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藥物學概念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 初中生物學教學 重要概念 教學方法
概念是對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學概念是生物學課程內容的基本組成。生物學重要概念處于學科中心位置,包括對生命基本現(xiàn)象、規(guī)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及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術語傳遞生物學的概念,如“光合作用”;也可以用描述概念內涵的方式傳遞生物學概念,如“綠色植物能利用太陽能(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存了能量的有機物,同時釋放氧氣”。用描述概念內涵的方式傳遞概念可以更好地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確定概念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并為后續(xù)學習打好基礎,實現(xiàn)重要概念的螺旋式發(fā)展。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學中,既要揭示概念的實質,又要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那么如何搞好這方面的教學呢?參照《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要求及查看有關資料,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我作了如下探討。
1.建立重要概念教學意識,明晰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要概念”。
圍繞生物學重要概念組織并開展教學活動,能有效地提高教學率,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遷移應用。教師在設計和組織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圍繞重要概念展開,精選恰當?shù)慕虒W活動內容,其教學方式可以是講授、演示、實驗、資料分析、討論等,促進學生對重要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應用。教師必須明確什么是“重要概念”,才能幫助學生理解重要概念。
例如教學中可讓學生明確一下重要概念。如在“生物體的結構層次”這一主題中,列舉的重要概念有:
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都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和線粒體等結構,以進行生命活動。
相比于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具有特殊的細胞結構,例如葉綠體和細胞壁。
細胞能進行分裂、分化,以生成更多的不同種類的細胞用于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和生殖。
一些生物由單細胞構成,一些生物由多細胞構成。
多細胞生物體具有一定的結構層次,包括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和生物個體。
2.利用概念圖等方法梳理知識點,強化重要概念的理解及掌握。
在設計教學時,教師需對其中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在明晰其中的重要概念、概念間的層次關系和邏輯關系上,概念圖有很大的優(yōu)勢,能幫助教師準確地把握這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
如在講述科學探究的有關知識時,對涉及的相關概念可借助這樣的概念圖加以理解(如圖示)
3.運用對比的策略,引導學生區(qū)分易混淆的概念。
初中生物學教材中,有不少概念,它們要么在字面表述上、內涵上,要么在過程上有些相似,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由于沒有正確地對其區(qū)別把握,往往容易混淆。例如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細胞的分裂和分化、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等等。通過不同形式的對比,可以使概念更清晰,更能掌握概念的本質屬性。
3.1通過列表對比
這種對比的方法多適用于歸納概念的相似性與相異性,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對比:
3.2通過簡單的圖像對比
這種對比的方法比較適用于用文字較難簡短描述、學生單純從文字比較難以理解的概念。例如:細胞分裂與細胞分化,可用下圖進行對比:
過程(一)表示細胞通過分裂使數(shù)目增多,故細胞分裂是“量變”的過程,剛分裂出的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都相似。過程(二)表示細胞分化的過程,是在分裂的基礎上,細胞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形成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通過簡單的圖像,能夠使概念直觀化,從而易于區(qū)分。
4.運用探究實驗,糾正學生的錯誤的前概念,生成科學概念。
前概念是存在于人們頭腦中相對于新知識的已有認知,可能是正確的,也可能是片面的或錯誤的。前概念的成因,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經(jīng)驗及正確或錯誤認識的積累。正確的前概念是學習生物學科學概念的基礎和鋪墊,它的正遷移作用可成為生物學概念學習的資源和概念學習的新的增長點,可使學生盡快地掌握新知識和知識結構。片面或錯誤的前概念會成為生物學概念學習的障礙,這些錯誤的前概念如果得不到及時矯正,就會影響對生物學概念的同化和順應,使學生形成錯誤的思維,阻礙生物學科學概念的建構。前概念的形成,往往經(jīng)歷了比較長的時間,在腦海中根深蒂固,僅僅靠教師的講解,難以糾正,但如果學生通過自己設計實驗并進行探究,親自體驗探究的過程,通過實驗、觀察而得出結論,得到的印象就會很深刻,有利于科學概念的生成。
例如:關于種子萌發(fā)的外部條件,很多同學誤認為種子必須在有光的條件下才能萌發(fā)。為了矯正學生的這一錯誤概念,可以因勢利導,啟發(fā)學生:如果我們想進一步探究“光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在現(xiàn)有實驗基礎上可如何設計探究方案?實驗的現(xiàn)象可能會怎樣,最終的結論又是什么?經(jīng)過探討,學生充分運用對比法和控制變量法,提出增設一組對照實驗,增加一個滿足“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和適量的水分”這一外界條件的實驗裝置,對它進行遮光處理,通過對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最終得出相應的結論。在此過程中,實驗實際上發(fā)揮了兩個作用:一是通過實驗觀察,引發(fā)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欲望;二是通過實驗設計和實驗現(xiàn)象的觀察,修改或改變學生頭腦中原有的錯誤概念,加深對科學概念的記憶和理解。也就是說,實驗促使學生通過認知順應,實現(xiàn)了概念的轉變,從而建構起新的科學概念。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需要向學生提供各種豐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實為學生的概念形成提供支撐。另一方面,教學活動不應僅僅停留在讓學生記住一些生物學事實,還要幫助學生通過對事實的抽象和概括,建立生物學重要概念,并以此建構合理的知識框架,進而為學生能夠在新情景下解決相關問題奠定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必須注意到學生頭腦中已有的概念,特別是那些與科學概念相抵觸的錯誤概念,幫助學生消除錯誤概念,建立科學概念。
參考文獻:
[1]生物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 核心概念 科學內涵 教育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91 文獻標志碼 A
1 生物學核心概念的科學內涵
核心概念在學科中處于核心位置,具有總領學科骨架的功能,同時能夠組織起與之相關的概念和大量的事實。它包含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論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釋,是學科結構的主干部分。了解核心概念,必須從兩方面入手:
① 要重視不同概念之間的聯(lián)系;
② 要重視在不同情境下對核心概念的遷移。
美國國家課程標準中類似的概念是統(tǒng)一概念,可以幫助教師回答這個問題:“當學生離開學校后你希望長久留存學生記憶的東西?!?/p>
現(xiàn)如今對學生更多的要求在于理解學科本質的概念性知識。這種理解體現(xiàn)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學習知識的方向有所引導,由傳統(tǒng)的重視繁雜生物學事實性知識,轉向對學科本質內容的深層次認識和理解。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當引導者,學生是主體,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建構核心知識,并促進其在新環(huán)境中的遷移。核心概念是位于學科中心,展現(xiàn)當代學科圖景,是學科結構的主干部分。
新的《美國國家科學教育標準》指出:生物學科的核心概念可以從四個方面闡述――生命科學從分子到生命體的Y構與進程;生態(tài)系統(tǒng)相互作用的能量和動力學;遺傳與特性的變異,生物演化以及統(tǒng)一性與多樣性。具體理解為:生命系統(tǒng)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都具有一個共同特點――高度有序性,保證生命活動有條不紊的進行;生態(tài)體系也是系統(tǒng),系統(tǒng)就會遵循能力守恒等定律;生物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同時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性狀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自然界在演變,作為主角的生物也會隨環(huán)境的演變而進化,造就了當今生物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2 生物學核心概念的教學教育價值
目前實施的課程改革更多提倡學生對核心概念的本質理解,因為理解了核心概念基本就抓住了學科本質和學科基本觀念。理解核心概念不僅要求理解其科學內涵,更重要是學生在解決日常生活實際問題的時候能結合學科核心概念,理解問題的實質。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文獻報道和論文報告指出,核心概念在學生學習學科本質方面的重要教育教學價值。教師以核心概念為建構課堂教學的主線和抓手,可以讓課堂設計思路更加清晰,實施步驟更加明朗,實施結果更加清楚,課堂效果更容易評價。教師在課堂中利用核心概念組織教學,可使學生的知識不再零散,而形成比較牢固的知識體系。這樣的知識體系因其明確的有機結構不容易被學生遺忘,有助于學生對學科重要知識的深刻理解,并能輕松地對所學知識遷移到其他的教學單元和模塊,有助于學科知識體系的整體建構和應用。
