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自我意象在中小學古典音樂教學中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中小學學生身心正處在不斷變化發(fā)展的階段,自我意象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學生所建構(gòu)的自我意象會促使他們對事物產(chǎn)生相應的態(tài)度,包括對古典音樂。在中小學古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榜樣積極評價等各種辦法創(chuàng)造欣賞古典音樂的積極意象,如“聰慧”“高雅”“博識”和“專業(yè)”等,并將這些積極意象轉(zhuǎn)化為學生的自我意象,從而激發(fā)中小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自我意象;中小學教育;古典音樂;學習興趣
“社會影響能塑造行為”[1]。我們在生活中的種種行為、活動都會受到大量社會心理因素的制約。中小學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自我”認知比較模糊,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通過在古典音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自我意象的形成加以積極影響,可以激發(fā)學生欣賞古典音樂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動力,從而提高教學的效果。
一、關于“自我意象”
對每個人來說,“自我”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我們會形成何種人格?我們會對何種事物更感興趣或更為偏愛?這些都是在我們形成自我意象的過程中逐漸明確起來的。我們的自我概念(即自我意象)可以說是一個關于自己的信念的集合,它由“自我圖式”和“可能的自我”兩部分組成的。自我圖式是指自我概念的構(gòu)成要素以及定義自我的那些特殊信念。[1]簡言之,就是關于“我是誰”的答案。而自我概念不僅包括關于我們是什么樣子的自我圖式,還包括我們可能成為什么樣子,即可能的自我。[1]人的可能的自我包括我們夢想中自己的樣子,還包括我們害怕成為的樣子?!翱赡艿淖晕視ぐl(fā)出一種我們渴望的生活愿景,對我們能夠產(chǎn)生巨大的激勵作用,或促使我們努力避免成為自己害怕的樣子。”[1]因此,人們在形成自我意象時,會更愿意去選擇積極的意象,并盡力使之成為自己的自我意象。
二、“自我意象”形成的理論基礎
要通過影響學生自我意象的形成來培養(yǎng)他們學習古典音樂的興趣,我們不僅要知道自我意象是什么?還要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它在形成的過程中是如何受到影響的?怎樣才能使“欣賞古典音樂”成為學生積極認同的自我意象?當代著名法國心理學家、哲學家拉康·雅克通過對亨利·瓦隆的“動物與嬰兒的鏡像實驗”的研究,提出了“鏡像理論”。他指出6到18個月的嬰兒通過看鏡子會形成一種完整形式的圖像,然后將這個完整的圖像誤認為是他自己?!耙粋€尚處于嬰兒階段的孩子,局部趔趄,仰倚母懷,卻興奮地將鏡子中的影像歸屬于己,這在我們看來是在一種典型的情境中表現(xiàn)了象征性模式。在這個模式中,我突進成一種首要的形式?!保?]此時,嬰兒所產(chǎn)生的這個完整形式的圖像并不是一個自我意識,而是“我”的另一個影像。他認為嬰孩“要在玩耍中證明鏡中形象的種種動作與反映的環(huán)境的關系以及這復雜潛象與它重現(xiàn)的顯示關系,也就是說與他的身體,與其他人,甚至與周圍物件的關系。”[2]拉康認為,人是沒有本我的。人一開始對自我的認識是“無”,通過對所獲得的一系列外在意象的想象,建立了一個偽自我,并將其誤以為是真我。之后,在各種外在性的獲得中不斷地加強對“偽自我”的認同,于是,人的自我意象就此建立。拉康的鏡子階段就是這樣一個“想象性的自我的認同過程”。查爾斯·庫利也提出了“鏡像自我”,即“用以描述從他人的反饋那里獲得對自身性質(zhì)的發(fā)現(xiàn)的過程”[3]。簡言之,就是描述我們?nèi)绾卫谩拔覀冋J為別人如何看待我們”為鏡子來認識我們自己。喬治·米德精練了這個觀點,他指出:與我們的自我意象有關的并不是別人實際上如何評價我們,而是我們想象中他們?nèi)绾卧u價我們[1]。例如,“人們經(jīng)常會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站在他人的立場來看待自己,對自己的外貌或行動作出判斷。”[3]就目前研究而言,自我意象的形成多是人對自己喜愛的行動和外表進行觀察,根據(jù)自身的能力和特征進行一定的調(diào)節(jié),最后將其吸收成自己所希望的意象。我們會通過他人的反饋或換位思考來反思自己,從而完善自己的自我意象,故我們每個人自己所形成的自我意象會受到他人的影響,同時也是自己所欣賞和希望的。人的自我意象的形成會受到客觀環(huán)境、他人評價以及個人感受等多個方面的影響。在自我意象形成的過程中,我們會趨利避害,盡量選擇有利自己、適合自己、自己希望的自我意象,即一種自己積極認同的自我意象,一個更好的“可能的我”。教師在古典音樂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方法創(chuàng)造學生積極認同的自我意象,將可激發(fā)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興趣,達到提升教學質(zhì)量的目的。
