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教學設計與反思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設計與反思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設計與反思

第1篇: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2007年7月第3版、2009年8月第7次印刷的魯科版化學必修1教材第46頁第二段有這樣一段話:“利用某些離子反應可以檢驗某種(或某些)離子是否存在。例如, 當向某溶液滴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產生,再滴加稀鹽酸時白色沉淀不溶解,則可推斷該溶液中含有SO42-”。很明顯,教材表述檢驗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的方法有些欠妥。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以下是筆者在處理該問題時的教學設計

1教學過程

師:請同學們回憶上節(jié)課學習的離子反應發(fā)生所需要的條件。

生:生成氣體、沉淀或弱電解質。

師:CO2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氣體。若將少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以觀察到什么現(xiàn)象?

生:石灰水變渾濁。

師:發(fā)生了什么反應?用離子方程式如何表示?

生:Ca2++2OH-+CO2=CaCO3+H2O

師:某無色無味的氣體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則該氣體是

生:CO2。

師:對。所以,可以用澄清石灰水來檢驗CO2氣體。利用某些離子反應及其現(xiàn)象可以檢驗某種(或某些)離子是否存在。

師:大家都認識自來水和純凈水吧?

生:認識!

師:能說出它們的區(qū)別嗎?

生:自來水便宜,純凈水較貴。

生:純凈水不含雜質。

師:說得很對?,F(xiàn)在有些不法商販利欲熏心,用自來水冒充桶裝純凈水出售謀取暴利。你能用化學方法鑒別出這種劣質純凈水嗎?

生:不能。

師:想知道嗎?

生:想!

師: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大家就能掌握這種方法。下面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46頁第二段,體會溶液中Cl-的檢驗方法,并思考其原理。

學生閱讀課文。

教師展示問題:檢驗溶液中Cl-是否存在為什么要使用AgNO3溶液和稀HNO3?請結合物質的溶解性表分析(課本第139頁)。

學生分組討論,小組代表發(fā)言。

生: 因為Cl-能與Ag+結合, 生成難溶于水的AgCl, 且不溶于稀HNO3,反應現(xiàn)象明顯。

生:除Cl-外,還有其他一些離子也可與Ag+反應生成白色沉淀。

生:只有AgCl不溶于稀HNO3,其他離子與Ag+反應生成的白色沉淀都可溶于稀HNO3。所以,可用稀HNO3來排除雜質離子的干擾。

師:對。觀察第139頁物質溶解性表得知,檢驗Cl-時使用含Ag+的試劑能得到白色AgCl沉淀,所以,可選用AgNO3溶液。除Cl-外,還有很多離子也可以與Ag+反應生成沉淀,但這些沉淀可被稀HNO3溶解,而AgCl不能被稀硝酸溶解,所以,在檢驗Cl-時若只滴加AgNO3溶液會造成誤判,必須再滴加稀HNO3來排除雜質離子的干擾。那么,檢驗SO42-該引入什么離子,使用什么試劑呢?

生:應該引入Ba2+,因為硫酸鹽中BaSO4溶解度最小,反應現(xiàn)象最明顯。

生:含Ba2+的溶液都可以,如 Ba(OH)2、 BaCl2、 Ba(NO3)2等溶液。

師:對,下面請閱讀課文中SO42-的檢驗方法,并從離子反應的角度分析SO42-的檢驗方法是否得當。注意:從選用的試劑引入的離子種類入手(提示:BaCl2=Ba2++2Cl-)。

學生分組討論,總結發(fā)言。

生:加入BaCl2溶液,引入了Ba2+,若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鹽酸,則白色沉淀為BaSO4,故原溶液中肯定含有SO42-。

生:加入BaCl2溶液,引入了Cl-,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AgCl同樣不溶于稀鹽酸,所以,無法判斷原溶液是否含有SO42-。

生:Cl-干擾了SO42-的檢驗,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也可能為BaSO4,故無法判斷原溶液是否含有SO42-。

師:經過認真討論,同學們對課本介紹的知識點有什么認識?

生:忽略了Cl-對SO42-的干擾。

生:檢驗方法不正確。

師:非常好,大家敢于質疑課本,提出不同的意見,這種質疑權威、追求真理的精神值得表揚。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離子反應的知識,借鑒并改正課本中的錯誤,思考檢驗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正確方法。

生:先加入NaCl溶液,若無明顯變化,再加入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產生,這樣能否檢驗出SO42-呢?

生:不能。先加入NaCl溶液,只能排除Ag+的存在,無法排除CO32-離子的存在,因為BaCO3也是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

生:先加入足量鹽酸,無明顯變化,就可以排除Ag+、CO32- 等離子的存在,再加入BaCl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就能證明原溶液含有SO42-。

師:大家的分析思路很正確。先引入Cl-,排除雜質離子Ag+的存在,還需排除CO32-的存在,故需引入過量H+,將CO32-轉變成CO2, 使其離開體系。再引入Ba2+,若產生白色沉淀,則生成的肯定是BaSO4,則可推斷原溶液含有SO42-;若無明顯變化,則原溶液不含SO42-。故檢驗SO42-需要使用稀鹽酸和BaCl2溶液。鹽酸的作用就是排除雜質離子對硫酸根離子的干擾,防止出現(xiàn)錯誤的判斷。

師:若把上述操作中所用的BaCl2溶液改為Ba(NO3)2溶液,對硫酸根離子的檢驗結果有影響嗎?為什么?

生:不影響。

生:先加入鹽酸,若溶液無明顯變化,就可排除雜質離子的干擾;再加入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只要能引入Ba2+就行,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原溶液中含有SO42-。

師:所以,溶液中SO42-的檢驗方法應表述為:

生:取待測溶液少許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稀鹽酸,若無明顯變化,再加入B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若產生白色沉淀,則可推斷該溶液中含有SO42-。

師:可以加入稀鹽酸和BaCl2的混合溶液嗎?

生:不能,那就和課本犯同樣的錯誤了。

生:老師,檢驗Cl-的存在時使用的酸是稀HNO3,那么,檢驗SO42-時可不可以使用稀HNO3代替稀鹽酸?