在課堂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核心概念確立教學目標,對教材的每節(jié)課、每個教學單元、每個模塊都可以圍繞特定的核心概念建立知識網(wǎng)絡,進而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特定教學單位的知識結構,方便學生更早地定制學習目標,進而學習方向性更準,學習興趣更濃,同時也使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方向性更準確,更能有效地檢測教學設計的實效性。在核心概念建構中,不能只以生物學現(xiàn)象和事實作為建構的載體,而是要讓學生能直觀地體會核心概念建構的過程,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面對眾多繁雜的生物學知識點,能找到知識點之間的關聯(lián)。找準聯(lián)系各個知識點之間的節(jié)點很關鍵,往往這些節(jié)點經(jīng)過推敲和提煉就能成為學科的核心概念。當然了,學生在建構核心概念的同時不僅要了解核心概念的要素和內涵,還應領會其教育價值,形成生物學思維方法。
3 生物學核心概念相關的教學策略
3.1 生物學核心概念直接關聯(lián)的探究活動策略
教師在進行某核心概念的教學設計時,要明確該內容在生物學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應該處理到的程度、使學生學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方法,促使學生客觀地認識概念的本質屬性,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達到由淺入深地運用生物概念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的效果。
判定教學活動結構是否優(yōu)化的重要方面是:是否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探究能力,且能夠幫助學生判斷問題的價值。當然結構優(yōu)化的教學應當是為建構“核心概念”而服務的。下面對構建優(yōu)化的教學結構步驟進行闡述。
(1) 教師要引導學生提出與核心概念直接關聯(lián)的問題。沒有問題設置的教學活動就會變得無的放矢,沒有目標性,沒有方向性。這樣,學生的認識只能停留在初期的感性認識階段,而不能上升到理性階段,即形成科學概念。由此可見“問題”對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性。
(2) 規(guī)范學生與核心概念直接關聯(lián)的觀測活動??茖W合理的探究過程包含非常多的探究步驟,每一個步驟都是不同的設計,都有不同的教學目標。當然,一個單元的教學往往不可能窮盡或同等強調所有的步驟。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的性質和學生的情況分別安排觀測活動、實驗活動、分類活動。通過多次觀測、實驗和分類活動的進行,幫助學生逐漸摸清核心概念的本質、核心概念的教育教學功能以及核心概念建構需要的步驟,讓學生對問題提出的設計方面,對核心概念形成的重要作用有初步的認識。
(3) 設計與核心概念直接關聯(lián)的實驗。觀察可以是人的眼睛和其他感覺器官進行的直接觀察,也可以是借助于儀器的間接觀察――實驗。實驗活動設計的宗旨是通過對非觀測變量進行有效的控制,而對觀測變量進行有效地觀測。
(4) 交流與核心概念直接關聯(lián)的內容。一個人的觀察往往有限,通過交流可以分享彼此的觀察,互相彌補經(jīng)驗上的不足,達到重復觀察的效果。教師要注意控制課堂談論的方向,引導學生對觀察對象進行客觀、準確的描述。教師不要在缺乏足夠的觀察、描述時進行“大科學”問題的討論。另外,課堂討論的內容要反映探究的過程。
3.2 生物學科核心概念的常規(guī)教學方法
(1) 教師要聯(lián)系實際引入生物學核心概念,如物質跨膜運輸實例的教學。教師從生活現(xiàn)象――學生都吃過涼拌蘿卜絲,引出質壁分離概念。一般而言,對于常識性的生活問題,學生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是不一定都能從原理上真正理解,或者說不能舉一反三。教師可以設計逐一剖析的問題,讓學生逐步理解食鹽在做涼菜時起到的作用,學生會感到有趣,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如呼吸作用的教學中,教師從酵母菌可以釀酒和做饅頭、乳酸菌可以制作乳酸飲料說起,到討論蔬菜水果如何保鮮及冰箱的作用。這樣從學生熟悉的事例著手引出呼吸作用的方式、過程及影響因素會很自然。
(2) 實驗探究構成概念,如酶的教學。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隨著實驗發(fā)展而發(fā)展,通過實驗展示學科本質。絕大部分酶的本質是蛋白質,蛋白質的特性會受到溫度、pH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設計探究實驗時,可以從這些因素入手,通過探究實驗的步步推進,讓學生在完成探究實驗的同時,了解蛋白質的變性與復性的原理和條件。
(3) 建構模型明確概念。在核心概念教學中,有時候單純通過文字的表述不能很清晰很直觀地將重要概念展現(xiàn)出來。生物學科教學中常模型有:圖片、實物和數(shù)學模型,模型為概念的順利得出和概括創(chuàng)造條件,能多側面多角度深化概念,還可以用于延伸概念。具體來說,圖片模型可用于減數(shù)分裂,實物模型可用于光合作用的教學,數(shù)學模型適合遺傳規(guī)律的講解,運用圖表深化概念,讓概念之間產(chǎn)生聯(lián)系。概念圖能較好展示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能讓概念之間隱性的關系顯性化,能更好地組織和呈現(xiàn)教學內容,使學生更容易理解各概念之間的關系及其在知識體系中所處地位。
4 圍繞生物學核心概念組織課堂教學的實例展示
生物學核心概念構成了當代生物學科結構的主干,在學科知識中處于最本質和核心的地位。美國的“2061計劃”明確提出“少而精”的教學理念,旨在幫助學生減少對大量孤立的瑣碎的事實記憶的力度,將學習的重點放在科學知識結構的理解上,讓學生能盡快地抓住學科本質的框架。這樣不管學科知識如何發(fā)展和補充,學生都能游刃有余地分析和理解新知識,讓自身知識結構能不斷更新和發(fā)展。同時可以提以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習復習的有效性。我國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倡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指出“生物科學素養(yǎng)反映了一個人對生物科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的掌握和應用水平”。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應將幫助學生理解核心概念作為教學設計的中心,將具體的生物學事實作為設計教學活動的工具,調動學生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去理解并建構生物學核心概念。
4.1 “遺傳信息的傳遞”的教學實踐
本節(jié)課是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中的一節(jié)課。對于這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之一的“遺傳信息的傳遞”教學設計不僅僅需要考慮本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的教學實施^程,同時也需考慮到本節(jié)課在其教學單元和教學專題中的地位,給學生呈現(xiàn)的核心概念建構的方法和步驟不僅能適用于本節(jié)課,也能在其他課堂中靈活應用。具體來說,本節(jié)課堂的教學設計是圍繞“遺傳信息的傳遞”中的核心概念展開的。通過參與“分析案件”和“比較組裝的2個DNA分子攜帶的遺傳信息是否相同”的活動,學生清晰地認識了:“同一個體的體細胞中DNA分子所攜帶的遺傳信息相同,遺傳信息相同是指DNA分子的堿基對數(shù)目及排列順序相同”。通過探究階段“嘗試自己構建DNA分子復制模型”和“沿著科學家的實驗歷程進行探究”的活動,學生在評價階段能夠正確地用圖示的方法表示DNA分子的復制過程,獲得本節(jié)內容的核心概念。因此,圍繞“遺傳信息的傳遞”中的核心概念的教學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本節(jié)課的核心概念。
4.2 “光合作用”的教學實踐
光合作用是生物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其過程較為復雜,一直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對這一核心概念做好分析,對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光合作用這一概念包含著大量的生物學事實,一直以來很多教師對于這節(jié)課主要還是單純講授這些生物學事實,忽視了分析這些生物學事實內在的聯(lián)系,一味地讓學生背誦,造成了學生死記硬背、,厭學生物的現(xiàn)象。
(1) 概念分析:
合作用這一概念,可以分成如下子概念:綠色植物、光反應、暗反應、物質轉變、能量轉變。綠色植物(表明生物種類)通過葉綠體(表明具體結構),利用光能(表明能量來源)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放出氧氣的過程。
(2) 創(chuàng)造沖突的學習情境:
學習被看作是解決新舊知識、經(jīng)驗的認知沖突使原有認知結構發(fā)生改變的過程。概念放在一定的應用情境下才會顯得生動和有意義,真實的情境能夠使學習變得更為有效。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要讓學生懂得某些知識,而且要讓學生能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現(xiàn)實世界中的問題。
4.3 整體把握是生物學模塊教學的關鍵――以“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為例
現(xiàn)行高中生物課程標準的一個明顯特征是:課程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即確立以模塊作為教學體系?,F(xiàn)行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共設置6大模塊:3個必修部分,即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3個選修部分,即生物技術實踐、科學與社會、現(xiàn)代生物科技專題。以模塊來設置生物課程,課程就有了新特點:
① 每一模塊相對獨立;
② 圍繞某一主題,選取知識內容;
③ 有其內在知識邏輯的內容體系。
例如3個必修模塊中:“分子與細胞”模塊側重于對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的認識;“遺傳與進化”模塊側重于對生命延續(xù)的認識;“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模塊側重于對生命系統(tǒng)自我調控的認識。每一模塊側重點各不一樣。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在學習了必修1的內容之后,既可以先學習必修2的內容,也可以先學習必修3的內容。由此可見各模塊具有相對獨立性。每一模塊是一個整體,每一模塊有其內在的邏輯內容體系,對穿插在每一模塊的核心概念也就要從這一模塊的整體上來把握和分析。
