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一研究性學習及創(chuàng)新成果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更多的是一種學習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體驗與收獲二不在于得到多么高深的研究成果。。
一、課題的由來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的和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就的問題,卻需要有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在高一年級的第一節(jié)歷史課上我向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在學習過程中請同學們就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行提出研究性學習的選題,同時,對于研究性學習提出的背景、意義我也做了簡單的介紹。此后,很多學生表現(xiàn)出對歷史學科的強烈興趣和探究意識,經常有學生跟我提出一些問題,如丘吉爾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拿破侖真的死在了圣赫勒拿島上嗎?儒家思想在中國古代占有何種地位對我們今天有什么影響?什么是漢服?等等,學生提出的大多是針對歷史學科學習中某些問題的拓展性問題,我將這些選題向全班公布并征求意見,考慮到高一的學生剛剛接觸研究性學習,我決定以班級為單位開展一個課題的研究性學習,經過全班同學的激烈的討論初步確定了研究性課題為《漢服及漢服運動之探究》并在全班形成了幾個該課題的子課題研究小組。
二、活動目標
1.通過文獻研究、問卷調查、訪談等方式進行關于漢服與漢服運動的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更好的了解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民族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審美情趣甚至是漢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
2.通過該課題研究達到了解漢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一漢服運動的意義之所在并形成自己關于漢服運動的觀點,激發(fā)學生樹立從自身做起,繼承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意識。
3.通過該課題的研究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包括創(chuàng)新實踐的能力,整理收集資料的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人際交往和溝通的能力等。
三、設計理念
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單純的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造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改變長期以來講臺屬于教師的局面,為學生提供多渠獲取知識的可能,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于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和良好的策略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學生開題立項
服飾是人類文明的象征,它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他甚至逐漸的成為一個族群的共同選擇和愛好,它不僅僅是人們遮身蔽體御寒的工具,更蘊含著一個民族的共性和地域性,可以成為一種民族或地域性文化的象征。漢服就是這樣一種服飾,通過了解他,我們可以更好的了解中華民族的主體民族—漢民族的歷史發(fā)展脈絡、審美情趣甚至是漢民族的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漢服運動不僅是在推廣一種服飾,它本身就是文化復興的一種形式。其意義更在于參與者們是在通過它來號召人們重拾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一個民族民族意識覺醒的體現(xiàn)。通過該課題研究達到了解漢民族的傳統(tǒng)服裝的目的,激發(fā)學生從自身做起,繼承發(fā)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
這里我給大家展示幾個學生的開題立項報告。
從學生的立項報告中可以看出,他們對研究性課題《漢服及漢服運動之探究》進行了分解,形成了這樣幾個子課題:1.界定漢服的概念及研究漢服的意義(糾正多數人將“唐裝”視為漢服的錯誤觀念);2.簡要介紹漢服的風格和特色(問卷調查關于漢服的特點及其與韓服差異);3.簡要介紹漢服運動的概念及發(fā)展概況;4.目前社會上關于漢服運動的觀點評介;5.漢服設計與裁剪。
對學生交上來的立項報告我認真的研究并進行了意見反饋,提出修改的意見和建議。如立項中有學生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去了解大眾對漢服的特點的認識并了解大眾對韓服與漢服之間關系的認識,方法很好,但學生在立項中對如何發(fā)放、回收統(tǒng)計問卷等問題并沒有進行充分的考慮,也沒有注意到問卷范圍應具有廣泛性的特點,而是想當然的把問卷的投放僅僅局限在校園中,這是不恰當的,后來學生吸收教師的建議對其立項進行修改完善,在這個過程中既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主導作用,又體現(xiàn)了教師的指導示范作用。
五、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及成果展示階段
開題立項之后,研究性學習進入真正的操作階段,學生們在這一階段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整理及調查工作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實施和成果展示本應該是兩個階段,為了方便起見,在這里我把這兩個階段放在一起向各位同仁做一匯報:
1、概念的界定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看,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滲透于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學習方式,當然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無論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還是研究性學習的課程都是為了改變學習以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從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和特點來看,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程兩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課題所說的“研究性學習”涵蓋了以上的兩項內容。
2、課題研究背景及解決問題
地理學科具有綜合性和區(qū)域性的特點,對學生來說是個很有趣、很實用、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采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實踐探索的機會很少,被動地學習使學生對地理失去興趣和信心,更談不上培養(yǎng)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十分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地理實踐能力。
3、課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價值:地理學科跨文理兩科,涉及的知識范圍廣,實踐性強,尤其人文地理涉及經濟發(fā)展的諸多領域,如工業(yè)、農業(yè)、交通、商業(yè)、旅游、文化等,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素質提高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意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會、服務社會、將來造福人類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學生的各種實踐活動和探索學習,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現(xiàn)實和未來發(fā)展的人文精神。同時,增強老師的全面素質提高。
4、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的現(xiàn)狀和成果
研究性學習是近幾年興起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它作為一種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人才的新型學習模式,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廣泛的關注。在我國,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和教材改革的全面推進,以主動探究、建構自己的知識為特色的探究性學習也逐步為大家所認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地理教材以新課程和教材改革的精神為指導,設計了大量的研究性活動。目前的研究性學習尚未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學習模式,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探討、不斷創(chuàng)新。
5、課題研究目標
使學生由傳統(tǒng)教育的知識點的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發(fā)展為具有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深學生對地理學科的理解和熱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學生將來關注社會、服務于社會打下基礎。
提高教師的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適應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要求。
使地理課堂教學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為實踐服務。使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關注國家建設,關注家鄉(xiāng)的發(fā)展。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
實驗法、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上網查詢法
三、課題研究的過程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04年11月)
學習理論:廣泛搜集并學習了研究性學習方面的有關資料,提高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設計方案;每月召開一至兩次會議共同研究探討課題的實施情況,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互相交流學習體會,明確分工,各負其職,考慮到高中教學的實際情況,鑒于目前處于研究性學習的探索階段,先在高一、高二年級試行。高三教師積極參與。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04年12月—05年5月)
具體任務:
