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未來教育范文

未來教育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未來教育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未來教育

第1篇:未來教育范文

一、加大投入,科學配置,著力推進辦學條件現代化

一是優(yōu)化學校布局,科學配置資源。壯大職教中心、新建保安學校,帶動全縣職業(yè)教育迅速發(fā)展。職教招生規(guī)模繼續(xù)擴大,普高與職高之比趨近4:6。以創(chuàng)建星級高中為契機,撤并了5個鎮(zhèn)完中的高中部,遷建6個鎮(zhèn)的7所學校。全縣共撤并初中22所、小學317所,恢復建設15所公辦幼兒園,優(yōu)化了教育資源,提高了辦學效益。按照調高、調大、調優(yōu)的原則,小學、初中、高中、職高呈現出高位均衡發(fā)展態(tài)勢。

二是完善投入機制,優(yōu)化發(fā)展環(huán)境。加大教育投入,在省撥基礎上,縣財政投入2000多萬元,全部化解了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努力提高中小學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生均公用經費達到省定小學300元、初中500元的標準。教育經費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學生學雜費、貧困生資助、教師工資、公用經費、校舍建設維修改造等經費均由政府承擔。教育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單列,??顚S?,避免了擠占、挪用。關心弱勢群體,2007年發(fā)放孤兒和貧困學生補助費64.84萬元,受助學生2577人。

三是創(chuàng)建優(yōu)質學校,提高辦學品位。全縣繼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配套”、“合格學校建設”等工程之后,實施“農村合格幼兒園”建設工程。2008年上半年,有三鎮(zhèn)已經順利完成省優(yōu)質園驗收,10所幼兒園待驗,年內所有幼兒園均建成省合格幼兒園。完成特殊教育中心校改擴建工程。全縣小學、初中(含民辦)、高中均達到省標準化建設要求?,F有省市現代化示范初中以上22所、省市實驗小學50所、省市優(yōu)質幼兒園15所,三星級高中5所。

四是打造“數字校園”,實現教學手段信息化。沛縣教育信息網、教育資源網進一步完善,成為覆蓋基礎教育、職業(yè)教育、幼兒教育、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學網絡資源中心和信息指揮中心。全縣小學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網,省三星級以上高中、重點職中、示范初中、省級實驗小學基本建成獨立的校園網系統(tǒng),所有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都已建成自己的網站。

二、提升內涵,多措并舉,全力推進育人水平現代化

一是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全面發(fā)展。按照“德育為先、素質領先”的要求,加強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德育網絡不斷完善,學校德育主陣地地位得到加強。國家“十一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新?心”德育研究》全面展開,增強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主動性和實效性。編印了《沛縣中小學歌謠集錦》,以日常行為規(guī)范和基礎道德養(yǎng)成教育為重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切實措施關心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重點開展小學“習慣養(yǎng)成年”、中學“課堂效率年”和職業(yè)學校“創(chuàng)建達標年”活動。建立國家級、省級、縣級德育基地10個,創(chuàng)建省市德育先進學校22所、省市綠色學校10所。

二是深化課堂改革,推進有效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實施精細化管理,深入開展“教育質量年”活動,制定《教育教學精細化管理規(guī)程》,在全縣開展小學學習無錫師范附屬小學,初中學習杜郎口中學,高中學習拼茶中學活動,實施一系列教學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校長、園長聽課點評制度,認真組織有效教學專題研討活動。開展“有效教學”優(yōu)秀課評比活動,建立、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監(jiān)測和評估等相關制度。

三是強化教研科研,提高教學效益。加強教科研隊伍建設,選拔一批業(yè)務水平高、組織能力強、富有開創(chuàng)精神的人員充實到教研室和教科室,發(fā)揮專業(yè)引領作用。深入開展“問題即課題”研究,及時把教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行為,服務教育教學。完善校本教研制度,發(fā)揮校本教研示范校的作用,深入開展跨鄉(xiāng)鎮(zhèn)、跨學校的聯合教研。充分發(fā)揮網上教研作用,形成全員參與教科研的良好局面。2008年以來申報“十一五”科研課題128項,其中國家級課題9項,國家級重點子課題16項。

三、強基固本,苦練內功,大力推進隊伍現代化

一是強化師德師風主題教育,樹立教師隊伍良好形象。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在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把師德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過組織師德報告團、舉辦師德論壇、邀請專家講學、評選“師德模范”等一系列活動,強化廣大教育工作者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職業(yè)意識,大力弘揚愛崗敬業(yè)、甘為人梯的崇高師德風尚。制定下發(fā)了《全縣教師隊伍管理意見》、《全縣校干隊伍管理意見》,進一步規(guī)范和完善了教職工的管理。

二是深化教師繼續(xù)教育,加快專業(yè)成長步伐。深入開展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為重點的新一輪教師全員培訓,加強校本培訓,舉辦教師發(fā)展學校,為教師專業(yè)成長搭建快捷、有效的平臺。在全省率先改革教師培訓機制,整合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教科所、電教館、裝備站等資源,組建教師學習資源中心。出臺了《沛縣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實施意見》、《沛縣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實施細則》和《沛縣中小學教師校本培訓實施細則》等一系列文件。

三是優(yōu)化校干隊伍素質,提升現代管理能力。大力實施名教師、名學校、名校長“三名工程”建設,先后舉辦名師、名校長培訓班87人次,校干培訓近千人次。舉辦“現代化背景下校長角色的使命”、“精細化管理策略”、“當好科研型校長”等中小學校長主題論壇,引導校長在科學管理、依法治校方面理性思考,交流提高。創(chuàng)新校長培養(yǎng)方式,選派部分年輕骨干外出掛職鍛煉,加大校級干部直選力度,促進干部隊伍的年輕化、專業(yè)化。加大后備干部的培養(yǎng)、培訓和管理力度,建立教育系統(tǒng)人才庫,為校干的成長創(chuàng)造和諧寬松的環(huán)境。實行校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和定期交流制,改進校長工作考核辦法,增強校長的事業(yè)心和責任心。

四是重視培養(yǎng)名優(yōu)教師,構筑教育人才高地。大力實施名優(yōu)教師培訓工程,以學校為單位制定名師培養(yǎng)計劃,指導有潛力的教師制定個人成長規(guī)劃,引導教師向教學有特色、科研出成果方向發(fā)展。實施名優(yōu)教師考核制度和津貼制度,加大對名優(yōu)教師的獎勵力度,全方位激發(fā)他們的工作熱情和創(chuàng)造性。

四、提檔增效,做精做細,強力推進教育管理現代化

一是落實細節(jié)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深入貫徹《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guī)范》,注重突出教育教學常規(guī)管理、校園管理、后勤管理等重點環(huán)節(jié)。2007年5月,召開全縣中小學精致管理現場會。在全縣中小學中全面開展科學管理、規(guī)范管理、精致管理和高效管理活動,倡導教育教學精細化、精致化。2007年底,教育局對全縣中小學進行了貫徹落實《江蘇省中小學管理規(guī)范》大檢查,并將檢查結果納入對學校的年終考核。

二是加強學校文化建設,提升辦學品位品格。教育局按照打造人文校園、書香校園、生態(tài)校園的總體思路,大力開展學校文化建設活動,成立了校園文化研究推進會、陶行知研究推進會。先后開展大樹進校園、石頭進校園、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提升學校品位,先后組織3次學校文化建設巡回觀摩活動??h教育局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4月兩次在全國現代學校文化建設論壇上作經驗介紹。

