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我的空中樓閣教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多年的教學經(jīng)歷告訴我:作為教育人的教學活動應該是一種藝術,而更應該是一項技術。而對于語文來說這種理念也許更能支撐我們幻想詩意般的教學。不可否認,教學是一項改善人的心智的藝術性的活動,在教學改革的今天,我們提倡注重教學的自由創(chuàng)造,以至于達到靈活藝術化的美感程度的心靈塑造活動。然而回首自己的教學行為,我們還真達到如此至高志純的境界了嗎?看看我們身邊的課堂,缺乏必要的教學基本功和準備,隨意天馬行空般的發(fā)揮,懶散隨意教學行為常常出現(xiàn),而往往建成的是一個個空中樓閣,學生云里霧里,不知所以然,美其名曰:為了追求教學法人藝術化,還帶上個這是新課程的自然生成的體現(xiàn)呀!所以在我們的身邊出現(xiàn)了不寫教案上講臺,不做準備進教室的狀況,真是藝高人膽大嗎,還是敷衍塞責?基于此,作為初入教壇的教師首先要抓住一個層面:“教育是一項技術,然后才能在此基礎上磨練成一項藝術,只有掌握了熟練的教學方法,擁有充足的知識儲備,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要把自己煉就成為一個教育藝術者,請關注自己是不是首先真的過了教學的技術層面,只有這樣的心態(tài)才會有利于自我的成長。
對于教學技術的把握,首先在于教者擁有相關的知識體系,是否擁有教育應該達到的豐富內(nèi)涵。一個教學語文的人,既做到博學,又要達到專業(yè)知識的深刻;既要了解中外優(yōu)秀文化精華,又要體悟語言的獨特魅力和作用;既要擁有對教材的把握駕馭能力,又要能很好把口語和書面語結(jié)合起來,把復雜的語言明白化。有了積累,所有的知識最后積淀成為一個語文教師的內(nèi)在功力和氣質(zhì),這就成為一個語文教師上好課的基礎,所以要做好這個技術層面,語文教師一定要做一位閱讀者,一個讀書人。
教學技術的提升,很重要的在于教學課堂上的表現(xiàn)技巧。如何把教材傳達出的信息以及教育者的獨特體驗與學生的學習真正融合起來,教師的表達語言尤為重要。其中最重要的要數(shù)有聲語言和無聲語言的技術表達,只有通過長期的系統(tǒng)訓練,教學才能進入一個美妙的境界。單說朗讀所包含的技術層面就是非常廣的,對于一個天賦并不太好的人如何在課堂上為學生示范朗讀,唯有加緊練習熟練掌握朗讀技巧。氣息的調(diào)節(jié),節(jié)奏的快慢,旋律的疏密,語音的抑揚,語句的內(nèi)在情感流露,都需要通過仔細體會,自我的實踐,逐步把握而成熟練而高超的技巧。再者對于面部表情的喜愁,本文由收集整理,眼神目光的運用,手勢的收放伸展,服飾外表的修飾,都有很深的學問。一投足,一舉手,皆成為教學的獨特語言,這是每個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練就這些必要技巧,我相信有一天,待到山花爛漫時,一定成為自由創(chuàng)造的藝術教育者,在舞臺演奏出最華麗的樂章。
關鍵詞: 《人體解剖學》實驗課教學設計
《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tài)及結(jié)構(gòu)的學科,是醫(yī)學主要基礎學科之一,其特點是“看得見、摸得著”,運用實物標本、模型等教學,因此,在學科教學設計中實驗課占的學時數(shù)相當高,比如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實驗課與理論課比例為1∶1,由此可見該學科的實驗課的重要性。
實驗教學是檢驗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實驗課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著整體教學效果。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學到并掌握更多的知識?通常教師都是關注學生的狀態(tài),卻很少留意自己的狀態(tài),因而師生間的互動有時看似空談。在此我就??平處熑绾紊虾媒馄蕦嶒炚n談談一些自己的教學設計
一、備課
1.備教材、教案、備教具。
教師對教材和教案的熟悉程度直接決定了教師本人的業(yè)務水平,但不代表授課水平。由于實驗課教師要利用教具不看書講解,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具非常熟悉,如不熟悉教具,即使再過硬的理論基礎也都是空中樓閣,無法講出來就無法教學,更談不上成功教學。
隨著教育理論的發(fā)展、教育思想的不斷更新,教師除了要熟悉教材、教學大綱和教具外,更要加強課堂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
2.備學生、備教法。
要將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引入課堂,教師就不能墨守成規(guī),而要首先考慮到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例如我校是??圃盒?我校教師就要承認并面對大多數(shù)學生的接受水平和學習習慣及狀態(tài)達不到本科院校學生的現(xiàn)實。另外,各專業(yè)錄取時的分數(shù)線不同,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著學生的整體狀態(tài)。
教師應盡可能用學生已經(jīng)“明白”的知識帶出“不明白”的知識,即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這樣能讓學生覺得學習的過程被簡化了,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調(diào)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一流的教師應該知道如何伴隨、如何引導,并能激發(fā)學生的共鳴,如此才能有效地傳授知識。
二、上課
1.注意自己的狀態(tài)。
每位教師上課都有獨特的風格,有些教師語速較慢、溫文爾雅,有些教師語速很快、激揚文字,相同點是都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但同一位教師同樣的教法,并不是每節(jié)課都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其自身原因在于不能一直保持很好的教學狀態(tài),也就是教師不一定能很好地掌控好自己的思想情緒,影響的客觀因素很多,例如教師在生活工作中碰到很棘手的事情而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上,或是由于教學任務重而導致體力不充沛。因此,教師在上課時應該及時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狀態(tài)。
2.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
上課初始,教師應該觀察學生是否已經(jīng)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教學的過程是信息傳送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關鍵在于回應,如果學生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就不能把自己的知識有效地傳送給學生。
大多數(shù)學生來到實驗室后會表現(xiàn)出聊天等未進入學習狀態(tài)的跡象,這時急需教師解決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調(diào)整并伴隨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
通常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我會靜等學生安靜下來,等學生的情緒從興奮高點下降到低點后,用一分鐘左右的時間講一件有趣的事情或笑話,或是做一個專注力的小游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的情緒在低點處出現(xiàn)小的波動高點,然后順勢將話題轉(zhuǎn)到上課的內(nèi)容,這樣學生就會在我的伴隨和引導下很自然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
3.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
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熟悉并掌握所學內(nèi)容,教師要盡可能利用教學技術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興趣。因為“教學”不僅是“教”學生“學”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學生如何“學”。教師要逐步培養(yǎng)學生從“要我學”轉(zhuǎn)變到“我要學”[1],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例如,鎖骨的上方有個窩,我在教學過程中用標本示范并問學生:假如讓你給這個窩起個名兒,你們叫它什么?學生回答說叫“鎖骨窩”。我說這個答案不好,為什么?因為鎖骨的下面也有一個窩,如果上面叫“鎖骨窩”的話,下面又該如何命名呢?然后我告訴學生正確的名字應該是“鎖骨上窩”和“鎖骨下窩”。然后反過來問學生:什么是鎖骨上窩?答案是:就是鎖骨上面的一個窩。
同樣,在講到胸椎的重要標志時,我從字面解釋給學生聽,所謂“肋凹”就是肋在胸椎上相關節(jié)的一個凹面,然后讓學生自己在胸椎標本上找出肋凹,學生發(fā)現(xiàn)肋凹有3對分別在椎體后部兩側(cè)的上、下和橫突末端,再讓學生立即學以致用給這3對肋凹起名字,學生回答說分別叫“上肋凹”、“下肋凹”和“橫突肋凹”。我表揚了學生的正確回答,并鼓勵學生繼續(xù)努力。
通過這樣的“理解記憶法”,學生很容易記住教學內(nèi)容,學生反映原本認為很陌生,會很難學的解剖學內(nèi)容竟然如此簡單而有趣,因為這種記憶方法看上去就像是在玩“文字游戲”。
實驗課相比理論課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學生可以直接接觸標本。大多數(shù)學生對標本有很濃厚的興趣,盡管部分學生會害怕接觸尸體標本,但同時因為這種莫名的“怕”又產(chǎn)生了更多的好奇。曾經(jīng)有女生第一次看到尸體標本被嚇哭,卻又不離開實驗室,只是邊哭邊遠觀尸體標本。教師可以巧妙利用學生這種“又怕又奇”的心理引導學生親自動手與標本接觸。
