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贊美松樹的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雨天,總能放飛思緒,讓自己輕松,快樂地回味昨天,享受今天,策劃明天。
獨自一人走到山中,踩著雨腳步的拍子,走過那濕漉漉的小板橋,河中的流水蕩起鱗樣的漣綺,緩緩拍打岸邊,看橋旁的小草貪婪地吮吸著雨露,仿佛總也喝不夠;看橋旁的小花,扭動著柔軟的腰枝,舒服的洗澡;看遠出的松樹,調皮的雨珠在松樹枝上蕩秋千,一顆顆雨珠掛滿了樹枝,一搖一晃,像節(jié)日中閃爍的彩燈。
雨很美,不是嗎?一直喜歡它的那份飄逸、那份超脫、那份淡淡的幽怨,一直欣賞它的“潤物細無聲”的詩情,一直陶醉在它和世間萬物配合默契的小曲間。猜想,它是仙子乎,只為純凈世界,清濯靈魂而來。
關鍵詞:顧城; 單純; 單?。?童話風格
中圖分類號:I2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4-0251-01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美好、純凈的詩歌風格向來為世人稱贊和被后人模仿。本文試圖通過對顧城前期詩歌的分析,展示其詩歌純凈卻不失深度的特點。顧城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概分為四個時期,第一個階段是1968-1979年,然后是1979-1981年,第三個階段是1981-1987年,最后一段時期是1987到1993年,作者在這四個階段的詩歌風格大致相同但也有區(qū)別,相比之下,顧城第一個創(chuàng)作時期的詩歌最有童話意境,同時最能展示作者豐富而又細膩的內心。
顧城前期詩歌的最大特點在于:作者從單純入手,描寫最平常的情感和意象,但是往往能引導讀者領悟到最深刻的人生。作者這個階段的詩歌,單純卻不膚淺。
之所以認為他的詩歌透著單純之美,首先是因為顧城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所選意象的自然化和詩歌風格的童話化,這在顧城早起的詩歌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顧城曾說:"最早使我感到詩的是什么?是雨滴...我知道了,一滴微笑的雨水,也能包容一切,凈化一切。在雨滴中閃現(xiàn)的世界,比我們賴以生存的世界,更純、更美。"( 顧城《學詩筆記》) 顧城避開世俗化和物質化的意象,專門選取純凈的自然進行描寫,包括可愛的小動物、被他賦予情感的植物和雨滴、云朵等意象。例如:
再遠處是一片綠光閃閃的樹林/錄下了風的一舉一動/在風中總有些可愛的小花/從沒有系緊紫色的頭巾/螞蟻們在搬運沙土/絕不會因為愛情而苦惱/自在的野蜂卻在唱歌/把一支歌獻給所有花朵……(《我會像青草一樣呼吸》)
顧城詩歌的單純不僅體現(xiàn)在意象的純凈,也體現(xiàn)在其詩歌風格的童話化。顧城避開了直接去抒寫愛精、友誼、人生哲理等等這些詩歌中常見的主題,而是構筑了一個處于"社會邊緣"的詩的世界。在顧城最初的詩中這是一個單純唯美的童話世界:
森林,森林/有一個夢/小松樹蜷縮在樹洞中/一串深腳產一串淺腳印/好象金花銀花藤/開小花的/是狐貍/開大花的/是黑熊/園果形的/是獵人……(《雪后》)
顧城的詩的主人公是思考的樹做夢的小松鼠,懷著信念的小花......在這些詩中,我們幾乎可以觸及到大自然的微妙的震顫和呼吸。在這樣的童話世界里,詩人是置身其中的,在冥冥中,在草、云、海,在綠色、白色、藍色的自然面前,他在與自然對話。當我們進入這個童話世界時,感到了一種靈魂透明的美,并在這單純透明的美感中得到心靈的凈化??梢哉f,顧城是通過對童話世界的描寫,表達著自己的渴望,以一種溫和的方式反抗著生活中的"不純凈"。顧城初期的大部分詩都具有這樣一種童話般輕柔的語調,天真的情態(tài),明凈的色彩。
顧城是很善于思考的,雖然他寫的是童話世界,用的幾乎都是兒童的想象,兒童的語言,但我們不能說顧城寫的是兒童詩,因為他的詩里包含著一種深刻的思考。他的著名詩句,"黑
色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證明了顧城的思想所達到的深度。而把這種思考化為純粹的詩情是很難的,因此,當顧城輕松地寫出一派"天真"的時候,我們說,正是這種思考使這"天真"不只屬于兒童,而屬于永恒。顧城是個內傾式的詩人,他的感情常常是寧靜而淡泊的,即使是在思考或憂傷的時候。因此,他的詩歌藏在單純背后的深刻需要我們細細品味和琢磨才能體會得到。
"它掩蓋了骯臟的世界/也扼殺了春天的幼葉/我想從天上摘下一個太陽/來焚毀這虛偽的圣潔。"( 《春雪》 )
顧城的這類詩歌中,依然選用葉子、太陽等自然的意象,營造自然、童話的詩歌氛圍,但是單純后卻多了對人生的審視和反思。在《春雪》中,顧城用親切自然的意象,幾句話就勾勒出雪后的景象,同時表達了自己崇尚真實純凈的觀點,反對一切虛偽和不純粹。
再如顧城在《打火集》中的小短詩《打火機》:"遇見誰/都可以獻上/一顆發(fā)亮的心/火柴太傻了/只能燃燒一次。"顧城仍舊選取生活中單純而常見的意象打火機和火柴,并將它們擬人化,賦予其人的情感,使得小詩的整體風格仍然俏皮輕盈,富有童話之美。同時,作者也借打火機跟火柴的對比,表達了他對專一的贊美。
總得來說,顧城前期的詩歌令人覺得很舒服,輕盈的童話在他筆下自然展示出來,不著痕跡不顯做作。深刻的哲思在他筆下簡單勾勒,不訴諸說教也不刻意,但是卻深深打動人心。
當然顧城的主要創(chuàng)作集中在之后的三個時期,當紛繁復雜的時代變化改變了作者純凈樂觀的心境,當童年的回憶終于從詩歌中消失之后,那個純真、任性的孩子就被一個探索生命奧秘的靜思者的形象所代替了。我們知道,每個人走出童話都是必然的,因為生活總是漸漸地向所有的人展示黑暗和彷徨。
師: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好朋友,平時我經常與它合影,它是誰呢?請你睜大眼睛仔細看哦?。ǔ鍪荆何遗c樹的合影)我的朋友是誰呢?
生:樹。
師:沒錯,它就是樹。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童詩花園,走近一棵棵樹,去親近它,聆聽它。
二、 印象中的樹
師:說到“樹”,你會想到什么呢?注意:既要有想象力,又要有詩意哦?。ㄉ伎迹?/p>
師:樹可是個大家族,有許多種類。我首先會想到柳樹,在我印象中它是一位長辮子姑娘,喜歡對著湖水照鏡子,讓風幫它梳頭發(fā)。你想到了什么樹?
生:我想到了松樹。它是一位披著綠色鎧甲的士兵,為我們站崗。
生:我想到了香樟樹。它是一把綠色的大傘,為小動物們遮風擋雨。
師:季節(jié)不同,樹的顏色也不同哦。
生:我想到銀杏樹,春天它綠油油的,秋天葉子變黃,像金黃的小扇子。
生:玉蘭樹初春開花時是雪白的或紫紅的,花謝了,長出一身綠葉子。
師:季節(jié)變換,樹會換上不同的服裝,它也愛美哦!天氣不同,樹的姿態(tài)也不同。風中的樹,你想到了什么?
生:那是樹在跳舞。
生:樹在向我們招手。
師:雨中的樹呢?
生:那是樹在洗澡。
師:春雨中,樹連續(xù)洗幾個澡,會怎樣?
生:會長出一身綠葉,就像鳥兒長出一身綠羽毛。
師:樹還有許多朋友呢!
生:小鳥是它的好朋友,為它唱歌。
師:同學們,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你們印象中的樹是如此的富有生機和活力。那么,詩人眼中的樹,又是怎樣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三、 詩人眼中的樹
師:這是什么樹?(椰子樹)它長得好高。看到它,詩人林煥彰爺爺是怎樣想的呢?