1、挖掘、編寫出地理學科教材中的有關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
2、組織相關教師上好研究性學習研討課并撰寫出地理教學中實施研究性學習的教案;
3、撰寫研究性學習論文、體會,學生做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4、撰寫地理課實施研究性學習的評價報告。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05年6月)
以會議的形式對課題進行全面總結,形成成果,申報驗收
四、研究成果
1、整理形成了高中地理教材研究性學習素材和信息
由曲秀麗、楊桂玲、車穎、王崴、于曉坤、冷天崖、楊蕊老師等分別負責搜集了高中地理第一單元、第二單元、第三單元、第四單元、第五單元、第六單元、第七單元、第八單元的研究性學習素材和信息。
2、整理形成了學生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由王崴老師搜集和整理了學生的研究性學習作業(yè)。
3、整理各種研究報告、論文
1.研究性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隨著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人類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信息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所依賴的重要資源,能否及時獲取信息成為各項事業(yè)成敗的關鍵,然而,信息化社會又是一個到處充斥著正確與錯誤的信息,精華與垃圾的信息的社會。因此,培養(yǎng)學生學會正確收集、辨別、分析和處理各種社會信息的能力尤為重要,而在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卻很難給予學生這樣的能力。研究性學習則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學生在確定研究課題后,首先面臨著資料的收集,而要收集到課題所需要的資料就必須思考和解決以下幾個問題:①為了完成課題研究,需要哪些資料和信息?②可能通過哪些途徑來獲得這些資料和信息?③收集到的資料中,哪些是有用的?如何對資料進行篩選?④從篩選出的資料中,可以整理出哪些觀點和事實?⑤哪些圖書是我以后還可能需要的?哪些網址值得保留?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解決過程,使學生學會了如何去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和知識,學會了用自己的腦子思考問題,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圍繞課題,或上圖書館查閱資料,或上互聯(lián)網檢索資料,或到工廠企業(yè)、機關單位收集素材,或深入實地調查采訪獲取信息資料,燕把所收集到的各種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加工、進行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活動,從而培養(yǎng)了學業(yè)生收集信息和處理信息能力。
2.研究性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與合作必不可少,教育部頒發(fā)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目標之一即是:“學會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見解的人合作學習和交流”,“確立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經受挫折、適應生存環(huán)境的能力”。因此,是否具備積極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際交往能力是培養(yǎng)現(xiàn)代人高素質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活動,這不僅有利于課題的開展研究和發(fā)揮每一個學生的特長,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同學們通過與同伴分工合作、提出問題、制定方案、收庥信息、相互探討、尋找答案直至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聽取他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與他人達成一致,如何分享勞動成果。如我校高一年部分同學選定了歷史科研究性學習課題《唐代服飾文化》,節(jié)同學們從以下五個子課題進行分工和研究:①唐代服飾的分類②唐代服飾的特點及成因③唐代服飾對日本的影響④唐代服飾與唐代政治的關系⑤現(xiàn)代唐裝的美學價值,分到不同子課題的學生分頭去收集資料,回來后共同分析討論,篩選出價值的資料和觀點,分析不足之處和改進的方法,聽取其他同學的意見,相互交流成功之處或失敗之處,最后共同撰寫出了《唐代服飾文化》論文。
3.研究性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
傳統(tǒng)的學習活動過程大多局限在課堂,而研究性學習則更多地與社會實踐、社會活動相聯(lián)系。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實地訪問、實地調查等學習形式,更多地更深入地接觸了社會、生活、感知并了解社會問題,許多問題有了直接地感同身受,這是他們在書本上或教室難以學到的,從而激發(fā)了他們關心社會現(xiàn)象,關心他人,增強對人民、對社會、對國家和對人類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4.研究性學習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學習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以課題形式開展和研究活動的,通過學習和研究過程,不僅使學生獲得了相應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它使學生獲得如何學習的方法和能力。學生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親身經歷了怎樣去獲取所需的資料和信息,怎樣對取得的觀點和事實進行取舍,如何對自己的論點尋找論據,以何種形式如何形成成果,等等。由于有了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這就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了解和初步掌握科學研究的思維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發(fā)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如2009級同學在確定《五星中學學生歷史學習現(xiàn)狀調查》課題后,首先,他們一起精心設計了一張內容比較全面的問卷調查表,對調查的項目、子項目和評價形式等進行了了認真的設計;其次,在回收問卷調查表后,同學們進行認真的統(tǒng)計分析并得出一系列結果;然后,對調查結果進行了討論,同學們還采訪了多位歷史老師和有經驗的班主任,并一起探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最后,同學們形成了論文作為學習成果,其中,提出了不少不乏真知灼見的改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方面的對策,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有價值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5.研究性學習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
研究性學習以其獨特的學習方式與過程,也有利于學生逐步形成高尚的科學道德、嚴謹的科學作風、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和頑強的科這精神,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例如,同學們在社會調查訪問過程中,接觸了許多研究人員、科技人員和工作人員,深深地被他們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嚴謹求實的作風所感染。
由于歷史研究性學習選取了哪些具有濃郁人文信息的課題或項目,它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例如,選取經濟史、風俗史、文化思想史可以使學生全面認識歷史、陶冶情操,認識人類智慧力量的偉大,體驗生活的豐富和美好的,選取為正義、為真理、為人類命運、為社會進步,為國家統(tǒng)一,為集體而奮斗而獻身的課題,可以給學生以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如通過《施瑯與臺灣》這一課題,同學們的心目中永遠記住這么一位胸懷廣闊的愛國將領,并為他的“平臺”“留臺”為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不屈不撓的意志和精神品質所感染。
【關鍵詞】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引導
一、科學分組
研究性學習離不開合作,強調人人參與,共同發(fā)展,因此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在于如何組織學生參與。我先在班里推選出六位數學思維活躍且認真負責的同學擔任小組長,然后讓同學們自由組合到六個小組中去,但必須保證每小組中至少有一名電腦高手,一名語言組織、推理論證能力較突出者,一名善于口頭表達的同學,最后我又根據各組情況進行微調,使每組人數均衡,且綜合水平相當,形成最佳組合。
二、慎重選題
眾所周知,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和科學家的研究是不同的,后者具有原創(chuàng)性。因此如果我們用這樣的標準去要求學生,顯然是在拔苗助長,但研究性學習又不是一般的解難題訓練,因此進行研究性學習最關鍵的是選題。選題太易,學生幾乎不動腦筋就能輕易解決,根本激不起興趣,更談不上研究;而選題太難,不僅課堂教學難以完成,還會使學生感到研究性學習深不可測,喪失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產生畏難情緒。只有那些看起來似乎很難,固有的解題套路難以奏效,但仔細考慮(必要時教師可做適當引導)又可以解決(跳一跳,夠得著)的妙趣橫生的問題最適合學生。我選取了等比數列、圓錐曲線、三角函數圖象變換等。
三、有效聯(lián)想
有效聯(lián)想,是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必備的素養(yǎng)。因為只有通過聯(lián)想,學生才能在已有知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知識,培養(yǎng)自己創(chuàng)新的欲望和能力。有效聯(lián)想最好的素材是那些定義和性質類似的概念,如學完等差數列的定義和性質以后,師生共同分析給出等比數列的定義,再對比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定義,引導學生猜想等比數列可能具有的性質,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思維過程展現(xiàn)出來:等比數列中的比類似于等差數列中的差,則在其性質中,等差數列中的和將可能變?yōu)榈缺葦盗兄械姆e,由此猜想出等比數列可能的性質,并根據定義進行證明。于是學生在類比聯(lián)想的基礎上,自我探究出了等比數列的相關性質。在此過程中,學生通過分析新舊知識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聯(lián)想推導得出更新的知識,實現(xiàn)了由舊到新,由已知到未知的轉化,明確了自我學習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增強了自我聯(lián)想的信心,為研究性學習做了必要鋪墊。
四、動手實踐