師:問得好!HNO3可以把SO32-轉化為SO42-,這樣如果原溶液中含有SO32-,使用HNO3就會把SO32-轉化為SO42-,再加入BaCl2溶液也會產生白色BaSO4沉淀,這樣根據現(xiàn)象得出的結論就是錯誤的。所以,這里只能使用稀鹽酸。

請大家總結回顧檢驗溶液中的Cl-和SO42-的方法。并根據其原理思考課前我們提出的如何鑒別劣質桶裝純凈水的問題。

學生茫然。

師:從水中的微粒分析,提示一點:在我國自來水主要是用液氯消毒的。

學生恍然大悟。

生:自來水用液氯消毒,其中含有Cl-,所以,問題就轉化為檢驗水樣中是否存在Cl-。

生:只需檢驗出水樣中含Cl-即可。

生:使用AgNO3溶液和稀HNO3即可。

師生總結(略)。

2 教學背景及設計意圖

學生剛升入高中,第一次從微觀角度接觸電解質溶液和離子反應,存在不少理解誤區(qū)。本課試圖在學生知識面較窄、基本理論知識薄弱的情況下,以本節(jié)剛學習的電解質溶液、離子反應知識為載體,通過小組討論、互相交流的自主學習和師生對話,鍛煉學生的分析、借鑒、區(qū)別、對比、推理、模仿、綜合、歸納、合作學習、知識遷移等基本技能,使學生深刻理解并掌握溶液中Cl-和SO42-的檢驗方法。

3 教學體會及反思

在課堂上,學生經歷了“發(fā)現(xiàn)知識”的過程,將“是什么”的知識和“如何獲取這種知識”的過程融為一體,在合作中感悟,在交流中借鑒,在討論中反思,在對話中提升,完成了知識的建構,思維的發(fā)展,分享了學習的快樂,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討論、交流、推理、歸納等過程所獲得的知識比教師系統(tǒng)講授更富有“含金量”,更有利于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郅庭瑾.教會學生思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12:128~160.

[2]周改英.新課程下對話生成探究教學模式的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8,(12): 8~11.

[3]王后雄.中學化學新課程課堂教學設計[J].中學化學教學參.2008,(10): 12~15.

第2篇: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一)會寫 9 個一類生字,會認 14 個二類生字;理解并會應用“燕子、趕集、聚攏”等 14 個詞語;觀察欣賞彩色春景燕子圖。

(二)學習作者細致觀察和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方法。

(三)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機勃勃的景象,培養(yǎng)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讓學生體會“趕集似的聚攏來”的生機勃勃的春天景象,了解燕子的外形特點,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向往和熱愛的感情;學習作者細致觀察、豐富的想象及一些表達方法。

(二)難點。理解課文中兩個重點句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和“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 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 ”

三、教學方法

引導點撥法、巡回指導法、朗讀感悟法

四、教學準備

PPT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初步感知

(1)(大屏幕顯示燕子圖片)提問:這是什么? 有什么特點?什么季節(jié)可以看到它們? 引入課題《燕子》。

(2)導入:當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時候 ,有一種活潑可愛的小鳥———燕子,便會在田野里、在小河邊自由自在地飛翔,為春天增添光彩。 本文所描述的便是這一只只可愛的小燕子。

(3)范讀課文,讓學生談初步感知。

(4)學生自讀課文,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課文開頭用色彩鮮艷的圖片引起學生注意, 激發(fā)學生興趣,為全課奠定良好的情緒基礎。

范讀與自學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初步的感知。

(二)動畫剪貼,了解外形

(1)小燕子在空中飛著,一會兒飛到東 ,一會兒飛到西 ,我們看不清楚燕子的模樣, 現(xiàn)在就請小朋友看一看燕子的結構。

(課件出示燕子翅膀、尾巴、羽毛的分解圖,在閃爍之后,動畫演示組成燕子)。

(2)學生回答,說說觀察順序。

(3)在了解的基礎上讀第一段,結合動畫 ,理解 “湊成 ”,結合“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感知小燕子的外形美。

(4)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加深理解。 (課件展示小燕子飛翔的動作。 )課件的動畫演示能使學生豐富對燕子外形的感性認識,簡單、容易地理解重點詞語,更直觀的體會和感受燕子外形之美。

感情朗讀是訓練學生語感,加深體會語言之美和內涵情感的重要方式。

(三)逐層顯現(xiàn),感知春天

(1)這么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在春天里從南方飛回來了,它們看到了什么?(屏幕由遠及近、從上至下分別出現(xiàn)藍天、稻草、小河、垂柳、青草、小花——的組合動畫圖,讓學生感受春天的“光彩奪目”)。

這篇課文是看圖學文,利用課件逐層顯示圖畫,有利于學生掌握觀察方法,抓住事物特點。

(2)(再次展現(xiàn)組合圖)。 現(xiàn)在,我們就是小燕子,我們從南方飛回來了,這么美的景物,我們可得好好欣賞一下! 說說:你看到了什么?練習(語言訓練):“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了,_________。 ”這里讓學生擔任角色,把他們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情感,對教材產生親切感。 同時進行了語言訓練。

(3)課文是怎樣描寫這些景色的? 讀課文,想一想春天里這些景物的特點。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生自主探究,尋找答案。

(4)(組合圖中加入一對飛翔的小燕子),學生觀察,發(fā)表見解,理解“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并強調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所以以上環(huán)節(jié)主要交給四人小組自學,然后匯報學習成果。教師充分肯定學生回答,設計中加以預測,合理即可,答案不求唯一。 教師適當引導進行知識遷移。

這個過程,圖文結合,加深了學生體會;燕子飛行的動態(tài)展示和靜態(tài)的圖畫進行對比,形象生動,方便學生理解重點句。

(6)想象情景,指導朗讀。

(四)視頻導入,觀察飛行

(1)導入小燕子飛行姿態(tài)的視頻,引導觀察,提醒學生注意觀察順序(上下)。

(2)學生討論其飛行特點(快、美)。①哪些詞語寫出了它飛得快?②哪一句寫出了燕子飛行動作之美?回放視頻,引導學生細細體會。

(3)思考:這是一種什么美? (引導—動態(tài)美)(4)感情朗讀這段課文,結合視頻加深感受。

燕子的飛行,城市里的孩子們是不常見的。通過電教媒體呈現(xiàn)燕子飛行的情景, 引導學生仔細觀察, 能加深其對課文的理解,對燕子飛行速度之快,姿態(tài)之美,有一個直觀、清楚的認識。

讓學生模仿燕子的叫和動作,則體現(xiàn)了人和自然的融合。

(五)圖文結合,突破難點

(1)屏幕定格小燕子停歇時的圖畫。

(2)學生對圖讀文。 思考:停在電線上的燕子像什么?

