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心理健康活動的建議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一、測試結果總體概述
考慮學生實際,排除假選擇的可能性,學校對因子分2.5分以上的進行了統(tǒng)計,全年級各因子所占比例為:強迫癥狀19.16%、偏執(zhí)13.53%、敵對14.05%、人際關系敏感20.81%、抑郁16.43%、焦慮20.53%、學習壓力感22.93%、適應不良24.33%、情緒不穩(wěn)定26.67%、心理不平衡9.11%。從以上數據看出如下問題:1、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情緒不穩(wěn)定、適應不良、學習壓力感、焦慮、人際關系敏感五項都超過學生數的20%。2、學生進入高一后,大部分學生住校,開始遠離父母,進行相對獨立的生活,增加了與同學相處的時間,但是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相互熟悉需要一個過程,因此表現(xiàn)在適應不良、情緒不穩(wěn)定、人際關系敏感比較明顯的比例較高,當然情緒不穩(wěn)還應該考慮到離家住校后的想家情緒的影響。3、由于學生中考成績低,基礎薄弱,反應在學習壓力和焦慮因子的比率也較高。根據這一測試結果,建議班級工作中要充分利用活動課、班會、家長會、師生交流等機會,給學生創(chuàng)造溝通、傾訴的平臺,進而得到緩解;建議級部教學中強化備課要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針對學生基礎實際,設計教學內容,控制習題、考試難度,給學生以成功感受,以此來緩解學習壓力和焦慮情緒;根據測試結果中基礎相對較好的兩個班級3班和9班學習壓力感明顯低于其他班級,也說明了這一點。
二、對照分析
根據測試結果對照表(見附表)不難看出以下結果:1-4班各因子2.5分以上平均比例明顯少于5-12班的平均比例,其別明顯的是抑郁因子高出8.6個百分點、情緒不穩(wěn)定因子高出9.4個百分點,還有適應不良因子高出5.86個百分點。這與在1-4班剛剛結束的心理健康課中所涉及的教學內容是相吻合的,筆者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的。從測試結果來看,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單單是必要的,而且是有價值的。
三、個案解析
1、個別班級分析:3班、9班學習壓力百分比低于其他班級,這兩個班學生的學習基礎平均成績高于其他班級(通過期中考試成績分析得知),老師講授內容及難度相對更適合這兩個班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所以感覺學習壓力相對小一些;而其他班級學生基礎平均水平均低于這兩個班級,學生學習困惑較多,成功感受指數偏低,所以學習壓力較大。10班各項因子比例都普遍較低,與班主任交流,可能原因為:班主任年輕,又是從事體育教學,師生關系融洽,體育科有充分的交流機會,而班主任對學生又盡心盡力的工作,在交流中得到了溝通,學生安全感、信任感的提升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反映出的表現(xiàn)是學生普遍比較活潑。當然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2、學生個案分析:學生個案中跟蹤學生兩人,測試因子得分都較高:學生A表現(xiàn)上課不積極回答問題,課間獨自來往于校園,即使上課也愿意獨自做到一個角落。建議班主任要與家長及時溝通,給學生更多的關注、傾聽和關心,激起生活的樂趣,給予創(chuàng)造更多的傾訴機會。學生B性格表現(xiàn)內向,對同學常有敵意指向,不愿意參加活動,表現(xiàn)出退學行為,家長送回學校,家長反映的原因是家庭父母不和,從小跟母親生活,對父親有厭煩之感,家長已經與其做過心理咨詢。建議繼續(xù)做心理咨詢,經常帶學生參加一些外出活動的事件,比如購物、走親訪友等,建議老師積極關注其變化,經常與其交流,傾聽其傾訴。上述兩個學生的個案看測試結果與觀察表現(xiàn)相吻合,說明本測定量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四、綜合建議的三個策略
1、掌握應對策略,對班級測試指數高的項目因子,即不要迷信測試、也要適時調節(jié):針對班級整體發(fā)揮集體的作用,有意識的開展班級活動,充分利用班級骨干,也要充分給重點學生創(chuàng)造活動平臺。
2、各類因子指向的學生應對策略建議:深入了解學生的生活背景及家庭狀況,必要時對家長提出建議;對學生要有針對性的關注和關心,更重要的是針對性的安排談話和活動,做學生忠實的傾聽者,加強認知指導。
關鍵詞:留守兒童 障礙 預防
當今,在經濟建設的大潮中,由于一些家庭成員外出工作,大量留守兒童出現(xiàn)在農村中。由于這些孩子長期遠離父母,缺乏正確的教育、督促、關愛等,容易產生一些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這一系列現(xiàn)象已十分普遍,并且逐漸變得嚴重起來,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所以,在小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師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一項事關學生今后發(fā)展的重要任務。教師要重視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在課堂上以及課外活動中,面向全體學生,預防為主,對表現(xiàn)出一定征兆的學生重點給予有效的心理輔導,使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面對學習,從而獲得全面的、健康的發(fā)展。這是我們和諧社會建設中一個非常緊迫而急待解決的問題,值得全社會的共同關注。家庭、學校和社會應重視和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以確保他們的心理得到健康發(fā)展。
