方面的內容。

(1) 教學方法

網絡課件中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呈現(xiàn)法、講授法、演示法、實驗法、練習法等。呈現(xiàn)法是把學習內容以文字形式直接呈現(xiàn)出來。講授法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方法。演示法是把原理、過程等內容用直觀的形式演示出來。實驗法是在虛擬實驗環(huán)境中指導學生獨立操作的方法。練習法是提供大量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技巧和技能。

(2) 教學媒體

網絡課件中的媒體形式主要包括:文本、圖形、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程序等。不同的媒體形式具有不同的人機交互能力,教學設計人員應當充分考慮這一特征以更好的實現(xiàn)人機交互。

下面介紹一些在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中經常使用的教學策略:

1) 概念圖策略:對于概念較多的學習單元,可以提供一個概念圖,概念圖實際上是一種先行組織者,它能夠在學習之前幫助學生建立意義學習的心向,在學習之后幫助學生總結和復習。

2) 視頻講解策略:對于需要系統(tǒng)講解的學習重點和難點內容,可以采用講授法,把教師講課的過程錄制成視頻片斷,讓學生觀看和學習。

3) 動畫演示策略:對于難以直觀描述的原理、過程、場景等內容,可以采用演示法,把需要演示的內容制作成二維或三維動畫。動畫中的交互設計,既可以是讓學生控制動畫演示進程,也可以是讓學生輸入數據來控制動畫的過程和結果。

4) 模擬實驗策略:對于包含實踐操作的學習內容,可以采用實驗法,提供一個虛擬實驗環(huán)境,讓學生動手操作完成實驗。模擬實驗中的人機交互比較復雜,實驗環(huán)境應提供對相關實驗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指導。

5) 操作練習策略:對于需要重復練習、熟練掌握的技能,可以采用練習法,練習題可以用文字、圖像、視頻、聲音等多種方式提供,同時提供必要的指導和說明。

在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中,有時需要考慮對重點學習單元提供多種教學策略。例如,在《攝影技術》網絡課件中,“人物采訪布燈”是一個學習重點,為了幫助學生正確掌握布燈方法,首先可以提供兩種基本教學策略:視頻講解和Flas演示,同時還可以再設計一個虛擬實驗室讓學生模擬練習人物采訪布燈的案例。

5 動機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影響的是學生的認知,而動機策略影響的是學生的情感和態(tài)度,二者同等重要,但在教學設計中人們往往忽視對動機策略的設計,主要就是因為學習動機是一種內在需要,很難直接操縱。因此,對于動機策略的設計,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找到一種可操作性的設計方法。

在現(xiàn)有的動機設計理論中,凱勒的動機設計模式和斯皮策的動機情境理論是最需要關注的理論方法。

凱勒的動機設計模式提出從四個方面設計動機:激發(fā)和維持注意力,突出針對性,建立自信心,創(chuàng)設滿意感;每個方面分別提供了三條設計途徑[3]。羅剛參照該模式進行了網絡課件的動機設計嘗試[4]??傊?,從凱勒模式我們可以得到一條原則:把學習動機劃分解成一系列可以操作的因素,分別進行設計,最終在整體上形成影響學習動機的效果。

斯皮策的動機情境理論指出,有效的學習取決于以往的學習體驗及現(xiàn)有學習情境提供的誘因,創(chuàng)設一個富有激勵性的學習環(huán)境,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習的愿望;為此,他提供了創(chuàng)設激勵性學習情境的16項要求[5]。從斯皮策理論我們得到另外一條原則:通過控制學習環(huán)境的性質可以間接實現(xiàn)對學習動機的調節(jié)。

綜合上述兩條原則,我們建立了一種設計動機策略的方法,即在學習環(huán)境中,找出那些可以直接控制并且能夠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通過控制這些因素的性質以達到影響學習動機的效果。我們把這些能夠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稱為“環(huán)境動機因素”。在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中,學習資源、學習指導、學習評價、用戶界面等構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基本環(huán)境,從中我們概括出8種可操作的環(huán)境動機因素(見表1所示),通過對這些因素進行有效設計就可以實現(xiàn)對學習動機的影響。

關于“歸因性因素”,這里做一些說明。歸因是一種社會認知現(xiàn)象,它可以學習和改變[6]。在歸因風格上,有的人傾向于把成功歸因于內部因素(如個人能力和努力),把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如運氣和任務難度);有的人則恰好相反。前者的成就動機較高,能夠抗拒失敗的干擾,后者的成就動機較低,容易受到失敗干擾。歸因性因素的作用就是設法引導學生把學習成功歸因于內部因素,把學習失敗歸因于外部因素,在網絡課件中,控制人機交互的反饋語是最常使用的方法。

6 學習指導設計

學習指導是為了幫助學生完成自主學習而提供的各類指導和幫助。學習指導的設計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方法和學習路徑。

在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中,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可以增強學習的目的性,而提供學習方法指導則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學習目標的闡明可以參照美國教育家布盧姆的學習目標分類,采用ABCD模式(對象、行為、條件、標準)撰寫成行為目標[7]。對于不適合用行為目標描述的學習目標也應當通過其他形式予以闡明。學習方法的指導包括兩類,一類是課程總體學習方法,如怎樣安排學習進度,怎樣提高學習效率等;另一類是具體內容的學習方法,如先行學習哪些內容,使用哪些練習,做哪些虛擬實驗等。