《椰子樹》(臺灣)林煥彰
椰子樹有一只很長的手/白天想摘太陽,摘不到/晚上想摘月亮,也摘不到/不過,它是從不灰心的/每天都努力向上伸長/所以節(jié)節(jié)升高/我想,有一天/它想要的,都會得到。
師:(指名讀)他的朗讀,讓你看到了怎樣的椰子樹?
生:我看到了不怕困難、勇敢向上的椰子樹。
師:是什么引發(fā)了林煥彰爺爺?shù)南胂螅?/p>
生:是椰子樹長得高。
師:林煥彰爺爺通過仔細觀察樹的外形,由此展開了想象,把椰子樹寫得如此神采奕奕。(板書:外形 觀察 想象)
師:讓我們一起讀這首詩,朝著各自的夢想努力吧!(生讀)
師:繼續(xù)看,這是什么樹?(楓樹)看到它,你又想到了什么?
生:楓樹葉到了秋天會慢慢變紅,紅黃綠相間呈五顏六色,在秋風中,像一只只蝴蝶飛舞。
師:林煥彰爺爺是怎么想的?
《秋天的楓樹》(臺灣)林煥彰
夏天的楓樹/每一棵都是一個/大鳥巢/它們的每一片葉子/都是綠色的,一只只睡著的鳥兒/甜甜的睡著了的鳥兒/秋天來了/它們才會醒來/醒來了/它們才會叫/它們叫了/就有風/有風了/它們才會飛/會飛,它們就高高興興/繽繽紛紛地飛起來。
師:自由讀讀看。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喜歡呢?
生:詩人把楓葉想象成一只只鳥兒,很美。
師:詩人寫了哪幾個季節(jié)的楓樹?
生:夏天和秋天。
師:詩人看到夏天的綠葉、秋天的紅葉,把它們想象成了一只只鳥兒,夏天在睡覺,秋天才會醒來,
才會美麗地飛起來,多么美麗的詩行?。∷趺窗褩魅~寫得那么美?
生:他抓住了楓樹的變化。
師:楓樹葉子的顏色在變化,姿態(tài)也在變化。(板書:變化)誰能讀出它的變化,它的美?(生讀)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見了漫天的楓葉隨風起舞,感覺自己也好像要飛起來了。
師:聽,誰在歌唱?
生:蟬。
師:請仔細聽聽,它唱的是什么?
生:它在唱:熱死了,熱死了!
生:陽光真好,陽光真好!
生:真開心,真開心!
師:林煥彰爺爺聽后有什么感受呢?
《會唱歌的傘》(臺灣)林煥彰
蟬的歌兒很好聽/可是要到夏天才唱/它們喜歡贊美/金色的陽光/蟬的歌兒很好聽/可是它們只愛在樹上唱/所以,一到夏天/樹都變成了/會唱歌的傘。
師:樹可以想象成會唱歌的傘,還可以想象成什么?
生:松樹是一座綠色的寶塔。
師:里面住著誰?
生:小松鼠。
師:那是小松鼠的城堡??!
生:樹還是冰淇淋。
師:快讓人流口水了。這只冰淇淋誰最愛舔?
生:蟬最愛在上面舔呀舔。
師:邊舔還邊說――
生:好吃,真好吃!
師:除了蟬愛為樹唱歌?還有誰也愛為樹歌唱?
生:小鳥。
生:風和雨。
師:如果說一棵樹是一把會唱歌的傘,那一片樹林?
生:一片樹林就是一座音樂廳。
生:維也納有金色大廳,樹林是綠色的音樂廳。
師:太美了!不僅如此,綠色音樂廳還不收門票,流淌出的可全是天籟之音啊。
師:所以說,種樹,就是――
生:種音樂。
師:種一片樹林――
生:就是造一個綠色音樂廳。
師:同學們,把剛才的連起來就是一首詩啦!
師:寫詩的時候,可以抓住樹的外形寫,抓住變化寫,還可以寫樹上的小客人、樹的朋友。只要你善于觀察,大膽想象。(板書:朋友)
師:讓我們和蟬一起盡情地歌唱吧?。R讀)
師:真好聽!詩人眼中的樹是如此美麗、靈動和活潑。其實,我們身邊的同學也能寫出優(yōu)美的詩來。
四、 同學眼中的樹
師:這是我校鄒舟同學寫的:
《白玉蘭》 鄒舟
白玉蘭的樹枝上/托著一個個毛絨絨的蛋/暖暖的春風里/蛋兒破殼了/哦/里面睡著一只只白鴿。
師:這首詩寫得美不美?她仔細觀察了白玉蘭樹由花苞到開花的變化過程,大膽地展開想象。鄒舟把白玉蘭花想象成白鴿,你會想象成什么?
生:白蝴蝶。
生:白鷗。
師:比較一下,哪個更好?
生:白鴿更好。因為不僅顏色是白的,而且鴿子還表示希望和平呢。
師:是的,我們想象的時候,不僅要有美感,還有注意它美的內涵。一起美美地讀讀這首詩。(板書:美感)(齊讀)
師:這是我校陸園同學寫的《大郵箱》。請小作者讀一下。
《大郵箱》 陸國
樹的大郵箱里/裝滿了信/勤勞的秋風/將它們/一一送出。
師:勤勞的秋風會將這些信送給誰呢?
生:送給小螞蟻,叫它準備好過冬的食物。
生:送給小燕子,叫它飛到南方去。
師:小作者把這些寫出來了嗎?
生:沒有。
師:語言是如此的簡潔,想象卻可以無限的豐富。(板書:簡潔)
五、 自己眼中的樹
師:看了身邊同學的詩,此時,你是否有信心了,是否手也癢癢的,也想寫一寫了?就讓我們一起來試試吧!老師提供一點圖片,看看能否給你帶來靈感。(出示,生寫,師巡視。交流,點評,生各自修改自己的作品)
六、 每棵樹都是詩
論文摘要: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人格的道德價值、崇尚節(jié)操的民族,這已經深入到民族文化心靈的深處,并且表現(xiàn)在審美意識之中。而松柏在我國又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深厚的“松柏意象”里,世人不僅可以感受到綿延數(shù)千年的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魂,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歷史悠遠并綿長延續(xù)的“松柏情結”的審美佳境。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人文精神的積淀博大精深,是承載中華民族精神和感情的載體,也是維系國家統(tǒng)和民族團結的基礎。在世界文化中唯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歷經數(shù)千載,持續(xù)至今而未曾中斷。而傳統(tǒng)文化主要是一種精神文化,這種精神如果從自然界中找一種對應物的話,松柏自然是首選。古人對松柏習慣于并稱,“有松哪可獨無柏,恰似夷齊弟與兄。”松柏在我國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世人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富有的悠久淵源和綿長延續(xù)的“松柏情結”。
一、高潔人格品性的象征物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松柏獨特的自然屬性被人格化,被賦予了道德倫理的內涵,從而成為高潔品性和高尚人格的代表?!八砂亍彼募境G?,既順四時而郁郁蔥蔥,又挺立于四時之外。人們在與松柏的實際接觸中,從松柏之美發(fā)現(xiàn)了人性的理想品格,將松柏看作理想的人格形象寄托,于是在言談中常常用“松柏”來狀述人物的品格個性之美,并以此來捕捉人的神韻。
最早以松柏形容人的文章出現(xiàn)于《禮記》中:“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如松柏之有心,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其后,孑L子也以自然界的松柏為師,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茍子則把松柏喻君子:“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見君子無日不在是?!蓖ㄟ^對松柏的禮贊,在松柏的自然屬性與儒家的人格特征之間找到了呼應與契合,并借助于松柏使儒家的人格特征得以直觀、清晰的表達。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有以松柏來品評人物的記載。魏晉士大夫崇尚清談,講究言談容止,品評標榜,如李元禮是東漢名士,天下楷模,世人稱其“謖謖如勁松下風”。和嶠也是當時的一位名土,有人品評:“森森如千丈松,雖磊柯有節(jié)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憋?,字叔夜,是三國時期魏國有名的文學家、政治家,“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日:‘蕭蕭肅肅,爽朗清舉?!蛟疲骸C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焦眨猴逡怪疄槿艘?,崖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將崩?!边@都是拿松來比喻不群的杰出人物。