4.多種方法巧學妙計。
例如,在講肱骨時,我讓學生分辨該肱骨是左手的還是右手的,很多學生“依據(jù)”書本對照說:肱骨頭朝向內(nèi)后上方,鷹嘴窩在后面,就能分出來左右。我表揚學生掌握得非???然后請學生伸出自己的同側(cè)手掌平放在桌面上,接著五根手指由平放改為五指朝向掌心,再抬起手并在手指保持原狀的情況下微微蜷縮手掌,最后跟手里拿的肱骨相對比,學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手掌跟手里拿著的肱骨下端是如此的相像。學生均反映,盡管已經(jīng)能分辨了肱骨的左右,卻是死記硬背下來的,這種形態(tài)對比記憶法還是第一次知道,真的很有趣、很直觀。
又如,在講到腦神經(jīng)名稱時,我告訴學生用每個名稱的特別字來編成口訣記憶:“一嗅二視三動眼,滑車三叉六外展,七面前庭九舌咽,迷走副加舌下全?!睂W生只要記住了口訣,便能依次說出這十二對腦神經(jīng)。
5.總結(jié)重點。
下課前的總結(jié)很關鍵,教師要把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復習一次(可以以提問的形式進行復習或讓學生自己講述重點內(nèi)容),在加深學生印象的同時,也讓學生檢驗是否仍有不懂的問題。
實驗課結(jié)束,學生愉快而輕松地掌握了所學內(nèi)容,教師也達到了教學目標。
三、課后小結(jié)
在實驗課教學時教師不能像理論課一樣灌輸給學生很多內(nèi)容,而要先給學生講重點內(nèi)容(但不要占用很多時間,畢竟理論課都講過),然后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參照標本實踐所學理論知識,遇到不懂的知識再問教師。對邊講邊實習的內(nèi)容,教師同樣只講解重點和難點,在講解中要不斷重復,以便加深學生的印象。
但與此同時,“不用多媒體上課,便不是好課” 成了許多人的共識。于是,不管使用多媒體是否是課文內(nèi)容的需要,都千方百計使用多媒體。一位教師執(zhí)教《我的空中樓閣》,就組接風景圖片,忽略了對課文的品讀。一位教師執(zhí)教《雷雨》,竟把電影《雷雨》的鏡頭翻作多媒體課件,讓電影鏡頭代替教師的教學。而不用多媒體課件的觀摩課,一律視為“沒有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而被冷落。如執(zhí)教《鴻門宴》,顯示連環(huán)畫式的靜態(tài)畫面的多媒體課件的是好課,相反則不被肯定。其實,文言文的教學主要是翻譯課文和體會文章精湛的表現(xiàn)技法,運用多媒體的畫面對這些沒有太大作用。這種評課標準的誤導傾向值得注意。
筆者認為,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一定要注重實效。為此,我們應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重視對文本的品讀,不要舍本逐末
語文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其媒介是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是通過語言來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水平。學習語言,不用心去讀,不潛心去體會,是不會有收益的。多媒體其實就是把文本重新包裝,投學生感官愉悅之所好,它正如網(wǎng)絡、電視等傳媒一樣,迎合了學生對當前大眾文化消費的快餐化的追求,刺激著學生的感官,卻削弱了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因此,我們應該首先引導學生認知語文教材,從最基本的閱讀、寫作、聽說能力訓練起,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那種淡化教材甚至脫離教本,不是解讀品析課文而是炫耀多媒體課件的做法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行為,它使語文教學的意義喪失殆盡。語言文字雖然表象上稍顯單調(diào),但并非枯燥無味,而是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它所蘊含的魅力是無窮的,是用多媒體等傳媒難以形容和傳達的。電視劇《紅樓夢》拍得再好,也不如讀原著精彩,因為該小說的魅力盡在傳神的描寫中。所以說,學生只有通過對文本語言的感受領悟,才能真正吸取到藝術營養(yǎng),僅通過多媒體并不能理解語言的深層內(nèi)涵。
二、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可圖解詩文
圖解詩文指用圖形圖像表現(xiàn)詩文內(nèi)容,使人看圖知義。有這樣一個關于《沁園春?長沙》的課件,出于表現(xiàn)內(nèi)容的需要,把由“看”字領起的一幅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野圖,如“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等都一一配圖呈現(xiàn)給學生,做得很細,卻使得原本優(yōu)美的句子變得毫無生氣,扼殺了學生的想象力。其實,學生完全可以通過對文字本身的閱讀盡情地展開想象。人們常說“詩中有畫”,這種畫只存在于讀者的心中想象之中。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魅力無窮,它帶給學生的是無限的遐思和廣闊的想象空間,探究語言的過程就是理解和感受語言魅力的過程,只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讓其對語言文字進行認真品味,從中體驗各種情感,才能體會語言的精彩,培養(yǎng)審美情趣,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
三、要重視語文的人文教育,不要知識灌輸
近幾年來的語文研究成果表明,語文教育有其鮮明的人文性特征,它一方面是語文教育,另一方面又是人文教育。語文教學很大程度上是利用教材中的文學資源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不是只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單純地進行“漢語”教學。若運用多媒體課件,一味提供與課文有關的大量背景材料,或?qū)φn文詞語、段落、結(jié)構(gòu)、邏輯關系等作出形象的解釋,力圖使學生讀懂文章,這并不能讓學生達到對文學的感悟,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和人文的熏陶。
四、引用多媒體材料要恰當,不能饑不擇食
一、優(yōu)化課堂教學,加強誦讀訓練
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必須重視誦讀的訓練,加強對誦讀的指導與訓練。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語文教學的內(nèi)容增加了課時減少了,但要求卻提高了。如果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過于細碎的分析文章的內(nèi)容和思想不僅不能按課時完成課標要求,課堂上讀的背的時間少了,課堂上語言積累的效果就相對差了。所以我們在教學時要淡化內(nèi)容分析,加強朗讀和背誦的訓練。強化誦讀的可行性和有 效性,已為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完全證明。古人為學,一開始只是讀、背、頭腦里只不過裝滿了一堆“死”的語言材料。書讀得多了,背得熟了,學生對書中的文與道似懂非懂,憤悱在心了,教師才開始講解。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經(jīng)過一定的時間,就會產(chǎn)生如朱熹所說的“豁然貫通”的效果,既領悟了道,也掌握了文,頭腦中那堆“死”的語言材料一下子活了。 通過朗讀可以看到作者的神思匠心及文章的要義,對于文章的妙處只有通過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到,對于各種語文知識、技能的獲得也只有靠反復的朗讀,在不斷的語言感受中領悟。
二、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
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是目的、更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手段。這里說理解課文是目的,只是閱讀教學近期的目的,而不是閱讀教學的最終目的;說理解課文是手段,意思是,作為教材的課文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憑借這些課文訓練學生學會“舉一反三”,教師教“一”的時候不能只管這個“一”,同時還要想到“三”,要指導學生學會“反三”。能夠觸類旁通地獨立閱讀、理解教材以外的書籍、報刊。這是閱讀教學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使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這才是閱讀教學的成功。
在閱讀教學中,理解詞語是理解課文的前提?!读x務教育大綱》要求:一是正確地讀出和寫出學過的詞語,二是懂得詞語的意思,三是注意積累詞語并能運用。理解詞語主要是理解重點詞語、特別是對表現(xiàn)中心有重要作用的詞語。有的熟詞在新課文中有了新的含義;有的詞語在課文中有特殊的表達作用;有些詞語不理解影響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這些詞語應當指導學生準確理解。理解句子是理解課文的基礎,但并不是說課文的每個句子都要深入理解,要抓重點。指導學生理解句子,主要是理解句子的意思,有的可以揣摩句子的形式,學習說、寫這種句式的句子,但小學階段不宜講語法、修辭方面的名詞述語。當然還應理解自然段、理解篇章。理解篇章是一種綜合的閱讀能力,要在理解詞、句、自然段的基礎上進行。
三、在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滲透閱讀方法,給學生展示“才華”的機會
