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歷史知識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知識經濟的發(fā)展,時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知識管理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理念,被越來越多的運用于各個領域。知識型組織是知識生產部門,要提高知識生產的效率,必須加強時知識資源的管理。
一、知識與知識管理
經合組織在((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的報告中將知識分為四類關于事實的知識(know-what卜關于原理的知識《know-why).關于如何做的知識(know-how),關于信息、知識來源的知識(know-who)。前兩類是顯性知識(explicitknowledge)后兩類是隱性知識《tacitknowledge)。顯性知識是指記錄在各種介質上的知識,如圖書、檔案、數(shù)據(jù)庫、各種計劃、總結、報表等等,易于整理和進行計算機存儲。隱性知識是指存在于人的頭腦中的未編碼的經驗性知識如個人的技術訣竅、直覺、想象與創(chuàng)意等等.隱性知識則難掌握它集中存儲在人的腦海里,是人的經驗的體現(xiàn)。
知識管理是組織對其所擁有的知識資源的管理具體包括知識的識別、獲取、開發(fā)、存儲、傳遞、共享、利用以及評價等。目的是促進組織內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共享提高組織的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知識管理可以分為以管理技術為主的知識管理和以信息科技為主的知識管理。以管理技術為主的知識管理是以內隱知識為主的管理,著重在激發(fā)組織內個人的潛能,使員工愿意奉獻知識,為組織創(chuàng)造利潤。以信息科技為主的知識管理是以外顯知識為主,著重在信息科技的基礎建設,包括文件的制作、數(shù)據(jù)庫的應用、網絡的資源共享、作業(yè)流程的效率等。
二、知識型組織中知識管理的任務
知識型組織是一種為適應知識經濟的發(fā)展而形成的以知識為基礎的開放、互動的組織結構。在這個結構中,管理者的主要任務是根據(jù)組織的發(fā)展規(guī)劃和戰(zhàn)略目標對知識資源進行統(tǒng)一的管理獲取知識生產所需的知識資源同時對已獲得的知識資源進行分類整理使之信息化、網絡化便于利用。
1.管理組織內外的知識資源。知識經濟時代組織與組織之間、組織內部部門之間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合作越來越多,既有多部門的合作,也有多學科專業(yè)的合作知識信息在學科專業(yè)和組織、部門間進行文流。因此對于知識型組織來講,知識管理就不能僅僅局限在內部的知識資源必須沿著各協(xié)作聯(lián)系網絡向外延伸,將組織內、外的知識資源納入管理范圍。
2.既要管理顯性知識又要管理隱性知識。知識生產通常是在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相互轉化的過程中實現(xiàn)的。知識生產離不開兩者的結合。顯性知識是知識生產的原材料,隱性知識則是處理這些原材料的工具。缺少兩類知識中的任何一類或者兩類知識不能結合,知識生產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知識管理不僅僅要管理可編碼的顯性知識,還要管理不可編碼的隱性知識。
三、知識型組織的知識管理策略
知識是通過文流、結合而發(fā)展的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的結合與交流產生了新的知識。對知識型組織來說知識管理的核心就是促進各類知識的交流與共享。
1.促進顯性知識的文流與共享。發(fā)展信息網絡,為顯性知識的交流奠定現(xiàn)代化的物質基礎。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顯性知識管理比較便利,顯性知識可以轉化為信息.以圖書資料、論文、研究報告、電子文件之類的形式儲存在圖書館、數(shù)據(jù)庫、信息庫中.供人們檢索、查閱和利用。借助信息網絡將可以遠距離檢索、查閱和利用組織外部信息化的顯性知識。
2.促進隱性知識的交流與共享。隱性知識在知識生產中是不可或缺的,它難以編碼的特點阻礙著文流與共享可能成為知識生產的瓶頸。對隱性知識的管理應注重以下幾點:
一是要重視人的因素。建立有效的管理方式和激勵措施對具有奉獻精神并奉獻了知識者給予合理的回報;提供先進的儀器設備良好的生活條件要營造良好的學術氣氛形成對研究工作執(zhí)著、熱忱并全心投入的氛圍。
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初中化學教學中的片面追求考試分數(shù)、題海戰(zhàn)術,無原則地趕進度延長復習時間等等違反教學常規(guī)的現(xiàn)象大量存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能正常發(fā)揮,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嚴重脫節(jié),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教師不能完成教育所承擔的社會職能。改變這個局面,實行向素質教育轉軌,初中化學教育應從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習題教學,活動課教學,育人環(huán)境等方面按照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應是教會學生對化學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真正掌握,發(fā)展學生的基本素質,而不應全部以解題的技能訓練來代替它,防止淹沒在題海中。
教學中要注意不能簡單地從化學原理及概念入手來講授,可以從化學的實際應用或者化學的發(fā)展史或是化學知識研究的途徑出發(fā),再深入至化學原理及概念,以致再分類,解釋,做練習,從而使學生在接受化學新知識時學得實際些,理解得深刻些。只有針對不同的概念和知識,將化學的發(fā)展史、方法論和人類生活、社會實踐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才會激發(fā)起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人類與自然、偶然與必然、機遇與創(chuàng)新、實踐與理論之間的關系,并形成深層次的認識,從而使學生能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高度發(fā)展作出積極的響應。也只有把“由舊知識發(fā)展成新知識的方法”交給學生,才能促使學生由“學會”變得“會學”,從而適應當前科學技術知識的迅猛發(fā)展。
其次,課堂教學中必須對化學概念和知識予以適度的“強化”,此處的“強化”有兩層含義:其一是應促使學生樹立知識是發(fā)展的、進化的觀點,任何化學概念和知識都不是靜止的和僵化的,而應是發(fā)展進化的?,F(xiàn)代科學的高度發(fā)展正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之上的。例如C60的發(fā)明說明碳元素不僅僅只是組成金剛石和石墨。其二是應促使學生樹立實踐的觀點,懂得任何概念、知識都不是干巴巴的定義,相反應是有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廣闊天地,煤氣中毒事件的屢屢發(fā)生、化學污染屢禁不止、亞硝酸鈉誤為食鹽的多次中毒事件的發(fā)生、山西甲醇兌酒中毒事件的出現(xiàn)等等,不能不說是化學教育的悲哀!
