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論文中心 正文

教育管理工作研究(4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教育管理工作研究(4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教育管理工作研究(4篇)

第一篇: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平臺建設

摘要:如何建立大學生黨員教育和管理模式,是新形勢下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新課題。通過調查分析發(fā)現,當前的大學生黨員管理依然缺乏連貫的、全面的教育方式,黨支部活動不夠豐富。因而,應從建立網絡學習平臺、實踐活動平臺、管理考核平臺三方面出發(fā),更新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形成有效、常態(tài)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黨員;黨員教育;黨員管理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高校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骨干分子,高校學生黨員隊伍建設是高校黨建的基礎工程,打造一支信念堅定、素質優(yōu)良、作用突出的學生黨員隊伍,是高校學生黨員發(fā)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首要任務。在2013年7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教育部黨組聯合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學生黨員發(fā)展和教育管理服務工作的若干意見》(教黨[2013]22號)中指出,“一些高校對學生黨員教育培養(yǎng)不夠系統(tǒng)規(guī)范,教育形式和內容的針對性實效性不強;不少高校對學生黨員管理服務方式方法比較單一,個別學生入黨動機不夠端正,少數黨員政治素養(yǎng)不高、組織紀律不強等問題依然存在?!睘榱私獯髮W生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的能動性及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開展情況,以解決相應問題,筆者設計了相關的調查問卷。問卷從學生的入黨動機、學習黨知識情況、黨支部活動開展情況入手,就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fā)揮的效果、黨支部活動成效等方面進行了調查,結合個別訪談法,就如何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創(chuàng)新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議。

一、調查問卷情況分析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問卷的調查對象為本校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及正式黨員。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在問卷發(fā)放前,從三類不同調查對象中各挑選10人進行預測分析,通過檢測,問卷信度達80%。隨后正式發(fā)放問卷210份,其中,回收有效問卷208份,有效率達99%。在回收的問卷中,一是調查對象的年級分布符合學生黨員比例,即黨員人數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不斷遞增。其中,12級占42.79%,13級占25.96%,14級占26.44%,15級占4.81%。二是調查對象的身份比例合乎學生黨員的比例,即入黨積極分子、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的數量不斷遞減。其中,入黨積極分子占51.44%,預備黨員占21.15%,正式黨員占22.6%。依據以上數據,初步認為調查數據真實、可靠,能為進一步的分析提供數據支撐。

(二)調查對象的相關數據

1.黨員入黨動機基本端正

大多數參與調查的黨員,入黨動機端正,信仰共產主義,87%以上的黨員希望通過入黨可以為他人和社會多做貢獻,也希望自己能早日發(fā)揮社會作用,成長成材。但同時,依然有個別黨員的入黨動機不純粹,14.2%的黨員入黨時希望通過入黨獲得一些利益,如期待黨員的身份可以拓寬就業(yè)渠道。在黨員榮譽感方面也還有待提升,59.1%的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對自己身份感到非常自豪,有13%的同學覺得黨員身份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

2.黨員能發(fā)揮一定的先鋒模范作用

60.1%的黨員同志認為,自己基本能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僅2.4%的黨員認為基本沒有發(fā)揮過先鋒模范作用。大部分黨員認為自身能在學習上、生活上起到一定帶頭作用,95%以上的正式黨員獲得過一次以上校級獎學金,60%的正式黨員獲得過兩次以上校級及以上各類獎項,80%的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參與過學院、學校組織的各類比賽及活動。可見,學生黨員,尤其是正式黨員的基本素質相對較高。

3.黨員自主學習黨的知識能動性不足

從調查數據看,一是黨員學習專業(yè)知識的主動性較好,但在黨知識學習方面還有所欠缺。數據顯示,僅約36%的黨員在平日會主動學習黨史類知識,而有看黨報習慣的黨員只有11.5%。二是對于國家時事方面的內容關注和了解不夠,35.1%的黨員表示平日中非常關注,62.5%的黨員表示只是偶爾關注時政要聞。三是黨員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黨知識學習的比例較高。83%以上的黨員傾向于用手機客戶端了解和學習相關內容,但僅5.7%的黨員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學習。

