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范文

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

第1篇: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動態(tài)生成;預設;關系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新課改過程的推進,“動態(tài)生成”這一概念日益成為各個教師和教育工作者關注的重點。把“動態(tài)生成”運用于教學課堂中,以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為目標,將其推廣到學生中去,這將有利于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主體化。過分注重預設與控制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對于教學的新理念來說,顯得有些難以適應。生成性理念要求教師從動態(tài)的視角看待教學,在預設系統(tǒng)的基礎上展現“動態(tài)生成”靈活開放的新特征。在教學中,對于“動態(tài)生成”的時機要掌握好,要以教學目標為準則。因為在教學過程中有很多盲目性、不確定性因素。如果不考慮教學實際情況,與教學總體目標和教學任務相脫離,就會使整個課堂處于游離狀態(tài),從而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同時,教授知識的系統(tǒng)性也將受到影響。然而,在當前的教學實際中,卻存在著盲目生成的情況。下面是我在調研聽課時,一位語文教師教學《紫藤蘿瀑布》一課的教學片斷實錄。

師:“我們都已預習過《紫藤蘿瀑布》這篇課文,大家覺得還需要老師講些什么?”

生A:“我想知道什么是紫藤蘿?”

生B:“紫藤蘿是怎樣生長起來的?”

生C:“紫藤蘿花能賣錢嗎?”

師:“大家都想了解這些問題嗎?”

生:“對!”

師:“對于第一個問題,老師可以幫助你們解決,你們可以翻到前面的插圖。”

于是,學生翻看紫藤蘿圖片。

師:“對于第二、第三個問題,老師也沒有把握做出正確的回答。但是,老師可以同大家一起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

經過師生討論、商量,最后形成了解決問題的方案:到閱覽室查閱資料或請教生物老師。學生按照方案分頭行動,并解決了問題。

師:“我們已經搞清了感興趣的3個問題,但是,它們同《紫藤蘿瀑布》這篇文章有什么關系呢?”學生們議論紛紛,并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通過以上教學實錄的呈現,可以看出“盲目生成”是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老師通過3個問題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圍繞著這3個問題展開。但是,在看完這個教學實錄后,我就思考:這位語文教師教學的任務是什么?如此費勁周折、勞心勞力地讓學生去回答他們自己所提的問題,是否與本課的主要教學任務不相符?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老師貿然拋出這樣的問題能夠說明什么?總體上來說,這種課堂教學根本就是脫離了預期目標,甚至沒有去預設一個目標,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教學內容也缺乏真正的語文境界。所以,我們必須處理好語文教學預設性與生成性的辯證關系。

預設性與生成性的相互關系具體是:生成的前提是預設,生成的超越和發(fā)展是預設。預設是指在系統(tǒng)認真分析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的情況下,針對教學目標,總結以往的教學經歷和行為,從而對課堂教學做出系統(tǒng)化的設計、規(guī)劃和設想。然而上述案例正是因為沒有做好預設這一環(huán)節(jié),才導致“動態(tài)生成”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只有在認真總結以往的教學行為,并做好“預設”的基礎上,去適當地進行“動態(tài)生成”,才是教學過程的完美體現,而這也是教師所應該追求的目標。越充分、科學的預設,越能保證“動態(tài)生成”的效度和信度。在這里,既不能一味地追求“動態(tài)生成”,也不能缺乏必要的預設。沒有充分的預設,就不可能有有效的生成。崔允淳教授指出,預期的學習結果是教學設計時關注的焦點,是課堂教學過程的決定因素,也是教學效益中可評價的一部分。如果這一底線都守不住,過于重視生成性目標,教學就有可能走向“無目的”的誤區(qū)。預設的教學目標有一定的普適性,即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考慮的是基本要求。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與學的情況是異常復雜的,教學的本質是一個師生互動、共同創(chuàng)新的過程,學生的學習成果,也應該是預設的目標加上生成的目標。因此,我們不能完全忽略生成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發(fā)揮教學機制,利用生成性課程資源,實現非預期的教學目標。

眾所周知,西方后現代教學理念深深地影響了我國的新課程改革。后現代的教學理念是指教學沒有固定的規(guī)則。在教學中,無序和機會具有重要作用,強調教學活動多元化、靈活化。這些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教育工作者和教師有了比較大的指導和幫助作用,但是這也容易誤導教師走向極端,徹底放棄教學的程序和預設,會過分擴大“動態(tài)生成”的效果。此外,還有一些關于教學方法的工作理念。例如,老師與學生在自由對話交流中將課本內容自然而然地引入,對于教學目的,強調以學生的自由為目標,同時也強調真理不是被人掌握在手中,而是可以被人所理解。教師只有具體適當地應用,才能達到“動態(tài)生成”的最佳效果。否則,教學就會盲目地進行下去,脫離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第2篇: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范文

一、課前預習的好處

在平時的教學中發(fā)現,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有以下一些好處:

1.有助于他們了解即將要學習的內容,為課堂學習掃除一些基本的知識障礙。課堂上,他們只要查漏補缺,就可以建立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

2.幫助學生緊抓新課的知識重點、難點和難以弄懂的問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可以做到明確目標、認真聽講、集中注意力,把不懂的、難懂的知識點完全學會,他們的學習將更加具有針對性。