(3)課件出示一幅相似五線譜圖,兩圖對照 ,圖文結合 ,理解:“幾痕細線”:為什么用“痕”,不用“根”?“五線譜”:這么比喻好在哪? “正待演奏的”,又會使你產生怎樣的聯(lián)想? “音符”:對比觀察,燕子像不像音符?

(4)討論:這幅圖和課文的描寫,給你什么感覺? (學生會說感覺美,引導—靜態(tài)美)由于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許多教學內容涉及到的一些事物和現(xiàn)象學生無法直接看到,或平時經??吹降^察得不夠仔細,因此造成課文內容難以理解,成為教學中的難點。采用電教手段,情境再現(xiàn),類比事物加強對比,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就會變得直觀、具化和簡單,進而順利地得到解決。

(5)感情朗讀這段課文。

(六) 全景呈現(xiàn),讀寫抒情

(1)出示全景。 (畫面呈綠色基調,有遠山、湖水、稻田,柔柳輕揚,桃花盛開,油菜花遍地,各種顏色的花竟相開放,燕子正在湖上飛行,水面漣漪清晰可見,有的燕子飛到柳枝間,有的落在遠處的電線上歇息。 整個畫面美麗而充滿生機。 )

(2)討論:為什么譜出的曲子會是春天的贊歌?

(3)看到眼前的情景把自己的感受寫一寫。

(4)配上輕快的音樂,感情朗讀全文。

呈現(xiàn)全景,抓住關鍵詞“春天的贊歌”,然后寫感受或者感情朗讀全文。 這樣的設計是為了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情感進一步升華。

(七)網上遨游,尋找春天

課外拓展:上網指導,在網上尋找春天的信息。

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引導探究閱讀、促進學生發(fā)展性學習。

六、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閱讀教學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情趣,引導學生咬文嚼字的學習,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提高語文素養(yǎng)。 并突出重點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燕子的外形、飛行的動作這些片段來學習,借助電教手段直觀、形象地表現(xiàn)其特點,突破難點,感悟課文語言美、春天景色美、燕子外形美、飛行動態(tài)美、停歇靜態(tài)美,突出對燕子喜愛感情的朗讀和背誦,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3篇: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關鍵詞]直線 圓 位置關系 合作 主動 能力

一、教學設計思路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是九年級下冊《圓》這一章的重點內容,是學生在認識了圓、圓的對稱性、圓周角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的,它在這一章中也是一個難點,同時為后面學習切線、利用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進行證明、計算等打下基礎.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造一種現(xiàn)實而富有吸引力的學習環(huán)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讓學生在輕松、自然、融洽而又具有挑戰(zhàn)性的情境中,通過動手、動腦或與他人合作去學習數(shù)學.用觀察、猜測和歸納的方法獲取知識,使數(shù)學課堂變?yōu)閷W生主動探索、自主參與的一個舞臺,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獲取新知識及與同學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探索和理解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相交、相切、相離.

2.會運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的半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三、教學過程

現(xiàn)以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5.5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第一課時)為例,進行如下設計.

教學片斷(一):板書課題

出示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指導學生自學:看課本P127到P129,練習前面的內容并思考:(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有哪幾種?(2)如何判斷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6分鐘后請學生完成相關的練習)

點評:《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第一課時,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有能力自學.為使學生學得緊張,最大化地提高課堂效率,可讓學生帶著思考題自學,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片斷(二):完成自學檢測一

自學檢測一的設計構想:主要檢測學生自學指導中的問題一.

檢測方式:口答競賽,有困難的可以讓其他學生補充.

教學片斷(三):自學檢測二

自學檢測二的設計構想:圍繞本節(jié)課的第二個目標:“會運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的半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而設計的.

檢測方式:口答競賽,讓學生說出答案的同時,說出依據或方法,若說不完整,由其他學生補充,教師適時點撥.

點評:這是一個從自學實踐到感知內化的過程,在自學的基礎上,學生參與課堂的欲望得以激發(fā).部分學生的回答出錯,其他學生幫糾錯,及時反饋了學生的自學情況,培養(yǎng)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在課堂這一舞臺上充分展示自己.

教學片斷(四):小試牛刀

在RtABC中,∠C=90°,AC=3cm,BC=4cm,則以C為圓心、r為半徑的圓與AB有怎樣的位置關系?(1)r=2cm;(2)r=2.4cm;(3)r=3cm.

設計構想: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用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的半徑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道題主要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慕忸}習慣.

檢測方式:三位學生到黑板板演,其余學生在作業(yè)本上完成.大家都做完后,開展“大家來找茬”的活動,鼓勵學生找出板演過程中的問題,積極到黑板上糾錯.

教師點撥:橫向分布點評.先評第一步:要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應比較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的半徑的數(shù)量關系.本題已知圓的半徑,由此要求圓心到直線的距離,應過點C作AB的垂線.再評第二步:運用相似法或面積法求出圓心到直線的距離.最后評第三步:位置關系判斷正確與否.