一些家長將孩子留給爺爺奶奶管教,而他們只顧打工掙錢,卻忽視了孩子需要的關愛和教育。雖然家庭收入提高了,但家長忙于工作,忙于應酬,很少回家。而且家長自身變化很大,由于家庭環(huán)境比以前富裕了,他們也開始注重享受生活,也學會了吃喝享受。家長與孩子接觸交流時間很少,漸漸地與孩子疏遠了,孩子的教育被完全推給了學校和教師。殊不知,這樣反而把孩子推得更遠了。其實,作為教師,我能理解父母的想法和做法,但不贊同。對于這件事,我靜下心來深思,造成這種家庭教育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深層原因。
第一,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避風港,父母可以說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遠離父母,缺少父母的關愛,缺乏家庭的溫暖,孩子容易出現(xiàn)心理脆弱,性格懦弱、孤僻,沒有安全感,不容易信任身邊的人,與同學的交往存在障礙等。
第二,由于父母不在家,大多數“留守兒童”與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祖輩對孩子過于寵愛,因此一些孩子不可避免地變得傲慢、自大,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取他人的意見,缺乏約束。
針對這些問題,我思考了一些應對策略,給家長和教師提出一些建議,希望通過家校合作,能做大限度地避免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使他們健康地成長。
一、給家長的建議
建議一:制定策略,共同應對
如果孩子已經形成了不良的品質,想改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既然已經找到了原因,我們就應該制定合理的措施。比如孩子不愛寫作業(yè),家長可以陪伴在孩子身邊,在孩子身邊督促幾天,慢慢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習慣;孩子喜歡撒謊,家長就經常和教師溝通,弄清孩子學習生活的真實狀況,減少孩子撒謊的機會;對于孩子亂花錢的問題,家長則要適可而止,正確引導。
建議二:恰當指導,正確引導
學習雖然是孩子自己的事,但是在孩子已經有了不良的學習習慣之后,我們作為家長還必須給孩子恰當的指導,幫助孩子樹立信心,減少孩子學習路途上的障礙,既不能包辦代替,又不能不聞不問。我們應先扶后放,幫助孩子一點一點地進步。青少年時期,正是學生的“過渡時期”,這時期他們的思維逐漸獨立,批判性有了顯著的發(fā)展,但也存在片面性和主觀性,也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對于這種悄悄來到的變化,他們自身可能沒有思想準備,這時家長應該做好應對措施,主動及時地采取相應教育措施,幫助他們渡過“過渡時期”“危險年齡”這一關。
二、給教師的建議
建議一:平等對待,一視同仁
因為缺乏家長的督促,所以一些留守兒童的成績可能會落后,但是教師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不能以考試成績作為評價標準,更不能給留守兒童貼上“差生”的標簽。對待這些學生,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他們在認可、贊揚和尊重中樹立起自信。這樣利用肯定性標簽作正向的引導,激發(fā)了學生發(fā)展特長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建立自信,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建議二:傾注真情,給予留守兒童更多的關愛
師愛是一種偉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兒童智力、道德、個性發(fā)展的風帆。教師對學生的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是促使他們健康成長的催化劑。留守兒童由于自身存在的問題,往往有自卑心理,如果教師讓愛心像清泉一樣澆灌留守兒童干涸的心田,就可以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建議三:搭建平臺,解開留守兒童的心結
為及時了解、排除留守兒童的心理障礙,教師可以在班級開設“悄悄話信箱”,建起“心靈的驛站”,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無人傾訴、無處傾訴的問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教師還可以定期舉辦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和關愛留守學生的主題班隊會,為提高心理素養(yǎng)搭建良好的平臺。
我深知,在小學生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重要且非常必要的。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將面向全體學生,與學生家長一起,對表現(xiàn)出一定征兆的學生重點給予有效的心理輔導,使學生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面對學習,從而獲得全面的、健康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家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與操作.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1).
[2]張向葵.教育心理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3(10).
[3]楊紅梅.提高心理輔導課活動有效性的建議[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6(11).