學生產生了有效聯(lián)想后,再引導學生動手實踐,如學習圓錐曲線時,首先課前預習后我把數學課調到了微機室,每人一臺電腦,大家上機操作,根據圓錐曲線的定義,給出其動畫形態(tài),認真體會定義。計算機無與倫比的模擬功能生動地再現(xiàn)了圓錐曲線的生成過程,在每個同學探索的基礎上,再回到組內交流、討論,綜合大家所得后分工合作,推導圓錐曲線的標準方程,探索性質,并將圖形、文字、推導過程、標準方程、幾何性質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各組學生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了綜合制作過程,形成了本組的課件。
接著各組選派兩名同學展示成果,其中一名操作,另一名在旁解說,其他同學可以發(fā)問,本組任何同學均可做答?,F(xiàn)場氣氛非常熱烈,質疑、答疑者都積極而踴躍,各組的優(yōu)勢與不足在質疑、答疑中充分展露出來。
再在各組展示的基礎上,全班同學取長補短,修改整理。圓錐曲線的定義、標準方程、性質一一亮相,大家在合作、交流中將圓錐曲線的有關知識和方法綜合掌握,并學會了如何用多媒體來輔助說明,感受到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先進,從而萌發(fā)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和學習興趣。
于是學生在用自己的大腦思考,眼睛觀察,雙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親自去經歷,用自己的心靈親自去感悟的基礎上掌握了新知,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fā)學生思維活力,推進研究性學習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
五、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研究性學習成果的展示需要學生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有一部分學生老感覺肚里有話倒不出,有時是沒機會說,因而也就不敢說。為了使學生盡快從這個困境中解脫出來,我嘗試著每天課前五分鐘由學生進行自由數學演講,內容及方式都不限,依據各自的喜好和長處自由選擇主題和形式,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每個人都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經過一學期的實踐后,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膽怯心理緩解了,上臺演講的態(tài)度自然了,語言流暢了,思路也清晰了,雖然部分同學有時還抓不住重點,有時解釋得還不清楚,但在這種主動性前提下,隨著大家的探索和努力,每位學生語言表達潛能都會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
六、深入反思
反思是鞏固已有知識和能力、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更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關鍵。對已實踐得出的結論的反思,反思某個條件發(fā)生變化后會怎樣?反思添個條件、少個條件……又會怎樣,如前面y = Asin(x+)的圖象研究了參數A、、對其圖象的影響后,如何由y=sinx得到y(tǒng) = Asin(x+)的圖象,先A,后,再會怎樣,改變順序又如何,由此能否推廣到y(tǒng) =f(x)與y =A f(x+)+k的圖象之間的關系?于是在學生的反思過程中,在學生的自我探索中,學生由淺入深地將這一重點知識、難點知識研究得清清楚楚,在嘗試成功的過程中,無疑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對研究性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增添了他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動力。
七、總結提煉
經過一系列訓練,學生對某一項研究性學習的結果已做到了心中有數,但如何整理展示出來,需要較高的歸納總結能力。平常的教學中我經常指導學生對所學單元、章節(jié)知識歸納整理出較為清晰的知識體系,感悟蘊涵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在長期的訓練中,學生已具備基本的歸納總結的意識和能力,尤其是理清條理后,學生看到自己勞動成果,體驗到收獲和進步,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下一輪的研究性學習之中。
通過這一系列的嘗試,我最大的感受是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式和內容,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合作、交流與研究,一定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探究能力,為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紹學,錢佩玲,章建躍主編。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必修五,選修2-1)
“研究性學習”是教育科研領域中一個嶄新的課題。就我們研究所及,國內外文獻資料中尚未見到這一提法。課題研究的靈感最初來自加強科學研究方法教育的想法與實踐。1998年以來,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的幾位領導同志在調研工作中曾分別談到,要借鑒和總結國內外一些著名中學在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方面的成功經驗。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和組織下,上海市教科院、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和部分學校開展了有關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著手進行了“研究型活動課程”的研究及教材編寫工作,為高中學生開展課題研究活動提供了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指導。1999年6月,上海市教委舉辦了“上海市中學研究型課程研討會”,受到教育部基教司和部分省市教委的關注。同年10月,在教育部召開的“全國高中課程教學改革研討會”(無錫)上,上海代表介紹了近年來上海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和認識。
二、研究性學習的時代意義
學習的方式實質上是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對教育要求的體現(xiàn)。在農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以至信息社會,不同的社會發(fā)展階段,教育傳遞著不同的內容,并服務于不同的目的,同時也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教育形式和學習方式。其中包括農業(yè)社會與接受學習;工業(yè)社會與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后工業(yè)社會與研究性學習。
當今社會已進入了信息時代,在經歷了農業(yè)社會、工業(yè)社會之后,后工業(yè)社會的學習者將以什么樣的方式來掌握信息呢?現(xiàn)在有如下兩條思路。
一條思路是高效的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假設是:運用先進的學習方法,可以充分開發(fā)人的學習潛能,學習方式的革命將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學習速度。因此,在當今知識劇增的時代,應該特別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包括各種快速閱讀法、記憶法、思維技巧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曾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學習的革命》一書,可作為這種觀點的代表。
另一條思路就是研究性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觀點是: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chuàng)造能力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應該提倡研究性的學習,即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fā)現(xiàn)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chuàng)造力。
“知識就是力量”,“把一切知識教給一切人”,這是幾百年來人們一直信奉和遵循的教育理想與實踐指南。隨著時代進步和社會發(fā)展,這種以“知識教育”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及其實踐,逐漸暴露了它的不適應性和局限性。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它導致我們的基礎教育包括課程、教學和評價體系,逐漸演變?yōu)橐环N以“應試升學”,“智育至上”為主要價值取向的教育模式。當然,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離不開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研究性學習與高效的學習并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
1、概念的界定
從研究性學習的含義看,可以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從廣義上理解,它泛指學生探究問題的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一種教育理念或策略。它可以滲透于學生學習的所有學科、所有活動之中,主要是指研究性學習方式,當然也包括學科內的專題研究活動。從狹義上理解,它是一種專題研究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自身生活的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無論是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還是研究性學習的課程都是為了改變學習以單純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從研究性學習的目標的特點來看,學科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課程兩者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本課題所說的“研究性學習”涵蓋了以上的兩項內容。
2.課題目前在國內外研究的主要成果、現(xiàn)狀
當前,我國在藝術教育理論研究方面要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整理和研究普通學校藝術教育的歷史,以作為進一步發(fā)展藝術教育的依據;收集和研究國外各個藝術教育學派的理論、方法和經驗,以作為發(fā)展我國普通學校教育的借鑒。為此,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托國家教委高等學校社會科學發(fā)展研究中心進行題為“學校美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科學研究工作,并將此課題列為國家教育科學“八五”規(guī)劃重點項目。這一課題的研究成果,以學校藝術教育研究叢書的形式出現(xiàn)。叢書分為“學校音樂教育系列”和“學校美術教育系列”及《中國近現(xiàn)代藝術教育法規(guī)匯編》和《中國近現(xiàn)代美育論文選》。內容包括對我國古代、近代和當代學校音樂、美術教育的研究;著重介紹我國美育及藝術教育理論著作、學校藝術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教育機構、主要教材等,以及外國學校藝術教育的政策法規(guī)、教學經驗、主要學派等。
3.課題研究的目的、價值和意義