四、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采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過程.為學生提供展示、交流的學習平臺,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動手、動腦的能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

第4篇: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語文,不僅僅可以讓人學識豐富,而且可以改變人的精神,滌蕩人的靈魂,塑造人的修養(yǎng),所以語文給人精神上的震撼是其他科目所無法比擬的。語文帶給我們的東西,是一生都受用不盡的,尤其是那些對于生命的感悟,對于生活的思索.正因為此,語文成了各個階段學生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科目,尤其是初中學生,正處在人生觀與價值觀迅速形成的時期,求知欲強,對外界的環(huán)境也非??释Z文中很多寓意深刻的篇章都可以對學生的求知欲起到很人的滿足,而且語文有的情感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德、智、體、美、勞全而發(fā)展也有重要的啟示作用。多方而的原因使得現(xiàn)階段初中語文課堂效率非常低,很多學生都是被迫走進課堂,整個課堂毫無生機可言,因此,創(chuàng)新初中語文的教學設計思路迫在眉睫。

一、創(chuàng)新課堂組織與設計方式,提倡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堂是最主要的教學場所,是目前階段教與學最為集中呈現(xiàn)的地方,因此課堂組織方式直接影響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tǒng)的教學,都是一支粉筆、一張嘴巴、一塊黑板,而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只能是處于被支配和被管理的地位。

一般來講,學生是不能隨意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要完全服從教師。而伴隨著教育環(huán)境的不斷改變,學生的思路也在改變,他們渴望自主,以及豐富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其實,課堂組織形式怎樣才算有效?沒有一個固定答案,是不是只有課堂安安靜靜,學生規(guī)規(guī)矩矩地聽課才算有效?未必、實踐告訴我們。只要是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迅速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組織形式,就是有效的。

例如:把班內的學生按照智力程度、學習愛好、性格差異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也可以按照興趣把學生分成若干個興趣小組,如寫作興趣小組、語法興趣小組、占文興趣小組、詩歌興趣小組等。讓同學們定期自己組織課堂,每小組組織一次,這樣每個同學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而且初中學生又處于一個非常渴望被關注的年齡段,因此,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潛力一下子都會被發(fā)掘出來,課堂效率也會隨之提高。

二、創(chuàng)新教案設計方式與思路,推動學生參與教案設計

教案設計是教學開展的基礎,主要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yōu)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不管什么類型的教案,針對的無一例外的都是學生,因此要得到學生的認可,讓學生既學到知識,又很樂意學習,這是教案設計的難點所在。以往我們的教案都是按照人綱設計的,基木上是固定的模式,而且是自己設計,有的教師還不愿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教案。

其實,教案設計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教和學的過程更加有效地進行。因此,我們可以嘗試讓學生參與教案的設計,讓學生提出他們公認的最喜歡的案例,或者最喜歡的學習方式,然后整理和加精。這就好比教師提供毛坯房,學生們選擇房子里而貼什么顏色的壁紙,當然什么顏色的壁紙都不影響居住功能,但是而對人家都喜歡的顏色必然會心情愉悅。因為與學生年齡差距比較人,教師難以了解學生們真正的心理,所以由學生民主推薦一些素材,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是習非常有效的。

三、教師要反思教學目標制定得是否恰當

教學目標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引領與方向,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要對目標進行深入研究分析,一方面要潛心研究教材和學生的身心特點,使教學目標的制定符合實際狀況,尤其要針對學生語文學習基礎和理解分析能力方面的差異,體現(xiàn)分層目標原則,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相對應的教學目標,以這樣的方式提高教學目標的適應性。

另一方面要反思教學目標是否具有立體性,有沒有體現(xiàn)能力、知識、與情感三位一體的目標。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適應性與全面性的反思, 有助于教師在卜一步的教學中確定更科學、有針對性的教學思路。

四、教師要反思教學評價內容是否全面

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學評價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一般都是以測試的方式進行。大部分的教師都是采用試卷分數(shù)這一單一的標準,然后對學生學習活動進行評價,這樣的方式是不全面的。語文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認真反思教學評價的內容是否存在單一性的問題,不僅要從卷面分數(shù)這一量化標準對學生語文學習狀況進行評價,更要對學生的語文能力、語文情感等進行綜合分析,在語文能力方面,側重朗讀能力、普通話發(fā)音、漢字書寫等語文基木功,對這些基木功進行評價時可以采取等級制的方式。

另外,教師在教學評價中還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學習情感狀態(tài),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如何、投入程度如何,這些都是語文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要兼顧的內容。通過全方位、科學的評價,教師才能在教學活動結束后認真總結,進一步優(yōu)化評價模式。

五、教師要反思教學過程組織得是否科學

整個初中語文教學上的過程是核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在教學活動結束后,回過頭分析整個教學過程,是否還要堅持教師灌輸?shù)膯蜗蚰J?,是否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否在教學形式、教學內容上更多地引導學生自主開展學習研究。

另外,教師還要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形而上學的教改傾向,如合作學習小組作用發(fā)揮不夠深入、存在形式主義、思考提綱設計不夠科學合理、難度過低等,要對整個教學過程有無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及教學手段運用得是否恰當、有效等方面展開分析,以便尋找到教學組織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在下一步的教學設計中講行彌補和優(yōu)化。

第5篇: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本節(jié)設計為1課時,教學方法主要采用學案教學法與分組實驗探究法。教學中有必要把教學目標轉化成學生的思維導向,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中,即選用學案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皩W案教學”法以學案為引導形式,以導學為策略的教學活動,既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又可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注重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注重學法指導的教學策略。其顯著的特點就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分組實驗探究法以小組實驗激發(fā)學生課堂興趣,聯(lián)系實際,注重動手和實驗觀察能力。使課堂融入一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氣氛。注重學法指導是一種教學策略。其顯著的特點就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行為,注重學法指導,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教學與能力

1.知識目標

(1)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的化學組成與分類;

(2)掌握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糖類和蛋白質的檢驗方法;

(3)掌握糖類、油脂和蛋白質的水解反應、反應條件對水解反應的影響。

2.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觀察實驗能力、歸納思維能力及分析思維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2)通過采集信息,鍛煉學生整理信息,提煉觀點的能力;

(3)通過問題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組進行采集信息資料、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評價,激發(fā)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增強團結互助的合作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

糖類和蛋白質的特征反應、糖類和蛋白質的檢驗方法

三、教學過程

四、板書設計

第四節(jié) 基本營養(yǎng)物質

一、化學組成與分類

二、糖類、油脂、蛋白質的性質

(一)特征反應

1.葡萄糖(還原性)

①與新制Cu(OH) 2反應:磚紅色沉淀

②葡萄糖發(fā)生銀鏡反應

2.淀粉:淀粉遇碘變藍(碘與淀粉互檢)

3.蛋白質:①顏色反應 ②燒焦聞氣味:燒焦羽毛的氣味

(二)水解反應

1.糖類的水解反應

2.油脂的水解

3.蛋白質產物為氨基酸

五、教學反思

第6篇: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關鍵詞:導入;體驗;操作;自評互評;反思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03(2013)11-0060-03