3.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fā)出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動機,促使學生喜歡學習、熱愛學習,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積極主動預習的習慣和能力。良好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影響著學生的一身,對他們的終身學習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4.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經常性地進行課前預習,可以幫助他們鞏固已經掌握的知識,還能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長期如此,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課前預習的方法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我讓學生在課前認真閱讀教材,一邊閱讀一邊尋找學習重點,做好記號,讓學生帶著課后的問題再讀課文,解決一些淺顯的知識難點,最后,讓學生完成課后的習題,進一步鞏固預習的效果,強化對教材內容的認識。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預習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做到“三讀”,即“略讀、精讀、研讀”,讓學生在預習活動中能自己發(fā)現問題、積極主動解決問題,并在預習中發(fā)現課文中蘊含的問題,在預習中有所思、有所得。具體的說,“三讀”的要求如下:

1.在略讀中掃清基本障礙。一般來說,教材的每一課后面都有生字詞,要求學生把查閱到的字音和詞意標注在旁邊,并結合課文的語境進行理解。對于文中的多音字,出現的近義詞和一些特殊用法的詞語要尤為注意。如,課文《紫藤蘿瀑布》中,詞語“迸濺”中的“迸”,許多學生怕預習,進行“中國字認半邊”式的學習,誤讀成“bìng”,實際讀音是“bèng”。所以,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要不厭其煩,要認真查閱各種工具書,掃清課文學習中的攔路虎。

2.在精讀中勾畫各種批注。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要求學生在預習課文的過程中,必須把自己認為的精彩之處用筆勾畫出來,可做一些自己明白的標記,可以寫上眉批和尾批等等,還可準備專門的預習筆記本。

3.在研讀中進行質疑問難。在預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如,在散文《紫藤蘿瀑布》的預習中,學生對“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可能難以弄明白,學生在做好標記后,在老師進行教學的時候,可以及時提問,然后在老師的指引下去進行理解,領悟其中所滲透的深奧的道理:每個人都應該像紫藤蘿一樣,把自己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

三、引導學生預習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引導學生進行預習活動時,教師要注意一些問題:

1.引導學生把握好預習的時機。大多數人理解預習都認為只是在新授課之前,其實,不僅僅是如此,預習有著不同的時機。一是在課前進行預習。課前進行預習可以幫助學生先熟悉即將學習課文的大概內容,促使他們在課堂上認認真真聽老師講課,積極主動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參與同學間的問題討論。能夠幫助他們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做到清楚簡潔,正確率高。課前進行預習還可以使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大部分的知識,在課堂學習中感到輕松。課前進行預習,學生在家中已經對新知識進行了學習,在課堂學習中相當于再次學習一次,所以肯定比不預習的學生學得好、記得牢,可以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記憶,比不預習的學生記憶的既快又牢。二是在學習新知識點前進行預習。在課堂學習中,知識點是逐步呈現出來的,所以,并不是在新授課前進行預習就可以了解所有的知識點。引導學生及時復習的同時,對同一課的、暫未學習到的內容再次進行預習,查找可能出現的新的知識點,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要學習的內容和知識點。這樣,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學生就可以更好的吸收,比較容易理解新出現的知識點,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不斷增強自己學習語文的自信心,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成績。

第3篇: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范文

一、從教材中提取寫作素材

在日常教學引導學生欣賞字詞句章的同時,教師更應引導學生提取教材中的經典素材,并進行歸類。

如在進行議論文寫作時,積累事實論據是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新舊教材中總結提煉名人事例,為各方面論點提供論據。如寫以奮斗、追求為論題的文章,可以選用如下論據:《音樂巨人貝多芬》中,貝多芬用不懈的追求戰(zhàn)勝耳疾和貧困,成為音樂巨人;《我的信念》中,居里夫人用近五十年時間致力于科學研究,終生在實驗室里埋頭工作,即使經受著失去丈夫的痛苦,也沒有放棄對科學的追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中,聞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他用生命捍衛(wèi)對正義的追求。另外,還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不慕榮利的陶淵明、憂國憂民的杜甫、安貧樂道的劉禹錫、忠誠愛國的文天祥、勤奮苦學的宋濂、無私奉獻的鄧稼先、治學嚴謹的藤野先生、教子有方的傅雷、熱愛生命的海倫?凱勒,等等。這些名人的典型形象都以其各自的光輝,閃耀在我們的教材之中,等待著教師去提取。

二、從教材中提取寫作技巧

就寫作這門學問而言,它是有一定的技能可運用的,比如怎樣擬題,怎樣點題,怎樣根據中心合理布局、安排內容的先后和詳略,怎樣描寫人物、描寫景物,等等。教師須把“課標”的總體要求化作若干個可操作的訓練點,在實際教學中因“材”施教,統(tǒng)籌安排,逐一落實。

(一)從文章整體上提取構思手法

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走一步,再走一步》在構思上很有特色。作者莫頓?亨特通過在自己身上發(fā)生的一件事寫出無論怎樣的危險和困難,只要把它分解為一小步一小步,困難就變小了。作者從一件往事感悟到一個人生哲理,這給我們的寫作提了個醒:要善于從平凡事件中悟出道理。這種構思方法可以總結為一種寫作模式:抒寫個人人生經歷+人生感悟。前后兩部分相輔相成,前一部分個人經歷的敘述給人以真實感,而后一部分的感悟卻使文章立意高遠,富有哲理。