4.黨員對黨支部教育活動熱情不高

目前的學生黨支部教育活動以專題教育會、理論研討會、黨員大會等為主,經過調查,黨員更傾向于實踐性的、戶外開展的教育活動,如分別有67.3%和51.4%的黨員選擇參加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和參觀學習。但選取時興的慕課課程及微信公眾號推送服務的人數較少,通過個別訪問進一步了解到,大多數黨員學生對這兩種方式較為陌生。

二、大學生黨員管理模式的構建

(一)構建大學生黨員網絡學習交流平臺

依據調查數據的分析,大學生黨員自主學習黨知識的能動性較差,關注時政要聞、國家大事的頻率不高?,F今學生黨員主要通過黨課教育、講座交流、支部學習的模式加深對黨知識的了解,但由于以上形式較單一、內容較枯燥,因此,學習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也難免流于形式。構建大學生黨員學習交流平臺應充分運用互聯網的便利條件,將黨知識學習通過網絡形式,融入學生黨員的學習和生活中。一是創(chuàng)立微信公眾號。微信是一種快速、高效的即時通訊工具,是亞洲地區(qū)最大用戶群體的移動即時通訊軟件。目前,微信已成為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幾乎人人每天都在使用。學?;驅W院應積極創(chuàng)設針對大學生黨員學習的微信公眾號,打造“指尖上的黨?!保ㄟ^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方式,讓學生黨員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黨知識、了解時事熱點話題[1]。二是組建學生黨員微信群。大學生黨員微信群可由各學生黨支部書記牽頭組建,由支部書記定期發(fā)送相關學習內容。發(fā)送后,可在每周固定一個時間組織大家在線討論,或者建立黨小組在線學習,每周安排一個黨小組負責收集學習材料,由支部書記審核后,發(fā)送至微信群供大家學習和交流。

(二)構建大學生黨員實踐活動平臺

調查顯示,大學生黨員更有意愿加入到社會實踐服務的隊伍中,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宗旨。將黨建工作、黨支部活動延伸到學生公寓、學生社團,可以擴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覆蓋面,增強學生黨員的影響力和滲透力[2]。一是開展“學生黨員掛鉤宿舍”活動。在學生公寓中,形成“一位黨員帶動兩間宿舍”的模式,讓學生黨員在宿舍中充分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通過每三周一次的宿舍走訪,對黨知識,國家熱點事件進行宣傳和解讀;對專業(yè)學習問題進行交流;對宿舍同學生活上的困惑進行開導,達到宿舍成員共同進步的目的。二是開展“黨建帶團建”模范班級建設活動。在班級日常管理中,建立“學生黨員聯系團支部”,把“黨建帶團建”的思想落實到班級建設中,要求全體學生黨員在日常生活中嚴于律己、以身作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感染帶動班級同學,并以此為依托進行模范班級評選。三是建立“黨員奉獻日”活動,每月第一個星期日定為“黨員奉獻日”。各級學院可組建學生黨員聯合志愿服務示范隊,在學校范圍內開展清潔衛(wèi)生、知識宣傳;深入社會進行黨的政策宣傳、義務支教、走進社區(qū)捐書、科技文藝服務和志愿服務等活動,使他們在社會實踐和服務工作中真正受教育、長才干。

