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地理課堂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形成性評價的特點是要以學生的學習結果為出發(fā)點,對學生某一個階段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從而針對性地改善教學活動。由于高中生處于青春期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其對外界的認知能力較為敏感,心理發(fā)育尚未成熟,他們很難長時間對枯燥、抽象的高中地理知識產生興趣。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就要通過測試或者對整體教學活動進行評價。但是這種整體性的評價方式往往卻忽略了學生本身個體存在的差異,沒有結合他們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及學習習慣考慮。而形成性評價就可以很好地反映他們每個階段的學習特點及問題,從而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問題及教學活動,進而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養(yǎng)。
二、基于形成性評價的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一)借助評價信息反饋,完善教學活動
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及時通過一些課堂觀察、考試檢測、作業(yè)批改、小組合作評價等檢測手段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并及時做出分析、處理,從而針對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特點及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指導,進而有針對性地完善教學內容與教學策略。教師還要根據評價結果,科學設置教學目標,從而最大限度地落實綜合素質教學。例如,學習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氣》課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一般是對大氣運動的原因是冷熱不均,進而引申到氣壓帶和風帶及常見天氣系統(tǒng)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階段性認知反饋信息做出及時的處理,并針對性地改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知識認知水平。
(二)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建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那么,基于形成性評價的高中地理教學就要充分發(fā)揮人本化的教學理念,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材、課堂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只有充分發(fā)揮人本化的教學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谛纬尚栽u價的以學生個體本身為教學主體,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充分利用教師的引導,利用每一次形成性的評價,不斷完善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時,我們就可以列舉生活實例。比如,將《兩小兒辯日》這個小故事穿插到課堂,借助多媒體的形式充分展現給學生。在晴好天氣,教師可以帶著學生到操場上觀察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并仔細觀察國旗桿的影子。利用課余時間對國旗桿的影子長度和方向做一個統(tǒng)計,并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分析原因。學生很明顯可以得到中午時太陽的高度是一天中最高,從而得出教學概念。這種貼近生活、突出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式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樂趣,并將枯燥的高中地理知識生活化地給予學生消化,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合理確定評價機制,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形成性評價可以加深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深入了解,準確把握教學方向,合理設置教學目標。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合理確定評價機制,淡化學生過度注重學習結果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探究的精神,注意他們學習興趣的引導,避免出現體罰、侮辱等現象。例如,問題:(1)北緯30°附近的西湖龍井、君山銀針、黃山毛峰、蒙頂甘露、廬山云霧、祁陽紅茶等是我國的六大名茶,請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條件。(2)為了提升我國茶葉的品質,增加茶葉出口量,結合材料一,請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議。評析:解決這個題目時,由于每個學生自身存在個體差異以及對外界知識吸收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師要對學生解題、學習設置不同的評價標準,使其符合學生的自身實際。例如,第一問相對難一些。這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學習小組。組長讓表達能力和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代為組長引導小組成員討論學習。教師則要及時做出引導。第二問屬于結合專業(yè)背景的開放性題目。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對于成績相對較弱的學生,教師在進行評價時只要涉及問題重點就要給予鼓勵,避免因為負擔過重而出現自信心擊垮,學習消極的現象。而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評價標準及教學目標就相對較高,讓他們的地理認知能力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升華。
三、總結
互動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知識和情感進行交流的方式。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目標進行指導,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這兩個主體地位互不沖突,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師生雙方都能獲得提高和發(fā)展。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用心去關心和愛護他們,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能學到更多的地理知識,還能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這種關愛能變成一種激勵作用,讓學生在心理產生努力學習的信念,使他們在課堂學習中能更好地和教師進行互動交流。通過師生之間融洽的關系,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學生對地理學科的興趣也更高。
二、互動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課堂上的實踐及有效性
(一)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在高中地理課堂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和教師進行互動,需要教師運用教學經驗和教學機智創(chuàng)設出一個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再感到地理學習的枯燥,而是喜歡上地理學科。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之間水平不同的差異,用對地理的熱愛來感染學生,并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使課堂學習氣氛活躍起來。