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紫藤蘿瀑布》,作家宗璞從滿樹盛開、生機勃勃的紫藤蘿花寫起,聯想起紫藤蘿曾經的花串稀零,由花及人,觸發(fā)生命的感悟: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種構思方法也可以總結為一種寫作模式:寫景、狀物+人生感悟(抒情、議理)。前后兩部分亦相輔相成,前一部分景物的描寫給人以美的震撼,而后一部分的感悟又使文章情真感深,耐人尋味。

還有魯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欲揚先抑,臧克家《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中的夾敘夾議,《音樂巨人貝多芬》中的正側結合法,劉禹錫《陋室銘》和周敦頤《愛蓮說》的托物言志,《沁園春?雪》的動靜結合、虛實相映,魯迅《故鄉(xiāng)》中的對比手法,曹文軒《孤獨之旅》中的景物烘托法,《心聲》中的雙線索互動法,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在情節(jié)設計上采用的出人意料法,余光中《鄉(xiāng)愁》的重章疊唱法,等等。教師在進行這些經典篇章的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邊讀邊賞,邊讀邊悟,邊悟邊用,學生將這些方法應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加之適當的寫作訓練,定會獲得閱讀、寫作的雙豐收。

(二)從文章局部提取寫作技巧

如對人物進行外貌描寫,可以課內文章及教材推薦閱讀的名著為范例,教授學生有關外貌描寫的寫作技巧。

例1:《音樂巨人貝多芬》

“客人帶著好像敬畏又好像憐惜的神情,默不作聲地望著他。他的臉上呈現出一個悲劇,一張含蓄了許多愁苦和力量的臉;火一樣蓬勃的頭發(fā),蓋在他的頭上,好像有生以來從未梳理過;深邃的眼睛略帶灰色,有一種凝重不可逼視的光;長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張緊閉的嘴,襯著略帶方形的下頷,整個描繪出堅韌無比的生的意志?!?/p>

――本段運用正、側面相結合的方法。正面描寫,用詞精準:“愁苦”的臉、“凝重”的目光、“緊閉的嘴”都印證著貝多芬生活的窘迫和苦難的壓力。然而,“深邃的眼睛”“不可逼視”的目光都在顯示著他對于不幸遭遇不妥協、不屈服的抗爭意志。同時還用客人神情和動作從側面加以襯托。

例2:《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他(都德)的頭很小卻很漂亮,烏木色的濃密卷發(fā)從頭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須連成一片。他的眼睛像切開的長縫,瞇縫著,但卻從中射出一道墨一樣的黑光。也許是由于過度近視,他的眼光有時很模糊,講話時調子有些像唱歌。

――本段白描勾勒,用筆簡潔,勾畫了都德睿智、活躍的外在形象特點。

例3:《福樓拜家的星期天》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發(fā)胖,一副樸實但很固執(zhí)的面龐。他的頭像古時意大利版畫中人物的頭顱一樣,雖然不漂亮,但表現出他的聰慧和堅強性格。在他那很發(fā)達的腦門上豎立著很短的頭發(fā),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長滿濃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斷了。這張肥胖但很堅毅的臉的下半部都覆蓋著修得很短的胡須,黑色的眼睛雖然近視,但透著十分尖銳的探求的目光。他的微笑總使人感到有點嘲諷,他那很特別的唇溝使上唇高高地翹起,又顯得十分滑稽可笑。

――本段觀察順序由遠及近,先總體勾勒身材,后局部描寫面龐、頭顱、頭發(fā)、鼻子、胡須、眼睛,同時抓住“高高翹起的唇溝”的細節(jié),最后寫神態(tài),突出了左拉樸實、固執(zhí)、聰慧和堅強的性格特點。

例4:高爾基《童年》

她(外婆)眼珠兒睜得圓圓的,閃出一種難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堅固雪白的牙齒。雖然黑黑的兩頰有許多皺紋,但整個面孔仍然顯得年輕,明朗。但這面孔卻被松軟的鼻子、脹大了的鼻孔和紅鼻尖而給弄壞了。她從一個鑲銀的黑色鼻煙壺里嗅煙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過她的眼睛,從她內心卻射出一種永不熄滅的、快樂的、溫暖的光芒。她的腰彎得幾乎成為駝背,肥肥胖胖,可是舉動卻像一只大熊貓似的輕快而敏捷,并且柔軟得也像這可愛的動物。

――本段抓住外婆富有特點的眼睛側重描繪,凸顯她帶給人的快樂、溫暖,暗示她溫和、善良的品格。運用比喻的修辭,把她比作大熊貓,形象地描摹她的輕快、勤勞與溫柔的整體形象。

綜合上述范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總結人物外貌描寫的要求及方法:個性要明,情感要真;觀察要細,描寫要精。正面?zhèn)让妫浜线M行;白描細節(jié),勾畫有序;年齡要符,身份要合;巧用修辭,準確用詞。

