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

第1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勞動技術課程;勞動體驗學習;生涯教育

張德偉,東北師范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一、世界勞動教育的兩大源流

從教育史的角度來考察,自學校教育這種正規(guī)教育形式產生以后,教育就與生產勞動分了家,教育與生產勞動的割裂狀態(tài)一直延續(xù)到了近代職業(yè)教育產生以后。雖然職業(yè)教育是與經濟和職業(yè)直接相關的,但是由于職業(yè)教育是與普通教育相對而言、作為雙軌制中的旁軌而出現并演進的,所以一直到19世紀末近代教育終結時,普通中小學仍然實施的是與生產勞動不甚相關的知識教育和學術教育。而將勞動教育引入普通學校之中則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近代教育向現代教育過渡時期的事情。

從世界范圍看,在普通中小學中引入勞動教育有兩個源頭:一是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沿著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德國教育家凱興斯泰納、美國教育家杜威的思想理論和實驗實踐的譜系發(fā)展開來,創(chuàng)立了“勞作學校”模式和“做中學”模式;二是在社會主義國家蘇聯,按照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教育和生產勞動關系的學說,創(chuàng)立了“統(tǒng)一勞動學校”模式。雖然在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點上,這兩大理論體系具有共同性,甚至在新型學校直接針對舊學校的傳統(tǒng)教育這一點上,兩者也有共同點,然而由于這兩大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在理論基礎和終極目標上存在根本性的不同,所以世界上中小學中的勞動教育可以說有兩個源頭。

二、世界勞動教育的兩個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許多國家將勞動引入學校課程和教育教學活動之中,創(chuàng)造了多種勞動教育模式。這些模式可以分為兩大類:其一,重視勞動教育與經濟、生產、職業(yè)的關聯及其效果,單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比較典型的有蘇聯及其后的俄羅斯在中小學中實行的勞動與綜合技術教育、德國中小學實行的勞動技術教育、法國中小學實行的勞動與技術教育;其二,不特別注重勞動教育的經濟效果,側重于其人格陶冶功能,不單獨開設勞動教育課程,而將勞動教育寓于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比如,日本主要在社會科、技術與家政科、“道德”時間、綜合學習時間、特別活動等課程教學和勞動體驗學習等活動中開展勞動教育。

(一)通過專門的勞動課程實施勞動教育――以德國的勞動技術教育為例

在德國,各州普遍重視對中小學生進行勞動技術教育。其勞動技術教育不是雙元制職業(yè)教育中的職業(yè)訓練,而是為雙元制職業(yè)教育奠定基礎的“職前普通教育”,具有“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yè)教育”的性質,[1]各州“把它視為學生職業(yè)生活和走上社會的重要準備和基礎,是學生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

早在20世紀50年代,德國就在普通學校里實行了基本的技術經濟教育。1964年,德國教育委員會提出《關于在主體中學建設勞技課程的建議》,主張將勞動技術教育引入主體中學之中,在主體中學開設勞技課,其“勞技教學”“具有自身獨立的形式,而不是其他課的附屬”。這樣,勞技課就確立了獨立的學科地位。自此,德國的勞動技術教育大體經歷了學科建立階段、學科調整階段和學科改革階段三個階段。

德國的勞動技術教育貫穿在基礎教育的全過程之中。在小學階段(1-4年級,有的州把5-6年級視為小學的延續(xù)),各州勞動技術教育的課程名稱不一,一般叫作“常識課”,即勞技課程包含在常識課之中。例如,巴伐利亞州小學各年級常識課每周4節(jié),其中2節(jié)為史地、自然常識,2節(jié)為手工勞作[2](另有資料表明,該州小學1年級的勞作課為每周1課時)。其中的“手工勞作”就是勞技課,其教學內容主要有紙工、編織、木工、陶器等。巴伐利亞州和勃蘭登堡州小學勞技課的設置情況如表1、表2所示。[1]

在中學第一階段(綜合中學、實科中學、主體中學的5-9或10年級),開設勞技課,各州勞技課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綜合技術課”“勞技課”“勞動―經濟―技術課”等30多種。各州勞技課的基本目標在表述上不盡相同,其相同部分可以歸納為:對學生實施全面的勞動、經濟、技術教育,使他們具備適應目前及將來生活的基本能力;引導學生有責任心地、高度負責地從事生產和勞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危害環(huán)境的行為;幫助學生正確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yè),使他們有能力在技術和經濟影響越來越大的社會中謀求發(fā)展。[1]其課程內容各州也不完全一樣,其相同部分主要有:自我服務方面的勞技分支專業(yè),如家政、營養(yǎng)與烹飪、紡織品材料與加工等;技術及職業(yè)準備方面的勞技分支專業(yè),如金工、木工、電子電工等;經濟學、信息學、環(huán)境科學方面的分支專業(yè)等。[1]巴伐利亞州、勃蘭登堡州和柏林州中學勞技課的課時分配情況分別參見表1、表2和表3。

表2 勃蘭登堡州技術和社會經濟教育概況

學段 小學 中學

中學第一階段 中學第二階段

1-4年級 5-6年級 綜合中學 文理中學 實科中學 文理中學高中部

形式 含在常識課中 必修課 必修課/選修課 必修課 必修課/選修課 技術、信息或經濟課作為選修課

課時/周 2 2/2或4 2 2/3 2

表3 柏林各類學校勞技課課時分配情況

學校類型 7年級 8年級 9年級 10年級 形式

主體中學 4 4 8 8 必修

實科中學 0/4 0/4 2/4 2/4 必修/選修

綜合中學 1/4 2/4 2/3-6 2/3-6 必修/選修

在中學第二階段(10或11年級-12年級),有的州(黑森州、不萊梅州、勃蘭登堡州等)也開設一定的勞技課,如表1所示,巴伐利亞州的部分完全中學在11年級開設勞技課;再如表2所示,勃蘭登堡州的文理中學高中部將勞動技術作為專業(yè)開設選修課。

德國開設專門的勞動技術課程有其特定的價值取向。比如,1964年,德國教育委員會對于在主體中學中設置勞技課提出的建議期望,勞技課能夠“幫助學生熟悉了解當代生產、服務等領域內各種職業(yè)的基本特征,并為其今后能做出明智的職業(yè)選擇奠定基礎”。[3]441969年,德國各州文化教育部長常設會議對改革主體中學提出的建議期望,主體中學7-10年級的勞技課要擔當經濟―勞動世界的入門指導的任務。[3]441987年,德國各州文化部長常設會議指出,學校勞技課教學的任務是使所有年輕人學會及時調整自己以適應隨時可能出現的與勞動、技術、家政、經濟等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3]45這些意見比較充分地說明了德國勞技課的獨特作用。

(二)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實施勞動教育――以日本的勞動教育為例

與通過專門的勞動課程實施的勞動教育不同,日本通過學校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實施的勞動教育是另一種模式。

二戰(zhàn)后,日本確立了智、德、體協調發(fā)展的教育方針,因此勞動教育在日本沒有十分顯著的位置。然而,日本的中小學開展一定的勞動教育是確切無疑的。1947年制訂、2006年全面修訂的《教育基本法》對與勞動教育相關的內容作了如下規(guī)定:為了實現“完善人格”等教育目的,要實現“重視(教育與)職業(yè)和生活的關聯,培養(yǎng)尊重勞動的態(tài)度”等教育目標。1947年制訂、2007年重大修訂的《學校教育法》對勞動教育也相應地作了規(guī)定:義務教育要實現的目標之一是“培養(yǎng)關于職業(yè)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尊重勞動的態(tài)度和適應個性選擇未來出路的能力”;高中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在發(fā)展、擴充義務教育的成果的基礎上,“(使學生)基于對在社會上必須履行使命的自覺,適應個性,決定未來的出路,提高普通教養(yǎng),掌握專門的知識、技術和技能”。

筆者以教育與經濟、職業(yè)、勞動的關系為線索,考察日本現行小學、初中和高中的學習指導要領,發(fā)現日本的課程分為學科課程、時間課程和活動課程,三類課程中有關勞動教育的內容:

社會、地理歷史、公民學科。小學“社會”科:參觀、調查當地人們的生產和販賣工作;參觀、調查和查詢當地人們生活所需的飲用水、電、燃氣的確保和廢棄物的處理;調查所在縣(都、道、府)的主要產業(yè)的概況(3、4年級);調查和查詢日本的農業(yè)與水產業(yè)、工業(yè)生產、信息產業(yè)與信息化社會的狀況(5年級);調查和查詢在經濟和文化等方面與日本有密切聯系的國家人們的生活狀況(6年級)。初中“社會”科:在“地理領域”,認識日本國內產業(yè)的動向,概觀其特色;考察以產業(yè)為核心的地區(qū),把握其區(qū)域特色。在“歷史領域”,理解古代日本列島農耕的擴展與生活的變化、中世紀農業(yè)等各種產業(yè)的發(fā)展、前近代產業(yè)與交通的發(fā)展、近代日本的產業(yè)革命與近代產業(yè)的發(fā)展、現代日本的經濟高速增長和經濟迅速發(fā)展與國民生活的提高。在“公民領域”的“我們與經濟”單元,教授“市場的作用與經濟”“國民生活與政府的作用”等內容。高中“地理歷史”學科:“地理B”科目中設有“現代世界的系統(tǒng)性地理考察”單元,教授“資源、產業(yè)”等內容。高中“公民”學科:“政治與經濟”科目中設有“現代社會的各種課題”單元,教授雇用與勞動、產業(yè)結構變化與中小企業(yè)、農業(yè)與食材等問題。

