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由命題作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內容]
為了了解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改進作文教學,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最近,我們對作文教學的諸多方面作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班級有8個,共410人。其中初中4個班,204人;高中4個班,206人。8個班既有城市中學的,也有農村中學的;既有重點中學的,也有一般中學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說服力。調查內容包括作文題材、命題形式、表達方式、作文指導和講評、課外練筆等方面,幾乎涉及到作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層面。下面結合調查的結果加以分析、探討。
一、關于作文題材
題材是寫作者攝入文章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學生熟悉哪些題材領域,了解他們作文材料的來源,對我們的命題及作文指導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所熟悉的題材領域從總體上來說依次是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從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到家庭生活,高中的人數呈遞減的趨勢,而初中則反之,呈遞增趨勢??梢哉f高中生的生活視野比初中生要廣闊一些。二是中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和興趣。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再加上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信息傳播手段的多樣化和形象性,使學生對社會生活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從中獲取了豐富的知識。為了具體地了解中學生對社會生活關注的焦點,我們設計了一個簡答題:“在社會生活中(包括新聞媒介所報道的),你最關注哪一方面的事情?”回答當然是五花八門的,但比較多地集中在重大新聞、熱門話題(包括《焦點訪談》中的內容)、世界體育賽事、國際軍事沖突等,可見當代中學生興趣廣泛,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參與意識。由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和評論,如《向“下海”的老師進一言》、《閑話“追星族”》、《我看學校招收“自費生”》、《我為東亞殘疾人運動會歡呼》和《小山智麗(即何智麗)該不該挨罵》等。
學生作文題材取自自身生活經歷的為數最多,而虛構的也不在少數。學生的虛構不宜一概否定,但不合情理的生編硬造毫無疑問要加以反對。學生寫作時生編硬造往往是教師隨心所欲的“命題”逼出來的。以取自書刊的間接材料作為作文題材,高中生人數超過初中生一倍,可見高中生的閱讀面更廣,吸攝力更強。在作文指導中,我們應多引導、多鼓勵學生去寫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寫出真情實感。
二、關于命題形式
喜歡自由命題的學生比喜愛教師命題的多,占被調查人數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題在選材、立意、謀篇、表達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靈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潑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師命題或脫離學生生活,或過俗過濫,限制過死,以致倒了學生的胃口。適當地讓學生做一些自由命題作文,即古人所倡導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條契合學生寫作心理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汲取。歐陽修主張“作文之體,初欲奔放”,謝枋也認為“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小心”。劉國正先生也提倡讓學生多寫“放膽文”,即讓學生自己擬題自由作文,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當然,完全“放”長期“放”是不行的,可將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結合起來,間隔反復,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師的命題一定要切合學生的生活、情感實際,點燃他們寫作的欲望。
喜愛命題作文的同學略多于喜愛材料作文的同學。從具體的調查材料來看,初中學生喜愛命題作文的更多一些,而高中學生在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這與初中段較多地訓練命題作文,而到了高中段適當地增加了材料作文所造成的學生的思維定勢有一定的關系。
三、關于文體和表達方式
為了了解中學作文教學的現狀,改進作文教學,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最近,我們對作文教學的諸多方面作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班級有8個,共410人。其中初中4個班,204人;高中4個班,206人。8個班既有城市中學的,也有農村中學的;既有重點中學的,也有一般中學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說服力。調查內容包括作文題材、命題形式、表達方式、作文指導和講評、課外練筆等方面,幾乎涉及到作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層面。下面結合調查的結果加以分析、探討。
一、關于作文題材
題材是寫作者攝入文章用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的材料。了解學生熟悉哪些題材領域,了解他們作文材料的來源,對我們的命題及作文指導具有重要意義。學生所熟悉的題材領域從總體上來說依次是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這里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從校園生活、社會生活到家庭生活,高中的人數呈遞減的趨勢,而初中則反之,呈遞增趨勢??梢哉f高中生的生活視野比初中生要廣闊一些。二是中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關注和興趣。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再加上電視、廣播、報紙、雜志等信息傳播手段的多樣化和形象性,使學生對社會生活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從中獲取了豐富的知識。為了具體地了解中學生對社會生活關注的焦點,我們設計了一個簡答題:“在社會生活中(包括新聞媒介所報道的),你最關注哪一方面的事情?”回答當然是五花八門的,但比較多地集中在重大新聞、熱門話題(包括《焦點訪談》中的內容)、世界體育賽事、國際軍事沖突等,可見當代中學生興趣廣泛,視野開闊,思維活躍,有強烈的參與意識。由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開展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思考和評論,如《向“下?!钡睦蠋熯M一言》、《閑話“追星族”》、《我看學校招收“自費生”》、《我為東亞殘疾人運動會歡呼》和《小山智麗(即何智麗)該不該挨罵》等。