三、巧用教材,教表達技巧

在引領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精巧的語言訓練點,進行適度的拓展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豐富語言積累。

如《羚羊木雕》這篇課文最富有特色的是“千姿百態(tài)”的“說”。余映潮老師就針對文章這一特色,進行了新穎別致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學習基本的表達技巧,總結出把對話描寫中的“說”這個“內容”寫好的6種方法:

其一,也是常用說法,直接說。如: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p>

其二,對話中有時不用“說”這個詞。如:“您已經給我了?!薄笆堑?,這是爸爸給你的,可并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

其三,對話有時用其他的“說”。如:“那只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安?!”我哭著喊了起來。

其四,在“說”字之前加上“態(tài)度”。如:“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那么貴重的東西怎么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其五,用“神情”表示“說”或在“說”字前后加上“神情”。如:“你怎么啦?也不打傘,是不是挨揍了?”萬芳奇怪地看著我。

其六,帶動作地“說”或以動作表示“說”。如:我見她特別喜歡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來遞到她的手上說:“送給你,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

第4篇: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合作學習;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往往就是語文教師主導課堂,教師獨立教,學生獨立學,嚴重缺乏了師生間和生生間的正常互動交流,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語文學科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初中語文學科作為中學生學習過程中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它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運用合作學習法,可以促使中學生增加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機會和空間,讓學生意識到團隊協作學習的意義,最終達成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

一、當前初中語文學科合作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合作學習意識不足

初中語文學科合作學習方法的運用中存在著一個普遍的問題,就是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不足,教師不能注重引導學生,學生也意識不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最后導致課堂學習成了放任自流,嚴重影響了課堂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導致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課堂學習,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二)形式化嚴重

大多的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結組的方式往往都是讓座位臨近的學生作為一個小組,只是單純地進行形式化的合作學習,實質性的合作學習內容沒有得到有效運用。另外還有語文教師部分教學內容,多次應用合作學習,導致合作學習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被有效執(zhí)行,知識作為了一種形式上的應付,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積極性。

(三)教學設計平淡無味

合作學習方法的應用過程中,語文教師不能很好地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個性化學習需求,對于安排合作學習,不研究同質和異質,不能很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導致課堂合作學習模式平淡無味,毫無生動性可言,課堂教學嚴重缺乏了活躍氛圍,最終的結局只能逐步走向“死亡”,導致課堂合作學習模式運用混亂,課堂教學效率得不到提高。

二、合作學習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成長和發(fā)展的重要時期,在這一階段他們有著極強的求知欲和表現欲。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模式,有效促進中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中學生的思考欲望,鼓勵學生可以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讓學生可以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通過相互的交流討論來對相關知識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初中語文學科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普遍存在著語文教師教學工作繁重,學生課堂學習效率低,學習差距大等問題。而合作學習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幫助語文教師解決教學困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可以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真正地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促使學生可以更加健康快樂地成長和發(fā)展,進而真正地實現語文課堂高效教學的教育目標。

(三)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團隊協作的努力來高效地完成語文教師設定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促使學生的合作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能力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提升。學生在課堂相互合作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增進彼此間的情感,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三、初中語文學科構建高效課堂中合作學習模式的應用策略

(一)營造合作學習氛圍,激發(fā)合作學習興趣

初中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通過營造合作學習氛圍,給課堂教學進行一定的輔助作用,幫助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往往處于課堂的核心位置,一直是以教育者姿態(tài)滿堂灌,久而久之就會讓學生產生一些消極的學習情緒。語文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營造合作學習氛圍,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增加師生間和生生間的有效互動交流,促使學生可以在一個豐富多彩的氛圍中充分地開發(fā)自己的頭腦,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有效激發(fā)自己的課堂學習興趣,豐富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可以擁有一個充分發(fā)揮自己想象和暢所欲言的空間,最大化的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從而快速地實現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在開展“中國石拱橋”這一課時,就可以讓學生對石拱橋進行收集,尤其是生活中或者身邊石拱橋的影像、文字資料進行整理與收集,并讓學生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里展示小組成果。同時每個小組選出一位代表,對所收集到的內容進行演講、發(fā)言,并將討論結果以報告形式上交給教師,進而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前合作學習氛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二)結合學生特點,設計合作學習教學活動

語文課堂作為教師與學生合作學習互動的主要陣地,它是學生學習知識以及獲得情感和樹立價值觀的重要場所,也是語文教師運用新型教學方法的主要園地。語文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充分運用合作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的頭腦和身心一起動起來,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參與性。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他們激情澎湃、青春年少,但往往容易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惑,比如說情感困惑,這是這一階段學生主要面臨的一個情感話題,語文教師就需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結合中學生的這一情感困惑幫助學生順利地度過這一階段,幫助學生疏通自身的心理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實現語文課堂的高效教學。例如人教版九年級語文教材中“致女兒的信”一課的教學時,語文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運用合作學習教學法。同時向學生滲透情感教育的內容。在講授了基礎知識后語文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編寫關于愛情的短句或者小品等,同時語文教師還需要制訂編寫任務,其中需要包含一些戲劇性沖突情節(jié),比如來自于父母或者教師的反對態(tài)度等。在學生完成劇本編寫以后,語文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來一場課堂表演,同時語文教師還可以設置一些激勵機制,來調動學生的活動參與性。這樣一來,學生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的扮演父母,有的扮演教師等,在這場課堂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表演生動形象、惟妙惟肖,讓語文教師從內心感慨他們的積極態(tài)度。通過這樣的教學形式,很好地讓學生通過真實的表演來深刻領悟父母以及教師們的情感觀點,從而使學生的內心得到觸動。