家政、技術與家政、“家政”學科。小學“家政”科:了解在家庭中支撐自己和家庭成員的生活的是工作,能做自己分擔的工作;想方設法快樂地飲食;學習烹飪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衣服的穿著和整理以及房間的整理、整頓和清掃的方法;制作生活上有用的物品。初中“技術與家政”科:在“技術領域”,設有“材料和加工技術”單元,對“利用材料和加工技術的制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進行指導;設有“能量轉換技術”單元,對“利用能量轉換技術的制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進行指導;設有“生物培育技術”單元,對“利用生物培育技術的栽培和飼養(yǎng)”等進行指導;設有“信息技術”單元,對“關于數碼制品的設計與制作”等進行指導。在“家政領域”,設有“飲食生活與自立”單元,對“日常食物的烹飪與當地的飲食文化”等進行指導;設有“衣、住生活與自立”單元,對“衣服的選擇與整理”“住居的功能與居住方式”等進行指導。高中“家政”學科:“家政基礎”科目中設有“生活自立和消費與環(huán)境”單元,教授“飲食與健康”“被服管理與著裝”“住居與居住環(huán)境”等內容。“家政綜合”科目中設有“生活的科學與環(huán)境”單元,教授飲食生活、衣著生活、居住生活的科學與文化等內容?!吧钤O計”科目中設有“飲食生活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衣著生活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和“居住生活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等單元,教授衣、食、住生活的設計與創(chuàng)造方面的內容。

道德。小學:感知勞動的美好,為大家而勞動(1、2年級);知道勞動的重要性,不斷地為大家勞動(3、4年級);理解勞動的意義,知道服務社會的喜悅,為公共發(fā)揮作用(5、6年級)。初中:理解勞動的尊貴和意義,具有服務精神,致力于公共福祉和社會的發(fā)展。

綜合學習時間。小學:各學校要積極地采取自然體驗、社會體驗(志愿活動等)、物品制作、生產活動等體驗活動,以及觀察與實驗、參觀與調查、發(fā)言與討論等學習活動。初中:各學校要積極地采取自然體驗和職場體驗活動,志愿活動等社會體驗、物品制作、生產活動等體驗活動,以及觀察與實驗、參觀與調查、發(fā)言與討論等學習活動。高中:各學校要積極地采取自然體驗和就業(yè)體驗活動,志愿活動等社會體驗、物品制作、生產活動等體驗活動,以及觀察與實驗實習、調查與研究、發(fā)言與討論等學習活動。

特別活動。小學:在“班級活動”中,理解清掃等值日活動的作用和勞動的意義;在“兒童會活動”中,協力進行學校例行活動;在“學校例行活動”中,參加勞動生產與服務性例行活動。初中:在“班級活動”中,對于“適應、成長和健康安全”,要理解志愿活動的意義并參加該活動;對于“學業(yè)與出路”,要理解學習和勞動的意義,斟酌出路的適應性和利用出路信息,形成理想的勞動觀和職業(yè)觀,自主地選擇出路和設計未來。在“學生會活動”中,協力進行學校例行活動,通過志愿活動等參與社會。在“學校例行活動”中,參加勞動生產與服務性例行活動。高中:在“班會活動”中,對于“適應、成長和健康安全”,要理解志愿活動的意義并參與該活動;對于“學業(yè)與出路”,要理解學習和勞動的意義,理解出路的適應性并利用出路信息,確立理想的勞動觀和職業(yè)觀,自主地選擇和決定出路并設計未來。在“學生會活動”中,要協力進行學校例行活動,通過志愿活動等參與社會。在“學校例行活動”中,參加勞動生產與服務性例行活動。[4]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日本勞動教育都是“隱居”在其所在課程之中的。其所隱居的課程都有自己的教學目標和內容體系,關于勞動的內容僅是其課程內容的一部分。

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后期實行課程改革時引入“勞動體驗學習”以后,日本表現出日益重視勞動教育的動向。日本的勞動體驗學習,是指“讓學生在一定的期間體驗實際社會的職業(yè),期望(達到)多樣化教育效果的學習活動”。[5]日本在1977年、1978年修訂小學、初中和高中學習指導要領時,將勞動體驗學習引入了中小學之中。當時,日本強調實行勞動體驗學習的背景大體是:其一,過去的學校教育陷入了“偏重智育”之中,學?!疤铠喪降亍苯淌诖罅康膶W科內容,而實行勞動體驗學習,就是為了糾正這種弊端;其二,伴隨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兒童們制作物品、培育生物的場合越來越少,因此希望學校通過有組織地開展“制作”和“培育”活動,讓學生體驗工作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6]此后,日本的學校教育中關于勞動的體驗性學習活動不斷加強?!艾F在,作為兒童們直接體驗活動的一種,各地都在實施勞動體驗學習”。[5]從實施主體來看,日本的勞動體驗學習主要有三種:(1)以學校為中心進行的勞動體驗學習;(2)以行政機關為中心進行的勞動體驗學習;(3)以地區(qū)的組織和團體為中心進行的勞動體驗學習。[5]日本中小學在“道德”時間、綜合學習時間和特別活動中實行的關于生產、勞動的體驗性活動基本是這種勞動體驗學習。

三、當代勞動教育的新趨向:

通過生涯教育實施勞動教育

當代世界的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各國的教改趨向呈現多元化態(tài)勢。從宏觀上看,與勞動教育相關的教改趨向莫過于生涯教育(Carrer Education,亦譯為“生計教育”)的產生和發(fā)展。

在學校教育中推行生涯教育始于20世紀70年代初時任美國聯邦教育總署署長馬蘭的倡導。馬蘭倡導生涯教育,最主要的是為了消除“普通教育與職業(yè)教育之間的鴻溝”,消除“學術與職業(yè)之間的藩籬”。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馬蘭倡導的生涯教育是一種“有組織的、綜合性的教育”。美國學者薩珀認為,不能把“生涯”作狹義的專門職業(yè)或者職業(yè)指導來理解,應該從廣泛范疇和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職業(yè)生活的人生全部生活之中來把握人的作用,人的作用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多樣化的,這樣應當把“生涯”理解為人的生涯發(fā)展。[7]那么,生涯教育就是促使人們在人生的各個生活階段,掌握在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職業(yè)生活中所需要的知識和技能,實現生涯發(fā)展的教育。在美國政府和社會各方面的支持下,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形成了一場生涯教育改革運動。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的生涯教育又出現了新的發(fā)展勢頭。美國的生涯教育主要有四種模式,即以學校為基礎的模式、以家庭為基礎的模式、以雇主為基礎的模式和以地方寄宿制為基礎的模式。[8]其中,最基本、最廣泛的是以學校為基礎的生涯教育模式。這種模式把從幼兒園到中學后的職場或大學的期間分為四個階段:(1)從幼兒園至5或6年級的生涯認知階段;(2)6或7年級至10年級的生涯探索階段;(3)11-12年級的生涯定向階段;(4)中學后教育階段。[9]這樣,美國的生涯教育貫穿整個基礎教育階段,各個生涯階段按照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和接觸勞動世界,探索和參與職業(yè)生活,為學生將來的職業(yè)選擇和定向作準備。美國中小學實施的生涯教育有多種形式,包括組織生涯教育活動和把學科教學與生涯教育結合起來等等。

生涯教育在美國肇始以后,逐漸傳播到了西歐、美洲其他國家和日本等。生涯教育在被“嫁接”到輸入國的教育體系中時,其內涵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比如,日本自上世紀末和進入21世紀以來引入生涯教育后,其生涯教育成為自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重視與社會和職業(yè)的關聯的指導理念,在實踐中正在采取適應學生發(fā)展階段的系統(tǒng)性生涯教育政策。[10]但實際上,日本的生涯教育幾乎被當成了培養(yǎng)學生“理想的勞動觀和職業(yè)觀”的有效手段。

應當指出的是,生涯教育和勞動教育是兩個不同的領域,只是由于生涯教育具有面向職業(yè)生活和勞動世界的特點,因而與勞動教育發(fā)生了交集,這樣,生涯教育只能說是實施勞動教育的一個平臺。

參考文獻:

[1]傅小芳,周儷.德國基礎教育中的勞動技術教育[J].比較教育研究,2005(2):35-40.

[2]姚靜.德國中小學的勞動技術教育及啟示[J].基礎教育參考,2007(10):26-29.

[3]蕭楓.各國學校的特色教育[M].沈陽:遼海出版社,2011.

[4]文部科學省.小學校學指бI案[EB/OL].http://mext.go.jp/a_menu/shotou/new-cs/news/080216/002.pdf.

[5]m地孝宜.地域M主Г巍蓋禾弳Y學のg踐と抗[J].國立オリンピック念青少年t合センタ`研究o要,2003年,第3號:225-232.

[6]高.學校教育における「作I活印工韋玀囊馕丁―その二つの教育C能を分析して[J].橫浜國立大學教育o要,1985年,第25號:89-104.

[7]崎尚子,家城子.アメリカの家庭科教育におけるキャリア教育にvする研究――教科分析を中心にして[J].富山大學人gk_科學部o要,2006年,第1第1號:139-147.

[8]李亦桃,周誼.淺談美國的生計教育及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J].世界教育信息,2003(9):14-20.