(三)構建大學生黨員管理考核平臺

提升學生黨員教育管理質量有賴于完善的考核制度。為此,需要形成貫穿入黨前后的管理機制,對學生黨員的學習、實踐活動的參與情況進行量化考評,結合優(yōu)秀學生黨員評定制度,形成上下爭創(chuàng)先進、嚴格要求的局面[3]。一是健全學生黨員教育制度。對學生黨員教育制度不松懈,轉變“重發(fā)展輕培養(yǎng)”的觀念,加強對學生黨員學習情況的考核,定期進行跟蹤和抽查,要求學生黨員在學習后通過撰寫心得體會、學術論文、交流匯報等方式,切實做到有所收獲、有所提升。二是完善優(yōu)秀黨員評定制度。完善優(yōu)秀學生黨員的考核制度,可以激發(fā)黨員的爭優(yōu)創(chuàng)先思想和行動。將黨員在“學生黨員掛鉤宿舍”“黨建帶團建”“黨員奉獻日”等活動中的表現納入優(yōu)秀黨員評定制度,由掛鉤宿舍成員、班級成員對黨員的表現進行評定,結合支部黨員互評、支部書記評定等方式,對優(yōu)秀黨員的評選進行全面、嚴格把關。三是加強學生支部建設制度。高校學生黨支部是黨組織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各黨支部可結合自身實際,創(chuàng)建“學習型黨支部”“實踐型黨支部”等特色黨支部,在學習、生活、實踐等各方面發(fā)揮引領性、模范性作用,進一步增強黨支部在學生群體中的號召力和影響力。“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大學生黨員是學生群體中政治上的表率、學習上的標兵、生活上的榜樣。創(chuàng)新開展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模式,建立全方位的長效機制,提升學生黨員的理論素養(yǎng)、增強學生黨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可以從根本上促進大學生黨員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

參考文獻

[1]雷西合,趙健,高黎.對發(fā)揮大學生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長效機制構建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5):28.

[2]歐洪湛.構建大學生黨員教育管理長效機制探析[J].學生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3):21-23.

[3]楊敏.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生黨建與思想教育,2008,(9):28-29.

作者:張穎 單位:嘉應學院

第二篇:情感教育在小學教育管理中的滲透思考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義務教育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入情感交流機制,突出情感教育,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進行情操陶冶,并為學生接受與內化知識提供基礎,有助于實現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在小學教育管理中重要作用的基礎上,重點探索了小學教育情感教育的實踐路徑,以提升小學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情感教育;情感滲透;情感交流;教育滲透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情感教育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情感教育的實施與實現,主要是以教育學及心理學為依據,結合課程教學目標,通過合理安排教學方式,將教育主題的觀念、情緒與態(tài)度等情感體驗作為關注點,以情感體驗為支撐來實現教學目標。而初中語文本身就具備較強的情感色彩,藝術特性較為突出,在教學中引入情感教育,有助于從情感上引起學生共鳴,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與提高語文學習效果,存在著現實意義。

一、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學中的作用

依據新課程標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知識基礎培養(yǎng),提高學生掌握語文的技能,同時還應關注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課程知識教學的過程中,將情感和價值觀念的傳遞滲透到其中去,以此作為學生培養(yǎng)的重要目標。學生是教學的主體。讀書是為了國家,可也是為了自己,然而在一部分學生的心目中,他們的學習就是為了老師和父母。正因為如此,教師除了重視學生語言運用與表達能力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綜合素質與品質塑造等問題,而情感教育則是保障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且從小學學生的行為特征來看,他們情緒控制能力較低,波動性較大,且學生自尊感十分強,學生特征與發(fā)展也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引入情感教育,引導學生情感健康發(fā)展。

二、如何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

對小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主要是通過三個方面來進行的,即教材、教師與學生。從教材層面來分析,其情感因素多是通過語言文字與情感色彩來體現的;教師方面,主要是通過教師的知識結構、行為舉止和自身的魅力等方面來體現的;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其情感因素則以學習興趣、情感體驗為主,同時還包括對學習過程與教師的情感反應等。基于情感因素,為科學開展情感教育提供基礎,具體實踐路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多角度進行多媒體教學

在小學教育管理中,引入先進的教學設備是必要且必須的。通過多媒體設備,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視頻、文字、圖片、音頻等播放,能夠給與學生以直觀的情感體驗,并通過多媒體呈現出的文字所描述的意境,讓學生更為真實的感受教材內容的內涵,在情感上獲得更為真實的體驗。且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還有助于學生在短時間內融入到課堂學習中,對于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存在著較大幫助。以良好的情景為依托,學生能獲得較為顯著的情感體驗。