在高中生物學核心概念教學研究中,究竟什么是生物學核心概念?目前對此尚未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這就給核心概念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困惑。下面以“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必修模塊為例,討論如何利用整體的思想、從整體的角度來把握這一模塊的核心概念。
4.3.1 整體思路及模塊教學的價值體現(xiàn)
(1) 以主題統(tǒng)整模塊內容:“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模塊的內容包括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種群與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保護六部分。前三部分是關于個體水平穩(wěn)態(tài)的維持,后三部分是關于群體水平穩(wěn)態(tài)的維持。無論個體水平還是群體水平,所有的生命系統(tǒng)在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條件下,都要依靠反饋調節(jié)機制維持其穩(wěn)態(tài)。因此,以“穩(wěn)態(tài)”為主題統(tǒng)領整個模塊的內容,有利于學生對生命活動本質的理解。
(2) 以兩大核心事件為貫穿模塊內容的主線:穩(wěn)態(tài)的維持依賴于反饋調節(jié),產(chǎn)生反饋調節(jié)的基礎是信息的傳遞。因此,任何一個水平穩(wěn)態(tài)的維持都依靠兩大核心事件――信息的傳遞和生命活動的反饋調節(jié)、相互作用的結果。以信息的傳遞和反饋調節(jié)作為貫穿整個模塊的兩大核心事件,有利于學生理解本模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有利于學生以“信息傳遞”和“反饋調節(jié)”為主線來整體認識本模塊。
(3) 模塊教學價值的整體體現(xiàn)。
① 豐富對生物學的理解和認識,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和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生命活動是物質、能量、信息三位一體的運動和變化。
② 學習系統(tǒng)分析、建立模型、取樣調查等科學方法。系統(tǒng)分析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高中生物學教育一般只能做定性分析。為了使學生能夠運用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進行學習,課標中列舉了“探討人口增長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闡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等內容。教師借助于這些內容,要教會學生用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來分析問題。在科學探究中經(jīng)常使用的兩種邏輯方法――模型方法(建立物理模型和數(shù)學模型)和數(shù)學方法(取樣調查),在“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模塊中都有很好的載體。例如,設計并制作生態(tài)瓶――物理模型,嘗試建立數(shù)學模型解釋種群的數(shù)量變動等,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這些科學方法進行該模塊的學習。
③ 了解生物學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胺€(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模塊對學生了解生物學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應用十分重要。可使學生關注生物科學的發(fā)展與社會的關系,如“評述植物激素的應用價值”“關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預防”;可使學生形成環(huán)境保護意識,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觀念,如“關注全球性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形成環(huán)境保護需要從我做起的意識”。
4.3.2 基于“整體把握”的模塊教學策略
不論是教學重難點知識,還是普通的教學單元,教學設計都應該站在全面、合理的角度下進行,這就促使“整體把握”這樣一個鮮明的模塊教學策略應運而生。以往的經(jīng)驗告訴我們,陷在具體的生物學事實和表象性的認識上的教學側重于學習和記憶數(shù)據(jù)、術語等,學生只知道一些名詞、術語等零散的知識,所形成的知識結構只能是以知識點堆積為主的知識結構,學生遷移能力較差,創(chuàng)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不強。這無疑是一種低水平的學習。整體把握基于對模塊教學的認識和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從學生思維發(fā)展出發(fā),并結合具體事例和學生實際來構建“整體把握”模塊教學的基本策略。
(1) 模塊整體認識的初步建構。
生命系統(tǒng)(大到生物圈,小到細胞)自始至終都是一個有機整體,從成分到結構再到功能,都是緊密相聯(lián)系的,生命系統(tǒng)各個部分都有各自錯綜復雜的知識結構,每個部分的結構有各自的特點。單純從每個教學知識考慮教學設計,可能對于某一知識點而言,學生還是容易掌握的,但是稍加變換,學生就很難分辨哪個是中心,哪個是核心了。根據(jù)課程標準“理解生命系統(tǒng)的穩(wěn)態(tài),認識生命系統(tǒng)結構和功能的完整性”的要求,筆者認為,對于“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模塊應從穩(wěn)態(tài)的視角,認識生命系統(tǒng)是依存于一定環(huán)境條件,能夠自我調節(jié),維持自身穩(wěn)態(tài)并與環(huán)境相適應的系統(tǒng)。生命系統(tǒng)本身就是多層次的,它們都存在跟外界或多或少的信息和能量交流和交換。這是本模塊內容教學的關鍵之一,也是做好初中與高中銜接的一個有效著力點。
(2) 掌握系統(tǒng)分析、建立模型、取樣調查等科學方法是發(fā)展科學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方面。
新課程理念強調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重視科學方法的貫徹??茖W方法是引導學生發(fā)展思維的研究方法,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系統(tǒng)分析、建立模型和取樣調查都是科學方法中常用而重要的科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科學方法的貫串,通過有效合理地學習科學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領悟科學方法的實質。在教學中有兩個層面的建議:① 使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感受、領悟、理解這些科學方法,同時要用好教材中的“活動”“實驗”等欄目。② 挖掘教材中有關內容的教學價值,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對具體的內容進行學習。以人教版教材中的練習為例,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這其中的關鍵點是: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細胞直接生活的液體環(huán)境叫做內環(huán)境;細胞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基礎是需要內環(huán)境的穩(wěn)態(tài)。教師讓學生遵循這三點,在系統(tǒng)學習本章知識點的同時把握知識結,讓新的知識點能融進原有整體知識結構中,讓學生的知識能靈活運用,同時通過整體的學習,讓學生能更自如的解決學習欄目中設置的問題,及以后考試中的問題。
(3) 通過宏觀與微觀的聯(lián)系發(fā)展認識。
生命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同時又是一個微觀和宏觀有機結合的系統(tǒng)。這個系統(tǒng)的層次性表現(xiàn)在多個方面,每一個層次都可以成為獨立的生命系統(tǒng),都存在著穩(wěn)態(tài),同時,不同層之間的關系也不可忽略。由此,揭示了生命系統(tǒng)中尺度、結構與功能之間有著必然的內在聯(lián)系,生命系統(tǒng)在不同尺度下存在著不同層次的結構,尺度與結構決定生命系統(tǒng)的功能。建立微觀與宏觀的聯(lián)系是“穩(wěn)態(tài)與環(huán)境”模塊的一種思維方式。它不僅體現(xiàn)了認識穩(wěn)態(tài)的多種角度,還建立起了宏觀與微觀這兩種認識方式的聯(lián)系。通過宏觀和微觀的聯(lián)系不僅是模塊學習的重要思路,同時也是生物學建構核心概念的基本思路,由基本生物學事實知識點出發(fā),促成生物學一般概念,同時建構生物學核心概念。
5 生物學核心概念研究的展望
生物學核心概念及核心概念體系的研究和建構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具有劃時代意義。核心概念與概念體系的建構是基礎性的學科和理論的必不可少的構成元素。要建立理論體系型的概念體系,教師就需要不停地對學科的研究現(xiàn)狀進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中尋求建構的規(guī)律和檢驗方法,同時確定研究方向與研究任務,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自己的理論體系,為這一門學科乃至相關學科提供新的視角與研究方法。
新課程采用模塊方式進行教學,有利于學生掌握生物學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研究最終都要為學生服務,因此,要關注學生^腦中的前概念的形成過程。生物學是研究生命現(xiàn)象并探究其中規(guī)律的科學,概念獲得理論指引教師要有善于總結和概括的本領,研究生命現(xiàn)象規(guī)律離不開對事物和現(xiàn)象的描述,要求能從眾多的生物學知識體系中提煉出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的建構及教學實施需要教育者幫助學生梳理好生物學核心概念。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注意多思考,多歸納,多提煉,讓學生在情景中理解核心概念的本質,有效地構建學科綱要,培養(yǎng)學學習生物科學的興趣和愛好。
此外,教師要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關鍵是要把課教得本質、精確、簡明扼要,這些與教師的生物學核心概念理解水平緊密相關。這就要求教師能透過眾多的生物學事實聚焦核心概念,精選生物學事實,揭示生物學核心概念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本質的、有利于終身發(fā)展的知識。提高核心概念的教學水平,既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也是生物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Joseph D.Novak.Concept in Science[J].Theory into Practice,1971,10(2).