第2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家訪是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對學生進行的一種訪問,也是對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補充。它是教師關愛學生的一種表現,也是教師與家長交換意見的途徑,達到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種方式。

我們歸莊小學處在沙溪鎮(zhèn)偏北,這里大多是外來務工人員聚集的地方,所以我們班級里大不是是外地來這里讀書的孩子,生源也比較復雜,有的還是本地留守的孩子,多數父母孩子外出打工,時常不在家,加上父母文化水平低,從而削弱了家庭教育力量,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還有些孩子因為父母繁忙,由爺爺奶奶管教,他們卻更加寵愛,使得學生的心理放縱,讓學校教育工作難上加難。正因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子女有求必應,以至于溺愛和放縱,養(yǎng)成了許多不好的生活習慣,從而影響到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習慣。這給學校教育帶來諸多的難處。

家長望子成龍,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學業(yè)成績而忽視或放松了對子女的思想品德、紀律教育,有些家長對素質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對素質教育提出質疑,與其背道而馳,這使得學校教育工作開展很不順利。家訪讓我感受頗深:

第一、全面地認識學生。我們了解了很多在學校生活中看不出來的東西,認識了更真實、更全面的學生。例如有些同學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卻很活潑好動,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個性的學生,本來覺得很難管,但走進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經歷、家庭背景之后,便覺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們的心理,了解他們的想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更好把握了。

第二、溝通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過家訪中與學生父母的交談,感受很深的就是稍有文化的家長,越是責任心重,經常關心學生的學習,也通過自己的教育方法,促進孩子的教育;也有的家長對孩子是放任自流,只顧著自己的工作,一門心思的掙錢,對孩子根本就沒有責任心的,通過這次家訪也和中父母進行良好的溝通,孩子是家庭里的希望,也是一個家庭的未來,根據他們家庭的情況,幫助分析他們這種教育是落后的,是他們也擔任起做父母的責任,談話中,有的父母恍然大悟,對自己的作法表示慚愧,同時我們也和他們交流了我們的教學理念,從而使學生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較好的結合。

第3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關鍵詞]德育教育;初中學生;素質教育;

面臨新世紀的挑戰(zhàn),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皩W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成為新世紀教育的四大支柱。德育教育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起著導向、動力和保證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學校德育工作中做到提高學生素質教育,以培養(yǎng)出當今社會需要的高素質人才,已成為我校德育工作中思考的重點問題。因此,學校必須把德育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了在新形勢下如何提高學生素質,加強學生德育教育工作。

一、認清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健全學校德育管理系統(tǒng)

目前,有不少學校對學生德育教育工作認識不到位,導致不少學校德育工作處于一種只口頭上講講卻沒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的形式。因此,首先要讓學校領導和教師認清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德育工作首先要有觀念的定位。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首要位置,學校始終要圍繞培養(yǎng)“四有”新人的目標去開展工作。要把抓好學校德育工作作為日常工作的一項主要業(yè)務,認真研究新時期青少年學生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通過各種生動活潑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加強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增強青少年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堅定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學習應把“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作為指導思想,使學生從感知到初步形成唯物主義的科學觀,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以培養(yǎng)科學的認識論為基礎,使學生聯系社會實際而形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一定的探究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科學研究的基礎方法、多方面的實踐能力;通過一些探究學習的實踐,使學生具有健康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審美情操。

另外,要進行學校德育工作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組織機構。學業(yè)要通過建立校、處、班三級管理網絡,明確德育管理的職責。由校長、德育主任和班主任組成德育領導小組,從校長到最基層的班,可形成一種垂直的聯系,并溝通教導處、總務處之間的橫向聯系,這就使學校的德育工作從組織系統(tǒng)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聯系密切,以便德育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下去。

二、開展讀書活動,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德育教育的實效性

教師可以每周利用一堂課的時間讓學生開展讀書活動。倡導各班學生認真閱讀一些古今中外作家的名著、科學札記等,并讓學生養(yǎng)成寫讀書筆記的習慣。最后,在課堂上一起交流學習讀書的心得。加強學生對審美觀念的引導,提倡高雅健康的審美情趣,激勵他們向科學家學習,熱愛科學,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通過讀書學生可以從中學到不少知識,凈化了學生的心,陶冶了學生的美好情操。

通過開展讀書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們學習和自我教育的能力,更重要是使學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從而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要想把德育工作做好、做扎實,要把加強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教育與基本道德、基礎文明的養(yǎng)成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當前,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重點是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寬德育的渠道,以日常行動規(guī)范為基礎,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建設工作,對初中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教育。

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和各種形式的健康有益的活動,給學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最終體現在學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上,教師要從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探索生動活潑而又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的途徑和方法。家庭教育是初中學生健康成長的基礎。推進素質教育,需要廣大學生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要通過廣播宣傳、家訪、舉辦家長學校等多種形式,向廣大家長宣傳國家的教育方針,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三、加強學校建設,充分發(fā)揮學校的育人作用

校園環(huán)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良好的學習氛圍,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學校應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創(chuàng)設一個"時時愛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huán)境。

當今學校德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制力,就要改進教師的教育態(tài)度和教育方法,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民主教育和自主教育。

例如,老師在教育學生如何正確控制自己的情感時,可教給他們一些心理發(fā)泄的方法:當自己受到表揚和獎勵時,要控制過分激動的情緒,一方面可以給同學、老師講自己的感受,讓大家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另一方面想想自己的不足及繼續(xù)前進的目標。當個人受到批評后,可以通過適當的方,如出去散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唱歌或跳舞等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別人給自己提意見和建議時,要以虛心的態(tài)度表示:“您的建議非常不錯,我一定好好考慮的”,“謝謝您的提醒”,“我一定認真考慮您的意見”等。

教師要充分利用學校環(huán)境給學生宣傳積極的素質教育。例如,學校宣傳欄、黑板報、廣播站、學校校報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愛國主義和良好行為習慣教育的學習和提高自身素質的教育。學??梢越洺=M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活動要充分體現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

第4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后勤;服務;育人

高校后勤就是通過服務關系起到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和管理的作用。對于大學生來說,教室、食堂、寢室、校外實習等等都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場所,這說明學生服務場所與社會上的服務場所在性質上有明顯不同,由此就決定了后勤服務管理工作不僅要提供后勤保障服務,而且還要提供育人服務。如何在服務場所內確保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向上的學習、生活和發(fā)展環(huán)境,切實維護正常的學習生活秩序以及高校和社會的穩(wěn)定,是后勤工作者的重要責任。

一、要用發(fā)展的思路解決服務育人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學生管理模式不斷創(chuàng)新,后勤服務育人工作要取得突破首先得著眼發(fā)展,圍繞發(fā)展來定位后勤服務育人工作,要堅持用發(fā)展的思維思考服務育人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用發(fā)展的眼光、發(fā)展的思路、發(fā)展的辦法解決服務育人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使之更好地適應學生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需要。首先,要破除束縛員工思想的舊觀念、舊模式,創(chuàng)新服務育人模式,盡快適應學生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的需要;其次,要進一步理順內部管理體制,增強服務育人意識,提高服務育人工作水平;最后,要協助學生管理部門解決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帶來的教育問題,引導學生適應管理模式變革。

二、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

服務育人工作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把讓師生滿意和服務育人作為檢驗后勤服務工作成效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高校后勤服務的對象主要是學生,做好服務育人工作、提高后勤保障效能的主體也是學生,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好、維護好、發(fā)展好廣大學生的根本利益是后勤服務工作的根本點。后勤服務育人工作在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工作制度中要充分體現出人文精神,以人文精神為內驅力,從根本上提升后勤服務育人質量,切實把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體現在每一項具體服務工作中,讓廣大學生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使學生有“家”的感覺。

三、要將“服務育人”的宗旨始終貫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

后勤服務一定要結合學生思想特點和服務熱點,不斷開辟深受大學生歡迎又具有鮮明文化特點和服務特色的項目,讓服務育人的功能在吸納其他思想政治工作精髓的同時積極探索適應高校后勤建設方面的特殊需求,使之既發(fā)揮思想政治工作的特色和魅力,又兼容服務育人的效果,充分發(fā)揮兩者優(yōu)勢,全力打造服務育人的和諧育人環(huán)境,不斷滿足學生價值取向多樣化、服務質量品牌化、經營管理誠信化的新型校園需要。

四、服務育人需要營造良好的育人機制

后勤服務育人的內涵就是要通過科學的管理,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通過建章立制使服務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營造良好的育人機制,提高服務育人能力。使后勤員工能與大學生溝通、交流,且善于做學生的思想工作。

一是建立服務質量標準體系,實行規(guī)范服務。規(guī)范服務是優(yōu)質服務的基礎和保證,建立一套完整的質量標準體系,可以從根本上轉變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可以極大地調動后勤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更好地為學校教學、科研服務。積極探索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立健全質量管理制度,使管理有章可循,有據可依,更加科學,使服務更加規(guī)范。

二是搭建與學生交流的平臺,開辟校園文化建設項目新領域。要將后勤建成師生之家,成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就要在為師生服務的過程中,針對各個時期學生中出現的不良習慣,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活動,如針對學生就餐習慣差、環(huán)境意識差的問題,開展“文明用餐”、“當一天餐廳服務員”活動;針對學生浪費水電的現象,開展“節(jié)約文化”系列活動;針對學生自我保健意識差的情況,開展“健康身心月”等活動。使廣大學生樹立節(jié)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增強學生的文明意識和健康意識。

三是開展幫困助學活動,積極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解決學生困難,關愛困難學生,定期舉辦校園“美食文化節(jié)”,將飲食文化與校園文化融為一體,使學生感到家一樣的溫暖,產生歸屬感,培養(yǎng)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集體主義觀念。

四是服務育人還要建立多渠道的信息傳遞與溝通機制。如定期召開學生座談會,定期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對學生所提意見建議的回復情況要督促落實,設立服務熱線,推行服務承諾制,主動接受師生的監(jiān)督,并實行服務首問負責制,讓師生投訴有門,論理有道。

五、提高員工服務育人能力

高校的校園文化和后勤服務文化始終起著示范、輻射、導向和熏陶的作用。高校后勤的發(fā)展與建設必須適應大學校園文化,鍛煉與培養(yǎng)一支具有育人理念、態(tài)度嚴謹、作風過硬、技能嫻熟、講究信譽、愛崗敬業(yè)的后勤服務隊伍。

服務育人是衡量后勤服務水平和社會效益的重要標志,是后勤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服務育人既是服務對象的需要,也是服務者占領市場、鞏固市場和擴大社會效益的需要,要使服務受到尊重,得到理解、配合和支持,首先要使后勤服務員工具備服務行業(yè)必備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精神,要更好地發(fā)揮服務育人的功能就要不斷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將培訓工作長期化、制度化,分層次、分類別、分批次對員工進行系統(tǒng)的集中輪訓,使員工掌握各項服務技能,提高員工的服務能力與水平。可以組織員工開展形式多樣的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勞動競賽活動,在員工中形成比學習、比技能、比貢獻的良好氛圍,從而通過后勤服務工作全面體現“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服務”的內涵。