一、教學背景

使用教材:蘇教版初中信息技術(上冊)。

教學內容:第三單元第3課時《制作卷首語》。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環(huán)境:極域廣播系統(tǒng)。

課前準備:卷首語樣張、卷首語文本內容、演示動畫、素材。

二、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掌握插入圖片、繪制圖形的方法;掌握圖文混排的操作方法及相關技巧;掌握背景顏色和頁面邊框的設置。

過程與方法:掌握Word的使用技巧,能夠靈活運用Word制作卷首語;能夠對作品進行合理的評價。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制作卷首語,使學生能夠從內容到形式,從色彩到結構,協(xié)調地表達自己的審美情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通過評價作品,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體驗創(chuàng)作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行為與創(chuàng)新:通過探究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探索的欲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圖文混排的綜合運用;繪制、編輯和修飾圖形的方法;文檔背景和頁面邊框的使用。

教學難點:圖文混排的綜合運用;繪制、編輯和修飾圖形的方法;文檔背景和頁面邊框的使用。

四、教學內容分析

《制作作文選》是蘇科版初中《信息技術(上冊)》的內容。教學對象為初中一年級的學生,本節(jié)內容以制作《生命的拔節(jié)》作文選的卷首語為例,利用Word完成卷首語的制作,培養(yǎng)學生綜合應用文字處理軟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信息的加工、組織,體驗信息及信息技術的創(chuàng)新之處,從而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行為與創(chuàng)新4個方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對于卷首語文本,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原創(chuàng),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也可選擇教師提供的卷首語文本,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卷首語的排版和美化。在編輯過程中,教師應提醒學生及時保存文件,以防止丟失已輸入的內容。為方便排版操作,在輸入時應注意段落格式的修飾、回車鍵的合理運用、文本編輯“先選定后操作”的原則等。本課的重難點是圖文混排的操作技巧、繪制、編輯和修飾圖形的方法以及背景和頁面邊框的設置。

五、學生分析

本節(jié)課的學習者特征分析主要是根據教師平時對學生的了解而做出的:學生為初一的孩子,好奇心強,具有較強的探究欲望;學生活潑好動,好表現(xiàn),喜歡交流,有過較多的小組合作經驗;學生通過小學的學習,已具有一定的操作技能、信息素養(yǎng)和美術基礎。

六、教學策略分析

分層次教學: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大部分學生能基本完成教師布置的封面任務,基礎好的學生還能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使各層次的學生都有收獲。

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從動手操作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再由學生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通過這一釋疑問難的過程,擺脫了教師枯燥的說教,讓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輕輕松松掌握相關知識。

七、教學過程

1.演示作品,導入新課

(1)課件播放圖文并茂的卷首語(如圖1),提問教師剛才播放的是什么?學生回答。

(2)教師講解所謂卷首語,即序,通常說明寫書的目的及成長經過,或者是介紹和評論該書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從而讓讀者對該書有個初步印象。卷首語是圖書開卷明意的文字,在整本書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教師提出本節(jié)課任務,這節(jié)課我們就嘗試為我們的作文選制作一個卷首語。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卷首語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卷首語有個初步認識,引發(fā)學生興趣和熱情,為后面完成任務打下感情基礎。)

2.體驗新知,實踐操作

(1)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純文本的卷首語和編輯后的卷首語(如圖2)。請同學們比較一下,在純文本的基礎上老師經過了哪些加工?

(2)學生回答,教師做補充(課件播放,如圖3)。經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出經過加工后的卷首語在原有的文本上進行字體、顏色的設置,段前段后距離的設置,插入圖片,為文檔添加背景,為文檔添加邊框,插入自選圖形等操作。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思考,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總結的能力。)

(3)請同學們打開桌面上的純文本卷首語,通過上節(jié)課對作文選正文的設置,相信同學們對字體和段落的修飾有了很好的了解,請同學們對卷首語的字體和段落進行一下設置。

(設計意圖:在前面的正文制作中學生已基本掌握各項設置,故這里讓學生自己來完成,也可達到溫故的目的。)

(4)卷首語的制作可以通過下面三個任務完成。任務一:插入圖片,設置圖片的環(huán)繞方式;任務二:設置背景和頁面邊框;任務三:插入自選圖形,設置自選圖形格式。請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學案(如圖4)和演示動畫自行設計卷首語。

(5)學生根據學案內容和教師的演示動畫,嘗試制作卷首語,遇到問題同桌可以互相討論。

(6)教師巡視,幫助學生,請學生演示,遇到共性問題集中講解。

(7)完成好的學生可以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設置富有創(chuàng)意個性化的卷首語。如:為你的背景設置填充效果(漸變、圖片等);用自選圖形修飾或者設置你的邊框。

(設計意圖: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給計算機基礎好的學生提供了設計出有創(chuàng)意作品的機會,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自評、互評

(1)學生根據自己任務完成的情況填寫自我評價表。

獲得八顆星以上的為優(yōu)秀,6顆星以上的為良好,3顆星以上的為及格。你的等級是什么。

(2)小組互評,推薦作品。教師展示學生作品,共同點評。在制作卷首語的過程中要根據_文章的具體情況而定,要恰當,適合主題才是最好的。

(3)根據學生和教師的意見修改作品。

(設計意圖:教師適時地組織成果展示,并對所學的知識與技能進行小結與評價:有利于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內化,有助于學生自我認識智能的培養(yǎng),也有利于學生不斷地在學習中完善與提高。對學生的鼓勵,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4.課堂小結

(1)今天我們設計了卷首語,很多同學都完成得非常好,卷首語看似簡單,其實用到的工具很多,涉及的命令也不少,你們都用了哪些工具?