另外,課堂教學中我們應不時地將化學家的遠大理想、愛國事跡、頑強拼搏精神等穿插到教學過程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良好的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
二、化學教育靠實驗育人
化學實驗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的觀察能力、規(guī)范操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的訓練上。
實驗能力,包括按實驗步驟進行實驗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包括方法的選擇、組合和修改);觀察、測量、分析和判斷能力;選擇儀器、試劑、技術和條件的能力。通過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在實驗中,要求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順序地觀察。例如,在碳酸氫銨的分解實驗中,觀察(1)變化前的顏色、狀態(tài);(2)加熱過程中的氣味、石灰水的變化、試管內壁的現(xiàn)象、量的變化;(3)反應后有什么現(xiàn)象。認真記錄,分析實驗現(xiàn)象,寫出實驗報告。在每一步驟、每一環(huán)節(jié)上嚴格要求學生,使學生形成一絲不茍,嚴肅認真,勤奮求實的科學的實驗態(tài)度。逐步訓練學生自己觀察問題、自己提出問題。通過自己的分析和科學實驗,自己獨立解決問題。
三、習題教學的目的應放在對學生全面的能力訓練上,著重應是自學能力以及對知識、信息的分析、綜合和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
習題教學應通過學生自學和開展典型習題的課堂討論,加強和檢查學生的自學效果,活躍課堂教學的氣氛,形成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適應信息遷移式試題。
在習題教學上,“精講多練”長時間流行,還有不少教師仍只采用“多練”的形式。而素質教育中的習題教學,作為教師來講,應有“精品意識”,精講精練,適應教學的改革。因此,選擇的練習題應編些問答、分析推斷和一些綜合題,注意概念異同的比較、理論的交叉、綜合等。這樣才能更好地檢驗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接受新的信息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四、化學活動課教學是化學教學工作的另一種形式,是培養(yǎng)人才、促進人才成長的基本途徑之一
化學活動課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的訓練上。
化學活動課要緊扣教材,使活動課聯(lián)系教材內容、擴大知識面,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1)讓學生親手操作、熟練掌握常用儀器的安裝、使用。(2)結合課堂學過的知識,進行深入探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如實驗室做過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為什么不用濃鹽酸?為什么不用硫酸?可以讓學生通過活動課親手實驗,得出結論。(3)利用活動課組織學生參觀,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氧氣的制取、性質時,可參觀氧氣廠,親眼看到制氧的全過程,目睹液氧和固態(tài)氧都是藍色的。(4)掌握某些生產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如講化肥的制取可利用活動課到工廠參觀,講到化肥的施用,可到農村親自操作。(5)組織學生寫小論文,開展化學競賽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6)進行化學專題講座、專題報告,通過課外興趣小組,家庭小實驗,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技能。
摘要:對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報廢化工裝置,因置換難度大,拆除時其難度大、危險因素多,為了確保對裝置拆除施工時處于受控狀態(tài),發(fā)生的事故能夠采取正確有序的應急措施,合理地進行事故處理,保護拆除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的安全,并且在拆除過程中對環(huán)境無污染,拆除時必須做到縝密合理組織與實施。
關鍵詞:裝置拆除危險組織協(xié)調安全環(huán)保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年代久遠的一些化工生產裝置,由于產品落后、生產效率低、環(huán)境污染大,就要報廢拆除。尤其是對易爆、易燃、有毒的化工裝置的拆除不同于其它機械設備,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如:易爆、易燃、有毒、易污染環(huán)境等等,拆除時一定要考慮周密,拆除前做好準備工作,組織合理,協(xié)調好各個部門,做到萬無一失,一但出現(xiàn)事故要有相應的措施能及時解決。
一、成立指揮部門
易爆、易燃、有毒、易污染環(huán)境化工裝置的拆除具有拆除難度大、危險因素多等不利因素,為加強拆除施工中的安全管理,確保拆除施工能夠順利進行,需成立裝置拆除工程指揮部,負責整個拆除工程的施工組織。
工程指揮部下設:工程指揮組;安全管理組;后勤服務組,具體負責拆除施工現(xiàn)場的安全施工、組織協(xié)調、施工進度及后勤保障。
二、工程概況:
裝置位于廠區(qū)內,依次拆除的設備主要有水裂解、流化床、氯甲烷等四套裝置。設備內殘有物料有強腐蝕性,如鹽酸、液堿等,有能夠麻痹人的中樞神經,汽化過程容易造成人員凍傷的氯甲烷,有毒性較大可致人死亡的甲醇。同時,部分設備動火拆除和清洗危險性較大,因此,拆除施工的難度和危險因素從來沒有遇到。在此次拆除施工中,要提高隊伍的安全意識,強化安全管理,絕對服從指揮,禁止蠻干、亂干,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三、拆除前的準備工作:
組織強有力的施工管理隊伍,保證現(xiàn)場管理有條不紊。加強施工隊伍的組織,抽調精兵強將,保證工程順利進行。做好現(xiàn)場隔離,加強安全防護,營造良好施工環(huán)境和氛圍。組織施工人員進行安全教育。落實施工機具的準備,滿足施工中的工、機具需求。做好勞保著裝的準備,保護好施工人員的安全。
四、拆除施工的順序及方法:
此次拆除施工本著的由外及內、由西向東、由低到高、先易后難原則,聽從現(xiàn)場管理人員的指揮,遵守工廠拆遷施工的管理規(guī)定,強化施工隊伍的安全意識,加強施工現(xiàn)場的安全管理,提高拆除施工的效率,使拆除工程圓滿完成。
1.設備的清洗:組織施工人員按照工程制定的設備清洗方案,嚴格協(xié)助清洗過程中的操作順序及要求,服從現(xiàn)場管理人員的指揮,保證不落一臺設備,不留一點隱患,保證清洗完的設備臺合格。
2.設備拆除:所有設備的拆除都需要按照工程的拆除方案規(guī)定的程序及方法進行。具體辦法如下:(1)拆除施工前,將所有的塔、罐、容器及物料管線必須先打開人孔,然后用手鋸在最低點斷口,進行分析確認,測報合格后方可進行拆除施工。拆除施工時,要按要求對含有污染物料的設備及材料進行分解,并將分解的設備和材料進行處理,確認清除達到安全環(huán)保指標后方可按要求外運,以防止造成二次污染。對殘存的廢觸體等固態(tài)污染物設備、管線,要按要求進行現(xiàn)場設備封閉后進行水解等無害化處理后再按相關程序處理。(2)施工前,組織人力將現(xiàn)場的可燃物進行徹底清理。大型設備拆除前應先檢查拆除范圍內地下管網走向及地上井口位置,在地下管網走行的地面范圍內,禁止停放大型吊車或大噸位拖車,以防止造成地下管網的損壞。地上井口位置要加以覆蓋并設立明顯標記,防止大型車輛壓壞井蓋。(3)設備及儲罐容器的拆除。設備及儲罐容器拆除前,先將相連管線斷口,所有斷口全部用盲板盲斷,待分析合格后方可拆除。設備的拆除原則上采用整體拆除。較大設備可解體的進行解體拆除。儲罐及其它容器拆除前要對容器內進行分析,合格后可動火拆除的進行解體拆除,禁止動火的進行整體拆除,所有需清洗的設備,拆除后將管口封閉,運至相關部門清洗。
