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對老年護理的看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老年護理的看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老年護理的看法

第1篇: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熱點背景】

來自全國老齡辦的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而全國養(yǎng)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統(tǒng)計表明,我國養(yǎng)老護理員僅有30萬,遠不能滿足需求。面對養(yǎng)老護理從業(yè)人員的巨大缺口,我國政府和學界積極采取措施,加快“補短板”。

為緩解養(yǎng)老護理人才短缺困境,國家近日出臺《養(yǎng)老護理員國家職業(yè)技能標準(2019年版)》圍繞放寬入職條件、拓寬職業(yè)空間、縮短晉級時間等方面作出重大修改?!蛾P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擴大老年護理服務隊伍,補齊服務短板,到2022年基本滿足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完善老年健康相關職業(yè)資格認證制度和以技術技能價值激勵為導向的薪酬分配體系,拓寬職業(yè)發(fā)展前景。

【模擬示例】

據(jù)統(tǒng)計,我國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但目前我國養(yǎng)老護理員僅有30萬,遠遠不能滿足需求。養(yǎng)老護理從業(yè)人員的巨大缺口,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解讀】

一、表明自身觀點。

隨著我國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產生的社會問題正在逐步到來,導致當前我國的醫(yī)療護理服務需求也開始劇增,遠遠無法滿足其需求。國內養(yǎng)老護理從業(yè)人員面臨巨大缺口,采取有效彌補護理行業(yè)缺口,促進養(yǎng)老大業(yè)的有序發(fā)展成為了當務之急,我們必須予以重視。

二、結合社會實際進一步闡述分析。

養(yǎng)老事業(yè)的實現(xiàn)離不開專業(yè)的護理人員,但是當前的巨大需求缺口,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了護理人員不足:

1.當前我國養(yǎng)老護理行業(yè)壓力過大,工作強度非常高,工資待遇卻偏低造成工作價值的社會認可度較低,待遇與付出形成正比使得人員流失;

2.醫(yī)患關系產生了矛盾和緊張,對護理人員身體和精神的壓力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使得當前的職業(yè)吸引力不強,尤其是年輕人不愿意加入;

3.培養(yǎng)的專業(yè)護理人才流失和短缺現(xiàn)象嚴重又加劇了問題,護理培訓和相應的監(jiān)管制度缺失,國內醫(yī)療護理沒有形成產業(yè)規(guī)模。

三、提出對策

1.提高護理人員待遇吸引更多人從事護理工作,社會公眾也應該給予護理人員應有的尊重感,切實維護護理人員的尊嚴和權益。

2.通過建立“以機構為支撐、居家為基礎、社區(qū)為依托”的長期護理服務體系,提高對長期臥床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長期護理、康復、健康教育、臨終關懷等服務的能力。

3.政府為護理人員提供綜合性的職業(yè)培訓,鼓勵有條件的衛(wèi)生職業(yè)院校開設老年護理專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專業(yè)人才,以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青年從事老年護理工作。

4.用市場去激活養(yǎng)老護理行業(yè)的發(fā)展,對民辦營利性護理院減免稅收,建立專門的護理保險基金,對老年護理服務進行補助。

第2篇: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4)01(b)-0150-0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類的平均壽命得到延長,社會出現(xiàn)了人口老齡化的趨勢[1]。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生理、機體功能退化,身體健康狀況下降,各種老年疾病增多,且發(fā)病率高,病情不穩(wěn)定,預后效果差。該研究回顧性分析該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間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旨在分析在住院期間的護理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的臨床資料為該次研究對象。其中男性135例,女性105例,年齡在52~8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6.9±8.5)歲。其中50例為腦梗死,18例為肺癌,42例為心臟病,40例為高血壓,30例為支氣管炎,21例為冠心病,19例為輕度腦出血,20例為阻塞性肺氣腫。隨機將收治的240例老年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病情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臨床對兩組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措施。給予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和用藥護理方法,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1.2.1 常規(guī)護理 老年患者在患某種疾病以后,一般臥床時間較長,機體的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引起肺炎、壓瘡以及泌尿系統(tǒng)感染等。護理人員應該根據(jù)老年患者的不同病情鼓勵患者進行適度鍛煉,促進身體血液循環(huán),增強機體免疫力[2]。鑒于老年患者的病程較長,身體素質較差,需要定時補充蛋白質含量高、維生素含量高、很容易消化的營養(yǎng)物質。此外,老年患者很容易失眠,且長期的睡眠不足使其煩躁,進而加重病情,所以在患者睡覺之前,應該為患者準備一盆熱水泡腳,整理好床鋪,營造一個幽靜舒適、干凈整潔的休息環(huán)境,確?;颊叱渥愕乃摺@夏昊颊咄ǔ0橛卸喾N慢性疾病,且病情容易惡化,所以在臨床護理過程中,要求護理人員必須細心、耐心,要對每一位患者的病情了然于胸,以便及時察覺患者病情的變化,使醫(yī)生做出科學的處理。

1.2.2 用藥護理方法 由于老年患者記憶力衰退、患病時間較長,且疾病的種類較多,常常需要服用多種藥物,并且治療時間較長。同時,老年患者的肝臟以及腎功能下降,用藥后容易出現(xiàn)各種不良反應,導致老年患者用藥禁忌較多。所以,在為老年患者制定藥物治療方案時要簡單明了,注意藥物合理配伍。護理人員應該熟知常規(guī)藥品的藥效、使用方法、禁忌證、不良反應情況以及注意事項,根據(jù)不同老年患者的病情向醫(yī)生提出合理的用藥建議[3]。更為關鍵的是,在給患者服用多種藥物時很容易出現(xiàn)服錯藥的情況,因此護理人員要和患者及其家屬保持經常溝通,使其家屬配合自己的護理工作,做到正確給藥,嚴格監(jiān)督。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立刻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

1.2.3 心理護理方法 老年患者很容易出現(xiàn)失望、孤獨、恐懼以及敏感等消極的情緒,對于這種情況,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多和老年人進行心理方面的溝通,認真傾聽他們對醫(yī)院護理工作的建議,多和他們接觸和交流,聽取他們對自己病情的看法,取得患者的信任,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其次,護理人員在和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要運用一些溝通技巧,多使用敬語和服務語言,盡可能地避免使用過分專業(yè)的醫(yī)學術語。服務態(tài)度要和藹可親,對于患者提出的疑惑,要努力幫助患者解決。在和患者溝通的過程中,要了解到患者處于哪一種不良情緒中,找出患者產生不良情緒的理由,選取合適的話題進行心理輔導。最后,針對不同老年患者的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法,激發(fā)患者的積極心理,使其配合護理、治療工作,引導患者積極主動地調整心態(tài),使患者保持良好、樂觀的心態(tài),減輕心理負擔,提高康復速度,減少疾病的復發(fā)率以及并發(fā)癥。

1.3 評定標準

在對該研究兩組老年患者護理兩個月以后,對比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在護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滿意度、患者發(fā)病率以及合理用藥率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評定[2]。