音樂美術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是人類通過特定的手法實現(xiàn)思想和感情表現(xiàn)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形式和載體,藝術蘊涵著豐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對藝術的感悟、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是人類的一種基本素質和能力。
通過音樂、美術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確立,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藝術學科的真正內涵,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念,理解藝術美與生活美的聯(lián)系,使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xiàn)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才能。理解藝術學科的廣延性,關注藝術作品中的文化現(xiàn)象,激發(fā)人的潛在素質。通過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共同參與的群體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逐步形成協(xié)調發(fā)展的人文主義精神。尤其在當今科學技術和經濟迅猛發(fā)展的時代,藝術教育在促進人的發(fā)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更加顯示出它所具有的獨特的功能和作用。
二、課題研究的方法和過程
教育要面向現(xiàn)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偨Y、吸取和借鑒國內外藝術教育的成功經驗與失敗教訓,推動我國藝術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已成為必然趨勢。我們中學音樂、美術教師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具體實施者,通過教學及各種生動的藝術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愛藝術的情趣,發(fā)展藝術鑒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高學生藝術修養(yǎng),豐富學生情感體驗,陶冶高尚情操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
從課題組成立至今,這期間我們經歷了明確指導思想、開展交流、提高認識水平、組織指導學生實施、師生共同積累成果的漸進過程。
第一階段:教師準備階段
1.學習理論:廣泛收集并學習有關研究性學習方面的有關資料,提高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認識,轉變觀念,提高教師科研素質。
2.設計方案:共同研究探討制定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和研究目標,課題實施的基本原則、方法和步驟實踐,明確各階段的研究任務,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互相交流學習體會,明確分工,各負其職。音樂學科研究性學習在高一進行,美術研究性學習在高二進行。
3.挖掘、編寫出藝術學科教材中的有關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化分階段任務,分階段實施。
4.組織相關教師上好研究性學習研討課并撰寫出音樂美術實施研
究性學習的教案
5.撰寫研究性學習論文、體會。
第二階段:指導學生實施研究性學習籌備階段
首先,我們從我校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有關藝術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圍繞教材和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挖掘了藝術學科實施研究性學習的素材和信息,同時將每個班級的同學分為四組,將研究素材和信息提供給每組學生,讓學生自主選題,同時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求每組同學的選題應結合本組同學的實際做本題目的可行性調查,在籌備過程中要充分體現(xiàn)全員性原則、綜合性原則、自主性原則、探索性原則等研究的基本原則。
第三階段:學生自主實施研究性學習探索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任務是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確定本組研究性學習的內容,采用實地考察法、問卷調查法等方法對研究課題的可行性進行評估、最后確定實施的策略。然后通過上網查詢法、親自參與實踐等方法,組織本組學生進行排練,將知識內容、對藝術類別的研究與學生的演唱、演奏、舞蹈、音樂劇、詩歌、繪畫等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形成完整的課型,以備在課堂上展示。完成學生研究性學習方面的作業(yè)。
第四階段:學生自主實施研究性學習小組成果展示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是利用每班每周一節(jié)音樂、美術課的時間,將每班一個組的研究性學習成果向全班同學展示,然后教師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討論,拓展內容,提出意見和建議,形成正確結論。這一過程主要培養(yǎng)學生研究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強烈的參與的意識,體現(xiàn)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等現(xiàn)代教育理念。
三、研究的成果:
研究報告、論文、研究性學習教案、藝術學科研究性學習素材和信息材料,學生研究性學習課題論文、學生研究性學習作業(yè)等成果資料作為本實驗報告的附件的形式一并上交。
四、研究的結論:
高中音樂、美術實施研究性學習,為我們探索藝術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于教師樹立教育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順應時展的需要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只有挖掘探討藝術學科自身特點,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才能使藝術教育落到實處,才能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之中建立起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yǎng)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最終實現(xiàn)藝術教育的目的。
本課題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至此順利結題。
參考書目:《外國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的研究》
附件:美術研究報告
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研究
引言
《美術課程標準》最值得肯定也最有意義的,就是確定了美術課程的基本性質是它的人文性,它將使我們改變一種根深蒂固的觀念--美術教育只是技能技巧的學習和訓練,從而幫助學生通過美術的學習更好地汲取不同時代美術作品中所蘊涵的豐富人文精神。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通過美術的方法和媒材表達自己對人文精神的理解。通過美術教育,我們可以有效地形成和發(fā)展學生的人文意識。
在以往的美術教學中,教師是課堂里絕對的權威,教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教師怎么講學生就怎么聽,對學情和生情的了解很有限,師生缺乏互動和溝通。形成的結果是老師講老師的,學生學學生的,老師覺得上課很累、沒有情緒,學生聽的沒意思,所得很少。隨著對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理解和逐步實施,美術教學中對新課程理念進行大膽的嘗試和應用,開展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研究,換位思考,對解決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益的嘗試。
1.1非指導性教學觀
人本主義教學觀認為人具有自我實現(xiàn)的傾向,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卡爾?羅杰斯提出了“非指導性教學”理論.這種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僅提供材料、創(chuàng)造情境,學生通過自我反省活動及情感體驗,在融洽的心理氣氛中,自由地表現(xiàn)自我、認識自我,進而改變自我、實現(xiàn)自我的一種教學方式.“非指導性”教學理念,其含義應是較少有“直接性、命令性、指示性”等特征,而帶有較多的“不明示性、間接性、非命令性”等特征.
1.2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
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發(fā)展為本、以學生學會學習為中心、以學生人人成功為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為理論指導,圍繞一個需要探究解決的特定物理問題展開,學生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1.3非指導性教學觀指導下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
非指導性教學觀指導下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是指高中學生基于自身的興趣,自主地確定適合的物理方面的研究內容,學生通過實踐及情感體驗用類似于科學研究的方法主動獲取知識、解決問題,教師僅提供材料、創(chuàng)造情境,使學生在融洽的心理氣氛中發(fā)展積極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習和個人潛力的充分挖掘的一種教學模式.非指導性教學觀指導下的研究性學習強調“非操縱”、“非窒息”學生的積極性,重視學生對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體驗,從而對今后行為產生影響,重視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以及師生之間心靈的溝通,以求得學生在學力和人格上的最大發(fā)展.
2非指導性教學理論與以往的研究性學習的區(qū)別
2.1研究性學習課程內容的區(qū)別
以往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內容一般都是教師在活動前預設好的,包括三個層面:從研究過程中獲得的研究方法、學生在研究過程中獲得的各種體驗或經驗、在研究過程中所積累的各種知識.而非指導性教學理念主張研究過程通過鼓勵和誘導學生獨立思考,以幫助澄清學生所考慮的問題和希望做的事情,使學生按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的內容,強調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運用知識的能力,課程的內容更切合學生的需要.
2.2教學方式的區(qū)別
非指導性教學理念較以往的研究性學習理論更重視活動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這里的“非指導”并非“不指導”,而是一種不越位、不包辦、不指令的指導.指導策略是教師循著學生的思路并提出質疑,提供可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思路或方向,供學生思考、判斷和選擇,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xiàn).
