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中英語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英語要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教材的使用,結合高中英語學習內容繁多、任務繁重的實際,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匱乏直接影響著每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嚴重制約著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要想有效地提高英語教與學的效率,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語言學習的潛能,我們就必須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使教師由傳統(tǒng)的“說中教”轉變?yōu)樾滦偷摹白鲋薪獭保箤W生由傳統(tǒng)的“聽中學”轉變?yōu)樾滦偷摹白鲋袑W”。
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要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應改變英語教學觀念,拓展英語教學思路,用“以人為本,重在發(fā)展”的教學理念來指導實際教學,注重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fā)展、自我提高。
(一)明確學習目標
學生入學后,學校就應開展以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為主題的活動形式,如專家講座、優(yōu)秀畢業(yè)生主題報告會、觀看相關視頻資料等。我校在開學伊始,學校領導就特意邀請優(yōu)秀畢業(yè)生為新生作了“我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專題講座。并且在會后,各班又開展了“我的未來”等主題班會,大家各抒己見。這時,在班主任的要求及各課教師的指導下制定相關的學習計劃就水到渠成了。從聽他人演講其職業(yè)發(fā)展,到自我評述、暢所欲言,使學生對自身發(fā)展的未來增添了一份使命感和危機感,從而更加迫切希望增進知識,并且渴望能力的增長,變過去的被動為現(xiàn)今的主動。
(二)注重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探究學習是以問題解決為基礎的,問題貫穿探究全過程,從引入到過程都是由不同的問題連接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設置適當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問題的設計要遵循教學內容,有一定的趣味性、開放性,科學合理。學生有了問題,就明確了探究的方向。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問題和難易程度,采取不同的形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探究問題的信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力。
(三)建立發(fā)展性評價系統(tǒng)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肯定。成功的學習能取得好的成績,再加上教師的鼓勵和表揚,更能進一步推動學生提高學習的興趣。所以,教師要重視評價的作用,切不可輕描淡寫,也不能指責無視。恰當的評價能讓學優(yōu)生更上一層樓,也能讓學困生鼓起學習的勇氣。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fā)展,如學習習慣的改善,學習方法的改進,學習狀態(tài)的變化等,多用鼓勵性的話語,如“Comeon/OK/Good/Welldone/Wonderful/Perfect!”等,讓學生從教師的肯定中獲取力量,繼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傊皶r、準確、有針對性的賞識性評價,可以讓學生在發(fā)展性評價中欣賞到自己的優(yōu)點,感受到被認可的快樂,從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三、結語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英語環(huán)境活起來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培養(yǎng)高素質、有著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是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英語素質,為學生以后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中英語教學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fā)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tài)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yǎng)整合發(fā)展的基礎上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是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學習策略是提高學習效率、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的先決條件。文化意識則是得體運用語言的保障。
我們長期以來形成了這樣一種觀念: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就是為了能正確回答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完成作業(yè),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誰能夠把知識保存在記憶里,一旦老師提出要求,抑或是考試,就能把它們倒出來,誰就被認為是有知識、有能力的學生。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就是以這個為原則的。殊不知,這樣一來,學生學到的都是一些“死”知識,并且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學生的智力興趣,使得掌握知識變成了毫無樂趣可言的事情,變成了為知識而知識,知識因此變成了不能移動的重物。積累知識,只是為了“儲備”知識,久而久之,所學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運用,首先是不能被用來去獲取新的知識,不能進入周轉。這種現(xiàn)象,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著。
如:英語課堂上,老師在滔滔不絕地講著語法,領著學生做大量的訓練,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死記硬背一些知識點;學生們天天上英語課,課下卻從來不講一句英語;學了十幾年英語的年輕人,見了外國人,卻根本不能正常溝通……我們所學的,原來都是些“啞巴”英語。也許,我們培養(yǎng)出的學生,高考中會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但他所得到的,只是分數而已,而不能得到的,恰恰是在以后人生道路上所必需的能力!