(二)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促進互動生成語言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擺脫枯燥的學習情境,需要教師采用多種方法來讓他們融入到地理情境中去學習和思考,達到學習的高效。通過多媒體來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來體會地理知識,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都得到提高。例如,在教學“中國的南北地區(qū)”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搜集資料來了解和掌握南北地區(qū)存在的差異,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熱情和主動性。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把學生收集到的圖片資料通過多媒體播放出來,讓他們把這些差異通過直觀的影像記憶到腦海中,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同時積極主動的課堂參與能讓他們更好地和教師進行交流,使學習內容通過互動來讓學生充分理解并掌握。
(三)引導學生有方,疏通互動渠道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師生之間的良好合作關系,通過教師在“教”中的主導地位來引導學生發(fā)揮其在“學”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講授抽象的地理知識時,教師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從學生生活中引入具體事例,讓他們在熟悉的學習環(huán)境中來對地理知識進行深入探究,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積極主動地和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能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通過建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知識進行運用,提高他們的地理素質。
(四)合理編排小組,確?;拥轿恍〗M合作學習是課堂教學的一種主要學習方式,通過小組之間的學生進行討論分析,使地理知識和問題獲得解決,這個過程中,要保證小組成員都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教師需要在編排小組時進行有效調整,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精神。在編排小組時,教師要保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同時要注重男女搭配和優(yōu)劣結合等。分組之后更要注意小組之間和小組內的互動,讓學生在競爭和合作中完成地理課堂學習。
(五)“討論式”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地理思維在地理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對地理知識理解得更透徹,可以采用給學生布置一個地理問題,讓學生之間進行小組討論來分析問題,使學生之間進行積極互動。例如,在學習“全球氣候變化”一節(jié)時,我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了“如果全球持續(xù)變暖,那么將會對農業(yè)生產來說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問題讓學生討論。由于這一問題與生產生活十分密切,學生討論非常熱烈。在討論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能力。
(六)實現互動目標,完善評價機制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考慮到他們的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之間的差異,采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正確全面的評價能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讓他們在自信心的引導下不斷取得進步。通過綜合、全面的評價,讓班級中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能對課堂學習更積極主動,不斷提高地理能力;對于后進生,通過評價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燈,讓他們能對地理學習產生興趣,并不斷發(fā)展地理思維,提高地理能力。
教師制作教學視頻,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在家完成新知識的學習,課上由教師領導學生解決問題,交流探討,展示提升。這種顛覆傳統(tǒng)教學流程的教學形式就是“翻轉課堂”。翻轉課堂不僅在教學形式上有別于傳統(tǒng)教學,迎合了教學新理念的要求,更具有以下特點:首先,翻轉課堂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翻轉課堂中學生需要在課下進行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情況及理解程度安排學習進度,自己安排學習時間。其次,翻轉課堂有利于個性化學習。教師對于不同學習情況、不同性格、不同經驗的學生會提供適合的視頻,整個學習過程體現了“因材施教”。最后,視頻可以反復觀看。視頻可以回放,這樣就使得那些因事誤課的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學習。
二、翻轉課堂在我國實施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國對于翻轉課堂的探索還處于初級階段,翻轉課堂大范圍地在我國課堂教學中實施依然存在著無法突破的障礙。目前我國的貧富差距嚴重,網絡信息技術還不能達到區(qū)域共享。翻轉課堂的實施中微視頻的觀看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如果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有信息技術上的支持條件,就不能達到教育公平。微視頻是不是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能否促使學生在家自主完成知識講授過程也是很難掌控的。課前自學、課上活動和課后鞏固,能否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教師則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翻轉課堂評價機制能否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適應,與本校的實際情況相適應,對學校來說也是一種挑戰(zhàn)。諸如此類的問題嚴重制約著翻轉課堂在我國實施的進展,亟待解決?;谶@些問題的考慮筆者產生了如下思考。
三、翻轉課堂在地理學科上取得成功的希望所在
地理學科是集綜合性、地域性、差異性于一體的學科。它有別于其他學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看圖、讀圖、畫圖,教師還要開發(fā)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因此,翻轉課堂在地理學科的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從傳統(tǒng)的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四要素的有機整合轉變成富含教師、學生、內容、媒體、環(huán)境等多因素的復雜教育行為。因此,翻轉課堂要想在地理學科上取得成功必須從以下幾點入手:
1.優(yōu)質的地理教學視頻。
翻轉課堂的實施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完成知識教學過程,因此視頻的制作及特點決定著學生的自學效果。在地理學科實施翻轉課堂,教學視頻同樣重要。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教學視頻最好做成主題視頻,比如“熱力環(huán)流的原理”、“水循環(huán)的過程”等分別做成一個主題視頻。并且視頻需短小,盡量控制在15分鐘之內。而不是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使學生長時間地處于精神緊張狀態(tài),教學效果不理想。在地理教學微視頻中應該盡量做到圖文結合,讓學生學會看圖、讀圖、識圖。教學視頻中盡量不要出現教師的形象,而是以一種聲音的出現形式進行面對面的講解。學生一整天都在學校中對教師早已產生了視覺疲倦,更別提對教師所講內容的興趣了。
2.高水平的地理教師隊伍。
有人說,翻轉課堂使學生在課下都進行了自主學習,削弱了地理教師的作用。其實不然,翻轉課堂的操作對地理教師提出了更高的專業(yè)要求和職業(yè)敏感度。①地理教師必須有較高的專業(yè)敏感度。不是每一節(jié)內容、每一種課型都適用翻轉課堂。所學知識的難易程度對于翻轉課堂的適用性也不一樣。這就需要教師憑著專業(yè)敏感度進行安排和選擇。②地理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在向學生提供視頻資源前,還需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經驗。根據學生性格、學習情況的不同,提供不同形式的視頻,有針對性地布置相應的練習,實現個性化一對一的學習方式。③地理教師在課堂上要有很強的掌控能力。課堂上的活動需與微課程形成互補。地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形成認知聚焦,著重講解重點、難點,而不是像學生觀看的微視頻那樣面面俱到。在課堂之上能夠很好地組織學生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成果展示、歸納總結,促使學生完成知識內化。
3.學校對地理課程及其他課程的合理安排。
