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八上歷史知識點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探究學習,能讓他們深刻地領悟到知識的本質,使他們的學習能力有效提高。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時,要分析學生的興趣,從教材中挖掘他們的興趣點進行教學的優(yōu)化設計,讓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探究欲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探索歷史知識,深刻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并能學以致用,使他們的歷史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
探究精神;指導思維能力;學習主動性隨著高中歷史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教材中的知識進行認真探究,激發(fā)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在探究式教學中掌握更多的歷史知識,促進他們歷史綜合能力的提高。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利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主動學習,使他們的歷史思維在積極思考和探究中獲得發(fā)展,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教學。
一、創(chuàng)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只有在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積極地對學習內容進行探究和思考,加快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構建高效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采用多樣式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構建和諧的學習氛圍。在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氛圍時,教師要從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走出來,融入到學生中間,和他們共同討論歷史教材中的問題。在良好的師生交流過程中,課堂氛圍活躍起來,學生才能大膽地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學生的積極參與下,課堂教學取得了較高的效率,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同步提高,他們能運用有效的方法對歷史知識進行分析和總結,構建起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在學習新的歷史知識時,學生能快速從構建的歷史知識體系中提取出相關知識,并快速理解和掌握,不斷提高自身的歷史探究能力。
二、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隨著教學改革的進行,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采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思維靈活性,讓他們在積極的思考中進行學習。在歷史探究式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使課堂教學高效進行,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多種感官分析知識,增加他們的學習體驗,讓他們在多樣化的情境中對歷史學習產(chǎn)生興趣,并主動對歷史知識進行探究。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把學生帶入到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代和背景中,讓他們和歷史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交流,從而產(chǎn)生共鳴,對歷史知識有一個深刻的了解。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觀點創(chuàng)設辯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辯論。在熱烈的探究和辯論中,學生的思路不斷明朗,深刻理解了教材中的內容,并能利用歷史發(fā)展中得到的規(guī)律和現(xiàn)象來分析現(xiàn)代社會中的現(xiàn)象,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情境創(chuàng)設中,教師要擺脫形式主義的影響,根據(jù)教材內容來創(chuàng)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學習和探究,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分析,使課堂教學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培養(yǎng)他們的質疑能力
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能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在遇到問題時能積極進行思考和分析。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在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通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來提高探究能力。在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時,教師可以先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在進行歷史教材的閱讀時,就能保持思維的活躍。在問題教學中,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是他們積極思維的結果。在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初期階段,教師對于敢于大膽提問的學生要進行表揚,讓其他學生學習他們的做法。通過提問,能有效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思維障礙,使他們更深入的進行歷史知識的探究,以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教學《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教師先讓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自主閱讀,然后對他們提出問題:為什么說日本發(fā)動這場是蓄謀已久的?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再次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找到爆發(fā)的原因,順利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接著教師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把在探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提出來,通過和教師、同學的討論有效解決了這些問題,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在讓學生大膽提問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鼓勵和引導,使他們的質疑能力不斷提高,在課堂上敢于把自己的疑惑和問題提出來,促進他們對知識的理解,使歷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
