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綜合英語課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綜合英語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互動小組討論
1.導語
綜合英語課程是高職高專英語專業(yè)的必修課程。盡管目前的綜合英語教學力求實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但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整個教學仍然拘泥于詞匯、語法、課文翻譯的“老三段”模式。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活動開展得很少或是過多地圍繞語言點展開,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教學效果很不理想。其實,好的課堂氣氛應當是活潑而不松散,嚴肅而不沉悶,緊張而不壓抑,輕松而不懈怠,而良好的課堂氣氛的營造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落實有非常密切的關系。下面筆者就綜合英語教學過程中聽說、精讀和翻譯等部分談談怎樣落實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
2.綜合英語教學中,聽說、精讀、翻譯部分實踐環(huán)節(jié)的落實
2.1聽說部分
聽說訓練在英語教學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傳統(tǒng)的聽說訓練中總是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默默被動地聽。還有一些教員甚至認為聽說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略講,甚至一筆帶過。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qū)。中國自加入WTO以后,與世界經(jīng)濟進一步接軌,這就決定了英語教學應該更加重視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就聽說而言,應加大聽說技能、特別是實用交際能力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用口語交際能力。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們應該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營造情景模式,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力。比方說,教師可以先在黑板上寫出一些常用的句型或詞組,讓學生自己尋找搭檔,臨時編成一段對話;或者教師可以給學生設定情境,讓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力,用英語交流完成老師預定的任務。選材應該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而且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的。例如,我在《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三冊)》第四單元聽說部分就給學生講到了這樣一個話題:Jumping from Job to Job(跳槽)。當今社會,頻繁跳槽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社會現(xiàn)象,作為一個剛剛工作畢業(yè)的大學生,你的觀點是怎樣的呢?我叫學生自己先做出判斷,把贊成跳槽的學生編為A組,持反對態(tài)度的編為B組,并在黑板上寫下:Arguments for和Arguments against。先分組討論10分鐘,在討論中學生不會表達的單詞我寫在黑板上,然后A、B組進行辯論。同學們討論非常熱烈。辯論開始后,同學們開始了舌戰(zhàn)。沒想到同學們在集體優(yōu)勢的發(fā)揮下,辯論進行得激烈而又有序。同學們不僅找出了許多論據(jù),還靈活運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例子加以論證。雖然同學們的表達存在著一些語言方面的問題,例如語法、句子結構,但絲毫不影響同學們交流的興致。最后,我作為主持人,高度評價了這次辯論會,同時做出了結論,并提醒同學們在語言表達方面所要注意的問題。課后,同學們反映這樣的活動很有吸引力,能激發(fā)他們強烈的表達欲望,希望以后多多開展類似的活動。
其實,在聽說實踐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還可以采取很多方式方法。比方說看圖說話、故事接龍等等,選用輕松、活潑的主題,那么就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2精讀部分
精讀教學過程是綜合英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老師先教單詞、語法,然后逐一翻譯文中的句子,解釋語言點。這是一種典型的“填鴨式”教學。即使教師精心備課,講課很有條理,語言點講得詳細具體,但課堂上學生沒有什么反應,甚至有些學生精力不集中、昏昏欲睡。筆者認為,在講解課文前,先應該介紹必要的背景知識。這可以預先布置學生自己去搜查相關資料。例如我在講《新編實用英語教程》第一冊第一課時,我就布置學生課后先去搜查中西方國家的人見面寒暄時所說的話,分析中西文化差異。學生們其實對文化方面的東西很感興趣,于是紛紛去圖書館,上網(wǎng)尋找相關資料。在正式上課前,我隨意點了幾位學生,讓他們談談中西文化差異,其他學生適當補充,最后我對學生的觀點作了總結,聯(lián)系本課當中提到的相關知識,我稍作補充。這樣很快就把學生引入到精讀課的教學中,引起了他們濃厚的興趣。同時也可以用情境導入法。例如,我在講課文《Forgiving my father》一課中時,課前,我先用英語提問:“你的爸爸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如果你爸爸曾經(jīng)對你做過錯事,你會原諒他嗎?”學生結合自己的實踐,紛紛發(fā)表觀點。學生們用不同的形容詞形容自己的爸爸,同時還回憶了爸爸和自己曾經(jīng)的誤會以及自己內心的一些想法。然后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今天我們所學的課文中,作者的爸爸是一個怎樣的爸爸呢,為什么作者要原諒他的爸爸呢?”很快就把學生的心拉進了課本中。在我講解的過程中,同學們一直都帶著這樣的疑問在聽,直到最后故事結束才解開心中的疑團。因此,在精讀課教學實踐中,應該在原來側重于教師在課堂上多講、精講詞匯轉到要求學生多思考,多發(fā)表看法、觀點以及實際語言點的操練。這樣,通過師生互動,給學生提供信息輸入量和練習機會,同時也在學生中創(chuàng)造一種積極開放、樂于接受所授語言及文化的心態(tài)。
2.3翻譯部分
翻譯是綜合英語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綜合英語課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譯的語言基本能力。翻譯能力實際上就是一種綜合能力,翻譯需要的不僅僅是語言基本功,還要求譯者有廣博的知識面。然而,長期以來教師對如何實施綜合英語中的翻譯教學缺乏科學的研究,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認識,翻譯教學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故教學效果不理想?!熬C合英語”教學中的翻譯能力培養(yǎng),必須在不占用過多“綜合英語”課課時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只能利用“綜合英語”課本身的優(yōu)勢,見縫插針,為學生穿插講解基本翻譯理論與技巧,同時在有限的課堂練習中進行有效地實踐。例如,在教學生語言點時,教師可以自己用該詞或詞組先造一個句子,讓學生即席口頭翻譯。這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口譯能力。在課堂上中譯英、英譯中的練習中,讓學生按照上課所學的表達方式先自己動手把翻譯做完,然后教師把全班按“成績搭配”分組,讓他們相互討論,相互修改。他們可以討論用詞、時態(tài)、句子成分的順序等等,最后每組交上自己滿意的答案,教師再逐一對上交的翻譯練習進行講評。這樣學生在相互討論中不僅掌握了該語言點,而且在詞匯與語法等方面也有了自己的見解和體會。有許多教員總是抱怨翻譯教學枯燥無味,其實如果我們很好地落實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我們同樣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3.結語
落實綜合英語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其實就是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開展師生互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員應該以一種親切、熱情的人格魅力、感染力吸引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氣氛下更加放松,從而更善于表達自己的思想,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譯能力的提高。
注:本文作者劉曉芳系湖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翻譯理論與實踐。
參考文獻:
[1]彭金定.大學英語教學與學習策略的科學研究[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8.