第2篇:未來教育范文

關鍵詞:未來教育 特點 趨勢 多元化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2(a)-0145-02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了巨大發(fā)展,國民整體素質進步明顯。國家在人力和財力上對教育不斷加大扶持和支持的力度,搶抓第四次知識經濟革命的主動權和至高點,將教育提升到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教育對實現中華民族的“中國夢”和每個中國公民的“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該文對未來教育終身化、產業(yè)化、去行政化等特點及趨勢進行闡述,希望能對未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微足的參考。

1 未來教育的去行政化

未來教育要讓學?;貧w教育本位,按教學規(guī)律辦學,利用國家宏觀導向排除外部與內部因素對教育的干擾和制約,需要去除學校教育的行政職務和行政班,讓最專業(yè)的人士推進教育的發(fā)展,讓真正懂得教育的工作者有更多的話語權。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行政人員回歸一線崗位,發(fā)現教學中教師的不恰當行為和聽取學生對于教育的真正需求,探討研究改進學校教學模式從而提高辦學質量,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全面發(fā)展。

2 未來教育國際化

關起門來搞教育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各國只有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政策制度、教育的模式相互交叉學習及成果分享運用于實踐,才能有利于教育的發(fā)展。未來教育國際化是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由于文化流動的加快,教育內容必然趨于國際化。

此外,教育機構的國際化,這主要體現在教育機構的跨國化發(fā)展。特別是網校的興起,教育機構可以在任何一個具備網絡的國家開辦學校,還有就是教育對象的國際化。在未來,國與國之間在人才上的交流都將更具有流動性。例如:各國之間技術人才的交流、高校學生之間的交流以及綜合素質人才的交流等等。

最后,教育師資力量的國際化,這主要傾向于高等學校在學術上的廣泛交流推動教育師資力量的國際化。

雖然各國在文化傳播上設置壁壘,但隨著信息化的加深,各國掌握的信息將趨向于更加對稱。未來,由于國與國之間科學文化傳播速度加快,將推動各國科學技術的傳播、社會經濟不斷趨于全球化,科學技術將日新月異,減小各國貿易壁壘,特別是全球利益的分配推動科學技術在國與國之間廣泛傳播。各國在意識形態(tài)上將越來越趨近于同質化,這主要在于各國自身文化在國際上的廣泛傳播。科學技術的廣泛傳播,意識形態(tài)趨近于統(tǒng)一,帶來了國與國之間社會、經濟、文化教育、政治趨近于同質化。

總之,隨著教育理念、教育機構、教育資源以及教育文化的跨國界流動,教育國際化將是經濟不斷發(fā)展的必然產物。

3 未來教育終身化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與人之間聯系更為緊密,競爭使人們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巨大變化,迫使人們只有不斷地充電蓄電,豐富自己的知識,才能繼續(xù)維持自身的發(fā)展和需要?!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基本原則中明確指出:“這些教育既包括或多或少有組織、有計劃地正式教育,也包括任何長河中的、自發(fā)性的非正式教育;既包括胎教、幼教、普教、高教,也包括職教、成教及繼續(xù)教育和回歸教育”。[1]

終身教育要求人類從嬰幼兒、青少年、中青年以及老年的各個階段進行教育學習,而未來教育將更加強調學習的持續(xù)性?,F代社會發(fā)展變化一日千里,知識種類劇增、涌現大量的邊緣學科、知識更新周期縮短、信息化特征明顯等等。學習知識能夠滿足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需求,人們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認知能力,人類認知不斷提升又促進了社會知識的更新,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終身學習既是個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fā)展進步的要求。

教育伴隨終身,以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對人教育的終身化,要求每個人都必須活到老、學到老才能適應社會需求。因此,人需要以終身教育來滿足人們對教育教育資源的需求。在未來,只有不斷發(fā)展各級教育之間的溝通和銜接,完善終身教育的教育體系,才能促進人們對知識的終身學習,順利實現終生教育,達到人們對高質量生活的需求。

4 未來教育現代化

隨著信息化的加深和網絡文化的廣泛傳播,教育資源的現代化讓人們可以輕松地通過網絡這種途徑獲得教育。同時,技術的革新促進了教育手段的多樣化,人們可以通過學校老師得到教育,也可以通過更多的軟件應用獲得教育,未來教育不再局限于時間和空間。

信息技術充分滲透到社會教育的各個領域,現代社會發(fā)展離不開信息技術的開發(fā)。互聯網使教育資源流動更加充分合理,一方面教育資源在國與國、人與人之間流動將更加充分合理?,F階段,教育服務貿易的在網絡上發(fā)展迅猛。特別是近幾年,遠程教育幫助學生突破時空的限制,利用多種多樣的信息傳播方式提高學習效率,降低學習花費的成本。設立遠程教育機構,可以超越時空限制,滿足社會對學歷教育、在職培訓的迫切要求。另一方面,互聯網為人們提供了任何人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可以免費實現個性化教育。

未來教育教學活動將以網絡作為載體,收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實踐的全部過程,用網絡教學系統(tǒng)將教學實踐過程轉化為大量數據記錄下來,反復專研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不足之處,采取相應的措施改進并給予學生幫助和輔導。整個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對教育大數據的綜合分析,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改善教師自身素質。最終,為師生教學雙邊活動起到促進作用,借以推動整個教育事業(yè)的有序性、良性健康發(fā)展。

5 未來教育產業(yè)化

未來教育的產業(yè)化發(fā)展主要體現在教育機構的產業(yè)化發(fā)展上。教育作為一種公共產品,不僅可以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還能對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人口素質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只有教育產業(yè)化發(fā)展才能滿足社會大多數人的需求,將教育作為一種私有產品來滿足人們的需求,則需要產業(yè)化發(fā)展來獲取更高的效益。

未來教育將會成為國家經濟穩(wěn)定的增長點。從總體上講,教育產業(yè)化擴大教育規(guī)模順乎民意、順乎民心、提高人口質量,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換的最關鍵的一步。由于每個人獲得知識的能力不同,現階段國家提供的教育無法完整地滿足每個人的需要。未來教育向產業(yè)化的轉變,使得人們不得不對現行的教育體制進行反思,通過借鑒其他國家教育發(fā)展的成功經驗,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將適合本國國情發(fā)展的經驗為之所用。提高我國素質教育,將知識的產業(yè)轉換為無價的生產力,增加一個常態(tài)化的經濟服務點。

6 未來教育多元化

當今社會是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培養(yǎng)模式應該是復合型人才模式和多元化模式。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社會主義的發(fā)展,仍然需要大批高技術和綜合型的人才。社會的多元化發(fā)展,勢必得培養(yǎng)出多元人才來促進社會發(fā)展,多元化的教育就蘊育而生。現今,此種趨勢和需要更加明晰。建立多元化的學校教育和多元的教育目標已勢在必行。人才的要求是要同現代化社會發(fā)展要求相適應的。

7 結語

教育的多元化,不僅是教育的內容多元化、教育手段的多元化以及教育形式的多元化,最主要的就是要求教育者們從思想上轉變。從教育的發(fā)展歷史上看,人們深信,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fā)展,隨著改革開放特別是教育改革的深化,我國的教育將得到解放,進行多元化的辦學,將出現百花齊放的大好局面,各行各業(yè)人才群星燦爛的局面定然會到來,進而推動國家持續(xù)良性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Z].1995-09-01.