在古詩中“以松喻人”的就更多了,最早的當數(shù)《鄭風·山有扶蘇》:“山有喬松,隰有游龍。不見子充,乃見狡童?!痹娭幸陨缴仙L的挺拔的青松來比喻、烘托人世間的好男兒。人們以松象征高潔的人格,不屈的精神,歷代均有這種寫法。建安七子之一劉楨的《贈從弟》,以不畏風霜的松樹為喻,勉勵他的從弟要有獨立的人格和堅貞不屈的操守:“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p>
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贈韋侍御黃裳二首其一》,亦是借松表達人的不同流俗和高風峻節(jié):“太華生長松,亭亭凌霜雪。天與百尺高,豈為微飆折。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愿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受屈心不改,然后知君子?!边@對別人是鼓勵、鞭策,于詩人自己,則是明志、抒懷。這位被稱為“謫仙人”的詩者,在人生理想始終不能實現(xiàn)的黑暗現(xiàn)實下,將松柏這種人格特征張揚到了極點:“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蘭幽香風遠,松寒不改容??鬃印墩撜Z·子罕》云:“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對松柏的贊美和歌頌,正是中華民族剛正不阿,面對任何權勢和壓迫決不低頭的倫理傳統(tǒng)和高尚品德的具體體現(xiàn)。
二、強烈憂患意識的代言人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華夏民族的頑強生命力植根于幾千年長期延續(xù)而未曾中斷的民族文化之中。對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繼承和弘揚,將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詩人正是以松柏形象、松柏精神來象征和暗示民族精神,讓這頑強的生命形象來感動讀者,并以這種生命所顯示出來的理性力量來震撼世人。
松柏的木材紋理直,結構細,有香氣,耐腐性強,自古以來多被用作建筑宮殿的良材,稱之為“大廈之宏材”“廣廈材”“棟梁材”“梁棟材”等。這一用途正切合人們想建功立業(yè)成為國家棟梁之才的追求。但在封建社會中,只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賞識,才可能有實現(xiàn)抱負的機會。李嶠《松》:“歲寒終不改,勁節(jié)幸君知”;孟郊《衰松》:“終是君子材,還思君子識”,這是有著“濟世”之志者對統(tǒng)治者的希冀。皮日休《小松》:“一日造明堂,為君當畢命”;張說《遙同蔡起居偃松篇》:“不借流膏助仙鼎,愿將貞干捧名君。”j這又是怎樣的一份殷殷報國之情!濟世之志不得施展,眼見國家、民族乃至人類處于困境,危機重重,有著強烈歷史使命感的詩人產生了種種憂慮。這種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憂患意識滋潤著華夏文化的綿延發(fā)展,并極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
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白居易有一首作于元和四年(809)的《澗底松》,表達了自己對國家現(xiàn)狀深深的憂患意識?!稘镜姿伞芬辉姷拿霸⒁猓@然據西晉左思《詠史》之二“郁郁澗底松”而來。他對左思此詩感觸頗深,多次為?澗底松”鳴不平。先作《續(xù)古詩十首》(其四)鋪陳詩意云:“雨露長纖草,山苗高入云。風雪折勁木,澗松摧為薪。風摧此何意,雨長彼何因。百丈澗底死,寸莖山上春??蓱z苦節(jié)士,感此涕盈巾?!焙蔚瘸镣?然而白居易還覺不夠盡意,又直用《澗底松》為題,寫了這首政治諷刺詩:“有松百尺十大圍,生在澗底寒且卑。澗深山險人路絕,老死不逢工度之。天子明堂欠梁木,此求彼有兩不知。誰喻蒼蒼造物意,但與之材不與地。金張世祿原憲貧,牛衣寒賤貂蟬貴。貂蟬與牛衣,高下雖有殊。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君不見沈沈海底生珊瑚,歷歷天上種白榆?!边@首《澗底松》意蘊豐富,詩人抓住了澗底松既寒且卑和“老死不逢工度之”的特點,來諷喻和針砭這種不平的現(xiàn)象,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審美意義。而以意象的形式出現(xiàn)于詩文中的例子更舉不勝舉。“澗底松”已經超脫了文學意象的層面,具有了深厚的文化意義,成為眾多文人表達強烈的歷史使命感和憂患意識的代言者。
中國古典詩文中結合松柏的實際用途喻之為“棟梁材”的審美意象。古人也有所謂“不愛松色奇,只聽松聲好”的美譽。世人皆稱贊松聲為天籟美,松風這一意象也為歷代文人所吟詠。此外,松還常和其他事物一同構成極其孤絕優(yōu)美的意象。比如“松、竹、梅”為傳統(tǒng)所謂之“歲寒三友”。因為詩人認為這三種植物具有共同的品格,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的喜愛之處。松菊也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陶淵明《和郭主簿》詩云:“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彼率㈤_的和不凋的青松,正是詩人挺立不屈的性格的象征。“松菊”的意象代表了陶淵明的人品與性格,同時也成為后代作家筆下的又一重要意象。此外,還有“松泉”“松云”“松月”“松鶴”等。這些審美意象不僅人詩,而且也入畫。而本是自然界的松柏,文學灌注了生命給它,它便成為終古佳吟。文學作品中的“松柏情節(jié)”可以在無數(shù)藝術心靈中繼續(xù)復現(xiàn),雖復現(xiàn)而不落于陳腐,因為它能夠在每個欣賞者的特殊性格與情趣中吸取新鮮的審美生命力。
三、守志不阿節(jié)操的寄托者