四、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提高探究效率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由于學生的歷史知識有限,在學習時容易遇到理解不了的問題,這時,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使他們在探究中改進學習方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探究中不斷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高中歷史教材中有很多知識點需要學生進行記憶,在進行記憶時,死記硬背的方式不能讓學生掌握所有的知識點,也容易讓他們對知識產(chǎn)生混淆,不利于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在讓學生記憶歷史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讓他們學習歸納總結的方法,把學過的知識點按照時間的發(fā)生順序列成一個知識網(wǎng),把具體事件的發(fā)生時間、地點、導火索、結果等知識填到知識網(wǎng)中。通過知識網(wǎng)進行歷史知識的記憶,讓學生有效掌握學到的知識,同時加強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使他們的歷史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五、總結
關鍵詞: 人的發(fā)展 時效性的探索 引導學生的思維
有效教學是指實現(xiàn)教學的理想狀態(tài),受特定的教學觀支配,所以,教學觀的改變會引發(fā)教學理念的革新。
1.有效教學關注人的發(fā)展。
對教學目標的不同認識,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教學有效性認識。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目標注重知識的傳授,所以,對教學有效性的認識也主要停留在掌握知識方面,教師在課堂上也以落實知識點為根本。新課程標準下,教學目標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就是說,判斷教學有效性不再以掌握知識的多少為依據(jù)。要實現(xiàn)有效教學,就要讓學生在這三個方面獲得全面發(fā)展,將教學關注點轉移到人的發(fā)展方面。
2.有效教學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
有效教學是教師有效的教和學生高效的學組成的一種活動,其目的是師生共同享受教學成功的喜悅。也就是說,教學的有效性是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獲得的,判斷教學的有效性要看學生學習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三維目標的達成度。所以,在歷史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實現(xiàn)有效教學。
3.有效教學的行為特征。
新課程標準下,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由封閉式教學轉向開放式教學。與此同時,有效教學的行為特征也應發(fā)生根本變化,形成開放性、個體適應性、反思性特征。教師要把握全局,注重細枝末節(jié),實現(xiàn)目標與過程的有效結合。
二、初中歷史時效性的探索
1.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與興趣。
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只有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才能實施有效教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對歷史知識的學習中。這就需要教師首先轉變教學觀念,使自己的認識更加貼近學生實際,通過分析和研究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尋找歷史知識與學生興趣愛好的結合點進行教學,使歷史教學內容滿足學生需要,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興趣,并調動他們學習的主體性。例如,在教學八年級上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課時,由于學生都是“90后”,因此,結合他們這一代人的特點,以學生比較喜歡的動漫形式進行呈現(xiàn)。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所認識和體會。
2.改革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下,歷史教師只是歷史知識的“搬運工”,千辛萬苦地將知識“搬運”到學生面前,卻“吃力不討好”,學生并不心甘情愿地接受,甚至心生厭煩。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乏味,嚴重影響了歷史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大刀闊斧地改革教學方式。由知識的傳授者這一傳統(tǒng)角色轉變?yōu)楝F(xiàn)代教學活動中的引導者、合作者和組織者,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重點突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火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討論,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設計科學有效的提問,引導學生的思維。
首先,提問要緊扣課本,緊貼重、難點。教師要抓住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之處,將基本知識點設計成條理化、系統(tǒng)化的問題,呈現(xiàn)給學生。例如:我在教學八年級“侵略與反抗”時,從第二節(jié)開始,就提出了“近代中國是怎樣一步一步地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這一問題,組織學生探討,引導學生剖析。在這樣一些提綱挈領的大問題之下,再設計每一課的小問題。通過問題的設計,既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又促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條理化和系統(tǒng)化的分析,加深學生記憶。
其次,注重提問的多樣性,把握恰當?shù)奶釂枙r機。初中學生年齡較小,受教育的基礎與生理心理特征也存在差異。因此,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應因材而異,因人而異,注重提問的多樣性。另外,提問要注意選擇恰當?shù)臅r機,只有把握了恰當?shù)臅r機,才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處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tài),引導他們主動探究知識。
最后,設計問題要遵循認知規(guī)律,由淺入深。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是否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否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提出的問題要注意難易適中,對難度大的問題要體現(xiàn)梯度。如在教學“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時,我針對故宮和長城兩座歷史文化遺址,設計問題,逐步深入,引導學生猜想、總結。讓學生感受故宮建筑的莊嚴偉岸,認識封建專制時期帝王至高無上的權威。
三、注重學法指導,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
“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諦在于“教會學生學習”。歷史教學同樣應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獲取歷史知識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學法指導,力求教給學生能夠使其受益終生的學習方法。
1.列表歸納,條分縷析。
比如對于中國近代史上侵略者發(fā)動的一系列對華戰(zhàn)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這些侵略戰(zhàn)爭的名稱、經(jīng)過,每次戰(zhàn)爭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及造成的影響,通過列表的方式進行梳理,既簡單明了,一目了然,又能突出重點,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
2.圖文結合,激趣化難。
地圖是學習歷史最重要的工具。課堂上,教師應恰當運用地圖教學,指導學生識圖,將課文內容落實到圖上,培養(yǎng)學生的用圖技能,使地圖成為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得力助手。