因此,我們學習知識的目的,不應該只是為了掌握知識,而更重要的是,要運用所學的知識去發(fā)現(xiàn)、去創(chuàng)造,不能把知識當成“死”的東西,要把知識作為一種工具,利用它去掌握更新的知識,利用它去實現(xiàn)我們更高的人生目標。一句話,我們高中英語教學,一定要改變以往的“為知識而知識”的傳統(tǒng)觀念,讓知識“活起來”!只有當知識變成精神生活的因素,吸引人的思想,激發(fā)人的興趣和熱情的時候,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識。而一個人的知識越多,他去獲取新的知識就越容易。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那么,我們如何才能讓知識“活”起來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一種觀念,即知識既是最終目的,又是獲取新知識的手段和工具。在這種理念支配下,可以使知識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學生的精神生活中和相互之間的關系中“活”起來,在急速發(fā)展的、經常不斷的精神財富的交流中“活”起來。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我們要時刻牢記,英語作為一種語言,是一種工具,一種用來思維、交際的工具。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用所學的語言進行思維,進行交際。當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或是新的語法項目時,我們不能按傳統(tǒng)的“填鴨式”來授課,而是應該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點進行創(chuàng)造,進行思維,進行交際,讓學生在知識的運用中掌握知識,體會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樂趣和成就感。
比如,學習了每個單元的詞匯時,我常常讓學生用一些重點詞匯造句連文。并給學生設定一個相關的話題,讓學生運用所學詞匯進行對話,交流。學習了語法后,除了進行專題訓練,我經常要求學生用所學的語法結構結合當前的熱門話題造句成文。這樣,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知識也變得“活”了起來。
其次,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英語環(huán)境。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是我們學好英語的重要條件。我們都知道,一個幼兒,如果讓他在一個說英語的國度成長,不用專門培養(yǎng)他說英語的能力,他也能夠說一口流利的英語。而我們的中國學生,從小學英語,大學畢業(yè)后,不少的卻不能用英語進行正常交流。這就說明,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對于掌握一種語言的重要性。在教學活動中,我規(guī)定只允許說英語。每堂課前,讓值日生用英語匯報天氣、學生出勤情況,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詞匯匯報一下發(fā)生在班級或校園的重要事件。每隔一段時間,便拿出一天作為“英語日”,規(guī)定只能用英語進行交流。與其他英語老師一起組織英語角,每周進行活動,模擬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場景進行英語交際活動,比如購物、問路、就餐、出游、聚會等。還組織學生進行英語主題演講,英語歌曲演唱比賽,舉辦英語晚會等活動。通過一系列豐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英語環(huán)境,不但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的英語水平逐步得到了提高。第三,要讓學生所學的英語知識“活”起來,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讓學生了解西方國家的文化、風俗、習慣??梢酝ㄟ^過洋節(jié)、英文電影欣賞、英文名著原著閱讀、英文報刊閱讀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每年的圣誕節(jié)、復活節(jié)、萬圣節(jié)、母親節(jié)、愚人節(jié)等節(jié)日,我都指導學生進行相關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在快樂中了解熟悉西方的文化習俗,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達到形成跨文化意識的目的,并且用這種意識來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總之,我們高中英語教學,就是要讓知識“活”起來,把學生的知識變成一股“活水”,使學生形成運用知識進行思維、交際、創(chuàng)新的能力。只有讓知識“活”起來,學生才能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終生受益;只有讓知識“活”起來,才能夠適應素質教育對我們的要求。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優(yōu)化;問題教學
“問題教學”的魅力在于給學生打造了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學生們可以互相交流、共同完成任務,從而體會到合作的樂趣,提高學習的興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教師通過營造有利于啟發(fā)學生入情入境,并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教學起始階段,是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感悟”的創(chuàng)新性教育的關鍵一步,恰當的問題情境可以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勇于質疑,樂于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
一、新課程背景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學法的意義
新課程背景下倡導創(chuàng)新性教育的教師在英語課堂中越來越注重運用科學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對話教學、互動教學、體驗教學、任務型教學研究性學習、隱性學習、自主學習等。其中,“問題教學法”因其注重教師教學方式的啟發(fā)性和指導性,以及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而受到了國內外許多教育研究者和一線教師的廣泛關注。
我們作為肩負起推進新課程向縱深發(fā)展重任的一線教師,深入學習問題教學法的相關理論,掌握問題教學法的實施策略,明確問題教學法的實施要點,將問題教學法恰如其分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做好自己在問題教學中的角色轉換,成為創(chuàng)新性教育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高中英語教學中運用問題教學法的必要性
新課改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適應教師角色的新變化―教師將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化為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由管理者轉化為引導者;教師不僅要會講課,還需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開發(fā)能力,將新的知識和教學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向實踐靠攏,培養(yǎng)更高素質的人才。