學生作文題材取自自身生活經歷的為數最多,而虛構的也不在少數。學生的虛構不宜一概否定,但不合情理的生編硬造毫無疑問要加以反對。學生寫作時生編硬造往往是教師隨心所欲的“命題”逼出來的。以取自書刊的間接材料作為作文題材,高中生人數超過初中生一倍,可見高中生的閱讀面更廣,吸攝力更強。在作文指導中,我們應多引導、多鼓勵學生去寫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寫出真情實感。
二、關于命題形式
命題形式指教師命題與自由命題、命題作文與供料作文。
喜歡自由命題的學生比喜愛教師命題的多,占被調查人數的66.6%。究其原因,一是自由命題在選材、立意、謀篇、表達等方面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多的靈活性,符合青少年自由、活潑的天性;二是有些教師命題或脫離學生生活,或過俗過濫,限制過死,以致倒了學生的胃口。適當地讓學生做一些自由命題作文,即古人所倡導的“放”或“先放后收”,是一條契合學生寫作心理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汲取。歐陽修主張“作文之體,初欲奔放”,謝枋也認為“凡學文,初要膽大,終要小心”。劉國正先生也提倡讓學生多寫“放膽文”,即讓學生自己擬題自由作文,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當然,完全“放”長期“放”是不行的,可將教師命題與學生自由命題結合起來,間隔反復,形成螺旋形上升。而教師的命題一定要切合學生的生活、情感實際,點燃他們寫作的欲望。
喜愛命題作文的同學略多于喜愛材料作文的同學。從具體的調查材料來看,初中學生喜愛命題作文的更多一些,而高中學生在兩者之間沒有太大的差別。這與初中段較多地訓練命題作文,而到了高中段適當地增加了材料作文所造成的學生的思維定勢有一定的關系。
三、關于文體和表達方式
從表5、表6統計的數字來看,初、高中學生在文體和表達方式的選擇上存在著明顯的年齡段差異,初中學生喜歡記敘文和敘述、描寫表達方式的占有優(yōu)勢,高中學生喜歡議論文和議論這種表達方式的占有優(yōu)勢,反映了初中學生偏重感性思維、高中學生偏重理性思維的心理特征。在教學中,可因勢利導,引導初中學生多寫記敘性的文章,要求寫得具體、生動、形象;而對高中學生,應引導他們多分析一些社會、人生問題,力求深入、辯證,具有理性色彩。
選“說明文”和“說明”的只有20人和12人,分別只占總數的4.9%和2.9%。學生為什么對寫說明文這么不感興趣?一、說明文的內容要求具有科學性,不含或較少含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因此,一般來說,學生較難把握,缺乏探究的熱情;二、說明文閱讀教學往往顯得枯燥、平板,知識講解多,而情趣激發(fā)少,因而也間接影響了學生對寫作說明文的興趣;三、說明文寫作教學方法單一,往往滿足于布置題目,不善于喚起學生的寫作沖動,不能使學生體驗到作“有米之炊”的成功的樂趣。說明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表達能力,與學生今后的生活、學習、工作都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我們要重視說明文的寫作教學。在說明文寫作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和寫作興趣,要有一個搜集、分析、整理材料的階段,決不能以布置一個題目或交給幾則材料而簡單了事??梢院蛯嶋H生活結合起來,如組織學生上街檢查、搜集錯別字,然后,說明產生錯別字的現象、原因和糾正的方法;也可以設置特定的情景,如讓每個學生帶一樣自己心愛的玩具或工藝品,互相觀摩、欣賞,然后說明它的形象特點和心愛的原因等等。總之,要讓學生有話要說,有話可說。
四、關于作文指導
根據“你對作文指導有什么要求和建議”的提問,學生作出了令人深思的回答。這些回答出自內心,發(fā)諸真情,是我們平時所不易聽到的,對我們改進作文指導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學生的要求和建議主要集中在下列三個方面。
第一,作文指導要著力于激發(fā)寫作興趣,打開思路,并給學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間?!白魑闹笇冈谝μ帲瑢г谂d趣上,讓學生的眼睛發(fā)亮、發(fā)光?!薄爸笇r多點撥,少一些老師自己的見解,這樣可使我們打開思路,按著自己的想法去寫,不致在框框里打轉?!薄皩τ谝恍╊}目,老師不應講得十分透徹,應該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边@些話語在指出了教學弊端的同時提出了懇切的希望,值得我們反思。在這方面,國外的一些作文指導經驗可資借鑒。如英國的作文教學,鑒于學生不會寫好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就在學生作文前,教師先設法給學生各種各樣的啟發(fā)和素材,如看圖畫,讀書,聽音樂,看戲劇,討論等,以喚起學生作文興趣。
第二,喚醒學生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或設置一定的情境讓學生神游其中,使他們有話可說,有話要說。學生的生活經歷比起成年人來當然不夠豐富,但也并不是白紙一張。作文指導應該喚起學生對自己某種生活的回憶,激起相應的情感體驗,使之產生不吐不快的強烈沖動。學生說得好:“建議老師著重開發(fā)同學們的生活和思想的源泉,從而使同學們寫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體會最深的,而不是按老師講的一般套路去刻意虛構?!薄皠?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親自體驗生活?!贝_實,有豐富的生活,有強烈的表達動機,才有可能寫好作文。
第三,適當淡化寫作技巧的指導。對寫作方法、寫作技巧作一些相機點撥,是完全必要的,但如果喋喋不休大談作法,而不注重開啟生活、情感這一源泉,那就是一種舍本逐末的做法,非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會誤導學生,使他們以為只要掌握一些寫作技巧,就可以包醫(yī)百病了。不但如此,“過多地強調寫作技巧的提高,學生反而對寫作文易產生厭惡的情緒”。(王晨、徐同編《國外語文教學概況》第39頁)因此,有必要提出“適當淡化寫作技巧的指導”這一觀點。對此,學生也有強烈的呼聲:“作文指導對寫法不能提示太多,否則會影響學生的寫作情緒和思路?!薄皯碚撀撓祵嶋H,少講空話、套話?!薄白魑闹笇獙W生易寫偏的地方加以點撥,但最好不要多舉例,多講解寫法,否則易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一個范圍內,得不到擴展。”確實,在作文指導中,教師應力戒空話、套話,作一點切實、精要的點撥。
五、關于作文批改和講評