關鍵詞 聾生 心理健康水平
1.引言
近年來,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心理輔導活動普遍開展,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對學生素質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而聽障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學生群體,其心理健康狀況也應引起人們的關注。
初中聾生處于一個特殊時期。一方面,作為正處于青春期發(fā)育的中學生,經歷著較大的生理心理變化,對青春期的到來產生恐懼、好奇、神秘感,處于羞恥難于開口,而又渴望了解的兩難境地,開始關注異性的變化,產生對異慕、追求的動機,出現(xiàn)“單相思”,學習無心或戀愛不成而苦悶,自暴自棄;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先天或后天的原因造成了聾生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以及伴之而來的語言障礙,致使他們存在一定的思維障礙,容易對別人的行為產生誤解與猜疑,從而引發(fā)出不適當的情感和行為問題。
為了更進一步了解陜西地區(qū)聾人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開展了對聾生的心理測查活動,為培養(yǎng)聾生的健全人格,塑造健康的心理等提供事實和理論上的依據,同時有利于為聾生的個別化教育和人格教育提供建議。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本研究取樣為西安市盲啞學校、西安市第二聾啞學校的初中生。共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率100%,有效問卷197份,其中男生118人,女生79人。
2.2研究方法
采取以班級為單位隨機取樣,對測試結果保密,強調真實填寫。
2.3 測量工具
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該量表由10個因子90道題構成。
2.4數據處理
測試數據采用SPSS12.0 for windows 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
3.結果
3.1聾生與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現(xiàn)狀
3.1.1聾生與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差異性檢驗
對聾生與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差異分析(見表1),聾生在心理癥狀方面得分明顯高于健全學生,而在抑郁性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
3.1.2聾生與健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性別差異性檢驗
不同性別的聾生與健全學生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對聾啞男生與健全男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差異性檢驗(表2),結果表明,男生心理健康中軀體化、抑郁等五個因子上存在極其顯著性差異,且聾啞男生的因子得分遠遠高于健全學生。
4.討論
4.1聾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
研究結果顯示,聾啞學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全學生,其原因可以從三個方面加以考慮:第一,聾啞學生由于本身存在聽力障礙,言語發(fā)展受阻,自我意識顯得較為敏感,久而久之容易產生軀體化、焦慮、抑郁等癥狀;第二,家庭因素也是導致聾生心理健康狀況不佳的重要原因。第三,社會支持因素也是影響聾生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要因素之一。
5.結論
聾啞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低于健全學生,在軀體化、焦慮、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抑郁上明顯高于健全學生,其中男生更為明顯。
6.建議
從以上的研究中可以看出,聾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健全學生,其人格特征也與健全學生有明顯的差異性。因此,聾啞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亟待開展,對于聾生心理衛(wèi)生問題的防治,建議從以下方面著手:
6.1加強聾生的社會支持
聾生是社會殊群體之一。在他們自律的前提下,社會應給與更多的理解、支持、尊重、關心與幫助,使他們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幫助他們走出抑郁自卑的陰影。
6.2改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注重聾啞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北京聯(lián)合大學特教學院張海從認為學校教育應注重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在以上的研究中也表明,聾生的人格特征與健全學生存在顯著性差異,但是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的人格尚處于未定型狀態(tài),具有較大塑造的空間,應不失時機地培養(yǎng)與發(fā)展他們良好的個性。
其次父母應該學會一點手語,以便能與孩子保持溝通與交流,及時把握孩子的心理并進行疏導與教育。
參考文獻:
[1]劉毅瑋,馮謙.初中聾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家庭環(huán)境的相關研究[J].中國特殊教育,2005,5.