而就高中英語教學來說,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創(chuàng)新精神,這就是整個課改的最終目的,課本知識只是寫理論,而最終理論要去服務實踐的,所以讓學生盡早投入實踐,利用自身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才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高中英語教學中“問題教學”的運用策略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兩種基本的方法。一種是由老師扮演引導者,根據課型的要求、教學目標任務要求,運用各種材料來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過渡到問題的呈現(xiàn)。第二種是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教師給予的材料,遇到困難,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具體到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實現(xiàn)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可以運用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
(一)通過設置懸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學上教師有目的地設置懸念,從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采用講述和提問,創(chuàng)設意境,也能夠引起懸念。例如:在Reading部分,可以先將背景知識或者相關情況給學生做簡單的敘述,然后賣關子,故意不告知結尾,讓學生產生想要了解發(fā)展情況和結局,引學生入情入境。
(二)通過頭腦風暴(Brainstorming或者Warming up)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Brainstorming是一種能引起學生臨場發(fā)揮的沖動,獲得成功感,增強學習的興趣與信心的有效教學手段。Brainstorming能在短時間激活學生已有知識,讓教師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為新知識的學習做鋪墊,或者教師利用學生已知知識與未知新知識之間的矛盾和不同點,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和發(fā)現(xiàn)問題。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通過設置一些誘惑性和爭議性強的話題,來引起學生的爭辯,同時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在動態(tài)的英語口語交際實踐中,師生和生生之間產生有效的互動,這種方法能最大限度地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對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最有效。
(三)通過模擬生活情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高中英語教學如果能夠模擬現(xiàn)實生活,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并提出問題,就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高中生渴望展現(xiàn)自我,有表演的欲望,也喜歡看別人表演。利用高中生的這一特點,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戲劇表演、形象模擬或者利用教室模擬生活中的實際,如:乘車、購物、旅游等,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除了社會生活,教師也可以從校園生活、教材課文中汲取相關素材。高中生生活豐富多彩,大型的有運動會、社會實踐活動,還有各類比賽演講,都可以拿來作為教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切入點,即使是學生上課的一次違紀,也可以拿來做文章:If I had been more careful,I wouldn’t have been caught by the teacher來引出虛擬語氣的語法教學。
(四)利用“導學案”預設問題情境
“導學案”教學模式也是筆者經常使用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法,通過編寫“導學案”指導學生通過自主預習,在課前提前了解學習要求和課堂流程,了解整課堂的設計思路,達到基本學習目標。高中的閱讀篇幅變長,詞匯量增加,通過導學案的使用有助于學生掃清詞匯障礙,了解背景信息,在課上能很快進入角色,跟上教學節(jié)奏,教師可根據自己的需要編寫整理導學案,如:按詞、詞組、句、文、意等分項進行,教會學生使用字典、網絡等解決生詞,整理羅列詞組,劃出和摘錄優(yōu)美句子,在疑難之處做好記號準備課上提出問題,因此,導學案的有效利用能給學生自主前置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準備學習新內容,提升學生課外自主預習、學習的效度,讓學生自主解決自己能解決問題,同時為課堂自主提問鋪墊了前奏。
(五)通過引入社會熱點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社會熱點問題一般來說是學生很感興趣的,引入社會熱點問題。社會熱點問題是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真實發(fā)生在自身生活周邊,學生看得見摸得著,社會中的熱點作為學生的信息來源,取材于生活中的社會熱點問題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感悟,事實上,作為社會中承擔社會責任的一員,學生所學的知識最終還是要服務于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通過社會熱點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問題意識,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失為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好方法。
除此之外,課本上的圖片、例句、對話、故事等都可以作為問題設置的情境。實踐證明,生活中的問是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可以提高學生的活躍思維。教師可以采用直接設置問題,或間接激發(fā)學生探求問題,或故意進行錯誤引導,讓學生笑過之后進行反思或采用故布疑陣,化實為虛的伎倆,學生通過填補空白,達到了思維的迸發(fā)。通過質疑問難,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這些問題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
參考文獻:
[1] Aldesron J.C.eta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作為一種國際語言的出現(xiàn),英語的普及也給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特別是對從事對外英語教學(TESOL)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問題和挑戰(zhàn)。通常情況下,人們只是寬泛地理解為“英語”,然而實際上英語有著不同的變體(varieties),使用英語的人也都在操著不同的口音、選擇著不同的詞句,與來自不同國度的人交流著。那么,英語的變體對于英語語言教學有著怎樣的影響?高職的教學究竟應以哪一種英語變體為標準?教師和教材又應如何應對?本文將通過對中國英語教學本質的分析,結合當前英語在全球的使用現(xiàn)狀,立足高職英語教育的目標和原則,找到適合中國高職教育的英語語言。
一、英語的變體
(一)英語變體的概念。
按照社會語言學的觀點,語言變體是由具備相同社會特征的人在相同的社會環(huán)境中普遍使用的某種語言表現(xiàn)形式。語言變體的概念十分寬泛,可以是某一地域的語體,也可以是某一個體的方言。英語最初起源于英格蘭,后來隨著英國的殖民擴展被帶到了世界各地,甚至在有些國家作為通用語(lingua franca)使用。因此英語語言在其發(fā)展過程中融入了諸如地域、宗教、移民、文化、社會形態(tài)等不同因素,形成了變體。
(二)英語變體的數量。
關于英語在全球的使用,最有影響力的學說來自Kachu的三個同心圓(three concentric circles of English)理論。內圈(inner circle)是以英語為第一語言,即母語的國家;外圈(outer circle)是以英語最為第二語言或官方語言的國家和地區(qū);擴展圈(expanding circle)是以英語作為外語使用的國家和地區(qū)。內圈國家也就是將英語作為國家性語言使用的國家共有5個,分別是英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其中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是英語作為第二語言(ESL)教學和英語作為外語(EFL)教學所使用最多的英語變體。在這些國家里,官方語言是英語,人們日常交流也通過英語實現(xiàn)。外圈英語的特點是,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之一)主要用于外交、教育、傳媒等,但人們生活中會使用母語進行交流。典型的外圈國家和地區(qū)包括印度、菲律賓、南非、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等。擴展圈國家使用英語的目的則與上述兩個完全不同。英語既非官方語言,也不會廣泛地被使用在日常生活中。英語的存在完全是出于科技與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充當一種交流手段。中國、日本、丹麥、巴西和俄羅斯等都屬于這樣的國家。由此來看,5個內圈國家提供給全球5種規(guī)范型的英語變體;外圈國家也在漸漸形成各自的英語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加坡英語”;除此之外,我們也越來越多地聽到來自擴展圈像“中國式英語”這樣的詞匯。語言變體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即便是在英語主要變體國家的不同地區(qū)也會有多種變體,全球范圍內究竟存在多少種英語變體,要準確回答這個問題并不容易。
二、高職教育中英語變體的選擇
(一)英語變體在英語教學中的體現(xiàn)。
根據Kachu的理論,中國屬于使用英語的擴展圈國家。英語是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必修課,也是各級考試的必考科目。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化,英語的功能性也逐漸得到了重視。英語由最初的單純用于發(fā)展科技,逐漸轉向應用于國際間更為廣泛的交流?;乜礆v史,中國與任何一個英語國家均沒有特殊的歷史淵源,但教育界最初的選擇是英式英語。這主要是因為英國通常被認為是英語的起源地,英式英語是世界英語的標準。然而隨著美國在全球的勢力擴張及其在經濟、文化時尚等方面統(tǒng)治性的影響,中國對英語的偏愛又轉向了美式英語,這從不同時期的英語教材、電視節(jié)目等可見一斑。曾風靡一時且至今仍經久不衰的《新概念》和《走遍美國》就是最好的例證。但目前對于教學中的英語變體尚無明確的標準和要求。
(二)高職教育中英語變體的應用。
面對種種英語變體,教學中究竟應以哪一種英語變體為標準呢?從理論上講,沒有哪一種變體是絕對地優(yōu)于或劣于另一種,每一種都是可以接受的。Warschauer認為,現(xiàn)在的英語學習者越來越多地使用英語與來自非英語國家的人進行交流,如果堅持讓他們只接觸英式英語或是美式英語是很奇怪的想法。同時,國際交流也需要交流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做到相互理解。從教育角度看,哪一種變體適合中國的高職教育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變體的選擇一定要適合中國的國情,符合高職英語教育的要求,滿足學生今后的職業(yè)需求。高職英語教育的核心目標并既非培養(yǎng)能夠達到近母語水平的學生,也非從事語言研究的學者,而是能夠在國際環(huán)境中有效進行交流的綜合性人才。高職學生畢業(yè)后的任職機構多以企業(yè)為主。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十年有余,中國的商業(yè)企業(yè)與世界的聯(lián)系日趨緊密,需要英語作為溝通工具的場合也越來越多。高職畢業(yè)生在工作崗位上比以前有了更多接觸來自不同國家的人,而他們用來溝通的工具就是英語。鑒于此,讓學生只遵從一種英語變體,哪怕是被認為最具影響力的一種,顯然不是一種明智的選擇。最適合高職教學的標準應是:不以某一種英語變體為標準,而要讓學生盡可能地接觸不同的英語變體。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要去漫無目的地了解每一種變體,這不現(xiàn)實。我們應采取合理主動選擇,積極被動接受的態(tài)度。教學中,以全球普遍接受的主要英語變體為主,如英式英語、美式英語等,但不排斥可能遇到其他變體如澳式英語或新加坡英語,將各種英語變體原原本本地呈現(xiàn)給學生,至于學生選擇何種變體作為自己的交流載體則完全由學生自行決定。歸根結底,了解不同變體的目的是為了有效促進交流,而不是成為交流的障礙。
三、英語變體對高職英語教學的要求
目前,英語變體在高職英語教學范疇內尚屬空白。教學中鮮有體現(xiàn),相關研究少之又少。高職教育特點十分突出,秉承“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為原則,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但同時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學生的英語基礎并不十分扎實,理論知識有欠缺,學生對于知識理解的深度和廣度方面以及深入探究的能力等都稍顯不足。鑒于高職教育和學生的特殊性,英語變體對施教的各環(huán)節(jié)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
(一)明確英語教學標準。
教學中常常會出現(xiàn)類似這樣的情況:某一堂課上老師將學生的用詞由“zip”糾正為“zipper”,而當學生信心滿滿地在另一位老師的課堂練習使用剛剛掌握的詞語時,又被糾正回“zip”,學生不解究竟哪一個才是正確的。事實上,有時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對發(fā)音、拼寫、用詞持不同意見,實則雙方對沒有錯,只是參照了不同英語變體的標準。但問題的癥結在于很多情況下學生無法獲得清晰的解釋,對是為什么,而錯又錯在哪里。中國的英語教育一直以來對英語變體并無明確的說明和規(guī)定,英語語言的概念也未曾有過準確的定義。人們理解的英語是標準英語,實則標準英語本身就是一種變體。明確教學標準,就是要明確高職英語教學要如何對待、處理英語變體的問題。正是由于目前沒有相關綱領性的指導意見作為依從,高職英語教學的隨意性較大。有些是根據教師的喜惡,有些則被動地順從教材的編排,更有甚者在教學中英語變體完全被忽視。此外,學生接觸到的英語變體豐富性不夠。目前在中國比較盛行的英語變體也依然只是英語和美語,而其他國際交往中頻繁出現(xiàn)的主要英語變體在中國的教學中則難覓蹤影。明確教學標準的意義在于讓所有參與到教與學過程中的人要用開放的眼光去接受差異,還學生一個語言世界的真實面目,而不是為了簡化教學而忽視或繞過這個問題。