(三)合理安排合作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參與性

初中學生由于個體差異性,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不同,語文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模式運用時,需要充分重視學生的這一學習特點,合理地安排合作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合作學習中。同時語文教師還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合作學習時間進行合理安排規(guī)劃,使學生可以在足夠的時間內快速地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促使每位學生都可以參與到合作學習中,幫助學生可以快速地獲取到更多的語文知識,從而真正地實現合作學習的意義。語文教師在安排合作學習內容時,需要注意一定要設計一些具有一定討論價值的課堂學習內容,設計一些值得學生通過合作思考探討的內容,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思考興趣,調動學生的合作學習熱情。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羚羊木雕”一課為例,語文教師可以首先導入一個讓學生合作思考討論的問題:羚羊木雕該不該要回來?接下來語文教師可以針對此問題來引入一個有關“代溝”的話題,充分結合教學內容,讓學生談談自己對“代溝”這一現象的看法,還有所謂的“代溝”的實際表現又有哪些?語文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的話題來有效引發(fā)學生的合作思考探究,有效促進了學生對生活化知識的認知和理解,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從而實現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四)科學制訂合作教學大綱,重視學生主體性

在初中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需要對合作教學大綱進行科學的研究和制訂,其中所設計的合作學習內容需要符合中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認知水平,有效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從而有效提升語文學科的教學效率,推動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和提高。語文教師在進行合作學習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性,科學的研究和制訂課堂教學大綱,深入的完善合作學習內容,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合作學習興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以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前提,科學合理的將學生進行分組,促使學生可以高效率地在組內完成語文教師所布置的合作學習任務,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學習能力,進而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紫藤蘿瀑布”一課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就可以科學地制訂本節(jié)課程的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來對合作學習內容進行選擇,在保證學生順利進行合作學習的同時,還可以調動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為單位來對紫藤蘿的特點進行分析研究,同時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不同看法和觀點來進行分享,并依據自己的想法來對紫藤蘿的生長習性進行確認,有效引發(fā)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溝通。語文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需要給予適當的指導和總結,幫助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課堂知識的學習印象,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效率,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另外語文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來設置一些合作探究性的課堂問題,促進學生可以進行互動交流溝通,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有效培養(yǎng),進而幫助學生鍛煉和提高自身的合作學習意識和思考能力。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既要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還需要重視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全面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合作學習教學方法的運用[5],可以有效增強學生間的互幫互助和團隊協作能力,促使每一位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獨特的學習能力發(fā)揮出來,真正落實生本課堂教育教學理念,從而實現初中語文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參考文獻:

[1]楊尚信.淺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0):11.

[2]辜建強.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8):48.

[3]王來,安麗麗.芻議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J].科學咨詢,2018(12):96.

[4]瞿選彥.開展小組合作,打造高效課堂——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初探[C]//2019年廣西寫作學會教學研究專業(yè)委員會教師教育論壇,2019.

第5篇: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范文

1.在目標確立上設計留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前提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的起點和終點,在確立課堂教學目標時,我們一般要求做到恰當、具體,并且具有檢測性。如果從自主學習及“以學定教”的維度去審視教學目標,筆者認為,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要體現“留白”要求,原因有三:一是基于自主學習的基本屬性。即自主學習強調學生自己為自己確立學習目標。二是基于“以學定教”的理念。課堂教學活動的基點是學情,而在一個班級中,學生差異的必然性決定了我們用統(tǒng)一的教學內容對所有學生提出劃一的教學目標是不可取的。三是基于語文學科的特性要求。語文學科強調學生學習中的切身體悟及對文本的個性解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中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币虼?,教師應根據學情設計具有一定彈性的教學目標,這種彈性目標,實質是一種目標的留白,它能讓學生在課堂達到自己想達到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留白,就目標表述而言,筆者認為可采用兩種方式:一是設置與學生生活經驗及獨特體驗相關聯的教學目標。如 《 幽徑悲劇 》第二課時的目標設計為兩項:其一,能聯系生活,理解善待環(huán)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喚起維護真、善、美的決心;其二,體會本文精練、通俗而又雅致的語言。這樣的目標,有利于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知識和體驗去進行教學活動的“補白”,實現自主學習。二是由學生自己確立課堂學習的目標。在當前的教學活動中,特別強調學生的前置性學習,學生通過前置性學習去發(fā)現問題,并試圖在課堂教學中解決這些問題,基于這樣的教學思路,課堂教學目標就是解決學生前置性學習中產生的教學問題。以這樣的方式確立課堂教學目標,無疑是一種教學目標設計的留白。