關鍵詞:“校-醫(yī)合作”模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223-03
一、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步,發(fā)展迅速、成果顯著,然而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近來國內高校頻繁發(fā)生校園暴力、大學生自殺等負性事件,大學生中因心理健康問題退學的人數占整個退學人數的30%左右,且這一數字呈逐年遞增趨勢。同時,與發(fā)達國家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我國的理論研究差距明顯,教育體制存在一定的制約作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夠的認識和研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在我國高等教育中比例較小,教育人才匱乏、專業(yè)化程度較低。其中,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規(guī)模和質量是影響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最大問題。從人員數量上看,我國內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員與學生的比例大致為10000:1,這與國外的400:1相去甚遠;從專業(yè)程度上看,我國內地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不足2%,而美國的心理咨詢從業(yè)人員87%具有心理學或哲學博士學位;從人員構成上看,多以思想政治教育背景、心理學背景和醫(yī)學背景為主。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細致、專業(yè)的工作,不僅需要足夠的人員應對廣大學生的眾多心理需求,而且對從業(yè)人員的品質素養(yǎng)、知識結構、專業(yè)技能和工作經驗也有嚴格的要求。早在2002年,教育部社政司就指出,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關鍵在教師,當前,應把隊伍建設放在突出的位置抓緊抓好。因此,如何在短時間內有效解決從業(yè)人員數量和質量問題,加強隊伍建設,促進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二、相關研究綜述
關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和管理,目前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議。例如,建立科學、規(guī)范、有效和全國統(tǒng)一的培訓體系,嚴格準入制,強化評價、監(jiān)督機制,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相關本科專業(yè)和研究生學位點建設,培養(yǎng)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人才等。這些研究從國家、學校、行業(yè)、專業(yè)等多層面,積極探索如何提升已有隊伍的質量,同時也對如何壯大優(yōu)質隊伍的規(guī)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但不得不承認,這些建議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第一,這些措施要行之有效,需要一個較長階段。無論是對已有從業(yè)人員的培訓,還是對相關專業(yè)學生的培養(yǎng),掌握理論知識、鍛煉實踐技能、積累工作經驗,不可能一蹴而就;第二,這些建議需要得到國家多個部門、整個行業(yè)以及相關院校的支持與配合,盡管存在可能性,但卻是一個難度大、涉及面廣的巨大工程;第三,它們大多處于構想階段,并未形成系統(tǒng)、規(guī)模的工作模式,如何實施與操作等具體問題仍亟待解決。
關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有眾多研究成果。在教育對象上,形成大學生個體和群體相結合的模式;在教育目標上,形成治療型心理健康醫(yī)學模式、普及型心理健康保健模式、提高型心理健康訓練模式三者相結合的模式;在教育途徑上,形成課程、活動、咨詢、干預、科研相結合的模式;在教育主體上,形成高校、家庭、社會和學生相結合的模式,而校內又可形成學校、學院、班級相結合的模式;在工作隊伍上,形成德育、心理學、醫(yī)學相結合的模式。這些模式為了解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逐漸出現(xiàn)了多元化、立體化的整合趨勢。但是,就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的難題,僅有崔波的“德育、心理學、醫(yī)學相結合”模式,提到了對德育工作者的心理培訓和吸取心理學專業(yè)的教師,但是對于模式中的“醫(yī)學”因素并未作出明確的解釋。
有關“校醫(yī)結合模式”,最初是由江立成在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綠色通道”建設的研究中提及的。他認為,有些心理危機如精神分裂癥需要相應醫(yī)院的介入,輔以相應的藥物治療。同時,他強調,在尋求醫(yī)院協(xié)助時,要避免走上純醫(yī)學道路,防止心理健康教育醫(yī)學化。這是對高校和專業(yè)醫(yī)療機構合作必要性、合作領域以及合作程度的初步探索。然而,二者以何種方式合作、合作需要遵循什么原則、是否存在除心理危機干預之外的合作領域等問題仍值得進一步研究。
徐炳謙等對河北某高職院校的高職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顯示,有29.3%的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有近9.7%的學生存在著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礙。
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逐漸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對高職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及原因進行分析、總結,提出有針對性開展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與建議,以期能讓學生心靈充滿七彩陽光,做陽光自己具有重要意義。
一、調查詳情
1 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
2 調查對象:登云學院機電工程系07級的三個專業(yè)的三個班級:07模具(2)班、07機電(4)班和07數控(4)班的同學,參與問卷調查的學生有128人,收回有效問卷124份,回收率為96.88%。
3 調查時間:2009年5月13日
4 調查內容