[2]劉潤清.論大學英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關鍵詞:綜合英語;課程建設;教材選擇;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6-0103-01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我們國家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培養(yǎng)面向生產(chǎn)、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上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實踐能力強、具有良好職業(yè)道德的高技能人才。為滿足我國社會發(fā)展和經(jīng)濟建設需要,促進高等職業(yè)教育持續(xù)健康發(fā)展,教育部積極推進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其中包括公共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因此,作為獨立學院的辦學者和教育者,我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根據(jù)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改革我們的教學特色,讓我校的畢業(yè)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和人才市場的需求,在人才競爭中取得更強的自身優(yōu)勢。
一、科學合理的選擇教材
1.英語專業(yè)學生教材的選擇
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應具備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寬廣的知識面、一定的專業(yè)知識、較強的能力和較高的素質”。因此,對于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在選擇教材時,其目的和任務是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嚴格的基本技能訓練,培養(yǎng)他們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學生進入高年級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專業(yè)基礎。對英語專業(yè)低年級學生,要十分注重對其聽、說、讀、寫、譯等方面能力的訓練,以及對基礎語法和詞匯的熟練掌握和運用。此外,該課程著力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在思想上、心智上更加成熟。教材的選擇要突出示范性、人文性和實用性的特點。教材應為課堂教學提供最佳的語言樣本和有系統(tǒng)性、有針對性的語言實踐活動的材料。選用教材時,應根據(jù)我校生源的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專業(yè)方向,充分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選擇教育部推薦的優(yōu)秀教材,并可以適當補充一些教輔材料,鼓勵學生閱讀英語報紙和雜志,收看收聽英語節(jié)目和廣播。
2.非英語專業(yè)學生教材的選擇
對于非英語專業(yè)學生來說,選擇教材時應遵循“實用為主,夠用為度,以應用為目的”的原則,要考慮基礎性、實用性、夠用性、前瞻性和科學性等因素。教材的選擇能鞏固并拓展學生中學階段的英語知識能力,打好語言基礎,緊扣高職高專學生的職業(yè)方向,充分考慮學生今后工作、學習和交際實際的需要,盡可能控制難度,確保學生接受語言信息輸入的效果,適應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吸收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貼近學生生活,內容知識性強,趣味性強,要有廣泛的應用性和實用價值。
二、課程建設的做法
1.教學觀念的轉變
(1)課堂角色的轉變
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要轉變。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成為組織者,調動者,觀眾和評價者,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必須要求學生主動參與和實踐,要讓學生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圍繞課文的主題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辯論,自主學習課文相關材料,整理重難點,圍繞課文展開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間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僅僅依靠教師填鴨式的講解,學生是不可能學好外語的,學生必須學會主動參與,自主學習。
(2)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轉變
以往無論是老師教學還是學生學習,目的都是為了通過某種考試,也就是我們說的應試教育。如今,我們的英語教學要豐富多樣,有針對性,能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外語綜合素質,注重實際應用,培養(yǎng)學生一定的語言運用能力。
2.語言環(huán)境的建設
學習外語不僅能是課堂內的活動,更要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程建設中,學習英語不能只局限于課時,這樣學生是不可能全面的完整的完成語言學習的全過程,必須加強語言環(huán)境建設,依靠并充分利用多媒體以及計算機網(wǎng)絡技術,為學生提供更為有利的學習語言的環(huán)境條件。
3.師資隊伍的建設
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所以一方面要引進人才,補充高質量的師資,一方面要大力培訓現(xiàn)有教師,定期舉辦和英語教學有關的講座,開展教研活動,探討英語教學方式方法,觀摩優(yōu)質課,始終讓一線教師站在教育的最前沿,從各個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是英語教學更具科學性和前瞻性。
4.考核手段的改革
課程的考核內容由三部分組成:平時表現(xiàn)、第二課堂活動以及期末考核。這樣的課程考核,避免了考試作為教學指揮棒的負面效應,使老師掌握了較大的教學自由度,可以有效的根據(jù)學生的不同專業(yè)、語言水平以及個性化需求設置課程教學模式和內容。相應的課程考核也隨教學內容、形式和目標的不同而呈現(xiàn)出多元化的靈活特點,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動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強烈動機,有力的促進綜合英語的課程改革。
三、總結與思考
課程改革不是對教學理想效果的空談和紙上談兵,而是一個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的過程。大學英語教學的展開要注意教育理念與相關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內容、模式等與本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有機銜接。一線教師要堅持以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目標為教學指導思想,充分意識到新時期大學英語教師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真正在教學中做到教書育人,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同時要因材施教,切實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以教促研,以研帶教。相信在學院領導的帶領下,只要全院師生共同努力,貫徹執(zhí)行精品課程建設方針,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也一定能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要的高素質綜合型應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蔡基剛.外語能力培養(yǎng)與我國外語政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05):31-34.
[2]王守仁.實用綜合英語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關鍵詞:平衡教學法;綜合英語;意義與形式
綜合英語教學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語法講解,也不應該是機械的朗讀和背誦。如何教會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基本語言知識去閱讀、欣賞英語課文,并且吸取這些原汁原味的文章中的精華,使之成為學生自身具有的語言文化素質,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1. 綜合英語課程的定位
綜合英語是英語專業(yè)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程,每周6~8課時。英語專業(yè)課依據(jù)聽說讀寫譯五種能力的培養(yǎng)分別設置課程。顧名思義,綜合英語是將這五種能力融為一體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靈活過渡,使學生的五種能力都能得到鍛煉。
2. 平衡教學法
英國應用語言學家Peter Skehan于1998年發(fā)表的《語言學習的認識法》中提出平衡教學法,即“形式與意義的平衡,及對二者注意力的交替”。其關鍵在于如何根據(jù)信息處理的自然規(guī)律,使語言學習者的注意力在形式與意義之間平衡交替,最終建立起自己的語言知識體系。
Peter Skehan同時提出平衡教學法的五項原則:①選取一定范圍的目標結構。②選取符合使用環(huán)境的任務。③選擇并操作任務使其達到平衡的目標。④通過控制注意力盡可能使學生注意到形式。⑤重復訓練。
五原則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第四原則又最為重要。第四原則的操作可分為任務前、中、后三個步驟。在組織任務前活動時,應要求學生注意學習語言形式。在進行任務中活動時,應控制好學生的注意力在意義與形式間切換。在任務后活動中,學生應有機會表現(xiàn)并鞏固所學語言知識。不論何種活動,皆以達到意義與形式的平衡為最終目標。Peter Skehan最為擔憂的是如何掌控學生的注意力以達到這種平衡。
3. 綜合英語教學中的平衡法
綜合英語的課堂教學通常分為教授和練習兩部分。教授是為了介紹新的語言知識并鞏固已學知識,其中既包括詞法語法知識,也包括文語義文化甚至文體知識。練習是為了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積極進行語言再創(chuàng)造,逐漸形成其內在的語言體系。教授與練習各有分工,各有側重。
3.1 教授中的平衡法
目前國內綜合英語教學普遍存在一個問題:過多講授生單詞新語法,而忽略文章本身的意義。這就直接導致很多學生認為背好單詞就能學好英語。有些老師課堂上過分專注單詞,在講課文的同時穿插講相當多的單詞。這無疑會分散學生對文章整體把握的注意力。通常一堂課下來,學生記住了不少新單詞,卻沒能清楚文章的脈絡,更不用說對美文的欣賞。