教師要有教給閱讀方法、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意識。在備課的時候,把指導閱讀方法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目的寫進教案,并且設計出實施的步驟和方法。在上課的時候,要把閱讀方法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具體做法是讀前提出要求,讀中相機指導,讀后引導學生回憶剛剛經(jīng)歷的學習過程,小結(jié)閱讀方法。從感性到理性、到運用逐步掌握 一種閱讀方法的習得,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必須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反復運用,逐步熟練,最終形成能力。
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學生增長了知識,開闊了眼界,掌握了許多的精妙詞句,他們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別人的肯定。所以我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我的做法是:1)在黑板報上設 “開眼界”、“背一背”、“誰的句子最棒”和“知識角”等小欄目,發(fā)動學生把課外閱讀中學業(yè)到的精詞妙句、百科知識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學習。2)在班上的學習園地中,我還專門開辟了“我會畫”和“我會寫”兩個專欄。如此一來,學生的閱讀成績獲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產(chǎn)生了極大的滿足感,從而更加激發(fā)了他們課外閱讀的熱情。未來社會更需要人才,需要有口頭和書面交際能力的人才,需要再學習,而這些,都要求學生必須有較高的語文素質(zhì)。
四、加強訓練、講求實效
閱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關鍵在“獨立”,閱讀過程中的思考、探索、領悟、獲取、掌握以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等等都是學生自身的事,不能由別人代替。學生要達到“獨立閱讀”的理想境界,只有靠加強訓練,在訓練中學生自主學習的主體性得以體現(xiàn),教師為學服務的主導作用得以發(fā)揮,這是改進閱讀教學,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
校園青想的演講稿
大學,我們夢寐以求的地方,也是我們夢想實現(xiàn)的地方!當我們懷著憧憬的心情踏入大學校門時,意味著我們真正的成為了一名大學生,關于大學青想的演講稿。我們遠離父母及親人,帶著他們對自己深深的期望,只身來到一個陌生的但能實現(xiàn)夢想的地方。然而,大學生不僅是一頂耀眼的冠冕,而且還肩負著更重大的責任。我們必須全力以赴我們的大學生活,我們必須攜著理想、充滿信心,精彩的度過我們的大學生活。在大學世界里,我們要學會堅強與獨立,我們要學會友好的與人相處、禮貌待人,要學會慢慢長大。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為我們的人生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各自懷著自己的夢想步入大學,都希望自己可以有一番作為。但夢想往往是虛幻且美好的,夢想能否成真的關鍵在于行動。大學,一個給我們發(fā)展空間的地方,為此,我們必須志存高遠,我們必須努力奮斗。航標是指引我們前進的“引路人”,而風帆是助我們成功的“終結(jié)者”,要想實現(xiàn)夢想,就必須堅守成功的信念,用踏實的腳步夯實我們前進的路基,用行動來鑄就夢想的輝煌。
進入大學,首先開展的是新生入學教育活動,通過教育,能夠幫助新生更加了解學校、專業(yè)和畢業(yè)后的前景,使我們盡快的適應大學生活、轉(zhuǎn)變角色,盡早確定與大學相適應的思維和生活方式,為今后的成長與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聽到一位位教授和書記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我感到醍醐灌頂,心中由生感動。是的,領導及老師都對我們給予厚望,我們又怎能忍心讓他們失望呢?不能,我們絕對不能辜負他們對我們的期望,我們必須用理想與信念去完成那屬于我們的光榮使命。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一開始就全心全意、盡心盡力地去做,成功才會有保障,成功的大門才會愿意為你而啟。
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崇高的理想信念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濃厚的文化底蘊來升華我們的精神境界。我們只有懷著理想信念,才能堅定不移的往前走,唯有這樣才能朝著目標前進。理想信念給予我們無窮的力量,帶著它上路我們才能看到目標就在前方向我們招手。是的,心中裝有理想信念,再難過的關我們也可以度過,再難吃的苦我們也能熬。堅定的理想,才會邁向人生最遠的方向;堅定的信念,才會開啟人生的最頂端。我們現(xiàn)在所走的每一步都很關鍵,必須瞄準方向再前進,絕對不能在選擇方向上出現(xiàn)了差池。
行走在美容醫(yī)學院里,聽到一位位導師深情的講述,很感謝他們對我們的深深厚望。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必須好好的規(guī)劃人生,將來的路要我自己去走,所以必須慎重選擇。醫(yī)學美容,學校里面的王牌專業(yè),我很慶幸選擇了它。之所以選擇醫(yī)學美容技術這個專業(yè),是因為對美容很感興趣。然而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我相信通過四年的大學生活我可以變得很優(yōu)秀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一件對于我來說很重要的事。人生漫漫長路,我將在這里為其添上華麗的一筆。規(guī)劃事業(yè)、規(guī)劃人生,仔細思考,我相信我能行!
但是,我清楚的知道,任何一個成功者都不是輕而易舉獲得名就的,他們都是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不斷克服前行道路上的困難才取得成功的。學校的知名人士是學校的驕傲,我必然的也會以他們?yōu)榘駱?,努力向他們學習,努力向他們看齊!我深知成長的道路上布滿荊棘,但就算風雨再狂再大,只要我們能夠堅持住,陽光總在風雨后,相信定會有彩虹。只要我們勇敢的跨出每一步,前方便是理想的天堂,加油一定行!
大學入學教育,收獲的是一種信念,一種一如既往的信念。既然已經(jīng)選擇了大學這條路,即使再苦再累,跪著也要走完!大學,需要我用自制力去完成我的夢想,需要我用行動去證明我是優(yōu)秀的。既然選擇了大學,我就要與大學風雨兼程。所以,腳踏實地、勇敢向前將是我大學所奉行的信條。
大學是精彩的,未來是美好的,我相信我可以在大學里創(chuàng)造一片屬于自己的晴空!!
校園青想的演講稿
親愛的朋友們:
理想是風,吹起飽滿的帆。理想是帆,帶起前進的船。理想是船,駛向憧憬的海理想是海,載你向遙遠的彼岸。
一個人有了理想就好像是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就像迷途的扁舟發(fā)現(xiàn)了燈塔一樣,便會為之而努力奮斗。我也一樣,有了理想,才能促使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更加努力,更上一層樓,才能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當一名教師是一個神圣,辛苦的職業(yè)。它的任務是為祖國的未來培養(yǎng)人才。作用很大,很神圣,全國到處都需要教師。但這個職業(yè)同樣也很辛苦。每天要講課,有時學生不聽話,還要管紀律,甚至會大發(fā)雷霆,遭受那些不聽話的學生的白眼。即使受到再大的委屈,也還要堅強,因為國家需要他。每天晚上,當人們都進入夢想時,有一個屋子里依然有燈光,那是老師在批改作業(yè),寫教案。一夜一夜,教師們都是這樣熬到很晚,第二天還要打起精神給學生講課,這是何等的辛苦。
正因為這樣,我更想要做一名老師,為祖國培養(yǎng)人才,體會教師的辛苦,所以我立志要做一名教師。
從很小開始我就很想做一名教師。在家里還經(jīng)常把自己當成老師,學習講課?,F(xiàn)在我覺得,當一名教師,要把知識掌握好,還要有自己的見解,這樣才能把知識更好的傳授給同學們。另外,還要把性格變的開朗些。最后,還要有耐心。
教師是我的理想,它會為我敲響警鐘,提醒我不犯錯誤,更加向上,促使我努力學習,勇往直前,堅持不懈,頑強拼搏,為理想的實現(xiàn)而奮斗!
謝謝大家!
校園青想的演講稿
只有堅持遠大的人生夢想,才不會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爾斯泰將人生的夢想分成一輩子的夢想,一個階段的夢想,一年的夢想,一個月的夢想,甚至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的夢想。當你聽到這里,同學們,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夢想?
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麗,卻短暫。作為一名大學生就應該在這一時期,努力學習,奮發(fā)向上,找到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青年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每個人主宰著自己的明天。
有一位哲人說過:“夢里走了許多路,醒來還是在床上。”它形象地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不能躺在夢幻式的夢想中生活。是的,人不僅要有夢想,還要大膽幻想,但更要努力去做,在夢想中躺著等待新的開始,如果不僅遙遙無期,甚至連已經(jīng)擁有的也會失去。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正在夢幻的夢想中彷徨呢?
前人說得好,“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那些無志之人的“志”,就是美夢,就是所謂的“夢想”,他們把自己的藍圖構(gòu)畫得再美好,再完善,也只是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罷了。同學們,你是立長志之人,還是常立志之人呢?