真正要求精批細改的學生只占少數(這部分學生往往是差生),另有一部分認為不妨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自改或互改,而大部分學生認為比較有效的作文評改方式是教師批閱后加以講評。這后一種評改方式是教師所經常運用并取得了實際成效的,為學生所熟悉和喜愛。
為了更加具體、深入地了解學生對作文講評的要求和建議,我們又采用要求簡答的形式進行了具體的調查。學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下列三個方面:一是遵循鼓勵性原則,就是多肯定,多表揚,少批評,不嘲諷,即使對一些典型的毛病非指出不可,也要抱著誠懇親切的態(tài)度,嘲諷決不是教學幽默。學生說得好:“講評時,好的文章應加以表揚和宣讀,而對較差的文章則不應責備。否則容易使這些學生難堪,從而失去對作文乃至對語文的興趣。講評時,應將作文中欠缺的地方分析透,然后告訴學生改的方法?!薄安灰炎魑闹v評課上成批評課或笑話課?!蔽覀儜撟寣W生特別是作文差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使他們樹立起寫好作文的信心,并使這種快樂和信心轉化成追求的具體行動。二是多采用比較的方法。學生說:“講評時應重復一下作文指導時的話,好讓學生與自己的文章對照一下,看是否符合要求。”“在作文講評時最好把好的作文與差的作文都讀一讀,先讓我們自己比較,然后再指出好的好在哪里,差的差在哪里,最后再讀一、兩篇范文,讓我們在比較之后有所收獲?!薄白魑闹v評應以一至兩篇好文章和差文章為例,先讓同學們發(fā)表意見,然后老師講評。”這些建議包括了三方面的比較:一是將習作與寫作要求進行比照,二是將好作文與差作文進行比較,三是將學生作文與范文(或優(yōu)秀作文)進行比較,在比較中讓學生明白差距所在及努力的方向。三是多分析“為什么”。講評時羅列一些現象,套用幾句術語是懶漢的做法,我們需要的是根據學生的作文實際作一些具體深入的分析,正像學生所要求的:“作文講評要有針對性,哪篇好,好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說它好,哪篇不好,不好在什么地方,為什么說它不好,都要使我們弄清楚?!敝v評不必面面俱到,但對講到的那一點必須抓準、講透,分析得情理俱足,使學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六、關于課外練筆
課外練筆是作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課堂作文教學必要的補充和延伸,理應列入我們調查和思考的范圍。
表8
(附圖{圖})
表9
(附圖{圖})
1.繪本的主題打動孩子的心,符合孩子的生活特點
任何文學作品中都包含一個主題,這是作者希望與讀者分享的經驗,繪本也具有同樣的元素。例如《新世紀童話繪本》這一套書,它是由許多小朋友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改寫而成,它賦予童話新的生命,新的思考方向,主題也非常適合引導孩子建立生活的能力和健康的心態(tài)。
2.繪本可以讓生命與文字聯接
表達賦予生命的活力首先要讓人“感覺到”?!案杏X”不是智能先活動的,首先要有五感活躍的活動。有聽覺、視覺、嗅覺、味覺還有觸覺,這些感覺所有的活動都直接聯系到語言。用皮膚感覺到的瞬間就語言接住它。感到“疼!”是,其感覺是“疼”這一詞。感到“好吃”時馬上說出“好吃”。那時的語言還辨別感覺微妙的不同。語言擁有的這種微妙又豐富的感覺的不同,只能通過實際經驗來體會到的。孩子通過體驗學會這種豐富語言的最佳機會就是“游戲”。一年四季常常出門,在大自然懷里游戲,孩子就經歷多種多樣的體會,通過每次不同的體驗,主動學習生動的語言。這種語言不是灌輸到頭腦里,而是跟情感連接,不斷陶冶孩子的感受性。感覺越強烈,思維越深刻,語言也越生動。這樣,孩子真正的領會語言,在孩子心里耕好那種能夠接受理智語言的好土。同時,敏銳地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第六感也得到發(fā)展。
形象、感覺和語言融為一體時,語言獲得強烈的存在感。對繪本,這種打動人心的,給人留下印象的表現很重要。
3.繪本讓作文充滿愛
語言是看不見的。太古人類開始說話,用耳朵聽話。這看不見的語言形成了人類文化,鞏固人類的存在。后來,人類發(fā)明看搭建的文字、數字等符號,做成記錄語言的文化。盡管如此,人們還不斷培養(yǎng)聽、說看不見的語言來彼此傳達情感,共享形象,傳達和接受思想的能力。如果沒有這種口頭語言文化的基礎,文字的文化恐怕無法形成吧。
這樣考慮,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要鞏固看不見的語言的體驗。人的成長的確是源于豐富的口頭語言的。繪本口頭化生活化的語言讓學生有安全感,踏實的心態(tài)去表達。
一 自主命題
新的作文要求,是要多寫自主作文。因為傳統的命題作文難以照顧學生的寫作個性,忽略了學生的自主學習需要,又往往違背寫作規(guī)律。我主張讓學生自由地寫,讓他寫自己最愿意寫的內容。
五年前,我曾搞過一次“自主命題”活動,讓每個學生出幾個最想寫的題目,并說明理由,學生的題目交上來后,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讓我大吃一驚,如:《我的2020》《都是粗心惹的禍》《語文教師素描》《我的星期八》……在此基礎上,許多學生寫出了他自己平時最想寫的作文,這些作文從內容到形式都充滿了個性和新意,作文檔次得到了大大提高。
這樣的活動其實也只能搞一兩次,我想更有效的辦法還是讓學生走近生活、留意生活、反思生活。平時我總是有意讓學生走出校門去接觸社會。如走進工廠、觀察市場、游覽名勝古跡等。一次,我?guī)W生去野餐。分組后,我要求每個人燒一道菜,最后舉行“快樂的品嘗會”活動,大家圍坐在一起,中間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肴,然后請各位學生介紹制作的經過,并為自己的勞動成果取名字,很多名字別具一格,如:“雙魚會”“萬綠叢中一點紅”“入口酥”等,最后大家會餐,“瓜分”美味佳肴。在這一過程中,我讓學生把有趣、快樂的場面拍攝下來?;匦:?,讓學生自主命題作文,并允許學生翻看拍攝的照片,邊看邊回味邊寫,由于學生充分享有選擇寫作內容的自,寫成的文章豐富多彩,所取的題目也體現了孩子獨有的內心世界,如《免費自助餐》《小饞貓大比拼》《美味大盤點》《品嘗會后記》《我獲得了“最佳小廚師”的稱號》等。
二 自主觀察
魯迅先生說:“要創(chuàng)作,第一需觀察?!倍韲骷移踉X夫也把觀察看做是作家的“第二天性”。
學生作文是學生認識世界的水平和內心情感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體現。中學生作文就是練習將日常生活之中所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通過自己的頭腦加工創(chuàng)造,再用最準確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形成一種更具鮮明個性的形象綜合體。
陶行知主張:“我們要解放孩子的空間,讓他們去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會中之士、農、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對宇宙發(fā)問,與萬物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學習?!边@些至少給了我們兩點啟示:(1)讓孩子去接觸大自然,運用課內學到的觀察本領去廣泛地觀察大自然,從而豐富感性知識,豐富自己的語言;(2)讓學生去接觸社會,把語文教學尤其是作文教學引向廣闊的社會生活大課堂,從而在社會交際中積累語言、發(fā)展思維。