中國松柏文化發(fā)展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松柏就是這樣的樹種!詩人對松柏的欣賞也許是最顯著、最有詩意。國人對松柏有著傳統(tǒng)的情意,歌以贊之、詩以詠之、文以記之、畫以繪之。古往今來,實不知有多少以之命名、以之為題的宏篇妙文和丹青杰作。松柏為文學家的情感和觀念所浸潤,詠松、賦松已成為歷代文人騷客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作為自然之物的松柏,在歷代文人的主觀感情世界里被賦予了多重的象征意義,他們運用托物寓意、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使得文學作品中的松柏具有多重的審美意象。古典詩文中的松柏已不再是自然意義上的松柏,而被賦予了更多的社會內容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松柏”經冬不凋,臨風不倒,雪不能毀其志,寒不致改其性,依舊保持著自己堅貞的品格,具有守志不阿的節(jié)操。贊頌松柏之品性和節(jié)操的例子不勝枚舉。如范云《詠寒松詩》:“凌風知勁節(jié),負雪見貞心”;宋之問《題張老松樹》:“百尺無寸枝,一生自孤直”;張說《代書寄薛四》:“歲寒眾木改,松柏心常在”等。松柏有著堅貞的品格,貞守著自己的節(jié)操。所有愛松柏、詠松柏者,都是從松柏身上吸取道德精神的力量,從而自覺地塑造、升華自身的人格與胸懷。
詩人生命是有限、短暫的,而自然對樹木的生命卻格外寬容。它們櫛風沐雨,閱盡人間風云變化,傲視人間。松柏便是這樣的長壽樹種,古人稱松為“蒼顏叟”。面對松柏,人們越發(fā)感到生命的短暫。傅玄《詩》云:“世有千年松,人生詎能百”;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云:“人生非寒松,年貌豈長在”。可見,詩人皆仰慕松柏之淡泊、清高和常青。中國文人自古就相信茯苓是一種有長生功效的食品,因為茯苓生于四季長青的松樹下,松樹油脂據說精煉后服食可“壽考無窮”。松葉按一種攝生術服食,也可以無寒暑饑渴,松脂、柏葉服食具有辟谷延齡的作用,更為道家所推崇,謂之為“上品仙藥”,食之長生不老的記載也屢屢可見。松柏除了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外,還給人們以淡泊清高頗有隱逸的感覺。松柏仿佛就該是在沒有人煙的深山之中,任明月相照,隨山風吟和。江淹《從冠軍建平王登廬山香爐峰詩》:“方學松柏隱,羞逐市井名”。而深谷、長松、隱者也經常是歷代畫家筆下的素材。另外,古代的隱士還芟松枝為筆管,認為“幽人筆正當如是”,還用松樹作琴,名日松雪,妙過于桐。這其實尋求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tǒng)一,從而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審美境界。
朋友們問起那是些怎樣的風景,我竟無言以對?!暗胰ミ^,我真的領略過那里的風景。”我對朋友們說,“不信,你們看,這是我從那里帶回來的石頭。”
我的抽屜里一共有三塊石頭,因為我去了三次。這就是我對那些風景的眷戀和全部的記憶。曾經讓我心動不已的風景,最后卻只能用一枚石頭來替代。
這是大多數(shù)現(xiàn)代人的心態(tài):有些風景,只要愉悅了我們的眼睛,快樂了一會我們的心靈,就可以了,不必將它們收藏到心靈的文件夾里,讓本來就滿滿的心靈空間變得更加擁擠。
我們不能說這種心態(tài)不好,畢竟,在奔跑的塵世,你要追趕上一些東西,就必須甩掉一些東西。而他們在處理心靈的文件夾時,唯一要做的就是清空、清空,他們要讓自己的心奔跑,他們不想有太多的羈絆。
但不是所有的風景都可以擦肩而過,有些風景是需要收藏的。哪怕僅僅是為了給你奔跑的姿勢配一幅溫馨的畫面背景也好。
朋友旅游歸來,帶著一火車皮的疲憊和滿滿十幾個膠卷。我問他看到了什么景致,他說都在照片上呢,自己看吧。他說他的腦海里除了人影還是人影,不停地晃動著。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印象。
據說英國科學家新發(fā)明了一種“神奇相機”,可以像項鏈一樣掛在脖子上,它可以隨時隨地自動拍攝上千張圖片,拍攝內容包括你遇到過的人,你去過的地方,你做過的事,你吃過的食物等。
科學家的意圖或許是為了幫助那些經常健忘或者記憶衰退的人找回失去的記憶。
于是有人高興了:帶上它去旅游,可以把所有的景致都照下來。
旅游的真正意義是愉悅身心,并不是僅僅帶回幾張圖片,證明你去了多少個地方,那和到處都刻上“張三到此一游”還有何區(qū)別?那些照片,只是讓一個人有了記憶,卻丟掉了感覺。
有時候我問自己,面對美景總要留下點什么吧!哪怕一聲贊美,哪怕幾行或押韻或打油的詩,可是我們沒有,我們僅僅是換了個地方繼續(xù)著我們機械般的心靈游戲。
歌德在欣賞到美景的時候,常常會把自己的心靈丟失。忘我地與大自然交融到一起,比如海德堡,歌德就說過,那是他將自己心靈丟失的地方。
是啊,面對美景,我們要學會將自己的心靈交出去。
[關鍵詞]岷縣;林木資源;林業(yè)經濟
[中圖分類號]K2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16)16-0024-02
岷縣地處黃河支流洮河的中游,為隴南山地與甘南草原、隴中黃土高原接壤區(qū),境內山地廣布,雨水充沛,為樹木的生長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歷史上活躍在岷州大地上的羌藏等先民素以畜牧為生,稼穡次之又次,加之當?shù)厝ブ型吝b遠、道路壅塞難行,林木僅用以滿足當?shù)鼐用裆a生活,因此岷縣境內森林植被十分繁茂。
一、森林分布面積廣大、樹種繁多
“溯自六合馬公德輝,于洪武十一年秋奉敕掌岷,修城垣,練士卒,立樓置門,伐木通道?!泵鞒跄觊_設岷州衛(wèi)時,把“伐木通道”與建城治軍并提,可見當時林木還是修筑道路很大的障礙。修于康熙四十一年的《岷州志?貿易》記載:“岷州貨殖之利,惟林木為最廣?!痹跀⒓凹匈Q易時又說:“向以朔望為期,協(xié)鎮(zhèn)呂公天玉令以逢一為期。至期民皆集貨于市,名曰跟營。然不過以有易無,各濟其所用,非貨財生殖之可比也?!贝颂幩^“貨財生殖”者,即指林木經濟,兩相比較見出林木經濟對于當?shù)厝罕姷闹匾饬x。修于光緒三十三年的《岷州續(xù)志采訪錄?實業(yè)》亦有類似的記載:“農民而外,無恒產者資林木以為生。”這樣大的人群以林木為謀生手段,再次反映出明清時期岷縣森林植被的繁茂。直到民國時期,岷縣的木材資源還很豐富,顧頡剛先生1938年考察岷縣時看到當?shù)亍傲帜久?,不惜以盈丈之木供爨燒”,“木價低廉,甚大可合抱之松木只一毛錢耳。”可見當時岷縣木材儲量大、價格低,甚至因此浪費了很多可貴的木材資源。顧先生見此情景,不由得感嘆:“倘他年集得資金,在此設一木材公司,豈非永久之利?!逼鋵?,早在清代岷州就設立了野狐橋、茶埠峪、新寺鎮(zhèn)等木廠,開始采伐樹木、發(fā)展林木經濟了,但并沒有采取顧先生設想的“伐其老者而護其稚者,年為之補植”的辦法從而成為“永久之利”。
歷代文人雅士流傳下來的許多詩詞對岷縣茂密的森林植被也有反映。明人江奎在《岷州衛(wèi)八景》“岷山集翠”中有“樹色晴分宿霧間,鳥聲暗度斜陽里”的詩句,在“西嶺晴云”中有“長途西去是洮州,松柏森森滿幽谷。白云出岫本無心,隨風幾度倚長林”的詩句。明人呂楠在《題摩云嶺》中描述岷縣東鄉(xiāng)閭井以南摩云嶺時有“一江白浪摩云嶺,萬樹青松閭井河”的詩句。閻溥在《題崖東草堂》中贊美城郭近郊的東山,有“松滿青山花滿渠,幽人從此卜幽居”的詩句。類似的描述在流傳下來的詠岷詩詞中俯拾皆是。
流行于洮岷一帶的民間山歌花兒有許多涉及林木,在岷縣北路一帶的傳統(tǒng)“花兒”,往往用“出了大門入了林”、“斧頭要剁紅樺呢”等起首,足見歷史上這一代樹木茂盛。有一首傳統(tǒng)花兒這樣傳唱:“松樹林里猴丟盹,瞅著我憐兒擔的桶,擔上水桶走得穩(wěn),人品壓了十三省。”?v十三省是明代行政區(qū)劃建制,可見那時林木茂密,岷州乃是林棲動物的天堂?!案呱巾斏纤蓸涠啵墒翘焐先疹^哥,東頭出來西頭落,天天把妹常照著?!眲t直白地唱出了林木分布狀況。“小豆開花扯蔓呢,人在隔河兩岸呢,隔河兩岸也不難,砍倒白楊造野船。”?x在這里,隨處可見的林木變成了戀人們相會的媒介與寄托。