最后我想用梁啟超的話來結(jié)束今天的演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讓我們?yōu)⒁宦泛顾?,飲一路風塵,嚼一跟艱辛,讓青春在紅旗下繼續(xù)燃燒;愿每一位青年都懷抱著自己的夢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斷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校園青想的演講稿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做一個簡短的自我介紹。我是來自經(jīng)濟系國貿(mào)1033班的尹陽平。很高興能夠站在這里,下面是我的演講,主題是我的夢想。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夢想是我們給自己鑄造的一座城池,是我們奮斗的最遠的目標。聽過馬丁.路德.金慷慨激昂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讓每一天聽眾心潮澎湃。他的夢想是如此的偉大,而我的夢想沒有他那么的偉大,但是我堅信每一個人的夢想都是神圣的、值得尊重的。
我的夢想是能夠在我50歲的時候修建一所希望學府,這是一所集小學到高中的信息化教學的學校,在這里全部實行信息化教學,老師都是碩士學位以上的出色的老師,教學內(nèi)容與世界接軌,教學方法以體現(xiàn)學生的個人素質(zhì)為主。我希望通過修建這樣一所學校,能夠上更多的窮苦孩子能夠走進明亮的教室,能夠讓更多的孩子接受到好的教學,能夠上他們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點,挖掘自己的潛能,能夠讓他們與社會的差距縮短,能夠為他們提供一個實現(xiàn)夢想的平臺,能夠為社會增添一片愛的云朵,讓社會充斥著愛心。
也許有人會質(zhì)疑,你的夢想是真的嗎?我可以很懇誠的告訴你這是真的。因為我曾是一個不幸的孩子,但是正是在很多好心人的幫助下使我成為了一個幸運的孩子。所以我應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回報社會,讓愛心的圣火繼續(xù)傳遞下出。只要每一個人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更加的溫暖。我會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奮斗,努力學習,從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專業(yè)領域中能夠占有一席之地,為自己的夢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青春無畏,行者無疆。讓我們揚起生命的航帆,向夢想進軍!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
校園青想的演講稿
郭小川《閃耀吧,青春的火花》: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變成珍珠,石頭要化做黃金——青春的魅力,應當叫枯枝長出鮮果、沙漠布滿森林——這才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樂、青春的本分。
我的青春,我做主。
青春,堅持也。成長路上少不了挫折,我們能做的是堅持。西漢司馬遷著《史記》,費時20xx年;宋代司馬光著《資治通鑒》,費時20xx年;清代曹雪芹著《紅樓夢》,費時20xx年;俄國列夫·托爾斯泰著《復活》,費時20xx年。他們都為之付出堅持,正是因為堅持才創(chuàng)出如今的這一部部名著啊!青春,因堅持而美麗。
青春,責任也。青春路上,有責任,路會走得更加平坦,因為身上背負著——責任。楊利偉載著中華民族飛天的夢想,成功地完成國家與人民交付給他的偉大使命,肩負著神圣的責任遨游于浩渺的宇宙。正是有了責任,使中華五千年的飛天夢想順利實現(xiàn)了。青春,因責任而閃耀。
一、分析課堂教學新模式的要素
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認為教學的神圣職責是“傳道、授業(yè)、解惑”,學生僅是單一容納知識的容器,教材的編寫上也存在著繁、難、偏、舊等弊端,如重知識,輕技能;重理論,輕實踐;重分數(shù),輕能力等。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因而抑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學生被動地學習。
新的教學模式由四個要素構(gòu)成: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媒體。構(gòu)建教學新模式應具備以下幾點:一是須以先進的教學思想和學習理論作指導。教師要轉(zhuǎn)變舊的教學思想觀念就要認真學習先進的教育理論和學習先進的學習理論,并以此作為教學的指導,才能徹底廢除“教師教,學生學”“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教師寫,學生抄”等不利于學生主體發(fā)展的陳舊的教學模式。二是充分利用和發(fā)揮教育技術優(yōu)勢。要積極營造發(fā)揮教育優(yōu)勢的氛圍,創(chuàng)造一個使用先進教育技術的良好教學環(huán)境。三是要轉(zhuǎn)變教學過程要素的關系。國外學者把教學過程概括為以“學生為中心”和“教師為主導”。如何擺正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是至關重要的?!敖處煘橹鲗А?,“學生為主體”,在教師的組織、啟迪、引導下,讓學生自己動手在學習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把自己當成是學習的主人――探究者、發(fā)現(xiàn)者。四是要改變教學進程結(jié)構(gòu),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那么,教師就應做好教學設計,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展現(xiàn)教師的教學思路,并及時獲取教育效果的信息。
二、構(gòu)建課堂教學新模式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途徑
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教育教學模式已無法適應時展的需要,阻礙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降低了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因此,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與更新,教育體制的改革,新課程改革,創(chuàng)建新的教學模式等越來越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和重視的熱門話題。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就要求教學工作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心等諸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挖掘?qū)W生潛能,就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是21世紀人才競爭的需要,構(gòu)建課堂教學新模式也是新課程改革,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目的之所在。
三、構(gòu)建課堂教學新模式應體現(xiàn)的課堂特點
(一)學習主體化
布魯納說過:“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被動的接受者,而應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導參與者?!睂W生學習主體化的核心是自由化,即在老師的指導下,在學習積極性的驅(qū)動下,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現(xiàn)其學習的主體地位。
1. 學習主體化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首先,要真正把學習時間交給學生,把教師課堂活動時間壓縮到最低限度,即把課講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其次,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保證學生課堂活動的頻率,必須保證活動人數(shù)多,活動層面廣。針對難易程度不同的知識疑點,充分讓好、中、差各層面學生活動。再次,要求學生課堂活動的質(zhì)量,在質(zhì)疑、解惑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提出的問題必須有深度,回答問題要有精度,即回答問題要精確、精要、精煉。
2. 落實學習主體化地位的必要條件。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化離不開教師教學的主導化,學生主體的發(fā)展需要教師發(fā)揮主導作用。因此,落實學生學習主體化的必要條件應是教師的全方位“導”。首先,教師要樹立教師服務于學生學習的觀念,教學的實質(zhì)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其次,教師要善于導“趣”,以趣激學。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向?qū)W生提供信息刺激,開始為學習的好奇心,發(fā)展為學習興趣,終結(jié)為求知欲望。致使學生從“要我學”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再次,教師要善于導“思”,學生的獨立思考是學生創(chuàng)新的萌芽和基礎,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好習慣是實施創(chuàng)新學習的重要途徑。學生的知識積累和能力形成,無一不與思維相關。因此,從不同角度、不同途徑來鍛煉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思維尤為重要。最后,教師要善于導“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操作、模仿和表演。
(二)學習環(huán)境寬松化
自由是創(chuàng)新的前提。羅杰斯說過:“創(chuàng)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導致學習的創(chuàng)造性?!闭Z文課堂必須營造寬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
1. 學生學習環(huán)境寬松化。一是在必要物質(zhì)環(huán)境教學中,教師要重視運用教具、學具以及現(xiàn)代教學手段,讓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二是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在創(chuàng)設氛圍的過程中教師起支配作用。所以在課堂中,教師要把感情全部投向?qū)W生,通過師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作用、形成活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三是良好的生生關系。學生之間只有在良好的交互合作中溝通信息,相互模仿,相互取長補短才能擴大眼界,開闊思路,產(chǎn)生一人難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
2. 教師還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①把微笑帶進課堂。成功的課堂一定有笑聲,一定有愉悅。課堂中,教師把對學生的期望用微笑的方式傳遞給學生,學生就會受到鼓舞,進而親其師信其道。