3.管線及鋼結構拆除:管線的拆除。所有物料管線全部使用鋼鋸斷口,在拆除前,必須經有關人員確認,并分析合格后進行拆除,原則上不動火拆除。存有物料的管線,先用廣口桶將物料盛裝后集中堆放,然后用手工使用鋼鋸拆除。無物料管線,如需動火拆除,提前提出申請,經有關部門確認批準后,并具備動火條件方可動火。在拆除管廊上于生產系統(tǒng)平行的管線需要配合吊車進行拆除,以防止管線拆除過程中碰到運行管線。鋼結構拆除。鋼結構采用解體拆除,所有鋼結構拆除必須在塔設備,管線拆除后方可進行,拆除前須經有關人員的確認,同意后方可進行。
五、安全施工組織與措施
1.安全施工組織。本項目施工實行安全施工層層負責制,從工程指揮到每個施工人員一級對一級負責的層層包保制,做到全員管安全,全員保證安全。設立專職安全員,負責現(xiàn)場巡視,檢查施工人員是否保證安全施工,有無違章作業(yè)。作業(yè)班組安排兼職安全員,負責本班人員的安全施工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如遇嚴重違章人員立即制止并上報工地負責人。
2.安全施工措施。(1)進入現(xiàn)場前,所有施工人員必須參加安全教育培訓,經考試合格后方可進入現(xiàn)場作業(yè)。施工中必須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工、機具,并有切實可行的安全措施?,F(xiàn)場施工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帽。登高作業(yè)人員必須佩帶安全帶。根據(jù)拆除設備不同,針對不同情況,合理佩帶合格的勞動保護用品(如面罩、眼睛、防酸手套及膠鞋等)(2)拆除現(xiàn)場無車間工藝人員指揮及監(jiān)護不得作業(yè)。高空拆除時如無操作平臺或可以依附的作業(yè)面,要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搭設腳手架或作業(yè)平臺。拆除施工中嚴禁交叉作業(yè)。施工機械要經常檢查,保證設備完好,嚴禁帶病作業(yè)。
六、保證施工工期的措施
(1)加強施工人員的組織與調整,保證施工人員數(shù)量及作業(yè)時間。合理安排人力,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合理安排施工順序,保證拆除及外運兩不誤。施工機械隨時調整,充分滿足現(xiàn)場拆除施工的需要。加強設備維護,保持機械完好,發(fā)揮機械施工的優(yōu)勢。
市場化進程中經濟倫理的“脫嵌”
從后果是否可預期性這個維度來看,食品安全問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后果無法預期的,例如轉基因食品,這種技術創(chuàng)新到底是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目前下結論還尚早,因而這種技術所帶來的后果可以說非預期的;另一類屬于后果是可預期的。我國近期所發(fā)生的大量有毒或者指標超標食品安全事件大都屬于后者。與非預期的食品安全事件相比,所謂可預期的食品安全事件,意即作為食品的生產商以及相關的責任單位(如技術鑒定單位、監(jiān)管部門等)能夠預期到這種不安全的食品投放到市場之后的后果,但是仍然利用信息的不對稱,或者是出于利益、政績等因素而放松監(jiān)管,讓問題食品流向市場,最終損害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值得關注的是,表面上看,企業(yè)、商家為了牟取利益,通過使用不合格原料、添加不宜的防腐劑等方式最終讓問題食品流向市場,但是我們知道這和市場上充斥的一般的假冒偽劣產品不同,一般的問題商品往往會造成消費者經濟上的損失,而問題食品除了給消費者帶來經濟損失外,還意味著對消費者健康權利甚至生命權的侵害和剝奪。如果商家以及相關的責任單位能意識到上述后果,并站在潛在受害的消費者角度換位思考的話,在考慮相關的“成本-收益”之外,還應該自覺引入倫理的考慮,即他們應該意識到生產食品的目的不僅僅是一種經濟行為,同時還是一種倫理行為,即作為食品企業(yè)應該提供健康和安全的食品,這是必須遵循的道義行為,也是必須恪守的一種底線倫理,而生產和提供不健康和有毒食品顯然有悖于這種倫理底線。經濟行為中的倫理考量顯然正是經濟倫理學的重要議題,阿瑪?shù)賮?#8226;森曾一般化地提出“倫理相關的社會成就觀”,認為這盡管并不能隨意消除社會成就評價中的隨意性缺陷,但是它可以使社會成就的評價更具富倫理性,而且必須使用更廣泛的論點和觀點來判斷什么是對“個人有益的東西。”[2](P10)市場本身受“看不見的手”的指引,是不講道德的,不會具有倫理偏好的,“帕累托最佳值只能定義經濟學的最佳值,但卻不能定義社會的或倫理學的最佳值”[3](P35);“資本主義是一種自由和工作的倫理,作為經濟協(xié)調的形式,它自己本身是不能創(chuàng)造和保持這種倫理的,”[3](P60)但是不講法治和倫理的市場是經不起重復博弈的,也無法建立起可持續(xù)的市場交易秩序。事實上,作為一種可持續(xù)的市場經濟制度,除了具備相應的法治條件,還應該需要相應的倫理基礎。正如美國倫理學家R.T.諾蘭在《倫理學與現(xiàn)實生活》一書中曾指出的:“每一種經濟制度都有自己的道德基礎,或至少有自己的道德含義。”[4](P324)西方的市場經濟體系盡管并不完美,但是迄今為止仍然是一種高效運轉的制度,并且總體上并沒有失范,這應該歸功于市場經濟背后的倫理基礎和法治條件,甚至有學者認為正是來自希臘的理性精神、希伯萊的宗教情懷以及古羅馬法律文化的注入,才導致西方的市場經濟仍然有序運行。對于市場經濟的運行,倫理相比于法律,是更為基礎性的東西,因為如果只強調法律的外在監(jiān)督,而忽視經濟倫理的內在理念的培育,“這種基于計算的信任和依靠外在監(jiān)督的法律會最終導致了商業(yè)機會主義盛行”[5](P281)。一種普遍主義的經濟倫理是諾斯所謂的“意識形態(tài)”,和法律的強制性措施不同,經濟倫理必須是“對相互權利的尊重,是一種內在監(jiān)督,通過它可以形成一種有效的內在約束,以便防止各種損人利己行為的發(fā)生”[5](P283)。法律的外在約束固然能具有一定的制約性,但“本身不可能創(chuàng)造一個有意義的價值系統(tǒng),倫理這一外在的價值體系卻可以通過價值內化形成一種內在的約束系統(tǒng),從而使人們在遵從行為規(guī)范的同時懂得它的價值或意義”[5](P288-289)。市場經濟的運行需要一定的倫理基礎,也需要眾多利益共同體達成倫理共識。一種普遍主義的經濟倫理不僅可以帶來經濟意義上的節(jié)約交易成本,而且是市場經濟制度健康運行的基礎性秩序。在論述經濟倫理和資本主義的親和性關系時,韋伯認為,新教倫理的偉大之處,“在于沖破了氏族的紐帶,建立起信仰共同體與一種共同的生活倫理,它優(yōu)越于血緣共同體,甚至很大程度上與家庭相對立”[6](P266),按照韋伯的闡釋,正是這種具備普遍主義的經濟倫理,才生成了資本主義,而市場經濟正是資本主義的核心要素。當然,這不意味著市場經濟僅僅只有新教倫理能充當倫理基礎,而只是說,市場經濟制度離不開經濟倫理的支持,從事實上來看,西方市場經濟制度運行有序的國家,除了宗教倫理的傳統(tǒng),還有來自無神論基礎上形成的倫理共識。而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恰恰透露出來我國市場化進程中尚未形成一種適應市場體制的普遍主義經濟倫理,出現(xiàn)了經濟倫理的“脫嵌”現(xiàn)象?!懊撉丁备拍顏碜杂诓ㄌm尼[7]。在波蘭尼看來,市場以及經濟系統(tǒng)都是從社會、文化系統(tǒng)中孕育而來,在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是高度“嵌入”于社會中的,“(市場)在社會和文化標準中被置入的程度,社會和文化的副條件(價格系統(tǒng)就在這些條件下運行)的規(guī)模,在傳統(tǒng)社會中均高于現(xiàn)代社會。”[3](P8)隨著資本主義的到來,經濟才從社會中不斷分離出來,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脫嵌”現(xiàn)象,而經濟倫理的缺失顯然是這種“脫嵌”癥狀的表征之一。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其實并不缺乏諸如“誠信經營、童叟無欺”這樣的經濟倫理,但一方面由于我國在歷史傳統(tǒng)上重農抑商,并沒有形成普遍主義的經濟倫理,另一方面,這種經濟倫理長期對應于鄉(xiāng)土中國的熟人社會,在引進市場經濟之后,對于急劇變革的市場轉型和社會流動,傳統(tǒng)熟人社會結構中孕育出來的經濟倫理無法與之匹配,導致舶來的市場經濟缺乏了倫理共識和倫理基礎,轉型以來的食品安全問題正是與此有關。