(2)學生回憶自己的制作過程,回答問題,總結制作的技巧。

(設計意圖:通過提問回答的方式共同總結,鞏固所學知識。)

八、教學反思

該課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輔導者、參與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理論知識和社會、科學、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達到有效地實現(xiàn)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同時,也為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解決社會問題提供了條件和可能。

對于初一學生來說,剛剛進入初中學習,對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認識還停留在小學階段,不能很好地認識到兩個階段的差異。信息技術所用的教材是全新的模式,對學生基本功的要求比較高,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在教學準備過程中考慮個體的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學內容應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更快地進入角色,并且充分利用學生生活中的資源、題材和范例組織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生活中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同時,還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本身的優(yōu)勢,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活動范圍,讓學生在學習操作知識的同時接受更多方面的知識,豐富課堂內容,使學生逐漸了解信息技術的實質。

第7篇: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作者/徐承翔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浙教版《科學》七年級下冊第2章第6節(jié)"摩擦力",在學生認識"力""彈力"和"重力"的基礎上,再認識摩擦力。《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列舉常見的力,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并說明其意義",因此教材呈現(xiàn)很多實例,試圖從摩擦力的產生和摩擦力的方向、作用點、大小及摩擦力的利和弊等方面讓學生認識生活中的摩擦力。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舉出生活中和摩擦有關的例子,但認識上還存在不少缺陷,如"怎樣的兩物體間會產生摩擦力""摩擦力大小與什么有關""有哪些方法可以改變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并不完全是阻力,有時也是動力"等。所以本課在教學、實驗中要針對這些難點,設置問題暴露學生認知不足,而后進行概念轉化,借此教學策略幫助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學生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并建構滑動摩擦力概念。

2.學生通過列舉生活中滑動摩擦力的現(xiàn)象,進一步認識滑動摩擦力的概念。

3.學生通過探究實驗,理解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熟悉控制變量法在解決問題中的應用。

4.學生通過"假如摩擦力消失了,世界將會變得怎么樣"的問題的思考和想象,理解摩擦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摩擦力概念的建構;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摩擦力概念建構及實驗過程中對測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的理解。

五、教學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體驗感悟,走進"摩擦"

學習任務1:做一做,想一想。將手掌緊壓在桌面上,并慢慢拖動,使手在桌面上滑動。()你的手掌有什么感覺?用手推一下放在桌面上的木塊,使它運動起來,觀察木塊離開手后運動狀態(tài)有什么變化,并用所學知識解釋這一現(xiàn)象。

設計意圖:采用學生小組合作方式,在親身體驗基礎上討論、交流、體驗摩擦力的存在,感悟摩擦力會在一個物體在另一物體表面上滑動時產生,及摩擦力的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反等,使對摩擦力這個概念的建構有真實的感悟作基礎。

學習任務2:看一看,想一想。觀察PPT中"在河岸上跑步和在河中跑步"的畫面,談自己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及有何感受。觀察教材第114頁圖3-74,航天器的碎片經過大氣層的情境,并嘗試解釋這一現(xiàn)象。

設計意圖:以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為例,讓學生認識氣體、液體的摩擦,進一步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摩擦,并且體會科學的應用價值,激發(fā)對科學的學習興趣。

學習任務3: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見的力,你能利用手中的鉛筆、橡皮擦、書本等物體來制造摩擦力嗎?

設計意圖:學生對摩擦的初體驗之后,再通過學生利用身邊的物體,制造摩擦力,使其對摩擦力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說明生活中摩擦是普遍存在的。

【環(huán)節(jié)二】動手實驗,探究"摩擦"

小車在桌面上運動一會兒停下來是由于受到摩擦力,手掌在桌面上拖動,也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那么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呢?

學習任務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相關。

建立假設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壓力的大小有關。

建立假設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

器材準備:木塊、鉤碼、彈簧測力計、毛巾、木板。

檢驗假設1:

(1)控制變量:保持_____不變,______改變。

(2)使小木塊勻速直線運動,記錄此時摩擦力的大小。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檢驗假設2:

(1)控制變量:保持_____不變,_____改變。

(2)使小木塊勻速直線運動,記錄此時摩擦力的大小。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組實驗結束后請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也是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活動建議"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生經歷這個探究過程,體會實驗設計中控制變量法的應用,并通過實驗觀察、數(shù)據記錄、數(shù)據分析,針對探究的問題,自己總結結論。在這個任務的完成過程中,讓學生學習實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同時嘗試著解決提出的問題。

【環(huán)節(jié)三】大膽想象,如果沒有"摩擦"

學習任務5:假如沒有摩擦,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情景?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中提出活動建議"討論假如沒有摩擦力的現(xiàn)象".對沒有摩擦的情景的描述既鍛煉了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認識摩擦力的客觀存在性和摩擦力的意義。

六、教學反思

轉變學生學習方式,引領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如何有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其學會自主學習呢?筆者認為,其著力點應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各種條件,把獲取知識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教師的教"服務"于學生的學,即創(chuàng)設一個學習者中心的課堂。在學習者中心的課堂中,教師要密切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和設計適當?shù)娜蝿眨處熞驅W生呈現(xiàn)"剛剛能處理的難題",即足夠的挑戰(zhàn)性以維持參與,但是不要太難,導致學生氣餒。因此,本案例中嘗試"任務驅動"教學策略,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養(yǎng)成,同時達到"還學于生"的良好效果。

1.動手實踐任務,讓學生在體驗、感悟、理解

學生通過親身活動加深對知識的感受與體驗,從而牢固地記憶知識、理解原理、感悟道理,提高學習和遷移能力。任務1、2、3都是基于學生動手實踐,通過感受、拓展、再感受,在理解的基礎上建構摩擦力概念,不斷地把更多的學習過程交給學生,并在學習目標和學習實踐之間建立起密切的聯(lián)系。

2.實驗探究任務,讓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實驗是借助儀器的間接的觀察。由于實驗是為了對假設進行檢驗,比直接觀察更具結構性,所以實驗活動是最能反映科學方法的活動,也是認知上較高層次的探究活動。任務4就是對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探究,涉及兩個變量,即壓力和粗糙程度,通過控制變量法可以對此問題進行有結構的探究,根據一定思路進行實驗設計,對非觀測變量進行有效的控制,而對觀測變量進行有效的觀測。通過實驗探究任務,學生學會思考解決問題、研究問題的方法,也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

3.開拓思維任務,激發(fā)學生智慧火花

如果學生能使用已學習的內容來解決問題,這表明學生已經發(fā)生了知識的遷移。在學生學習摩擦力的基礎上,讓學生應用已學知識,通過任務5進行逆向思維。這將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理解程度的反饋和把握,并以此調控教學,有利于目標的達成。

參考文獻:

第8篇: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設計理念二:注重科學探究,注意教學方式的多樣化??茖W探究既是學生的學習目標,又是新課改后重要的教學方式之一。本節(jié)課重點是通過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的過程,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yǎng)動手能力及學生善于發(fā)問、質疑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制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培養(yǎng)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領悟科學探究的思想和精神,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建立基礎。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多媒體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設計理念三:通過實驗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興趣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只有當學生對物理有了興趣,才能有學習的樂趣,進而發(fā)展到有研究物理的志向。在本節(jié)課,要通過探究“重力的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的分組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養(yǎng)成通過實驗研究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發(fā)展學生終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

教材分析:①教材的感性材料豐富,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從觀察或實驗引入的,符合九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②書中的插圖極富啟發(fā)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③課本讓學生通過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質量的關系”,極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鍛煉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實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1 教學設計

1.1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①知道什么叫重力,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②知道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③了解重力的方向和重力的作用點。方法與過程目標:經歷探究“重力大小和質量的關系”的過程。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培養(yǎng)學生樂于探究自然現(xiàn)象,物理道理的興趣,提高學生辯證的分析物理知識的意識。

1.2 重點與難點:重點:探究重力大小與質量成正比G=mg。難點:理解重力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1.3 學情分析:①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初四的學生正處在青少年時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較強的觀察能力。通過初三物理學習,已經具備一定的實驗探究能力以及多種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思維規(guī)律,正處于邏輯思維能力發(fā)展的最佳時期。并且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如熟透的蘋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時速度越來越快等有關事例。②學習者對即將學習的內容已經具備的水平: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緊密,使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生活體驗,進而使學生由對生活現(xiàn)象的初步了解,通過實驗探究,觀察現(xiàn)象,邏輯推斷,最后上升為理論認識。

1.4 教學過程。

1.4.1 教學準備階段:①課前根據本節(jié)課需要自制了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動畫演示多媒體課件,在引入新課時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②需要對學生分組,前后桌4人一組。

1.4.2 整個教學過程。具體教學過程,分為四個板塊來完成:

第一板塊:復習舊知識,引入新課。首先以提問的方式復習力的概念,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力的三要素和力的圖示,為學好本節(jié)新課做好必要的知識準備。然后,利用課本54頁“想想做做”,讓學生做“模擬引力”實驗。再利用“蘋果落地”及“一系列重物落地”的多媒體動畫引入新課。

第二板塊:重力的概念及產生原因。引入新課后,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中“重力”的概念,分析重力產生的原因和施力物體,使學生理解重力的概念。

第三板塊:探究“重力的大小與質量的關系”。利用實驗探究的方法完成這部分知識的教學。實驗方法是:先用彈簧測力計分別稱出質量為100克、200克、300克的鉤碼分別受到的重力,填入書中表格,然后算出每次測得的重力跟質量的比值,使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物體的重力跟質量成正比,其比值是一個定值為9.8牛/千克,由此得出G=mg這個計算重力大小的公式。并將數(shù)據整理畫出圖像。(正比例函數(shù)圖象)此實驗的關鍵是:①要選精確度較高的彈簧測力計。②要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第四板塊:重力的方向。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內容。教學實先做演示實驗:用細線把物體懸掛起來,靜止時讓學生觀察線的方向是否是豎直方向。然后剪斷細線,同時讓學生觀察:物體在重力作用下沿什么方向下落?并結合著斜面再一次演示,這樣又一次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重力的方向是豎直向下的而不是垂直向下的。

這個知識有一個重要的應用——重垂線,它是建筑工人砌墻時用來校準墻壁是否豎直的。由于學生缺乏這方面的感性認識,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學時要先易到學生觀察圖13.2-6,再讓一位學生利用重垂線進行操作,其他同學分析其工作原理。當學生理解了這一現(xiàn)象后提問:如何用這個重垂線來檢查窗臺、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輔助器材?這是學生最難理解的地方,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教師要引導學生回憶測量人體身高的辦法,并通過一些動作適當提示,最后在學生充分發(fā)表見解的基礎上歸納:重垂線其實是應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決水平問題。

想想議議:看圖13.2-7思考地球上幾個地方的蘋果都可以向“下”落,但從地球外面看,幾個蘋果下落的方向顯然不同。那么,我們所說的“下”指的是什么方向?可以得出從地球以外看,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第五板塊:重力的作用點——重心。這個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這個物理模型,可以先做一個小實驗(找刻度尺的重心),然后告訴學生,刻度尺上與手指接觸的位置就是重力的作用點,叫做重心。重心做的位置不僅跟物體的形狀有關,而且還跟材料是否均勻有關。向學生出示圓形薄板等質地均勻、外形規(guī)則的物體,指出其重心就在它的幾何中心上(演示),并在黑板上畫出這兩種形狀的物體圖形,標出重心位置,作出重力的示意圖。通過這樣的教學處理,學生便對重心的概念有了一個具體的感知,知道物體受到的重力可以看作集中在一點上;利用這個重心的平衡特點,還能找出材料不均勻或形狀不規(guī)則物體的重心。

第六板塊:效果檢測:①作出質量為100千克的物體受到的重力的圖示。②完成課后練習。

第七板塊:布置家庭作業(yè)。

2 對本節(jié)課設計的教學反思

2.1 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學法指導,改進了教師的教學行為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本節(jié)課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主動去觀察思考、動手實驗,初步掌握研究常見力的方法。通過實例分析,提高學生引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9篇:教學設計與反思范文

>> 如何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力 實習護生自信力的培養(yǎng) 成功教育是培養(yǎng)幼兒自信力的有效途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力 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自信力培養(yǎng)之管見 淺談對美術高考學生自信心和意志力的培養(yǎng) 民族自信力的源泉 培養(yǎng)自信的孩子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淺談如何提升幼兒的自信力 對教師自信力的思考 文化自信力的升華和書寫 素質教育與美術教學智力培養(yǎng)的體會 怎樣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 培養(yǎng)自信的鏡子技巧 自信心的培養(yǎng)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方法 淺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 談學生自信的培養(yǎng)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培養(yǎng)自信力”素質教育課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培養(yǎng)自信力”素質教育課的教學設計與反思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首先簡要介紹"培養(yǎng)自信力"素質教育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認知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進行目標設置。其次,重點說明教學過程的設計,共分為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接著進行教學設計說明:在深入對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應合理安排教學時機。最后進行教學反思。 關鍵詞:教學設計與反思,高職新生,素質教育