②把游戲帶進課堂。學生對玩“游戲”的興趣十分濃厚,喜歡在游戲中獲取知識。在教學中,教師針對不同的知識內(nèi)容設計恰如其分的游戲,就能把抽象的知識趣味化、生動化、形象化,勢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③把競爭帶進課堂。學生競爭意識強烈,他們有強烈的自我取勝和自我成功的心理需求。課堂中適時組織競賽,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
④把鼓勵帶進課堂。成功與歡樂是學習的一種巨大情緒力量,教師積極的鼓勵評語,能使學生產(chǎn)生學好知識的強烈欲望。教師決不要吝嗇說出學生愿意聽的語言,對學生任何成功的言行都要給予及時明確的肯定,正如“一句表揚勝過十句批評”。
⑤把民主帶進課堂。教學的民主就是要面向課堂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課堂中不能讓他們處于被遺忘的角落。對待學困生要耐心、細致,要多鼓勵,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真正的尊重,從而保護其自信心,誘發(fā)其學習的熱情。
(三)學習模式合作探究化
作為教師,應該在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讓他們跳起來“摘果子”。教師應當放手讓學生去觀察、去分析、去比較、去實驗、去探究、去創(chuàng)造。
一是教師要切實轉(zhuǎn)變教學觀點,對學生要信得過、放得開,使學生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現(xiàn)新問題,提出新見解,發(fā)展思維的求異性和獨創(chuàng)性。
二是教師要將“重結(jié)論”的教學轉(zhuǎn)變?yōu)椤爸剡^程”的教學。
三是教師要注意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討論、交流的機會。
四是要注重語文教學生活化。語文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即“生活處處皆語文”。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將知識學習生活化,學以致用。除此之外,新課堂教學模式還應注重教學方法多樣化、學習目標能力化、學習知識結(jié)構(gòu)化等。
四、運用多媒體技術,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在智能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應抓住契機,熟練掌握運用多媒體手段,占領教學改革的制高點。教育的智能不只停留在傳授知識上,而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才是教育最重要的職能,教師必須樹立新的職能觀,讓信息技術成為教育的制高點。多媒體技術的崛起,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多媒體的特點是容量大、密度高、信息快、網(wǎng)絡廣??蓪⒅R變抽象為形象,變微觀為宏觀,變靜態(tài)為動態(tài),變枯燥為生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絕不可認為是教學手段的變革,它帶來的我們教育思想觀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等一系列的深刻變革。
五、構(gòu)建課堂教學新模式應遵循的原則
教無定法,教有定則;教必有法,貴在行法。構(gòu)建課堂教學新模式?jīng)]有固定的方法,但一般應遵循以下原則:
1. 變驗證性為探索性原則。傳統(tǒng)教育是將有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沒有問題,達到“全懂了”,而現(xiàn)在新課改要求我們將沒有問題的學生教育得有問題,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有的老師都回答不了,那才是成功的教育。以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問題始,以產(chǎn)生問題終,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置疑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
2. 變被動性為主動性原則。教學中,教師要始終鼓勵學生自主地閱讀、操作、討論、質(zhì)疑、解疑,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讀的時間還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做的過程放給學生,使學生盡可能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以徹底廢除過去那種“填鴨式”“注入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3. 變專制性為民主性原則。今天,我們應破除“權威”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這就有利于營造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挖掘?qū)W生的學習潛能。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數(shù)人的創(chuàng)造,并且使最大多數(shù)人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揮到頂峰”。
4. 變靜態(tài)性為動態(tài)性原則。在新課改教學中,課堂教學課程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是適時變化的。傳統(tǒng)教學則是完成預設方案的不變流程,上課是執(zhí)行教案的過程。這樣,大多數(shù)學生是觀眾或聽眾。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動創(chuàng)造性和學習潛能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教師也永遠是“教書匠”。這就要求高素質(zhì)的教師與之相應了。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從多側(cè)面、多角度,對同一事物進行思考,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舉一反三等變式教學。
5. 變純理論性為實踐創(chuàng)造性原則?,F(xiàn)實生活與實踐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之源,脫離了生活與實踐,創(chuàng)新就會成為空中樓閣。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等,使之成為生活的主人。
(1)傳統(tǒng)灌輸式教學,沒有突出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地位;(2)課程內(nèi)容多而且抽象,教學沒有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3)重理論輕實踐,單純理論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4)教學方式單一,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
2提高《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改革措施
2.1改變授課方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般采用:教師講,學生聽。與之相應的是學生上課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完扔筆記的情況。學生的聽課基本上是三分之一的學生聽得很認真,三分之一的忽聽忽不聽,需要教師強調(diào)才能注意聽課,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處于有意思就聽一點,沒意思或內(nèi)容難就不聽。學生可聽可不聽,教師迫于課時限制,只是在唱獨角戲,學生的思維參與度低。這種授課方式?jīng)]有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滿堂灌,學生逆反、抵制思維嚴重,這種教學的致命弱點就是學生的參與意識沒有展現(xiàn)出來,你講你的,我做我的。我們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教學模式,我們以教學大綱為依據(jù),將各個知識點以問題的方式出現(xiàn)在教案中,教案不是照搬課本上的內(nèi)容,而是由一系列問題組成。上課的過程就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生為主體的一個個問題的解答過程。要求學生課前預習,在上課過程中教師以隨機的提問并和學生共同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代替了以往教師占據(jù)所有課堂時間,學生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來參與課堂,只是被動的聽講。這樣的方式至少有這樣幾個好處:首先,學生怕被提問到,思維時刻都在跟隨整個教學過程,增加了學生在教學過程的參與度;其次,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種教學模式,按照教學內(nèi)容把一個個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密切的問題與知識點緊密聯(lián)系起來,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在教學中。比如在講糖的酵解內(nèi)容時,我們就以“糖腐敗變質(zhì)為何會變酸產(chǎn)氣?”為題,在講線粒體內(nèi)的氧化分解時,以“細胞能量工廠的原材料、成品是什么?”,在講蛋白質(zhì)的高級結(jié)構(gòu)與功能時以“單純的多肽鏈怎樣體現(xiàn)精妙而準確的生理功能?”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使抽象的教學內(nèi)容不再抽象,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后,這種教學方式至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而學生為了不在上課提問時因?qū)卮饐栴}完全不了解而影響平時成績,就必須去課前預習,一些簡單問題自己在自學中就已經(jīng)解決,重點就放在了自己弄不清楚的重難點上了,實質(zhì)上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同時這種方法也加強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因為學會自學比學會一些知識本身要重要得多。
2.2采用多媒體教學,強化教學效果
我們教研組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課件以豐富多彩的感官刺激給課堂提問提供大量的信息。教研組經(jīng)過多年教學積累,在網(wǎng)絡,教科書中搜集了大量的生化圖片,這些圖片制作精美,信息量大,給學生的影響深刻,能夠非常直觀地詮釋很多復雜抽象的生命的化學。在大量收集了《生物化學》教學資料后,集體制作了一套符合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多媒體課件。有實驗證明,一個伴隨收音機成長的60歲老人和一個伴隨電視成長的3歲的小孩的信息量相當,這說明利用多重感官刺激比單一方面的刺激給與受教育者的信息量要多得多,我們有意識的增加圖表、圖片、影像資料,就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除此外,我們也收集有較為豐富全面的小動畫,視頻以及名校的網(wǎng)上課程網(wǎng)址,這些影像教學資料很大程度上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平臺,它至少有以下三個優(yōu)點:第一,給學生一個多重感官刺激,強化了學習效果;第二,提供一個多元化的學習途徑,學習方式不單一;第三,提供一個多層次的學習空間,學無止境。通過采用和不斷完善以上教學資料進行教學,能夠把生物化學復雜、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把復雜的知識體系進行高度濃縮和總結(jié),易于學習和掌握,便于記憶。