第3篇:未來教育范文

工具性和人性是一件事情的兩面,人因為使用工具而成為人,人也因為超越工具而具有人性。當不少教師還在糾結教育的情懷重要還是教育的方式重要、教育技術更偏重教育還是技術的時候,中國高等院校畢業(yè)生從事信息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已經達到40%以上。2015年對于教育而言意義非凡,從滬江的兩輪融資到全通的滬深股王,從中央的教育戰(zhàn)略到各地風起云涌的在線教育熱潮,驚蟄中學習正發(fā)生轟轟烈烈的革命,春雨里教育也發(fā)生了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有時候思維遠遠落后于技術,有時候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思維又超越工具而存在。以下10項技術,有的使教育的工具性大大提升,更多的是使教育的思維方式快速跟上甚至趕在技術的前面。心中有圖,世界才有圖。2016年伊始,讓我們展望一下這些技術和思維模式帶來的未來教育圖景吧!

深度學習

教育畢竟是系統(tǒng)性和著眼于未來30年的良心工程,默會知識、隱含變量、大腦分區(qū)等數十年的腦科學的進步也逐漸結成正果,卡內基?梅隆、香港科技大學、科大訊飛深度學習理論也逐漸將前沿轉移到亞洲,體系化、深層次、分布計算、神經網絡等工具性的科技既得益于生命科學,又反哺教育。傳統(tǒng)的互聯網學習如何影響人們的深度學習,抑或是深度學習更應是傳統(tǒng)學校的特長,希望學校會有一次逆襲。

移動性學習

移動學習是使用移動工具的學習,而移動性學習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主流的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由于信息技術的進步,社交網絡、位置學習、隨時隨地學習、搜索學習等技術的應用,使得學習發(fā)生了一場場景革命,由碎片化邁向了深度體驗。

位置學習

搖一搖能找到朋友,掃一掃能買賣打折,那么為什么校園里搖一搖找不到老師、實驗設備、教室和科技資源呢? 技術已經不是問題,市場也已經成熟,2014年諾貝爾生理學獎3位科學家揭示了網格細胞在動物頭腦中立體成像及其對記憶的作用,由此位置學習帶來的應用和啟示也使學習進入到地圖時代。

課堂變革

從工位課堂到走班制,從走班制到創(chuàng)客,從創(chuàng)客到STEAM,這些都是解決學科信息如何傳遞的問題,未來的師生誰為誰轉身呢?這要看課堂是否能全面轉變?yōu)閷嶒炇遥瑢嶒炇夷芊癯蔀樗娜ㄈ赜?、全信息、全智能、全自動)的影子系統(tǒng)。

現實增強

虛擬、遠程、模擬、仿真讓人應接不暇,2015年增強現實市場終于成熟了,那么虛擬化的最終目標是更真還是更假呢?這恐怕要取決于個體對教育之真的認識了。

沉浸學習

從萬花筒、立體電影到谷歌眼鏡,諾獎多巴胺的發(fā)現不僅認為沉浸會讓人舒服一些,還認為沉浸是一種快樂激素。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不僅是社會學,更有了信息學意義,沉浸學習是讓多巴胺成為愛情的緩釋膠囊,而沉浸技術已經浮出水面。

數據科學

數字、數據、信息、知識、智慧、大數據、小數據,2014的大數據,到了2016成了數據科學,該用大數據的用大數據,該用小數據的用小數據,塵歸塵,土歸土,關鍵是人們搞清了何為塵,何為土。

人工智能

機器人、樹莓派、Scratch、四旋翼飛機、3D打印,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比分數高更令人高興,而人工智能幾乎成了創(chuàng)新背后的真正變量。滬江網、學習進度、看不見計算機的信息化、社交網絡、發(fā)現天才,數據科學使得人工智能模型在教育領域得到空前的應用。

生命信息

從亨利被切錯大腦的手術,人們發(fā)現了大腦分區(qū),到坎貝爾的海兔發(fā)現了突觸及其神經信號,腦電波控制、開源軟件、開源硬件,生命信息不僅揭示了人類記憶的奧秘,更開始了生物信號控制的成長期。

第4篇:未來教育范文

【關鍵詞】包豪斯;創(chuàng)造思維;構成 工藝

包豪斯是著名的美術教育家約翰尼斯?伊頓則提出的理論:“教師成功點燃學生內心中的智慧之光……解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乃至藝術天賦,將他們自身的體驗和感覺存留在其真實坦誠的作品之中”。包豪斯創(chuàng)立的時期正是世界工業(yè)設計和繪畫藝術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包豪斯聚集了當時世界級的抽象派藝術大師,比如康定斯基、克利、伊頓和莫霍利等,他們完整和系統(tǒng)地提出了新的設計思想,為今天的現代主義設計思潮和現代設計教育作出了巨大貢獻。在當時的包豪斯,教學基礎不是畫室,而是作坊;學生要想進入自己理想的“作坊”學習,必須要經過長期的基礎課程的學習,基礎課程作為必修課在包豪斯的課程沒置里成了關健的一環(huán)。同時,基礎課程作為一段實驗期,如果學生在某方面表現特別突出,合格后將被送往適合自己發(fā)展的“作坊”內進一步深造;而哪個學生在基礎課程中表現的不盡人意,就不能獲準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在包豪斯,由伊頓和康定斯基等創(chuàng)立的關于圖形和色彩的基礎教學已經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造能力的基礎課程,它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維方法教學,訓練學生嚴密的思考程序與靈活的構想方法,通過審美判斷力教學,引導學生對文化、風格的綜合性思考;通過構成方法與技能教學,讓學生掌握造型原理與制作技巧以及熟識各類材料不同的性能、視覺效果差異,引導學生以自身的體驗與實踐,開拓和擴展新的造型語言。在這一點上,不難看出基礎教育創(chuàng)始者們的良苦用心。

美術、設計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活動,“創(chuàng)造”就是藝術作品的靈魂,創(chuàng)造力是每個藝術家、設計師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素質。作為基礎教育的構成是一個極佳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的途徑,要達到這一目的,在構成教學中,要善于啟迪學生:首先通過構成方法論的學習,掌握各種思維方法.包括邏輯推理方法的學習以培養(yǎng)和強化學生的思考能力、表現速度、應變能力,包括學習情理結合的思考方法研究藝術心理學、生理學,創(chuàng)作具有意想特征、心理效應的情態(tài)構成以及逆向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打破常規(guī)思維方式限制,創(chuàng)作悖理構成;其次,通過構成基本原理的學習,掌握構成的組織方法,研究形態(tài)、色彩、材料、立體、空間的構成形式和組合原理;最后,經過各項技術、技能的學習,包括不同材料的性能、加工、視覺效應,掌握構成造型的傳達方法。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日益更新,作為基礎教育的構成在形式和內容上也逐漸充實和完善;一些新的領域的涉入,讓構成又有了新的形式和內容,比如攝影技術、光電技術,特別是計算機輔助技術在當代藝術設計領域的應用、普及,無疑為構成的研究和教學注入了嶄新的生機和活力,它方便快捷的功能以及靈活多變的操作為藝術家?guī)砹藷o數的創(chuàng)作靈感。在廣州美術學院,除了研究形、色、立體三大構成之外,研究以光作為造型元素的光的構成以及注重新材料、新工藝,著意創(chuàng)造新的運動方式的動感構成已經成為構成中新的成員。此外,“包豪斯”還全力以赴地想要拆除美術與工藝之間的藩籬,強調設計與工藝之間無法分割的淵源,在今天看來,意義仍然是重大的:在我們的藝術設計教學中,我們在給學生灌輸設計理念,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的同時,如何利用精湛的工藝傳達自己的作品內容無疑也是現代藝術設計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從另一方面講,了解任何產品的制造生產工藝,甚至親自動手加工生產某個產品,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無疑是舉足輕重的,動手的能力提高了,對材料性能、制造工藝有了相當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引導我們去創(chuàng)造,開發(fā)具有時代意義的設計產品。