為了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我查閱了有關書籍和資料,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設計了一份《大學生心理健康測查的簡單問卷》。調查內容及評價標準附后。
二、結果與分析
1 百分比統(tǒng)計
統(tǒng)計數據顯示:從總體來看,“心理非常健康”的學生占調查學生總數的百分比為36.29%,“大致還屬于健康的范圍,但應有所注意,也可以找老師或同學聊聊。”的學生占調查學生總數的百分比為32.26%,“你在心理方面有了一些障礙,應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調適,或找心理輔導老師幫助你?!焙汀笆屈S牌警告,有可能患了某些心理疾病,應找專門的心理醫(yī)生進行檢查治療。”以及“有較嚴重的心理障礙,應及時找專門的心理醫(yī)生治療?!钡膶W生占調查學生總數的百分比之和為31.46%,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學生占調查學生總數的百分比之和為63.72%,有心理疾病和較嚴重心理障礙的學生占調查學生總數的8.07%。
2 各題目所得分數及排名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1)學習問題:無法承受之重,自我認識失調,意志消沉,缺乏進取心。
(2)適應環(huán)境能力差。
(3)人際交往問題:人際關系緊張、甚至社交恐懼。
(4)自我意識問題:對生活缺乏信心,不敢面對未來。
(5)情感問題:對愛情、友情、親情的困惑。
3 原因分析
由于高職學生來源的多樣化,造成其心理特點也呈現(xiàn)出多樣化,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高職學生的文化程度參差不齊,認知事物的總體水平不高;2)高職學生一般與社會接觸多,道德意識和品德行為更接近于社會,多表現(xiàn)出自由散漫、叛逆性強、渴望非理性的認可,并且常會陷入迷惘狀態(tài);3)高職學生的情感豐富且脆弱,既有作為學生的純真,又夾雜著經世的痕跡;既有率性的發(fā)泄,又有固執(zhí)的自我封閉;既有孩子般的天真爛漫,又有跨入成年的無奈和游移;4)高職學生的意志力程度也不一樣,有的柔性有余卻剛性不足;有的凡事只抱三分鐘的熱情和一時沖動,缺乏鍥而不舍的精神;有的又過于執(zhí)著,沉迷其中;有的則干脆胸無大志,玩世不恭。據了解,進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大一部分是升學考試成績不好,是無可奈何的選擇,“傷痕心理”較重,信心不足,成才期望值低;一部分是有父母決定的,很少一部分是學生自愿的選擇??傊呗殞W生厭學情緒大、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差、學習成就感弱,心理承受力脆弱,人際關系不和諧,心理發(fā)展存在一定障礙的學生不是少數。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
三、對策與建議
通過對我院機電系07級三個專業(yè)的三個班級的124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了解了我院機電系07級學生心理發(fā)展狀況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從學校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如下對策與建議。
1 在教師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
2 積極構建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大力開展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課外活動和社會活動;重視校風、班風建設。比如: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學生心理素質測試、心理劇場、心理健康論壇、心理咨詢、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心理沙龍、心理游戲、專題培訓、心理健康講座、心理科學宣傳活動、心理案例分析等系列宣傳教育活動。
3 切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實際教學效果,同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4 開展全面心理咨詢與輔導,進行重點的專題教育。
確立層次性,有效開展分層教育(心理疾病、亞健康、心理健康),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心理檔案,有針對性地采用集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咨詢等措施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
5 建立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心理咨詢者通過電子郵箱和BBS、QQ等在線交談等方式,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即時互動,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個別輔導和幫助,及時解決大學生上網中產生的心理問題,進行網上心理疏導和調適。這也是現(xiàn)實條件下解決大學生網絡心理障礙的有效途徑。
一、造成中學生心理問題逐年增多的主要成因
(一)戀愛受挫而導致心理問題
中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跟談戀愛有關的很多。由于中學生無論身體還是心理都處于不成熟期,過早地涉獵男女情感問題,我們教育稱之為早戀。早戀是青春期或青春期之前的少男少女所產生的過早戀愛的現(xiàn)象。這個時期,由于年齡局限,涉世不深,缺乏必要的思考能力等,總是跟著感覺走,更多感覺到異性的突出之處,往往都會使他(她)們對異性產生傾慕之情。從心理學、生理學角度看,青春期的學生對異性充滿好感,渴望接近異性,并試圖與異性建立比較親密的關系,這本來是正當的要求。然而,由于青春期學生過于敏感和富于想象,這時如果把握不住自己,便會走進情感誤區(qū),家長、學校和學生本人如果處理不好就會使中學生陷入心理漩渦。
面對這樣的學生建議我們的班主任在平時多學習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識,掌握最基本的心理診斷技術,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提供合理化建議,給學生以更多的關愛,盡快使情感受挫的學生走出心理問題的漩渦,避免更嚴重的問題發(fā)生。
(二)因不會處理人際交往關系而導致心理問題
人是社會的人,總是生活在人群里,有了人群就有了人與人的交往。社會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們在生產或生活活動過程中所建立的一種社會關系。心理學將人際關系定義為人與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聯(lián)系。