2.3重視實驗教學,促進理論知識的應用
目前的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狀況[3]。我們在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改進、精心篩選了一些實驗現(xiàn)象明顯、說服力強的實驗項目。在實驗課時有限的情況下,盡量每一章節(jié)都至少設置有一個實驗項目。對實驗教學也進行了大力改革,從實驗項目的設置,實驗授課方式的改進到實驗考核模式都進行了大力改革。對強化理論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在實驗教學中比較突出的問題是,學生的實驗過程缺乏思考,缺乏對實驗過程的分析,這樣的實驗過程完全是一種體力勞動,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學生知識按照實驗步驟在做卻不知道為什么這樣做,不這樣做為什么不行,如果不這樣做會產(chǎn)生怎樣的結(jié)果,實驗現(xiàn)象和理論有差異,這種差異是怎么造成的,是認為因素還是沒有注意到的實驗條件改變引起的。解決這種現(xiàn)狀的方法是:首先要重視和強化實驗分析,包括實驗試劑的濃度、實驗的步驟、實驗的結(jié)果等實驗的各個方面;其次要通過加大師生的互動交流,促進和鼓勵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進而為創(chuàng)作型思維奠定基礎。在學生遇到實驗結(jié)果與理論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學生利用理論來分析問題的最佳時機,教師不要輕易告訴學生答案或可能的原因,要引導學生自己去分析,學生經(jīng)過重溫理論知識,經(jīng)過多方面的思考,在做了一番努力之后,再與學生共同分析哪些情況會影響結(jié)果的因素,哪些不影響以及原因。經(jīng)過這樣的實驗教學之后,學生不僅深刻理解了理論知識,而且嘗到了獨立思考和分析所帶來的快樂,同時也增進了師生間的感情,增加了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在實驗類型方面逐步減少一些驗證型實驗,適當增加了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在實驗課程里面的比例,這就為學生通過實驗后必須獨立思考,利用理論來解釋和分析所得到的實驗現(xiàn)象創(chuàng)造了條件。逐步讓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然后才可能有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有可能培養(yǎng)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人才,否則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人才就是空中樓閣,沒有基礎。在實驗分析方面我們鼓勵學生去多方面分析,不強調(diào)結(jié)果的正確與否,關鍵在于運用發(fā)散性思維多角度地分析多方面的因素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學生的真正收獲在于通過這個實驗學會了或者加強了或鍛煉了自己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驗證了某個理論。
2.4及時反饋教學信息,不斷提高教學效果
利用課間、課后時間與以學習委員作為班級的教學信息員進行多種方式的交流,不斷完善教學方式,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困惑,學習上的困難,思想動態(tài)等方面的情況,以便及時調(diào)整方法,解除疑慮,保證教學效果。與教學信息員的交流要不限方式,給學生提供手機號碼,電子郵件等多種方便的交流方式,促進與學生的交流與討論。對于象《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這樣一些較難的核心課程,學校設置了輔導答疑時間,教師每兩周集中對所授課內(nèi)容進行解答。在輔導答疑中教師不僅通過學生的提問了解授課的效果,而且可以更廣泛的與學生感興趣的該課程和課程以外的知識進行交流,通過這些信息的反饋,教師可以充分反思自己教學的優(yōu)缺點,在不斷的改進中提高《生物化學》的教學效果。這個工作很重要,不要認為是可有可無的,學生的獨立思維,很多學生的思維方向是多元的,能夠給我們的教學提供多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信息。教師不要高高在上,而要虛心與學生互動交流,“三個臭皮匠能頂個諸葛亮”用在這個地方很適合。在交流中盡管可能部分學生的思維和思考還很幼稚,但這是他們成長必然經(jīng)歷的過程,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以一份愛心去啟迪他們。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也會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對部分問題的鉆研是相當有深度的,我們要盡最大可能幫助他們,鼓勵他們?nèi)ニ伎己吞剿?。由于出發(fā)點不一樣,現(xiàn)在學生的知識面較廣,他們的問題從另外一個角度對我們教學的改進也有很大的啟發(fā)。
2.5突出重難點,教學方式靈活多樣
《生物化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基礎課,所涉及的教學內(nèi)容非常豐富,在授課學時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對大綱所規(guī)定的內(nèi)容進行了全面梳理,對重難點進行了整理,做到了在每一章的授課時重難點突出。對學生很容易掌握的內(nèi)容,在上課時一帶而過,這樣就節(jié)約了大量時間來有針對性地對重難點進行突破,這樣對重難點尤其是難點進行較為細致的講解才有時間的保證。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個有效手段就是靈活應用多種教學方式,在對學生很難理解或容易混淆的內(nèi)容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4]。如:利用板書、提問、討論、歸納總結(jié)、實驗、比較、舉例、類比等方法。例如在講解“為何20種氨基酸組成千萬種蛋白質(zhì)?”時我們分別用高中所學的排列組合知識,用10個數(shù)字可以組成無數(shù)種電話號碼的例子。在講解肽鍵的連接和分解時,用一列同學手牽手來解釋。在講核酸的高級結(jié)構(gòu)時用一小段繩子作為教具,學生很容易就理解正超螺旋和負超螺旋了。在講解酶活性的絕對專一性和相對專一性時,分別用“非你不娶,非你不嫁”和“喜歡陽光類型的男孩”在學生熟悉而又輕松的氣氛中掌握了概念。教師利用多種教學技能的轉(zhuǎn)換來突破教學難點是最基本的教學要求。因此對于一個教學難點從備課開始就有用多種方法去準備,準備幾種教學技能。在用基本的板書方式后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用舉例的方法,也可選用精美、簡練的圖片,活用圖表,也可以用類比等多種教學技能去向?qū)W生講解。如在講到蛋白質(zhì)的二級結(jié)構(gòu)時,α-螺旋就可用具很強空間感的圖片來解釋,也可以用一段拉長的電話線或彈簧來說明。在講DNA結(jié)構(gòu)上的大溝和小溝時可用一條紙帶,紙帶兩邊表示兩股反平行的鏈,中間表示小溝,而再把紙帶纏繞成螺旋狀,螺旋中間無紙帶處就表示大溝,這種使用多種教學技能,多種講解方式的教學必然能夠在突破難點上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能夠容易突破教學難點。
2.6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
在課程考核上,首先實行實驗考核和理論考核的分離。其次,理論考核要增加課程論文和平時問答的考核。以期末閉卷考試占50%,課程論文占20%,平時成績占30%,加大學生平時課堂問答在整個課程考核中的比例,引起學生的注意,從而把著力點用在平時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上而不是考前的突擊復習,只有平時學習獲取的知識才是真正理解基礎上的學習。在考試的題型上增加分析和設計類型的題目,減少客觀題分值,客觀題嚴格控制在30%以下,讓主觀題的分量保持在70%以上。精心設計能夠全面考核學生基礎知識,利用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分析型的題目或設計型的題目[5]。用合理、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不僅能夠了解學生學習狀況,而且能夠作為一個無形指揮棒,起到指引教學和學習努力方向的作用,比起單純的“一卷定高低”和只是靠死記硬背就能得高分的方式要好得多,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zhì)的大學生。
3結(jié)語
關鍵詞: 教學反思 問題 培訓模式 研究與實踐
隨著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與深入開展,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逐漸滲透到中小學教師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使得目前中小學教育教學領域正呈現(xiàn)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新氣象。而其中,教學反思對教育教學的影響則是尤為突出和明顯的,既有眾多研究者對教學反思的涵義、意義、具體方法策略等問題從理論層面上進行的深入分析和探討,又有廣大的一線教師結(jié)合自身教學實踐開展的教學反思實踐活動,相關的教學案例、反思案例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xiàn)??梢哉f,時下,“教學反思”已成為教育界使用率頗高的時髦詞匯,幾乎成了談教育者必談之話題,寫案例者必寫之內(nèi)容。如此盛行的反思之風,固然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教學反思無論對教師的發(fā)展,還是對教育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以及教育的進步,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2010—2011學年,我們物理教研組承擔了學校課題《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研究》的子課題《新教師反思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模式研究》的課題研究工作。但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對教學反思的理論及所進行的教學反思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誤區(qū)。盡管教學反思本身沒有錯,但過度的反思,為了反思的反思,形式化、模式化,套話連篇等現(xiàn)象則需要我們予以高度關注和深入思考,為此,本文擬就教學反思、教學反思現(xiàn)存的主要問題及形成原因等進行分析探討。
一、問題與源起
(一)什么是教學反思
1.教學反思是分析教學技能的一種技術,是對教學活動本身(尤其教學技能、教學方法)的深入思考,這種深思使得教師能夠有意識地、謹慎地、經(jīng)常性地將研究結(jié)果(技術層面的)和教育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教師反思的目的是指導、控制教學實踐。經(jīng)常性地教學反思可使教師從經(jīng)驗型教學走向研究型。