2.維持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

好動愛玩的心理在小學生身上表現的較為明顯,為了促使他們更加專心的學習,教師需要采取一定的策略維持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特征、個性與知識結構的差異性,關注其情緒變化,從而為實施情感教育提供必要的條件。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實踐活動,重視課外生活的體驗與觀察,并綜合應用多種資源,鼓勵學生參與語文實踐,如參與學校小報刊寫作等,提高學生情感體驗的真實性。

三、情感教學中易存在的問題

在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學的過程中,在對孩子的情緒加以感染之時自身的情感也會充分地表達出來。但是小學生畢竟是孩子,心智不夠成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教師加以注意的問題。

1.教師的情感流露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在教師流露出自身情感來感染孩子的時候,自身情感如果不能控制好那么對于學生的好惡也會明顯的表達出來。但是在小學時的孩子心思很單純,在面對老師的喜歡和討厭會產生不同的感受,而這種感受卻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的養(yǎng)成。如果教師比較討厭某個學生,這種情緒在孩子眼里會無限的放大,而放大之后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情感,容易導致孩子有更為偏激的思想和行為,對孩子產生了直接的負面影響。因此在教室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對自身情感加以控制以保證情感教學的有效進行。

2.情感教育與知識基礎教育結合

在小學階段,教師的重點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幫助他們建立起完善的人生價值觀念。在堅持情感教育的基礎上,傳遞給學生豐富的知識、科學的理念,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了更好的推動小學教育的發(fā)展,小學教育的管理者和實施者需要注意教育的靈活性,讓學生在年幼時可以認真對待自己的學業(yè),建立長遠的目標和健全的人格,從而更好的適應當下這個不斷變化的社會。因此,對于小學生不僅僅要注意知識的基礎教育,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來為學生指明前進的道路,鍛煉品格,成為適應社會的全能型人才。

四、結束語

總之,在實施情感教育過程中,則應以教材為中心,借助多媒體技術,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氛圍,為情感教育提供良好的情景基礎。實踐證明,情感教育對于保障初中學生全面發(fā)展,存在著重要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劉玉賢.小學生管理中情感教育的應用[J].學周刊,2015(35).

[2]魯金鳳.情感教育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2014(11).

[3]沈德立著: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M].遼寧大學出版社,1999.3.

[4]吳榮洪:試談課堂教學語言的特點[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5.2.

作者:王淑艷 單位:河北省承德縣頭溝學區(qū)詠曼小學

第三篇:高中教育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策略

摘要:高中教育的管理工作可以說是一件很較繁瑣和復雜的事情,主要是因為高中學生正處于成長過程中心理變化最大的時期,再加上學習內容變的更多,學業(yè)壓力進一步加大以及現代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都有所改變,所以在這一階段的教育管理就需要更加的全面和多元化,不能只關注高中學生的學習成績,同時還要重視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以及培養(yǎng)的工作。本文則是通過分析高中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來探析更加有效的創(chuàng)新措施。

關鍵詞:高中學生;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措施

現代的高中教育過程中,校方的責任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簡單,只要針對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就足夠了。隨著多元文化進入到高中教育領域,高中教育管理還要針對學生在生活以及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來制定相應的管理模式。一方面應培養(yǎng)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心態(tài),另一方面對于高中學生的社交能力和日常行為方式,思想意識、世界觀和價值觀也要進行科學的教育。這也意味著現代高中教育管理創(chuàng)新措施的核心,不再是一味的禁止,而應是以學生的個性和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為核心,令學生的心與智可以共同健康成長。