3開展非指導性教學觀下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的意義
3.1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相關理論的更新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指導下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突出了教學中的情感因素,形成了一種以協(xié)調活動為主線,將情感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動力的新理論,使人們把教學活動的重心從教師引向學生,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它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明示指導、直接組織設計學習活動等而言較多地應用間接的、暗示的、不作詳細指導的教學方法,從而幫助學生發(fā)展積極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習和個人潛力的充分挖掘,在不斷的挑戰(zhàn)中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可見,非指導性教學思想對克服我國目前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開展過程中過于重視社會功能、忽視培養(yǎng)個性發(fā)展功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等弊端,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和積極意義.
3.2有助于創(chuàng)建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在非指導性教學理論的指導下如何開展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活動,如何從研究性學習內容的選擇,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過程管理,以及研究性學習的評價中都體現(xiàn)出“非指導”的教學思想,通過理論和實踐探究,將努力尋找一種行之有效的以學生自主探究為核心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
3.3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對話機制
非指導性教學理論注重尊重學生的情感,構建和諧的教育交往.應當承認,研究性活動中學生如果僅僅是機械的學習研究,而沒有同時投入豐富的情感,那它就是空虛、無意義的學習,是失去人性化的學習,也是教育的悲劇.非指導性教學觀主張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師要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公開、坦誠、相互信任地接觸每一個學生,師生之間平等合作、保持心靈上的自由溝通,使學生情感和學力的發(fā)展形成良性的循環(huán)促動.非指導性教學觀下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將有助于構建這樣一種和諧的師生對話機制.
3.4有助于課內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物理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同時也是一門實驗學科,要讓學生在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教師就必須協(xié)助學生利用好互聯(lián)網資源、學校圖書館、各科實驗室、校外工廠、社區(qū)等各種優(yōu)勢資源,做好課內外教學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
3.5有助于學生“研究性學力”的提升
通過非指導性教學觀下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物理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提升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掌握自主學習高中物理的方法,促進高中物理的學習.高中物理學習的進步又反過來進一步提升學生研究物理問題的熱情,使研究性學習活動與高中物理學習進入良性循環(huán),促進學生“研究性學力”的提升.
4非指導性教學觀下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實施的策略
非指導性教學觀下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與以往的研究性學習相比較,最大的區(qū)別就在于非指導性教學觀始終貫穿于活動的全程,那么如何在活動過程中體現(xiàn)出這一教學理念,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xiàn):
4.1指導的柔性化
非指導性教學理念強調的隱性的指導,具體來說,可以通過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典型提問設計研究來實現(xiàn).
如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階段的典型提問設計例見表1.
如筆者所任教的高二理科班的“藍精靈”小組在進行題為《機械能守恒的實驗驗證設計研究》中,小組的成員們成功地設計出了不少驗證機械能守恒的實驗,如長木條通過光電門的機械能守恒的驗證、金屬小球豎直下落依次通過兩個光電門的機械能守恒驗證、懸掛定滑輪兩端的質量不等的兩重物機械能守恒的驗證、擺球的機械能守恒的驗證、利用壓力傳感器驗證帶有小孔的金屬小球在1/4光滑圓弧軌道上機械能守恒的驗證、利用豎直平面內作圓周運動的擺球的運動軌跡驗證機械能守恒驗證、“U”形管內金屬小球的機械能守恒驗證等.學生們還以PPT、現(xiàn)場演示實驗、紙質報告等多種形式展示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在匯報現(xiàn)場,學生們研討交流的熱情超出筆者的預期,在對各個實驗的評價環(huán)節(jié)中,大家踴躍發(fā)言,并提出了不少好的實驗改進意見,同時也延伸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如磁場中的機械能守恒驗證實驗的設計等,激發(fā)了學生新的研究熱情.
通過這樣的一系列非指令的、非明確的、非直接告知的提問,一步步地幫助、促進學生物理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成功地對學生的研究活動起了隱性指導的作用.
4.2管理的個性化
非指導性教學觀下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重視每個學生的發(fā)展,由于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學生物理素養(yǎng)的參差不齊,而教師要能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幫助學生釋放他們的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就要做到因人而異,要結合每一位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個性化的“非指導”.
從活動開展的情況來看,有的學生物理知識學得很扎實,但不善于將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需要教師“啟發(fā)”的次數可能多一些,鼓勵多一些,教師對這部分學生應要求他們對研究方法多總結,對研究的問題多思考、多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有的學生思維比較活躍,參與的熱情也很高,處處想著為所在小組爭得榮譽,這類學生往往興趣范圍很廣,但思維的跳躍性很強,很少能單獨將某個問題研究到位,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對感興趣的諸多問題作出科學的選擇,更多關注他們的研究進展、對所選擇問題研究是否透澈、對他們的活動作個性化的評價,幫助他們理解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真正意義;有的學生本身物理素養(yǎng)不太高,由于對物理學習的一種自然而然的畏懼、自卑,表現(xiàn)出活動中相對比較呆板、隨大流,過分依賴教師的引導,這部分學生最需要老師的關注,教師應當為他們設計一些低難度、多臺階的引導,建議小組分配一些如搜集資料、記錄研究日記等工作交給他們完成.
4.3評價的多元化
非指導性教學觀下的高中物理研究性學習關注是否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通過這樣的一種研究過程,學會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感受融洽的研究氛圍,提高研究物理問題的幸福感.因此,非指導性教學觀下的物理研究性學習評價更側重于學生活動過程中方法的獲得、投入的程度、團隊的協(xié)作等.當然,教師在作出評估的同時,還要指出未來的努力方向.
具體實施評價的三個環(huán)節(jié)見表2.
評價的部分依據在表3中列出.
5非指導性教學觀指導下的物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案例
活動對象:江蘇省高郵中學高一(8)班“美好時光”活動小組
活動背景:①牛頓運動定律的學習已經結束;②動量定理已不作為高考考綱的要求;③該小組成員相對物理素養(yǎng)較高,物理研究興趣較濃.
活動內容:由“飛鳥撞機”事件延展開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第一次活動:
新聞回放:“憤怒的小鳥”撞扁波音757機頭
2013年6月5日上午,國航一架執(zhí)飛成都-廣州航班的波音757飛機在起飛后不久,飛機機載雷達罩在數千米高空被飛鳥撞出一個大凹洞,機組隨后立即決定返航,在半個小時后航班安全回到成都雙流機場,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
教師同時向學生展示圖片(飛機機載雷達罩被撞出一個大凹洞).學生對該新聞表示驚訝,在他們看來,飛機遇到了小飛鳥,就跟飛行中的子彈遇到了粉塵顆粒一樣,大多數學生感到不可思議,甚至有學生懷疑是一則假新聞,一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教師鼓勵學生就這一事件提出自己的想法.
學生們踴躍發(fā)言,主要提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飛鳥撞機”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威力?
(2)能否有辦法減少此類現(xiàn)象的發(fā)生?
(3)如果遭遇飛鳥撞機,飛行員該怎么辦?