1.4 統(tǒng)計方法

運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該研究通過對兩組老年患者在護理人員的精心護理下,均取得了較滿意的護理效果。其中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在日常生活能力、滿意度以及患者發(fā)病率兩組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老年患者屬于特殊的患病群體。首先,老年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禁忌,需要護理人員具有恒心、耐心和愛心,加之老年患者受到自身身體素質的限制,和年輕患者相比,有一定的護理難度,這就需要護理人員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護理水平,掌握更豐富的護理知識[4]。老年人伴隨著自身生理功能的衰退,社會角色也發(fā)生了變化,他們的心理也會隨之而發(fā)生變化,主要分為為焦慮恐懼、孤獨悲觀、依賴等心理特點。焦慮恐懼心理主要表現(xiàn)為老年患者顧慮較多、疑心比較重,這種心理變化除了來自自身的疾病因素和家庭因素之外,還有醫(yī)院的環(huán)境以及手術、化療治療等都會使患者的焦慮、恐懼心理加強,一些老年患者在生病之后急切的希望得到醫(yī)生的確診和治療,將解除疾病痛苦的希望全部寄托在醫(yī)護人員的身上,希望醫(yī)院能夠給自己分派最好的醫(yī)生和忽視進行治療和護理[5]。

第3篇: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老年癡呆;控制;精神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286-01

現(xiàn)代生活中與許多老年人的血管性老年癡呆病是上升趨勢。老齡人的血管性老年癡呆疾病具有社會的經濟受到嚴重損失及其老年人的身體的基本技能嚴重受損,比如語言表達不清,記憶力衰退,老年癡呆癥極大大地影響了健康的生活質量。早期護理及照看辦法,能延長疾病的發(fā)展的時間,定期改善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生活質量這是很有必要的。

1老年癡呆癥的概述

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精神護理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發(fā)展病癥,它對老年人的智力以及使智力低下,稱為是老年人的智力低下性腦綜合征。這個病起因非常不明顯,發(fā)展中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一種血管性的嚴重的腦部病癥,或身體早期有病因,或長時間在家庭里的精神情況不是很好。記憶力下降或某些事情上判斷力受損的一些腦部病癥,老年癡呆癥首先侵入人的腦部血管神經,有一段時間上忘了一些這樣或那樣的一些事情,老年癡呆的精神疾病是非常頑固的是難以治愈的,可懷疑的是精神敏感的疾病和其他精神性疾病癥狀有所不同;進一步進化演變成一定順序性記憶的影響有障礙,對于抽象或概括能力的下降和性格的改變最終導致全面性的老年癡呆及精神失常,最后導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年癡呆癥包括神經性,血管性癡呆和多發(fā)梗塞性癡呆病,前者,一般沒有治愈的可能性,更進一步發(fā)展成為腦萎縮的病理變化是更廣泛的。到目前為止病因尚不明確,可憐的的是藥物治療可以緩解不能治愈。并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的幾率呈上升趨勢[1] 。

2精神護理

老年癡呆型患者的智力減退,并老人接受心理和精神上護理。因此,護理老年癡呆癥人員應加倍的熱情和耐心的照看,用簡便的語言一遍一遍指導,掌握熟跟他們的溝通交流方法。語言上的溝通極為重要,最終取得病發(fā)癥患者的認可,并減輕他們的心理以及精神上的負能量。對他們和藹可親,溫暖,同情理解。根據(jù)病人的情況跟他們語言上的溝通,使患者能看到護理人員的面部表情是和藹可親的,用簡單的語言和肢體語言來表達,認識技能和言語表達的技能,使他們保持心情愉悅,開心每一天,從而變換精神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要不不說話用點頭或面帶微笑,在肢體上溝通用寫作和用手來比劃和其他方式。為了更好的與病人合作對他們的態(tài)度要熱情,避免病人情緒高漲發(fā)生沖突,一定要保持病人的精神的穩(wěn)定[2] 。

3家庭支持護理

3.1家庭護理方面

在病人的家庭生活中掌握基本的護理技巧和護理指導,比如洗衣服,做飯,上廁所和清潔護理病人自己的床單。床位的干凈,室內保持干凈,濕潤,適宜的溫度,沒有污染的空氣氣味。給老年癡呆病患者按摩,一邊血液的流通,提高身體的免疫能力,預防有其他的疾病及病發(fā)癥的傳染。

3.2心理上的護理

對老年癡呆病患者記憶的強化以及增強,幫助和理解在人和事情上的一些看法和做法在生活中也要幫助和理解,保持室內用的和機器和電器的安全。對心理有問題的人要保持心情舒暢的情緒穩(wěn)定,以便刺激對心理有問題的人的想像,跟患者講感興趣的問題,用說話表達的和誘導患者的大腦的興奮性靈感。在平常生活中,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去一些老年人活動中心和適當?shù)闹w上鍛煉,增強腦部想象能力,鍛煉和加強記憶能力。用視覺幻覺和錯覺的方法分散其思維方向,以便能穩(wěn)定情緒。老年癡呆病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發(fā)展成為的一個過程,只要從家庭護理中提高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減輕病魔的折磨的痛苦,使他們可以快樂地安詳?shù)倪^完晚年生活[3] 。

3.3認知功能障礙的護理

智力技能的訓練可以讓他們認識一些數(shù)字,對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不同每個人與疾病的抗衡都不同,從容易到有難度的一遍又一遍的訓練;可以把一些東西教的滾瓜爛熟,記住這些事情;也可以用來玩拼積木游戲或者玩撲克游戲,書寫一些書法等,以幫助老年癡呆患者的記憶力增強。增強記憶力一定不能讓病人獨自一個人出門走動避免丟失或出現(xiàn)事故。親人給他們經常講故事這對加強他們的記憶和記憶力恢復有好處。如果你能不停地堅持一遍又一遍循環(huán)的進行訓練,也有成功回復的奇跡出現(xiàn)。

4總結

熱愛對自己的病人的護理,注意病人的情緒變化,在交談用戶和藹可親的面容,避免用到粗語,比如像蠢蛋的蠢豬之類的話語。根據(jù)患不一樣的心理以便多給一些鼓勵,安慰。讓患者的不好的心情不要被觸發(fā),你應該理解,并給他們介紹幾種典型治愈的例子,讓病人的信心和勇氣高漲起來。最好是家庭對患者應采取更好的護理,觸發(fā)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行動起來。

參考文獻

[1] 馬亞平. 老年癡呆患者的精神護理及家庭支持護理[J]. 現(xiàn)代經濟. 2011(06)

第4篇: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3-7555[2007]01-0113-02

我國即將進入老齡化社會,由于年齡增長,機體衰老日益明顯,健康的體力狀況日漸下降,患各種疾病的機會隨之逐漸增多,如高血壓、腦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及各種腫瘤。這些老年病的形成,會使他們產生一系列的心理變化。通過臨床實踐,結合老年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分析,淺談幾點老年心理護理體會。

1臨床資料

本文共收集2001年~2005年106例老年病人病歷,其中男86例,女20例,年齡均在65歲以上。通過精心的治療和細心的護理,86%的病人在整個住院時期,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積極的接受、配合治療和護理。

2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

2.1離退休老人 離退休后,從工作了大半生的崗位退下來,尤其是領導干部和知識分子,一時難以適應社會角色的轉變,心態(tài)難以調整。出現(xiàn)人際關系緊張,對周圍的人和事有不同的看法,卻又無力改變現(xiàn)狀而產生抑郁、偏執(zhí),由于身體各種臟器功能衰退,軀體化癥狀增多,疑慮時對疾病產生恐懼心理。