在科技發(fā)展水平日新月異,新的技術、新的成果源源被不斷地開發(fā)、運用的今天,掌握任何一門工藝對學生來說都是一筆未來的財富,無論對他們的就業(yè)還是將來的發(fā)展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如今很多的美術院校特別是藝術設計專業(yè)院校以工作室的形式開展教學,每個工作室都配備了相應的工藝教師及實驗室,讓每個學生既學到了理論方面的知識又得到了制作各類產品的基礎工藝。以廣州美院為例,除了原有的各類設計創(chuàng)作工作室外,還開設了專項研究光電工作原理、機電工作原理與造型關系的工作室,嘗試利用當代特有的材料與技術手段,著意創(chuàng)造新的運動方式的動感構成;以及專項研究材料構成的工作室,致力于探討有形材料、無形材料各自的獨特表現語匯與造型關系,不同加工工藝特點形成的特殊效果與造型的關系,以及材料綜合利用的表現性等等,以挖掘開發(fā)材料的新造型性。這些工作室將新的設計理念與新材料、新工藝結合起來學習和研究,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無疑是舉足輕重的!

在國外,設計院校與各大企業(yè)公司都有著密切的合作,學生可以直接到工廠車間實習,甚至直接參與設計、生產,以便更好地了解產品制造的工藝和流程,從而學到了學校中無法學到的知識,獲得了最直接的寶貴經驗。正如沃爾特?格羅庇烏斯所說:“一個手工藝工匠的基本技能對于各種藝術家來講是不可缺少的,它是各種創(chuàng)造性工作的重要源泉?!痹谒囆g設計教學中,將學校的理論知識學習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豐富、完善的學習環(huán)境,動手動腦并駕齊驅,使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學以致用,也只有這樣,藝術設計教育的目的才能真正地體現出來,也只有這樣,我們的學生才能在投身社會,服務社會之后更好地體現自身的藝術價值,為藝術設計事業(yè)的蓬勃興起乃至整個社會發(fā)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綜上所述,無論是作為基礎課程的構成學習,還是提倡與工藝結合的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對如何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創(chuàng)作,是我們作為藝術設計教育工作者值得深刻研究和探討的問題。同樣,我們的教學活動也要富有創(chuàng)造性,才能帶動和激勵學生去創(chuàng)新、去思考。我們要像伊頓先生所說的那樣:去點燃每位學生心中的智慧之光,解放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藝術天賦,發(fā)掘他們獨特的藝術見解,引領他們去盡情地發(fā)揮、充滿激情地去創(chuàng)造,讓他們成為新時代的“包豪斯”!

參考文獻

第5篇:未來教育范文

關鍵詞:哲學教育;文化功能;專業(yè)教育;通識教育;理論思維

現代大學教育內涵豐富,哲學教育是其中具有核心意義的部分。高校哲學教育包括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兩個方面。哲學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整合,對于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教學與研究,是具有根本性、戰(zhàn)略性的重大問題。高等教育肩負雙重使命: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一個民族已有的文化首先要能夠傳承,即得以保持和延續(xù)。文化傳統(tǒng)就是在代代相傳中呈現的連續(xù)性、同一性或一致性。文化在傳承的基礎上要有所創(chuàng)新,才能不斷l(xiāng)展,充滿生機和活力。大學教育的文化功能,即在于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在整個中國教育體系中,哲學教育所占份額并不大,但卻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馬克思所言,哲學是“文化的活的靈魂”。當代中國哲學教育,在整個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發(fā)展中,發(fā)揮著理論思維教育的引領作用。通過改革創(chuàng)新適應發(fā)展著的社會需求,未來中國哲學教育必將有顯著發(fā)展。

一、哲學教育在當代社會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生活和各種關系日益復雜化,海量信息不斷向我們涌來。在這種情境下,長于整體性、概括性、抽象性、反思性、批判性的哲學思維,越來越凸顯出它的重要性。在茫茫無際的信息海洋中,正是哲學這種“形而上”的思維方式,能夠使事物過度的復雜性得以必要的簡約化,幫助我們浮出水面,看到方向、目標和途徑。哲學作為世界觀之“觀”,不是只看表面現象,而是洞察內在本質,因而是對世界的總體性、根本性、規(guī)律性的把握。

哲學之“觀”由于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自然觀、歷史觀、人生觀、社會觀、文化觀、教育觀、科學觀、藝術觀、宗教觀、價值觀等等,都是哲學觀念的組成部分。種種統(tǒng)合之“觀”,雖不能直接解決具體問題,卻是處理具體問題過程中必要的整合意義上的觀照。沒有哲學理性的這種觀照,人們就會成為不識大體、不知大勢的瑣碎的事務主義者。在所謂“信息爆炸”造成“碎片化”的時代,既是世界觀又是方法論的哲學反思,是自覺的人理性地把握自我和世界及其關系的理論思維方式。

哲學教育作為整個文化教育的核心內容,根本之點即在于傳承和創(chuàng)新。這種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本質關系,貫穿在哲學教育的兩大部分一一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之中。相對而言,哲學通識教育側重哲學的文化基礎和素質的培養(yǎng),側重哲學文化歷史的傳承;哲學專業(yè)教育側重哲學的專業(yè)基礎和能力的培養(yǎng),側重哲學文化未來的創(chuàng)新。當然,在哲學通識教育中,也有傳承和創(chuàng)新的關系,也要培養(yǎng)在傳承基礎上創(chuàng)新的能力。接受全面的哲學通識教育,培養(yǎng)在文化傳承基礎上的創(chuàng)新能力,有利于在哲學或非哲學領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

在研究和處理哲學的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的關系時,我們需要有符合客觀實際的清醒的問題意識:深入總結經驗,發(fā)現、提出問題,分析、判斷問題,在認識和實踐中,切實有效地解決專業(yè)與通識兩類教育的關系問題。發(fā)現、分析、解決問題,推動哲學教育發(fā)展,這就是創(chuàng)新。符合客觀實際、解決現實問題的改革創(chuàng)新,是提高哲學專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品質的有效方式。哲學教育是人文教育,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自由而又全面發(fā)展的人。人的發(fā)展趨向如何,決定著中國社會發(fā)展的現狀和未來。

中國已經進入創(chuàng)新驅動發(fā)展的新時代,創(chuàng)新成為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內在動力。中國社會發(fā)展由模仿驅動向創(chuàng)新驅動的轉變,對中國教育包括哲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yǎng)具有在文化傳承基礎上進行文化創(chuàng)新的人才。與此同時,社會也要求大學成為文化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基地,不斷提供符合中國和世界未來發(fā)展需要的新知識、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中國要在未來幾十年中,成為一個強大的自主創(chuàng)新型國家,大學教育包括哲學教育肩負重大歷史責任。心存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我們應在總結哲學專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實踐經驗的同時,探討其中的規(guī)律和方法,推動哲學專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的創(chuàng)新與整合。大學哲學專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如同“鳥之雙翼、車之兩輪”,不可偏廢。處理好哲學教育之兩翼或兩輪關系,將使我們的哲學教育獲得健康、快速的發(fā)展,在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中發(fā)揮更大作用。

二、總結經驗:發(fā)展哲學教育的歷史前提

任何發(fā)展都是在原有基礎上的進步?!扒Ю镏?,始于足下”,前進的道路總是從自己腳下開始。我國高校哲學教育,無論專業(yè)教育或通識教育,都已歷經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時間?;仡櫯c總結過去和現在的實際做法,分析其優(yōu)長與不足,是繼續(xù)推進哲學教育發(fā)展的起點。每個院校的哲學教育在特定發(fā)展過程中的歷史積累和相關條件,造就了各自哲學教育模式、方法和途徑的特殊性即個性。已經形成了的各具特點的眾多院校哲學教育方式的多樣性,是各高校之間相互交流和借鑒的歷史前提。

