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論文中心 正文

新聞寫作中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聞寫作中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新聞寫作中文學素養(yǎng)的重要性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提出,翻譯作品要做到“信、達、雅”,所謂“信”,就是翻譯的內(nèi)容要忠實于原文;所謂“達”,就是翻譯的文辭要通順、暢達;所謂“雅”,就是翻譯要有文采。嚴復提出的“信、達、雅”這一原則,可以說是評價翻譯水平高低的“三字真經(jīng)”。與此精神實質(zhì)相通且值得借鑒的是,新聞寫作其實也把這一準則作為暗自遵循的重要原則。我們可以把新聞的真實性稱之為“信”,這是新聞的生命線;把新聞的讓事實本身說話,交代清楚新聞的人、事、時、地、因果、意義等要素稱之為“達”;那么,新聞寫作中作者扎實的理論功底、駕輕就熟的行文風格和豐富的文學素養(yǎng)則可稱之為“雅”了。至于理論功底和行文風格,這和記者本身的資歷和水平有關,筆者不便贅述,筆者這里主要談談所謂“功夫在詩外”的文學素養(yǎng)在新聞寫作中的作用。

一、在標題制作中讓人耳目一新,起到吸引讀者眼球的積極作用

抗戰(zhàn)時期,陪都重慶物價暴漲、產(chǎn)品偷工減料,連燒餅、油條也紛紛漲價?!缎旅駡蟆肪庉嫵檀笄⒁粭l物價飛漲的新聞,仿宋詞佳句“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擬了一條標題:“物價容易把人拋,薄了燒餅,瘦了油條”。這種出神入化的化用古詩詞作為標題,既朗朗上口,又貼切生動,讓人心領神會,過目不忘。試想,如果沒有扎實的文學素養(yǎng),這看似明擺著的新聞現(xiàn)象,這看似信手拈來的新聞標題,不知道要用多少字句才能概況準確、才能如此生動形象!2007年,筆者所處的畢節(jié)城市發(fā)展突飛猛進,城市變化日新月異。當年5月,在深圳打工10多年的七星關區(qū)市民魏鵬回到家鄉(xiāng),在東客站下了車后,竟不知怎樣走才能到相隔兩公里外的家。后來經(jīng)過小小的折騰回到家后,他很有感觸地說:“10年前離開家鄉(xiāng)時是從老客車站坐車走的,現(xiàn)在有了新客車站,下車的那一刻都不知道該怎么走了,眼前的一切都變樣了?!惫P者得知這一新鮮事情后,隨即找到了魏鵬,并以此為切入點,盤點了畢節(jié)近幾年來的發(fā)展變化,然后很自然地借用宋代大詞人姜夔的一句詞“算而今重到須驚”作為報道的主標題,受到領導和讀者的一致好評。在后來幾年盤點畢節(jié)城市建設成就的另一篇深度報道中,筆者也很自然地借用詩句“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作為標題,也受到好評。近年來,畢節(jié)房地產(chǎn)業(yè)迅猛發(fā)展,不僅為畢節(jié)帶來可觀的物質(zhì)財富,而且也為當?shù)厝罕姷纳顜砭薮笞兓?。在首次舉行的大型房開展中,一名外單位的記者經(jīng)過認真采寫,以《未來,從這里起步》為題,報道了這次房展的豐碩成果,其中就講述了美國籍青年和他的中國女友在畢節(jié)買房的事。稿件正好遇到筆者當編輯,筆者認為標題不夠響亮和全面,配不上報道的內(nèi)容,于是便借用了辛棄疾的名句“東風夜放花千樹”為題刊發(fā)。這樣改,一是突出了新興城市房地產(chǎn)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二是反映了在房展中所涌現(xiàn)出來的新鮮事讓人耳目一新。果然,報道發(fā)出后,作者很驚喜地專門打電話給筆者講到報道的良好效果,并心悅誠服地認同標題這樣改起到的神奇作用。