老年人在退休生活中的人格類型大致分為五種:①成熟型;②安樂型或逍遙型;③防御型;④易怒型;⑤自我憎恨型。

老年人是否能適應老年生活,順利的度過晚年,與其人格類型有關。一般說來,成熟型和安樂型的老人能正確選擇和對待退休生活,用各種方式來充實自己,而且,總是力圖科學的養(yǎng)生保健。防御型和易怒型的老人由于不服老,往往容易超越現(xiàn)實的身體能量,傾向于做些力所不能及的事情。而自我憎恨型老人對各種外部信息刺激都表現(xiàn)得淡漠而無情趣,最終導致自身封閉,難以與外界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

2.2住院老人 心理狀態(tài)以敏感多疑型、樂觀穩(wěn)定型、緊張焦慮型為主,敏感多疑型最多,樂觀穩(wěn)定型和緊張焦慮型相對較少,這與老年人體質差,?;级喾N慢性病,生活逐漸失去獨立性和經常住院的心理因素有關。

2.2.1知識型老年患者 負性情緒較大,需要引起醫(yī)務人員高度注意,對醫(yī)療與醫(yī)學信息的需要多于其他患者,渴望得到來自外界的尊重和幫助,擔心醫(yī)療費用的過高,會導致報銷困難或加重家庭經濟負擔,盼望早日康復,關注生活能力的恢復程度高于其他群體。

2.2.2 內科老年患者 老年癌癥患者存在負性心理特征,如恐懼、焦慮、悲觀失望、孤獨憂郁、固執(zhí)依賴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入院初期表現(xiàn)有恐懼、懊喪、焦慮、失望等心理特征,治療中擔心疾病能否好轉而出現(xiàn)痛苦、憂慮心理,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高,輕度抑郁癥有增長趨勢,并且抑郁癥嚴重程度會逐漸增加,對有心理障礙的中風恢復期患者的心理障礙類型進行分析,均以偏執(zhí)為主,老年患者具有焦慮、恐懼、孤獨、憂郁、偏執(zhí)、暴躁、自卑、自棄等心理特點。

2.2.3外科老年患者 大多數(shù)患者對手術痛苦感到緊張和恐懼,認為手術也難以延續(xù)生命,具體表現(xiàn)為暴躁,情緒低落,遇事主觀、多疑,擔心給子女增加經濟負擔,手術后并發(fā)感染易產生非理性的猜疑,對抗心理,恐懼、悲觀心理,焦慮不安或對病情漠不關心心理以及依賴型心理。

2.3喪偶老人的心理狀況 喪偶老人的心理反應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悲傷、否認階段;認可、安定階段;恢復、解決階段。

2.4與老年人康復有關的心理因素 情緒抑郁、精神因素、軀體疾病以及生活事件、社會支持系統(tǒng)、世俗偏見等,通過從主觀幸福度和抑郁度兩個方面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來看,老年人婚姻狀況、健康狀況對幸福度有影響,配偶是否健在對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有顯著影響。幸福度與抑郁度相關顯著,表明隨著幸福水平的提高,其抑郁程度降低。

3心理護理

做好心理護理工作要具備三個要素:良好的心理護理素質、豐富的心理護理知識、精細的心理護理技能。我們要按照這三要素做好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

3.1掌握心理學知識與技能,實施心理護理 護士不僅要有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和熟練的護理技術,還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學知識。特別是護理老年人心理的技能,同時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尤其要培養(yǎng)好的心理品質,通過自己的態(tài)度、語言、行為等有意識地影響老年人的感受和認知,改變老年人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

3.2建立心理檔案 建立比較系統(tǒng)的心理檔案,為心理護理提供客觀依據(jù),根據(jù)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狀態(tài),制定科學的護理對策。

3.3采用多元文化,因人而施護 對孤獨、失落、空虛等情緒類型的患者,根據(jù)其心理不平衡的特點,可采用滿足法;對焦慮、急躁情緒類型的患者,用行為文化盡快消除其對醫(yī)院的陌生感和對醫(yī)護人員的距離感;對多疑、多慮情緒類型的患者,以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心理素養(yǎng)去影響他們。

3.4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通過心身相關的綜合分析,了解預測可能發(fā)生的動機和行為,從而及時的采取必要的心理防護措施。通過對患者心身反應的深入了解和科學分析,采取行之有效的針對性較強的綜合醫(yī)療對策。建立新型護患關系以保證心理護理的成功。

第5篇: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 老年抑郁癥 康復 護理體會

隨著我國人口平均壽命在延長,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多,老年抑郁癥就是其中的問題之一。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統(tǒng)計,抑郁癥老人占老年人口的7%-10%,且呈上升態(tài)勢,65歲以上人群中有自殺觀念者高達10%,抑郁癥是威脅他們身心健康以至生命的重要疾病。因此及時有效的做好老年抑郁癥患者的護理,提高他們生活質量是精神科護士應該做好的工作。

1 臨床資料

在我院2010年-2013年,老年抑郁癥的住院患者達80例,男性25例,女性55例,年齡60-82歲,平均69歲。主要是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障礙為主,患者開始時表現(xiàn)為情緒低落,興趣喪失,焦慮,自責內疚,性格孤僻等精神癥狀,后來逐漸出現(xiàn)睡眠障礙,頭痛,頭暈,飲食下降到不思飲食,行動遲緩等軀體癥狀,對生活失去信心,悲觀絕望,少數(shù)患者有自殺念頭、自殺、自傷行為等。

2 護理體會

2.1推行護患共同決策護理措施

在患者住院期間,護理人員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個人情況、偏好、家庭情況,那么在制定護理方案過程中,能夠體會患者及家屬的情感,同時根據(jù)患者的自知力和溝通能力,鼓勵患者或家屬參與進來,提出他們的觀點及他們所關心的事情,和護理人員共同進行護理決策,提高患者或家屬在護理決策中的參與意愿和責任感,有利于疾病的康復。在整個護理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患者的內心感受和尊嚴,使患者處于被尊重的地位,保持心情愉快。

2.2 加強基礎護理

(1)提供清潔、安靜、溫度適宜的治療環(huán)境。(2)專人護理,24小時看護。(3)飲食護理 了解患者的口味,盡量提供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糖、低脂、清淡患者易消化的食物,必要時鼻飼飲食。由少量多餐逐漸轉到正常飲食。定期評估患者營養(yǎng)狀況。(4)做好患者大小便的護理。老年病人活動少,加之藥物的副作用,經常會有病人有便秘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每天一定要了解病人的排便情況,并給與相關的健康指導。 (5)睡眠障礙者,晚上睡前安慰患者,由最親的親人陪伴,給予安全感,指導病人睡前勿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協(xié)助患者洗個熱水澡或溫水泡腳,按摩使全身放松,以保證睡眠的質量;難以入眠者,遵醫(yī)囑給予安慰劑或苯二單卓類藥物。(6)嚴格按醫(yī)囑給藥,每頓藥都要看到患者吃到嘴、咽下肚,同時要觀察藥物的作用及副反應。(7)個人衛(wèi)生 每早起后督促刷牙洗臉吃飯,做好晨晚間護理,定期修剪指甲、洗澡,更換衣服。