我們先看歷史課的特點,高中歷史知識包括古今中外社會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等發(fā)展狀況,涉及的時間很久遠,從人類活動開始,時空跨越度非常大。與別的課程不同,它內容豐富,空間感特別強。因而高中歷史知識需要閱讀、理解、記憶,其中記憶最重要,然而眾多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多個要素,光靠閱讀、講解、死記硬背是不行的,那會讓學生感覺歷史課索然無味,因而歷史課教學要想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就得采用形象的、鮮活的歷史故事教學法。
二、歷史故事教學法作用
1.中國歷史的歷史故事教學法分析歷史故事教學法可以讓歷史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具有吸引力。例如,關于三國演義大家都看過電視和小說,因而歷史課可以通過三國的歷史故事,形象地描繪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的發(fā)展、變化狀況。然而通過三國眾多的歷史人物的活動、歷史事件,使學生明白東漢末年政權的腐朽,民不聊生,軍閥混戰(zhàn),群雄割據(jù),政權的解體,國家的分裂的社會狀況,最后讓學生通過對比分析了解三個國家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的發(fā)展、變化狀況,以及他們的發(fā)展趨勢,使學生理解中國統(tǒng)一是古往今來的歷史趨勢。
2.世界歷史的歷史故事教學法分析歷史是全世界人民的財富,國外也有很多經(jīng)典歷史故事。通過歷史人物愷撒的故事,就能形象地描繪出羅馬帝國時期的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的發(fā)展、變化狀況,使學生理解羅馬帝國在歐洲的再擴張、羅馬軍團入侵埃及、羅馬軍團對希臘文化的破壞、羅馬帝國內部權力爭奪發(fā)生等等歷史事件。
三、歷史故事教學法的應用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歷史故事教學方法的作用,達到對歷史知識整合、貫通的目的,就要求高中歷史的歷史故事教學方法要具有系統(tǒng)性、連貫性、點面結合的特點,通過一定的內在線索連貫古今中外歷史脈絡,如時間線索、空間線索、社會矛盾的發(fā)展線索等。例如,我們從初中歷史課本上就見到過我國的歷史大事年表,朝代更替歌等。事實上歷史本來就是按照時間來推進的,以時間為坐標軸,關注這個坐標軸的其他因素,可以將歷史時間有機結合起來。每個歷史時期,古今中外都一樣,其發(fā)展和進步都是由“導火索”來推進的,把這些矛盾焦點抓住了,社會的主要矛盾點也就有了結果,因為歷史故事往往就是對社會矛盾激化的生動描述。教師將這些故事講述給學生,學生會更易接受,印象也會更深。歷史故事作為教學的指路標,能給教師以更清晰的教學思路。對于教師來講,教學思路與教學方式是相輔相成的,如何以最優(yōu)方式運用這些歷史事件需要下功夫。對此,可以將歷史故事作為教學素材,并將這些素材的關鍵點與教學方法結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這些歷史問題,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高中歷史課的歷史故事教學法最好采用點面交叉法,將歷史故事與歷史時期、地理地域空間、當時社會環(huán)境等結合。學生的各種知識都需要積累,歷史知識面的拓寬不僅僅在歷史課上,平時讀書習慣的培養(yǎng),文學書籍的積累,這些都能讓學生的知識面變寬。有了豐富的歷史知識積累還要對歷史課的內容進行提煉,著重講解重點教學內容,達到對知識的深度發(fā)掘。對此教師上課時,可以抓住典型歷史故事反映這些歷史知識點。關于橫向聯(lián)系的交叉點的歷史故事例子,比如講西方世界史資本主義社會大革命時期可以聯(lián)系中國清朝封建社會時期,不同的是前者是資本主義社會,后者是個封建制社會,二者的交匯點就是第一次。講到現(xiàn)在的“中東和談”,可以拓展講述猶太人的苦難歷史故事、阿拉伯國家故事、現(xiàn)代的幾次中東戰(zhàn)爭知識。這種點面交叉的歷史故事教學法,大大豐富課堂歷史教學的知識量。
四、總結
一、備課組教學總體目標
本學期歷史教學主要是完成必修一第七、八、九專題和必修二經(jīng)濟史的內容,而這學期我們對學生又進行了分科,即學習文科的同學將要面臨歷史的高考,所以對學生上學期不重視歷史科的學習,應該作一些說明和鼓勵,我們常說,科教興國,教育的興衰維系國家的興衰!根據(jù)現(xiàn)在四川省的高考要求,歷史學科在高考中同樣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充分發(fā)揮團隊精神,既分工又合作,保質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為將來的高考打好基礎。
二、歷史備課組整體教學策略基本要求
1、對備課組的基本要求:全組成員互相關心,互相支持,使我們高一歷史組更加優(yōu)秀;互相交流進一步研討教材及適合與我們學生的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課堂效率。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入手,提高教學質量
2、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設計與學生的學習方式整合,使歷史學習成為一個不斷積累歷史知識、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理解過程;成為一個主動參與、學會學習的過程,一個逐漸掌握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的過程。通過歷史學習,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陶冶關愛人類的情操,使學生增強歷史意識,汲取歷史智慧,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fā)展大勢,增強歷史洞察力和歷史使命感。
三、教學進度安排及周課時進度的安排
第1周:;發(fā)達的古代農(nóng)業(yè)
第2周:發(fā)達的古代農(nóng)業(yè);
第3周:古代手工業(yè)的進步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
第4周:古代的經(jīng)濟政策;講評練習
第5周:近代中國民族工業(yè)的興起和發(fā)展、曲折發(fā)展
第6周:近代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社會主義在探索中曲折發(fā)展及講評練習。
第7周:偉大的歷史性轉折、走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新階段
第8周: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
第9周:大眾傳媒的更新、專題總結
第10周:期中復習
第11周:期中考試
第12周:開辟文明交往的航線、血與火的征服與掠奪
高二歷史教師工作計劃(二)
本學期,按照教學計劃規(guī)定的任務,我組三位教師認真履行職責,如期完成了教育教學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認真學習,提高思想認識,樹立新的理念在教學工作中堅持業(yè)務學習,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歷史教學中。除認真組織學習《課程標準解讀》外,還經(jīng)常分析高考、會考方向及教改的趨勢,狠抓教材的學習與新觀點、新思維、新情景的學習研究,并注意發(fā)揮集體協(xié)作精神,與政治、地理相關學科老師共同研究高考、會考信息和動向,資源共享,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力量,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充分運用學?,F(xiàn)有的教育教學資源,大膽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加大新型教學方法使用力度,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問題的能力,重視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
二、繼續(xù)規(guī)范教學常規(guī),進行有效教學實踐的研究1、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備課深入細致。加強集體備課,每一節(jié)課在上課前都認真的研究教材,多方參閱各種資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準確把握難重點。哪一個知識點該怎么講,大概用多長的時間講,都認真的討論過。在制定教學目的時,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