①翻轉課堂的實施肯定針對的是所有學科,是學校課程整體的變革。這樣問題就應運而生,一個學期要開設十幾門課,如果每一科都要用翻轉課堂,那學生在課下就需要大量的時間進行觀看和完成練習,不能迎合學生減負的倡導。這樣嚴重地占用了學生的休息時間,學生的學習效果不會理想。需要觀看的視頻增多,學習的效果便可想而知。本身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學生在課下對知識有很好的理解,教師在課上的講解不會像視頻里那樣面面俱到,如果學生對視頻授課的內容一知半解,課上進行的活動就沒有辦法順利完成,那么翻轉課堂的意義就不大。②學校在進行課程的重新安排時應考慮到課程與課程之間的互補性,課程內部之間的互補性。比如,一天的課程里使用翻轉課堂的課程不宜超過四科。同一門課中也并不是所有的課型都適用于翻轉課堂。地理課程中課型主要分為講授課、練習課、鞏固課等,在地理課中可以把練習課與鞏固課等其他課型交互使用翻轉課堂。
4.地理教學全過程與信息技術的緊密融合。
現階段人們對翻轉課堂更多的關注點在視頻觀看、視頻制作及網絡環(huán)境中。但翻轉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模式,并不是單純某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好就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地理學習上應用翻轉課堂時,不要只關注微視頻而忽略其他環(huán)節(jié)的重要性。翻轉課堂是由知識講授和知識內化兩個階段組成。知識的講授最終的目的是知識的內化。讓學生學會應用,能夠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把新接觸到的知識納入自己已有的學習結構中。如學習了“荒漠化的危害與治理”這一節(jié),學生就應該樹立起環(huán)境保護、植樹造林的意識。真正的翻轉課堂不應該只是關注學習場所,應注重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不應該只關注學生觀看視頻這一單一的行為,應該關注富含地理教師、學生、媒體、環(huán)境、內容等多種因素交錯的動態(tài)過程。不能只關注在線視頻觀看,應關注智能診斷系統(tǒng)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富媒體環(huán)境。
5.與翻轉課堂相適應的教學評價機制。
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提出,教學評價的轉變都會成為其核心內容。翻轉課堂也不例外,沒有適合的教學評價就體現不出翻轉課堂實施的效果和意義?;诜D課堂的教學過程來看,評價主要注重兩點:①注重過程和情感評價。教師可以發(fā)放學習記錄檔案袋,要求學生把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法記錄下來。也可進行學習過程心里變化的跟蹤,讓同學寫課后感想。如學習了“全球氣候變化”之后觀察學生是不是樹立了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生活中是不是有所行動。②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翻轉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參與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很多,尤其是學生家長及社會也參與了進來。在課前的學習過程中,家長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監(jiān)督、評價。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協作學習、分組討論、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知識的內化,學生間可以互評。在課堂活動中,教師往往采用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進行探究,社會也可參與評價。此外,教師是整個課堂過程的設計者、促進者和參與者,教師評價不可缺少。最后,學校管理者的評價會使整個評價更為完整。
四、“翻轉課堂”在我國方興未艾
從“討論式”教學的多年實踐中發(fā)現,教師在運用該模式時應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一、 把握討論的方向——避免離題
背離主題或在一些枝節(jié)問題上糾纏不清,是課堂討論中經常遇到的現象。因此,在討論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從地理角度去思考問題,教會學生用地理思維方法去想問題,使討論始終圍繞問題的中心展開。例如,討論古代巴比倫文明為什么衰落時,大多數學生會從氣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環(huán)境方向找原因。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主要從人文地理環(huán)境角度去分析,讓他們緊扣“過度砍伐導致水土流失嚴重,造成河床抬升明顯,最終河流泛濫、失去家園”這一主線,從而順其自然地得出“不尊重自然規(guī)律,就會導致自毀家園”的結論。
二、把握個體差異——避免無備討論
在討論某一個問題時,學生學習的速度是不同的,所以討論離不開準備。沒有準備的討論學生往往不得要領,抓不住關鍵點,影響討論的效果。例如在討論“長江三角洲地區(qū)產業(yè)轉移對中西部地區(qū)帶來的影響”時,由于學生對中國中西部地區(qū)的自然、歷史、經濟基礎、社會發(fā)展等方面不太了解,如果貿然展開討論,勢必沒有深度。因此,可以先布置討論提綱,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收集資料,寫好課堂討論、發(fā)言的要點,這樣討論才會有深度。這樣的討論全班的學生都既動了腦、動了手,又動了嘴,理解也就會更加深刻,主動參與討論的欲望更加強烈,發(fā)言更加積極,討論的真正目的也才能達到。
三、把握討論問題的難易度——避免過難或過易
確定課堂討論的主題是運用“討論式”教學法的前提和關鍵。教材內容有難易之分,學生的能力有高低之分,課堂討論的問題也就要有一定的難度,既要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自學能力,又要使難度適合學生,讓學生有“跳一跳,能摘到”的感覺。一個好的議題一般有以下三大特點:1.問題是否集中典型地反映了某一地理現象,具有針對性和較豐富的內涵;2.問題是否能緊扣教材內容,有利于突破重難點;3.問題是否是學生普遍關注、迫切希望了解的。例如,在討論北半球回歸線附近地區(qū)為什么大陸東側地區(qū)是亞熱帶季風性氣候,而大陸西側卻是熱帶沙漠氣候時,這一問題既是教材的重難點,又是歷年高考普遍關注的問題,具有很高的討論價值。 轉貼于
四、把握討論時間——避免討論未展開就草草收場
充足的討論時間是保證討論深入的重要因素。因為討論深入在時間上有兩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就問題而言,找出圓滿的答案;二是讓所有學生都得到鍛煉的機會。對于前者,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要經過認真思考、整理,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但是,有時老師為了完成教學進度,不敢讓學生獨立活動,擔心學生的討論偏離主題太遠,于是情急之下幫助學生說出問題的答案,討論未展開就草草收場。所以說,討論要保證充足的時間。
五、注重總結與評價——避免討論停留于問題的表面
教師總結與評價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討論結束時簡單地歸納學生發(fā)言的基本觀點,使學生對討論的整體情況有一個大致了解,讓學生掌握討論的全貌。2.對討論中反映出來的觀點進行評價分析,肯定正確,剖析錯誤,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3。對討論中學生忽視的、遺漏的、思路不清的問題要一一指明,使學生一目了然。4.總結中應當從整體出發(fā)。例如討論中國東北、華北重工業(yè)發(fā)達地區(qū)為什么沒有形成重酸雨區(qū)時,很多學生都會回答:北方受夏季風影響時間短,降水少,風大,把酸性氣體吹散了。這時,就要求教師及時地從不同角度進行評價,并進一步啟發(fā):風把酸性氣體吹到哪里去了?為什么能吹到那里?與什么有關?等學生討論后,教師及時總結如下:1.北方受夏季風控制時間短,降水少;2.北方接近冬季風的發(fā)源地,風力大,把北方酸性氣體吹到了南方;3.從地形上看,北方地區(qū)多平原,有利于酸性氣體的擴散;4.北方地區(qū)多堿性土壤,對酸雨起到了一定的中和作用;5.北方地區(qū)冬春季節(jié)多揚塵天氣,懸浮在空中的顆粒物能吸附一些酸性氣體。
我于72年參加教育工作,1974年畢業(yè)于天津市南郊區(qū)師范學校,在隨后的工作中,86年取得天津教育學院地理大專學歷。曾在大港區(qū)太平村中學、遠景中學擔任地理等教學工作,1986年調入大港油田二中即現在的海濱二校至今,從事初高中地理教學,兼任電教員等項工作。95年評選為中學一級教師,最近幾年一直擔任本學校七、八年的級地理教學工作。
在我從事教育工作三十六年的教學實踐中,一直擁護黨的領導。積極貫徹執(zhí)行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做到對工作兢兢業(yè)業(yè),認真進行教育教學,深入鉆研教法,掌握本科教學所需的文化知識。注重素質教育,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主要工作與業(yè)績:
1、認真鉆研新教材和新大綱。搞好素質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平時認真?zhèn)湔n寫好教案,精心準備好地理課件,備好每一節(jié)課。課上認真組織教學,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堅持知識聯系實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思維,在培養(yǎng)學生獲取知識、應用能力以及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上下功夫。教學手段上強化直觀教學,能夠熟練的運用錄像、投影、電腦等多媒體電教手段進行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興趣、加強了師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課下積極的輔導學生的學習,在思想上耐心的教育幫助他們,使學生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每年自己所教班級學生考試成績均處于油田范圍中上等水平。今年12年七年級地理考試油田第二名,XX年與12年我校八年級參加天津市地理會考,地理成績名列前茅。全部達標,其中12年八年級的學生地理會考成績90%為優(yōu)秀與良好的最好成績,提高了我校的地理教學水平。
2、開展素質教育組織學生積極地參加全國地理科技大賽
本人積極的組織本校的學生參加XX年—2012年第二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地理科技大賽,比賽持續(xù)兩個月的時間,本人認真組織,細心輔導,我校師生積極參與。活動得到學校領導大力支持,在此次比賽中我校成績優(yōu)異!經過本人的努力我校被授予全國地理科技大賽優(yōu)秀組織獎;全國地理科技示范基地的稱號,并授予牌匾為我校爭得了榮譽。本人也在全國地理科技大賽榮獲全國優(yōu)秀指導教師一等獎,并授予全國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的稱號!
我校中小學生近150人報名參賽,其中15人在第二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技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
3、積極參與各項教學研究活動與比賽。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平時本人積極參加教學基本功與教學公開課的比賽,積極撰寫教學論文。結合地理教材內容,經常制作地理教學課件并運用與課堂教學,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XX年我撰寫的《淺談初中地理教學精神的培養(yǎng)》論文,獲得區(qū)海濱和研究教法教育中心XX年“教育創(chuàng)新”論文區(qū)級三等獎并獲得區(qū)級成果認定獎。
1998年12月由本人設計制作的錄象教材數學《圓錐曲線定義》獲得市市教育局頒發(fā)的三等獎。
XX--XX年,獲得校級教研公開課評比二等獎。
XX--XX年,獲得校級創(chuàng)優(yōu)課優(yōu)秀獎。
XX年,獲得濱海教育中心教師公開課比賽二等獎。
XX年,我撰寫的論文《在地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想》獲得國家級一等獎。
XX年,獲得教育中心初中教師基本功大賽地理學科三等獎。
在我兼任電教員工作期間在1999年12月,我校在油田取得了《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先進學校的稱號。
1999年和XX年連續(xù)兩年,我獲得了《教育處關于利用現代教學技術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先進個人稱號。
4、自覺完成領導交辦的其他工作。
在兼任電教員其間還為學校作了大量的其它有益的工作,如每年配合學校的團隊活動、學校的運動會、藝術節(jié)的文藝演出,學生會操等大型活動,主動做好廣播設備的安裝和錄像、攝像等工作。多年來,先后為學校義務維修了各種教學、電教電路等無數設備。為學校節(jié)約了大量的教育經費。
關鍵詞:觀察學習 高中地理 應用
觀察學習主要是指在地理教學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觀察、比較和分析地理事物和現象,從中探求出內在規(guī)律和本質,再有效地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記憶和掌握地理知識,突破學習重難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能動性,提高學習效果。
一、明確觀察目標,推動觀察學習的有效開展
目標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明確目標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在開展觀察學習時,觀察目標是否清晰明確,將直接影響到觀察學習的實際成效。因此,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為了確保觀察學習的有效進行,提高觀察學習效果,教師要立足于實際,根據教學目的,明確觀察對象和目標,合理安排觀察時機和教學任務,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如在教學必修一《宇宙中的地球》時,筆者要求學生觀察太陽系模式圖,并提出“太陽系的組成成員有哪些?”“按照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他們應如何排列?”等問題,引導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觀察、分析和思考,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敏捷的觀察能力。
二、優(yōu)選觀察方法,積極調動學生的觀察熱情
地理是一門觀察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觀察內容豐富,觀察形式多樣,既有地圖、景觀圖、插圖、掛圖等圖片觀察法,有現實世界中自然現象、人文環(huán)境等課外觀察法,又有石膏、磁鐵礦、金剛石等實物觀察法,還有借助多媒體軟件進行動畫演示的觀察法。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巧妙靈活地選擇觀察學習法,借助學習方法的多樣性,點燃學生的觀察熱情和探究動機,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研究地殼運動規(guī)律、地球公轉規(guī)律等一些抽象的自然現象規(guī)律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軟件制作動畫演示,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深入分析、總結規(guī)律,主動獲取知識。
三、科學指引學生,強化觀察學習的實效性
觀察學習并非單純地從表面觀察對象后得出表面特征,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感受、思考、分析和探討觀察對象,挖掘觀察現象背后蘊藏的本質特征和內在規(guī)律。受知識、經驗、閱歷等方面的限制,許多高中生在觀察事物時容易停留在觀察對象的表面現象和明顯特征上,忽略了觀察對象的內在本質,所以在開展觀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提問,拓寬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全面觀察,透過現象把握內在本質。
如在教學《氣壓帶和風帶》時,筆者一邊讓學生觀察熱力環(huán)流示意圖,一邊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單圈環(huán)流是我們在:①地表均一;②地球不自轉;③太陽直射赤道(不移動)這三個假設條件下得出的結論,倘若去掉地球不自轉這個假設條件,那么大氣運動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呢?如果考慮公轉這一因素,三圈環(huán)流造成的氣壓帶和風帶將會有什么變化呢?”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領悟,透過現象看本質。
四、注重課外觀察,提升學生實踐運用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地理 案例式教學 教學模式 教學論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1-0107-02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并把科學探究列為具體內容標準的一個主題,就是為了促進學生學習方法的改變,使學生能主動地獲取地理科學知識,體驗科學過程與科學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案例式教學并不是全新的理念,最早于1870年由當時擔任美國哈佛大學法院院長的克里斯托弗·朗道爾教授創(chuàng)立,他在《合同法案例》一書的前言中說道:“被作為科學的法律是由原則和原理構成的。每個原理都來源于眾多的案例。”通過案例使學生了解生活實際,讓他們更有效地參與探索和研究。地理作為一門綜合學科,重在說理,而理來源于眾多的案例。案例教學更適用于此,況且新課程標準人教版教材的編寫也遵循了這一原則。國內許多教育工作者也就案例教學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案例教學有利于學生了解環(huán)境知識、培養(yǎng)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學會分析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我們查閱了他們取得的成果,理論性都很強,實踐性相對差一些,尤其對我們現行的高中教材的針對性強的少之又少,急需一線教師研究適應于我們高中學生的案例教學法。