(二)提升教師素養(yǎng)。
要高質量地按照教學標準實施教學,教師是關鍵。首先,教師有義務告知學生當前英語變體的發(fā)展,讓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能夠客觀地對待這個問題。其次,教師自身應對不同的英語變體采取包容的態(tài)度,對學生的選擇要持開放的態(tài)度,不要以個人對某一種變體的偏愛而排斥其他,或是強迫學生接受自己的觀點。此外,教師應了解或知曉不同英語變體的特點,對于教學中出現(xiàn)的變體現(xiàn)象要及時給予說明,并指導學生應如何分辨。當然,所有這些的實現(xiàn)需以教師提高自身水平為前提。教師需要加強相關理論知識學習,拓展視野,提高教學素養(yǎng)。但這不足以解決所有問題,由于教育背景,社會環(huán)境以及教學資源等因素的局限性,我們的教師不可能精通各種變體的特點,不是活字典。因此迫切需要語言學家加大對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之外的其他主要英語變體研究的力度,從而使我國的英語教學從中獲益。
(三)加強教材建設。
教材應充分體現(xiàn)英語變體的因素及其使用的現(xiàn)實意義。首先在教材的選擇上應擴大范圍,5個英語國家的語料都應在備選范圍內。選擇教材應看重教材的實質,是否對推動教學有意義,絕非是哪個國家的英語。
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才能自己愿意學習英語。當前時代的發(fā)展離不開英語這個載體,也是與國際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用這樣的大道理去教育林區(qū)的高中生很難打動他,甚至有學生竟然喊出了“我愛國,我不學英語”的口號。為了讓學生從內心里能接受英語,以英語的研究性學習為載體,讓學生去尋找身邊的英語活動,比一比看誰尋找的多,并且以書面報告的形式上交結果。學生從自己生活和學習的環(huán)境中到處尋找英語,實際上讓他們尋找的過程中就是貼近英語,學生們找到了從EXIT、Pull、Push、woman/lady、Nosmoking到EMSexpressmailservicenutri-express等。令人高興的是有的學生找到林業(yè)局大門上的名稱DongfanghongForestryBureau。在他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英語的影子而且以能讀懂為榮,在此次尋找身邊英語并進行整理的過程中,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英語的學習中,從心里去接受英語,自己在無意識的情況下明確了學習英語的目的,不是單純地為了考試硬學英語,實際上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離不開英語。通過此類活動以達到教育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二、挖掘資源,高中英語教學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新課程改革下,根據新課程標準須關注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提高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發(fā)展與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增進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yǎng)。要想達到這個目的,要開發(fā)、利用、挖掘教學資源,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學習到外研版必修二的module2NoDrugs一文時,給學生展示出一幅幅吸毒圖片,讓學生寫下吸毒的危害性,進而引申到現(xiàn)在林區(qū)高中生由于家中無人看管養(yǎng)成吸煙的惡習,學生真的不避諱說自己吸煙的心理以及學完課文后的感受。利用課文StopSmokingNowWeCanHelp如何去戒煙,大家來幫助你們,讓吸煙的學生不要無助,為了自已及家人的健康從現(xiàn)在開始戒煙。再如外研版的必修四module4GreatScientists對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錢學森等的介紹,尤其是對中國科學家袁龍平的介紹。針對當前高中生對偶象的吹捧,讓學生進行一個科學家與歌星的貢獻大PK,根據課本的內容進行現(xiàn)場的電臺節(jié)目播音,標題就是“你心目中的科學家與歌星”,要求學生準備好稿件,讓學生在播音和收聽的過程中體會科學家對國家發(fā)展做出的偉大貢獻。高中生不能被歌星的外表與多彩的生活而失去正確的人生觀。還有在學習選修八module1DeepSouth時,增強學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南極是全世界的南極,并且鼓勵學生要有不斷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把握教學內容中的感情意義,并加以充分利用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
三、師生的的情感交融,澆灌教育之花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 語感培養(yǎng) 語境創(chuàng)設 語篇運用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的知識技能教學應該使學生“通過大量的專項和綜合性語言實踐活動,形成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為真實語言交際打基礎”。而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少教師帶著學生下“題海”,闖“考關”,特別是高三的復習課、講練課往往成了教師的“一言堂”。我們是否應當給學生留出余地,讓學生自己判斷正確與錯誤?是否設計了需要學生分析和解決的問題,并給他們留出足夠的機會、空間、時間考慮和表述?設計知識或技能的教學活動時,是否把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放到了一個特定的,有理由、有意義的情境中?在直面高考的同時,教學中應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語境的創(chuàng)設和語篇的運用。
一、注重語感培養(yǎng),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
所謂語感,就是人們對語言的領悟感應能力。英語語感包括聽說活動中語音的輕重緩急、語調的抑揚頓挫,以及由聽說內容所帶來的情感體驗等。它是在長期的語言實踐中自然形成的。英語教學有它固有的特點,語感便是英語教學的支點。語感強的人理解力強,聽別人說話抓得住要領,語言表達流暢得體,反應迅速,表現(xiàn)出來就是外語學習的高效率。事實證明:要做好一份答卷,離不開好的語感。通過對近年高考試題中單項填空和完形填空失誤的分析可以看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缺乏語感,即在單句學習、語篇習得中尚未形成較強的語感。如:
—I’ll be away on a business trip. Would you mind looking after my cat?