[2] 胡玉華.生物學核心概念及其教育價值和教學理解――以“穩(wěn)態(tài)”概念為例[J].教學與管理,2012(1).
[3] 胡玉華.對生物學核心概念及其內涵的研究[J].生物學通報,2011(10).
[4] 胡玉華.生物學核心概念的界定和對美國FOSS“人體骨骼”的教學分析[J].生物學教學,2011(10).
[5] 張穎之,劉恩山.核心概念在理科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記憶事實到理解概念的轉變[J].教育學報,2011(6).
[6] 王莉.基于概念獲得理論的生物學核心概念教學[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1(6).
[7] 劉恩山,張穎之.課堂教學中的生物學概念及其表達方式[J].生物學通報,2010.
[8] 李紅菊,劉恩山.中小學生物學課程中生態(tài)學重要概念的篩選及表達[J].生物學通報,2010.
[9] 陳際升.核心概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2(4).
【摘 要】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是學生理解掌握生物科知識之根基。作為一名新時期的初中生物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融入一些策略,以確保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牢固掌握并學會遷移運用50個重要概念,為將來高中生物科知識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本文結合個人日常教學實踐,提出膚淺建議,以期拋磚引玉。
關鍵詞 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策略
一、引言
學好生物知識,關鍵在于對概念的理解。國家教育部在2011年版的生物新課標中明確規(guī)定,初中一、二年級學生需在義務教育中理解掌握50個重要生物概念,以獲得扎實基礎知識,為將來升入高中進一步學習生物課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因而,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須引發(fā)高度重視,注重加強在初中生物課堂實踐中,對這50個凸顯的重要概念,借助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手段運用,以期改變原有要求學生對生物概念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結果既增加了他們的過重學習負擔,而且從掌握到的知識牢固度來看,多為孤立、無法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導致學習成效達不到理想的狀態(tài)。在此,本人與大家分享一些個人的實際教學做法,請各位同仁多多給予指正,共同促進初中生對生物課知識的牢固掌握。
二、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解析和教學意義
要在輕松中掌握初中生物的50個重要概念,首先要明白重要概念的意思。國家新課標提出的生物重要概念,是有別與其它的概念界定,它主要是對課程中研究的生命基本現(xiàn)象、活動規(guī)律、基本原理等作出理解和闡釋,不僅涉及到概念的本質、內涵及拓展,也包括有關鍵語詞,還明確指出要達到的學習程度和教學突破目標,是生物課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生物學科中最基本的語言表達及思維單位。
其次是要明確加強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學意義。
一是生物重要概念,它讓學生明白了學習生物知識的重次要點,以便各自能夠對生物學習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在不自覺中促進了對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和形成;二是50個生物重要概念,大大地改變了學生原來對生物名詞學習的盲目現(xiàn)象,極大減輕了學習壓力,確保他們以更加飽滿的學習狀態(tài),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到位;三是在生物重要概念的架構下,促使學生有了一個繼續(xù)添磚加瓦的學習勁,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會主動去對聯(lián)想到對其它相關名詞的探究,更好發(fā)揮出主觀學習能動性,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形成??傊?,實現(xiàn)對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學,對初中生掌握生物知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
三、對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的具體策略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開展重要概念的教學手段,主要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
(一)從感性引入升華到理性的認知
生物課中的50個重要概念都在詞語上較為抽象,這對理解、分析能力有限的初中生來講,要讓他們能夠準確對這些重要生物概念理解、掌握到位,此時的生物教師,可以在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從感性認識的引入,繼而上升為理性認知的教學手段。首先,課前備好一些輔助課堂教學的具體事實或直觀材料,爾后在課堂上借助這些基礎東西,再去從感性認識的角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一步一步去理性認知這個重要概念,產(chǎn)生理解與掌握,定會收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比如,生物教師在講授“昆蟲的生殖和發(fā)育”時,可以借助蝗蟲、蟑螂、家蠶和蝴蝶的不同發(fā)育階段標本,讓學生親眼目睹到,家蠶、蝴蝶,它們的幼蟲和成蟲在形態(tài)結構上是完全不一樣的,而象蝗蟲、蟑螂,它們的幼體與成體形態(tài)卻很像,只不過是個體逐漸長大并出現(xiàn)了翅的變化而已,繼而把對于不同動物發(fā)育方式可能不同這一重要概念的感性認識,通過進一步的課堂教學活動了解蝗蟲、蟑螂、家蠶和蝴蝶的幼蟲與成蟲生活習性有那些變化?從而理解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與不完全變態(tài)發(fā)育的概念,幫助初中生加深了對動物發(fā)育過程的理性認知與理解,并深刻領會到重要概念的本質內涵。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課件讓知識遷移
學習生物重要概念掌握的終極目標,是希望學生能夠通過掌握到的重要概念的運用,幫助自己在生物學習過程中來解釋、判斷和解決遇到的相關問題,實現(xiàn)提高生物知識素養(yǎng),為將來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對重要概念知識的遷移就顯現(xiàn)的非常重要。而解決這一教學目標,此時生物教師可提供生活情景內容的課件,通過把初中生帶進真實的生活中,讓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學會對掌握到的重要概念知識遷移運用,同時也再次加深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比如:教師在講授“動物行為”這一重要概念時,可以利用“貓捉老鼠”的視頻,給學生分析和解讀“貓捉老鼠”的一系列行為過程,讓他們首先在內心世界接受到貓捉老鼠是天生的本能習慣,然后教師再讓學生觀看小貓和老貓捕捉老鼠各自不同的行為過程,再讓同學們接受到,原來小貓捕捉老鼠的行為過程,是學習老貓的,這樣就理解了動物行為的兩種分類,即先天性行為和學習性行為的概念理解,繼而對先天性行為是動物生下來與生俱有,遺傳所致,后天行為是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得來的抽象詞語概念理解,從而加深了學生對動物行為這一重要概念的掌握。
(三)設置問題誘導實現(xiàn)主動性探究
學習興趣是初中生學好生物重要概念的基礎與根本,只有當學生對初中生物課程產(chǎn)生深厚的學習興趣,才會掀起他們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達到對重要概念的掌握和運用。其設置創(chuàng)設情景問題,就是一種教學手段。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問題,進而引導全班同學參加自由討論,通過互動,學生對原來存在的重要概念理解偏差和錯誤得到糾正,達到加深理解之成效。還是以“動物行為”為例,生物教師首先要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初中生剖析現(xiàn)象背后的規(guī)律,引導他們從大量的生物學事實中對這個重要概念形成正確認知,再利用層層遞進的問題,進一步點撥學生思維,啟發(fā)他們深入地對重要概念本質和內涵進行探究,達到深層次理解,最終實現(xiàn)傳遞“對接”。以獵狗捕食為例,生物教師先通過多媒體,讓學生在課堂上觀察獵狗捕食過程的畫面播放片段,設置學生分析獵狗動作或活動問題,通過回答,讓學生從整體的角度掌握到動物行為是一個動態(tài)持續(xù)過程。初步對這個重要概念形成后,生物教師接著再進一步提出獵狗在什么情況下捕食,有哪些利于捕食的身體特點等問題,讓學生通過劃分的小組,充分討論后,得出了獵狗是由外界刺激或體內生理變化引起的捕食行為,其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激素的調節(jié)作用下,由感覺和運動器官配合來完成的結論。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和辨析,學生對動物行為這個重要概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誠然,創(chuàng)新生物重要概念的教學手段還有很多,比如生物教師還可在教學中,將重要概念采用化整為零的分解方式,建立一個以重要概念這核心作用的概念體系,從具體的層次概念中,進行幫助學生梳理出對重要概念需要掌握的生物知識脈絡,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重要概念的理解力。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需要圍繞50個重要概念的核心教學內容,緊跟時代教學形勢,掌握學生的知識結構,積極主動地開動腦筋,不斷創(chuàng)新恰如其分的教學手段,促使生物課堂始終保持生機勃然一片,定會收獲到更高質量的教學成效,從而促進生物教學事業(yè)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劉恩山.在教學中實現(xiàn)主動探究學習與凸顯重要概念傳遞的對接———《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修訂思路和要點.生物學通報,2012.(03).
[3]汪忠.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生物.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3).
[4] 吳洪. 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中的概念圖策略例談[J].長三角(教育).2012.(08).