六、服務育人需要創(chuàng)新服務手段

一是可以通過各種大學生管理委員會(物業(yè)、飲食、公寓管理委員會)、后勤服務聯絡員等渠道,吸收一些對物業(yè)、食堂、公寓工作關心且樂于奉獻的學生加入后勤管理委員會,其既代表后勤,又代表廣大學生,成為連接雙方的橋梁與紐帶。讓學生直接參與對物業(yè)、食堂、公寓的衛(wèi)生檢查、評比工作,監(jiān)督員工工作,參與市場原料價格調研工作。學生在參與物業(yè)、伙食、公寓管理工作中學到了寶貴的管理知識和工作經驗。

二是設立網上交流平臺。通過QQ、電子郵件、網上報修、網上征求服務意見等形式長期接受師生反映后勤服務方面的意見和建議,請師生幫助查找后勤服務盲點和服務短板,提高學生愛護公物、勤儉節(jié)約、以校為家的意識和能力。

三是召開座談會。通過學生工作處、管委會、后勤聯絡員召集學生代表,在一定的時間、地點內,學生工作處、后勤領導與管理人員共同聽取學生意見,并現場回答。學生代表反映意見的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熱情、鍛煉了溝通能力,后勤管理人員也能掌握一些信息。

四是實行接待日。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由后勤服務部門管理人員接待學生,聽取個別學生意見與投訴,面對面與學生交流,進行解釋與說明,安扶學生情緒,及時化解矛盾,解決問題。

第5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由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三方面構成的一項綜合性教育工作。開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加強高校與家庭、社會共建和交流,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機制,使高校、家庭、社會教育三個方面有機結合、相輔相成、形成合力,這是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

【中圖分類號】G621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9-5071(2012)02-0010-0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發(fā)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機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這項工作是由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三個要素構成的系統(tǒng),要以學校為主導,借助家庭和社會的資源和力量,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作用,構建高校、家庭、社會教育網絡體系。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機制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

1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機制的必要性

1.1 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的特點和優(yōu)勢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機制的基礎

1.1.1 學校教育的特點和優(yōu)勢。高校教育的規(guī)范作用在于它總是反映社會共同的期望和要求,用社會準則去規(guī)范年輕一代的思想和行動。提供什么、允許什么、限制什么、反對什么,都態(tài)度嚴肅,旗幟鮮明。代表的是占主導地位的政治、思想觀念。沒有學校德育一元規(guī)范的作用,就不可能消除多元思想文化的局面,也不可能在新的基礎上形成新的道德、思想、政治一元的觀念。

1.1.2 家庭教育的特點和優(yōu)勢。家庭教育表現為親切感人,及時具體與持久面廣。這主要是由于家庭的血緣繼承性和社會細胞的小空間、小結構等特點所決定的。因為血緣,它可在親切感人的情境氣氛中進行。尤其是血緣的傳宗接代,可使家教長時間,乃至跨時代地延續(xù)。由于小空間與小結構,家教又在思想、技術、生活、待人、游樂等方面隨時、隨地、隨事、隨人具體實施。

1.1.3 社會教育的特點和優(yōu)勢。社會教育的優(yōu)勢體現了空間廣闊、形式多樣、人際廣涉與貼近實際的特點。其既可在家鄉(xiāng)小社會接受教育,又可在全國乃至更廣闊天地實施;既不受年齡、性別、職業(yè)、民族的限制,又不受區(qū)域、行業(yè)、事件的約束;特別是它的“實踐性”,更是學校,家庭所不備不及的。

1.2 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功能的劣勢和不足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機制的迫切需要

1.2.1 學校教育的劣勢。從學校教育看,其劣勢一是視野有限,易脫離社會實際(因其主要是在有限制的時間、空間、內容、形式內進行);二是由于過分強調統(tǒng)一性與集體性,導致了針對性差,不利于個別教育,使活動與效益淡化了具體性。

1.2.2 家庭教育的劣勢。家庭教育的劣勢有三點:其一是因家長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質的差別和家庭經濟狀況、成員結構之不同,給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較大麻煩,這是近幾年家教存在問題的主要方面;其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對簡單化、單一化,直接影響了家教效果。尤其在廣大單親家庭與農村留守青少年家庭,此問題更加突出;其三是家教目標的不集中與時、空的有限性,也是其劣勢的一個顯著特點。 3、社會教育的劣勢。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并存,且消極影響的腐蝕力、誘惑力極大,則成為社會教育的主要劣勢。在這種情況下,對那些認識水平低、明辨是非能力差的學生的管理,無疑會成為一個教育的難題。同時,教育責任不落實,教育的部門多,名目多,形式多,使社會教育淪落為表面上多方在管,事實上無人負責的社會棄兒。

1.3 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者的相互聯系是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機制的關鍵

學校教育是主導,家庭教育是基礎,社會教育是延伸,它們是一個緊密聯系、各自獨立的有機系統(tǒng)。從目前現狀看,家庭與社會教育又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保證。若其一偏廢,學校教育的“主導”功能必會出現危機,所以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共同構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的系統(tǒng),三個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2 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途徑

2.1 加強高校與家庭共建交流機制

2.1.1 高校和家庭要不斷加強對學生各個方面教育。一是要不斷加強愛心教育。進行愛心教育,主要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通過具體的人和事,培養(yǎng)他們的愛心。由近到遠、由淺入深、逐步升華。引導學生愛家庭,愛父母,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愛祖國愛人民。二是要不斷加強文明禮貌教育。文明禮貌是一個人有修養(yǎng)、有道德的反映,許多國家把文明禮貌看作是國民教育的頭等大事。所以要不斷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三是要不斷加強勞動教育。加強勞動教育,讓學生理解勞動的意義,懂得勞動的艱辛,知道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中磨煉大學生的意志,培養(yǎng)大學生的責任心。

2.1.2 高校要不斷加強與家庭家長的聯系與溝通。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家庭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協調一致。高校要經常與家長保持聯系和溝通,共同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的進程。如致家長一封信,把學生每月的綜合素質考評成績發(fā)給家長,把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在校取得的成績或存在的不足反饋給家長;平時通過電話或網絡保持聯系,互通信息,與家庭共同做好大學生教育工作,多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同時也要讓家長了解高校教育、管理的培養(yǎng)目標和要求。

2.2 加強高校與社會共建交流機制

2.2.1 要逐步建立高校與社區(qū)的共建交流。要注重發(fā)揮社區(qū)教育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努力加強社區(qū)德育環(huán)境的建設和管理。一是要健全組織機構,形成教育網絡??膳c社會上有影響力的領導和高校的相關領導和大學生社團共同組建社區(qū)教育組織機構,負責研究、布置社區(qū)教育活動;聘請熱情高、素質高的校外輔導員;確立思想政治教育基地;成立關心下一代協會和家長委員會,和校外輔導員隊伍一起形成社區(qū)教育網絡,促使社區(qū)教育向健康的方向發(fā)展。二是要建立社區(qū)活動基地。根據本地特征,開發(fā)建立社區(qū)教育陣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還要建立勞動實踐教育基地,并組織大學生進行勞動實踐。三是把一些重大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社區(qū)的支持來運作,通過活動的開展,使大學生能夠更多地了解社會,鍛煉能力,有力地提高大學生的思想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2.2.2 要逐步建立高校與社會企業(yè)的共建交流。要形成高校和社會企業(yè)聯合培養(yǎng)人才的新機制,不斷加強高校和社會企業(yè)的共建和交流。一是可以引導學生到企業(yè)進行畢業(yè)設計。高校應嘗試把部分學生放到企業(yè)進行畢業(yè)設計,培養(yǎng)、提高學生參與科研工作的綜合能力和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二是可以吸引學生到企業(yè)參加科研工作。鼓勵大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寒暑假參與科技型企業(yè)的科技開發(fā)工作,向企業(yè)技術人員請教,邊學習,邊工作,接受常規(guī)科技工作訓練,使其專業(yè)、專長得到了發(fā)展,綜合能力、科學精神、思想道德素質也得到提高。三是可為學生勤工儉學開方便之門。高校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特困生不少,許多大學生要靠勤工助學來維持生活。號召校內各企業(yè)招收特困生到企業(yè)從事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解決部分特困生生活費不足的有效措施,可以緩解部分大學生來自經濟、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

2.2.3 要逐步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一是要經常組織大學生參加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勤工助學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二是還可以把社會實踐作為必修課。促使學生走近社會、了解國情、了解社會等等。懂得社會需要什么,自己缺少什么,進而激發(fā)學生自學學習的內在動力,明確學習目的和努力方向,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遠勝于課堂教育。三要鼓勵學生進行社會創(chuàng)業(yè)。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業(yè)精神、創(chuàng)業(yè)心理品德、創(chuàng)業(yè)能力及創(chuàng)業(yè)知識結構。政府要在思想觀念、資金投入、市場管理、權益保障等方面為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提供條件。使大學生從被動就業(yè)的觀念轉向樹立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思想,并努力去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

參考文獻

[1] 藍江著.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化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第6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關鍵詞:思想政治工作;企業(yè)穩(wěn)定;企業(yè)改革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723(2013)03-0191-02

一、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四要”

(一)思想政治工作要“務實”