地理學教育應該是一個產生知識的探索過程,在探索知識的產生過程中,掌握概念和原理,體驗科學探究過程的本質,發(fā)展科學探究的能力。而反思高中地理學教育,長期以來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過程中過于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師強“灌”學生強“記”,被動學習。而忽視或漠視學生的主動探索,影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通過普通高中實施地理案例式教學,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把新課程理念規(guī)范轉化為具體的運作。通過“案例式教學設計”而形成一條清晰的思路,形成一個體現一定教育思想觀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模式,從而改變我校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教師業(yè)務水平的提高。通過兩年的新課改實踐,我們探索出一條適合農村普通高中的學生現狀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現總結如下:
〖新授課模式〗
新授課模式分為自然地理教學模式和人文地理教學模式。
[地理教學]
自然地理概念的形成與發(fā)展是經過科學家長期研究和實踐得出的結論。理論性非常強,比較生澀難懂,也比較抽象。讓學生自己研究探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是很難實現的,這就要求老師的引導,深入淺出,先把理論講透徹,再把學生帶到案例中進行理解深化,就能達到很好的效果。這是按照一定的知識結構和體系產生的。它的模式一般為:理論提出——特例分析——討論交流——作出結論——同例推證。具體實施的過程如下:
第一步:出示理論。這一步是讓學生自學課本找到地理的基本理論。首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加深理解并同時提出自己的疑問。教師進行理論講解讓學生解疑,并對理論加深理解。
第二步:特例分析。這一步是提出問題,通過案例向學生提出任務,同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學生思維??上茸寣W生思考和議論,使理論融于案例中,更貼近生活實際。
第三步:討論交流。這一步案例探究練習中會出現不同的答案,學生會產生疑問,這時應引導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已經在講道理,學生互相討論后,迫切需要知道自己探究的結果是否正確,這時聽老師講已成為他們的迫切要求。教師講解火候已到,就轉入下一步。
第四步:作出結論。這一步是確保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有些學生會做探究題,可能是按照例題“依葫蘆畫瓢”,并沒有真正弄懂道理。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因此,在學生練習后,教師還要進行講解。講解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從學生最困難的地方進行。
第五步:同例推證。這一步是經過學生討論和教師講解后,得到了反饋矯正,其中大部分學生會有所領悟。為了再試探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及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再提高一步,應該進行同類案例反饋練習,再一次進行信息反饋。
[人文地理教學]
第一步:特例分析。這一步是提出特殊案例,通過案例向學生提出任務,同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上茸寣W生思考和議論,通過案例設置問題,激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案例的選取采用以下幾種途徑:(1)利用教材提供的案例;(2)從多種媒體中選取有用的案例;(3)引導學生自己搜集設計案例。
第二步:推出理論。這一步是讓學生自學課本找到地理的基本理論。首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加深理解并同時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學習的主體,新課程提倡學生參與確定學習目標、學習進度和評價目標,在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解決問題中學習。教師進行理論講解讓學生解疑,并對理論加深理解。
第三步:討論交流。這一步案例探究練習中會出現不同的答案,學生會產生疑問,這時應引導學生討論。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更應該成為教學的主體,除案例的提供、課堂結束時的簡短總結由老師完成外(也可以讓學生搜集整理案例),對案例的分析、討論、結論都要由學生獨立完成,當然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和維護良好的討論環(huán)境和氛圍,使學生能充分討論、爭辯,教師要適時地鼓勵那些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同學發(fā)言。
第四步:舉一反三。這一步是經過學生討論和教師講解后,得到了反饋矯正,其中大部分人會有所領悟。為了再試探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及把學生的認識水平再提高一層,應進行同類案例反饋練習,再一次進行信息反饋。通過討論學習后能運用已經學習的理論來解決現實中的相關案例。
第五步:作出結論。這一步是確保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有些學生會做探究題,可能是按照例題“依葫蘆畫瓢”,并沒有真正地弄懂道理。學生是探究活動的主體。因此,在學生練習后,教師還要進行講解。講解時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并針對學生最困難的地方進行。
〖復習課模式〗
復習課型的設計關鍵是設計好探究題,題型應多樣化。如問答題、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填表、填圖題和解答題。通過完成上述題型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網絡化,以達到復習鞏固的目的。它的模式一般為:出示復習題學生做復習題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構建知識結構再出示復習題(循環(huán)進行)。
〖習題課模式〗
該課型是教師鞏固和深化知識的課型。教師在應用此課型時,首先應確定完成的教學目標,然后選擇相應的習題,按照由淺入深的原則,注意知識間的相互聯系,設計好一定梯度和層次的習題。通過練習,師生評議,達到學會解題,尋求思路,歸納總結,概括規(guī)律,理解、鞏固、深化知識的目的。它的模式一般為:出示習題做練習師生評議再出示習題(循環(huán)進行)。
案例教學是為了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教師和學生以案例為媒介,在課堂上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并對案例所含地理原因進行提升的教學方式。在實施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已成為地理課教學的首要任務。案例教學法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將地理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結合起來。
本課題研究就如何運用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等方面做了一點淺顯的探討,旨在更好地貫徹地理學科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理念和要求,推動地理學科教學的深入。由地理的學科特點,借助課堂教學、實踐教學的平臺,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更重要。經過近三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結合我校地理教學的成功經驗,及考慮學生的特點,通過依托地理案例的講解和應用,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學習了地理的理論知識,還學會了科學的分析方法,提高了綜合分析的能力,提升了整體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偉大的事業(yè)不是靠力氣、速度和身體的敏捷完成的,而是靠性格、意志和知識的力量完成的。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供大家閱讀參考,但愿對你有借鑒作用。
高中地理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1本學期我擔任高三76和80班及高一106和107班地理課的教學工作任務。
首先,在高一,在本學期初,我主要抓高一地理的基礎知識部分,規(guī)范學生上課紀律及完成作業(yè),糾正學生學習地理沿用初中的方法。高二由于有全市統(tǒng)考,所以,在趕教學進度的同時,滲透高一兩冊必修的內容,進而做到溫故而知新。
