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學策略范文

教學策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學策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學策略

第1篇: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介詞 虛詞 對外漢語

一、引言

虛詞雖然在漢語詞匯中占有很少的部分,但是卻有著很重要的地位。虛詞沒有實在的詞匯意義,只有語法意義,因此更難以把握。也就凸顯出它的重要性,虛詞不僅對留學生來說是難點。對于中國學生來說同樣也是很難清楚、明確掌握的內容。而介詞作為虛詞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受到我們的重視。不僅是本體研究,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教學方法、教學策略各方面的內容我們都應該進行詳細的研究。本體研究雖然可以推進第二語言教學的研究,但是兩者適用的范圍是不一樣的。

下面我們從宏觀和微觀兩個角度對“介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內容進行一些探索,然后以對針對韓國學生學習“在”為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

二、宏觀角度

介詞是一個封閉的系統(tǒng),它的數量是有限的。要進行有效的教學,首先應該學習使用頻率比較高的,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都需要用到的。因此對介詞的范圍確定和分類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范圍

作為最權威的漢語水平考試HSK,在詞匯大綱中,甲、乙、丙各個不同等級考試中所包括的介詞有:按、按照、把、被、對、朝、趁、沖、除、打、當、給、從、從……到、從……起、跟、關于、和、將、叫、經過、就、距、距離、離、順、隨、通過、同、往、為、為了、向、依照、以、由、由于、與、在、照,一共四十個。因我們可以以此為參照,確定介詞教學的范圍。

(二)分類

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的不同,可以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每個年級的學生所學習的介詞和語法點都是不同的,因此將介詞分類也是很有必要的。初級水平的學生需要掌握的介詞不太多,主要集中在“把、被、比、在、從、跟、和、對、給、為了”這些詞上。

三、微觀角度

從微觀上來看主要是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本文在借鑒很多學者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六點教學建議:

(一)陸儉明先生提出

虛詞在語言中起著“經絡”的作用。因此對于虛詞的講解不能只考慮到類的觀點,比如介詞,從語義上看,介詞的作用在于引出與動作相關的對象(施事、受事、與事、工具)以及處所、時間等。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對于常用的介詞應該一個一個的講解。

(二)具體到單個的介詞講解應該遵循從形式一意義一語境這一過程

邢福義先生提出對于語言現(xiàn)象可以從表一里一值來進行研究。首先通過大量例子從形式上做總結,然后從意義著手,探討它的使用具體語境。

(三)大量的練習,在掌握了這一介詞的使用特點以及環(huán)境后,進行練習,然后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找出偏誤,與其母語進行對比,對干擾作用進行深入的分析。

(四)注意介詞的搭配使用,從整體上把握其框架,訓練具體使用時的語感。介詞的功能主要是:與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組成介詞短語,整體修飾謂詞性詞語,表示跟動作形狀有關的時間、處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對象等等。介詞在前,其它詞語在后,介詞所介引的對象放在中間,形成“介詞框架”。

(五)避免已學知識和新知識的互相混淆和干擾。由于介詞的用法都不是單一的,因此存在不同的知識點之間的處理問題。

(六)在每學期末對所學的相近類的介詞進行重點的辨析、講解。如表示對象、范圍的一組介詞“對”、“對于”、“關于”、“向”等。對象類介詞“給”、“為”、“替”等。

四、對韓國學生的介詞“在”教學策略:

韓語和漢語是差異非常大的兩種語言,韓語隸屬于阿爾泰語系,是一種黏著語,主要靠添加詞尾等來表示語法意義,而漢語是孤立語。漢語中的介詞在韓語中沒有完全對應的詞類。但也不是完全絕對,其中的關系錯綜復雜。

(一)歸納法在初步接觸這一介詞時,應該先通過大量例子,從結構上把握它的使用情況。

(1)我在高中的時候學習非常用功。(2)在當時問題還不算嚴重。

(3)晚上我在家里看電視。(4)在黑板上寫字。

(5)她在我所有的朋友中是最聰明的。 (6)他在醫(yī)學方面是個專家。

(7)在她的幫助下我的漢語進步很快。 (8)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完成了所有的工作。

(9)在我看來,這個題目很難。(10)這種生活在他已經十分習慣了。

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將“在”的結構歸納為五種情況:

A 表時間?!霸凇瓡r候”等等,語義清楚比較容易掌握。

B 表處所。典型的格式是“在+處所+vP”。

C 表示范圍。

D 表示條件。構成“在+動名詞短語+下”的格式。

E 表示行為的主體,這種用法比較少用到。

(二)演繹法在總結出機構、意義等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舉例,鞏固其用法。練習的時候要注意訓練介詞結構的語感。一般是介詞在前,其它的方位詞等在后,中間是介引的成分。

(三)偏誤分析通過學生的練習發(fā)現(xiàn)難點,在做題和舉例的時候更有針對性,也更能準確的把握學生掌握情況。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韓國學生在使用介詞“在”時主要出現(xiàn)的偏誤有如下幾方面:

1 遺漏偏誤。

(1)表示處所時,處所前的“在”經常遺漏。如“我家里看電視”。這主要由于母語的干擾。在韓語中表示“在+處所”這一狀語時,是用格詞尾來表示的。

(2)丟失或者錯用了結果補語中處所詞語之后的方位詞。這也是由于母語的負遷移。韓語中是沒有補語的。因此在這一語法上經常出現(xiàn)問題。

2 誤加偏誤。在不需要介詞“在”的方所名詞前加上“在”。如“在夏天武漢非常熱?!边@主要是由于學生將目的語語法規(guī)則過度泛化的原因,受到了“在+處所/時間+VP”的影響。實際上漢語中一般方所、時間詞語作主語前面是不需要加“在”的。

3 誤用偏誤。

(1)表現(xiàn)在方位詞語選擇上。如“我們住在地球里”。這個地方將“上”誤用為“里”。這都是因為對方位詞把握不準確。

(2)不恰當地將動詞與后面的“在”誤認為是一個詞。如“我們住在的地方沒有暖氣”。這個句子將“住在”看成了一個詞。

4 錯序偏誤。

(1)狀語后置,將整個作狀語的介詞結構放到了句子末尾。如“回國后和朋友喝酒一起?!背霈F(xiàn)這個錯誤主要是由于受母語的影響,韓語中狀語位置相當靈活,既可以放在句首、句中,甚至放到句尾。

第2篇: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自主、合作”教學 學習方式 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在教育界,人們達成共識:“交往是人與人之間在共同活動中相互作用和聯(lián)系的基本方式,也是群體賴以生存、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學生正是在相互合作中得到發(fā)展?!北睅煷笾黧w教育、發(fā)展性教育實驗室更是從少年兒童主體性發(fā)展的高度,提出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策略,并把合作學習的目標定位為:“通過實踐活動基礎上的主體合作與交流,促進學生主題性發(fā)展和學生社會化進程”。

語文新課程目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教學策略。在我國,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滲透在各科教學中,如“啟發(fā)式”、“討論式”等教法也離不開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生間的互動。我在語文教學中運用“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有主動求知的欲望,有積極探索的精神,有創(chuàng)新行為能力的發(fā)展,使學生個性得到真正的張揚,在此我就多年教學經驗詳述了有效實施“自主、合作”教學的策略。

一、更新教育觀念,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精神的基礎和前提

認為,人的本質是主體的、能動的。學生是個性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自我發(fā)展的主體。“學會發(fā)展”的教學思想也時刻提醒我們,21世紀是“終身學習”的世紀,不會自主學習的人將無異于文盲。作為素質教育主陣地的課堂,應該從僅僅是一個知識傳播的場所轉變?yōu)閹熒盍Α⑸鼉r值得以充分體現(xiàn)的精彩舞臺。作為素質教育主渠道的課堂教學,應該從一個簡單的知識拷貝過程轉變?yōu)閷W生在接受知識本身的同時體驗到獲得知識的樂趣、學會獲得知識的方法的過程?!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薄皩W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边@些命題,較之我們以往常說的“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更加強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自主學習的內涵可以通俗地概括為“想學”“會學”“能學”。語文學科是有代表性的人文學科,更應充分發(fā)揮學生自身學習的積極性,真正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育先賢孔子曾經說:“三人行,則必有我?guī)熝??!庇謴娬{:“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闭f明了彼此切磋琢磨、交換心得,有助于個別學習?,F(xiàn)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年齡相當的兒童更可能由彼此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內互動、增進成長。另外,合作學習是同學之間互教互學、彼此交流知識的過程,也是互愛互助、相互溝通情感的過程。學習的過程不僅直接作用于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而且通過情意因素促進學生非認知品質的發(fā)展,特別有利于責任心、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評價者,是學生的引路人,教師確立全新的正確的自主、合作的教學理念,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自主、合作”精神的學生,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二、確定學習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精神的靈魂

教學目標是教師專業(yè)活動的目標,也是每堂課的方向,是判斷教學有效的直接依據。

1.教學目標要能滿足學生的需要。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許多行動都可以用目標指向來解釋,目標對人有激勵作用。其原因有三:第一,目標能指導人的注意,使之集中精力去完成當前任務;第二,目標能激發(fā)人的努力,“鼓足干勁,力爭上游”;第三,目標能增加人的持久性,“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教學目標可以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習者的認知內驅力,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確立滿足學生需要的學習目標,勢必會讓學生的學習效果迅猛提高,事半功倍。