2.3心理護理

查房時態(tài)度和藹,微笑著和老人打招呼,語氣要溫軟,話題要生活化,最好握老人的手,讓老人感受到溫暖,其次選擇感興趣話題,去開導老人,做老人傾訴對象且看到自己的長處,增加老人正向看法,緩解老人抑郁的情緒。最后是有時間陪著他們,說說笑話,讓老人保持良好的情緒。

2.4??谱o理

(1)提供安全的住院環(huán)境,床邊有護欄,墻上有扶手,地面要防滑,洗澡如廁有人伴等。(2)嚴格執(zhí)行護理巡視制度,護理人員15分鐘巡視一次并記錄。(3)觀察患者的自殺先兆:首先是識別患者自殺的偽裝手段,如未經規(guī)范治療癥狀就消失的患者,要加強防范;其次是治療效果欠佳,恢復慢,悲觀絕望的患者;最后是曾有過自殺、自傷行為的或患者病情好轉時,都不能放松警惕。(4)定期對患者和陪護進行安全宣教,定期安全檢查,發(fā)現(xiàn)藥品、危險物品如剪刀、繩索、玻璃等,和患者或陪護共同商討收藏好,尤其要加強對藥物的管理。

2.5適當增加患者的活動

有研究表明,缺乏運動與老年人抑郁癥有關。指導患者循序漸進的坐肢體被動和主動運動,防止因病致殘,鼓勵并指導正確運動【2】。(1)鼓勵并協(xié)助患者日常自我料理。(2)合理運動:先是每天按摩患者的背部、雙下肢,逐漸引導和鼓勵患者起床活動,參加白天的娛樂活動,以患者不感到疲勞為宜。

2.6延續(xù)護理 有研究顯示,對于患有多種慢性病的人,管理的延續(xù)對預防復發(fā)、減少再住院率、提高個體及家庭生活質量尤非常重要的影響【3】。(1)首先要與患者及家屬建立信任的關系。(2)在患者離院前要充分了解患者生活的心理、家庭環(huán)境、生活的方式。(3)長期的電話隨訪,進行健康教育,飲食指導,提醒來院復診,告知家屬做好藥物的保管和監(jiān)督服藥工作,患者或家屬掌握藥物的不良反應及副作用。家屬要尊重老人,及時化解老人心中的煩惱,給予安慰與溫暖。(4)特殊情況時家庭訪視,以便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5)孤寡老人或經濟困難者,幫助聯(lián)系社區(qū)或村鎮(zhèn),以便切實得到幫助。

結論 通過對80例老年抑郁癥患者康復護理認識到 在護理過程中通過品管圈,嚴格的監(jiān)管制度,病人及家屬的參與決策,各項護理措施執(zhí)行到位,使老年抑郁癥患者提高了治療依從性、自我護理能力,降低了復發(fā)率,幫助患者和家屬掌握疾病的一般護理知識。我們將在此康復護理措施的基礎上探索更好的護理方法,為老年抑郁癥患者提供更優(yōu)質的服務。

參考文獻

[1]符紅,老年抑郁癥的護理. 吉林醫(yī)學, 2009.24(12):3214-3215

[2]寧自衡.Esleves.林中寶等 澳門老年人抑郁癥狀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中國心理雜志.2001,15(5):331-334

[3]Guthrie B,Saultz JW,F(xiàn)reemanGK,et al. Continuity of care matters[J].British Medical Journal,2008,26:337

------------------

?

您的朋友 10.09 護理 郵箱 為這封郵件插入了背景音樂 - 下載 播放 播放器加載中...

第6篇: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老年性白內障是眼科常見病,是臨床最多見的致盲眼病,隨著白內障手術的普及,手術具有患者痛苦小,損傷小,術后反應輕,恢復快等特點,但需要手術者、護士和患者的密切配合,方能順利完成手術。人們似乎產生了這樣的一種看法:得了白內障并不可怕,只要做了手術,視力就基本能夠恢復正常。其實,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因為老年性白內障在其漫長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并發(fā)癥,可嚴重地影響手術療效,讓患者及家屬學習有關的護理及疾病的觀察對于老年性白內障患者的術后恢復有重要的作用?,F(xiàn)對醫(yī)院已行的57例白內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的患者護理體會及護理要點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0年7月1日~2011年2月1日共行57例患者,年齡55~80歲,術前平均視力在0.0l左右,術后1個月平均視力在0.1左右,平均住院日為5d。

2 術前護理

2.1情志護理 老年人因視力障礙,影響外出和社交活動,易產生焦慮、緊張的心理,對于緊張恐懼型的患者,護士首先要穩(wěn)定其情緒,可介紹同病房里成功的病例,請手術成功的病友鼓勵其說出自己的擔憂,減輕心理壓力,增加其信心。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治療目的和配合方法,以消除其緊張恐懼心理,提高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

2.2生活護理 因視力模糊,年齡偏大等,護士應該給予病人良好的生活護理,預防意外損傷。做好入院評估,入院介紹。使用有防護欄病床,加強夜間巡視,防止墜床發(fā)生意外。囑病人穿防滑鞋,走廊行走時扶扶手。加強基礎護理,保持床鋪清潔、整齊、干凈,及時更換床單。

2.3??茰蕚?按照眼部手術護理常規(guī),協(xié)助病人完成各項??茩z查,包括視功能、角膜、晶狀體、眼壓、角膜曲率半徑、眼軸長度和眼B超等檢查。

2.4全身準備 術前做好心電圖、肝功、血糖、血常規(guī)等檢查,要預防感冒、咳嗽、便秘,可給予病人艾灸大椎,神闕,關元,足三里,涌泉等穴達到溫經通絡,增強病人身體免疫力的作用。血糖、血壓異常者應按醫(yī)囑用藥治療。

2.5眼部準備 術前做好眼部的清潔工作,術日早上用表面麻醉劑奧布卡因滴眼液滴眼,20秒鐘作用后用生理鹽水500毫升加慶大霉素16萬單位沖洗淚道及結膜囊,使用復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包眼。氨鉀環(huán)酸及抗生素術前45分鐘靜滴。

3 術后指導

3.1情志護理 手術結束后, 告訴病人手術很順利,并親自送回病房。應協(xié)助老年人進行生活護理, 避免碰撞術眼。注意觀察結膜、眼瞼有無炎癥, 有炎癥時可球結膜下注射激素和滴抗生素眼藥水。若有虹膜炎, 可滴散瞳藥預防虹膜粘連。鼓勵病人好好休養(yǎng), 積極配合治療護理, 早日康復[1]。 轉貼于

3.2健康指導 術后當日,給予病人眼罩包眼,囑患者臥床休息,睡覺時避免壓迫術眼,宜睡健側,轉動頭部時候動作宜緩慢,不可用力揉眼,擠眼,不可長時間低頭彎腰,禁食過硬的食物,宜食高營養(yǎng)、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食品,保持大便通暢,注意保暖預防感冒,避免用力咳嗽,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活動等以防晶體脫出。

3.3眼部護理 術后次日,揭下眼罩,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眼藥水滴眼2-4周,教會病人及家屬學會滴眼藥水,滴眼時嚴格遵守滴眼藥水的注意事項,避免術后感染。