實踐證明,開展各種課外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調查,接觸實際、接觸社會,領略祖國大好河山,了解日新月異的社會主義建設,能開拓知識領域,開闊眼界,豐富生活,激發(fā)與發(fā)展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動機。同時,還使學生有機會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可以更好地掌握課堂內學到的知識,在實踐中實現認識上的飛躍,提高獲得知識、駕馭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理論聯系實際和手腦并用的能力,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培養(yǎng)學生不斷追求新知、實事求是、獨立思考、勇于創(chuàng)造的精神。
“問君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鄙钍菍懽鞯脑慈?,只要能用心留意身邊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不愁找不到適合主題的素材。
三 自主構思
傳統的作文教學,往往是教師布置好作文題目后,幫學生構思,設法指導學生如何選材立意、謀篇布局,立提綱、讀范文。這樣的作文教學,教師滿足的是讓學生掌握作文的技巧,形成套路,但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往往缺乏生命力,學生作文大同小異。如此教學必將扼殺學生的寫作欲望,更談不上自主與創(chuàng)新。根據新課程觀念,教師應為學生的自主作文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的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
我的做法是,學生自己命題后,我對題目不做任何指導,讓學生獨立寫作。學生寫完以后,我挑選幾個有代表性的題目,再組織學生相互討論這篇作文怎樣寫,這類作文怎樣寫,讓學生通過獨立寫作和相互討論掌握寫作方法和規(guī)律。這種指導學生訓練的方法,讓學生完全處于自主、開放、探究的思維空間,學生不但能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而且能從根本上杜絕班級作文雷同的現象,提高了作文教學效率。
四 自主批改
傳統的作文批改是精批細改,這樣做的弊端很多。因為教師批改容易以自身經歷和閱歷代替學生的經歷和閱歷,以一孔之見代替學生的想象和發(fā)揮,以成人世界的認識價值觀強制要求正在成長中的學生,以致學生作文刻板呆滯、故意拔高的口號層出不窮,作文缺少真情實感、創(chuàng)造性,由此造成了中學生作文的一個怪現象:選材“撞車”,立意雷同。
想要改變這一弊端唯一的辦法是讓學生自主批改。其具體做法是教師先把全班作文瀏覽一遍,掌握全局,發(fā)現作文帶普遍性和傾向性的問題,找出優(yōu)劣典型,在全班討論、評
改,待討論評講之后,發(fā)下正規(guī)的修改符號及評分標準,組織學生自主批改,一般采用自我評改、二人互評互改、四人一組輪值評改交替使用的方法。如四人一組輪值評改時,每次由一名學生負責朗讀文章,提出自己的評改意見,其他三人提出補充意見或評改意見,少數服從多數,由值改學生打分,寫出評語。
這種批改方法不但能把教師從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放出來,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和鑒賞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作文討論評講過程中,都是不立即發(fā)表肯定或否定的評判,而是以鼓勵的方式讓大家暢所欲言,學生每一次提出意見時,老師都請學生給予評判。他們或分析、或爭論、或同意,自己處理,老師只是在學生發(fā)散思維達到一定的“火候”時,給予適當的點撥,從而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這種批改方法,不但保證了教學的科學性,而且發(fā)揮了學生主動性、主體性的地位和作用。實踐證明,效果較好。
五 自主編集
關鍵詞:小學;作文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92-01
作文是對認識到的生活的真實反映,教師對學生給予正確的引導,給學生提供“說真話,訴真情”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fā)學生愛作文的情感,使學生在表達自己真實思想和心理情感為中心的寫作中發(fā)展提高寫作能力和思維水平,以提高小學作文教學的效果。
一、提高小學生的作文興趣
興趣是直接推動小學生作文的強大內動力,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小學生的心理具有喜新好奇的特點,如果教師單憑一支粉筆、一張嘴是不能引起小學生興趣的。只有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才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運用投影、幻燈、電視、錄像等媒體展現一些與寫作有關的內容,創(chuàng)設一個寫作的情境。由于這些媒體具有豐富的表現力,可以將圖像、文字和聲音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提供具體可感的形象,調動了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二、實現作文命題的新突破
1、命題要貼切生活
陳舊老套的作文題是束縛學生創(chuàng)作思維的枷鎖、也是讓學生感到作文無話可說的禍根。因此,作文命題中,有注重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寫作的熱情,命題從形式到內容都力求新穎、有趣,在教學中,盡量結合農村的特點,如寫人方面,從家庭成員或鄰居寫起,如《勤勞的XX》;記事方面,從農家生活寫起,如《插秧》、《婚嫁》;或讓學生根據校田徑運動會上獲取的材料自由命題作文,結果多數學生命題新穎。如:《在300米決賽中》、《摔到以后》、《為最后一名鼓掌》等。這些內容來自學生“生活近區(qū)”,生活味道濃厚,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2、命題要自主
命題作文的弱點之一是題目統一,限制過死,特別是規(guī)定了題材的題目更使學生望題興嘆。作文本無定法,應讓學生自由寫作,放任思維,給學生作文“松綁”,打破不必要的限制;不過分注重“細枝末葉”,給作文營造一個寬松的氛圍。改變過去命題的模式,代之以半命題、無命題的自由作文。命題材料要多留空白點??瞻c越多,約束就越少,給學生留的自由想象的空間就越開闊。如:《第一次摔跤》,而學生又沒有摔過跤,這就無從寫起,只好胡編亂造,寫出的文章便無真情實感可言。采用填充式命題,讓學生根據其興趣愛好、生活實際補題選材,可以增加命題的靈活性,以解決“無米為炊”的問題。如:《第一次……》,全班45名學生就補充了“做飯”、“獲獎”、“包餃子”、“洗衣服”、“逛公園”、“登臺表演”等多種題目,思路之廣,材料之新,是出人意料的。自我補題,切合實際,因而大多數學生寫出了真情實感。
三、開辟兩種渠道,引來作文的活力