2.教學目標設計要能吸引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使學習者對語文學習內容產生興趣,并吸引他們注意,在設計內容時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應用多種表達方式。通過采用文字、圖象、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呈現(xiàn)知識,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材料的濃厚興趣。第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應注意問題要小而具體,新穎有趣,有適當的難度,有啟發(fā)性,同時與學生的需要和生活相貼切。第三,應該不斷更新學習資源。一成不變的內容會使學習者產生厭倦。第四,學習目標應大眾化。如:每堂課的目標中,行為主體是不是學生?行為條件能否真正影響學習的結果與“自主、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目標是不是基本的、共同的、可達到的?所有這些,都直接有效地影響著學生“自主、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三、改革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精神的基本要求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組織形式,是師生共同學習,提高、創(chuàng)造的重要場所??梢哉f,任何一個學生,在學校期間80%的知識與技能是在課堂積累、形成的。因此,改革課堂教學,使之符合“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是當務之急、重中之重。

上學期,我曾做過以下幾組合作實驗。

例:1.每組5人,各組中有1個尖子生,2個中等生,2個學困生,男女搭配。

2.每組3人,層次分開。分別為: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男女分開配組。

3.每組2人,自由組合,男女不限。

實驗結束后,通過對比學習目標的完成效率,得出以下結論。

1.個體的基本條件要均衡(即:分層組合,尖子生、中等生、學困生相互對應)。

2.目標應一致(即:不同層次的學生,目標應有所差異,同一層次的學生,目標應相同)。

3.合作伙伴應相對穩(wěn)定。

4.人數以3人為宜。

5.男女搭配。

6.個體要有一定的交往意識與交往技巧。

四、教師的有效組織是合作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

教師的有效組織是合作學習成功的必要條件,這個結論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教師組織不當,合作學習就會流于形式,盡管表面上看是分了若干組,但小組里自主、合作學習的有效運行卻沒有。問題是教師應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才能使合作學習落到實處呢?

第一,教師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平等信任,相互交流,教學相長。具體說,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使學生心情愉悅、輕松自主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第二,教師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尤其要使學生大膽探索、樂于學習。第三,教師要組織好教學秩序,使學生既生動活潑又有紀律地進行學習。第四,教師要根據學生輸出的大量反饋信息來及時調控教學活動,使信息傳輸始終達到動態(tài)平衡,以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第五,教師在組織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應激發(fā)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與真理熱烈追求和探索的精神。

當然,除了全新的教學觀念與高超的組織能力,有效的“自主、合作”教學還取決于教師淵博的知識和對所教學科體系的洞悉。另外,教師還應以寬容的悟性對學生作積極的啟發(fā)、誘導,促使學生的各種思維高度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高向斌.合作學習教學的幾個基本問題.教學與管理,2000,11.

[2]朱寧波.新課程中教學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人民教育,2002,12.

第3篇: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中學音樂 教學策略 美育

音樂作為一門獨特的藝術,對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豐富人的氣質內涵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在中學階段開設音樂課程是對學生美育教育的一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學學生通過音樂學習能夠以藝術的方式釋放在學習、生活中的各種情緒,讓其能夠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音樂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塑造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由此可看,中學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意義非同一般。音樂學科不同于文化課程,具有其獨特的特點,因此其教學方法和策略同樣應該是與之特征相吻合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音樂課上顯然是不相匹配的。

中學音樂教學應該包括對于世界音樂史的了解和掌握,樂理的了解和學習以及樂譜的學習。學生通過學習應該能夠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具有一定的欣賞和鑒賞能力。針對目前中學音樂教學現(xiàn)狀,筆者認為應該以音樂欣賞為切入點,一方面讓學生能夠真正了解和深入到經典的音樂中,去感受和領悟;另一方面,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能夠調整學生個人的心理狀態(tài),以促進其健康發(fā)展。所以,筆者對中學音樂欣賞式教學作出了如下探索:

一、結合課標,抓住音樂教學的特點和要求

課程標準是一門課程的指導思想和要求,對于規(guī)范和引導教學活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音樂課程標準》中認為通過教學旨在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發(fā)現(xiàn)音樂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簡而言之,就是教師應該通過教學讓學生的精神世界得到豐富,內心得到升華,能夠去主動學習高雅的藝術,不斷提高自我的修養(yǎng)。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于中學教學的要求越來越高,對于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極為重視,這其中就必然包括美育教育。中學音樂教學就是美育教學的表現(xiàn)之一,因此中學音樂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教師要因地制宜、認真研讀課程標準,以此才能將其理念和內涵深化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去,才能夠讓學生真正達成課本所設定的目標和水準。教師教學的準繩是課程標準,其對于教學效果的考量標準同樣來自于課程標準,因此教師不應無視其重要價值。