三、自我意象在中小學古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欣賞古典音樂“與一些美好的特質(zhì)聯(lián)系在一起的,比如欣賞古典音樂是有教養(yǎng)、有文化、見多識廣的行為等,借此深化和鞏固學生這些可能積極認同的自我意象。當欣賞古典音樂成為積極的自我意象的一部分時,學生為了形成更好的“可能的自我”,會更主動去了解、探索古典音樂的魅力所在。他們會好奇古典音樂究竟是什么?應該如何欣賞古典音樂?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主動地將古典音樂與各種積極的自我意象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認同“欣賞古典音樂,感受古典音樂美”能塑造一個更好的“可能的自我”,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古典音樂的興趣。具體的運用方法如下:
(一)構(gòu)建“聰慧”的自我意象
聰慧無疑是學生們都普遍認同的自我意象,在古典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構(gòu)建欣賞古典音樂而形成的“聰慧”的自我意象,來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和愛好。由于榜樣在學生當中有著自然的影響力,我們可以利用榜樣的影響來構(gòu)建聰慧的自我意象。榜樣因其身上具有某些美好特質(zhì)而對學生具有很強的引導作用。以《名偵探柯南》為例,柯南是一位富有智慧的偵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柯南熟悉古典音樂這一特質(zhì)來引導學生形成喜歡古典音樂的自我意象。在動漫中柯南便是利用他所熟悉的古典音樂進行破案。他利用貝多芬《月光奏鳴曲》的第一樂章為主要線索,破解了樂譜中所暗藏的密碼,最終成功破案。主人公是怎樣做到如此了解這首曲子呢?自然是“只有平時常常聆聽古典音樂,并對樂曲有深度的了解,才能如此嫻熟地破案。”課堂中可讓學生來扮演他們視為榜樣的聰慧的偵探柯南,通過聆聽音樂來“推理”破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并在此基礎上去欣賞《月光奏鳴曲》。這實際上是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積極自我意象的情境,即能夠發(fā)現(xiàn)古典音樂暗藏密碼的他們也是“聰慧”的。這樣,學生會在自覺或不自覺之中更專注地欣賞古典音樂的美,從而達到教學目的。“榜樣的力量比格言大得多?!保?]我們通過榜樣的力量讓學生形成“聰慧的人喜歡欣賞古典音樂”這一意象,并逐步轉(zhuǎn)化成為他們的自我意象。
(二)構(gòu)建“高雅”的自我意象
古典音樂是一門高雅的藝術,欣賞古典音樂能夠培養(yǎng)高雅氣質(zhì)。在教學中可通過積極評價來幫助學生構(gòu)建“高雅”的自我意象。積極評價對學生的自我意象形成極為重要,因為人普遍會在自己的期望和他人的評價中認同某些意象為積極意象,并逐漸把這些意象吸收為一個自己接受和認同的“自我”?!跋矏酃诺湟魳贰痹趦?nèi)化為一種“高雅”自我意象的過程中,需要他人給予積極評價。教師可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對“可能的自我”的期待,通過積極評價強化學生對“懂得欣賞古典音樂是一種高雅的的行為”這一觀點的認同。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各種背景介紹、大量聆聽不同的古典作品等,不斷讓學生接受、認同這一觀點。實際上,古典音樂從一開始就是一種“高雅”的存在。在古代只有貴族才能夠欣賞古典音樂。如,《哥德堡變奏曲》是伯爵為了其失眠癥而讓巴赫創(chuàng)作。在教學中可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貴族來進行欣賞,感受和分析這首曲子是怎樣幫助入睡的。在較早時期,有許多貴族為了顯示自己的高雅,即使不懂古典音樂也去聽音樂會,附庸風雅,以至于海頓創(chuàng)作了《“驚愕”交響曲》來諷刺他們,在貴族們聽得昏昏欲睡之時讓樂隊用最大音量的演奏來驚醒他們。這從反面也說明了懂得如何欣賞古典音樂對高雅品位提升的重要性。音樂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扮演有一定欣賞能力的貴族,來告訴附庸風雅的貴族們這些音樂的妙處在哪。通過這些方法讓學生認同“真正懂得欣賞古典音樂是一種高雅的、能成為更好自我的行為”。
(三)構(gòu)建“博識”的自我意象
欣賞古典音樂能豐富我們的視野,讓我們成為“博識”的人。每一首古典音樂都承載著許多事物:或許承載著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或許承載著作曲家的成長與心路歷程,或許承載著不同地區(qū)、民族的文化底蘊。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了解古典音樂背后承載的事物”來構(gòu)建“博識”意象,激發(fā)他們對學習古典音樂的興趣?!安┳R”的人能夠了解古典音樂背后承載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如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原本是為了拿破侖創(chuàng)作的,但后來由于拿破侖謀奪革命果實自行加冕為皇帝,貝多芬對他失望到了極點,于是將第三交響曲正式命名為《英雄交響曲》,又如肖邦的《革命練習曲》是在華沙淪陷時創(chuàng)作的?!