在傳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的影響下,思想政治工作者容易受到灌輸式教育的誤導,導致在實際的工作中出現走形式、圖過場的情況,使得思想政治工作游離于企業(yè)中心,實際發(fā)揮的效果不大。在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和深入發(fā)展的新形勢下,企業(yè)的思想觀念和職工隊伍構成在一定程度上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這也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內容需要革新觀念,由虛變實,以靈活應對這一變化。具體采取的措施就是減少系統(tǒng)性務虛和脫離經營活動的教育工作,增加更多日常針對性和經營管理性的教育工作,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模式,而采取針對性的改革政策教育。也就是說,要善于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矛盾和關鍵問題,讓作用發(fā)揮在決策前,增強內容的針對性。例如:每年的評獎工作就需要十分慎重,雖說對員工來說是件好事,但是處理不當,就會引起內部矛盾。為了避免這些問題的發(fā)生,就需要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將道理講清,將工作做細,公事公辦、公平公正,自然也就能將事情辦

得完美。

(二)思想政治工作要“細致”

前面強調過,做好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有針對性,這里所說的針對性其實就是將工作做得具體化、細致化。思想政治工作要細致化,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第一,為了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要采取根據任務定內容的方法。企業(yè)生產建設和業(yè)務發(fā)展中的任務工作相對比較繁重,員工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因此在工作中采用針對任務定內容的方式,能夠在每完成一次任務后,做到宏觀上的控制,同時有利于做好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營造人心向上的好風氣。第二,要有憂患意識,對容易出現的問題做好提前預測的組織教育工作。將工作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作為政治教育內容的一部分,樹立起超前意識來預測。第三,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重對員工職業(yè)道德、勞動教育方面的培養(yǎng),并針對不同的層次和不容人員的情況做出具體、細致的工作思想。

(三)思想政治工作要“重情”

這里所說的情是相對而言的,在實際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公平公正地辦事,而在平時的處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則要注意與員工建立深厚的感情,真心實意的去做事?!扒椤保粌H是企業(yè)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起點,同時也是協調人際關系的一大動力。在給員工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相關工作人員要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態(tài)與人交流,懂得傾聽不同的聲音和意見,學會換位思考,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育人的目的。雖說,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終目的是想讓人明白大道理,但是并不能急于求成,多采取討論式和探討式的交流模式讓大道理貫穿在小道理之中,依據具體的事例來給予說明,讓人聽著實在,能心

服口服。

(四)思想政治工作要“豐富”

提到思想政治工作,很容易給人一種嚴肅、枯燥的感覺,無形中給人帶來了壓抑感,因而思想政治工作有必要營造出輕松愉快的氣氛,而結合科學的手段和豐富的文化娛樂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一個人思想觀念的形成,除了抽象思維的過程外,形象感化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文化娛樂活動,能極大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對積極調整人的思想情緒和心理情感起到很大的幫助。所以,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沒必要時刻擺出一副正兒八經的面孔,盡量輕松一點、活躍一點,這樣的風格更加容易為人所接受。而對于娛樂活動的選擇要注意定位的重要性,隨著員工思想觀念的更新,他們對物質和精神上的追求也有了新的標準,因而在定位上避免流于庸俗,需結合員工的實際需求和企業(yè)文化教育兩方面

來進行。

二、堅持以人文本,是思想政治工作保穩(wěn)定的關鍵

在目前市場經濟體制和企業(yè)改制的新形勢下,企業(yè)存在的不穩(wěn)定因素主要是來自于生產安排、責任分配、房改問題、薪酬待遇等方面,而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這樣問題很容易讓員工出現思想波動,情緒低落,最后導致工作不集中、消極對待工作等狀況出現。同志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币虼?,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的工作方法,深入細致地做好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切實維護員工的合法利益外,還要對員工的工作和生活給予一定程度的關心,通過增強員工的安全感和責任感來進一步提高企業(yè)的凝聚力和和諧度。

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理念,在實際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采用兩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溝通機制。在溝通機制上,要落實管理層和員工層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設立領導信息、企務公開欄等設施,以便收集更多意見和建議來了解員工的內心想法。同時還可以采用工會、座談會、行政聯席會議等多種形式,給員工更多自由反映問題和想法的機會,讓員工感受到領導對自己的尊重,有助于激發(fā)員工風險企業(yè)的熱情和信心。二是,應對和解決問題要及時。新環(huán)境的變化,讓員工的危機感倍增,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問題,時間久了就很容易給員工帶來負面情緒,會對企業(yè)的和諧發(fā)展和員工的身心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相關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就要定時開展黨員與干部、黨員與群眾、員工與員工間的溝通活動,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了員工的思想狀況之后,才能有效地將思想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

三、結語

面對市場經濟體制和企業(yè)改制的新形勢,企業(yè)思想政治工作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無論是內容、任務,還是環(huán)境、對象都出現了新的變化,傳統(tǒng)的灌輸式、簡單重復的工作模式是無法適應這一新變化的。因而,我們要及時更新觀念,結合企業(yè)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工作模式,讓思想政治工作能夠更好的發(fā)揮其在企業(yè)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中的統(tǒng)領作用,真正意義上成為企業(yè)發(fā)展的“生

命線”。

參考文獻

[1] 劉長偉.從現代企業(yè)制度看思想政治工作載體的創(chuàng)新[J].理論前沿,2005,(10).

第7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新學期班級工作計劃 2017

一、班風建設

1、嚴格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服從班主任及班委的管理,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的、培養(yǎng)學習興起。

2、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做到有禮貌、講文明、守紀律、講衛(wèi)生。在校內要尊重老師,主動打招呼;在參加公眾場合注意班級面貌,保持安靜,遵守紀律。

3、注重儀表和著裝。不穿奇裝異服不穿不符合自己身份的服裝,特別要注意在什么場合穿符合這個場合的衣服。

4、班委會要明確分工,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每位班干部都認真寫好工作計劃,帶動全班同學認真學好每一門功課,搞好各項活動。

5、積極參加體育、音樂等活動活動。如:學院組織的籃球比賽、羽毛球比賽,拔河比賽等等。

二、學風建設

1、要敢于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表現自己,多參加系、學?;顒?,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等。

2、端正學習態(tài)度,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要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同時要敢于多問、多做、多看,多向各方面的優(yōu)秀生學習。

3、學會互幫互助。在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都要學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4、嚴格遵守本班級內部制定的規(guī)定,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遵守課堂紀律,認真聽課。

2017年大學班級工作計劃四

一、總目標

1、要在全班形成求實務實,勤學好問的學習風氣;

2、要盡量使同學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要盡量提高全班整體的學習成績。

二、活動安排

1、建立學科興趣小組

a、建立各個學科興趣小組;

b、設學科興趣小組總負責人一名。每一學科興趣小組設組長一名,并加入該科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1-2名,其余組員自由加入;

c、各學科興趣小組組長在新學期初需制定一份小組學習工作計劃;

d、各學科興趣小組每周集體學習交流時間不得低于3小時,每周一各學科興趣小組組長需提交一周學習交流總結;

e、各學科興趣小組可自主舉辦學科知識競賽,費用由班費支出;

f、新學期初班委將對上一學期各學科興趣小組進行綜合測評,選出優(yōu)秀組織獎1名,個人進步獎若干名,個人單科獎若干名;

g、優(yōu)秀組織獎根據各學科興趣小組日常組織活動的情況和組員所獲個人進步獎兩方面進行測評;

h、獎金、獎品等費用由班費支出。

2、成立學習輔導中心

a、學習輔導中心旨在加強同學們之間的學習交流,盡可能幫助后進的同學提高自身的學習水平;

b、學習輔導中心設負責人一名,其余成員由各科學習優(yōu)異的同學組成;

c、同學們若有不懂的問題,可以與學習輔導中心成員一同探討;

d、在必要的情況下,學習輔導中心實行“一幫一”的措施;

e、學習輔導中心的負責人根據同學們具體的學習情況,不定期組織集體自習,集中討論和答疑。

3、開展學習情況評比活動

a、在全班不定期開展學習情況評比活動;

b、評比內容包括學習時間的安排情況、日常學習紀律的遵守情況和學習習慣等;

c、評委由各寢室寢室長組成。

4、建立學習自我評價制度

a、在全班不定期進行學習自我評價活動;

b、在活動期間,每位同學需對上一階段學習情況以書面形式進行學習自我評價,并提出改進措施;

c、學習自我評價的內容可以包括時間安排、注意力、學習興趣、學習方法等。

5、學習交流活動

a、學習經驗交流活動;

b、學習自我改進心得交流活動。

6、設立“意見箱”

a、積極倡導同學們對學習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使同學們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的討論中,不斷完善活動。同學們的意見和建議一旦被采納,便給予一定的獎勵,費用由班費支出。

b、及時向老師反饋同學們對學習上的意見、建議和要求。

三、活動要求

1、各活動負責人須以集體為重,認真、負責、優(yōu)質地完成各項活動,努力完成三個總目標。

2、各位同學應以當代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嚴格要求自己,積極配合各項活動的開展,努力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在此基礎上,幫助其他同學,與其他同學共同進步。

四、活動的督察和小結

1、各活動的開展由班委進行督察。

2、各活動結束后,由學習委員或各活動負責人進行活動小結。

新學期班級工作計劃 2017

思考良久,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和我們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自身的條件,我初步制定出本班的學期工作計劃:

一、班級概況:

本班共有學生51名,女22名,來自周邊十幾個村莊,學生精神面貌良好,學生的學習衛(wèi)生等各方面都很好,在學校中各項活動中都能取地良好的成績,總之本班在各方面都能均衡的發(fā)展。有較大的潛力,然而對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學生多班額大,總有幾個頑皮的學生,在其中組織紀律方面,尚待提高,個人衛(wèi)生和集體衛(wèi)生也是也是一個難題,學生自制力差,認真完成作業(yè)情況也不樂觀,面對多方面的問題,特制定本計劃:

二、`學期目標:

由本班概況,從而可知學生狀況,參差不齊,針對本班的不足與長處,制度預期的目標:

1、學生思想品質方面,思想進步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良好的情操。

2、學生文化素質方面,在思想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智力開發(fā),挖掘學生智能潛力,面向全體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達到最佳發(fā)展狀態(tài)。