隨著我國高校的連續(xù)大規(guī)模擴招,高職高專教育也得到了迅速發(fā)展。目前,高職高專普遍面臨生源質量下降的問題,這為高職學生的人才培養(yǎng)增加了一定難度。高職高專學生存在有如下特點【1】:個人理想和現(xiàn)實差異的心理矛盾;文化基礎差,入學成績普遍偏低;自身素質與高校要求不適應;人生目標模糊,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不足,學習習慣不好;學習生活觀念的多樣化;等等。如何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成為高職輔導員必須深入探討的一個課題。本文試以“發(fā)揮你的優(yōu)勢,做最好的自己”為主題,對高職新生“培養(yǎng)自信力”的素質教育課進行教學設計,就教于大家。

1教學目標

認知與能力:理解每個人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學會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所在,并尋求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的途徑。

過程與方法:通過“講故事”、“課堂討論”、“夸夸我”等活動,讓學生理解自信對一個人的重要性,體驗找到自信、被他人認可的快樂。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與自信力,培養(yǎng)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樹立“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人生價值觀。

2 教學過程

2.1 設置情境,導入主題

[講故事] 講述故事“只要你堅信,你就是一塊寶石”【2】,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自信是成功的法寶!每個人的價值大小主要靠別人的評價。建立自信的前提是發(fā)現(xiàn)并發(fā)揮個人的優(yōu)勢。

2.2提出問題:你有優(yōu)勢嗎?它體現(xiàn)在哪里?

[提示] 美國“優(yōu)勢教育”專家詹妮弗?福克斯指出[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一個人的優(yōu)勢包括活動優(yōu)勢、關系優(yōu)勢和學習優(yōu)勢。其中,活動優(yōu)勢是指當你從事某項工作時,能精力充沛地去做;關系優(yōu)勢是指在人際關系中,所做的事情能讓你感到自身的價值;而學習優(yōu)勢是當今時代我們接受和了解新信息的唯一方式。這三種優(yōu)勢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思考] (1)你在做哪些事情時精力最充沛?(2)采用哪種人際交往方式能讓你感受到自身的價值?(3)什么樣的學習讓你倍感輕松并且感到收獲很大?

[討論] 任意挑選1名同學,結合對個人的分析給出上述3個問題的答案。然后由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這名同學的分析是否為其個人優(yōu)勢,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應該如何加以應用。

通過此環(huán)節(jié)的講解、討論,讓學生明白: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并正確地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就能夠成為優(yōu)秀者。

2.3 提醒:要想成為優(yōu)秀者,從現(xiàn)在開始,你必須培養(yǎng)良好的職業(yè)習慣

[提示] 從現(xiàn)在開始,你必須做到的:(1)收拾好你桌上所有的紙張,只留下與你正要處理的問題有關的;(2)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安排事情的先后;(3)當你碰到必須當場作決定的問題時,就當場解決,不要遲疑不決;(4)學會如何組織、分層管理和監(jiān)督。

[支招] 從模仿到創(chuàng)新,讓你成為優(yōu)秀者

[課堂調查] 對從小到大抄過他人作業(yè)的同學展開調查。先請出1名抄過他人作業(yè)的同學回答問題:你會選擇抄哪些同學的作業(yè)?為什么?然后請其他同學做補充。

[建議] 要想使自己成為優(yōu)秀者,就要善于向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學習、挑戰(zhàn)。

2.4 游戲:“夸夸我”

游戲規(guī)則為:任選男、女生各1名,請其同宿舍的每名同學至少指出1個他/她身上的優(yōu)點,每人指出的優(yōu)點不能相同。班里其他了解他/她的同學可以進行補充。最后,請“被夸”的同學談個人感受,以體驗被他人認可的快樂。

[建議] 在生活中不要吝嗇你的表揚,肯定別人是獲得良好人際關系的途徑!

2.5 課堂小結

發(fā)現(xiàn)并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習慣,是一個人事業(yè)成功的關鍵。以上海財經大學蘭宜生教授的兩句話“天生我才必有用,除非自己不敢用!”、“人貴有自知之明,更貴有自信之能!”作為師生共勉的結束語。

2.6 課后任務

要求每名同學課后認真分析自己,找出自己的優(yōu)勢,并列出今后三年的行動計劃。

3 教學設計說明

3.1 在深入對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設計

以“培養(yǎng)自信力”為主題的素質教育課,應在高職新生中安排。我院近幾年的高職新生普遍存在入學分數(shù)低、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等問題。他們是高考的失利者,有一定自卑心理,但不肯服輸。由于剛進入大學,對一切充滿好奇,且追求個性。經過高中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思考、理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高職新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應注重對其自信心的培養(yǎng),幫助其克服自卑心理;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應注重吸引其注意力,增強其課堂參與度。

3.2 應合理安排教學時機

以“培養(yǎng)自信力”為主題的素質教育課,應安排在新生軍訓結束兩周后。此時,學生入學已一月有余,彼此之間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逐漸適應了大學生活,剛入學的新鮮感已過,大學寬松的學習生活與高中的緊張形成較大反差。但隨著對所在高職院校的了解,他們開始出現(xiàn)心理失衡,一方面感嘆這里不是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另一方面又抱著得過且過的心理度日?!芭囵B(yǎng)自信力”的素質教育,目的在于利用學生不肯服輸?shù)男睦?,激發(fā)學生的斗志。通過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勢,引導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樹立通過三年的職業(yè)教育學習,自己一樣可以成為優(yōu)秀者的自信心。

4 教學反思

4.1 本課特點分析

根據學生現(xiàn)狀與心理特點精心備課,教學目標明確,導入巧妙,激發(fā)興趣,邏輯清晰,層層推進,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通過“講故事”、“課堂討論”、“游戲”等教學活動,引起學生思考與討論,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4.2 探究與思考

本課既有基本的邏輯結構,又體現(xiàn)思考維度的多層面、多角度。努力方向:應結合教學對象的學習特點和心理特點,在教學內容、舉例和教學方法上不斷改進,希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真正受到啟發(fā),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

結論:作為一名高職院校輔導員,不僅要善于結合學生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素質教育,還要不斷加強學習、提升個人素質,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參考文獻:

[1]楊健.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及其教育[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