二、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

新課程改革尤為重視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表現(xiàn),音樂課堂教學不同于語數外等文化課的教學,因此教師應該憑借這種優(yōu)勢,靈活教學。由于音樂具有極大的表現(xiàn)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演唱、表演和舞蹈等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盡管音樂通過聽覺傳達給學生,但教師應該盡可能調動學生各種感覺器官的運用,實現(xiàn)學生深化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之初就應該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精心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在整個活動中運用多樣的方式和策略,引導學生融入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只有學生真正投入其中,教學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教學,教學質量和效果也才是最好的。例如,在中學階段不少學生對于音樂課不屑一顧,針對學生不重視音樂教學的現(xiàn)狀,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通過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轉變這種錯誤的觀念,引導其享受音樂、學習音樂,從而提升其審美修養(yǎng)。

三、創(chuàng)設適當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和鑒賞音樂的美

中學音樂教學并不是簡單地教會學生幾首歌曲,而是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教師采用欣賞式的教學策略,其目的也是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如何讓學生通過欣賞真正體會音樂的美是關鍵,這就需要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費工夫摸清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設適當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逐漸剖開音樂的表層,慢慢發(fā)現(xiàn)和探索出最普遍的價值和意義。音樂中所表現(xiàn)的不外乎就是全人類所共有的情感體驗,而音樂家通過旋律、譜曲、節(jié)奏等等的巧妙組合,創(chuàng)造出了一首首美妙奇特的樂曲。情感體驗是由這些獨特的音符等所展現(xiàn)的,需要學生經過專業(yè)的訓練培養(yǎng)專業(yè)的技能,這就是中學音樂教學的真正目的。學生作為獨特的個體,對于周邊事物有著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理解,并以此生發(fā)出獨特的含義。

盡管每個人的感受和認識不同,但是畢竟人類基因中有著祖先的積淀,在個性中有著共性因子,所以,教師在中學音樂教學中要注意情境的創(chuàng)設,注意引導學生做深層次的探索。例如,在欣賞音樂后給予學生時間發(fā)表自己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讓學生能夠打開思維,聯(lián)系生活經驗,實現(xiàn)音樂與學生實際生活的結合。此外,為幫助學生欣賞和理解,教師有必要教會學生一些各種樂器知識和演奏技巧,讓學生理解音樂是技藝和情感融合,二者相互生發(fā),缺一不可。由此,教師更應該在教學中注意總結和觀察學生,認真研究和總結,形成自己的教學經驗,以此更好地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四、給予學生自我創(chuàng)作的空間

第4篇: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有效;教學策略;問題組件

1 理論依據

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fā)展,能夠使每一位學生不斷地獲得新的知識和能力。斯賓塞說過,教師更多的是引導學生自己去探討、去推論。教師講的應該盡量少些,更多的時間讓他們去探索,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講究課堂的教學策略。

問題式的教學策略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善于設計問題和善于設問誘導,以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學習?!皢栴}”是人們思維的起點,是教學的導向,是訓練學生思維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一節(jié)課設計幾個或幾組關鍵性的問題,以問題為紐帶來引導課堂教學,用問題來帶動學生思考,以問題來引領課堂活動,讓學生通過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以達到對思維能力的訓練,這是一種促進學生有效學習的教學策略。

2 問題組件設計概念

什么是問題組件設計呢?主要是指:在一節(jié)課里,將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通過設計若干組問題分步來實現(xiàn),即一節(jié)課的內容是帶著問題分解實施的,在西方國家通常就稱為問題組件式教學。一般一節(jié)課有多個問題教學組件。如:美國一堂課40分鐘,一般以20分鐘為1個問題組件;日本一堂課45分鐘,一般分2 ~3個問題組件,每個問題組件,視實際內容而定時間。

問題組件設計能使課堂教與學的行為活動和思維訓練更緊密地融合,使教學的目的性更明確,更具實效性。問題組件式教學加強了對知識點的探究深度,也將一節(jié)課分解為幾個相對完整的教學設計,讓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通過分步實施而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3 教學策略

3.1 要把握好教材,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知識載體,是教師教學的基本材料,也是師生雙邊活動的主要依據,因此,教師在進行問題組件設計時要抓住教材的本質,對教材進行適度的開發(fā),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要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不但需要教師有效地教,同時也需要教師有效地激勵,從而使學生有效地學習。

3.2 設計關鍵性問題

問題組件設計的教學,對于注意力不能長時間集中的學生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是,這也要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認真分析,找出“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問題,把討論、解決這個問題作為重點目標,圍繞這個重點問題進行討論,讓學生的思維觸及到教材的每個知識點,從而達到高效的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體如果不參與,將永遠學不會。主體具有不可替代性,主體是否參與是學習好壞的關鍵。一部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很低,他們上課的注意力都非常有限,接受的能力更有限,因此,每節(jié)課所設的問題都不能太多,而且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上要做到精簡,清楚“該問什么”、“學生將要獲得什么”,把握好教學目標的適度性,因而,善于設計問題也就成了我們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標志。