下面講述的也是一位班主任老師實際工作中的一個案例,很值得借鑒。班主任與這名男生的接觸始于高二分文理科之后。一天下午,兩名男生打了起來,起因是學生A想要在上課時坐別人的座位,而學生B不讓,學生A就動手打了人。學生B打電話告訴了她媽媽。因為事實清楚班主任就把兩名打架的學生交給學生處,并請來了雙方的家長。學校對學生A進行了批評教育,學生A的家長態(tài)度很好,雙方達成和解,事情就解決了。
過了不久學??荚?,班級的一名女生跳窗進教室改考號,被發(fā)現(xiàn)后經教務處教育,該女生表示悔悟,可是下午一上班老師還沒有進教室,就有家長在辦公室里等她,母親和姥姥一起來的,當媽的一邊哭一邊訴說,他兒子讓人打了,老師問讓誰打了,她說考試作弊的女生,我問為什么,他說那女生認為自己被學校處理是因為有人告密,而告密的男生就是他兒子。
兩次爭端,同一個男生,而且每次都是由家長出面,這說明一個問題,。這名同學獨自處理問題的能力極差,遇到大事小情,就找媽媽。人際關系緊張,現(xiàn)在有的中學生,偏執(zhí)任性,唯我獨尊,目中無人,缺乏寬容之心,膽大妄為,缺乏自省,遇事選擇逃避,拒絕長大。需要不斷的引導,經過長期疏導,最后也考上了一所重點大學。
像案例中的事件在我們學校當中經常出現(xiàn),建議我們的班主任經常深入班級,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平時在班級里多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與人相處,班主任再及時加以引導,使班級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氛圍,避免問題學生的出現(xiàn)。使自卑、封閉、猜疑等不良心理遠離校園遠離學生,愿我們的學生都能在和諧的校園內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因升學壓力而導致心理問題
初三、高三都是學生學習生涯的轉折點,面對中考和高考,學生心理都會或多或少存在壓力,毫老子多方面。成長之路的獨木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校的頻繁考試加排榜, 周圍親戚朋友的關注等等,壓得我們的中學生喘不過氣了,進而導致這類心理問題學生的增多。
壓力本身只是一種事物或者一種現(xiàn)象,它的客觀存在并無好壞之分,往往是因為我們沒有正確地對待它而產生了消極的影響。其實,當你能在壓力中游刃有余時,相信你會說:壓力就是動力。因升學壓力導致心理問題在我們中學教育工作中應該放在一定位置上,應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和研究。
二、解決中學生心理問題逐年增多的策略
要想使我們的中學生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離不開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離不開專業(yè)素質高的教師隊伍。提高心理健康教師隊伍素質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一)搭建平臺,促進心理健康教師之間的交流學習,資源共享。
(二)組織各級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根據本校的學生特點和自身教學經驗,通過討論完成本級學校的教學規(guī)劃、課程設計,形成全地區(qū)統(tǒng)一的教學設計,作為本地區(qū)的教學指導。讓心理老師的教學工作不再處于閉門造車、自說自話的階段。
(三)組織專業(yè)技能培訓,如沙盤、團體活動、拓展活動、心理劇等,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改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設施利用率低的現(xiàn)狀,進而推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四)在嘗試進行學科滲透的同時,努力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校的其他常規(guī)工作相結合,形成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全新局面。
三、解決中學生心理問題逐年增多的具體措施
(一)組建丹東市心理健康教師微信交流群。
由全地區(qū)各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組成,為大家提供相互認識、相互交流的平臺,改變孤軍奮戰(zhàn)、消息閉塞的狀況。
由德育部任主編,各學校心理健康教師輪流負責編輯心理教師內部交流刊物,面向全市心理健康教師出版發(fā)行。
(三)加大對心理健康教師的優(yōu)秀論文、咨詢案例及課程的評選。
(四)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經驗交流會
交流會分兩個層面:一是領導層面的交流。
(五)借鑒其他學科的一課多上模式
在同一時間內、對同年級學生布置同一個授課主題,在完成準備和試課之后,組織各地區(qū)老師相互聽課。
(六)盡最大努力提供培訓機會
一、指導思想
在學校黨政領導的領導下,堅持“追求發(fā)展、崇尚尊重、適應變化、達成和諧”的文化管理目標,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學習經驗,繼續(xù)實施心理幫助工程,努力實踐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營造學校心理教育文化氛圍,強化德育與心育相融合。 本學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點:在抓好各年級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同時,努力做好高三學生高考前的心理輔導,關注普遍典型的心理問題,
二、主要工作目標
1.堅持以人為本。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及發(fā)展規(guī)律,運用心理健康的理論和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保證心理健康的實踐性和實效性,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個別差異,尊重學生、理解學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fā)他們的潛力,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fā)展。
4.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科學的、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三、具體工作
1.集體輔導。班主任利用課堂,根據本班的實際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為學生提供全面地幫助,主要為塑造班級集體良好的氛圍和集體的良好行為,激發(fā)群體向上的精神。另外,對一些共性問題,由心理輔導老師進行集體心理健康輔導。