針對問題1,教師提醒學生:根據牛頓運動定律,物體的受力情況決定運動情況,反過來,也可以由物體的運動情況推得物體的受力情況.
教師要求就這一問題,寫出理論論證的過程,實驗論證不太具有可行性,可用相關事件的鏈接來間接證明.
針對問題2,教師鼓勵學生多動腦筋,可以從多個角度考慮該問題,同時指出,提出的方案要具有可行性.要求學生通過調查、研討、思考等多種研究方式,寫出有效減少此類現(xiàn)象發(fā)生的研究報告.
關于問題3,要求學生就該問題作出相關猜想,提出一些可能的猜想,通過課后查閱相關資料,用實際驗證假設.沒有實際驗證的,也可以理論上簡單證明可行性.
以上對學生提出的相關任務都是要求在下一次的研究性活動中交流、討論.考慮到高一的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經驗還不是很成熟,教師要求相對具體一些.
第二次活動:
學生分別就上面的三個問題作了交流:
問題1的主要交流內容:
(1)理論推導:從牛頓第二定律出發(fā),又有飛鳥與飛機的作用時間極短,理論推導出飛鳥對飛機的沖擊力極大.(略)
(2)已有實驗論證:經專家測試,一只500克重的鴿子與一架飛行中的飛機相撞,產生的沖擊力有10噸-30噸,相當于10輛汽車撞擊的力量,一旦擊中飛機要害部位,后果不堪設想.
問題2的主要交流內容:
在盡可能不傷害鳥類的前提下,學生們提出了不少方法,讓人驚喜.
如:用聲波威懾鳥群,讓其遠離機場區(qū)域;在機場周圍設置捕鳥網(從捕鳥網上救下的活鳥可送往遠處放生);飛行區(qū)內固定的15門驅鳥炮每隔20分鐘就自動鳴炮;經常在周圍的樹林、草叢除蟲,減少鳥兒的“食物”; 割草和滅鼠、射殺兔子,以消滅老鷹的食物鏈,不讓老鷹出現(xiàn)在飛行區(qū);根據候鳥遷徙的路徑來調整航線……
問題3的主要交流內容:
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提出飛鳥不會對機身造成太大損傷,但能讓發(fā)動機失靈,不過機毀人亡的慘劇還是可以避免的.普通民用飛機一般不會僅依賴一個引擎飛行,一旦引擎出現(xiàn)故障,飛行員會調節(jié)機尾方向舵來產生一個反作用力,用以驅動飛機的前端引擎運行.與此同時,飛機的副翼會自動維持機身平衡.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新、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所說的開放性是指研究性學習并不是課本知識的照本宣科,而是來源于學生的社會實踐和生活體驗,相對于課本知識而言,它的知識范圍更加廣泛,為學生展開了更加廣闊的空間,為他們創(chuàng)造了非常開放的學習氛圍。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著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和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可以具體為教學內容是開放的,無論什么知識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都可以用來進行研究;教學空間是開放的,研究性學習強調的是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走出課堂,參與社會實踐;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是開放的,只要能最終實現(xiàn)學習目的,方法和手段都不受限制,可以綜合多種學科知識來服務于研究性學習;獲取知識的渠道是開放的,研究性學習對于學生而言,獲取知識不再是單一的從課本上獲得,任何渠道都可以獲得知識;師生關系是開放的,在研究性學習中,師生是共同完成課題的參與者,彼此之間的關系不再局限于課堂之上的教和學的關系,甚至教師還要時刻面對學生的質疑和挑戰(zhàn)。 研究性學習過程便是師生共同探究的過程,得出結論后回歸實踐,體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研究性學習已經得到很多老師的認同,筆者認為研究性學習可以很好地體現(xiàn)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目標,具體如下:
研究性學習能幫助學生獲得親身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我探究的能力。研究性學習主要圍繞一個專題進行,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自己設計解決方案、自己查詢資料、自己動手實踐,對于學生全方位能力的提高極為有幫助,能很好地體現(xiàn)素質教育。筆者一直贊同從小培養(yǎng)學生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研究性學習可以很好地實現(xiàn)這個目標,并且在研究性學習中學生需要和其他人配合才能最終完成課題,又很好地培養(yǎng)了集體協(xié)作精神,使他們學會分享。研究性學習本身就帶有嚴肅性,所以學生可以在參與過程中樹立嚴謹求實和不屈不撓的科學態(tài)度,進而激發(fā)學生對于社會對于家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有的老師會認為夸大其詞,筆者認為潛移默化中能夠起到作用。
有的數學教師認為,研究性學習不適合數學學習,更不適合初中學生,筆者不能茍同。數學研究性學習應該是數學學習中的有機組合,對于初中生而言,已經具備了一些基礎數學知識,對于拓展性知識也有所了解,在這個基礎之上,他們有可能進行研究性學習。數學研究性學習能為學生營造一個勇于探索,相互學習的學習氛圍,數學研究性學習注重的是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學會自主探索,學會獨立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研究性學習需要教師深入地了解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而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基礎之上開展研究性學習。有的老師抱怨學生沒有研究性學習的興趣,根源在于數學老師并沒有深入了解學生,脫離學生的能力實際或者拔高或者低估學生來進行研究性學習,自然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進行數學研究性學習的基礎需要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各種知識的掌握情況。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材料應該是建立在學生現(xiàn)有知識經驗之上的,稍微拔高一點的,只有這樣才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才能體現(xiàn)研究性學習的價值所在,可以很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空間。
如果教師能夠引導學生自己挖掘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就可以提高學生的能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教師不過是學習的拐杖。但是并不是說教師就能置身事外,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進展問題,如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程度、思維是否得到拓展,拓展的方向在哪,學生在每個階段獲得了哪些進展,有哪些實質性的收獲和內在的進步,學生自己有哪些創(chuàng)造性的見解……這些都應該在教師的掌控中,如果學生脫離了方向,教師要適時地進行點撥。
數學研究性學習有個難點,一直困擾著各位教師。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如何進行評價呢?研究性學習看重的是學習過程,并不能完全依靠結果來評價一個學生,但是沒有結果怎么進行定量學習呢?筆者認為評價學生研究性學習,并不能只看重結果,過程也應該納入考核標準,定量的評價和定性的評價應該結合起來,互為參考,同時教師最好避免一言堂,畢竟參與研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如果能有效的將以上四項評價有機結合起來,就能比較好的體現(xiàn)一個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水平以及他的努力和成果。