1高中教育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高中學生相比于其他時期的學生,雖然心智上更加的成熟,但玩樂和散漫的心態(tài)仍然較重,所以以往的高中教育管理中,只是單方面的在制定規(guī)矩,從而限制學生的行為,包括:影響課堂紀律、學習環(huán)境、學校風氣的行為等等。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現代高中學生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改變,自然而然思想意識和行為方式都在發(fā)生著變化。這樣一味的禁止和限制很容易令高中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當學校進一步的采取強硬的管理手段,則會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響。高中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大致可分為三種,即:積極、被動和消極。而這三種心理狀態(tài)根據不同情況是會發(fā)生轉換的。高中學生可因為老師、家長等鼓勵或嚴格的要求,從被動、消極的學習心態(tài)轉為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但與此同時也會因為錯誤管理方式而導致高中學生生成厭學情緒,而這兩種情況可能會重復的出現,直到最后學生從厭學情緒變化為消極的對待學習,從而放棄學習。而出現這種情況根本原因可以說是因為管理理念的偏差。很多高中學校和老師的教育管理核心觀念為學生升學率和畢業(yè)率,所以就導致過于只重視學生的學習結果,卻忽略了學習成績較落后學生對學習的態(tài)度和所有學生性格和行為的教育。而因為高中學生的性格、智力、以往的受教育情況和成長環(huán)境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異,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擁有令人滿意的成績,而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卻是高中所有學生未來生活中最根本的需求。

2高中教育管理中學生心理管理的重要性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句中國自古流傳下來的古語看似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但在現代已經被證實其真實性。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做了一項研究,以當地1000名兒童為對象進行走訪,然后分別把這些兒童的性格歸納為自信型、適應型、沉默型和自我約束型。等到他們到達26歲時,卡斯比教授再次對他們進行了面談,并走訪了他們的朋友和親人,結果表明這些兒童時期的性格竟然準確預言了他們26歲時的言行,之后卡斯比教授在2005年發(fā)表了演講,這在國際育兒的學術界引起了轟動。雖然高中學生不再是兒童,但這個研究表明,高中教育管理不應單一的把學生的學習的成績作為核心,還有學生的學習體驗,學習時的情緒、心理變化等性格管理也同樣重要。因此,現代高中教育管理的創(chuàng)新措施應是針對學生性格和思想意識上的培養(yǎng)和教導。

3高中教育管理有效的創(chuàng)新措施

3.1老師以及家長的配合管理:在以前的高中教育管理中,校方和老師常常把禁止和處罰式的管理模式作為教育管理的重要方式,請家長的行為更是家常便飯。學生的父母,應是帶給自己的孩子更多關愛的人,而不是斥責和批評的人。同時每一個學生又都在期望有一個溫柔的、喜歡和自己溝通的老師,但校方或老師頻繁的聯合家去共同指責學生,一方面讓高中學生對應是尊敬、喜愛的父母,產生了懼怕的心理,這種心理就很容易導致學生疏遠家長和老師,最后彼此之間產生嚴重的隔閡。針對這種情況,高中教育管理的創(chuàng)新策略,首先應重視去了解學生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大多數高中教師面對教習成績落后和擾亂紀律等學生時,都沒有去和學生進行一次有效的溝通。沒有去分析學生不喜歡學習或違反紀律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因為當找到了學生問題的根本所在,校方才可以和家長相互配合,從根本上去共同解決學生的問題。另一方面,在高中教育管理中,應減少競爭、攀比意識。包括:學校之間、老師之間和家長之間的攀比心理。部分高中學生,就是在這種嚴重競爭和攀比化的教育管理環(huán)境中,被逐漸消磨掉自己的愉悅的學習心態(tài)。雖然競爭化的管理方式可以刺激學生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但并不能長期的使用?,F代高中教育管理策略應為多元化、人性化的性質,老師應通過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如:與家長的溝通,然后因材施教,以多元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去引導學生正確的生活和學習。

3.2為人師表、平等對待:對于高中學生來講,在行為方式和思想意識上很大程度上直接受到了老師和學校的影響,即:人們孩童時期的模仿本能。想要讓高中教育管理更加的有效,其創(chuàng)新方式并不是指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及管理方式,還要完善自身已有的管理方式,即:管理者自身是否成為了學生的榜樣。為人師表,則是指教師或校方的管理者在教育管理的中,是與學生是平等的,是沒有特權的。在要求學生平等交流的同時,校方和老師也不能因為學生學習成績和家庭背景存在差異,而出現差別對待的情況。同時管理方應懂得維護自己的形象,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多老師或管理者,因為長期工作面對各種問題學生,積累的負面情緒會在某一刻爆發(fā),并且不能及時的短時間的進行自我控制,這種負面情緒的散播,直接影響了高中學生的心理和對教師、學校的印象,同時也就增大了高中教育管理的難度。