根據(jù)綜合英語課時的充足性,筆者認為在講解新課之前花兩個課時詳細講解重要的生單詞及語法是可行的。這樣既可保證課堂上的練習頻率,又可避免講解課文過程中發(fā)散過廣減弱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但涉及習語或詞性活用等知識倒不如在課文講解中進行,一來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二來可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語境推測詞義的閱讀能力,實現(xiàn)對文章意義的理解。課文講解過程中,則不宜過多注意單詞,應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字里行間的意義上來。遇到前堂課介紹過的新知識,可簡單帶過稍加鞏固,但仍以理解文章意義為根本目的。這樣既可增強教授的節(jié)奏性,也可減輕學生的注意力負擔,提高課堂效率。
3.2 練習中的平衡法
準確性,流暢性,及復雜性是衡量內部語言系統(tǒng)的三個指數(shù)。準確性衡量語言系統(tǒng)無誤程度。流暢性衡量交際的語速。復雜性衡量句法結構和詞匯的復雜程度。在語言產(chǎn)出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資源是有限的,他必須決定到底需要更加注意哪一方面。注意了一個方面,另外兩個方面自然會受影響。
為解決這一矛盾,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掌握好學生語言產(chǎn)出的環(huán)境,以及任務的難易程度。根據(jù)Peter Skehan的觀點,所選的任務必須以意義為重心,體現(xiàn)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任務必須完成,以及結果易衡量。
在綜合英語課程的語法練習中,可就重要語法進行專項練習。翻譯練習則可根據(jù)重要詞匯設計,同源詞、詞性活用等皆可并入練習內容。口語練習中,可要求學生盡量使用新學詞匯及句法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此同時學生的寫作及聽力也會得到鍛煉。在此過程中,學生應以要表達的意義為出發(fā)點,將注意力更多放在形式上,以使其語言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4. 結語
綜合英語課程對知識儲備的全面性,教授方式的多樣性,內容銜接的靈活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巧妙運用平衡教學法,適當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有利于整個課堂的推動,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能力。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高職綜合英語 教學改革 必要性 有效策略
由于中國的高職教育僅十余年的歷史,屬于起步階段,造成許多高職院校的綜合英語課程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英語專業(yè)設置,難以體現(xiàn)高職英語教學自身的特色,而且有的高職院校起步于中專學校,起點較低,綜合英語的課程設置不甚成熟,因此,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或者與本科英語專業(yè)學生相比不具備就業(yè)競爭優(yōu)勢。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綜合英語課程改革的必要性,然后提出進行改革的理論基礎,最后給出了幾種行之有效的改革策略。
一、高職綜合英語課程改革的必要性高職綜合英語課程改革主要是由高職綜合英語教學現(xiàn)狀、傳統(tǒng)英語教學低效的影響以及高職綜合英語自身特征三個方面決定的:1.高職英語綜合英語教學現(xiàn);2.低效的傳統(tǒng)英語教學影響;3.高職綜合英語自身特征。
二、高職綜合英語教學改革的理論基礎及有效策略(一)理論基礎。高職綜合英語教學改革主要是基于以下理論進行的:構建主義理論和高職課改理論。
構建主義理論。構建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認知主體,認為學生不應該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以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為依托,通過新舊知識雙向、反復的相互作用構建自身知識體系。同時,構建主義還認為學習是師生、生生間相互協(xié)作的過程,良好、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真實、有效的語言情境以及融洽、寬松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意義建構。
高職商務綜合英語中的許多教學任務本身就需要學生通過對話、協(xié)商的方式來完成,因此可以說,構建主義理論符合高職綜合英語強調語言實用性的特征。高職課改理論。高職院校以學生職業(yè)能力為重,高職商務綜合英語教學既要重視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如聽、說、讀、寫、譯,還要注重學生在商務環(huán)境下開展商務活動專業(yè)技能的習得,如商務談判、商務函電等,同時也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組織、策劃、協(xié)調、創(chuàng)新、隨機應變等能力,以幫助學生解決在日后的工作中可能會遇到的實際問題。高職課改理論主要包含“實用為主、夠用為度”和“因材施教”兩個原則。
(二)高職綜合英語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準確定位課程。要進行高職綜合英語教學改革,首先要準確定位高職綜合英語這門課程。教育部明確規(guī)定,高職綜合英語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生產(chǎn)、管理、服務和建設的一線高等技術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因此,高職綜合英語應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變傳授知識為培養(yǎng)能力,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真正成為英語教學中心和主人,為他們多多創(chuàng)設英語語用情境和操練機會。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多為“滿堂灌”、“一言堂”,整節(jié)課教師都是在講臺上長篇大論,很少有學生語言實踐的機會,不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的激發(fā)。因此,高職綜合英語應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導入先進的教學理念,引進科學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
豐富教學手段。語言教學容易枯燥、乏味,豐富的教學手段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他們語言知識和技能的習得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和氛圍。在高職綜合英語課堂也可以以新奇、刺激的多媒體為依托,通過光鮮的圖像、動聽的聲音、生動的影像模擬或再現(xiàn)真實語言場景,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語言運用當中。另外,多媒體網(wǎng)絡的知識大容量性、實時性、交互性、針對性等特點更能兼顧學生不同的層次和特點,做到差異化教學。例如商務函電部分,就可以讓學生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通過收發(fā)e-mail的形式進行詢盤(inquiry)、報盤(offer)、還盤(counter offer)、接受(acceptance)、簽訂合同(signthe contract)等商務流程。
(三)和諧師生關系。
俗話有云:親其師,信其道。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營造良好的語言氛圍,根據(jù)二語習得情感過濾學說,影響學生二語習得的最大因素是焦慮,而輕松的交際氛圍可以削弱或降低學生的焦慮情感,使他們滿懷喜悅、充滿信心、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活動,從而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教學統(tǒng)一。一個春風般微笑、一句溫暖的問候、一道贊許的目光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親切,在心中蕩漾起努力向上的漣漪。
(四)改革評價體系。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考試成績是唯一衡量一個學生成績好壞的標準,因此才有了“高分低能”“啞巴英語”的出現(xiàn)。分層考核不但可以保護成績較弱學生的自尊心理,還可以增強學生們的團隊意識、協(xié)作精神。自他評結合則可以保證和維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良性循環(huán)。通過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學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在以后的學習中做到揚長避短,或開展自主學習,彌補不足,從而使學生更有效地得到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高職綜合英語是高職學生專業(yè)技能提高的基石,尤為重要。
雖然高職綜合英語教學改革也是摸索著前進,但是亦不可盲目,應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合理的策略為指導,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更新觀念、積極總結、加強實踐,才能達到教學相長、行之有效的效果,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要求的技術型、專業(yè)型、復合型高級英語人才,同時,為以后的教學和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關鍵詞:滿意度;綜合英語;因子分析;量表
中圖分類號:G71
學習滿意度是一種對學習活動的感覺或態(tài)度,它直接反映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希望達到滿足的程度。學生的學習滿意度是衡量教育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指標,同時還可以用來解釋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動機和參與學習的結果。從教育市場角度來說,課程服務是學校的教育產(chǎn)品,學生是教育產(chǎn)品的消費者,是學校的客戶(菲利普·科特勒,2005)。測評學生對課程的滿意程度,對提高辦學服務水平、提升教職員工整體素質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對學習態(tài)度滿意度概念的研究,教育學者除了將滿意視為感覺態(tài)度或態(tài)度的心理狀態(tài),或是將滿意度定為愿望或需求的達成外,也有部分學者認為滿意是需求或達成后的感覺、態(tài)度。由于研究者背景的不同,對學習滿意度的描述也不盡相同。歸納一下,有整體性概念、要素性概念和期望差距概念3種(陳碩林,1992)。