開辟作文訓練的兩種渠道是:其一,從生活中學習作文,即引導學生寫觀察作文。豐富多采的生活本身就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引導學生留心觀察周圍的人和事,花鳥蟲魚、風雨雷電、寫觀察日記,鼓勵學生把他們在各種學習活動中所見、所聞、所感寫在日記里。這樣,既豐富了作文素材,解決了“無米之炊”的難題,又有效地進行了練筆。其二,從閱讀中學習作文,解決怎么寫的難題。包括兩個方面:(1)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從教科書中學習作文,學習作者是怎樣用語言文字表情達意的,結合課內作文,緊扣訓練重點,統一要求,嚴格訓練。(2)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學習作文。語文教材只是教師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例子,要想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并把知識形成能力,就必須加大課文閱讀量?!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材料,增長見識,提高認識水平,才能提高作文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贊可夫認為,智力活動是在情緒高昂的氣氛里進行的。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對優(yōu)化教學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良好的情境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動力和源泉。根據學生的需求,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梢月撓瞪?、運用生動的語言、運用實物演示、借助圖畫、播放音樂、角色表演,還可以借助多媒體等手段,營造各種生動活潑、具體形象、民主和諧的良好情境氛圍。拉近學生習作學習和現實生活的距離,為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更有利于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動口,引發(fā)表達的興趣。如教學觀察作文“不倒翁”。師:(微笑地走進教室)孩子們你們從老師臉上發(fā)現了什么?生:老師臉上掛著微笑。師:美嗎?生:很美。師:謝謝大家。師:就要過新年了,我給你們帶來了新年禮物,猜猜看是什么樣的禮物。生:是書本、布娃娃、文具……。師:(出示一個笑的不倒翁)孩子們,你們喜歡嗎?請你們認真觀察,看看有沒有新的發(fā)現。(音樂響起,不倒翁在孩子們的手里傳遞)孩子們觀察的很仔細,教室里洋溢著歡樂的氣氛。在交流時,孩子個個躍躍欲試,繪聲繪色地描繪心愛的不倒翁,有的孩子還發(fā)現了不倒翁不倒的秘密。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起學生觀察、探究、交流的興趣。孩子不僅感受到微笑的不倒翁給人帶來幸??鞓返母杏X,還有了新的發(fā)現,增長了知識。
二、創(chuàng)設情境,自由命題
準標指出:習作指導要“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①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實突破傳統的舊的命題方式。解放孩子的心靈和大腦,釋放孩子的嘴,開拓視野,把命題的自讓給學生,引導學生從獨特的生活經歷選取話題,從獨特的心理感受中發(fā)現話題。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由命題、自由作文。比如在一次作文教學中,教師出示“夢”要求組詞或補充成一道題材不同的選題。題目給學生留有許多的空間,許多學生思維活躍。出現了“美夢”、“惡夢”、“夢鄉(xiāng)”“夢的解析”“夢的啟示”等命題。孩子對做夢有很大的好奇心,為什么會做夢呢?對自己做了什么樣的夢都愿意和同伴分享。在交流時,學生的積極性很高,班里笑聲不斷。這樣讓學生寫自己的生活。許多學生消除了對作文的恐懼,發(fā)現自己都有東西寫,也非常樂意寫。我們老師經常會這樣說:你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會怎么寫。這并不是自由作文,反而讓學生摸不著頭腦,增加學生的心理負擔。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的生活為基點,激活思維,激發(fā)欲望,表達生成,自由寫作。如孩子都愛看動畫片,我就選用了動畫片《貓和老鼠》的配音,讓學聽音樂、編寫一集新版《貓和老鼠》。孩子聽一段,編一段,鼓勵新穎、創(chuàng)造。
“問渠哪得清如許,唯為源頭活水來。”②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通過各種形式,創(chuàng)造不同的情境,豐富學生的表象儲備,鼓勵學生從不同的側面感受生活,從不同角度抒寫自己的感受,選擇不同的命題、自由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創(chuàng)設情境,獲取素材
葉圣陶先生說到學生作文時指出:“宜令學者隨時隨地探求事物之精髓,且必經己之思考而得答案,然后陳事說理自能確切而暢通?!庇螒蚧顒泳褪菍W生模擬社會實踐。做游戲是孩子們的天性,也是他們童年生活中最絢爛的部分,從學生的游戲生活入手,可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如教學“石頭、剪子、布游戲大賽”。我選擇孩子們在生活中經常玩的游戲“石頭、剪子、布”作為教材,設計了游戲闖關活動:A“小試牛刀”,B“高手過招”C“巔峰對決”。寓教于樂,寓教于玩。引導孩子學習認識生活,體驗游戲生活。長一雙“亮眼睛”學會觀察、認真思考。同時品味游戲,感受游戲。這樣以“玩”“樂”為載體,創(chuàng)設活動的情境讓孩子體驗生活,在生活中訓練孩子的觀察力、創(chuàng)造力、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角色塑造能力。既訓練作文能力又培養(yǎng)人。
四、創(chuàng)設情境,啟發(fā)想象
【關鍵詞】習作 意義解讀 事實敘述
“如果她們在世,知道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在關注她倆,王琳佳也許會驚喜地睜大了眼睛,笑瞇瞇的,而葉夢圓也許會不敢相信地跳起來?!边@是7月9日《中國青年報》緬懷在韓亞航空空難事故中遇難的兩名中國女孩的報道《花謝舊金山》中的段落。
許多讀者認為,這段描述無疑是一種對公權力的獻媚。批評者一致定義,這分明就是“縱做鬼,也幸?!笔今R屁文體的傳承。但作者莊慶鴻并不認同,她說:“小姑娘時候能有比父母知名的大人關注自己,應該都會挺高興的吧,怎么也不是個屈辱的壞事……”在她看來,這只是一種合理的想象。時政評論員彭曉蕓女士感嘆:“記者年輕,學生腔,作文腔,價值觀上比較紊亂,分不清什么是合理想象,什么是侮辱式臆想……以自己之心去為逝去的生命發(fā)言,這種新聞寫作本身就很違背專業(yè)主義?!?/p>
想象的邊界在哪里?《重慶時報》在評論《花謝舊金山》一文中指出,“‘人是丈量萬物的尺度’,無論是外國人、被官員關注的人還是其他附加在生命身上的色彩和屬性,有個底線不能忽略:失去的是生命,逝去的是人。無論你怎么想象,基于何種情緒,都不能忘了人的底色和基礎。目中無‘人’,附庸于生命的東西就很容易喧賓奪主,反倒讓生命成為了附庸。”
一、學生習作的不良傾向
旁觀《花謝舊金山》因其有獻媚之嫌而引發(fā)的巨大爭議,站在一個小學語文教師的立場,很難不跟自身的專業(yè)聯系了想開去——當前小學生的習作中不也多多少少地存在著這種傾向嗎?