3、體育方面,由教師具體指導,定期了解學生體育發(fā)展的情況,使之認真鍛煉身體掌握一定的體育知識,或者為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4、勞動教育,具有一定的勞動知識掌握一些勞動技術,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觀,人生觀。

三、工作的重點、難點:

結合本班實際,我認為思想教育是達到預期目標的重大通道的是工作之重,只有學生從思想上有正確的態(tài)度去學習去認識,才能保證全面的工作的有序進行。

四、努力做到

為實際的預期目標,保證全班工作的順利進行作為班主任將努力做好如下工作:

1、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是搞好各項工作的重要前提條件,針對學生特點,采取相應的教育措施,加之靈活多樣的教育活動方法,抓根治本的對癥下藥,與學生家長密切配合方1案8范.文庫4歡迎您采,集,運用說服,榜樣淘治等方法,搞好班級工作。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由于學生基礎的差異,學生成績不均衡,且有較大差異,本學期努力轉化差生,在全班掀起一個先進更先進,后進趕先進,優(yōu)生幫差生,努力奔成功的學習風氣,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使學生地到全面的提高。

3、開展個各方面有益的活動,全面提高班級工作。

五、 組織實施

對于本班的學生,我準備本著以下四個原則來執(zhí)行我的一切計劃和任務: 尊重;信任;共情;關注;

記得蘇聯的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柯的教育原則的第一條就是“尊重和信任”。他認為“盡量多的要求每一個人,也要盡可能多的尊重每一個人。在德育工作中要尊重兒童的人格,相信他們的力量,善于發(fā)揮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并以深厚的感情來對待和教育他們,要相信學生都有積極的一面。我們也明白,你如果不負責任的去埋怨或者是批評或者是懲罰一個學生,就是對他人格的極度不尊重和不信任,那樣的結果是換來學生對你的不尊重和不理解,結果是班主任工作的極難開展。我們也知道“己所不欲,勿施與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有在了解的基礎上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潛能。

所謂“共情”是指要和學生的感覺保持相通,即樣經常換位思考,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就講過教育要成功重要的有兩條:一尊重二換位。只有我們經常的換位思考,我們才能明白學生在想什么,他想的對不對,他的做法是否符合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征。我們很多老師總是喜歡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待學生的行為,來判斷是對還是錯,其實這樣的出發(fā)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對孩子不公平,對老師也不公平:這樣違背了人類發(fā)展的正常順序。我記得前幾天在公交車上看到一個小男孩躺在媽媽懷里撒嬌,就問他媽媽這個孩子多大了,結果得知他已經8歲了!我很驚訝,自己記得自己8歲的時候已經上幼兒園了,而且蒙老師的信任還做了班長,負責班級的門上的鑰匙的保管!自己當時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大人”了!但是現在再看小孩子,他說自己已經8歲了,在我的眼里還是那么的小,那么的可愛!我怎么也不會想到可能他的內心已經有了初步的“自我”意識了!所以我們班主任用情要深,還要準!

所謂“關注”,就是關注學生的成長的每一個細節(jié),我們都知道細節(jié)決定成功,同時一個好的班級或一個好的班主任一定要對學生的成長記錄負責,要負責記錄下孩子的成長中的每一次激動和成功的喜悅!和孩子一起分享!

六.奮斗目標:

對于本班的奮斗目標,我還是很認同我以前的觀念,就是要達到一個標準的小學生的形象,需要做到“八有”:“有人格,有胸懷,有教養(yǎng),有能力;有計劃,有規(guī)律,有效率,有成績”。前面的“四有”是教育學生怎樣做人,后面的“四有”是教給他們如何學習。

1、“有人格”是做人的最起碼的標準;

2、“有胸懷”會使我們的班級集體變得融洽,同學們之間會親如一家;

3、“有教養(yǎng)”,注意,“教養(yǎng)”并不是一個特別貶義的詞,我們經??吹接腥嗽诩t燈的時候照樣橫穿馬路,如果你問他為什么?他會回答:因為沒有警察!好像他遵守交通規(guī)則是為警察遵守的。我們的學生也是如此,經??吹綄W生在“檢查”中寫到:我對不起老師的教育之情,對不起家長的撫育之恩------好像他們整天的學習是在為老師學,為家長學,可惜的是我們有許多教師看到學生以上的“檢查”,可能就以為學生真的已經悔改了!像這樣的學生和老師都屬于沒有“教養(yǎng)”的范圍!

4、那么什么是“有能力”呢?有的學生每次考試分數很高,但是到宿舍里面衣服不會整理,襪子洗不干凈,被子不會疊,不會唱歌,不會吟詩,不會書法,不會組織,不會演講,不懂幽默┉┉這樣的學生我覺得就是沒有能力,無怪乎很多高考的高分者到大學里是那么的失落,因為他們的高分低能被暴露的一覽無余;

5、“有計劃”:很多學生是得過且過型,他們整天忙忙碌碌,或者無所事事,這些都是沒有計劃的表現,有的學生不服氣,說我有計劃,比如明年我要考上大學,我說那是理想,愿望,或者是你的計劃太空洞,可操作性不強。所以我規(guī)定,每月的1號是全班同學制定計劃日,每個人都要制定出操作可行的計劃,班長和學習委員以及班主任檢查。另外,每周甚至每天都要制定一個計劃;一旦有了計劃,那么慢慢的就會“有規(guī)律”起來。

6、“有規(guī)律”:生活有規(guī)律有利于人的健康長壽,學習有規(guī)律有利于成績的穩(wěn)步提高,決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晾網”,有那么多的學生不是不聰明,是由于做事沒有規(guī)律而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從而學習成績總也上不去;

7、“有效率”:經??吹接械膶W生整天忙碌,埋頭苦讀,就是不出成績,原因就在于沒有提高“效率”。

七.具體措施:

(一)思想行為教育方面:

1、制定班規(guī),班訓以及班級制度,建立崗位責任制:全班設置大約30個崗位,包括班干部在內共需要大約40名學生的參與,這樣就作到了人人有事做,真正把班級當成了自己的家庭一樣來看待,讓有些調皮的

學生有事可做,也可以分散他們的一些其他方面的注意力,同時又可以使學生逐步走向自主管理,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芍^“一箭三雕”。

2、實施班級常規(guī):

為了對一些學生起到約束作用,也為了給自主管理設置一個良好的后盾,我特意制定了非常詳細的班級一日、一周及一月常規(guī),使事情具體化、詳細化,操作起來更加容易,班干部容易管理,學生的情況容易量化,為今后的工作開展打下基礎。

新學期班級工作計劃 2017

新的學期又開始了,時間過的很快。在這近半年多的時間里,經過我們班的同學一起努力,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班級同學彼此間的感情也不斷加深。作為班長,我決心盡我的力量為同學們服務。

在一個班級中,如果全班同學都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那么沒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辦到的。同時,在這樣的氛圍中,也將更容易調動大家的學習積極性以及積極參與社會活動的熱情

所以,我這學期的工作目標是以下3點:

1、增強同學們的集體榮譽感、增強集體凝聚力。

2、學生以學為本,力求班級整體成績更上一層樓;同時豐富課余文化生活。

3、在上一屆班委工作基礎之上,樹立班級形象、爭創(chuàng)校級先進班級.

4、每個月進行一次小的座位調整,加強同學們的相互交流與溝通。

5、做好系里面的各項迎評工作,特別是今學期比較多活動,借此機會來給同學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同學們的綜合能力,增強同學們的自信心。

具體工作計劃:

1、 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在本學期開展一至二次文體活動,以此達到增強同學間感情及鍛煉身體的目的。

2、 發(fā)揮班級集體的溫暖,向每一位需要幫助的班級成員伸出最無私的援助之手。

3、 實行班務公開。設立班務公開日(一月一次),使班級事務更加公開化、透明化,使班級里的同學人人都可以參與到集體事務中來。同時,廣泛采納同學們對班級事務的意見,集思廣益,爭取使班級工作更上一層樓。

第8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一、主要工作目標:

(1)思想教育:入學率為100%考試合格率達到98%。90%以上為守法守規(guī)服刑人員;95%以上為法律常識教育合格、道德常識教育合格;

(2)文化教育:所有50歲以下的文盲罪犯都必須參加掃盲教育。文盲2年內脫盲,年度刑滿釋放人員,脫盲比例應達到脫盲人數的95%,小學文化程度以上的達到應入學人數的90%以上,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人數比例力爭達到在押罪犯的15%,單科考試及格率力爭達到40%;

(3)技術教育:罪犯崗前培訓要達到70%以上,刑釋人員職業(yè)技能教育獲證率達到應參加培訓人數的90%以上;

(4)入監(jiān)教育:入監(jiān)教育不少2個月,入監(jiān)教育合格率要達到98%。新投犯心理測試面達100%,罪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面達100%,接受心理咨詢及矯治面達到60%;

(5)個別教育:民警參與個別教育率達到100%,罪犯每月接受個別教育率達到100%,頑危犯年轉化率達到70%以上,防非監(jiān)控要達到100%;

(6)監(jiān)獄與社區(qū)矯正、幫教安置部門簽訂“無縫對接”聯動協議書、聯合幫教協議達100%;

(7)進一步提升32211工程建設水平,統(tǒng)一規(guī)范監(jiān)內文化設施;廣泛建立興趣小組,罪犯興趣小組參與率達100%;

(8)全監(jiān)罪犯接受心理健康教育面達100%,罪犯接受心理咨詢及矯治面達到60%。服刑人員指導中心每月要完成20名以上罪犯的心理咨詢;

(9)出監(jiān)教育覆蓋面達到98%。年度刑滿釋放人員,開展出監(jiān)評估的罪犯達100%。

(10)成年罪犯的教育改造時間每年不少于500課時,積極推行每周5天勞動教育、一天課堂學習教育、一天休息的“5+1+1”模式。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圍繞“首要標準”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改造罪犯綱要》。