高校哲學教育有國家制定的質量標準為準繩,在堅持法定的國家標準的前提下,各院校應立足于自身實際的條件和發(fā)展的可能,根據相應的人才培養(yǎng)方向和目標,確定自己的哲學教育方式。不同層級的院校,通過不同層面哲學人才的培養(yǎng),可以滿足國家和社會不同層面的人才需求。這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國內重點高校、省級重點高校乃至面向地方的高等院校,在哲學人才的培養(yǎng)上,應該各有不同的要求和側重。各級各類院校哲學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經驗都是寶貴的,因為這是我們進一步改革創(chuàng)新的現實的出發(fā)點。

現代哲學教育不應當只是已有經驗的重復和延續(xù),而應當在總結經驗基礎上,自覺加以改進設計。設計不僅在頂層需要,各個層面的常規(guī)活動都需要設計。這種設計不應是憑空的、任意的行為,而應以歷史的條件和已有的經驗為依據。設計首先要講現實,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fā);同時也要講理想,不安于現狀,力求向更好的狀態(tài)發(fā)展。在這里,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應該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我們的哲學教育在現實的努力中趨向理想的境界。

哲學教育模式的設計需要從歷史和邏輯的統(tǒng)一中反復論證,確立后首先加以施行試驗。在這種教育模式的試驗中,逐步驗證設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對于不合理或不可行的部分進行調整改進,形成更完善的并得到初步實踐檢驗的設計方案。任何一種改革的方案都不是先驗合理的,不可能“一次成形”,而必須反復調試、改善,才能相對穩(wěn)定下來并持續(xù)貫徹下去。改革就是創(chuàng)新,就是要做前人沒有做過的事情,誰都沒有現成的經驗,只能靠在實踐中探索、試驗和總結。經過30多年的改革實踐,中國哲學教育正在開創(chuàng)有自己特色的發(fā)展道路。

在哲學教育中,專業(yè)教育和通識教育的側重點各有不同。如果說哲學的專業(yè)教育側重于哲學人才培養(yǎng),那么,哲學的通識教育則側重于哲學培養(yǎng)人才。哲學專業(yè)的學生在接受哲學通識教育的同時,必須接受哲學專業(yè)教育,這是培養(yǎng)哲學人才所需要的全面的教育。非哲學的人文社會科學專業(yè)的學生,乃至理工農醫(yī)類專業(yè)的學生,也需要接受哲學通識教育,這是提高各專業(yè)學生人文學科素質和理論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哲學在本質上就是人學,哲學教育的主旨是人性、人品、人格教育,這是全面的人的培養(yǎng)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內涵。衡量一個國家或民族國民教育狀況的重要尺度,就在于其中的哲學教育,包括哲學專業(yè)教育和哲學通識教育的水平。既要看其如何培養(yǎng)哲學人才,也要看其哲學如何培養(yǎng)人才;不僅要能夠培養(yǎng)哲學人才,而且要能夠以哲學培養(yǎng)人才。只有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結合并互補的哲學教育,才是完整的和可持續(xù)的,才能全面實現哲W教育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

三、探究規(guī)律:提高教育質量的內在要求

教育的發(fā)展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性,發(fā)展哲學教育必須遵循哲學教育的規(guī)律。哲學教育發(fā)展的歷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呈現出這種教育的某種必然性。我們需要從國內外哲學教育的歷史經驗里體悟其中的規(guī)律性,作為自己從事哲學教育的借鑒。特別是西方發(fā)達國家現代哲學教育走過的道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參考,因為我們正在努力實現教育的現代化。我們已經走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哲學教育現代化歷程,國內各個層面的哲學教育各有不同的現實條件和發(fā)展空間。在全面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深入探索中國當代哲學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成為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的內在要求。

規(guī)律是事物發(fā)展中內在的、穩(wěn)定的、必然的聯系,是事物發(fā)展中必定如此的趨勢。教育是人類文化繼承與發(fā)展的方式。如前所述,教育發(fā)展中的規(guī)律性集中體現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上,哲學教育中的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不可偏廢。專業(yè)教育要以通識教育為基礎,通識教育要由專業(yè)教育來引領。離開通識教育的專業(yè)教育和離開專業(yè)教育的通識教育,事實上都是不可能的。哲學教育中的博與專相輔相成,合則兩利,離則俱傷。在專業(yè)教育與通識教育的結合互動中發(fā)展哲學教育,是符合哲學教育的規(guī)律的。

我們的哲學教育不僅要適應自身發(fā)展的需要,更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哲學教育作為文化產業(yè)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同國家、社會、民眾對于哲學教育的需要,構成一種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有什么樣的需求就會有什么樣的供給,供給要適應實際的需求。而新的有價值的供給也可能培養(yǎng)出新的可持續(xù)的需求,所以供給也要積極造就和引領需求。在當代,我們應該研究和把握哲學理論思維、思想方法和相關人才需求的總體趨勢,使我國哲學教育的發(fā)展切實適應國家、社會、民眾的哲學需求。符合“大勢所趨”,即在方向上、整體上符合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我們需要從學科發(fā)展規(guī)律與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統(tǒng)一中,在動態(tài)的發(fā)展中,把握哲學教育的結構、規(guī)模、目標、途徑和方法。

在哲學教育中,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具有根本的性質,無論從教或學的角度,都應該處理好。哲學學科包含大量知識內容,需要一定程度的了解或通曉。學習哲學的歷史和經典文獻,是掌握哲學思維方式的基本途徑。但如果把哲學教育局限于哲學知識的灌輸和歷史文獻的考證,就會淡化哲學作為理論思維的分析、綜合、概括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這里涉及“通識”與“素質”兩個概念理解上的差異。人們心目中的“通識”往往指通用或共通的知識,這個意義上的通識教育偏重于知識教育;而“素質”則與能力聯系在一起,這個意義上的素質教育顯然偏重于能力教育。針對以往教育思想和實踐中重知識、輕能力的偏頗,我們在今后的哲學教育中應該特別強調與知識教育相結合的能力教育。對于通常所說的通識教育,需要著重在能力教育或素質教育的意義上來理解。

以上所說的通識教育與專業(yè)教育、學科供給與社會需求、知識教育與能力教育等矛盾關系,觸及到當代哲學教育的規(guī)律性問題。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教育的規(guī)律是以教育的方式培養(yǎng)人才的規(guī)律,它與人的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聯系在一起。教育發(fā)展中的最大障礙,就是無視人的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造成人的畸形片面而不是自由全面的發(fā)展。教育規(guī)律問題是內在的、深層次的,在這個問題上缺乏自覺性,陷入盲目性,會對社會和人的發(fā)展造成嚴重損害。我們應該在持續(xù)的教育改革中,通過不斷探索和反復試驗,求得教育活動的合目的性與合規(guī)律性的統(tǒng)一。哲學是人類理性的集中體現,哲學教育應成為最具有自覺性的教育領域。這種自覺是人對于自身活動的目的性的自覺,也是對于這種活動的規(guī)律性的自覺。理性的人的自由不是擺脫必然的任性之舉,而是在認識必然和遵循規(guī)律的前提下對現實世界能動的改造。四、改善創(chuàng)優(yōu):哲學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實質