4結語

總之,高中教育管理的創(chuàng)新,并不是意味著打造一種全新的管理體系,而是根據現代學生的真正需求,去完善自身的管理模式,實現與時俱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牛磚成.當前高中教育管理中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J].好家長2015年24期

[2]王昊.關于高中教育管理理念的思考[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年04期

[3]呂杰.現代高中教育管理探析[J].新課程(下).2014年06期

作者:倪銳 單位:吉林省四平市教育學院

第四篇:大學教育管理改革強化策略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個高校的軟硬件實力都在不斷的增強,高校之間的競爭也變得越發(fā)的激烈,與其同時在大學管理方面的途徑一直處于變革之中。大學是學生走上社會之前的搖籃,是一個鍛煉人才,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建立一個創(chuàng)新的高校大學管理機制,能夠為學生今后走上社會奠定堅實的工作基礎。本文通過對當前我國高校的管理現狀進行分析,為建立健全高效的大學教育管理的新途徑,提出筆者一點淺見,意在拋磚引玉。

關鍵詞:大學教育;管理改革;方式方法

科教興國,只有重視教育才能夠讓我們的國家真正的強大起來。只有培養(yǎng)出具有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才能夠為祖國今后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由此可見,對于學校管理方法的創(chuàng)新與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做法。但是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方式在人才培養(yǎng)的方面已經出現了種種的弊端,只有通過對過去的管理模式進行改變和創(chuàng)新,才能夠更好的進行人才培養(yǎng),才能夠突破過去種種管理弊端的限制。特便是最近這幾年,我國的綜合國力不斷的增強,在經濟上,政治上和教育上都有了明顯的效果,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高校的教育現狀有了很大的改觀,然而僅僅這樣是不夠的,我國高校管理中仍然有很多問題等著我們去改善。

一、為什么要改進當前的大學教育

我國大學的教育很早就已經開始進行改革了,因為教育是一國之本,教育改革如果能夠取得成功將會對我國各個領域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個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就要從教育改革上入手。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快,如果還是沿用過去的教育管理模式會使得我國的教育發(fā)展與時代脫軌,這樣的脫軌更會讓當代中國的的發(fā)展落后以至于脫軌,嚴重影響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當今時代,是創(chuàng)新的時代,是變化的時代。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不能夠培養(yǎng)出大量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大學的教育應該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發(fā)展,從根本上提高我國的教育水平,讓當代中國大學生真正成為我國發(fā)展建設的中流砥柱。

二、當前我國高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在最近幾年,我國的大學教育管理改革有了非常顯著的成效,但是改革的本身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是我國教育水平提高的絆腳石。

(一)學分制教學模式只有形式而沒有精髓。學分制的教學模式從1919年引進到現在,我國的所有高校幾乎都在實行這一模式。然而,真正能夠將學分制的優(yōu)勢充分利用起來的例子幾乎是沒有的。很多高校實行的學分制只是一個形式,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的體驗來說,和過去的教學模式沒有差別,他們根本感受不到學分制模式所具有的優(yōu)勢,即使有能力的學生也必須在學校同其他學生一起進行學業(yè)。這樣的模式可謂是“生搬硬套”,沒有真正的讓學分制的模式給整個學校帶來真真正正的優(yōu)勢。

(二)在我國的大學教育中,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仍然占據主導地位。過去的教學模式是以應試教育為主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的,這樣舍本逐末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提高學生們的整體素質,不能夠讓學生們的綜合素質得到發(fā)展。這就是造成很多大學畢業(yè)生并不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不能滿足企業(yè)發(fā)展的需求的原因;如今的教學觀念追求的是素質教育,它注重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是學生的應試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重心放在了素質的全面提高,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素質培養(yǎng)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培養(yǎng)成功的,需要學校下大力氣去進行各方面的改革,逐步將應試教育淘汰,將素質教育進行到底,為我國培養(yǎng)更多、更優(yōu)秀的人才。