由于學生在本學期只有一次期末考試成績,沒有平時成績,我馬上做了補救措施:要求學生用3周時間完成練習冊,改好、講評月考試卷。在接手高一地理教學任務以后,我發(fā)現學生普遍有上課紀律散漫、作業(yè)完成質量不高、應付測驗、月考不認真等情況,導致了這次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因此,針對這些普遍現象,我制定了下學期的工作方向為糾正地理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地理興趣,提高課堂效果這三大方面。對做得好的班級、個人及時表揚和鼓勵;每次測驗、月考之后進行全級排名,務求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習成績。
其次,地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運用各種地圖、圖表、照片、圖片來表達空間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及其發(fā)展變化過程。總復習過程別強調熟練解讀各種()比例尺的地圖及地形剖面圖,并能在圖上填繪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區(qū);熟練使用和說明各種等值線圖、示意圖、景觀圖像,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經濟的統(tǒng)計資料及圖表等,并能根據要求繪制簡單的地理圖表。運用圖導法建立各章節(jié)之間的知識結構,運用圖解法將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的文字式選擇題進行換向突破,化難為易;運用圖圖互變、文圖互變、圖表互變法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推導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通過各種讀圖、填圖、繪圖、分析示意圖題型訓練提高應變能力和地理綜合思維能力。
最后,在高三的教學工作中,本學校是一所新興的學校,學生的生源較差,其理解能力往往不能滿足教師的要求。針對這個特點,在高考復習期間,應注意對學生已學的基礎知識加以鞏固和落實。以避免出現教師講過多次,但學生仍然無法理解;或者是部分同學理解,而其他同學仍然不能理解的現象。而且對于本學校的學生應該實事求是,尤其是中等及差生,不要對他們做出太高的要求,只要求其掌握能夠掌握的內容;對于難于掌握或者是理解的,有時可以放棄。只有做到真正的落實,才能使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從而謀求更進一步的發(fā)展。
高中地理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2光陰飛逝,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圓滿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學科工作任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鉆研業(yè)務。
我擔任高一4個班的地理科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認真學習新課標,鉆研教材,為了準確的傳授知識,我經常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和他們一起探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創(chuàng)設情境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只有將認識主體置于問題情境中,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fā)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成學生對新知識意義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在充分地經歷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發(fā)展發(fā)生和變化規(guī)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學的優(yōu)化。
1、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
沉悶的課堂氣氛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設喜聞樂見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
2、注重作業(yè)的開放性。
開放性的問題能活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性、求異性、深刻性。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注重作業(yè)批改的及時性,經常當面批改,個別輔導。
3、注重與學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與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以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學工作的建議:通過前面對試題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除了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熟悉知識點覆蓋面之外,還要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識與理念的結合點,自然地理思想與地理方法的嵌入點,憑借教學手段、方法,在教學地理知識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從而達到學習地理、應用地理的最終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
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動中解決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根本想法,是對地理概念、命題、規(guī)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質認識,是地理中的智慧和靈魂。所以,領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學中要鉆研教材,把握知識中蘊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過傳授知識,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地理方法,思考問題的地理思想。學生在學習了地理知識的同時,更能領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練的對知識進行舉一反三式的應用,真正達到活學活用,使教學理念轉變,促進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習地理知識探索有效途徑。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他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2、多一些過程探究,少一些知識陳列。
地理知識起源于生活,是從實際應用中逐漸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統(tǒng)的、嚴密的學科體系,地理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開放的思路,就要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為地理知識生長的基礎,對知識的生成,講授多一些過程性探究,通過學生主動性探究來理解知識的形成、發(fā)展和最終定義,對學生地理思維的形成、發(fā)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講難題時,我常常會讓學生上講臺上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用學生自己的表達方式讓大家去理解,去判斷誰是對的,誰的方法最簡單。我發(fā)現有很多的同學樂與表達并與大家辯論。而實際教學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淺、簡單、枯燥的誦讀、機械式的演練教學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層次的,使地理教學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面對新理念指導下的檢測,不利于今后的教學和學生地理方面的發(fā)展。
3、多一些以生為本,少一些教師中心。
高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對貼近他們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經驗的學習素材,更能煥發(fā)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長期的教師中心式的講授,會挫傷學生學習熱情,造成了學習的被動和教學的困境。地理學習中結合知識多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活潑、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生放置于問題之中,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經驗和地理知識,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發(fā)現的思維品質,對地理學習有推進作用。以生為本,破除教師中心,要始終成為地理課堂實施教學的首要策略。