3.4并發(fā)癥的護理 及早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并能及時處理,縮短病程,解除患者的病痛。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此時出現(xiàn)的典型癥狀是:嚴重的眼痛、頭痛、惡心、嘔吐。須及時摘除晶狀體,處理瞳孔區(qū)的玻璃體,解除患者的病痛??s短病程,解除患者的病痛。

前葡萄膜炎:出現(xiàn)眼瞼腫脹、角膜水腫、角膜后片狀沉著物堆積、瞳孔與晶狀體廣泛粘連,患者感到眼痛、眼紅、視力進一步下降,因此也須手術摘除白內障。

發(fā)生眼內感染或傷口裂開:術后護理人員要經常巡視病房觀察病人的病情,病人術后2~3d 若有眼部不適疼痛流淚或頭痛嘔吐癥狀應首先考慮到發(fā)生眼內感染或傷口裂開的可能,是否出現(xiàn)前房出血等并發(fā)癥,應立即與醫(yī)生聯(lián)系及時處理。缺少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也易造成術后感染。因此,做好健康宣教,加強對患者的管理,是預防白內障術后眼內感染的有效途徑[2]。

4 定期復查

術后1周來院復查,檢查內容有視力恢復情況、眼部情況、患者術后出現(xiàn)復視或突然視力下降、術眼部疼痛,眼部分泌物增多等癥狀及時來院復查,醫(yī)生將酌情給予處理。術后三月,術眼屈光穩(wěn)定后可驗光配鏡。

參 考 文 獻

第7篇: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 老年照顧者;負荷;影響因素;心理疏導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56 文章編號:1004-7484(2012)-08-2860-02

人口老齡化是目前我國社會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而對于老年人的照顧更是不容忽視。據(jù)調查統(tǒng)計,我國90%以上的老年人還是由家庭照顧者進行照顧,根據(jù)相關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以家庭照顧者形式的照顧使得在護理費以及醫(yī)藥費等方面的成本有所降低,但是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照顧者這一特殊群體所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承受的有關社交、學習等方面的負荷也越來越大[1]。這些壓力或是負荷給照顧者從身體到心理都帶來了很多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心理方面的影響,而照顧者心理方面的變化又會直接老人的身心健康直接或間接帶來不良的影響。因此,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變化值得我們探討,筆者就近年來相關的研究進行總結和歸納,提出自己的一些見解,并對今后的研究進行展望。

1 老年照顧者的負荷及心理狀態(tài)

1.1 老年照顧者負荷的內涵 Grad和Sainsbury首次提出了“照顧者負荷”這一名詞,將其定義為照顧者在照顧患者或老人時所付出的成本以及照顧的過程給照顧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26]。Georg在1986年[2]的研究認為“照顧者負荷”是指照顧老人或病人這一過程對照顧者所產生的生理、心理、情感和社會等方面的影響。而Rymer的研究表明,“照顧者負荷”來自于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的結合,主觀因素是指照顧者的主觀認知,客觀因素是指其所承受的外部環(huán)境壓力,其調節(jié)因素是老年照顧者的能力以及社會對于這一行為的看法[27]。Silva認為“照顧者負荷”是其感知外界輿論所產生的壓力,即照顧者應對其能力之外的狀況時所產生的心理變化[3,4]。近些年來,大多數(shù)學者將客觀造成的老年照顧者負荷看作是社會的照顧需求,即其任務及所需時間,而將主觀造成的老年照顧者負荷看作是照顧這一過程給照顧者所帶來的心理變化及其社會責任認知的變化[1]??梢?,對于“老年照顧者負荷”這一概念,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見解[1]。因此,我們應該從多角度來看待這一概念.筆者總結出以下三點特征:首先,老年照顧者對老年人應該有社會責任感,二者之間應該有某種關系進行維系,這種關系可以是雇傭也可以是親屬;其次,老年照顧者的心理變化來源于客觀和主觀因素兩個方面,且其所付出的心理和身體的成本與其應享有的回報不相匹配,換句話說,二者之間的差別在其承受范圍之外;最后,老年照顧者的負荷包括心理、身體和社會輿論等多方面。

1.2 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 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主要受其所承受的壓力或負荷影響,國內外學者對老年照顧者的負荷與其心理狀態(tài)關系的研究較多,且普遍認為相比于身體負荷,心理負荷或壓力對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影響更為顯著[1]。從短期來看,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變化不是很明顯;而從長期來看,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具有典型性,主要表現(xiàn)為焦慮、抑郁和絕望[19]。焦慮是最為普遍的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尤其對于癡呆老人,照顧者的這一心理狀態(tài)更為明顯,2004年Sansoni的調查表明76%的癡呆老人照顧者患有焦慮的情緒[5]。對于抑郁,2003年Pinquart研究顯示老年照顧者中40%到70%都有抑郁的趨勢[6],其中25%到50%應該接受治療,這一數(shù)字遠遠比非照顧者要高[6]。老年照顧者最為嚴重的心理狀態(tài)是絕望,Pinquart和Sorensen的研究表明照顧者的負荷或壓力過大使之有較強的負罪感及挫敗感,20%左右的照顧者絕望程度過高感到無助,甚至自殺[7]。

2 影響老年照顧者心理的因素分析

2.1 體力上的強度 對于照顧年邁的老人來說,照顧者直接產生的消耗就是大量的體力活動,照顧老人的飲食起居是一項需要隨時跟隨陪伴的活動,這一觀點在楊向東等人2002年[8]在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發(fā)表的文章有所體現(xiàn)。對于照顧者的年齡段來說,如果照顧者是與被照顧者是年紀相當?shù)睦先耍@樣的體力消耗尤其明顯,這點在黃何明雄等人2003年[9]在社會學研究的文章中表現(xiàn)的尤為明顯,照顧者自身的體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已經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對方的照顧中去,這樣的情況尤其發(fā)生在老伴之間,他們由于長期多年一起生活的原因,更多地容易將個人的情感投入到為對方服務的活動中去,心理上具有責無旁貸的意識,并不會過多地考慮到自身的能力狀況;如果照顧者是比老人年齡小一階段的中年人,在生理上比老年照顧者具備了更多的體力儲備,但是由于其自身也有家庭生活,必須同時估計到自己的家人活動,因此相對老年照顧者而言心理上不具備全身心照顧的意愿;如果照顧者是更加年輕的青年,除非是直接的照顧者,一般年輕人都有固定的工作,再照顧老人無疑對其體力有相當大的消耗,體力過多的消耗使人產生疲憊與挫敗,進而會對人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

2.2 精神上的壓力 照顧者在精神上的負荷主要包括與人關系的負荷和自身心理上的負荷[28]。在與人關系上,感情的親疏遠近會直接影響到照顧者與被照顧者之間的相處,如果照顧者是老人的直系兒女,在親人間的關系上由于長期多年的相處,不會產生過多的矛盾,老人對子女也會相互照顧一點,子女對老人也存在感恩的心理,因此子女照顧父母是比較好的模式,而如果照顧者是兒媳、孫媳等非直系親人,由于照顧者面臨著新的身份轉變,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與老人自身對對方的心理狀態(tài)也會影響到其相處的質量[29]。班娟在2005年[10]的研究顯示,在精神上老年人一般由于身體的某方面疾病導致自身行動不便需要被照顧,長期的疾病在身會對老人自身的心理產生很大的影響,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可能會對照顧者產生體力、感情、物質上的不斷需要,而照顧者隨著時間的增長,其熱情會逐漸減少,加上老人對其在體力和精神上不斷地消耗不免產生一些小情緒,這時候雙方如果不注意溝通,很容易產生摩擦,嚴重影響雙方之間的關系。Yee JL等、Lee SL等和吳文源等分別在1995年[13]、2000年[11]和2003[12]年的研究均顯示,照顧者在此基礎上會表現(xiàn)出懈怠,憂郁,易怒甚至絕望的心理,對自身的精神也是一種不良的影響。