哪些問題適合進行數學研究性學習呢?筆者就多年教學經驗認為如果切入點在于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往往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還能和生產實踐相聯(lián)系,那么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理論和實踐的關系。筆者認為美國日本的數學開放題很適合研究性學習。數學開放題自70年代以來已經成為美國教育界認為最富有教育價值的一種數學問題,日本也在其后進行數學開放題的推廣和普及。我國也逐漸開始應用開放題來考查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數學開放題本身就體現(xiàn)了數學研究性學習方法,而解答數學開放題的過程就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數學開放題體現(xiàn)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fā)散性,由于只要學生付出努力一般都會有所收獲,所以數學開放題從另一個角度使學生體會到了數學的魅力,通過所獲得的成績滿足了學生的成就感,更好地刺激學生開展下一個階段的研究學習。所以筆者建議初中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可以多利用數學開放題。
從穿著打扮看我們生活的變化--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
課題研究的背景及意義
俗話說得好:"人靠衣裝,佛靠金裝",而一句"衣食住行"更是將"衣"擺在首位,研究性學習報告開題報告。可見,"衣著"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交際中扮演著何等重要的角色。絢麗多彩的服飾不僅體現(xiàn)了人類對美的追求,更作為社會文化的一種載體,不同的服飾打扮還可以從側面反映出不同的社會背景和文化。從遠古時代的人類用樹葉獸皮遮羞保暖,到當今社會講究時尚、潮流、個性的流行服飾,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我們將帶著這一系列的問題,追尋我國服飾文化史,領略中華服飾文化的精髓與博大。希望通過我們的研究,制訂出一個可行方案,宣傳服飾文化,讓服飾文化引起更多當代中學生的關注,使他們對穿著打扮的追求有更高更新的認識與品味,讓他們的穿著打扮展現(xiàn)出當代中學生動人的風采。
預期成果
體驗、調查分析報告、論文
研究方法
通過查閱書籍、報刊雜志、互聯(lián)網、問卷調查、實地考察等形式,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的基礎知識、能力,收集有關資料,撰寫相關論文。
活動
計劃
任務分工:由于人數有限,所以全組全過程參與。
活動計劃:
第一階段(第3周):參加課題研究培訓,開好開題會,制訂課題研究方案。
第二階段(第4-10周):通過各種有效途徑搜集中國古今服飾文化的有關資料,并整理分析資料。
第三階段(第11周):對我校高一年級的學生對穿著打扮追求與認識的問卷調查,整理分析調查數據。
第四階段(第12-13周):總結課題研究工作,撰寫和修改課題研究報告。準備相關驗收材料,完成有關結題驗收的準備工作,申請課題鑒定、驗收。
由這個開題報告,我們可以很顯然地看出來,做這項研究時我們的選題是來源于中學歷史課本的。這說明在進行中學歷史教學時,我們應該時刻想到研究性學習。看一看自己所上的內容是否能為成為研究性學習所研究的選題?!稄拇┲虬缈次覀兩畹淖兓?/p>
--中國古今服飾文化小探》這個開題報告,在課題背景中就提出了"人類的服飾演變歷程怎樣?它又是怎樣影響、改變人們生活與觀念的?當代的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追求和看法又是什么?"這樣就很好地將課本上的歷史知識和當今中學生對穿著打扮的觀點聯(lián)系起來了。很好地解決了將課本知識轉移到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使這個研究選題變得更有意義。
從學科教學中我們找到了開題的素材,然后我們怎么將學科教學深化呢?這個任務就要交給研究性學習來完成了。我們應該采取什么方法來研究這個問題?會取得什么預期效果呢?進行研究的方法有很多,在上述選題中我們可以采取調查法、文獻研究法、訪談法等。然后再根據這些研究方法制定具體的研究計劃。一步步地完成研究性學習的證題和結題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歷史教師外,其他各個科目尤其是人文與社會學科的相關教師都可以做為該研究選題的指導教師。這樣就使得原本讓一個歷史老師花很多時間和心血想深化研究的歷史問題,變成了一項計劃周密、步驟嚴謹的集體活動。很多原來難以解決的問題在這里都迎刃而解了。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來,研究性學習和各學科教學不可分離和不可割裂的,它們是一個整體,有很好的互補性,將兩者結合起來可以相得益彰。
那如何將各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xiàn)有意互補呢?我認為應該重點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一.人員配置問題:
研究性學習是一門涉及范圍廣,融合程度高的學科,首先要設置一個專家組來保證其師資的質量。這個專家組應該由各個科目的科組長和任教該年級的備課組長擔任。這樣一個具有較高專業(yè)水平的教師隊伍可以保證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時候有相應的專家做指導。其次全體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是研究性學習教師組的成員。除了師資以外還要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才行。所以學校各行政領導要對研究性學習予以高度重視。在各個場合做好宣傳和發(fā)動工作。還可以擔任研究性學習的名譽專家等。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的成員要廣,宣傳的力度要大,畢竟新事物要被接受需要一個過程。
二.師資培訓問題
專家組的老師要定期對普通教師進行培訓,讓其在各具體學科教學的過程中要聯(lián)系到研究性學習,用研究性學習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具體學科教學,把具體學科涉及到的一些問題提供給研究性學習做開題參考。
三.合作與交流的問題
有時候我們是通過學科教學發(fā)現(xiàn)問題然后將問題提出來,讓研究性學習去研究達到
進一步深化,但是大多數時候是我們提出一個研究問題,該問題涉及到很多學科要求各科老師互相合作配合一起為研究性學習服務。這個時候各學科的老師一定要通力合作取長補短,通過互相交流和學習達到共同提高。
四.評價問題
新課程改革要求強化評價的診斷和激勵功能而弱化其甄別功能。對學生的研究性學習成果我們要組織專家組進行集體評價。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對指導老師和學生進行評價。把一些優(yōu)秀的成果推薦到相關的雜志,??习l(fā)表。對于發(fā)表的成果學校給予表彰和獎勵。
總之,研究性學習是一門新的學科,雖然某些學校在該課程開設之前已經進行過類似的探索和研究,但是作為一門必修課程還是第一次被列出來。對于它的探討和研究正始興未艾,如何使研究性學習發(fā)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如何將科學科教學與研究性學習有機結合起來。這些都是我們在前行的路途中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其他資料:
以下是關于如何適應高中生活的資料:
參考資料如上:
一、放松自己