3.3 備好學生,因材施教

由于個別學生自身的原因,要讓他們參與到教學中來,調動起他們的思維,這是有困難的。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吃透教材和備好學生情況,緊緊圍繞教學目的、教材的重難點來設計問題與操作每個問題,至少每節(jié)課要把握一兩個教學點,讓學生一課一得。每課設計幾組重要問題,即問題組件,以問題牽動整節(jié)課,引領學生的思維活動,讓他們主動、高效地參與到教學之中,達到訓練思維和解決教材重難點的目的。

3.4 把握好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

有效教學的基本狀態(tài)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教學能否出現(xiàn)和維持這種狀態(tài),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導”。問題組件設計以問題來帶動學生。以問題來引領課堂活動,從而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進行探究學習,并通過積極思考,解決問題,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但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尺度,教師“導”得過多過死,學生就會缺乏主體性;“導”得過少,教師的主導作用則又會有所偏失。

3.5 關注學生,適時調節(jié)教學策略

第5篇:教學策略范文

一、多讀文章,增加積累和感悟

小學生閱讀能力不強的原因主要在于生活閱歷淺,知識積累少。我們可以通過定期進行某方面文章閱讀與不定期進行經典文章閱讀等形式,增加學生的積累和感悟,從而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實現(xiàn)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定期的閱讀相對容易實現(xiàn),教學效果也很顯著。我們可以利用每天的晨讀時間,讓學生閱讀某方面的文章,比如讀一些寫人的文章,久而久之,學生對這類文章的寫法和意義自然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教師再加以點撥,就會事半功倍。

不定期的閱讀相對而言,效果不一定理想。因為不定期的閱讀通常是在課堂上進行的,由于時間原因,無法保證閱讀同類文章的數量,也就不能實現(xiàn)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雖然教師會對某篇文章進行專門細致地講解,但是學生未必能做到舉一反三,無法實現(xiàn)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真正提高。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在要求學生做不定期的閱讀時,我通常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比如雙休日、寒暑假等,指定一些經典著作或某個范圍,進行課外閱讀,然后通過講解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的方式,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從而實現(xiàn)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和興趣的目的。

二、多聽多學,陶冶情操,感悟意境

限于年齡和閱歷,小學生對文章的主旨思想的把握難度較大,因此,即使是進行大量的閱讀,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畢竟有限。于是,我采用讓學生多聽故事的方式來解決這一難題。通過聽故事的方式,比如聆聽一些寓言故事或成語故事等,小學生能夠通過講述人的語氣,來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感情變化,尤其是對話時的語氣,更容易讓學生體會不同環(huán)境和角色的微妙心理。同時,這種方式也有利于明確和加深學生對文章中表達事件、人物的觀點和看法的認識,是對高尚品格的肯定與贊賞,還是對不良行為的否定與批評,都可以通過講述的語氣得到體現(xiàn),讓學生一邊感悟文章的意境,提升閱讀能力,一邊陶冶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此一來,潛移默化間,“教書”和“育人”這兩個在學校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務并行不悖地得到解決。

三、加強交流,共同提高

教師的講解、自身的感悟,再加上聆聽的陶冶,三方合力,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全方位提升,但是卻依然存在一個對目前的教育理念來說,有著嚴重弊端的問題――思維定式。一提起思維定式,人們都會習慣性地想起解數學應用題時,為了打破思維定式,往往提倡一題多解。其實,思維定式作為一個心理學范疇的概念,指人的一種心理因素,也就是在思考一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或是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態(tài)度時,一種相對固定的思維模式。因此,思維定式其實是廣泛存在于每個人的日常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也正是由于這個原因,我們才會大力提倡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在小學生進行閱讀時,也會因為思維定式的存在,在閱讀某篇文章時出現(xiàn)先入為主的觀點。解決這個難題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強學生間的交流。教師可以利用學生自習課等時間,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通過學生間的交流,學生不同的觀點和方法就會產生碰撞,當學生遇到自己的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就會很自然地想起曾與自己愉快交流,或者是激烈爭論的同學提出的方法,小孩子的天性會讓他們偷偷地試一試,于是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思維定式就這樣被打破了。

第6篇: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中學美術;教學策略;能力;自主學習

21世紀是一個數字化、信息化的時代,是人的個性全面與和諧發(fā)展的時代。中學教育也愈加重視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與發(fā)揮,美術教學已不再只是藝術技能與規(guī)范的傳授。美術作品不只是線條、顏料或者其他材料的組織,更承載著創(chuàng)作者的真摯情感和理想追求。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與美術作品、創(chuàng)作者展開對話,共同體驗和感受藝術之美。教師教學策略需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情緒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

一、注重學生藝術興趣

美術課是一門藝術性很強的人文課程,自由度寬廣而缺乏嚴格的評判標準。這就要求教師教學策略的設計既要研究教師怎樣教,也要研究學生怎樣學。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當然是學生美術學習的動力。教師除了以熟練的繪畫技術和語言藝術打動學生心靈之外,還需要從多種途徑激發(fā)學生鑒賞藝術作品或創(chuàng)作的興趣。