2.3 經濟上的負擔 對于照顧者來說,對老年人的照顧不僅僅是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消耗,在財力上更是不可避免的花費,由于現(xiàn)今的老年人保障機制還不夠健全,老年人在身體上的疾病常常是長期慢性的,Haruko T等在2005年[14]時也認為,常年的疾病護理保養(yǎng)檢查等項目都需要大量的經濟支出,照顧者常常為此不僅付出了體力和精力,更要不遺余力的為老人的健康付出。更嚴重的是照顧老年人占用了照顧者大量的時間,導致無法集中精力照顧自身的生活,事業(yè)上也會無法進步,更有嚴重者狀態(tài)不斷下降,心理上的挫敗感越來越強烈,甚至對老年人產生埋怨的心理。

2.4 社會認同的缺失 對于老年人的照顧者來說,這樣的群體往往也需要承受來自社會的負荷,工作性質的不理解,Carretero等在2007年[15]的研究認為,工作類型的不認同都有可能導致其成為孤立的社會群體。如今多數(shù)的照顧者角色均由女性來承擔,因為女性在照顧老人上更具耐心和細心,心理縝密,但是即使女性占主導地位的今天,由于實際生活中難免出現(xiàn)肢體接觸或者回避之處,老人與照顧者之間也會出現(xiàn)一些尷尬與羞恥的心理。即使同性之間的照顧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在其他照顧的內容中,由于個人習慣或喜好的差異,也會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相互之間的尷尬心理。這樣的工作內容會導致其家人和親友的不理解,且社會上的許多人也不能完全接受工作性質帶來的個人認同。

3 照顧者心理變化對老年人的影響

通常來說,照顧者對老年人的照顧過程,也是一種雙方的相處過程,要想保持良好的相處關系,除了照顧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外,老年人在享受照顧服務的同時,也要對其做出的努力與犧牲提供一定程度的肯定。根據(jù)Rombough等人在2006年[16]的研究顯示,但是實際相處過程中,任何一方的情緒變化都會影響到相處的關系,照顧者通常會與老年人產生不同程度的摩擦,導致照顧者內心具有挫敗、灰心、自卑、埋怨等種種消極的情緒,Mockus PS等人在2000年[17]的調查顯示,這時候被照顧的老年人自身也會受到影響,比如照顧者的消極心理會造成照顧措施的錯誤,消極的照顧態(tài)度,甚至是對老人的產生虐待的行為。此外,Huckle PL等人在1994年[18]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照顧者的消極心理非常不利于老人身體疾病的恢復與健康的保持,非但不會促進老年人自立能力的恢復,甚至會逐步惡化,徹底喪失恢復的機會,這樣的行為只能得到適得其反的效果。

4 對老年照顧者進行心理疏導的探討

老齡化的問題十分嚴峻,我們需要妥善解決好老年人的照顧問題,那么,要使老年人得到良好的照顧需要身心健康的照顧者。以上我們分析了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其心理變化的影響因素,針對以上分析我們應該對老年照顧者的心理疏導進行探討。

4.1 開展“暫時放松”服務 上文中提到有關研究表明短期的老年照顧者并無明顯的心理變化,因此,借鑒國外相關經驗,我們可以開展“暫時放松”服務,即使老年照顧者暫時離開老人一段時間進行心理的調節(jié)和放松,從而使得過大的壓力和輕微的心理變化能夠有緩沖的時間,進而得到恢復之后再投入到老年照顧中去,這樣的做法在國外被稱為“喘息”服務[1]。

4.2 加強對老年照顧者的培訓與鍛煉 我國大多數(shù)的老年照顧者并未接受過任何的培訓與鍛煉,也沒有任何類似的心理疏導教育,這方面十分薄弱,不利于老年照顧工作的開展[19]。而在美國,這方面的做法比較成熟,如成立了家庭老年照顧者聯(lián)盟、照顧者國家聯(lián)盟與協(xié)會等等,這樣的機構可以為老年照顧者提供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支持,對于其心理疏導有著良好的作用。Lyons,Zarit和Gaugler等在1999年的調查研究結論均表明,這些聯(lián)盟或協(xié)會的開展對于照顧者的情緒緩解及身心健康的提高十分有益[24,25]。

4.3 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我國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立法及政策支持尚未健全,而國外關于這方面已經有較為成熟的做法,比如美國的壽命喘息法案[1],還有相關的免稅法案,且2009年把這一議題列入到政策議程中[1]。在這一方面我國的做法還有待提高,相關部門應該從戰(zhàn)略上給與老年照顧者這一特殊群體以更多的關注,使得他們能夠擁有一個良好的外界環(huán)境。

5 結論及展望

針對社會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加劇,我們不僅要解決如何照顧好老年人的問題,老年照顧者身心健康的問題同樣亟待解決,本文從老年照顧者負荷的內涵、心理狀態(tài)及其影響因素、照顧者心理變化對老人的影響以及如何對照顧者進行心理疏導四個角度對近年來的國內外相關研究進行梳理和評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和看法。

我國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都存在著不足,在此筆者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相關研究提出以下幾點展望:一是加強對于老年照顧者心理狀態(tài)變化及其心理疏導的研究;二是更多探討關注老年照顧者這一特殊群體的政策;三是對于老年照顧者的相關培訓及教育亟待加強,借鑒國外成功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應深入研究這方面活動的開展和相關機構的創(chuàng)建,更好地為老年照顧者提供服務。

參考文獻

[1] 曾莉,周蘭姝.老年家庭照顧者負荷相關研究進展[J].山西:護理研究,2010,24(17):1505-1507.

[2] George LK,Gwyther LP.Caregiver wellbeing:Multidimensional examination of family caregivers of demented adults[J].Gerontol-ogist,1986,26(3):253-59.

[3] 錦玉,呂探云,王君俏.腦卒中居家照顧者負荷的研究進展[J].護理學雜志,2007,22(23):65-68.

[4] Haruko T,Mari0.Dementia Caregivers burdens and use of Public services[J].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05,5:94-98.

[5] Sansoni J,Vellone E,Piras G.Anxiety and depression in community-dwelling,Italian Alzheimer’s disease caregiver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4,10:93-100.

[6] Family Caregiver Alliance(Eds.).Caregiver assessment:Voices and views from the field [EB/OL].[2009-10-30].http:///caregiver/jsp/content/pdfs/V2 consensus,pdf.

[7] Pinquart M,Sorensen S.Differences between caregivers and non-caregiver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and physical health:A meta-analysis[J].Psychology and Aging,2003,18(2):250-267.

[8] 楊向東,朱秀琳,楊潔,等.住院精神病人意外事件中醫(yī)院的責任問題探討[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2,28(3):225-226.