經濟倫理缺失的微觀視角:從企業(yè)到政府
近期國家質檢總局對食品安全的網上調查結果顯示:在“對當前食品安全形勢的看法”這一題項中選擇“問題太多,令人失望”的達51.36%,在“造成目前食品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這一題項中,選擇“不法食品生產加工企業(yè)和個人利欲熏心”的占29.91%,選擇“對失信企業(yè)和個人的懲罰力度不夠”的占30.22%,選擇“執(zhí)法部門監(jiān)管力度不夠”的則占34.62%。[8](P10)上述調研數(shù)據(jù)一方面反映出消費者對于當前食品安全的不滿意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消費者認為造成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企業(yè)和相關的監(jiān)管部門,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在有法可依的情形下仍然有這么多的企業(yè)供給問題食品?相關的責任部門為什么監(jiān)管乏力?事實上經濟倫理的缺失是一個潛在的重要因素,我們可以從企業(yè)責任倫理以及相關的監(jiān)管部門行政倫理的缺失這兩個視角進一步加以剖析。首先食品企業(yè)缺乏對消費者健康和安全權益尊重的責任倫理。食品安全問題是在中國市場化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發(fā)生的,食品安全問題甚至在有法可依的情形下仍然頻繁發(fā)生,愈益凸顯出經濟轉軌中的倫理緊張。具體而言,經濟倫理并不是抽象的,而且發(fā)生在具體的實踐中,在食品安全的諸多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正是由于企業(yè)缺少責任倫理,企業(yè)實施機會主義,越過法律底線乃至倫理底線,嚴重損害了消費者權益。企業(yè)如果是通過技術改進等方式來降低成本、追逐利益,這本無可非議,這不僅有利于企業(yè),也有利于環(huán)境和社會,會帶來雙贏和多贏的局面。問題在于,很多企業(yè)為了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優(yōu)勢,通過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方式來提高收益。偶發(fā)性的食品安全問題,我們可以訴諸于個別企業(yè)或者商人的個體道德品質問題,普遍性的食品安全問題已折射出我們目前的市場經濟制度出現(xiàn)了經濟倫理的缺失現(xiàn)象,這種缺失首先表征為企業(yè)責任倫理的缺失,正如理查德•狄喬治所注意到的:“自由企業(yè)的惡,隨資本到中國也會發(fā)生”[9](P1)。其次還表現(xiàn)為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行政倫理的缺失。一般意義上,行政倫理作為行政管理領域中的一種角色倫理,主要是人們關于行政活動對錯的判斷過程以及判斷的理由,涉及行政主體行為的正當性和合理性的一種判斷,即領導決策執(zhí)行等行政管理活動的合法性問題。行政倫理和廣義上的經濟倫理是一種交叉關系,政府以及一些執(zhí)法部門在對經濟活動的監(jiān)管時也需要一定的倫理判斷,這不僅涉及到行政倫理,也和經濟倫理相關。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的涌現(xiàn),除了食品企業(yè)沒有履行相應的倫理責任,政府以及相關職能部門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三鹿事件中,我們能看到地方政府及相關的職能部門不僅放松了日常的市場監(jiān)管,而且在事發(fā)之后仍然考慮的GDP優(yōu)先原則和地方、部門利益,喪失了公共部門應有的倫理判斷,更沒有履行起相應的職責。應該說,這種行政倫理的缺失有著深刻的背景。在中國市場化推進過程中,政府及監(jiān)管部門受到經濟理性的裹挾,一味追求GDP,在日常管理中放松對食品安全、環(huán)境安全、生態(tài)安全的警惕,不再擔當公眾利益的保護人,而往往成了一些利益集團的庇護者。而按照公共經濟學的解釋,政府部門其實也是“經濟人”,有著自己的利益訴求,只不過在選舉制國家,政府官員為了爭取更多的選票,必須要考慮到公眾利益,所以在日常行動和行政決策中不能違背基本的行政倫理。而在我國當前,我們看到是另一種情形。消費者投訴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以及衛(wèi)生部門借口各種理由,如以質監(jiān)部門正在調查加以搪塞、加以推諉,“出了問題之后,這些部門互相扯皮,推卸責任,……一碰到有利益的事情這些部門都要管,一碰到沒有利益的就會把問題踢來踢去。”[10]正是由于在市場化進程中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的職能部門一味追求GDP,形成了“逐利化”傾向,同時在這種行為的背后又缺乏一定行政倫理以及經濟倫理的制約,以至于這些部門并沒有結成一道道防護閥,一些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也難以真正落實。
論文摘要:本文通過對我國都市類報紙周末版經營現(xiàn)狀的研究,分析都市類報紙周末版的現(xiàn)有贏利模式及其存在的弊端,并針對都市類報紙的周末市場情況進行考察,在闡述周末市場經濟價值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都市報紙周末版的潛在贏利空間。
在我國,都市類報紙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新聞改革初期,于90年代中后期報業(yè)市場化階段:迅速成長,經過20余年的發(fā)展,都市類報紙已經成為當前我國城市的主流報紙。目前全國都市類報紙的廣告刊登額占報紙廣告總量的四分之三左右,成為最受廣告商青睞的廣告投放媒體之一,其廣告規(guī)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報業(yè)的經濟收益。
都市報的迅速發(fā)展和繁榮,可以說是我國經濟崛起、社會進步的表現(xiàn),但同時也應該看到大多數(shù)都市類報紙都非常年輕,整個市場仍然不夠成熟.特別是和發(fā)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一、都市報周末版面分析
一份報紙要想贏得讀者青睞、廣告商器重,最重要的莫過于在版面內容上下功夫。本文對《廣州日報》、《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新民晚報》、《深圳特區(qū)報》和《羊城晚報》的周末版面作了一次較為詳細的內容分析,這6份報紙近幾年來一直位居全國都市類報紙廣告收入排名前10強,可以說代表了我國都市類報紙廣告經營的最高水平,而其所處的廣州、深圳、北京和上海,也是我國經濟最為發(fā)達,報業(yè)競爭最為激烈的幾大城市之一。因此,可以肯定,這六份報紙在版面內容安排上都已幾經探索,下足功夫,以其作為研究對象,是極具代表性的。
(一)版面容量和廣告數(shù)量情況