岷縣十八位湫神之一的分巡圣母成神故事也與森林有直接關系。相傳在明朝時,甘南康多藏區(qū)有一位名叫婆格達蘇的藏家女,出嫁后遭受婆家虐待,便只身進入山林縊死在一株紫檀樹上。死后多次顯靈,為進山伐木者解難。后來被岷縣秦許鄉(xiāng)伐木者引導出山在當?shù)毓┓?,被稱為燈籠佛。嘉靖二年(1523),岷境大旱,祈于燈籠佛,得降好雨三晝夜。于是,州官便貼封燈籠佛為“分巡圣母”。時至今日,分巡圣母仍在岷縣秦許鄉(xiāng)包家族村享用香火祭祀,每年農歷二月二日為分巡圣母舉行盛大的廟會祭祀活動,可以說正是茂密的森林資源成就了分巡圣母。
岷縣不僅森林分布廣,樹種也非常多,《岷州志?物產》木類條羅列當?shù)爻霎a的木材有:白松、油松、磁松、扁葉松、綿柏、青■、樺木、椴木、云楸、梨木、棗木、核桃木、梁子木、五柯木、枇杷木、綿柳、三春柳、金線柳、白楊、黃楊、小竹等?!夺褐萼l(xiāng)土志?物產》中對樹木也有記載,除上述樹種外,尚有纏條、楊套石等,并在按語中說:“木名多無考,只存大概,不盡錄也?!钡胤绞分净ハ鄠鞒u用,纂輯者未能全面考察樹種名目,應是事實。
二、林木資用
“岷州貨殖之利,惟林木為最廣”,“無恒產者資林木以為生”,《岷州鄉(xiāng)土志?物產》中也說:“岷地寒,谷產少,蔬果亦無,唯藥產較勝。然自參芪歸黃等類外,又不甚采取。惟山木實資民用,他境亦多仰給,貧下者,依山以生活甚眾?!闭\如記載中所言,當?shù)厝瞬煞チ帜炯饶軡M足自身所需,又能外運生財,換取群眾生活必需品。可見,在物產并不豐裕的岷州,木材成了當?shù)厝速囈跃S持生計的重要資源。
岷州所產原木北運臨洮、蘭州,或東出陜西寶雞、咸陽,再行轉運各地。外運之途以水路為主,陸路輔之,算不得十分艱難。收益方面,大抵柏木造香粉餅的制作費時費力,又“為臨、蘭造香者所必需”,其利最豐,因而“頗資日用”。其次當為“其利或數(shù)倍、或五六倍不等”的原木外運生意。獲利最欠者為椽木、枋板、板之利。關于枋板,《岷州鄉(xiāng)土志》記載道:“柏,有香柏,多為枋,作棺甚美。”板,《岷州鄉(xiāng)土志》作“搭板”,該志在敘及岷州所產松木時說:“余自作屋材,外解為枋、為板,小者斯為搭板,用以蓋屋鑲,民居多用此,西戎板屋遺俗也?!鼻≈腥戊柷仉A道的李殿圖所作《番行雜吟四十首》之一有關于板屋的描述:“番人也自好樓居,喇噶層層板屋疏。半跨山腰半溪澗,上寧婦子下儲胥?!笨梢姲鍨楫?shù)孛窬咏ǚ克匦?,且木材用量不小。另外,燒炭也是當?shù)厝罕娭匾闹\生手段,群眾在山林置窯燒制,然后行銷臨洮、隴西等地,直至民國時期燒炭外運還很普遍。
香柏除了解枋、造香之外,其枝葉作為青木香,是重要的宗教祭祀用品,是洮岷番僧與番族應貢方物之一,《明會典》有明確記載。《岷州志?番貢》記載明代應貢方物一十有五:馬、銅佛、畫佛、舍利子、酥油、足力麻、青鹽、鐵刀麻、氆氌、左髻、青木香、毛纓、明盔、明甲、腰刀。到了清代,“洮岷番人三百八十余族,今皆不與朝貢之列”,“洮岷一帶參與朝貢的只剩后番僧綱司所管招中寺院,進貢方物也大為簡省,止有馬和青木香二種”,足見青木香在當?shù)爻霎a中的重要地位。而今岷境內稱為“黃香溝”的地方有好幾處,卻全然不見香柏蹤影。
伐木獲利豐厚催生了豪商對山林的買占獨享行為,但森林資源關系民生大事,為地方統(tǒng)治者所不許?!搬好裆嬀S艱,倚西南林木以資生者十之三四。時有奸商賄番買占。公得民訴,即判定不得私相買賣,立石道署,以垂久遠。民亦抄示文,鐫碑于南川。至今農民入山采取木料,而富商無所容其覬覦,皆公之賜也。歲久無征,善政湮沒不傳者久矣。然即此二三事,亦足尸祝罔替矣?!贝颂幩d乃雍正時洮岷隴右道道臺赫赫事跡,“倚西南林木以資生者十之三四”,地方統(tǒng)治者不得不全力阻止獨占行為,因此把抑制豪商侵占森林資源看成是“尸祝罔替”得民心的“善政”。時至今日,赫赫德政碑尚存,善政并沒有湮沒,但林木資源已很凋零了。
其實,明清時期岷州地區(qū)林木與人們的生活遠比以上述及的關系密切,用息息相關形容實不為過。當歸歷來是岷縣大宗藥材,一直以來當歸粗加工離不開柳條,“……經七八次,及冬藥成,掘出縛把,籍架薰以煙火,來春始干,乃可出售?!绷鴹l扎把的方法沿襲直至上世紀末,是以大量的柳條為工藝支撐的。傳統(tǒng)手工業(yè)大多以林木為加工原材料,農業(yè)器具更是離不開林木?!靶≈?,蓋苦竹之流,家園間有大竹,山中惟此,縛為帚,編為席、為筐、藥筐用,多轉販他境。”如今,岷縣傳統(tǒng)竹編技藝與柳編技藝已躋身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又如同樣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低轱轆車制作技藝和傳統(tǒng)高車加工技藝中車輪所用車輞、車轂、輻條的制作原材是出產于當?shù)氐臈钐资?/p>
三、結語
明清以來,岷州“無恒產者資林木以為生”,即使大量砍伐森林的現(xiàn)象從《岷州志》編纂之時算起,幾百年來仍然得以維持,直至民國時期還如顧頡剛所述“林木茂密”、“木價低廉”,可見林木之廣。上世紀后期林木砍伐日益嚴重,當?shù)氐淖匀粸暮σ灿萦?。歷史是一面鏡子,如今實施的退耕還林符合岷縣的自然稟賦,明清時期岷州地區(qū)森林狀況以及與群眾的依存關系應該能給我們些許啟示。
[注 釋]
民國二年始有岷縣這一建制,后來岷縣轄屬多有變化。文中所指岷縣為現(xiàn)今岷縣轄屬范圍,為了從歷史文獻記載、民間信俗等方面探索明清以來今岷縣范圍內森林植被變遷與林木經濟狀況,同時為了尊重歷史事實和敘述方便,文中兼用岷州、岷縣稱謂,岷州當指文獻記載中所指岷州地界,岷縣仍為現(xiàn)今意義上的轄屬范圍。
《岷州續(xù)志采訪錄?水利》認為岷州“各鄉(xiāng)溪澗u洄,并不作渠澆田”的原因是“蓋岷崇山峻嶺,燠少寒多,觸石生云,霖是有,憂澇而不憂旱故也”。見岷縣志編纂委員會編著《岷州志校注》,1988年,第432頁。
《岷州志?藝文中?建修岷治記》,《岷州志校注》,第299頁。
顧頡剛:《西北考察日記》,五月五日至十日。
《岷州志?木廠》,《岷州志校注》,第108頁。
海生搜集整理:《傳統(tǒng)花兒》,《疊藏河》(花兒專號),2004年第2期,第5頁、第3頁。
岷縣文化局搜集整理:《散花兒》,《疊藏河》(花兒專號),2004年第2期,第40頁。
李U:《甘肅岷縣民間湫神崇拜》,《疊藏河》(民俗特刊),2005年第1期,第4頁。
《岷州續(xù)志采訪錄?水利》記載:“洮水大于涇、渭,北通狄、河,亦無舟楫之利,惟木客聯(lián)椽木編筏,自洮州運往狄道耳?!薄夺褐葜拘Wⅰ?,第432頁。
《岷州志?貿易》,《岷州志校注》,第190頁。
《岷州志?番貢》,《岷州志校注》,第135頁。
《岷州續(xù)志采訪錄?貢賦》,《岷州志校注》,第399頁。
《岷州續(xù)志采訪錄?宦跡》,《岷州志校注》,第479頁。
關鍵詞:貝瓊;題畫詩;典故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4)01-0163-02
貝瓊(1315―1379),字廷琚,一字廷珍,又名闕,字廷臣,別號清江,嘉興崇德(今浙江桐鄉(xiāng))人,隱居殳山(在今海寧市海昌街道雙山村)。貝瓊與張美和、聶鉉齊名,時稱“成均三助”。有詩集十卷、文集三十卷傳于世,四庫館臣將之收入《四庫全書》,并撰有提要:“瓊學詩于楊維楨,然其論文,稱立言不在嶄絕刻峭,而平衍為可觀;不在荒唐險怪,而豐腴為可樂。蓋雖出于維楨之門,而學其所長,不學其所短,宗旨頗不相襲。……然其詩溫厚之中自然高秀,雖不能兼有諸人之勝,而馳驟于諸人之間,實固無所多讓。其文亦沖融和雅,有一唱三嘆之音?!?/p>
