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繪畫藝術治療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繪畫藝術治療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繪畫藝術治療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

【摘要】繪畫藝術治療在歐美已廣泛應用于特殊人群的康復和教育,國內的繪畫治療在特殊教育領域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本文闡述了繪畫治療在當前特殊教育領域內的應用狀況,并嘗試根據現(xiàn)有狀況對其未來發(fā)展趨勢進行分析。

【關鍵詞】繪畫藝術治療;特殊教育;現(xiàn)狀與發(fā)展

1繪畫藝術治療的優(yōu)勢

繪畫治療是繪畫藝術和心理治療的結合,是以繪畫這種非語言的方式作為咨詢師和來訪者之間中介物的治療。來訪者作品中富含的信息即可以作為一種心理診斷的工具,也可以作為一種治療手段。繪畫治療能夠起到解決來訪者情緒沖突、減少焦慮和抑郁、洞悉心理問題、揭示人際關系和整合人格等作用,最終促進來訪者的心理成長,帶來生活狀態(tài)的改變。繪畫療法之所以會作為一種介質被應用于心理干預的臨床實踐,是因為繪畫過程卷入了大腦信息加工過程,視覺信息處理的過程主要發(fā)生在右半球。右腦是潛意識腦,主要功能為空間思維和形象思維,具體表現(xiàn)在音樂、美術、情感、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靈感、整體性等方面。與負責語言、分析、運算、邏輯思維的左腦相比,右腦具有諸多優(yōu)勢。首先,大腦在處理經驗、感覺或情緒等信息時,先運用圖像后運用文字。其次,視覺思維的速度、深度、廣度和整體性遠遠超過了言語思維。一旦人們嘗試用語言描述情緒體驗,那些被體驗到的內容整體就在語言的加工下被轉譯、被解釋,大量的信息就此流失1。在臨床實踐中已發(fā)現(xiàn),言語療法在糾正求助者由于錯誤認知所引起的心理問題時有效果,而在處理情緒困擾為主要癥狀或其他深層次的問題時就顯得力不從心。咨詢師發(fā)現(xiàn),盡管言語療法在目前的心理干預實踐中屬于主流療法,但在實際接觸到有情緒障礙、創(chuàng)傷體驗和喪失問題的來訪者時,常常感到無能為力,即便是意識到了問題癥結所在,也無從下手。而繪畫治療以右腦信息為主要操作對象,繞開左腦有限的、線性的、言語性的判斷,借助人與藝術自然的聯(lián)結,直達情感最深處,揭示不被意識到的內在經驗,促進來訪者的領悟,釋放郁積于心的情緒,重新整合人格,從而恢復心理的健康與平衡。國內繪畫治療專家孟沛欣教授在《藝術療法———超越言語的交流》一書中提出了繪畫治療的適用群體,它包括不勝任語言或語言受阻的患者,如聽力障礙、自閉癥、遲鈍、大腦損傷、妄想;對談話治療有抵觸情緒或有阻抗的患者;懷疑自己口語能力的人;對藝術表達有興趣的各個年齡段的求助者,兒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各種行為障礙和多重人格障礙的個體。[2]

2繪畫治療在特殊教育領域內的應用

繪畫應用于治療古已有之,有明確記載的美術治療實踐,始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精神分析學派的繪畫診療分析,其理論與應用在其后的幾十年間不斷地豐富與拓展。發(fā)展至今的繪畫藝術治療在歐美的應用已從最初的醫(yī)學、精神病學拓展至教育、心理保健等諸多領域。特別是在特殊教育領域,繪畫治療已應用于有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兒童、聽力殘疾兒童、肢體殘障兒童、智障兒童、器質性疾病患兒等,且已獲得相應的療效。從事殘障兒童美術教育的美國教師Elinor•Ulman在藝術治療實踐中建立了“安勒曼評估程序”。Aach•Feldman和Kunkle•Miller以埃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fā)展理論和布魯納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為基礎,結合Golomb等人的藝術發(fā)展研究成果,主要對具有認知障礙、情緒障礙和身體障礙的兒童進行藝術治療。Silver的治療方法以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為基礎,主要針對聽力損害、認知損傷的來訪者,促進其認知發(fā)展。3上世紀九十年代,西方繪畫藝術治療理論引入中國大陸,最初的實踐是作為治療精神病患者的輔助手段,發(fā)展至今逐漸擴展到對特殊群體的幫助以及學校的心理咨詢中。國內將繪畫藝術療法運用于特殊兒童與特殊群體的主要研究包括:郝振君、曹燕瑛的《低年級智力殘疾兒童美術藝術治療的初步嘗試》,闡述了對一組中重度智力殘疾兒童進行藝術治療的過程,干預結果顯示這些智力殘疾兒童的直觀能力和觀察能力都得到了顯著提高。鄧慕芯的《腦癱兒童的社工介入點———藝術治療》一文介紹了為腦癱兒童開展的繪畫治療,經過干預發(fā)現(xiàn)這些兒童在活動中都有一定程度的響應,表明不善于言語溝通的腦癱兒童能夠通過繪畫表達他們的內心情緒及感受。陳琨的《繪畫投射技術應用于美術治療的探索———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個案研究》一文介紹了運用繪畫治療技術對具有攻擊性的兒童進行干預的過程,結果證明繪畫投射技術可以幫助兒童將混亂無序的心緒導入清晰有序的狀態(tài),促進其認知與情感的發(fā)展,減少攻擊性行為的發(fā)生。張雯、顧昭明的《藝術治療在自閉癥兒童心理發(fā)展中的作用》中提出針對自閉癥兒童的繪畫治療團體干預方案,研究結果顯示繪畫治療對自閉癥兒童感知覺的發(fā)展、思維能力的提高、情緒情感的穩(wěn)定發(fā)展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3繪畫治療在特殊教育領域中的發(fā)展趨勢