中國改革任重道遠,教育改革亟待深化。將近40年的改革取得明顯成績,中國已成為世界教育大國,但還不是教育強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階段,我們需要認真總結和反思哲學教育改革的現狀,明確進一步改革的方向。

我們應該明確一個觀念:改革本身不是目的,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是發(fā)展的手段,國家的富強、社會的進步、民族的復興才是目的。無論哪個領域都可以說,改革重在改善,創(chuàng)新重在創(chuàng)優(yōu),改革創(chuàng)新的價值維度是不能缺失的。哲學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的實質就是改善創(chuàng)優(yōu),建設高水平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哲學教育體系。恩格斯說得好:“一個民族要想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保ā恶R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436頁)歷史證明,哲學教育是培養(yǎng)理論思維的最重要的方式。在中華民族復興走向世界前列之際,高度重視和發(fā)展現代哲學教育即理論思維教育,是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明智之舉。

回顧歷史,我國的哲學教育經歷過曲折的道路。改革開放之初,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大討論,持續(xù)推動了哲學教育的發(fā)展。后來市場經濟中盛行的狹隘功利主義導向,又極大地壓縮了哲學教育的發(fā)展空間。直到全面、協調、可持續(xù)的科學發(fā)展觀念和新發(fā)展理念確立下來,哲學教育才回到應有的地位,緩慢而又穩(wěn)健地發(fā)展起來。現在的問題是,從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全局和趨勢看哲學教育的發(fā)展,未來幾十年中將會有怎樣的前景?是會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還是會出現逐步下滑的趨勢?在考慮和規(guī)劃未來中國哲學教育發(fā)展戰(zhàn)略時,這是我們首先需要作出的基本判斷。

第6篇:未來教育范文

近年來,我國的早教市場蓬勃發(fā)展。早教市場不但包括嬰幼兒智力開發(fā)等隱性產業(yè),還包括玩具專賣、圖書專賣等顯性業(yè)務,這些會帶來很大的收益。

如果你手中有一筆資金,又有創(chuàng)業(yè)想法的話,用女性所特有的愛心投資早教市場不啻為一個聰明的選擇。你不但會有不錯的經濟收益,而且會學到終身受用不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前期準備工作――

目前我國的早教市場項目開發(fā)實行的基本都是加盟方式,你在選擇加盟單位前,一定要先給自己未來的早教中心做一個準確的定位,然后再考察哪個早教中心的特色與自己的定位最對口,這樣就會少走許多彎路。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家長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針對這一點,許多早教中心都有專門針對家長開設的課程,為家庭教育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早教中心的規(guī)模、加盟費用、人員配置等決定著你的投資額,你不妨根據自己準備投資的金額來選擇一下合適的投資方案。

1. 考察當地早教市場和經營情況。要對當地的早教市場做到胸中有數,借鑒其他早教中心的經驗和教訓。

2. 對自己的早教中心做準確定位,然后開始有針對性地進行網上搜集材料工作,避免創(chuàng)業(yè)前過多到外地考察,節(jié)省不必要的開支。

3. 選好要加盟的早教中心,對加盟條件和費用做到心中有數,然后開始與欲加盟的單位聯系。

4. 在加盟單位的要求和指導下,進行人員招聘。

5. 根據中心的定位和預先設想的規(guī)模,開始選址。

6. 讓員工參加所加盟中心的崗前培訓,同時開始對辦公場所的裝修工作。

7. 開始市場宣傳與市場開發(fā)工作。

具體投資策劃――

5 萬元投資方案――純粹的早教中心

市場分析:除了嬰幼兒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開發(fā)外,不涉足別的市場。這樣容易將業(yè)務搞精,易產生較大的品牌爆發(fā)力。

投資計劃:店面選址不宜在較繁華的市區(qū),應選在居民相對集中的小區(qū),同時店面也不可太大,一般100 平方米左右即可;人員配備不宜太多,除去管理人員,一般只需配備3 ~ 4 名業(yè)務人員。

10 萬元投資計劃――早教與玩具專賣

市場分析:除了嬰幼兒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開發(fā)外,加盟中心一般都有開發(fā)兒童智力的專門配套玩具,這些配套玩具對早教中心的業(yè)務開發(fā)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市場份額也比較大。

投資計劃:店面選址不宜在較繁華的城區(qū),但可選擇交通相對較為方便的市區(qū),店面相對要大一些,還要辟一間專門的玩具存放室;人員配備要相對齊全些,除管理與市場開發(fā)人員外,業(yè)務人員一般需5 ~ 6 名。

15 萬元投資計劃――早教與人員培訓

市場分析:該項目不但包含10 萬元投資計劃的經營項目,而且還包括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培訓?,F在,許多幼教工作者都缺乏系統(tǒng)的培訓和先進的早教理念,培訓市場的前景比較廣闊。

投資計劃:選址之處一定要交通便利,除早教活動場

所外,還要有3 ~ 5 間專門的辦公室;配備2 ~ 3 名市場開發(fā)人員,因為他們肩負著與幼兒園聯系培訓業(yè)務的重任,此外,還需配備5 ~ 6 名業(yè)務人員。

可行性分析――

對投資者來說,首先考慮的就是風險。一般加盟中心都為加盟者考慮了幾乎所有的經營風險,并制訂了切實可行的風險規(guī)避機制。一般措施如下:

獨家加盟政策:為確保加盟者有足夠的市場發(fā)展空間,并避免惡性競爭,加盟中心在每個市一般只發(fā)展一家教育中心,讓你放心加盟,放心發(fā)展。

風險預測機制:加盟前,加盟中心將幫你進行市場環(huán)境、市場潛力、投資預算與回報等可行性分析,讓你對加盟前景了然于心。如不具備基本可行性,中心會建議你放棄加盟。

經營督導機制:成功加盟后,你會得到來自總部持續(xù)的營運支持。總部運用計算機網絡等管理手段,對加盟中心的日常運營進行實時監(jiān)控,協助你做好經營管理。

經營診斷分析:萬一出現經營不理想的情況,總部一般會派出專家進行現場診斷,從選址、營銷、管理、服務等全方位著手進行深入調查與診斷分析,并提出一攬子解

決方案,幫助教育中心穩(wěn)定和提升經營業(yè)績。

安全退出機制:如果若干年后你無心再在幼教領域發(fā)展,在確保雙方利益的前提下,總部會對你提出妥善的退出方案,或關閉或轉讓,幫助你安全退出特許加盟系統(tǒng)。

創(chuàng)業(yè)實例參考――

“說實話,當時選擇自己創(chuàng)業(yè)完全緣于我的孩子?!闭劦絼?chuàng)業(yè)動機,潘云很坦率地說。孩子三歲多的時候,由于家庭教育跟不上,與同齡孩子在智力等許多方面都有著較為明顯的差距。正是緣于“要讓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這樣一種初衷,潘云選擇了早教中心這樣一個自己簡直一點也不了解的行業(yè)。

由于對教育市場一點也不了解,剛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潘云如入五里云端。早教市場前景如何?開辦早教中心都需要辦理哪些手續(xù)?應該招聘什么樣的員工……這一系列的現實問題把她弄得暈頭轉向。

面對這些困難,她沒有退縮。上網查找關于早教市場的資料,找朋友物色合適的辦公地點,考察北京、上海等發(fā)展較好和有特色的早教中心,然后再一遍遍地與外地的早教中心聯系……

早教中心終于開張了,下面的工作就是形象宣傳和市場開發(fā)了。但天有不測風云,中心剛剛開張“非典”就來了,中心一下子陷入了尷尬和危險的境地。業(yè)務是不可能有了,但房租、水電、員工的工資卻照樣要發(fā)。面對這種情況,潘云并沒有氣餒,而是積極利用這段時間了解早教市場,帶領員工熟悉業(yè)務,為將來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罢f實話,那時我真的有些想放棄,但一種責任感和不甘心的信念讓我堅持了下來。”談到那時的情況,潘云到現在還有些后怕。