《四部叢刊》影印明洪武刊本《清江貝先生詩集》收錄詩歌589首,五萬余字。上海古籍出版社《全明詩》卷一零五輯貝瓊詩14首,其中11首錄自《清江貝先生文集》,一首據清康熙桐鄉(xiāng)金檀文瑞樓燕翼堂刻本《清江貝先生詩集》卷六補,兩首據李騰鵬輯萬歷刊《皇明詩統(tǒng)》卷四補。在這603首詩中,題畫詩有六十余首,涉及藝術、歷史、生活等多個方面。在詩歌史上,如此集中的題畫詩創(chuàng)作是比較少見的。
討論貝瓊的題畫詩之前,首先需要對題畫詩這一概念進行界定。狹義上的題畫詩僅指題寫在畫作上的詩歌,廣義上的題畫詩還包括題詠在畫作之外的詩歌。貝瓊的題畫詩多是欣賞他人畫作時所寫,沒有題寫在畫作之上,屬于廣義上的題畫詩。題畫詩把文學和美術結合起來,是中國藝術所獨創(chuàng)的形式。繪畫是視覺藝術,運用線條、造型、結構、明暗、空間、色彩等要素呈現(xiàn)出美感,具備高度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但視覺以外的其他感覺難以表達得淋漓盡致,詩歌正能彌補其不足。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二首》其一云:“詩畫本一律,天工與清新?!苯B周《無聲詩史》序稱:“雅頌乃無形之畫,丹青為不語之詩?!钡莱隽嗽娕c畫的密切關系。所謂“詩情畫意”,好的題畫詩兼得語言的藝術與視覺的藝術之長,與畫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明代胡應麟《詩藪》外編卷六有言:“宋以前詩文書畫,人各自名,即有兼長,不過一二。勝國則文士鮮不能詩,詩流靡不工書,且時旁及繪事,亦前代所無也。”[1]貝瓊作為元末明初的文人,雖不知其善畫與否,但留下了為數(shù)不少的題畫詩。研究這些題畫詩,不能無視的第一個問題便是所題畫家的身份。
一、所題畫家
通過統(tǒng)計,除去不具名者畫作,貝瓊題詠過的畫家有郭宗夏、誠道原、朱孟辯、王立本、趙仲穆、趙子昂、倪云林、王叔明、徐復初、胡虔、郭忠恕、徐以文、張繼善、董源、周伯昂、劉商、王顯宗、盛子昭、蘇明遠、馬文壁、王白云、曉庵、徐雪州、虞魯瞻、張叔厚、堵文明等人??芍}不乏大家手筆,部分畫作具有相當高的收藏價值。貝瓊以開館授徒為生,居無定所,顯然無力收藏這么多名畫?!额}董源寒林重汀圖》有序:
余客云間邵公筠谷所,暇日觀畫西清庵,而董源寒林重汀為第一。筠谷出入必置之左右,未嘗舍去。累求余題,而未暇也。后十年,至中都,其子麟攜以過成均,曰:“先人嘗言:‘必得先生奇文章,與此圖爭蒼古,可也?!抑卣堁伞!庇谑琴x詩一首,謹書于左。惜筠谷既沒而不及見之,豈勝今昔之感哉!
從中我們可得到兩條信息,第一,貝瓊在友人或東家家中得以觀摩名畫;第二,貝瓊在當時負有盛名,名畫收藏者以求其題詩為幸事。
二、題詠內容
研究貝瓊題畫詩的第二個問題是題詠內容,可大致分為畫境之內和畫境之外。
(一)畫境之內
畫境之內的內容包括對畫面的再現(xiàn)和對畫風的評價,均是畫作直接呈現(xiàn)給觀者的。
1.再現(xiàn)畫面。題畫詩的寫作由頭是觀摩了畫作,詩歌自然不能脫離畫作本身泛泛而談。貝瓊的題畫詩隨處可見其用詩歌對畫面的再現(xiàn)。如下首七言古詩:
題火龍烹茶圖并引
右火龍烹茶圖,蓋寫古帝王事。而斷縑落粉,半為好事者裂去。獨有茶具及黃衣中使拱而立者二人,烹茶者一人。曲江錢惟善定為唐之玄宗,豈嘗見其全歟?然所謂玄宗者,不知當勵精圖治與張說一二大臣共樂集仙時邪,抑其既耄而昵于妃子時也?特人物位置,要非院工所及。未暇考譜以實之,姑為賦詩一首,題其左云:
松聲忽作秋濤雄,銅龍吐火鱗甲紅。黃衣中使備玉食,泉出金沙甘露濃。春風一旗色尚活,建溪山人雨前掇。蓬萊殿里沃焦余,玉碗分沾侍臣渴。名花喚起海棠魂,細葉未數(shù)丁香根。宮中一日歌舞散,世上千秋圖畫存。開元盛事何人???書生亦解夸雙井??丈綊呷~燒破鐺,閉門讀書秋夜永。
詩前引言中,貝瓊對這幅火龍烹茶圖進行了一番考證,引用了錢惟善的觀點并對畫作全貌存有疑問。詩中,貝瓊將畫作內容生動形象地描摹出來,仿佛置畫卷于讀者眼前。澎湃的松濤聲化作“噼噼啪啪”松樹枯枝燃燒的聲音,銅質的龍形火爐里烈火熊熊,如鱗甲一般的松樹皮燒得通紅。著黃衣的宦官恭敬地奉上精美的食物,源自湖州長興縣金沙泉的烹茶水散發(fā)出甘露的濃香。而茶葉來自產茶名地福建建溪,由農人趕在春雨前采摘。蓬萊宮中,皇上將茶水分賜給口渴的侍臣??諝庵袕浡L幕ǖ南阄?,茶杯中殘留著丁香嫩葉制作的茶葉。
貝瓊對畫面的再現(xiàn)井井有條,視點由火爐依次轉至宦官、茶葉、茶具,富有層次感。除了忠實臨摹出原畫情景,貝瓊的詩歌更巧妙地增添了聲音元素,比畫作更加細膩、逼真。
2.評價畫風。畫作的整體布局直觀地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其細節(jié)處如線條、著墨體現(xiàn)出畫家的功底及師承、流派。貝瓊的題畫詩不止描繪畫面的故事或風景,還將他的藝術鑒賞力展露無遺。
《題虞魯瞻山水》:“御史新來水石工,數(shù)峰依約米南宮?!遍_篇即點明畫家身份為御史,贊美畫作隱約有米南宮風采。米南宮即北宋畫家米芾,曾官禮部員外郎,因稱。在其著作《畫史》中,米芾盛贊當時備受冷遇的董源山水畫:“董源平淡天真多,唐無此品,在畢宏上,近世神品,格高無與比也。峰巒出沒,云霧顯晦,不裝巧趣,皆得天真。嵐色郁蒼,枝干勁挺,咸有生意。溪橋漁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2]米芾在其繪畫實踐中也秉承著這種審美追求,不喜危峰高聳、層巒疊嶂的北方山水,鐘愛江南水鄉(xiāng)的煙云霧景、幽壑空蒙,完全摒棄日漸成熟的勾、皴技法的點染法,而別開生面地獨創(chuàng)“落茄點”皴法。了解了這個背景,即使沒有親眼見到虞魯瞻的這幅畫,通過貝瓊的詩歌也可知其風格。
(二)畫境之外
題畫詩中畫境之外的內容是詩人賦予畫作的,是詩人欣賞時的相關聯(lián)想。
1.運用典故。貝瓊題詠畫作時巧妙借用典故,增大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也豐富了畫作的內涵。
李郭宗夏兄弟五人友愛尤篤,后值兵變,東西散處,宗夏思之,為作《五雁圖》,賦詩一首:
五雁何翩翩,飲啄同清池。失路在中道,饑寒不相知。昔為八龍聚,今作四鳥離。驚飆廣漠至,十月百草衰。天高羽翮短,苦受胡鷹欺。上林豈不廣?念汝歸何時。管蔡興流言,坐使君臣疑。京城死大叔,寤生手刃之?;茨细璩卟迹q有余悲。東阿苦不容,七步詠然箕。骨肉成虎狼,所爭毫與厘。我觀五雁圖,為繼詩。
詩中羅列了四組兄弟相爭的典故,以反襯郭氏兄弟的情深。
周武王弟管叔鮮與蔡叔度并稱管蔡。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攝政,管蔡流言于國,謂“公將不利于孺子”,周公避居東都,后成王迎周公歸。事見《書?金》、《史記?管蔡世家》。大叔即共叔段,鄭莊公之弟,母親武姜偏愛之,封地在京。寤生即鄭莊公,他姑息養(yǎng)奸,有意縱容,使其驕奪王位,后乘機打敗共叔段。事見《左傳?隱公元年》。
淮南厲王劉長是漢高祖的小兒子、漢文帝同父異母的兄弟,因驕橫無度,參與謀反,獲罪被捕,在押往流放地蜀郡的途中絕食身亡。當時有民歌嘆之:“一尺布,尚可縫;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能相容?!笔乱姟妒酚?淮南衡山列傳》。
三國魏曹植曾封為東阿王,其兄為魏文帝曹丕?!妒勒f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盵3]
《詩?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编嵭{:“人之恩親,無如兄弟之最厚?!笨墒撬资乐械臋嗔?、利益常常蒙蔽人們的雙眼,化為虎狼,與至親骨肉相爭,兩敗俱傷。貝瓊觀郭宗夏五雁圖,感其兄弟離散相思之苦,但他沒有正面贊揚,反而運用兄弟反目的典故進行對比,大大充實了原畫作。