一位學生這樣描寫《一件難忘的事》:
在公交車上,體現著感人的人性美。一名年輕人坐在座位上,這時巴士里已經沒有空位了?!贻p人見了,急忙起身讓座,老太太帶著慈祥的目光打量著這位讓座的年輕人,與此同時毫不猶豫地坐了下去并說了聲“謝謝”。年輕人笑了笑說:“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再說我們年輕身體好,站著就當鍛煉一下身體,萬一撞了很快就好了。可要是您撞了一下,那身子骨可經不起折騰?!?/p>
在一次《走向海洋》的讀書征文競賽活動中,許多學生都在最后寫了類似的話語:
當海洋將自己的一切無私奉獻給我們的同時,我們卻“竭盡所能”地摧殘生態(tài)環(huán)境,赤潮、動物瀕危、水質營養(yǎng)化……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們對海洋犯下的罪孽!往后的日子里,為了讓這片深藍色的美麗延續(xù)下去,我們需要行動起來了!
“讓座”是永久性的話題,主題無可挑剔,但文中呈現的對話明顯不合理,純屬虛構。學生虛構對話是因為教師在指導作文時提過:對話可以使文章具體生動。而許多學生在《走向海洋》一文中所呈現的標語化、口號化的結尾,則是為了更好地揭示主題,迎合教師和評委的口味。
“作文是學生運用書面語言表達思想情感的思維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遵循美的原則對信息進行加工整理,使作文成為學生文化積累與精神塑造的過程,從而不斷實現自身作為人的本質屬性。”[1]新課標在第三年段習作目標中指出:“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寫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學生習作的上述不良傾向顯然違背了習作教學的宗旨。如何避免這種傾向?我們有必要對現有的習作教學作進一步的審視。
二、“意義解讀”不是唯一
以命題習作《一件難忘的事》為例,全班學生在完成這篇習作時,習作內容始終在下列范圍內:受人幫助、助人為樂、生病治病、學習活動、長輩關懷、動物環(huán)境等,并且強調社會責任感、道德感,承受著與他們的年齡和身份并不相符的“使命感”,卻很少有自身真實的情感體驗。學生習作“失我”,始作俑者還是我們教師。因為“意義解讀”不是唯一,讓習作擁有學生的個人色彩,讓學生這個“我”在文字里靈動才是習作的全部。
1.矮化“有用”論:糾正習作教學導向性的偏見。
基于“有用”的習作教學往往更重視寫作的技能性。以小學高年級為例,有經驗的教師會更多地在意義解讀、主題打造、篇章結構、遣詞造句、修辭語法上訓練學生,進行“虎頭、豬肚、豹尾”的滲透,并且通常喜歡讓學生多以命題作文練筆。過多地強調作文的技能性,其結果很容易導致學生一味按教師的要求去做,而在文字中失去自我和興趣。
基于“有用”的作文評價往往更凸顯教師的主觀性。由于教師之間的專業(yè)水平本身存在差異,教師的主觀判斷直接影響學生的作文評價。記得一次作文競賽活動,比賽的內容是半命題作文:“ 的一家人”。有個學生補充成這樣的題目:“愛干凈的一家人”。這個題目顯然沒什么不妥,但有老師卻指出,這個題目沒意思,沒有“愛旅游的一家人”、“愛讀書的一家人”立意高。愛干凈怎么就立意不高了呢?教師的主觀性凸顯了“有用”的功利態(tài)度——到底是學生寫作還是教師寫作呢?可能學生一家并不愛旅游呢?或者并不人人愛讀書呢?我們有什么理由制止學生敘述他們眼中的事實?
可見,“有用”看似很有用,長此以往卻對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興趣無用,影響學生對自身獨特體驗的表達,學生寫作,一旦是命題作文,就是為老師寫的,在自己的文字里寫教師想看的話。
但是,完全放棄“有用”論并不科學。必要的作文指導還是需要的。特級教師張祖慶提出:“作為教師,我們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從說到寫的腳手架,幫助學生掌握適當的程序性寫作知識?!币虼耍抑鲝埌坝杏谩闭?,糾正習作教學導向性的偏見。
所謂矮化,就是不放大。首先,要基于對“有用”論的正確認識,關注學生個體的主體意識,真正從學生成長的角度來看待習作教學的“有用”——像新課標要求的那樣,真正目中有“人”。其次,作為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要不斷提高,包括寫作與鑒賞的素養(yǎng)。隨著網絡媒介的發(fā)展,學生已經不再是我們想象中的信息不對稱的一代人,我們只有不斷地提升自我,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
2.關注“兩張臉”,提供“自說自話”的空間。
特級教師張祖慶曾經提到過學生“貓貓含”兩張臉的現象:“貓貓含”寫的命題作文、考試作文和其他同學一樣干癟生硬,老是一些空話、套話,毫無靈氣,而她在博客上寫的文章卻令人驚嘆,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程瑋讀了她的博客都稱贊不已。
張祖慶老師指出,“貓貓含”的觀念中,命題作文是為老師寫的,教師的限制太多,所有的語句都要揣摩教師的口味,拼命往題目上靠,尤其是考試中的命題作文更要盡量揣摩閱卷教師的口味。而在博客上寫作可以隨心所欲地把一些想法記錄下來,能放開手腳,才會揮灑自如。
我們同樣遭遇著張老師提到的“兩張臉”現象。而這樣的現象會最直接地導致學生一方面能在私下里享受寫作的自由和快樂,另一方面在完成命題作文時則為了他人而寫作,寫教師想看的文字,想著如何合教師或評委的口味,這容易導致學生的兩面人格。避免“兩張臉”現象,我們需要——
不讓“我”意識缺席。教師始終要保有這樣的意識:學生習作是“我要寫什么”而不是“要我寫什么”。要鼓勵學生在習作里塑造“自我”的形象——“我”就在這里,利用習作展示、評講等機會,努力倡導學生寫自己的話,注重個人的獨特體驗,而非人云亦云,強調學生個體作為主體意識的覺醒。因此,當我們出示了命題習作,像《一件難忘的事》之類的主題,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命題范圍內擬定具體題目,把學生對主題“意義解讀”的視角引導到他們自身的經驗和個人興趣上,讓學生的手腳獲得一定程度上的解放。
“自說自話”有空間。由于對命題過度的意義解讀,導致學生習作受到諸多限制而難以施展“拳腳”,無法“我手寫我心”,這就要求教師要多一點“兒童立場”的考慮。命題習作,命題的導向很關鍵,要利于激活學生,而不是折騰學生。像《中國夢,我的夢》這樣大的題目讓小學生當堂寫,如何能避免不空洞、不獻媚?還不如就寫《我的夢》來得好。要想學生“自說自話”,空間很重要。平時練筆,可多一些讓學生自由命題的機會,自由意味著隨意,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期待,他們至少不會很快泯滅寫作的興趣。
三、“事實敘述”走向自覺
有學者對中日小學生主題作文進行了跨文化的比較研究,以《令我感動的一件事情》為例,中國小學生對事實的描述僅僅作為一種手段或是作為一個載體,通過這個手段或載體來表達主題作文的意義。作文結尾多半會有感情的升華,旨在與主題作文的要求相呼應,充滿了鮮明的意義色彩與價值熏陶。而日本小學生則更注重對事實本身的描述與交代,其情感表達也多半帶有個人色彩,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2]這些學者研究的結果,與我們日常接觸到的學生習作得出的觀感是一致的??梢?,學生在日常的習作中,由于意義解讀的過度,對事實敘述的價值并無意識,教師本身也未必會真正關注?!笆聦崝⑹觥币呦蜃杂X。
1.傾聽自己的聲音。
對事實敘述的追求主要取決于教師對習作取向的選擇:重意義解讀,還是重個體體驗?其實質表現為重視文字還是人本身。不同的學生,他們的文字是應該有自己的色彩的,而文字的色彩就是學生本身。
水是有眼睛的。清晨,它凝望著天邊,等待第一縷陽光為它鍍上金色的花邊……
——《水》
與你交朋友原來是那么簡單,一陣加上一塊肉,你便緊緊跟在我身后,寸步不離。你雖然不能給我什么,但你這么護著我,你永遠是我的好朋友……
——《最愛的狗狗是你》
我把臉整個貼在了魚缸上,不時做出夸張的鬼臉,想讓那些小魚兒看到我這個龐然大物的時候瘋狂地游動起來,可結果卻讓我失望透頂,只見這些金魚依然停在原地,絲毫沒有看我的意思。難道是我并不可怕?