[9] 黃何明雄,周厚萍,龔淑媚.老年父母家庭照顧中的性別研究概觀—以香港的個案為例[J].社會學研究,2003,1:60-69.

[10] 班娟.城市家庭內照顧老人者群體的社區(qū)支持服務[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5,2:56-58.

[11] Yee JL,Schulz R.Gender differences in psychiatric morbidity among family caregivers:A review and analysis[J].Gerontologist,2000,2:147-164.

[12] Lee SL,Colditz GA,Berkman LF,et al.Caregiving and risk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U.S.women:A prospective study[J].Am J Prev Med,2003,24:113-119.

[13] 吳文源,張明園,何燕玲,等.老年性癡呆病人照料者負擔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995,9(2):49-52.

[14] Haruko T,Mari O.Dementia caregivers burdens and use of public services[J].Geriatrics and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05,5:94-98.

[15] Carretero S,Garces J,Rodenas F.Evaluation of the home help servic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informal caregiver’s burden of dependent elders[J].Int J Geriatr Psychiatry,2007,22:738-749.

[16] Rombough RE,Howse EL,Barffay WJ.Caregiver strain and caregiver burden of primary careguvers of stroke survivors with and without aphasia[J].Rehabilitation Nursing,2006,31(5):199-206.

[17] Mockus PS,Novielli KD.A practical guide to caring for caregivers[J].Am Fam Physician,2000,15:2215-2219.

[18] Huckle PL.Family dementia ternational [J].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1994,9:735-741.

[19] 陳茜,梁燕,張曉艷,袁麗.老年人家庭照顧者及其壓力的研究進展[J].四川: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8,35(10):1882-1885.

[20] 李香風,趙紅.老年人家庭照顧者及其照顧能力研究現(xiàn)狀[J].北京:中華護理雜志,2009,44(11):1051-1053.

[21] 劉臘梅,路麗娜,周蘭姝.老年人照顧者健康狀況與社區(qū)護理需求的調查研究[J].貴州: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435-437.

[22] 劉臘梅.上海老年家庭照顧者健康狀況及社區(qū)護理需要的研究[D].第二軍醫(yī)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4.

[23] 劉臘梅,周蘭姝,呂偉波.老年家庭照顧者的研究現(xiàn)狀,山西:護理研究,2007,21(28):2558-2560.

[24] Lyons K,Zarit S.Formal and informal support:The great divid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1999,14:183-196.

[25] Zarit S,Gaugler J,Jarrott S.Useful services for families:research findings and direc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riatric Psychiatry,1999,14:165-181.

[26] Grad,J.and P.Sainsbury,Mental illness and the family.Lancet,1963,1(7280):544.

[27] Rymer S,et al.Impaired awareness,behavior disturbance,and caregiver burden in Alzheimer disease.Alzheimer Disease & Associated Disorders,2002,16(4):248.

第8篇: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社區(qū)醫(yī)學干預;老年性癡呆癥;效果觀察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最常見的精神疾病就是老年癡呆癥,這種疾病不但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影響,同時還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這種疾病的表現(xiàn)特征是記憶力衰退、語言障礙,還有社會功能受損。隨著我國人口逐步步入老齡化,老年性癡呆患者將越來越多。但是這種疾病的特征之一就是起因隱匿不明,所以早期癥狀不易被發(fā)現(xiàn),等到患上老年性癡呆癥,生活就不能自理了。行動不便、語言遲鈍、記憶力減退等等,需要家人長期照料,這種疾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如今公認的看法是這種疾病已成為老年人健康的第四大殺手,其他三項是心血管病、腦血管病和癌癥。因此,如何利用社區(qū)醫(yī)學干預減緩老年性癡呆的發(fā)展,維持他們基本的社會生活能力意義非常重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的提取,是從社區(qū)居民檔案中提取的82列老年癡呆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42例,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齡66歲;實驗組40例,男23例,女17例,他們的平均年齡是64歲。這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并我太大差異,對兩組的治療方法也相同,健康宣教和常規(guī)治療。稍有差異的就是每月一次對實驗組進行家庭評估,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積極的給予社區(qū)醫(yī)學干預措施,這些措施包括飲食、行為、功能鍛煉和家庭護理等。

1.2 治療方法 (1)飲食干預。血管性癡呆的發(fā)病原因一般是飲食中缺乏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只要對老年癡呆患者加強這方面的飲食管理,就能夠改善癡呆癥狀,延緩病情發(fā)展。老年人自有其自己的生理特點,根據(jù)這些特點來調節(jié)飲食十分必要,那么對老年人來說宜低鹽、低脂、低膽固醇和富含營養(yǎng)的飲食,這就要求是食品要清淡可口,多吃新鮮蔬菜和魚、水果、牛奶等,同時,研究一定要戒掉。研究證明,鋁鍋鋁勺等鋁制品對此病具有不良作用,所以在為老年人烹制食物的時候要盡量遠離這些制品。另外,經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維生素B12有延緩此病的作用。(2)行為干預。千人千面,各不相同,因為每一個人都不一樣,那么我們在行為干預的時候也就要根據(jù)不同情況來干預,主要是考慮他們的實際情況來安排活動,既要讓他們感興趣,又能夠控制好一定的度,這樣既保證了老年人的參與又不至于疲勞,天長日久,病情就會逐漸好轉。(3)功能訓練。功能訓練必不可少,活動機體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作用,血液循環(huán)了,腦供氧才會提高,只有這樣腦組織的營養(yǎng)與代謝才會改善,運動起來大腦就會受到刺激,這可起到防止精神衰退的作用。功能鍛煉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起坐、行走、站立等訓練。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幅度不宜過大,以和緩輕柔為主,而且必須循序漸進。(4)心理干預。這種疾病不安著的臨床表現(xiàn)多種多樣,老年性癡呆的發(fā)病特點是沒有規(guī)律和隨機性,那就要跟據(jù)這些特點對癥干預施護。一定要尊重和關心患者,老人的意愿要順從,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不要跟他們相爭,因為他們的思維已不很正常,要讓他們盡量把情緒控制住,家屬在這方面要做的工作很多,要與患者勤交流,勤溝通,要鼓勵和教育患者把心理防衛(wèi)機制運用到位,只有這樣,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有所提高。(5)家庭護理干預。這方面不是要家屬大包大攬,相反,要讓患者盡可能的生活自理,要盡可能的讓患者減少對別人的依賴,這樣鍛煉下來,慢慢的患者就回歸到社會了。

1.3 評價指標

這樣的醫(yī)學干預我們持續(xù)了一年時間,一年之后我們從合理膳食、問題行為、配合訓練、愿意溝通、生活基本自理等幾個方面入手來分析,并對臨床效果進行了充分的比較。比較的方面有以下幾項:顯效、有效、無效。下面是效果,顯效:生活可自理、反應靈敏、主要癥狀基本恢復、回答問題準確。有效:生活上基本能夠自理但是反應比較遲鈍、智力及人格仍有部分障礙、主要精神癥狀有所減輕或部分消失。無效:主要癥狀無改變或病情有發(fā)展、不能正確回答問題、生活不能自理。