按照省局的指示精神,認真組織廣大民警認真學習“首要標準”,使廣大民警充分認識貫徹落實“首要標準”的重要意義,明確教育改造罪犯的指導思想、基本目標、基本原則以及主要內容和要求。在認真學習領會的基礎上,要根據省局下發(fā)的《關于貫徹落實(教育改造罪犯綱要)的實施意見》的要求,著力推進教育改造工作的四個轉變:教育改造工作格局由教育部門單一向齊抓共管、齊施其責的“大教育”轉變;由傳統(tǒng)的“三課教育”向管理、學習、勞動、生活等綜合施教轉變;教育改造的模式由封閉向開放式社會化教育轉變;教育改造手段由依賴傳統(tǒng)經驗向依賴科研和運用現代科技方向轉變。對教育改造工作要提出更高的標準、更嚴格要求,制定更科學、更嚴格的考核辦法。

(二)突出抓好“法律知識、思想道德”主題教育

首先要規(guī)范三課教育基礎工作,落實教育內容、時間、教材,聘請專職教員授課,建立罪犯學籍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教育內容,加強三課教育內容的針對性。思想教育要根據罪犯不同時期的思想動態(tài)結合時事政治開展法制、認罪悔罪,道德情操、贖罪感恩等各項專題教育,同時引入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進一步提高罪犯的道德素質。要大力加強法律知識教育,使罪犯掌握基本法律知識,增強認罪悔罪意識,切實樹立遵紀守法觀念。要對罪犯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教育、誠信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內容,使罪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分清是與非、善與惡、榮與恥、美與丑的界限,成信改造,為重新做人打下基礎。強化罪犯主題思想教育,積極開展感恩祖國、感恩親人、感恩社會三個系列專題教育活動。各單位要以構建和諧社會為重點,因勢利導,緊密結合社會發(fā)展形勢,結合國內國際重大事件,結合監(jiān)獄實際,深入開展時事政治教育。

(四)、加強個別教育,完善個案分析制度,提高教育改造質量

個別教育是教育改造罪犯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進攻性改造措施,是監(jiān)獄人民警察必須掌握的基本功。落實《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綱要》,提高教育改造質量,必須加強個別教育工作,監(jiān)獄要根據每一名罪犯的具體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個別教育。要嚴格落實“四知道”、“十必談”的規(guī)定,每月對每一名罪犯至少進行2次以上個別談話教育,并根據不同罪犯的思想狀況和動態(tài),采取有針對性的管理教育措施。在做好“一般罪犯”個別教育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個案分析制度,對重點犯和頑危犯要綜合其成長史、家庭情況,性格特點和心理特征以及犯罪的主觀意識和現實改造表現等情況進行分析,找出問題根源,制定教育計劃,提出相應的個別化教育轉化方案和具體的教育措施,并落實警察專管專教,完善規(guī)范重點犯和頑危犯檔案,實行跟蹤管理。全面構建罪犯個別教育工作體系,進一步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針對性。

(五)積極推廣和探索罪犯改造質量評估工作

今年,我監(jiān)將在基層監(jiān)區(qū)、分監(jiān)區(qū)全面開展罪犯改造質量評估工作。在全監(jiān)推廣實施。要按照《監(jiān)獄改造罪犯綱要》對罪犯“認罪悔罪,遵守規(guī)范,認真學習,積極勞動”的要求,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開展改造質量評估工作,分階段對罪犯進行評估。并據此制定和調整改造方案,開展有針對性的改造轉化工作。到年底,評估工作基本要走入正軌,取得實效。同時,要積極發(fā)揮理論陣地作用,征集質量評估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體會文章,為提高改造質量和評估質量提供智力支持,使我監(jiān)改造質量評估工作成為一個新的亮點。

(六)認真抓好出入監(jiān)教育

入監(jiān)教育的重點是開展法律常識教育和認罪悔罪教育,使罪犯了解服刑人員的行為規(guī)范,引導罪犯認罪悔罪,明確改造目標,適應服刑生活。要用科學的手段和方法,了解和掌握入監(jiān)罪犯的基本情況、認罪態(tài)度和思想動態(tài),對其危險程度、惡性程度、改造難度進行評估,提出關押和改造建議。

今年我監(jiān)修訂了《監(jiān)獄出監(jiān)教育規(guī)定》,完善出監(jiān)教育措施,出監(jiān)教育要按照“相對集中時間、相對集中人員、相對集中教育內容”的辦法落實出監(jiān)教育的基本內容,重點是進行形勢政策前途教育、遵紀守法教育??裳埳鐣嚓P部門向罪犯介紹當前社會政治經濟就業(yè)形勢,加快罪犯由“監(jiān)獄人”轉變?yōu)椤吧鐣恕钡牟椒?。出監(jiān)前,要對罪犯進行重新犯罪可能性評估,評估率達100%,要將罪犯的服刑情況和評估意見寄送罪犯原戶籍所在地的縣級公安機關和司法機關,要積極作好幫教安置的銜接工作,實現監(jiān)獄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和無縫對接,共同降低刑釋人員的重新犯罪率。

(七)普遍開展罪犯心理健康教育

要加強對罪犯的心理矯治工作,普及對罪犯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完善罪犯心理測試工作,運用科學手段和方法,增強測試的準確性。要加強罪犯心理咨詢和矯治工作,把加強心理矯治和精神疾病治療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采取多種咨詢方式,在罪犯中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積極開展心理矯治,引導罪犯樹立關于心理健康的科學觀念,懂得心理健康的表現與判斷標準,了解影響心理健康的因素及其關系,對自身出現的心理問題學會自我調節(jié)或主動要求輔導和咨詢,增強心理承受和自我調控情緒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服刑指導中心要利用現有網絡,合理安排咨詢時間,積極開展心理咨詢和矯治工作,特別對有自殺傾向的罪犯,要加強心理輔導和咨詢,把防非作為工作重點之一。

(八)進一步拓展教育改造工作的社會化路徑

今年我監(jiān)制訂了《武昌監(jiān)獄聯合幫教實施辦法》,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使我監(jiān)幫教工作規(guī)范化、制度化。加強同社會各界的聯系和溝通,擴大社會幫教志愿者隊伍。運用社會資源,逐步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社會幫教體系。營造社會化的改造環(huán)境,實現改造力量、改造手段、改造內容的社會化,社會幫教工作要做到“四爭取”:一是爭取領導支持。依靠我們本地黨委、政府,動員各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等重視和參與幫教工作和刑釋安置辦教工作;二是爭取罪犯親屬支持;三是爭取社會力量支持。重視與我們本地共青團、婦聯等群眾組織的溝通,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知名人士視察監(jiān)獄,請求他們利用自身優(yōu)勢和條件開展技術幫教和就業(yè)幫助;爭取地方教育部門把監(jiān)獄辦學列入發(fā)展規(guī)劃。

(九)不斷加強和創(chuàng)新監(jiān)區(qū)文化建設充分發(fā)揮監(jiān)區(qū)文化建設對罪犯的熏陶作用

進一步加強監(jiān)區(qū)文化建設。要為罪犯營造良好的改造氛圍,要美化環(huán)境,整潔監(jiān)區(qū),要突出監(jiān)區(qū)文化的改造功能,系統(tǒng)安排監(jiān)區(qū)文化體育活動,使罪犯在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促進罪犯積極改造。圍繞以先進的文化為導向,以弘揚改造正氣為主旋律,積極構建富有監(jiān)獄特點與現代文明相結合的監(jiān)區(qū)文化環(huán)境;通過開展創(chuàng)建監(jiān)區(qū)文化品牌、舉辦大型文體活動、組織讀書活動、歌詠比賽等活動,用高雅文化熏陶罪犯,緩解罪犯的改造壓力,調節(jié)罪犯心理,要強化罪犯興趣小組的作用,全面推動興趣小組的建設和發(fā)展,充分發(fā)揮罪犯的特長,讓罪犯人人有興趣,活動有人參加,從而起到充實罪犯閑余時間、維護監(jiān)管秩序安定、活躍獄內氛圍、矯正罪犯惡習、提高改造質量的效果。要加強監(jiān)區(qū)文化建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定期舉行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組織罪犯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豐富罪犯文化生活,陶冶罪犯情操,使罪犯在文明、人道,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利于矯治惡習,有利于重返社會的氛圍種得到改造。

(十)進一步健全教育改造工作責任制

第9篇:對勞動教育的建議與意見范文

關鍵詞高職院校;共青團;社會實踐;提升

自教育部、團中央等部門在2005年、2012年相繼聯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來,基于使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更具實效性,長效性以及健康有序地發(fā)展,以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和湖南鐵道技術學院兩所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對深化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活動普及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相關建議。

1國內外研究現狀

2005年、2012年教育部、團中央等部門分別相繼聯合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國內以吳滿意、張兵亭、馮素玲、徐梅、王輝和王小云等學者將共青團組織聯合其它部門開展的社會實踐育人工作,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理論與實踐成果,按其內容可基本分為六大類型:專業(yè)實踐模式、社會調查模式、公益勞動模式、志愿服務模式、技能競賽模式和勤工助學模式。各高校的實踐中,比較突出的有北京師范大學的“社會實踐+課題調研”模式、湖南科技大學的“334模式”、南京化工職業(yè)技術學院的“學生社團知行統(tǒng)一”模式等。在國外,馬奇柯等國外學者從教育學的角度對大學生社會實踐進行了研究,將國外大學生社會實踐模式分為見習實習模式、社會服務模式、“雙元式”社會實踐模式、勞動教育模式和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等。在各高校的實踐中比較突出的有美國布朗大學的“必修學分”模式、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真實教育”模式等。