科學概念來自我們的日常生活,它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活動和交往的過程中形成的,這種概念的形成會出現(xiàn)片面性和錯誤性,但是想反映出學生思維當中的一些純粹的,潛在的想法就需要從生活中進行總結。教學活動中形成了生物重要概念,這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特征的反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定的想象的場景,學生身處在一定的情境當中,自然就會出現(xiàn)很多想象的內容,學生再對這些想象的內容加上一些自己的思考,概念化的東西就會在想象和思考的過程中搭建起來。這也就達到了教學的目的,促進了概念的形成。在研究生物進化理論時,了解到生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強,繼而產(chǎn)生大量的后代,但是我們賴以生存的條件又是有限的,就會出現(xiàn)生存的競爭。又會在保持親本的遺傳性狀的條件下出現(xiàn)變異,不利的變異的個體就會在斗爭中被淘汰。對于這些重要的理論概念,和生物進化理論的基礎的內容時,我們則需要同學創(chuàng)建情境來更好的說明這些現(xiàn)象??梢栽谡n堂上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派代表進行闡述觀點。如第一組通過海洋生物來描述進化理論,從最早的單細胞生物談到多細胞生物,談到寒武紀生物大爆發(fā)時期,出現(xiàn)的各種海洋生物。這時候就會有人疑問說為什么是生活再海洋中,怎么不從陸地上的生物說起?很好解答的問題,地球剛剛形成時,幾乎全部被海洋覆蓋。第二組接著這個話題可能就會想到,最早登陸的生物應該是植物,如果動物先登陸很難生存。像這樣學生在分組的討論中不斷的發(fā)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學生的觀點的碰撞中很容易引起對概念的沖突。從生物進化理論分組討論上看,6個小組都說出了自己對生物進化理論的看法,最終教師給出教學答案,讓學生進行反思。這種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題地位。在課堂上教師把時間交給了學生,學生進行討論和講解。讓學生分析出了生物進化的具體結果,在不同的物種之間,無機環(huán)境和生物之間是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的。但是,這種教學策略也有一定的不足之處,就是在小組討論的時間把握上,如果時間稍長,部分的學生就存在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的現(xiàn)象。教師可以在學生積極性不高的時候讓學生了解下科學的概念,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來探討問題。學生對科學概念的認知是學習學習知識的動力,教師要重視科學概念,同學生一起搭建生物重要概念。
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
學生的認知能力是指在實踐活動當中分析、判斷、觀察、總結、歸納事物的一種能力。中學生的認知能力在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在不斷的提高。這個時期也是培養(yǎng)學生認知能力的重要時期。教師的教學內容不能只有概念,應該對事物的現(xiàn)象做具體的描述和分析,為學生講解事物內在的聯(lián)系,以及事物發(fā)生的原因和規(guī)律。引導學生從具體的事物向抽象的事物進行分析,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進行過度。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認知事物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對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只有教師在講,學生單純的聽教師的講解,對老師所講的內容感覺到乏味,很多學生不能認真的聽講,這樣很難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這樣的教學也只是從教科書的層面去分析學生,而不是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的。所以要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就要從課堂入手,通過對學生素質的了解,選擇適合學生聽講的教學內容,教學的方式不是單一的講解,而是有演示、有實踐、有討論等,最終達到學生對重要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的目的。舉個反射概念的例子,反射是人體神經(jīng)系統(tǒng)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這是初中生物當中抽象又很難懂得內容,如果教師按照教學內容去逐字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其含義。學生只能了解到表面的現(xiàn)象,因為它是體內的活動過程,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抽象的概念。在此概念的教學過程當中,就需要著重從學生所見和親身的感覺入手,設置概念的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得參與到學習中來,啟發(fā)學生認知反射的概念。讓學生親身體驗膝跳反射的過程之后,再讓學生對此現(xiàn)象進行識圖分析,識圖分析對于初中生來說是一項重要的技能,根據(jù)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圖,分析找出膝跳反射的五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此過程中一定會有很多疑問,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聽課,反射弧圖中理解不了的問題,主動去分析圖,尋求問題的答案。教師同學生共同概括和總結膝跳反射的現(xiàn)象。關注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圍繞著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組織教學活動,會讓課堂教學的質量有所提高,對學生提高認知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總結
《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中新增關注“重要概念”的學習,我的理解是要從生物學教學實踐的角度出發(fā),通過探究學習和小組交流活動,使學生對“重要概念”的術語和內涵有更深層的理解,對于學生學好生物學基本原理、規(guī)則,掌握生物學基本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有利于生物課標框架之下的知識外延的遷移。因此在教學中要改變過去那種讓學生死記硬背生物學基本概念的模式,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和小組的討論交流,懂得生物學“重要概念”是對生命基本現(xiàn)象、規(guī)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并能夠利用所學生物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達到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目的。學好生物學的“重要概念”,這對學生學好生物學及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新課標中關注“重要概念”的學習內容,既能讓學生打下了扎實的生物學基本功,又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同時增強了學生的分析判斷、歸納總結的能力。因此教學中既要關注“重要概念”學習的理論基礎,又要倡導探究性學習,為此我通過《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這節(jié)課的教學,來充分體現(xiàn)“重要概念”學習和探究活動應該是相互聯(lián)系,相輔相成的。
一、設計理念與構想:
我們知道人體需要的氧氣和養(yǎng)料本文由收集整理必須及時運來,二氧化碳等廢物必須運走,人體才能正常進行生命活動,這些物質的運輸靠血液循環(huán)來實現(xiàn),在教學中,《血液循環(huán)》這部分內容分4課時完成,其中“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是《血液循環(huán)》這節(jié)的重點內容,用1課時完成,“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這節(jié)課的設計,即要充分體現(xiàn)《生物學新課程標準》提出關注“重要概念”的學習,又要和倡導探究性學習活動緊密相聯(lián)。人體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是“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而血液在循環(huán)途徑中成分的變化是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要想突破本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理解重要概念“血液循環(huán)”、“動脈血”、“靜脈血”,以及組織好實驗探究活動是關鍵,所以在教學中我采用觀看視頻,小組討論交流,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的探究實驗,以及小組合作探究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等活動,加深對“重要概念”的理解,最終達到轉變學生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的方法,同時激發(fā)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知識的愿望,并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復述血液循環(huán)概念、區(qū)分動脈血、靜脈血的區(qū)別
2、概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
3、說出血液循環(huán)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能力目標:
1、通過觀看視頻和小組討論,使學生掌握血液循環(huán)、動脈血、靜脈血的基本知識,加深對重要概念的理解
2、通過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及歸納、總結的能力。
3、通過分析血液循環(huán)的血液成分變化,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科學史的學習,了解科學方法、提高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2、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培養(yǎng)合作意識
3、通過觀察實驗,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復述血液循環(huán)概念、區(qū)分動脈血、靜脈血的區(qū)別
2、概述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
教學難點:
1、說出血液循環(huán)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
2、通過觀察實驗,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課前準備:
1、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2、活的小魚(養(yǎng)殖小金魚或小鯽魚,尾鰭顏色要淺一些),顯微鏡,培養(yǎng)皿,紗布等
課時計劃:1課時
三、教學流程及分析
導入新課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心臟和全身的血管組成了一個密閉的管道系統(tǒng),血液就在這個管道系統(tǒng)中不停地循環(huán)流動,它到底是怎樣流動的呢?觀看視頻血液循環(huán)的發(fā)現(xiàn),引出本課課題——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
教學過程
活動一: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看書討論,整理并歸納出“血液循環(huán)”的概念,即心臟不停地跳動,促使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循環(huán)流動,這一過程就是”血液循環(huán)”。理解了這個重要概念,也就掌握了人體內物質運輸?shù)闹饕^程,同時也為學習人體的能量供給、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等內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出人體血液循環(huán)途徑,即包括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這兩條途徑,為下一步的探究實驗做好了前期的準備工作。
活動二: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
學生在課前準備一些尾鰭顏色淺一些的活小魚,4人一組,進行實驗,1.用濕紗布包裹小魚,只露出尾部,不要傷害小魚,2.把小魚放在培養(yǎng)皿里,使尾鰭平貼在培養(yǎng)皿底部,3.將培養(yǎng)皿放在顯微鏡的載物臺上,使通光孔正對尾鰭,用低倍鏡觀察尾鰭內的血管及血液在血管內的流動情況,4.觀察結束后,將小魚放回魚缸,在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提示學生時常用滴管向紗布及小魚尾鰭上滴水,使小魚身體保持濕潤,盡量使小魚少受傷害。
在實驗過程中創(chuàng)設問題:
1,如何根據(jù)血流方向、血流速度、血管的特點區(qū)分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2,紅細胞在毛細血管中怎樣運行的?