西方繪畫藝術治療的起步較早,其理論研究、實踐應用、組織機構的發(fā)展都較為完備,國內關于繪畫藝術治療真正的學術研究和應用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本世紀逐漸擴展到對殘障兒童的幫助中。筆者在知網和萬方網用“繪畫治療、美術治療、特殊教育、聽障、自閉癥、智力殘疾、肢體殘疾”等關鍵詞進行檢索,搜索到相關文章19篇,其中2016年發(fā)表文章有9篇,近五年內發(fā)表的有12篇,五年前發(fā)表的文章有6篇。由此可以了解到近幾年繪畫治療在特殊教育領域內的實踐與研究已逐步展開,在各類殘障教育與康復中的應用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相關專家對其能夠改善特殊人群的情緒情感和健全人格等方面達成了共識。已有研究結果顯示,繪畫治療在特殊人群中的應用多集中于自閉癥群體,在搜索到的19篇文章中,涉及自閉癥的有12篇。對聽力、肢體等殘障類型人群的應用較少。從年齡層面來看,多集中于兒童期,對青春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的研究也比較少。實際上,由于繪畫治療獨特的視覺加工模式,它的適用范圍是非常寬泛的,尤其適用于語言交流困難的人群,比如聽力障礙的個體在心理干預中是最適合繪畫治療技術的,聽障者由于聽力受損造成了語言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滯后,言語療法難以發(fā)揮效果,正是繪畫治療可以發(fā)揮優(yōu)勢的領域。目前國內繪畫治療的實踐主要以應用性研究為主,一般采用量化的方法,運用團體繪畫進行干預。量化研究和團體施測的方法對繪畫治療的效果評定有一定優(yōu)勢,能夠在宏觀層面對干預效果進行規(guī)?;恼{查。但除了概括性和普適性的研究,同時也需要在微觀層面對個別現(xiàn)象進行細致、動態(tài)的描述和分析,探討干預過程中的特殊現(xiàn)象,以及從不同類型殘障者的角度來了解當事人的看法與感受,展示繪畫治療發(fā)生效果的演化過程。研究方法的多樣化可以擺脫千篇一律的論證模式,更能體現(xiàn)出繪畫治療在不同類型殘障群體中應用的獨特性。由于繪畫治療是從西方傳入國內的,所以目前國內的研究以介紹西方的理論技術為主,以及將這些理論與技術在某個領域內直接應用。不僅如此,多數研究的目的都集中于證明繪畫治療能夠對某一癥狀或某一現(xiàn)象起到作用,缺乏描述繪畫治療是如何在具體問題上發(fā)揮作用的,也沒有形成獨特的對于繪畫治療的新的理論與觀點,更多的是對西方已有技術簡略地應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干預對象的條件下實施繪畫治療,必然會呈現(xiàn)新的問題或發(fā)現(xiàn)新的看問題的角度,只有不斷地面對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繪畫治療才可以繼續(xù)發(fā)展,才可能形成本土化的理論與技術。

【參考文獻】

[1]孟沛欣.藝術療法———超越語言的交流[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2):9-15.

[2]孟沛欣.藝術療法———超越語言的交流[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9(2):17-21.

[3]董杏妹,劉秋竹.藝術治療的心理機制及在特殊教育中的應用[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5):139-140.

[4]倪婷,胡冰霜.近十年藝術治療在中國的應用情況及發(fā)展趨勢[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12(5):93-94.

作者:何海燕 單位: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