2.延伸畫面。欣賞畫作時,人們常常不自覺地身臨其境,這也正是繪畫的魅力之一。貝瓊的題畫詩中就保留了自己對畫作的獨特理解與想象,打下了不屬于畫家而只屬于詩人的印記。
《題朱孟辯層巒圖》:“遙思兩山下,流泉細通圃。茅屋今何如?人去苔生戶。”看到眼前畫中的層巒疊嶂,貝瓊不禁想起了殳山和史山,那個他曾經講學、游玩、起居的地方。如今身在異鄉(xiāng),失去了以往的自由自在,山下的茅屋成為他午夜夢回時追求的終點。但物是人非,想來茅屋也因久乏人跡而蒼苔橫生。思緒到了這一層,悲愴之情不斷加深。而這都是詩人觀畫的獨特感受,非貝瓊不能得此也。
《題虞魯瞻山水》:“試添茅屋秋林下,著我江南鶴發(fā)翁?!痹娭兴龅穆?lián)想與上詩類似,但少凄然慘淡之態(tài),多了幾分天真爛漫之趣。仿佛是個調皮的頑童,自作主張在畫中涂鴉幾筆,加繪一座茅屋,權當老頭子的歸棲之所。
《題雙陸士女》:“手轉梟盧為破顏,玉人何意整云鬟。也應暗卜關山客,歸馬須看一擲間。”雙陸是古代的一種博戲,明謝肇《五雜俎?人部二》:“雙陸,一名握槊,……曰雙陸者,子隨骰行,若得雙六,則無不勝也。又名‘長行’,又名‘波羅塞戲’。其法以先歸宮為勝,亦有任人打子,布滿他宮,使之無所歸者,謂之‘無梁’,不成則反負矣。其勝負全在骰子,而行止之間,貴善用之?!盵4]梟盧是博戲樗蒲的兩種勝彩名。幺為梟,最勝;六為盧,次之。畫作中,士女為轉得勝彩而喜笑顏開,高聳的環(huán)形發(fā)髻凌亂了也無意整理。如此一描述,無非是一幅反映貴族婦女娛樂生活的畫卷。但貝瓊獨辟蹊徑,推測士女心中暗暗卜算著遠在關外的親人,希望擲出勝彩即預示著親人踏上歸途。如此一解讀,畫作平添了閨怨因素,厚重了些許。
貝瓊所題詠的畫作絕大部分今已不得見,但這并不影響詩歌的接受和流傳。相反,題畫詩中保留了大量的畫作信息,也包含著貝瓊的個人觀感體驗。通過對貝瓊題畫詩的研究,我們也能管中窺豹,大致得見貝瓊的詩歌創(chuàng)作情況。
參考文獻:
[1]胡應麟.詩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42.
[2]米芾.畫史[G]//叢書集成初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15.
說到黃山,五絕可是要知道的,它們分別是奇松,怪石,云海,溫泉,雪景。贊美黃山的詩句也不少哇!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紅艷春花簇簇開,黃山美景盼人來……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游黃山心得,歡迎大家參閱。
游黃山心得1今年寒假,我和爸爸媽媽一起游覽了號稱“震蕩國中第一奇山”的黃山。在短短的幾天行程里,黃山縹緲變幻的云海,蒼勁古樸的奇松,還有那惹人喜愛的珍禽異獸,深深的吸引了我,使得,黃山歸來多日,我的心依舊徜徉在黃山的美景之中不能自拔。
奇松怪石山道
在登山的過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許許多多的“黃山松”,它們蒼勁古樸,形態(tài)各異;有的斜長在陡峭的山坡上,有的直直地矗立在巖石的縫隙之中;那些石頭歷經千萬年云海的浸潤,承受了千萬年風霜的侵襲,造就它們奇特的身姿,細細的看,你會覺得,它們形態(tài)各異,如猴子,如烏龜,如雄雞,我貪婪地欣賞著這些奇峰怪石,不得不從內心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這嶙峋的怪石之間,一條條小道或沿山勢而上,或穿石縫而過,或在山間左盤右旋,如一根隨風飄動的綢帶一樣連接著這個山頭和那個山頭。山路陡峭十分難走,鼓足勇氣登上一個山頭,放眼遠眺,群山就掩映在了忽濃忽淡的薄云中,和著山間“呼呼”的風,似乎也在隨浪伏動一般。
云海溪流雪花
清晨時分,我們乘坐纜車上山,纜車的空間很大,大約可以容納15人左右。我們隨著人群進了車廂,纜車就穩(wěn)穩(wěn)地啟動了,一瞬間,自己置身于黃山的奇妙之中,讓人感到自己仿佛穿梭在云深霧繞的仙境一般。
這時,一輪紅日已經噴薄而出,怯怯地向下望去,成片成片的雪還沒有完全化去,映照著透過山峰而來的縷縷陽光,這些雪花似乎瞬間變成了一條條溪流,順著山谷向下流淌。雖然置身于纜車之中,但是我似乎依然聽得到小溪流向春天的“潺潺”的流水聲。
游黃山心得2黃山的美,體現(xiàn)在它的奇峰。這里峰峰稱奇,可謂是各有千秋。其中最有名的四大峰是:光明頂、天都峰、始信峰和最高的蓮花峰,大家只要登上其中一個,就算是來有所值了。
黃山的美,更體現(xiàn)在“四絕”。
“四絕”的第一絕非奇松莫屬。黃山上松樹隨處可見,它們長在半山腰,長在巖壁上,長在石縫里,長在懸崖邊,生命力無比頑強。黃山松的造型非常奇特,葉子綠油油的,枝干彎彎曲曲的,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鳳凰,有的像騰空而起的老虎,還有的像首尾盤臥的巨龍,好像一支支神奇的畫筆,為五百里黃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黃山奇松的代表有:迎客松、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怪石是黃山的又一“絕”。黃山處處能看見奇形怪狀的石頭,這些石頭的模樣可謂天差地別,有的像仙女,有的像巨人,有的像飛禽,有的像走獸。形狀栩栩如生,仿佛會飛,會跑,會唱,會跳,十分有趣。其中比較有名氣的包括:“飛來石”、“猴子觀?!薄ⅰ敖痣u叫天都”……再說云海。雖然在別處也能看見云海,但都沒有黃山的云海那樣壯觀和變幻莫測,從高處望去,云霧圍繞著青山,像波濤滾滾的大海,一座座青山只露出一個個山尖,仿佛大海里的小島,時隱時現(xiàn)。因此,黃山又名“黃?!?。
最后,再介紹一下溫泉。溫泉,古時叫“湯泉”,這里溫泉充足,水溫常年在42度左右,水質很好,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礦物質,泡半個小時,所有皮膚表面的有害細菌都會被殺死。
朋友們,黃山是無比美麗的,凡是到過這兒的人都會被吸引住。希望大家不要破壞這兒的一草一木。祝愿大家這次玩得開心、玩得盡興。
游黃山心得3黃山擁有眾多的野生動物資源,飛禽走獸種類繁多。其中,當數(shù)黃山短尾猴特別多,那猴子一點也不怕生,在巖石間從容地爬上爬下,十分靈巧,它們紅紅的屁股在白雪皚皚的巖石上顯得特別顯眼。
唧唧喳喳的鳥兒也趕趟兒一般地湊著熱鬧,那些鳥兒種類各異,白的,紅的,黑的都有,而它們的叫聲也是各不相同,有的婉轉動聽,有的短促渾厚,有的似一支小曲在幽靜的'山間飄過,有的如流星一般劃過,短促卻很給力。穿行在著層層疊疊的山峰之間,聆聽著這一首首自然的交響曲,對于什么是“鳥鳴山愈幽”的境界應該有了更加深的感觸。
梅花鹿一直是吉祥安寧的象征。無意間在一片林子邊,我驚喜地看到了一只梅花鹿。此時的它,正注視著我們一群人,眼神中透露出的是一種機靈與警惕,在冬天懶散的陽光下,它繡花的衣裳閃爍著綢緞般的光澤。真當我想進一步和它親近時,那個漂亮的精靈,卻邁開四蹄,遠遠地跑開了,如一道絢麗的云朵,霎那間就消失在了遠處的林子里。
黃山歸來許久,我還在細細體味著,從來沒有一座山讓我感到如此回味無窮的?!拔逶肋^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我早有耳聞,總以為言之過甚,沒想到那是真的。
唉,我的筆觸實在是太稚嫩了,真的無法寫出黃山的美妙神奇
游黃山心得4黃山以雄奇壯麗馳名世界,多少人想去登臨游覽啊!沒想到,我居然有機會跟媽媽一起去游覽,多少令人高興啊!