——《金魚》
上面三段文字是任由學生“自說自話”的成果,我們不能說學生寫得如何完美,但我能肯定的是,它們是孩子的獨特感受。
2.讓“陌生人”退場。
當我們的學生還沉浸在“意義解讀”主題先行潮中的時候,他們的習作里經常會出現一個神秘主角,這些神秘人物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陌生人”。學生寫《難忘的一件事》《記一件令人感動的事》這樣一些題目最愛“陌生人”,這個杜撰的“陌生人”憑著扶老人過馬路、讓座、幫路人抓小偷等義舉,多次幫助學生成功地呼應了“主題”。我們無意責怪學生,前文提到學生寫《難忘的一件事》所涉及的六大范圍,可以想見,他們成長過程中狹窄的學習生活圈限制了他們對習作內容的選擇,還有就是我們本身設計的無趣的命題限制了他們的思維,他們不得不拿“陌生人”來應對親愛的老師。
當我們不再把“意義解讀”作為唯一的標準之后,學生的習作才有可能從對“陌生人”的依賴逐漸轉變?yōu)閷ψ陨眢w驗的關注,比如上面提到的三段文字:對水的想象、對狗狗的直率描寫,還有對金魚的淘氣,“陌生人”終于可以退場了。
3.學會欣賞自己的文字。
我們平時很少看到學生寫完作文之后能自覺自愿地再看一遍,如果不是教師要求他們再檢查一下,幾乎沒有幾個學生愿意多看一眼自己的作文。他們?yōu)槭裁慈绱瞬淮娮约旱淖魑哪??在成人世界,很多文字工作者,特別是有些作家,對自己的文字近乎潔癖般地熱愛,寫完之后,反反復復地看,尤其是得意之作更不忍放手,甚至搬來自己的親朋傳閱。也許我們不能用成人的視角來解釋學生這個問題,那么為什么他們不愛看自己的作文,并且很少和同學交換了看?如若真的不愛,學生又如何達成通過寫作與人交流分享的目的呢?所以,引導學生戀上自己的文字,明白作文的目的就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才是最重要。
需要指出的是,與人交流的第一原則應該是“人格平等”。所謂“文如其人”,文風獻媚自然會矮化作者的人格。教育旨在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的社會接班人,所以,小學生習作出現的不良傾向應予警惕,教師有責任把寫真話的權利還給學生,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要忘記了,學生是具有獨立精神的人。
【參考文獻】
[1][2]李廣,姜英杰,馬云鵬.中日小學生主題作文跨文化比較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3(2):100.
[3]楊孝如.發(fā)現教育:讓兒童發(fā)展從可能走向現實[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10):7.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理解;教學模式
把作文比作穿衣打扮可能會比較貼近一般人的心理:誰都愿意費盡心思去求異創(chuàng)新,以引人注意??纱蠖鄶等嗽趧?chuàng)作中的問題也出在這一刻意求異上:過分地追求作文的形式而忽視文章最寶貴的一個因素――真實性??炊嗔宿r村學生的文章,你會發(fā)現一方面由于接觸的生活圈子小,他們文章中最多的是內心情感的傾訴,在語言上就表現為個人話語的泛濫;另一方面由于閱讀面窄,他們的文章更多的是機械模仿,在形式上就表現為文學性的不足。究其原因,我想應歸咎于老師在作文指導時過分看重方法這個“末”,而輕視了個體的情感體驗這個“本”和忽視了課堂外多方的影響。
一、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是良好開端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學生的大多數寫作經驗也來自于閱讀,因此,閱讀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在寫作中的思考力與創(chuàng)造力。
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學習的權利和自主選擇閱讀的空間,才能適應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要。
1.自主選定閱讀主題
教師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課堂教學要尊重學生的閱讀習慣。教師只有善于點撥,大膽放手,才能營造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也才能誘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進而培養(yǎng)學生大膽提出問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主取舍閱讀內容
教師要給學生充分自由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人公。讓學生主動地學,讓學生自主取舍閱讀內容,學生才能利用自身優(yōu)勢,去發(fā)揮個性閱讀的自身潛能,有所取舍地去讀,有所目的地去讀,讀才會有方向,也才會有興趣,也才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閱讀的發(fā)展。
3.自主選擇閱讀方式
學生因個人的知識水平不一,興趣、愛好不同,個性閱讀表現不同。教學中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學生用自己熟悉的閱讀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加以適當的引導,達到閱讀效果。
二、拓展個性化的閱讀理解
個性化的理解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個性差異不同,理解也不同。同學之間的閱讀、交流、討論則是展現個性化閱讀的理解和交流的機會。如:學習《黃山奇石》時,可以引導學生感受黃山奇特壯觀的景象,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個性語言描述自己讀到的、想象中的景象,也可以在課堂播映風光錄像片,也可以聲情并茂地描寫黃山散文錄音朗讀帶,加深學生的直觀印象。課堂上,學生個性化的交流方式既激活了學生個性色彩的智慧,也能讓個性的理解自如揮灑和發(fā)展的潛能從容釋放。
三、建立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在作文指導中,我們首先必須認識到學習主體的個性化差異性。教師指導的最終目的是開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潛能,發(fā)展每一個學生的個性,針對不同的個體,我們應該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
在課內指導時,我運用了段力佩先生提出的“讀讀議議練練講講”八字教學模式,即專門開設閱讀課,組織學生一起閱讀名著或自己喜愛的作家作品;定期召開閱讀心得交流會,引導學生談談自己對作家作品的看法;不定期交習作,并組織學生互相批閱指正;定期舉辦文學講座,豐富學生的寫作知識。
但我更看重課外的輔導。寫作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技藝,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就不能忽略課外實踐這個最好的方法。
當學生真正將書中的知識與自己的真實情感融為一體時,在他筆下流淌的必然是靈動自然而充滿個性的文字。