學習路徑是一種建議性的學習順序,也是一種學習經驗,它可以幫助學生快捷有效的學習,避免在復雜的學習環(huán)境中迷失方向,浪費時間。應該說,每一類學生都會有一條適合該群體的學習路徑,在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中,很有必要為學生設計一條或多條這樣的學習路徑,同時,也應保障不遵循學習路徑的自由學習。例如,在“乘風漢語”網絡課件(省略/)中,每個學習單元都有一條類似“學習練習應用游戲”的默認學習路徑,學習路徑上的每個學習環(huán)節(jié)又包含若干個子環(huán)節(jié),如“練習”包括“理解練習”、“表達練習”、“漢字練習”、“語音練習”等環(huán)節(jié)。學生在使用時既可以按照這條路徑進行學習,也可以離開路徑進行自由學習。

在設計學習指導時,必然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學習指導的粒度,即在課程內容的哪個層次上提供學習指導。對于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至少應在知識組塊的層次為學生提供學習指導。

7 學習評價設計

學習評價是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判定。學習評價有多種類型,從功能上看包括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從實施主體上看包括自測評價和他測評價。根據網絡課件的使用目標,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應當以自測性的形成性評價為主,即實施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自己,評價的目的是幫助學生調整和改進學習。

在設計學習評價時,除了要設計好學習評價的內容,也要精心設計學習評價的形式,因為當把學習評價作為自主學習的一部分時,評價形式就變得很重要,恰當的評價形式可以更好的促進評價目標的實現(xiàn)。

在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中,有三種常用的評價形式:卷面形式、操作形式和游戲形式。卷面形式是一種出卷考試的形式,常用題型有填空題、選擇題、判斷題、問答題等。操作形式是提供實際操作的模擬場景,從中檢測學習的結果,例如“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的“Word應用”,“攝影技術”課程中“人物采訪布燈”都可以采用這種形式。游戲形式是在游戲的事件和場景中檢驗學習目標是否達成,例如,用蝸牛爬樹的情景來測驗英文單詞。

對于學習評價形式的選擇,可以從設計難度、技術難度和動機強度三個維度來衡量。設計難度是指教師把評價內容設計成某種形式的難易程度;技術難度是指開發(fā)人員把評價內容制作成某種形式的難易程度;動機強度是指學生選擇某種形式的偏愛程度。通過這種衡量,實際上是綜合考慮了來自教師、學生和開發(fā)人員的經驗,所形成的設計結果具有最廣泛的適用范疇,為下一步開發(fā)及應用奠定了良好基礎。

另外,學習評價的反饋也很重要。反饋內容包括評價的結果以及對結果的分析(如錯誤原因、學習建議等)。把反饋內容按照一定方式呈現(xiàn)出來就是反饋語,反饋語中包含特定的歸因傾向,設計人員需要仔細揣摩,以引導學生形成成就歸因的傾向。

三 網絡課件的教學設計模式

教學設計模式是對教學設計過程的理論抽象,它對于明確設計思路、提高設計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關于網絡課件的教學設計模式,主要的研究成果有何克抗教授的“基于多媒體網絡的課件設計模式”[8]和武法提博士的“目標導向的網絡課程設計模式”[9]。何克抗的設計模式包含兩個分支:“傳遞-接受式”分支和“發(fā)現(xiàn)式”分支,分別對應著“以教為中心”的教學和“以學為中心”的教學。武法提的設計模式區(qū)分了三類學習目標:行為目標、生成性目標和表現(xiàn)性目標,針對不同的學習目標有不同的教學設計成分及設計方法。比較而言,何克抗的設計模式理論框架清晰,但實際可操作性相對弱一些;武法提的設計模式操作性更強,但不是專門針對網絡課件(是針對網絡課程),因而包含了一些在網絡課件中難以實現(xiàn)的設計成分,如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設計等。

我們在參考上述兩種教學設計模式的基礎上,結合我們的設計經驗,歸納了一個面向自主學習的網絡課件的教學設計模式(如圖1所示)。

圖中有一個基本流程:首先進行學習需要分析,然后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再以學習目標為指導,完成各個教學設計成分的設計。學習需要分析是一個籠統(tǒng)的概念,實際上包括網絡課件的應用模式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等內容,通過這些分析,為確定具體的學習目標奠定基礎。學習目標是各個教學成分設計的出發(fā)點和核心,各個教學設計成分的設計都要圍繞學習目標展開。在設計各個教學設計成分時沒有固定的流程,通常是從學習內容設計開始。各個教學設計成分之間也互相影響,沒有一個教學設計成分可以一次性設計完成,往往需要交叉設計,即在設計一個教學設計成分時迭代另一個教學設計成分的設計過程。

形成性評價發(fā)生在網絡課件設計的過程中,用于評價每一個教學設計成分是否滿足了學習目標的要求,評價結論直接用于修改設計結果??偨Y性評價是在網絡課件設計完成之后實施的評價,評價標準是從學習目標出發(fā)制定的一個指標體系,評價結果將用于對網絡課件的最終修改。

參考文獻

[1] 武法提.論網絡課程及其開發(fā)[J].開放教育研究, 2006,12(1):68-73.

[2] 周竹榮,吳敬花,邱玉輝.基于概念圖的網絡課件與資源庫集成[J].計算機應用,2005,25(10):90-93.

[3] 盛群力,李志強.現(xiàn)代教學設計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32-436.

[4] 羅剛.網絡課件的ARCS策略設計[J].電化教育研究,2004,(12):73-76.

[5] 盛群力,李志強.現(xiàn)代教學設計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447-453.

[6] 劉永芳.歸因理論及其應用[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8:2-5,256-259.

[7] 烏美娜.教學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42- 147.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