3,所有血管內的血液顏色是否都是鮮紅的呢?
在實驗中,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xiàn)象,找到紅細胞單行通過的血管——毛細血管,討論血液在不同血管里顏色是不同,引出“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概念,當血液中含氧較多時,血液呈鮮紅色,這種血液叫“動脈血”。當血液中含氧較少時,血液呈暗紅色,這種
血液叫“靜脈血”。教師要強調“動脈血和靜脈血”是以血紅蛋白含氧多少來區(qū)分的。學生理解了“動脈血和靜脈血”的重要概念,為下一部分的學習奠定基礎。通過探究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小組合作討論,再根據(jù)血流的方向及速度,判斷出動脈及靜脈血管,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動腦的實驗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探究能力。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分析,使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技能得到訓練,同時也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活動三:展示討論問題,觀看視頻人體血液循環(huán)途徑:
1、體循環(huán)的起點、終點及路線?
2、體循環(huán)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在何處發(fā)生變化的?
3、肺循環(huán)的起點、終點及路線?
4、在肺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又有哪些變化?在何處發(fā)生的變化?
學生看完視頻后小組討論,歸納總結出人體血液循環(huán)途徑中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的循環(huán)路線,教師找學生代表用筆在白板上一邊畫圖,一邊講解,不完善的地方小組同學可以補充說明,突破重點內容。對于血液循環(huán)途徑中血液成分的變化,讓學生懂得體循環(huán)中,血液通過毛細血管網(wǎng)和身體各部分的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這樣從左心室射出的鮮紅色的動脈血,經(jīng)體循環(huán)就變成了暗紅色的靜脈血。而在肺循環(huán)中,血液流經(jīng)肺部毛細血管網(wǎng)時,進行氣體交換。這樣,從右心室射出的暗紅色的靜脈血,經(jīng)過肺循環(huán)就變成了鮮紅色的動脈血。而不是動脈里就流動脈血。靜脈里就流靜脈血。教師再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毛細血管的特點、血紅蛋白、動脈血、靜脈血的特點來分析血液在流動過程中成分的變化這部分內容,很容易就突破了難點。在這里要讓學生懂得血液循環(huán)的原動力來自心臟。體循環(huán)和肺循環(huán)是同時進行的,它們的起止點都是心臟,二者在心臟處匯合,組成一條完整的循環(huán)途徑。這部分內容采取的是讓學生觀察視頻,以問題為主線,小組分析討論,各抒己見,教師適當引導、歸納、總結,使學習深刻的理解了人體血液循環(huán)知識內容,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
知識延伸
通過本節(jié)知識的學習,學生討論歸納出血液循環(huán)的意義是:為人體不斷運來氧氣和養(yǎng)料,又不斷的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除了掌握課本知識以外,還要把知識延伸到課本以外。要讓學生了解心臟內的血液循環(huán),即冠脈循環(huán):為心臟肌肉提供氧氣、養(yǎng)料,運走廢物的血液循環(huán)。如果冠狀動脈發(fā)生病變,就容易引起冠心病、心絞痛或心肌梗塞等。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及調查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成為健康知識的傳播者。
知識梳理
通過本節(jié)課的實驗、探究、交流、討論,你都獲得了哪些方面知識?找學生歸納總結,教師利用多媒體出示知識要點
1、血液循環(huán)概念:心臟不停地跳動,促使血液在心臟和全部血管所組成的管道中循環(huán)流動,這一過程就是血液循環(huán)
2、動脈血:血液中含氧較多,血液呈鮮紅色
3、靜脈血:血液中含氧較少,血液呈暗紅色
4、體循環(huán)路線:左心室(動脈血)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wǎng)(物質交換)各級靜脈上下腔靜脈右心房(靜脈血)
肺循環(huán)路線:右心室(靜脈血)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wǎng)(氣體交換)肺靜脈左心房(動脈血)
4、血液循環(huán)的意義
為人體不斷運來氧氣和養(yǎng)料,又不斷的運走二氧化碳等廢物
課堂評價:分組出題,小組間進行互評,然后師評
一.填空:
1,下列管道中流動著動脈血的是(c)
a.肺動脈、左心房b.主動脈、右心房
c.肺靜脈、左心房d.腔靜脈、左心房
2、血液從主動脈到左心房流經(jīng)的路徑是(d)
a.肺循環(huán)b.體循環(huán)
c.肺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d.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
二.解釋重要概念:
血液循環(huán)、動脈血、靜脈血、血液循環(huán)意義
三.簡答:
人體血液循環(huán)中體循環(huán)的路線和肺循環(huán)路線
四.分析:
用橡皮筋扎緊人的手腕,手面上的靜脈就會變粗而凸顯出來,請說明原因。
如果用橡皮筋扎緊人的手腕,手部血液不能沿靜脈回流入心臟,會使手面上的靜脈因充滿血液而變粗并凸顯出來。
課外探究:調查你的親屬中誰患了高血壓?你對高血壓有多少了解?什么是高血壓???用血壓計為你的親屬測量血壓
關鍵詞: 物理概念;引入;形成;鞏固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0-0137-01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等方面組成的,而物理概念是物理學的基礎,是物理現(xiàn)象、物理規(guī)律的本質屬性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它是進入理性認識的第一步,是進一步學習物理知識的基礎,只有在掌握了物理概念的前提下,才能理解物理現(xiàn)象,掌握物理規(guī)律,解決物理問題。所以搞好物理概念的教學,對提高中學物理教學質量是至關重要的。
一、概念的引入
所謂概念的引入,就是在前面所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引入一個新的物理概念。要搞好新概念的引入,教師吃透教學大綱,把握好教材是關鍵。教師需熟練掌握所引入的新概念與前面所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才能在課堂上恰如其分地給學生提出新的概念。引入新概念的方法是多樣的,可以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知識,層層設問,逐步引導,由表及里,不斷深入;也可以一石驚天,突發(fā)疑問,引起學生的思考與重視;或者首先設計一個有關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利用學生已知的物理現(xiàn)象和概念加以比較分析等。
二、概念的形成
學生新概念的形成,必須是正確而清晰的,不能似是而非,含糊不清。為了使學生能夠正確掌握、深刻理解一個新概念,不僅要從多個角度去講清它的內涵,如定義、定義式、單位及物理意義等,還要講清它的外延,將這一概念同相關的概念加以對比,弄清它們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根本上去把握、理解新概念,并通過適當?shù)睦}引導學生深入認識。
例如,在把電場強度這個概念引入后,邊做演示實驗邊分析:在電場中的某點,放入的檢驗電荷所受電場力的大小與檢驗電荷所帶電量有關,電量增加,電場力增大;電量減少,電場力就減小,但電場力與電量的比值不變(即電場力與電量成正比),且在電場中不同的點,這個比值一般不同,同一點這個比值不變,與檢驗電荷電量的大小、電性無關,只是電場力的方向與檢驗電荷的電性有關:正、負兩種電荷在電場中的同一點所受電場力的方向相反。如果我們知道了電場中各點的這個比值,就可確定任何一個檢驗電荷在電場中任何一點所受電場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樣,整個電場的力的性質也就清楚了。于是,我們定義:在電場中某點的檢驗電荷所受的電場力與所帶電量的比值,就叫做該點的電場強度。若用E表示電場強度, F表示電場力,q表示電量,則電場強度的定義式為E=Fq。電場強度是一矢量,規(guī)定:正檢驗電荷在電場中某點所受電場力的方向為該點電場方向,也就是電場強度的方向。電場強度的單位是由力的單位和電 量的單位根據(jù)定義式來確定的,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N,電量的單位是C,則電場強度的單位就是N/C。
從教學實踐來看,學生只有理解了,才能變成自己牢固掌握的知識。因此,對于闡明一個概念的物理意義,要有足夠的重視,以便于使學生能夠具體而確切地去理解新概念。電場強度的物理意義是: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場強度在數(shù)值上等于單位電荷在該點所受的電場力??梢?電場強度雖是由檢驗電荷所帶電量和在電場中所受的電場力來定義的,但電場強度與檢驗電荷的有無、電性及電量大小無關,它是表征電場的力的性質,描述電場強弱的物理量,只與場電荷及觀察點在電場中的位置有關。而放在電場中的電荷所受的電場力,則是由電場中某點的場強E和所放電荷q兩者決定的。電場力的大小為F=qE。電場力的方向與所放電荷的正、負有關,若所放電荷為正電荷+q,電場力的方向與該點場強方向相同;若所放電荷為負電荷-q,則電場力的方向與該點場強方向相反,而且場強E和電場力F的單位也不相同。通過上述分析講解,同學們對電場強度這個概念引入的目的、建立的基礎及它在物理學中的意義和作用就可以初步掌握了。
三、概念的鞏固