眼下,中學生的習作中存在的虛情假意、胡編亂造的現象已經相當普通,而有個性、有靈性之作則鳳毛麟角。相當一部分老師感嘆作文是難上的課程。其實,“難”是可以改變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放。放,就是鼓勵學生要放開手腳,敞開門戶,不拘一格,大膽作文。
1.崇尚個性,抒寫自我,勇于創(chuàng)新,是作文的生命和靈魂
“文必己出”是古往今來的寫作原則。然而,中學生不寫中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不寫身邊的人和事,卻由教師定出調子、制好框子再讓學生去寫“命題作文”,這種作文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和實踐,學生何來興趣,怎能產生寫作沖動呢?作文的生命力又從何而來呢?
讓學生對作文產生興趣,就是要把作文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命題,寫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有自由的選擇權利,就能誘發(fā)學生寫作的沖動。
2.弘揚個性,展現作文寫作的生機與活力
中學時期是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形成期,學生要表現自己,就必然會去表現自己的個性,宣泄自己。因此,中學生寫作訓練要為表現自己、張揚個性創(chuàng)造條件和機遇,讓個性走進作文,讓作文中有學生自己的烙印和影子,這樣有助于中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激發(fā)他們的寫作思維。
“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作文——教師批改——教師講評”這一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流程長,結構散,主客倒,反饋少,忽視對學生情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作文都是“奉命而作”,因而“千人一面,萬人一腔”?!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鼻楦惺菍W生作文的原動力,只有引發(fā)學生的寫作沖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習作情感,才能使師生在愉悅的寫作氛圍中進行信息的傳遞和交流,在激情滿懷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作文教學富有生命活力。
一、命題激趣,誘感。
學生作文是傾吐生活積累的過程,是學生實際生活的反映。學生作文首先接觸的是題目,題目新穎且有鮮明的色彩、飽滿的感情,才能使學生的寫作情感在心中激蕩起來。反之,命題不考慮學生的生活積累,不考慮能否引起學生作文的興趣,在一定意義上會違背學生的寫作心理,壓抑學生的作文情感。“只有從兒童心底流出的命題,兒童才會以極大的興趣對待它?!比~圣陶先生的這句話道出了作文命題的真諦,命題要充分考慮兒童的感情實際和需要,必須符合學生的生活積累,觸動學生的心弦,誘發(fā)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作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命題要注意“四性”。一是啟發(fā)性。有啟發(fā)性的命題不但能勾起學生對生活的回憶,使之頭腦中浮現出作為寫作素材的各種各樣的鮮明形象,而且能開拓學生思路,能由此及彼產生聯想,誘發(fā)他們潛在的情感。二是趣味性。心理學研究表明:大腦皮層下的中樞神經傳至大腦皮層的情緒沖動,好像在喚醒正在沉睡的大腦皮層細胞,使它們積極活動起來。趣味性的命題能喚起學生的這種情緒,使之產生“我要寫”的積極愿望。三是動情性。動真情,是學生作文的興奮點,動情性的命題能引起學生的創(chuàng)作激情,產生寫作沖動。四是靈活性。葉圣陶先生說過,命題作文是“不得已而為之”,“學生所寫的,必須是學生積蓄的”。我們在命題時要克服公式化、概念化、成人化等傾向,注重靈活性??刹捎谩耙?guī)定范圍”(半命題)、“自由命題”等形式,使學生在沒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自己的愛好,拓寬思路,暢所欲言,“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口”。
二、創(chuàng)設情境,激感。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他們的情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帶著情境性的情感對人的認識和行為更有引發(fā)作用?!扒橐晕镞w,辭以情發(fā)?!敝挥惺艿江h(huán)境、事物、氣氛的感染時,人才會產生相應的情感,當內心涌起不能自己的情感時,便要用文辭表達出來。贊可夫說:“應該打開窗戶,讓沸騰的社會生活、奇異的自然現象映入學生的腦海,借以豐富學生的感情經驗,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情感?!币虼?,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奇異的自然現象和參與沸騰的社會生活。此外,還必須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捕捉寫作時機,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語言描繪”、“實物演示”、“聲像渲染”、“生活再現”、“現場表演”等,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使學生情感激越,不吐不快。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觀察、思維,更要使學生入“境”生情,融“情”入境,帶著感情去觀察,去深刻體驗和感受所觀察的事物,以言其心聲,不為文造情。經過長期的練習,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情感,語言積累也隨之豐厚起來,作文自會大有長進。
三、下水引路,溝通情感。
葉圣陶先生說:“教師善讀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則為學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碧K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視教師作文的“下水”,他認為學生不會寫作文,最簡單的原因,就是教師自己不會寫作文,學生從來都沒有聽過教師自己議論寫作文的切身體會。
教師“下水”,可親自嘗試寫作的甘苦,了解關隘溝坎,取得指導學生作文的主動權,就能教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教師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樣立意選材,如何謀篇布局等體會告訴學生,利于密切師生關系,溝通師生情感;教師“下水”作文豐富的詞匯、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學生,陶冶學生;教師經?!跋滤贝狗叮€能以健康而強烈的感情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道,因情動而相隨,喜歡作文。
四、加強評改,深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