2、加強集體備課活動,做到定主講、定內容、定時間。每周至少一次集體備課時間,每次都是全員參加,全員參與。
3、注重課堂教學效果。針對學生特點,以問題式教學為主,不搞滿堂灌,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教學中注意抓住重點, 突破難點。
4、堅持聽課活動。每周都要組織組內聽課活動,聽后還要組織討論,吸取他人之長,以補自己的不足。
5、組織公開課活動。每兩周安排的一次組內老師的示范課,聽后集體評議,并時常請資深教師指導,以求進步。
6、注意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把多媒體教學搞得有聲有色。
7、進行 “中學歷史目標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專項課題研究,并取得了較好成果。論文多篇獲獎,并發(fā)表在各級刊物上。
8、以學校博客群組作為平臺,加強教育教學研究和反思。張xx、徐xx兩位老師獲得市級博客比賽“最佳互動獎”和校級博客評選“十佳博客”。
三、不足:
第一、平時的組題,要做到精選,并且要做到精做,提高單位時間的做題效率,尤其是出現(xiàn)原題時不能做錯。前幾次考試中,都出現(xiàn)了一定比例的原題,但學生普遍的失分較多。
第二、做題方法對學生傳授的不夠,同學們不能做到以不變來應萬變。
四、下一階段的工作要具體做好:
第一,讓要加強集體備課,要把備課工作做到更細。并且要加強三位教師之間的相互聽課。
第二,注意習題的選題與練習,精講精練。加大作業(yè)的批改,從作業(yè)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學生的不足。
第三,一定的做好培優(yōu)補差工作,把學校的指導方針落實到實處。
回顧這一學期的工作,既忙碌,又充實,有許多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發(fā)揚優(yōu)點,改正不足,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成績。
高二歷史教師工作計劃(三)
為了更好的完成新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使各項工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順利的進行,根據(jù)高二文科班的實際情況特制訂本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第一、總體目標
1、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高考強調跨學科綜合能力要求,體現(xiàn)了歷史學科的本質特征,因此我在教學進程中,將有目的的將史、政、地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各科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現(xiàn)實問題與歷史問題相結合,體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風格。
2、建構歷史知識體系,重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三歷史教學應注重與歷史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和階段性,我在教學中,將強化和突出歷史的階段特征,將具體歷史事件放到這種特征中去考察分析,讓學生自己去深化認識,受到教育、得出啟示、發(fā)展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正確處理全面復習和重點復習的關系
我將采用三段式復習,即基礎復習,專題復習和重點復習方法,同時把教學計劃作調整,側重點在后兩段上,以增強能力訓練的力度,
第二、學生基本情況
本屆高二文科共有2個班,共計93人,學生基礎相對較弱,學習習慣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第三、主要教學措施
1、努力學習新的教學理念,更新教育思想,認真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努力提高教學效度。
2、狠抓學風建設,管理好自己的課堂,加強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以高三第一輪復習的要求來進行高二歷史教學;真正做到常規(guī)教學落到實處。
3、關于考試:按照年級組的統(tǒng)一要求,認真組織好每一次階段考試,做到精心命題,細心閱卷,認真講評。
4、關于作業(yè):要求學生按進度及時按質、按量完成好所訂同步訓練資料,;教師平時加強監(jiān)督,按時、按要求批改好作業(yè)。
5、積極推進集體備課:,群策群力。
6、提倡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掌握基礎知識,養(yǎng)成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教材《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中國古代史》。
1、假期補課期間完成《中國古代史》第一至第二章的教學。
2、下學期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選修I第三章至第四章教學任務。
3、第5-7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前四節(jié)教學任務。
4、第8-9周文科完成第五章后四節(jié)教學任務,進行一次模擬測試。
5、第10周復習準備月考。(節(jié)假日放假,則據(jù)實際情況往后進行調整)
6、第11-13周進行《中國古代史》第六章前四節(jié)教學任務。
7、第14-15周進行《中國古代史》第六章后三節(jié)教學任務。
8、第14-15周完成《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第一章的教學,
9、第16-18完成《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第二、三章的教學,進行第二次模擬測試。
10、第19周復習,準備期末考試。
高二歷史教師工作計劃(四)
一、指導思想:
以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根本指導思想,以教育法律法規(guī)為依據(jù),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育教學。
二、教學目的及任務:
1、德育目標:按照課程標準的要求,通過對歷史課程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范圍,深入地了解歷史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有所了解,初步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學會運用科學的理論和方法認識歷史和現(xiàn)實問題,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歷史觀;樹立不斷完善自我、為祖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做貢獻和關注民族與人類命運的人生理想。
2、教學目標: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強化,用簡潔有效的記憶方法記憶知識點以減輕學生的負擔;對歷史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縱橫聯(lián)系,形成小專題和規(guī)律性的認識;重視對學生的解題方法的指導,主要是通過高考題的練習來完成;重視對學生引導重新解讀課本,仔細分析和鞏固記憶課本上的內容,把基礎知識落實到課本上;體現(xiàn)歷史學科與現(xiàn)實問題的有機結合,重視有關人文主義的知識點的挖掘和引導。
3、教學任務:本學期的主要教學任務是完成《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歷史選修2—近代社會的民主思想與實踐》的課程教學,讓學生學會高中歷史的基本學習方法,掌握相關的基本歷史知識和基本能力。
4、重新認識、感悟新課程。通過深入學習,樹立新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觀、人才觀、評價觀,提高自己的知識素養(yǎng)和專業(yè)素養(yǎng)。
5、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加強科組的常規(guī)管理,認真對待。
高二歷史教師工作計劃(五)
一、指導思想
1、認真貫徹教育部頒布《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對歷史教學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學目標定位于完成歷史選修I、III規(guī)定的各項教學任務。理科班完成歷史必修I、II、III基礎會考復習工作,爭取在基礎會考中取得優(yōu)秀成績。