在實證研究方面,Betz等編制的大學生滿意度問卷,在美國各大學被廣泛使用,Chadwick和Ward從教師素質、師生關系、教育成本、輔導人員、輔導就業(yè)、社交生活、教學過程等方面設計了學習滿意度測查量表。Langston(1989)從教學者、課程內容、進行方式、教材、氣氛與課程品質等方面入手,來探討學習滿意度的差異。本研究參考了相關研究,根據(jù)實際情況制定了綜合英語課程滿意度的量表,并進行了前期測驗,在實踐分析過程中,進行了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以及因子分析。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被試者來自廣西各大高校,其中一本有2所院校,二本院校9所,三本院校5所。
2)問卷調查,根據(jù)研究需要,設計綜合英語課程滿意度半開放式調查問卷。其中選擇題24項,問答形式一題。
3)小樣本進行預測問卷的檢測。
4)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運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提取學習滿意度的主因子,分析各因子滿意度的高低。
2. 研究過程及結果分析
2.1預備研究與預測問卷的編制
1)為了使問卷的項目盡可能真實反映學生對綜合英語課程的真實滿意度,在研究的初選階段,參考了學習滿意度相關文獻,初步設定以教學環(huán)境、學習中的人際關系、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內容、成績評定5個方面來作為學生對課程滿意度的基本構面,并參考有經(jīng)驗的老師和專家對量表的編制做了合理修正。
2)預測問卷的結構及計分
問卷采用的是匿名的半開放式方式,包括了24個選擇題和一道訪談形式的問題。24個選項,采用了Likert 5級記分,分別用1-5表示“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
2.2預測研究
在預備研究的基礎上,進行預測研究,隨機選取廣西醫(yī)科大學、桂林師范大學的問卷,總共發(fā)放80份,回收76份,其中有效問卷為71份。
1)回收問卷的篩選。
對于回收的問卷都進行了非統(tǒng)計層面的嚴格篩選。對于在回收的問卷中,無效問卷的剔除遵循以下原則:整份問卷答案呈現(xiàn)同一性作答,整份問卷有漏答題目,同一題項選取答案的題項、大于2題的,整份問卷中答案修改超過3題的。
2)問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問卷共有選擇題形式的問題24項,用SPSS輸入所得有效問卷71份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如下:
0.930>0.75,說明該量表具有合適的效度。
然后做該量表的信度分析,如圖:
可以看到,ALPAH值0.973大于0.7,因此,該量表具有合格的信度。
2.3 廣西高校抽樣問卷分析
1) 問卷發(fā)放情況:該問卷一共在廣西16所高校中進行發(fā)放,一本院校兩所:廣西大學、廣西師范大學;二本院校有:廣西民族大學、廣西醫(yī)科大學、廣西師范學院、廣西財經(jīng)學院、欽州學院、賀州學院、廣西大學中加學院、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工學院;三本院校有: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廣西師范學院師園學院、廣西工學院鹿州學院、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問卷共發(fā)放1600份,回收1520份,其中有效問卷為1444份。
2)問卷的信度效度分析
將1444份問卷數(shù)據(jù)輸入SPSS并進行相應的分析,結果如下圖:
0.943>0.75,因此,該問卷調查具有可靠的效度。
上圖的ALPHA值0.958,大于0.7,因此該問卷調查具有可靠的信度。
3)因子分析
因為KMO分析中,數(shù)據(jù)0.943大于0.75,說明該問卷適合做因子分析。用SPSS進行因子分析得到4個有效因子如圖:
根據(jù)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把24個問題分別劃分到4個因子中,可以得出結果如下:
因子一(課程教授綜合情況)包括了問題:1.課程學習的彈性和子中性滿意;2.教學內容豐富;3.教學方法合理;4.教學組織和學習氣氛滿意;6.教師的專業(yè)知識豐富和技能良好;7.教學重點把握準確;8.教師的語言表達清楚;10.教學組織豐富;11.教學手段方法豐富;12.教學效果滿意;17.經(jīng)常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19.教師提供課外的相關資料。
因子二(教學中同學師生關系氛圍情況)包括了問題:5. 教學中師生關系融洽;13.教學中能增進同學間友誼;14.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同學間的鼓勵與幫助;15.學習中同學關系良好;16.學習過程同學之間互動良好。因子三(教學評價系統(tǒng)情況)包括了問題:5. 教學中師生關系融洽;13.教學中能增進同學間友誼;14.學習過程中能夠得到同學間的鼓勵與幫助;15.學習中同學關系良好;16.學習過程同學之間互動良好。
因子四(課堂外的輔助工作情況)包括了問題:18.舉辦英語活動好找大家參與;20.協(xié)助學生做學習成績的歸因分析。
將這4個因子的均值算出,第一個因子均值為:3.278143022;第二個因子均值為3.497301038; 第三個因子均值為:3.456885813,第四個因子均值為:2.82283737。結果表明,學生對于綜合英語課程的滿意程度的四個方面滿意度高低為:因子二,因子三,因子一,因子四。也就是說,在對于課后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歸因分析,以及對課程相關的輔助活動方面學生的滿意度是最低的;其次不滿的是對綜合英語教學的綜合情況;稍高的是課程的評分系統(tǒng);最高的是教學中師生之間的關系氛圍情況。
3 討論
從該問卷的數(shù)據(jù)分析中可以獲得這樣的信息:在進行綜合英語課程改革的時候,應該更加注重幫助學生進行學習的歸因分析,以及鼓勵大家多參與英語有關的活動,而不僅僅是完成課堂授課。同時,還要注重課程教授的綜合情況。
在問卷的開放式問答部分,部分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歸納如下:
對綜合英語課程需要向課外內容拓展的訴求;對教師綜合素質的要求;以及對綜合英語課程形式的要求。
對綜合英語課程形式的要求分成4個層面:對課本內容普遍反映內容枯燥,希望教材能夠新穎;在應試方面,希望老師能夠課堂上有針對性的指導;希望增加課堂活動以及多變化的教學形式;增強課堂的互動氣氛。
這份問卷的內容基本上反映了廣西高校英語專業(yè)學生對綜合英語課程的滿意度情況,對后期綜合英語課程改革的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Chadwick K,Ward J. Determinant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education implications for college & university administrators [J]. College and University,62(3).
[2]Langston L C. Self-directed learning,achievement,and satisfaction[D]. Athens:University of Georgia,1989
一、理論背景
(一)事理學原理
基于事理學,任何一個具體工作崗位不外乎要求在崗位人員善于發(fā)現(xiàn)并解決與本崗位職責相關的現(xiàn)實問題,從而體現(xiàn)其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崗位上的具體問題,大到投資項目,創(chuàng)辦或經(jīng)營某企業(yè)、研發(fā)某產(chǎn)品、實施某項體制改革,小到制定一道工藝流程、實施某一技術革新、診斷某一機器故障等,通常先有解決問題的可行方案或思路,然后實施解決問題的方案。先思后行表明工作方案與方案實施之間具有很強的相關性。一個問題的解決通常需要滿足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方案的制定;二是方案的實施;三是方案的實施與操作的優(yōu)化選擇。同理,一個高職學生應職應崗的專業(yè)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一是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思路及其優(yōu)化選擇的能力;二是方案的實施操作及其優(yōu)化的能力。為此,高等職業(yè)教育各專業(yè)的培養(yǎng)重點在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應職應崗的專業(yè)能力,即對本崗位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能力本位的職教觀
由于高職教育肩負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所以“能力本位”(CBE)理應成為指導我國高職教育課程改革與發(fā)展的基本思想。其中的能力是指個體所具有的一種狀態(tài),一種能在動態(tài)的社會環(huán)境、職業(yè)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采取專業(yè)化的、全方位的并勇于承擔個人與社會責任的行動。能力本位的職業(yè)教育,要求學習主體在學習中有意識地發(fā)展以下三個相互依存而有機聯(lián)系的本領:(1)學會獨立制定計劃;(2)學會獨立地實施計劃;(3)學會獨立地評估計劃。能力本位的職業(yè)教育,強調個體在生存與發(fā)展的社會體系中,對由學科體系所獲得的理論知識與由行動體系獲得的實踐經(jīng)驗,經(jīng)由“獲得―反思―內化―實踐”的反思性實踐過程形成的、不能脫離個體而存在的本領。顯然,能力本位教育觀,注重學習主體通過行動實現(xiàn)能力的內化與應用,彰顯職業(yè)教育中的素質教育。
(三)行動導向的教學觀
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能力的轉化必然以具體的行動情景為載體,因此,行動導向的學習必然成為高職教育的一種普遍范式。高職教育教學以服務于“就業(yè)導向”為主目標。其目標的定向性、應用性與整體性表明,高職教育的教學是一種“有目標的行動”。行動導向的職業(yè)教育教學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與協(xié)調者,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互動,讓學生通過獨立地獲取信息、獨立地制定計劃、獨立地實施計劃、獨立地評估計劃,在真實的實踐體驗中,習得專業(yè)知識,訓練與掌握職業(yè)技能,從而構建個人意義的經(jīng)驗和知識體系。無疑,“行動”在這里構成一個框架,知識體系是在學生個體內有機生成的,因而在具體的行動情景中,其內化于個體大腦中的有機成分將能快速地從內部輸出,迅速轉化為實用而有效的行為。職業(yè)教育的行動特質,正是高職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的有力理論支撐。
二、課程綜合實踐教學的組織形式
基于上述理解,我們構建與實施應用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借助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素質教育平臺,從專業(yè)學科教學的視角設計行動項目群,采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性管理與評估辦法,實施綜合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主要由以下8個方面組成:(1)導師組織學生分小組(每個小組4-5人)開展商務話題報告項目選題;(2)組員任務分工;(3)完成話題報告方案設計;(4)小組討論與方案優(yōu)化選擇;(5)方案實施;(6)方案實施報告與成果展示;(7)教師點評和同伴評價;(8)活動反思。