如今東云早教中心在潘云的管理下已經小有名氣,業(yè)務也不錯。“我的夢想是讓濟南市所有的孩子都在我的中心接受教育,我要給他們最好的服務。”潘云這樣勾畫自己在事業(yè)上的夢想。

早教中心投資費用表

電腦1~2臺:3000~7000 元

網絡:1000元左右/年(單位網費)

加盟費用:1~3 萬元/年

前期市場考察:3000~10000 元

房屋租賃:10000~30000元/年

辦公室:簡單裝修(1 萬元左右)、空調(1 萬元左右)

第7篇:未來教育范文

一、培訓概況

1、基本情況

2006年6月,我們2名主講教師參加了河北省第二期英特爾未來教育高級研修班。帶著一種新的教學理念,一種全新的授課方式,一份沉重的責任,回到了南皮。自此拉開了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帷幕。我們充分發(fā)揮團隊合作精神,集體備課,協作上課,有問題共同協商解決,通過摸索,順利完成了兩期英特爾50名教師的培訓任務。通過培訓使學員認識到“英特爾未來教育”對貫徹新課程改革理念的重要意義,有利于他們在各自學校推進“英特爾未來教育”的理念和教學方式的實施,為培訓后的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次培訓我們采用了集中時間統(tǒng)一培訓的形式,每期上滿6天,嚴格要求,堅持簽到簽退。

2、過程情況

為了保證培訓效果和教學工作的順利完成,一是、我們英特爾培訓辦公室提前起草了南皮縣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方案,對英特爾培訓的各項細節(jié)進行了界定。在10月份臨開班前,又專門召開了各鄉(xiāng)鎮(zhèn)業(yè)務校長會,嚴肅強調培訓的重要意義及各鄉(xiāng)校需要提供的各項保障。開辦前的輿論造勢做的比較到位,為培訓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好的基礎。事實證明這樣做也是有效的。原來下達的指標,結果完成幾乎都不到一半,而今年由于力度比較大,基本完成了培訓任務。二是、教學過程靈活創(chuàng)意。按著集體備課的思路,各位主講教師傾心指導,創(chuàng)意設計。將精講和過程討論體驗相結合;教師自己演示和優(yōu)秀光盤學習相結合,有利地促進了參訓教師的理解領悟。三是,嚴格管理,確保培訓成效。教學中我們嚴格按照有關規(guī)定要求學員,對出勤及任務完成情況均做了嚴格要求。第一期培訓未能完成學習任務,要求第二期開課的時候繼續(xù)學習,第二期為完成作業(yè)的延期學習,整個培訓過程所有學員均完成培訓作業(yè)并及時結業(yè)。

“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計算機技術培訓,而是一種基于現代教育技術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培訓教師如何實施研究性課程和問題導向式學習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培訓,學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強弱直接影響該項目培訓的正常進行。因此,要求各學校嚴格按照項目培訓標準選送學科教師。對于計算機基礎較差的學員,我們還安排專門的教師進行輔導,以保證所有學員都能跟上培訓的進度。

3、集體授課二、培訓成效

我縣今年共培訓學科教師50人,未來教育的理念給全縣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嶄新的教育理念正在改變著培訓教師的教學思維,一改傳統(tǒng)教學的舊面孔,令人耳目一新。在他們的輻射、帶動和影響下,英特爾未來教育必將成為教師爭先恐后,急于探索的教學方式。

1、通過培訓,多數學員認識到培訓內容符合新課程改革的需要,是課程改革新理念的可操作性實踐。尤其在解決問題起點,如何提出問題使之成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起點,通過基本問題、單元問題的提出和問題提出時的角色轉換,使教師更加明確了如何以學習者為中心提出問題、探究性學習;通過基本問題、單元問題的提出與分工,給出了一個實踐探究性學習的可操作性方法;在完成教學任務過程中,通過學員相互之間的資源共享,對單元問題的分工和合作,實現合作學習等中小學教師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2、用“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中的方式解決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問題,得到教師們的認可。多數學員認為教學應用的實際意義很大,并且認為收獲很多,改變了過去對多媒體課件評價時單純考慮為了應用而應用的問題,解決了制作多媒體課件費時多、實效小的問題,以及應用軟件的掌握難度大等一系列的問題,真正實現了信息技術對學科教學的支持作用。

3、鍛煉了主講教師,增強了主講教師對“英特爾未來教育”的深刻認識。在備課和授課過程中,主講教師對“英特爾未來教育”課程的性質、功能、方法的認識初步達到統(tǒng)一。

三、存在問題

1、主講教師需進一步統(tǒng)一認識、掌握教學內容、熟悉教學方式。

2、培訓中反映出學員的電腦基礎程度不一,授課的時候教師不易掌握授課進度和難度。個別學員電腦基礎差,在學習過程中無法跟上進度,產生挫折感。在今后的培訓前我們要進一步強調學員的電腦基礎,并以此促進學員參訓前的電腦基礎培訓。

3、培訓中反映出部分學員觀念轉換較慢,不會按照學生的特點來提出問題,同時參訓時多數學員的精力主要放在網絡技術方面,忽略了對培訓理念的理解和應用的實踐研究。今后的培訓中應當在教師的教學和案例中注意引導、示范,加強對培訓理念應用的實踐指導,促進學員觀念轉變和應用能力的提高。

4、加強對學員的評價體系標準的研究,目前的評價體系操作性不強,不利于結合實際對學員們評價。希望通過研究重建對學員的評價標準體系。

5、加強對培訓后應用情況的調查和研究,建立對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的跟蹤調查體系和標準,保證教學效果落在實處,同時可以根據反饋對以后的培訓進行必要修改。

四、學員反饋:

培訓結束后我們對學員反饋表進行了數據分析,分析發(fā)現,對于“未來教育”培訓,大多數教師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雖然短短幾天很累,但認為獲得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可以總結為以下幾方面:

1. 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有效地促進了課堂教學內容、形式、手段、策略、模式等的革新。

2. 計算機應用能力顯著提高。

3. 學會多方位、多角度看待多媒體,體會到多媒體、網絡對于教學的應用。

4. 體味并接受了這種全新的培訓模式。

五、 反思總結。

第8篇:未來教育范文

【關鍵詞】智慧課堂;主體;空間;對話;評價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5)01-0011-02

【作者簡介】潘保翠,江蘇省淮安市深圳路小學(江蘇淮安,223005)副校長,中小學高級教師,淮安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首席教師,淮安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骨干教師,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qū)福民小學交流副校長。

2014年8月,筆者有幸到深圳市福田區(qū)福民小學掛職,適逢校長項陽女士著力規(guī)劃和分步實施她的未來教育藍圖。未來教師的培養(yǎng),未來課程的開設,未來教室的建造,未來課堂的實驗等,這份宏偉的藍圖逐漸由模糊走向清晰。

未來課堂,呈現的形態(tài)應是多姿多彩的,智慧課堂就是其中一種。福民小學與享有專業(yè)資質的信息技術開發(fā)公司合作,外借團隊研發(fā)優(yōu)勢,將“云技術”引進課堂,憑借網絡平臺,實現了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高效整合。此處的智慧課堂,強調的是人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實現教學的便捷、高效、個性化和人性化,在課堂互動中,實現師生智慧的共生互長。那么,智慧課堂,對比于傳統(tǒng)課堂,究竟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筆者以一個實踐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從課堂多維度的改變中,感受著課堂上“靜悄悄的革命”。