2、歷史教學要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的指導方針,把教學目標定位于使學生通過對豐富的歷史知識的學習,鍛煉歷史學科能力,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從中汲取營養(yǎng),達到淵博學識、提高自身修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目的。
3、在抓好基本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也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教學,使學生順利完成高二歷史的學習。
二、教材
以《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為依據(jù),以xx版20xx新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I-III(必修)》、《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歷史I、III(選修)》為教材,以xx版《高中歷史I、III(必修)教師教學用書》《高中歷史I、III(選修)教師教學用書》為教參。
三、教學內容
教材按歷史必修I-III、選修《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戰(zhàn)爭與和平》,教師可依據(jù)課標要求靈活安排教學內容。
四、教學要求
1、認真研究課標、教材,妥善處理教學內容,正確處理好教師和學生之間教與學的關系。
2、教學中應著重于對教材中提供的原始文獻資料的運用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理論的能力。
3、提倡多種教學手段的使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從而掌握基礎知識,養(yǎng)成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五、教學安排
第1-4周完成文科完成選修I第七、八、單元教學任務及第五周測試,理科完成必修I復習任務,第三周周六進行第一次模擬測試
第5-7周文科完成第九單元與選修III第一單元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教學任務及第八周測試,理科完成必修II復習任務并在第六周進行第二次模擬測試。
第8-9周文科完成選修III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及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下的和平教學任務及測試。理科復習必修III及進行第三次模擬測試。
第10周復習準備段考。(節(jié)假日放假,則據(jù)實際情況往后進行調整)
第11-13周講評段考試卷及文科完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教學任務。理科全面復習加強練習,進行第四次模擬測試。
關鍵詞:探究式學習 歷史教學 運用 方法
探究式學習是近年來國內外教育理論和實踐領域提出的一個新課題。它指在教學中教師不直接把現(xiàn)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采取類似科學探究的方法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一種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對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終生學習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思多德曾說:“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求真知?!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世界在發(fā)展,中國在發(fā)展,要適應時代的潮流,必須不斷地學習,而探究是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的主要途徑,為此我在歷史教學中,注重運用探究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能力,本文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探究式學習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這一問題進行粗淺探討。
一、以多媒體創(chuàng)設歷史情境,培養(yǎng)探究意識。
“理論是灰色的,生活之樹常青”。要把書本上灰色的理論融入常青的生活中,離不開創(chuàng)設理論運用的情境,在情境中提出問題。這樣做,一方面能使我們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xiàn)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在情境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我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提高學生探究歷史史實的興趣。
如在講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難忘九一八》這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了一段歌曲視頻《松花江上》,凄愴的樂曲唱出了后東北人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國人民對日寇野蠻侵占我國東北的憤懣。這讓學生們很自然地就聯(lián)想到“九一八”那段讓國人痛心的屈辱歷史,同時利用多媒體介紹發(fā)生的部分背景資料,這時我提出 “”爆發(fā)后,以為首的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國內其他各方的態(tài)度如何,最后導致了怎樣的后果等問題,讓學生們各抒己見,熱烈討論,使學生學習熱情升溫,這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使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使他們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激發(fā)了興趣。
二、再現(xiàn)歷史情景,激發(fā)探究欲望。
歷史課堂上,若只有教師的照本宣科空洞說教,其結果必然是一片死寂,學生不感興趣,如果教師精心設計一個個鮮活的歷史舞臺,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歷史,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如復習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時,首先播放了四段視頻――《林則徐》、《》、《甲午風云》、《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既真實地再現(xiàn)歷史情景,又讓學生對本單元形成一條清晰的線索:侵略與反抗。
再如講七年級上冊《三國鼎立》這一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曹操、劉備、孫權、諸葛亮、周瑜這樣神態(tài)各異、各具特點、又為學生所熟悉的歷史人物一一展現(xiàn)在屏幕上,同時在下方打上字幕并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曲:滾滾長江東逝水……學生邊看邊聽邊隨聲附和,如癡如醉。之后,播放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具有趣味性、可視性的片斷,學生在觀賞中體驗歷史情感,學習歷史知識,自然進入探究角色,教學效果很好。
三、以問題巧設學習情境,點燃探究火化。
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應當經(jīng)過“意向――感知――理解――運用”的認知過程,這個過程應是師生互動的,在恰當?shù)臍v史情境中對有價值的歷史問題提出探究和解決。