我認為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喜愛地理,樂于學習地理,才是重要的。高自我,越做越好的。揚優(yōu)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高中地理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3為了總結教學經驗,使今后的教學更有進步,現將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依綱教學,明確復習方向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加強高考地理試題研究,把握高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復習有明確的導向。
二、立足課本,夯實雙基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點的落實和知識網絡的構成。這也比較符合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干、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扎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高三地理復習一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按教材的順序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這是重點,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實實”,不可盲目追求進度;第二階段是專題復習,打破常規(guī)的章節(jié),對知識進行重組,尋求聯系,側重于能力的培養(yǎng),時間為兩個月左右,專題的個數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階段為查漏補缺,調整心態(tài),做好考試前的準備。
四、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教學理論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具價值。在傳統(tǒng)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偏重于掌握知識的細節(jié),而忽略了對知識結構整體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獲得的知識難以成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礎。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fā)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guī)律的探究、發(fā)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可準備一個問題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guī)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實基礎,突出主干,注意與初中地理
本學期我?guī)У氖瞧?、八年級地理,對我來說地理是來到芹池中學來的一門新的課程,真的是個挑戰(zhàn)。經過一學期的師生間的共同努力,學生們對地理知識有了初步的認識,并逐漸產生了愛好,他們開始了解到了地球和輿圖知識、陸地和海洋知識、天氣與天氣知識、居民與聚落知識、發(fā)展與合作等自然地理知識,也開始慢慢認識到學習地理與生活的關系,認識到了學習地理的重要性。
一、在思想上我嚴格要求自己,認真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恪守優(yōu)良的師風師德。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以為,要想在學生心目樹立自己的威信,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的知識和廣闊的知識面,還要在道德行為上以身作則,以已服人。
二、在教學方面,我認真負責,一絲不茍,虛心求教,努力進步自己的教學水平。
首先,認真鉆研教材,把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結構,重點與難點,把握知識的思維,能運用自如,知道應補充哪些資料,怎樣才能教好。其次,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愛好、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再次,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把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jié)課的活動。最后,組織好教室教學,關注全體學生,留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留意,使其保持相對穩(wěn)定性,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悅的心境,創(chuàng)造優(yōu)良的教室氣氛,教室語言簡潔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復的毛病,教室提問面向全體學生,留意引發(fā)學生學地理的愛好,教室上講練結合。
三、在自己總結教育工作的同時,主動參與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式,博采眾長,進步教學水平。
首先,在我?guī)У牡乩碚n上,將“人地關系”作為學習地理知識的主要線索,注重列舉的題目和地理事物,盡可能啟發(fā)學生運用身邊的“人地關系”材料,使學生實實在在認識把握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另外,還從地理學科中與其它學科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角度舉例,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把握地理基礎知識與學好其它學科的關系,從而改進了教學方式,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綜合回納出“看書、聽講、用圖、動手、動腦”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學習”圖向學生先容地理學習的形式。針對初中學生的特點,要求應簡明具體而又切實可行。并經常督促檢查,養(yǎng)成學生很好的學習習慣。
再次,認真組織開展溫習迎接考試。側重于教會學生了解地理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作用。在把握好地理知識的同時,將地理知識與歡聚生活聯系起來進行學習,如:培養(yǎng)學生多種愛好愛好,多閱讀課外書籍,多關注身邊的地理知識,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進新鮮血液。
盡管在一學期的教學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現代教學質量的要求還有不小的距離,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學工作中教室語言尚存在平緩,平時考試較少,語言不夠生動等題目,這些題目尚需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不斷改進和完善。
知識的有機結合
基礎和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guī)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部分多為高考復習的重點所在。如:地圖、地球運動、大氣運動、人類活動、人地關系等。
對于基礎和主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體應用。高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干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干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tǒng)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回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tǒng)地理與初中區(qū)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tǒng)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qū)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qū)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fā)展變化趨勢。如復習“地球運動”時,就應把初中的“時區(qū)和日界線”融入其中,復習“地殼運動”時應一并復習初中“地形和地形的變化”等等。