二、在新聞報道中增強了文章的分量,使文章大氣、生動、增色

好的文章,固然有其突出的地方。同志的文章總是那么受人歡迎,因為他總是能夠恰到好處地對名篇名句信手拈來,而且稍加改動為我所用。1939年7月9日,在延安陜北公學送參訓人員奔赴抗日前線時,將南朝梁代文學家江淹的《別賦》名句“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改成“春草碧色,春水綠波,送君延安,快如之何”,將低沉的離愁別緒轉(zhuǎn)為快樂的送別,為抗日的義士壯行。筆者在2010年10月報道威寧自治縣東風鎮(zhèn)山體滑坡,因為政府提前安排,使當?shù)乩习傩彰庥跒暮Γ屧?jīng)因打擊黑煤窯而使干群關系緊張的局面得到徹底改變。其中有這樣一段:“7月23日中午,獲救群眾自發(fā)地在村民許幺仟家院子里宰羊煮酒,以此來感謝黨委政府的救助。在簡陋而豐盛的‘宴席’上,縣長陳波看到幾百人爭相向鎮(zhèn)村領導干部敬酒的動人場面時,禁不住熱淚盈眶。他站上條凳激動地說:‘鄉(xiāng)親們,今天我真正認識了東風的各族群眾,大家和黨委政府是心連著心的!’國之興也,視民如傷。一個把生命至上、人民為先的理念擺到最高位置的政府,怎能不贏得人民的崇敬和感激?然而,一度黨群干群關系緊張的‘黑烏鴉’鎮(zhèn),到如今的魚水情深是何等艱難!”文章中引用的“國之興也,視民如傷”,語出《左傳哀公元年》,意思是國家的興起,是把百姓如同受傷者一樣加以撫慰。這樣一引用,既增強了文章的分量,又使文章生色。記得2012年畢節(jié)各地大旱,災情突出,筆者在做《大旱之年的反思》系列報道時,在“水利”篇《生命之源的渴與望》中反思水利建設的不足和提出希望時,很自然地引用了“水利興則天下穩(wěn),天下穩(wěn)則民心安”來作為結(jié)尾,既水到渠成地總結(jié)全文,又“師出有名”地嫁接權(quán)威,受到領導和專家的好評。筆者在新聞寫作中,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引用古代詩文或名家名句,這得益于筆者對古典文學的鐘愛,當然,這讓筆者受益匪淺。

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對古典文學的興趣,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浩如煙海的名家名篇中,有寫景抒情的,有托物言志的;有論述做人做事的,有論述做學問的。這些好詞佳句,不僅能陶冶情操,讓人爽心悅目,而且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脈。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自覺地提升對古典文化的修養(yǎng),汲取古典文化的營養(yǎng)精髓,不僅能增強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更好地從事本職工作,而且也是作為一名文化工作者對中華文明責無旁貸的傳承。那么,怎樣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呢?首先,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平時和一些記者閑聊時,有的對古文化古詩詞等知之甚少,更有甚者認為與己無關,文學素養(yǎng)一片空白。這看似很平常的事,其實是很不正常的。希特勒曾經(jīng)叫囂過:“要消滅一個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滅承載它的語言?!币虼?,對于一名新聞工作者,繼承和捍衛(wèi)好自己的民族文化,必須要有“舍我其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培養(yǎng)對古典文學的良好興趣。興趣都是靠培養(yǎng)的,只要持之以恒,當我們在“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倍鵁o法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感受時,我們不妨查查相同背景或意境下古人是怎樣來表達的。比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比如“明日望鄉(xiāng)處,秋山又幾重”……等等。時日久了,自然就成了習慣,自然就培養(yǎng)起興趣來。當然,這種高雅的興趣無疑會讓人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在新聞寫作中,在人際交往中,不經(jīng)意間的引經(jīng)據(jù)典,而且又是那么恰到好處,不僅讓人刮目相看,而且使我們的文章和語言更加有神采、有感染力,我們的情操也必將得到更好的陶冶。

作者:劉燎 單位:畢節(jié)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