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東南亞留學生漢語聲調教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聲調作為漢語拼音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漢語發(fā)音標準的重要保障。東南亞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往往不重視聲調,導致漢語發(fā)音極不標準,始終無法擺脫“洋腔調”。本文將從東南亞留學生聲調偏誤分析,聲調教學中的主要問題,應對的方法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東南亞;留學生;聲調
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世界上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熱潮,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關注中國,關注漢語?!叭绻腩I先別人,那就學習漢語吧!”這是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對“漢語熱”的評論。但是漢語難已經成為了所有人的共識,不少外國人在學習漢語數年之后,說話依舊“洋腔洋調”,而聲調的偏誤是造成“洋腔洋調”的主要原因,林燾(1996)曾說:“洋腔洋調形成的關鍵不在聲母和韻母,而在聲調和比聲調更高的層次”。而目前的對外漢語教學中,因教材的編寫過于籠統(tǒng)、簡單和教師授課過程中的不重視,造成留學生的聲調偏誤。因此在學習漢語的初期,怎樣使留學生掌握漢語聲調是非常值得探討研究的。
一、東南亞留學生聲調偏誤分析
我院留學生都來自東南亞,主要是泰國和老撾留學生。泰語、老撾語和漢語一樣都是有聲調的語言。部分漢語教師認為,泰國、老撾留學生有學習聲調基礎,可以將教學重點放在詞匯、語法等其他方面。而現實情況恰恰是留學生因為第一語言聲調的影響,無法正確掌握漢語聲調,始終存在口音。漢語聲調可以從調值和調類兩方面分析。調類分為陰平(ˉ),陽平(ˊ),上聲(ˇ),去聲(ˋ)。調值方面,趙元任先生設計的“五度標記法”,形象具體的反映了四個聲調的音高變化:陰平是55調,陽平是35調,上聲是214調,去聲是51調。東南亞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由于第一語言的影響,聲調的學習掌握情況反而不如母語無聲調的留學生。泰語有五個聲調,老撾語有八個聲調,在學習漢語聲調的過程中非常容易造成負遷移。與漢語聲調不同,泰語和老撾語聲調中沒有非常明顯的曲折調,因此上聲對于他們來說是最難掌握的,經常與陽平、去聲混淆,發(fā)音也經常以半上聲(211)的形式出現,后半段沒有達到應到的音高。陰平發(fā)音時常常音高不夠,55發(fā)為33,并且經常把陰平發(fā)為陽平。陽平發(fā)音普遍起點較低,整體調域較低。去聲不僅音高偏低,而且發(fā)聲時長也存在問題,泰國留學生發(fā)去聲時,時長較長,顯得拖沓,老撾留學生則發(fā)聲較短促。
二、漢語聲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東南亞留學生的聲調學習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始終存在“洋腔洋調”的現象,不僅因為留學生本身不夠重視,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問題,教學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不夠科學系統(tǒng)。
1.留學生對自身要求較低。他們希望漢語水平達到能與人交流的程度,并不在意漢語發(fā)音是否標準,他人能聽懂即可。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較重視常用詞匯以及日常用語,對中國文化也非常感興趣。聲調在他們看來并不是學習的重點。
2.教學安排不合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通常會根據留學生的情況,安排一到兩個月的漢語拼音學習,聲調學習只在其中只占了極少的比重,并不是教學的重點。對外漢語教師也普遍認為應該在留學生能聽能說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在日后的學習中加強學習,提高發(fā)音的準確度。但聲調是留學生漢語發(fā)音準確的基礎,一旦基礎沒有打牢,在日后進行糾正需要耗費跟更多的時間精力,甚至已形成“化石化”,無法更改,也給留學生造成了聲調學習并不重要的錯覺。
3.教學方法不科學、系統(tǒng)。聲調教學中,對外漢語教師采取的教學方法通常是由教師領讀,學生跟讀,熟練之后,教師逐個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此外,教師通常還會向學生展示漢語聲調五度標記圖,配合手勢進行教學。整個過程顯得較零散,只是反復朗讀單個聲調。且留學生朗讀單個漢語聲調時,通過教師反復示范糾正,普遍能正確發(fā)音,但到了語境當中,聲調發(fā)音會出現各種意想不到的奇怪變化。大部分漢語教師除了反復糾正,并沒有更好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對策
根據東南亞留學生相似的漢語聲調偏誤,以及聲調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可以采取相同的教學策略。
1.引起留學生重視。通過給留學生分享因聲調錯誤造成交流障礙的案例以及笑話,例如“窩們歪果仁”等,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留學生意識到聲調的重要性。
2.合理安排聲調教學。在零起點的留學生開始學習漢語拼音時,就應該對聲調教學予以足夠的重視,為留學生標準的漢語發(fā)音打下堅實的基礎。并且除了對外漢語教學初期之外,聲調教學還應該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應該在課堂中,課堂外隨時發(fā)現,隨時糾正,隨時加強。教材中也應該對聲調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和梳理。
3.采用科學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除了反復朗讀練習、五度標記法以及手勢示意等較傳統(tǒng)的方法外,加強對每個聲調單獨學習、反復操練,使留學生能準確發(fā)音,辨識四個聲調。還必須將聲調學習放入語境當中,避免留學生只能對單獨音節(jié)正確發(fā)音的情況,同時在語流中學習掌握音變。此外還可以采取寓教于樂的方式,例如給影視節(jié)目片段配音,設計相關小游戲,學習漢語流行歌曲,參與表演語言類節(jié)目等。
參考文獻:
[1]余藹芹.聲調教法的商榷[A].第一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C].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6.
[2]彭玉康,胡袁圓.對外漢語聲調教學研究回望[J].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2006(04).
[3]傅海峰.“零起點”聲調教學芻議[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9(02).
[4]楊柳.近十年對外漢語聲調習得研究綜述[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09(11):18.
作者:楊慶 單位:四川樂山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