一進黃山,最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飛流直瀉的瀑布。它像一條銀色綢帶,從云天里抖落下來,夾帶著嘩嘩的水聲,急流奔騰,氣勢雄偉,真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瀑布順著山溝蜿蜒而流,成了溫順柔和的泉水。那泉水真清,水底沙石清晰可見,我忍不住把腳伸了進去。啊,冰涼冰涼的真比吃冰棍還痛快!
我爬過上海長風的鐵臂山,可沒見過黃山這樣陡峭的峰巒!黃山真高啊,一座座山峰直插云端,不見絕頂;黃山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簍,有的像猴子觀海,有的像武松打虎……奇峰羅列,形態(tài)萬千;黃山真險啊,上“天都峰”的山路幾乎是直上直下,只有拉著鐵索,才能爬上去,不禁叫人膽戰(zhàn)心驚。
黃山的云海又是一番景致。近看,它像層層濃霧,把那些奇峰遮著無影無蹤。大風吹過,霧氣飄散,種種奇妙景象又忽然展現(xiàn)眼前,使人感到如入仙境;遠看,朵朵白云像一對對白色的蝴蝶,圍繞山巒,翩翩起舞;又像波濤滾滾的大海,一座座高山仿佛是大海的小島。
啊,美麗奇妙、雄偉壯觀的黃山,我愛你!我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永遠忘不了你!
游黃山心得5暑假的一天,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來到了被人們稱作”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旅游。我終于也有了機會來到黃山,觀賞黃山秀麗的景色。
黃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積約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黃山自古以來就是游覽勝地。明代大旅家徐霞客游覽了黃山之后對黃山推崇備至,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句話的意思是游覽五岳歸來,其它的山不用再看。而游了黃山,就連五岳也可以不看了。黃山的確不同尋常,它兼有泰山的雄,華山的峻峭,廬山的飛瀑,衡山的煙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最高的峰是蓮花峰。海拔1800多米,那聳立天外的峰頂,云霧繚繞,神秘莫測,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難難于上青天。特別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狀的巖石,似乎正在下墜,令人心驚膽顫。
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就說“仙女彈琴”吧,那美麗的仙女著琴,悠揚的琴聲在山間久久回蕩,好像在讓人們評贊她的琴聲。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愛的小狗,抬頭望著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獅子搶球”、“猴子觀?!薄ⅰ?龜魚對望”等,千姿百態(tài),惟妙惟肖。
一、走進自然環(huán)境描寫,欣賞美
進行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審美教育,首先要引導學生“入景”。葉圣陶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景,入景始與親?!薄?“入景”是欣賞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第一步,只有走進自然環(huán)境描寫,才能感受到課文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才能受到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熏陶。如我在教學《濟南的冬天》時,為了讓地處西北的學生準確理解老舍先生筆下那山、那水、那雪的獨特魅力,先讓學生走進文中所寫之景,在熟悉課文所寫內容的基礎上,感受文中所描繪的如詩如畫的美景。由于課文中自然環(huán)境描寫具有間接性、模糊性的特點,不是每個學生都能透過字里行間讀懂它的美,,再加上有的學生領會語言文字的能力差,有的學生在以往的現(xiàn)實生活體驗中沒有這樣的經歷 ,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中給予恰當?shù)囊龑l(fā),運用具體的入景方法,讓學生身臨其境,真切地感受課文中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美。下面我就簡要的介紹三種在語文教學中常用的入景法。
(一)誦讀法
俗語說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些優(yōu)美的詩歌、散文,語言精煉,富有節(jié)奏感、音樂美,寫景狀物也出神入化,教師應指導學生加強朗讀。通過有聲有色的朗讀,渲染氣氛,激感,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變平面為立體。
(二)直觀法
利用圖片、科教片、風光片等直觀教學材料來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情認識,增強學生欣賞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能力。給學生以直觀感受,這樣畫面與語言文字相結合,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描繪法
學生不可能直觀地看到教材中涉及的所有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因此,教學時就得靠我們教師利用簡明生動的語言去描繪課文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讓其景再現(xiàn)學生的眼前。如魯迅的《故鄉(xiāng)》開頭的景物描寫,陰沉的冷色調根本無法直觀表現(xiàn),再加上學生也缺少這種人生體驗,僅靠解讀,很難理解到位,這就要靠我們教師利用簡明生動的語言去描繪課文所寫景物的內涵,讓其景再現(xiàn)學生的眼前,理解此景所表達的作者陰沉的心境、悲涼的情緒。準確解讀蘊含其中的獨特美質。
二、跳出自然環(huán)境描寫,感悟美
除了把學生帶進教材的美景中去,讓此情此景變?yōu)閷W生的我情我景,提高學生欣賞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跳出教材中所描繪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領會作者描繪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目的和課文的內涵,培養(yǎng)自己描繪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能力。如果說只有引導學生“入景”,才能讓學生領略課文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那么,也只有引導學生跳出教材――“出景 ”,才能讓學生高屋建瓴地理解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本質。
根據自然環(huán)境描寫的特性,作者不是為寫景而寫景,總是把自然環(huán)境描寫與人類社會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帶上人的主觀色彩,作者寫景的真正目的是寫人,表達作者的情感和寫作目的。那么,我們在教學課文中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時,如何引導學生跳出自然景物,去發(fā)掘作者描繪自然的深層內涵呢?
(一)由景理情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睕r周頤也說:“情真景真,所作必佳。”人們常說:“借景抒情。”可見景與情二者之間息息相關 ,密不可分。作家在處理“景與情”的關系時,常把“景”作為動情點。許多時候,作家是觸景生情,通過對景物細膩、傳神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這時候,“景”被作者賦予了鮮明的感彩,呈現(xiàn)出與作者思想感情協(xié)調的特征。閱讀時,只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找到情與景的對接點,體悟“景”中蘊藏的作者的心境、情緒,就可以把握作者抒發(fā)的思想感情。
(二)由景品人
課文中的景物和人物密切相關,因為人物必須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如北方人的粗獷、豪爽,南方人的細膩、敏捷,都與各自生活的自然環(huán)境有關。作為反映生活的作家,寫景常常是為了寫人,用景物來襯托人物的性格。如周慶元所說“自然自然環(huán)境描寫常常起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作用?!比纭缎械罉洹?、《愛蓮說》都是通過贊美自然物來贊美人的精神品格。因此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美景時,不能離開課文中的人或作者,要由景想人。
(三)由景悟義
“義”是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文章的“義”常常體現(xiàn)在作者的描繪的生動的畫面之中。如《孤獨之旅》中用大量文字來描繪無邊的蘆葦蕩、變化無常的天氣、不斷成長的鴨群,這一“被拋”的少年所經歷的無助、懷念、狐獨、寂寞、絕望、成長,通過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中一夜之間發(fā)生了神奇的轉變,變的明亮又堅強,主人公長大了,成長的主旨也就明了了。
三、表達自然環(huán)境描寫,創(chuàng)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