應用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的初期,教師根據(jù)課程目標和學校綜合實踐教學的總體部署,從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的角度,結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學習興趣,堅持學生主體、任務導向的原則,分析在綜合英語課程中出現(xiàn)的典型商務話題,確定不同學期的綜合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的重點和目標,構建國際商務話題報告實踐項目組。各個項目盡可能有層次感,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體現(xiàn)因材施教。每個學期針對不同學情,即不同的學習小組與學習任務,導師組織學生深入討論與修訂課程綜合實踐項目的要求、內容與實施方案。各個項目包括項目簡介和不同的技能要求、工作重點和難點、考核標準等有用信息,供學生設計與實施課程綜合實踐方案時參考。
為了確保綜合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質量,在活動的第一周,導師首先做項目介紹,明確學習目標和評價標準;其次,導師要求每個學生選定一個項目,以項目相同為原則形成不同話題報告項目組,并由學生推選各自小組組長;然后各個小組長組織組員仔細開展項目學習、話題報告選題、工作任務分工、話題報告方案設計與優(yōu)化。第二周是主要工作方案的實施階段,學生收集資料并以小組為單位按統(tǒng)一格式寫出1000字左右英語話題報告演講稿,同時做PPT輔助課件。學生分小組開展話題報告排練。每個小組的英語演講稿由小組長負責修改,然后提交給指導老師,指導老師負責材料審核并提出必要的改進意見,以確保話題報告演講的質量。第三周總結交流、答辯與成果展示階段,每個小組派代表做PPT輔助的口頭話題報告,即小組項目實踐成果匯報與展示,演講一般限定在10分鐘內完成。主報告人(學生)1人,其余小組成員可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陳述自己的輔助觀點。每個小組陳述結束時,觀眾席的“評委”(其余小組學生代表扮演)通過英語提問、評論或提出改進建議,進入答辯環(huán)節(jié),提問環(huán)節(jié)一般不少于2個問題。同時學生評委根據(jù)事先確定的項目評價標準給各小組口頭話題報告的表現(xiàn)評價并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最終學生評委小組的平均分記入考評欄目,作為學生課程綜合實踐成績的重要參考依據(jù)。
三、學習任務的特點
(一)融合性
應用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任務源自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綜合英語課程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針對應用英語專業(yè)崗位群中真實(或接近真實)工作任務,設計與實施英語商務話題報告。這種教學活動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平衡,知識與技能的轉化,專業(yè)教育與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教育融合,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職業(yè)能力。它使學生平時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直接為具體工作服務,有利于學生實際應職應崗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為將來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做準備。其中英語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活動協(xié)調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的融合性教育對學生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以第四學期的課程綜合實踐項目“模擬廣交會”方案設計的話題報告為例。該項目要求學生團隊協(xié)作完成一系列學習任務,其中包括展位布置,同商家談判,拉贊助,商品名稱和價格的中英文目錄單制作,產(chǎn)品簡介,廣告設計和產(chǎn)品營銷策略等全部要求用英語完成,是對學生的商務英語技能一次全方位的訓練與檢測。
(二)實用性
基于商務話題報告的高職英語課程綜合實踐的學習任務具有很大的實際應用價值,與學生的生活現(xiàn)實和就業(yè)密切相關。應用英語專業(yè)以培養(yǎng)高技能商務英語人才為主,其中英語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中之重。以此為基礎設計“話題報告”的實踐項目,根據(jù)不同的商務活動情景制定相應的話題報告方案,精選話題內容,利用網(wǎng)絡等多媒體手段收集信息,分工與合作,小組研討與排練,方案設計與優(yōu)化,小組演講與反思等一系列合作學習活動。這樣的課程綜合實踐教學不僅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而且真正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目的。從撰寫項目方案設計說明書到英語演講稿書寫和英語演講與問答的整個教學活動過程,知識應用、思維發(fā)展、職業(yè)關鍵能力訓練等環(huán)節(jié),同學生的未來職業(yè)生存與發(fā)展息息相關。
(三)實踐性
高職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需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想象力、人際交往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學習資料的收集和選擇能力、口筆頭語言表達能力、臨場應變能力、深層次思考能力和強烈的責任感的共同參與。在不脫離綜合實踐課程目標的條件下,指導教師鼓勵學生自行設計話題報告,有時候連教師和學生都不知道下一步的學習中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結果,需要什么樣的學習材料,動用什么樣的學習策略,除必要的指導外,在整個過程中學生都是在一種未知中探索。教師把學生像“小羊”一樣放出去“尋草”。教師自己做好“牧羊人”的工作,教師僅僅提供指導性建議,決不“越俎代庖”。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常處于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中,超越日常課堂的深層次思考和探究式實踐狀態(tài),應職應崗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實實在在地訓練和發(fā)展。
(四)互動性
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想象力,在綜合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擁有很大的自主選擇權,決定項目內容的取舍,思考,提問,討論,比較,批判地接受他人的觀點。其次教師對學生的話題報告創(chuàng)新度高低有比較,有點評,使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增加了交流和溝通的機會,一些平時課堂里教師感覺比較棘手的任務,如學生不愛用英語問答、無話可說、缺乏信息交流等問題,借助話題報告綜合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得到解決,實現(xiàn)有意義的學習。例如,有的學生介紹如何找工作的話題,講述自己真實的求職經(jīng)歷,引起了眾多學生的興趣和共鳴,評委學生提出多個頗有深意的問題,使得大家對將來就業(yè)中可能遇到的挑戰(zhàn)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指導教師由此順藤摸瓜,深入學生進行就業(yè)與擇業(yè)的思想教育。
四、教學效果分析
(一)語言技能提高
經(jīng)過2年的綜合英語課程綜合實踐教學,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都有了明顯提高。例如,第三學期基于典型商務案例分析的話題報告,要求分小組廣泛閱讀成功或失敗的商務活動并寫出分析性報告,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英語閱讀、寫作、分析與比較能力。實踐中,學生精選有關的商務活動案例,群策群力,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專業(yè)實力。成果匯報展示時,各小組通過不同形式,如視頻錄制、情景劇表演、圖片展覽與介紹等,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極大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能力。有學生在活動反思中寫到:“這樣的課程綜合實踐的過程其實是自主學習和應用英語的過程,它給我們提供了比平時課堂多得多的行動機會,切實提高了我們的英語應用能力。短短3個星期的實踐活動,我們所讀和所寫英語文章比之前的十幾周作業(yè)還要多。同時,我們的參與意識、學習興趣和熱情都得到提高,英語聽說能力的進步感覺比較明顯?!?/p>
(二)學習行為變化
1.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被某一教材“綁架”,偶爾也讀些課外讀物,但題材零散。商務英語話題報告的課程綜合實踐中,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項目完成的前后都要閱讀大量相關的課外讀物,規(guī)定至少5篇,每篇文章字數(shù)500-800,并要求寫出50-100個主題詞的讀書筆記。
2.綜合實踐前的課堂上,雖然學生偶爾做些活動,但多以老師問學生答的形式為主,參與活動的人數(shù)不多。到了課程綜合實踐階段,學生才真正成為學習主角,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機會大大增多。更為可喜的是,話題報告時經(jīng)常出現(xiàn)搶先問答的場面。有的學生為了得到提問機會,一直站立而不愿意坐下。這在課程綜合實踐前的課堂教學是罕見的現(xiàn)象。每個學期,每個項目,每個學生至少有3次自我展示的機會,分別是小組排練、匯報交流、隨機問答、活動點評和活動反思等。成果形式別出心裁,演講主題新穎,多媒體課件設計精美有創(chuàng)意,有時甚至還有動漫效果。
(三)學習心理
1.目的明確,興趣激發(fā)
平時學習,通過大學英語四、六級等級證書考試成為眾多英語專業(yè)學生的“主要目標”。課堂上教師講解、學生聆聽的教學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以及想象力的發(fā)展。課程綜合實踐使他們對英語學習有了深層次的認知,學習不只是要考試分數(shù),更重要的是英語綜合應用能力。課程綜合實踐中,學生被賦予了更大的自主權,圍繞項目,他們可以自主選擇選題,設計話題報告內容,自我評價。學生從被動地接受向主動學習轉變。
2.自信心加強,成就感顯現(xiàn)
課程綜合實踐教學淡化分數(shù),強化能力,學做合一,提高了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學生在學習反思中說:“以前英語學習就是無休止地做各種題目,深怕單詞不會寫,聽不懂,更不要提什么職業(yè)關鍵能力了。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確不同”;“在完成項目過程中,我們全力收集新穎、有趣、時代感的話題信息,于是我們讀了好多資料、做讀書筆記。盡管如此,成果匯報很是吸引大家的眼球。各個小組的交流更是極大拓展了我的學習。學了不少管用的東西,很實在,收獲不少。”