鞏固新獲得的概念,是使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的必經(jīng)之路,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駕馭概念、應用概念去分析解決問題,在應用過程中培養(yǎng)能力,對新概念的鞏固可以采用多種不同的方式。首先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應用新概念??稍谡n堂上有針對性地列舉一些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或物理問題,讓學生用獲得的知識來解答,或采取同學們相互提問,共同解答,展開討論的辦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使全體學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之目的;其次是有目的地給學生精選一些典型的題目,加強課后練習,鼓勵學生主動地應用概念去分析研究身邊的物理問題,通過反復練習,舉一反三,使學生對概念逐步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并牢固地掌握它;再次,在講授了一個新概念之后的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聯(lián)系復習這一概念,加強鞏固;第四,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對概念的錯誤理解和認識片面的地方,并采用不同方式及時進行糾正和彌補,如果糾正和彌補方法得當,也可以給學生造成強烈印象,達到牢固掌握概念的目的。例如,有的學生總是認為電場強度與檢驗電荷有關,這時可引導學生設想有一場電荷,它在它的周圍空間建立了電場,各點有各點的場強,怎樣測得?用檢驗電荷,取走檢驗電荷(場電荷還在)還有電場嗎?各點場強變了沒有?學生自然會得出結論。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重要概念;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23-172-01
前言:現(xiàn)階段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逐漸從教授生物理論轉向為提高學生的生物素養(yǎng)。自2009年起生物課程標準修訂部門就圍繞著“凸顯重要概念”這一主題開展了修訂工作,并與2012年正式出版。在課標修訂的背景下,對如何在初中生物上圍繞重要概念展開教學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一、生物學重要概念的科學內涵
生物學的重要概念包括對生命基本現(xiàn)象與客觀規(guī)律的解釋,可以在更高程度上凝練出生物學科的核心知識,在生物學科中占據(jù)著主導地位。生物學科的重要概念存在著豐富性與聯(lián)系性,概念與概念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過彼此聯(lián)系與組合構件出生物學科體系。從生物學科的學習結構體系來看,生物學事實是知識結構的最底層,是生物學重要概念的基礎,但生物學重要概念與生物學事實相比具有更強的概括性,因此學生掌握生物學理論的過程實質上講就是掌握生物學重要概念的過程。
二、初中生物課堂上圍繞重要概念展開教學的策略
1、聯(lián)系學生日常生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
初中生物課堂圍繞重要概念展開教學需要遵循直觀性的原則,聯(lián)系學生日常生活,加深學生對于重要概念的理解程度。生物學作為一門科學學科,其理論與概念都是從日常生活中總結得出的,并可以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找到相關對照。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教師課外收集,學生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的直觀性事實進行教學。例如筆者在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與食物鏈”的知識點時,在課堂教學開始前便向學生布置了“觀察身邊的食物鏈”的預習任務,并在第二天課堂教學開始前向學生提問觀察心得,有的學生說“蟲子吃樹葉,小鳥吃蟲子”,有的學生則說“農(nóng)民伯伯種大米給我們吃”,通過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
在進行生物學科重要概念教學前,初中生物教師需要通過整合直觀性的教學資源、或是聯(lián)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對生物學科重要概念加以支撐[1]。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生物教師不僅應當建立直觀性事實同生物概念間的聯(lián)系,而且應當通過對這些直觀性事實進行抽象概括,輔助學生掌握生物學重要概念,為學生構建起科學的生物知識理論框架、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認知。與此同時,初中生物教師應該通過設置不同的情景進行教學,立體地對生物概念進行講解,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
2、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概念認知
對于生物學重要概念的認知應當立足于學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觀察、整合、分析的能力。中學生思維方式已經(jīng)逐漸擺脫了小學教學階段的形象思維模式,可以對一定抽象理論進行理解,初中教學階段則是學生認知能力發(fā)展的關鍵教育階段。初中生在學習生物重要概念時,教師單純對于事物現(xiàn)象的講解與描繪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需要深入了解生物現(xiàn)象的理論內涵與客觀原因[2]。面對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特性,初中生物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于概念的認知。
例如筆者在教學“條件反射與神經(jīng)元”的相關知識點時就引入了“擊鼓傳課本”這一課堂游戲活動,由“課本”代替?zhèn)鹘y(tǒng)的“花”,在鼓聲停止后,傳到課本的學生則需要回答教師隨機提出的生物問題。不過進行游戲并不是筆者的根本目的,筆者在游戲結束后提問學生“在剛剛的游戲過程中有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覺?”,大多數(shù)學生表示并沒有什么感覺,筆者便引導式地詢問學生有沒有“緊張、出汗、心跳加速、口舌發(fā)干”等感覺,學生一致反應有這種現(xiàn)象,筆者便向學生們解釋這種感覺便是條件反射的一種,并隨之開展了課堂教學。在初中生物課堂上設計教學活動需要從學生的實際認知能力出發(fā),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取恰當?shù)幕顒臃绞剑WC學生在活動中實現(xiàn)對生物學重要概念的認知,從而提升初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
3、利用實驗探究重要概念的本質
生物實驗作為生物教學的重要手段,可以以實驗為手段訓練學生的生物思維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理解生物重要概念的本質信息[3]。生物實驗作為學生理解生物重要概念內涵與外延的重要途徑,在實驗過程中應當根除為實驗而實驗的觀點,應該將實驗過程看成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思考的環(huán)節(jié),將生物實驗與重要概念的學習結合起來,在實驗過程中應當圍繞著重要概念的教學,設計實驗活動。
例如在進行“觀察洋蔥表皮細胞以及動物口腔上皮細胞”實驗時,筆者在實驗開始前便對細胞進行適當?shù)慕榻B,但卻沒有對植物細胞與動物細胞的基本概念進行講解,而是在實驗中鼓勵學生自行總結二者的差別與聯(lián)系,從而加強對細胞結構的重要概念進行深入理解。在實驗結束后筆者根據(jù)實驗結果對細胞的分裂概念也進行了適當?shù)闹v解,在學生已有實驗結果的基礎上適當?shù)丶ぐl(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生物實驗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利于學生通過實驗現(xiàn)象探索實驗的本質,從而構建起生物學科理論體系。
結論:總而言之,從初中生物學習的教學內容分析,其知識體系具有相當?shù)恼w性與聯(lián)系性,較為重視實驗現(xiàn)象與書本理論相結合,對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動手實驗能力都有著較強的要求。因此為了輔助學生構建系統(tǒng)的生物學科理論體系,應當圍繞生物學重要概念開展教學活動,從而加深學生對于重要概念內涵與外延的理解。
參考文獻:
[1] 蔡炫斌. 利用“活動單”促進初中生物重要概念教學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
1 對初中生物學重要概念的理解
布魯納認為,“幫助學生有效地習得概念是學校教育的目的之一”?!稑藴省分兄赋?,“概念是對事物的抽象或概括”,“生物學重要概念處于學科中心,包括了對生命基本現(xiàn)象、規(guī)律、理論等的理解和解釋,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和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過去,經(jīng)常把一個概念理解為就是一個術語,這種對“概念”的認識和《標準》中要凸顯的重要概念中所指的“概念”不是一回事。概念一般包含三方面:術語、內涵和外延。比如呼吸作用,這個詞是術語,“在生物體內,細胞能通過分解糖類等獲得能量,同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這句表述是內涵,是要傳遞的重要概念。呼吸作用這個概念適用的對象是植物、動物、微生物,所以,植物、動物、微生物是呼吸作用這個概念的外延。在教學中,教師要傳遞重要概念就是要重視傳遞重要概念的內涵。
2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凸顯重要概念傳遞教學的意義
教學就像架一座橋,學生的前概念是此岸,學生掌握的科學的重要概念是彼岸,教師架的“橋”對學生的終身成長、個人發(fā)展可以有以下作用。
2.1有利于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
奧蘇貝爾認為,“影響學習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的內容”,“當學生把教學內容與自己認知結構聯(lián)系起來時,意義學習就發(fā)生了”。所以,學生的認知結構、學習基礎對他的后續(xù)學習很重要。按國家教育部規(guī)定在初一、初二學生中開展初中生物義務教育,《標準》中規(guī)定的50個重要概念,這樣就要求學生平均每周理解、掌握1—2個,免除了學生對大量孤立事實和知識的學習、記憶和耗時,切實減輕了學生過重的負擔,使學生在教師凸顯重要概念傳遞的教學設計下有時間加強對重要概念的深入理解,獲得扎實的初中生物學科知識,以為將來學習高中的生物核心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礎。
2.2有利于學生知識遷移
學習的目的之一是為了運用,由于生物學重要概念處于學科中心,對學生學習生物學和相關科學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學好生物學重要概念,有利于巧妙地運用、知識的遷移,使學生學得更加靈活、主動、有成就感。如學生了解了植物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這兩個重要概念的內涵后,對新疆的瓜果為什么特別香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等問題必然能做出正確的思考。這樣既使學生在做題中深化了對相關重要概念的理解,又切實體會到能活學活用、學習知識的樂趣和意義,從而又更加愿意去學習、去探究、去關注生命科學、去完善自身,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2.3有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