通過對6份報紙為期一周的版面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其周日的版面數(shù)量從16版到48版不等,均明顯少于平時,而《廣州日報》、《北京晚報》、《羊城晚報》三者的周日版容量甚至不到平時最高容量的三分之一。與之相關聯(lián)的是周日報紙廣告的缺乏,所有6份報紙周日版的廣告數(shù)量均遠遠低于工作日平均水平,其中《北京青年報》、《北京晚報》、《羊城晚報》和《深圳特區(qū)報》的周日廣告甚至不到平時最高數(shù)量的10%。無論在報紙容量還是在廣告數(shù)量上,周六版的情況都要比周日版有所改善,但是和平時報紙的差距還是非常明顯的,而《北京晚報》則是一個例外,它在周六的廣告數(shù)量達到了29.25版,比周一、周二還要多。此外,各報每天的版面數(shù)量和廣告數(shù)量基本上是成正比的,而一周內廣告投放量最多的,一般集中在周三、周四、周五這三天,除《廣州日報》在周一出現(xiàn)廣告高峰。
(二)版面內容安排情況
進一步比較都市報周末和平時的內容安排:首先,6份報紙周末和平時在正刊的版面安排上基本相似,只是周末的版面數(shù)量被明顯壓縮。其中,周日的財經新聞要遠遠少于周六和平時,文化生活類內容則多于平時。6份報紙中,有兩份是有副刊的,且都在北京,3份報紙在周六和平時發(fā)行了周刊及專刊,兩份報紙在周日發(fā)行周刊。其次,兩份報紙的副刊在一周的內容安排上也是比較相似的。周日報紙雖然有意在文化生活方面作文章,但無論是從數(shù)量上還是從內容上都無法體現(xiàn)出和平時的差異,同樣,周六報紙的資訊信息也并不能和平時拉開明顯的差距,周末有的信息,平時都有,而且數(shù)量更多,內容更廣。此外,在周刊的發(fā)行方面,周六要比周日成熟得多,像《北京晚報》和《新民晚報》在周六都有多份周刊,內容也比較充實,包含了豐富的資訊信息,而《北京晚報》更是在設計上下足了功夫,其周刊《星期六》就采用了彩頁和雜志形式。
(三)廣告刊登情況
周末的主要廣告類別包括醫(yī)療、美容、保健、飲食、分類廣告以及各類招聘、培訓和折扣信息,這些廣告多為軟性,和生活資訊相關。而像房產、汽車之類的工商廣告,原本是廣告市場的主力軍,在周末報紙中卻極少出現(xiàn),甚至連向來以房產廣告著稱的《北京青年報》,也不見刊登一則此類廣告。另外,有部分報紙刊登的廣告中包含了活動類信息,這些活動一般是由報紙親自發(fā)起,或聯(lián)合其他單位以及廣告商共同組織的,比如《廣州日報》主辦的“2005消費者最喜愛的十佳品牌頒獎聯(lián)展暨日化用品集團采購訂貨會”,是一種以報紙為中介,溝通廣告商和讀者的有效手段。此外,??椭芸且环N非常好的廣告載體,其廣告數(shù)量要明顯多于平時,如《北京晚報》在周六的較高廣告收益,就有將近80%是通過??椭芸〉玫摹?/p>
二、都市報周末市場分析
周末報紙版面的普遍壓縮,是否意味著周末市場缺乏價值?研究證明事實并非如此。拿杭州市場來說,有調查分析顯示,周六和周一是報紙零售的高峰期,達到一周銷售量的33.3%,其次是周三的16.7%,而周日的報紙銷售量則是最低的。而浙江大學傳播研究所的最新研究也表明,杭州讀者在周一至周五平均投入讀報時間為54.19分鐘,而周末則達到了60.62分鐘。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周末報紙的讀者需求量是不容忽視的,周末市場有著極大的發(fā)展?jié)摿Γ瑫r,周六和周日的讀者需求情況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不應該把它們簡單等同在同一個“周末”的概念之下。
此外,在內容的偏好方面,也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時代特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市民觀念的變化,消費文化逐漸成為當代大眾文化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因此,與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實用性的內容,也越來越受到讀者的關注。另外,由于周末的閱讀場所多以家庭為主,適合整個家庭閱讀的內容更容易成為周末的共同話題與關注點,因此,出行參考、購物指南、財經信息等服務性的內容倍受讀者青睞。
三、都市報周末版的潛在贏利空間
一方面,都市報在周末的讀者群并不比平時小,另一方面,都市報周末版卻大大遜色于平時,廣告少之又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的矛盾呢?正如《揚子晚報》總編朱銘佐在新浪網“總編在線”欄目所言,“客戶不喜歡把廣告放在雙休日,盡管一再解釋雙休日讀者面很寬,發(fā)行量不比平時少,但客戶還是不認賬。”廣告商的習慣和偏見,導致了周末報紙利潤推動力不足和周末版面的蕭條,對此大多數(shù)報紙都顯得非常無奈。然而,面對周末廣告匱乏,報紙并非完全無計可施,《北京晚報》周六的驚人廣告數(shù)量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沒有一份報紙會甘愿放棄大好收益,它們之所以如此消極被動,完全是出于一種受制于廣告商喜好的無奈。要改變周末廣告的蕭條現(xiàn)狀,還得靠報紙自身努力,最根本的則是要改變廣告商的觀念。要說服廣告商認可報紙的周末廣告價值,需要的是客觀詳細的數(shù)據(jù),報紙應該聯(lián)手數(shù)據(jù)公司加大對于周末市場的調研。
此外,就報紙本身而言,版面內容永遠是最為關鍵、最能說服人的,周末的報紙如何才能吸引讀者,吸引廣告商,還是需要在現(xiàn)有基礎上作一些改變和探索。通過上文的研究和分析,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潛在的贏利點。
(一)挖掘文化特色、提供資訊服務
根據(jù)周末這一特定時間的讀者需求,提供更多文化和生活資訊方面的服務,挖掘區(qū)別于平時的特色。雜志型??瘧撌侵苣﹫蠹堊罹邼摿Φ陌l(fā)展方向之一,在這方面,美國報紙周末版的成功經驗也為我們提供了借鑒。美國報紙周末發(fā)行量是非常可觀的,而其周日報紙的市場收益更高達整個報業(yè)收益的40%~50%,這主要歸功于報紙內容雜志化。美國周日報紙的內容主體并非新聞信息,而是大量的副刊和???,約占了總版面的三分之二,其內容主要涉及:下周電視預告及節(jié)目介紹、廣場雜志、書評、家庭讀物、旅游、購物、卡通畫等等,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廣告,且印刷精美,極具誘惑力。因此,專刊應該是我國都市報未來發(fā)展的一個重點。
(二)策劃適宜活動,提高品牌價值
對福建省內多所高職院校的非固定資產類實訓資產管理現(xiàn)狀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其普遍存在一些問題:
1.未實行有效的歸口管理
對于未達到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實訓資產,存在著品種雜,有時數(shù)量多但單價不高,各高職院校多數(shù)未進行歸口管理,采購、使用及日常管理均由各使用部門自行負責。
2.采購前期論證不足,存在隨意性
對于未達到固定資產確認標準的實訓資產,多數(shù)院校存在著未建立詳細采購計劃,對于供應商及其提供的產品質量把控不嚴,如對供應商提供勞務或物資的質量、價格、供貨條件、交貨及時性等進行管理與評價。部分院校存在未能根據(jù)市場情況進行詢價或定向采購等,未能合理選擇采購方式,未能建立采購定價機制合理確定采購價格,采購過程存在隨意性導致資金過度占用,采購過量或不足等。
3.使用部門在對資產使用、保管過程中未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
部分院校僅按預算執(zhí)行情況對非固定資產類實訓資產進行采購總額的管控,未對資產使用、保管過程建立管理制度,而由使用部門負責資產使用和保管。因此,對于該部分資產的使用、維護缺少必要的監(jiān)管,可能導致其價值減損過速。
4.資產管理信息未實現(xiàn)有效聯(lián)動
在對非固定資產類實訓資產的管理過程中,多數(shù)院校未建立先進的資產管理技術方法,建立保管及領用制度,對不同使用部門之間的該資產采購、庫存未進行統(tǒng)一調配,管理信息未實現(xiàn)有效聯(lián)動,可能存在重復采購,資源未能充分利用等問題。