(四)綜合社會能力
商務英語話題報告的課程綜合實踐不僅充分展示了學生學業(yè)的發(fā)展狀況,而且項目建構、方案實施和活動反思的整個學習過程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社會綜合能力,學生從中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首先,小組協(xié)作中,合作學習能力提高了。通過構建項目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解決了獨自學習中難以解決的問題,如演講的排練。其次,創(chuàng)造意識得以培養(yǎng)。話題報告實踐教學項目的設計、內容的取舍以及成果匯報環(huán)節(jié)都凸顯學習的實踐性和探究性。第三,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學會了制定學習目標和活動計劃;完成學習任務的前后,能合理選用材料,決定完成學習的時間和方法;監(jiān)控自己學習過程和方法;自我評估學習成果。
【關鍵詞】綜合英語課程 教學內容 模式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6-0088-01
《綜合英語》課程是英語教育專業(yè)學生的基礎必修課程,是學生獲取英語語言規(guī)則系統(tǒng)知識和英語交際能力的關鍵課程,它肩負著培養(yǎng)學習者聽、說、讀、寫、譯等綜合技能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艱巨任務,“綜合英語”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水平。
綜合英語作為英語教育專業(yè)和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基礎核心課程,對于高質量的完成既定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有重要作用,對現(xiàn)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chuàng)新,體現(xiàn)職業(yè)院校英語教育和學前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改革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模式。
一、教學內容的整合
學生進校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有的同學能順利通過四六級考試,而有的同學還在為A級考試的通過而苦惱,對英語學習失去信心,甚至放棄學習。對于這些學生教師就要首先看到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難易程度,采取分級教學,提高學習的實效性。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多練,多讀優(yōu)秀的英美文學作品,擴大知識面,豐富詞匯量。
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和教學目的編制教學大綱;及時引進先進的反映學科前沿知識,補充教學內容。遵循教學規(guī)律,因材施教,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向社會提供具有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根據(jù)課程的進程適當布置課外作業(yè),并做到嚴格檢查,認真批改。定期與學生座談交換實施意見。
二、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
優(yōu)化課堂結構,改進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知識密度,擴大教學容量,節(jié)省教學時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改變以往那種“滿堂灌”,強迫學生死被硬記的教學方法,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讓他們感受到自己不是被動的聽講者,而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提高英語水平最好的途徑就是廣泛閱讀,只有通過大量的語言輸入,才能有良好的輸出,才能真正提高英語的各項技能,學生任何時候的學習都不是從絕對的“無知”開始的,而是在一定的“已知”基礎上進行的。學生的自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學是領著學生上幾個臺階的過程。有了這樣的教學思想,才能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有事干。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打破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突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開展以任務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和混合式教學。加強基礎練習,采用啟發(fā)式、討論式、發(fā)現(xiàn)式和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利用原有的語言實驗室和電教設備,積極采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充實、課堂氣氛更加活躍。
如今,許多教師仍然是教師唱主角,仍然沿用過去的單詞釋義-句子分析-語法講解-舉例操練-中文翻譯-概括總結-檢查練習的老路子上課。學生是觀眾和聽眾,上課要注意聽,做詳細的筆記,課后的任務是背筆記、背單詞,學生與老師交流很少,偶爾有一些小組活動,學生沒有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低。
從高職教育改革發(fā)展形勢出發(fā),根據(jù)新課標的相關要求,運用系統(tǒng)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反復實驗研究,在組織學習和研討近期黨和國家有關加快改革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方針政策、積極學習借鑒國內外高職教育的先進經(jīng)驗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本專業(yè)的綜合英語教學內容,適時和適量的融入學生英語等級考試相關訓練內容和小學、學前英語教材知識,形成電子教案和課件。
學習當今先進的課程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個別化的、以學生為中心進行教學,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素質教育為內容,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為目標,不斷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促進大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
充分利用教學設備(語音室、多媒體教室)和網(wǎng)絡的基礎上,逐步實現(xiàn)網(wǎng)絡教學和互動。
提倡“以教為主、科研為輔、教研結合“的教育思想,把綜合英語課程建設成具有示范價值的特色課程積極探究新的教學方式,增加新的教學內容,確立本課程多種教學模式;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提高教學水平和學術水平,從而進一步提高綜合英語課程課堂的實效性。
作者簡介: 鄧玉榮(1972―),湖南婁底人,湖南師范大學講師,主要從事英漢語比較研究與英語教學研究。
[摘 要] 本文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從系統(tǒng)論出發(fā),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構建了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旨在通過這一教學模式的實施和推廣,達到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滿足信息時代創(chuàng)新型外語人才的社會需求。
[關鍵詞] 大學英語;立體化教學模式;網(wǎng)絡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1-5918(2011)05-0137-02
doi:10.3969/j.iss.1671-5918.2011.05-069[本刊網(wǎng)址] http://省略
引 言
以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革命給現(xiàn)代社會的各個方面帶來了巨大影響,對教育的影響尤為深刻。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里的廣泛推廣和運用,大學英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面臨著極大的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社會及學生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而自主學習、終生學習被公認為21世紀的生存方式。網(wǎng)絡則不僅為這一生存方式提供了真實的語境和豐富的語言材料,又對人們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將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整合到外語教學中來,從而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達到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目的就成為了教育界和信息領域里共同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本研究根據(jù)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及培養(yǎng)目標,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系統(tǒng)論為指導,以整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為中心,以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目的,,構建了基于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該模式調動并激活了整個教學體系中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使學生完成了知識和能力的雙向建構,從而滿足信息時代創(chuàng)新型外語人才的社會需求。
一、立體化教學法及其理論基礎
(一)立體化教學法