2.教學反思是對各種有爭議的“優(yōu)秀的教學觀”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依次做出選擇,是對教育觀念,教育背景的深入思考。它是一種用來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改進教學實踐的學習方式,不斷對自己的教育實踐深入反思,積極探索與解決教育實踐中的一系列問題,進一步充實自己,優(yōu)化教學。
3.教學反思是對教學經(jīng)驗的重新建構(gòu)。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過程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進行審視和分析,從而提高參與者的自我覺察水平,促進其能力的發(fā)展。反思是教師理解、評價教學實踐的一種手段,是對經(jīng)驗的重新組織和重新建構(gòu),并由此達到三個目的:(1)對各種教學活動的背景有新的理解;(2)對自身作為教師和教學活動的文化環(huán)境有新的理解;(3)對關于教學的一些想當然的假設有新的理解。研究者認為,教學反思是教師對于教什么和如何教的問題進行理性的和具有倫理性的選擇,并對其選擇負責任。
(二)教學反思的意義
1.教學反思可以改進教師的教學理念。
實踐證明,凡善于反思,并在此基礎上不斷進行努力,增強自己教學效果的教師,其自身的成長和發(fā)展的步伐就會加快。在教學中,一旦教師熟悉教材,特別容易陷入機械重復的教學實踐中,處在經(jīng)驗性思維定勢、書本定勢、權威定勢和惰性教學之中。因此,開展教學反思,加強教師自我評估和自律學習對教師主體的發(fā)展特別重要,教師只有把自我的發(fā)展看成是必需的和必要的,才會努力地去發(fā)展自我,建構(gòu)自我,對自己的發(fā)展形成整體性的看法,從而不斷促進自我學會教學,學生學會學習。
2.教學反思可以促進教師再學習的欲望。
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fā)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意識,不斷反思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不斷發(fā)現(xiàn)一個個陌生的我,從而促使自己拜師求教,書海尋寶。學習反思的過程也是教師人生不斷輝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材內(nèi)容的嶄新表達方式,構(gòu)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方式。
3.教學反思可以改進教師的教學。
反思是一種手段。反思后則奮進。存在問題就整改,發(fā)現(xiàn)問題則深思,找到經(jīng)驗就升華。如此說來,教學反思的真諦就在于教師要敢于懷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斷地向高層次邁進。你可能在燈光下靜夜思,回顧和展望;你可能倚著窗口,遙望星空,夜不能寐。正因為教學反思具有別人不可替代的個性化特征,你就有可能形成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多進行教學反思,等于在本來沒有窗的墻上開了一排窗,你可以領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風光。不但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和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
(三)教師在教學反思中現(xiàn)存的主要問題
1.教學反思的形式層面。
(1)格式比較單一,有模式化的傾向。
教學反思作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種有效途徑,對廣大中小學教師來說,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已是人人皆知,但究竟在實踐中該如何操作,怎樣寫教學反思,不少教師深感困惑而無從下手。這種情況下,介紹或給出一些教學反思的案例,讓教師大致明確其格式或樣子本身是非常必要的。但反觀我們的現(xiàn)實卻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教師寫出的教學反思案例其格式基本上如出一轍,有教師將其總結(jié)概括為“先寫不足之處,然后寫獲得啟示,最后寫怎樣運用”,何其精辟凝練。而這種“八股”格式的套用無疑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
(2)為應付檢查,流于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還存在這樣的傾向,即不少教師把寫教學反思看做是一種額外的負擔,是浪費時間,往往為了應付學校領導檢查才勉強胡亂應付完成。這樣,教學反思的撰寫就成了為反思而反思,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根本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xiàn)。
(3)有教學反思,但沒有反思記錄。
很多教師也經(jīng)常進行教學反思,卻因為怕麻煩,沒有將反思的內(nèi)容記錄下來。這樣,時間一長,自己的反思就忘記了,達不到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更達不到提高教學研究和論文寫作水平的目的。
2.教學反思的內(nèi)容層面。
(1)全面而不深刻。
通過查閱教師的教案,不難發(fā)現(xiàn),比較成形的教學反思一般都在內(nèi)容方面較為全面,大都從成功之處、不足之處、今后改進等角度進行論述,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多為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雖然全面但缺乏深刻性,給人的感覺很是空泛,似乎大家談的都是大同小異,沒什么區(qū)別。如果所有教學反思都圍繞新課標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開展,所有的教學反思轉(zhuǎn)來轉(zhuǎn)去都離不開同一話題,套話空話連篇,顯然過于機械化、程式化,而且這種遍地開花、面面俱到的反思往往因時間、精力的有限,而缺乏具體性、針對性、鮮活性和深刻性。
(2)零散而不系統(tǒng)。
目前,教學反思在內(nèi)容方面或多或少還存在著反思的問題比較分散、零碎,沒有形成合力、不連貫、缺乏系統(tǒng)性等現(xiàn)象。一些老師常常是這次反思某一問題,下次反思就又換成了另一問題,有東一鱗西一爪的感覺,結(jié)果是每個問題都泛泛而談,缺乏深度,以及對問題的較為連貫的、成體系的深入思考和認識。因此,反思的效果并不很明顯,對教師教學行為的改進也微乎其微,致使不少教師對這一方法的實效性產(chǎn)生了懷疑,而這反過來也嚴重影響了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積極性和熱情,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
(3)重教師而輕學生。
許多教學反思案例所表現(xiàn)出的一種鮮明傾向是:反思的著眼點多集中在教學的內(nèi)容、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學的效果等“教師怎么樣教”這一層面,對“學生的學”進行反思的并不多見,而這種做法是有局限性的。畢竟,教師的教最終應以學生的學習發(fā)展為宗旨和歸宿,忽視對學生的分析和思考也就失去了反思的意義和價值。而且教學作為一種動態(tài)的活動過程,其實質(zhì)是以課程為中介,教師和學生相互作用或交往的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與“學”本身是統(tǒng)一的,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有機整體。因此,進行教學反思,就應該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大方面。
二、研究與實踐
新課標非常強調(diào)教師的教學(包括課后)反思。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jié)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jiān)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yǎng),提升自我發(fā)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價值。那么,在“教學反思”中我們到底應該反思什么呢?
(一)記成功之舉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shù)拇胧?;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等等,詳細得當?shù)赜涗浵聛?,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例1:以高三第一輪復習《按圖索驥——函數(shù)圖像在物理中的應用》為例說明。
按圖索驥——函數(shù)圖像在物理中的應用
1.方法與技能:知道圖像在物理學中的應用;會從圖像的軸、斜率、面積、截距入手解決相關問題。
2.方法與過程:通過利用圖像解題,體會圖像變抽象為形象、變復雜為簡單的作用,從而理解“按圖索驥”在物理學習中的重要性。
3.情感與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課的復習,體會若干學習規(guī)則:從各類疑問的解決中歸納一般解題規(guī)律,并將一般規(guī)律應用于相關問題的解答。
重點也即難點:將物理公式與圖像的數(shù)理轉(zhuǎn)換。
請一學生用身體語言將黑板上三個圖像所對應的運動過程進行模擬。并說明為何如此展示。
教師總結(jié):
物理圖像也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可以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形象,使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清晰明了。那么,首先我們就要來認識圖像。
一、識圖——將圖像翻譯成物理函數(shù)或情景
思考:看圖“看”什么?
小結(jié):一看軸、二看斜率、三看截距、四看面積、五看交點。
二、畫圖——將物理函數(shù)或情景翻譯成圖像
思考:例2(2001年春):將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豎直上拋.若不計空氣阻力,從拋出到落回原地的整個過程中,下列四個圖像中正確的是( )
小結(jié):
一寫:函數(shù)關系式。圖像上每一點都對應著兩個數(shù),沿圖像上各點移動,反映著一個量隨另一個量變化的函數(shù)關系,因此,圖像都應與一個代數(shù)方程相對應。
二建:建立坐標系。將代數(shù)方程按變量和自變量的意義建立坐標系。
三定:確定若干坐標。將可以確定的數(shù)據(jù)反映到坐標系中。
三、用圖——圖像與物理函數(shù)或情景相互翻譯,解決復雜問題
一、圖像與物理量函數(shù)式的關系。二、圖像中軸、斜率、面積、截距、交點。
應用1:例6(2006年天津卷22題)某研究性學習小組
利用如圖所示電路測量電池組的電動勢E和內(nèi)阻r。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如右下圖所示的R-1/I圖線,其中R為電阻箱讀數(shù),I為電流表讀數(shù),由此可以得到E=?搖 ?
課堂小結(jié):
一、物理圖像也是一種語言。這種語言可以
·1、使抽象的概念直觀形象。
·2、使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清晰明了。
·3、使物理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明確。
·4、恰當?shù)乇硎居脻h語難以表達的內(nèi)涵。
·5、避免復雜的運算過程。
可見:應用圖像,既能進行定性分析、比較判斷,又能進行定量的計算、論證,通過圖像往往能找到巧妙的解題途徑,把問題簡單化。
二、圖像分析中的一般規(guī)律方法(如何按圖索驥?)