二、非固定資產類實訓資產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與實施
1.建立實訓資產內部控制制度
由財務部門相關人員負責組織各行政管理部門及相關實訓資產使用部門建立實訓資產的管理制度。如:建立分級管理網絡,各部門實訓室資產使用部門要建立分級負責、責任到人的管理網絡,指派專職或兼職管理員。各部門根據(jù)實訓資產特性制訂管理細則,建賬、賬冊完整,及時更新,確保賬賬、賬卡、賬實相符。
2.制度實施過程管理
⑴要求各部門提供詳細預算,不能由部門里說了算,需交叉提意見,充分討論;⑵計劃執(zhí)行、審批、資產采購合理性是否重置、閑置,是否執(zhí)行定期清查、盤點,確保資產數(shù)據(jù)信息準確。試運行過程中,由財務部門專人負責對上述制度及其試運行過程進行梳理,對一些細節(jié)提出改進意見,為制度正式運行做準備。如,要求資產管理部門建立完善的實訓資產明細賬,與各使用部門、財務部門定期進行核對,做到賬賬、賬實相符,確保不重不漏。物資入庫存時,負責審核單據(jù)、及時核對驗收單據(jù),對購買時間、產地、名稱、規(guī)格、數(shù)量、金額等填寫清楚,并根據(jù)入庫單據(jù)登賬。采購物資到貨后參加現(xiàn)場驗收、發(fā)現(xiàn)差錯及時查找原因,向有關部門交涉解決。經試運行及集體討論后,該管理制度方能正式通過批準并正式運行。制度實施后,需定期對制度運行過程及結果進行定期評價,對存在的不足各職能部門可提出意見、建議反饋,持續(xù)改進。
三、制度運行效果評價
通過一定時間的運行,需要對管理制度實施效果進行評價,學院實訓資產的管理水平是否提高,通常需要綜合考慮:
1.是否實現(xiàn)了不相容崗位的分離。由原來的使用部門自行購買、管理,到資產管理部門共同參與,通過業(yè)務流程優(yōu)化,保障學院資產安全,有效減少舞弊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
2.是否實現(xiàn)了實訓資產的歸口管理并明確使用責任,由相關部門統(tǒng)一分管;
3.是否避免了采購的隨意性。防止各系部只要在系部總預算額度內,便可購買的情況。是否建立年度總采購計劃,加強采購管理,避免重復采購;
4.是否建立了實訓資產使用、保管制度。要求對實訓資產辦理入庫、出庫手續(xù),建立清查盤點及對賬制度,按規(guī)定處置資產。
5.通過加強制度管理,是否使實訓資產成本費用控制在更加合理的范圍內。
四、探索實訓資產會計工作向管理會計工作持續(xù)優(yōu)化的幾點建議
1.應當持續(xù)優(yōu)化,使采購前期論證更加充分制度運行過程中,降低了實訓資產采購過程中的隨意性,但采購前期論證仍舊不夠充分,未能充分考慮同類實訓資產之間的互抵作用。例如:某學院于2012年及2013年分別購入用友ERP財務管理系統(tǒng)和網中網會計綜合實習平臺兩個實訓軟件。據(jù)此,應當減少同類手工實訓資產的采購;同時考慮同類別相關專業(yè)實訓資產是否共用、共享;減少這部分采購所帶來的預算額度。
2.強化資產成本占有意識,提高實訓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部分實訓資產使用單位人員,未建立成本意識,認為購入的是學院的資產,而未形成成本意識,這部分資產其實形成了學院的辦學成本。同時,由于實訓資產的管理尚未涉及信息化平臺,其賬僅使用Excel表格填制,有的甚至手工對賬頁進行處理,雖然這些工作多由各部門相關人員兼任,實施成本并未增加多少,但仍應當提高管理的效率,使得實訓資產信息為財務分析和管理所用。對于辦有財務會計類專業(yè)的院校,通??梢岳孟嚓P教學軟件,如用友ERP財務管理系統(tǒng)等為高職院校實訓資產管理工作所用。若能通過內部網絡,來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同步,其作用是可以預見的。我們認為,在實訓資產管理過程中,可以引入存貨批量決策模型。由于批量使用的實訓資產存貨水平的增加除將增加學院資金的占用外,其訂貨批量的變動,將引起訂貨成本、儲存成本的變動,從而影響實訓資產的相關總成本。通過存貨決策,可以實現(xiàn)實訓資產訂貨批量決策相關總成本的最低。各院??赏ㄟ^分析,解決每批應當訂多少實訓資產,何時開始訂,合理的實訓資產訂貨批量決策,有利于合理維持正常的實訓教學,合理控制資金占用水平,降低相關成本。
3.實現(xiàn)對實訓資產的有效估值我們在實地調查中發(fā)現(xiàn),通常各學院都會有一些閑置的實訓資產,這部份資產閑置著,不能產生價值,各使用部門又不能隨意處置,卻無端增加了管理成本。對此,應當重新對該部分資產進行估值。對確實無價值的資產,力推進行一次集中處置,同時建立相應的實訓資產退出管理流程。
4.落實對實訓資產的分管責任多數(shù)高職院校的中層及以上領導,均來自于一線教學崗位,多數(shù)是某一領域的專家。那么,可以考慮讓各中層及以上領導分管某一專業(yè)的實訓資產采購、管理、使用過程,甚至可以有交叉審核、審批過程。
五、總結
1.1營造創(chuàng)新氣氛。
文科計算機軟件理論知識課對于文科學生來說是有點枯燥的,因此,營造一種創(chuàng)新的氛圍是非常必要的。營造一種創(chuàng)新的氛圍可以讓文科學生從枯燥的科目中找到興趣點。信息技術在人們生產工作中被廣泛應用,所以,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具體的闡述一下計算機的重要性,以便讓學生足夠的重視這門科目。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利用音像、文獻資料、摻雜學生喜歡的文學等向學生講授計算機的軟件理論知識。
1.2使用創(chuàng)新方法。
使用創(chuàng)新方法,增加文科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理論課的興趣。傳統(tǒng)的計算機軟件理論課上,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知識的了解均來自教師或課本。而學生在理解這些內容時,往往是隨便應付的,并且很多時候并沒有通過自己的思考。這種情況使得學生對計算機軟件理論知識缺乏自己獨立的理解,也缺乏軟件的意識,進而制約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學生也對這門課程無感。為了讓文科學生加強對計算機的認識,在計算機軟件理論知識課上,教師一定要適當?shù)膶⒗碚撆c實踐相結合。
1.3創(chuàng)新實訓。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消化掉理論知識課程,教師在進行計算機軟件教學時,應當提高學生的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以便讓學生懂得如何將理論知識應用。計算機軟件主要分為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兩者。其中辦公軟件有WPS、Word等,信息管理軟件則主要有AutoCAD等軟件。不過在生活中,教育和娛樂類的軟件比較受學生喜歡,也很貼近學生的生活。不管怎么說,教師在實踐課上,要充分為學生講述軟件的使用原理和操作過程,并在課堂上安排學生進行操作和訓練,給學生布置一些軟件學習和創(chuàng)新應用的作業(yè)等等,以便能幫助學生消化所學的知識。
1.4開展計算機軟件比賽。
為了讓學生有點競爭感,使學生對這門課程更加重視,教師可以為學生們開展一系列計算機軟件類比賽。教師不一定要拉動全院的人參加,在班上舉行即可。比賽的內容可以是圖像編輯大賽、影視海報制作大賽、明信片設計大賽、影像剪輯大賽等等。讓學生在適當?shù)膲毫ο拢瑢⒆约核鶎W的計算機軟件理論知識發(fā)揮出來,并從中得到更多的經驗。
二、結論
20世紀的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在繼承中國幾千年教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借鑒世界先進教育思想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探索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客觀規(guī)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在涉及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問題上獲得了一些規(guī)律性的認識。這些認識不可能在這里一一羅列,只能選主要的列舉如下:
(一)語文是工具,是交際的工具,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維的工具,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工具,是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工具。
在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上達成共識,應當說是20世紀,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語文教學界取得的重要成果。
語文既然是交際的工具,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那么,語文這個工具的運用必然伴隨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語文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思想性。
近年來有人提出了語文學科具有“人文性”的論斷。筆者認為,“人文性”只是“工具性”的自然延伸,并不能否定工具性。因為,所謂“人文性”,是指語文是文化的載體,它在傳播人類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實,如果語文不是工具,它就不可能充當文化的載體,也就不可能起到傳播人類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作用。
(二)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是指導學生掌握語文這個工具,掌握語文這個工具的標志是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
關于語文學科的目的任務,本世紀曾有過多次大的爭論。進入80年代以后,這種爭論基本上停息。因為大家已達成了這樣的共識:語文學科的基本任務(或曰“特有的任務”)是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中,要進行思想教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三)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的基本途徑是聽說讀寫的實踐。因此,語文學科的教學活動主要是聽說讀寫的訓練。
“訓練”的思想,是語文教育家葉圣陶先生的一個重要思想。早在三四十年代,他在談到語文教學時,就多次使用過“訓練”這個概念。六十年代初,他更明確地指出:“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引自《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717頁)可見,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過程就是一個訓練的過程。
語文訓練的過程,不是一個單純的語言文字符號的訓練過程。無論是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訓練,還是積累語言的訓練,都必然是把語言形式和它所承載的思想內容當做一個整體進行的。語言訓練一旦離開思想光輝的輻射,學生面對的只能是一堆蒼白、冰冷的符號。
近年來提出的“加強語言文字訓練”,就是要加強聽說讀寫的訓練。它所針對的是削弱聽說讀寫訓練的兩種傾向:一是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講解、分析毫無意義的問答上,擠掉了聽說讀寫的訓練;二是只重視內容的分析,忽視了語言文字的理解、積累和運用。
(四)語文訓練的過程,不僅是一個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辯證統(tǒng)一的過程,也是一個語言和思維統(tǒng)一發(fā)展的過程。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的過程借助語言進行,思維的結果借助語言表達。因此,語言訓練和思維訓練相統(tǒng)一,會起到相互促進的作用。
(五)語文訓練是教師的“訓”和學生的“練”相統(tǒng)一的過程。這個過程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更離不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是訓練成敗的關鍵。
語文訓練中的“訓”指的是教師的設計、指導、啟發(fā)、示范和必要的講解;“練”指的是學生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坝枴钡哪康氖鞘箤W生想練、會練、練好。離開學生的“練”,“訓”就毫無意義。因此,必須堅持以“訓”導“練”,以“練”為主,“訓”、“練”結合的原則,這個原則也就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
(六)語文訓練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因此,語文訓練既要根據(jù)不同的階段,突出不同的重點,又要注意許多最基本的內容(如字詞)在任何一個訓練階段都是不能忽視的。
這是語文訓練的一個重要特點。不根據(jù)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和語文基礎,簡單劃分若干階段,每個階段突出一兩個重點,是不足取的;一旦劃分階段,就把每個階段的訓練重點絕對化,也會嚴重影響語文訓練的成效。
(七)語文訓練的最終目標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教師改”。這種能力就是語文學科的自學能力。最終目標,不是到“最終”才培養(yǎng),必須從語文學科的啟蒙階段就要開始??梢?,培養(yǎng)自學能力,既是語文訓練的落腳點,也是語文訓練的出發(fā)點。
語文這門學科是最適宜于自學的一門學科,語文這個工具也必須靠自學才能真正掌握。當然,自學的要求隨年級的不同可以有所不同,自學的因素隨年級的升高應當逐步增加。即使是一年級學生,只要學會了拼音,就可以借助拼音閱讀,借助拼音識字。
(八)語文訓練的主渠道是課堂,但課堂不是語文訓練唯一的渠道。以課外閱讀、課外練筆為主要內容的課外活動是語文教學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九)發(fā)揮漢語拼音在語文訓練中的多種功能,在學生不識字或識字不多的情況下,利用漢語拼音幫助學生閱讀,發(fā)展學生語言,是語文訓練啟蒙階段的一項創(chuàng)造。
學漢語和識漢字的矛盾,是中國小學語文教學的難題之一。利用拼音幫助閱讀基本上解決了這個難題。當然,這對拼音教學提出了新的、較高的要求,如何在不增加學生的負擔的前提下,使學生盡快過拼音關,成了一個新的難題。不過,在沒有更理想的辦法之前,這仍不失為一種較好的選擇。
(十)語文訓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訓練學生的作文。小學生作文是一種練習,它不同于成人的寫作,更不同于文藝創(chuàng)作。因此,對小學生的作文,一不能要求過高,二要敢于放手,三要培植興趣,四要把學生從被動的地位解脫出來。
二
既然我們在語文學科的性質、任務、完成任務的基本途徑和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等一些根本性的問題上已經獲得了一些規(guī)律性的認識,而且將這些認識寫入國家的法規(guī)性文件教學大綱之中,那么,為什么教學中違背教學規(guī)律的現(xiàn)象仍比比皆是,而語文教學總是處于效率低下的狀態(tài)呢?