一個發(fā)展比較成熟、內部機制較為完善的外語教學方法,應是由“道”、“術”、“謀”三大成分―即由“外語教學的理論基礎”、“施教程序”、“方案總體設計”組合而成的有機整體結構”(姬建國,1992:54)。外語立體化教學法是張正東(1995:10―11)提出的,是以“學生、目的語和環(huán)境為軸,而以經(jīng)濟發(fā)展為底,跨國文化為頂?shù)娜S立體性質的外語教學體系”,是發(fā)展較為成熟的教學法之一。其主要觀點有:(1)外語是學得的,習得只起輔助作用;(2)外語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所有的外語教學活動都要切合外語教學整體的需要;(3)把經(jīng)濟發(fā)展和文化教學視為語言教學的要素之一;(4)強調學生主體的特性主要是獨立和自主性,要求教師要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5)教育若能順應環(huán)境的特點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則會事倍功半。
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是應用多媒體課件、網(wǎng)絡資源及信息技術進行的全方位、多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它集課本、課件、網(wǎng)絡于一體,進行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教學活動;實現(xiàn)了融“聽”、“說”、“讀”、“寫”、“譯”五位一體的新型的網(wǎng)絡化立體教學模式,從而有效地建立了聯(lián)結“書本內外、課堂內外、校園內外”的橋梁。
(二)立體化教學法的理論基礎
外語教學法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是以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哲學、社會學等多門學科的基本理論為根據(jù)建立起來的具有其本身特點的獨立科學體系。外語立體化教學法是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從系統(tǒng)論出發(fā),結合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而建立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教學模式。
認知學習理論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guī)律的學習理論,它為教學論提供了理論依據(jù),豐富了教育心理學的內容,為推動教育心理學的發(fā)展立下了汗馬功勞。認知派學習理論的主要觀點有:(1)人是學習的主體,充分肯定了學習者的自覺能動性;(2)強調認知、意義理解、獨立思考等意識活動在學習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3)重視了人在學習活動中的準備狀態(tài);(4)重視強化的功能;(5)主張人的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
系統(tǒng)論的核心思想是系統(tǒng)的整體觀念。任何系統(tǒng)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它不是各個部分的機械組合或簡單相加,系統(tǒng)的整體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狀態(tài)下所沒有的新質。系統(tǒng)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著,每個要素在系統(tǒng)中都處于一定的位置上,起著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間相互關聯(lián),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系統(tǒng)論主張整體、結構功能、目的性和最優(yōu)化等原則。
立體化教學強調教學是一個系統(tǒng),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來控制教學,要達到一個基本目的――通過控制教學工作,隨時將計劃的執(zhí)行結果與標準進行比較,若發(fā)有超過計劃容許范圍的偏差時,則及時采取必要的糾正措施,以使教學系統(tǒng)的動趨于相對穩(wěn)定,實現(xiàn)既定教學目標??刂平虒W要達到的第二個目的是要“打破現(xiàn)狀”。在某些情況下,改變的內、外部環(huán)境會對教學提出新的要求。教師和學生對現(xiàn)狀不滿,則要改革,創(chuàng)新,要開拓新局面。這時,就勢必要打破現(xiàn)狀,即修改已定的計劃,確立新的現(xiàn)實目標和管理控制標準,使之更先進、更合理。為最好的實現(xiàn)目標而通過改變要素和結構使系統(tǒng)功能最佳,這也與巴班斯基的教學優(yōu)化論不謀而合。
外語教學是一個復雜的整體過程,它除了涉及教學主體學生和教師,以及由此產(chǎn)生的“不可逆向”的“教的活動”和“學的活動”外,還包括語言這一人類極其復雜的要素。語言、學生、教師以及由教學活動將三者聯(lián)系起來的語言教學整體是外語教學法作為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存在的基本要素。因此外語教學法的系統(tǒng)性特征日益突顯它并不僅僅是一組現(xiàn)成的技巧,而往往是在認識語言和語言學習本質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理論,包括教學原則、教學設計以及教學技巧等相互銜接的理論體系,表現(xiàn)出具體系統(tǒng)的整體性特征。
二、技術支持
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為外語立體化教學提供了物質上的保障。多媒體能向學習者展示生動的畫面,將形象信息和抽象信息融為一體,為外語學習提供一個相對真實的環(huán)境,縮短外語學習和二語習得的差距。學生能從互聯(lián)網(wǎng)和光盤的大量信息中選擇適合于自身興趣和認知風格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或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與有共同興趣愛好的進行交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此外,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所使用的外語多為最現(xiàn)代化的,因此學生還可以把課本知識拿去驗證,進行研究性、評判性的學習。當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使學生的外語基礎能達到理解上述信息的程度,以及如何引導學生選擇有效的信息。
三、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的實施
(一)立體化教材的使用
立體化教材就是要為學校提供一種教學資源的整體解決方案,最大限度地滿足教學需要,滿足教育市場需求,形成教學能力,促進教學改革。從立體化教材的表現(xiàn)形式上講有紙質教科書、音像制品、電子、網(wǎng)絡出版物等。
在教材建設方面,從2002年教育部啟動以基于網(wǎng)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改革開始,我國外語教學教材呈現(xiàn)立體化趨勢,國內教育軟件的開發(fā)和應用也進入了全新的時代。具有代表性的立體化教材體系有: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發(fā)行的《全新版大學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新視野大學英語》、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新時代交互英語》等。同時,一些專題學習網(wǎng)站和多媒體網(wǎng)絡課程也豐富了立體化教學資源。
(二)教學模式的構建
有了立體化教學資源,還要擁有優(yōu)化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一整套方法論體系,是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建立起來的、較為穩(wěn)定的教學活動框架和活動程序(黃甫全、王本陸,1998:432)。作為結構框架,突出了教學模式從宏觀上把握教學活動整體及各要素之間內部的關系和功能;作為活動程序則突出了教學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筆者從學生認知活動的基本規(guī)律出發(fā),結合系統(tǒng)論的觀點及《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構建了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立體化教學模式。
它兼重學生(教學主體)、目的語(教學客體)、教學環(huán)境(母語、教師、設備、社區(qū)對目的語的價值觀等等),發(fā)揮三者合成立體的積極作用,而立足于教學環(huán)境,從實際出發(fā),聽說先行,以自學為主。
在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立體化教學過程中,指導式教學主要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以視聽說內容為主,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我們采用兩個指導(即:課前自主學習策略指導和在線答疑指導)和兩個檢查(即:課堂面授檢查和網(wǎng)上檢查)的方式來確保學生自主學習效果;同時采用人機交互,生生交互和師生交互等多種形式來激發(fā)學習興趣。教師要不斷跟蹤學生網(wǎng)上學習狀況,掌握學生網(wǎng)上學習進度和學習效果,以便在學生自主學習前有的放矢地指導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和改進學習方法。主題式教學主要指按學期、分重點、用多媒體組織課堂教學,以讀、寫、譯等精讀內容為主,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結 語
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系統(tǒng)論為理論指導,以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為支持的立體化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的理念,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這一模式在教學中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選擇權,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自主合作學習研究中涌現(xiàn)出不少奇思妙想,用科學、創(chuàng)新的精神去學習、探索成了學生最大的樂趣。當然,英語教學改革及多種教學模式和微觀教學技巧的使用與探索不單單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而是通過改變學習方式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它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為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因此,在立體化教學法模式下的英語教學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著鮮明的時代特色。
參考文獻:
[1]Kafai,Y.& Resnik,M.Constructivism in Practice:Designing,Thinking and Learning in a Digital World[M].Mahwah,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s,1996.