—Not at all. _________.
A. I have no time B. I’d rather not
C. I’d like it D. I’d be happy to
此題易誤選C。學生沒有搞清問話人是想知道對方是否愿意幫他照看貓。表示“愿意做”有多種表達:I’d like to/I’d love to/I’d be glad to /I’ll be glad to/I’d be happy to 等。如有很強的語感,這一題就很容易把握。此題應選D。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主要是通過以下兩種途徑培養(yǎng)學生語感。
1.強化朗讀背誦,幫助學生形成語感。
“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只有多讀、多背誦,才能更好地理解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朗讀要注意意群停頓、重讀、升降調,同時注意句子結構上的變化和上下文的貫通,讀出英語的韻味和美感。平時經常選一些英語小詩、諺語、繞口令讓學生朗讀。教材中的對話、好的段落基本上都要求學生背出,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
2.營造聽說氛圍,幫助學生增強語感。
語感的培養(yǎng)離不開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環(huán)境,中國學生缺少自然的英語氛圍。因此,要增強語感,必須創(chuàng)造英語環(huán)境,尤其是英語聽說環(huán)境。
首先,教師上課時必須盡量用英語授課。從第一課開始,走進教室后盡量少講母語,兼用手勢、眼神、音調、動作等作為輔助手段,讓學生專心聽,專心學,長此以往,對營造英語氛圍、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思維,增強學生語感大有益處。
其次,英語教師的英語口語必須純正地道,使學生受到標準英語的熏陶,提高對真實英語的敏感度,更好地形成語感。
二、強調語境創(chuàng)設,發(fā)展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要發(fā)展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特別強調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使用英語。教師必須在英語教學中創(chuàng)設真實的語言情境。
1.充分利用好課堂時間,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景中學習語言。
課堂是英語教學的主陣地,用英語充滿課堂,讓學生被英語包圍。利用好課堂四十五分鐘,讓學生主動開口,積極參與,完全浸入英語的海洋中。要結合真實情景,利用真實情景進行交際。例如:可以談論外面正下著的雨。
It’s raining outside.Do you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
I think so./I hope not./Probably not.
How heavily it’s raining!
If it rains tomorrow,...
If it were to rain tomorrow,...
Should it rain tomorrow,...
如果連續(xù)幾天下雨,抓住這情景聽一首詩。
Rain,rain,go away.
Please come another day.
Little John wants play.
Rain,rain,go to Spain.
And never,never,never.
Show your face again.
And rain on green grass.
And rain on the tree.
Rain on the house top.
But not on me.
詩雖然淺顯易懂,但是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語感。
2.合理利用好課外時間,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場景中使用語言。
課外應是課堂的延伸,應是學習和使用語言的更大、更廣的課堂。老師要幫助學生利用好課外時間,讓他們將語言學習回歸日常生活這一最大的語境中,創(chuàng)造更多學英語和用英語的機會,真正發(fā)揮英語的交際功能。例如鼓勵學生用英語開班會,用英語寫日記,用英語寫假條。組織實際的購物、待客、問路、面試等活動,提供實際運用英語的機會。課后多聽英美人士朗讀的音頻材料,多看英文電影和電視節(jié)目,多參加英語角活動等。
三、運用語篇教學,增強教學效果
語篇是指實際使用的語言單位,是一次交際過程中的一系列連續(xù)的話段或句子所構成的語言整體。它可以是對話,也可以是獨白,它包括書面語,也包括口語。高中英語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目的,以話題為中心,以對話、閱讀、語法學習、聽力和寫作等內容所構成的整體教學單位;另外,通過語法和詞匯在語篇中的多次循環(huán),可以反復打好語言基本功。因此高中英語教學要著眼整體,突出語篇教學,否則會導致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能理解詞句,不能理解全文。
語篇教學就是在英語教學中從宏觀的角度出發(fā),將語篇作為一個整體處理,不能只停留在對孤立的詞、句的分析上,而應從語篇的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入手,結合語言運用的環(huán)境理解和掌握語篇,語篇教學不僅注重語言形式,更注重語言功能。一滴水放到大海里就不易干涸,詞句如同水滴,而篇章如同大海。篇章提示了詞及句子所適用的和可以言之成理的語境。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首先將注意力集中于引導學生抓住篇章的主題和中心思想,然后講解和分析詞匯、短語和句子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具有通覽全篇的能力,掌握文本的主題,掌握句子在表達篇章整體意義上所起的作用,達到“見林又見木”的閱讀教學目的。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擺脫“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底下埋頭筆記”的課堂教學模式,摒棄只注重字、詞、句的分析和語法講解而忽視整體語篇教學的教學方法,立足語篇教學,積極地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將英語教學的目標從提高學生成績轉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能力上來,達到英語學習的真正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關鍵詞】高職英語教學 英美文化 滲透