例如,在學習“赤壁之戰(zhàn)”時,先引導學生提出幾個問題,如:戰(zhàn)爭背景、主戰(zhàn)派有哪些理由、利弊關系等等。先在網(wǎng)上搜尋這方面的內容,然后總結如下:主戰(zhàn)派理由是,第一,曹操本人能謀善斷,胸懷大志,又善于用人,身邊有很多謀士。第二,官渡之戰(zhàn),曹操以少勝多,就顯示了實力。第三,如果天下不統(tǒng)一,那戰(zhàn)爭就不會斷。所以曹操有愿望統(tǒng)一天下是好事,因為這順應歷史潮流。第四,曹操兵多,而且最近又攻克了荊州等地,士氣正旺。學生說,如果曹操能利用這些優(yōu)勢,這仗定能打贏。反戰(zhàn)派則列舉了許多不利的因素:第一,劉備有諸葛亮等謀士,而曹操的謀士中沒有一個能抵得上諸葛亮。第二,孫權手下有許多有勇有謀的猛將。第三,孫權、劉備聯(lián)合,力量更大。第四,孫劉一方擁有長江天險,這對曹軍也是不利因素。第五,曹操的北方兵不習水性。第六,曹操軍隊長途跋涉,且水土不服。第七,曹操本人也開始驕傲輕敵,有時疑心病很重。學生的搜集、整理的過程,就是對這場戰(zhàn)爭的背景、利弊關系、戰(zhàn)爭勝負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動探究的過程,這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組織活動課,培養(yǎng)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探究。
社會實踐形式是多樣的,對學生來講積極參與歷史活動課,進行探究,學生可拓寬知識面,擴大歷史視野,促進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
1、組織豐富多彩的歷史興趣小組,主要是組織對歷史有濃厚興趣的學生,讓他們運用已學過的歷史知識,親自動手做一些簡單可行的歷史小制作,以鞏固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如講完隋朝大運河這一知識點后,讓學生動手做一幅圖,圖上標出運河的起止點、中心、分為幾段、全長等知識點,一目了然,學生很感興趣。
2、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組織學生開展第二歷史課堂,如觀看歷史影片,游覽歷史文化古跡,自編自演歷史小短劇。這些內容豐富的課外活動,寓教于樂,既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又激發(fā)了興趣,且學生樂于參加,在快樂中學會探究。
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是獨立的學習者,教師是咨詢的答疑者,是討論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教師為學生提供自學的機會,使學生在一種既密切配合又嚴謹?shù)膶W習氣氛中,運用所學的知識,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探索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通過提問、總結、辯證、歸納等探究活動,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以充分地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一、注重能力培養(yǎng)
研究近年來的高考歷史試卷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歷史出題經(jīng)歷了這樣幾個階段:(1)純粹考查基礎知識階段,側重考查記憶能力。在這一階段,只要把書背好,一眼就能找到答案。(2)前幾年,命題范圍更加細化,開始考查平時老師和學生不注意的地方,如教材中的小字和注釋部分。(3)近幾年的高考命題常常設置新情境,對知識進行重新組合,提升能力考查的層次,既立足于主干知識,又超越主干知識,進一步拓寬了學生視野。但是,也有部分試題學術性太強。(4)目前,高考命題在突出基本歷史素養(yǎng)的基礎上,注重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了高中歷史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鑒于目前的高考歷史命題趨勢,我們在平常的復習教學中,精心設計了一些新場景新問題,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我們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多角度思考問題,讓各種思想的火花相互碰撞。這種教學理念我們堅持了一年,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對傳統(tǒng)的三輪復習方法做一些改變
為使學生的復習更為有效,可根據(jù)本校的實際情況,適當改變傳統(tǒng)的三輪復習方法,具體做法如下:(1)2008年9月―2009年3月仍是傳統(tǒng)的第一輪復習,第一輪復習旨在幫助學生夯實基礎知識,把握每一個具體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的背景、經(jīng)過、內容、結果、影響、意義等,理清各知識點間的內在聯(lián)系,掌握歷史事件的本質特征和特定時期的階段特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并使課本知識結構化、體系化。針對本校大多數(shù)學生在一年級時受文理分科情況影響,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基礎相對薄弱、很多知識都已經(jīng)遺忘的實際,我們把復習的重點放在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在細致復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入挖掘隱性知識。(2)在2009年3月―5月第二輪、第三輪復習相結合,以專題復習為主,輔以綜合考試訓練。(3)進入2009年5月,我們將剩余的20多天時間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回歸課本,整理以前做過的習題,形成對歷史的整體認識。
三、關注文史常識
從2007年全國高考文綜卷Ⅰ考查皇帝謚號開始,文史常識被引入命題領域并且不斷推陳出新,所涉及的范圍不斷擴大,是高考歷史的一大亮點。這種做法與新課程改革相呼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針對這一命題趨勢,在2009年的復習備考中,我們專門對學生進行相關文史常識的講解和訓練。因此,我校學生在應對2009年高考試卷中考查姓氏起源這一題目時能游刃有余。
四、注重歷史觀的培養(yǎng)
過去的歷史觀主要是史觀,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具體包括:階級分析法,以生產(chǎn)力為根本標準,用辯證的眼光看歷史問題?,F(xiàn)在的歷史觀不僅僅局限在這些方面,還出現(xiàn)了新的觀點,如:(1)文明史觀。人類社會逐漸走向進步、文明、開放,歷史既是人類社會的創(chuàng)造史,也是人類社會的演進史。(2)全球史觀。將人類社會的歷史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從世界歷史整體發(fā)展的統(tǒng)一性去考查歷史。(3)以人為本。把人類生存發(fā)展作為最高價值目標,強調人文主義、理性思考。因此,我們在平時教學與復習備考中,融入這些歷史觀,開展各種歷史活動課,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觀,使其以新的歷史視角來審視歷史問題。
五、夯實基礎知識
基礎知識具有永恒的生命力。不注重基礎知識的備考,無疑是“無米之炊”。只有牢固掌握了基礎知識,才有可能進行各種思維活動,高考絕不可能脫離基礎去考能力。因此,在高考備考復習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是回歸課本,夯實基礎,力求做到“面全、線通、點透”。面全,就是對各個歷史階段特征力求宏觀把握;線通,就是對歷史線索有全面而準確的把握;點透,就是對每一個知識點做透徹的分析,透過現(xiàn)象,把握其本質,力爭讓學生做到既知其一、其二,還要知其三、其四。
六、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實
鑒古察今是學習歷史的基本作用,貼近時代潮流、不避社會熱點是高考歷史試卷的一貫傳統(tǒng),近幾年的高考歷史試題大都與學科熱點和社會熱點緊密結合,體現(xiàn)了歷史為現(xiàn)實服務的特點。
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直引導學生關注和參與社會熱點問題的探討,積極尋找課本知識與社會現(xiàn)實的結合點,確定新的歷史專題;要求學生不僅要用歷史的眼光留意生活中發(fā)生的日常小事,更要注意觀察影響世界趨勢的國家大事,從而引導學生傳承懲惡揚善的人文精神,承擔中國史學“經(jīng)世致用”的社會責任,樹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正確理念,以歷史知識、觀點為基礎,將熱點和歷史知識有機聯(lián)系起來。
七、掌握解題技巧,規(guī)范作答
掌握解題技巧、規(guī)范作答是提高得分率的一個重要因素。為此我們專門總結了《歷史學習的一般規(guī)律和技巧》、《答題規(guī)范》、《高考歷史試題常見命題用語解釋及應用》、《高考常見題型解題方法》等學習資料,印發(fā)給學生。每次考試結束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專門針對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總結。另外,通過學生互評、老師面評的辦法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八、精選試題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模式優(yōu)化;情境教學