(三)教育改革方式過于死板,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是當今時展的主題,同樣也是教育培養(yǎng)的重點,雖然在教育改革方面我們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想要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并且推動社會的進步,必須加強對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大學的教育中在這一方面做的還有很多不足。一個人如果在社會上沒有一技之長,那他將舉步維艱,只有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掌握別人所沒有的技術才能夠在社會上立足。雖然說,在大學的學習中主要靠學生的自主學習。但是,老師的引導卻是至關重要的。由于大學教師不夠年輕化,很多教師的觀念都十分的陳舊,他們缺乏的正是創(chuàng)新思維。這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沒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所以在大學的教育內容中,一定要加強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增強教育管理改革的高效性

(一)將對學生的教育作為管理改革的重心要有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的觀念。人是社會的主體,在教育的過程中要明白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育是為學生服務的。在高校,那個同學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性。由于每個同學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地域條件不同,經濟狀況也有差異,這就導致他們價值觀的差異性。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和認知能力方面有著強弱之分,老師在大學教育管理改革的教育過程中要注意這些差異和區(qū)別,尊重學生們的個性發(fā)展,對于理解能力較差的同學們要給予鼓勵和支持,不能忽略他們的感受。由此,在大學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多給學生們一些自我學習,自我思考的空間。不能只是一味的約束學生。大學的教育不僅僅是提供給學生理論知識,還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能促使學生思考,加速學生鍛煉的一個自由的環(huán)境。大學生主要的生活和學習的場所就是在校園里,如果一個校園有著良好的創(chuàng)新型學習良好氛圍對于大學教育管理改革的實施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二)突出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特色。我國的高校在最近幾年的發(fā)展越來越迅速,在高校的合并或者組合的過程中造成了很多的教學資源的浪費,很多高校為了盲目的攀比,設置了很多的專業(yè)。然而,專業(yè)的多少并不能夠代表教學能力的高低,太多的專業(yè)設置并不能使學生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隨著高校與高校之間的競爭越來的越熾熱,大學在專業(yè)課程的設置上也是越來的越具有特色,建立具有特色的課程教學是今后教育改革的重點。這要求學校要對過去的專業(yè)課程進行一個合理的改進,同時在優(yōu)化的過程中要結合大學生的發(fā)展特性。想要培養(yǎng)具有特色的人才,就要建立具有特色的課程。在專業(yè)課程的改進過程中,最根本的目的還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三)引入多媒體教學富有人性化的交互式以及生動的動態(tài)多維效果是多媒體教學所獨有的特點。它的引入能夠讓學生們更好的對所遇到的知識進行探究,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們多角度的去看問題和思考問題:多媒體的教學模式可以將眾多老師教育的經驗和方法集中起來,從而達到傳統(tǒng)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在表現形式上,它減少了老師在黑板上板書的精力投入,更好的節(jié)約教學資源并且能夠讓學生把看到的知識更加的直觀學起來,也就會更加的高效。

四、結語

由此可見,對過去傳統(tǒng)陳舊的教育模式進行改革和發(fā)展,是符合時展的要求的,也是我國教育水平提高必須經歷的一個重要階段。想要提高大學教育的教學水平,一定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和完善,發(fā)揮出新型教育系統(tǒng)對于推動教育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培養(yǎng)出具有高素質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才能夠為祖國今后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為我國進一步的增強綜合實力打下最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曉輝.一流大學個性化人才培養(yǎng)模式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2]宮小明.普通高校教學管理問題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

[3]謝延龍.大學理念與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2):28-32.

[4]謝延龍.大學理念與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4(2):13-16.

[5]熊斌.加強大學教育管理改革途徑探討[J].成功(教育),2011(12):16.

作者:鄭海 單位:遼寧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