2.在課堂環(huán)節(jié)上預設留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

教學目標的達成必須依托于明晰的課堂結構。為了能夠實現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我們不斷優(yōu)化課堂結構,處理好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的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打破過去那種一成不變地演練教案的教學弊端,在環(huán)節(jié)上預設留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如何做到這一點,筆者認為,教師對教學過程要進行精心預設,一般而言,我們將課堂結構分為“整體感知”“文本細讀”“總結歸納”“拓展探究”等環(huán)節(jié),為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我們在“文本細讀”環(huán)節(jié)之后,設計“交流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突出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的展示和對學生文本個性化解讀的尊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文本解讀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品讀、研討、體悟、沉思等,提升認知境界、獲得美感體驗。與此同時,教師還必須密切關注學生學習的閃光點、疑惑點,并由此生發(fā)出課堂教學的新環(huán)節(jié),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讓課堂充滿著生機、活力。例如,以《 紫藤蘿瀑布 》為例,本節(jié)課共預設三大環(huán)節(jié),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為“賞花”“惜花”,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標題齊整、與散文的寫作思路一致。第三個環(huán)節(jié)則要求學生“補白”,并對“補白”標題提出相應要求,讓學生在注重理解內容的同時,也要注重三個環(huán)節(jié)的整齊性。此外,前兩個環(huán)節(jié)是由學生對語言的淺層賞析到對感情的深層理解,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補白”,可聯系自身實際,感悟生活的哲理。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留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深刻體會到作者寫這篇散文時所要展現的“手足情,生死謎”的困惑及最后對“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的領悟的蛻變。

3.在教學細節(jié)上生成留白,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

教學活動往往是由教學細節(jié)所組成的,學生學習的效果在某種意義上講也是由教學細節(jié)所決定的。有效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筆者認為在教學細節(jié)上生成留白是關鍵。這是因為教育細節(jié)是以教育現場為背景的,而教學現場又取決于學生學習的狀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通過留白的方式,可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進行自主學習。教學細節(jié)上的留白,筆者認為有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導入留白。例如,教學《 白楊禮贊 》一文時,為了引導學生認識文章的思路,體會形散而神不散特點,筆者設計這樣的問題:“文章開篇贊美白楊之后,蕩開一筆,不是直接描寫白楊樹,而是著墨描繪黃土高原風光。作者用意何在?”通過導入留白,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通過答案尋找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二是理答留白。在課堂中,提出問題時,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思考。當學生對一些教學問題進行陳述、回答后,教師要科學理答,在理答的過程中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通過追問留白,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對文本進行深度解讀。例如,筆者在上《 月跡 》一課時,結合學生的問題回答,歸納、提煉下列問題:“尋月”過程中孩子們的心理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尋找月亮”其實是在尋找什么?經過層層深入討論交流,將文本的重點與難點有效地解決了,引導學生自我感悟,從而有效把握文章主旨。三是結課留白。教師在課尾設置留白,讓學生回顧與升華所學知識,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渴求心理。課已結束,而學生的思維活動卻在持續(xù),一曲彈罷,繞梁三日不絕,這是課堂教學的最佳境界。例如,《 窗 》的結尾這樣寫道:“他看到的只是光禿禿的一堵墻?!边@個結尾可這樣設計留白:“小說至此戛然而止,這位病人會怎么想?怎么做?以后會怎么樣呢?”從而讓學生感悟到人性的善與惡、美與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課后再續(xù)寫一段情節(jié),讓學生的心靈再一次得到洗禮。

第6篇: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范文

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存在一個現狀就是課堂的有效性不高,知識的重復教學和低效教學,學生無視課堂的知識權威,教師沒有系統(tǒng)的教學計劃,課堂重點不突出等等。在講究效率的當下,如何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就顯得尤為迫切。筆者認為可以采用以下幾種策略,以提高初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性:

一研究學生心理特征,激發(fā)學生熱愛語文

初中學生有別于小學生和高中生,所以初中的語文教學一定要依據初中生的心理特征進行施教。初中生的心理認知處于感性向理性的過渡階段,對語言的感受,對文字的把握既有超越小學生的理性,又沒有高中生的認知成熟。按照皮亞杰(j.piaget)關于個體智力發(fā)展年齡階段的劃分,初中階段正是“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初中生的思維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很明顯,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他們的自我意識高漲,表現在語文學習上就比如閱讀和作文就要注重個性化閱讀和寫作。

還有對語文的喜愛程度也決定了課堂的效率,學生喜歡語文自然課堂效率就高,反之就低。雖然初中生對語文是否喜歡在小學已經基本定型,但是可塑性還是很大,一定要在初中低年級的時候從各個方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這樣才可以為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保駕護航。