教學中,教師應打破課堂時間和教材篇幅的限制,立足于學生的知識基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和內在潛能,讓他們在主動探索新知的過程中提高自身學習能力,從而達到效率與質量相統(tǒng)一的教學目標。
一、從學生自主學習開始
自學是指學生在沒有教師講解、點撥下通過自主學習和實踐而獲得新知識及學習技能。在高中學習生活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占據(jù)主導地位,因而作為教育者,我們要格外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自覺的學習態(tài)度,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和點撥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潛能,積極探索新知。自學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充分把握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預習是新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的知識橋梁,也是對學習新知識的一種準備。這種預習主要是對新知識進行初步了解,并聯(lián)想和強化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架起兩者之間的認知橋梁,從中獲取新的認識和相關信息。學生在通過預習對新知識有了一定的學習和了解之后,會產(chǎn)生許多疑難點,這樣一來,他們在課堂上聽講時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更有學習的動力和熱情。
二、用學生質疑架橋
問題的提出是由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組成的,一方面是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提出相關的質疑,另一方面是教師精心設計的帶有目的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循序漸進,逐步突破。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巧設問題,不斷啟發(fā)學生動腦想、開口講并動手做,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探索新知并努力尋求答案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教與學是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正如朱熹所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這樣的學習才能真正使學生始終保持積極探索新知的熱情,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主動分析和解決問題,使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以不斷提高。
三、以共同解答升華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既要做好課堂教學的設計,還要注重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并學會正確處理師生之間的雙邊關系。高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因為繁重的學科作業(yè)和沉重的學習壓力而力不從心,課堂中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恰到好處的情境,利用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在輕松而有趣的課堂情境中找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在喚起他們學習熱情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
(1)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
隨著現(xiàn)代化教學條件的不斷優(yōu)化,教師在講解歷史教材知識點時,可以適當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直觀有趣的教學情境中多方面地學習歷史知識。例如,教師在教授人民版高一歷史必修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展示課前查閱和收集好的圖片,重點展示八國聯(lián)軍入侵中國的圖片和片段。讓學生在觀看的同時,對侵華的八個國家、侵略時間以及原因和所作所為等問題產(chǎn)生思考和疑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并提出疑問,在此之后,教師再對這一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總結。
(2)創(chuàng)設趣味性游戲教學情境
教學不僅僅是講解教材知識,教師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教學中抓住他們的興趣愛好和特性,設計必要的游戲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就好比在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梳理和記憶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看誰記得多又準”的趣味游戲,從教室第一組的第一名學生開始,按照座位順序依次說出一組學過的歷史事件及其重要人物和時間,說錯的或者反應慢的上講臺表演節(jié)目。由此以來,促進學生在有趣的游戲環(huán)節(jié)中回顧和梳理學過的知識,對疏漏的知識點進一步整理和補充。
2.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式的探究學習
小組交流和討論環(huán)節(jié)是活躍課堂氛圍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能力,還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在提出問題之后,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和探討,給予他們更多的互動時間和空間,讓每位學生都有發(fā)表自己觀點的機會,然后在班級整體討論。如此讓全員參與,增加了歷史知識的信息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參與感和存在感,促進他們自信地學習并樂于學習。
3.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新課程標準提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與合作者,而一直以來,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都比較威嚴,以致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善于向教師提出他們所遇到的疑難問題。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轉變自己的角色,與學生建立新型的亦師亦友關系,促進學生在遇到疑難問題時或對問題有獨特見解時,敢于向教師提出來并與之進行交流和探討。建立和諧融洽的課堂氛圍,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在學生自主學習時對其進行觀察,設身處地地感受學生的內心想法,隨時掌握他們在課堂中的學習情況,給予最好的學習方法,指導其更好地學習歷史。
總而言之,優(yōu)化教學模式,教師就需要不斷發(fā)現(xiàn)和探索新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是多方面且豐富多彩的,這也就決定了教學模式可以是多樣化的,因而簡單的幾個教學步驟并不能完全適應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理念,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不斷深入研究和探討。
參考文獻:
[1]文金雙.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共建和諧高效課堂:論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華少年,2015(22).