·1.全局掌控——
·關注圖像的函數(shù)表達
·2.局部掌控——
·關注圖像中的軸、點、線、面
三、圖像分析引發(fā)的幾條學規(guī)
課后反思:
1.教學流程——給課堂“序”的空間
處理函數(shù)圖像題主要是能進行圖像與函數(shù)或?qū)嶋H情景的雙向翻譯。首先要求學生能理解圖線及其特殊點或斜率的物理意義,然后能根據(jù)所給信息作出有關圖線和能根據(jù)圖線所給的信息解決問題。其中圖像與物理公式間的數(shù)理轉(zhuǎn)換是學生最難把握的。根據(jù)學生對圖像問題的現(xiàn)有了解和認知規(guī)律,設計了“識圖”“畫圖”“用圖”這三個環(huán)節(jié),希望這樣一種按從簡單到復雜的“有序”編排,讓學生能層層深入,從各類疑問及疑問的解答中體會解決圖像問題的一般方法策略。
2.教學載體——給題目“變”的空間
理科教學不能從概念到概念,一定要以題目作為承載,不然就是“空中樓閣”、
“霧里看花”。高三教學尤其如此,只有用題目來說話,用數(shù)字來證明,學生才能深刻理解知識點、概念的內(nèi)涵和外延。所以,每一個結(jié)論的得出都以題目來加以佐證,題目的最佳來源當然是高考題,所以本節(jié)課全部選取了歷年以來的高考題。更重要的是,對高考原題進行了一些串聯(lián)功嫁接式的“變式”,希望給學生的刺激強度會更大,理解會更深刻。
3.教學方式——給學生“動”的空間
在上課初讓一學生自編自演,用動作和語言解釋畫在黑板上的三種運動(分別用S—t圖,v—t圖,F(xiàn)■—t圖表述),并講述他“識圖”的方法。從而快速切入課題。在解決問題—得出結(jié)論—應用結(jié)論的過程中,注意讓學生分析,或讓學生上黑板板演,給學生解決問題或暴露問題的機會。
(二)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tǒng)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更上一層樓。要反思自己是否在刻意追求所謂的“好課”標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龍頭”、“鳳尾”、“銅腰”個個精雕細琢,教學手段中的“電媒”、“聲媒”、“光媒”一個不能少;學生討論熱熱鬧鬧,回答問題對答如流。這種“好課”似乎無懈可擊,但有沒有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討論是否富有成效?“滿堂電”是否有越俎代庖之嫌?有沒有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的變化?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何在?對這些“內(nèi)傷”必須認真回顧、仔細梳理、深刻反思、無情剖析,并對癥下藥,才能找出改進策略。
例2:以與學生課后交流后的感想為例。
中午,10班一學生躡手躡腳地走進辦公室?!袄蠋?,你有時間嗎?”“當然,問問題嗎?”“不,只是想跟你聊聊?!蔽倚廊粦?,叫他搬來凳子坐了下來?!袄蠋煟闵险n太認真了,我成績上不去,我不喜歡?!蔽覈樍艘惶?,“什么什么,什么意思?”難道我認真?zhèn)湔n、上課還錯了?搞了半天,我才終于弄清楚,他覺得我的教學節(jié)奏太快,打破了他一貫的閑散輕松的學習節(jié)奏,所以無所適從,不知所措。我不禁啞然,前幾天也是這個班的另外一個學生來找我瞎聊,覺得很適應我的這套節(jié)奏較快,密度較高的復習策略。的確,高三一開學,我們就直接進入了緊張的第一輪復習,每天的課都很緊湊。但是,同樣的上課方式居然有這樣兩種截然不同的反響。
談了將近40多分鐘,學生似乎是有所得地走了,但我卻無法平靜了。說實話,教了幾屆高三,我一直沿襲著這樣的一套復習策略,也曾出過一些成績。所以,已經(jīng)習慣和迷信了這些老教案、老思路。但是,這個學生的話猶如當頭棒喝,再結(jié)合學生在期中考試中的不盡如人意的表現(xiàn),看來,我需要反思:我單方面地“投入”等于教學的主動嗎?我認真研究題型、分析歸類、精選典型例。但是,每天從思維中來到思維去,從題目中來到題目中去,在課堂上很投入,感情充沛,熱情飽滿,可是學生“激”而不發(fā),“打”而不動,所以我雖全情投入,奈何學生情難以領。再思忖,為了趕進度,追效率,我用的多是“引君入甕”的教學方法,我講得多,學生動得少,這樣是不是遏制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蒙上了一層物理學習神秘莫測、高不可攀的陰影?這樣的課堂,學生學習的心境和課堂教學的意境會是怎樣的?那么,是不是還有更高效的復習策略?是不是還有更和諧的上課方式?
看來,要教好物理,僅僅有豐富的知識是不夠的。物理不好學不好教,因為隨著學習的深入,物理學習將會越來越難,要吸引住學生,就要體現(xiàn)出教師的水平。如果你這個教師是學生喜歡的,那么他可能“愛屋及烏”因此而喜歡這門課。所以,我認為一個高水平的優(yōu)秀教師必是一個會“借題發(fā)揮”、“插科打諢”的教師;必是一個深諳“一張一弛、張弛有道”的教師;也必是一個能在合適時機、合適部位給課堂添加“油”的教師。
這種“油”可以是一個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將鮮活而又有探究價值的事例引入課堂。比如嫦娥一號飛天那晚恰好是物理晚輔導,學生觀看了飛船起飛后,激情高漲,難以平息,根本無法進行輔導,我索性投其所好,改變原來計劃轉(zhuǎn)而講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變軌、回收的相關原理,學生聽得津津有味,甚至旁邊教室的學生也擠過來聽。
這種“油”也可以是概念原理分析時的類比夸張。比如講解波的衍射時,將波的波長比擬為人的腿,將衍射能力比擬為人跨越障礙物的能力。如此,學生一下就明了其中的關系:腿越長,跨障礙物的能力就越強。
這種“油”更可以是習題評析時的平中見奇。比如對變速圓周運動中能不能過最高點的分析,許多學生只是就題論題,而沒有從力的本質(zhì)來把握真正的原因,于是,可以設計以下變式分析,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這種“油”甚至也可以是方法歸類時的易色翻新。我相信,嚴謹?shù)奈锢碚n堂有了這些“油”的加入,教學意境會變得更優(yōu)美,必能讓學生學得游刃有余、收獲滿滿。
(三)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nèi)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fā)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fā)事件而產(chǎn)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例3:學生做題:如圖所示,質(zhì)量M=20kg的物體從光滑曲面上高度H=0.8m處釋放,到達底端時水平進入水平傳送帶,傳送帶由一電動機驅(qū)動著勻速向左傳動,速率為3m/s,已知物體與傳送帶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μ=0.1,則(1)若兩皮帶輪之間的距離是6m,物體沖上傳送帶后就移走光滑曲面,物體將從哪一邊離開傳送帶?(2)通過計算說明的結(jié)論。若皮帶輪間的距離足夠大,從M滑上到離開傳送帶的整個過程中,由于M與傳送帶間的摩擦而產(chǎn)生了多少熱量?
經(jīng)過教師評析,原來茫然無措的學生會有所感覺,原來不知甚解的學生會感嘆“原來如此”。原來學生有所感覺但卻“誤入歧途”也終于“迷途知返”。但是,多數(shù)學生此時充其量還是處于“聽懂”的程度,只是初步領會了題中所含的思維方法。如果就此省略了讓學生繼續(xù)思考和運用的過程,那么學生很容易陷入“上課一聽就懂,下課一做就錯”的怪圈。所以,要讓學生既聽懂又學會,就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造和安排“學以致用”的機會,“趁熱打鐵”設計一些思維方法不變,而若干條件情景有異的變式題。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并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進一步打開思路。從而輕松愉快地實現(xiàn)知識復習與能力提高,提高思維層次。
因此,便隨機一變:
將母題中皮帶速度改為速度5m/s向左運動,傳送帶長度長為9m,則物體離開傳送帶時的速度為多少?此過程中由于摩擦而產(chǎn)生的熱量為多少?
(四)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chuàng)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
三、收獲與啟示
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也是回顧教學—分析成敗—查找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后行的過程。教學反思可以進一步地激發(fā)教師終身學習的自覺沖動,不斷地反思會不斷地發(fā)現(xiàn)困惑,“教然后而知困”,從而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最終以教促學,有效增強教學效果,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洪明.西方“反思性教學”的興起與成因.上海:上海教育科研,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