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老齡人群藥物經濟學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藥物經濟學的定義及作用
藥物經濟學(Pharmacoeconomics,PE)是應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手段,結合流行病學、決策學、生物統計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藥物治療備選方案(包括非藥物治療方案)的成本、效益或效果,評價其經濟價值的差別。它利用經濟學的原理和方法來提高藥物資源的配置效率,促進臨床合理用藥,控制藥品費用的增長,為藥品的市場營銷提供科學依據,為政府制定藥品政策提供決策依據。
二、藥物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一)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最小成本分析是在臨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何種藥物治療,包括其它醫(yī)療干預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須證明兩個或多個藥物治療方案所得結果無顯著性差異,然后通過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于它要求藥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療效、副作用、持續(xù)時間完全相同,應用范圍較局限。
(二)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果分析是較為完備的綜合經濟評價形式之一,比較健康效果差別和成本差別,其結果以單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點是治療結果不用貨幣單位來表示,而采用臨床指標,如:搶救病人數、延長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兩種表示方法:(1)成本與效果比值法:成本與效果比值,即每產生一個效果所需的成本。(2)額外成本與額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給予一額外成本,是否能產生額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雖然受到其效果單位的限制,不能進行不同臨床效果之間的比較,但其結果易于為臨床醫(yī)務人員和公眾接受,是藥物經濟學研究的常用手段。
(三)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發(fā)展,與成本效果有許多相似之處。從某種程度上講,兩者均用貨幣來衡量成本,并且測量結果也都采用臨床指標作為最終結果的衡量參數。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指標,如延長壽命時間、增加體重、降低的血壓數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結果卻與質量密切相關,注意到病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數變化,即常用單位是生活質量調整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s,QALY),而非健康結果變化。可以進行不同疾病藥物治療措施的比較,是近年來受到推崇的藥物經濟學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響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質量指標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藥物經濟學研究界對于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爭議。
(四)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種成本和結果均以貨幣單位測量的經濟學分析方法。與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結果以貨幣形式表現出來,它不僅具有直觀易懂的優(yōu)點,還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較不同藥物對同一疾病的治療效益,還可以進行不同疾病治療措施間的比較,甚至疾病治療與其它公共投資項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資的比較,適用于全面的衛(wèi)生以及公共投資決策。然而,許多中、短期臨床效果變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殘疾狀態(tài)難以用貨幣單位衡量,有關長期效果的數據資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經濟學家以外的臨床醫(yī)療人員和公眾很難接受以貨幣單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貨幣價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衛(wèi)生經濟學以及藥物經濟學研究上的應用遠遠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三、藥物經濟學的發(fā)展和現狀
(一)藥物經濟學在各國的應用
藥物經濟學在國外也是自上世紀70年展起來的,目前國際上部分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芬蘭、荷蘭、葡萄牙等國已開始強制性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應用;丹麥、愛爾蘭、新西蘭、挪威、美國、瑞士等國已開始自愿性的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應用。
(二)我國藥物經濟學研究及應用狀況
我國對藥物經濟學的研究起步較晚,衛(wèi)生機構對藥物經濟學評價認識相當有限,調查顯示僅有31%的人員了解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評價應用僅限于學術研究和一些外資藥廠用于市場營銷。我國政府正在日益重視物經濟學的研究和應用,在北京舉行的“首屆中國藥物經濟學應用和藥品全過程標準化管理高層論壇”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指出,“藥物經濟學研究應用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具有積極意義”。他希望全社會共同創(chuàng)造有利于藥物經濟學發(fā)展的環(huán)境,促進社會各界對藥物經濟學的研究。
四、藥物經濟學對離退休干部合理用藥的指導意義
在臨床藥物治療中,應用藥物經濟學方法制定合理的成本效果處方,可為臨床合理用藥和制定科學的治療方案提供決策依據。對于臨床藥物治療方案的評價,只考慮效果,不顧成本消耗是不可取的;只考慮成本,不考慮效果也是毫無意義的;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平衡成本與效果,在二者之間尋求一個最佳點。在多個治療方案中,一個治療方案即使成本較高,但臨床效果顯著,仍不失為較佳的治療方案。成本效果最佳的治療方案未必是實現特定治療目標費用是最低的。但從本質上或從治療需要及病情轉歸的結果看,很可能當時認為成本較高的方案事實上是費用最低的。所以我們在選用藥物經濟學成本效果分析法時,要綜合考慮效果與成本在臨床治療方案評價中的作用,使成本效果分析更加科學化[2]。在給離退休干部臨床藥物治療中,要注意運用藥物經濟學方法對離退休干部合理用藥安全、有效、經濟三原則進行實時辨證,力戒偏頗。
五、藥物經濟學在控制離退休干部藥費過快增長中的實際意義
在以往的臨床工作中,合理用藥比較重視藥物的“安全和有效”,而對支付藥費等“經濟”問題考慮較少。近幾年來,我國的藥品費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長,遠遠地超出了國內生產總值10%左右的增長速度,離退休干部這一特殊群體的醫(yī)藥費用增長幅度更大。造成藥品費用激增的因素很多,但歸納起來有兩個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老干部人口增齡、疾病譜改變、慢性病增加、個人保健意識增強、藥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即可控因素),如藥品流通環(huán)節(jié)價格管理存在漏洞;現行的公費醫(yī)療制度存在的弊端;醫(yī)生不合理的用藥處方;患者不合理的用藥需求習慣等[3]。藥品費用控制要從醫(yī)療服務的提供方即醫(yī)療保健部門,付費需求方即病人兩方面著手,重點是在盡可能滿足離退休干部醫(yī)療需求的基礎上控制費用上漲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衛(wèi)生資源,保證衛(wèi)生服務的公平性和特需性,提高其效果費用比。在控制藥品費用方面可以采取許多切實可行的方法,如藥物利用評價,藥品價格控制,風險共擔合同,嚴格遵從基本醫(yī)療目錄和醫(yī)療保險用藥目錄,實行“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改革城鎮(zhèn)職工醫(yī)療制度即費用共擔,以及相關人員的職業(yè)道德教育[4]。
六、藥物經濟學對指導老干部合理用藥的前景
社會上對藥物經濟學關注的群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例如有藥物經濟學研究者、制藥企業(yè)、政府相關部門、醫(yī)療保險組織、醫(yī)院、醫(yī)生和患者等,且群體不同、目的各異[5]。我們研究藥物經濟學的最終目的是能夠讓離退休干部使用的藥物達到高效、安全、經濟、適當、以及最佳的治療效果和最小的毒副反應[6]。相信隨著對藥物經濟學研究的深入廣泛開展,將來在幫助離退休干部確定藥物的適用范圍、正確選擇使用的藥物和藥費更加合理支出等方面必定起到越來越明顯的作用[7]。