2.心理咨詢室。
建立心理咨詢室,健全相關制度。心理咨詢室定期向學生開放,在關注特殊學生的基礎上,針對來訪學生、班主任老師、家長所提出的生活、學習、人際交往、情緒情感、自我意識發(fā)展、親子溝通、子女教育等諸多方面問題開展心理咨詢與個別輔導,給予引導與幫助,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擾、提出有效建議。
3.專題講座
分年級舉辦心理健康教育專題講座,有步驟、有計劃地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心理講座,為同學們切實解決一些問題。如“戀愛心理輔導”、“考試情緒的調適”、“中學生人際交流”等輔導。
4 .特色活動
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全校范圍內開展校園心理情景劇大賽,以班級為單位組織開展心理素質拓展活動。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有趣的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學會自我調節(jié)和調整。
5.指導家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1 課程形式不統(tǒng)一
各個高校的根據實際情況開展了必修課、選修課、心理講座、網絡視頻課等不同形式的心理課程。在開設心理必修課的學校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時為8個學時,僅僅普及最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識。心理健康選修課一般是隨機組班,每位學生四年內只能學習一學期,學生來自不同的年級,各個專業(yè),其知識背景和認識水平各不相同。任課教師選擇適合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選擇滿足各年齡層次的學生需求的課堂內容有一定的難度,影響課堂效果。心理專題講座受場地和時間的限制,開設的場次可能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缺乏連續(xù)學習解決問題的機會。網絡課程缺少現(xiàn)實課堂的互動和心理體驗。
1.2 教學教材滯后
心理健康課程是知識傳授與心理體驗、行為訓練的綜合課堂,目前教材內容多是理論概念學習,忽視互動實踐環(huán)節(jié)。同時課程教材內容的動態(tài)性和發(fā)展性不足,某些教材內容固定化,不能及時滿足大學生的心理需要。雖然目前眾多學者依據實際應用編制新教材,但由于標準不統(tǒng)一,教材質量參差不齊。
1.3 師資力量薄弱
專業(yè)任課教師較為缺乏,某些由具有心理咨詢師三級證的輔導員或教師擔任,由于未受過專業(yè)心理訓練,在運用心理學的理念來進行教學,在運用心理知識和技能與學生溝通方面,在覺察學生心理需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將心理案例分析、心理體驗等課堂互動融入到知識教學中等方面不是很熟練,很難實現(xiàn)教學目標。
1.4 課堂設計缺乏實踐
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側重在心理知識普及,忽略了心理體驗、行為訓練等心理技能培訓。同時在教學方法多的選擇方面,多媒體教學,單向知識傳輸,缺乏互動。
1.5 課程效果評價單一
以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采用傳統(tǒng)考試時發(fā)現(xiàn),難以反應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教學實踐中意識到心理健康課程的獨特性,將其改為考查課,但是由于考查方式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隨意性較大,難以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大學生心理是變化性,發(fā)展性的,在課程效果評價方面亟需合理有效的考核方式。
2 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建議
2.1 設置合理的課程標準
結合本校實際情況,按照教育部要求設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開設一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覆蓋全體學生;或者在第一學期開設一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公共必修課程,在其他學期開設相關的公共選修課程,形成系列課程體系。
2.2 選編優(yōu)質教材
根據教學目標,在聽取學生實際需求的基礎上,組織各高校教學第一線的專家教師,依據實踐教學經驗編著合理的具有實性的教材,并定期進行檢查更新。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培養(yǎng)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2.3 提高師資素質
組成授課團隊,課前進行集體備課,相互觀摩學習,定期進行培訓,學期結束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學過程中的經驗進行總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另一方面培訓和指導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實踐活動,作為課堂實踐活動的拓展。
2.4 設計合理的課堂內容
近日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建議課程內容主要由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了解自我、發(fā)展自我以及提高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三部分組成。 大學生心理隨著年齡增長、經驗閱歷的增多,所遇到的心理困惑也會不斷變化。課程的內容依據不同年級的心理需求有所側重。例如新生主要是適應問題,側重學習和掌握在人際交往技巧,情緒管理方法,學習思路的轉變等技巧。大二和大三學生關注情感問題、生活瑣事等,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大學生戀愛心理的特點,培養(yǎng)健康戀愛觀和擇偶觀。大四個人發(fā)展的思考和就業(yè)壓力大學期間生涯規(guī)劃、壓力管理與挫折應對,要求通過教學使學生正確理解壓力和挫折。