關鍵詞:新課程;歷史高考;特點;備考策略
一、強調重要概念的闡釋與理解
高度重視對歷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幾年來高考的突出特點。此類題目主要有兩種形式:一在“題干”中提出歷史概念,在選項中表述對概念的闡釋;二是在“題干”中進行闡釋,在選項中列出相關概念。常出現(xiàn)的標志性詞語有“實質、含義、目的、標志、特點、表現(xiàn)、反映、性質”等。解答這類題目,關鍵在于復習備考中正確把握和理解相關歷史概念的實質和內涵。
二、注重中外歷史制度、事件、人物及思想的比較能力考查
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制度、事件、人物及思想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xiàn)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xiàn)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應注意中外歷史的結合點和社會轉型時期的中國和世界。一方面要注意全面準確地掌握歷史知識,在學習過程中將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觀點進行分析比較,培養(yǎng)自己的分析比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題時要找準比較角度,結合史實分析其共同點和不同點。
三、試題與答案呈現(xiàn)開放性
這種開放性試題能夠較全面地考查考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又利于拉開不同水平考生的距離,較為準確地確定考生的學習水平,區(qū)分度較好,信度和效度較高。由于試題沒有設定參考答案,便于考生自由發(fā)揮,考生只要緊扣題意,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回答,能夠得到較高分數(shù)。既能準確檢測考生的思維水平,考生又有話可說,容易得分,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能力的空間,這樣的試題,真正凸顯了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考查。這種在考試中讓學生充分體現(xiàn)主體性和建構性的命題,是對新課程理念的最好的詮釋。
解答的時候只需要針對一個方面進行回答即可,這就給我們同學很大的發(fā)揮空間。所謂仁者見人,智者見智,只要觀點不偏,針對材料的分析準確,就能夠得到分數(shù)。根據(jù)圖表,我們能夠發(fā)現(xiàn)法定假日天數(shù)變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作為法定假日開始增多。這是最容易發(fā)現(xiàn)的變化,也是同學最好回答的。針對原因,我們用四個字概括“合理即可”。所以這類題就看同學的發(fā)揮是否穩(wěn)定,邏輯是否嚴密??傊_放性試題的解題思路首先應該確定主題,圍繞主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歷史信息,轉換成答題語言。
四、注重史觀、史法、史學理論與史學常識考查
當下國內外史學界的主要史學研究范式有如下幾種:即唯物史觀統(tǒng)領下的文明史觀、全球史觀、近代化史觀、社會史觀等。
解答這類題首先分清史料類型、理解影響史料解釋的幾個主要因素、確定史料選取和運用應注意原則或方法。以史觀引領,對考點進行解讀或整合。
五、突出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查
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時空觀念、發(fā)展意識、多元聯(lián)系、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評判、歷史認同感。
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離不開教育,歷史教育教學是實現(xiàn)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因此,課堂教學必須緊緊圍繞著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這一主線展開。設計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切入點。倡導合作探究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著力點。實現(xiàn)情感體驗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立足點。構建多元評價是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支撐點??傊?,培養(yǎng)與發(fā)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絕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須靠歷史教師在觀念上更新,在專業(yè)上提升,在教學中滲透,在日常中積累,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優(yōu)秀品格與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六、命題視角體現(xiàn)新的學術觀點
從近幾年各省市歷史高考試題所引用學術專著或觀點的數(shù)據(jù)表來看,全國卷所引用專著或觀點的次數(shù)和程度均高于各省市。近年來,把國內外學術專著引入歷史高考試題中,使高考“學術味”越來越濃烈。以學術背景資料為教材知識考察的“切入c”,通過對這些學術背景資料的認識來提高考生對歷史多角度,廣范圍的分析能力,把教材知識內容融入到學術背景的資料中,實現(xiàn)歷史考察“小切口,大內涵”的定性要求。
七、選修熱蕕目疾槎匝生超越教材的能力要求更高
新課程全國卷選考命題趨勢“遠離教材、漸行漸遠”。具體表現(xiàn)為選考超出教材范圍、選考難度大于必考、選考側重史學研究方法的考查。
做好選修題應該精講兩本選修教材;有重點、有策略地強化選修教材與必修教材知識點的統(tǒng)合,一、二輪復習必修知識可有機結合滲透補充選修知識內容。對于學生基礎較好的學校和班級,選修教材的講授,采用教師講授和學生自學結合法。在高考復習備考的過程中,進行專題訓練,歸納總結答題規(guī)律和技巧。
一、圖表學習法
圖表學習法,即通過由文字、線條、箭頭等構成的圖表,使知識形成結構、體系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圖表相較于文字而言更直觀形象、簡單明了。在學習歷史事件時,對于其發(fā)生背景,可以從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等方面進行分析,也可以從國際和國內、根本和直接等角度進行分析。如下表:
二、講故事法
歷史課本內容豐富多彩,其中很多故事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講。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fā)學習興趣,了解相關歷史知識,拓展視野,提高語言表述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
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扮演相關角色,可以使學生對歷史產(chǎn)生親切感,加深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如學習“英國君主立憲制”時,可以讓學生扮演首相、國王和議員,理清各自的職責和相互關系;在學習“雅典民主政治”時,可讓學生假設自己是當時的一名公民,分析自己必須具備的條件、享有的權利等,體會雅典民主政治的進步性與局限性。
四、記筆記法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庇浌P記可以深化學習內容,理清思路,加深記憶。歷史成績好的學生往往善于記筆記,他們總是一邊聽課一邊記筆記。因此,歷史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記筆記的良好習慣。記筆記不能一記了事,課下還應對照課本認真整理筆記內容,直到全部弄懂為止,并經(jīng)常翻看復習,溫故知新。
五、提問法
學習過程就是一個對新知識認知的過程。學生通過認真聽課、認真溫習、認真做作業(yè),許多知識點已熟記在心,但還會有一些難點仍未解決。這就要求學生不恥下問、善于提問,在提問中去掉自己前進道路上的“攔路虎”。
六、閱讀課本法
要學好歷史,就要會快速、科學地閱讀課本,取得學習歷史的主動權。做到這一點,學生就能學得輕松自如,并逐漸掌握閱讀技巧。因此,歷史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巧,使學生明白什么內容須詳讀精恩,什么內容可粗看了解,什么問題要邊讀邊想,什么問題要讀后再想,并設計有層次性、有針對性的問題,以疑激學、以疑促學。長此以往,學生不僅會合理利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還能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為日后自學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階級分析法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在分析某一歷史人物的本質、意圖,分析某一歷史事件的本質時,要先確定其階級立場,看清其反映、維護的階級利益,再給其定性。在利用階級分析法學習歷史時需注意以下兩點:第一,不能被表象所迷惑;第二,不能教條化。歷史是發(fā)展的,人是會變化的,因此在分析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八、跨學科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