素描是美術的基礎,但多數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畫靜物寫生《書、茶杯、蘋果》一課,鼓勵學生展開素描競賽。反復的線條練習,也夯實了學生的藝術基本功。教師在鼓勵學生掌握一定創(chuàng)作技巧的基礎上,還為他們的作品提供交流與展示的平臺,激發(fā)他們的榮譽感和自豪感,把繪畫作為一種人生樂趣。

二、美術教學生活化

藝術來源于生活,也服務于生活。美術教學的生活化,已逐步成為人們的共識與理想追求。中學美術教育,本質上還是一種普及性藝術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審美能力與創(chuàng)作能力。美術課程與現(xiàn)實生活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美術教學生活化,就是強調藝術回歸生活,藝術在促進美化學生生活方面的作用。

所謂美術教學生活化,是指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要依據學生真實的需要,使教學內容與教學形式服務于學生,獲得藝術實踐能力的需要。一些具有概括性、通用性和適用性的教學手段都可以納入教師教學設計的視野。比如,欣賞繪畫、制作設計、藝術創(chuàng)作等。如廣告、海報、書籍設計等都是學生熟悉的現(xiàn)象,教學中完全可以借鑒這些生活中的藝術,給學生鑒賞、模仿或設計。要實現(xiàn)美術教學生活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教學的中心應當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課堂上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美術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創(chuàng)新能力

傳統(tǒng)藝術教學,過于注重藝術技巧與規(guī)范的運用,難以在教學中感受人的激情和創(chuàng)造力。蘇聯(lián)教育家斯卡特金認為邏輯性的教學過程缺乏足夠的精神力量,這導致學生恐懼和消極情緒。藝術教學就是要培育完整的“人”,學生的思維、情感與意志都融匯于藝術活動之中。

美術教材提供了很多經典的藝術作品,并不是完美無缺的,這需要學生進一步的探索、發(fā)現(xiàn)與評價??赡軐W生的認識會有偏差,但事實上學生敢于嘗試、敢于呈現(xiàn)錯誤就為學生的繼續(xù)學習提供了教育機會。突破思維定式,敢于標新立異,才可能體現(xiàn)藝術的創(chuàng)新本質。想象力是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畢加索、馬蒂斯等名家的優(yōu)秀作品無不充滿大膽的想象。

中學美術教材有“拓展”部分內容,目的在于給學生提供一個開闊的藝術視野與新的藝術創(chuàng)作思路。教師需要積極利用好這部分教學資源,將“拓展”予以延伸或深化?!叭A表”是我們民族的圖騰柱,一般是以大理石為原材料以雕刻的工藝塑造而成。教師可以拓展華表的制作材料,比如,紙張、橡皮泥、石膏甚至鋼鐵都可以納入設計或制作的選擇范疇。

四、培養(yǎng)應用美術意識

傳統(tǒng)教學通常采用教師講―學生聽―教師示范―學生練習的模式。學生獲得了很多抽象的概念或者固定的藝術技法,但因為這些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相關不大,學生陷入為學美術而學美術的怪圈。

美術作為人類文化的載體,借助于視覺藝術,承載著人們的生活經驗與理想信念。進入21世紀這個信息時代,各種各樣的視覺文化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視覺標志、廣告、影視等美術圖像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產生了巨大影響。美術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意識,引導學生熟悉美術的媒體材料,理解和運用美術。

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處處有美術,美術現(xiàn)象就在我們的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繪畫、雕塑、工藝、建筑等各個領域都涉及美術的運用。比如,在手工制作中,如何制作存錢罐,啟發(fā)學生以不同材料、不同形式使存錢罐更符合美學和生活的要求。

總之,中學美術教學策略必須圍繞中學美術教育的根本任務展開,要以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為前提。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情感與認知需要,教師才能在教學之中游刃有余。美術教師要自覺提高自身教學技能,因教學對象、教學內容的不同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黃鶴.現(xiàn)代美術教學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策略[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08).

[2]王佳音.美術教學與美學本體論[J].科教導刊,2011(18).

第7篇:教學策略范文

思想品德課程是初中德育教育的重要課程。就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策略做了相關的研究,并提出了幾點意見,包括融入社會生活、巧用網絡信息技術以及注重啟發(fā)誘導等。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有效教學

思想品德課程是初中教育教學中重要課程之一,然而長期以來卻存在著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情形。因此,如何通過有效教學策略來提升教學效果,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重點所在。

一、融入社會生活

思想品德是一門以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為目標的課程,因而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適當地融入一些學生的生活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此外,社會熱點也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所普遍關注的問題,教師也可將之作為教學案例引入課堂之中。例如在八年級下冊《消費者權益》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幾個社會上話題度較高的案例作為分析對象,進而通過案例分析與知識講解相結合的方式來展開教學活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二、巧用網絡信息技術