原因很多,也很復雜,這里只能列舉幾個方面。
(一)理論研究的成果尚未轉化為廣大教師的認識。
教學“大綱”是教學理論研究成果中已被實踐反復證明并在理論界基本形成共識的內容的概括,它基本上反映了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按道理講,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當十分熟悉教學“大綱”,透徹理解教學“大綱”的內容,但事實上,真正熟悉教學“大綱”的為數(shù)不多,比較深透地理解“大綱’精神的為數(shù)更少。因此,目前我們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組織廣大語文教師認真學習“大綱”,使“大綱”的基本觀點、重要規(guī)定植根于教師的頭腦之中。
(二)應試教育機制嚴重制約著人們對客觀規(guī)律的認識和實踐。
這是長期以來影響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一個十分關鍵的問題。錢夢龍先生曾慨嘆:“現(xiàn)在語文課內教的一些東西,對提高學生的實際語文水平,基本上不起作用?!睘槭裁茨??因為當前不少教師處處注意與考試對口,而現(xiàn)在某些頗為風行的試題模式又不能發(fā)揮正確的導向作用。因此,學生在語文課上花了大量時間學到的東西,除了用于對付考試外,實際上都是些基本無用的“應考語文”。(參見《人民教育》1997年第2期《飛紅點翠寫春光——訪特級教師錢夢龍》)這里主要是針對中學語文講的,可小學語文教學又何嘗不是這樣一種狀況呢?能把責任僅僅推到老師們頭上嗎?我認為不能。老師們之所以處處注意與考試對口,是應試教育的機制迫使他們做出的選擇。因此,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既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也是燃眉之急。
(三)在某些理論問題上,我們還沒有作過深入的、實事求是的探討,而理論上的哪怕一絲一毫的偏差,都會導致實踐中的巨大失誤。
無論從宏觀上看,還是從微觀上看,語文教學中都還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認識。這里僅列舉幾點,作為引玉之磚,以期引起理論界的深入研究。
1.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的關系問題。
在這方面,流行的說法是:語文知識是語文能力的基礎。
如果這里的語文知識,指的是識字、積詞,記住了若干句子、片段或詩文等,那我們可以贊同“語文知識是語文能力的基礎”的診斷;但如果這里的語文知識指的是語法學、修辭學、邏輯學、文章學等學科的知識,就值得商榷了。因為,“迄今為止,編入課本的那些語修邏文的知識,基本上是語言學家、文章學家研究出來的屬于原理定則、常識概念的東西,是一種靜態(tài)描述的學科知識。這類知識對語文有用,但無大用,可是我們卻一直說它是基礎。說一個學生基礎沒打好,就是指的這些知識沒學好嗎?我們要求學生具備的所有語文能力都是建立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之上的嗎?顯然不是”。(引自1996年第1期《課程.教材.教法》陳日亮先生的文章)
那么,語文能力是怎樣培養(yǎng)的呢?“獲得運用工具的技能,大體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知識為基礎,由知識到技能;另一種是直接傳授,由技能到技能,知識起輔助作用。我認為語文屬于后者。”(引自1996年第7期《課程.教材.教法》劉國正《我的語文工具觀》)“學生學習本民族語文,多數(shù)情況是‘能力在先,知識在后’,而不是相反。就拿幼兒園兒童來說,別看他們年齡小,他們已經會說不少互相連貫的話,具有相當可觀的口頭表達能力了。這種能力是如何形成的?當然是不斷實踐、不斷學說話的結果,而不是先學習知識再轉化能力的結果?!保ㄒ浴段膮R報》1996年12月9日孫光萱等《能力在先,知識在后——語文學習規(guī)律談》)
筆者之所以不厭其煩地引用一些同志的論述,并不是要全面否定語文知識的積極作用,只是想從中引出下述結論:
第一,籠統(tǒng)地講“語文知識是語文能力的基礎”,是不符合學習語文的客觀規(guī)律的。
第二,有些語文知識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基礎,但到底具體有哪些語文知識是基礎,尚需認真研究。
第三,語文的有些理論知識并不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基礎,但它對語言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如語法知識、修辭知識、文章知識等。
第四,有些語文知識,既不是語文能力形成的基礎,也沒有指導語言實踐的作用。如文學常識等。
作這樣的分析,對教學實踐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現(xiàn)在教學中的不少微效勞動就是由于大講一些無用或用處不大的理論知識造成的。
本來我們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guī)定不講語法、修辭的理論知識,不涉及名詞術語、可我們不少老師卻在課堂上大講這些知識,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地區(qū)還在考這些知識。
2.語文教學和語文課堂教學的關系。
我這里說的課堂教學,指的是課本的教學。
致謝一:
在這三個月的學習中,我得到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知識,我明白,今天的收獲既離不開公司領導和同們事的耐心教誨,離不開公司同仁的關心和幫助。在這里,我要感謝我的領導和同事,不論是在八小時之內還是八小時以外,你們都對我伸出了無私的雙手,倍加關心、倍加愛護。如果沒有這份力量,我相信,在工作中我不會進步的這么快,在其他時間里也不會有這么愉悅。工作和生活的經驗告訴我,只有把每個人都當做良師益友,才能在工作中收獲的更多進步得更快。
致謝二: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四個月的大學畢業(yè)實習工作即將畫上句點?;叵肫疬@四個月的實習生活,短暫而又美好,開啟了我未來的職業(yè)生涯,這段時光將是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感謝實習單位***為我提供實習地點,感謝***為我提供實習崗位,感謝指導過我的師傅***、組長***和***、經理***和****、店長***,還有同事***等。他們都在工作中給過我莫大的支持和幫助,才讓我慢慢適應了工作生活,度過了四個月快樂的實習生活。
感謝班主任***老師,她用嚴謹敬業(yè)的態(tài)度指導我們學習、用溫柔體貼的話語指導我們生活。感謝在專業(yè)實習指導老師——***老師,她用嚴謹專業(yè)的精神指導我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在工作中不斷啟迪引領我學習。在此對所有指導過我的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將近三年的學習生涯中,我最應該感謝的是我的父母,他們無私的給與我物質和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特在此表示感謝。
最后,感謝在工作中給予過我?guī)椭娜藗儯瑸槲椅磥砺殬I(yè)生涯打開了大門。
致謝三:
本次實習給我最大的影響是是我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產本來是一個很嚴密的過程。通過實習,我對樂仁堂的經營理念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對我未來的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這次實習,我開闊了眼界,有了更深層的感悟。我對于實踐出真知的道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理論跟實踐應該緊密的聯(lián)系起來。作為一名學生,我想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通過種種的考試,而是為了獲取知識,掌握專業(yè)技能,所以大學期間進入工廠實習和接觸社會是很必要的過程,只有我們對實際的東西了解比較深刻后才能明確的知道我們需要掌握的知識是哪些,才能更好的反饋于實踐,更好的服務于人民,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致謝四:
通過此次實習,不僅培養(yǎng)了我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加了實際的操作經驗,縮短了抽象的課本知識與實際工作的距離,對實際的財務工作的有了一個新的開始。而且充分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由于電算化并不是每一個單位都可以普及,現(xiàn)在我國很多會計主體都是以半手工、半電算化的方式進行會計核算,所以在實習的同時對學校沒有學到的珠算知識進行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