二、提升自身語文素養(yǎng),教學目標有取有舍

要使自己的教學有效,先決條件是語文教師自身要有很高的素養(yǎng)。語文教師的基本功首先要扎實,如能講一口流利的抑揚頓挫的普通話,能寫一筆規(guī)范漂亮的漢字,能寫一手感動學生讓學生佩服的文章,能展示給學生一項跟語文有關的獨特才藝等等。只有當語文教師的自身素養(yǎng)很高的時候,學生才能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對教學目標要樹立大的語文教育觀,要胸中有丘壑。每節(jié)課要上什么內容,所要完成的既定教學目標是什么,這些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心中有數。目標的設定要有科學性、簡單性和漸進性。隨意設置的目標太繁亂,不集中,也不會突出重點。如教學《紫藤蘿瀑布》,有的教師將目標定為:1、掌握重要詞語;2、了解作者;3、掌握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4、體味作者的情感;5、賞析句子……目標如此之多,課堂如何有效呢?很多語文教師總是擔心課堂上遺漏什么,眉毛胡子一把抓,結果什么都沒抓到,課堂很無效。語文課堂應該刪繁就簡,大膽舍棄,確定重點,實現一課一得,如上文的教學目標就可以設定為:掌握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如何進行教學內容取舍,語文教材的選文中劃分“定篇”、“例文”、“樣本”和“用件”四種類型[2],參照不同選文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取舍,對于“定篇”類選文如經典文言文要精講,對于例文則選取其中最有價值的知識點進行講授,對于“樣本”和“用件”則瀏覽為主,如何區(qū)分,如何界定,如何取舍,篇幅所限,筆者這里不贅述。

三、關注課堂有效生成,采取多樣教學形式

一節(jié)有效的語文課,一定要關注課堂的有效生成。生成是多方面的組合體,既有教師,又有學生,還有教學內容。“生成不是無中生有,而是由一種潛在的存在轉換成一種現實性的存在,一種隱藏性的存在轉換成一種顯現性的存在”[3],教師將之前確定的教學目標有效地生成在課堂上,學生必須親身經歷生成過程,完成對教學內容的掌握。筆者在這里闡述的是在課堂中當出現與既定目標不一致的時候,而恰恰又是語文教育的良機之時該面對的辦法。有效的課堂教學,一定要關注問題的生成,抓住教育的最好時機進行教學。如在講授《世說新語?詠雪》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世說新語?兩則》中三位少年都有個性特征,你更欣賞誰呢?”有一個學生開始質疑了:“老師,元方無疑是少年,但是道韞是大兄無奕女,怎么能說是少年呢?”這是教學設計之前沒有安排的內容。對于這樣課堂的自然生成問題,筆者因勢利導,從文中“與兒女講論文義”中的兒女之古意,再談到少年并不單純指男性,這樣學生便豁然開朗了。其實真實而有效的語文課堂應該是師生進行思維碰撞和交流的有效渠道,是一個豐富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沒有刻板和教條,沒有權威和盲從,充滿著歡快和享受,是心靈的豁然開朗,是心智的悠然啟迪,是聽者的會心一笑,是教者的自豪幸福。

有效的課堂一定少不了有效的生成,那種死搬教條的死水一潭的課堂教學并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即使短期內考試分數上有了成效,但不能走遠。敏銳的抓住教育良機,時時關注課堂的生成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有力抓手。

除了關注課堂的有效生成之外,在教學形式上也要多樣化,避免單一化,依據不同的授課內容,采取不同的授課方法,如講授法、討論法、朗讀法、讀寫結合法、批注式閱讀法、讀書匯報會等等。如果采取按部就班的單一的授課方法學生肯定會產生審美疲勞,課堂自然低效了。

總之,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有很多策略,教師在具體的授課過程中要圍繞效益這根主線做文章,認真實踐,做到眼中始終有學生,提升課堂效益,而不是單純地完成教學任務,單純地追求分數,長此以往,必將提升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必使學生獲益匪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榮生.語文科課程論基礎[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第7篇:紫藤蘿瀑布教學設計范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它在確定語文學科工具性的同時,也提出了語文的人文性。這體現了語文課程鮮明的時代特征和全新的價值取向。它在教學建議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趣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他們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教學過程之中?!边@段話指出了培育人文素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強調了培育人文素質的基本途徑是日常的教學活動。其基本的方法是熏陶感染、潛移默化。這就是說語文學科中,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是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實現的。當前,我們語文教學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因此,構建人文性語文課堂是新課程實施的價值取向。

一、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

選入新課程教材的文章大多文質兼美,處處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精神。如七年級上冊《在山的那邊》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學生如何克服困難,走好眼前一小步;《生命生命》啟發(fā)學生珍視生活,熱愛生命;《紫藤蘿瀑布》訴說人生中的困難與挫折;《童趣》則是呼喚在平凡生活中尋找樂趣。

新教材承載著如此厚重的人文內涵,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該精心設計、深入挖掘。如教學《再塑生命》一課時,作如下設計。

1.激趣導入

教師打手語(“我愛你”)讓學生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2.介紹作者

學生介紹收集到的關于作者的資料。教師進行相應補充。

3.探究與討論

(1)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找出體現海倫心理的句子進行朗讀,體味語言。

(2)談“再塑生命”。

海倫最終戰(zhàn)勝了挫折,創(chuàng)造了奇跡,完成了生命的重塑歷程,同學們,看完了她的故事,你覺得一個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備哪些因素。

好學敏思、堅忍不拔、熱愛生活、強烈的求知欲、老師關心愛護和諄諄教誨……

4.作業(yè)

(1)到圖書館或上網搜集更多關于殘疾人成才的事跡,摘抄在讀書筆記上。

(2)莎莉文小姐認為:“愛有點兒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也有許多關于愛的經歷吧?寫寫看你心中的愛。

以上的教學設計在完成教學基礎知識與學習技能、方法的同時,特別重視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