一、智慧課堂主體:從“一群”走向“每個”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智慧課堂,更關注每一個個體,學生可以依據自己學習能力和現狀,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任務。

學校為我班學生每人配置了一臺平板電腦,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我將班級的43個學生,按學習風格和能力基礎,分成了7個學習共同體。課前,我會在網絡平臺上提交本節(jié)課要達成的基礎性學習目標,這是保底任務,要求每個學生努力做到。

如:在教學人教版六上《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課前,我就在平臺上提交了基本學習任務:(1)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2)默讀課文,各用一個詞語概括課文中的五件事;(3)學會文中生字詞等等。為檢測任務的完成情況,我同時提交了配套學案。上課時,我只需打開網絡平臺,即可準確掌握每個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及學習難點所在。課后,我開張了“作業(yè)超市”,在網絡平臺上提供了多樣化的作業(yè)選擇,學生根據能力與興趣,選擇自己能夠完成的作業(yè)。智慧課堂,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為每個學生提供了更為個性化的學習選擇,做到了因材施教,受到了學生的青睞。

二、智慧課堂空間:從室內走向室外

傳統(tǒng)意義上的課堂空間,就是一間教室。教師、學生、桌椅、書本等是課堂的“基本構件”。引入“云技術”的信息化課堂,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的視域局限。每個學生均可借助手中輕便小巧的平板電腦,上網瀏覽信息,查閱資料,制作課件,拍攝照片,錄制視頻,上傳作業(yè)等等,盡可足不出戶而“運籌帷幄”,跨越了時間限制,延展了空間距離,拓寬了學習視野。

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文中主人公魯迅對學生來說比較陌生,因此,我讓學生借助平板電腦觀看了視頻《魯迅》,閱讀了主題閱讀叢書――《俯首甘為孺子牛》,并開展“我眼中的魯迅”主題閱讀展示活動,從“魯迅生平”“魯迅故事”“魯迅作品”“懷念魯迅”等不同視角研究魯迅。學生根據主題,每人制作了PPT并上傳匯報。經過前期廣泛充足的閱讀鋪墊與交流,輕而易舉地達成《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學習目標。智慧課堂,努力減少教師對學生的“知識搬運”和結論告知,借助了網絡平臺,拓展廣闊的課堂空間,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發(fā)現、篩選、甄別和總結,注重在學習語文的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三、智慧課堂對話:從雙向走向多向

新課標提出:課堂是教師、學生、文本和教材編者四者對話的過程。我們的課堂對話,真正落實了幾者?教師與文本和教材編者的對話多發(fā)生在課前的備課環(huán)節(jié),現實的課堂對話顯性和普遍的表現形式是教師提出問題,一個學生回答問題,其他學生更正或補充答案,教師加以總結概括,以此類推,推進課堂教學。這種對話基本屬于師生雙向對話,顯示了教師強勢的主導地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學生與文本和教材編者之間對話尤顯不足。如何彌補這種不足?我借助“云技術”支持下的智慧課堂,采取“自主質疑,合作對話”的方式,有效實現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和教材編者間的對話。

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為例。課中,我要求每個學生至少提出一個問題,并利用平板電腦上傳問題,組內伙伴瀏覽問題,互相討論交流,解決能力范圍內可以解決的問題。以往的自主質疑因為面向全體,而教師又因時間關系不能一一關照到,所以會有一部分學生不發(fā)聲。而智慧課堂中,每個學生必須在網絡平臺上呈現自己的思考結果,所以思考的過程不可忽略。學生所提問題,有些比較淺顯,伙伴之間通過互助學習就可以解決,有些則要提交到大組,引導全班學生深入討論。讓學生自主質疑,這實際上是學生與書本對話,與自己對話的過程;組內學習伙伴討論,這是學生與學生對話的過程;全班范圍內的問題討論,則是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過程。學生的對話意識,借助智慧課堂,得到了強化。新課結束時,一個學生提出:“課文的結尾‘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作為中心句不妥當,只能概括課文第四個和第五個例子,建議作者把它改成‘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一個幽默風趣,關心青年的人;一個堅強不屈,愛憎分明的人;一個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另一個學生則認為“這樣的結尾雖然全面,但太長了。不如改成‘的確,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边@樣的對話,才是學習者與作者、與編者、與教者的對話,是有思維深度的多向對話。

四、智慧課堂評價:從模糊走向清晰

當前,我們的課堂上常常能聽到“你真棒”“你的回答很有創(chuàng)意”“謝謝你精彩的分享”等等評價。這些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一個描述,屬于定性評價,是必不可少的。但定量評價的相對不足,又讓我們的課堂存在著某種缺憾。究其原因,因為教師極難在較短的時間內對學生的學習結果作出即時的、準確的統(tǒng)計和反饋,因而對學生學業(yè)成績的呈現總顯得滯后。智慧課堂借助“云計算”技術,輕松地解決了這一難題,實現了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有機結合,既減輕了教師負擔,又清晰準確地評價了學生。

第9篇:未來教育范文

第一個方面,工具與技能。學校教育必須給孩子基本的知識與技能,讓他們掌握一定的工具,畢業(yè)之后能夠有基本的維持生存的能力,這應當沒有疑問。這也是數學、語文等核心學科的任務。中國過去30年的基礎教育,為提高全民族人口的基本素質還是做出了很大貢獻,和印度等人力資源豐富的發(fā)展中國家相比,中國的年輕勞動力具備了相對高的素質,成為改革開放之后各行各業(yè)大發(fā)展的重要建設者。因此,客觀地說,中國基礎教育的工廠化、流水線化雖然對高端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起很大的抑制作用,但對中低端勞動力的基本素質提升,還是做出了很大貢獻。

第二個方面,興趣與特長。學校教育應該千方百計為學生搭建成長的平臺。理想中的教育應當是這樣的:學生并不是根據學校提供的課程來進行選擇,而是根據自身興趣提出發(fā)展方向,學校則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其需要。所謂“因材施教,各求所需,各得其所,人盡其才”是也。

第三個方面,文化與傳承。教育的另一大功能,是文化的傳承。學校教育為民族的未來培養(yǎng)人才,而承擔偉大民族復興重任的年輕人,必須深諳民族精神的精髓。愈是開放,愈是全球化,愈是需要在傳統(tǒng)文化中汲取營養(yǎng)與精華。要知道,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精神力量的來源。

第四個方面,視野與境界。強調文化傳統(tǒng)并不是主張封閉,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創(chuàng)新與融合。因此,年輕人要有寬廣的視野,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世界上其他民族的文化,明白其他國家的同齡人的思維方式。視野開闊之后,境界也會獲得提升。在學校里,教師要大力提倡和鼓勵學生參與各種社團的活動,并盡己所能給予支持,從而使一大批學生在社團活動中脫穎而出,不僅具備出眾的領導力,公益心與全球視野也得到凸顯,有的甚至能在全球的同齡人也具備了較強的競爭力。因為他們是民族的希望與未來。

第五個方面,挑戰(zhàn)與勇氣。體育是對人的體能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的是團隊精神以及克服自身能力極限的勇氣與意志。體育不但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文化,這種精神與文化在學生離開校園之后,也伴隨著他們,和他們走完一生。未來的社會將遇到眾多挑戰(zhàn),人的一生也注定困難重重,讓孩子學會挑戰(zhàn)自然、挑戰(zhàn)世界,在此活動中學會挑戰(zhàn)自己、戰(zhàn)勝自己,也是學校教育必須關注的重要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