一、引言
跨文化意識不僅要求語言學習者能夠對異國文化進行主動了解,還要求其將異國文化和本國文化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兩者間的相同點和差異化,進而提高自己的文化敏感度。英語語言反映了英語國家的價值觀念和人文風情,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化,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二、英美文化與英語學習的關系
根據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學習詞匯和語法結構,同時對其傾聽、口語表達、閱讀、寫作能力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還能夠間接地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具體地說,對于英美文化的學習也就是一種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能夠與不同文化背景、民俗習慣、語言方式的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能力。現(xiàn)實中,跨文化交際中最大的困難不在于語言的不同,而在于雙方文化的差異性,一旦在交談中把握不好,則極易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比如,中國人在見面問候時慣于使用:“吃飯了嗎?”“要去哪里?”“干什么去?”之類的疑問句式,以此讓人感覺到人與人之間的親近感和隨意感;然而,此種問候方式在英美文化中則涉及個人隱私,屬于一種干預舉動,所以,在與英美國家友人相互問候時,應選擇類似于“今天天氣不錯”這樣的寒暄句式,這就是文化差異。如果不了解上述文化差異,學生不僅難以理解英語學習與交流中詢問天氣的行為,而且容易在與外國友人的交際中出現(xiàn)不禮貌的冒犯行為。
三、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英美文化滲透路徑
(一)中西文化禮儀差異比對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照教材的編排思路,挖掘更多有意義、有趣味性的深層次文化教育素材,并將素材與教材知識連接起來,有機地進行語言知識技能教學與文化意識培養(yǎng)教學。據調查,目前高職英語教材一般是按照功能、結構的順序編排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容易被學生理解并接受,且重點知識也較突出,素材基本來源于日常生活,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實踐鍛煉。而且,課文旁注的相應插圖亦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相關英語的文化背景或內涵。如,在學習英語禮貌用語時,可以發(fā)現(xiàn),其反復出現(xiàn)的次數要比漢語多得多,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應盡量多地使用“Excuse me”“Thanks”等禮貌用語,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歐美文化禮儀知識;又如,在介紹西方食物時,可以舉例說明西方人們喜愛的hamburger、sandwich等,與中國傳統(tǒng)食物rice、noodles進行對比,使學生更直觀地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所在。
(二)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深化認知
僅依靠簡單的課堂學習是無法讓學生真正完整地了解英語文化的。對此,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各種課外有利渠道積極學習英語文化,例如英語雜志、英文歌曲、英語頻道節(jié)目等,幫助學生鞏固英語語法知識,同時鍛煉其英語聽說讀寫能力,拓展英語文化知識,使其對英語文化的形成進行更加全面細致的了解。比如,遇到西方國家節(jié)日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富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真實的文化情境,親身體驗外國文化氛圍,實現(xiàn)對英美文化知識的內化。
(三)名著賞析,端正文化傾向
英美文化雖不比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般博大精深,卻也是十分廣博,無所不包。教師可以通過欣賞英文類書籍來使學生全面了解英美國家的名人逸事、自然環(huán)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和科學發(fā)展等,并積極開設閱讀課,給學生提供大量的、原汁原味的、各種體裁的文章,使學生在不同的文章中感受到不同的英美文化。當然,高職學生的英語水平一般,詞匯量較少,教師應有針對性地推薦學生閱讀一些淺顯的英文類書籍,比如“書蟲系列”等有中英文對照的書籍,并適時進行指導,以便擴展學生英美文化知識,使其更深入地了解英美國家的語言思維與文化習俗。
四、結語
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fā)展推動了各國之間的文化滲透與融合,成為一種必然趨勢。為了順應時展要求,避免異國交流中因缺乏對彼此文化了解而產生誤解,適時地進行跨文化意識培養(yǎng)具有重大意義,而且也是尋求自身獲得更好發(fā)展的必然需求。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任何一種語言都不單單是詞匯的簡單組合,還包含了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使用該語言的民族長期的文化積淀。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對其學習并非僅是單詞的識記和句型的運用,其中還包括英美文化的體現(xiàn),是不同于東方文化的一種價值取向和思維方式。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所長,巧妙靈活地對學生進行英美文化的滲透,以開闊學生視野,培養(yǎng)其跨文化意識,從不同維度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文化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溫晶晶.英美文學研究與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導入[J].長城,2013(08).
[2]邢金鳳.試論高職英語教學中英美文化知識的導入[J].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4(02).