網絡技術對于打造思想品德高效課堂也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教師要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巧用網絡技術來提升教學效率。首先,教師要將文本資源通過電子課件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這種課件不僅包含文字資源,還會有動態(tài)圖、語音解說和視頻案例等,比文本資料更直觀、更形象,也更符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與參與度大有裨益。比如在《維護我們的人格尊嚴》的教學中,就可以通過視頻資源來展示一段侵犯肖像權的案例;其次,網絡技術以資源的海量性、便捷性和共享性為特征,因而,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借助于網絡選擇一些有助于自身教學活動的資源,從而加深學生對于課堂知識的理解,并開拓學生的視野。如在九年級下冊關于祖國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做好知識普及與拓展工作。

三、注重啟發(fā)誘導

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標是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而思想道德素質的提升又主要依托于學生自身的感悟與踐行,因此,教師在思想品德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不能像其他課程那樣過于看重“填鴨式”的知識灌輸,而要著力引導學生自我感知,即注重教學中的啟發(fā)與誘導工作。比如在《做自立自強的人》這一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選擇一些自立自強的典型代表,如張海迪、海倫•凱勒等,通過她們的生平事跡來引導學生感受自強為何意,對一個人的成長又有何作用,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

作者:陳桂圓 單位:湖南省耒陽市南陽鎮(zhèn)中學

參考文獻:

第8篇: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策略;合作交流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已經由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轉變?yōu)橐陨鸀楸镜膶W生主體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思考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現(xiàn)有的語文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使每一個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能夠通過各種語文活動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

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選擇適合學生語文能力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

1.掌握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積極促進師生互動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把握閱讀教學以及作文教學兩大板塊進行教學。在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握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讓學生能夠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突破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重難點。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本班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能力,了解學生搜集處理語文信息的能力以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教學環(huán)節(jié)積極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使自己的語文能力和課堂能夠得到有效的接軌,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能力。

2.以學定教,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的教學情境,選擇能夠提高學生能力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學定教,積極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在語文學習中,積極主動進行思考探究,讓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對話,與教師對話,與其他學生對話,真正在思考中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教師在授課之前要認真?zhèn)湔n,再綜合本班學生的實際語文能力,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策略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培養(yǎng)起閱讀的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以及寫作的習慣。

二、多媒體課件輔助進行坡度教學,讓學生能夠順利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1.多媒體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盡快走入文本,就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動情,真正與文本產生共鳴。隨著學校網絡電視以及班班通進入校園,教師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不但能夠加深學生對文本的印象,而且能夠很容易進入到教學情境中,補充到需要的信息。如,在北師大版八年級上冊《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簡介作者、檢查預習之后,采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課文朗讀欣賞,學生耳聽著優(yōu)美的朗讀,眼看著“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優(yōu)美景色,思維一下子被帶入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情境之中。而在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比較閱讀《濟南的冬天》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兩篇課文的異同的時候,兩種不同的景色表現(xiàn)方法,兩種美景中醞釀的情感激蕩著學生的心靈,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思維受到感染,能夠更好地感受文本。

2.通過多媒體課件順利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課件進行閱讀以及作文的指導,使學生在閱讀中能夠順利突破教學的重難點。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的思維一步步走向深入,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如,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教學的重難點,讓學生首先直觀地理解到教學的重難點。接下來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深入探究。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文中孟子提出了怎樣的人才觀?怎么理解這一人才觀?”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的思維能夠隨著多媒體出示的問題層層深入,直至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層層遞進,一手抓閱讀,一手促寫作,讓學生體會孟子的雄辯文風。

三、合作交流,變式教學,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1.合作交流能讓學生更好地成為課堂的主體

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單憑學生的獨立思考,一些語文知識要想被學生熟練地應用是有一些難度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恰當引進合作交流可以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上來。教師在組建合作小組的時候,要善于根據同組異質的原則,形成學生的多元化交流模式,讓學生更好地成為課堂活動的主體。

2.教師要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遇到需要學生合作交流的問題的時候,教師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要能夠參與到學生的交流中去,并在這個過程加以輔導,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真正有所收獲。真正的合作交流不但能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而且讓每一個學生的語文能力都能夠獲得一定程度的提升。

總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以生為本,以學定教,根據學生現(xiàn)有的語文能力確定語文教學策略。教師要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參與到閱讀與寫作中來,熟悉各種文體的寫作風格,既善于閱讀,又能學會寫作。

參考文獻:

[1]王俊鳴.“閱讀教學”價值的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價值觀與方法論之三[J].中學語文教學,2011(10).