面對一個不熟悉的陌生環(huán)境,人們會有一種緊張不適的感覺,這是很自然的現(xiàn)象,在一種新的環(huán)境里,無論是人的肌體還是心理,出于自我保護需要,人都要對環(huán)境加以觀察、了解,作出判斷,然后選擇。不管新的環(huán)境跟以往的環(huán)境有多么不同,我們都要面對這一現(xiàn)實,調整自己的認知結構,盡快融合到新環(huán)境中去。
新學期馬上就要到了,很多的同學會從原來的學校畢業(yè),到新的更高一級的學校去深造。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同學卻因為換了一個新的學習環(huán)境,覺得特別不舒服。有的同學說,新學校、新班級、新老師、新同學使他們感到緊張,不知應該怎樣去應付。
曾經有一位同學說,開學第一天,老師讓每個人介紹自己的情況,同學們說得都很好,可是輪到他時,他卻緊張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兩個手心都是汗,出盡了洋相。后來,那個場面不斷地在他腦海中浮現(xiàn),他便認為同學們一定瞧不起自己了,老師對自己也有成見了。于是他不敢跟同學在一起交往,有時恨不得一放學就馬上回家。由于過分緊張,課堂上的聽課效果不佳,他覺得自己的記憶力也出現(xiàn)了問題。開學后的第一次"摸底"考試也考"砸"了,他越想越害怕,不知該怎么辦。
其實,從這位同學敘述的內容分析,他存在著社交障礙,他沒能從社會交往中得到愉快的情緒體驗,加之因家庭、學習等影響,"客觀"上導致他們的內向性心理特征傾向。由于在眾人面前"交往"失敗而極易導致自卑心態(tài),越想交往成功就越易出現(xiàn)緊張心理,甚至焦慮、恐懼,以至影響到正常的學習與生活,心里非??鄲溃释玫剿说睦斫夂蛶椭?。
此外,具有社交障礙的同學對自己的神態(tài)、舉止特別敏感,生怕自己在別人面前出丑、失態(tài),自尊心極強。這種強烈的恐懼感,反而使自己在別人面前感到異常緊張,說話語無倫次,口齒不清,行為拘謹。而面部表情和行為通過反饋更加強了緊張意識和恐懼感,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嚴重者不僅不能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甚至不敢出戶一步,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
交往不適或交往障礙的中學生還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特征,即主動性比較差,在其內心深處有著較強的依賴心理,所以也就使他們產生希望別人或外界的力量去幫助自己,使原有的自卑被逐漸消弱,如果一旦沒有外界的鼓勵和指導,他們交往不適的癥狀就會更加顯著。
因此,從內心里擺脫依賴,表現(xiàn)自信,是他們戰(zhàn)勝自我的關鍵。加強主動性,不要將全部的希望寄托到他人的身上,則是他們行動的保證。
為此,建議:
第一,要敢于面對現(xiàn)實,承認自己交往的失敗。因為一個心理正常的人,其認識和行為是不能脫離現(xiàn)實的,并時刻與現(xiàn)實相接觸的。相反,心理有障礙的人,總是想盡辦法逃避現(xiàn)實,甚至希望生活在假想的環(huán)境當中。
第二,解剖自己,認識自己。在出現(xiàn)問題時,中學生應首先了解自己,解剖自己,特別是對自己的不足不要"諱莫如深",而要敢于"暴露",同時還要尋找自己的長處以增強自信心。
第三,發(fā)揮自己優(yōu)勢,在人多的場合表現(xiàn)自己,及時抓住各種能鍛煉自己的機會,每一次交往的成功,都將有效地加強對自己交往能力的正確認識。用"我能行!"這樣積極的語言暗示自己,即使偶爾失敗也沒關系,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具體辦法:
一是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增強信心,知道自己原來也不差。
二是找出學習榜樣或能激勵自己發(fā)奮的格言,作為自己追求的方向。
三是肯定自己的能力,重新振作精神。
二、樹立自己的自信心
在初中時,你也許是一位學習出眾的尖子生,而進入高中后,你突然發(fā)現(xiàn)周圍高手如云,自己并不出眾,你是否為此感到傷心和懊惱呢?
在我們中學生當中,有一種常見的毛病或叫"通病",就是自我期望過高,而自我評價過低。也就是說,有些人志向很高,心氣兒很大,可是一提起自己的條件,又覺得這也不行,那也太差。這種"過高"和"過低"的反差就造成了一些人產生消極的自我意向,從而失去了應有的自信。
這種反差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是橫向和別人比較形成的。例如拿別人的高智商和自己的普通智商比;拿別人的高個子和自己"二等殘廢"的身段比,當然會越比越泄氣,越比越自卑。
心理學家指出,幾乎所有人情緒的消極反應都僅僅是由于自信心不足的結果。一個缺乏積極的自我意向的人,會輕易夸大那些微不足道的過失和不足,自己嚇唬自己,就像面臨天塌地陷的災難一樣。例如一個女同學僅僅因為在人前唱歌走了調,而感到無地自容,難以抬頭。所以,簡單點說,一個人萬萬不可拿自己的弱處去比他人的強項,這樣除了自尋煩惱,越來越自卑以外,再無所收益。
我們提倡的比較,是自己和自己比,自己的現(xiàn)在和過去比,自己的今天和昨天比,只要是有一點點的進步,就是成功。積少成多,你慢慢就會有大的進步。這樣去想,我們就會產生獲取進步后的欣喜,自信就會油然而生。如果和別人比,也應在羨慕別人的同時,看到自己身上特有的長處,正視自己的潛力,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明白在現(xiàn)有情況下怎樣去努力進取。
目前,同學們在學校里最經常的比較是比較學習成績。學習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在各種大大小小的考試中的名次如何。在這種情形下,不少學習上落后的同學雖然盡了很大努力,但因在班上名次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有重大突破,因此也就得不到同學、老師、家長乃至周圍人的肯定。雖然自己和自己比是進步了不少,但是和別人相比,仍感到灰溜溜的。這種學習上的處境和由此造成的失敗心態(tài),使這些同學對學習產生了厭倦或恐懼,以至認為自己真無能,天生不是學習的材料。有一些學校,每次大考小考后都要排名次,排座次,造成一種非讓你和別人進行比較的局面,這種做法,無論是對哪一個座次上的同學,都沒有太明顯的積極意義。無論在什么情況下,同學們自己心中都有一個明確的意識:自己和自己比,只要有提高,就是勝利,用這種方法進行自我鼓勵,而盡量避免因和別人比較而產生自我貶低。
有這樣一則小故事:有一只麻雀,它總覺得自己比不上孔雀高貴。瞧,孔雀高高地昂著頭,挺胸闊步,抖開尾巴上美麗的羽毛,開屏的樣子簡直漂亮極了。麻雀想它一定要學孔雀的樣子,到時候所有的鳥兒都會贊美它。麻雀伸長脖子,抬起頭,深呼吸,讓自己胸脯挺起來,并開屏似地伸開尾巴上的羽毛。麻雀學著孔雀的步伐四處踱步。可是這樣做,使麻雀感到十分吃力,脖子和腳都疼得不行了。最糟糕的是,什么黑烏鴉、金絲雀,甚至蠢鴨子,全都嘲笑這只學孔雀的麻雀。不多久,麻雀就覺得受不了了。麻雀想,這游戲太不好玩了,我當孔雀也夠了,我還是當麻雀吧!遺憾的是,當麻雀還想像原來那個樣子走路時,已經不行了。它除了一步一步地跳以外,再也不會走了??蓱z的小麻雀在和他人的比較中,迷失了原來的自己。這個寓言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深刻的。
三、適應寄宿生活
目前,我國有很大一部分高中生由于各種原因而要寄宿學校,這對許多中學生來說,起初會感到諸多不適應,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絕大多數同學都是能適應學校的這種集體生活的。因為青少年的可塑性是很大的,并且離家住校的生活可以鍛煉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和成長都是很好的磨煉。
為了能盡快適應住校生活,你可以作如下的準備:
一、在進寄宿學校前,你可開始有意識地培養(yǎng)鍛煉自己,如獨居一室,每天起床整理房間和內務;自己學著動手洗衣服、洗碗等,爭取早日扔掉父母包辦的這根"拐杖",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
二、進了寄宿學校后,要與同寢室同學搞好關系。不要事事斤斤計較,要努力做到"對己嚴、對人寬"。別人遇到困難時,你應主動關心幫助,這樣你就能與同學和睦相處。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困難和矛盾時,還可向老師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