一、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實施文化滲透的意義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以來,全球化趨勢下,國際間的交流越來越大地影響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因而只有熟悉自身文化,在此基礎上更多地了解其它國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發(fā)展我國經濟,這就需要更多了解我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人才,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
1、文化滲透影響著民族精神、國民素質
我們都知道,語言是依存特定文化背景而產生的,只有深入了解語言所處地的文化才能正確理解語言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能夠全方位地幫助我們認識世界、認識自身文化,從而更加全面了解英語。能夠在高中英語課堂中,有效地滲透文化,能夠更深地理解所學語言的深層含義,能夠準確把握具體話語的潛在內涵,增進文化的了解,有助于學生對民族精神的深層體會。
2、實施文化滲透是語言教學目的的關鍵
教師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因此,通過介紹英語所在國的文化背景,讓學生對英語文化有著更深層次的了解,從而幫助學生更恰當、有效地運用語言。這就需要教師在傳授基本的詞匯和語法知識的基礎上,不斷滲透英語語言與文化之間存在的內在聯(lián)系,這種文化滲透方式可以強化學生直接理解和記憶英語,更好地完成英語的學習。教師在高中英語課堂上,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經常使用成語、諺語、典故、傳說等等,并且給學生詳細解釋來由和原委,引導學生通過透徹領悟英語所處國的文化內涵之后,通過比較與評價中西方文化,發(fā)現(xiàn)中西文化的融合與差異。在逐步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的前提下,讓學生在吸收西方文化的過程中能夠發(fā)現(xiàn)英語課堂的魅力,從而調動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文化滲透策略分析
1、圖式理論法
圖式理論一般被用來解釋閱讀理解的心理機制,基本上沒有直接用于文化滲透課堂之中。本文筆者提出的圖式理論法指的是,通過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激活學生掌握的背景知識,不斷豐富新的文化背景知識,指導的英語課堂教學,從而達到理解的最終目的一種教學方法。
高中生已經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語言知識,文化的差異會阻礙他們在閱讀過程中進一步學習新知識。所以筆者認為,以圖式理論方法給學生指導,經常使用圖式理論讓學生接觸更多國外的文化背景知識,這種方式有助于高中英語課堂閱讀教學。在一定的積累之后,越來越多的文化背景知識能夠被學生所認識,掌握,知識就會在學生大腦中形成無數個圖式,這些圖式令讀者在遇到類似的文化時起到幫助理解的作用。
2、文化滲透法
目前,仍有許多教師對高效課堂懷有質疑的態(tài)度,還是帶著老一套的教學方法走進課堂。他們認為,高效課堂是在給別人演戲,是在快活的環(huán)境中欺騙自己。因此,他們沒有任何思想準備去嘗試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更談不上在具體的課堂當中實施和應用。所以,我認為要實施英語的高校課堂,首先要讓教師充分認識目前英語課堂的教學現(xiàn)狀,找出課堂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才有可能改變傳統(tǒng)課堂,從而有勇氣和信心去嘗試和面對高效課堂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
二、要打破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教師歷來都是唱獨角戲,一走進課堂首先整頓課堂紀律,讓教室里變得鴉雀無聲。接著按課本的編排向學生講授知識,而學生在下面規(guī)規(guī)矩矩地聽著。有時,老師為了節(jié)省時間,恨不得一口氣把所有內容說完,根本不給學生任何討論和發(fā)言的機會,整個教學過程非常壓抑,沒有任何課堂的活力。目前倡導的高效課堂要求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雙向積極交流的過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授課的同時,一定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思維空間,讓他們在課堂上動起來并與同學一起交流,充分去思考老師提出的有關問題共同分享學習成果,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上來,讓他們形成自己的思維,從而更大地去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合作思維能力。如在平時的英語課堂上,多讓學生分角色表演對話,讓他們在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中感受英語的魅力。這樣,學生不但操練了英語日常用語,更重要的是增強了他們上臺展示的膽量和信心。久而久之,學生會在今后的課堂上大膽發(fā)言,主動地參與,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變成課堂的主人”。
三、精心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僅僅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讓學生大膽地登臺去展示并暢所欲言自己的觀點,這可以說是天方夜譚。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組織和指導好他們的預習,讓他們明白預習什么、什么是重點、什么是難點等相關問題。應該在自己的教案中有針對性地對他們的預習做一個精心的設計和安排。比如英語里面大量的單詞,如果學生不組織提前預習,那么要保證課堂教學順利地完成是很困難的。所以,英文單詞的提前預習我認為是十分必要的。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分組討論單詞的發(fā)音以及它們的構成,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拼寫規(guī)律,然后盡力去熟記它們。特別是一些有難度的單詞,可以指定本組的小組長去領讀和講解給組員。這樣,既給教師騰出了時間,能讓他們充分地備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四、千方百計讓課堂氣氛活起來
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想關鍵的是要創(chuàng)設一個活躍的課堂氣氛。一個啞巴式的英語課堂注定英語教學會失敗的。所以,教師不僅要關注課堂中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學到了本領,更要關注課堂氣氛是否活躍。缺乏生機和活力的課堂只能是導致教師越講越累,學生越聽越煩,何談課堂的效率呢?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學情緒,課堂教學效率將會大打折扣。
五、教者應不斷“充電”提升教學水平
學科的相互交叉和滲透現(xiàn)象在當今社會中顯得尤為突出,而且知識在不斷更新。所以,教師一定要不斷地學習,把“教到底學到底”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在具體教學中,學校的安排一般都是什么專業(yè)教對應的學科。因此,教師在平時對自己的科目還有點交情,對其它學科的知識從不過問和研究。特別是英語科涉及到的邊緣知識更為廣闊,學科的滲透性顯得異常明顯。如果在平時的教學中能給學生穿插一些課外的東西,學生可能會聽得更起勁,進而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效率。教學實踐證明,單一的知識結構遠遠不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無法滿足學生的求職欲望。目前大刀闊斧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不僅要加強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更需要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變?yōu)橐幻?ldquo;多功能”的教師。教師除了在平時把自己的課上好后,一定要抓住課外時間不懈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水平,力爭做一名學者型的老師。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更富有魅力充滿活力,學生才會對課堂感興趣。一旦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那么還有什么理由擔心課堂的效率呢?
六、注重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應用,使課堂生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