通過這樣處理,不僅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于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梢姡プ《嘟嵌扔^察地理事物的空間性質,綜合分析地理系統(tǒng)內部與外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與轉化這些大問題,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六、加強空間思維訓練,形成科學的整體觀念,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地理試題選取了能夠反映地理學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內容為命題素材,緊緊圍繞“描述、概括、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fā)展變化過程”、“認識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等能力要求。試題中時差的推斷、地圖的判讀、世界和中國某個區(qū)域的特征分析、判斷等都是在考查學生的空間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復習中要特別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以促進我們的整體思維觀形成。
空間思維能力的考察主要有這幾項內容:各類地圖的判讀,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世界和中國區(qū)域(大洲、大洋、地區(qū)、國家)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限)等。培養(yǎng)地理學科的空間思維能力,一定要講求方法。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分析?可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通過它們,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經緯網,并想象地球運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系及晨昏線的動態(tài)關系。
通過有效的空間思維訓練,才能達到當給出世界上某一點或線時?在腦海中涌現的不是亂糟糟的一團,而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而有了這樣的水平,無論命題角度如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高三地理復習中有法而無定法,只要我們老老實實地緊扣大綱,立足基礎,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整體觀念,加強能力培養(yǎng),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實材料為基礎,形成地理概念,認識地理規(guī)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有價值,抓住主干知識,注重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緊緊把握住區(qū)域特征認定及其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措施,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促進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高中地理教師個人工作總結范文5在過去的201x年里,本人能積極參加上級和學校組織的各類政治及業(yè)務學習,認真學習領會“十七大”精神,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和業(yè)務水平,思想上能同學校的整體發(fā)展保持高度統(tǒng)一,積極要求進步,各方面都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下面就一年來的工作表現總結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積極找老黨員談心,緊緊地團結在黨的身邊,嚴格按照黨員標準去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并認真執(zhí)行好黨、團的政治思想工作。
二、教學工作方面
在教學工作方面,上學期擔任高三年級219班、228班、229班3個班的地理教學,并擔任228班班主任,下學期擔任高一年級268班、269班、270班、275班、276班5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擔任學校團委書記職務。
在地理教學中,能認真貫徹地理教育課程標準的要求,吃透和把握地理教材,能做到“上課六認真”,在備課過程中認真分析教材,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案。能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注重課堂實效,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注入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學習,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的學習效果突出,在2013年的高考中,所任教的三個班成績優(yōu)秀,所考人數上線比例排第一,在下學期的高一班級教學中,班級優(yōu)秀率和及格率在全年級列前兩名,這也說明地理教學是成功的。
班級是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班主任工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班級的整體發(fā)展。在校領導下,根據我班的實際,我著重加強了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常與學生談心,排除學生的心里疙瘩,多鼓勵,傳授他們學習方法、技巧。通過常規(guī)管理,逐步培養(yǎng)數名班級學生干部,并發(fā)揮了他們個人積極能動作用。我深知:教育好學生不能光靠老師,還離不開家長。所以我還特別重視家校聯系工作,經常和家長互通電話,利用家校通平臺做好交流工作,認真接待來訪家長。經過不懈努力,本班被評為“優(yōu)秀班集體”,在2013年的高考中本班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校團委工作中,能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熱愛、尊重、關心學生,深入學生中去,把握學生思想動態(tài),引導學生以團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積極開展團內活動,如進行團知識講座、元旦茶話會等,讓他們在愉快的、健康的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通過團委會組織各類活動,培養(yǎng)和鍛煉了一大批學生能手,如組建校園治安隊、衛(wèi)生小分隊、食堂就餐秩序護衛(wèi)隊等組織,讓學生參與到學校的管理中來,體現出他們主人翁的姿態(tài),受到了廣大學生的支持。同時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豐富大家的課余生活,如舉辦第十二屆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我家三十年”征文征物比賽等活動,充分地展示了學生的才華,也使學校的學風、校風有了更大的改善。
三、業(yè)務學習方面
作為年輕教師的我,始終堅持不忘學習的原則。不斷閱讀相關專業(yè)書籍,觀摩兄弟學校優(yōu)秀教師上課,學習先進經驗,并做好業(yè)務學習筆記,在暑假利用假期到市里進行新課程培訓,參加各種教學教研活動,勤寫教學論文,如論文《淺談高考地理第二輪復習方法》獲市二等獎。教學課件《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在學校的課件評比中獲二等獎,同時還積極參加學校組織讀書活動,博客制作比賽等。
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汗水終有碩果,然而都將成為過去,在這一年的工作中也感受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但我有信心,有決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會加倍努力,以更優(yōu)異的成績來譜寫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個學期我教初三年級4個班的地理課,這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時間過的真快,轉眼本學期又要結束了。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學工作,現對本學期工作做如下總結:
一、認真?zhèn)湔n,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并認真搜集每節(jié)課的可件和課外知識,保存在電腦中。我在教學工作中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把傳受知識、技能和發(fā)展智力、能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
二、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