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語文課堂有效教學路徑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針對長期以來語文教學高耗低效提出來的命題,也是語文教師需要長期關注的教學使命。簡單地說,這種有效性是指遵循語文學習規(guī)律、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和素質的語文教學。那么,教師如何在有效教學的路徑上發(fā)力呢?
一、精心備課
一篇課文的教學是從教師備課開始的,要想教學取得效果,教師必須仔細地研讀課文,認真落實與文本、編者、學生的對話。首先,教師需要讀課文,找出文本中值得關注的語言表達上的突出特點;其次,教師要關注編者安排的學習目標要求,借助課后練習提煉出本課對接單元語文要素訓練的細化目標;再次,教師還要了解班級學生的知識水平,把握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難點,確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比如,《搭石》是一篇老課文,教師備課時首先需要確定它在統(tǒng)編教材中所承載的學習任務——提高閱讀速度單元的精讀課文,由此明確學習《搭石》一課的重點目標之一是不回讀,提高閱讀的速度,采用的方法是計時閱讀;然后才是關注課文中所描寫的畫面和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美好情感;而學生學習此篇課文感興趣的可能不是讀得有多快,而是搭石本身的一些事情。有了這樣的備課準備,教師可以將幾個方面結合起來,選擇教學內容:在訓練學生計時朗讀時采用不回讀的方法,可以有多次,一次次比較閱讀時間,看看閱讀速度的提高情況;在多次閱讀中,注意體會課文表達的重點是什么;聯(lián)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發(fā)現(xiàn)的鄉(xiāng)村生活中那些包含美好情感的事情。
二、主動建構教學支點
小學語文教學中“碎問碎答”是造成課堂教學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解決的關鍵就是教師從簡單分析課文內容中走出來,讓學生自己面對文本尋找和發(fā)現(xiàn)學習資源,并且有效運用這些資源開展相關學習活動,主動建構教學支點,掌握新的學習內容。比如,《稱象》這篇課文講的是曹操得到一頭大象后,在帶兒子曹沖與官員看大象后讓人想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結果官員說的辦法行不通,曹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認知中稱一件東西往往就是直接去稱,至于稱不出的情形,在他們的生活中解決的方法就是找更大的秤。這樣一來,課文中出現(xiàn)的情形,那時候是找不到更大的稱量工具,只有另想辦法,也就是需要換一種思路來稱象,顯然就超出了他們原有的認知方式。學習這樣的內容,學生就無法借用已有認知方式進行學習,必須建構新的認知方式,也就是仔細學習曹沖的方法,弄清楚轉換思路在其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進而懂得稱東西時可以不直接稱量對象,找出二者之間的對等關系后,通過適當?shù)姆绞椒Q量另一個對象,從而間接完成稱量的任務。這樣的主動建構用在新材料、新內容的學習中,教學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綜合運用
小學生學習語文一個很重要的任務是積累,包括詞句積累、表達方式積累、文化內蘊積累等。正因為如此,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把積累當成學生學習語文的最重要的任務,采用各種方法進行強化,結果卻適得其反。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積累那些適合運用的知識,而且需要給學生更多綜合運用所積累知識的機會、平臺,才能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比如,《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有許多詞語值得學生積累。一位教師在教學時,從課文中提取了兩組詞語,讓學生高聲讀的第一組是“鮮花盛開、綠樹成蔭、鮮果飄香”,讓學生用低聲讀的第二組詞語是“北風呼嘯、狂風大作、雪花飛舞”,讀后讓學生議一議兩組詞語讀起來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并讓學生在一遍遍朗讀中強化這種感受,進行詞語積累;然后要求學生思考:兩組詞語如果對應于花園的話,你會喜歡哪一種?為什么?以此引導學生思考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教師要求學生選擇有關詞語,展開大膽想象,描述有孩子的花園里的景象,學生所經(jīng)歷的就是一次帶有綜合意味的詞語運用訓練,直接指向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傊W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追求,需要師生在不同環(huán)節(jié)共同發(fā)力,以發(fā)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教學目標,才能確保有效教學的方向正確。
作者:童娟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育才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