2.5 改進教學模式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理念在于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應用心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根據教授內容設置互動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自我,將教師教育引導與學生自我教育相結合,執(zhí)行助人自助的理念。適合心理學專業(yè)授課特色的講課方式有課程講授、心理測試、課堂活動、案例分析、小組討論、體驗活動、情景表演、團體訓練角色扮演等。例如在講授大學生生命教育與心理危機應對主體,在明確教學內容和目標,選擇課堂講授、心理測試、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首先是通過課堂講授,運用案例導入法,通過現(xiàn)實案例,使學生直觀認識生命、了解生命的意義。第二步通過科學測評法,認識大學生心理危機的表現(xiàn),將班級進行分組,小組討論識別心理危機的信號。設置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預防與干預模擬情境,學生積極參與模仿,在模擬仿真的問題情境中學習并掌握初步的干預方法,學會預防心理危機,珍愛生命。大學生心理健康課堂也可以邀請專家講座,舉辦各類心理活動作為補充教學形式。
2.6 有效的課程效果評價
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旨在普及知識、學生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依據課程目標制定適合學生的考核方式是授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將學生運用心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考核的重點,結合實際情況,可選擇考慮平時表現(xiàn)加最終考核的方式。在日常的課堂授課中,教師通過小組討論、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進行心理體驗,可以將學生課堂出勤、參與的程度、課堂提問情況納入平時考核。最終考核內容更傾向于運用心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針對身邊同學中普遍存在心理適應問題給出自己的有效建議等。與此同時,對于積極參與學校心理健康活動的學生要給予適當的加分。
關鍵詞:職校生 城軌畢業(yè)班 自我效能感 心理健康
伴隨軌道交通的迅速發(fā)展,職校招收了大量的城軌專業(yè)的學生(非訂單班)。但該專業(yè)就業(yè)面窄,對口就業(yè)率低,這些準畢業(yè)生一邊擔心著將來的就業(yè),一邊感嘆著沒有真才實學,過低的自我效能感導致了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并不樂觀。
為探索無錫汽車工程中等專業(yè)學校3+2學制城軌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的心理狀況,分析其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感的聯(lián)系,本文采用SCL-90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以及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選取本校2010級城軌畢業(yè)班171名學生隨機問卷調查,共發(fā)放171份問卷,回收170份,有效問卷167份,有效率98.24%。
筆者還選擇該校其他專業(yè)畢業(yè)班310名學生發(fā)放SCL-90量表,為城軌畢業(yè)班學生的心理狀況提供參照標準,問卷回收308份,301份有效,有效率97.01%。量表得分采用SPSS 19.0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一、城軌畢業(yè)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將城軌畢業(yè)班學生SCL-90量表得分與其他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的得分進行比較分析,結果如表1,除了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其他因子分值都比非城軌專業(yè)畢業(yè)班的學生高。由此可見汽校3+2學制的城軌畢業(yè)班學生與其他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相比心理健康問題嚴重。
表1 城軌畢業(yè)班學生SCL-90得分與其他專業(yè)畢業(yè)班學生的比較
二、城軌畢業(yè)班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感的聯(lián)系分析
自我效能感與積極應對方式存在正比關系,這已被學者多次證實。為了驗證本次研究的客觀性和真實性,在研究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時,還采用了簡易應對方式問卷(SCSQ)。結果如表2,心理健康各因子與積極應對方式和自我效能感負相關,與消極應對方式正相關。由此可見,汽校3+2學制城軌畢業(yè)班學生由于自我效能感較差,更多的是消極應對,從而導致了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凸顯,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感之間呈顯著性關系(P
注:*表示P
表2 城軌畢業(yè)班學生心理健康與自我效能感的聯(lián)系
從以上研究我們可以看到汽校3+2學制城軌畢業(yè)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太樂觀,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可能是就業(yè)面窄、就業(yè)壓力大。同時其自我效能感較低,使其心理健康問題愈發(fā)嚴重,值得學校和社會關注。
三、培養(yǎng)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心理健康各因子與自我效能感負相關,提高自我效能感能夠改善心理健康狀況,筆者提出幾點建議:
(一)創(chuàng)造成功體驗
行為的成敗經驗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因素,學校及教師應給城軌畢業(yè)班的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成功的機會。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擅長的活動,激勵學生接受社會兼職鍛煉,讓學生獲得成功體驗,對自己接下來的行為充滿信心。
(二)樹立成功典型
學生看到與自己實力相近的人獲得成功時,會對自己很有信心。因此學校和老師應該給每個城軌專業(yè)學生提供培養(yǎng)和發(fā)展機會,給肯付出的學生提供良好的就業(yè)環(huán)境,讓其他學生感受到通過努力自己也能成功。
(三)建設積極心理文化
相關研究表明,人在焦慮時會低估自身的實際能力,在煩惱與疲勞狀態(tài)下則會使自身感到無法承擔自身要承擔的責任或任務。因此,城軌班應注重心理文化建設,讓學生體驗到強烈的歸屬感,感受輕松與愉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