根據(jù)布魯納的概念編碼系統(tǒng)理論,“學習者只有熟練掌握了具體知識,才能發(fā)現(xiàn)較低層次的規(guī)則,從而有可能把它們重新組合成較高層次的規(guī)則”。凸顯50個重要概念的教學夯實了學生學習基礎,學生掌握了較低層次的規(guī)則,獲得了較強的生物知識遷移能力,有利于重新組合成較高層次的規(guī)則,即利于初高中生物知識的銜接,使高中生物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許多。如學生在初中時對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記憶清晰,有這方面的知識背景,學習起高中生物細胞呼吸的核心概念來可以直接深入到分子水平,高中教師教起來也必然如魚得水、信心百倍。
2.4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
生命科學屬自然科學,成功的科學教育可使學生主動形成科學概念、提高科學素養(yǎng)?!稑藴省分性黾拥?0個重要概念是專家團隊長期研究的結晶,學生掌握后,能用重要概念到現(xiàn)實社會、生產(chǎn)、生活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現(xiàn)實問題,能對所學知識靈活運用,與社會生活密切結合,顯示出學生全面提高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這又與《標準》的另一理念“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素養(yǎng)”相一致,重要概念的教學有利于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質量。如學生掌握了呼吸作用的重要概念后,會知道:“蘿卜放久了會空心”;如何去讓摘下的水果、蔬菜保鮮;如何去讓糧食合理貯存;如何降低夜間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以增產(chǎn)增效……能正確解釋身邊發(fā)生的生物學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學生較高的生物科學素養(yǎng)、具備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3 凸顯重要概念傳遞的教學策略
3.1以生物科學史實凸顯
科學經(jīng)常通過所處那個時代的科學家認為正確的概念來表達,科學概念形成的過程就是艱難而綿續(xù)的科學史。生物科學史的形成是無數(shù)學識淵博的科學家勇往直前、孜孜以求、辛勤探究的漫長而艱辛的歷程。生物科學史是科學家思想的結晶,其中富含大量的事實性知識,通過科學家研究形成的重要概念、核心概念是概念性知識。學習科學史能使學生在明白科學的本質、科學的開放性,學習科學家對科學的癡迷和獻身精神。在傳遞重要概念時,以生物科學史凸顯,學生隨著科學家的研究,在了解科學探究、體驗科學家探究的進程中,逐步了解了相關的事實性知識、相關概念不斷獲得、生成,從而趨向重要概念的形成。如在傳遞“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的DN段,它們位于細胞的染色體上”這一重要概念時,可以從孟德爾的豌豆實驗開始,展示什么是顯性和隱性,隨著生物學的發(fā)展,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人們知道了控制生物性狀的DNA小片段叫基因,其中控制顯性性狀的叫顯性基因、控制隱性性狀的叫隱性基因,基因如何在親代、子代之間傳遞。學生通過對遺傳部分生物科學史的了解,更有利于掌握關于遺傳的重要概念,也有利于形成大膽猜想、開拓創(chuàng)新、樂于探究的科學精神。
3.2以生物實驗凸顯
學習概念不能僅靠背誦,生命科學是實驗性的科學,教師圍繞重要概念內涵的傳遞設計一系列生物實驗讓學生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讓學生在做中學,讓他們在主動地動手、動腦中理解、習得生物學的重要概念,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如在傳遞“植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重要概念時,涉及“綠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環(huán)中的作用”、“植物的蒸騰作用”這些知識和概念,可以設計3個實驗:①測定葉是綠色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②以口吹已洗干凈的伸入水中的菠菜葉看有無氣泡冒出(說明葉的表面有冒氣的小孔,即氣孔);③觀察菠菜葉下表皮的氣孔并畫圖。通過這樣層層深入的實驗,有利于學生掌握植物蒸騰作用的概念——“水分以氣體狀態(tài)從植物體的表面(主要是葉)散發(fā)到大氣中的過程”,從而有利于學生對“綠色植物在水循環(huán)中作用”的掌握、理解,以更好地構建“植物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一重要概念。
3.3以豐富的事例凸顯
關鍵詞:天然藥物學;教學模式;職業(yè)教育;微課
1.微課的概念
微課(Microlecture)這一概念,是由美國新墨西哥州生還學院的高級教學設計師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了數(shù)字化、網(wǎng)絡化、智能化等技術手段,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同時在短時間內展示出課程的核心部分,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進行教學,更為廣大學生所接受。
目前越來越多的職業(yè)學校將微課模式應用到各種專業(yè)化教學實踐中,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天然藥物學教學也開始采用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2.天然藥物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天然藥物學是五年高職藥物制劑專業(yè)重要的專業(yè)課之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目前在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筆者結合從事天然藥物學一線教師的教學經(jīng)歷,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方法單一。天然藥物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學內容鮮明,生動,真實。傳統(tǒng)理論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課程中有大部分藥用植物、中藥飲片知識,學生只能通過圖片的形式觀察,不能很好地展示部分藥材的重點特征,無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整個課堂教學顯得不夠生動,形象。
(2)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薄弱。天然藥物學涉及的實訓內容較多,傳統(tǒng)的實訓教學方法只是結合理論知識讓學生被動地完成實驗任務,對實驗過程所涉及的諸多問題沒有進行深入思考。在實訓環(huán)節(jié)天然藥物學包括讓學生認識植物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的結構的內容,由于季節(jié)、溫度、氣候等的影響,有些實驗并不能在課上完成。除此之外,在學習藥材鑒定知識時,由于藥材、設備等問題的限制,很難做到一人一組,學生不能獨立操作。
(3)課后缺乏溝通平臺。天然藥物學是一門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要求學生能夠識別傳統(tǒng)中藥材并能做進一步的真?zhèn)舞b定。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固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學習,造成學生缺少思考的時間及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
3.微課在天然藥物學教學中的應用
(1)微課演示講解專業(yè)術語。這門課程前半部分包含很多植物解剖學基礎知識,專業(yè)術語較多,在學習植物特征時,要抓住要點。微課的設計需要傾向于對專業(yè)術語的理解。可以對野外植物解剖進行錄像,理論講解的同時播放視頻,邊看邊講,就能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各科植物形態(tài)特征的一般規(guī)律。
(2)微課講解實驗要點。中藥的顯微鑒定實驗教學是天然藥物學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藥飲片的微觀結構因種類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而正是因為這些差異,才可以準確區(qū)分各種藥材。課前教師先利用數(shù)碼顯微攝影技術制作顯微切片的視頻圖,在講授藥材顯微鑒定時,直接播放微視頻,能夠真實地再現(xiàn)顯微鏡下所觀察的細胞組織結構。通過這樣的微視頻播放,學生對藥材特性的認識更深刻,更加逼真,學習效果明顯。
(3)完善網(wǎng)絡化課程。天然藥物學的核心內容是中藥飲片的識別及真?zhèn)蝺?yōu)劣的判斷。對于特別貴重的藥材,由于價格的限制,教學標本有限,在課堂的講解時不可能人手一份進行實物的識別與鑒定。利用高清攝像機拍攝貴重藥材的各種特征,并且將一些容易混淆的偽品進行對比。將各個微課程制集中在一個網(wǎng)絡平臺,不僅提高了學生學習效果,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做一些科普,利于廣大百姓接受。
4.結語
微課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其主題鮮明,內容精簡,一方面可以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變得直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約束,便于學生課后的自主學習,是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有效補充。但是,在高職藥物制劑專業(yè)天然藥物學課程的建設中,微課教學還處于探索階段,不能忽視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應該將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微課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職業(yè)學校學生的基本藥學素質。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