第9篇: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教學媒體;教學策略;教學設計;媒體;策略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22-0236-02

知識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媒體不斷出現(xiàn)并在教學中得到廣泛運用??梢哉f,每一種新媒體在進入,一方面方便人們的教育教學,受到人們普遍的歡迎,另一方面也對教育教學的內容、形式、教學理念等帶來強大的沖擊。教學媒體的日新月異,使它對教學設計的影響也越來越大。那本文將就教學媒體對教學設計中教學策略的選擇影響作具體的探討。

一、教學設計的相關概念及基礎理論

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它是一項復雜的教學技術。

1.教學媒體。(1)教學媒體的內涵,教學媒體是組織教學活動、開展教學過程、實現(xiàn)教育教學目的過程中,起到溝通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攜帶并傳遞著教學信息,影響師生、生生信息交流的物質工具。在當今知識經濟時代,伴隨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教學媒體也愈來愈豐富,性能也日益優(yōu)越強大。依據不同的標準,教學媒體可以分成不同的類型,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本文依據教學媒體的特征,將教學媒體分為以下類型:情態(tài)展示的教學媒體:如教科書、粉筆、黑板、掛圖、模型、實驗演示裝置等。動態(tài)展示的教學媒體:幻燈、錄像、錄音、電影、電視、投影、虛擬開放的信息教學媒體:如遠程教育、虛擬仿真教學、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系統(tǒng)、校園網等。信息教學媒體將是未來教學媒體的發(fā)展趨勢。(2)教學媒體的特性.在課堂教學、個別化學習、遠距離教育和特殊教育中,精心設計制作的教學媒體軟件扮演不同的角色、發(fā)揮不同的作用。歸納起來,教學媒體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①引發(fā)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習熱情。教學媒體特別是現(xiàn)代動態(tài)的、信息的教學媒體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這些媒體集動畫、特技、聲響等表達手段為一體,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②差異化輔導,個性化學習。網絡平臺、多媒體教學軟件等教學媒體可以為學生設置個性化學習的環(huán)境,讓學生自己決定學習的進度、時間,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學習的內容,開展個性化的學習。教師利用這些媒體可以不受時空的影響與學生溝通,通過媒體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時,這種符合因材施教原則的差異化輔導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加強個別指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③增強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媒體特別是動態(tài)教學媒體可以具有傳遞速度快、信息容量大的特點,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呈傳遞豐富的信息,這大大提高了教學的效率。精心設計的教學媒體軟利用其豐富的表現(xiàn)手段,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其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2.教學策略的選擇依據.不同的教學策略對應不同的教學目標,因為教學策略具有指示性。對于教學來說,所有的情況是不能用任何單一的教學策略來分析和解決的,需要依據具體的教學實際制定教學策略。①從教學目標出發(fā).教學目標起定向作用,是教學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是“教”和“學”雙方都應共同遵循的??茖W地確定教學目標,是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前提和重要條件。②從學習內容出發(fā)。我們使用教學策略是為了有效的達成教學目標。所以,要不違背科學本身的規(guī)律的前提下,來運用我們的教學策略來輔助教學。③從教師本身出發(fā)。不同的教師有著不同層次的素養(yǎng)條件,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因而它也成為教學策略選擇的依據。④從教學媒體出發(fā)。由此可知,我們在選擇教學策略時,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這些因素都不知不覺的與教學媒體聯(lián)系在一起。因此,教學策略選擇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教學媒體。

二、教學媒體在教學策略選擇中的影響

1.基于不同教學媒體的策略選擇。教學媒體有很多的種類,在教學策略中的應用也很多,下面就幾種比較常用的教學媒體,分析一下其在教學策略選擇中的影響。①靜態(tài)教學媒體.靜態(tài)教學媒體有很多種,如教科書、黑板、粉筆、掛圖、標本、模型、實驗演示裝置等等。下面以圖片和模型為例,看看其對教學策略選擇的影響。a:圖片,面對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在教學策略的選擇上,可以作適當的改變。b:實物或模型,模型是以實物為原型,根據教學的需要,經過加工而做成的仿制品。這在理科教學策略的選擇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2.動態(tài)教學媒體。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代教學媒體的種類和功能也愈來愈多,它們對教學策略選擇的影響,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舉例說明。①視頻,視頻是一系列靜態(tài)影像以電信號方式加以捕捉,處理,儲存,記錄,傳送,與重現(xiàn)的各種技術。②投影器,使用投影器,能夠很好的改善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面對面交流,減輕教師的板書勞動,使教師的課堂活動時間有了余地,也增加了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③音頻,它主要通過聲音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到老師想要用語言表現(xiàn)但又無法形象表現(xiàn)的意境。

3.信息教學媒體。信息教學媒體對教學媒體的進一步發(fā)展,一般包括虛擬現(xiàn)實和仿真教學、多媒體計算機教學系統(tǒng)、遠程教育、校園網等。信息教學媒體將是未來教學媒體的發(fā)展趨勢。

多網絡資源與教學的整合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學習環(huán)境的整合,是“教”與“學”活動的整合,它促進了教學過程中各要素的互動。

參考文獻:

[1]魏清,王建軍,孫立祥.中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5.

[2]于美方.大學教學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12-44,131-192,26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