首先,激趣導入,充分激發(fā)學生情感,讓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做一個聾啞人的不易。其次,學生和教師對作者資料的收集整理,進一步讓文本以外的人文因素得到挖掘。至此,學生已經被作者身殘志堅的事跡感動了。有了這樣的情感鋪墊,完成教學的三維目標就有了良好的基礎。再次,教學的重點無疑是讓學生在實際研讀中,進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內容,品味文章的人文內涵。故“探究與討論”中,設計“你覺得一個人要‘重塑生命’需要具備哪些因素呢?”這一問題,讓學生在具體文本里品味作品的內涵,同時,這個問題很好的總結全文,讓教材蘊含的人文內涵得到深入開掘。最后,作業(yè)的布置是對教材的拓展延伸,也是從廣度上挖掘人文內涵。至此,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得到了比較全面的感悟。

總之,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運用好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潛在的人文內涵,把它貫穿于課堂的不同環(huán)節(jié),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二、營造人文的課堂氛圍

構建人文性語文課堂,就是要以人為本,積極營造人文的課堂氛圍。這有利于學生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心智的成長。語文教學應從這一根本點著眼,放下教師的架子,以我們的寬容之心還給學生一片自由的天空,讓他們在快樂中成長,在成長中主動地學習,在學習中塑造健全的人格。

在第六屆中語會教學大賽上,毛一晴老師執(zhí)教《春酒》一課時,從和學生交流家鄉(xiāng)話開始導入,瞬間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而后,讓學生聽教師配樂朗讀,要求學生凝神靜思,邊聽邊想:能否取一個合適的酒名來體現自己所品嘗到的“春酒”的味道。課堂氣氛活躍,問題答案精彩紛呈,學生的學習瞬間變成了精神上的享受。接著,毛老師又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幾處細節(jié),感受《春酒》中“我”童年最純真的快樂。整個教學過程,教學雙方良性互動,課堂氛圍溫馨和諧。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效果,首先教師把自己置身于和學生真正平等的地位,教給學生思考的方法,同時又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創(chuàng)設了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其次,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在學習過程。再次,教師針對教學情境,提出一個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能否用一個合適的名稱,來表達自己所品嘗到的‘春酒’的味道?”促使學生聯系閱讀體驗展開思考。這樣,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了導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大膽放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這不正是創(chuàng)設積極和諧的人文性課堂氛圍的好處嗎?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不是唯一的權威,而是學生人文精神表現的設計者和領路人。

三、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課堂中的人文性建構,就是要幫助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情感反映模式,強調學習者親歷的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能受到熏陶和感染,受到有益的教育。

如教學《背影》時,由于學生年齡和經歷的制約,文章在情感上不易引起學生的共鳴。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們真正感悟到文本的“父愛”,并進一步化為自己的內心體驗,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呢?在教學時,以“情感體驗”作為教學的突破口,不失為一種有效的作法。如:

師:你出門,家人送過你嗎?

生:有!

師:那么,給你留下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感受最深的是:小時候去幼兒園,我簡直就是一只小懶蟲。每天,爸爸背著我上幼兒園。那時,我覺得爸爸的背很寬、很廣,趴在他的背上,我覺得很舒服。爸爸要放下我時,我總是牢牢地抓住不肯放。

……

師:是啊,多么幸福、溫馨的畫面??!想不到,我們的同學對送別感受如此真實、細膩?,F在,我們可以到文章里去感受朱自清筆下的父親。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談一談你讀了文章后的感受是什么?

學生們默讀全文后,當我讓他們表達感受時,許多很有份量的字眼涌現了:“溫暖”、“父愛”、“感動”、“親情”、“辛酸”……

學生由于有了自身內心感受作鋪墊,又有問題的激發(fā),他們不再是應付老師,而是情思泉涌,自然而然地進入研討課文、解決問題的情境之中。這樣,散文中蘊含的豐富人文情感,就化為學生自己內心的真情體驗,達到了情感教育的目的。于是再拋出下一個問題,“請同學們選擇自己最有感觸的語句讀給全班同學聽”,學生們饒有興趣地尋找后,紛紛舉手。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p>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

學生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

師:兒子對于父親為自己所作的這一切是否理解?他是怎樣理解的?

生:開始不理解,認為父親說話不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在心里暗笑他的迂。

師: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你生活中是否有過這樣類似的體驗?

學生的話匣子又打開了……

“生活中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老爸個頭比較矮,比較胖,我要求他盡量不要到學校里來看我,我甚至不愿同學知道他是我父親?!?/p>

“世界上有一種聲音最美麗,那就是媽媽的嘮叨?!?/p>

“最不能忘記的是奶奶的那雙手,瘦弱、干枯、滿是皺紋的那雙手?!?/p>

……

當學生的體驗化為文字時,真正展示出這堂課的價值。這樣的課堂能夠激活學生的生活積淀,喚起他們的主體意識,從而完成文本閱讀的任務。學生心靈有了共鳴,心中有了自己的感悟,由此形成強烈的表達欲,寫出一些有血有肉、親情洋溢的作文,自然是水到而渠成。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不斷內化,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語文課堂也就成為學生生命成長過程中,感悟人文情懷的精神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