[2]貝塔朗菲.一般系統(tǒng)理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7.
[3]姬建國.外語教學法新論[M].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2.
[4]黃甫全,王本陸.現(xiàn)代教學論學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5]豐玉芳.建構主義學習設計六要素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6).
[6]豐玉芳,蔡玲.多媒體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綜合課程研究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2009(11).
關鍵詞: 高中綜合文科課程 教師適應性 增強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新課改倡導綜合課程,綜合文科應運而生,這是一種新的課程形態(tài),其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將原本分科教學的歷史、地理和政治通過重新組織、整合成一門課程來教。為了了解我國初中綜合文科課程實施現(xiàn)狀和教師適應狀況,本研究通過問卷、訪談等方式對江西省初中綜合文科教師對綜合文科課程的認知、態(tài)度、學科知識、教學技能等多方面進行了調查。
二、調查對象和問卷設計
調查對象:江西省優(yōu)秀的綜合文科教師。共發(fā)放問卷120份,收回120份,收回率100%,有效問卷115份,有效回收率95.8%。
問卷的設計:主要包括6個部分:教師對綜合課程的態(tài)度、教師對綜合文科課程的了解、教師自身學科知識結構、教學職前職后培訓情況、教師教學能力狀況,并且還設置了開放題。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教師對綜合課程的態(tài)度和理解狀況
問卷中設計了兩個部分的內容來考察教師對綜合課程的理解,即教師對綜合文科課程的了解和教師對綜合課程的態(tài)度。在“與分科課程相比,綜合課程最顯著的特點”的回答中,53%的教師選擇“整體性”,14.2%的選擇“系統(tǒng)性”,30%選擇“實踐性”,2.8%選擇“層次性”;在“您對綜合課程的態(tài)度中”的調查中,高達63%的持基本贊成的態(tài)度,8.7%的教師完全支持。此外,在回答“您平時閱讀與綜合課程標準及與之相關的專業(yè)書籍”問題時,有51%的教師只是偶爾閱讀,8%的教師經(jīng)常閱讀,34%的教師只是在有需要時閱讀,剩下7%的教師從不閱讀。
作為綜合課程實施的核心因素和主力軍的教師大多數(shù)支持綜合課程。然而大多數(shù)教師雖對于綜合課程有所了解,但對綜合課程的實施態(tài)度比較消極,情緒不夠高漲,缺乏主動出擊以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意愿,教師未能主動閱讀與專業(yè)相關的其他書籍,這對教師知識結構的完善是個局限。
(二)教師的學科知識結構的狀況
在“任教綜合課程以來,您認為以前的專業(yè)知識”的回答中,6.5%的教師認為自身專業(yè)知識夠用,65%的教師認為基本夠用,還有29.5%的教師認為基本不夠用。此外,高達52%的教師認為上大學期間學到的專業(yè)知識與綜合課程的教學需要之間有一定的差距,而且31%的教師認為大學學到的專業(yè)知識與實際的綜合課程的教學需要之間差距非常大。在“您對自己從事綜合課程教學”的回答中,60.7%的教師選擇:對綜合課程教學有信心,但感覺還有好多東西要學。
目前大部分初中綜合文化教師自身專業(yè)知識基本可滿足綜合課程教學的需要,然而,面對綜合課程改革對教師在知識方面提出的更高要求,高達84%的教師認為由于大學期間受分科課程教學的影響,自身專業(yè)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與綜合文科課程教學要求相去甚遠??梢娡晟凭C合課程教師知識結構刻不容緩。
(三)教師職前、職后培訓及教育科研的情況
職前、職后培訓對教師適應綜合課程可以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然而在調查中18.4%的教師經(jīng)常參加縣級及以上級別的培訓,23%的教師偶爾參加,高達42%的教師很少參加,另外還有16.6%的教師從未參加過培訓。此外調查反映,75%的教師認為培訓流于形式,收獲不大,沒有達得所期待的效果。以下是訪談記錄:
我們學校很少開展綜合課程教研活動,即使開展了,也只是形式上的,實用性、針對性都不強,沒什么收獲。學校領導一心抓成績,不太重視也不支持教研活動和校本培訓。
調查表明:綜合課程培訓并未落到實處;教師培訓缺乏很好的培訓突進和評價體系,培訓缺乏成效;學校領導對綜合課程的支持與否是綜合課程能否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四)教師教學能力狀況
首先心理壓力增大。76.7%的教師認為擔任綜合課程以來自己的情緒波動很大,產(chǎn)生過無奈、困惑和彷徨的情緒;有60.3%的教師認為,綜合課程比分科課程更難教,備好課上好課給自己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綜合課程要求教師改變原來分科上課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然而調查反映僅5.1%的教師認為自身教學方法發(fā)生了徹底的變化,24.9%的教師認為自身觀念和方法都有變化,9.5%的教師認為自身教學觀念有變化,但依然在用原來的教學方法,還有12.5%的教師認為依然用分科課程時所采用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在“以考試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不變,教學觀念和方式很難發(fā)生根本性改變”的回答中,多達85.4%的教師認為以考試為中心的模式不變,其教學觀念和方式也很難發(fā)生根本性改變。
結論:綜合課程要求教師在較短時間內實現(xiàn)教學觀、課程觀、教學方式的根本性轉變,這對教師尤其是教齡較長的教師來說,無疑是種挑戰(zhàn)和超越。雖然大部分教師贊同綜合課程改革,然而理論并未落實到實踐上,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的綜合課程分科上課的情況仍普遍存在。
四、增強教師對于綜合文科課程適應性的策略
(一)高師院校應進行課程改革
首先,設置文科綜合專業(yè)。綜合文科課程由歷史、地理和政治三門課程組成。當前我國高師院校一般都沒有綜合文科專業(yè),而只開設歷史、地理、政治等專業(yè)。為了滿足綜合文科課程對教師的需求,高師院校應該充分考慮基礎教育的課程設置,大膽進行課程改革,開設綜合文科專業(yè)。其次,完善課程設置。高師院校應該主動出擊,通過完善學校各專業(yè)的課程設置,增強各專業(yè)間的交流和溝通,彌補課程單一及學生知識面狹窄的不足。
(二)學校應完善教師培訓機制
首先,應該通過對教師進行綜合文科課程基本理論的培訓讓教師了解并理解綜合文科課程;其次制定動態(tài)的教師培訓模式,采用教學實驗、教學討論、組織教研、教學實戰(zhàn)培訓等方式提升教師綜合課程的教學能力。
(三)增強教師自身素質
首先,應積極構建綜合的知識結構。目前我國大部分綜合課程教師是通過分科教學培養(yǎng)出來的,然而綜合課程要求教師具備綜合性的知識結構,成為復合型人才。教師應該廣泛涉獵包括政治、經(jīng)濟、文學、藝術等在內的知識領域,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積極自主建構綜合性的知識體系。
其次,形成主體性、綜合性、生成性的課程意識。教師是綜合課程的實施者和主體,綜合課程若要順利推進,則離不開教師主體用獨特的眼光透視綜合課程和體驗綜合課程,用自己特有的教學體驗和人生體驗滲透到綜合課程中,使綜合課程變得鮮活靈動;作為課程內在要素之一的教師,應該與學生積極對話,引導學生形成對課程的批判建構能力;課程是生成而非一成不變的,教師應結合具體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文化背景,創(chuàng)生出新的課程。
參考文獻:
[1]劉紅梅.我國綜合課程實施中教師的適應性研究[D].西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