2新形勢下提升高職院校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成效的意義

深化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活動,不只是社會、經濟發(fā)展對高校育人的客觀要求,也是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是提升高素質和培養(yǎng)全方位創(chuàng)新人才的必然需要。如何使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更具實效性,如何建立和維持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效機制,如何保證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健康有序地發(fā)展,如何實現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的長遠目標,只有解決高職院校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工作“四個問題”,增強“四性”,才可以更好地開展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更好地提升社會實踐活動育人的長效機制。筆者個人認為高職院校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工作存在“四個問題”,增強“四性”:一是解決管理混亂、職責推諉、隊伍不健全問題,保證工作長效性;二是解決主題凌亂無序、缺乏規(guī)范問題,實現工作目標性;三是解決活動流于形式、效能不高、缺乏考核評價問題,增強工作實效性;四是解決保障體系不健全的問題,確保工作的可持續(xù)性。進而直接推動高職學院團員青年人才培養(yǎng)素質的提升。本課題的研究,必能為高職學院大學生實踐育人長效機制的構建提供一次有益的探索,同時,必將進一步完善高職院校共青團組織工作體系和高校育人體系,豐富和發(fā)展高職德育理論。

3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活動普及現狀

為了解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活動普及現狀,以一斑窺全豹,獲取高職院校大學生對提升高職院校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的調查。通過問卷調查和會談以及走訪等多種形式,并綜合假設法、內容分析法等論證方法,于2015年4月在湖南汽車工程職業(yè)學院和湖南鐵道技術學院主干道、教學樓、公寓樓、田徑場附近發(fā)放問卷,當場填寫并即時收回。調查研究分為以下幾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于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包括所在學校、就讀年級等;第二部分是為了解被調查者對共青團社會實踐普及情況而設計的題目,涵蓋了對參加共青團社會實踐的動機、以何種形式參加、相關興趣、遇到的困難、提升的能力和活動后的收獲等方面對社會實踐的理解、以及對實踐的態(tài)度以及收獲等題目的設計采用封閉式方法,對每一道題都給出幾種答案,被調查者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或者幾個;第三部分是關于高職院校大學生社會實踐可行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開放性題目,旨在探索和提升共青團社會實踐育人的理念。調查問卷隨機抽查。在二所高校各個教學樓、田徑場、綠蔭道、宿舍樓附近發(fā)放問卷,當場填寫并即時收回。整個調查過程中,針對不同專業(yè)和年級進行了抽樣調查,共發(fā)放1000份問卷,共收回928份,回收率為92.8%。

4調查結果分析

(1)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的動機與目的不同。高職院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有不同的目的與動機,從調查中了解到其動機大致可為以下幾項,分別是提升技能、為就業(yè)積累經驗和服務社會等,調查結果顯示,這些動機以及目的的選項區(qū)分度差距不大,有31.5%的學生是為了提升技能素質,有24.2%的學生是為了積累社會經驗,有20.7%的學生是為就業(yè)做準備使就業(yè)更具競爭力,有15.6%學生是為了服務社會、服務他人,其余的0.8%是抱有其他目的。總體來看,大部分學生是為了提升自己而參加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的,這是他們參與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的動機與目的,只有很少一部分學生是以服務社會為目的的,有很多學生覺得,無論初衷是出于服務社會或是提升自己的動機,在參與到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這兩個目的會相互融合和聯系,換句話來說,不同的兩個動機會在實際實踐的過程中達成一致。(2)學生參與面不夠。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學生中只有78.2%的學生有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經歷。其中,4.6%的學生參加過思想類社會實踐活動,18.3%的學生參加過文明類社會實踐活動,7.2%的學生參加過心理類社會實踐活動,35.5%的學生參加過文化類社會實踐活動,53.6%的學生參加過職業(yè)類社會實踐活動,可見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中某些類型的實踐活動學生參與面不夠,積極性也不高。(3)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方式有待提升。一是吸引力不夠,社會實踐活動缺少創(chuàng)新,不能吸引多數學生參與進來。二是宣傳力度不夠,如局限于QQ、海報、通知等。三是模式單一,如拘泥于“三下鄉(xiāng)”和物質扶貧等傳統(tǒng)活動等。四是專業(yè)指導不夠。如社會實踐活動中缺少專業(yè)指導老師輔導。(4)活動經費投入不足。在社會實踐活動存在哪些問題中,61.3%的學生認為學校每年下撥的社會實踐活動專項經費較少,其中包括企業(yè)勤工儉學活動、大學生“三下鄉(xiāng)”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志愿服務進社區(qū)、學校開展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等社會實踐活動?;顒禹椖慷?,開支經費多,資金投入不足是主要問題。(5)社會實踐活動缺乏專業(yè)教師的指導。68.6%的大學生認為,在開展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中,學校應該幫助聯系實踐單位,并提供相關專業(yè)指導。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時除了班主任和大學生輔導員進行活動管理和指導外,很少有任課老師和專業(yè)老師參與進來,并開展前期輔導和相關專業(yè)指導,這就直接影響了社會實踐活動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5調研思考和建議

5.1優(yōu)化高職院校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中的宣傳方式

一是要在高職院?;顒又薪⒍鄻邮胶陀行У男麄鞣绞剑瑢W院團委應在活動開展前、活動開展中,充分利用學院廣播站、團委網站、團委微信公眾平臺、團委微博、團干QQ群等多種新媒體,并定期進行學生座談會,實踐活動動員大會、實踐活動心得分享會、典型表彰會等會議,對在高職院校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集體進行新聞報道,同時將活動中優(yōu)秀的活動方案、活動的經驗收獲進行宣傳,不斷地提升學生對于共青團活動的關注率,同時擴大活動在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并將實踐活動中的正能量進行傳播。二是完善更多層次的動員方案,團委應對學生參加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進行多層次動員。通過發(fā)揮好學生黨校、社團聯合會、系部團總支、學生支部的作用及影響,各方面都調動學生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來,并以學生干部為模范帶頭的作用,將學生與活動相結合,提高學生對于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通過學生干部、優(yōu)秀學生的親身經驗分享,培育每一位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學生與學生的分享中,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5.2打造高職院校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內容的特色化、品牌化、多元化機制

一是打造出屬于自己的品牌項目,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不能僅限于常規(guī)志愿服務和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等傳統(tǒng)類型活動,要根據時代、社會的發(fā)展情況,量身定制屬于自己的品牌活動項目。比如,華南理工大院團委與招生辦共同舉辦“宣傳華工,感恩母?!贝笮蜕鐣嵺`活動。組織其優(yōu)秀畢業(yè)生返回所畢業(yè)的高中學校,充分利用學校辦學所獲成果等宣傳資料,召開感恩座談會、并發(fā)放宣傳資料、使用PPT現場展示等方式宣傳華南理工大的優(yōu)勢,展示碩果,擴大學校的招生影響力與知曉率。又例如該校的團委與校友辦共同舉辦“感悟夢想,訪談校友”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采訪不同專業(yè)的、不同行業(yè)的、不同年齡的杰出校友,展現他們努力拼搏、成長成才的艱苦奮斗歷程與對感恩母校的深厚感情,從而來激勵廣大師生員工努力拼搏、奮發(fā)圖強,積極投身于學院建設與自身的發(fā)展。根據案例,讓我們了解到,在高職院校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中,不再是以往一成不變的活動模式了,社會的不斷進步,同時也推進了我們在與活動中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的模式,也只有根據當代社會的情況而進行活動的開展,才能更好地打造出屬于自己學校的專職品牌項目,同時在對于學校活動開發(fā)的模式中,只有將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創(chuàng)新與開發(fā)同時進行,才能更為有特色、有質量、有品牌地開展活動,也能更好地將共青團實踐活動開展得更為充分。二是將學院的專業(yè)特色與社會實踐模式相結合,目前學院開展活動多是以社會實踐模式以不變的主體,但是卻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忽視了大學生具有專業(yè)特色的特點,而在社會實踐中融入專業(yè)特色的知識,便能讓更多對專業(yè)知識感興趣的學生加入到活動中來,從而不僅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更好地將專業(yè)與活動相結合,讓活動的模式不在單一,更加具有多元化,并且讓活動的形式與內容更加豐富。例如,貴州民族大學的學科專業(yè)較多,共青團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特點和興趣愛好,合理地設計實踐內容與形式。像這種帶有專業(yè)特色機制的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應用能力起到良好的提升作用。三是將“學分制”融入活動。在建立了高職院校社會實踐活動方案的同時,學校應該將考核制度融入其中,實行“學分制”考核制度,是更好地將學生與活動掛鉤,可以通過選修課、獎勵措施、素質拓展等方式,讓學生明白活動中應該完成的任務,同時讓學生在課余的時間中,完成課堂上老師所布置的任務,以個人、團隊的形式進行拓展,讓“學分制”與學生日常的學習掛鉤,并有輔導員進行考核,從而將對于共青團的育人機制進行有制度地開展,并將《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與“學生制”相結合。學院團委每學期向系部開展一次登記,讓學生參與的活動有登記,有證實,并在《大學生素質拓展證書》融入進學生的大學生檔案中,讓學生參與活動具有確定性的依據。

5.3在高職院校共青團實踐活動中建立保障措施

高職院校共青團活動具有不確定性、突發(fā)性,因此在活動中應該建立有效的長期保障機制,比如活動的經費、活動地點的安全性等因素,學院團委應該制定一套體系的保障措施,對于經費的問題除了向學院進行申請之外還可以進行向外來的商家尋求贊助,但是一定要確保贊助的高質量。同時學院團委應該密切地與各兄弟院校進行交流,共同尋找每次活動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集中的討論,研討,建立一套有系統(tǒng)化、制度化、多元化的保障機制,確?;顒拥母鞣N問題可以及時地解決,同時關于涉及經費的問題要拓展活動的方式,將活動與一些學生的補助向結合。利用周邊的各種資源為活動進行“換血”。

參考文獻

[1]羅敏.對高校共青團社會實踐活動組織環(huán)節(jié)的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

[2]梁康建.高校共青團“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創(chuàng)新思考[J].高校管理,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