2 討論

2.1 社區(qū)醫(yī)學干預減緩了老年性癡呆發(fā)展的速度,老年性癡呆癥在發(fā)作之后如能在生活上采取相應措施,是完全可以控制其發(fā)展的,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做下去,同時加強腦功能訓練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把病情向好的方向轉化,只要我們措施得當,這些措施包括:讀書、游戲、聊天、鍛煉、下棋、書法等,循循善誘地潛移默化地接受來自外界的各種刺激,對于控制減緩老年性癡呆癥的進一步發(fā)展大有益處。

2.2 社區(qū)醫(yī)學干預提高了患者的智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時提高了老年性癡呆患者的遵醫(yī)行為,患者的遵醫(yī)行為是指:患者在求醫(yī)后的行為與臨床醫(yī)囑的符合程度就叫患者的遵醫(yī)行為。這種行為是治愈疾病的關鍵,老年性癡呆癥難于治愈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患者不遵從醫(yī)囑,因為他自己也控制不了自己,但是經過社區(qū)醫(yī)學干預這種局面就會有所改觀。醫(yī)生治病救人,那么需要患者很好地配合,患者只有很好地遵從醫(yī)囑,那么疾病才能得到長期控制,經常保持情緒穩(wěn)定,不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得以延緩,而且生活質量才能提高。由于老年性癡呆的并發(fā)癥并不是很快就到來的,人們很容忽視其嚴重性,加之病痛的長期折磨,使患者懈怠情緒極易產生,幾個方面遠導致患者不能嚴格遵守醫(yī)生的囑咐,在這方面社區(qū)醫(yī)學干預對患者起到一種支持作用,它能夠提醒和幫助患者遵從醫(yī)囑,達到很好控制疾病的目的。

2.3 社區(qū)醫(yī)學干預的好處之一就是提高了家屬對患者的支持,這方面具體老說這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就醫(yī)學角度來說任何疾病的康復的都離不開家庭的支持,老年性癡呆癥尤其如此,這就要求在日常生活方面,讓家庭成員充分認識這種疾病,幫助他們有規(guī)律健康地生活,盡量減少發(fā)病的危險因素,如睡眠的時間與質量,煙酒等刺激性強的行為盡量避免,這會嚴重損傷腦細胞。此外,有些方法必不可少,如:閱讀、聽音樂、陪老人多交流。陪老人活動等等。

2.4 社區(qū)醫(yī)學干預對做好老年性癡呆癥的心理調護至關重要,能夠使其消除不必要的顧慮,對疾病的穩(wěn)定與緩解有促進作用。

3 結論

老年性癡呆癥發(fā)病率死亡率都很高,怎樣延緩這種疾病的進展速度,我們做了一些探索和實驗。實驗證明,社區(qū)醫(yī)學干在預減緩老年性癡呆發(fā)展方面效果不錯。

參考文獻

[1]呂路線主編.精神科護理[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4:84-85.

[2]趙汝芬.社區(qū)護理干預對老年癡呆的前瞻性預防[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5,5(8):1519.

第9篇:對老年護理的看法范文

【關鍵詞】老年患者;ERCP+EST術;圖文式健康教育

【中途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687-02

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發(fā)展,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術(ERCP)+十二指腸肌切開取石術(EST)是診斷和治療膽管疾病簡單易行的介入治療方法,具有損傷小、恢復快、療效顯著等優(yōu)點[1]。傳統(tǒng)健康教育大多數(shù)以語言和文字的形式進行,對于老年患者很難真正掌握和運用。為了更好的提高老年患者ERCP+EST術的護理效果,對ERCP+EST術的老年患者采用圖文式健康教育,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2012年02月―2013年06月入住本科室的老年手術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齡在60歲―86歲。將60例老年手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60--84歲;對照組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64--86歲;兩組老年患者性別、年齡、文化程度、職業(yè)等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 0. 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觀察組給予圖文式健康教育,對照組給予傳統(tǒng)的口頭講解的健康教育。觀察組:將一系列術前的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編制成圖文并茂的手冊(由本院消化內科和醫(yī)院宣傳科集體組織設計),以圖片展示為主,文字敘述為輔,通過圖片和相關的文字說明,術前準備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心理上做好術前準備,進出導管室的途徑,導管室環(huán)境以及各種相關儀器、術中配合要點等相關知識,術后各項護理措施、康復指導,包括休息、飲食、并發(fā)癥的預防、出院后生活指導等等。對知識水平不高的患者,護理人員要參照手冊耐心細致地給予講解,使得患者直觀了解和掌握手術前后的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另外,對于過度緊張、恐慌的手術患者護理人員要給予合理有效的心理引導和疏導,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配合治療,保證手術順利進行。對照組:術前了解和檢查手術患者的基本情況,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告知術前術后有關準備工作和注意事項,并以口頭講解的方式向患者介紹進出導管室的路線,導管室的環(huán)境和手術相關儀器設備,術中注意事項,耐心回答患者的提問,并給予心理安慰和鼓勵。

1.3 觀察指標

實施宣教次日分別對患者焦慮程度(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2](SAS)進行焦慮狀態(tài)的評估)、患者滿意度(消化內科患者滿意度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評價和統(tǒng)計學分析,比較在護理教育質量方面兩組是否存在差異。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1.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

2 結果

2.1 2組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焦慮得分比較(見表1)

2.2 實施健康宣教后2組滿意度的比較

3 討論

3.1圖文式健康教育內容生動,圖文并茂,記憶深刻,淺顯易懂,使抽象內容更具體化,適應不同文化層次患者的需要,更容易讓老年患者理解和接受。宣教內容以圖片為主,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使老年患者能夠理解消化內科護士宣教的術前知識要點,減輕術前緊張情緒和焦慮程度;同時,術前責任護士在規(guī)定時間內按圖索驥對患者進行圖文式教育,保證宣教內容的系統(tǒng)化和正規(guī)化,可減少因護理人員講解不一致等人為因素造成患者對術前相關知識認識上的偏差,避免宣教內容的不統(tǒng)一而造成的教育差異,保證健康教育效果,可提高護理質量,也可彌補傳統(tǒng)式健康教育的不足。表1結果也顯示圖文式健康教育能顯著降低觀察組老年患者焦慮程度,有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

3.2住院期間護士常常由于工作忙且與患者的溝通技巧欠掌握,因此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常常是“填鴨式”地進行,短時間內接受大量的、陌生的醫(yī)學詞語,使高齡老年患者難以“消化”,影響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掌握,以致術前術后配合不到位[3]。通過系統(tǒng)地對患者實施圖文式教育,使老年患者獲得了與自己疾病相關的知識和術后康復內容,從被動治療到主動配合治療,縮短住院時間,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有效地減少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的康復。

3.3開展圖文式健康教育對傳統(tǒng)的護理工作有了很大的拓展,表現(xiàn)在于對消化內科工作時間較短、資歷淺、臨床經驗不足的護理人員知識水平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提高。護士積極主動學習圖文式教育內容,不但能嘗試親身向患者提供正確的術前術后健康教育,而且也提高了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同時圖文式教育激發(fā)了患者的學習興趣,讓患者參與自我疾病的醫(yī)護過程,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有機會了解自己的健康問題并決定其解決問題的措施。護士因人而異,有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又可增進護患交流。

參考文獻:

[1] 王永光. 消化內鏡治療學[M] 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8.88 -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