安┳R”的人能夠了解不同古典音樂背后作曲家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及心路歷程。例如,門德爾松在進行了幾次歐洲的旅行后創(chuàng)作的《無詞歌》就像是他的“音樂日記”,抒發(fā)了他的喜怒哀樂以及對人對事對自然的各種印象。又如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作品中描述的青年人就是他自己。“博識”的人能夠了解不同古典音樂承載著不同民族、地區(qū)的文化,如斯美塔那創(chuàng)作的《沃爾塔瓦河》,描繪了支撐捷克民族世代生息的母親河沃爾塔瓦河及捷克人民的生活,又如格林卡的管弦樂幻想曲《卡瑪琳斯卡亞》,是以兩首俄羅斯民歌為素材而創(chuàng)作的一部民族風格濃郁的雙主體變奏曲。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先對古典樂曲的背景知識進行了解,讓他們作為音樂領域的“博識”之人來向其他的同學介紹將要欣賞的作品。通過背景、線索來欣賞古典音樂,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欣賞古典音樂,還能豐富學生的相關知識,成為音樂領域的“博識”之人。利用學生對提升自身素養(yǎng)的期盼,通過構(gòu)建“博識”的自我意象,激發(fā)學生欣賞古典音樂的興趣。
(四)構(gòu)建“專業(yè)”的自我意象
聆聽古典音樂是體驗、鑒賞美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要達到較高的層次也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大量聆聽、感受古典音樂的美,運用自己所學的音樂知識進行鑒賞,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品位,還能使學生逐漸成為具有專業(yè)音樂素養(yǎng)之人。當一個人能夠鑒賞古典音樂也意味著這個人已經(jīng)成為對古典音樂具備一定認知和見解的專業(yè)人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音樂審美鑒賞家”這一專業(yè)的身份來幫助學生構(gòu)建“專業(yè)”的自我意象。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鑒賞、品味古典音樂,并向他人闡述、分享自己感受到的音樂美,是一種非?!皩I(yè)”的行為。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作為“專家”進行鑒賞。如鑒賞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的開始部分,引導學生從時值、旋律和音量進行鑒賞。樂曲一開始“三短一長”的主題動機出現(xiàn)得既快速又突然,之后便是動機快速連續(xù)著,音高上行級進,音量漸強,立刻就營造了一種鮮明的音樂形象,直擊人心。再如鑒賞查理·斯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始部分,可引導學生從樂器配置、音樂色彩、音量等方面進行鑒賞。樂曲一開始由低音弦樂器、管風琴和大鼓營造的隆隆聲進行鋪墊,小號多次演奏出上行音型使音樂色彩不斷變化,中間穿插的定音鼓也在不斷推動音樂的前進,之后全樂隊的演奏形成一個恢弘的高潮,這些都可以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細細地品味并將自己美的感受進行分享。鑒賞家是大眾普遍認同的專業(yè)能力出眾、具有高水平審美能力的人,學生作為鑒賞家來欣賞古典音樂是一種高層次的欣賞行為,運用自己掌握的知識來進行這樣一種高水平的欣賞能令其更有成就感。利用學生對具備專業(yè)素養(yǎng)的自我期待,構(gòu)建“專業(yè)”的積極自我意象,激發(fā)學生聆聽、體驗古典音樂美的積極性與專注性。
四、結(jié)語
中小學學生自我意象具有很強的可塑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對學生意象的形成加以積極影響,通過各種方法構(gòu)建積極自我意象,如“聰慧”、“富有魅力”、“高雅”、“博識”和“專業(yè)”等,使學生對學習、欣賞古典音樂形成積極態(tài)度,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學生學習古典音樂的興趣。以此為墊腳石,逐步強化這一學習動機,讓學生產(chǎn)生去探索更深奧、美妙的古典音樂的憧憬。
參考文獻:
[1]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M].侯玉波譯等.第11版.北京:人民電郵出版社,2016:7-40.
[2]拉康.《拉康選集》[M].褚孝泉.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1:90.
[3]艾伯利斯,霍弗,克勞特曼.《音樂教育原理》[M].劉沛,任愷.第二版.北京:中央音樂出版社,2008:167-168.
[4]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M].王承緒.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24.
[5]張一兵.拉康鏡像理論的哲學本相[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10):36-38.
作者:曾晗 單位:華南師范大學附屬新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